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全民健身概念

全民健身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15:13: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全民健身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全民健身概念

篇1

蒙牛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无论是让业界所津津乐道的事件营销还是让其它企业艳羡不已的娱乐营销,其创新营销的能力和功底一直被业界所称道。即使是在蒙牛相对陌生的体育营销领域,蒙牛的初次试水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

蒙牛今年策划运作的《城市之间》体育营销案例,可以看作是一次颇为成功的非奥运创新体育营销案例而应载入中国的体育营销史。总结起来,蒙牛有四点创新方式值得希望利用体育营销有所作为的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策略的创新――今年中国很多企业和媒体都试图仿效去年空前成功的蒙牛娱乐营销模式,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平民选秀活动,但大多内容雷同,缺乏新意,企业的大把银子可以说是打了水漂。此时的蒙牛却另辟蹊径、再出奇招,立足“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个最能亲近大众的主题,用体育赋予了品牌新的活力和内涵。

资源整合的创新――《城市之间》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普通的电视栏目;全民健身是国家体育总局一直所倡导的,也是许多企业在地面活动中宣扬的主题。蒙牛将两者有机整合,利用央视巨大的影响力来推广全民健身理念,从而通过蒙牛的执行力使全民健身被更多的百姓接受、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全民健身这个枯燥的话题重新焕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蒙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全民的认可。

篇2

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体单一,社会参与度较低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主导,但并非政府是建设的唯一主体。受过去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政府”治理体制和观念的影响,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既是公共服务的组织者,又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社会力量难于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当中。[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和社会组织政策的逐步放宽,鼓励并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广大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石家庄市由于处于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前沿阵地,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和突破,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通过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使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有所改善,社会力量开始参与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但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这种参与仍显得不足,还存在较大差距。

2、对城乡一体化理论认识尚有不足,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

城乡一体化是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这个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致使建设效果受到影响。[2]

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应只是全民健身设施。

体系的城乡一体,还应包括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指导、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信息体系的城乡一体,只有每一个子体系达到城乡一体,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同时,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较薄弱,尚未形成城乡一体的格局。此外,城乡一体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城乡相融合,但是就目前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基本还是城市建城市的,乡村建乡村的,城乡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所以,要真正实现城乡融合,还要转变这种城乡分割的观念。

3、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从目前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还不够完善,其内容还比较单薄,每一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首先,就全民健身组织管理而言,一方面有些基层政府不够重视,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意识较差;另一方面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依旧匮乏,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其次,就全民健身资金投入而言,一方面财政拨款十分有限,尤其是社区、农村等基层财政更为困难,而且有限的经费多用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其他方面则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未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再次,就全民健身法规政策而言,一方面政策类规范性文件较多,而相关法规较少。另一方面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较低、体育社团组织影响力较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不够规范和全民健身经费投入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最后,就全民健身考核评价而言,一方面政府部门考核多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进行,缺少实际质量的评定;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单位不理解考核的真正用意,存在为了考核而考核或应付考核的现象。所以,如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是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二、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式,推动建设主体多元化

政府主导作为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当前建设过程中得到重要体现。然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石家庄市千万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光靠政府机关的几个部门、几个工作人员必定是难以完成的,这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式的两仪,缺一不可。要提高社会参与度,就要将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与政府一道作为主体,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和作用,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府购买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向企业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挥企业专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其次,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和政府的补充,兼具公益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也应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之一。随着国家对社会组织政策的开放,要注重全民健身类社会组织的培育,使其承担起建设百姓身边的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指导和全民健身活动等的责。

2、促进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融合,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当前,石家庄市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少城乡之间的交流融合。虽然城乡都在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但是城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与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之间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要摆脱这种城乡分割、各自为政的境况,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是要推进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首先,要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平。其次,要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最后,要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结果大体相等。

3、健全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维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运转

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血脉和活力源泉,它可能不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那样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它却时时刻刻保障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转。针对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3]

第一,健全全民健身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强化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

第二,拓宽全民健身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资金投入体系。

第三,加强全民健身法制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法规政策体系。

第四,实行全民健身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全民健身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轻体育 全民健身 影响

一、“轻体育”的概念

“轻体育”(Light Physicaltraining)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它是欧洲体育界提出适合大众健身运动的新型体育运动形式。它指以现代传媒技术和物质条件等手段和方法,以休闲、娱乐为目标,使竞技运动演变成多种非正式比赛性适合公共参与的多种运动形式,利用竞技运动竞赛和运动特点结合其他变化形式形成娱乐性体育游戏活动。

二、“轻体育”的特点

(一)体能消耗少

体育锻炼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是经过大强度体能消耗后大汗淋漓,其“轻体育”是体现“轻”字、遵循轻负荷原则,没大运动量和大负荷强度,调节自身身体机能为主,加强身体机能素质为辅,使身心共达轻松愉快健身的效果。

(二)技术要求低

“轻体育”适宜的人群更广泛于传统体育,因为它对于技术与规则的要求明显要低很多。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人,只要他有健身的愿望,就可以立即进行健身。不必再像以前因为不懂体育的基本知识而羞于他人,不必因为运动能力低于别人而羞愧,也不必担心会被行家里手们见笑,只要按照自己的健身意愿进行就足够了。

(三)经济负担小

传统体育锻炼靠器材与场地辅助需资金付出。如游泳、滑雪场、健身房等场馆是收费的,这种锻炼方式对普通人至工薪阶层偶尔进入这场馆健身也会因经济原因使锻炼不能长久坚持。从事“轻体育”健身不因经济负担烦恼,在公园、马路、走廊、庭院随意进行。

(四)体育锻炼轻松化

上述各方面因素作用,人们没任何负担从事“轻体育”活动。健身过程不为动作笨拙而害羞,不为锻炼花销发愁。锻炼者忘却烦恼,摒除不利健康情绪,是净化心灵、怡情悦性、消除精神紧张之过程。

三、“轻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

(一)健身人群的范围扩大

传统健身观念使健身人群日渐减少。上班族要上班、学生上学、农民干农活无法健身。但实施“轻体育”健身学生不需固定的健身场馆就可健身,不因时间跟学习冲突放弃健身;白领不固定时间达健身效果,不再担心健身时间会跟工作效率成反比发展,可以轻松的顾及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很好“维护”;农民不需为健身的花销和知识而烦恼,可以在农作的时候,随意改变一些劳动方式和劳动手段可达轻松健身目的。

(二)健身方法多样化

“轻体育”方式灵活的特点对全民健身方法起到大的影响作用,方法多样化是轻体育本质特点造就,“轻体育”健身方法是让人们肢体活动起来。轻体育健身没要求每天必行,不固定时间要求的运动能衍生出一些形式的简单运动来。如:当累到寸步都不想动的时候,你可站起身来随意活动;当懒起早睡到自然醒后,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闲暇可出去散步,据自身需求可变换走动速度和路程长短。

(三)健身运动的简单化

“轻体育”是正常人都可从事的体育锻炼形式,传统的体育锻炼针对的并不是每个人,只是部分人。在此“轻体育”使健身运动真正普及化、大众化。因它摒除了复杂的运动形式,采用最直白最实用的运动形式,更容易被锻炼者接受。

(四)健身效果的提高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以来,曾提高了全民的身体素质,那段时间,群众的健身愿望都很强烈,健身意愿空前积极,但上了一个台阶就停在那里了,再上升的趋势没那么明显。因传统的健身方法无法从本质上去改变健身现状,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安排与健身锻炼矛盾,经济条件不支持长期健身。“轻体育”健身的实施,从本质上去着手提高健身效果,使人人愿意、重视、坚持健身是《纲要》主要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选择建议:对不同年龄健身:当健身人群为青少年时,注重身体发育特点进行柔韧,弹跳等方面的锻炼,如多做广播操、跳绳、打篮球等。成人轻体育健身要有适当的量,轻体育运动量决定健身效果,老年人轻体育健身时根据爱好和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身体好的可登山,慢跑。不硬朗的可练练太极,门球,做体力耗费少的运动。

