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15:59: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篇1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新任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接触人群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什么样的师傅,教出什么样的徒弟;家长性格暴躁,孩子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班风不好,学生往往也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为此,我们认为,要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措施对小学生接触密切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环境育人,小学生接触的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阻碍也就减少了。

一、以学习为入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组织学习。是知识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首先要教师认真学习,调整心态。只有教师本身心理健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工作中,我们采取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丰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下思想认识和理论基础。

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有了保障。我们把课堂作为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主渠道。学校各个班级每周都安排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和行为干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心理、明确自我人生价值观,学习心理问题的应对技巧,自觉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为了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还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也为家长开通了热心电话,随时为他们释疑解惑。

二、以宣传为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1.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和宣传橱窗

学校宣传橱窗开辟每月一期的心理宣传专刊。学校广播站专门开辟了“知心话题”栏目,及时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各班的黑板报要求认真收集资料,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栏目,如开学初,设计“展示自我,认识朋友”;考试前,设计“考前心理调节”等栏目。这些做法,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专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园地。

2.为家长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单

为了使广大的学生家长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家庭和睦、子女教育、邻里和谐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综合心理素质,我们经常向学生家长发放心理健康宣传单。宣传单就如何克服不健康心理,如何塑造心理环境,如何缓解情绪紧张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活动中,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向我们保证今后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同时也要让孩子健康的度过每一天。

三、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1.“社团活动”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社团活动”,是我们众兴镇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社团中的一员,让他们的兴趣爱好在社团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张扬。丰富的社团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审美修养,使人身心愉悦、积极向上。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在各种活动中,调整自我融入集体,消除自闭,懂得交往与合作,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2.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书可益智,书可怡情。”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研究中,我们通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在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中接受熏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3.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我校坚持每天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活动内容以体育项目为主,活动采取班主任负责、值日领导监督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的体育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缓解学习压力。

4.主题班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各班级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每月进行一到二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期计划及学生的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进行团体辅导,在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先后进行了“成长中的我”“培养良好的心理”“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如何交往”“面向社会”“抵抗诱惑”“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如何自我表现调整”“如何面对考试”“解除考试心理压力和焦虑”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四、以沟通为方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1.生生沟通

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家长与老师都处于强势,学生即使有怨气,也是敢怒不敢言。心理健康问题的爆发,绝大部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学生往往就动起粗来,同学之间缺乏必要心理交流。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通过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课等平台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2.亲子沟通

家庭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最亲爱的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教育观念、教养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心理上有了逆反的心理。如果这个时期家长行为粗暴、方法简单,学生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要平等交流,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中学教师471名,年龄32~59岁(分成三个年龄组:32-39、40-49、50-59),女性158名,男性313名,男:女之比1.98:1。

1.2方法

请省级医院专家参加体检,对上述受检者询问病史及专科检查,包括: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测量:身高、体重、视力、血压、脉搏,结合临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部分受检者还需经上级医院加作相应检查以确诊。

辅助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甲胎蛋白)、血尿常规、腹部B超(肝、胆、脾、胰、双肾)、心电图、胸部X片。

1.3诊断标准

按照全国疾病调查统一诊断标准进行疾病分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常见疾病检出率情况

471名受检者中检出病症44种,异常发现者408人,占受检人数86.62%。有二项及以上异常者362人,占检出异常人数88.73%。前10位异常发现顺位是:高脂血症(54.78%)、牙结石(21.66%)、脂肪肝(20.59%)、高血压(12.53%)、肾结石(10.4%)、肝功能异常(10.19%)、糖尿病(8.70%)、胆囊结石(8.07%)、慢性支气管炎(6.5%)、下肢静脉曲张(3.1%)。检出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最小年龄34岁,高脂血症各年龄组发病没有显著性但男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2),即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各年龄组男女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7);肝功能异常最小年龄32岁,男女差异不明显(P=0.483);慢性支气管炎检出率阳性者全部在40岁以上并随年龄增加阳性率递增,各年龄组发病有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胆囊结石各年龄组发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次检出率较高的有:肝囊肿、肾囊肿、痔疮、心电图改变、胆囊息肉、肝内胆管结石、过敏性鼻炎等。

3讨论

3.1本组资料显示,高脂血症、牙结石、脂肪肝、高血压、肾结石、糖尿病、胆囊结石、慢性支气管炎检出率较高,这些病症中大多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而且除主要随着年龄而出现生理变化外主要以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生活方式性疾病为主,且呈年轻化趋势三个年龄组高脂血症检出无明显差异,但男女差异有显著性,应该与受检者工作分工不同和生活习惯有关,常态下男性工作应酬多于女性,并且吸烟、饮酒绝大部分是男性,加上饮食方面因应酬难以节制关系密切;高血压、胆囊结石各年龄组发病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男、女患病率差别不大,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在老年人较为常见[4]。胆囊结石也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升高,且其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也不无关系。

