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4 15:51: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乡村旅游的可行性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2014-12-20)[2015-08-09].http:///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3]庞徐薇,高文倩,郑月平,等.上海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互动的发展模式[J].体育科研,2011(6)
[4]赵云鹏,白冰.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30)
[5]黄海燕,徐琳,骆雷,马洁.体育赛事与上海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5)
(一)乡村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完成两个层次的功能规划:宏观层次上,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区域内现有乡村自然、文化景观为基础,建立综合型乡村旅游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和美化乡村自然景观风貌,打造"牛山寺"景区和"__新农村综合体"景区。
(二)加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建立具有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根据__镇的乡土文化气息,在乡村田园风光景观和农耕文化景观突出的地方开展生态型农业观光游,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精心打造__村休闲旅游为主题的"田园观光"和"做一天农人" 的农家乐旅游观光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5日
一、乡村民宿概述
(一)乡村民宿概念。“民宿”一词起源于日本的MINSHUKU,原意与英国的BED & BREAKFAST(B&B),也就是仅提供住宿与早餐的家庭旅馆,有许多相似之处。民宿的产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是偶发现象。早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从外地赶来朝圣的人们没有住的地方,就会到当地居民的家里短住,这与我国古代的民间旅舍“逆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以看作是民宿的早期雏形。
从概念上来看,狭义上的民宿是指利用自有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文化,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场所。V义上的民宿是指除了一般常见的饭店及旅舍之外,其他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小型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在我国一般指的都是广义民宿。而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实现城乡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民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对经济而言。发展民宿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当地居民的经济来源。此外,还可以促使当地的服务业、餐饮业、种植养殖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形成一种连锁发展,经济共赢的局面,推动当地经济的良性发展。而民宿所带来的营业收入会以营业税的形式上缴国家和地方,这也会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民宿的进一步发展,这也为延长旅游者住宿时间提供了条件,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2、对文化而言。发展民宿可以吸引城市居民来乡村居住,形成城乡间的一种互动,旅游者可以同当地居民直接交流,而民宿经营者作为新事物的示范者和实践者,也影响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宿除了提供住宿的功能外,也可以成为展示和保护当地文化的平台,当地的特色建筑、服饰、小吃都可以在民宿中得以展现,而为了更多的吸引游客,一些珍贵的传统文化也会被民宿经营者自动自发自觉的保存下来。
3、对环境而言。发展民宿会推动当地居民树立生态意识,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一个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当地居民为了吸引游客,就会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旅游、对民宿发展的重要性,就会以身作则,开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4、对行业而言。民宿的兴起推动了酒店行业由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型,也影响着旅游者从追求品牌效应到追求个性化住宿体验的观念转变。同时,民宿的进一步发展还会产生一批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乡村创客,为整个行业注入更新鲜的血液。
二、哈尔滨乡村民宿开发可行性分析
(一)哈尔滨乡村民宿发展现状。(表1)
(二)哈尔滨乡村民宿开发必然性分析
1、旅游业发展的推动。自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政府把旅游业打造成综合性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的背景下,哈尔滨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而随着哈尔滨“冰城夏都”的旅游定位,冰雪旅游和避暑旅游在国内外持续升温、市场份额日益扩大,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乡村旅游的旺季过旺、淡季过淡且淡季过长的特性为哈尔滨乡村民宿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适合在哈尔滨进行长期旅游观光,倒是周边一日游或是周末休闲游在哈尔滨很是盛行。这给哈尔滨乡村民宿带来了充足的客源和发展机会。
2、市场需求与住宿供给的不平衡。旅游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接待压力。哈尔滨市住宿业的基础设施和质量管理已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周边地区的住宿设施还属于“大车店”模式,设施简陋、缺少特色、服务质量参差不一。在旅游旺季,客流量会大大超出接待地的承载能力,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游客无限的要求,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而淡季,当地的资源和设施又会大量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以中国雪乡为例,众多乡村民宿的出现可以在节假日期间接待大量游客,减少当地住宿业的接待压力,而在淡季又可以退出市场,减少竞争压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由此可见,在哈尔滨开发乡村民宿可以实现节假日期间游客的合理分流,减轻接待地的接待压力,平衡市场需求和住宿供给的关系。
3、符合当地居民利益。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出现上述市场需求和住宿供给失衡的现象大多是处在相对偏僻地区的自然风景旅游区,这些地区通过种地养殖等方式使农民脱贫致富难度较大,而利用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民宿倒不失为一个致富的有效途径。
民宿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都很低,只需经营者空出几间闲置的房间和置办一些基本设施即可,若不愿继续经营民宿,这些房间和设施仍可以自己使用。对农民来说开发乡村民俗没有较大的成本投入和风险损失,还能增加收入,因此在哈尔滨开发乡村民宿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利益诉求。
