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6 16:23: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篇1

收稿日期:20130523

作者简介:蔡回鹏(1980—),男,贵州仁怀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23002

1 引言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目前多个产业来看,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环境保护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对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认识的逐步加深,如何对环境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了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从提高环境保护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对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并分析其意义和必要性,同时对其具体方式有一定的认识,满足其实际发展需要。

2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向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

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可再生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弃物资源,其基本定义是: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回收加工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等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这里的再生,实际上是指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去认识,不但要认识到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还要对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具体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做到从根本上提高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效,满足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需求。

3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从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来看,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对废弃物资的循环和再利用,不但实现了节约的目标,也发挥了废弃物资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废弃物资变废为宝的目的。因此,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角度出发,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提高物资利用率的必要手段

在生产生活中,废弃物资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考虑到物资的自身特点,有些物资虽然处于废弃状态,但是具有一定的回收和再利用价值,只要加以正确的开发和回收,并辅以一定的科技手段,就会将废弃物资进行回收利用,提高其利用率。所以,对于废弃物资而言,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提高物资利用率的必要手段,对废弃物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2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

通过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废旧物资找到了合理利用的方式,不但减少了物资重新生产的成本,也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实现了物资的循环利用。所以,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出于提高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环境可在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方法。

3.3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中,物资成本是总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体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只有有效降低物资成本,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满足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基于这一认识,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本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应重点做好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促进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3.4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对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总体物资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使循环经济的效益得到全面的发挥和体现,不但满足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还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因此,对于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言,其意义在于有效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应对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有正确认识。

4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方式分析

考虑到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式有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开发与利用方式,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满足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目前来看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 做好物资回收工作

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主要都集中在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上。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取得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预期效果,就要从物资回收环节入手,严格执行物资回收程序,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工作,将废旧物资按照种类进行回收,减少开发与利用的难度,提高开发与利用的质量,满足开发与利用的实际需要。

4.2 细分资源的种类

在对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为了减少开发与利用的难度,提高开发与利用的综合效果,需要对资源的种类进行细分,按照可再生资源的类别做好分类工作,促进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质量的提高。为此,在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将资源的分类当做重要工作之一,制定具体的回收种类划分标准,提高回收的准确率。

4.3 注重高科技手段的引进

为了保证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应根据实际开发与利用过程,引进高科技手段,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效果,使一些重要原料和成分能够从废旧物资中提取出来,满足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需要。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高科技手段的引进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4.4 注重实效性

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在实际过程中应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以追求实效性为主要目的,完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段,提高开发与利用的整体效果,注重整个开发与利用过程的实效性,使整个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为此,应根据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定具体的实效性目标,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积极效果。

5 结语

由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从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发展质量的角度出发,做好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必须认真分析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并对具体做法有全面的了解,促进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汤烈贵,朱玉琴.可再生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新动向[J].化工进展,1994(5).

[2] 陈利顶,傅伯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资源环境适应性评价[J].环境科学,1999(2).

[3] 艾南山,李国林,李后强,等.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J].山地学报,1998(2).

篇2

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一些处理方法,实现高效的自然通风、采光、隔热遮阳以及利用太阳能等以减少设备的配置与能耗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节能办法。在建筑设计中如何最少程度的占有和消耗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使建筑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将建筑业这个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的任务已经是迫在眉睫。

1 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1 风能的利用

良好的自然通风,既有利于改善室内的热舒适程序,也可减少开空调的时间,降低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能耗,因此在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尽可能地考虑自然通风是十分必要的。可现在有的楼盘本来自然通风良好,却将南向平台用玻璃密封起来,形成所谓“阳光房”,阻断自然通风,是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在建筑设计中,往往采用全封闭的护体系,这是由于对能源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而造成的,建筑师在塑造舒适稳定环境时,完全依赖空调系统。事实上,依靠自然通风满足室内空间需求,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能耗,还能塑造一个较之以往更加健康的室内环境。因此在今后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做为设计师应更多地考虑对自然风的利用。

1.2 太阳能的利用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2/3以上的地区的全年太阳能辐射量大于5700MJ/(m2?a),全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建筑行业过去很长时间里,只注重建筑的功能和立面效果,基本没有参与太阳能利用的设计与施工,对其原理、设计方法不够了解,缺乏必要的基础设计参数,造成建筑的土建时就没有装置适当的预埋件,给太阳能装置的安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并在安装时可能损害建筑结构和增加建筑负荷;太阳能产业界只考虑太阳能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没有考虑将太阳能设备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建筑相结合,使得太阳能集热设备的安装在建筑的外表面及屋顶形成了形式各异、杂乱无章的状态,外观与造型难以适应现代建筑的需求,建筑如何与太阳能设备很好的结合起来也已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

2 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2.1 可再生能源——风能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利用风压促进室内换气通风。首先在建筑规划布局时,应对建筑单体体量和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设计,利用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风压差,在建筑内部产生空气流动,促进室内气流循环,使建筑单体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在城市建筑密集区,空气不易流通,可在建筑上设置捕风装置,利用风能垂直分布的特性和空气的烟囱效应诱导气流沿特定的路径运动,改善室内热环境,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其次,单体建筑设计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需要收集气象统计资料,并对建筑场地进行调研,掌握局部风环境的情况,通过调整建筑开口位置和高度,使得建筑物更多的房间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