3.2根据体检结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3.2.1本组受检者均为脑力劳动者,其中一线教师约占70%;行政干部约占30%,且有部分承担行政、专业双肩挑重任,因忙于科研、教学、工作应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精神长期高度紧张、身心俱疲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3.2.2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受检者在工作中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多,饮食难以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饮食多,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用少,营养过剩,加上活动少而致超重、肥胖,造成过多的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肝内脂肪含量也大量增加,从而导致血脂升高、脂肪肝等。另外,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处理糖的能力下降,因此高能量食物加速糖耐量降低,加重胰岛素功能负荷,促使胰腺衰老,最终发生糖尿病[1]。

3.2.3不良嗜好、行为的影响本组受检者中吸烟和饮酒者较多,大量饮酒也是导致脂肪肝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乙醇的代谢使得正常的肝脏氧化还原失调,使脂肪酸的氧化减少,合成增多,促进了甘油三脂的形成,并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2]。本次体检发现每个年龄组都存在牙结石,无组间差异(P=0.136),应与刷牙方式不当密切相关。

3.2.4部分干部缺乏必要的保健常识,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忙于工作、应酬而疏于保健,小病不管大病拖,延误治疗时机[3]。上述有些病症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机体的老化,人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更进一步促使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分析、探讨这些常见病症的原因和防治策略,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这些病症的患病率,促进群体健康,维护学校人文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干预策略

3.3.1健康教育利用校园网、广播等开展多形式健教,定期请医学专家进校园进行专题讲座,解读干部职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危害性等相关知识及科学防治策略,帮助教职工掌握健康知识、督促其主动建立健康行为。

3.3.2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干预

合理膳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讲究平衡膳食,少吃高脂、高热量、高盐、辛辣食物,进食适量蛋白、丰富维生素、多纤维素食物,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和忍饥挨饿,科学生活,健康长寿;适量运动:运动是人类通往健康道路上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强度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体质、控制体重;调整应酬方式,改变吃喝交际,倡导健康应酬,生活与工作规律化、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平衡心态:情绪稳定,善于自我调控,保持心情愉快。

3.3.3建立教职工健康体检长效保障机制,完善学校教职工动态健康档案,建立良好的个人与医疗专家的信息互动;?24小时提供教职工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知识专业咨询,方便教职工急诊及时就医;建立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教职工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卢宜芳.573名人员健康体检的结果分析及健康干预.当代护士.2008(7):91.

篇3

 

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当它停留在技术层面时,它是低级的不成熟的。当进入到人们的精神层面,影响到人的行为时,它才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授促进学生健康的终身身体活动,培养学生对身体活动积极的行为方式。体育锻炼行为是一种健康行为,体育习惯是一种健康行为习惯,因而对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遵循健康教育规律并符合相关理论。在体育教育中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是一种健康的体育教育形式,符合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所需,更是一种对健康体育教育的探索、尝试和创新,也以期对实现体育学科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有所裨益。

1.健康教育的阶段改变理论及体育活动行为阶段划分

健康教育的阶段改变理论是于1982年由Prochaska和Diclinente在其开展的戒烟项目中提出来的,该模式理论依据是: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且每个作出行为改变的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其理论基本点为:1. 人们以不同的速度在行为改变的五个阶段之间变动。2. 在改变的过程中,人们在这五个阶段之间反复往返;3. 对不同的个体,要使其发生行为的改变,应该对其采用不同的认知和行为策略。每一种行为变化都可以被人为地划分为五个阶段:1无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为阶段;5维持阶段。针对成瘾性行为如吸毒和酗酒,行为的改变还包括第六个阶段:彻底戒除阶段。

如果将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看作是行为改变的目标,规律运动的定义按照公共卫生领域推荐的合理运动量:每周大多数天数中,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根据阶段改变理论的行为改变五个阶段的划分,那么在体育活动促进的范畴中这五个阶段相应地分别可以指:1无打算阶段:每周中没有一天达到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并且没有增加体育活动的打算。2打算阶段;每周中没有一天达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但有增加体育活动的打算。3准备阶段:每周中至少有一天达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但活动不规律,没有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4行动阶段:体育活动水平达到推荐的合理活动量,但是尚未坚持到6个月。5维持阶段: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并已经坚持6个月以上。

2. 对不同阶段个体进行体育锻炼的促进与干预

针对处于上述不同阶段的个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产生较好的干预效果。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2.1 无打算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可能尚未意识到静坐生活方式的危害,或是因为以前增加体育或的的尝试失败而充满挫折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不能认为处于无打算阶段者已经作好参加一项锻炼项目的准备,而应该把干预的重点放在向其宣传锻炼的益处,帮助其识别阻碍其进行锻炼的障碍上,鼓励其与坚持锻炼的人交谈以获得激励。另外,即使其暂时不可能有锻炼的行动,也可以鼓励其记录每天有过多少次锻炼的念头来自我激励,帮助处于无打算阶段者从无打算阶段向打算阶段迈进。

