发布时间:2024-01-13 17:04: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网络的产生原因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文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历史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犯禁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观念的变革及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呈现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的整体局面,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如果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网民们哪敢放开思路、张扬个性,去大胆创造形形的网络语言呢?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外语中的某些表达法又怎能运用到网络语言中来呢?
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网络交际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这一物质基础。网络和计算机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能顺利的完成文字和符号输入、必须多少懂点外语。而当今中国会使用网络语言的大部分正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且略懂外语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5.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输入电脑并不像英语那样简单。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输入法,如五笔字型和台湾的仓颉码等;一类是拼音输入法,如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笔画输入法输入汉字时重码率较低,但因为这种输入法常将汉字拆成100-200个字根,较难掌握,需经过专门训练;因此,大多数网民均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弊病是重码率较高,在网络交际过程中,需要选用的字或词很难找到,网民们没有耐心打准确的字,于是使用大量的同音字词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民公认的词汇形式。如用“斑竹”代替“版主”,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斑竹、幽香、青筋”都是网民们使用智能abc输入汉语拼音“banzhu/you xiang/qing jin”直接跳出的词语。网民们并不追究这些错误,他们追求交际中能为交际双方理解就可以了。
二、群体内部原因
外部社会原因是网络语言得以产生的外在条件。除此而外,网络语言的产生还有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内部动因,这种内部动因一方面突出的表现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受与认同,无论这种接受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形成的对表象思维的依赖。
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语言学、哲学和一般知识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现代主义突出人的个体性、主观性、个体间的协同性、实用性;在一系列问题上都离经叛道,突出自我表现,蔑视社会认同;反对理性和逻辑作用,强调非理性和潜意识作用;反对权威和人为中心,主张无政府主义和返朴归真;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反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主张描述现象、解释学和解构主义;反对哲学、终极和绝对,主张多标准、多规则、多模式和相对主义;反对群体意识,主张个体主义和。
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悄然登场,导致了我国新型“现代人”的出现——即所谓的80后、90后。他们通过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介接触,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意无意的接受与认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互联网的开始普及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权威统计报告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网民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少年网民为主,这一情况的年龄描述实际上即为我国网民目前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民年龄结构上将呈现更大的包容性,80后、90后作为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将持续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和他们之后的青少年共同分享网络资源,80后、90后在网络使用上的共存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实际上是说,作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力量,80后、90后是携带着与之几乎同时出现的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步入网络交际的快车道的。后现代主义的颠覆、解构、张扬与去标准化的多元追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内驱力量。
2.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的影响
简单来讲,浅阅读就是以简单轻松、不做过多思考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较为浅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有时甚至以娱乐性为终极追求。浅阅读主要表现为:一是流行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这里的读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赏画”,而是指插上零碎文字的图片、卡通、动漫等图书。事实上,随着浅阅读时代的来临,读图已经不仅仅指读“图书”,也指依据严肃的文字文本制作的视频文本。如现代年轻人不愿意阅读需要充分调动思考和想象的文学名著而热衷于看经过名著改拍而成的影视剧作,这也是一种读图现象。这种对文字文本的疏离而对图像文化的热衷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产生影响,从而在思维与表达中产生对图像或形象化符号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读图”的习惯,网民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颖、诙谐、轻松的图形化的表达而对一本正经的规范语句不敢兴趣。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表情类、图片类词汇形式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群体心理创造出来的。
三、语言心理
如果说社会外部原因是网民群体创造网络语言的外部基础,群体内部原因是内部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无意识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语言心理则是网民群体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有意识的心理需求,这一心理需求无疑是基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平台而产生的。
1.娱乐性
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实施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网络言语交际作为网民群体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当然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言语交际形式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言语交际形式受到交际目的的很大的制约。当然交际目的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交际目的对交际形式的选择要求是交际形式要适合去表现交际目的,交际目的不同,交际形式就不同。”[4]
娱乐是网络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目的,网民们在论坛或是聊天软件中参与网络言语交际很多时候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身心的放松,获得快乐。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这同样使得娱乐成为了交际主体互不相识、空间分离的网络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聊天室中发现很多没有主题,完全以“说话”为目的的言语交际,显然,“说话”的过程就是网民们获得快乐的过程。而要在“说话”过程中获得快乐,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如同作文般的规范的汉语聊天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
2.对现实交际的复原
网络言语交际与现实交际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言语交际双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相互之间无法看见对方表情,也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这里我们排除网络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因为文字聊天目前仍是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这大概是出于交际主体隐匿性的需要),意义的传达完全依靠文字来完成。
而规范的汉字聊天就如同写作文一般,一方面过多的语法规则使得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交际不能获得快乐,更重要的在于,因为声音和表情用文字表述起来比较麻烦而使交际主体不得不放弃声音和表情的表意功能必将导致交际双方在意义传达上的重大损失。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在其《演说的魅力》一书中认为:在人际传播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的传播是用语言来进行的,有65%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之外的形式——比如语调、动作、衣着、表情等完成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网络交际在获得交际主体隐匿性的同时也丧失了现实言语交际中语调表情等非语言符号参与大部分交际意义传递的表意途径。为了复原现实交际的非语言符号表意途径,使得网络交际更加轻松从容,表意更为充分,网民们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表示声音、表情的词汇形式,如“55555(呜呜呜呜呜)”——表示哭声,“:-d”——开怀大笑。
3.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
前面已经提到,网络言语交际从目的上来说多以娱乐为主,从形式上来说主要是以文字输入来完成的。交际目的的娱乐性及交际主体的隐匿性导致了交际对象选择和更换上的随意性,如果打字速度慢,或者交际语言呆板,话题无聊,交际一方可以随时更换交际对象。因此,文字输入的速度及语言是否个性新颖能吸引人就成为能否获得交际机会或者能否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网民们创造网络语言的重要的心理基础。
毫无疑问,网络语言无论在速度要求上还是在个性新颖上都很好的完成了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现实使命。如汉字输入中以重码字词中最先出现的字词代表目标字词的对错别字词的极大包容性,用输入一系列的数字、字母、数字字母组合来谐音代替复杂的汉字输入,用标点组成表情或用聊天工具自带表情动画来代替文字的表情描述等等。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74页
第一,用户自己使用不当,比如电脑中毒。
第二,电子商务公司的管理措施、安全措施、安全保障不到位,导致账户被盗。
第三,第三方利用木马病毒等非法手段盗号,以谋取利益的行为。
网络账号被盗的责任归结于电子商务公司还是用户方,目前尚未有明确认定和追究办法。主要看电子商务公司是否存在过错。
⑤钟瑛、刘海贵,《网络身份的意义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⑥薛可、余明阳编:《人际传播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⑦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全球生产网络是指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
国内外对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地区层面,主要研究特定地区的全球生产网络状况。Yeats(1998)通过分析OECD国家的零部件产品贸易额、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提出全球生产网络正在不断地扩张发展,并且以机械行业及运输工具行业最为明显。Kaminski与Ng(2001)研究了中、东欧地区不同行业的全球生产网络,得出了汽车、办公设备、信息技术产品以及家具行业的生产网络处于主要地位的结论。二是全球层面。主要研究全球各国及地区的全球生产网络的总体状况。Athukomla与Yamashita(2005)对Yeats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良,从整体上对全球生产网络的规模、贸易流向以及产业结构等进行了研究。以上两个层面上的研究成果基本描述出了全球生产网络的现状,但是仍然缺乏对各国和地区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特点的比较研究。
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成因,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做出了积极的研究。WIR(2003)指出全球生产网络的产生是源于各国贸易政策的改善、刺激外国投资以及技术进步。也有学者认为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所推动的(苏桂富、刘德学、陶小惠,2005)。Jones和Kierzkonski(2001)将原因归结为世界范围内生产者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所引起的联结各个生产模块的服务链成本的下降。另外,Van de Gever(1997)提出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是全球生产网络的主要成因。目前关于全球生产网络形成原因的研究大多是单一层面的,从政策、产业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并不多见.
