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0 10:58: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移动支付包含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项目概述及需求
移动支付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三代历程,从基于短信、语音的远程支付到基于客户端、WAP的远程支付、一直发展到如今基于金融智能卡的远程和近场支付的第三代移动支付。相对于第一代移动支付产品安全性低、交互性差、应用领域狭窄以及第二代移动支付受限于运营商WAP网关并且不具备现场支付功能等诸多缺陷。第三代移动支付则更加安全、便捷。
二、方案设计依据
2.1安全性和可靠性
NFC以其短距离通信特征成就了其天然的优势,对于移动支付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NFC刷卡手机支付需要在小于10cm的范围内才能通信,并且只能点对点的通信,这保证了在移动支付通信时数据传输的高度保密性与安全性。只要终端设备在管理范围之内,就不存在被盗刷的可能性。
2.2便捷性和实用性
相比传统钱包,NFC刷卡手机拥有钱包功能,可以集所有卡片(银行卡、门禁卡、校园卡、会员卡、公交卡等)于一身,实现统一管理,给钱包减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小额非接支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轻松。另外,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也日趋丰富,便民缴费、远程购物、金融服务等等。
2.3低耗能和低成本
耗电量远远小于蓝牙和红外装置,把NFC模块装载在智能手机里,不需要手机供电,同样可以使用。制造成本低,NFC通过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软件的组合,就可以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之内的通信,且只需要把一块NFC功能模块搭载到移动终端就可以直接使用。
三、系统解决方案
3.1方案网络拓扑图
3.2方案架构说明
NFC支付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采用NFC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通过手机等手持设备完成支付,是一种新兴的移动支付方式。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并且在线下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NFC射频通道实现与POS收款机或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本地通讯。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是近场支付的主流技术,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讯技术,采用13.56Mhz通讯频率,在十厘米之内,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其传输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近场通信已通过成为ISO/IEC IS 18092国际标准、ECMA-340标准与ETSI TS 102 190标准。
四、NFC支付技术方案
NFC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信息,它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首先,它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其他无线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它面向近距离交易,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因此NFC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OS终端与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共同完成NFC近场线下支付。其中,近场通信部分包含两大模块:NFC通讯模块和安全模块。在整个支付过程中,它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不可或缺。
1、NFC通讯模块(CLF)
NFC通讯模块(CLF)主要作用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转换数字信号为RF信号,并且通过13.56MHz天线发送;2.接收通信信号,同时转化为数字信号;3.与基带模块和SE模块进行通信。
2、安全模块(SE)
安全模块(SE) 主要作用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交易关键数据、敏感信息安全存储和运算;2.可以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区分为NFC-SIM卡方案、NFC-SD卡方案、NFC全终端方案。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支付、RFID近场支付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指物品通过各种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包含自动识别、传感传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存储以及智能终端等多方面的技术。
1、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对物品进行标签的技术,主要包含了影像识别(例如条码扫描)、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其中RFID是当前最被看好的技术。在物联网中,自动识别技术主要负责信息的标记。
2、传感传动技术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物品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技术。在物联网中,传感技术主要负责接收物品标签中内容。
3、网络及通信技术
网络及通信技术,可以采用现有的全部固定、移动甚至卫星数据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网络及通信技术负责将物品信息及处理信息传送到指定的存储处理单元。
4、数据处理存储技术
在物联网中,数据处理存储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对信息按照预订的流程规范进行处理,并根据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存储。
二、移动支付分类
移动支付是物联网应用之一,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1、近场支付是通过RFID技术进行的近距离支付,主要应用在公交、便利购买等小额支付。2、远程支付一般是通过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支付。RFID是近场支付的重要技术实现手段,同时近场支付和物联网的关联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来说属于物联网的一种。
三、RFID技术相关
1、RFID技术工作原理
RFID技术根据是否需要供电的不同技术分为无源和有源技术,根据无线频率的高低不同,无源RFID技术可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种;而有源RFID技术主要包括了2.4G和5.8G两种技术。在与手机结合的RFID技术中,主要包含了无源的13.56M技术和有源的2.4G技术两种。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携带标签的物品进入接收解读器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个简单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电子便签可(TAG)与手机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或UIM(User Identity Model,用户识别模块)结合,形成RFID-SIM/UIM卡,即双界面智能卡。
2、IC卡与RFID的关联
IC卡是RFID系统中用户数据信息的载体,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C卡技术分为接触式IC卡技术和非接触式IC卡技术。接触式IC卡由读写设备的触点和卡片上的触点相接触进行数据读写。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设备无电路接触、由非接触式的读写技术进行读写(例如光或无线电技术)。其内嵌芯片除了存储单元。控制逻辑外,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这类卡一般用在存取频繁、使用环境恶劣的场合。RFID系统中使用的IC卡就是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目前应用较多。主要分为M1卡和CPU卡,M1卡,是指菲利浦下属子公司恩智浦出品的芯片缩写,全称为NXP Mifare1系列,为可重复读写的多功能卡。CPU卡是M1卡的升级,卡内集成电路中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路中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以及片内操作系统COS等主要部分,犹如一台超小型电脑。具有信息量大、防伪安全性高、可脱机作业,可多功能开发等优点。CPU卡可以通过模拟技术兼容M1卡的部分功能。
四、移动支付技术与RFID的结合
主要是在IC卡与移动终端的结合上,实现方案主要有三种:定制手机,SIMPASS卡和智能SD卡,目前适用最多的是双界面SIM卡。
1、定制手机
是将支持移动支付的IC卡与手机终端结合,在手机制造的时候直接将IC卡做到手机里面去,由于手机更新换代很快,加之数据初始化的流程复杂,目前定制手机已经很少再适用了。
2、SIMPASS卡
SIMPASS卡是双界面卡的一种,它是一种多功能的SIM卡,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界面实现SIM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支付功能,兼容多个智能卡应用规范。SIMPASS卡可以通过定制手机或天线组件两种方式实现与手机的组合。
3、智能SD卡
智能SD卡技术是把IC卡和存储用的SD卡(相当于手机的硬盘)组合到一起的一种技术,当智能SD卡和手机组合应用的时候,一般情况下IC卡与SD卡组合,若是基于13.56MHZ的SD卡,则天线是通过SIM卡或手机来实现的;若是基于2.45GHZ的SD卡,则不需要天线。
智能SD卡技术只有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的代表在关注,而且中国移动主要考虑的方式是2.45G,所以目前智能SD卡技术在中国发展缓慢。
五、RFID移动支付主要手段及方案
1、13.56M的无源RFID技术是目前近场移动支付的主要手段
由于中国银行界目前主要采用13.56MHZ的无源RFID技术作为近场移动支付的标准,而且中国银联在2011年发文要求对原银联POS机逐步进行RFID技术改造,改造后的POS机将不仅仅支持刷磁条卡,而且将全面支持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卡近场支付。由于无法得到金融界的支持,且没有国际标准,中国移动主导的2.45GHZ有源技术已经逐步被抛弃。
2、 SIMPASS卡方案是目前的首选方案
基于RFID的移动支付有定制手机、SIMPASS卡、智能SD卡三种,目前来看,技术最成熟、市场推广最为便利的是SIMPASS卡。定制手机存在着工艺复杂和手机换代问题,而智能SD卡的天线技术目前还非常不成熟,虽然SIMPASS卡也无法适配全部手机,但是基本能满足现有推广的需求。
【关键词】
移动支付 NFC RF-SIM 电信运营商
1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
移动支付业务最初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以及非洲的肯尼亚等国家得到大规模应用。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到2011年,移动支付业务无论从用户量还是交易额来看,规模均较小。2011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支付逐渐发展壮大,近年来移动支付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移动支付简单来说就是交易双方以移动设备为工具进行货币支付从而获得商品或服务的方式。一般来说利用短信、移动网络或NFC近场通信技术等无线方式来完成支付过程。所使用的移动设备集中于手机、PAD等手持设备,其中手机是主要的移动支付设备。因此,也有人习惯把移动支付称为手机支付[1]。面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移动支付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提高了支付交易的便利性[2]。在已经习惯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支付的情况下,移动支付用户会在安全性与便捷性之间进行权衡,故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简单方便的操作及较多的应用场景都会对市场认知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决定用户的使用意愿[3]。虽然金融机构(如银行、银联)、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企业都推出各具特色的移动支付业务,但消费者仍然愿意看到一个能够兼容多方技术、标准统一的移动支付系统[4]。由于移动支付的主要媒介为手机,对于拥有大量手机用户的电信运营商来说,发展移动支付将比其他机构更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艾瑞咨询集团数据(注:统计企业类型中不包含银行、银联,仅指第三支付企业)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 729.8亿元,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 197.4亿元;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80 767.0亿元,同比增速为50.3%。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5 924.7亿元,同比增速为391.3%,发展势头迅猛。以互联网支付(不包含移动支付)及移动支付作为整体进行统计分析,2014年较2013年增速为10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整体增速较快,但移动支付的增速远远大于互联网支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对传统的互联网支付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已逐渐形成取代传统互联网支付的势头。2013年和2014年移动支付与互联网支付占比如图1所示:
移动支付可以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方式,其中远程支付主要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支付方式,具体实现方式分别为短信、WAP、手机客户端软件(APP)等。近场支付主要指利用NFC手机支付(或RF-SIM支付)等近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支付的方式。2014年,移动支付发展迅猛,近场移动支付在移动支付整体行业的占比为1.3%,NFC近场支付普及率较低,市场份额有限。但当近场支付突破终端环境等多方面限制后,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仍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三大电信运营商因具有大量的手机用户资源,故在近场支付业务方面占据巨大的优势,未来的前景十分可观。
2 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介绍
2011年12月13日,央行颁发了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中国移动“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联通沃支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均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电信运营商拥有大量宝贵的用户资源,运营商与支付业务的交集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移动支付”领域。
三大运营商由于具备发展近场支付的巨大优势,故其重点投入在近场支付领域,由于近场支付在移动支付中所占比例较低,故在目前阶段,三大运营商并没有对传统的支付公司造成大的冲击。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移动支付业务均包括远程支付、近场支付两类使用场景。
2.1 远程支付
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电脑上网、营业厅等方式开通手机支付账户,实现远程支付,如短信缴水费、上网购买商品等。远程支付又包括自有账号的支付、快捷支付、银行网关支付。
(1)自有账户支付:用户在运营商支付系统中申请账号,将资金存入该账号中,利用该账号进行转账、消费(例如公共事业缴费、手机充值)等支付行为,在该种方式中,用户将资金存入运营商,运营商可以利用该部分资金开展其他金融业务。
(2)快捷支付:在运营商支付系统中,用户手机绑定银行卡,通过输入短信验证码等方式对银行卡进行快速的支付行为,该种方式即将银行卡绑定手机号码,使得支付更加快捷。
(3)银行网关支付:在运营商支付系统中,提供一个可以跳转至银行网银系统的界面,跳转至网银后,用户所有的操作均是在网银中操作,运营商的支付系统只是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2.2 近场支付
用户通过更换SIM卡为NFC卡或RF-SIM卡的方式,开通近场支付功能,近场支付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公交一卡通、企业一卡通(校园一卡通)、手机钱包等。
结合公交卡功能,可以作为公交卡刷卡使用,里面的资金与公交卡相同,都由公交公司所有,卡只起到载体的作用。
为集团客户提供的集门禁、考勤、内部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服务,根据用户的不同,可以细化为“校园一卡通”、“单位一卡通”等,典型的应用如内部消费,为近场支付功能,在一卡通中可供消费的资金为企业相关部门提供充值与消费,与公交一卡通一样,卡只起到载体的作用。
手机钱包是将银行卡的钱转到手机钱包中,手机钱包可以当作现金来使用以进行小额支付,手机钱包中的资金在运营商的账户中,运营商可以利用该部分资金进行其他金融业务。
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类别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类别示意图
2.3 近场支付技术的选择
在三大运营商的近场支付所使用的技术中,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采用的是NFC卡方式,中国电信则采用的是RF-SIM卡方式。NFC方式是银联倡导的标准,RF-SIM方式是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移动)倡导的标准,该标准之争在2012年底以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移动)妥协,承认银联提出的标准而告终,但目前仍有运营商使用除NFC之外的其他标准作为过渡。表1是NFC与RF-SIM在技术指标上的比较:
表1 NFC与RF-SIM的比较
NFC RF-SIM
工作频率 13.56MHz 2.4GHz
天线尺寸 较大,需要特殊工艺集成在设备中 3.1cm,很容易集成在卡中
终端 特定终端 不限
工作距离 5~10cm 1~500cm,可调整
工作模式 被动、主动、点对点 被动
支持机构/企业 银联 运营商
稳定性 天线内置手机中,稳定性较高 载波可穿过电池和后盖,稳定性较高
在技术方面,RF-SIM存在标准不公开、安全性欠缺、成熟度不高等问题,并且与NFC相比缺少主动工作模式和点对点的工作模式。另外,其通信距离较长,如果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刷卡距离控制在近场通信范围内,还会导致稳定性不高。近年来NFC获得了包括银联、芯片制造厂商、手机设备生产厂商、电信运营商等产业内越来越多的支持,加之其技术成熟度高等诸多技术优点,NFC在近场移动支付技术中的优势愈加明显。
在市场方面,RF-SIM使用的频率为2.4GHz,其与银联以及一卡通公司等要求的13.56MHz不匹配,市面上几乎没有2.4GHz的终端POS机,导致合作难度较大,如需推广,则需要运营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POS机的更新或改造。
从移动终端来看,由于频率的不同,NFC卡需要有特定的终端支持,而RF-SIM卡本身可以集成天线,不需要特定终端支持,从该角度来说,运营商主推RF-SIM对其自身是有利的。一旦形成较大规模或行业标准,技术上的缺陷可通过产业链上各环节厂商共同努力克服。
近场支付的标准之争也是个博弈的过程,主要的利益方都希望自己在该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故对近场支付不同的实现方案也都各有所侧重。日本移动支付发展快、市场份额大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本信息化技术成熟、国内金融管制宽松以及移动支付由运营商主导。在中国如果移动支付由运营商主导,会导致运营商与银联形成强大的竞争。银联在支付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会极力推行对它有利的标准来压制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发展。由于RF-SIM可以在任何终端上使用(技术上的小缺陷此时可以忽略),而NFC则需要在特定的支持NFC功能的终端上使用,目前支持NFC功能的终端种类较少,并且手机生产厂商生产该类手机的意愿也不强烈,这无形中便给使用者增加了门槛,故银联主推NFC标准来阻止运营商移动支付的发展。而三大运营商如果用RF-SIM作为近场支付的标准,则可以通过换SIM的方式即实现近场支付,并不需要终端的支持,这样有利地降低了用户使用近场支付的门槛(有了大量的终端用户后,则市面没有相应POS机的问题,运营商可以通过与商户合作、提供优惠政策等来开展)。以上即为近场支付技术的标准之争的核心所在,但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最终由于多种原因放弃了RF-SIM标准,向银联NFC标准靠拢。
3 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比较及发展建议
3.1 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比较
(1)业务种类
三大运营商支付业务种类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三大运营商除目前预付费卡只有中国电信有之外,其余的远程支付、近场支付,各个公司全部具备,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近场支付使用的是NFC卡,而中国电信近场支付使用的是RF-SIM卡。
从资金沉淀的角度来看,远程支付中的自有账号支付、近场支付中的电子钱包以及预付费卡,能使运营商产生资金沉淀,而由于这几种业务会产生资金沉淀,故对银行、银联及第三方支付公司造成较大冲击。
(2)安全性
远程支付:三大运营商流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登录中国电信翼支付网站时,系统会自动弹出下载安全控件的窗口,提示安装安全控件,另外两家运营商没有。
近场支付:近场支付如前文分析,NFC的安全性要较RF-SIM卡稍好,但在支付的过程中,中国电信在刷卡后需要输入密码,另外两家运营商则不用。
综上,在安全性方面,尤其是用户“看得见”的安全性方面,中国电信要比另外两家运营商做得好,故可以吸引更多客户使用。
(3)市场份额
从市场份额来看,2014年三大运营商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占比(包含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中国移动0.3%,中国电信0.2%,中国联通0.4%。2014年中国移动用户8亿2千万,中国联通2亿9千9百万,中国电信1亿8千6百万。为说明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强弱,定义每亿用户市场贡献度为平均每亿个用户能够占有整体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比例。2014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比较如表3所示。
表3 2014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比较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用户数/亿人 8.20 2.99 1.86
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0.3 0.2 0.4
每亿用户市场贡献度/% 0.037 0.067 0.220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使其在移动支付中的份额最大,但从每亿个用户对市场份额的贡献度来看,中国电信为0.22%,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3倍以上。中国联通,由于其用户数较中国移动少,并且没有中国电信每亿用户对市场份额的贡献度大,故导致其在三大运营商中移动支付的占比最低。
结合业务种类、安全性、市场份额综合分析,中国电信之所以每亿用户市场贡献度高,取决于其业务的多样化和高安全性,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电信近场支付使用RF-SIM卡,不需要更换手机即可使用(只更换SIM卡即可),故可快速吸纳用户。这也从某种角度印证了在近场支付标准之争中,RF-SIM卡方式是有利于运营商发展其近场支付的。
综上,中国电信在业务种类多样性、安全性、市场份额(每亿用户市场贡献度)方面都占据优势,为三大运营商中移动支付发展较好的一家。
3.2 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为了使三大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支付尽快发展,结合前文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相关政策
要推进一个产业的发展,国家应该从宏观层面推出各种相关政策。具体建议如下:借鉴日本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经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确立运营商主导移动支付业务的地位,以快速促进移动支付发展;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设立移动支付相关技术的课题,对移动支付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与支持;确立近场支付的技术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产业链各方积极合作,共同分担及降低推广成本;协调移动支付各利益方积极配合,共同推进移动支付发展。希望政府推动公共事业、公共交通、金融机构,使其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使产业各方形成合力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2)运营商策略
在国家层面推出各种利好政策后,运营商应抓住时机审时度势,积极制定发展对策。建议如下:在远程支付领域运营商很难与支付宝、财付通等开展远程支付业务较早的的公司相抗衡,但运营商有丰富的用户资源,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必须品的现在,运营商在近场支付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近场支付的安全性及便捷性留住客户,逐步向远程支付渗透,是运营商移动支付领域的一个核心对策;利用多种优惠促销活动来进行引导,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吸引商户参与;多做正面宣传,改变运营商在部分民众心目中的负面形象,以此消除用户使用疑虑;提高管理水平与薪酬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辛勤工作、创新工作;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移动支付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客户使用。
相信随着手机钱包安全性的逐步提升、用户使用习惯逐渐地被改变,运营商主导的近场支付会成为未来移动支付领域发展较快、真正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业务。进而,带动运营商主导的自有账号的远程支付,在运营商逐步沦为“管道”的形势下,在移动金融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
4 结束语
本文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对比,指出其各自的优点及不足,通过对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家政策、运营商策略等因素,对运营商关于移动支付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研究组. 走进移动支付: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2] 刘博,孙锁宏. 移动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 区域金融研究, 2012(11): 38-41.
