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20 10:58: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7-0008-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02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已经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不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1]。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或者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影响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需要正确认识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占2004年全球人为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3%[2]。中国的甲烷排放问题同样十分突出,仅考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不能全面代表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3]。根据国家气候变化初始信息通报公布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清单,1994年中国甲烷排放总量为34 287 Gg,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排放当量计,不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二氧化碳排放)的23.4%[4]。据Zhang和Chen[3]的估计,在2007年中国经济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构成中,仅考虑甲烷一项,其当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989.8 Mt,这一数值均已远高于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考虑甲烷对于反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同等重要。

然而,尽管甲烷排放在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整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尺度甲烷减排相关的政策研究仍然相对薄弱,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厘清。本文将从中国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出发,立足于甲烷排放的历史和现状,力图通过辨析甲烷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中国甲烷系统减排策略与措施、中国甲烷排放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国家立场等问题,系统阐述中国甲烷排放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为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1甲烷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战略

全球大气中的甲烷与二氧化碳相比,其浓度要低2个数量级,属于大气痕量气体,其排放量的微小增加将会导致大气中甲烷浓度的明显升高。由于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较短(12-17年),减缓甲烷排放对大气中甲烷的减少具有迅速的影响,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存留时间很长(50-200年),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见效。因此,大气中甲烷浓度可以相对迅速地对甲烷减排活动做出响应。虽然多数研究集中于中国二氧化碳的减排策略,然而在《京都议定书》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氧化亚氮、氢氟化碳、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碳五种温室气体均在限制之列。显然,甲烷的纳入统计将拓宽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选择,甚至可以以最低的减排成本为目标实现优化减排。

篇2

辅导老师:李丽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许许多多的工厂及化学厂都在随着人类的需求量而不断升级,工作频率直线上升,虽然达到了我们的需求量,但是却排出了许许多多的污染物,从而使得环境遭到了破坏和重创。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这些化学垃圾和有毒物品分解后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就达3亿多吨。地球在哭泣,它的每一滴水都浑浊无比,地球在悲伤它的每一滴泪都充满了悲泣。为什么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慢性自杀”?为什么要‘‘残害”它?让它失去了勃勃生机?

对于人类的这种行为,我感到非常愤怒,我对同胞的这种只在乎自己利益的心感到十分悲痛。虽然我还小,我还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希望能发明出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环境的温室气体输送机。

首先,机身的颜色是白色,因为白色的机身与白云的颜色相符合,不容易被发现,从而降低了被军事飞机误击的几率。第二是机身的材料要禁得住摩擦,高温、冰冻、腐蚀、撞击、中弹、火烧。这些考验。第三是机体配置。任何东西都要有头,机器也不例外,不过它的头是一个卫星远程雷达加一个红外线防爆高级摄像头,可以探查到世界各地的温室气体的聚集点。再是机械手臂,机械手臂有两只平时都放在机身内工作时自动伸出来机械手臂的五个指头上分别装有红外线感应器可以和人一样自由身躯,可以做摸、抓、扒、拿、敲、点、握、放、插、这些动作。在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机身内部,机身内部有一台微型电脑,是整个机器的心脏,没了它机器就不能运作,也只有微型电脑发出指令机器才能根据指令运作。微型电脑里有一个中央处理器,会记下每次手机温室气体的数量数据和和模拟污染量。再是机足,机足是由反重力推射装置和机械足构成在空中飞行时反重力装置自动弹出,在地面行走时反重力装置自动收回机械足自动弹出。还有最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收集器收集箱。收集器是由螺旋聚风器和变速器组成主要是收集温室气体;收集箱是一个由钢钻石制作成的坚硬无比,主要是储存温室气体,不漏气。

篇3

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是评价主体以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及标准,根据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未来的要求,对全国或者某个指定地区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寻找评价对象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公路运输节能减排,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1.2评价目的

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目的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评价结果能够帮助了解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水平,是制定公路运输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政策的重要依据。②评价过程有助于发展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制约减排主要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③不同时段的评价可以了解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轨迹,帮助判断是否在接近或者原理期望的减排目标,以便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及规划,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④不同区域间的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有助于了解区域间的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情况,发现本区域的减排优势和劣势,通过加强化区域间的合作,减少整体的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量。

