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0 10:58: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医药文化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2加强博物馆(医史馆)中医药文化元素建设近些年来,以中医药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博物馆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有以下4类:①建于中医药高校的中医药博物馆;②具有较强实力和规模的中药企业建立的中药博物馆;③中医院建立的中医博物馆;④地方民间组织建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博物馆[5]。截至目前,我国的中医药博物馆(医史馆)有近50家,这些博物馆(医史馆)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进来,不但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还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双重属性,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1.3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医院文化是医院的软实力,在推动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精神意识、行为规范的基础,是医院多年发展过程中的积淀,是一种群体文化[6]。医院文化建设主要有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环境形象体系和学术文化领域4个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与创新,树立医院中医药文化品牌和学术旗帜,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4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旅游是是一种健康、生态的旅游方式,将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符合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竞争力的新途径[7]。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有助于加强中医药资源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文化传播水平、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2拓宽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
2.1发挥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引领作用首先,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基础和关键,是向广大消费者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普及有效实用中医药知识的主要群体,是做好中医预防保健、开展中医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其次,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工作者和学生接受过正规学习和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文化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便于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有助于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8];再次,中医药院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向他们传播健康养生、预防保健、诊断治疗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中医药带来的好处,让消费者更好地享受中医药健康服务,从而主动参与到中医药文化宣传中来。
2.2注重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传播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多元特色文化,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已被全球多数国家所认可并接受,尤其在以生态为生活主题的今天,人们更注重用它来进行健康养生、预防疾病[9],这就为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乃至产业链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通过整合中医药创意产业价值链,提高中医药创意产品的竞争力,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10]。
2.3开发大众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载体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将中医药文化打造成以文字、声像、图像、动画等形式为主的传播体系,借助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介,寓知识传播于娱乐之中[11]。如河南中医学院拍摄了《苍生大医》《精诚大医》《河南中医1958》3部影片,其中《精诚大医》从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826部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16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影片以厚重的中医文化底蕴和精彩的艺术形式,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2.4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师承教育途径中医药文化师承教育是通过师承的方式将博大的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医药学知识的同时一起传播下去,它不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素质技能的培养,强调医风和医德建设[12]。要充分利用师承教育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借助师承教育的优势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
2.5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路径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开辟了新途径。较其他传播途径而言,通过网络搜索、博客等方式进行中医药网络传播,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阅中医药书刊、报纸、杂志、视频等信息的目的,一些群众喜爱、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片和中医养生视频等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率。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具有原创、即时、便捷、互动等特点的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技术平台的出现,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13]。因此应加强推广和应用新兴媒体,加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14]。
3提升中医药文化竞争优势,加快中医药文化品牌构建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形成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品牌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5]。
3.1打造中医药文化国家品牌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和机会,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国家品牌,力争形成国家对外交流与宣传的名片。
[4]董君.山东省创意产业发展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韩娜.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2015,(8):49-50.
[6]张文珍.创意山东建设的实践价值与思路对策[J].理论学习,2012,(10):30-34.
[7]中国产业信息.201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数据深度分析[EB/OL].(2014-02-19)[2016-5-13].
[8]2014年全国中成药产量情况.[EB/OL].(2015-03-18)[2016-5-13]..
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经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卓越贡献的大儒,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他所倡导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行为。随着一些深受中华传统文明影响的知识分子跨入“商”之行列,儒商概念、儒商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崇尚和普及。
到底何谓儒商?有学者曾经做出这样的解释:儒商,就是以孔子倡导的儒家道德来规范自己商业行为,并进行内部管理的商人或企业经营者。因此,我们可以说儒商就是现代社会中那些把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融入企业管理中,深悟“仁义礼智信”和“以利统义”之精髓的商人们。儒商,正新兴崛起为中国的智慧型商人。儒商与传统商人有何不同?孔子曾经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因此,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正是儒商与一般商人最本质的区别。
时代变迁,大浪淘沙,无数事实证明,儒与商的结合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理想经营方式,而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更是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是经过历代儒商的成功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在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的今天,弘扬儒商和儒商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儒商文化对现代企业成功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儒商文化给今天的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带来十分积极的作用。儒家的重“信”、重“义”、重“人”、重“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观念,都成为今天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