[3] 叶云. 基于感知价值的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12.
[4] 黄岚,蒋侃. 消费者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J]. 社会科学家, 2013(3): 76-79.
[5] 钱峰. 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外部环境分析及策略建议[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2(6): 15-20.
[6] Alfahl H, Sanzogni L, Houghton L. Mobile Commerce Adoption inOrganization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 (JECO), 2012,10(2): 61-78.
[7] Chong A Y L. A Two-staged SEM-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the Determinants of M-commerce Adoption[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3,40(4): 1240-1247.
从国际发展看,移动支付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商业模式。
(1)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作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以银行推出的业务为核心来推动移动支付的业务发展,通信运营商处于价值链的下游,以信息服务商的身份出现,不参与支付活动。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也归于此类,毕竟在双方合作模式下的清算、结算都是在金融机构的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上进行,通信运营商只是提供一个通道。
(2) 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单独的经济实体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只是作为合作伙伴存在。
(3) 以通信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通信运营商为核心来管理价值链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协调发展,金融机构不参与支付活动,用户直接与通信运营商接触。不过,通信运营商需要承担金融机构的责任和风险,服从于金融机构的监管。
无论采用何种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的盈利主要来自前向用户服务费、结算手续费和后向商户服务费三方面。
2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放支付牌照。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牌照包含的六大支付业务范畴之一,正式授权给合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2011年年底,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齐聚移动支付。至此,我国移动支付半封闭开放模式的产业链正式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以及支付清算行业协会作为产业链的协调监管机构严格把控准入关,使得整个产业链不至于过度分散,也不至于过度封闭。
从短期看,虽然盈利空间还不是很大,但移动支付能够增加用户黏性,带动其他各项增值服务的收入,因此,产业各方对移动支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过长,产业链内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将该业务一手包揽从头做到尾,加之移动支付尚欠缺统一的行业标准,若产业链环节中的各方各自为战,整个产业的发展必将举步维艰。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扶持下,积极探索创新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的局面,加快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构建成功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必然要求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健康、有序的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链参与各方的专业分工与有效协作。
(1) 行业间开放。移动支付相比其他增值业务,涉及的企业最多,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最复杂,各行业应该携手共进推动行业开放。通信运营商拥有广泛的移动用户群,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资金清算体系,通信运营商希望POS终端机开放共享,金融机构同样也希望手机支付开放共享,行业间应该开放共享。
(2) 资源共享。各方独立发展的用户,会导致用户群体割裂化比较明显,也会让用户对业务产生困惑,不仅会加剧竞争,某种意义上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移动支付产业各方聚拢在一起,会让格局及各自的角色定位更加明朗化,才能有针对地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良性发展。
(3) 标准统一。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权,近两年来,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力推的2.4GHz标准对国家标准的争夺从未停止,并且各自也都开展了小规模试点。从实际看,标准问题是制约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瓶颈。标准要统一,但不一定要单一。对于整个产业发展而言,单一的标准往往会形成垄断,会扼制创新,应鼓励多标准并存,只要不违背整体发展原则的自定标准就要提倡。
4 关于加快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尽早出台移动支付标准。在全面梳理移动支付现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系统结构、信息安全等角度构建我国移动支付标准体系框架。要坚持自主创新,从应用基础、联网通用、设备应用、安全保障、相关技术等几个方面,规范移动支付全过程。建议涉及通信相关技术的以通信行业标准形式,涉及银行监管的以金融标准形式组织制定和,涉及多方参与的由参与方共同组织参与制定,加快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2) 注重商业模式建设。由于尚无成熟的运营模式,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中产业链最长、参与者最多的产业,应该加强产业上下游的协作和跨行业的协调,开展深层次的商业合作,实现产业共赢。
(3) 鼓励产学研应用开展技术合作。通过科技加大专项的实施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价值的提升,带动产业发展。
(4) 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是移动支付发展的根基,要加强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为移动支付发展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要进一步引导用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主动采取身份识别、安全加密等手段,提高移动支付交易的安全性。
近年来,3G终端普及速度加快,消费者对移动购物需求日益迫切,这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基于先天的用户优势,移动支付业务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通信运营商发展的重点业务,而这其中尤其要把握两个方面:消费者认可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行业应用突破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路径。
【摘要】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一方面,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的日趋发展促进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创建,另一方面,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也保证了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还处于发展与成熟时期,所以在内容上也是不断丰富。本文首先从电子支付概况、移动支付定义与基本流程、移动支付的主要优势和国内外移动支付的现状等方面对移动支付进行比较全面地概述;其次重点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及其商务模式之间的比较;最后通过我国移动支付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得出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支付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第三方支付
第二部分:什么是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位于论文第一页;字数要求为200-300字左右。内容应包括课题设计意义、完成的主要工作、重要结论及其理论和技术水平,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语言力求精炼。
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关键词。
那么到底如何写呢?请关注下页:
简单来说,摘要就是论文的梗概,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全部重要的信息。简洁具体的摘要还须明确论文的创新性,读者通过阅读摘要便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也方便读者检索,提高论文被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的概率。
摘要主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研究目的:用一句话概述即可,但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必须详细具体,作者在摘要中要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结果及对其进行剖析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
摘要应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研究目的。摘要不应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出现过的信息,不要把引言和结论中叙述性的内容写人摘要,在学科领域内专家和学者共知的内容不要写人摘要。不必介绍研究背景,也不要有自我评价的语句,如“本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摘要的内容应在正文中出现,不能有作者未来的研究计划,不能出现图、表、参考文献序号和缩写词,尽量不要出现数学公式。为保证摘要的客观真实性,摘要应采取第三人称写法,不宜出现“本文”、“作者”、“我们”等字样,应写成“对??进行了研究”,“基于??”。句子要尽量简短,只叙述新信息和发展,减少原来的研究细节。
第三部分:从不好的摘要到好的摘要
范例:(写的很差的摘要)
不好的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物流市场组织问题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物流组织层的概念,并通过研究指出物流组织层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对物流组织的内容、物流组织层的运作机理及其运作主体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希望能有效解决物流市场组织问题提供一种全心的思路”。该文为研究观点类,其摘要缺乏具体结果。
修改稿为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及相关业务
移动支付是指使用手机、PDA、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无线银行转账,支付,购物和其他商业交易。当前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有线网络购物,顾客必须支付现金或在指定的机器上付款,使用诸多不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中有线将向无线,移动电子支付过渡。广泛的业务需要,使手机支付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庞大的产业。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
优点:
1.用户大规模
去年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移动电话用户基本上包含消费市场的高端用户以及在传统的互联网中缺乏支付能力的年轻用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移动支付的规模和用户的消费能力,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
2.拥有更好的身份验证基础
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是手机号码有一个独特的,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准确身份。
3.移动电子商务更适合现阶段流行的商业应用