二、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状况
(一)全球生产网络正在快速扩张
目前用来研究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状况的指标主要是零部件产品的贸易额及贸易流向,本文亦使用这一指标来分析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变化状况。零部件产品贸易额的统计方法使用Athukorala(2005)提出的方法:从用于对有形贸易产品分类的第三版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Rev3)的全部10大类数千种产品中选取出涉及加工贸易的225种具体的零部件产品,然后计算其具体的进出口额。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零部件产品进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992年全球零部件产品出口总额为4470亿美元,1996年为7290亿美元,2003年增至10480亿美元,12年内增长了134%。而同期的进口总额从1992年的4080亿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0440亿美元,增幅达156%。全球零部件产品贸易额的大规模增长反映了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球生产网络总体上正在不断扩张与深化。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多地参与了全球生产网络
1.东亚地区是全球生产网络最活跃的参与者
各国及地区不同的自然禀赋、经济贸易政策决定了各自的零部件产品贸易额必有所差别,进而各地区在世界零部件产品进出口额中的份额也有所不同。在出口方面,1996年出口份额最高的地区是东亚,为38.3%,其次是欧盟和北美,份额为38%、22%,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所占份额的总和仅为1.3%。2003年份额最高的三个地区仍是为东亚、欧盟、北美,其份额分别为42.7%、32.2%、18.9%。进口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同,2003年进口份额最高的地区为东亚,其份额为41.5%,欧盟、北美分别为30.2%、18.2%(Athukorala、Ya-mashita,2005)。这一状况说明了从各地区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来看,东亚地区参与程度最高,欧盟与北美次之,拉丁美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最低。
2.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程度加深
1996~2003年,发展中国家零部件产品出口额占全球的份额有较大上升:1996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零部件产品出口额中的比例为24.3%,2003年增至35.3%,7年内增长了11%,而发达国家的份额则相应地下降了11%。发展中国家零部件产品出口额占全球份额的上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总体上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之中,并且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也在增加。
3.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比较集中
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地区。2003年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5个零部件产品出口国为中国(包括香港)、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和泰国,它们占整个发展中国家零部件出口总额的55%。这5个国家中,有4个位于全球生产网络发展活跃的东亚地区,墨西哥则因为参加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从而降低了贸易壁垒,直接与美国、加拿大贸易一体化。与此相反,那些与主要的发达国家市场没有什么联系,缺乏基础设施或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劳动力的国家,则极少可能参与全球生产网络。
(三)各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性相异
1.电子、机械产业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主导产业
在所有零部件产品中,电信设备出口额占全球零部件产品出口额的份额最高,为13.9%,其次为半导体及其它电子部件和汽车零部件/饰件,比例分别为13.1%、8.7%。接下来是办公设备、电子机械和设备、电路转换/保护设备、飞行器及相关设备,其份额分别为7.2%、5.6%、5.3%、5.2%,这7类产品在全球零部件出口额中的比例达到了59%。值得注意的是,这7类产品大多都集中在电子和机械这两个行业中。这一现象说明全球生产网络所所涉及的产品中,电子、机械产品占了主要部分,主导全球生产网络的行业主要是电子产业和机械产业。
2.服务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性增加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主体――跨国公司对服务业的日益重视,全球生产网络中这种从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服务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全球FDI流入量的部门分布在近十几年内发生的较大变化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10年中,投入服务业的FDI量占FDI总量的份额明显增加,其从1989-1991年的54%上升至2001~2002年的67%,而传统的制造业则出现下滑,其份额从39%变为24%,同比下降了15%(WIR,2004)。
三、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原因
(一)政策层面因素
1.贸易投资自由化浪潮
近几十年来,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其它的区域或双边优惠贸易安排都在大力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这主要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各类地区性和双边性的贸易协定(RTAs)正逐步蔓延。自1990年以来,已生效的RTAs从50个增加到2004年底的约230个。WTO估计,另外还有60项协定正处在不同的谈判阶段(世界银行,2005)。这些多边或双边的优惠贸易安排,降低了贸易和投资壁垒,有利于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加速了各国和地区经济的相互融合,也为生产网络的地区化和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2.经济贸易政策的改善
经济发展政策的改善体现在许多方面,但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起推动作用的主要是贸易政策的改善和投资政策的改善,分别表现为降低关税和刺激外国投资。关税的下降可以降低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贸易成本,使其能够更自由地流通。对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主要贸易物――中间产品而言,由于需要多次进出口,因此较低的关税会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和跨国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成本。另外,减少对外资的限制并刺激外国投资也处于重要地位,原因在于它通过取消对外国投资的诸多限制,制定各种针对外国投资企业的优惠措施或特定要求,吸引了跨国公司在这些国家投资设厂,将部分生产活动转移至此,从而使得产品的生产变得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
(二)产业层面因素
1.制造业的模块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生产制造的“模块化”现象便是其中之一。“模块化”就是将原来的生产制造过程分解为一些功能和结构相互独立的标准模块,然后按照产品生产的特定需求对这些标准模块进行组合而完成产品的生产。模块化生产深化了分工,使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有优势或关键的生产模块,而将其他生产模块置于生产成本较低或有这方面生产优势的国家进行。模块化的出现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资源集中在产品价值链中收益高的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研究与开发、销售与市场等),而将收益低的中间环节(生产制造、加工装配)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渐参与到产品国际生产的过程中。
2.生产者服务业的进步
近些年来,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电信、物流、保险等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而服务范围和质量却在逐渐提高,这就使得连接产品生产的各个模块的服务链成本不断下降。服务链成本是指组织协调产品生产的各个模块进行产品生产活动时所发生的所有服务成本,它主要包括运输成本、通讯成本、保险成本等。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服务链成本特别是跨国界的服务链成本不断降低,因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模块在全球的分布效率(使生产模块位于最合适的位置),同时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这就促进了高效的产品价值链全球布局的形成并且最终推动全球生产网络的出现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36-01
所谓社会化是指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初中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之一。随着网络给初中生的社会化带来了相比传统社会化更多积极影响的同时,它也给初中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道德的逐步失范、价值观的迷失、初中生人格的异化、人际交往的障碍等,网络对初中生社会化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本文在分析网络对初中生社会化进程中的消极影响成因的基础上,从初中生自身、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消除网络对初中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对初中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的成因探析
(一)网络的“个性”特征吸引初中生
网络的出现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信息的海量性等特点吸引了处于朦胧认知形态中的初中生群体。初中生作为新鲜事物的易感人群,必定会陷入网络的世界中。在这个虚拟的世界,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构造出符合初中生社会化发展的各种环境,满足社会化进程的各种需求。
(二)虚拟环境下初中生自我成长的偏离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成人感。他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会极力的表明自己的主张;在学习过程中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别人的管教;在生活中,喜欢自立,甚至独断专行;在班级活动中,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预、指责,喜欢个性的张扬。这个时期自我意识会明显增强,更多的会强调“主观我”,排斥外界的各种束缚。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在张扬个性过程中要受到种种限制,个性得不到充分的表现,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很难实现统一。对内在自由的追求引发了初中生对网上世界的偏爱,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在网络社会里,一些自控能力不佳、辨别能力低的初中生,容易受到网络中不健康东西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言行及世界观出现问题,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其在社会化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网络媒介“把关人”作用的“弱化”