(二)季节项目选择建议:春季,根据个体选择项目补充冬季寒冷消耗的阳气,供奉将来夏暑炎热之气消耗的阴津。夏季,由于昼长夜短,白天气温高选择早晚进行健身。游泳夏季最好,既锻炼身体,又祛暑消夏。钓鱼夏季健身的好方法,有氧舞蹈,瑜伽是室内好项目。秋季中医理论认为:秋天是人体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健身项目,如慢跑,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时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日做到“必待日光”。体质好的人安排长跑、攀登、登山等各种有氧运动,可消耗更多热量,延长运动时间是个好办法。

综上所述,“轻体育”是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时尚体育,它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它的兴起,标志着人民大众对体育健身的迫切需求。“轻体育”健身也将会给全民健身带来一场新的健身体验。它对全民健身影响重大深远。

篇4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038-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1]。《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2]。“十二五”时期是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时期。近年来,黑龙江省正加大力度构建公关体育服务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以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体育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着力开展各项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公共体育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不断满足,必将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

1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它属于公共服务的下位概念。公共服务的概念形成于政府职能变革运动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属于公共行政学范畴。其中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公共组织为满足公众的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和活动的总称,包括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等公共体育服务有形产品和体育教育服务等公共体育服务无形产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综合学者观点,普遍认为是以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优化体育资源,创建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的制度和系统,主要包括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公共体育指导服务、公共体育信息服务等。这也就决定了公共体育服务具有浓厚的公共特色,也就意味着公共体育服务本质上属于公共产品,是为满足社会公共体育需求,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供所有人共同消费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非排他性是指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消费不排除其他消费者。公共体育服务由其性质上决定供给主体是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是指各类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受益对象则是全体社会公众,其基本内容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基础的、普惠的、便利的、有效的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共享性、公平性和非盈利性的特征。

2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价值

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是推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健身环境,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够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居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服务;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能有效地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切实发挥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全面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不断建设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绩效最大化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背景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主要是以公共体育设施为依托,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由各级政府部门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公共体育活动的整个体系。

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指出,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黑龙江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强调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强化各级政府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努力实现体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健身事业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先后开展了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黑龙江雪山穿越公开赛、全国露营大会黑龙江站、中国伊春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等全民健身活动。2011年黑龙江省举办了国内首次由省政府主办,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开展的国内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展现了政府部门在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展示了黑龙江省落实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丰硕成果。

按照国务院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中提出的“三纳入”的要求,是指把全民健身事业,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3]。黑龙江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黑龙江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省级财政预算。2011年黑龙江省继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省内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共投入4000万元,全省共建设各类全民健身工程2030个[4]。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建设,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得到加强。今后还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增加体育公共产品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尽管“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但与人们不断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相比,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目标为指导,积极发展公共体育服务。目前,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一,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第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还不能全面满足群众对健身场地的需求;第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四,积极构建公共体育信息化服务网络等问题。

4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设想

4.1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建立

加强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开拓创新。构建以政府为主,多方参与、层次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挥黑龙江省特色优势,积极打造健身品牌项目和精品工程,提高自然运动资源的开发和效率。继续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发掘整理传统体育形式,丰富全民健身内容,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项目,定期召开运动会并形成制度,确保体育活动持续开展,广泛吸引广大群众参与体育、爱好体育,逐步构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齐备、全民共享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强调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理念,视政府的服务对象为“顾客”,以“顾客至上”为工作原则,强调公共产品和服务应该让“顾客满意[5]”。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法制化、制度化,在全省范围继续督促“三纳入”向县(市、区)延伸,逐步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体育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体育需求,充分体现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公平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发挥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不断提升政府管理绩效。

4.2加快建设体育健身设施

加大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模和投入力度,全力推进体育健身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精品惠民体育设施,提高公共体育产品和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要结合健身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场地设施的后续管理,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体育设施使用的安全性和长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环境,配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安居乐业。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区域体育资源,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开放,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将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开放,改善人民群众的健身环境,使单纯的体育锻炼转化为一种享受,享受科学健身活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创建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拓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上,积极参与建设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并着力解决体育基础设施薄弱的地方,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4.3加快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对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增强人民群众健身意识,不断改善全民健身环境,养成科学健康的健身理念。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资源,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行列,逐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可以由政府部门定期举办健身培训班,聘请资深体育社会指导员现场讲解或解答,组织全民健身宣讲团,深入群众普及科学健身方法,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近距离使人民群众感受体育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推进全民健身。进一步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成立公共体育服务志愿者协会,吸引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群众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样可以更贴近和了解群众体育活动参与的想法和实际需求,更合理地去规划和实施群众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以满足人民群众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为人民群众送去正确的健身知识,逐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4.4加快建立完整的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

加快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化的制定与实施,深入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正确衡量和评价公共体育服务成效。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协调高效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地、及时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能够有效地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实现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树立公共体育服务为民的思想,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进政府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督机制,以达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制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合理地、更高效地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公共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充分行使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完善政府公共行政的监督机制,提高政府公共行政价值,正确评价政府公共体育服务取得的成绩和效益。为今后构建更科学全面的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奠定基础,为建设和谐龙江发挥重要的作用。

4.5加快建设公共体育信息化服务网络

公共体育信息化服务是促进市民参与健身和创造体育环境的重要方式,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的公共数字体育服务体系[6]。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体育信息化服务主要以高效快速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公共体育服务的所有环节采用信息手段进行整合,共享体育信息资源,提供切实可行的体育信息服务方式,如信息检索、信息、信息咨询、健身指导等全方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准确高效的公共体育信息,切实满足对体育健身的需求。

5结语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完善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大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模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加快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加快建设公共体育信息化服务网络等措施,这样才会构建出科学、系统、完整、全面的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春香,李红卫.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9): 40-43.

[2]郑家鲲.“十二五”时期构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2):1-6.

[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2011-02-15.

[4]2011年黑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大盘点[EB/OL]. /.2012-01-31.

[5]刘巍.关于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及应用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4):55-59.

[6]加快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EB/ OL]./node2/node4810/ node5230/node5241/userobject1ai50603. html.2012-01-07.

[7]刘巍.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评估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6):48-51.

[8]王程,莫莉.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5):56-59.

[9]胡来东,郭凡清.哈尔滨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5):60-62.

篇5

关键词 广场舞 农村 全民健身 作用

广场舞作为一种草根消费和低门槛的群众性健身活动走进了人们的闲暇生活。

一、广场舞及其在农村的推广现状

(一)广场舞的概念

关于广场舞的概念可以这样说,广场舞起源于生产生活,它的创造者和表演者都是人民群众。广场舞是闲暇时间里人民群众自愿参加的,多在公园、广场等场地进行的一种以休闲娱乐,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广场舞在农村的推广现状

就当前部分学者对广场舞参与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广场舞在农村的推广现状可从多个方面来研究。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参与广场舞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其中30-39岁、40-49岁、50-59岁比例最大,共77.2%,老年人与年轻人相对较少。从性别上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许多人认为男性跳舞就是不务正业,有伤风化,所以参与到其中的男性较少,女性居多。从时间上来看,运动的时间多在傍晚,清晨有一小部分参与,中午无人参与。农村的广场舞活动还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从杨i丽调查研究中发现,农民群众多在在冬季、夏季、节假日等农闲时间进行锻炼,春季和秋季正值农忙时节人们很少锻炼。对于现在影响广场舞在农村推广的因素中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大多数农民认为农业活动本来就是锻炼,没有必要再参加其他的体育活动,导致广场舞在农村的推广情况不容乐观。

二、农民健身的现状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一计划的颁布让全民健身走进人们大众的生活。我国的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但是在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了制约农村全民健身的因素,一方面来源于农民自身对全民健身的认识局限,另一方面来源于农村环境的影响。从张补君调查研究中发现,广大农民目前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整体上偏低,仅有31.8%农民对我国的全民健身战略意义有所了解,更糟糕的是68.2%的人对健身意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此外52%的农民存在传统的思想“没病就是健康”,既然健康就无需浪费时间锻炼,正是由于这些错误的主观认识,阻碍了全民健身在我国农村的广泛开展。