2.2 打算阶段:处于打算阶段者,已经有打算锻炼的念头,但还没锻炼。这时需要鼓励其开始尝试锻炼,帮助其分析:为了开始锻炼,存在哪些阻碍因素和有利条件,锻炼场所,锻炼应采取的形式,锻炼的时间如何安排。锻炼目标的设立应该从简单易行的短期目标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向干预对象传授一些自我激励和从外界环境和家人、朋友处寻求支持的技能。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2.3 准备阶段:处于准备阶段者,已经不规律地进行一些锻炼,但尚未养成规律习惯,尚未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论文写作,健康教育。他们已经切身开始体会到锻炼带来的益处,但不知道怎样能够做到坚持锻炼。这时进一步帮助其识别影响锻炼的有利因素和障碍,继续从家人、朋友处寻求支持,并坚持记录锻炼的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其进一步规律地锻炼。

2.4 行动阶段:处于行动阶段者,每周大部分天数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锻炼,而且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但还少于6个月。对于处于行动阶段者的干预重点是设法使其将这一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帮助其识别影响其坚持锻炼的因素,寻求支持,让家里人和朋友对其进行监督,防止锻炼终止。在这个阶段,需要向干预对象着重强调的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中断锻炼几天或一两周,也不意味着规律锻炼计划的失败,不要因此而气馁甚至放弃自己的锻炼。

2.5 维持阶段:处于维持阶段者,已经成功地坚持规律锻炼6个月以上,将锻炼视为其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真正体会到锻炼的益处及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套适合其自身状况和时间安排的运动方案。在这个阶段,应鼓励其继续记录锻炼情况,尝试一些新的锻炼项目来防止同一项目所带来的枯燥感,并继续进行自我激励。

3. 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在体育锻炼促进中应用

根据阶段改变理论,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促进时,可以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来对处于静坐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象进行干预,这些策略在上述的各阶段的干预中已有所论及,概括起来讲,针对体育活动促进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各包括5个方面:

3.1 认知策略

1) 增加知识:进行各种知识的宣传教育,如活动和锻炼益处的教育,什么是中等强度的锻炼项目;怎样合理安排中等强度的锻炼项目。

2) 理解益处:鼓励干预对象思考采取和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对其个人会有怎样的益处。

3) 警告危害:讨论静坐生活方式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4) 考虑对他人的影响:鼓励干预对象思考其静坐生活方式对其家人和朋友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5) 增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多动员干预对象积极调查其周围有哪些可利用的进行体育活动的资源和机会,如住所和工作单位附近的公园、体育馆、小区内的健身园和拳操队伍等。

3.2 行为策略

1) 做出承诺:鼓励干预对象设定特定的短期目标。如开始锻炼的第一周,可以设定每周中的3天健步走10分钟,然后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频度,并最终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

2) 获取社会支持:鼓励干预对象从其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中寻找愿与其一起锻炼者。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3) 寻找替代:帮助干预对象根据其日常生活安排,在平时采取静坐生活方式的时段进行锻炼,如在看电视广告的时间散步,或在午休时间进行散步。

4) 自我奖励:鼓励干预对象在自己达到设定的短期或长期目标时,对自己进行奖励,以增强进一步坚持锻炼的信心和动力。

5)自我提醒:教给干预对象一些自我提醒锻炼的技能,如计步数、记录锻炼日记等。

4.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与体育锻炼行为促进教育

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从知到行要经过的四个层次,是一个既复杂又困难的过程,特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行为转变,其过程就更为复杂和困难。从图1中可见健康教育的知、信、行三者的关系,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为了达到行为的目标,就要从这个目标出发使受传者知和信。另外,从知到信到行只存在因果关系,不存在必然性。论文写作,健康教育。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信息知 信 行 增进健康

图1 健康教育模式图

健康行为学认为影响锻炼行为的认知中,知识态度自我效能行为间呈逐步递减的轨迹。

因此,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的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安排活动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动作做得很熟练,并不一定意味着课外学生也会积极参加锻炼。特别是当今,有许多因素阻碍人们经常参加锻炼,如电视和电子游戏机的诱惑,不安全的环境、缺少适宜的场地…因此,系统地学习安排体育活动的技能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尤其应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信念、态度及情感的培养。而上述的认知、行为策略就是一种很好培养与教育方法。

5.小结

由上述可见,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技能与策略培训,如通过家庭作业与家长交流,校外区域体育活动的集团学习等,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目标设定、运动问题解决等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公共卫生意识,融合公共卫生的要求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自我负责的意识和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尝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的青少年儿童身体活动监控体制和资源互助机制等措施,使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健康体质教育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刘波.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1

2.尚大光,姜文生.学校健康经验指导[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1

3.尚大光,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理论基础与操作技术[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4.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篇4

遵循传播的基本特点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是向社区大众传播健康知识,而健康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因此它也遵循传播的基本特点,需要有信息传播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受众(社区居民)传达一定的信息(健康知识)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提高社区大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并有反馈。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重由于在社区范畴内较少能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途径,所以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人际传播就显得非常重要。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包括有授课、报告、演讲、讲座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包括有会谈、讲座、讨论等。

具有自身的流程与特点①社区大众健康教育往往具有计划性,故需要制定季度或年度的计划。②针对社区大众与群体,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居民。③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居委会和当地政府及组织、社团等的支持。④遵循计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流程,对大众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是采用群体指标。⑤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往往会在技术上进行指导。

以上这些也是社区大众健康教育与个体健康教育的区别所在,可以总结如表1。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是进行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7个步骤。