三、哈尔滨乡村民宿开发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松花江水系穿城而过,动植物种类繁多且分布集中,有凤凰山、香炉山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冬可赏雪,夏可避暑。以冰雪和避暑为主的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2、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哈尔滨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是金文化的发源地,清王朝的肇兴地,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又成为了移民城市和国际商埠。中西合璧是哈尔滨的文化特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金文化、黑土文化、红色文化、北大荒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冰雪文化、啤酒文化等在哈尔滨交汇、融合、并存,留下了“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由此可见,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文化资源都十分适合乡村民宿的开发。
(二)行业竞争优荨C袼尴喽源统住宿业来说,成本低、价格低,可以大幅度节约管理成本和财务支出;并且投资小、风险小,只需几间房间和基础设施,而一旦不再经营民宿,房屋和设施还可以自己使用。与目前哈尔滨乡村旅游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且随着哈尔滨周边一日游、二日游的盛行,以本地人为主的旅游者们希望远离城市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去体验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乡村民宿的开发满足了这一要求。
(三)市场优势。哈尔滨市是中国老工业基地和全国农业大市,虽然近几年旅游需求日益提高,旅游消费市场日益壮大,但总体的旅游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仍很敏感,他们希望花尽量少的钱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尽可能多的旅游服务。在哈尔滨开发乡村民宿恰好满足了这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并且随着体验旅游的兴起,单纯的走马观花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倾向于深入探究当地的文化和生活,获得更真实的旅游体验,民宿为这种需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政策优势。201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七条指出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哈尔滨市正在打造红旗满族乡、民主乡朝鲜族村等特色乡村民俗旅游特色村,扶持“农家乐”、“渔家乐”、“景观休闲乡村”等旅游项目的开发,而乡村民宿不仅能提供住宿的功能,还可以使旅游者无时无刻不在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宿还可以成群的出现,聚集成一个特色的“小镇”,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地,换句话说,民宿是旅游村镇发展的基础也不为过。
四、结语
近年来,哈尔滨市独特的冰雪旅游品牌,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亮点。哈尔滨乡村旅游的市场不断扩大,接待人数逐年上升。据对哈尔滨市乡村旅游点的抽样统计,每逢“端午”、“中秋”、“五一”、“十一”黄金周来临之时,有2/3左右的哈尔滨市居民会选择乡村旅游。可见哈尔滨的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加上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支持,乡村民宿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发展乡村民宿可以为哈尔滨乡村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积极发展新农村经济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丛东来,,孙娜.哈尔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路径及模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7.
[2]李安琪.哈尔滨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33.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及生活化必要性分析
1.农村英语学习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表达有助于个人今后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个人迈入社会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能力。作为考试基础课程,教师更应当注重英语教学方式方法。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策略,与国际接轨,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提升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英语学习是必要的,当今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已经成为面试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农村学生应当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英语,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英语学习是个人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人才需要,是国家步入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2)可行性
教育机构和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物质支持,为农村英语教学提供精神与物质保障,优质教师资源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农村机构和上级部门也积极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完善健全英语教学课堂模式。除此之外,农村家庭意识逐渐增强,家长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重视意识也得到提升,有意识地重视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期望孩子能有好的英语基础。教师的配置逐渐专业化和优质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相对提升,有助于紧跟时代步伐进行课堂英语教学。
2.农村英语课堂生活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英语与汉语一样属于语言类学科,语言类学科的学习需要有基本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生活化是营造英语氛围的必然选择。将英语融入生活,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和体验英语,生活化的英语更有利于学生记忆与运用,就如同汉语,把英语学习和交流当成习以为常的事情。英语语法与单词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与训练,生活化的英语情境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重复性和趣味性,同时学生能意识到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起自己和家长足够的重视。
(2)可行性分析