移动通信用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在个人消费领域,提供流行的商业应用,因此BTOC可能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模式。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未来将被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自动支付系统,包括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计时器,自动售票机,半自动支付系统,包括商店的现金寄存柜机,出租车计价器,每天收费系统,包括水,电,气和收集,以及其他费用等;与此同时,也可以运用于互联网接入支付系统,包括登录商家的WAP网站购物。
相关的局限性:
1.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1)信用体系的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中国目前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了信用体系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的安全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有性别的保密性、完整性、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
无线网络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尽快研发有效抵御手机病毒防护软件,同时也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交易中途中断,以及无线终端很容易丢失和被盗等诸多问题。
(3)产业链成熟
移动支付服务从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制造商,用户和组成等方??面的都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4)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安全性
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的货币或信用卡,但对于手机支付还是比较陌生的。此外,重要的是,人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的有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但人们仍然不相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以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
2.金融监管和标准
移动支付是一个新的支付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接受国际多标准的移动支付技术。同时这里面也存在着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服务的多方面问题。此外,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的同时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和电子支付公司之间的商业运作合作,将促进产生多一个双赢和谐局面。
三、移动支付相关技术和安全性
1.远程支付
(1)SMS技术
SMS是使用最广泛的移动通信服务。目前,作为移动支付手段的文本消息,可以实现,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购买彩票,电影票和手机银行等功能。目前在我国也拥有更多的更成熟移动支付技术。
2.WAP技术及其他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和未来的3G等。WAP2.0的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的终端到端到端安全需要,可以提供TLS隧道。3G,能够处理图像,语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1)使用JAVA / BREW
这两种技术的无线数据业务的发展,支持在手机上的其他软件。与无线Java相比较,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 BREW能够调动更多的潜在的应用,其应用的效果会更好地支持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开发每个终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是高通公司所垄断的。这恰恰是限制一定程度上的BREW开发进度。
四.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从全球来看,3G商用进程,从日本和韩国向欧洲推进,同时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对于中国移动支付服务:大多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用户群数量,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不容置疑的发展前景。
截至2005年5月,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50万张银行卡,共发出超过900万,到2009年预计将达到600万移动电话用户。这样一个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人的数量,将为移动支付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通信运营商在语音服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之下,移动通信和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移动增值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对于银行,移动支付——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在链中的各方利益的驱使下,银行将积极推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应用业务的不断扩大,将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正在走向成熟,有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
总之,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稳步提高,手机支付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4月18日,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2012第四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表示,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有望在年内,其中的近场通信频率将兼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采用13.56MHz标准。
柴洪峰的这番讲话,被业界视为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标准缺位问题即将得到解决,方案之争的获胜者是中国银联。这也打破了之前有关人士对于“标准以13.56M和2.4G两种技术共存”的猜想。
此前,由于都想主导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国移动的2.4GHz标准与银联的13.6MHz标准之争呈现拉锯战,因此,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在进行了三年后仍未落地,这就使得产业链上的企业未能放开手脚。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形势才初步明朗,中国银联即展开行动。
4月24日,中国银联联手UC浏览器推出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全面渗透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地,布局远程支付。对此,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的相关人士表示,“一旦标准确立,将快速促进行业市场空间的打开。”
移动支付是块大蛋糕,虽然各公司之间厮杀激烈,但该市场也存在着合作共赢的机会。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金桥就表示,手机支付是一种跨通信、金融、软硬件等多个行业的服务,必须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
支付标准呼之欲出
据了解,由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颁布需要经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三个阶段,此后有关方面才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行政。
而依据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这个国家标准的送审稿在“五一”前后即已进入了报批稿阶段。“报批稿就是经过编写规划已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正式文本。”他说。
在此过程中,银联参与了移动支付国际标准的制定。柴洪峰就证实银联在金融行业的标准当中承担了联网通用的部分。他介绍说,即将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不仅覆盖了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业务模式与技术方案,还对联网通用、可信服务管理、支付安全、检测认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要求。
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方案有三种:近场支付(NFC)、SIM-Pass(可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机智能卡)以及RFID-SIM(双界面智能卡)。而银联选择的是以13.56MHz 国际标准为基础的NFC支付方案,它在国内外市场上发展得较为成熟,已经广泛应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触卡片领域,尤其适用于现有的大部分POS终端机。显然,作为国内最大的POS机拥有者,中国银联当然希望自己的方案能够入选。有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底银联共有POS机241万台,2010年全年增长38%,2011年又增长40.2%。
相比银联的技术标准,中国移动明显位居下风。由移动主导的2.4GHz手机支付需要用户更换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因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频率不一致,中国移动支付产品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并且,该标准的使用还需要与公共和金融部门进行协调,涉及大面积更换设备的问题,所需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大。
或许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些产业性弊端,中国移动在标准之争中做了两手准备。2010年,它在加入银联为首的手机支付产业联盟后,在不放弃2.4GHz标准的同时,也开始研发基于竞争对手标准的手机支付标准。
银联抢跑远程支付
支付标准即将尘埃落定,给蓄势待发的移动支付产业带来了突破。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481.4亿元,用户规模达到1.9亿,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4.8亿。
而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它又细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前者主要是让用户通过手机登录银行网页或者是客户端,进行支付和其他操作。后者则是指用手机通过射频、红外线、蓝牙等传输方式进行支付。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远程支付作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产业链比较简单且清晰,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互联网在线支付领域也有着长达10年的运营经验,远程支付会率先领跑。”
在互联网业务上的劣势,也是银联在标准确立之前迟迟不进入远程支付的重要原因,所以,它在等待一个时机。现在看来,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单长胜表示,目前用户群体日渐成熟,网络环境进入3G,移动电商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恰当的阶段。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中国银联为什么要联手UC浏览器推出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
据称,相较于以往的手机支付方案,银联的移动支付用户在下载相应的银行插件后,填写相关的银行卡信息,就可以完成支付,简易方便。
在此之前,基于先期开展网银支付积累的巨大用户基础,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开始大展拳脚。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即在日前表示,“银联手机支付”在全国30余个省市开展试点或推广应用,产业模式日趋成熟、支付商圈不断扩大、用户体验持续提升。此外,银联持卡人还可通过登录商户手机客户端,使用银联手机支付服务。
而中国移动也一直在远程支付业务上暗暗发力。范金桥就谈到,中国移动从2001年开始推出手机银行,2009年3月份推出支付平台,用户以手机号为标识,实现缴话费、公共事业缴费、网站购物等功能。同时,中国移动还与合作商家共同打造“聚惠啦”网络购物频道,以此拓展其移动支付客户群。据称,在2011年,该公司的移动支付业务与上年相比呈翻倍增长。