2.2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1)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在建筑的应用形式主要是太阳能热水器,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将达4×108m2之多,1m2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就可节约标准煤130kg~150kg。为了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通常可以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下面就不同的安装部位进行讨论。一是屋顶部位。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屋顶时位置较高,可形成自然水压,管路选择较灵活。相应集热器类型也有较大的自由度,自然循环式、强迫循环式和直流式均可。住宅屋顶形式有平屋顶和坡屋顶之分,需要解决太阳能设备与不同屋顶形式的有机结合和连接。就热水器的安装而言,平屋顶的优点是施工比较方便,集热器或支架与屋顶结构的连接技术难度较小。考虑到由高层或其他位置能够看到平屋顶的情况,集热器需排列整洁。而坡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根据其坡度不同,可以直接将集热器安装在屋顶,也可以用支架安装,但都要做到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和外观。由于坡屋顶正常视高一般可见,集热器可以起到丰富其外观的作用。缺点是施工会牵扯到防水的问题,技术上相对复杂。二是墙面与阳台。在墙面或阳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小管路的长度,对高层住宅安装极具优势。而且其位置往往处于立面的视觉焦点,可以成为立面构成的重要因素,这也更加符合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在墙面或阳台安装应尽量选择集热器与储水箱分离的系统,可以减小坠落伤人的概率。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构件连接可以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情况。

(2)太阳能空调技术。太阳能空调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用电力驱动常规压缩式制冷机或家用空调和电冰箱进行制冷。这种方式简单,适用于一般家庭使用。二是利用太阳的热能驱动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机进行制冷,这种制冷方式技术要求高,但成本低、无噪音、无污染。常用的吸收式制冷机根据吸收剂的不同,分为氨-水吸收式制冷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两种。它以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产生热水或热空气,再用太阳能热水或热空气代替锅炉热水输入制冷机中制冷。由于造价、工艺、效率等方面的原因,采用这种技术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一般适用于设有中央空调的大型民用建筑。设计中由于吸收式制冷机组体积较大,一般设置在地下室,太阳能集热器设在屋顶或墙面,设计中要注意使太阳能空调设备与建筑外观融为一体,达到建筑整体和谐美观的要求。使用太阳能空调的结果,既创造了室内宜人的温度,又能降低大气的环境温度,还减弱了城市中的热岛效应。

3 结束语

总之,我国作为世界能耗大国,对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减少建筑能耗更是刻不容缓。而建筑节能是养活建筑能耗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节约的方法。因此,作为建筑师,更应从自身做起,从不同角度,依据建筑规范对节能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自然条件,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蕾,秦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J].建筑学报,2006,(2)

篇3

【中图分类号】 TU289【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63-02

1太阳能热水供应节能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的卫生热水、空调已成为普遍需求。在发达国家,卫生热水、供热和空调的能耗可占到社会总能耗的25~30%,据统计资料,我国也已达到这个比例。而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依靠矿物燃料,特别是煤炭。矿物燃烧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如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太阳能、低温自然能源的利用是节能和减少CO: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21世纪是能源的世纪,这些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我国根据近几年来在太阳能、低温自然能源的利用,制定了有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一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36一2005)。许多地方政府还针对当地的情况,出台了许多有关节能的地方法规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鼓励。

1.1采用太阳能再生能源的优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有许多优点。

1.1.1节能、经济。太阳光是不要钱的,住宅用户投资几千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可用上15~20年,省掉许多煤气或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1.1.2节材。太阳能集热器可就近设置,缩短了管道的长度,减小循环设备等的尺寸,减少设备的能耗。

1.1.3环保。没有任何废气排放,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现代太阳能热水器在夏天可把水加热至70℃以上,春秋天使用也基本无问题,在冬天同样可以使用。冬天只要是晴朗的日子或是忽阴忽阳的雨天有2~3h的光照,水就热了,可直接使用;在冬季阴雨连绵的日子,水温也可提升20~30℃,这时只要辅助电加热装置将水加热升温,水就可以用于洗浴、盟洗了,比起从市政生活供水直接升温至需要的温度,省掉了大部分能源。和电热水器相比,用太阳能供应热水,全年一般可节省80~90%的电。

1.2太阳能再生能源的适用条件。太阳能、水源、空气源属低温热源,故在水的加热和储存及相应储热设备、水加热器等的设计计算均不能采用常规热源系统的设计参数。《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中规定,日照时数大于1400h/a年太阳辐射量大于4200MJ/耐及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一45℃的地区,宜优先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水供应热源。

1.3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用。为使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与建筑和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应与建筑、施工设计一体化。“量身定做”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发展方向,应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针对不同建筑设计出最适合的太阳能热水供水系统,最终获得满意的效果。

1.3.1非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常用方式及特点。

1.3.1.1整体式非承压自然循环式太阳能。第一,方案特点。⑴满足个性化需求,根据建筑结构、用户要求,量身定做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建筑一体化结合,视觉效果整齐淡观,与建筑相得益彰;⑵集热系统采用水位和定温相结合的循环方式,有效地利用了太阳能;⑶设有自动回水功能,保证用热水时温度,减少了冷水的流失;⑷可和任何常规能源相结合,确保阴雨天的使用。第二,系统优点。⑴系统初投资低,运行较稳定,运行成本低;⑵系统施工周期短;⑶技术成熟,便于组织安装及售后服务,配品、配件较为普及,便于维护;⑷系统控制模式多样,满足不同消费者生活习惯。

1.3.1.2承压型分户集热一分户水箱的方式。第一,方案特点。⑴集热系统为闭式,间接换热,分户水箱;⑵集热器采用阳台式或壁挂式安装,和建筑有效结合,增加建筑的美观;⑶水箱根据需要放置在用户要求的地方,如阳台上、卫生间内、厨房内等;⑷循环管路预埋在墙、室内垫层内,避免影响室内的美观;⑸解决了屋面集热器安装面积不足造成的难题—高层建筑不能使用太阳能;⑹减少了系统的循环管路,从而提高了集热效率,降低了使用费用;⑺每户一套系统,用水和用电分户计量,住户可随住随用,无计费纠纷,便于物业管理。

