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15:59: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篇1

语文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是一门启蒙性学科,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儿童识字、看书、写作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和理解祖国语言文字,首先要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用注入式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使学生主动地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例如,教讲读课文,要让学生多读多想,使学生领会文章的思路和内容,收到课文感染和陶冶,增加语文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再输之以规律的知识,克服讲框框、搬概念的老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对学生严要求、严训练。这对培养学生专心读书的习惯、认真查字典的习惯、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背诵发言的习惯都是极为重要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严”字当头,丝毫不放松,当然主要的因素还是教师,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同时要方法得当。教师要在课堂语言、板书和作业批改当中,力求科学严谨,起表率作用,并且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练习,我从没轻视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我的做法是: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59

一般来说,新课导入后就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理解、训练巩固、总结提高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仍然要相机运用愉快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自能读书”,让学生尝到“会学”的甜头,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下面就问题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利用通俗文化学习语文

当今的通俗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比如电影电视,歌曲广告等。通俗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取代了传统文字阅读的主流地位。因此,鉴于学生对通俗文化的情有独钟,如果能够找到通俗文化与经典文化的衔接关系,或许可以充分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具体怎么学习呢?比如利用流行歌曲学习语文。在流行歌曲中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流行歌曲歌词,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那些歌词追本溯源的兴趣,从而学习古典诗词的内容和技巧。如以《涛声依旧》中的“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来引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等等。在语言表达上,古典诗词对格式多有严格的要求,遣词造句十分考究,而现代流行歌曲的语言则以现代白话为基础,更为直白,也更加口语化。在这种比较下,能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二是可以在日常广告中学习修辞。广告的最大特点是千方百计引起观者、读者的注意,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因此,为了达到一鸣惊人的号召效果,各种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运用相当普遍:既有严谨、工整的精雕细刻式的成语、联语、排比句,又有综合比喻、夸张、拟人、典故等修辞手法的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如眼镜的广告:“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安上玻璃”。前者对仗工整,后者用的是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可谓比喻得当,拟人得体。类似的还有:“一明(鸣)惊人”(眼药水)用的是成语谐音等等。

二、注重诗文朗读的表意功能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应该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众所周知,“书”是由汉字有序的排列组合构成的,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表意为主的符号系统。所以,汉字究竟是如何运载信息的,如何表情达意的,必须搞清楚。《元和韵谱》指出:“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深而远,入声直而促。”这也就是说,平声宽平,宜于表达和谐平缓的思想情感;上声劲厉,宜于表达沉郁凝重的思想情感;去声清幽,宜于表达清新绵通的思想情感;入声短促,宜于表达激越峭拔的思想情感。如《蚕妇》与《陶者》,虽然都是怨情诗,但《陶者》中的“瓦”和“厦”押的是上声势,而《蚕妇》中的“巾”和“人”押的是平声韵。吟诵《陶者》,你会感到那是一种直率的、强烈的、愤愤不平的谴责。而吟诵《蚕妇》更多的是一种悲切和哀怨,如泣如诉式的述说。

还有一些情况,即便是声调相同,韵脚不一,表现的感彩也会不同。比如《夜宿山寺》和《登鹳雀楼》,虽然都是平声韵,描写的也都是登临的情景,但《登鹳雀楼》一诗用的是“尤”、“侯”韵,属舌音,读起来平和舒缓,自然会给人一种开阔雄壮的感觉;而《夜宿山寺》,用的是“真”韵,属齿音,读来清厉细锐,给人的印象是神奇而空灵。另外,声母的清浊同样也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王维的《鹿柴》一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句,上句的前四个字都是清声,读时必然会用力轻而气流直上;而下句的前四字都是浊声,读时必然用力重而声带摩擦震动较强。清浊对比,清幽静寂与嘈杂纷乱情景,静中有动的艺术构思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以上的实例足可证明:在古代汉语中,无论是声、韵、调,还是读音的清浊、韵脚的疏密,都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上说假如不谬,那么,要把汉字运载的信息输入大脑,不看不读,还能有什么良策呢?

