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建议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7 14:58: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65

2015年3~11月期间,SC08课题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实施,笔者以收集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相关策略。

1 研究区域概况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辖区有高等植物217科,814属,1898种,其中珍贵濒危植物24种;区内有脊椎动物82科,450种,其中重点保护珍稀动物57种。

热水河区域位于保护区银厂沟中上部,与四姑娘山保护区的海子沟接壤,流域面积达4255hm2,海拔高度为2755~5021m;热水河区域涵盖了亚高山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等3种植被带谱;热水河区域属于典型高山峡谷地貌、海拔落差大、可到达性差,所以生态系统保存相对较为完整,是卧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根据SC08项目开展9个月以来调查收集表明:热水河区域有雪豹(Uncia uncia)、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岩羊(szechuanensi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等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以及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f. et W. W. Sm)、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 Rehder & E. H. Wilson)等珍稀保护植物;特别是大型猫科食肉动物――雪豹的存在,更能说明热水河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表见表1、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位置示意图见图1)

2 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为干扰强度仍然较大

2.1.1 采药等直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偶有发生

因热水河区域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贝母、红景天、雪莲花、羌活扭角羚、岩羊等,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小金县交界),导致采药、盗猎等直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的发生,其中7~8月份采挖贝母、8~11月份采挖红景天等药用资源植物现象尤为突出;由于采挖持续时间长、人员多并较为集中,这又诱发砍伐(柴火)、盗猎事件的发生,其人员主要来自保护区交界的小金县。

2.1.2 违规穿越屡禁不止

四姑娘山的海子沟属于旅游开发区,每年有大量游客前往,由于管理方式粗放,目前形成了一条经小金横穿卧龙保护区的穿越线路:小金―四姑娘山海子沟―卧龙热水河―龙眼―正河(或卧龙关)―卧龙,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背包客前往,其中6~11月是高峰期,通常由小金县当地群众充当向导,穿越人数少则6~8人,多则20余人,几乎都在热水河温泉周边休整住宿,遗留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并存在砍伐树木等行为(主要用于取暖、做饭),对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

2.1.3 放牧强度有增大趋势

热水河区域的二沟、十八脚等地常年由小金县牧民放养有牦牛200余头、马20余匹,对高山灌丛草甸等植被造成了一定破坏,并且与岩羊、羚牛等食草类野生动物形成直接竞争。

2.2 本底资源不清楚、科学研究缺失

因热水河区域地形地貌较为特殊,可到达性差,一直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加之相关“本底”调查、“专项”研究等处于空白,导致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不清楚,无法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2.3 巡护道路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热水河区域目前仍然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巡护道路、防火通道、网络等基础设施,加之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频发,人员进出十分危险;热水河区域目前仍然没有进行勘界立桩(界碑),外来人员进出热水河区域仍然较为频繁;电力、宿营房屋等设备设施也处于空白,也是制约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3 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策略

3.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法律意识

大力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广泛利用流动宣传车、LED显示屏、固定宣传栏、宣传手册、横幅等形式,通过辖区两乡镇、学校、保护站、资源局、旅游局等多部门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力度,让区内外群众知法、懂法、用法,从思想意识上知晓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性和严重性,进而在群众中营造良好的法制管护氛围。

3.2 加强巡护、打击力度

建议成立由保护站、资源保护管理局、森林公安、森林武警等为主的综合执法巡护队伍,在每年6~11月,加强对热水河区域放牧、穿越、采药、盗猎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巡护、检查及打击力度,最大程度控制、减少热水河区域的人为干扰强度;加强与日隆镇、达维乡等小金县接壤乡镇的协调、协防工作,形成群防群控、高压管护的态势,确保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