第二,系统优点。⑴系统承压运行,性能稳定,使用起来安全可靠;⑵系统采用间接加热,有效保证热水的卫生和洁净;⑶水箱承压运行,有效保证冷热水的水压一致,混水均匀,提高了热水使用的舒适度;⑷至卫生间、厨房等相对较远位置的集热循环管路采用TPZ铜管,其使用寿命与建筑基本相等,真正实现了建筑的部品化;⑸控制系统人性化设计,自动化控制,使用安全可靠。

1.3.2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适用范围及优点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除具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共同优点外,相对非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还具有太阳能资源利用率高、管理相对集中方便的特点,适合在供水保障性要求不高的场所单独使用,或在供水保障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与其他辅助热源联合使用。广泛应用于集体宿舍、小型宾馆酒店、学校公共浴室、医院、桑拿等的集中生活热水供应。

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辅助加热装置一般选用热泵、电能、燃油(气)锅炉等。换言之,是通过相应的阀门控制,把太阳能集热器作为电能、燃油(气)锅炉、热泵等加热设备的预热设备,做到节能减排。夏季热水供应主要依靠太阳能集热器,其他三季可由太阳能将水预热,热量不足部分由热泵、电能、燃油(气)锅炉等补充。当太阳能系统检修时,可由其他加热设备供给全部热量。系统的运行、转换、定时等通过相应的温度、光照控制仪和阀门控制。

2水源、空气源低温再生能源热水供应节能技术

2.1采用水源、空气源低温再生能源的优点。热泵的作用通常是提取环境(大气、地表水和大地)中的热量或废热的温度并利用这些热量。热泵热水器是利用热泵原理,从周围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来制取生活热水的热泵装置。常规热泵热水器,包括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几种机械压缩式热泵形式。由热泵得到的这部分热水(热泵提升能量一驱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2.1.1环境效益显著。开发推广热泵热水器热水供应技术可彻底革除中小型燃气热水器以及小型燃煤锅炉,该装置的运行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减轻了城镇的大气污染。同时避免了电热水器所造成的能源浪费严重。更为主要的是将为温室气体C姚的减排做出重大贡献,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

2.1.2节能、运行费用低。热泵制热系数(能效比)恒大于1,全年平均的能效比可达3~4,制热效率高。热泵热水器比传统热水供应系统运行效率还要高25~30%。在华东、华南小型宾馆传统热水供应系统的运行耗电量约为2.33kw·h/人,而热泵热水器热水供应系统约为0.74kw·h/人。保守估计每个客房节约电能约为500kw·h/a。每1kw·h按0.6元计,每间客房节省300元/a。因此由于热泵热水器系统的运行费用低,所增加的初投资可在5~7a内收回。

2.1.3超大水量、适用范围广、安装方便。热泵热水器水箱容量根据具体要求量身订做,水量充足,可满足不同客户不同时段需求。而且不受气候影响,在环境温度为-10-43℃下均能正常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酒店、学校、医院、集体宿舍、住宅小区、桑拿等集中供热。热泵热水器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安装在室内不占用空间,也可以安装在室外,如屋顶、地面等露天放置,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无需另设机房。

2.1.4利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热泵热水器是利用了空气内热能或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交换的热水供应系统。空气和地表浅层地热资源量大面广,无处不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2.2水源、空气源低温再生能源的适用条件。⑴空气源热泵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供热能力和供热性能系数随着室外气温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它的使用受到环境温度的限制,一般适用于最低温度-10℃以上的地区;⑵在地下水源充沛、水文地质条件适宜,能保证回灌的地区,可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⑶在沿江、沿海、沿湖、地表水源充足,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及有条件利用城市污水、再生水的地区,宜采用地表水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

2.3热泵热水系统常用方式及优缺点。

2.3.1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以室外空气为热源的空气源热泵,结构简单,不需要专用机房,安装使用方便,在卫生热水供应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采用多台机组并联的安装模式,当用户用水量增大时,可随时增添设备。除了比较大型的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外,现在已有多个品牌的小型家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也已投放市场。同太阳能热水器相比,热泵热水器对外界的天气条件依赖性小,对安装条件要求低。与即热式电热水器相比,热泵热水器出水温度稳定。而与燃气热水器相比,热泵热水器使用成本也有一定幅度的降低。热泵热水器能源源不断地吸收空气中的热能,随时提供生活热水。

2.3.2水源热泵热水系统热回收型的水源热泵热水机组,可以汲取巧-60℃的低品位水(海水、污水、建筑中水、空调冷水、冷却水、工业废水等)的热量,来制取60~90℃的高品位热水,作为采暖热水、生活热水或工业用热水。在生活热水系统中,现在已经得到推广应用的水源热泵主要为空调和生活热水同时产生的“两用机组”,或者称之为“热回收机组”。这种机组在夏季利用空调用的冷水机组的冷凝热回收,可以很方便地得到生活热水;冬季则采用燃气、燃油、电锅炉太阳能集热系统等辅助热源制备生活热水。

2.3.3太阳能一热泵集中热水系统。太阳能一热泵集中热水系统的主要组成为太能集热器和太阳能辅助加热空气源热泵机组,其辅助设备与常规的中央热水系统相同,包括太阳循环泵、热水加热环泵、换热器、热水箱及控制器太阳能与太阳能辅助加热空气源热泵结合作集中热水系统的热源,其目的在于取长补短,使二互为补充,互为备用,在日照充足时优先使用太阳加热热水,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低温热水作为阳能辅助加热空气源热泵的辅助热源,从而改善热的运行工况,提高其制热性能。这种组合形式,使者均在相对比较稳定高效的条件下工作,保证系统年全天候的卫生热水供应。

