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常识与急救

医疗常识与急救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5 14:50: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疗常识与急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疗常识与急救

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84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当事人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目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病人及家属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武器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也逐渐提高。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赔偿的额度也越来越大[1],已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难题之一,也是影响临床医生和护士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现将医疗纠纷的原因和护士长处理纠纷的技巧报告如下。

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

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尤其是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造成打错针、发错药、漏输液体、执行时间针、药不准时或遗漏,甚至把过期的液体给病人输等。另外有的责任心不强,在监护设备使用时,而无人观察,对于报警提示漠视,也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抢救器材失灵,如吸引器无负压、电源插座没电等。还有的设备使用不当,如输液泵或注射泵只要不报警,也不注意输注情况,甚至很长时间药液都没滴而没有发现。同时抢救药品不到位,使用特殊药品未尽到注意责任,导致病人心率忽快忽慢、血压忽高忽低或液体外渗等。

技术水平不高:动、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留置尿管或胃管疼痛创伤大,护理设备使用不熟练,尤其是抢救病人时不能正确使用急救器材和实施护理操作,而延误病人的抢救。

医护、医患、护患沟通不到位:如医生告诉病人需做某项检查或操作,但未通知护士,所以当病人问到护士时,护士只能说不知道,往往就造成了误会或导致纠纷。有些特殊病人应用的特殊药物,医生未交待护士,但护士也不主动询问医生,该维持的液体没维持,从而造成了不良结果。护士执行侵入性医嘱时,未向病人或家属尽到告知义务,未得到理解和支持,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当病人或家属提出要求而得不到满足时,护士又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或解释的方式与方法不易被接受,尤其当节假日和夜班时段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最易出现不耐烦的态度,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另外病房设施陈旧、损坏修理不及时、室内温度达不到病人的满意、饮食不合口味等也都可引发纠纷。

住院计费出现失误:在病人住院期间,护理、医疗及诊查等部门,无论哪个环节计费出现失误,患者都会找到护士询问,但如果护士解释不到位,就会激化矛盾,尤其在病人病情加重、抢救或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往往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而引起矛盾或纠纷。

护士长处理医疗纠纷时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巧

护士长的基本素质:护士长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法律知识和综合业务素质,要有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知识,还要有洞察分析能力以及语言沟通的技巧。处理医疗纠纷的核心是控制和解决纠纷[2];处理纠纷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处理纠纷的手段是强化沟通、换位思考;处理纠纷的技巧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态度要热情,立场要坚定;处理纠纷的方法是先聆听后表态、先科室后机关。

护士长处理纠纷的技巧: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当发现病人或家属对医院科室不满意而提出投诉或发现病人及家属在病区吵闹时,护士长要主动站出来表明身份,使用安慰性语言把他们的情绪先稳定下来,认真倾听病人或家属对科室工作的意见。若是对医疗、辅诊等其他部门的意见,也要表明自己愿意代他们转达,目的是控制局面不要让事态扩大。当病人或家属诉说时,要边听边记,耐心听完整个过程;当他们叙述完毕后,要表明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公平处理。如属于护士长管辖范围的事情,要立即帮助解决;若超出护士长管辖的事情,要承诺帮助反映。对由于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并且给病人造成伤害的医疗纠纷,要积极面对,反复协商,力争在科室范围内解决。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或医护、医患、护患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的纠纷,护士长首先要向患者作自我批评,然后携当事人一起向患方赔礼道歉,力求双方消除隔阂,达成谅解。对住院计费出现失误的,要立即更正或联系相关部门给予及时更改。对由于病房设施老化、损坏修理不及时、温度达不到病人满意、饮食不合口味等,护士长要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一定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为病人争取最大利益,切忌搪塞和敷衍。②态度要热情,立场要坚定:有些医疗纠纷是由于病人或家属对医学未知性不理解,特别是在病人或家属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患者单方面认为是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为此对于此类纠纷,护士长一定要耐心给予解释,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护士长是临床一线的领导,在病人和家属中享有尊严和威信,平时护士长与病人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遇事护士长出面对解决纠纷有益无害。但对于无理取闹的恶意医疗纠纷,往往超出了护士长的能力范围,所以在护士长耐心解释而无法解决时,一定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积极配合,使纠纷公平、公正的得到解决。