三、注重愉悦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4

二、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谭老师在教学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爱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经常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

三、对话交流要“到位”

1.辐射要立体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交流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的最主要“时段”。但是,当前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却问题不少,主要是教师放得不够,学生也因此而无法畅快淋漓地自主言说。浙江蒋军晶老师获全国一等奖的《月光曲》一课亮点很多,在课堂交流方面做得更好。请看片断:

师: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回答是默认了。

生: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地说他就是贝多芬。

生:我觉得这和我们以前曾学过的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一样,在这里盲姑娘知道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他们心有灵犀。

生:我觉得贝多芬已经知道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生:我的理解是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不想用嘴里的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回答盲姑娘,这是他感谢盲姑娘的一种行为。

……

蒋老师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易答,因为书上并没有直接可寻的答案。但是,他的“放开”却换来了学生的“开放”,学生的发言应该说在“个体自主性”和“多向交互性”这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不但每个人的发言都很自主、独到和完整,而且整个群体交流过程又很自由、交互和多维,充分展示了学情,有效锻炼了学生,也全面推进了教程。实际上,唯有多维、立体的课堂交流,才能让教学丰润、高效。

2.语言要提质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课,学生发言虽积极投入却只能蜻蜓点水式地说些粗浅感受,缺乏“含金量”;有的则虽然观点较深入,但语言不规范,表达欠妥,词不达意;更严重的,还有诸如语序失调、逻辑紊乱等现象。曾有专家提醒:“语文课,‘交流’好才是真的好。”确实如此,因为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不讲究、不习练、不规整自己的语言,那应该在什么课上去讲究、去习练、去规整呢?课堂交流,确实不能等闲视之。

篇5

二、详尽的课前准备

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进行课前备课,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首先,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树立起健全的教学任务观念。做好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要扩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朝着这方面去发展。再者,学生也需要做好课前预备在进行新课学习之前,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比如:熟悉课文内容、生字练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避免因对课文的生僻而难以听懂教师的讲解。此外,课前备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三、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小学甚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与以后语文学习的效果存在巨大的联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定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因为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够为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中、小年级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的培养需要从拼音、字母、词语、句子、听、读、说等方面人手,让他们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工具书,工具书的使用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语言、作业、交际等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加强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对其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提升阅读速率,扩充知识面。写作方面需要学会布局和构思,无论是纪实类的作文,还是想象类的文章,都需要做到思维清晰、语言流畅、条理分明。对于自我情感和想法的表达,尽量更多飞采 作文教学研究用自己所学过的表达方法。

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作为读书的一把开门器,提问是对问题思考的起始,同时也体现出学者的钻研精神。“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这是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指出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发问。学习不好的学生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专心的学习态度,就算是提出了问题,也不愿意去思考,对待问题好像懂了,又好像是不懂。当然,发问总是有好处的,它需要特定的方式,也需要得到培养,善于提问并不是乱问。好问先要学会提问自己,给自己多提几个为什么。千万不可盲目跟风,对待别人做出的答案,需要加以鉴别和分析,将自己的思维想法与别人的答案相比较,看看存在哪些差异。这样将可以取别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个学生只要学会了提问、思考,方可与他人建立合作与交流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受到每个学生潜力发挥的影响。

五、拓展阅读视野

篇6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能力对于学生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实现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要想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我国语文教学课程的现状,必须要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还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再加之我国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教材编写并不成熟,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应用各种先进的知识,对教学效率进行提升。当前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性还比较大,使得语文教学依旧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反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最终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自由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给学生多的自由,给学生更多发挥主动性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提高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实践能力提升的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新的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频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各种媒体资料的时效性、开放性程度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这些新媒体形式的运用,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掌握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生活,引入一些实例,从而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的各种事情进行描绘,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问题进行解决,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情境的设置