空气源热泵制热过程质上是对空气中蕴藏的太阳热能的提升利用,根据泵的工作特性,在整个热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热机组作为辅助热源运行所供应的热量中,只有一小分来自电能,所以太阳能一热泵集中热水系统大大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减少了对一次能源的消耗。太阳能一热泵集中热水系统中,太阳能直接热可满足热水系统全年60~80%的热量需求,余20~40%热量由太阳能辅助加热空气源热机组供应,热泵平均COP可达3,即其所供应热有65%以上来自集热器不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空气热能。在整个系统运行中,集热器吸收的太能的利用率接近100%,辅助加热的电力消耗只系统总能耗的7~14%,较常规能源的热水系可至少节能85%以上。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专篇

给水排水.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篇4

本书共分24章:1.能源、全球变暖以及电力电子在本世纪的发展;2.当今能源问题带来的挑战和电力电子学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的贡献;3.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4.功率半导体的最新发展;5.一种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和能量传输方向的新型变频器:AC母线全功能变频器;6.风电行业中的电力电子;7.光伏发电系统;8.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9.小型、中型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机制;10.双馈异步电机的特点和控制;11.交-直-交变频器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12.多电化飞机中的电力电子设备;13.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式汽车;14.多电平变频器的拓扑结构和应用;15.矩阵式变频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16.功率因数校正器;17.有源电力滤波器;18.一种多功能新型仿真工具:电力电子硬件仿真环境;19.电机的模型和调速;20.电流源型变频器在电力驱动中的应用;21.共模电压和轴漏电流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22.大功率驱动系统的工业应用实例;23.单相电网侧变频器的控制;24.阻抗源变频器。

本书作者AbuRub博士是美国德州农机大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能量转换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机电系统。他已经发表了200余篇期刊和会议论文,出版了4本专著,并在多个国际刊物中任编委,如IEEE可持续发展能源期刊。他目前正管理着多个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的项目。

篇5

初中物理教学中,知识的接收与掌握是在每个学生的大脑中完成的,整个过程包含接收、识别、比较、概括、消化等多个环节,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其学习过程也千差万别,因而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在没堂课上都有可能发生,课堂再生资源随之而来。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精心预设,有备而来

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再生资源十分丰富,而能否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是否有备而来。虽然再生资源通常是预设之外的教学资源,有些教师也认为一旦课前预设多了,再生资源就会减少。而事实上,再生资源也分有效资源与无效资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那些有一定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再生资源,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而不是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胡思乱想,胡乱发言。做好课堂预设,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生成更多的有效资源。

对此,教师应进行充分备课,准确把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科学规划教学过程,合理设置教学中的问题以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讲浮力知识时,教师可采取这样的预设策略,一是预设情境,如再讲台上摆放一个装满水的水杯和两个体积相同的小球;二是预设问题,包括“将两个小球放在水中,他们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通过这样的预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常识,对浮力相关问题展开思考,进而成功地活跃课堂氛围并导入知识点。

2 敏锐捕捉,善加利用

课堂再生资源的产生通常是意料之外的,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用在此处十分恰当,教师只有对再生资源有着较强的敏锐度,能够及时意识到再生资源的产生,并进行利用,才不至于浪费这一宝贵资源。再生资源有着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藏性,一方面很难进行准确预料,另一方面,当其产生式需要通过合理的挖掘才能使其显现出来并得以利用。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是一门趣味性、开放性较强的学科,这使其课堂中的再生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学生的一个疑问,一次错误,一场讨论中,都有可能蕴藏着再生资源。

当再生资源出现后,教师除了要及时将其捕捉,还要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处理措施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再生资源的利用是否成功。对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有些错误不失为宝贵的再生资源,对此教师不应采取训斥责备的处理方式,而是应耐心引导同学们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2)合理处理分歧与争执。如上文中的沿海与内陆的气温差问题,学生们答案不一,有的提到海拔因素,有的提到植被因素,有的提到人口不同,有的提到海水蒸发问题,这虽与比热容知识有着一定的出入,但却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对待这样的结果,教师一方面要表示肯定,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激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转向比热容问题,如此一来,在分歧与争执中,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知识储备增加,而与此同时比热容问题也被有效引出。

3 积极引导,主动激发

有效再生资源的生成,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活跃的思考和发言,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与激发。初中物理知识通常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教师能采取合理的引导与激发方式,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通常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踊跃的发言,课堂再生资源因此而被有效挖掘与开发出来,此事对其中的有效资源进行利用,将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1)一是课堂中要亲切和蔼,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例如在杠杆平衡条件一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实验来证明杠杆平衡原理,但由于器材、操作等问题,有的小组并未通过实验现象得出预期结论,这时笔者主动走到他们身边询问情况,并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使学生对实验误差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2)提升引导与激发过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如教比热容知识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片段,并提出这样的疑问“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温有何差别”“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别”,一方面,视频资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设问促成课堂开放性讨论,进而使有效的再生资源得以生成。

4 总结

综上所述,再生资源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充分备课,精心预设,并通过有效的引导措施激发资源生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持良好的敏锐性,以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再生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汉增.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3(26):56-57

篇6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01-02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与其它资源相比,该种资源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时期而形成的,其再生速度很慢,甚至几乎不能再生。在全球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不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但是,人类社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了这些资源自身的储量。因此,我们在应用不可再生资源的过程中,既要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又要最大限度的维持资源的延续性。

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是不可再生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一直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使得资源产权不明晰,价格机制混乱。同时,我国经历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因而不管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都还不是很完善,使得市场供求关系并不能实现对各种商品以及要素的价格决定。另一方面,政府在决定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和产量时,也往往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因而常常会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牺牲不可再生资源的延续性。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机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不可再生资源定价的有效理论和方法

目前,从学界来看,有关界定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理论还是相当多的,比如说使用比较广泛的有:劳动价值理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市场价值论等等,这些价值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估价,但每一种理论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利用该种理论方法得出的估价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反映该资源的真实价值。

另一方面,从不可再生资源本身来说,对于它的储存量,各个国家并不能保证都已经探明,因而不可再生资源的总储量是不明确的。储量不明确,同时还有其它一些包括技术上的困难,使得我们并不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未来价值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对当前的消费决策造成很大的困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可替代品的不断涌现,导致一些国家和一些个人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进而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无序滥用。