讨 论

医疗纠纷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原因也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医方的原因,也有患方的原因,而且还有社会、伦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病人对医院服务不满意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解决,对社会、对医患双方都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为此护士长作为医院的基层管理人员,在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只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才能使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护士长应具有的预见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处事不惊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对避免事态扩大和妥善解决医疗纠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3]。总之,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精湛的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2

结果急救知识了解的程度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的了解非常少且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但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愿很强。

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质量。

[关键词] 农村居民;急救;常识

[中图分类号] R1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15-001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各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1\],公众的急救水平已成为人们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但急救知识的普及尚未达到全民化。为此,笔者调查了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320名居民对急救常识掌握情况,并对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急救意识、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7月12日~17日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居民,被调查者中40~60岁为135人(45.15%),40岁以下61人(20.40%),60岁以上为103人(34.45%)。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法,结合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程度、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遇到急症时首先采取的措施、居民是否需要掌握一些常见急症的紧急处理方法等。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9份,有效问卷299份,回收有效率为96.7%。

2 结果

2.1 文化程度 具有大学(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1人(10.3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有46人(15.38%),其余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2.2 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 电视广播等媒体201人(67.22%),网络1人(0.33%),报刊书籍33人(11.04),子女(父母)20人(6.69%),亲戚朋友15人(5.02),其他29人(9.70%)。

2.3 遇到急症时首先采取的措施 找邻居帮忙18人(6.02%),自行处理128人(42.81%),不知所措14人(4.68%),拨打紧急电话29人(9.70%),紧急赶往医院诊所98人(32.78%),其他人12(4.01%)。

2.4 是否需要掌握急救常识 非常需要287人(95.98%),不需要6人(2.01%),无所谓6人(2.01%)。

2.5 是否希望获得急救常识 非常需要285人(95.32%),不需要3人(1.00%),无所谓11人(3.68%)。

2.6 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获取急救常识 政府组织医疗队宣传教育90人(30.10%),居民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获得122人(40.80%),社区卫生服务站演练、培训26人(8.69%),其他(朋友、亲属)55人(18.39%)。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居民急救意愿很强 调查结果显示:95.98%的人认为非常需要掌握急救常识,95.32%的人非常希望获急救常识,这说明社区居民的急救意愿很强。

3.1.2 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识和知识水平较薄弱 40.80%的居民认为自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获得常见急症的紧急处理方法,30.10%的居民认为应该由政府组织医疗人员普及常见急症的紧急处理方法。在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中有:67.22%的居民是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时无意中得到一些急救常识,提示媒体是群众喜闻乐见、利用率最高的传播方式[2\]。而作为容量大、更新快的网络只有0.30%的居民使用这一途径获取急救常识,说明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较单一,而且过分依赖于政府或其他组织,说明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识和水平较薄弱、自主的健康保健意识和水平较低。

3.1.3 居民文化程度低下直接影响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 具有大学(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3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5.38%,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居民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文化程度较高者,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认识比较科学明确,文化程度低的家属,受其自身文化知识的限制,对疾病信息了解较少[3\]。

3.1.4 政府或相关医疗机构对急救常识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急救常识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居民急救知识匮乏的主要因素。在调查中,有居民反映以前几乎没有专业机构或个人进行过急救常识等医疗知识的宣传,并表示希望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3.2 对策

3.2.1 增强居民的急救意识 近年来,洪水、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震撼世界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既是灾难又是教训,自然是无情的,但是作为自然的主宰――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一切灾难。应该加强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使得居民在面临急症时,能够理智的做出自救、互救措施。