在新课程理念下,情境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境的设置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也要注意情境生活化,尽量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情境设置,便于学生对生活情境的理解,从而能够从生活情境中转移到课堂情境中来,加深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提升解决小学 语文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将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使得学生可以对课外的主题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并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境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生活,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场景,防止出现陌生的情境,对学生的理解带来影响。

(三)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和应用,加强实践教学

篇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34-01

小学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言语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的深化有很大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合作原则,是现代化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全新的教学学习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思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其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互助能力。

一、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视程度更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定期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宣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从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从而实现积极主动的创新。在素质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给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对自己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力进行提升。

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语文课程更感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需要进行情景设置,在情景设置时应该要以日常生活为原型,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拟定的场景比较熟悉。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各种生活素材的累积。小学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累积还不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大的阻碍。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以及解题效率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常常容易感受到没有素材可用,对此应该要对学生的教学素材进行丰富。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景对话的小游戏,让学生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情景进行言语对话练习,比如商店买东西、问路等,都可以作为练习的情景。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提升。

三、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让学生自己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必须要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合作讨论,对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行交流,也能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实现小组合作教学,一个重要的基础是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一般分组的时候需要做到科学的分组,使得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在素质综合教育理念下,课堂的主体学生,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活动,另一个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使得很多学生也失去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担任了重要的引导角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关的语文知识问题问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语文知识竞赛等,都是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机会,提升教学效率。

四、合理地布置作业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对作业进行合理地设计,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学生的想象力一般都十分丰富,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时,可以加强多种小学语文作业方式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作业题目,比如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开放式题目,给一个大概的标题范围,让学生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受到约束和限制。比如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语文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新闻等,让学生阅读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种开放式的作业,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高效课堂

写作是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并且也是学生通过多种综合的感觉进行自我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对外界的体验,再将这种体验完整地表达的一个过程。又因为写作在小学语文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与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但是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这一部分技能的传授。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进展。那么笔者将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浅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性建议。

1发掘生活细微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有效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适当地培养必要的语文技能。从当前小学生整体的水平来看,写作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验。所以,笔者认为就当前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加强对细微事物的观察以及自我体验的能力。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每一个细微之处,加深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并能利用文字做适当地记录,在之后能够利用文字语言将整个观察过程进行表达,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与思考的启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将写作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以“种子的萌发”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用文字进行记录,再抒发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感受,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敬畏都是学生可以想到的,也能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

2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低迷,缺乏写作的热情,甚至对写作教学的课堂还有一点抵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写作热情是相当必要的。那么教师要注意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引导学生激发写作的兴趣。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喜欢给学生加太多的附加的任务,或者教师自身的语言措辞存在一些不当,在这样的教学里,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则是进行被动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且注意语言措辞,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举一个简单例子,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写作比赛,对于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的教学中,一定奖惩制度的运用是教学的剂。

3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就是写作素材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话可写,缺乏语言表达的写作自然是难以完成的。在这样的情况写,学生会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很难提起写作的兴趣,自然也很难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面对这种情形,教学效率会比较低,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写作能力无法有效提升。那么笔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窘境,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手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并且语文教学是一个综合素养提高的过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里,笔者推荐一个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做好教学内容的扩展。多媒体系统可以直接连接互联网,并且具有集图、文、声为一体的放映功能能够有效多感官地刺激学生,并且引入多种的教学内容,生动直观,面对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学生也是十分有兴趣的。

4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总所周知,灵感是促进写作的动力,而在传统的写作课堂上,教师过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占有主导,导致课堂的学习氛围是比较紧张压抑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写作灵感很难被激发,自然很难写出好文章。那么针对这样的课堂,教师有必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在轻松的环境下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能够帮助学生写出好文章。笔者认为,适当地运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想象,比如教师以“秋天的原野”引导学生写作,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限制,始终会在写作手法上纠结,那么在内容方面就比较空洞,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语言,再加上多媒体系统的辅助,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副秋天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宽松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结语以上是笔者的浅薄见解,