重“信”,就是注重诚信,就是重视产品质量,信守合同,不逃废债务。据说“诚信”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产生。古人十分重视诚信,并把它作为封建社会的五常之一。诚信既是做人立身的根本,也是立国兴邦之根本。在现代,诚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义”在儒家“亚圣”孟子看来是理想的人格境界。企业重“义”就是有社会责任感,守法经营,注重环保,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
重“人”,就是“以人为本”、“仁爱”、“人和”等儒家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为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人和”就是对内铸造团队精神,搞好协作,对外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西方的诸多管理法则也往往体现了这种管理中的道德诉求和人文关怀。如美国企业的创新精神、德国企业的质量第一观念、日本企业的团队意识等,与中国儒商的管理理念可谓殊途同归。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深得儒家文化精髓而又独具特色,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重“情”,就是人性化管理,就是企业亲和力。在这一点上,企业管理者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它能够赢得被管理者的依赖、信任,从而激发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二、中国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儒商文化是原动力
随着亚洲经济的不断崛起,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亚洲经济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却非常落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亚洲国家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亚洲国家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一体化之路困难重重。我们认为,随着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走向世界,逐渐被世界所认同和接受,儒商文化同样也可以在亚洲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儒商文化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国家都能够接受的文化,是亚洲少有的“共同点”,可以此为纽带,以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来推动经贸领域的合作和经济体制的融合。二是儒商文化是一种讲究“双赢”、“多赢”的哲学,比如“诚信”、“中庸”、“和谐”、“仁爱”、“立人”、“达人”等儒家理论是儒商行事的准则。因此,儒商文化能够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更多的支持,担当起促进亚洲共同繁荣发展的重任。三是中国可以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目前,日本、中国、印度都在积极争夺亚洲“盟主”的地位,美国也想在亚洲谋求更大的利益。如果能以儒商文化来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盟主作用和地位将无可替代。
三、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儒商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正在迅速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在这个无可避免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儒家智慧和儒商文化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示出了鲜活强劲的现代价值,而其中的一些观念与全球伦理遥相呼应:
1.义与利的关系。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义然后取。”义利关系引申来说就是义务和权利的关系问题。义务高于权利,整体高于个体,这是儒家思想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儒家思想中的义务原则更能适应当今全球化的需要。西方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发现强调个人权利、忽视社会义务的弊端,并力图加以纠正。
2.诚信观念。孔子认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讲信义,以诚相见,言而有信。西方二十二条商规中的第十一条就是“坦诚相见的法则”,认为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文化宗教中都包含着与孔子上述说法大致相同的训条,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被称作全人类伦理的“黄金法则”。
4.宽容和妥协的精神。彼此宽容和相互妥协的能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总之,儒商文化既是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加强同海内外华商儒商以及亚洲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渠道。我们今天研究和传播儒商文化,倡导和实践儒商精神,对我国现代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支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的提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在深入调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不断兴起和发展。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准则及作风和传统习惯。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领导风格以及全体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因素。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时期改革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久而健康的发展的,今后企业竞争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便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强大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的企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
2.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保持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制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明确企业文化的这些主要内涵,也就给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3.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对员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当企业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为无形的约束力,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企业效益的提高,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文化落地
1.宣传和贯彻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之要在于“化”,在于身体力行,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是对企业决策层确定下来的价值理念的大力宣传、推广并转化为员工自发自觉行为的一个过程。让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习惯,加大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和宣传是最有效的途径。员工是企业文化最大的传播主体和承载主体,所以在贯彻、宣传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时要贴近企业生产、贴近企业经营、贴近企业管理,贴近员工生活,要让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进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让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管理活动当中,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
文化作用于企业中,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使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与实践,形成一种能将一个组织的众多成员聚集在一起,围绕一项共同的事业协同工作的力量。这一力量渗透于企业的所有部门,影响并支配着企业各种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企业的灵魂。这就是企业文化。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和共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优秀的企业常常会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它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并以其强大的文化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2.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
企业文化的威力来自它所具有的精神魅力,一种理想追求、信仰所具有的约束力、感召力和激发力内铸为企业的灵魂力。
2.1 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企业和员工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引导并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
惠普的企业文化在工作方法上体现得极有特色。惠普没有时刻表,不进行员工考勤,员工可以从早上6点、7点或8点开始上班,只要工作8小时,这是为了让员工能按个人生活的需要来调整工作,表现了惠普在尊重员工同时,也高度的信任员工的自觉能力。
2.2 塑造形象的功能