3.2.2 普及、强化急救常识

3.2.2.1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普及急救常识调查数据显示,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获得急救知识的人占67.20%,而我国的电视广播等媒体没有相对固定栏目和时段对急救常识进行宣传,只有在遇到大型灾难时(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才在短时间内针对此现象进行一些防范措施的宣传和介绍。因此,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是非常单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传媒介质的普及,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急救知识的基本知识和传授必要的操作技术。

3.2.2.2 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组织长期、有效的急救常识和技能宣传、普及活动 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患者死于原发病不到10%,多由于抢救时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4\]。挪威从1965年开始,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操作术纳入学校课程中,在全国200百万人中,有40万人受训,在15年中已有1000名淹溺者经现场心肺复苏后获救。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市民急救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听众每年达15万人。德国把能否掌握心肺复苏初级就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依据之一[5\]。我国人民应积极吸取可取之处。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基础,而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每一个国民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组织长期、有效的宣传活动是增长居民急救常识,提高居民急救防患意识的重要手段。从2004年开始,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工作。政府规定10~16岁的青少年要接受1.5 d的课程学习(心肺复苏、外伤的处理),10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参加8 h急救课程学习(主要是心肺复苏知识),培训者采用招标形式,学习方式包括理论和操作练习。在德国北莱茵州每年培训学生17 000名[6\]。所以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借鉴一下,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应从自身重视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如将部分常用急救技术编入中小学课本中由老师传达给学生,还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广大群众,并且请相关人员就地指导,进行实地演练。各个地区的医疗机构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救死扶伤,还应根据当地人们的需求特点,选择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采取针对性、切合实际的居民参与培训方式,提高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急救意识,教会他们采取适当的救护措施,避免急救时机的延误[7\]。

3.2.2.3 提高居民文化程度 被调查居民文化程度偏低是导致居民急救知识匮乏的重要因素。87.63%的人不知道心肺复苏术,由我们详细解释后才明白其一二,其中74.25%属学历偏低或无学历者即文盲。因此在院外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中,应首先强化学习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院外急救知识及其技能的认识水平[8\]。尤其对文化程度较低者进行急救知识及措施等安全防范教育大有必要,刻不容缓。

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无疑与我省经济的迟缓发展,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政府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较小有密切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尤其是急救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对医疗卫生科普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郑小坚.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与教育 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杂志,2007,2(9):545-546.

\[2\]徐守旗,史新巍,唐芹,等.城市社区卫生知识科学普及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573-600.

\[3\]袁艳春,陈阿利,陈红.急救患者家属需求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6):1091.

\[4\]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70-371.

\[5\]李圳英.普及初级心肺复苏术的必要性\[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74.

篇3

这对母女居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希博伊根市,在晕倒前几个月,母亲坎达丝・赛弗思曾因为严重的肺炎导致肺部大受创伤。事发当天,坎达丝・赛弗思因哮喘发作导致呼吸困难,就在她上楼去取氧气呼吸器的时候晕倒在地,而她的未婚夫因为上班而不在家。

你无法想象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状况时,竟然如此冷静:麦迪逊・凯斯德发现母亲不醒人事后,立刻拨打了911寻求帮助,然后她和12岁的伙伴一起对母亲展开抢救,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法:麦迪逊・凯斯德对母亲进行人工呼吸,而她的小伙伴则重击她母亲的胸膛。4分钟后,救援人员赶到了她家,并将她母亲送到了当地医院。

她的行为源于电视剧,关于心肺复苏法的技能和知识竟然都是她从电视上学到的。麦迪逊・凯斯德告诉当地媒体:“我和妈妈每周四都要看《实习医生格蕾》,我从电视里学到这些急救知识的。”而她母亲则感叹说:“他们都说如果不是我女儿冷静地拨打911,并且采取了急救措施,我就不可能在这儿谈起这事了。”

