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信息经济特征

信息经济特征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7 14:58: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信息经济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信息经济特征

篇1

美国国家商务部在1999年度报告中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指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高速的电子通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的市场的不同名称加在一起的简称,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社会’以及‘风险社会’等。”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新经济对会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以下两种挑战:

1.国际需求与国内需求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与他国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2.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也导致不确定性,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使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显得十分迫切。

二、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改进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国而异,其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最具影响力。FASB认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两项,其中,相关性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包括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特征。IASC则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四项,相关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及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笔者认为,上述信息质量特征在新经济时代显得不够全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1.公允性。这里提出的公允性不同于公允价值概念,公允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立场的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应该公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二是会计计量的公允性,新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迅猛变化,使会计要素的内容得到很大扩展,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计量属性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对不同的会计要素,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采用同一计量标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之客观准确。资产呈现多元化,会计计量的公允性要求会计计量方法从理论到实务也随之多元化,以求公允反映各类资产的真实价值。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

2.前瞻性。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关注的不是过去和现在,而是未来。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汉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也指出,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未来。新经济时代,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K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3.透明度。新经济时代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透明度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1996年4月11日,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高质量”,SEC对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有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4,相对性和动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相对性,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从哲学上说,意识对存在的反映受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有关,又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关,会计处理程序的可选择性与会计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②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权衡中,会计学者提出相对可靠性;③成本效益原则也使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特点。

动态性特征主要是由于经济活动、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引起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均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不断变化,质量特征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故呈现出动态性。

三、关于我国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几点设想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范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如实反映、有用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十个方面。虽然形式上比较全面,但相互之间关系模糊,诸概念定义还不够明确,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因此笔者建议:

1.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纳入框架体系中。“概念框架”一词是在1966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中提出。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纷纷效仿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提高了会计准则制订的效率。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已达到较高水平,使得现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在理论上与具体准则不匹配、不协调。因此,修订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建立概念框架显得十分迫切。在修订时应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地位,有利于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篇2

1、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

网络经济是服务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更高阶段的直接经济的生产方式。 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引起生产力的变革,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其重要的生产工具。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生产力集中表现为机器大工业利用自然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标准化 、大规模 、大批全地生产各种商品的能力 ,那么网络经济的生产力则表现为利用信息资源增加无污染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与工业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网络经济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在因特网中,经济活动与空间距离的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里是指与传统经济相比,并不是说空间因素制约完全消灭了,电子商务仍然受到物流不畅的制约。 由于网络经济打破空间限制,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的进程,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增强了。全球化只有在网络时代才真正成为现实,在此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经济打破空间的限制还意味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都将走向开放的经济体制,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制在网络时代是注定无法生存的。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经济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经济。

二是网络经济是一种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指在因特网上构筑的虚拟空间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性.而不是指传统经济中的由股票 、证券 、期货 、期权等有价证券的虚拟资本交易活动构成的虚拟经济, 网络经济的虚拟性是由于网络本身的性质造成的。在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虚拟经济中,资本是决定性的要素。网络经济的虚拟性表现为有形资产最多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人,而无形资产最多的人肯定是最富有的人。与网络经济虚拟性相关的还有人们的思维方式变化,由有形思维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向无形思维方式为基础的虚拟思维方式转变。

三是生产、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网络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例如戴尔公司的“大规模定制”,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一一数字化管理。 在传统经济中,大规模的生产一定是标准化、批量化的产品。 而戴尔利用网络进行订货和销售,根据事先从网上获得的信息,为每一个顾客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不仅做到大规模生产不同产品,而且做到了零库存。 因为,利用因特网,它无需事先准备库存,真正做到了以需定产。 亚马逊的销售模式则是一种完全摆脱了所有中间层次的“直接见面”,不需要中间环节 ,从而实现了更加便捷、更加低成本的 B2C。

2、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目标比较具有如下不同:

一是产生的条件不同。 会计目标是以资金为主的自然资本要素市场的产物。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知识和信息将逐步取代代表自然资源的资金的主要地位,市场所追逐的将是知识和信息要素,知识流、信息流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知识 、网络和信息将成为会计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同。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管理的其它系统相连通, 及时有效的提供会计信息,通过管理软件设定的程序自动调整各种参数、智能性的进行管理。 在企业外部运用电子商务通过 Extranet/Internet 网络智能化的辅助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 会计报告的表现形态可能是“ 会计频道”或是会计标准组件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根据不同需要利用组件技术和决策技术产生个性化的会计信息。

三是生产会计信息的规则和方法不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和实时数据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集成技术、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帕乔利的会计循环、会计科目必将被新的会计处理规则和方法,诸如事项会计法、事件驱动的REA模式(Resources, Events and Agents accounting alternative model)、多维会计法等会计模式所替代。

篇3

(一)信息系统环境下固有风险的特征

1存在电子数据被滥用、篡改和丢失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中,纸质介质上的信息易于辨认、追溯。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由于存储介质的改变,信息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用程序被恶意篡改,或非法入侵信息系统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致使审计的固有风险增大。一旦用户非法透过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数据被不法分子拷贝,甚至可能被进行非法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也极易破坏和修改电子数据,会造成实际数据与电子账面数据不相符,增加固有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2存在审计线索被减少或消除的可能性。手工环境中,会计处理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文字记录和经手人签名,审计线索清晰。但在信息系统环境中,从原始数据录入到报表的自动生成,传统的审计线索不复存在,利用信息技术也难以实现如签名、盖章等这些使审计线索证据化的操作,对审计人员查找审计线索带来了较大困难。

3存在原始数据被录入错漏的可能性。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大量的记账凭证仍靠人工录入,机制证账表表面上的相互平衡,可能掩盖人工录入时发生的错漏。系统的二次开发工作,有可能会削弱之前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已经设置好的控制,从而可能产生新的审计风险因素。

(二)信息系统环境下控制风险的特征

1存在约束机制失效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下通过建立岗位责任中心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下,一是通过划分操作员的责任范围,设置权限和密码实现人员职责分工;二是通过软件设计划分若干子系统或功能模块设置不同的责任中心。由于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许多不相容职责相对集中,可能因为不恰当的授权而加大舞弊的风险,权限设置的重叠或跨责任中心越权设置,使这一控制措施有可能形同虚设。

2存在会计数据异常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下,会计数据异常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在计算机系统下,这种可能性难以通过有效的内控制度消除,必须以先进的硬、软件平台以及会计软件本身的自我保护,减少出现异常错误的机率。就多数会计软件看,对数据录入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控制,会计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控制,软件设计还是比较慎密的。但对集成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级管理软件,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还不完善,系统设计时可能没有考虑到审计工作的需要,没有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如:修改功能将导致无会计轨迹。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以磁盘、磁带、光盘等磁性存储介质作为信息载体,记录于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是肉眼不可见的,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的“翻译”,才能以人可以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不同的软件对同一信息可能被“翻译”成不同的形式。