3.3 摸清本底、加强科学研究

建议保护区有关科研经费、课题、项目向热水河区域适当倾斜,尽快通过“本底”调查、专项研究等方式,全面的摸清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家底,特别是雪豹、扭角羚、绿尾虹雉、金雕、独叶草等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然后根据保护级别、受威胁程度、更新能力等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管理策略;不断提高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编目、监测及研究水平,为更好保护、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3.4 不断完善热水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保护区功能区建设、国家生态恢复转移支付等专项建设资金内,向热水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重点用于热水河区域的巡护监测道路、桥梁(溜索)、防火视频设备(远程不间断视频监测)、防火通道、科研住宿基地、通讯、电力、勘界立桩等基础设施方面,创造基本的工作、生活、科研条件,促进热水河区域可持续的保护。

3.5 加强保护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人是决定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正视野生动植物保护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式,把卧龙自然保护区科研、保护、管理、执法队伍有效的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技能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新型保护管理队伍,并且在巡护装备、科研仪器等方面给予倾斜;借助“请进来、送出去”、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工作人员有关技能、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3.6 注重社区经济发展,彻底扭转辖区群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

目前区内外群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依耐性仍然较强,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应该结合辖区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结构调整、中药材种植、牲畜圈养、种草养畜等综合措施,不断加大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经济收入水平,从源头上减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

参考文献

[1]卧龙自然保护区,南充师范学院编著.卧龙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及保护[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篇2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63-03

一、2008年《雷斯法案》修订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美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雷斯法案》(lacey act)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其主旨是通过立法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非法获得、加工、运输和买卖野生动物、鱼类和植物贸易,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货运文件作假。该法案在经过1969年、1981年、1988年的三次修改后,2008年5月22日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根据国际林产品贸易形势所需对《雷斯法案》进行了新的修订。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重新修订了“植物”的概念

2008 年之前的《雷斯法案》主要保护对象为鱼类和野生动物,有关植物的条款规定很窄,仅限于美国本土、并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者任何州法律的物种,这是该法案的一个不足之处。新《雷斯法案》重新修订了“植物”的概念,将植物的范围由“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扩展到“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整个野生植物及其产品”。

关于植物范围的规定主要在新法案第1条第(f)项中:第(1)小项规定,植物或者植物种群包括植物界所有野生组成部分,包括根茎、种子、组织部分和相应制品,以及所有不管是天然起源还是人工起源的林木;第(2)小项规定,“植物”概念不包括普通培育植物(除了林木)和农作物,不包括用于实验室或田间研究的基因种质资源的科学标本,不包括用于移植或者更新的植物;第(3)小项规定,如果这些植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名录,或者属于《濒危物种法》所规定的濒危或者受到威胁的物种,或者依据任何一州法律属于受保护且濒临灭绝的本土物种第(2)小项不适用。

(二)扩充了“取得”的概念

1981年雷斯法案将“取得”(taken)一词定义为“捕捉、杀害、或采集”。① 因此,关于植物的取得就只包括“采集”。新《雷斯法案》第一条第(j)项中规定,取得(taken和taking)是指捕猎,捕杀,或采集,针对植物而言,还包括收割、采摘、采伐、搬运等。此外还规定了“取得行为”——“取得”鱼类、野生动物或者植物的所有行为。“取得”一词概念的扩张意味着该法案除了对植物采集行为进行约束外,也对其他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同时将取得野生植物的所有行为也纳入了该法案规定,扩大了植物保护的范围。

(三)增设了植物报关制度

2008年修正案在院法案第3372条中增设了植物报关制度。该制度分为进口植物申报、相关植物制品申报、例外条款、审核、报告和法规的颁布。法案要求2008年12月15日之后进口到美国的野生植物及其产品,进口商在每次船运进口植物或林产品时都要提供基本申报,填写“植物及产品申报单”。

(四)增设了涉及植物的违犯犯罪类型

除了持有、运输或出售等违反各州法律或者规章,或者外国保护植物法律的行为之外,另外规定:任何盗伐、盗挖植物行为;任何从公园、森林保护区或其他官方保护区取得(“taking”)植物行为;任何从官方指定地区取得植物行为;任何没有获得官方许可或者与官方许可相背而取得植物行为都是被禁止的。