一般来说,“把关人”即在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起决定性影响的人,其职能是对采集来的信息加以选择,修改,删除认为不符合要求的信息。在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传播权利几乎被大众所共同享有,即人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消息。权利的分化,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作为“把关人”权利的削弱。网络已经把曾经属于少数人的“精英信息”变成属于平民的“草根信息”。例如时下流行的微博,这种新型的网络媒介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没有“把关人”就可以直接向社会信息的新模式。广大初中生能直面各种信息和活动,其中不乏有糜烂的思想、暴力的画面等。这对于身心尚未成熟、批判反思力还未完全形成的初中生来说,极易受到网络社会的消极影响。
(四)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初中生的合理需要
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形式。初中生通过学校教育学习必要的社会生活规范和文化知识、道德标准等以实现社会化。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衡量教学质量的外显标准,还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因此,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校教育甚至表现为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其它方面的教育,而成为单纯抓智育。这种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是单调、枯燥、机械的教育,不能满足初中生多层次和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初中生旺盛的精力无法得到运用,强烈的好奇心也难以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乏味、枯燥、难以忍受的苦差事,产生厌学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了网络世界,并沉迷其中,最终使初中生社会化过程偏离。
(五)信息时代下家庭教育的部分迷失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会被一般的社会期望和价值观所左右,很少顾及子女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问题,他们往往总是从关心学业成绩的角度来关心子女的成长。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的压力太大,精神负担过重。其次,家长对待孩子接触网络存在偏激的认识,认为网络对于孩子的学习及成长就是个“毒瘤”,应该禁止。殊不知这更加激起初中生对网络的渴求。在部分家庭教育迷失的情况下,虚拟的网络世界极大地满足了初中生的心理需要。他们可以在网络中释放被压抑的思想和观念,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中来自学校、家庭的巨大压力,这些都会使初中生沉迷网络,难以自拔。
二、针对网络给初中生社会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提高网络认知能力
面对缤纷的网络世界,初中生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了解网络的功能,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网络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工具,但不是精神家园,更不是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初中生自身应该学会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自如转换,不能过度沉溺于网络虚拟环境之中。要学会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积极参加构建网络文明,不实施欺骗行为,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努力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加大政府网络监管,维护网络健康坏境
首先,法律制度是建立网络文明的硬性保障。在同样需要法律的外在约束的网络虚拟世界里,加快网络立法,强化管理,加强技术控制。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条例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加强网络管理;通过新技术来设置屏蔽有害信息,开发高新过滤软件,有效地将一些暴力与初中生自动隔离,禁止有害于初中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其次,政府应加强网吧监控管理,加大对违规网吧的处罚力度,做到杀一儆百,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良网络环境。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初中生过分依赖网络,会封闭他们的社交行为,因此,学校要开展丰富多采的各类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初中生参与其中,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眼界,学会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完善自我道德品质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网络广告属于网页信息干扰性元素,对可用性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就需要我们通过访谈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定性研究。
一、访谈的目标
当我们有问题时,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深入的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了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需要观察实际产品的使用者,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对于本研究,通过访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下问题。
1.1了解用户的网络使用习惯
网络广告是和网络联系在一起的,用户只有在使用网络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网络广告的问题,用户的网络使用习惯是本研究的大前提。本文把用户的网络使用习惯和网络广告联系起来,了解用户上网经常做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遭遇网络广告。
1.2了解用户对网络广告的态度
用户对网络广告的厌恶或喜爱极大的影响着网页的可用性。网络广告属于网页的一部分,网页上面的内容和广告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用户与这个系统进行交互,对这个系统内某一个元素的态度,影响着整个系统的主观满意程度。
1.3初步了解网络广告的哪些特质影响了用户
构成网络广告的因素很多,网络广告本身也有好多分类。通过访谈我们可以定性的了解,用户讨厌什么样的广告,喜欢什么样的广告,并发现这些广告后面的本质的东西。
二、访谈的实施
2.1访谈对象的选取
访谈对象的选取对访谈的结果影响很大。如果选取不合适,就有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结果。访谈不是海量调查,不必考虑覆盖所有的用户群。我们这次访谈的目的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所以,选取的用户必然是互联网的熟练使用者,他们有着丰富的网络使用经验,对其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见解。
本次访谈根据研究条件的实际情况,兼顾用户群体分类,选取了7名用户。这7名用户按学历分布为:博士1名,硕士2名,本科3名,高中1名;按职业分布为:学生4名,办公室职员2名,自由职业1名;按性别分布为:男性4名,女性3名。这几名用户都是熟练的互联网使用者,平均每天在线至少三个小时,对互联网有自己的理解。用户的选取基本覆盖了网络使用人群,可以全面的了解问题。
2.2访谈环境的选取
访谈的环境选取对访谈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放松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用户消除戒备心理,全面而准确的回答采访者所提的问题。
2.3访谈的进行
此次访谈,为了避免准备不充分,采取了渐进性的方式进行。首先制定出来初步的访谈提纲,对一到两名用户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进行的效果,对访谈提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制定出正式的详细的访谈计划。然后进行正式的用户访谈。
三、用户访谈的结果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对网络广告和网页可用性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对访谈的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使用网络的情况:
用户一般使用网络进行以下事情:1) 浏览网页(新闻、娱乐、资料信息);2) 播放影音;3)下载资料;4)电子商务(网络购物);5) 交流沟通(论坛、社交网站)
3.2是否会屏蔽掉网络广告
参与访谈的用户有一个人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了网络广告的屏蔽。其他人的回答很相同,即如果知道这个功能,都会对网络广告进行屏蔽。
3.3网络广告从哪些方面影响了用户
通过访谈发现,网络广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了网页的可用性:
1)参与访谈的用户认为网络广告过多,容易分散注意力,使用户在网页上的操作出现错误。2)所有参与访谈的用户都认为,一方面网络广告影响了网页的加载速度;另一方面网络广告影响了其进行事务的效率,使其所从事的事务效率低下或产生错误。3)在某些情况下,网格广告会极大的影响用户的心情。这些情况包括:时间比较紧,比如用户要快速的查找某个信息;心情烦躁;某项活动兴致很高。
3.4不喜欢什么样的网络广告及其原因
访谈中用户列举了很多他们不喜欢的广告,总结如下:
1)强制性的广告。比如看视频之前必须看完一段广告。不喜欢的原因:强制中断用户目前所进行的活动,影响情绪,浪费时间。2)在页面上飘来飘去的广告。不喜欢的原因:干扰注意力,遮挡真正浏览的内容;容易产生误操作;晃来晃去影响心情。3)弹出窗口广告。不喜欢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用户必须动手把他关闭,浪费时间。4)浮层广告。不喜欢的原因:挡住了内容,需要手动关掉,容易产生误操作;浪费时间。5)动画循环播放的广告。不喜欢的原因:干扰注意力,容易产生错误操作。6)广告与点开的内容不相符。不喜欢的原因:感觉被骗了,影响心情。
四、结论
通过访谈,所有被访谈的用户都表示网络广告在上网过程中非常泛滥,已经成为用户网络生活的一部分,用户深受其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网络广告的效率很低,用户一般不会点击其碰到的网络广告,也很少会记起网络广告的内容。只有在广告内容是其感兴趣的时候,才会点击。
访谈结果中,用户认为广告从三个主要方面对其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归纳起来就是有效性、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接下来在用户不喜欢的网络广告的原因中,用户提到有关满意度的比如影响心情、产生烦躁情绪的原因共有6次;用户提到有关有效性的比如误操作、产生错误的原因共有4次;用户提到有关效率的比如浪费时间、影响效率的原因共4次。综上所述,在访谈中用户认为,网络广告会影响其完成事务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
我们可以得出效率、有效性和主观满意度是大多数用户评价网页可用性的三个主要指标,这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可用性的衡量指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设计网页的广告时要从效率、有效性和主观满意度三个方面统筹考虑。
参考文献
[1]魏博.浅谈互联网中的用户体验[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2):20-22.