提升整体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形象。企业展示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在海尔的工业园区里,员工们胸牌上写意的画着一张笑脸:我是海尔,我微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而员工脸上的笑容更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这与“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宗旨共同树立了海尔亲和,真诚的企业形象,使海尔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工厂,成长为产品行销五洲,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可见,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3 推动企业经营业绩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使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得到全体员工的正确认识、支持,激发员工的热情,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奋斗。正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力量,使松下公司能从仅有三个人生产灯泡插座和插头起家,发展到今天拥有几十万员工,年销售额几百亿美元,产品行销全球的跨国集团,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3.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行业内不少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行业各工商企业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努力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迈出扎扎实实的步伐。
4.构建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途径主要有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
4.1 内部途径
创立企业文化的主要工作要由企业自身来做,企业自我是发展企业文化的动力之源。因此,企业需要进行的内部工作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设立组织机构、改善企业人际关系、培育团体意识等。
4.1.1设立组织机构
设立企业文化组织机构时,除了重视企业新建机构的职能作用外,还要重视对企业原有文化组织机构的改造,尽快地将这类组织对企业原有文化的传播转变为对新文化的宣传教育;重视非正式小群体中的文化组织的存在,对它们进行引导、转化,为创立企业文化服务。
4.1.2改善企业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交往的内容也更加广泛。与此同时,人际关系比以前也更加丰富、复杂,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企业需要从两方面改善人际关系:
(1)根据人际关系中利益性增强的特点,注意从利益上调节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关心每一个人的物质利益,尽量满足对物质利益的合理需要。其次,要注意用合理的政策调整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纠正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
(2)根据人们竞争意识逐步增强的特点,注意引导员工用社会主义竞争观对待竞争问题。使员工认识到,有竞争才有择优汰劣,有竞争才有发展。使广大员工树立竞争意识,正确地看待竞争结果。胜不骄,败不馁。
4.1.3培育团体意识
企业要形成强烈的团体意识,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要基于基本的价值追求,确定企业目标。团体意识的基本形态和主体内涵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这种凝聚力或向心力的聚光点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2)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逐步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建设利益共同体培育团体意识。(3)要真正实行企业民主,使每个企业成员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企业事务。
4.2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民族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对于这些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企业要进行分析,以便利用有利的因素,摒弃或改造不利因素,为企业文化的创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4.2.1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就是公众和员工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和印象,它建立在企业对社会和公众所做的贡献并为社会所认同的基础上,建立在员工是否与企业荣辱与共,关心企业经营和效益,珍视企业信誉的基础上。
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切实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只有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有效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700余家展览机构免费向公众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这是一个人民文化权益彰显、公共文化勃兴的时代。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壮大:2002年至2011年,我国电影年产量和票房分别飙升7倍和13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大国,我国还相继成为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和第一大图书出版国,与此同时,5.13亿人走进网络生活……这是一个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日益多彩的时代。文化走向市场,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结合,形式不断发展,业态不断丰富,这一切让亿万人民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选择。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一些文化产品内容脱离百姓生活、背离群众关切;百姓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建设的程度还不够高;低俗、媚俗和庸俗的现象仍然存在,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待增强。
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需要创作者更多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用心体会,才能深刻领悟现实变革和社会进步;深入群众,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获知群众的所思所盼。但是目前少数创作者不愿意贴近现实,不能走近百姓,他们对资料和网络的依赖性远大于对田野和现实的关注度。
以一时间充斥荧屏的“宫斗剧”为例,无论是人物、故事、叙事都有同质化问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缺少人间气息、人性温度的玄幻与仙侠、惊悚与悬疑类作品,被一些人看重,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延伸产品,甚至以“全媒体”方式流传。
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让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沃土。我们需要关注诸如城市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还有哪些期待这样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关注诸如“蚁族”和“大学生农民工”这样的新群体,关注他们的奋斗,也关注他们的速茫。只有这些才能承载当下,启示未来。
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需要让人民真正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让人民更多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但现在一些地方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上,长官意志多于百姓意愿,指令计划多于群众创造。如何更好地让人民参与到文化建设和创造中来,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更需要尊重群众的文化创造,发扬群众的文化创新精神。
我们看到,在重庆巫溪县,农民与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牵手,创办乐和书院,建设“乐和家园”,对于巫溪农民来说,这是改变自身生活的一场社会实验,也是他们参与重塑自身生活生产方式的一场文化变革;在江苏如皋,不同于别的地方的送戏下乡,这儿是送戏进城,而且所送之戏全都是老百姓自己组织、自己排练、自己演出的,来自农村生活,反映百姓心声……这些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让群众唱主角,这样的文化才是有根的文化,有活力的文化。
一是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试验方向。在未来办学中,遵循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通过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办学渠道,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是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中医药特色方面逐渐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优质办学风格和办学成果,使“中医药特色”成为学校核心办学特色,并完成“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试验。
三是中医药课程与教学。整个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医特色基础课程+中医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延伸拓展课程”构成,有特色、重体验、能选择。课程教学是中医药特色试验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校本课程第一阶段:四门课程的开设,逐步开发了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第二阶段:四门课程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基本成形;第三阶段:四门课程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四是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对象。教职员工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四种形式:课程参与、活动参与、文化参与、管理参与。学生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三种形式:课程参与、活动参与、文化参与。学校将依据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和志愿,参考家长的志愿,确定学生参与的形式。