中国联通也没有落下。它除了在4月26日成立了联通支付有限公司,还将在未来重点发展移动远程支付和移动近场支付业务。其中远程支付业务主要是发展移动快捷支付和微支付业务。
合作才能共赢
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还谈不上硝烟四起,但有业界观点指出,作为移动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环节,曾经的仇家也应该互相拥抱对方。
去年4月28日,中国银联即和三大运营商共同签署手机支付发言。柴洪峰表示,近一年来,银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高层已达成共识,与和运营商旗下已经领到牌照的公司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他建议,产业各方在支付的载体、用户的资源、商圈的资源等领域采取对等开放的态度,使大家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27-03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不断发展,手机的逐渐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金融支付手段的局限性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移动支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业务涉及面广泛,是一个融合各个相关行业的新产业,商机无限的同时需要行业间的合作才能成功。但同时应当注意到,移动支付在国内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其运营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和竞争无序的特点,要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对现存的各种运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满足用户需求、平衡各参与方利益且具有发展前景的运营模式。
一、移动支付业务的定义和分类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技术实现模式也多样化,到目前为止,移动支付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准确定义。根据移动支付的一些基本特征,从广义上讲,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手持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广域网)实现资金从支付方到接收方转移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从狭义上讲,移动支付的支付终端仅限于手机。本文主要集中于通过手机完成支付行为的分析。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分类,在安全性、支付成本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应用领域具有一定差异,最终支付的实现模式也各有不同。
第一,根据交易过程中是否有商品或服务的传递,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交易性支付和非交易性支付。
第二,根据基于账户的不同,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基于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基于银行卡账户的移动支付和基于专有账户的移动支付。例如,目前中国银联开展的移动支付以及部分商业银行推广的手机银行就属于基于银行卡的移动支付,而移动运营商的小额支付主要是基于手机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
第三,根据是否事先指定受付方,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定向支付和非定向支付。例如,手机话费的支付属于定向支付,手机购物就属于非定向支付。
第四,根据支付方与受付方是否见面,移动支付可以分为移动远程支付和移动现场支付。例如,通过手机购买数字化产品就是移动远程支付,在自动售货机处购买饮料、支付停车费或加油费等就属于移动现场支付。
第五,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大额支付、小额支付和微支付。在不同的国家大额支付、小额支付和微支付的划分标准有所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各国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也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从海外该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的移动支付以微小支付和小额支付为主,采用的支付方式包括以下三种:通过手机话费账户支付、从用户信用卡或借记卡账户支付、以手机作为电子钱包。
二、移动支付业务的流程
移动支付的交易过程至少包含四个当事方:用户、商家、发行方及收款方。与传统的付款方式不同的是,整个交易过程是基于移动网络进行的。所以对于移动支付来说,网络提供商作为主要的当事方,其作用贯穿于整个移动支付的交易过程。如下图所示,发行方通过银行账户为用户提供支付能力,发行方主要是金融机构;收款方根据具体的支付平台不同,可以是商家、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商等。
交易凭证包括账户信息、账户密码以及各种数字安全证书。交易的细节信息由网络提供商负责传递。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中,交易的细节信息利用基于浏览器的协议如WAP和HTML,或者信息系统如SMS和USSD进行传递;在接触式移动支付中,交易的细节信息可以通过红外、蓝牙或RFID等进行传递。
三、移动支付的四种运营模式
(一)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
优点:移动运营商拥有对移动用户及其话费账户、手机厂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强大控制力,并凭借这种资源优势在现阶段掌握了与商业银行或银联合作的话语权。
劣势: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最明显的劣势就是缺乏具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和业务流程、财务制度、风险控制等金融行业的运营经验。其次,就基于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来看,这种模式的发展面临较多限制:一方面,话费账户每月有最高消费额度限制,这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额度需求;另一方面,话费账户的目标客户群多为后付费用户,而乐于尝试新业务的年轻群体多为预付费用户。另外,话费账户的支付成本高,结算周期较慢。再次,就基于银行账户或银行专业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来看,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变成纯粹的通道提供商,失去产业发展的话语权。最后发生大额交易可能与国家金融政策发生抵触,运营商需承担部分金融机构的责任。
(二)银行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该模式下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
优点:该运营模式下银行的资本实力、营业网点规模和分布、营销宣传等方面比较强,仅把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当作一种类似互联网的信息通道,而且不受其他各方的制约,可以灵活开展支付业务。
劣势:该运营模式下移动支付业务不能够实现跨行互联互通,各银行只能为自己用户提供服务。另外如果不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持卡人若要实现银行卡的个人化,就只能本人亲自到不同银行的柜台办理。
(三)中国银联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中国银联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机构的各种支付卡,实现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通过中国银联的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实现跨银行移动支付服务。
优点:该运营模式下中国银联的最大优势在于联结各发卡行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同时,中国银联拥有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可以向行业客户和重要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支付解决方案,从而增加中国银联对商户的吸引力。另外该业务模式下移动运营商、银行和中国银联之间权责明确,提高了商务运作效率,简化了其他环节之间关系。
劣势:首先中国银联的产业定位使其无法直接掌握持卡人资源和商户资源,尽管他们都是中国银联的最终用户,但是,作为转接机构的中国银联并不拥有对这两个市场的直接影响力。其次,银联的体制使其不能和银行结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中国银联的股东中,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处于控股地位。同时,中国银联人事任免等主要事务基本上由央行决定,因此长期以来,中国银联更像是一个政府机构。这种体制设计产生的一个重大负面影响就是,中国银联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较弱。再次,中国银联的资本实力较弱。对于初期需要较大投入的移动支付业务,中国银联仅仅依靠自身的实力难以推动市场的前进。
(四)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的模式
该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来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和信用管理,使交易能够顺利、正常进行,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优点:通过优势互补来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带动上游和下游企业健康运营,同时银行不需要支付巨额资金给移动运营商。
劣势:该运营模式中的竞争仅仅是一对一的关系,即移动运营商只能与某一个银行的信用卡号进行绑定,无法实现跨行支付。另外,不同银行的接口标准不同,运营商与不同的银行合作会造成成本增加。
四、主要参与方独立运营的可能性分析
(一)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难以单独经营移动支付业务
首先,我国移动用户众多,如果所有移动用户都使用手机购买商品,商业银行都将面临着过于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银行不会同意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其次,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移动支付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再次,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淀资金及其利息收入,基于预付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受到金融监管。
(二)中国银联不能独立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中国银联不直接掌控用户和终端,而是通过合作者间接影响,同时,中国银联不直接掌握收单网络,没有做到从网络终端到转接核心的全网控制,只是控制支付网络的转接部分。由于没有全网控制的统一网络,没有直接的客户资源,中国银联也就难以直接地、大规模地将服务和商户资源导入到这个平台上,而必须通过各类合作者间接地接入。
(三)银行不会单独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银行独自经营移动支付业务需要在技术研发、设备采购上进行巨额投入,在未能看到明显的利润回报之前,银行仅仅将移动支付作为传统业务的补充及增加客户粘性的一种手段。而且,银行的业务重点在于向客户或商户提供金融业务,而不是支付服务,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出现以某个或某几个银行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目前在世界上也没有出现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
中图分类号:TN9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1)01-0079-03
0 引言
当前,物联网正在全球尤其是中国掀起一股产业化的热潮,其中的移动支付业务更是被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视为杀手级业务。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移动支付系统将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包,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用户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者使用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将此次交易的要求传送给MASP,由MASP确定此次交易的金额,并通过移动支付系统通知用户,在用户确认后,付费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这些都将由移动支付系统(或与用户和MASP开户银行的主机系统协作)来完成。由于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移动支付都采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案,可采用博通集成电路的2.4GHz无线收发器BK2421实现低成本的移动支付RFID系统。
1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系统组成