根据我们的所学知识,所谓的新词就是语言系统为了适应新事物、新的社会现象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原有的词语增加的新的含义,也可以成为新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的新词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汉语的新词,也包括英语的新词。英语新词的出现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同时对提高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网络英语新词的诞生原因
1.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首先,网络英语新词的诞生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我们知道,当今是互联网纵横的社会,网络上的交易越来越多,网络贸易和网络行政已经屡见不鲜。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作用下,一些网络上的英语新词也相应产生。
比如,与经济有关的网络英语新词有Internet economy,即因特网经济、有Internet commerce,即因特网商业、有online retailer,即网络商人、有online shopping,即网上购物、有online stock即网上股票经济人、有online profit,即网上利润等等。
再比如,与政治有关的网络英语新词有A2A(administration to administration),即行政机关到行政机关、有A2B(administration to business),即行政机关到企业、有A2C(administration to civilian),即行政机关到公民等等。
2.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
其次,网络英语新词的诞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文化原因。老师曾经讲过,语言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说语言的形成和社会文化是分不开的,社会的进步会带动语言的进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互联网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发展推动了语言的繁荣。
比如,与网络社会有关的网络英语新词有e-mail,即子邮件、有online,即网上、有networm,即网虫、有LOL,即大笑、有ICU(I see you),即我看见你了、有web TV,即网络电视,有BBS,即论坛等等。
再比如,与网络文化有关的网络英语新词Internet recruiting,即网上招聘、有online DJs,即网上音乐节目主持人、有online music-retailer,即网上音乐商人、有e-fanatics,即网迷、有e-game,即电子游戏、有geek,即精通电脑的人等等。
3.技术原因
再次,网络英语新词的诞生有技术原因。我们正处在互联网时代中,技术飞速发展,就网络技术来看,产生了大量的新生词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英语新词的诞生就是网络这一科技所带来的,因此网络英语新词的产生也有技术原因。
比如,与网络技术有关的网络英语新词有software,即软件、有web,即网站、有webpage,即网页、有hardware,即硬件、有byte,即字节、有database,即数据库、有HTTP,即超文本传输协议、有DNS,即域名系统、有search engine,即搜索引擎等等。
二、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趋向
1.成为规范化的语言
首先,网络英语新词的第一种发展趋向就是成为规范化的语言。一种语言想要成为规范,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该语言的受众要广泛;第二个条件是该语言的词汇要有生命力;第三个条件是该语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对于语言系统来说,也要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如果网络英语新词能够抵抗时间的挑战,在积年累月之后仍然能被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所使用,它就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成为社会规范化的语言。
2.停留在网络的世界
其次,网络英语新词的第二种发展趋向就是停留在网络的世界,成为网络上的一种方言。网络方言也是一种地域变体,这种地域变体会根据使用者职业、年龄、阶层的差异会发生改变。如果网络英语新词不能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只能滞留在网络的世界中。比如,网络上的一些表情符号和数字语言虽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但是不符合语言的规范,无法成为社会规范语言的一个部分。
三、结语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英语新词出现在群众的视野中,这些网络英语新词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但无论怎样,网络英语新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了解这些新词可以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语言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绝大多说的人都是这个网络时代的收益者,每个人也都是这个信息时代的大众传播者。他们通过网能够实现即时的不分地域的与朋友、家人联络。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这就产生了相应的一种网络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网民根据某个契机或者事件创造出了的某一个新词汇,甚至简单的一言一语。并且这些词汇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成为焦点,并一时间在网络上大肆流行的一种语言,我们称之为网络语言。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在特定的语言社区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语言和社会的这种关系被语言学家称之为“共变”。网络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也正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进行了解和研究。本文通过社会语言的视角来分析网络语言的特性以及产生网络语言的原因。
2网络语言的特点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说,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与其他方言不同,他是特定社会群体的约定俗成的,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由于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目前的语言学家对网络词语的研究尚在探索之中,对网络词语的性质和特点也各有千秋,就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主要将网络语言的特点规范为以下三点:
2.1公共性
公共性语言“不仅是语言使用者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语言社区所有成员共同约定的语言知识,因此它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目的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选择适当的话语。”由于社会的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开始选择在这个新兴的网络语言社区中进行交流和娱乐。网络语言也开始慢慢地发展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称的语言体系。如:“手慢无”、“然并卵”等简略性语言,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网上聊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反复被使用,很多人觉得在日常沟通中的一句网络语言不仅能够让话语平添几分幽默,也会使沟通变的更具有亲和力。网络语言正在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公共的语言。
2.2简略性
简略性语言就是用语非常简化,让网络交流的双方能够通过一个词汇,或者几个字就一目了然地知道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提到简略性语言的产生,其实可以上溯到更早的时期。早期很多品牌会用自己产品名字的首字母来代替整个公司的名称。就像我们经常见到的“CK,BMW”等家喻户晓的名称。还有通过一句简单的话语或者符号来表达一层意思的现象,比如“duang!”、 “no zuo no die” 等常见到的网络性语言。
3网络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是在互联网时代语言发展的必然现象。经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
3.1社会外部原因
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的飞跃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百家争鸣,给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在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的序幕。
3.2群体内部原因
网络语言的产生还有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内部动因。这种动因突出表现为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认同,他们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创新。这种追求个性道德心理使得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文化语言。人们生活在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时代,更加追求生活的高效性,有时人们在网上为了更快地传达某种信息,简单地按几个字母,大概意思就能表达出来,方便快捷,因此网络语言也受到绝大多数网民的欢迎,并逐渐传播开来。
4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现今,网络语言已成为广大网民们在网络上交流时的信息载体,为网民们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语言使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网络语言自身还存在这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网上交流受时间的限制,网民们只注重速度,导致网络语言存在错字、别字,存在着“滥用谐音、数字符号、歪用词义或受方言影响,或受外语影响,或为了求快任意缩略词语,或为了追求表达效果有意无意地违背语法规则等现象。目前应该尽早找到适合的规范方案来规范网络语言,正如学者们所倡导的“规格的网络语言有利于维护网络语言的健康,倡导网络文明,并将提高网络传播的质量,使之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5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的发展进步,网络语言的发展空间也正在逐渐扩大,今后还会产生大量的网络语言、网络词汇。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语言恰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常晨光.公式性语言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
[2] 王丕承.网络语言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J].浙江学刊,2004(6).