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首先不是考虑我们主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所在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得到解决?目前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什么?因此,必须做好社区需求评估,为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与依据。社区需求评估包括社会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有以下几种办法:①召开座谈会,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基层群众的要求,分析、研究、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②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③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哪些是社区最严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以确定健康教育的主攻目标。

确定优先项目 确定优先项目在于真实地反映社区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各种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决定最重要、最有效和所用的人力、资金最少又能达到最高效益的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比如在盐摄入多的社区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的盐摄入减少,进而控制高血压。在同时存在几个主要健康问题时,进行优选的原则是:①重要性即主要看社区疾病或健康问题的频度和危害程度;②有效性即主要看疾病或健康问题是否能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得以解决;③可行性即健康教育是否会得到社区人群、尤其是干预对象的支持和赞同。

确定计划目标 当优先健康教育项目确定后,就要对项目计划干预的内容、确定干预人群、范围、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求而制定的各项指标。

确定健康教育策略 在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确定健康教育方法;②确定健康教育内容;③确定健康教育材料;④组织与培训。

安排健康教育活动日程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计划一般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计划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阶段。

设计监测与评估方案 在健康教育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评价问题。对监测与评价的活动、指标、方法、工具、时间、监测与评价负责人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经费预算 根据健康教育的活动,分别测算出每项活动的开支类别即所需费用,然后汇总,列出整个项目的预算。

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就是按照计划设计的要求,有序而有效地组织实施社区干预等活动,以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制定实施时间表 为了使健康教育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进行,在计划实施之前,应该制定各项活动的工作时间表,明确规定工作内容、要求、实施时间、地点、负责人、经费预算等。这是一项非常细致又需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比如,如果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虫媒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则最好放在夏天来临之前进行。

建立实施组织 由于社区大众教育是面对社区群体,往往需要把社区居民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接受健康教育,所以实施组织除了社区医生、医学专家、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等技术人员外,还应该包括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社会团体等支持人员与组织。只有把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才能做好社区大众健康教育。

实施质量控制与优化教育内容 对健康教育的质量要进行控制和把关,这其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需要重点把握的。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要具有科学性,二要切合社区实际,三要通俗易懂,四要生动形象能吸引社区居民。比如给居民讲解食盐摄入过多的危害,如果讲“食盐过多导致高血压的机理”方面的内容就不如讲“多吃盐能使您健康长寿吗?”能吸引社区居民的兴趣。

篇5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的概念已经逐渐被社会认识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多校区办学模式与单校区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多校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为了增强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就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定的辅导策略。

一、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1.组织管理方面

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管理方面与单校区不同,因为二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基本的单位不同。在单校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以系或者班级为单位,便于沟通和协调,因此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在学工处或者教育系的领导下就能够进行。而多校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更加复杂,因为校区之间存在空间距离,因此在沟通上存在许多障碍,并且多个校区的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发展程度也有所区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需要将集权变为分权。

2.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均衡性

多校区院校的各个校区在资源配置方面均存在不均衡性。一般本部在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优势,因为本部往往是领导机构所在地,是重点发展校区。造成这种配置不均衡性的原因还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和设备不足等。

3.时滞性

由于多校区中各个校区的空间距离,导致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时的干预时间往往存在时滞性。因为干预时间对干预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危机出现时,如果不能够立即解决,则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另外,多校区大学各校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还限制了心理健康辅导者与学生的接触机会,从而无法主动发现消极的心理健康现状,也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辅导措施。另外,这种空间距离还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获取学生的信息,从而使干预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4.校园心理环境的差异

在多校区大学中,不同校区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氛围,对学生的心理感受、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里的环境一般包括学校的建筑和布局、自然景观、文化设施以及绿化情况等自然环境,同时还包括校园精神、校规校级、人际关系等人文环境。在不同的校园环境中,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心理环境,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者能够根据不同的校园环境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从而影响多校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多校区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分校区学生心理档案

对多校区大学各个校区的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分校区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对多校区大学生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负责部门在新生入校后组织各校区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且为每个大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档案,还要定期通过调查问卷、心理测试等途径对大学生各时期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专业性,因此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工作。这些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不能够用简单的德育教育代替。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多校区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校区之间充分利用、共享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校区高校各校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了。多校区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克服空间距离障碍,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解决资源紧张的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制作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利用网站为学生提供网上心理辅导、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个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是一项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做好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多校区高校实现教育任务的保证,也是其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了解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特征的基础上采取相关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篇6

慢性胃炎作为发病率具有显著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患病患者通常会呈现出反酸恶心与胃痛等系列症状表现,未经及时治疗任病症发展后,最终患者存在癌变的可能[1]。本次研究将针对慢性胃炎探究健康教育干预方式运用于护理工作中的可行性,以对慢性胃炎患者康复状态提升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39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策略;比照组(69例):男35例,女34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为(46.89±2.65)岁;实验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为(46.92±2.69)岁;观察对比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经过分组后,护理人员于胃黏膜保护、胃动力增强、幽门螺旋杆菌清除以及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干预,此外配合对生活以及饮食进行合理指导;实验组具体为:

1.2.1对患者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在患有慢性胃炎疾病后,遭受的疼痛折磨时间具有显著性特点,从而抑郁以及焦躁等系列心理压力难免出现,更为严重对于临床治疗会表现出抵触心理,对于系列治疗以及医嘱均无法积极配合,使得胃炎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就慢性胃炎心理特征表现给予针对性了解,之后采用专业心理干预知识展开对应性操作,以对其不良情绪的顺利疏导以及成功排泄做出保证,对其心态开朗平和加以保持,使其对于医护工作的配合性明显提升,对其早日康复明显促进[2-3]。

1.2.2对患者展开健康知识教育干预:就慢性胃炎疾病的出现以及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主动讲解,并且就慢性胃炎的治疗凑是以及疾病复发预防措施进行讲解,就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对于患者病情表现出的系列损害加以讲解,并且针对患者积极做好答疑工作。就患者疾病抑制错误加以了解,对应展开纠正干预,以使其内心疑虑担忧感充分消除。此外,确保了解通过提升自身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对于自身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得自身不良行为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获得冲充分改变,使得疾病自我防护能力获得显著增强,对于医嘱可以做到自我遵从,对于用药可以按时按量进行,对于复查可以定期入院展开,确保对于病情状况可以正确清楚掌握[4-5]。

1.2.3对患者展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教育干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基本状态进行分析,对应完成科学生活方案以及饮食方案的制定,确保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可以做到自觉改变以及约束。在对饮食原则充分遵守的条件下,需要通过适当运动锻炼,使得自身免疫力、抵抗力以及体质获得充分增强,以促进慢性胃炎疾病的快速康复[6-7]。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以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结果。

1.4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慢性胃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分别对应展开自主设计问卷评定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均属于0~100分评定范围,结果同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以及生活质量均存在正比关系[8]。

1.5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慢性胃炎患者护理干预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健康知识总掌握率)、计量资料(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各以n(%)、表示,各行χ2检验、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总掌握率对比:

实验组慢性胃炎患者健康知识总掌握率(98.57%)高于比照组(81.16%)明显(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对比:

篇7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41―01

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们对攀枝花市东区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年跟踪随访并进行社区干预,并对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正确应答率和对高血压相关态度应答率作了干预前、后的效果评价。现将研究和分析过程通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的健康档案管理在册65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0――85岁,其中:男:302 例 、女: 348 例 男:女=86.7% 高血压分级;1级495例 、 2级146例 、 3级9例 。 诊断标准: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定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mmHg―159mmHg、舒张压90 mmHg --99 mmHg2。2级:收缩压160 mmHg --179. mmHg、舒张压 100 mmHg --109 mmHg

3级 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 mmHg

1.2社区具体干预方法:

1.2.1加强健康教育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行,群体疾病应采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出、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全人群策略”(对全体人群进行预防、减少发病)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2社区干预措施 对于社区中心在册65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综合性的个性化管理。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主要方法是面对面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和利用媒体、发放宣传资料及板报形式(常用于全人群)进行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病人健康知识、技能、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 2)生活方式指导:具体内容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取健康的生活习惯;1、均衡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平衡心态。坚持不懈得减少体重,宣传长期高盐、高脂、高蛋白质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2、注意对高血压患者的检出并加强随访与复查。

具体实施方案:

(1)每月抽调医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上门诊疗1次(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了解患者用药以及高血压控制的情况,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教育、咨询、指导等各项干预措施。(2)定期组织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每1-2个月以黑板报的形式向居民宣传高血压防病知识。(3)每2个月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并现场对健康行为指导。

高血压病人为控制自身血压,干预后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行为,除了目前“打算戒烟”和目前在饮酒外,以及积极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饮食习惯,其余健康相关行为较干预前都有很大明显改善。

评价指标:1、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正确应答率:指2年随访中,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正确应答情况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比较。

篇8

1 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什么是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干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强大支持;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卫生服务形象。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2.1 社区组织与动员 社区健康教育决策机构应由社区政府承担,这是社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健康教育的社区组织与动员工作中首先要开发领导,实现行政干预;其次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社区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统筹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发挥家庭作用,广泛动员群众,促使人人参与,实施健康教育。

2.2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划 是科学管理、规划是行动指南、规划是行动纲领、规划是评价尺度。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明确目标,合理科学的安排工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既要讲究科学,又要结合实际。应根据当地的健康影响因素、需求、资源、卫生服务的利用、社区力量、群众参与的可能性等来分析考虑。

2.3 采取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过程,达到改善、维护、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和文明建设。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树立多部门协作的大卫生观,采取多层次干预和多种干预方法选择并用的综合策略和方法。要尽可能多的部门和单位参与;要根据目标人群、工作内容等特点,综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方法,从而最有效的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2.4 监测与评价 为保证社区健康教育规划的实施和落实,评价规划的目标是否达到,建立经常性的监测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监测评价工作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以改进当前规划的不足之处,并可成为今后决策的依据。因此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行政部门都应十分重视监测评价工作,把评价结果与制定政策结合起来。