3存在实时控制失控的可能性。会计软件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缺乏实时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于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多数软件是通过人工填制记账凭证,从各系统入口录入到电脑,部分软件虽通过系统实时地录入,但可能与凭证数据不同步;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不仅数据难以实时同步,而且存在双方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

(三)信息系统环境下检查风险的特征

1存在难以查找历史资料的可能性。对账户或交易的重大实质性测试往往离不开企业的历史数据,由于软件版本的升级、平台的迁移等被审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可能导致难以从往年账套里读取历史数据,迫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从浩如烟海的文档中手工收集和整理历史数据,这不仅降低了审计效率,而且还将带来更多的检查风险。

2存在难以全面检查测试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下,内部控制的情况看得见、摸得着,都有据可查;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主要依赖于软件本身,内部控制融于系统软件之中使审计人员无法通过传统方法觉察,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设计一套正常有效的业务数据和一套例外(如不完整的、无效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等)的业务数据,以检查测试应用软件的控制能力。如果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设计时考虑不周,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能无法判断出某类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对不合理的数据可能也会进行日常处理。并且对错误数据的处理还具有重复性和连续性,从而可能导致审计人员误认为是正常处理。由于多数审计人员并非电脑专家,要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设计完善的测试数据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认为对系统软件本身的审计检查可纳入软件开发或评审之中,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中,重点是测试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操作权限的分配和应用情况。

3存在难以控制技术风险的可能性。对网络交易而言,当在交易环节中人工干涉变得越来越少时,对控制信息技术是否有效进行的检查将更具实际意义。信息技术控制包括数据存储控制和数据处理控制等,如对程序变化的检查确保以系统程序按管理层的意图运行;在网络灾难导致数据存储平台或数据处理平台瘫痪时,灾难防御计划能使信息处理功能迅速恢复,这些都是任何信息化交易需要加以关注的基本审计风险。随着网络交易越来越广泛,围绕顾客为特征的、并基于计算机或因特网的信息处理过程,对审计人员而言,降低这种检查风险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具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审计人员面临着新的风险。然而审计环境的变化并不能改变审计责任,审计人员仍应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并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二、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评估

一般来说,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覆盖了一个企业的营销、计划、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人力资源等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如果对每个流程和控制点都进行评估,在资源的利用上是非常不经济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降低审计风险:对于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的被审计单位,可以通过要求其加强内外部安全机制、完善软件功能、改进数据录入技术;可以通过要求其统一文件存贮的格式,降低历史文件难以打开阅读的可能性。如,对不同时期版本的会计软件,采取统一的文件格式存贮,以便于审计师使用辅助审计软件打开审查;制定会计软件行业标准,统一数据格式和外部接口。

(一)检查风险评估

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审计检查程序,一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权限设置,审查操作日志,发现疑点;二是检查被审单位的报表取数公式,重新生成一次并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比较;三是查阅销售的原始合同,或利用辅助审计软件整理汇总,并与会计账面数据进行核对;四是检查账实是否相符,这里既包括手工环境下的账实相符,也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相符;五是检查凭证记录的真实性、资产及负债的合理性、期末交易的归属期、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完备性和会计政策的一贯性。

(二)控制风险评估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控制评估必须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通过风险评估寻找对主要业务运作中影响最大的领域。我们可以从企业整个业务风险域中寻找对与财务报表有关的风险的业务流程,从而进一步确定系统模块对业务流程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对业务流程所使用系统模块的频繁程度来确定评估范围。

在进行调研和风险评估中,如果发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涉及到企业收入业务、支出业务和库存业务的系统控制流程对企业的业务能否顺利运转影响比较大。由于业务控制的削弱,这种影响导致企业出现违规问题的可能性增加。例如,企业管理层非常关注财务控制内部和外部流程,因为这些流程决定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是反映企业运作是否健康的“脉搏”。因此,在审计中通常就要更关注收入业务,它包括主数据维护、销售订单处理、发运、开票、退货和收款等控制内容。

篇4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革命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里,企业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显现出新的特征,也给我们带来了新问题。

    一、快速、灵活是新经济时代市场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外部要素变得极其复杂。需求本身在多品种、高质量得到满足后向更加个人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与个人需求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了个性化需求的发展。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又进一步促进了原材料需求的多样化、高品质化,在信息网络的作用下,消费品生产商和原材料供应商形成共同开发的网络型组织,从而大大提高了技术在整个产出中的含量。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奔驰、克莱斯勒共建网上采购平台并向所有汽车公司开放,汽车业巨头们在输出终端的竞争并不妨碍在输人始端的合作。企业联盟的出现也表示,需求的变化对技术的要求更广、更深、更快,它使市场竞争的战略发生了改变。在工业时代,企业的边界是清晰的,谁是竞争对手,谁是盟友,一目了然。但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了,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盟友,成为企业间最常见的关系。dec公司生产阿尔法芯片,成了英特尔公司的竞争对手,同时,它又根据市场需求用英特尔公司的“奔腾”芯片制造个人计算机,这样,它们又成了盟友关系。ibm公司与英特尔公司也处于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关系中。市场的个性化和竞争关系的复杂化,给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战略决策带来困难。当企业考虑资源问题时,不能仅从自己所能控制的资源出发,同时还要考虑整个市场的资源分配情况。所谓资源优化,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而且要考虑整个市场及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资源配置和战略决策的复杂性加强了对信息的需求,企业决策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关系忽而盟友忽而对手,这部分是友,那部分是对手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源配置和战略决策变得更加复杂。

    二、按照信息流重建企业

    工业时代的企业是依照物流程序组织的,专业化分工是物流的基础,而职能部门是物流的程序。信息化的根本特征是信息的开放性,即信息共享和实时。计算机对标准化的信息实时处理和共享,对非标准化的信息提供给人,由人进行分析,作出决策。这样,信息流将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标准化的和非标准化的。所有标准化的信息都可以实现无人操作,如生产部门、会计部门和一部分办公室工作,而企业中人的工作将主要是作出决策。因此,企业最终将由两大部门组成:由人组成的决策部门,它将使现有的财务、设计、市场、销售结为一体,按任务组成团队,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共享信息,快速作出决策;另一个是无人的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把决策化为产品。