总而言之,写作对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是帮助小学语文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会是将来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并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并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作者:邹提文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实验小学

篇9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语文课堂无论是学习教材还是教学思想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来说越来越开放,课堂教学方式多变,充满活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但是仍需不断完善,加以改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互动性教学。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必须凸显主体学生的地位。只有在平等的关系基础上,师生之间才方便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用自己本身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眼界,不断诱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产生共鸣,教学相长。其次是灵活性。对语文课堂来讲,教师进行课堂陈述,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提出课堂问题,教师进行一一解答,教师提出课堂问题,学生之间可自由发挥,也可采取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总之,教学组织形式多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辅导,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是活动性。语文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拓学习视野。

三、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

语文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师无效备课,课堂秩序不佳,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目标模糊,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练习,都是照本宣科,不仔细研究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导致一堂课结束,学生们还如坠云雾中,不知道哪些是重难点。

2.教学指导不足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掌握了语文语言的训练重点,但是训练方法可能不恰当,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讲述、学生倾听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主角,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就比如在识字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把单独的字作为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记忆,学会用这些字;对于词语,也要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灵活运用,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师生互动欠缺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流于形式,一般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互动较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提问的权利。即便组织课堂分组讨论,学生间进行沟通交流,大部分也会变成几个优秀同学发表建议、其他同学倾听的情况,导致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师生互动欠缺。

4.备课不充分,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备课极不负责,没有认真研读教学教材,而是直接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课前对学生进行分析,没有属于自身的教学特色;在课堂讲解时,采取传统的教学观点,面面俱到,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延伸范围广,导致学生不能领悟重难点,得不到针对性的练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

5.课堂设计连接不紧密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一般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会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但是有的教师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讲解出现偏差,缺乏整体系统性,教学设计环节连接不紧密,有时候课堂上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争吵异常激烈,而讨论的问题却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课堂效率低下。

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

1.教师精心备课

教师精心备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首先要熟悉教材体系结构及特点,了解每一个教学模块和教学专题,充分熟悉文章,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按照教材要求准备教学内容;其次制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备课时时刻不忘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还要把握各位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保证充满活力、求知欲强的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兴趣是引发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将课堂教学变成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展现给学生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在学到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教师可构建一个美妙的情境,提前让学生们进行课文预习,然后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相互合作;教师应放下严谨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统一做出点评,既吸引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学得愉快,又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参加教学活动。

4.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表现力丰富,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忱,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保证课堂学而不乱,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完成对知识的吸收。

五、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改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整理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1.评价过程过于片面

语文教学模式并未随着年代的改变而改变,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更强,学生觉得即使偶尔走神并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老师觉得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多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万变不离其宗。错误的观念使错误的教学方法延续下去,也因此埋没了许多可造之材。当今中国高校选拔人才级机制仍旧是高考,这就使得应试教育仍旧是中国教育的主流。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衍生了许多做题技巧,在开放性极强的语文上也是如此。语文的学习需要理解和记忆,中国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压迫下的产物,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良莠不齐,为了改变人生,学生只有另辟蹊径,于是便有了各种所谓的应试技巧,语文和高中生都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考试,一切以分数定成败,考得好就代表教师教的好,学生学的好。另外对于试卷中的主观题以及客观题都采用限定答案范围的方式,主观题答案标准化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后期学习和发展。

2.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旁引导。实际情况下,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仍旧是教学的绝对主体,学生更像是围观者。教师通过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强行灌输理论知识,限制了学生创新思想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语文教育评价的过程和教学方式如出一辙,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案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并通过标准答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缺乏主动性,学生在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完全被忽视,整个评价过程缺乏多样性,并由此导致评价过程不完整,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过于消极,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反省,学生难以从评价中获得有利经验。