五是与学校已有特色的关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促进学校中医药文化教育,学校在物质环境上做了以下设计:创建-园-地-廊(百草园、中医药种植地、中医药文化长廊),以及操场融山水于一体的景观设计;校园设计与教室布置;校园网的建设。在文化环境方面做了以下努力:开展每天太极健身操训练活动;开展以中医药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校会活动;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社团组织建设;开展中医药文化沙龙活动。
二、中医药文化教育项目试验目标
我校中医药特色化教育校园环境特色鲜明。因为中医药文化需要环境的熏陶,这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和自然辩证法,继而熟悉矛盾的对立和转化,能够较容易地接受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认同中医药文化中为人处世的“仁、和、精、诚”价值观。
一是项目试验的总目标。为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建立系统、科学的中医药特色课程体系,初步形成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特色鲜明的中学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同时,努力争取招生政策、考试政策,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中医药特色。
二是项目试验的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动员启动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目标。利用问卷调查、座谈、查找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开展立项调研,为特色办学提供依据。调研内容主要为中学中医药教育的办学需求、学习需求、招生需求和未来的就业需求。多渠道开展全校师生、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成立项目机构,制订试验规划与方案,完成项目申报,准备师资和课程,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支持条件,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2011年-2013年)目标。其一,初期(2011年上半年)目标。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教学实验,掌握中医药文化师资、课程、教材、学情、管理、部门协调、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着手编写校本中医药文化课程标准、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分年级制订中医药文化学年、学期、学段课程计划,为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其二,中期(2011年下半年2012年底)目标。根据中医药文化特色发展试验学年、学期、学段计划开展项目工作,正式实施中医药文化课程,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做好课堂实效跟踪、学情跟踪,积累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中医药文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水平。将中医药文化特色发展的内容及要求初步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校园环境等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其三,后期(2012年底-2013年8月)目标。继续实施中医药课程和相关课题研究,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基础上,让学生分层、分学科达到或超过中医药初级水平,为进入中医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中医药技能、素养成为学生毕业时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0 引言
现代化医院,需要现代化医院文化。现代医院文化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它对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速医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环境内涵的不断引深,医院中的环境构成了医院文化的最基本层次—环境文化。一个安定、舒适、优美的医院环境,为塑造医院形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了有利保证。
1 环境文化的内容
作为医院中的环境文化,它不仅包括固态环境文化,同时也包括无形的动态环境文化。固态环境文化内容是指医院的工作环境。包括医院的整体建设,绿化、优美的院容院貌,整洁的诊室、病房,与医院密切相关的合理布局以及各种医疗诊察设备和分布等等。动态环境文化,一是指学习环境,医院为个人学习、团队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员工具有能安心学习、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氛围环境。二是指医院的政治环境,包括班子建设、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干群关系、职工的参与意识及安定团结氛围。三是指医院的人际关系环境。四是指医院生活文化,包括不同形式、内容的职工教育活动、文化活动、职工的生活福利等等。
无论是固态环境文化还是动态环境文化,共同构成了医院文化的基础层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它将对培育医院精神,塑造医院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职工爱祖国、爱医院、爱岗位、丰富医院的现代化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 环境文化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完善发展医院文化,不能忽视环境文化建设。改善医院环境文化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医院的自然环境和医院的设施环境对每个人的心理作用是直观的,影响是一目了然的。对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都起着一定的影响。2008年医院整体搬迁到了新的院址,新的医院从开始的规划设计就注重环境建设。十二余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按照不同病种建设了一栋门诊楼、四栋住院楼和机关办公楼等,各楼之间由透明的玻璃长廊相连,不仅为患者提供方便,而且为整体布局增加了美感。在院区建了九个风格迥异的花园,修整了三万余平方米的草坪,并有凉亭。当患者和职工步入医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楼房,宽敞的油漆马路,绿色的草坪和各种花木。进入门诊大厅,大理石地面犹如镜面,五层楼高的天井大厅宽敞明亮,布满各种花草树木,一楼还为病人设立休息区,考究的桌椅体现了温馨和优雅。工作环境的改变,使职工增强了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之中,这对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当患者来到这样优美的环境中都能自觉地讲文明、讲礼貌、有秩序地接受治疗和护理。这对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病人早日康复均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医院为了满足医疗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这促进了医务人员对知识更新的热情,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院整体诊治水平,促进了医院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完善了医院环境文化。
2.2 动态环境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都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使人置身其中,有一种灵魂升华的自觉冲动,它对职工的思想净化升华、热情地激发起着过滤器和推进器的作用,这一动态环境时时刻刻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影响。
2.2.1 通过多年实践,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到党政工团一条心,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团结协作,为医院建设拧成一股绳,形成拳头,使班子具有战斗力,成为带领职工前进的火车头,这是医院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环境。几年来,我院年末就认真制订明年工作计划,召开动员大会。职工与科室、科室与医院层层签定目标责任状。医院上下形成民主、平等、参与、安定、宽松的政治氛围,成为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
2.2.2 创建医院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种环境,蓬勃向上的风气,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医务人员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从而不断缩短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步消除各类矛盾,吸引人们团结、互助、友爱、宽厚,这将会提高医院工作质量,完成医院的各项医疗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医患关系也是医院人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侧面。在医院发展中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治疗环境、服务环境,从而对双向监督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状况,强化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最优秀的管理模式不是以条条框框来规范企业的行为,而是从思想上来将企业行为融入到员工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当中,这就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即文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文化管理这种模式,来优化企业职工的心智和行为模式。这样,企业职工就能够将企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升华,进而定格于自身的内心深处。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司必须在行为、认知、意识、价值、情感和目标等方面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并能够快速地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远景、企业的使命和企业战略目标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形成自身的行为潜意识,使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奉献。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在竞争所处的地位,秉承企业在过往奋斗中形成的企业精神,按照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可以相应的提出适合企业定位的新文化理念,例如:与巨人携手,与能人通行;与人合作,开放办企等文化理念。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职工有凝聚团结的作用