根据农村聚集性的特点,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教师熟悉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农村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找到更适合农村英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师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类是从专业院校出来的师范类年轻教师,前者经验年龄普遍高于后者,第二类教师接受了良好教育,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综合素质都与时代接轨,有新思想和创新思维,但是由于这两类教师的不同,导致在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融合沟通,将会导致教育畸形。就拿笔者调研中采访的两名教师而言,老教师采取死记单词、课文朗读、句式学习的固定模式,老教师认为这种模式虽然枯燥,但是稳妥,也想创新,但担心遇到困难;另一位年轻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反映,自己的确有想法,有思路,想将英语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但是经验不足,对农村的生活习惯又不了解,导致教学无从下手。
2.学生学习现状及问题
农村学生知识面窄,虽然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外面的社会环境,但是总是受到地域的限制,信息传递还是与城市存在差距,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较差,基础不同,对学习的态度较差。有些学生拥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运用和学习英语,例如,笔者走访的一名学生,学习优秀,家庭条件相对差,想去English Corner练习口语,或想在网上和报刊搜集一些英语听力和资料,可是网络信号或学校资源设备总是不够健全,只能学到教师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学校提供的材料;还有一部分学生安于现状,本身就不重视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应付了事,影响教师的英语教学。
3.家庭社会现状及问题
个人思想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若是家庭教育思想进步,锐意进取,则会鼓励支持学生学习英语;若是家庭教育思想保守,故步自封,则并不重视学生的学业,希望孩子自己早些出去打工挣钱;还存在一部分家长虽然内心重视孩子,但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或过于严格,或过分宽松,甚至在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下,采用责骂的方式进行惩罚,而忽视了沟通和问题分析,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消极思想。
三、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对策分析
1.英语教师之间重视思想交流
教师之间加强教研交流思想,在切磋、讨论、启发中产生新的教学方式体系。教师的这种合力,提升了英语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学校也定期对老教师进行创新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或请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进行讲说,提供新思维、新想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老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经验传输,让年轻教师了解当地情况和学校学生,形成新老教师互帮互助“以老带新,以新创新”的新形式,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为农村英语教学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血液。
2.因人而异进行课堂英语生活化教学
因人而异进行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状况,进行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不同,学生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生活,教师分析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生性格,决定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不同性格的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团队单词竞赛。内向的学生心细,外向的学生活跃,正好相互协助。学生把所学单词与生活相结合,画出生活中的事物,备注英语单词,并举例该词运用在哪些生活情境中。找到最多的事物、单词和生活例子的小组将被选为最佳团队。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显身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同时把找单词融入生活中,再运用到生活中,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因地制宜开展课堂生活化教学
因地制宜是英语生活化教学的最好出路,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农村风土人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与自身相联系的英语氛围。教师在作文课和情境对话的教学中,可以活化课堂地点,有条件的可进行户外课堂教学。在进行英语作文训练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时,可以将山水景色融入课本中,分析当地的地形与地貌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又如自己的乡村,外来旅游人口较多,会有一些外国友人是最好不过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或者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课堂上邀请外国友人来学校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在课堂模拟超市购物Shopping,模拟服务员和顾客,贴商标price tag,学生运用所学知识Can I help you?How many bottles do you buy?How much is it/are they?进行情境表演,活化教学课堂。学生将英语知识运用到生活场景中,体会到在生活中运用英语也是切实可行的。
4.充分利用资源进行生活化教学
农村硬件配置虽然不如城市,但是通过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已经有所培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图书资源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农村学生普遍信息素养较为低下,因此教师应当将最新的生活动态与信息传输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运用书本,还应当适当地引入多媒体教学,将生活与英语学习融为一体,例如,教师在英语听力课上,训练听力时不仅可以选择课本磁带或者光盘播放内容,还可以播放一些英语歌曲等,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最新的迪士尼电影,教师可以将电影片段放在课上十分钟,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感觉就是在家看电影,这种生活状态下学习英语,教师要注意选择短片时尽量避免中文字幕出现,反复播放并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记忆深刻,达到英语教学高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是必需施行并且有充分后备力量作为支持的,教师通过自身创新和对学生及其家庭的了解进行英语生活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英语教师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做到因人而异的生活化教学,留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做到因地而异的生活化教学,并且充分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发挥创新能力进行生活化教学创新,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农村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以中草药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概述