三、广场舞在农村全民健身中开展的可能性及作用

(一)广场舞在农村全民健身中的开展的可能性

1.广场舞自身特征的影响。(1)自我娱乐性。广场舞的参与中不带有功利性,人们只是为寻求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2)参与的集体性。在统一的安排下表演,有很多人参加。(3)内容的单性。表演的形式和内容都不复杂,门槛低,简单易学。(4)积极的健身性。是一种融合多种舞蹈的表演形式,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起到锻炼的作用,集健身、健心、健美于一体。(5)种类的多样性。广场舞可分为原生态的广场舞、加工后的广场舞、创作型的广场舞,种类的多样性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2.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耕文化在农村的表现十分明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民传统的单一而又辛苦的生活方式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土地在农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生产工具应运而生,让农民不再整日忙于田间农作,有了部分的闲暇时间,加快了农民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开始追求高的精神境界,广场舞的出现就如及时雨般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方式,所以广场舞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活动方式,走进了新时代农民的生活。

(二)广场舞在农村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1.广场舞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促进作用。广场舞以其特有的性质把人们聚集在一起,成为情感沟通的场所和消除矛盾的平台,不仅满足了人们健身的需要,也实现了全民健身的社会价值,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建设和谐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广场舞对于增强农村体育人口及农民的健身意识有很好促进作用。广场舞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的全民健身意识,增加了体育人口,提升了农民的身体素质,使广大的农民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中去。随着广场舞在农村的不断推广与发展,绝大部分的农民自愿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每天的锻炼时间达到了一到两个小时。

四、广场舞在农村全民健身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真正供农民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很少,农民体育活动用地缺乏,只能在房前屋后和大马路边组织跳舞。缺乏科学指导以及产生一系列扰民问题。

(二)对策

加大广场舞健身指导员的培训,政府健全政策管理机制。

五、结语

农村的全民健身事业还处于初期,但是它的未来不可限量。广场舞如雨后春笋般走进农村全民健身的行列中,以其特有性质带动了农村全民健身的发展,虽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与困难,但是随着社会各界的努力,广场舞必将是农村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形式,继续推动农村全民健身走向更高的层次,为农村的全民健身带来一个新的。

篇6

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当大多数的商家斥巨资聘请球星代言和冠名电视转播的时候,蒙牛集团却独辟蹊径,启用了一个全新的全民体育运动广告片:白色牛奶幻化成一个动感小奶人,与大家快乐地踢着足球奔跑。最后,足球变成一滴牛奶,飞溅到牛奶杯中,蒙牛的商标在动感十足的画面中被突出地表现出来。

蒙牛的这一广告策略将世界杯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而且构思独特,借势世界杯,却不提世界杯,取得了很好的品牌效果。这一广告宣传活动可以看作是蒙牛全面启动非奥运体育营销的讯号。

全民健身 战略突围

事实也是如此,世界杯后,蒙牛便开始主推全民健身这一概念,并成功实现了非奥运赞助企业体育营销的战略突围。

蒙牛选择全民健身这一概念作为其主攻方向,有现实的背景原因:蒙牛的主要竞争对手伊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乳制品独家赞助企业,蒙牛要与伊利竞争,只能从非奥运营销的角度着手。

但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奥运会是体育精英的盛会,普通人从中感受到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享受。而全民健身和蒙牛的消费群体息息相关,通过关注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正是符合大家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与奥运会可谓契合呼应,同时也符合蒙牛的企业精神和时代需求。

一直以来,中国体育的主管机构――国家体育总局都在不断尝试让奥运精神落地,让全民共享体育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与此同时,提出了“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口号的蒙牛集团也在努力寻找着能让健康及快乐惠及每个中国百姓的机会,多喝牛奶显然只是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亲身参与体育运动才能达到国人更加强壮的目的。

体育总局的期望,老百姓切实的需求与蒙牛集团的企业责任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与吻合,于是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嘉年华便在这种需求氛围中诞生了。

“全民健身”本是在中国最具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很多企业曾经做过或正在做,但是以往它在人们心目中也是个比较“土”的概念。在人们印象中,全民健身等同于做做操、打打球、小区里大爷大妈操弄着些健身器材。如果沿袭这条道路来宣传全民健身,恐怕难有大作为。

既要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又要具有营销价值,这场全民参与的体育嘉年华进行资源整合、求变创新就势在必行了。

把握“制空权”

2006年6月8日,蒙牛乳业与央视体育频道在京共同宣布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新闻会上,蒙牛与央视体育频道共同打造的全新大型体育电视栏目――《城市之间》也同时亮相。

《城市之间》是一档起源于法国、具有40多年历史的老牌体育娱乐电视节目,1998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将其引入中国。其别出心裁的游戏设计、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趣味欢快的搞笑场面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观众,让人们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到了体育的无穷魅力,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中国40多个城市都曾经走上《城市之间》的大舞台。

蒙牛选择与央视体育频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选定《城市之间》作为其非奥运营销的主要媒体出口,好比把握了围绕2008年奥运会这场营销战争的“制空权”,其中包含着多层次的战略考虑:

其一,从大范围来看,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来临,央视体育频道自然成为了各大奥运赞助商表演的舞台,而蒙牛作为非奥运赞助企业,也需要在这一最佳的传播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奥运会之前及期间的营销战略积累至关重要的媒体资源。

其二,蒙牛的主要竞争对手伊利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乳制品独家赞助企业,蒙牛作为非奥运赞助商,显然要面对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抢占体育媒体的制高点,并为蒙牛即将全面展开的线下活动找到线上的宣传出口,成了蒙牛对付竞争对手的一招妙棋。

其三,蒙牛在《超级女声》的运作过程中已经尝到了与电视栏目深度合作的甜头,此次结盟央视体育频道,蒙牛自然会将“超女”的核心运作理念复制到《城市之间》中来,通过《城市之间》大规模的线下活动来打造体育界的“超级女声”,以期再现蒙牛新的营销奇迹。

其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运会是体育精英的竞技场,普通百姓能够从中得到的更多还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全力打造《城市之间》全民健身展示活动,通过普通百姓的积极参与来带动民间的奥运热情,是蒙牛借势奥运的超前思考。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蒙牛与央视体育频道对《城市之间》进行了自创办以来最大规模的改版,把“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个主题作为《城市之间》的栏目宗旨,赋予这档栏目更多的体育、娱乐、健康和国际元素,从而创造了电视栏目运作的新模式和企业冠名栏目的新思路。

结盟央视体育频道,主打非奥运体育营销,是蒙牛在2008年奥运会大背景下的一次战略调整。2005年《超级女声》的辉煌,使蒙牛娱乐营销成为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同时蒙牛也清醒地预见到了2006年的娱乐选秀节目必将蜂拥而起,《超级女声》难续昨日辉煌。

2006年的毅然转向,再次证明了蒙牛超凡的洞察力和超强的创新营销能力。

落地生根

在与央视体育频道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独家冠名《城市之间》栏目后,蒙牛便开始了其酝酿已久的“蒙牛《城市之间》――激情08现在出发,全国8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在全国80个城市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地面活动,这样的创举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初次涉足大规模体育营销的蒙牛在酝酿阶段便碰到了一系列的难题。但这些难题都在蒙牛人的集体智慧中迎刃而解。

《城市之间》如何落地

为了保证80个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更顺利的落地和执行,蒙牛邀请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社体中心”)作为活动的主办机构之一。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对口主管机构,一直以来,社体中心都在积极倡导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的展开,而蒙牛《城市之间》的宗旨恰恰与社体中心的目标相符。

社体中心有遍布全国的网络,蒙牛和央视体育频道有《城市之间》这么个宣传平台,三方合作可谓共赢。在携手社体中心之后,《城市之间》活动获得了各地社体中心从场地、器材到安保的全方位支持配合,数百万人现场参与,活动现场及周边地区张贴的宣传海报就超过500万张,80个城市的地面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营销价值如何最大化