    当柯达公司的竞争对手—日本富士公司推出35毫米焦距的一次性相机时,柯达公司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要花费70周才能推出与富士公司竞争的产品,如此长时间的延误等于把巨大的新产品市场拱手相让。为了缩短进人市场的时间,柯达公司对其产品开发流程进行重建。产品开发流程要么按顺序进行,要么并列进行。在串联开发流程中,对产品某一部分进行设计的个人或小组要等到前一步骤完成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工作。如相机机身设计者的工作在相机快门设计师的前面,而胶卷设计师的工作在相机结构设计师的前面。可见,这种产品开发流程是多么漫长。在并行的产品设计流程中,所有的零部件同时设计,最后一起组装。但这种方式也有自己的问题:通常精况下,相机零件很难组装在一起。即便所有的设计小组都按照同一相机设计进行工作,变化或改进总是不可避免的,但变化情况是其他设计组并不清楚的,当相机准备投人生产时,往往需要对其设计进行调整。柯达公司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一部分串联,一部分并列进行,但整个流程仍然非常缓慢。他们通过使用一体化产品设计数据库,使产品开发流程成为同步工程。数据库每天集中每位设计师的工作成果,并把全部的个人努力合并成一个配套相联的整体。每天设计小组成员们都要检查这个数据库,以了解前一天是否有人给整个设计提出新问题,若有则马上解决。柯达公司于是把35毫米焦距的一次性相机从概念到生产的整个开发时间变为38周,几乎缩短了一半。通过重建,一次性相机的工具设备及制造费用也由此降低了25%。

三、要素重组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最主要特征是“以快应变”,即以快速反应来适应外部要素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的投人将变得极为重要,资本的重要性将进一步缩小,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将给企业带来它应变所需的信息及信息处理,而人才的重要作用在于把信息通过综合和创新而成为知识和决策。

   新经济时代的管理要有两项基础建设,即设备的信息化建设与人和组织的知识化建设。前者是硬件,后者是软件,二者缺一不可。信息化是企业提高效率、效益、质量的关键投人。沃尔玛是近二十年来美国发展最快的零售商,20世纪70年代初起家时,销售额只有4 , 000美元,2001年销售额达到2,178亿美元,超过美国埃克森一美孚石油公司而跃居世界第一。沃尔玛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一个信念和一个手段。这个信念就是低价销售(1994年它的销售利润率只有3.3%),和贯彻这个信念的最佳手段—信息化。目前,沃尔玛拥有世界最大的私人卫星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与3,800多家供货商实现计算机联网,以做到即时销售、即时生产,大大压缩产品的时间成本。美国三家最大零售商的经营成本沃尔玛是15.2%,凯一玛特是20 % ,西尔斯是30 %,而世界上大多数零售商的经营成本在40%以上。

    四、企业效益模式的核心是以速度求效益,其基本方法是程序重组

    企业要利用信息技术做到取得市场信息快,决策快,产品开发快,生产快,结算快,上市快,反馈快,为此就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个环节之间时间上的浪费,把能够合并的环节合并,实现程序重组。只有快,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个性化设计和生产的成本,时间成本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成本概念。

    ibm公司的贷款流程曾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流程,当顾客提出贷款时,无论贷款额的大小,都要由经办人员负责记录申请单;送给信用部审查其信用情况;送给商务部研究拟定条约内容;送给估价员估算应付利息;送给秘书组由秘书将综合资料送给销售代表,最后再交给顾客。这样根据分工职能形成的工作流程,一般需要6天才能完成一个顾客的贷款申请,有时一拖前后就是两个星期,不仅耗时太长,且在流程中也无人能回答顾客此次贷款何时能弄好。就这个工作程序而言,顾客希望的是贷款申请能够得到快速响应,并希望与一个能随时提供有关贷款申请进展各种信息的人保持联系,对此ibm公司实施了改革,由一个交易员对一份贷款申请从头至尾全权处理,随时回答顾客的各种询问,结呆不仅使贷款流程缩短为4个小时,还使他们的业务量足足增长了100倍。

   五、企业的文化模式将是“文化人”和“团队文化”

    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中,文化的差别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同样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文化也是人类的需求,社会越发展、越开放,人类的文化需求和物质需求一样越趋向细分化、差别化、个性化,也就是多元化。信息社会带给人类的是更多的交流、融合,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交流、融合和开放的结果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化。在新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中,职工多元化文化的价值在其本身,它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的需求,而且是创造力的源泉:你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你就会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以自我价值观和文化参与企业创造实践的人,就是“文化人”。“文化人”不同于“社会人”和“经济人”,他不是被动和服从的,而是主动的和自主的。后者带有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不得不这样去给以满足的性质,其施予者作为主人多少有些虚伪的味道;而前者必须是由作为企业和工作的主人的人由衷地去做的,不仅他的人格,而且他的观点也是受到充分尊重的。

    “文化人”是“团队文化”的基础,只有在真正的“团队文化”中,“文化人”才能实现其自身献心值。“团队文化”是指以“文化人”为基础充分协商的文化,在团队文化中需要服从的是通过协商确定的原则和观念,而不是等级、权威,是原则而不是人。

    六、企业的组织形式将是团队式的灵活多样化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混合体

篇5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4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92-01

2014年,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后,经济新常态这个概念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总体向好,但过去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开始慢慢地凸显和释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人们放弃了追求高速的增长,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本质。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反而会触发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力,使社会民生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新常态”本来是一个经济术语,起源于美国,用以描述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过程。后来中国学者用“新常态”来形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于是“新常态”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有以下3点。

1.1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但经济总量仍相当可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平均增长率达9.5%,其中,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增长率平均高达11.2%。进入“十二五”以来,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愈发的明显,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3%,2012年、2013年均为7.7%,2014年经济增长率下降到7.4%,为1990年来的最低增速,但2014年经济总量达到63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

1.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增加,消费成为需求结构的主体。2011年,我国工业占GDP比重为46.8%,第三产业43.1%;到了2014年,工业占GDP比重下降为42.6%,服务业比重却上升到48.2%。服务业总产值不单从比重上超过了工业,而且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工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需求结构上看,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1.2%,成为需求层面上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3 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创新型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

基于人们对“碧水蓝天”的渴望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那些依靠资源和环境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已不再适应社会的潮流,必将由节能环保、高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创新的企业所替代。

2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努力抓住以下几点机遇。

2.1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均逐年增加,成了中国第一大就业体,已经代替制造业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时,互联网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双十一”交易额达到571.12亿元比2013年的362亿元增长了57.7%。可见,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中小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2.2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扩大市场空间的机遇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4.77%,仍有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与美国81.28%、日本92.49%的城镇化率相差甚大。根据以往的经验,城镇化每提高1%,可拉动投资增长约3.7%,拉动消费增长约1.8%。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新型城镇化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2.3 加快产品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过去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不能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一些国外制造业纷纷从中国市场转移,也反过来督促了中国企业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唯一的出路就是充分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和“人才红利”,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企业在经济新常态时代下的市场竞争力。

2.4 促进对外出口贸易发展的机遇

进入2014以来,人民币汇率一反前些年来一直稳步升值的趋势,出现了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人民币贬值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优势,竞争力也增强,所以利润率也会上升,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量,缓解多年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冲击,由拉动外需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1 数据式审计特征