《实习医生格蕾》是一部热播医疗剧,讲的是实习医生们在一家虚构的医院里所经历的生命与死亡的故事。该剧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后,每集平均吸引了1900万人观看。

近日,被喻为中国版实习医生格蕾的《青年医生》热播,却因医学常识存在诸多错误而引发了争议。

一边看一边打假

毫无疑问,医疗剧中一些常用的医疗手法,对普及医疗常识是有益的。但前提是这些手法必须科学、正确。

遗憾的是,国内不少冠以“医疗励志电视剧”之称的医疗剧,却频频令医学界人士大跌眼镜,惊呼“基本上是胡编”、“几乎是一边看一边打假”。

当下最火的电视剧非《青年医生》莫属,这部剧讲述了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一群青年医生梦想与成长的故事,自11月中旬在四家卫视播出后,收视率节节攀升,网络点击率已过4亿。热播同时,质疑声和批评声也此起彼伏。虽然贴着“医疗行业剧”标签,但这部“医疗剧”却用很多笔墨展示一群年轻医生的恋爱纠葛,而且在不少急救手法和医疗常识上被观众质疑“非专业”。

其中,针对药品剂量错误的吐槽声最甚。微博中有一则关于《青年医生》流传甚广的吐槽:“《青年医生》的硬伤是欺负全国几百万医务人员都没时间看电视剧吧?拍之前也不找个专业人士给剧本把把关――9%的生理盐水,你腌咸菜呢?40ml的甲强龙,你治霸王龙啊?速尿10g,你要制造木乃伊吗?200ml的血送化验,你家机器口渴了吧?这是抢救吗?是助力升天啊!”

在对2000名医生做调查的基础上,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总结了医疗剧中最常见的错误,其中医生们最无法容忍的是 “没有无菌观念”、“片子拿反了”、“抱着骨折患者到处跑”、“边手术边打电话”、“气管插管还能说话”等常识性错误。

生理盐水等确实违背常识

网友吐槽的这些医学知识是不是真错得离谱?对于吐槽最多的 “9%的生理盐水”、“40克甲强龙”和”10克的速尿”,这三个说法确实违背医学常识。其实,生理盐水的正确使用量为0.9%、甲强龙的正确使用量为40mg、速尿的正确使用量为10mg。

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氯化钠溶液。用于不同动物时,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各不相同,其中,用于两栖类动物时是0.67%~0.70%,用于哺乳类动物和人体时是0.85%~0.9%。人们平常点滴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是0.9%,其中氯化钠的含量和浓度跟人体氯化钠浓度恰好相当。如果注入浓度9%的氯化钠,由于细胞外面的液体浓度比里面的浓度高,细胞只能不断把里面的水吐出去,呈现“腌咸菜”的脱水状态。

不过,临床也有10%的盐水,主要用于纠正体内钠含量很少的低钠血症患者,不过也是要加生理盐水,配成低浓度盐水使用,不能直接使用10%的盐水。直接注入的话,会造成血液浓缩、脱水,引发高钠血症,甚至昏迷以致生命危险。

关于“40克甲强龙”的说法,《青年医生》编剧徐萌曾表示过这是演员的口误。甲强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主要治疗过敏性休克、哮喘等疾病,临床上用途很广泛,一般剂量单位是毫克。如果真按剧中所说的40克量治疗,差了一千倍的剂量,副作用巨大,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同时,临床上确实有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脊髓炎等特殊疾病的方法,但最大剂量不过1克。

至于速尿(呋塞米)是一种强效且作用迅速的利尿药,电视剧中用于抢救心力衰竭没错,但是剂量大错。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20mg起用,不够再加,口服则40mg起用,每日最大不超过1g,否则会出现过度利尿,引起脱水、肾毒性和电解质紊乱。