为了使活动的营销价值和传播价值达到最大化,蒙牛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并创新地运用了各种营销方法。在《城市之间》这场非奥运营销活动中,蒙牛整合了公益营销、事件营销、娱乐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地面活动中蒙牛运用了最强大的执行模式――“超女模式”;媒体整合上运用成功的事件运作模式――“神五模式”;地面互动促销,则采用蒙牛一向擅长的――“地毯式营销”。

来自央视内部的统计资料也证明蒙牛营销价值最大化的成功。2006年12月30日,《城市之间》中国区总决赛收视率为1.10,收视份额为2.85,位居当日收视率第二名,仅次于当日直播的火箭对快船的NBA比赛。第二天,继续进行的《城市之间》中国区总决赛收视率创下1.51新高,收视份额高达为3.84;而排名第二的节目收视率为0.82,收视份额为1.95。

如何整合各种资源

蒙牛在发展成长过程中就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资源的整合,从获取摩根的风险基金到全球招聘总裁,从产品开发到概念的营销,从“神五”与航天部门携手,再到“超女”联手天娱、湖南卫视,蒙牛通过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对资源的不断整合,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快速的健康成长。

在《城市之间》活动中,蒙牛整合了媒体的、终端的、主管机构的以及各种其他资源,通过他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搭配,使活动达到了甚至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这让蒙牛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此次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和提升。

已经打响的非奥运营销战

就在其他企业复制蒙牛娱乐营销和事件营销的成功之时,蒙牛却一转身,大手笔进入了非奥体育营销领域,确实令人始料不及。但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城市之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的力量”始终是蒙牛一脉相承的路线。

中国的乳业消费正处在发展期向普及期扩展的当口,关注大众也就是关注牛奶更广泛的消费者。2006年蒙牛通过《城市之间》,在5个多月时间里,举行了320场城市海选、20场南北区域复赛以及10场全国总决赛,将中国的城市居民第一次带入了一场全民健身嘉年华活动,让600万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同时也在这系列活动中与消费者亲密接触,让消费者更深入认识关注公众健康与公益事业的蒙牛,从而将企业所肩负的公益和社会责任与企业的非奥运营销紧密地结合,找到了二者最佳的平衡点。

2007年,蒙牛《城市之间》活动继续加大力度。为此蒙牛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布局。

首先是继续整合资源。这方面蒙牛有两大举措:一是增加了全国妇联宣传部作为主办机构,这一合作将吸引更多女性以及儿童;二是在2007年1月与NBA结成官方合作伙伴。体育营销有三大公认的最佳平台:奥运会、NBA、世界杯。篮球是奥运会的重要项目之一,而NBA为代表的篮球赛事在中国正火。通过与NBA结盟,吸引更多热爱篮球的人,这是蒙牛非奥运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牛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还为奥运后的体育营销做好准备。

其次是扩大活动规模。2007年蒙牛《城市之间》海选阶段将在100个城市的城市广场举行400场海选活动(每个城市广场4场),1200场社区活动(每个城市6个社区,每个社区2场活动),以及区域复赛阶段的20场活动,全国决赛阶段的10场活动。晋级的10个城市代表队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版《城市之间》。2007年整个规模将是2006年的5倍,而且时间从4月底延续到10月。另据蒙牛公司规划,2008年,蒙牛《城市之间》规模将不小于2007年。

第三是推广措施增多。例如,蒙牛宣布与NBA结盟的第二天,NBA传奇明星,有“冰人”之称的乔治・格尔文参加了蒙牛发起的为“500所小学送奶活动”。此外,今年还将有NBA现役或退役球星来华,参加《城市之间》活动及蒙牛的其他公益活动。

这一切表明,蒙牛非奥运营销战已全面打响。

案例解析:蒙牛非奥运营销经验

作为蒙牛乳业集团体育营销顾问,我认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是蒙牛非奥运营销战的天才创意。当国内众多的非奥赞助企业还在努力思索着如何与奥运“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时候,蒙牛已经先人一步找到了打开奥运之门的钥匙,这是必然,还是偶然?

蒙牛非奥营销别出心裁,总结起来,有四点创新方式值得其他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一、策略的创新――蒙牛通过《城市之间》进行非奥运营销,立足“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个最能亲近大众的主题,用体育赋予了品牌新的活力和内涵。可谓另辟蹊径、再出奇招。

二、概念的创新――蒙牛将体育给予了新的诠释,为体育注入了娱乐的元素、时尚的元素、国际的元素,使全民健身这个曾经古老的话题有了新的内涵。全民健身有很多企业曾经做过或正在做,但很少有像蒙牛一样做得如此生动和鲜活,这再次体现出了蒙牛概念创新的能力。

三、资源整合的创新――《城市之间》是央视体育频道一档普通的电视栏目,全民健身是国家体育总局一直所倡导的,也是许多企业在地面活动中宣扬的主题,蒙牛将两者有机整合,不仅使两者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更重要的是通过蒙牛的执行力让它更多地被百姓接受、更多地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使全民健身这个枯燥的话题重新焕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篇7

The Status Quo Survey of Tianj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Level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LIU Ze-linCHENG Hong-ling

【Abstract】With pract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ianj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level,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it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s growing sports fitness,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to flourish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ianj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level.

【Keywords】Tianj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service function; the status quo survey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刘泽林(1973-),男,天津人,在职博士,主要从事体育管理学方向研究。

先进体育文化一边承载着历史遗存,一边融合着现代文明,积淀出日益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对外交流的新名片,更是展示城市人文面貌,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应紧跟时展步伐,加强社会体育工作理念创新,着力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产品与公共体育服务,维护和保障市民的基本体育文化权利,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现阶段,尽管相关政府部门在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上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但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服务在整个工作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

1概念界定

“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为社会公众的体育活动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1〕。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下位概念,是政府公共服务政策在体育领域的体现,是一种相对的要求,一般是指公共组织考虑到公民的体育需求,能够按照全国一般和一致的标准,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

2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现状

2􀆰1公共体育服务有形产品供应数量稳步增加

近年来,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有形产品供应数量不断增加,如群众体育场地数量、社会指导员审核培训人数的数量都逐年升高。天津市体育局突出“服务利民”,狠抓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见表1)。按照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了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全市体育设施总面积超过2300万平方米、人均达到2􀆰23平方米,市民体质总体达标率为88􀆰6%〔2〕。一批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彰显人文关怀、高标准高档次的文化体育设施正在积极建设和筹建之中。

资料来源:天津市体育局

2010年以来,天津市在350个社区兴建了健身公园,为13个乡镇文体中心配建了室内外健身器材,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2011年天津市进一步加大改善全民健身设施力度,在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路径设施的同时,又建设30个体育公园;创建职工体育健身基地50个,更新、配建的1500个社区、行政村健身园已经完工。2011年初,天津市体育局还将全民健身户外器材的标准由过去4~6年的使用期,提升到8年。2012年,天津市致力把全民健身活动建成民心工程、健身工程、幸福工程,继续建设30个体育公园,更新、配建1500个社区乡村健身园。还在有条件的公园和区域建设塑胶健身步道,建设规模化的健身广场,提升健身设施水平。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的人才资源。根据2010年天津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2􀆰9万多人(见表 2)。2010年以来对3100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培训,还新增了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13名。 2011年培训、审核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名,审核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名。成立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天津市马球运动协会和天津市手扑运动球协会。自1996年至2012年,天津市范围获得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的指导员已经达到219人,他们绝大多数仍活跃在全民健身事业的第一线,在县级和市级以上区域开展志愿服务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与天津体育学院联合建立了天津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通过培训,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素质,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资料来源:天津市体育局