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增设了网络渠道来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对于很多行业,单一渠道给企业带来的交易量很少能达到多渠道交易量的一半。全国百强零售企业如苏宁电器、银泰百货、金海马家居等均已开拓网络零售渠道来提升销售额。据2013年8月21日中国证券报,2013年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7542亿元。由此可见,网络零售发展潜力巨大,传统零售企业开拓网络渠道已是大势所趋,而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并存产生了渠道冲突,影响了传统零售商的积极性。因此,基于零售商视角,综合考虑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研究在不损害传统零售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发展网络零售,探究传统零售商的内外部渠道冲突管理对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研究现状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多制造企业和零售企业在通过传统渠道销售产品的同时开拓了网络渠道,来更好地服务它们的目标顾客。制造商从战略上有必要采用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且双渠道能使制造商和分销商实现共赢。双渠道策略的运用会导致传统渠道的顾客流失,引发电子渠道与传统渠道因争夺客户而产生的渠道冲突。引发渠道冲突的重要原因在于渠道成员的目标不同。渠道成员均以各自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按照各自的目标独立经营。Balasubramanian S(1998)认为渠道冲突的重要原因是电子渠道和网络渠道的定价问题,并从价格竞争角度,建立模型研究了电子渠道与传统渠道的价格协调。郭亚军、赵礼强(2008)研究了双渠道定价策略,指出了双渠道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
综上所述,以上文献有关互联网环境下双渠道体系中的渠道关系研究,主要基于制造商视角研究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的互动关系,缺乏从零售商角度研究网络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协调;关于协调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外部协调与控制机制研究,或仅聚焦于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内部协调关系,缺乏从企业间协调与企业内协调相结合的整合视角来研究渠道关系。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零售商面临的内外部渠道冲突;传统零售商的内外部渠道冲突管理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零售商面临的渠道冲突
(一)渠道间的外部冲突
渠道间的外部冲突是指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之间存在的冲突。网络渠道的低价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顾客,导致传统渠道的顾客流失,引发了其对利润分配的不满,从而产生了渠道冲突。如,某服装品牌零售商抱怨:“我们快成网店的专业试衣间了”。利益驱动是渠道冲突产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具体原因主要有领域差异、价格策略因素、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等。
1.领域差异。传统零售商的业务范围有一定的地域限制,而网络渠道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与全国消费者完成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抢夺了传统渠道的目标顾客,引发了渠道冲突。
2.价格策略因素。实体店铺和网络渠道间的价格策略运用是引发渠道间外部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网络渠道因其运营成本较低而对商品制定较低价格,吸引了价格敏感型顾客的购买。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渠道的拓展,增强了消费者对不同渠道产品价格差异的感知,扩大了价格差异的影响。因此,实体店铺和网络渠道的商品价格差异,造成传统渠道顾客的流失,引发了渠道冲突。
3.消费者搭便车行为。双渠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实体店铺体验产品性能,进而通过网络渠道完成购买。在此情况下,实体店铺零售商执行了展示、服务等渠道功能,而购买行为却发生在网上,严重地挫伤了传统零售商分销产品的积极性,引发了其与网络渠道的外部冲突。
(二)部门间的内部渠道冲突
部门间的内部渠道冲突是指企业内部运营不同渠道模式的人员之间存在的冲突。传统零售商内部运营传统渠道的人员和运营网络渠道的人员会因为销售产品类型和定价、促销等问题彼此存在矛盾。如,某鞋类企业的渠道部经理抱怨:“电商部门总想把渠道卖得好的产品拿到网上去卖,他们应该学百丽的电商部开发网上销售的产品”。部门间内部渠道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对资金、人员、产品和技术等内部资源的争夺,其根本原因仍是利益驱动。与外部冲突的区别在于仅在传统零售商内部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而不是分析两个独立的企业。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零售商面临的渠道冲突分为渠道间的外部冲突和部门间的内部冲突两种类型。渠道间的外部冲突和部门间的内部冲突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外部渠道冲突的疏于管理会引起企业内部部门间的矛盾。同样,内部渠道冲突的管理失衡,也会导致外部渠道成员间恶性竞争,损害渠道整体绩效。
整合与区隔:传统零售商的内外部渠道冲突管理对策
外部渠道冲突和内部渠道冲突应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传统零售商应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来管理内部渠道冲突,对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进行有效区隔来管理外部渠道冲突。
因特网是覆盖全球的最大网络,网络的开放性,多层性以及共享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的可能。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对于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活动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犯罪的不断发生,形势的日益严峻是我们探讨网络犯罪必须予以关注的。
由于独立于主流社会的另一种价值追求“黑客文化”是网络犯罪产生的精神根源,信息与财富的密切关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自身缺陷,对于网络规制的不完善,犯罪分子对于网络技术的某种渴求,都是网络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原因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形势,法律的规制程度和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以及引起这种动机产生的诱因。
对于网络犯罪,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一个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我们就应该制定规范其合理性的对策,一种新型犯罪的产生,也为我们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管理对策,法律对策,社会调控等综合方面的手段制定等方面的对策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社会危害性。
总之,对于网络犯罪的治理,我们必须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大各种力量的合作,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要求。
关 键 词
网络 虚拟空间 开放性 社会原因 自身缺陷 法律漏洞 对策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的,计算机及其通讯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计算机技术也在伴随着的,而不断给人类创造奇迹,它在发展、国家安全、国民和社会管理方面也在不断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说,我们的时代在分享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计算机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在改变着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但是,在我们为高科技的神奇而感到由衷兴奋的同时,我们不可忽略了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方面,即网络犯罪也在不断地向我们和平的世界宣战,在极大地破坏着我们安定的社会秩序,使人们更加感受到了不安全感。事实上,网络犯罪是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犯罪现象,“与传统犯罪一样共同地受着某些社会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必然有着特殊的背景及诱发影响因素。”[2]因此,面对这一新型的犯罪类型,分析产生这一犯罪现象的原因,探讨我们的应对措施,是社会给法学家们提出的新的课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以利于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
一.网络犯罪的概况
网络,也就是指因特网,又称国际互联网,它是人类步入高科技信息时代的表征。因特网是目前覆盖全球的最大的网络。事实上,因特网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网络的代名词,而绝大多数的计算机犯罪都是在因特网上发生或者与因特网有关。我们所讲的网络犯罪,也就是指行为人利用因特网或者针对因特网而实施的犯罪。当前,信息的流通,取决于因特网的开放性,多层性,数字化,信息传输分组化,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因特网所提供的诸多便利,也成为其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这是因为安全需要的是封闭,防止外部的非法入侵;资源是独占的,不希望为更多人所知。这种信息的开放需求,与网络本身的安全形成了一种矛盾。为了获得更多的需求信息,同时,还要保障网络本身的安全,人们在二者之间作出取舍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的可能。
网络犯罪是利用的虚拟空间,犯罪人可以不在现场就可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这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可以到达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终端,这也就是传统的犯罪现场已经不复存在,它不具有现实的物理性和确定性,这种网络犯罪的特性可以使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危害到世界的任何地方,而且,他可以利用不同的网站和区域网络系统实施犯罪。并且,其低成本的犯罪投入,就可以快速地产生巨大的危害结果,这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网络犯罪的原因之一。1999年,美国一个经纪人因为“似乎存在”的一亿美元的债券交易而得到了900万美元的佣金。但是调查人员现在觉得这些债券从来没有倒过手,完全是利用计算机虚拟的交易过程。[3]由此可见,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的表现形式:1,袭击网站。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摧毁他所希望的目的网站,这种数字化的犯罪工具可以让其犯罪目标完全瘫痪。在这个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这种结果的危害是巨大的,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大大超过的传统的犯罪手段。2,传播病毒。所谓病毒,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的程序。因为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是数字化的信息,是一定的系统文件。而这种病毒可以使网络上的文件破坏,丧失,以至于使计算机本身完全丧失功能。它的破坏是严重的。这种病毒的传播,往往是计算机“黑客”所为。“国际上将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者称为‘黑客’(hacker),这一词据说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4]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黑客都是网络犯罪分子,同时,黑客们的行为动机并不影响其犯罪行为的性质认定问题。3,网上实施走私,洗钱,诈骗等犯罪行为。网络的便利,也为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行为方式。除以上列举行为之外,还有在网络上传播物品等犯罪行为的发生。