突发心脏病怎么用药

除了生理盐水等医学常识外,还有一些错误的急救手法也是让“看门道”的医生们吐槽不已。

开篇第一集,一位名叫高翔的26岁心肌梗塞患者被推进急诊室,家属围在病床边哭作一团。微博认证为“急诊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的网友“急诊夜鹰”说:“主任没到,氧气都没吸,心电图也没做;主任一到,居然先看瞳孔。”同时“急诊夜鹰”给出正解:“如果心跳已经停止,要启动心肺复苏,另外查看反应也先看是否还有呼吸、脉搏。”

首先,心脏病发作急救应该从预防做起,如果有以下危险因素,可能就要小心了。研究表明心梗的易患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家族遗传史、体力活动减少、年龄(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升高)、男性(女性绝经之后危险性大幅升高)。

心脏病发作医学上被称为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普通人如何识别自己或者他人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呢?

很多人都知道胸疼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其实胸疼可以不典型甚至不出现,另外疼痛的部位可能也不仅仅局限于胸部。包括胃灼热、消化不良;背部、下巴、颈部、肩部的不适;气短、恶心、呕吐都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老年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症状会不典型,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有观点认为,硝酸酯类药物(以硝酸甘油为代表)具有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应是冠心病患者家中最重要的应急药物。一旦胸痛发作,吸氧的同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五分钟一次,可重复3次,直到急救医生到来。这种急救方法在微信和微博中广泛传播,但是并不正确。

冠心病发作有很多种类型,包括心绞痛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主要症状都是胸痛,普通人很难区分是哪种类型,一般来说心绞痛发作服用硝酸甘油是有效果的,且风险相对较小,禁忌情况不多。但心肌梗死却不是这样,普通人不能区分到底是哪一种类型,自然不能盲目使用硝酸甘油。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和对临床病例的观察。美国心脏协会(AHA)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明确指出,硝酸甘油切不可乱用。

另外,尽早应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所以只要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过敏,没有活动性胃肠道出血都应该给予阿司匹林。但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不行,这时需要药物快速起效,所以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咀嚼片(嚼服)或者阿司匹林泡腾片(化在水中引用)。剂量为160到325毫克。一般泡腾片的剂量是500毫克,所以需要服用1/2片。一般咀嚼片剂量为75毫克,需要服用3~4片。对于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明显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栓剂,推荐剂量为300毫克。

CPR怎么做才对

同时,“急诊夜鹰”还提到了要使用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就是小女孩麦迪逊・凯斯德对妈妈施救的方式。实际上,在生活和影视作品中,使用心肺复苏法――也就是CPR,来进行急救的场景越来越多见,因为心跳停止意味着全身器官无法得到血液供应,而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脑组织血供中断后,5分钟后即可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这一步的救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能否“复活”,以及复活后生活质量如何,如果脑死亡,那么即使救活,也将变成植物人。

这也让人们体会到这种急救措施的有效和重要。那么,CPR到底应该怎么进行呢?

首先,进行CPR是有前提的。许多人对于为什么使用CPR,什么情况下能使用CPR并不了解,以至于出现只要有人晕倒了,就会有人自告奋勇上去进行胸外按压,希望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这种“逢晕必按”的情况。

传统CPR简单地概括起来就是ABC三步(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建立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和通过胸外按压的方式辅助血液循环。不过,由于发现胸外按压对院外抢救的意义比人工呼吸要大得多,目前的CPR步骤已经调整成了CAB,把胸外按压放在第一位。

所以,现在CPR的口诀是DRCAB:D(Danger)是指施救前要确认环境安全,R(Respons)是指要及时呼叫急救中心。

C(Circulation)指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让患者仰卧,施救者手腕、肘、肩三点成直线并与地面垂直。两手交叠在两连线中点快速有力按压30次。按压速度大于等于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开始CPR之前一定要解开患者的全部衣物(包括内衣、领带)。

A(Airway)开放气道。用仰头抬颌法将患者的头向后压以开放气道(车祸等外伤情况不可用此法,建议此种情况下仅作心脏按压,或使用急救培训所教授的其他方法),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手清理口中的异物(包括假牙),确认无异物后将头转回。观察患者有无呼吸,若有,将头偏向一侧;若无,保持头处于仰卧状态