2􀆰2体育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天津市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对于落实国务院《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和《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落实天津市“十二五规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体系,为“2012大运会、2013东亚运动会和2017全运会”赛事成功举办提供支撑。明确规划内容:编制未来十年天津市在体育事业领域中以公共管理为主要手段,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主要目的与大型竞技体育赛事相结合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竞技体育设施和群众体育设施),重点落实主要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3〕。《天津市全民健身活动经费配比办法》针对存在的区县全民健身经费不足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政策兑现,为基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4〕。《天津市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规定了全民健身工程的选址应是已建立基层体育组织,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便于日常管理,方便群众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居民小区、行政村、公园、广场等室内、户外场所。2012年又出台新《办法》尤其强调了工程选址应“防止扰民”,可谓有关部门规划决策中“以人为本”的一种进步。明确全民健身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收取费用,明确的表述彻底断绝了有些地方或机构利用健身工程收取费用的可能。将对在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投资、使用管理和开展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而对损害、侵占、故意破坏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人员,日常管理单位责其照价赔偿或进行修复,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新《办法》对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也给予了明确。

2􀆰3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已经形成,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已经得到天津市体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天津市政府政策已形成对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明确认识,天津市体育群众工作树立新思想,建立新机制,采取新办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理性惠民、普及便民、服务利民、组织乐民的新局面和新特色。天津市提出致力把全民健身活动建成民心工程、健身工程、幸福工程(见表3)。

资料来源:天津市体育局

为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天津市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了200个健身气功“和谐站点”。目前,我市有各种群众体育社团107个,这些社团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天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项目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天津市举行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参加市级决赛的运动员达4万多人,各区县和有关单位开展运动会系列活动达950多场次,累计参加人员达400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2012年,天津市把全民健身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区乡村星级全民健身站点建设工作。各级体育组织把举办好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项目设置上继续增加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比如健身秧歌、传统武术、钓鱼等;在报名组织上,坚持全免费办法,既可以单位报名,也可以个人网上、电话报名;在比赛安排上,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切实让广大市民“练起来、赛起来、乐起来”。各区县体育局分别组织开展本区县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本区县全民健身特色活动,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助推器。同时,各区县体育局、各行业体协和系统单位积极组织全民健身运动会的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市民、更多的群众参加到全民健身行列中来。市体育局和市教委联合组织好中小学阳光体育展示活动,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把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继续抓好元旦登天塔、健身大拜年、全民健身日纪念活动、奥林匹克日长跑等大型活动,努力形成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新气象。元旦、春节和全民健身日期间,各区县、有关单位就组织群体活动达150多项〔6〕。

2􀆰4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定位已明确,资金供给逐年上升

“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价值已经从理念、政策向实践领域逐步推进,天津市提出要深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 突出“理性惠民”,着力打造天津群众体育工作新特色。

根据2010年天津市地(市)和县(区)两级政府“三纳入”落实情况统计,本省(区、市)所辖县(区)16个,已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9个,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3个,列入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金额共12812􀆰1万元。2011年全市16个区县用于全民健身组织活动的专项经费达1600多万元,为基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到2012年本省(区、市)所辖县(区)16个,已全部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政府财政经费,并全部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见表4)。各区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大力兴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设施。东丽区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施工建设区体育中心,提升改造东丽区游泳中心;蓟县投资2􀆰6亿元建设蓟州体育馆。

资料来源:天津市体育局

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明确了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定位,即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是重要的提供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其中,应当以成为服务者作为首要任务,而成为管理者和提供者则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体育需求。所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都应当以社会公众的体育需求为前提,这样的供给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3􀆰1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应总量相对于需求还不足

尽管天津市体育产品供应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天津市人均体育用地、人均体育消费在全国还有待提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活动质量仍有一定差距;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总量不足、标准较低,对群众体育的科学指导和服务,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2003年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场地达85万多个,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与同时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根本无法相比。而根据2011年的数据计算,天津市体育场地数量累计为1,623个,天津市常住总人口为1293􀆰82万人(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每万人占有公共体育场地数量1􀆰25个。比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结果还低。而且现有体育场地大多数设施不足,质量普遍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显著。

3􀆰2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发展不平衡,培训完成率较低

目前,天津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9万,数量上在全国前列,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人均占有量上还比较小,各区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见表5),尤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还没有形成规模,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我市全民健身的发展,影响到体育强市的建设。

2012年度天津市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合格率很高,参加考试且合格的比例能达到100%。但是从完成率来讲,区县间出现很大差异。本年度参加培训的以红桥、南开、河西、河东、河北、滨海、武术协会人数居多,宝坻、北辰较少,宁河没有参训学员。通过访谈调研发现,各推荐单位参训人数与如下因素相关: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各区、县体育局群体工作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等〔7〕。

3􀆰3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已经得到天津市体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天津市政府政策已形成对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明确认识,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已形成,但服务效率不高、质量还比较低、供给总量不足,投入多产出少。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政府居高临下的指挥管理意识浓厚,受传统观念束缚,“主导”思想严重,往往将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总是命令指挥,并已形成了特有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政府垄断地位未能完全打破,竞争机制缺乏。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中仍然占主要地位,但政府本身并不是生产单位,不能直接生产物质产品,所以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首先是由政府在市场中作为买者购入的,然后再服务于社会公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将成为市场中众多生产单位的追逐者。由于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具有强大的优势地位,在供给和需求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

4提高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实现途径

4􀆰1正确界定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职责,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

明确公共体育服务性质和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职责,正确定位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的角色和作用,体育行政部门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规范角色是: 授权、资助、监督和管理。许多公共体育服务只需要政府进行完善的监管。有些公共体育服务只需要政府付费,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公共部门提供者来提供,因为这些服务也可以外包给其他性质的机构或个人。实际上,政府的责任是确保服务以一种令人满意的形式得到保障,而不一定是自己亲自提供服务。因此,应实行兴办主体多元化,政府职能管办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和大力培育民间服务组织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补充政府能力,形成更广泛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创造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

4􀆰2制定完善的体育法规保障体系,使公共体育服务有法可依

加快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步伐,不断完善体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使各项公共体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益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定颁布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法规,完善依法行政服务体系,加紧制定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管理、体育竞赛管理、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等法规、规章。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和公共体育服务中的权利义务,紧密结合体育改革发展实际和需要,加快地方体育法制建设,有利于维护体育市场秩序,有利于促进公共体育市场规范发展,使公共体育服务有法可依。同时,在立法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确保各项法律规定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执行。

4􀆰3打破“官本位”观念,树立“民本位”理念和服务

天津市政府和体育部门必须树立全新的、正确的公共体育服务观念,增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强化对其的培训,牢固树立“民本位”的理念,必须从公众真正的体育需求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公民的身心协调发展,向公众平等地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更多地提供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服务、体育竞赛表演等切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并促进全社会体育健身文化的形成,倡导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观念,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权利。

4􀆰4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支出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结构,加大财政监督管理力度,实施财政资金专项审计,确保公共体育服务资金切实落实到位,使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稳步增加,切实解决公共体育服务投入不足的问题。对财政支出进行统筹安排,有重点地、有步骤地开展和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以满足社会公共体育需要而生产或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物品或服务。

4􀆰5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

实现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前提是要改革现行的体育体制和机制。以不断加强各级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基层体育组织、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的建设为方向,以努力构建便民、亲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体育工作制度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办公流程,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及运行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府体育部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提高体育运行机制的效率,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奠定基础。改革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要在继续由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公共体育组织等专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或委托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以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5结语

近年来,天津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群众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创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但在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过程中,仍然存在公共体育服务资金不足、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定位不准确、竞争机制缺乏、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正确定位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树立“民本位”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体育发展规划,继续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更高效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参考文献

〔1〕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2.

〔2〕roll􀆰sohu􀆰com/20111218/n329404105􀆰shtml 天津市召开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市领导出席并讲话.

〔3〕www􀆰sports􀆰cn/industry/equipt/gh/2013-02-20/2200292􀆰html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

〔4〕〔5〕〔6〕ent􀆰163􀆰com/11/1217/11/7LFJQDG000

032D GD􀆰html2011年天津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7〕赵汝梅,依惠琴􀆰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市2012年度培训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3,01:72-73.

〔8〕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1/05/0055 35324􀆰shtml天津市2011年20项民心工程.

〔9〕www􀆰enorth􀆰com􀆰cn天津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东丽区体育中心召开.