总之,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对于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活动的侦查,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种犯罪的不断发生,形势的日益严峻,是我们探讨网络犯罪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1986年发现了首例计算机犯罪。[5]而在1989年3月,我国首次发现了计算机病毒,以后计算机病毒开始在全国蔓延。[6]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是计算机犯罪的升级形式,它不完全等同于计算机犯罪,而是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性:第一,较强的专业性。网络犯罪分子,必须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而且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据199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报告显示,在计算机犯罪人员中,计算机专业人员约占55。8%,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界计算机犯罪案件中,计算机专业人员约占70。5%。”[7]不能熟练运用网络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这种高科技的犯罪,同时也要求具有高科技知识的犯罪分子,这也是新的社会形势下,对于我们与犯罪作斗争提出的新的技术要求,否则,我们很难有效地制止网络犯罪活动。第二,网络犯罪的严密的隐蔽性。由于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且,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犯罪分子很容易在任何地方实施犯罪行为,而这种开放性也为我们的侦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众多上网的人员中,行为人的犯罪活动是极为隐蔽的。第三,网络犯罪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与传统的犯罪手段相比较,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较大。“据美国的统计,其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盗窃犯罪,平均每次可得25万美元(即造成25万美元的损失),而采取抢劫银行的方式,则平均每次可得3551美元。”[8]可以看出,网络的便利,同样,为犯罪分子提供的方便。这种中性的“技术”,也使犯罪分子进行更大危害社会的犯罪活动成为了可能。第四,网络犯罪具有跨区域性和跨国性。网络犯罪的危害范围没有界限,行为人可以在一个国家,实施危害另一国家的犯罪行为。而由于各国的管辖不同,主权原则,犯罪分子就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或者得到较轻的处罚。这种跨区域性和跨国性就我现实中的司法协作提出了要求。通过国际或区域协定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网络犯罪的产生及其原因
网络犯罪的产生,是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发生的必然性结果之一。它的产生,不仅具有社会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有着行为人自身的特殊因素。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公开性,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于网络秩序的规范,这是我们主流社会的要求。而网络的诞生,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倾向,即独立于主流社会的另外一种价值追求,“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嬉皮士文化与人类上具革命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的结合,诞生了黑客精神。亦或可以称为‘黑客文化’。”[9]而网络犯罪的产生,部分程度上是这种精神的极端化的反映。这并不是对于“黑客”文化的否定,这种文化从整体上并没有危害社会的倾向。网络犯罪只是部分行为人在利用黑客精神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具体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信息与财富的密切关系是导致网络犯罪的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的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往往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而追求财富的手段问题也成了实现财富追求的关键所在。当前的世界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控制,运用信息的能力是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网络,作为传送信息的平台,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实现财富的可能性。这也为网络犯罪提供了社会背景,一些人开始运用这种信息的交流,在网络上或者针对网络实施其犯罪行为。犯罪人往往为了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择手段,如果不能很好的达到其目的,便开始破坏网络,损坏信息。
第二,计算机信息系统自身的缺陷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网络,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它不可能是完美的,它有着其自身的薄弱环节,诸如设计,实施错误而造成的安全漏洞等,都导致了网络的安全问题。而且,网络系统间存在着一种信赖的关系。系统之间的连接,就可能为犯罪分子留下犯罪的机会。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可能,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提高技术水平,完善我们的信息系统,以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第三,法律对于网络规制的不完善,为网络犯罪的产生提供了法律的漏洞。
网络空间,是一个巨大的立体空间,虽然它是无形的,是一种虚拟的空间世界。但是它却为犯罪提供了沃土。这是因为空间的文化与法律冲突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司法带来了很大的困境。从国际社会来看,缺乏统一的网络法律控制,不同的国家对于网络的规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差,为网络犯罪的产生提供了机会,即使出现了危害社会的网络犯罪,法律也很难予以规制。从我们的法律规定来看,我们对于网络的规范很是欠缺,即使我们的刑法规范,也仅仅有三个罪名是对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制。总体上说,我们现在缺乏系统的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规范。
第四,犯罪分子对于网络技术的某种渴求为网络犯罪提供的屏障,而这种动机的追求成为了犯罪的推动力之一。根据刑法原理,判定一个行为是否犯罪,我们必须注意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的危害与主观恶性的统一。网络犯罪的认定也必须根据这一原理来认定。由于网络犯罪较强的技术性,犯罪分子往往以渴望技术的提高为由,而掩饰其真实的犯罪目的。这为司法对于网络犯罪的认定增加了困难。
总之,网络犯罪的产生,是客观的社会原因与行为人的主观要素的结合。我们在分析,探讨网络犯罪产生的原因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形势,法律的规制程度和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以及引起这种动机产生的诱因。
三.关于犯罪的对策
一个新的现象的出现,我们就应该制订规范其合理性的对策。一种新型犯罪的出现,也为我们的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网络犯罪的出现,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利用综合方面的手段,制定多方面的对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社会的危害性。对于网络犯罪的治理,我们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积极力量进行规范和治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管理对策
机系统的安全依靠的是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就成为了网络安全的重要之一。诸如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病毒监测和清楚技术等等,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先进安全的的机器和高效的杀毒防攻击软件是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的。”[10]大力开发安全软件和防火墙系统,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是加强我们的管理对策的重要方面。同时,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的严格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本身,以保证在网络管理方面不为犯罪分子留下任何漏洞。
(二)对策
网络犯罪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刑事法律介入到网络范围之中。而且也加强了司法中的实际操作。在法律方面,我们可以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予以考虑。一方面,我们应当加强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当前,由于我国处于化的低水平阶段,我们的立法采取了“渐进式的立法模式”,从危害最大的犯罪行为开始规范起,逐渐扩大刑法所规制的范围。这是完全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的。随着我们形势的不断,网络范围在人们生活中涔透程度,我们的立法也必须不断增加新的犯罪种类,以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加强对于网络犯罪的调控。另一方面,完善司法控制体系,以把好社会的最后屏障。我们要不断完善刑事侦查系统,提高侦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严密地打击网络犯罪;同时,要加强司法审判的运作。更好地利用法律的具体规定,以惩罚网络犯罪分子。
(三)社会调控对策
我们不仅要依靠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对策,以加强对于网络犯罪的社会监控,而且,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的社会对策的作用。加强法治和计算机安全,推行网络伦理的,以及加强关于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等方面,以发挥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制订合理的社会综合调控政策,以适应打击网络犯罪的实际需要。
总之,对于网络犯罪的治理,我们必须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大各种力量的合作,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要求。
注释及
[1] 参见魏晴宇主编:《计算机基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2] 宋浩波主编,《犯罪学新编》,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页。
[3] 李文燕主编,《计算机犯罪》,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4] 参见黄绍平:《黄与黑==电脑空间犯罪面面观》,载《电脑报》1994年4月5日,第5版。
[5] 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0页。
[6] 于志刚:《计算机犯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7] 参见杨博,计算机犯罪的若干法律思考,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5-5857-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不断向前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计算机网络不仅仅只限于企业或公司的生产活动中,它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便捷,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人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在使用中出现网络故障的概率不断增加,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故障类型的识别是正确解决网络故障的重要前提,对网络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正确分析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排查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关键。
1 计算机网络故障及其常见问题
1.1 关于计算机网络故障