B(Breathing)人工呼吸。施救者捏住患者鼻翼,用口包住患者口腔向口腔中吹气(如有条件可隔纱布、衣服等吹气)。每次吹气一秒,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

CPR的主要作用是在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时,通过胸外按压促使全身血液进行循环并恢复心跳。所以在进行CAB之前,首先需要通过触摸颈动脉窦判断患者是否还有心跳。如果患者心跳有力,血液循环良好,只是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倒,或者是因为颈椎病等晕了过去,则根本不需要进行胸外按压辅助循环,那心外按压恐怕只能带来不必要的附带损伤,譬如肋骨骨折,甚至由肋骨骨折引起的气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突发半身不遂该怎么办

除了心脏病外,还有几种疾病也是突发型的,比如突发半身不遂和突发呼吸困难等,遇到这样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半身不遂”其实是脑卒中的表现之一。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各种原因(多为动脉硬化)导致的脑组织失去正常血液供应,从而出现的脑功能缺损。由于脑卒中多为大脑里某一支血管出了问题(称为“责任血管”),往往造成局灶性的脑功能缺损,因此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CPR在这通常没有用武之地。

又因为脑卒中的病因可能为脑梗死(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针对这些原因进行的治疗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因此并不建议在院外进行救治,而应当尽可能在数分钟内赶到有条件进行脑CT的医院,在CT检查排除出血后,尽快通过介入或者溶栓的方法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梗死部位的血液供应。

对脑卒中的治疗,迅速是关键。通常认为在发病6小时内打通堵塞的血管可以获得治疗效果,而6小时后再打通血管则会造成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加重病情。

突发呼吸困难患者如何急救

哮喘急性发作是常见的导致突发呼吸困难的原因之一。哮喘发作主要是由于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的小气道发生痉挛所致。重度急性发作时会有说话困难、端坐呼吸、精神烦躁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急性发作已经导致心跳骤停,应当立即进行CPR救助。

急性喉炎目前已经不多见,而异物吸入是更为常见的导致大气道梗阻的原因。患者双手卡喉是窒息的标志之一,其他表现还有无法说话、面色青紫等。如果气道完全梗阻,在患者有意识的情况下,应立即采用海姆利克手法(Heimlich Maneuver):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握拳,置于胸骨剑突下方,向后向上用力,直至异物咳出。

如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应该立即进行CPR。CPR操作中的胸外按压有可能会排出患者气道中的异物。

“抽风”病人如何急救

抽风多为癫痫大发作的症状。癫痫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结果,其原因可能由于脑部的结构损伤,也有部分癫痫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相关。

因此癫痫大发作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急救措施,保护患者不会因为抽搐而发生意外损伤即可。通常抽搐的发作时间不超过2分钟,之后可自行恢复,但如果癫痫发作持续10分钟以上,就不是普通的癫痫发作了,临床上称为“癫痫持续状态”,需要尽快就医,通过静脉用药终止发作。

在抽搐患者的保护方面,抽搐发作时应立即上前扶住病人,尽量让其慢慢倒下,以免跌伤。不要试图去防止舌头被咬伤,因为这样反而可能损伤牙齿。最好将病人颈部的衣着松开,在其头下放一个枕头,并让病人保持侧卧位,以防止分泌物等被误吸入气管。

《青年医生》剧中的六个不靠谱剧情解析

1 马路上发生车祸,一个被压在汽车里面的男子大声向程俊呼救,程俊听到男子的呼救声来到车外想把男子拉出来。

解析:车祸现场不能随意移动伤员,若伤员正身处危险境地,如燃烧的汽车内、车辆较多的马路上时,救助者应以不扭动伤员的方式,将伤员移到安全的地方。注意应该平行搬运。如果伤员昏迷,应垫高其背部,使其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切忌摇晃伤员头部。