(一)养生旅游
张跃西认为,养生旅游是体现天人合一,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方式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是养生文化(Y)、科学(S)与自然(N)的一体化旅游。养生旅游不重在“看”,而在“养”。
Adams(2003)提出了养生的四个基本点:①养生是多维度、多空间的。②养生的研究应以保养、保健而非疾病病理为导向。③养生是相对、主观的、感知的。
(二)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非城市区域的以乡村文化景观为主要依托的旅游活动。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乡村旅游的原动力是客源地的城市性与目的地的乡村性的级差和梯度。
以中草药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即指发生在非城市区域的以乡村文化景观为主要依托,以中草药养生为主要形式的体验式旅游活动。
二、以中草药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初探
(一)开发背景和基础条件
1.兰州的发展态势
(1)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岷县清幽的自然环境和中草药的养生价值能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下的兰州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要。(2)满足城市居民对养生旅游的需要。岷县是“千年药乡”,可满足老年人和“亚健康”群体对养生的需要。
2.岷县自然、历史与社会条件
岷县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岷县自古就是羌、藏、回、汉等多民族杂居区,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民族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洮岷花儿异彩纷呈,洮砚工艺巧夺天工,湫神祭祀神秘古雅,民间传说底蕴深厚。无论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还是民间工艺都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璀璨夺目。
(二)具体开发内容
1.岷县旅游空间结构规划
(1)功能区划分与定位
为切实有效地营造乡村旅游的“三养”(养身、养心、养情)氛围。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特点、类型结构,规划将形成三大功能区块。
①中草药观光区:种植形成规模且种类丰富。
②中草药养生区――核心区块:将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集中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综合服务。
③乡村田园风情区:以区内的果园、草场、山地等为依托,以乡村田园生活为题材,设置健康环保的活动项目。
2.岷县活动规划
(1)餐饮设计
药膳是岷县餐饮最大的特色,一方面,以时令为基础,针对游客和季节的具体状况,定制药膳;另一方面,针对特殊的体质定制特色药膳。
农家菜的菜肴立足农村,就地取材。农家菜注重“鲜”“土”“粗”和烹饪方式的“野”。
(2)旅游商品设计
将实用性和地方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岷县的各种资源,重点提高其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
(3)家庭旅舍规划――“第二个家”
规范管理家庭旅社。1、合法经营;2、统一家庭徽标和形象;3、建立“村民信息中心”;4、采取“星级”评定制度。
三、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政策分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阐明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中西部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阐明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落实。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积极发展医疗养生旅游。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支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和特色中藏药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特色中成药。扶持壮大旅游产业。
(二)旅游资源分析
不同地域的中药材有不同的疗效和文化背景。我国的名贵药材遍布大江南北,如东北的人参,的雪莲,云南的茯苓等。中草药的地域性是岷县中草药养生旅游独特的竞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
岷县是“千年药乡”,盛产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驰名中外。高寒阴湿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岷归绝无仅有品质。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就成为贡品,现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
(三)旅游交通分析
可达性(accessibility)与时间――空间预算(time――spacebudget)对乡村旅游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兰州到岷县的可达性优良。岷县距兰州市267公里,交通以公路为主,国道212线贯通南北,省道306线横贯东西。随着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兰渝”铁路和2015年建成通车的成兰铁路的开工建设,“兰海”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以及省道306线的省级改造,可达性更高。
Pigram(1983)建立了休闲时间与娱乐区的关系,阐述了娱乐时间、旅行时间与乡村旅游区位选择的关系。
(四)旅游市场分析
世界旅游组织的出版物《2020年旅游业远景:全球预测与市场解剖》中估计,乡村旅游的年增长率为6%,高于世界旅游增长率几个百分点。本文我以兰州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市场可向周围城市扩展。
1.银发市场
(一)庞大的人口基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兰州市人口自2002年已全面达到或超过老龄化标准。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
(二)消费特点
老年人消费具有保健性、安全性特点,对健康有强烈的需求,渴望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医疗保健中获利,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旅游、保健等高层次消费。乡村旅游和中草药养生旅游符合了广大老年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2.青壮年市场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预测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75的人处于亚健康。中草药养生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式之一。
《兰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14.70%。兰州新区被批准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随着兰州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为兰州居民的旅游提供了经济基础。
3.青少年市场
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独生子女人群的扩大,乡村成为一个他们重要的室外课堂。以中草药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有助于他们接触自然,参与具有民族特色和乡村野趣的游戏项目,了解和体验乡村生活,身体得到锻炼,并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民俗,享受父辈们当年的欢乐时光,认识中草药,传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