科学数据显示,个人在无激励的情况下只能发挥自身不到30%的能力,在物质激励的情况下,自身潜力的开发在50%―80%,而在精神激励的状况下,自身的潜力开发能够到达90%甚至更多。从上述数据显示分析,通过物资激励,也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但是持久性不够,达到一定程度会呈现出递减的状况。反观在精神激励的状况下,行为的持久性更强。所以,要想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合作团队,仅仅依靠物资激励是完全达不到要求的。这就有必要借助企业文化这种“强力粘贴剂”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在这种文化建设中,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的企业职工都能够在一个文化意识下形成合力,培养出共同的价值理念,这样的组织文化也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持久文化,从精神层面对企业职工的生产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大大加强集团内部的凝聚力。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企业的发展目标也会逐渐深入到职工的内心深处,从而企业员工都会形成一种这样的主人翁意识:企业兴则我荣耀,企业衰则我耻辱。在这种自觉意识的指导下,员工们会团结奋进,加强合作意识,而彼此之间的竞争意识也在增强,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这种竞争也在推进彼此间的合作和凝聚。
四、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和职工起到规范的作用
企业仅仅依靠企业制度来管理生产是不够的,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管理死角。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能够很好的弥补管理制度在管理中的漏洞。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随着时间的积累,文化就会形成默认的管理制度,而这种制度从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上讲,都不是强制性的,因为这种文化已经深入到企业职工的内心深处。在员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生产中的管理要素和企业员工的行为融合起来,从而形成自身的管理特色,这样就可以将职工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行为升级为企业行为。
五、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美化企业形象
企业的发展光靠自身的硬实力是不够的,软实力的增强也是企业发展的必修课,而企业的软实力就包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树立,必须有强大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这也就是常说的“内修素质,外树形象”,只有企业的内部实力和外在形象同步发展,企业才能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树立起应有的品牌效应。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境界,通过合理科学的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和一致的规范,逐步建立起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这样在产品质量提升的前提下,生产产品的附加值就会大大增加。在提升企业形象的手法表现中,我们最提倡的是树立社会公益形象,只有以社会公益的行为表现出来,才能体现出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例如: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加强企业辐射区的绿化工作等行为。在这个层次上,我们会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来进行阐述,企业文化作为CI三部分中MI能够将这种社会责任心深化到员工和社会大众的心目当中,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企业美誉度。
六、结语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有形的物资资源不是我们永久的依靠,人类要想长存于此就必须重视文化的发展,文化资源是永远不会消逝和枯竭的。同理,企业要想长久发展成为百年老店,就必须重视文化的修行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建立起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先把握住市场时机,凝聚企业职工,从而壮大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中图分类号:R437
现在是一个电子信息化的时代,任何单位、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各行各业也都在积极的开展信息化业务,医院也不例外,如何更高效的管理医院、如何更好的节约人工成本、如何快速准确的统计出医院管理中所需要的一系列数据等都是医院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从七九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三十余年时间了,人民的生活也从单一的寻求温饱到现在的更追求品质的生活。在就医过程中,如何既让医院简化流程又让患者享受更便捷的服务、如何限制医院的不合理收费、如何杜绝骗保事件的发生等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能同时解决医院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的同时,也解决就诊人群最关心的问题?答案就是实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精力不断增加,经过多年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十分迅速。相对于之前的医院手工管理模式,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对医院和患者都带来了很多重要影响:
1 有效节省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医院的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床位周转率、抗生素使用比例及各科室的各项成本支出和各种报表等等。在传统的手工管理中,所有数据都由人工统计和计算,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准确率低。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依据管理者的需求,将之前手工化的统计报表由系统自动完成,并且通过统一的数字化格式存储在服务器中,方便日后的调阅。
在每个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都会有许多的导诊护士和分诊护士,忙碌且机械的回答患者的咨询和维护门诊秩序,虽然她们每天都很忙碌,但却干着与专业技术毫不相干的工作。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患者可以通过门诊大厅的触摸屏了解到医院的科室设置情况和医生出诊安排,或通过访问医院的网站了解这些内容。此外通过电子叫号系统也可以有效缓解门诊就诊秩序混乱的问题,这样一大部分导诊护士和分诊护士就可以回到临床工作中去,用更多的时间去面对患者、服务于患者。
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内部可形成一个局域网,医院所有的通知信息和业务数据都可以通过局域网传送到每个科室,节省了大量的纸张,此外,各种检查申请单和医生开具的报告单、结果单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实现了无胶片化[1]。
传统的影像科室要保存大量的胶片,不仅占地方而且容易损毁,应用PACS以后,通过网络在线和离线存储影像可以明显减少以往胶片所需的大面积储存空间,并可节约大量的胶片、洗片机、胶片打印机等所需的成本。
2 节省患者时间
以前看病患者只能到窗口排队挂号,有时甚至会出现患者半夜开始排队等待挂号的现象,现在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挂号、自助挂号机等方式挂号,不仅节省了挂号时间,而且可以避免“号贩子”存在的现象。
以前患者看病后,需要拿着大夫手写的处方去排队划价,然后再排队交费,现在当医生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出检查单或处方时,系统就已经自动完成了划价,避免了患者楼上楼下来回跑的现象。
以前的各种检查单需要医技科室做出结果后进行分拣,然后再送还给医生,医生拿到结果后再诊断,现在通过LIS或PACS系统,医生可以在电脑上快速调取出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查阅,省去了患者取检查结果和送检查结果的时间。
3 确保用药安全
以前的药物配伍禁忌都需要靠人工记忆,难免有忘记或记忆错误的现象,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后则可以事先将所有的药物配伍禁忌信息维护到系统中,医生开处方时由系统自动进行核对,当处方中有配伍禁忌的药品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医生再根据信息修改处方,这样做有效避免了用药方面的安全事故。
4 电子病历系统带来的好处
电子病历的开展,将医生从繁重的病理书写中解放出来。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患者。此外,通过规范化的书写格式,减少了医生对病历书写的随意性,提高了病历的书写质量,通过模板化的录入也极大的提高了病历的书写效率。
5 便于考核机制的形成