篇9

手术是普外科治疗主要手段,而手术焦虑反应激烈时,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造成影响,甚至致使手术中断,而术后疼痛,包含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复杂机体反应,心理因素如焦虑、惊恐、认知水平低下可能加重疼痛反应[1]。围手术期予行健康教育,通过系统教育活动改善患者行为、情绪,保障手术效果,保护患者身心健康,提升护理满意度[2]。笔者探讨普外科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02例,患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精神异常、文盲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6.6±11.3)岁;体重45~80 kg,平均(63.6±11.2)kg;术式:阑尾炎切除术16例、胆囊切除术11例、胃癌根治术9例、疝修补术8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7例;观察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19~69岁,平均(45.8±10.9)岁;体重46~80 kg,平均(64.8±10.6)kg;术式:阑尾炎切除术17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癌根治术10例、疝修补术9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术式、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医嘱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普通宣教形式。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包括:①收集患者的资料,评估患者需求,明确护理诊断,②根据患者实际实行个体化的评估及健康教育,制订适合患者健康教育计划,③根据健康教育指导情况,评价教育策略和教育内容是否适合,修订教育方案,④教育模式上,采取一对一模式开展,通过小组讲解及研究讨论,语言和书面教育为主,配合模拟训练,⑤编写健康教育小手册,发给患者[3-4]。

两组患者于入院当日及出院当日进行焦虑、抑郁、疼痛症状进行评价;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1.3评价工具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和躯体化3个因子按1~5级(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评分。②手术后疼痛评估采用马盖尔(McGil1)疼痛评分量表,量表由78个描述词组成,共20项,分4大类:感觉类、情感类、评价类和其他类。对量表结果进行计分,得出3项数字:疼痛指数(PRI)、选词总数(NWC)和现痛强度(PPI)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抑郁、焦虑、躯体化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2.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疼痛感明显减低,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在术前心理情绪应激明显,情绪焦虑显著,目前研究指出[5],对患者情绪状态影响较大的是患者对于疾病及治疗认知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患者的术后疼痛会加重焦虑情绪,影响患者康复,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相关行为,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满意度[6]。研究发现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

参考文献:

[1]赵卫红.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医院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28(1):337-338.

[2]于文兰,高文霞,刘利.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83-384.

[3]陈晓娟.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97-99.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63-02

篇11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011-02

Diet Health Participatory Education's Appli

An Guohua Huang Jinling Liu Changfu

(1Dongying City Dongy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Dongying 257091;

2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 Shengnan Community the River Hospital Shandong Dongying 257000;

3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Yantai 264003)

[Abstract] Objective It is to find out the health problems make practical propagation tactics and the evaluation issue of health education, change the unscientific unhealthy life style, improve the target population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health behavior formation rate by target populations being really involved. Methods Extracted 260 diabetic patients (more than 45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were implemented participatory health educ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implemented routin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The two groups are related with knowledge,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and attitude questions. One year later, the two groups were surveyed with the same question.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Results The results of medical knowledge, attitude formation and various health behavior formation condition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Participatory health education on popularization of community diabetes and complications of medical knowledge effect, should be approved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ies of institutions.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病率已呈急剧增加趋势,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占据全球的1/3,已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更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是散发性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普及糖尿病医学知识,指导糖尿病患者正确治疗,合理饮食,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群体预防已迫在眉睫。我中心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辖区内糖尿病患者实行参与式健康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辖区内已确诊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60名患者,选择其中130例为干预组,同时选择另外13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上经检验无显著差异。

1.2 调查方法 干预前采用专家设计的问卷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及态度调查,另一份为干预一年后的效果考评问卷。两份问卷在难易程度、内容、形式上完全一致。干预组干预前后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回收率为100%;对照组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回收率为100%。两组管理前后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相关医疗卫生知识及卫生行为养成状况比较

干预组0.05。

表2 干预组干预前后相关医疗卫生知识及各项卫生行为养成状况比较

2 结果

2.1 相关数据的比较 调查糖尿病相关知识共包括5道题,附值后满分为5分。干预前干预组平均得分为2.32±2.37,对照组为2.24±2.26;干预后干预组平均得分为3.52±1.34,对照组为2.37±2.13,干预组平均得分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其中干预组在干预前只有27.7%的人能正确回答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干预后上升至87.7%。

2.2 态度的比较 调查的态度题共5题,附值后满分为5分。干预前干预组平均得分为2.27±1.32,对照组为2.67±1.31;干预后干预组平均得分为4.19±0.73,对照组为2.82±1.15,干预组平均得分显著提高(P0.05)。

2.3 卫生行为养成比较 卫生行为共包括坚持服药,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经常锻炼(>3次/周,>30分钟/天)5个方面(结果见表1和表2)。从表中可看出,干预组在干预后各项卫生行为养成率有显著提高(p0.05)。

3 讨论

3.1 目前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狭窄 本次调查的260名糖尿病患者知识得分较低,多数患者不了解或不全面了解基本糖尿病知识,还存在糖尿病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只要感觉无异常不需吃药等错误观点。干预组干预前虽然有47.7%的患者坚持服药,但在用药的剂型、方法上还存在不科学的方面,还有35.4%患者血糖高时服药,正常及降低后就停药,甚至还有16.9%患者甚至从未服过药。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是本次调查的主要不良卫生行为,这主要与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饮食控制从干预前的35.4%到干预后的96.9%,说明多数患者愿意控制饮食,但缺乏科学的指导[2]。因此,通过参与式健康教育来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指导干预对象坚持服药、科学用药、积极锻炼身体[3],合理饮食是干预的重点。