移动支付包含支付开始、支付认证和支付确认等相关流程。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系统则由接入系统、认证中心、移动支付平台、应用服务提供商和无线通信网络五部分组成,图1所示是移动支付系统框图。
接入系统包括RFID标签、可运行移动支付软件的手机以及可读取RFID的POS终端机。其中RFID卡和RFID POS机属于RFID子系统。RFIDPOS机通过RFID技术来读取用户信息,并利用PSTN,GPRS等方式与移动支付平台相联接。手机用户利用手机移动支付软件,通过GPRS网络与移动支付平台进行信息通信,完成支付。
2 2.4GHz无线收发器BK2421
BK2421属于2.4GHz ISM频段的单芯片无线收发器,它采用高达2Mb/s的通信速率和独特的通信协议,集成了无线射频收发前端、频率综合器、数字调制解调器、1对6星形通信协议以及电源管理等,其内部组成如图2所示。相比其他2.4GHz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等),它以非常低的功耗实现高速率无线传输。接收器正常工作电流为17mA,发射器输出功率0dBm的电流为14mA,关机状态电流为3μA。通过优化设计,不但使BK2421保持了2.4GHz频段其他通信协议优良的射频性能,而且简化了产品设计,可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RFID产品应用。
BK2421集成有两种调制方式,分别为CPGF-SK调制和CPFSK调制。在抗干扰方面,BK2421集成有干扰检测功能和异步搜索频率等算法,进一步降低干扰的概率。一般情况下,采用BK2421的无线产品能够不受干扰的影响,完全保持通信连续性。
表1为BK2421与采用其他通信协议的产品基本性能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BK2421无线通信性能如通信速率,通信距离等与采用另外3种通信协议的产品性能不相上下,甚至某些性能更优。由于BK2421采用自己独特的通信协议,无需为了满足特定的协议而增加额外的设计,所以它根据实际需求而优化了整个芯片设计,降低了产品复杂度;另外高达2Mb/s的通信速率大大减小了每个数据包的发射时间,从而降低了功耗,同时BK2421采用低中频接收架构和锁相环发射架构,进一步降低产品功耗。相比采用另外三种协议的产品,基于BK2421所完成的短距离无线产品实现简单,成本低廉,功耗极低。
3 采用BK2421设计基于RF-SIM的移动支付子系统
RFID子系统由RFID标签、RFID阅读器和RFID应用支撑软件系统组成。RFID标签和RFID阅读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NFC、SIMpass和RF-SIM。其中RF-SIM技术是将包括天线在内的RFID射频模块与传统SIM卡功能集成在一张SIM卡上,在实现普通SIM卡功能的同时也能通过射频模块完成各种移动支付。由于RF-SIM采用2.4GHz频段完成移动支付的空中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频道多、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距离远、同时支持主动和被动感应、安全数据传输与蓝牙、WiFi无冲突等优点,所以基于RF-SIM的移动支付系统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未来有希望成为三大运营商的首选标准。
由于BK2421集成度非常高,外加简单的MCU控制芯片就可以快速设计出RFID子系统中的硬件系统,图3即为基于BK2421的RF-SIM硬件系统框图。手机SIM卡上的MCU通过SPI控制其BK2421与RFID阅读器内的BK2421互相通信,从而使SIM卡与RFID阅读器可以完成安全认证和数据交换。
4 设计注意事项
BK2421同时集成了1对6星型通信协议,故可简化协议和软件设计,用户可以发挥其软件优势,根据需求开发自己的通信协议,以固件的方式实现基带控制器。该系统基本能够满足移动支付对RFID子系统的各种要求,如高传输速率、超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但是由于实际通信时,SIM卡要求放置在各种类型手机中,不同手机型号对应不同无线环境,SIM卡与读卡器互联通信距离会随着环境不同而变化。如果设计前没有考虑该因素,可能导致SIM卡与读卡器互联通信距离急剧缩短,甚至不能满足产品要求。根据BK2421的技术文档,可以采用下面给出几种方法提高SIM卡在手机内与读卡器互联通信的距离。
(1)优化PCB天线设计
由于BK2421内嵌在SIM卡中,所以其天线只能用PCB走线实现。一般SIM卡放置在手机中间,如果其上下存在金属片或者大面积走线,会导致PCB天线的辐射效率急剧恶化并会改变天线谐振频率。如果设计天线时没有考虑上述因素,设计出的系统通信距离会显著缩短,甚至无法通信。所以PCB天线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做到尺寸与波长相关,在相同的环境下使其谐振在工作频率2.4GHz内端口易于匹配;
②减少损耗,即将天线尽量孤立于其他金属以外预留天线匹配器件;
③由于实际天线工作环境和设计环境不一样,实际天线谐振频率可能会偏离设计目标,显然工作频点不在谐振点上会导致BK2421与天线之间存在比较大反射而降低传输效率,从而缩短通信距离。这时需要通过调整天线匹配器件使谐振频率重新回到设计目标2.4GHz。
(2)优化BK2421调制频偏
远近格局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已经呈现出两大发展路径:一个是银行、通信运营商和银联主推的NFC近场支付模式;另一个则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竞相试水的远程支付模式。
近场支付让刷手机消费的模式代替了刷卡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支付,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远程支付则是指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客户端或借助手机刷卡器来实现支付购物、充值、转账等功能,属于线上行为,需要接入移动网络。
随着2013年1月央行第六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下称“支付牌照”)的发放,233家获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无一不加大资源投入,支付领域的市场争夺愈演愈烈。支付宝和财付通借助庞大的客户数据和二维码等技术加速移动支付的创新路径,由线上向线下渗透;拉卡拉则依托于早年间在超市和便利店安装的公共终端积攒下的人气推出手机刷卡器,实现由线下向线上扩展。
在第三方支付企业早已使出浑身解数时,银行和通信运营商才正式迈出了移动支付实质性的一步。去年8月,僵持了许久的金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之争终于以中国移动的妥协划上句号,13.56MHz NFC标准正式成为国标。中国移动紧接着在11月宣布2013年计划销售1000万部支持NFC功能的TD-SCDMA手机,并与中国银联合作在12个省份启动NFC移动支付服务。同年9月,招商银行宣布与HTC合作推出内置支付模式的手机钱包,两个月后又宣布与联通合作推出国内首款基于SWP-SIM卡模式的近场手机支付产品“联通招行手机钱包”。此后的4个月内,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就相继宣布即将推出以手机SIM卡作为银行账户载体的NFC近场支付产品。
这边银行和通信运营商主打的近场支付还在犹抱琵笆半遮面,那边第三方支付企业主推的远程支付却已经风生水起。
支付宝2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无线支付同比增长4.7倍,无线支付占比最高达到24%,创下支付宝无线占整体支付比重最高的记录,无线支付的新增用户数更是达到100%。而就在次日,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也披露数据称:2013年春节期间,通过财付通手机端进行手机转账的笔数超过140万笔,通过财付通手机端交易的平均日交易笔数较去年春节增长250%,交易总额较去年同比增长800%。而一项来自拉卡拉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拉卡拉客户端下载量突破500万,刷卡器销售达到200万台。
支付溢价
对于移动互联时代的支付而言,已经大大超越了本身金融结算的含义。消费者会从转发的微博中寻找到支付的商品,会在手机中搜索附近打折的商户,会通过手机扫描某个条码完成支付……当我们面对这些已经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支付场景时,你会发现:移动支付已经将社交、搜索、广告营销、在线服务等各种元素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移动支付结合了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行业相关技术等,具有明显的跨行业技术特点。目前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环境,支付企业、银行、通信运营商自身各具优势,不少也在市场中风生水起。
去年底,支付宝开始在部分城市开展出租车消费的尝试。乘客用手机扫描司机提供的二维码,通过手机进入支付宝的支付页面,之后完成车费的支付;而支付宝最新推出的主要面向小商户的“超级支付”应用,更是让支付简化到了商家只需发出一条包含收款方信息、金额以及验证码的短信,消费者直接将验证码作为内容,回复短信后就可完成付款。对此,支付宝公众与客户沟通部经理王子凌对《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表示:“支付宝推出的多种移动支付方式,会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创新实现优胜劣汰。”
配合“联通招行手机钱包”上市的APP“掌上生活”凭借LBS技术,将周边商户优惠信息及时反馈到手机上,即刻在线下载美食优惠券、购买电影票;手机在支持银联“闪付”(QuickPass)的POS机上轻轻一刷,支付即可完成,登陆手机客户端了解开卡进度、查询账单、支付信用卡欠款……招行行长马蔚华表示:“招商银行还继续打造一系列基于LBS服务、二维码技术的支付服务体系。”而这些都是针对招行持卡人推出的。
不难看出,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初衷,是要更有效地利用非物理网点渠道来开展业务。
全国有大小银行上百家,每个人的银行卡就有各种可能的组合:他需要用工商银行的银行卡缴纳交通罚款,需要用北京银行的卡缴纳保险、需要用中国银行的卡缴纳贷款、需要用招商银行的卡发工资、还会有一两张借记卡和两三张信用卡,除此之外还有银行办理业务时不可避免的排队。比起下载3、4个不同银行的客户端去完成不同平台上的交易,用户更愿意用简单、综合所有功能的“傻瓜”方式一次完成。
任何一种支付手段都是有可替代性的,好的用户体验未必能增加用户数量,但是却会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的使用频次。移动支付已经不仅仅要满足用户消费结算的银行基本服务诉求,在移动互联浪潮涌动的今天,移动支付更代表一种与用户高效互动沟通的工具。通过移动支付,用户的碎片化行为具有比交易本身更大的价值。
0引言
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移动支付得到充分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运营商的特殊身份,涉及金融的可操作性考虑,需要有更加专注于支付处理的第三方机构。运营商专注于系统平台部署和技术实现,而金融机构专注于金融交易等操作,因此非常需要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移动支付系统。
1移动支付的概念
根据移动支付论坛的定义,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易。移动支
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分为微支付和宏支付两种类型。微支付是根据移动支付论坛的定义,交易额少于10美元,通常是指购买移动内容业务;宏支付是指交易金额较大的支付行为,例如在线购物或者近距离支付。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安全要求级别不同。
2移动支付的安全交易方式
安全电子交易方式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组织提出的以信用卡为基础的电子付款系统规范,用来确保在开放网络上持卡交易的安全性。SET规范使用了公开密钥体系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利用DES数据加密算法、RC4或任何标准对称加密方法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并利用Hash算法鉴别消息的真伪、有无篡改,以维护在任何开放网络上的个人金融资料的安全性。SET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是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安全传愉。用户和商户的相互认证,以确定通信双方的身份。一般由第三方机构负责为在线通信双方提供信用担保。SET协议中的参与方有:(1)用户: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用户通过计算机与商户进行交互,用户通过由发卡机构颁发的付款卡进行结算。在用户和商户的交互过程中,SET可以保证用户的个人帐号信息不被泄漏;(2)发卡机构:负责为每一个希望进行电子支付的用户颁发付款卡,并建立用户的相关帐户。发卡机构根据不同品牌卡的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每一笔通过认证的交易进行付款;(3)商户:商户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利用SET向用户提供安全的电子支付服务。同时,接受支付的商户必须和清算机构有关系;(4)清算机构:它是一个金融机构,负贵建立商户账号,并且处理支付卡的认证和支付;(5)支付网关:是由清算机构或指定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设备,它负责处理用户和商户的支付信息;(6)CertificateAuthority(CA):是提供身份验证的第三方机构,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交易双方信任的实体组成。它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类注册请求,并颁发相应的证书。
3移动支付通用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通用模型的设计必须保证平台的扩展性,同时又要包含交易的权威性及安全性、商户或用户的隐私性。因此基于SEMOPS模型,引入了可信的第三方,充当仲裁机构。通用支付模型分五个模块:用户支付模块、商家模块、支付处理模块、数据中心、可信第三方。