〔10〕china􀆰findlaw􀆰cn/fagui/p_1/368801􀆰html转发市体育局拟定的天津市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8

基金项目:2012年博士生后期资助研究项目2012BS018;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课题编号:09JK058)。

全民健身事业是体育事业的基础和主体,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基本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研究西部地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本研究正是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以西部地区全民健身为对象进行量化研究来验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成,并对其中各个构成部分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西部地区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进西部地区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实践服务。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CNKI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西部部分城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资料室查阅了有关国家、全民健身文件、统计年鉴、电子资料以及相关政府文件。

2.专家访谈法。采用提纲访谈的方式对西部地区高校7位研究全民健身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并对西部地区部分城市体育局群体处9位管理干部以及6个市(区)群体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与咨询。

3.问卷调查法。本问卷数据来自《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4]。选用数据库中西部地区数据。该调查以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主。以西部地区25-65周岁人群为调查总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成都、重庆、贵州贵阳、陕西西安、甘肃兰州、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等17个城市发放问卷。城乡群众调查问卷发放总量为1700份,回收1564份,回收率为92.7%;有效问卷1479份,有效率为87%,共计1479份;社区(乡镇)管理组织部门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6份,有效问卷450份。

4.数理统计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与AMOS17.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运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成、验证性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服务体系中的各项因子之间的关系[5]。

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西部地区的体育锻炼人群。本研究借助国家体育总局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对西部地区25-65周岁人群为调查总样本。根据调查手册,实施随机入户调查填写问卷。第二类为西部地区体育政府机构的群众体育管理人员及西部地区高校群众体育科研研究人员。

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成因素分析

为寻求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因素的内在联系,采用以上设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标准化问卷对20位专家,30位省、市(区)体育局群众体育管理者,70位社区与农村乡镇健身站(点)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3%,整理有效问卷107份。利用SPSS17.0对107份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删除不合适的问项。KMO 及 Bartlett's 检验结果可知KMO=0.852,大于0.6以上,说明可以做主成分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的2=1261.919,自由度为197(P

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因素分析

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分析

在对所搜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时,各个指标的平均得分基本都超过了3.7,这说明指标设计是合理的,在调查对象中认同度较高。即衡量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的发展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一是政府投资修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如何;二是社会投资修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如何;三是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四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经费优秀社区体育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肯定是组织凝聚力高,社会效益显著。同时我们注意到有4项指标数据标准差不到1,说明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相当一致,有的问题设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下一步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2.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分析

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因素描述性统计如下。这一部分指标得分差异很小且分数较高,说明了指标设计中所涉及活动信息、全民健身相关政策与法规宣传因素、全民健身文化与活动宣传报道以及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信息影响因素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群众体育活动信息的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服务,与群众体育活动场地使用信息的活动报道形成一致关系或融合,这样,全民健身信息系统作用采用全面体现出来;同时全民健身信息系统要根据当前政府既定方针政策制订相应的全民健身方案并全面推行。

3.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分析

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因素描述性统计如下。全民健身组织体系除了有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硬件设施和资源的保障外,还要有俱乐部内部的有序、高效的管理;此外,还要有和谐的内部关系。俱乐部组织管理者对自身在俱乐部的人际关系,包括与组织管理者、体育指导员和其他会员的关系,还有俱乐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较强的关注度。

4.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体系分析

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体系因子描述显示,从每项的指标得分均值可以看出,得分差异小,且分数较高,说明在设计指标是上述5项指标构成全民健身活动指导提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调查数据显示,日常健身活动指导比较匮乏,政府对此管理力度不够,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总体不高,在城镇社区分布比例不合理。群众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健身活动不科学、不规范,因此不能长久坚持锻炼,所以该项指标是健身指导体系的重点因素之一。

5.全民健身消费财政体系

全民健身消费财政体系描述性统计显示,消费财政体系主要从健身物品、健身服务消费和政府财政支出方面进行统计。从均值来看,各项指标超过了3.4,说明指标的合计较为合理,在调查对象中认同度也较高。通过分析,三条指标基本可以反映出消费财政体系的构成,为进一步调整消费财政体系合理化奠定了基础。

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成的验证分析

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题项数值达到了0.69。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第三次全民健身调查数据提到,我国全民健身场所中企事业单位所占的比例位列第二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经费路径系数为0.67。因此,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系统成为服务体系的构成因素之一。

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信息题项数值为0.72,在信息供给系统中位列第二位。I3全民健身相关政策与法规宣传数值为0.43,I1群众体育活动信息数值为0.61。从因子值分析发现,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中全民健身相关政策与法规宣传其因子值所占权重较低有待于提高,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对其他因子影响较大,首先是对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的影响达到了0.63,全民健身消费市场体系影响,路径系数在0.62,意味着全民健身信息体系没提高1%,那么全民健身消费市场体系将有0.62%的提高,简言之,全民健身消费市场受到来自全民健身信息系统超过一半以上的影响。因此,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成为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通道。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活动指导体系的测量模型发现,其中日常健身活动的开展系数为0.77与全民健身体系的相关性较高,其次是日常健身活动的指导,系数为0.63属于中度相关。全民健身大型活动的开展、社区经常性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与全省每年全民健身运动这三项系数为0.54、048、041,属于中度相关。

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中,各级各类全民健身社会组织题项系数为0.77,占据该项最大的数值,说明全民健身组织建立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中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成立各级政府全民健身领导机构,其数值达到0.72,位列项目中第二位。接下来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体系的建设系数为0.68。从题项的系数来看这些因子较好的代表了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因子系数的高低代表了该因子在整个因子的重要性。依据理论设计组织体系是信息与活动指导体系等三类的中介变量。假设验证通过。从验证性因子检验发现政府财政支持居于首位,因子值为0.88,该因子较好的代表了全民健身消费财政体系。其次,是全民健身物品消费,因子值为0.69,全民健身服务消费值为0.41,居于第三位。因子值的高低很好地反映了全民健身中消费财政支出的现状——国家支出为主要支柱。个人消费中以物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次之。消费财政体系对活动指导体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路径系数显示消费指向活动的系数高达0.87,意味着消费每提高1%,活动将得到0.87%的提高。这说明消费财政体系对活动体系的支持。信息体系对消费财政体系的路径系数为0.62,表示信息提高1%,消费财政体系将得到0.62%的改善。以此可以得出,缴费财政体系成为服务体系最为关键的支柱体系,对其他体系形成制约。

结 论

西部地区全民体育场地设施系统中政府投资修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居于主导性地位;全民健身文化与活动的宣传报道在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中居于首位,全民健身的信息宣传是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手段;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体系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体途径和有效手段,全民健身组织建立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中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成立各级政府全民健身领导机构,信息体系通过组织体系对活动体系的影响力度为最大,从客观角度分析,组织建立的多与寡、成功与否对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体系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政府财政支持在消费财政体系中居于首位,其次是全民健身物品消费。

参考文献:

[1]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2]陈秋斌.构建小康社会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12-14.

[3]芦平生,朱忠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41-44.

[4]李相如.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2).

[5]董新光.对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含义、特征和架构的讨论[N].中国体育报,2003,5,29.

[6]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7]裴立新.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7-10.

[8]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8.