3.2 参与式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卫生知识、态度形成及各项卫生行为形成状况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参与式健康教育方式调动了病人自我保健的积极性,培养了患者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活化了书面的糖尿病保健内容,极大地调动了病人自我保健积极性,变被动就诊为主动预防[4]。社区糖尿病血糖控制率得以提高,糖尿病知识普及率、知晓率提高,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病人的疾病状况,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5]。大部分病人表示愿意再次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

3.3 预防保健糖尿病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 病人参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深刻理解了控制血糖的方法和意义,科学制订食谱、合理运动、合理用药、调节情绪、矫正行为。同时,形式多样的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使病人独立地、主动地应用健康知识,并寻求预防保健新信息[6]。调查显示,95%病人认为此次健康教育效果很好。

4 结论 得糖尿病并不可怕,而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一无所知才最可怕,糖尿病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公共健康难题,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迫在眉睫[7]。健康检测、评估是基础,健康风险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与改善是目的[8]。我中心通过目标人群的真正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督导与评估方案,改变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社会效益显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影响力大大提高。参与式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基层卫生机构推广。

参考文献

[1] 庄晓明,盛树力.糖尿病和散发性老年性痴呆[J].中华内科杂志,2007,11,46(11):948-949.

[2] 叶锦,管淑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2(6):109-110.

[3] 付兆珍,曾任英.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0,2:150-151.

[4] 翟春霞.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3(8):331-332.

[5] 沈雪艳,郇伟科,陈三妹等.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家庭护士,2007,5(8):91-93.

[6] 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篇12

脑卒中在临床一直存在有较高的发生率,多出现在中老年群体中。虽然脑卒中的救治方案被持续进行优化与完善,该症的致死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1-2],但在病症的影响下,患者各方面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为确保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更需要做好对应康复护理工作,为促使该方面护理干预更加高效地执行,按照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形式展开康复护理工作,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2~76岁,平均(68.18±1.38)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2~75岁,平均(66.27±1.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在我院确诊患者,非外院转入;(2)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症;(3)愿意存在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精神类病症;(2)有不遵照医嘱治疗的行为。

方法:⑴对照组在接受康复护理的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形式: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完成不同阶段康复护理训练,包括早期肢体被动训练等,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针对患者的康复护理策略持续进行完善。同时需要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在恢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⑵观察组则需要按照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展开对应护理工作,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PDCA循环教育:a.对教育计划进行拟定:在展开对应健康教育前,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同时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既往病史,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系统性了解。在掌握患者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护理干预策略进行拟定,确保后续各方面护理干预工作更加有针对性;b.实施阶段:在进行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开,包括集中进行讲解或播放有关病症资料视频等,帮助患者对自身病症进行了解与认识,明确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c.检查阶段:在做好对应健康教育工作后,可通过口头询问的方式评估患者对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后续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确保对应护理干预工作更加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3];d.处理阶段:在评估完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后,护理人员需要持续对干预措施进行纠正、改善,并纳入到下一阶段的重点关注内容中。(2)健康教育:在对该部分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多方面内容:a.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存在有一定的负面心理,表现为紧张、焦虑等,此外部分患者认为在恢复早期不应该过早展开康复训练,以免出现神经症状恶化的情况,故此在护理的过程中更需要做好对应心理疏导工作。同时需告知患者尽早展开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恢复的作用,促使患者可以更加放心的展开对应康复训练。b.康复护理:对于出现软瘫期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各方面操作不会影响到对应救治工作,更不会促使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对进行摆放,可以适当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被动活动以及肢体按摩护理。在患者病症基本稳定后,则可以帮助患者对全身关节进行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佳。对于出现痉挛期患者,则可以指导其及时展开肢体功能锻炼工作,可以进行翻身、左右活动身体等操作,此外可以在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的情况下进行起坐练习。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以不使患者产生劳累感为佳。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将PDCA管理法进行运用,分析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症状并及时进行处理[4-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态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而生活质量则借助生活质量(ADL)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两组患者ADL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对照组为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2,P=0.001)。

讨论脑卒中病症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较大,且会出现肢体偏瘫、语言功能损伤等情况,对患者预后生活存在有一定影响。为帮助患者进行恢复,在治疗的过程中,更需要及时展开对应康复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受损功能可以尽快得到恢复。

PDCA循环管理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保持有较高实施率,通过四个阶段循环分析,干预前探究问题,拟定实施计划,再结合过程中的经验分析,摸索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充分保障各方面护理干预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对于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及时展开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对于自身的病症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促使患者走出认识误区[6-8]。结合本次观察可以发现,按照PDCA循环管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帮助患者受损功能迅速进行恢复,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总之,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9-11],可以按照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干预,为患者迅速恢复奠定有效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海燕,吕雪.PDCA循环模式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19,(16):201-202.