用户支付模块:用户支付模块由带有NFC控制器,内置STK卡的手机终端组成,NFC设备与手机控制器之间采用I2C总线连接,而卡与手机是ISO7816通信标准,提出与现有的手机控制NFC不同的是,采用卡来控制NFC设备,具体实现是利用卡的STK功能,此命令可以是GSM11.14的扩展主动式命令,由终端将APDU指令解释传输给NFC,以实现SIM卡控制NFC的功能,可以控制NFC打开关闭通信等功能。与现有NFC手机相比,用STK卡可以校验持机者的合法身份,可以控制NFC设备的打开和关闭,防治未经授权的交易发生,此外利用STK卡的安全特性可以存放用于安全交易的证书,在交易发生时可快速生成会话密钥,签名等信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
商家模块:在NFC多种用途的前景下,商家模块更具有多种的实现形式,商家模块可以是类似POS机的读卡装置,也可以是内容提供商将NFC设备放到智能媒体机里面,而每个商家模块中放置支付机构的证书,在产生交易时,将商家信息、交易金额等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
支付处理机构:支付处理机构相互连接成环状,支付处理机构之间相互信任,并且拥有相互之间的公钥证书,支付处理机构可以处理用户的请求也可以处理商家的请求,依据证书对用户或商家进行验证,同时通过验证后,而将交易信息重签名发送到可信第三方进行验证。用户或商家与其归属的支付处理机构之间互相拥有对方的公钥证书,并且用户和商家的证书只存放于归属的支付处理机构,在移动支付过程中,不传递任何证书,节省证书交换的时间。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与SEMOPS模型具有相同的功能,负责支付机构之间的消息路由和传递,数据中心系统包括消费数据加载传输和结算中心MIS两部分.结算中心MIS主要完成数据传输管理、数据采集情况的统计、消费数据的处理及相应的查询统计、处理与支付处理机构的通讯数据.数据加载传输,负责采集消费数据生成本地数据,并负责生成上传的数据包。
可信第三方:可信第三方由时戳服务器和认证中心构成,保存每个支付机构的公钥证书,负责对支付处理机构的验证,验证通过时加入时戳,防止重传攻击,并给未来交易争议提供仲裁依据。
用户端采用NFC信道来传输,超短距离的传输提高安全性,将整个交易的发起结束都由用户的STK卡控制,增加交易的灵活性,借助STK的安全存储特性,将交易信息保存,方便管理;引入可信第三方,提供对交易中产生的争议进行仲裁,同时加入时间戳,有效的阻止系统中可能发生的重发攻击;支付处理机构相互信任,拥有用户和商家的公钥证书,连接成环,可以同时处理商家和用户的支付请求,提高整个模型的可扩展性;整个交易过程,实现很好的匿名性,用户或商家只对归属的支付处理机构负责,其他方无法看到交易的个人身份信息。用户或商家只保存自身的证书和归属支付处理机构的证书,可以方便安全在存储空间有限的STK卡中存放。
4结束语
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支付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短信、WAP等远程控制完成支付,另一种是通过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完成支付。短信、WAP方式实现的方式有着明显的缺陷,相对于短信、WAP方式实现的移动支付,本文介绍的NFC技术有着明显优势。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861-02
1 移动支付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当前,无线通信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最前沿的通信领域之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拥有量早已超过PC机,而Internet已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进行商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介。特别是第三代(3G)宽带无线网络的发展使得手机等无线设备上网成为必然趋势[1]。近些年来,电子商务和无线通讯的发展十分的迅猛,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手机用户,这就为各种移动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2]。其中,移动支付就是其中的一种应用。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Mobile Payment),就是让用户使用移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它是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又一个新宠。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此外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在2009年内增长到8250万人,2010年以来国内的三家运营商都加大了在手机支付上的投入力度, 2010年4月工信部科技司在“2010第二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透露,工信部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3]。现在,移动支付正在得到大力的发展,移动支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目前,移动支付主要提供以下服务项目:银行业务、交易、订票、购物、娱乐、订酒店等[4]。商务人士在移动应用业务上需求大,特别是商旅服务,它包括:订火车票、机票、订酒店等。从各个渠道,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移动支付正在逐渐的融入人们的生活,移动支付业务必将迎来其发展的空间。
2 商旅服务功能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商旅服务功能模块包括:预订机票、预订火车票、预订酒店,商旅服务功能设计的从发点是为人们提供方便、全面的信息查询和预订,给人们提供一站式、随时随地享受商旅服务。按照常规来说,人们购买机票、火车票的时候需要到机场、车站进行当面的交易,当节假日到来的时候,这些地方的人流量大,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员拥挤现象,还要受到排队等候之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错过班点、耽误行程。这就需要一种能让用户随时随地自行购买机票、火车票的渠道,实现远程支付以及自动获取机票、车票的服务。运用手机订票服务、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进行交易,实现购票、支付、取票全过程,大大简化了用户购票流程。而预订酒店主要
是面向商务人士,在出差的时候,能够方面的预订到酒店。
无论是预订机票、预订火车票、还是预订酒店,都必须有信息的查询,必要信息的填写,输入用户必要的基本信息,银行卡支付。由这一系列的操作,围绕着这些操作进行商旅服务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本文设计开发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并且简单易用的商旅服务功能模块。该商旅服务功能模块同样也是这样三个部分,包括:预订机票、预订火车票、预订酒店。其中预订机票、预订火车票首先是给用户提供一个查询机票、火车票信息的界面,让用户能够了解有没有需要的班次、车次。然后再是班次、车次的选择,用户信息的填写,银行卡支付。预订酒店首先是给用户提供出差地各类型酒店的查询,然后再是酒店的选择,用户信息的填写,银行卡支付。
2.1 模块设计目标
模块系统的设计目标使用J2ME技术开发移动应用软件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开发一款适合商务人士进行随时随地订票、订房间的移动商务应用软件。移动支付客户端---商务服务功能模块,可以让一些商务人士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地进行订票、订房间。并且移动用户仅仅只需要一只支持J2ME的手机,就可以在拥有移动网络的地方进行使用。移动商务应用系统与网络上的一些系统功能类似,但是在性能上却有极大的差距。原因在于移动商务应用软件是基于移动设备的,而移动设备的性能是有限的,比如:内存有限、网络传输速度有限等,所以导致了移动商务应用软件也受到制约,在开发移动软件的时候,其所具备的性能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本系统的性能设计目标:一是软件占用手机内存在不减少功能的同时尽可能的少;二是软件的运行速度以及网络传输速度要求快;三是软件的界面美观,软件的可操作性强。
2.2 模块设计思路
利用J2ME低级界面、高级界面,设计整个模块的界面。因为整个项目没有涉及到服务端,所以模块所需的所有数据都通过本地存储。整个项目的设计没有像手付通一样需要设计多层结构,手付通程序包括:客户端程序、服务器端、数据库三大块内容。
本文编写的是客户端模块程序,只有一层结构,就是移动支付客户端商旅服务功能模块的J2ME程序,它是运行在移动手机上的一个MIDlet,用户需要在移动手机上利用手机键盘输入相关的信息。整个模块程序包含四大块内容,分别是模块主界面程序,预订机票模块、预订火车票模块、预订酒店房间模块程序。还包括本地存储数据设计。
2.3 模块系统流程
本文经过深入的研究,对模块系统的流程有了一个明确的设计,移动手机用户在选择登录商旅服务模块后,用户可以进行填写相关信息,机票、火车票预订,酒店客房预订,银行账户支付等操作。因为没有服务器端的缘故,所以所有数据的操作都是在本地进行的,也就是在手机上进行,数据的操作包括读出、写入、修改、删除等。
3 关键实现技术
3.1开发语言及工具
众所周知,在手机开发中,有J2ME、BREW、Symbian、Windows Mobile等开发方式,和这些开发方式相比,J2ME技术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技术,有其在技术上的优势所在。移植性强:使用J2ME技术开发的程序,可以经过简单的修改以后,在不同厂商的手机上运行,这个是J2ME技术最大的优势;开发速度快:由于Java语言自身的特点和系统的关联不大,所以开发速度很快,程序的开发周期比较[5]。客户机应用程序能很容易地被移植到其他遵循J2ME或MIDP并且符合CLDC规范的设备上。更低的网络资源消耗与服务器负载[6]。
Sun公司与主要的消费类设备制造商及其他公司合作,开始两项Java Community Process(JCP)标准化工作,Connected,Limited Device Configuration(CLDC)和Mobile Information Device Profile(MIDP),以使这些应用于相当广泛的消费类设备的Java类库及相关Java语言和虚拟机特性标准化[7]。
目前,许多移动设备都支持Java ME标准,一个Java ME的标准至少包括一个配置,如受限连接设备配置(CLDC)和个人资料,如移动信息设备描述(MIDP)。在具体领域,可选软件包提供额外的功能能力[8]。
Java Me的开发工具包括无线应用开发包、IDE开发环境和部署工具。根据使用的无线应用开发包不同,分为通用开发工具和专业开发工具。通用开发工具是指基于Sun Java ME Wireless Toolkit的开发工具,专用开发工具指基于特定厂商的开发包的开发工具。无线应用开发包只是一个开发工具包,而不是一个IDE,通常还需要安装一个IDE。Eclipse和EclipseME插件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在Eclipse下的Java ME开发环境[9]。对于移动支付客户端——商旅服务功能模块,我准备使用的开发工具是Eclipse3.2和EclipseME、wtk2.5.2构建起来的环境下,使用J2ME语言进行开发[10]。
3.2 业务流程处理
在本课题的客户端模块子界面实现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模块子界面,分别是预订机票子界面、预订火车票子界面、预订酒店客房子界面。
以预定机票为例。预订机票的功能是提供给出差或者旅行的人预订机票的功能,包括航班查询功能、机票预订功能、网上银行支付功能。当用户选择使用该功能的时候,首先出现的界面是机票查询界面,让用户查询自己所需求的机票信息,输入必要的信息之后会查询出相应的航班表。接着用户可以进行选择所需航班填写乘坐人数和价格,再填写乘客具体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程序会给用户一个信息确认表,让用户确认信息。最后就是确认支付,支付成功的时候同样会给用户一个回馈信息表。
预订机票程序包括Bookfights.java、Bfintface.java、Bfintface2.java、Bfintface3.java、Bfintface4.java、Bfintface5.java、Bfintface6.java。当主界面keyPressed按键事件函数检测到用户按下机票预订按钮,enter(temp=1)函数进入预订机票模块界面Bookfights程序,按下确定按钮item(11)进入航班表Bfintface程序,item(12) 进入乘客人数界面Bfintface2程序, item(13) 进入填写乘客信息Bfintface3程序, item(14) 进入乘客信息确认Bfintface4程序, item(15) 进入确认支付Bfintface5程序, item(16) 进入支付成功信息回馈Bfintface6程序。
J2ME还给程序员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RMS。RMS能够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检索,能够让一个MIDlet程序拥有比较全面的数据管理功能。但是RMS的功能还是没有在PC机或者服务器上运行的数据库系统功能强大吗,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数据库管理功能,RMS是一个小规模的数据库系统。一个MIDlet程序中包含有多个MIDlet或者一个MIDlet中的对个线程可以同时进行调用相同的RecordStore。本文的数据库设采用J2ME自带的RMS功能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存储。
4 结束语
随着我们国家移动通信行业进入3G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手机应用软件种类繁多,现在大部分手机都支持Java,利用Java语言开发的手机应用软件种类繁多,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的生活方便、快捷。其中移动支付-商旅服务给人们提供一种随时随地享受轻松订票、预订酒店的服务,大大的提升了人们出差、旅行的快捷程度。
本文研究开发的是时下相对流行的、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的移动应用软件,移动支付商旅服务模块采用J2ME语言进行编写。J2ME语言编写的移动应用软件有比较良好的性能、可操作性、可移植性。系统的开发在Eclipse环境下结合Eclipse ME、wtk,采用J2ME语言进行程序编写,针对于移动支付预订服务软件的研究,围绕着信息查询、用户信息填写、银行卡支付等流程进行,商旅服务功能模块都离不开这些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 魏冬健,高济.基于J2ME平台的无线设备应用系统的开发[D].杭州:浙江大学计算机系,2002.