1.2 政府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价偏低

虽然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即商品价格的形成主要是由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波动来决定。但是,一些资源品价格仍然主要是由政府来决定,如煤炭、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产品。以煤炭为例,我国长期实行低煤价政策,导致煤炭成本大大高于煤炭价格成为了煤炭行业的常态。一方面,煤炭价格的低廉促进了人们对与煤炭相关的下游商品的需求,而不断上涨的需求就会导致人们毫无节制地进行煤炭的开采;另外一方面,对煤炭生产者来说,由于煤炭成本高于煤炭价格,就会迫使他们长期使用粗糙的生产工艺,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价格机制不仅扰乱了电煤的整个生产销售体系,还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就我国而言,一方面在确定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时,本身就没有有效利用相关的价值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定价权长期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而缺乏相关知识的官员往往会忽视资源的真实价值。因此,我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价存在着长期偏低的情况。

1.3 产权制度不完善导致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被低估

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产权一般是国家所有,并由国家获得开发资源的资产收益,但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虽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占有和使用的却是一些集体或是个人。比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很多矿产的实际占有权和使用权属于集体甚至个人。产权的不清晰导致矿产资源的市场价值和真实价值没有得到精确的评估,国家的丰富矿藏会以非常低的价格被集体甚至个人占有开采。同时,由于矿藏资源非个人所有,导致集体和个人在开采中仅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对资源本身的延续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我国,不仅仅是矿产资源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所导致的混乱开采问题,其他相当一部分不可再生资源也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集体和个人无偿或是低价享受不可再生资源的产权,就会导致他们在运用资源时,仅考虑产量的最大化,而忽略了资源品质的提高,因而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也被严重的低估。

篇7

预设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非常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就使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以本为本”,一份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变得波澜不惊。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提高了对课堂动态生成的认识,从而忽视了课前的预设,对学生的了解少了,对教材钻研也少了,似乎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这显然,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单纯依靠开放生成,缺乏精心、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使师生的生命力也得不到高效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针对教学的实际进行灵活调度,追求动态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存的融合中放出异彩。也可以这样说,精心预设是数学课堂精彩动态生成的重要前提。

二、课时灵活调整预设,让生成更自然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或者预设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预设未曾顾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预设滞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少张力。在课堂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教师对预设进行适时调整,使它更加切合实际,切合课堂,切合学生,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三、课堂善于捕捉动态资源,让生成更丰富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用来说明我们的新课堂需要具备民主开放的氛围似乎是严重了些,但是不可否认,动态生成的课堂,源于民主的氛围。

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生命化教育课题负责人张文质对生命化教育有这样一段解释:“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的最根本目的”。新课程的其中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昭示了我们数学课堂的责任—创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关注生命成长的数学课堂。

那么,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教师定位为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处于何种状态?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肯定不会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课堂的动态生成无从谈起。反之,大凡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学生就会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因此,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石。我们的新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大胆思考,乐于表达的课堂,即使是错误的观点,老师只要善于借助合适的时机,就能促使一个精彩生成的出现。

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允许了课堂上不同声音的出现,从而达成又一个精彩的课堂动态生成。这样的生成,尊重了生命的成长,在这过程当中,我不是强迫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而是借助这一动态生成,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现真理,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用动态生成,打造生命化教育。

把生命化教育纳入数学课堂,以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关注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四、课下精心阅读与深刻反思,让生成更广泛

课堂上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需要独具慧眼的教师去发现、捕捉和运用。那么,要练就一双慧眼,有三点是必须要做到的:首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的内容把握得从容自如;再次,要练就的是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对课堂的操控能力,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那么重要;最后,学会倾听和过滤,抓住时机,把有效的信息合理地利用起来。

除此之外,我在新课程的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当中还有一些切身体会。

1.放宽数学视野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学实践,一个老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课堂风格。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一个学习型教师,教师的数学知识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那是不足以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不谋全球不足以为师”,作为一个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有计划的开始阅读。阅读有关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方面的书:《走进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等和一些新课程案例,从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课堂。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扩大了视野,而且,理论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阅读的积累,更有利于生成的资源,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篇8

首先,激“疑”巧“问”把握良机,有利于资源的生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立足文本、创设情景,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多“疑”,巧“问”会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思维角度和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做出不同的回答,教师如果看准火候,及时点拨,一下子会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生成更多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将知识转化成了智慧,使课堂教学得以提升。

篇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35-02

不可再生资源也称可耗竭资源,包括各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非能源矿物质诸如铜、铁矿、重晶石等,它们是经过数百年的地质演变而形成的,储量固定不变,在某一时点上的任何使用都会减少后续时点可使用的数量,因此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经济陕速发展,当代人急功近利的索取欲,使得资源被过度开发,普遍存在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由此凸显出一个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的高昂社会成本问题。因此,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从社会成本的视角规制不合理开发方式,以求得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

一、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极大社会成本

(一)社会成本的概念

社会成本是人类社会各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对资源利用的争夺冲突,而引发的不直接由索取者承担而给其索取者自身和非索取者带来的负效应,最终是整体社会资源的不合理损失。社会成本最原始形态的物质表现是公共物品的随意获取和利用,如水、空气等。而随着利益主体的争夺冲突加剧,这部分物品在许多地区逐渐地转化为经济物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部分物品现在是并且将来还会是利益主体之间争夺的焦点。上述公共物品转化为经济物品的过程,简而言之,是一个资源利用的过程。这样社会成本损失问题的解决就转化为将资源不合理利用改造为合理利用的过程。

(二)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与高昂社会成本现状

目前,中国西部地区不可再生资源利用中产生高昂社会成本的现象表现为两个方面:

1.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开采阶段浪费严重。中国不可再生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只占1/3,综合回采率不足20%。二是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高。中国以位居世界第二位的资源消费总量支持排名世界第三位的GDP,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三是废弃资源回收率低。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总回收率只有30%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20%。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开发成本、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粗放型、掠夺式开发比较普遍,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氧化硫超标排放,大气浮尘指数过高;二是“挖地球”式的采掘生产作业方式严重破坏地表植被;三是地下过度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危及当地居民与生态的安全。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了资源开发的高昂社会成本。

(三)贵州重晶石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重晶石是一种最重要的含钡矿石,是制取金属钡及钡化物的主要工业原料。贵州省重晶石已探明资源储量排在广西之后,列全国第二位,可采储量1395.5万吨,全国排名第一。且资源分布集中度高,87.6%的资源储量集中在黔东南州天柱县大河边,8.35%资源储量分布于安顺市镇宁县。贵州重晶石资源量大、质优,且分布集中,是国内乃至全球集约发展钡盐特色产业最具优势的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重晶石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期停留在分散开矿、磨粉出售原矿或重晶石粉的初级阶段,并末形成产业。尽管近年有所改善,但总体开采状况仍不乐观,主要表现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开采经营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形成,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开采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乱”的现象,资源回收率低,选矿水平低,废石和尾矿乱堆乱放;资源未能有效利用,特别是大中型矿床未能做到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浪费严重。这种无序开采带来的极大负外部性亟待规制。

二、资源不合理开采造成高昂社会成本的原因

1.矿产资源的产权模糊与社会成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其在经济收益分配上体现为国家获得开发矿产资源的资产收益,资源开采企业只为开采出来的资源交税,而不必为矿藏长期的整体收益“负责”。因为矿产资源是全民所有,就是全民负责,而全民负责往往会导致无人负责,这实质上是矿产资源的产权模糊。资源开采企业的短视行为因产权模糊而产生,一旦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短期丰厚利润的诱惑使企业“丢瘦拣肥”,进行“掠夺式”开采,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2.生产外部性与社会成本。“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萨缪尔森在其著名《经济学》中,对于外部性是这样定义的:外部性是指一件事对于他人产生有利(正外部性)或不利(负外部性)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资源开采企业的短视行为一方面满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在开采时期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破坏,资源开采企业不为此而付出代价,外部性就产生了。这与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目标是相背离的,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

三、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的规制思考

(一)改革资源税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内部化

如何有效开发不可再生资源是关系到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当前资源税改革所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在资源开采阶段减少浪费及减轻生态破坏,从而降低因生产外部性带来的社会成本。中国现行资源税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如现行资源税征税范围过窄,调节广度不够,课税税额过低,计税方法不尽合理,税收调节效率低下等等。针对矿产资源生产外部性带来的高昂社会成本。急需对中国资源税进行改革。

1.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水资源、森林和草场资源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且极易因资源开采外部性而受严重破坏的基础自然资源纳入征税范围,真正体现资源税的保护功能,使矿产资源地区生态保持良好,资源可持续开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采取从价定率的征税方式,设计合理的资源税税率。从价定率的征税方式可以将资源税收入与企业获得的级差收入内在地联系起来,使资源开采企业获得的收入在价格上涨时增加,应缴的资源税也相应增加,当价格下跌时,资源开采企业获得的收入减少,应缴的资源税也相应减少,这可以更

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企业税负不均衡、不对等问题。为了避免为获取短期超额利润而出现的采富弃贫现象,应将因资源自然条件不同产生超额级差收入部分收归政府,从而避免资源开采企业的短视行为。另外,应将税率与资源回采率相联系,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之,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资源环境实际状况,采取恰当方法,力求准确评估资源开采对环境的损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征税方式使资源开发带来的外部性内部化。

(二)促进产权市场化,强化政府监管

为保障国家和矿业企业双方的财产及收益基本权利,可通过招投标、公开拍卖等方式促进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进一步市场化,使一级市场向着公开化、公平化的方向发展。对二级市场交易问题进一步探索,逐步完善矿业权二级市场交易流转制度,培育矿业权二级市场,实现矿业权的有序流转,以加快探矿资本的回收,有利于缓解矿业资金的紧张状况,促进矿产资源的顺利开发。同时,要积极培育矿产资源市场交易评估的中介组织,使矿业权市场交易及矿产资源税的征收都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在政府有效监管下健康运行。

(三)通过资源合理定价,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税的改革直接影响到资源产品的价格,中国目前资源税平均费率较低,加大对自然资源流量征税,自然会提高自然资源价格。资源价格的提高既可以体现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又让人们意识到资源的枯竭性,以此鼓励并促使人们节约资源,更多地使用人力资源或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困境,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使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

(四)发展生态工业,减少环境破坏

以生态工业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是降低因资源开发外部性产生的社会成本的有效途径。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协调为目标的新型工业。根据生态工业的生态链系统,把不可再生资源开采放人工业生态链相关环节。发展生态工业,需要构建工业生态化政策体系,把工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植入工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综合规制各生态链环节协调发展,以有效减轻环境破坏,降低社会成本。

参考文献:

[1]徐 娟.不可再生资源合作开发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9):88-89.

[2]董 颖.资源环境因素对资源型产业群发展的影响分析[J].生态经济,2007,(7):37-41.

[3]彭燕燕.傅建设.资源利用角度社会成本新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9,(2):2.

[4]张伟.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7):115-116.

[5]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z].贵州省重晶石开发利用指导规划,2009:2-4.