(五)增设了处罚类型

该法案对“不知情”而从事被禁止行为,且履行了“应有的主义责任”的进口商,规定了罚金、没收货物等民事处罚;对“不知情”而从事被禁止行为,而没有履行“应有的注意责任”的进口商,规定了刑事轻罪罚款或监禁、没收货物;对于“故意”从事被禁止行为的进口商,规定了刑事重罪罚款或监禁、没收货物。

二、从美国修订的《雷斯法案》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的问题

(一)法律对野生植物与野生动物的保护不均衡

导致野生植物与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层级较低

从下图中可见,中国野生植物保护的立法主要集中于野生植物保护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还未通过关于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作为野生植物保护的一般立法,是一部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行政法规的效力处于法律之下,国家没有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上升为法律,使其相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法》来说降低了一个层次。《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立法级别低,必然影响其的执行,这样很容易在执法者以及普通民众中产生重视野生动物保护,而轻视野生植物保护的意识,从而导致对野生植物与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均衡。

2.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分开立法模式导致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失衡。美国《雷斯法案》主要针对鸟类和野生动物进行立法,后来又将植物纳入到其调整范围内,而且逐步扩展植物的范围,保护力度高度集中且越来越严格。中国采用分开立法模式的目的是有针对性的对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进行保护,但是,在实践中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存在很多的相似性,比如自然保护区制度,分级保护制度等。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将二者分开立法,因为它们本就是密切联系的两类野生生物。

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委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林政执法工作,对涉案人员做到公正文明执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查办一批案件,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遏制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势头。

整治目标实现“两个规范”: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运输等行为依法依规,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活动依法依规,促进资源利用的科学、有序。

长远目标实现“三个提高”:提高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的打击能力,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意识,确保生态资源安全和长治久安。

三、工作原则

(一)端窝打点,打防并举。堵住源头、封住通道。打击与整治相结合,以打促防,捣毁非法木材加工点,全面肃清非法交易活动,遏制买方市场。

(二)动真碰硬、勇于亮剑。坚持“穿皮鞋的”、“穿草鞋的”一起打,依法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

(三)寓教于罚,加强宣传。坚持打击整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把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贯穿于打击整治活动始终,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工作重点

(一)打击整治重点部位和区域。加大对省级西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对康柯、布勒二村由于历史原因两村有地盘纠纷的额呷马、波加(小地名)国有林中盗伐、滥伐林木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二)整治重点。盗伐、滥伐林木行为;非法收购、运输林木行为;非法安装带锯加工木材行为。

五、工作措施

(一)加大打击力度。采取措施、集中优势力量,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要通过公开接受举报、强化特情控制等多种方式,拓展案件和情报线索的来源渠道。坚决打击各非法木材加工点及非法收购无证木材行为。

(二)全面清理整顿。按照确定的整治重点,全面开展清理检查。对非法安装带锯加工木材窝点坚决予以捣毁;对非法加工的木材和违法采伐、超范围采伐的林木予以收缴。

(三)加强宣传工作。要及时宣传报道专项行动的工作动态和成效,在全县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教育引导全县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生态保护事业,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六、工作步骤

打击整治行动从2015年4月6日开始到2014年5月15日结束,历时40天,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4月6日至2015年4月9日)。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等国家林业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盗伐、滥伐林木、非法运输林木、非法安装带锯加工经营木材等案件线索,并鼓励有上述违法行为人员主动向林业部门投案自首,有自首情节的可以在法定范围内予以从宽处理。

第二阶段:调查摸排阶段(2015年4月10日至4月17日)。按照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通过群众举报、调查走访、设立举报奖励等多种形式,对重点部位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和梳理,发现相关案件线索,确定重点打击整治对象,细化行动方案。

第三阶段:打击整治阶段(2015年4月18日至2015年5月10日)。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时间和力量,对确定的重点整治区域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对非法安装带锯及加工经营木材制品进行收缴,根据《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对西乡境内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木材加工场所依法予以取缔,非法安装的带锯及其木材制品依法予以没收处理;

对西乡境内各沟点盗伐、滥伐林木进行清查,凡是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超范围擅自砍伐树木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进行处理,非法采伐的木材予以没收;

对非法收购、运输木材行为进行严查,在此期间,一经发现无证运输木材行为,林业部门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和《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违法人员进行严厉处罚