当前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环节中,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对促进生产效率提高、改进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网络故障问题出现的概率也不断增加。所谓网络故障,是不同于正常网络连接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出现网速不正常现象或无法通过与网络进行互联等,是与网络畅通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故障可以分为物理/硬件故障和逻辑/软件故障,物理/硬件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内部的网卡、集成器、内存、硬盘和外部的交换机、路由器、显示器等出现的故障,而常见的逻辑/软件故障主要是由网络协议、网络设备配置或设置错误造成的计算机网络故障问题。
1.2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问题
网络故障的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的设备故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计算机主机故障、网络线路故障及网络端口故障。
1.2.1计算机主机故障
计算机出现主机故障一般是主机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导致主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网卡松动或损坏引起的,也可能是卡槽故障、网卡驱动未安装或安装不当导致的主机故障,还有可能是参数设置不当、协议不当、设备冲突或黑客恶意入侵引起的。主机在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存在,若主机出现故障,那么整个计算机网络也会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要十分重视对主机的维护。
1.2.2 网络线路故障
网络线路故障主要是指由于计算机各类线路问题引起的计算机无法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相对其他故障而言,线路故障造成的影响较有限,而导致线路故障的原因是多样的,引起网络线路故障的原因主要有线路接触不良、线路串接或线路破损等,比如线路质量、人为的外部破坏或使用年限过长造成的破损问题,或接线员的技术错误引起的线路故障问题等。
1.2.3 网络端口故障
相较于其他故障,网络端口故障是影响较小的故障,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端口问题导致计算机网络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通常来说,网络端口故障的影响有限,不会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产生十分严重的破坏,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却也有可能直接导致计算机网络的全面瘫痪。端口故障的种类同网络端口的类别密切相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端口接触不良、端口破损或端口关闭错误引发的端口故障。
2 计算机网络故障产生的原因剖析
通常对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原因分析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人为原因与非人为原因,这两类原因是导致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主要原因。
2.1 引起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人为因素
导致计算机网络故障人为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相关设备的制造商,在计算机相关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制造商过度控制成本、监管系统松散或生产不畅通等不当措施,极易引起设备的质量问题;其次是设备的安装技术人员,安装人员在对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错误的参数设置或对设备的损害等失误行为引起的网络故障;最后是计算机网络的用户,用户日常无意识的错误操作或黑客有意识的网络攻击行为都会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这类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计算机网络故障是可控的,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实现对网络故障的有效控制。
2.2引起计算机网络故障的非人为因素
导致计算机网络故障的非人为因素具有不可控性,计算机网络故障非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有:长时间暴露在外导致设备失灵、老鼠等生物啃咬线路导致线路破损、机器使用年限过长引起的设备老化情况或天气突变、自然灾害造成的计算机网络故障问题等。对于引起计算机网络故障的非人为因素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只能尽最大可能实现对各类非人为因素的事前预防,并在故障不可避免的发生后进行快速处理,尽可能减少故障带来的危害。
3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解决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故障的频发,如何有效识别计算机网络故障,并以最快速度排除故障恢复网络运行成为大众关注的问题。上文中,笔者分析了网络故障及其常见问题,并就引起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两类因素进行了探讨,现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主机故障的解决方案、线路故障的解决方案以及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等,具体阐述如下:
3.1主机故障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出现主机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在排查主机故障时要根据故障的不同特点进行维修。比如,若主机故障是由网卡驱动未安装或安装不当引起的,网络维护人员需要对主机网卡进行定期的检查。若主机故障是网卡松动导致,则极有可能是网卡放置方法或位置错误,重新放置网卡即可解决。若是卡槽损坏引起了主机故障,那么则需要换新的卡槽,如果故障仍没有排除,则需要将计算机的网卡放到正常机器上进行检测,若网卡不能正常工作就需要进行更换。若主机故障是由于网卡驱动未安装或安装不当导致的,那么需要尽快安装驱动程序。若出现设备冲突引起的主机故障,要对接头类型、IQ端口地址及网卡设置进行检查,及时排查问题,对有问题的参数重新设置,必要时需要更换设备。若主机故障是由协议或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的,需要及时更新参数设置或重新设定协议。若主机故障是受到黑客恶意攻击导致的,则需要启用程序复原。
3.2 线路故障的解决方案
在计算机网络线路的选择与采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选择品牌大、质量好的优质线,以保证线路安装后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在进行线路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要遵循分装多跟线路的原则,避免今后使用过程中的潜在损伤,尽量将线路分布在人们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在线路的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要注重保护线路,减少外力对线路的破坏,对于长期使用的线路要进行定期的更换。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因电路故障导致的计算网络故障,使用者可以尝试对其进行更换线路测试,若测试结果显示可以正常工作,那么可以断定是线路故障引起的网络瘫痪,若显示不能正常工作,则需要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3.3 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在出现端口故障的情况下,首先要对端口故障的可能情况进行排查,相较于其他两类故障,对端口故障的确认要相对容易些。一般情况下都需要首先对端口故障进行确认,若计算机网络出现异常,无常正常工作,那么首先有必要对路由器端口进行检测,检查是否是路由器接触不良导致的网路故障。路由器端口包括路由器网线端口和路由器电源线段El两大类,对其端口故障的排查需要依照端口是否打开、端口是否松动和端口是否损坏的顺序进行,若是端口为正常打开或链接的情况,按正确的操作方法打开链接即可;若是端口松动的情况,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卡紧端口即可;若是端口出现损坏,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检验端口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则需要及时替换能正常运行的端口。
4 结束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奠定了基础,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网络故障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管理,正确识别计算机网络故障的类别,极可能的降低网络故障发生的概率,将可避免的细小故障发生概率尽可能控制为零,对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故障进行针对性的故障排查。只有尽量减少计算机网络故障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凯.智能型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2] 马长安.文件替换法排除TCP/IP协议故障[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关键词:网络媒体;失责;防范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在扩大信息咨询的传播范围以及影响力方面非常有利,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也决定了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很容易产生难以估量的蝴蝶效应。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方面,当前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的网络媒体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浏览量,不惜制作假新闻,一味迎合部分受众媚俗、暴力口味等,致使部分网络媒体出现失责问题。对网络媒体失责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有效根治网络媒体的失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网络媒体的良好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1网络媒体失责主要表现分析
网络媒体失责主要是为了追求在短时间内实现有关网络信息的线性化,而对网络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后再宣传转载,以便于让网络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舆论的关注点和焦点。由于网络信息最初的报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大众对事件的认知和看法,如果出现偏颇很容易会造成价值判断出现偏差。现阶段,较为常见的网络媒体失责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缺少客观求证的虚假炒作新闻。现阶段各类传统、新兴媒体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网络媒体竞争更是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很多网络媒体为了追求自身轰动效应,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制作假新闻来换取浏览量。有的通过制作噱头,散步谣言、媚俗消息,传播不正当的价值观来博取关注。有的将虚假的商业宣传披上网络新闻外衣,甚至对网络新闻进行硬植入,追求不当的广告效益。还有的为了追求新闻独特性,运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甚至是侵犯他人隐私,等等。这些缺少客观求证,以偏概全的网络虚假、消极新闻,很容易在较大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
2)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的舆论导向。对于有的新闻,部分网络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对一些阴暗面的新闻进行过度炒作或者是恶意炒作,尤其是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拆迁问题、公职人员道德失衡等问题,一些个例被过度炒作,容易让人产生这些问题是社会普遍现象的印象,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尤其是有的网络新闻媒体在涉及道德问题的报道中,为了经济利益放弃了应有的职业操守,制造信任危机,长此下去很容易造成社会道德滑坡。
3)“标题党”横行。在海量新闻信息资讯时代,受众往往会面临着大量新闻的冲击,为了更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浏览,“标题党”问题越发突出明显。在有的网络新闻报道中,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标题采用夸张、暧昧或者是粗俗的标题,对原有的新闻内容造成了歪曲。这些“标题党”问题,虽然提高了新闻的点击率和曝光率,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2网络媒体失责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