篇10

1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1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避免过多的消耗而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1.1.1太阳能

太阳能是我国建筑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可在再生资源,不管是否开发、利用,它都在时时的消耗和再生,所以太阳能的使用是当前最广泛的,也是使用技术最好的。现在的居民楼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有些民用建筑中,还会使用太阳能收集器,为家里供应热水,也可以提供电能、热能,节省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有些农业生产基地,也会使用太阳能这种技术,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加优质的生活质量。

1.1.2风能

风能是这几年新型的节能资源,风是再生的,主要是用于大型的发电,不用燃料。我国的发电还是需要大量的煤炭来助燃供电,这对煤炭的消耗是巨大的,不符合现在的发展战略,所以对风能的利用技术也是越来越注重,开始在一些路灯上使用,以供照明。

1.2利用技术高效利用资源

1.2.1结合日照特点

居住环境是否舒适,光照是一项重要的依据,所以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好当地的日照特点来确定建筑物,充分利用日照的特点,提高建筑物位置的密度,减少建筑物的总占地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土地资源[1]。

1.2.2结合地形特点

在建设居住建筑物时,一定要结合地形的特点,顺势地形结构,降低建筑物对地形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环境,保护植被,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危害建筑的稳定性和居住环境。对当地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对气候是有利的。

1.2.3结合风流特点

现在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经济利益,建筑物之间的密度都是很小的。在考虑建筑物光照的情况下,也得考虑风的特点[2]。居住环境通风条件好,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为了拥有更好的通风条件,建筑在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通风能力。

1.2.4结合生态特点

现在人们对经济的追求,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但是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建筑时,一定要科学、合理的结合当地的环境,来创建建筑,不管是建筑的内外部,还是建筑的设计、材料,都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

1.3加强对节能技术的应用

1.3.1墙体保温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成熟。现在墙体保温技术应用最广的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它可以有效的保护墙体结构,同时创造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保温时间也是均衡的,而且减少对温度的流失。但是在构造外墙外保温技术时,一定要用节能、可再生、高效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保温功能,降低经济成本。

1.3.2门窗节省技术

门窗的质量对于建筑物来说是重要的,但是它的耗能也是整个建筑物中最大的,为了降低门窗的耗能,增加建筑的质量,使用的材料一定是耗能低的材料,制作门窗后,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消耗。现在使用比较多的门窗是新型的钢门窗,是现在最新的,也是最好的门窗。

1.3.3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的材料也是需要有特殊特点的,符合人们的生活的条件。屋面的材料必须要有保温的能力、不吸水、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再生资源制作等特点,这是人们屋面使用最好的材料,也是最节能的。屋面还要注意隔热的功能,如果可以绿化就更好。

2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2.1建筑环境

在建设居住地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地形。有些人们生活的环境是有当地的小气候的,比如温度比较高又潮湿的地方,一般建筑物会是两层。下面一层是不能居住的,因为潮湿的缘故,人们会居住在二楼。还有些地方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房屋建设就会比较高,这样在夏季隔温比较好,但是对于冬天,保温性也是不错的,不够过冷的地方墙体也是比较厚的,这样也是利用保温的。所以在建设居住的地方时,一定要了解当地的环境,这样才能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2.2施工技术

可持续发展就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持续的发展。在建筑业中,可以提高对建筑的施工技术,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保温等情况,通过施工技术就可以达到,那就不会对资源造成消耗。也可以使用新型的节能的可再生的原材料,这样即可以建造出舒适的环境,有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

2.3协调人、自然和建筑的关系

如何更好的在建筑行业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只能将人、自然、建筑三位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创造美好的生态系统。如何协调这三位的关系,是建筑行业整体面对的难题。不过协调这三位的关系,最终的目前就是提供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可再生资源,摆脱对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不再用后代的资源来满足现在的需求,而是为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建筑业中开始应用,顺应着时代的变化,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生产技术,充分应用可再生资源,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节约资源,提高建筑技术,充分使用资源,改善生存的环境,创造优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61-03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实质就是将小组合作、参与式与研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在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引入小组参与式教学,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不仅达到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而且可以改变目前本科生对课程缺乏整体认识和理解的状况,能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一 小组参与式教学模式与理念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在基于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将启发式、参与式与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到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之中。具体实施过程是:学生自由组合成由3~5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课堂和课后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共同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的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后一起从事教师划定范围内的小组自由选取的某个专题内容的学习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小组成员不仅一起参与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共同维护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每个学生个体都可以感受到来自同伴的交流和启发,促使个人看法的形成;最后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或个人课堂汇报、课后报告、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讨论等形式反馈,并以此作为对个人和小组成绩评定的依据。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认知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包含能感染学生感情的因素。小组参与式教学理念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突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强化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强调个人责任的承担;在小组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以吸引学生更高程度地参与教学、培养能力的同时,改变学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及价值观。与个人独立的学习方式、单一教学方法的使用相比,小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达到知识提高、情感提升的目的;通过组织、开展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二 本科生人力资源课程引入小组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从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来看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调动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环节之中,在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可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方式。某一种方法的使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作用,而一种方法的单一使用相比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在效果达成方面就略显不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实质就是将小组合作、参与式与研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到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达到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

2.从人力资源课程的性质来看

人力资源课程作为许多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是围绕对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运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对人的管理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借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人力资源课程的开设不仅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大量的仿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小组通过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环节接触和分析某个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互动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高校本科生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来看,按照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顺序设立,遵循先理论后应用、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继理论课程开设后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学生通过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以往所学理论知识(如科学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群体互动、团队构成)的理解和认识,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从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来看

我国高校的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高考直接进入大学的,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缺乏对实际工作的体验,对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缺乏感性认识,依靠个人能力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容易造成表达能力不足、操作能力差、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等状况,最终表现为大学生初次就业失业率高、就业率低。

近年来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都关注到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借鉴国内外的许多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公开演讲等,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用单一方法,没有将这些方法相结合加以综合应用,不能达到充分利用每一种方法的实效。将小组参与式教学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不仅能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及统合知识的能力,达到全面训练和综合提高的目的。