第四阶段:总结教育阶段(2015年5月10日至5月15日)。由县林业局会同西乡党委、政府对涉林违法人员开展集中法律宣传和国家惠民政策教育工作,通过学习,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增强违法人员的爱国、守法、感恩意识,提高遵纪守法和保护生态的认识。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对在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整改,完善工作措施,强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和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能力。

七、职责分工

林业部门负责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对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木材加工、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管理工作。

乡党委、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管理辖区森林资源,配合林业部门搞好专项整治工作,负责辖区居民宣传教育工作。

森林公安机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全警动员、全警参与,集中一切力量,全力查处一大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同时负责专项行动战果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乡派出所配合林业部门搞好专项整治工作,负责辖区涉林违法人员的集中法律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认识当前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严峻性和艰巨性,明确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对建设生态文明、守住"生态红线"、构建“奋进、魅力、和谐、幸福”的重要意义,按照方案要求,精心安排部署,全面整治,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生态大明建设大局,加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工作的联系协调,相互支持,主动配合;

(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按照方案确定的整治重点和职责分工,认真组织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实现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目标。

(四)明确责任,严肃纪律。扎实开展整治行动,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对在工作中推诿扯皮、隐瞒不报、压案不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行动中要做好保密工作,整治工作正式实施前不得对外泄露行动相关情况,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案件相关情况。

(五)灵通信息,及时上报。制定信息、战果报送具体办法,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治行动情况,重大问题、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由县森林公安局负责专项行动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篇4

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

挑战手指灵活度:洗脸刷牙时不长流水,尝试随时关闭水龙头;

使用节水型马桶、水龙头;

使用中水清洁车辆,尝试选择植物蜡无水洗车;

外出、开会时,自带水杯;

使用无磷洗涤剂;

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集中回收废旧电池。

保护动物

自1970年以来,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30%,热带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急剧下降。不适合野生动植物生存的星球,也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你可以做到:

不要把垃圾随意丢弃,野生动物容易误食;

不在野外打猎或捕鱼,这很愚蠢,也不光彩;

在远处安静欣赏野生动植物,而不是去触触摸和饲养它们;

不要食用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物;

不买象牙,虎皮,穿戴动物皮毛不是奢侈而是残忍;

旅游时不要随意采集野花野草;

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做宠物,让他们活在自己的家园;

乐活生活

LOHAS,即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生活,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乐活生活已经席卷全球:

购买当季本地生产的蔬菜水果,可以避免过多的农药、化肥和运送成本;

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素食;

不抽烟,尽量不吸二手烟;

支持社会慈善事业,进行旧物捐赠;

减少制造垃圾,也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

篇5

地方特产:腊肉、野生菌、野菜。

旅游资源:卧龙生物圈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广谱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等享誉中外。保护区成功创建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饲养、繁殖和育幼基地,并率先开展了大熊猫野外放归工作。保护区内的“五一棚”,是世界著名的野外大熊猫观察基地。卧龙生物圈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至少有野生大熊猫143只,占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资源近10%:有圈养大熊猫165只,约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种群总数的60%,是世界上人工繁殖大熊猫数量最多、种群数量最大的大熊猫科研、繁殖、饲养基地。

卧龙属于青藏高原气候区的范围,气候凉爽,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气温年差小。保护区所在地――耿达乡由于其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条件,吸引了大量老年游客前来长期疗养。作为大熊猫的栖息地,卧龙原生态的自然优势极为突出:深邃的峡谷、立体交错的原始森林、辽阔壮观的高山草甸、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层次丰富,类型多样。

卧龙生物圈保护区下辖两个民族乡镇,是大熊猫文化、藏族文化、羌族文化融合的区域,特殊的民俗、节庆、饮食和丰富的手工艺品是保护区独特的人文景观。何家大地三圣庙、花红树喇嘛庙和耿达神树坪玉皇庙是当地各民族重要的宗教设施。藏羌族的“毛石墙”和汉族的“木结构”、“瓦屋顶”相融合形成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