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医疗质量管理程序化、可操作化,再通过奖惩机制有效激励医院工作人员,促进今后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6 增强了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且医保部门和物价部门在对医院的检查中也越来越注重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在手工操作时代,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完全是依靠手工记录,难免有记录不完整,工作手册不慎丢失的情况,造成一次性物品管理上的不完善。在使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后,一次性用品的进、销、存都由系统直接控制,避免了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漏洞。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相信随着信息工作发展的不断深入,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信息化建设步入一个良好的轨道上去。下面列举的三个问题是当前每个医院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问题1:领导不能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大多数的医院领导都是由临床出身,对计算机专业了解不足,思想观念滞后于信息化要求,不能充分意识到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此外,信息化工作做得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和资金的投入成正比,大部分医院领导认为把钱花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不到位导致了很多隐患,如机房建设不正规,不能有效防雷、缺少备份服务器及交换机、没有进行双机热备份,在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影响医院业务进行且造成丢失历史数据等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是衡量医院是否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迅猛,我们必须从领导班子牵头,充分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日程持久的发展下去。
问题2:软件开发商太多,接口不统一,费用过高
医院的HIS系统、LIS系统、PACS等系统都是由各自签署的软件开发商开发并在医院测试和实施,目前的问题是软件开发商太多,各软件公司的接口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实现区域化医疗。且根据卫生局及医保中心的要求,需要不定期的增加新系统及修改接口,这都需要开发商另行开发新软件或修改之前的软件,如果重新开发新软件,需要向软件开发商支付几千甚至几万不等的费用,这笔支出使医院难以承受。
问题3: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人员待遇低,不能有效留住人才
在无论硬件、软件、网络出现问题后,医院信息科人员必须快速响应并解决,这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目前不少医院不重视信息管理技术人员,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很多信息科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并且这些人员的工资待遇低,薪酬明显低于医务人员,和其他行业从事IT人员的工资收入相差更为悬殊,并且在获得技术职称等方面也有很多不便……这必然会造成医院信息化人才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
总之,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对于提升医院整体形象、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都十分有帮助,而且医院信息化发展也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它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去迎合新形势下医院和患者对它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加强管理,不断的创新,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医疗行业中的作用。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生活中传承了几千年,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预防保健、辨证论治、平衡调节、以人为本等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潜力,而且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而在现阶段中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包括有:医院宗旨、院训、医院精神、医院发展战略以及中医院外在形象标志、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成立于1961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建院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省级教学医院。近年来,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团体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式。医院建立了以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医院宗旨;精诚仁和、继承创新的院训;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的拼搏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质量建院、特色兴院、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2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彰显中医院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中医院发展受到了西医的竞争,甚至是否定,有些中医院出现了萧条的状况。中医院要想在现阶段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中医院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它以提炼、形象和创新等特有的功能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因而中医院应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实践建设,发挥其优势。
首先在价值体系上,要根植于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使得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要走不同于西医发展的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弘扬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医药的主体特征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办院方向,拥有脑病、骨伤、肿瘤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心病、眼病、消化科、肛肠、针灸、肾病等7个省级重点专、学科;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各重点专科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中医推拿、按摩、火罐、艾灸、针刺等传统浓厚的中医特色,广泛应用研制的中药特色制剂,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专药的专科建设新格局,并且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其次在医院规范管理上,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并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为患者提供合理舒心的医院布局、方面快捷的服务、优美宁静的诊疗环境,使得患者和医院职工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医院环境建设进行优化,在医院门前有药王孙思邈雕像巍然耸立,并建设具有特色的综合病区外景、中医文化专栏、中医药文化长廊等特色景区,整个医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在医院管理上,医院通过大胆创新,建立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管理。通过落实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员数量也大幅上升,病人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文书档案是事业单位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体现各事业单位成长与发展历程,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文书档案管理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单位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是单位提高绩效,增加效益,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一、文书档案整理的含义
文书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事务活动中产生的,由通用文书转化而来的档案的习惯称谓。包括命令、指示、决定、布告、请示、报告、批复、通知、信函、简报、会议记录、计划和总结等。事业单位文书档案整理就是将本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已经办理完毕的应当归档的文书,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排列,确定保管期限,组卷(装盒),编目等,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二、文书档案整理的意义
文书档案整理工作,是建立档案实体管理秩序,对所保存的档案进行有序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的一项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工作,在档案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书档案整理工作是档案业务建设的核心环节。
在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档案的整理,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档案收集工作。档案文件通过文书或业务部门初步整理移交给档案管理机构,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整理,如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等。同时通过整理,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发现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和改进档案收集工作;整理工作又是档案鉴定工作的基础,档案经过系统有序的整理,才便于进行科学的鉴别和比较,准确地判断其保存价值;档案的整理,为档案的保管和统计提供前提和保障。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形成完整的档案保管单位,才能对制成材料、机密等级和重要程度等不同的档案,进行科学的保管和准确的统计;档案的整理,能够充分反映档案的特点,体现档案的价值。只有把档案组成条理化的体系,才能客观地反映出各种活动的本来面貌,便于系统地查考研究,为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奠定基础。