1.1 审计的对象是系统内部控制和电子数据

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首先所必须要保证的就是系统内部控制中的健全、合理、有效,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在数据式审计运行作业的过程中,对审计数据造成正确、真实、完整的影响。审计人员必须先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查、测试和评价,保证系统内部控制能够顺利、无误的进行审计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对风险问题进行控制,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完成。毋庸置疑,在数据式审计中,其最为主要的特点还是在利用电子数据时的直接性。运用数据式审计模式,不需要工作人员再向以往一样将数据转换为固定的电子账套,尔后再进行审计。为此这一审计模式的转换在实际操作中必将发挥较大的优势。另外,由于数据式审计在审计数据时,所选用的是底层数据,即没有被认为处理过的原始数据。这些根据审计需要而组合生成信息的灵活性和潜在价值,其价值必将远远大于已经被人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且还可有效规避假账风险,为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保驾护航”。

1.2 改变了审计的核心方法

在以往的审计工作模式中,审计工作的核心模式是测试,但是在数据式审计这一模式下,无论是测试法还是详查法,都已经不能被算作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与传统审计不同,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式审计,可自动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审计工作,同时完成数据详查和测试。所以,在运用数据式审计时,其核心问题就变成了审计人员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分析程度,以及审计人员对原生态数据的转化能力。也只有在充分的进行好数据转化这一环节之后,审计人员获取到有效的信息,才能进一步保证审计程序的实现以及最终审计目标的完成。所以,基于此点,数据式审计的核心方法就是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分析性测试存在较大不同,这也是数据式审计中的一项较为不同的特征。但其实质,还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人的智慧进行实现,从而更为准确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1.3 具有特殊的作业方式

除审计的核心方法外,数据式审计更改变了原有的审计作业,并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作业方式。首先由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进行前期调查工作,将审计单位的底数摸清,其次再通过采集、清理、分析等步骤,将本次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线索进行明确,从而建立起导向正确的特殊的作业方式,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能够具有较为明确的思路,并保障审计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1.4 数据式审计模式特有的要求

1.4.1 需要重构基础审计理论

与现代审计工作的其他方面相比,现代审计理论还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整体框架还没有真正成型,但是作为进行审计工作的根本性原则而言,审计理论的完善性与先进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现如今更应重构基础审计理论,给予传统理论框架全新的内容进行补充工作。例如,审计工作人员可在基本理论中融入有关审计文化的内容,从而借助这一内容,向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传达审计组织的宗旨、责任等等,从而为数据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先决条件。

1.4.2 需要重塑审计程序

与传统审计中的三个阶段的模式不同,数据式审计中这三个阶段的各个界限并不清晰明确,所以针对数据式审计模式,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改进和完善。例如可将审计工作的过程细分成四个阶段:包括审计准备、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同时,对于数据式审计模式中常出现的审计中间表或审计分析模型等问题,还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参与工作的时候,根据其实际情况去创新、重构。

2 数据式审计实施路径

2.1 数据采集审计技术方法

作为数据式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数据采集是在前期审前调查工作中,必须优先完成的环节之一。数据采集主要是根据数据需求,以审计目标为基础,并借助一系列特定方法所进行的对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文件进行采集的过程。其中可选择审计软件或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这一工作,其中主要分为三类方法,首先是对数据进行直接拷贝或读取,其次是借助数据接口进行采集,再次还可借助临时数据接口采集。

2.2 数据清理技术方法

工作人员在采集工作时,必然是本着可多不可少的原则进行的,所以有时所采集回的信息重复率会较高,所以为避免这些重复数据的干扰,电子数据能够准确的满足审计分析需要,在进行分析工作之前,审计人员还必须认真的进行数据清理工作。

2.3 数据分析技术方法。

篇7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特点;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严峻的考验。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时代的变革,就必须不断的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做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1.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运作的命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不是国家政权,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济组织,它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管理形式。我们可以把企业行政管理定义为: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机构、按照企业的行政组织机构内部的隶属渠道,运用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及方法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的总和。

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内部一个组织机构,不是独立存在的组织,因此它与政府行政部门是不同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只是在企业管理者授权的范围内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有效的、有利于企业良好发展的管理,所以说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

其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在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使用大量的命令、指示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企业其他部门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因此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都是具有较强的绝对性。另外,在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企业行政管理指令,就要严格按照处罚条例对其进行处罚,这就体现出了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

再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及时性。企业行政管理的及时性体现在行政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是以直接具体的行政方式来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手段和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相对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管理目的,其过程快捷迅速,实效性强。另外,企业行政管理的及时性也体现在行政决策和实施的层面上,体现了行政决策运行的及时有效性。

二、企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的意识淡薄。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层的行政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有些企业的领导层对企业行政管理的认识不够,认为行政管理工作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并不能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制定企业相关政策的时候,企业行政管理层不能够从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意识淡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熟悉,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从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行政管理活动与实际相脱离,行政管理措施不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造成企业管理部门之间工作的相脱节,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法规尚未健全,仍需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活动,需要有整套为其量身定做的行政法规来保障。在现今大多数企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法规的不健全和不配套所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比比皆是,显现出行政制度上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当前,我们缺乏的首先是高效的制度,即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政治、思想、经济要素以实现行政效率增长的制度资源。其中既包括政府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编制等政治方面的制度,也包括财税制度、投资制度、企业制度等经济制度,这些制度都需要不断完善,最终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

3.企业行政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

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一言堂”的情况仍然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涉及到管理层利益的时候,他们总是会从自身利益而并非企业利益出发。同时,企业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工作人员严重,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创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路径

1.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首先,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通过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相关的部门进行行政监督,达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完善保障体系,强调企业行政管理措施的执行力的目的,进而逐步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其次,健全企业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企业行政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咨询机构为补充,建立有相应的行政监督部门等三个重要的方面,不断实现三者的有效结合,继而健全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不断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不断优化,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确保企业行政管理措施能够充分落实。

2.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企业不能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将导致企业领导者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实时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企业后续的生产运作埋下严重隐患。所以为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机构体制,在企业中合理有效的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每个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样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3.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方法。企业要积极引入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当前企业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一味地关注企业的行政命令和各种企业行政规章制度,行政官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行政效率低下。企业行政管理要注重管理方法的有效性,采取适合的措施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行政效率。定期评价业绩,择优使用行政管理人才。企业人事部门虽一直以业绩评价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晋升的标准,但长期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所以企业应该从人才学角度,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科学手段,对企业的行政人才做出准确评价,为企业挑选出最优秀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昊,中小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3。