网络媒体失责现象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生原因非常多样,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媒体管理系统存在缺失、利益交换问题等等,都是造成网络媒体失责产生的原因。在外部环境方面分析,与受众的主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新闻信息咨询,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对网络媒体表现出泛浏览、泛阅读的问题,深入度不够。有时甚至只对一些标题醒目、引人关注的内容点击阅读,这种趋势的影响,会对网络媒体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催化了网络媒体失责现象发生。在网络媒体自身方面分析,网络媒体的自我约束规范力度不够。特别是网络媒体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网络媒体面对新闻事件,都要综合考虑到影响力和浏览量,有的对于受众心理考虑的不全面,或者是在受众中心论的直接影响下,会出现价值观考量失衡的问题,进而造成了新闻报道整体走向出现偏差。而且,网络媒体在传媒领域一定程度上来说仍然属于新生力量,网络媒体运作的商业模式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很多网络媒体在自身的运作过程中,考虑最多的主要还是商业利益的影响,为了能够在较大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很难全面兼顾好网络媒体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正是由于点击率和广告效益的影响,造成了网络媒体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价值观偏差,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在从业人员方面分析,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现阶段,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很多网络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够高,有的从业人员不能够遵循基本的从业操守,对于网络新闻媒体往往只是盲目跟风,在新闻传播转载方面缺少最基本的证实,对于新闻媒体目标主要是基于转载量、浏览量等,将网络新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重隔离,甚至出现违背新闻伦理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网络媒体失责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3网络媒体失责现象防范治理措施
1)对网络媒体受众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分析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客观上来说与现阶段很多网民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也有着直接的关系,防范网络媒体失责,同样应该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受众责任意识。在这方面,关键在于通过良性的引导,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能够与受众直接进行参与互动的优势,在互动过程中进行良好的引导,积极增强受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引导受众对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进行外部监督,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网络媒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当前很多网络媒体还存在着自律意识薄弱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网络媒体失责最直接的原因。在这方面,应该引导网络媒体建立自律机制,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的真实可靠。具体来说,网络媒体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可靠,特别是各个环节、细节上的逻辑严密。遵循客观理性的原则,既要反映不同方面的不同声音,同时也应该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观。遵循治病救人的原则,尤其是对一些负面的网络新闻,应该站在向善向上的出发点,督促维护社会公正,而不是过度的炒作。最主要的是网络新闻媒体应该对有关的网络新闻发挥好把关作用,特别是各类网络媒体的编辑、论坛管理、版主等,要对网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舆论导向以及社会影响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对出现的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进而创造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
3)强化外部对网络新闻媒体的行业监管。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网络新闻媒体的监管,最大程度地防范网络失责问题的发生。一方面,应该尽快针对网络新闻媒体传播的规律特点等,完善新闻立法,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等,对网络新闻的传播等进行规范约束。另一方面,应该注重不断加大对各种网络新闻失责现象的执法监督力度,特别是在社会范围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者是产生较大社会危害的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追责问责管理,通过责任追究来督促实现网络传播的规范健康。此外,还应该注重不断加强网络监控预警,充分发挥网民、媒体、部门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及时发掘处理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
4)提升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防范网络媒体失责问题的发生,还应该抓住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这一关键,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在新闻采编、网络传播规律以及网络传播技术运用等方面,提高网络新闻媒体的制作质量。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通过相应的教育培训来提高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避免出现各种网络媒体失责问题。
4结束语
造成当前出现网络媒体失责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有效地防范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对于媒体方面应该切实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严格自律,加强对有关网络信息的权衡把关。对于主管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立法以及监管机制,同时增强对网络媒体失责的执法处理,以有效地解决处理网络媒体失责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岩霞.谈地方电视台的媒体责任[J].中国传媒科技,2011(12):84-85.
[2]李巍.论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与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252.
前端、用户分配网、电缆接入网、光纤骨干网四种类型形成了有线数字双向网络。为了让噪声分析和噪声排查工作能与实际更好的结合,一般要排查网络电纤网、光纤网、网络设备三个方面。电缆网即无源电缆网包括多种同轴电缆、网络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则由网管的电源供给系统、上下行发射及接受系统组成。而分纤和分设备传输组成了光纤网的双向传输。因此,进行噪音排查工作时要对整个有线数字网络进行检查。
2、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中主要噪声
2.1光纤链路噪声
激光器的上光节点调制RF回传信号会测定光输出信号的幅度,而其前面的光接收机会把很大区域内的光纤信号阻挡下来,这就是光纤链路噪声。不过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常会有许多噪声源产生不良反应,即光纤链路噪声。产生这种噪声的原因是光传输设备、光纤、光纤接头出现问题,所以有光纤噪声和激光器噪声两种。两者各有其特征,但激光器噪声和光纤的长度没有关系,不过它的强度大小能决定光纤信号的同步作用好坏。
2.2热噪声
如果供电电源设备有网管或是具有上行光发电机,就容易出现热噪声。其产生原因是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做无规律的热运动,外界工作条件决定了噪声功率的大小,一般有工作的宽带和温度等。网络上存在的有源设备是出现热噪声的重要原因,但是上行通道建成后,噪声会有效的降低甚至固定,这也间接的证明了热噪声会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即所谓的稳态噪声。
2.3系统内部噪声
双向网络中元器件额性能不好或是公共路径、电弧噪声失真都会产生噪声,这种噪声称为系统内部噪声,该噪声常出现于电缆网络内部。如果网络的供电设备发生电弧放电也会导致电弧噪声出现,这可能是由于螺丝发生松动、线路阻塞、终端盒盖不牢固、电路焊接出现故障等。若公共路径失真,元器件的金属接头就会因密封差而氧化,空气和雨水都会流入线内,形成松动。
2.4侵入噪声
如果上行通道在电磁波耦合的作用下工作,就会使屏蔽器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或者用户的端口无法与其它设备连接,都会产生侵入噪声。如果网络线路的匹配情况差就会使上行通道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进而产生噪声。干扰因素的主要源头有日关灯开启、微波炉的使用等。
3、控制噪声措施
3.1光纤链路噪声抑制措施
出现光纤链路噪声的根源一般为网络传输或光纤施工工艺的故障,这两者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阻止光纤链路噪声的产生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使用高质量的光纤材料和光缆;第二,选择光传输设备时,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并且激光器的噪声也比较小;第三,要保证光纤接头具有较好的质量,必须有工作性能好的光缆熔接仪器,这样才能最大化减少光缆结构不一致所形成的光纤噪声;第四,光缆质量取决于光缆纤芯的结构参数,所以在进行光缆的施工时一定要保证使用的光缆来自于同一个商家;第五,当激光器表面的信号电平过大,就会使本底的噪声加大,所以,必须科学设计发射机的上行信号。
3.2热噪声抑制措施
在温度的作用下,一般会产生热噪声,它在电视双向网络系统中时有发生,但也可能是网络设备的噪声来源。它一般只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在降低网络热噪声时通常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要尽可能的把电缆网络变为无源网络,降低有源器件的使用率;其次,在开始建设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时,就要选择有抑制噪声功能的网络传输设备,最好还要使其有较好得到制冷能力;最后,光缆传输方法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干线传输中也能使用。
3.3系统内部噪声的抑制措施
电缆网络的设备材料,施工工艺和日常维护水平决定了是否会产生电缆网络噪声,一般要从以下几点控制电缆网络噪声的出现:(1)在进行电缆网络敷设时,要确保电缆外皮没有破损和弯曲;(2)网络建设初期电缆传输设备和电缆材料要以优质为主;(3)每个电缆接头在制作安装时都要确保达到相应的工艺标准;(4)对网络测试要有计划的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逐步加强网络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一些锈蚀和接触不良的接头和电缆要及时更换;(6)网络上所有接点尽量采用同一种类型金属制造。
3.4侵入噪声抑制措施
通常情况下,安装上下行传输设备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侵入噪声的影响还是会降低上行通道传输的品质。据科学研究证明,同轴电缆传输会产生较大的侵入噪声,在家庭用户中,上行通道噪声也占据了噪声的绝大部分,特别是光缆至楼道部分更是占到了八分之一。但最影响系统工作的还是家庭网络中产生的脉冲噪声。为尽可能的降低侵入噪声必须做好以下两点工作:首先,电缆网络是产生噪声的根源,所以最有效的减弱噪声法就是使电缆的长度尽可能的小,光缆在网络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主要起着传输干线的作用,但电缆干线传输法正在被慢慢取缔。分配电缆时一般由同轴电缆开始,直接连接至家庭用户,这样能有效减少电缆长度。其次,侵入噪音产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劣质的网络材料,所以,为尽可能减少侵入噪声的损害,在一开始选择电视网络器材时,就应本着高质量、高屏蔽性的原则。
4、结语
综合本文叙述,要建好一个高质量的有线数字网络系统,必须先处理好噪声问题。长期工作中,网络器件和线路已渐渐老化,则会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回传通道噪声,严重危害双向网络的正常工作,此时就要技术人员定期对网络测试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并改变维修观念,实施科学的维修技术来减少噪声的产生,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