(二)文书档案整理工作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
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处于零乱状态的档案,不仅查找起来十分困难,而且无序的档案难以反映各项社会活动的历史面貌,直接影响档案效果的发挥。档案只有经过科学整理,才能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正确揭示出档案的内容和成分,从而便于档案工作人员熟悉库藏,为档案的提供利用创造必要条件。所以,档案的系统整理,是档案利用、开发,发挥档案作用的一项前提条件,是整个档案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建设。
(三)优化文书档案整理工作,可以促进档案工作系统各个环节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通过档案的整理,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检验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促使其改善和提高。档案经过系统的整理和基本编目,为全面鉴定档案的价值和建立多元化的检索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而且这几项工作往往可以结合进行。经过系统整理的档案,才能为档案的保护、统计和检查提供基本的单位和完整的体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所以,档案整理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档案整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优化产生直接和广泛的影响。
三、当前事业单位文书档案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文书档案工作重视度不够,导致档案收集工作进展困难。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文书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低的现象,各单位往往重视财务,重视人事,重视组织等方面的管理,却很少重视文书档案管理,殊不知文书档案管理也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一环。许多事业单位忽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忽视文书档案材料是单位的重要信息资源库。档案部门更是作为“冷部门”,极易成为精简或兼并对象,甚至撤销专门档案机构,只设置兼职档案人员。档案机构在单位组织体系中地位低,直接影响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发展。
文书档案收集是文书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做不好文书档案的收集工作,就没有完整的文书档案,也就不会有健全的文书档案工作。然而因为单位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工作人员不愿意将各自有保存价值的文书档案交予档案部门保存,导致很多珍贵材料因为人员调动、部门调整而缺失。
(二)文书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等新生事物相继出现,使文书档案形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这些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利用方式与纸质档案截然不同,当前文书档案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水平已不能适应。因为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通过计算机运行,它具有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文书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纸质文书档案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因此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解决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任重而道远。
四、文书档案整理信息化建设
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一)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数字档案资源主要有三方面来源:一是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就是把以纸张、胶片、音像等载体保存的模拟信号档案通过扫描、拍摄等方式转换为数字信号档案,主要工作是建立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二是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这是数字档案的主要来源;三是重要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有些重要数字信息对反映历史社会变化、丰富馆藏起着重要作用,应该注意收集接收。
(二)软件系统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充分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信息化管理需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软件系统建设包括目录数据库系统和全文数据库系统建设,将来还包括非结构化档案以及异构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建设。
(三)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微机、服务器、网络设施、存储设备等。
(四)保障体系建设
保障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主要包括档案信息化规划、法规、标准、人才队伍、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实现文书档案整理的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规范文书档案管理过程,梳理档案管理业务,改善档案资源结构,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本单位档案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为本单位领导决策、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基本建设、设备管理、技术更新提供一流的档案服务,通过改善服务形象,使本单位档案工作进入“有作为----有地位----有更大作为……”的良性循环。
总之,文书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源。因此加强文书档案的科学管理工作,是档案部门面临的共同新课题。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档案管理部门,应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加强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以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加快事业单位机关效能的发展步伐。
我国以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不同的地区产生了许多医药方面的中华老字号,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等。这些老字号,有的经营了数百年历久不衰,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有许多正面临生存的考验,有的甚至濒临倒闭的危险。
一、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现状“SWOT”分析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经过几十年基至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良好的信誉、较高的知名度、稳固的忠诚度。同时,在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也面临着多项挑战与机遇。
(一) 外部威胁(Threat):
1.社会消费文化急剧变化
现代社会,人们消费过程更注重消费的符号价值,即商品的独特性符号和商品本身的社会象征性,而不是简单的传统消费关注的自然属性价值。
2.企业竞争格局的不断加剧
入世后外资企业的大批涌入,对老字号企业形成了冲击。
3.商标威胁
我国已有至少150个牌子在澳大利亚,100多个牌子在日本,50个左右在印尼遭遇到“抢注”。
(二) 外部机遇(Opportunity):
外在环境有威胁,也同时存在着机遇。经过研究分析,老字号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政策保护
自2002年7月以来,北京市政府借着北京奥运的契机,对王府井大街上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进行了全面保留和翻修。2005年6月9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成立。2006年12月,商务部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采取多种措施振兴“老字号”,增强中华老字号的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
2.商业带动复苏
近几年, 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一直都保持在9%左右, 国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从而也推动老字号企业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为老字号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学到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同时,也为老总字号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提。
(三) 内部优势(Strength):
老字号经过百年洗礼后还能生存下来,是有它的独特优势的。具体包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商店格局、字号招牌;用料考究的独特工艺;以及以人为本的核心经营理念。
(四) 内部劣势(weakness):
1.创新精神缺乏,产品及服务滞后
2.体制陈旧,观念落后
当代的老字号大多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 造成了大多数老字号体制僵化, 机制不活,产品缺乏创新, 设备落后, 观念陈旧,制约企业的发展。
3.营销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品牌传播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品牌意识淡薄
二、同仁堂发展良好的具体分析
北京同仁堂作为全国中药行业著名企业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的发展道路有起有伏,但近年来同仁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北京同仁堂本身品牌持续发展,更加为一些身陷囹圄的中华老字号提供很好的借鉴。
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同仁堂自从2001年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到2007年营业利润增长了将近10倍,如此大的突破与其企业改制、营销网络、文化策略和跨国经营是分不开的。