2 程俊医生路遇连环车祸,只口头表明自己是医生,工作人员当即放心地递过生理盐水让程俊动手输液。当程俊得知车上没有活动输液支架后,随即自己用手高举输液瓶为伤员输液。

解析:救护人员在紧急现场救助中不可能随便相信一个自称是医生的路人,更不可能让其输液。正规的救护车上肯定配有活动输液架。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都具备进行急救的能力,一般来说是不会让别人来动手输液。另外,救护车上一般都有输液架,但是遇到太多伤员输液架不够用的时候,急救人员用手高举输液瓶为伤员输液也是有可能的。

3 程俊正在替一个伤员做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步骤,频率并不是很快。

解析:胸外按压的频率应该至少为100次/分;胸外按压深度成人至少125px,胸部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每一次按压后要允许胸廓充分回弹,成人胸外按压∶通气比例推荐为30:2。同时强调持续按压,按压间断不超过10秒。如果按压的频率太慢难以起到抢救效果。

4 无菌手套被扔在生活垃圾桶里,戴好手套的手接触患者的衣服。

解析:在医院里一般会有两种颜色的垃圾袋,其中黑色垃圾袋是放生活垃圾的,黄色垃圾袋是专门用来放医疗废弃物的。使用过的无菌手套属于医疗废弃物不能丢在生活垃圾桶里。医生带好手套的手如果进行医疗操作一般是不能接触患者衣服的,哪怕是患者身上穿的是崭新的病号服也不行。

5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感冒,被西瓜卡住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欧阳雨露骑在患者身上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让患者吐出西瓜,有网友认为应该是站姿才对。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呈现,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人们对院前急救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医务人员除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还要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早期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术。现场目击者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心肺复苏术是否能够早期有效开展。将本市两所中学400名初二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为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市两所公立中学的初二学生中随机抽取400人。其中男生211名(52.75%),女生189名(47.25%),年龄(14.501.50)岁。

1.2 研究方法 由研究小组设定封闭式调查问卷,其中20个两项式题目,10个比较式题目,均为单选题,共计30分。调查人员集中向被调查者介绍填写说明,现场发放问卷并进行填表指导,两所学校均在20分钟内统一收回问卷。回收400份,有效392份,有效率98%。

1.3 评价标准 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家人健康和体检状况、生活中自救互救常识的知晓情况、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三方面,每个方面占10分,家人健康和体检状况、生活中自救互救常识的知晓情况两方面评价标准均为:得0-3分者为不了解,4-7分者为基本了解,8-10分者为完全了解。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方面评价标准为:得0-5分者为获得途径贫乏,6-10分者为具备正常获得途径。

2.结果

将各项分值录入统计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2检验,比较男女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家人健康和体检状况:不了解的210人(占53.57%),基本了解的172人(占43.88%),完全了解的10人(占2.55%)。学生自救互救常识知晓情况:不了解的375人(占95.66%),基本了解的15人(占3.83%),完全了解的2人(占0.51%),见表1。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获得途径贫乏的377人(96.17%),具备正常获得途径的15人(3.83%)。中学生对急救知识了解程度不足,对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内容知晓率低于5%。

3.讨论

目前我国心搏骤停急救的成功率不到1%,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而发达国家存活率达到60%,在美国一些城市甚至高达74%[2]。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公众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普及占总人口比率1/4,在美国规定1/3以上的公众应学会院前急救,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3]。随着生活题条件的改善,中学生的身高,体重,生长发育迅速,心理,智力渐趋于成熟,操做能力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国外调查研究发现:13~14岁的儿童能完成标准的心脏按压;9~10岁儿童能够运用正确的按压手法和按压频率[4]。