篇9

关键词 大众体育 现状调查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对精神生活的充实。大众健身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体育文化兴盛的标准。

一、大众体育的推进

“大众体育”又叫社会体育,指人们在闲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保健、消遣、娱乐和社交等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及其组织领导系统和措施。

从1997年11月底伍绍祖同志在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的提出到2010年我国体育事业“人人享有体育权利,全民参与体育健身”新思想和“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新目标的提出,确立了大众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动了我国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二、大众体育发展研究现状

(一)取得的成果

1.体育人口的增加和体质水平的改善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针对我国城乡居民进行调查显示:6至19岁儿童青少年喜欢体育锻炼状况的比例超过90%,20至69岁城乡居民有50.5%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其中达到每周至少一次的比例为39.8%。体质水平略有提高达到优秀等级的占13.8%,比2013年增加0.6%。超重、肥胖率降低分别为33.6%和11.9%,与2013年相比均降低了0.8%[1]。城乡体质水平差异也进一步缩小。

2.促进运动项目多样化和体育消费

国家体育总局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消遣娱乐”、“增加体育活动”、“防治疾病”、“减肥”和“减轻压力及调节情绪”。锻炼形式以“健步走”为主,其次是跑步、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足球和篮球。体育项目观赏性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球类项目受关注的程度较高。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过体育消费的比例为68.1%。与以往同类调查结果相比,人均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由原有的全年人均消费水平593元提高到645元。

3.更加大力支持举办体育赛事

目前从国家到县市级体育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举办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增强人民体质的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省运会等,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都积极进行策划、组织、编排,以及场地设施的筹划和建设。由竞技体育带动大众体育,促使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当地政府管理部门验证体育场地的使用率和体育设施的承受力。

(二)亟需解决的问题

1.青少年健身执行力的薄弱和体育的不重视

调查统计显示,在校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随着年纪的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江西初中3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依次是67%、58%、39%。高中阶段显示为65%、52%、23%。大多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或打发空余时间。学校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层出不穷,或体育课上“放羊式”管理自由活动使得学生形成“不重视体育锻炼的思想”[2]。

2.专业社会健身指导员的短缺

自1995年颁布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我国目前已有15万名体育社会指导员,远低于世界其它国家的同期水平,根本无法适应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全民健身指导工作的需要。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与指导,使体育社团、俱乐部的工作信度和效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锻炼者伤病增多,疑虑增加,健身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逐渐下降,再练人员相应减少。

3.资金短缺是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我国体育经费主要依赖于国家地方财政拨款,底子薄,任务重,很难对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政府对体育的资金投入每年人均不足1.5元,仅为日本的1/5、德国的1/6(但这些发达国家的社会筹资率大大的超出了我国),而且其中有3/4是用于竞技体育,真正用于全民健身的活动经费更为有限。

4.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难以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

充足的体育设施是保证全民健身可持续发性发展的前提物质基础。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可供体育锻炼者活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十分有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体育设施更为短缺。体育设施绝大部分属于各级各类学校,主要用于训练,教学和竞赛,公共体育设施只有4万多个,仅占总设施的6.7%[3]。据对24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被闲置与占用的运动场地总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米。

三、改进措施与方法

(一)加强各界的引导监督作用

学校提供充足的、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提高青少年运动兴趣,培养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社会加强对中老年健身的正确引导,使广大群众正确认识体育健身,避免错误理解导致的伤害。各体育院校应加强教学管理监督,严格把关,加强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为发展全民健身提供更多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

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给予保障。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健身,学校要充分发挥利用运动场所和器材,减少或者尽量避免体育场馆器材的闲置。另外,随着形势的发展,体育教师的职责也应相应的发生转变,不能仅满足于学校体育课堂的教育,还应逐渐担当起可下大众体育指导的任务。

(三)建立健全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仅与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相互联系,而且在体系内部也包含很多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因此建立健全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概念的理论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且极为迫切。

(四)成立体育社团协会,带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协会社团在引导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起到组织、渗透、辐射的作用,在推进体育运动与参与者的融合过程中,增强运动项目本身的价值。因此,地方应大力支持创立不同项目的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的功能和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到健身群体中。

参考文献:

[1] 王华.武昌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0.

篇10

1、全民体育的兴起

全民体育运动的推广,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性指标,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全民体育的兴起

大众体育,又称群众、社会体育,英文即sport for all、public athleticsports、mass sports。他是人们在工作之余休息时间自愿参加,以锻炼身体、消遣娱乐和参与社交活动等目的的体育活动,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还包括组织群众参与的领导系统和措施等,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基于此而展开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顾名思义,便是指有政府引导,市民广发参与,通过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于我国而言,在国务院领导下政府提倡开展全民健身计划(national fitness program),要求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依托社会力量,号召全民参与,是一项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2]。

1.2全民体育健身推广的历史发展

从建国初期的全民体质羸弱逐渐变成今天的体育大国,回顾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我们会发现我国传统概念里的体育活动集中在竞技体育层面,以娱乐和健身为导向的全民体育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相对开展的较为滞后。直至《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相继提出,才真正的展开了我国全民体育的宏图大卷。尤其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放在了突出位置,这一举措为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契机,为全民体育体系的构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如今,全国各大城市,甚至有些乡镇,都在积极拓展全民健身的规划布局,比如南京五台山游泳池就由50年代的全省竞技体育中心华丽转身变成了现如今的全省最大规模全民健身中心,每年接待各地群众超过400万人次,举办的各式文体活动多达200多场。

2、全民体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全民体育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有1.6亿人是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等等,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亟待提高。与之前的数据纵向类比,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滑坡明显,长期以往,不仅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加不利于国家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保障。因此,加大体育体系的建构,势在必行,而与竞技体育相比,全民体育参与面更广,覆盖面更大,起点也相对较低,环境支持平台的标准也比较合理,因此,将全民体育体系的建构作为国家全面推进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无可厚非的。

2.2目前我国开展全民体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

自1995年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后,作为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条件——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体育总局积极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大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健身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大投入,着力解决群众健身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问题,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开始逐渐遍布城乡,全民健身的物质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与此同时,从1997年开始,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收益,各级地方政府着力建设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工程”;时至2006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三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极大的丰富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形式和内容。

据有关统计,至2010年底,全国各地累计投入资金225.7亿元,建成“全民健身路径”16.4万条、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400余个、体育公园420多个、体育健身广场4700多个、全民健身户外营地900多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73个、社区运动场1.1万个、健身步道12.2万条以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万多个,使全国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拥有公共体育场地。

3、全民体育体系构建的注意点

与“好看”的竞技体育相比,全民体育更加的“好玩”。因此构建全民体育体系势必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使得全民体育的构建拥有一个很好的群众参与基础。但我们必须重视的是,尽管从需求出发,群众对于全民体育体系的构建均持欢迎态度,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与庞大的社会需求量相比,运动场地建设仍显不足,专业的运动设备投入不够。中国现在地价太高,将土地出让建设成免费的运动场地经济回报不高,不容易激起投资人的注资意愿,因而场地建设可能会出现短缺现象,而全民体育体系的构建又要求有足够多的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运动场、体育馆等等,这些博弈性的问题现阶段较难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二,中国国内普遍民众生活质量不够高,工作强度高,生活节奏快。忙碌的工作之余,用以锻炼的时间、体力以及心力都不足,所以有的时候即便有场地空闲,人们仍然不会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4、全民体育体系构建的具体举措

全民体育体系的构建,任重而道远。需要考虑设计的角度多维、层次丰富,因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要综合考虑到社会因素、制度与组织因素、经济与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一是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二是要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三是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四是要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五是要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六是要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七是要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八是要大力推广残疾人体育活动,九是要继续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十是要办好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加大各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提高各类体育设施利用率,支持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扶持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以及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

5、结论

全民体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是我国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个方向。而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研究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3],围绕它展开的研究工作的各项推进,对我国大众体育工作实践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就业形势紧张,当代大学生学习压力、精神压力之大。许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患身心疾病的人明显增加,而经常久坐学习,缺乏运动,而且高校没有课间操的设置,结果造成大学生颈背部肌肉紧张、用眼过度造成视力受损、身体灵活性及肌肉质量越来越差等一系列问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图结合大学生紧张繁忙的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2012年新出的《全民健身操等级规定动作》引进普通高校的选修课之中,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达到使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正常,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促使心神平静,心理健康,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它能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改善社会关系,是贴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健身方式。

一、《全民健身操》概念、内容及特征

《全民健身操》在音乐的伴奏下,徒手或者运用轻器械通过完成由操化、舞蹈、技巧、难度以及过度连接、托举等动作组合而成的动作,以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为目的健身运动项目。

《全民健身操》一共十二套操化动作,有氧舞蹈六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级规定动作,表演轻器械六套:公仔,花球,彩带棒,彩旗,花伞,爵士棍。