[2] 文扬,彭舰,张磊,等.基于J2ME技术的手机预订机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2006.
[3] 手机支付[EB/OL].[2010-12-06]. http:///view/1552166.htm.
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较2018年底新增网民75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民占比由2016年底的98.6%提升至99.3%。通信设备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移动支付也因其高效、便捷、灵活的特性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前,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占据了移动支付的主流,并成为用户的首要选择。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环境及趋势
(一)移动支付的含义与特点。移动支付,其内涵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一般是指智能手机)为载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通过将客户的银行卡、手机与支付终端捆绑的模式向银行金融机构发起支付指令,从而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功能。移动支付因其简单的操作性、技术的先进性、服务的创新性已成为当前主流的新型支付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移动性。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与手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随时随地从移动终端获取所需要的服务信息。2.及时性。获取服务信息更加便捷,服务功能的实现越加高效,账户的查询、转账、购物消费越来越便利。3.定制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优势,对不同消费方式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4.集成性。集搜索、电商、社交为一体,是一个全息化的移动支付系统。(二)移动支付的应用。1.创造“移动”服务。“移动”服务,其内涵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主)为载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服务方式,同时还有很多满足潜在需求的服务,例如,线下线上融合,灵活、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跨境支付前景广阔,应用场景多元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网民中有84.6%的网民在线下购物时使用手机在网上支付结算,在超市、便利店、餐馆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支付结算的方式正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结算成为消费者的新型支付观。2.超前客户服务管理。超前客户服务管理的特点,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大量收集用户的交易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并能创造客户需求。比如,金融科技通过支付环节深度挖掘支付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信息,深入分析收集的大数据,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定制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这在支付、保险、理财、供应链、大数据等领域都有运用。3.应用场景多元化。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支付流程更加顺畅、便捷,使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覆盖更多场景。例如移动支付厂商横向开拓交通、医疗、餐饮、外卖、网贷、理财、教育等行业,纵向拓展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从安全保障、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等方面提出系统化的技术要求。(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环境及趋势。1.移动支付产业链。银联和央行支付系统所组成的支付清算是中国移动支付核心参与方,终端厂商、软硬件设备商、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角色。一是支付清算。由银联和央行支付系统组成的支付清算是整个电子支付产业的枢纽,提供跨行大小额电子支付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跨行资金清算的业务。二是终端厂商。手机终端厂商以集成NFC通讯模块等方式提供近场支付环境的终端支持,通过与通讯运营商、商业银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的近场支付功能。例如,三星、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终端生产商为NFC模式的近场支付提供设备技术的支持。三是软硬件设备商。软硬件设备商主要以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方式提供POS收单服务。POS收单服务有效推动了电子支付业务的不断发展与进化,促进了线上线下支付一体化的发展。四是通信运营商。通信运营商为支付交易提供网络设施、通信渠道、支付通道。其不断开发推出创新产品,例如近场支付的双界面SIM卡、与用户互动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等,是推动我国电子支付行业向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五是金融机构。银行作为发卡机构,拥有庞大的用户群,通过将银行卡号与手机号绑定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便捷的支付服务。凭借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渠道在远程支付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在近场支付方面,联合终端厂商、软硬件设备商推出云闪付。六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敏感度极高,能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以制定不同的服务,打破线上线下的限制,在移动支付领域不断地发展进取。如今,第三方移动支付已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2.支付业务稳步增长,有力拉动消费升级。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7.65亿,占手机网民规模的85.3%,用户规模较2018年底增长1.82亿。数据指出,2019年移动支付业务(不含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金额是249.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打开,移动支付业务不仅在重塑着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居民消费增长。3.支付场景多样化,支付路径便捷化。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支付的场景日益多元化,从最初的网购支付、话费充值、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场景逐步向金融产品支付、休闲娱乐、生活缴费、美容护理、游戏充值、跨境转账等支付场景扩展。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中国移动支付的支付路径涵盖了远程网络支付、二维码支付、NFC支付、条码支付、光子支付、手刷支付等在内的多种支付路径。其中,二维码支付得益于其适宜场景的广泛性、使用条件的低门槛、直接便捷性成为目前移动支付的线下主流支付路径。
二、基于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竞争格局。1.金融机构主导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电子支付服务主要推动力量来源于银联和银行两方面,银联通过将客户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的绑定模式和通过WAP、手机短信等方式发起指令支付的移动支付网关模式为客户进行服务;银行首先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是通过短信、手机客户端、WAP等方式进行银行柜面服务的查询、转账等业务员的延伸服务,其次,与终端厂商合作,通过在手机中预制银行卡信息与非接触芯片的方式,使手机具备银行卡与近场支付的功能。银联与银行主导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通过非金融机构支付清算、银行卡发行品牌服务、银行卡收单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润、ATM跨行取款收费、电子银行转账等手续费、快捷支付手续费分润等业务获取利润。2.通信运营商机构主导模式。通信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有小额花费支付、近场支付两种。小额花费支付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支付,是通信运营商移动支付的初期产品;近场支付方面,通信运营商主要通过与终端商场合作定制具有特定功能的手机终端的方式推广普及终端改造的近场支付。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盈利模式是提供基础移动网络获取网络服务利益,通过短信、WAP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获取移动增值服务,通过为应用服务商提供服务的门户获得分成利益等,以此获取利润。3.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移动支付有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有资和信、市政交通卡等预付卡发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银联商务、杉德、汇付天下等第三方线下收单机构;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及其下属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模式有手机客户端、手机刷卡器、移动支付网关模式。首先,手机客户端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基于其庞大的客户群需求,将互联网支付迁移到移动终端。常用的支付渠道是通过第三方虚拟账户支付,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的客户端软件。其次,手机刷卡器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刷卡器与手机终端相连接,客户通过手机端下单后再刷银行卡完成支付,比如卡拉卡、NFC支付、乐刷等。最后,移动支付网关模式是客户通过客户端选择支付方式完成支付,比如二维码支付、条码支付、声波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上盈利模式是通过电商交易商户交易佣金、电商平台支付解决方案、沉淀资金利息收入等业务获取利润。线下盈利模式是通过接入费、技术服务费、交易手续费等方式获取利润。(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状况。自2009年,依托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行业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着,第三方支付行业中的各类产品深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方面面,第三方服务机构或是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壮大规模,比如支付宝、财付通;或是针对用户提供多样化应用,比如翼支付、平安付;或是为企业定制化B2B支付服务,比如拉卡拉、联动优势,在具备市场细分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客户和商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和商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案。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业务之间存在直接竞争关系,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益壮大,银行会人为增加竞争壁垒,以保护自身利益,如提升快捷支付接入的门槛。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及行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建议。1.综合发展策略。找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定位,以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推动与金融机构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共赢合作,在企业、用户、支付通道、服务质量方面形成合力,避免低效率的成本投入,以合作促进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2.技术发展策略。提升移动支付环节交易密码的安全性,巩固风险屏障,利用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其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及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把握市场契机,加速推进产品研发、打通O2O支付渠道、丰富应用场景。3.市场拓展策略。市场拓展初期支付环节的商户扣率差价统一费率定价;通过与中小商户群的合作,培养用户和商户两端客户群,推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优势,对中小企业实施精准营销获取推广费用,为客户提供行业分析报告获取增值利润。(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营销策略的建议。1.品牌化策略。推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改善用户体验。加强服务创新,以服务创新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加强与商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进而培养用户与商户对品牌的忠诚。2.兼容性策略。资源整合、横向协作、互利共赢是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生存法则。找准细分市场,精耕细作,以合作共赢的姿态积极参与和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3.个性化产品策略。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针对个性化差异实现服务形式多元化,使大数据、云计算等发挥其强劲的优势。产品属性方面注意对产品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用户黏性的培养。4.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利用基于用户黏性、定位功能和大数据分析角度的SOLOMO模式(信息互动+本地消费+移动化)与O2O模式(线上线下相融合)满足商户或企业推广的精确营销、推测用户的当前需求及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5.互动式促销策略。在产品引进期,加强广告宣传力度,鼓励用户参与体验;在产品成长期,通过折扣券或红包进行促销;在产品成熟期,与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研发更便捷、安全、高效的第三方支付产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优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引擎。
参考文献:
[1]李淑锦,陈莹.基于新金融视角的第三方支付与通货膨胀分析[J].商业研究,2017,(1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