(一)同仁堂的企业经营方法
1.同仁堂的企业改制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1997年6月,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在上证所上市,2001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改制为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系列企业改制标志着同仁堂的改革发展进入到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截至2007年,同仁堂集团资产总额达71亿元,是改制前1996年的3.9倍;净资产42亿元,是1996年的8.7倍。这些数字都说明集团化和股份制等方法是解决中华老字号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
2.同仁堂的营销网络
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同仁堂的销售终端网络已经遍及海内外,共建网点400多家,在国外建立了22家门店,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的出口额将近2100万美元。2006年初,同仁堂通过竞标方式,获准在本地亚历山大医院开办中医诊所,第一次在海外堂堂正正跨入国家级西医医院门槛,4月正式对外把脉行医。如此广阔的营销网络更是盈利年年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同仁堂的文化策略
同仁堂成功的文化策略包括企业文化和企业商标。
1.同仁堂的文化传承。
同仁堂最初成立时的企业箴言是“同修仁德,济世养身”,堂训是“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古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发展至今,北京同仁堂的文化内涵有了新的发展。企业目标: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品集团,简称“三高一强”;企业使命: 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管理信念:同心同德,仁术仁风。
2.同仁堂的企业商标
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同仁堂作为驰名商标,已在加拿大、泰国以及马德里协定成员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受到特别保护。由此可见,同仁堂成功的保护商标和树立品牌,得以增加利润的增长点。
(三)同仁堂的海外经营
作为中国中药行业的领军人物,同仁堂没有满足于仅仅在国内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同仁堂就已经实施了海外扩张战略。1993年,同仁堂以参股的形式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目前同仁堂已经在海外设立合资公司和药店14家,虽然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但是自2004年欧盟放宽植物药市场准入条件,同仁堂本身的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使得在欧盟市场的前景也日益明朗。
同仁堂 ,作为一个将中国传统手工作坊与西方工业文明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一个值得众多期盼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取得成功的中华老字号的优秀榜样。
三、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发展对策
我国中华老字号医药行业首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以焕发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活力,恢复国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然后采取合理的战略进军国际市场,让我们民族的骄傲和传统工艺走出去。
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建设,重振百年老店雄风
1.企业体制改革
“中华老字号”企业的衰退源于老的企业制度。因此,必须抛弃旧有的僵化体制,实行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股份制,按照现代企业机制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运营, 通过科学地运营来实施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适应市场。
(1)对产品所面临的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灵活的营销方法和策略。一、将文化旅游同企业生产相结合。对于存在古老店面的企业,不妨将旧厂址对顾客开放,向游客介绍辉煌的企业历史故事,宣传企业文化,将旅游同销售相结合,促进销售。二、采取现代的商业结构,进行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此外,医药企业还可以适当采取网上订购、送货上门的新型服务模式和理念。
(2)建立种种管理和奖评机制,及时掌握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绩效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员工的工作潜力。
(3)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2.提升品牌效应,创立企业文化
品牌在国际化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经营业绩良好的重要保证,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华老字号企业应当提高商标意识、打出品牌战略、重塑品牌形象。
(1)中华老字号代表着历史悠久、物美价廉、工艺独特、货真价实。因此,企业应当保持已有的品牌优势,将以上特点发扬光大。
(2)提高法律意识,将特有的生产工艺申请专利、及时注册企业商标,拿起法律武器,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就医药行业而言,不仅是商标,各种具有独特疗效的秘方也是应当重点保护的对象。
(3)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杜绝劣质产品出现,信守商业道德和古训。
(4)提高产品和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消费者们更多地了解“中华老字号”中医药企业,体现出中医的独特的药效和无副作用的特点,强化人们心中的品牌形象。
3.技术的革新
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提升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而不降低药效、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简化服用过程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都应当作为医药企业解决的首要任务。同仁堂在这一方面就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的产品由完全的中草药首先过渡到中成药,进而变成西药化的中药,使产品食用便捷化,极大地拓宽了产品的接收面。
4.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例如为“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制定专门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注重保存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历史建筑,及时予以修缮和装修,对“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的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帮助“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等。
(二) 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知名度
1.制定详细的发展战略,做到胸有成竹
迈出国门的第一步应当是建立清晰的国际化战略。
(1)对自己的产品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确定投资区位。中医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医药学,因此我们可以将第一个国外市场设定在和我国文化背景相近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国外的华人聚居区,如美国西海岸等,这样易于打开市场,减少文化冲突和进入壁垒。
(2)体制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实行了改组、改制,但是依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具有先进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的现金的国际投资管理制度。
(3)制定详细的发展战略。 “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应当以保持和强化竞争优势作为出发点,共同成立“中华老字号”战略联盟,开拓海外市场,以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具体来讲,可以先开办贸易公司,通过商或经销商将产品打入国外市场,在形成一定市场需求和知名度后,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开立连锁店,形成销售网络,进行企业本土化战略;当经营状况良好,形成了规模经济,知名度大幅提高后,考虑在海外股票市场上市,进一步融资。这里不建议企业采用对外直接投资或者并购等方式进入,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大。
2.人才问题是“中华老字号”企业走向世界的瓶颈
企业的员工多数是技术纯熟的工人或者中医药方面的专家,缺乏专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人员也多缺乏相关的财物和法律经验,至于国际贸易、投资、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加上语言的障碍,让企业走出去变得举步维艰。过度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中介机构,必将影响到企业正确及时的决策,因此,广纳天下贤才是“中华老字号”走出去的必要条件。
3.提升企业与政府间的公关能力
要想在国外赢得一片天下,必须与国外政府、法律等机关建立良好的公关关系。采取各种方法赢得国外政府、法院、议会、协会组织的认可和支持,聘请专门的顾问在各种问题上寻求意见和建议。此外,合理利用国外的媒体,调动传媒力量对普通大众进行引导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侯式亨 北京老字号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
[2]华胜 同仁堂:嫁接传统与现代中国药店 2001.10
[3]黄华 浅析跨文化市场营销中的困境与出路中国合作经济 2005.8
[4]康荣平 大型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
[5]孔微巍 谭奎静 秦伟新 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和创新 经济研究导刊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