《全民健身操》是以“高枫”领唱的歌曲“中国”为整套操动作的旋律与配曲,动作编排新颖、独特,与歌词贴近、吻合,全部动作完成时间为4分2秒。具有保持有氧代谢过程,健身的安全性,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性等特点。

二、《全民健身操》在普通高校选修课推广的价值

1.健身价值

《全民健身操》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肌肉、骨骼、关节均匀和谐地发展。提高人体各关节的灵活性,使肌肉力量增大,肌纤维变粗,弹性增强,使韧带、肌腔等结缔组织更富有弹性,可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同时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它是当代大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有效选择之一。

2.心理保健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成员间竞争力加强,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健身操成为人们培养现代意识和心理行为的工具,而作为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栋梁,在加强体质健康的基础上,也确保心理健康,《全民健身操》引进普通高校的选修课之中,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具有不可代替的心理调节和疏导作用。

3.艺术价值

《全民健身操》是一项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健康、力量、美丽”是大学生所追求的身体状况的最高境界,体现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乐趣。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表现出人的“真、善、美”与音乐的融合,使练习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学习《全民健身操》可以提高人的动作记忆和再现能力,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从而发展人的协调能力。《全民健身操》协调、有弹性的动作与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的音乐相结合,给人以活力和无限的感染力,同时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长期从事该运动可以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从而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直至创造美的能力。

三、在普通高校选修课中推广《全民健身操》的可行性分析

《全民健身操》的自身特点和全面效能决定了其诸多有力的推广条件。从音乐的选择来看,以“高枫”领唱的歌曲“中国”为整套操动作的旋律与配曲,动作编排新颖、独特,与歌词贴近、吻合,肯定会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从练习效果来看,它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体型、减轻不适,尤其对于缓解压力、调节心理特有功效。从运动负荷来看,它属于有氧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强度不大,练习时间也可长可短。

大学生身心特点决定了《全民健身操》在普通高校开设倍受欢迎,学习和就业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了生理、心理上极大的冲击,全民健身操能够满足学生内在调理的需要,来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出于对自身外在形体美的需求,通过《全民健身操》的学习达到理想的身材,来体现现代年轻人的完美外表和风度气质。好奇、时尚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这跟学生追求时尚,展示自我,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标新立异等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也是吻合的。

《全民健身操》对师资、场地设施要求低,在普通高校开设基本能得到保证。《全民健身操》对场馆设施要求不高,所需器械设备简易,方便学生在学习间隙练习。此外动作简单易学,大学生理论课学习时间过长身体很容易疲劳,而运动是放松的最佳方法,但在课堂活动范围有限,利用《全民健身操》可以使沉闷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四、结语

《全民健身操》符合当代大学生对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需要,能够有效的解决身心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全民健身操》对场地设施及师资要求不高,简单易学,强度和练习时间可随意控制,不同身体状况大学生都可以进行练习,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全民健身操》在普通高校选修课中有很好的开设前景。

参考文献:

篇12

二、武术文化传播与全民健身

高雪梅通过自己的研究就探讨了武术文化在人际传播、媒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化传播等方面阐述其传播的的方式和路径。周玉芳等人曾在《武术大众化与全民健身的推进》中提出将武术作为全民健身首推的健身项目。周玉芳等人曾在《武术大众化与全民健身的推进》中提出将武术作为全民健身首推的健身项目;关于武术美学方面,专家邱丕相指出武术套路的美是表现战斗的“生活,是一种距离美,是经过创造所表现出的一种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美。熟话说艺术是创造美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武术套路的艺术美的表现来挖掘武术时尚美将会是将武术与时尚相集合,来发展武术的好的手段。郭志禹在文章中也对武术的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和谐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关于武术养生方面者邱丕相从体育人类学的视角进行探探索并得出太极拳对人的修心养性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俞金英对道家养生文化出发寻求现代人追寻的健康理念。阳媛媛在文章中谈到,即便是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民间武术技击性能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文化生态”已经逐渐淡出,但其积淀下来的健身、修心、养性等文化属性与现代社会提倡的休闲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也越来越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认可。刘硕,韦蕾总结出,武术从生理角度出发能够全面锻炼人的生理机能、武术健身理念的形式多种对样、武术动静结合,延年益寿。

篇13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然而这一发展趋势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面对工作的压力,整天忙碌于工作,缺乏身体的运动,导致各种疾病的侵害,使工作能力大打折扣,这不仅影响身体的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益再加上人的饮食习惯不平衡,饥一顿饱一顿,时间长久导致身体的不适,或者大大增加营养,好吃懒睡,致使营养过剩,肥胖出现。从而出现当今减肥热潮,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目前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数据统计,处于健康的人群只有5%,75%的人处于亚健康,剩余的20%就是疾病患者,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我们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当今的三大疾病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也在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一、田径运动健身的概念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材《田径》中,提出了田径运动的新概念:“田径运动是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组成。”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中的田径运动由竞技性向健身性的发展在观念上得以回归拓展,在内容上得以扩充。体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田径运动教程》中将田径运动健身定义为:“田径运动健身是指人们采用田径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拓展的健身活动。”南京体育学院周兵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田径健身教程》中将田径运动健身定义为:“田径运动健身是以健身为目标的多种走、跑、跳跃、投掷的练习或运动方式的总合。”以上关于田径运动健身的几种定义虽然在文字叙述上不一致,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以田径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为手段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标。

二、田径运动健身锻炼的价值

(一)对生理健康的价值

经常从事田径健身运动能够巩固和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及人体兑换静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保持和增强人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如跳跃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中枢对机体的调节和协调能力;参加中长跑、马拉松等,可以很好的完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有机体工作能力;短跑能发展爆发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投掷项目则可以有效发展机体力量以及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经常从事田径健身运动可以使得肌纤维增粗,肌糖原和肌蛋球增加从而可以提高肌肉耐力和肌肉的绝对力量。田径的健身运动不但使得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协调作用不断改善,使其活动更加灵活、协调,而且可以促使关节囊、韧带和肌腱的增厚与加强,伸展性增加,从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灵活性和固定性增强,这也能有效的防止受伤,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二)对心理健康的价值

长期从事田径运动健身可以矫正对人体有害的心理,培养人健康向上的心理。对焦虑和抑郁的调节作用。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偷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抑郁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悲观、悲伤、失助感、低自尊和绝望。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长期从事田径运动健身会有上述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其实对于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这种效益会更加明显。有心理疾病的人抑郁、焦虑水平很高,通过长期从事田径运动健身显著改善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较大。有研究表明,从事田径运动健身的学生,其心境状况改善程度比控制组大,特别是那些练习前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其心境状态改善的程度最为明显。美国精神病学家格雷斯特博士,将精神极度低落的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练习跑10周,一组接受传统的治疗10周,结果发现跑的一组至少取得了与传统疗法同样的效果。这说明田径运动健身可能对心理疾患的人具有更明显的效益。

(三)对社会适应的价值

从事田径运动健身时一般都在户外进行,俗语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九”是指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经常在这样的季节环境里锻炼,人体在一定限度内可产生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我们称之为冷适应。这是因为锻炼提高了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在气温变化时,机体能主动适应环境,及时地调动生热机能,维持体温恒定,提高御寒能力,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三伏”是指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在高温环境较长的反复作用下,人体也可在一定限度内产生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这就是热适应。热适应后,机体在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和心血管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改善,如在热环境下锻炼时,体温升高较少,这表明体温调节机能提高,排汗能力加强,而且汗液中的电解质含量较低,这减少了体内电解质的丢失,有利于水盐平衡;心率增加减少,血压稳定,这说明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改善。热适应的形成,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长时间的走或慢跑,能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适应能力。”“跳跃练习能克服环境等阻力。”因此,经常从事田径运动健身的人,体质会增强,对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承受严冬和酷暑的变化,不会因为气候的急剧变化,而发生中暑或感冒现象。

三、小结

田径运动健身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可以有效地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田径运动健身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田径运动健身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基础。田径运动健身可以提高和改善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机能,可以延缓衰老、防治癌症、防治肥胖;田径运动健身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改善情绪;田径运动健身可以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人的现代化;田径运动健身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大的教育和感化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