3.评价功能失调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评价过程不够完善,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功能失调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完全按照新课标及上级领导指示进行针对性评价。例如新课标中规定了新时期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可以营造探究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该环境中实现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评价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自主探究方面。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但在评价中却过于片面。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情思想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将重点放在某一项培养中。

二、对小学语文教育评价的建议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小学语文教育评价的有效实施的前提,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中过于片面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需要呈现多样化。评价中考试只是其中一项评价方式,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其他考核方式。例如在进行《丑小鸭》一文教学时,可以由教师制定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心得表格,学生在表格中填写课前预习状况,通过预习得到的新知识及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解及收获,学习完课文后的个人心得。教师结合该教学过程评价以及课后习题,并由学生在教学后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意见,让学生想象假如由自己来主导这堂课该怎样进行。学生的建议就是对教师的客观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建议针对学生的兴趣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改善,逐渐提高教学效果,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多方面评价结合是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有所收获,克服传统语文教学评价过程过于片面的缺点。

2.确立学生评价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评价过程需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的作用被弱化,导致语文教育评价失衡,仅由教师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掌控。学生需要从评价过程中获得提升,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井底之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树立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全程主导教学过程。备课过程中,教师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设置几个教学问题,如:(1)该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评价一下该文中的人物角色?(3)分析一下青蛙的内心活动?(4)从该文中学到了什么?(5)试着扩写该文章。学生在教学中可以给教师提意见,师生间产生互动,并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反馈,实现师生间的相互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评价作用多样性

篇11

1.学中教、教中学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效,才能教好学生。若要达到这一要求,还需要经过一番认真的学习。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改革的方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尝试,积极地改革教学法。我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明确为:引起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几大环节。

教育理论对探索语文教学的方法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我摸索出"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三课八步作文教学法"。

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我经常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等杂志,主要看"教学研究"、"教学建议"、"教案举例"等内容,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摘记下来。

凡遇到观摩教学的机会,我都必须去听一听,得到的启发也是不少的。有一次上公开课,有位教师讲《蟋蟀的住宅》,用了图示法,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表示蟋蟀用挖住宅的方法,突破了难点,学生很有兴趣。我觉得这个地方好,课堂上就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画图,学生兴趣更浓,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语文的学习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3.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4.1 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教育和言语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维,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建设精神文明与民族文化。特点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点。语文学科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间接地将品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为体现语文学科的这以性质和特点,教学时要适当地采用朗读法、讲读法、情境法等。

4.2 要适应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可谓"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从文体上说,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等。就记叙文来说,还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种。这样,选择教学方法就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体裁特点等。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的每节课都要体现总的教学要求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脱离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就失去了服务的针对性。

4.3 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发展。小学声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的因素。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思维的具体性较强,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经验。我们就多选用直观、谈话等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变换,保持运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选用"导读法"、"谈话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有利于学生方方面面的素养得到发展,要以能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

5.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地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学生只有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效。

6.讨论交流,互动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柬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

篇1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与深入总结。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目前高年段小学生只有极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从对课外阅读持不喜欢态度的三位学生的问卷中发现:两位学生每天几乎不读课外书,尽管父母都赞成课外阅读,家中也有较多书籍,但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从问卷的主观题看,其中一位学生在20个所列书目中,看过的有《昆虫记》、《名侦探柯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侧重轻松趣味性读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86%的学生都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有一些插图的课外读物,有9%的学生对全是文字的读物抱有兴趣,这充分说明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科普类(18%)、动画卡通类(12%)、学习辅导类(14%)、有趣的故事类(23%)、文学类(20%)和其他(12%)。可见在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有趣的故事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学类,所选类型丰富多样,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学生阅读习惯。目前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很少有做笔记的习惯,只有极少数会“做很多笔记”。知识的吸收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学生忽视了,这是缺乏指导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在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上,多于一小时的比例只有16%,主要是在半小时左右,每天看十分钟左右的占大多数,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有效进行,而学生业余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的阅读时间较少。