[2]张婷,闫文婷.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8):111-113.

[3]房杉.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运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意义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5):34.

[4]杨纯,李金蓉,毕嘉文,等.PDCA循环健康教育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9):140-142.

[5]刘良英,张希,李迪飞,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7):923-926.

[6]刘瑞,郝艳丽,张梅.PDCA循环管理在老年脑卒中护理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20,(5):284.

[7]闫晶.PDCA循环模式健康教育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康复进程及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评价[J].保健文汇,2019,(4):230-231.

[8]任学娟,张玉琴,耿翠琴,等.PDCA介导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9,26(3):179-181.

篇1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肾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探讨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干预,降低发病率有十分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治疗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来,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旨在提高对高血压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讨新的教育模式和思路,推进高血压健康教育水平的发展,让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从健康教育中得到益处,现将有关新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健康教育模式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地进行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张红梅报道[3],社会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迄今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阎秀丽[4]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社区医疗服务站做输液治疗的65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具体讲解内容由护士决定准备,现场发挥。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①制定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教育评分标准;②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患者的需求,按路径表时间,反复讲解,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雪丽霜[5]总结认为,建立健康教育路径表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样做,逐项落实,防止漏项,健康教育路径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南,使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有预见性。利用患者在社区服务站做治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时间集中,健康教育不间断,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梅咏华等[6]报告,试行在病区建立医护人员共用参与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患者入院后24 h内管床医生和护士一起收集的患者资料,初步制订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分工,医生以疾病防治知识及患者心理疏导为主,护士则以患者的行为干预和一般卫生知识的教育为重点。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使医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患者的健康教育咨询转变为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和分忧解愁,增加了医、护、患三者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有效增加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率。孙秀晶[7]总结健康信念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通过评价个体健康信念及影响制约健康信念的因素,制定提高个体健康信念的策略。在评价个体健康信息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健康信念的模式,争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增强个体健康信念,促进个体行为的改变,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开展电子宣教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8]。将一部分有共性内容的重要性的健康教育工作由电视录象替代。使护士可利用更多的时间解决患者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问题。

2 评价健康教育对治疗的影响

高血压属于慢性终生性病,需要终身治疗,以保证高血压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为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治疗的影响。张丽华[9]研究报道,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健康教育后的效果,①观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变化;②观察患者的饮食习惯、休息、锻炼、良好的心态培养情况;③观察患者坚持服药、治疗、门诊随访情况;④对观察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健康教育更有效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吸烟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一旦被确诊高血压病后,改变不良习惯便成为治疗目标之一[10],但部分患者常难以戒除吸烟习惯,致控烟效果不佳。因此,在执行戒烟和控烟处方中,需针对初诊高血压病吸烟个体心理、个性和行为特征,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包括矫正人格缺陷、减轻心理压力和保持良好的情绪),可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崔彦等[11]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护士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患者不正确的治疗观念,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行为。患者就诊时我们要给患者更多的信息,尽量让患者记住所给的建议,减少方案的复杂程度,使治疗方案简单化。服药的依从性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和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改善生活质量即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由于服药的依从性不佳,血压往往会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不仅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加重了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又易导致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韩梅等[12]报道,观察高血压高峰时间的血压,对指导用药、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等有着重要意义。对有高血压家族史,一过性高血压患者,应作为ABp监测的重点对象,并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及其他干预措施,防止其转为持续性高血压[13]。高血压亦属代谢综合性疾病,它与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高血糖密切相关,且有时是多个因素并存使高血压的易患者增加。因此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应采取多种危险因素干预策略,从而更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胡容[14]总结报道根据临床体会及参考近年来主要护理文献,归纳出“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7条,调查对象为江苏、安徽、上海、福建、北京等地56所医院(其中部队医院26所),7条问题:①教育时机不当;②方法不当,教育形式单一;③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④健康教育目标不切合实际;⑤语言缺乏技术性和吸引力;⑥出院健康指导不够详细;⑦健康教育深度不够。造成目前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②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③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或缺乏合理安排能力;④资源不够。改进建议:①改变临床护士的健康观及健康教育观;②加强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培训;③在逐步缓解护士紧缺的同时,还应指导护士长科学用人,帮助护士合理调整健康教育时间;④各级领导应重视健康教育投资。蔡德芳等[15]提出,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有效维护患者及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患者对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方式要各有不同,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激发患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者与学习者,首先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不断提高高血压病综合治疗效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升民众的身体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厚兰,摩怀英.高血压与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分析及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31-932.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2.

[3]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A):73-74.

[4]阎秀丽.应用临床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2):37-38.

[5]雪丽霜.日本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

[6]梅咏华,肖晓玲.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临床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7, 22(17):59-60.

[7]孙秀晶.健康信念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9-61.

[8]冯静,梁玲,余良宽.电子宣传教育在病房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A):48-49.

[9]张丽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对治疗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 :154-155.

[10]郑彤,姜华,张晓丹.初诊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个性和行为特征对控烟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 :1-8.

[11]崔彦,任志新,王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 :17-18.

[12]韩梅,冯天容.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2006,22(12) :9-11.

[13]张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A):73-7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