本次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家长健康状况了解不足,急救知识知晓率很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而且获取急救知识的渠道很少。一旦家人或身边的人发生意外,他们没有能力帮助他人。为达到全面普及、学生百分百掌握,学校应设置培训课程,因人施教,制定不同的培训方式,努力实现救护知识普及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定化。培训学习内容以基础急救知识为主,还应涉及常见传染病、艾滋病的预防,指导健康饮食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没有专业的急救培训教师,可邀请医疗机构中急救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征召家长中的红十字成员共同参与培训,发挥协助作用,以期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培训队伍。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如果增加他们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也能够提高急救知识知晓率。如果从小学开始设置相应的医疗救护课程,就能普及急救知识,增强救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如果中学生每个学期能够接受一定课时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也可以使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学校图书馆可以购进一些关于急救知识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供学生阅读。电视、电台、网络也是很好的宣传途径,应该增加急救科普知识内容,让广大人民群众每天都能从不同渠道了解自救互救常识,懂得如何防止危害发生,学会突发灾害应急事件之后如何逃生。普及更新心肺复苏术的知识点,让猝死的患者能够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第一时间接受科学有效的救治,为后续的高级生命支持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3):281-282.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1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57-01

120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城市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帮助。院前急救病人涉及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大多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120急救中院前急救工作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存在的安全问题较多。为了提高120急救中院前急救质量,必须要重视院前急救管理,不断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1120院前急救的特点

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院前急救整合了院内急诊和院内其他综合救治技术,与一般的院内抢救相比,院前急救时间更紧张,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动,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转送至更好的治疗单位,及时接受更好的治疗[2]。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院前急救病人病情紧急危重、稳定性差,疾病种类涉及临床各科,在短时间内可能需要进行初步诊断、分诊和紧急处理。但急救现场因为突发性强,事发现场杂乱,患者多无思想准备,对医嘱的依从性差,急救条件也相对落后,造成急救效果不理想。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较多,所以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急救医生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这类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治疗的需要。

2120急救中院前急救常见问题

2.1急救反应慢急救人员抢救意识不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车,驾驶员对道路不熟悉或交通不畅,造成延误到达现场时间。

2.2对院前急救的重视度不高医护人员对急救医疗观念的理解不深刻,存在着重院内、轻院前,把院前急救理解为只是迅速地把急危重症患者运到医院抢救就算完成了急救,没有认识到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和搬运方式的正确与否在急救中的重要性。

2.3急救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专业化的急救队伍,很多急救站都是由临床各科兼急救工作,使急救人员不能固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没有急救经验的新进院的医生,对急救工作较为陌生,存在急救技能欠缺的问题。另外受环境条件限制,车载急救设备简陋,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场急救需求。

3如何加强120急救中院前急救管理

3.1完善院前急救管理体系为了实现120急救中心“有求必应,有警必出,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的宗旨,要完善120院前急救体系,以“就近就急、就医院专长、病人意愿”为原则建立功能强大的指挥调度平台,将急救中心、急救站、医院急救科等联合起来,建立院前急救网络,在接到急救电话的时候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急救车辆到达现场。同时要建立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做好急救车辆随车记录,重视急救装备的管理。

3.2重视急救人员培训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急救意识。第二,要培养把他们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对自己岗位职责有清楚了解,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第三,要进行严格的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强化技能培训,让急救人员掌握常见疾病的院前急救操作知识,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根据院前急救的经验编写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避免院前急救中失误的出现。

3.3急救物资准备急救车辆、物品、药品、器械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定期对急救物资进行检查和补充,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急救通畅。对于救护车要加强保养,保证安全顺利运行,能够发挥救、护以及转运的功能。

3.4做好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工作120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大力配合,社会中人们的急救常识增高了可以为院前急救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所以要积极借助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对院前急救知识进行宣传,对拨打急救电话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明确,从而减少院前急救工作开展中的阻力。

4结语

总之,120院前急救对于患者及时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能够保障急救工作的准时、准确,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挽救患者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员和物资,急救医护人员要有专业的医疗知识,从而能对患者病情准确判断和处理,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