[2]宝丽嘉.如何设计人力政策和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篇8

经济学家布赖恩·阿瑟区分了适应两种不同报酬规律的经济世界一种是马歇尔的报酬递减的经济世界,一种是存在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报酬递增的经济世界。他认为,这两种有着不同运作规律的经济世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为补充。传统经济受资源稀缺性制约,成本曲线下降到一定点又呈上升趋势。而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中,多数产品的开发、研制、促销均需要大量初期投入,但是一旦投放市场并被消费者接受,随着产量扩大,边际成本趋于下降。因此,信息产业的边际成本递减成为一个不同于马歇尔经济学中重要定律的经济特征”,。从供给角度来说,促成信息产业中边际成本递减的因素主要有

首先,信息产业中知识资源具有累积性。信息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人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大规模物质资源的消耗。另外,在信息产业中,软件业的发展将逐渐上升并超过硬件制造业。这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是完全不同的。工业发展依赖大规模地开发物质资源,使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等矿藏资源日益减少,以致20世纪70年代终于爆发了所谓的“能源危机”。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带来这样的问题,反而降低了物质资源的消耗。由于知识生产的特点,新投入的知识在水平上会超过原有的知识,知识增加的结果是边际成本递减。

其次,信息产业中的学习效应突出。学习在信息产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用知识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在传统制造业中,生产技术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用“显性的”规则固定下来,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而在信息产业中,生产技术的发展仍在探索之中,人力资源、技术能力是一个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学习效应成为先入市场企业显著的竞争优势。学习速度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加快,工人、经理人员、销售人员和消费者都会将已得到的经验用于制造越来越好的产品,某些改进可能是质量上的提高,某些可能用于降低成本,还有一些则是了解了消费者真正需要。有许多方式可以改善生产、市场营销、维护与服务,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决定了学习速度。学习如何降低成本,进而如何降低价格,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方面。因为成本降得越快,价格也能降得越快,低价格引起销售量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则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扩大。

最后,信息技术产品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固定成本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信息技术产品必须达到最低的投资限额,才能实现产业化并立足于市场。进入信息产业存在一个基本的所需资本数量级。如进入个人计算机、磁盘驱动器制造业,大约需要1000万~1亿美元的投入;而进行大规模的企业电话系统生产,则需要1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实力。同时,大多数信息技术产品具有低边际成本的特征。耗资千万美元的巨片,刻一张光盘拷贝不到1美元。可见,一旦信息技术产品达到所需的市场规模,再增加产量所增加的制造、销售和支持的成本将大大低于传统产品。

二、需求解度:网络效应

在相关文献中,网络效应被定义为一个用户消费一种产品所获得的效用随着使用该产品用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法雷尔和沙劳纳把这一定义扩大到了购买兼容产品的情况。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效应是指当采取相同行动行为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产生的净价值增量”,。在Internet中,网络效应具体表现为“梅特卡夫法则”。该法则认为,Internet的价值与连接到该网络上的人数的平方成正比。在这一定义中,“网络”无论是物理的,还是虚拟的,都由以共同技术标准为基础的产品用户和供应者构成。

网络效应这一概念实际上揭示了用户数量与产品价值之间的正反馈关系随着购买和使用同一种产品用户人数增加(即网络扩大),该产品的价值上升,反过来,产品价值的上升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网络进一步扩大)。因此,有的学者如夏皮罗和瓦里安把网络效应概括为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规模越大,产品价值越高(而供应方规模经济则是:供应规模越大,产品成本越小)。具有这种正反馈的产品“网络”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有形链路(如电缆)或无形链路(如用户界面或合同)把互补的组件或用户连接起来。

网络效应形成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前文提及的信息技术产品特殊的成本结构是网络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部分信息技术产品需要大量的前期研究开发投入。这意味着生产第一件产品的成本非常昂贵,然而生产此后的产品的成本(有的为复制成本)则非常低。因此,信息技术产品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结果,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平均成本下降;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收益增加。第二,消费者预期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当更多的消费者使用同一产品,才能使这种产品被更充分地利用,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在竞争初期,两个或几个竞争对手在市场中势均力敌,由于种种原因决定的消费者预期在此时将起关键作用。符合消费者预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厂家会成为市场的最后赢家。第三,下文将要讨论的信息技术标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技术含量高的信息技术产品多是相互作用的技术群的一部分,没有标准就难以竞争,难以生存。因而彼此间的兼容性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在某一类产品甚至不同类产品间确立标准,而标准的确立又要求一定的用户规模和市场力量。这种必要性与网络效应的产生便相互促进和影响。

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水平轴的直线,其高度为生产商的边际成本,也是厂商能够承受的价格下限。需求曲线为峰形曲线,它反映随着产品用户群规模的变化,新用户相应愿意承担的价格,即边际支付意愿。该曲线前半段的上升来自于网络效应带来的用户边际支付意愿的上升;后半段曲线下降则是由于信息技术产品在上市之后竞争逐渐加剧,同时产品内含的技术逐渐成熟、过时,因此用户的边际支付意愿最终也将下降。

三、高转移成本:用户锁定

信息技术产品多处于某个系统中,单件产品只有与其他产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用户在购买了某件产品之后,通常还要购买配套的硬件和软件,并且学习产品的使用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此时,一旦用户向某种特定的系统中投入各种补充和耐用的资产时,就会产生锁定。锁定程度的高低与早期的投入即转移成本有关。投入越多,则锁定程度越高。从长期来看,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老产品升级到新产品是必然趋势。但是何时升级,升级到哪一代产品的决定权在用户手中。在老系统还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如果采用新系统带来的价值增量不能抵消转移成本,那么用户将会继续观望等待。但更新信息系统的转移成本通常是惊人的。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改变软件环境代价十分昂贵。一项研究表明,像SAP这样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安装成本是软件购买成本的11倍。其他的成本还包括基础设施升级、咨询、重新培训等等费用。如此巨大的转移成本使得频繁改变产品供应商几乎不可能。一旦企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因此推迟更新,那么既而购买的补充产品将使其“越陷越深”,这对于用户非常不利。而对于提供信息技术产品的厂商来说,消费者较高的转移成本却提供了获取长期利润的机会。因此,当存在高转移成本时,厂商对用户的争夺将非常激烈。后者一旦被锁定,就成为厂商的重要利润来源。厂商甚至会不惜以成本价甚至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然后从互补产品的销售中赚取利润。

四、市场竞争优势:控制标准

篇9

1.服务于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村镇银行定位于经中国银监会有关机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定位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农村地区的乡(镇)、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出资参股组成的股份合作组织,同时受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社会支持,主要面向会员提供储蓄、贷款和结算业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能用于“农业、农村”当地以外的地区,仅限于县级行政或乡(镇)和社区一级的目标管理,不允许交叉业务,村镇银行不能授予异地贷款。