3.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是目前影响学生的最大因素。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大大小小的考试早已让学生疲惫不堪。不感兴趣和没有书源目前还存在较大影响。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但是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因此阅读需求难以满足。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给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数据统计显示“希望老师推荐书目”的学生达63.82%。

二、对策与建议

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希望的。那么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主习惯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针对课外阅读兴趣较高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性阅读活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教师的重要工作便是以活动促阅读,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中。

其次,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开展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内容选自读过的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自办小报,让学生在小报中展示积累的好词、名段,交流读书心得,介绍写作技巧。除此之外,还可以办展览,每学期开展三次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调查表明,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在社会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很多,但要他们独自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不妨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其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其次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3.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学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读。读了《倔强的小》,让学生查找有关的文章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可找原文阅读。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篇13

【中图分类号】G62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七条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之余,笔者常常思考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可以称之为好课?窃以为一堂优秀的教学必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蕴含着积极思考的学习行动,必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然而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经历,发现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些许问题,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如下所列。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师机械的"精讲"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多以授课教师针对文章内容的"精讲"为主,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各段落大意以及对重点段落进行"再精讲"。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准确的把握,但是这种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淡化了学生们对文章进行整体感悟的意识。

1.2 "填鸭式"教学使语文阅读课堂死气沉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考试时能够得到高分,采取了"填鸭式"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一切为了考试,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而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成为了教师灌输课本内容的"受体",从而处于了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课堂上应有的生气和活力消失殆尽,学生关于课程内容的独立思考受到了限制,失去了挑战课程内容的信心与勇气,从而使师生间的课堂交互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呆板、程序化、死气沉沉。

1.3 教师落后的授课形式。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由来已久,但大多数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老路子",只重视学生知识的线性积累和对课文内容的死记硬背,授课形式仍然停留在汉语文字词语的积累上、文章的段落划分以及各段落大意和重难点句的讲解这种低层次的教学水平,而与新课改下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课的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针对文章的内容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由学生主动建构文章内容、体验文章的优美辞藻和深厚感情的机会几乎没有,使学生无法针对文章内容产生独具个人色彩的丰富联想,也就无法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语文阅读课课程目标。

2.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转变教育理念,重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首先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能再把自己作为课堂的核心和"统治者",而应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习情境的创办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生要认识到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文章内容,建构自己关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2.2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阅读课上课前,教师应该结合课文的内容情感,在课文内容和学生情感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的着力点,创设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期唤起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共鸣,这有利于学生去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情感内涵。例如,在学习文章《可贵的沉默》时,笔者根据文章的内容,按照文章的结构也对同学们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在得到同学们的回答之后再循序渐进的进行设问,在同学们的反馈过程中逐步向原文靠近,直至最后让同学们真正的沉默下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到文章中那份可贵的沉默,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会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文章的情感。在学习文章《月球之谜》时,为加强学生对月球以及宇航员登月的了解,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关于月球和宇航员登月的一些图片、视频,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前播放给学生观看,精彩的画面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们会用心的观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中对月球的描述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安排,可以使学生从视听两种角度去了解关于月球的一些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朗读之于阅读,犹如好鞍搭上好马,搭配得当,可疾驰千里。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在流畅的声音里能够更好地感觉文章平仄起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例如《妈妈的账单》一文中小彼得读妈妈的账单时,这个时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要处于小彼得的立场,怀着一种惭愧的心情去读妈妈的账单,使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到作者通过小彼得传递出来的情感,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4 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叶圣陶先生曾经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要阅读名家名作,可以使学生积累下一定数量的优美的词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带领学生学习文章时,适当的引导学生读文章时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读文章,平时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乃至通过写作反映生活。这样的读写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对于学生以后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也是大有裨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现状存在的许多不足,不是旦夕之间就可以解决,改革要首先从思想层面进行,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清自己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找寻新的教学方法为阅读教学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