三 小组参与式教学在人力资源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小组参与式教学是本人近些年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之下形成的,目前已实践三年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全面、系统介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与素质模型、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因而小组参与式教学围绕这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情境的设计。根据章节内容的需要,分别进行实验情境、案例情境和游戏情境的创设;设计主体分为学生设计和教师设计。根据完成条件,活动分为课上和课下两个时段。所有活动均以小组的方式展开。

1.实验情境

第一次上课时,告知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方式、小组组成要求及需要完成的内容。小组的组成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要求为3~5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在此需强调小组成员的组成要求,请参考过去所学群体、团队的相关知识来建立相应的小组。课程需要完成的实验情境均在教师提出相应要求的情况下由学生小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如下表:

实验名称 实验要求 完成

时段

模拟成立

公司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成立一家公司,确定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规划,并加以详细阐述 课下

人力资源

规划 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规划,设计该公司的组织结构,采用一种方法预测公司下一年度人员需求和供给情况,并写出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并制定符合本组织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 课上

职位分析 选取小组模拟公司中的某一职位,采用一种职位分析方法调查、搜集、分析其在现实之中的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并将其整理成一份职位说明书 课下

素质模型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小组所模拟设立公司在实际中的职位进行访谈,提交访谈记录,并对访谈记录加以分析 课上

招聘与录用 根据之前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录用新员工,制订招聘计划、撰写招聘广告、准备面试提纲、面试评价表等 课上

培训与开发 为新招聘的员工设计培训计划 课上

绩效管理 选择某一职位,为该职位设计关键绩效指标 课下

薪酬管理 设计公司的薪酬构成,并说明设计的原因 课上

员工关系

管理 设计员工入职时需提供的相关证明,设计员工离职程序,员工离职申请表 课上

职业生涯

规划与管理 选择某一职位,为该职位的职业发展通道 课上

在每个小组实验结束后,由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公开演讲阐述其所设计的想法和思路,发言结束后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本小组发言结束,其他小组可提出异议和建议,进行公开讨论。这种基于小组模拟成立公司的实验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从流程上看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充分体会到一家公司对人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整体的把握;在小组设计时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公开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切感悟到“管理无定式”的真正含义,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小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主导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的自主设计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小组参与式教学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2.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分析与讨论为基本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分组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情境主要由教师设计,在案例情境设计上,主要有三个环节需要把握:每个单独章节的开始采用引导案例提出问题;在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时,通过选择典型案例加以说明;每个章节内容结束时都会选取与这个章节内容相关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案例,交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

根据不同环节选用不同篇幅的案例。对引导案例和典型案例一般采用短而精的案例,这类案例短小、灵活、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所讲到的某一问题,并可以立刻在其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同时,这类案例使用的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文字形式出现,也可以由教师直接阐述,又可用PPT展示,便于教师根据在课堂教学情况随时应用。而在章节内容结束后应选择篇幅较长、有背景介绍的真实复杂的案例,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都是发生在复杂的背景之下,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甚至是几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以培养学生在复杂背景下,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各种知识的能力。这种类型的案例既可以交由学生小组课后完成,也可以通过课上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导入案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可以促使他们自己动手“诊断”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遏制学生学习的惰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内部和外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游戏情境

游戏体验能够创设一个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的环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具体要求,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游戏的参与体会人力资源管理某些职能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流程,通过游戏的体验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概念及理论的实际含义。因而游戏情境的设计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章节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情境。如为使学生体验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同人员的角色,如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招聘等,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熟悉具体的方法和操作流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论题、要求等情境的设计适合采用教师已设计好的,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就论题选择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在模拟招聘游戏中,可采用实验环节各小组自己设计的招聘计划、广告、面试提纲、面试评价表,这样学生既可以从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个角度看待招聘问题,并切实地掌握了一些招聘和应聘技巧;也能了解整个招聘活动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还可以对自己所设计的相关文件和表格加以检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对人力资源职能活动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景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66~67

篇12

1、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2、不可更新资源即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的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也叫“非可再生资源”。

3、矿产资源由于人类不断地、越来越大量地开采,储量逐渐减少,有的快要枯竭。矿产形成的速度根本无法同人类开发的速度相比,因而矿产资源被认为是不能再生的。矿产资源的储量一般按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能够开发利用的量进行统计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3

A.辽、冀、晋 B.辽、冀、苏 C.辽、冀、川 D.辽、冀、赣

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 B.河水 C.生物 D.铜矿

4.我国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

A.铁矿 B.石油和天然气 C.煤矿 D.铅锌矿

5.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

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

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6.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大气稀薄 C.降水少 D.白昼长

7.在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一些小煤窑乱采滥挖; ( )

B.采富弃贫; ( )

C.节约利用、合理利用、综合利用; ( )

D.资源分类回收。 ( )

答案:

1.丰富 不足 2。C 3。D 4。B 5。D 6。B 7。××√√

1、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国既要看到 的一面,更应看到 的一面

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布匹 B.煤炭 C.钢材 D.水泥

3.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草地 B.煤炭 C.冶金 D.稻米

4.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如日本

B.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很大,人均量也很大

C.我国的煤炭和石油的分布以北方居多

D.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

5.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种类不齐全

B.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C.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绩显著,没有浪费

D.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

6、汽车制造与下列哪种自然资源有关( )

A.土地 B.草原 C.矿产 D. 海水

7、造成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总量小 B.破坏严重 C .浪费严重 D.人口增长快

答案:

1。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2。B 3。A 4。C 5。B 6。C 7。D

1.判断以下几项内容中,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 )

A.空气 B.鱼 C.水 D.书本

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 钢铁 B.电能 C.牛奶 D.草原

3.华北平原的大型油田有( )

A.大庆、辽河 B.胜利、中原 C.华北、辽河 D.攀枝花、马鞍山

4.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B.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

C.我国人均资源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

5.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 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7.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