2.注册资本金较低

其他金融机构的设立相比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资本金要求及门滥要求,要低得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即可。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更低,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即可。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注册资本要求最低:在乡(镇)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

3.股东持股比例较集中,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

村镇银行都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构成的,其最大股东(有时是唯一股东)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般都在20%以上,而单一自然人股东及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法人实体和非金融机构和企业持有股份通常都较少,分别不超过10%。

4.治理机构设置简便灵活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机构设置简便灵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必局限于“三会”的式,主要着眼于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越性及生命力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了灵活多样的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使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供给呈现多样化趋势,农民的信贷需求得到更大程度满足。当前伴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传统的农户小额需求,也有乡镇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还包括大型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原有金融体系很难兼顾到各个方面。新型金融机构以其贴近农村、服务农村、适应农村的特点有效弥补了原有金融机构的不足,一些内生于农村的新型金融机构如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公司等因地制宜,提供灵活多样的符合农民需求的产品。

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市场交易成本有所降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通常具有紧迫性和临时性特点,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总分支机构的管理模式使交易手续和流程相当繁琐,贷款审批时间较长,变相提高了交易成本,迫使农民往往选择民间金融作为替代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在于其组织结构单一,机制灵活,决策迅速,贷款的审批发放相对其他金融机构更有效率。

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机制十分灵活。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放宽了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限制,政策上赋予这些机构以更大的定价权,很多调’查也显示新型机构在利率上要更为灵活,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经济功能

1.降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交易成本大致包拜四类:因农村基础设施或地理位置等引起的交易成本(简称签约成本)、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引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形成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成本及产权形式相关的成本。我国农村自然交通条件落后,加之农村金融交易关系逐渐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信息成本不断上升,促使农村金融交易成本攀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通过征信系统等专业手段,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准确充分的经济信息,使各经营主体能够自主科学决策,对市场价格信号做出合理反映,保证经济主体的生产符合社会的需要。

2.优化农村市场的资源配置

即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的金融业务开展,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结构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3.为农村贸易发展提供有效的结算方式和支付手段

篇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130-02

Trans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i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Zhang Yumei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widely us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modern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ructur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ode, especially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the computer network for the teaching mode transform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mode

Author’s address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Shenyang, China 110034

1 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育专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有效整合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优长,建构一种混合型教学模式。”[1]这是基于网络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的考虑。对于教师来说,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只是增强教学效果的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教师的角色。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是情感交流使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在单纯的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力量被削弱了,教学往往会因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思想政治课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等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这是网络教学难以替代的。好教师可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而网络教学却不能代替好的教师,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高新科学技术这一元素作为教学手段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也是必然趋势。可是由于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没有必要的硬件设施,加上粗浅线条式的应试考核方式,都与教学初衷相悖,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1.1 传统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学生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主体性加强

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资源的掌握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有些情况下甚至优先于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课程学习、下载学习软件、上网搜寻有关资料、发送电子邮件或BBS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途径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和协作性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选择更加自由,对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也有更大的自主性。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也为教师主导作用的提升和拓展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资源的组织、建设、维护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指导等方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传统教学媒体发生变革

数字化技术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多种获取途径,使教学内容的表现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更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为传统教学媒体的更新奠定了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教材、粉笔等载体和手段,正在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信息学习系统、资源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所取代。传统的纸质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立体化、集成式教材体系正在形成。

1.3 传统教学资源发生变革

从一定意义上说,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超越时空性、资源更新的及时性和快捷性是网络化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课程及时提供极大容量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的及时补充和更新提供支持。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迅速而广泛的信息传播使教师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及时跟踪学科建设的前沿,获取最新、最具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2]。

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

2.1 处理数字化

它是指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对它的纠错处理也容易实现。

2.2 存储光盘化

光盘存储数字信息容量大,且体积小,一张光盘可以存储A4纸文体65万页,全屏动态图像1小时12分钟,调频立体声5个小时。

2.3 显示信息

这是指利用信息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这与传统的单纯用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资源的方式相比要丰富得多。

2.4 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传输,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台上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2.5 学习资源系列化

它是指对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提供各种形式的系列教学软件。

2.6 教学过程智能化

它包括教学软件的专家系统对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使用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分析、提供帮助等机制。

3 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3.1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教材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

网络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量,通过多种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量,使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为学习者创设了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理解和提高学习效率。

3.2 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在整个学习进程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究。

3.3 可以自主化学习,学生在意义建构的环境中有选择性地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

3.4 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实现学习上互助互动,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知识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局域网可以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

总之,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多样的媒体呈现、真实的环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正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篇11

自2008年下半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并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下滑。此次金融危机对长期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经济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国民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分析与解读这些变化,了解人们的消费趋势,有助于决策部门更准确把握市场,采取引导消费的有效措施。

危机意识加剧且消费需求紧缩

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端,首先是石油等资源价格不断高涨,推动住房、食物等商品价格连续上涨,继而引发通货膨胀。之后,冲击实体经济,引起实体经济下滑,金融系统岌岌可危,进而转为通缩。一些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了资金支持相继宣告破产,或大量裁员,致使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许多国家和个人的财富大幅缩水,造成人们对经济发展预期信心不足,消费的危机意识加剧。财富的减少,引发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担心,从而抑制消费需求。

首先表现为信贷消费、借贷消费等超前消费延缓或终止。金融危机的性质决定了受其影响较大的必然是金融以及与金融关联度较高的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有关研究显示,一般人的现金消费额度一旦超过其月收入的6-8倍时就难以发生,因而在现代社会大额消费往往需要依托信用贷款来支撑。就中国人而言,“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消费发展前提是对自己未来收入具有良好的预期,而此次危机恰恰强化了人们对未来增长的担忧,因而对各类信用消费都会产生抑制。

其次,娱乐性、享受性消费萎缩。据调查,艺术品市场遭受重创,出现画廊缩小规模,开始出租,甚至暂时休业的状况;全国不少城市陆续出现健身俱乐部倒闭的现象;投资者和收藏者均出手审慎,艺术品交易拍卖额锐减;旅游业方面,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同比出游人数减少,行业收入下降。

消费决策周期延长且理性消费行为日渐明显

如何使有限收入的合理化利益最大化是消费者面对危机需要理性决策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应对各种危机通常会产生适应性反应,即所谓应激性反应。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较多,如购买需要、商品信息、营销策略等,金融危机使许多因素变得不确定,对市场的预期也变得模糊不明,使得消费购买决策周期相对延长。

某项调查表明,购买私人轿车的多数人决策周期在6个月左右,但在危机之前购车家庭的决策周期远比想像中要短。调查显示,被访者对“从您家开始决定买车到最终购买,大约需要几个月”问题的回答,最有代表性的决策周期是6个月,26.7%的购车家庭决策周期正好是6个月,同时累计有74%的购车家庭是在1-6个月内完成购车。危机的到来,使市场动向、价格等影响消费的重要信息常常处于变动之中,这就使购买决策更加审慎,非理性消费、随机性消费减少,随用随买的理性消费行为已成为多数居民的主要消费方式。虽然危机造成商品价格涨跌变化,但人们对此已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已能较为理智地选购商品,按需选购成为消费的主流。人们凭借自己的消费经验和对各种消费信息的分析判断,在众多的商品和服务当中进行理性的选择。谨慎消费已成为当前消费行为的明显特征。

网络购物、租赁等新的消费方式呈增长态势

随着电子经济发展,网络购物比较省钱,比真正实体店一般情况下要便宜1/3,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购物,其崇尚的原则是能省则省,精打细算。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无须走出家门就可做到“货比三家”,他们经常大范围地进行选择和比较,以求所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最有个性。

同样,对那些积蓄不多,但又对某些高档商品有消费需求,租赁就成为不错的消费选择。如名牌高档时装、背包等,如果花一大笔钱只能消费较少的件数,但如果租赁,花同样的钱就可以消费更多的款式与数量。

发展性消费成为热点

面对危机,多数人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寻求职业的稳定。为此,用于提升自我价值的文化性消费将进一步增加。为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学识和修养,人们会自动寻找学习和进修机会,以不断给自己充电。

危机也预示着机遇。在危机中如何发现机遇,也是人们面临的新问题。如面对全球范围的经济波动,大众了解经济现状的需求和对未来走势的关注空前高涨,使得原本只有专业人士关注的经济类图书成为人们寻求答案的重要工具。

结论及建议

尽管调查表明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普通居民的日常消费,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镇农村居民,购物心态依然平稳。商场、超市的食品类、基本生活品类消费仍旧旺盛。但由于金融危机降低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以及居民的收入预期,使人们的消费倾向、购买决策、消费方式及消费心理都发生一定变化,在某些领域出现消费需求收缩、消费疲软的趋势。

因此,我国应一方面制定更多的惠民政策,增加国民的可支配性收入,加快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的传统消费习惯是“量入为出”,中国人的高储蓄率表明中国人不敢消费,其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消费能力,而是因为社保水平较低,居民不仅要存钱防病,还要存钱防老。对我国而言,扩大内需的根本宗旨是富民为本,强化公共服务,给老百姓以经济安全的底线,这样才能释放居民心中的消费压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职后教育。经济放缓期一般是教育发展的好时机。当高等教育不再是就业的“金钥匙”,职业技术教育和职后教育必然成为教育消费的重中之重。

同时,还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领域。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审美型发展。尽管危机的到来,使人们的超前消费受到抑制,但消费欲望具有惯性,休闲、娱乐、审美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只要引导正确,服务到位,休闲、旅游、娱乐等必然在促进经济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TN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73-02

一:引言

警X度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警觉程度,包括了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1]。自从人们将警觉度作为一个客观指标看待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安全、医疗等多个领域。Atefeh等运用脑电生物反馈对帕金森综合症病人身体协调性进行研究,提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病人的动态平衡具有一定的效果,并能够改善静态平衡。同时病人通过脑电生物反馈也可以减少贝塔波的活动而增加theta波的活动[2]。Miriam Reinera等提出theta波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序列的记忆巩固。一组通过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之后能将记忆保持7天以上,比不进行脑生物反馈训练的另一组时间要长[3]。Frenk Peeter等研究了脑电生物反馈有效显示人的紧张程度[4]。他们的实验表明脑电生物反馈可以测量人体警觉度。因此,快速且准确的辨识警觉度的方法成为生物信号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将基于表面脑电信号的时域特征对警觉度状态进行分析,在简化提取表面脑电信号过程的同时保证其警觉度辨识准确度。

二:信号采集与处理

2.1 实验步骤

实验时,仪器应可靠接地,并远离强大的静电场与电磁场。实验使用表面脑电电极,实验前对电极粘贴处的皮肤做以下处理:用酒精擦洗并晾干,并用角质膏去角质。在粘贴电极时将导电胶对准被测皮肤适当施压,保证导电胶与皮肤接触良好。电极的放置位置遵循国际导联标准。随后需要将电极与放大电路连接好,并将放大电路与电脑终端连接到一起。我们在大脑上选取四个点来采集脑电信号,分别是国际导联标准的C3、C4、P7、P8,通过分析每个电极采集到的脑电信号以寻找警觉度状态辨识度最高的点。

我们将警觉度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即注意力集中时的警觉度状态、正常情况下的警觉度状态以及注意力严重分散的警觉度状态。在实验中,为减少不确定性误差,每种状态进行十次以上,每进行一次休息几分钟,让受试者恢复状态。

2.2 时域特征提取

在时域中看到的信号通常比较直观的,但时域特征值并不明显,因此需要如滤波一样的处理。时域处理分析的参数有标准差、方差、均方根、中位频率、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有效值。通过这些参数我们能得到一些有效信息。

三:研究结果

3.1 时域特征分析

我们将各个位置的时域特征值列成图形进行比较。各个特征值比较如图1所示。其中横坐标的1表示注意力分散的状态,2表示正常的状态,3表示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表示位置C3,表示位置C4,表示位置P7,表示位置P8。

由图可知,最好的位置应该是P8,且在采用均值的计算方法时,可以使得注意力又集中到正常再到分散是一个单调曲线,因为警觉度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紧密相关的,因此警觉度的状态也是一个单调曲线。

四:总结

在本项目中完成了对警觉度的信号特征分析,实现了对警觉度高低的辨识,通过多次实验找到了最适合警觉度信号分析的大脑信号采集位置,设计了简易的采集方法,简化了采集过程并大致保持了辨识精确度。目前已经可以实时检测警觉度的高低,在多种情况下,尤其是在学习和工作中,由于简化了采集过程,短时间内就可以判断当前的警觉度状态,可以完成基本的测量,已经达到可以在多种场合实用的水平。在未来的研究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改进,一是降低噪音,二是进一步简化信号采集的过程,三是提高辨识精确度,四是采用无线传输。在无线传输时,噪音必定增加,对硬件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研究必然要求对硬件进行改进,因此硬件是主要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 周鹏,张翼龙,李向新等.大脑警觉度检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生物医学工程,第29卷,第3期:574-578.

篇13

Abstract: the same horse deposit is big field research in guangxi factories with low levels of medium-sized tin zinc ore bed. Deposit features research shows that: deposits formed in late yanshanian, after the replacement of filling-ore deposit, formation and mineral field in central dragon box on rock mass, in the area of tin polymetallic in the main output pulse shape, apparently by structural control, deep with silicon card YanHua intense, mineralization strength is a strong regularity alternation under weak characteristics, speculated that deep can appear made contact skarn type zinc and copper deposits.

Keywords: big factories, the main field hyperactivity zinc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区域地质概况:

大厂矿田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桂北台隆南西侧,印支~燕山运动期受挤压隆起,形成北西走向复杂的丹池褶断带,呈NW向狭长带状展布,构造带以压性为主,形成紧密褶皱、逆冲断裂及横张断裂,控制着后期改造作用,矿田内沉积了泥盆系下统至三迭系上统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硅质岩,其中,泥盆系地层是最主要的赋矿地层,具有沉积厚度大,炭质含量高,成矿元素Sn、Zn、Pb、Sb、Ag、W等含量高;地层岩性组份复杂,层理和裂隙发育,层内伸展剪切褶皱、层间滑脱带、早期断裂的张性活动等特征(图1)。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中泥盆统纳标组(D2n):灰黑色钙质页岩、泥岩夹泥灰岩,细砂岩层,沿纵向岩性递变韵律明显,横向上夹层相变、尖灭、交错变化大,中泥盆统罗富组和上泥盆统榴江组地层,仅分布在矿区的北及北东部。

纳标组地层在亢马矿区顶底部都未控制,据钻孔资料其总厚大于500m,其岩性变化有向深部泥灰岩增多的趋势。

2.2构造

矿区主体构造骨架走向北西,受丹池褶断带所控制,其褶皱为龙箱盖不对称背斜东翼的一部分,单斜构造中小型揉皱、扭曲发育,规模多在几米~几十米之内,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构造主要有:罗拐坡倒转背斜,六洞背斜,化工厂不对称背斜,罗家向斜,化工厂向斜。以上褶皱均规模小,消失快。

矿区内断裂构造,以其走向大致分以下几组。

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以北西向较为发育,成矿后发生的断裂,规模较小,对矿体破坏甚微,成矿前形成。

成矿期继续活动的控矿、导矿断裂组:车河纵向逆断裂,走向北西,倾向48°,倾角50°~60°,为丹池断裂组之一,是东矿带的主要控矿和导矿构造;谭家沟横向张断裂,为矿田内三大横向断裂之一,亦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本断裂错开纵向断裂组;牛角湾横向张断裂,性质与谭家沟断裂相似;亢马南横张断裂,与牛角湾断裂近乎平行,但规模小,断层近侧节理及层间滑动很发育。

裂隙带组:裂隙带走向与丹池褶断带走向交角20°,裂隙带上部以细裂隙为主,由大量的微细裂隙组成,延深大,上宽下窄,上部以细裂隙为主,下部汇聚大脉增多,单位含裂隙率为中密边疏。

矿区内地表无岩浆岩分布。

3 矿体特征

亢马细脉带型锡锌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纳标组含钙质页、泥岩层中,矿体西倾,产出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与沉积岩相关系不大,其矿体主要由密集的穿层含锡硫化物石英脉及顺层带状矿化所组成, 以穿层脉状矿化为主,穿层矿脉呈NW、NNW向延伸, 倾向SW 。 矿床中主要有7个矿体,其各矿体基本情况如下表:

以1号矿体为主的7个矿体都分布在同一矿化带内,各个矿体在1号矿体的上、下盘之间,矿体间距10~20m不等,呈平行式排列,在矿化强的地段,几个矿体时有连成一体。矿化带由密集的细脉组成,延深中下段时,矿化带明显变窄,其细脉带分布范围长而宽,展布近北西向,与龙箱盖主背斜基本一致。主矿化带位其南东部,其北西段有稀疏细脉分布,产状与工业矿体相当。

矿体分布严格受细脉带构造所控制,含脉率高,矿化强而为矿体,细脉带规模与矿体规模成正相关系,细脉带中心部位细脉多且矿化强,故矿体皆赋存其中。亢马细脉带产出特征是上宽下窄,在深部细脉汇聚出现大脉。

各矿体地质特征相似,赋存在细脉强矿化带的中部,各矿体一般都出露地表,多具分支尖灭再现或过渡为矿化体,矿体倾角上段为45~47°,中下段为50°,下段为52°,即倾角呈上缓下陡。除1号矿体规模大、形态较稳定外,其余矿体规模都很小,形态变化也较大,工业矿段多且不连续,内部结构较复杂,其结构形式基本分以下几种:单一大脉,细脉组合,大脉、细脉和层脉组合,层面脉和大脉组合,层面及裂隙细脉组合,大小型裂隙脉组合。

矿石矿物主要有锡石、铁闪锌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硫锑铅矿、方铅矿、白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少量电气石、萤石、白云石等。

矿石结构、构造:主要构造有脉状构造、块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主要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结构、它形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充填交代结构等。

4 围岩蚀变

主要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次有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等。

具有找矿标志的碳酸盐化、硅化是主要矿化围岩蚀变,分布于含矿细脉带的顶部和两侧;其深部具强烈的角岩化、矽卡岩化侧指示有隐伏岩体分布,亦预示锡石--硫化物矿体将过渡为锌铜型矽卡岩矿体。

5 矿床成因分析

5.1矿物质来源

亢马细脉型锡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在总体上与大厂矿田总的物质来是一致的,概括而言,Sn、W、Cu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岩浆岩,Pb、Zn、Sb、Ag等元素则有岩浆源两个双重来源。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属富锡的花岗岩类,稀有元素含量高于一般贫锡花岗岩类岩石。挥发组份F、B和Rb、Be、Li元素含量高,地层中微量元素的高地球丰度值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

5.2成矿机理

亢马锡锌矿体主要分布在纳标组的钙质泥岩、页岩夹粉砂岩层中,其倾向与岩层倾向正交,切层产出,矿化强度呈上弱下强的规律性递变特征,、地层层面以及小褶皱转折端的虚脱部位充填、交代。断裂为受阻的含矿热液提供了较好的容矿空间,并在有利区域富集、沉淀成矿。

6 找矿前景

亢马矿床位于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体的东侧外带,成矿作用受晚期伸展体制作用下的构造组合所控制,燕山晚期的岩浆侵位对成矿起主导作用,它提供了载矿热流体和主要的成矿物质。矿床分布、产出形态,少量来自地层,经活化、迁移、混合、富集形成矿体。矿区有矿体、矿化和综合物化探异常强烈,深部具角岩化、矽卡岩化增多,锌、铜矿化增高,其矿带向深部延伸,出现品位变富的裂隙大脉,推测深部可出现接触交代的矽卡岩型锌、铜矿床。

综上所述,亢马矿床具中高温热液成因特征,为后生充填-交代锡石硫化物细脉型类矿床,其矿床规模向深部可望找到富矿体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郜兆典,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远景,广西地质。2002, (9)。

2、陈毓川。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系列。地质学报。1985, (3)。

3 雷良奇.广西大厂超大型锡一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机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8~ 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