2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是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的集合,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指标组成有机的体系。该体系是对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评价、制定和实施减排策略的重要手段。具有评价、描述、监测预警、规划决策等功能。(1)评价功能:衡量不同区域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状况并利用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模型方法,确定减排的障碍性因素。(2)描述功能:通过该体系可以从多层次反映公路运输的现状、结构和运营情况等。(3)监测预警功能:是描述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当这些指标给出明确的发展目标时,指标体系的运行就可以进行监测。(4)规划决策功能: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体系设立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排放现状的评价,不断调控其中各指标的运行状况,指导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2.2指标体系的选择思路

该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为: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体现发展低碳交通,实施节能减排的思路。根据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本文认为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以CO2排放水平作为最主要的指标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基础设施水平、运输服务水平、燃料结构以及管理政策和信息技术水平对排放水平的影响,从5个方面共同构成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总体上反映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状况。(1)CO2排放水平:是评价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子目标,通过对排放量的测算,总体把握评价对象的排放情况,是最直接的量化指标。通过测算客货的千人和百吨公里CO2排放量来体现。(2)运输服务水平:提高公路基础设施水平来降低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需要公路运输行业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从运输效率水平、运输装备水平以及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等三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3)燃料消耗结构:此项指标是反映公路运输新型及替代能源的使用情况,反映行业客货运输的排放情况以及能源综合利用情况。(4)基础设施水平: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是公路运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硬件基础,要求从总量和结构等方面促进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下降。优化公路基础设施结构,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效率,保障车辆经济运行速度,降低车辆的Co2排放;加快公路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高速公路ETC覆盖率,提高运输效率,发挥网络效益。(5)管理政策与信息技术:随着运输网络的日益完善,减排保障措施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水平的应用,在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高运输效率,进而降低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评价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也越来越体现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管理政策与信息技术水平可进一步由减排保障措施、信息化水平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

3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以现有交通统计数据指标为基础,提出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体系由四个层级构成,分别是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和测度层构成。(1)目标层A: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综合评价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数,在总体上反映排放的状况和趋势。(2)子目标层B:由5个子目标构成,具体为排放水平(B1)、运输服务水平(B2)、燃料结构(B3)、基础设施水平(B4)、管理政策与信息技术水平(B5)。(3)准侧层C:一共由8个部分构成,排放水平由CO2排放水平(C1)表示;运输服务水平由运输效率(C2)、运输装备水平(C3)以及公共交通发展水平(C4)构成;燃料结构以能源消费结构表示(C5);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是指公路网服务水平(C6);管理政策和信息技术水平由减排保障措施(C7)和信息化水平(C8)构成。

4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方法

4.1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依照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模型。模型重点要体现与公路温室气体排放直接相关的因素。

4.2评价指标属性值的无量纲化方法分析

在本次评价中,指标主要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基础统计数据直接查询或者计算得出指标值,而定性指标相对就难以量化。为了在本次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中对定性指标有相对准确的评价,因此,首先对定性的指标以明确的定义,再根据定义和实际情况对具体指标进行打分,对不同等级规定评分值,可结合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技术参数等情况,人为定量化,定量化的标准使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1)定量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对于本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指标,首先要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统一到一个可比较的区间范围内,本次评价选择的范围为[0,100]的区间,即指标的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根据本指标体系的实际情况,考虑采用直线型来进行标准化处理。(2)定性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对于定性指标的评价,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量化模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常综合使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文中所提出的定性指标,即减排保障措施,本文拟给出指标的评价内容,根据满足的内容的不同,对指标进行分级。

4.3减排保障措施

根据省市自身特点,制定关于管理、资金保障、技术应用推广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篇4

伴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的不断升温、能源资源的日渐枯竭,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逐渐恶化已经是人类自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对于环境影响的不争事实,也正是基于环境的日益恶化导致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愈发警醒。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环境“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英国政府于所作的《能源白皮书》所提出,自其首次被提及以来这一区别于传统高耗能、高增长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重点突出了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其需要能够构建起新型的产业与能源结构,主要是通过以最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产出。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存在有密切的相关性,并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能源与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其必将会导致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出现重大的转变,因此,甚至也有人将低碳经济称之为“工业4.0”。

虽然低碳经济这一概念距离其首次被提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然而在此过程当中,人们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依然保持观望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在人类以往的工业革命时代,化石燃料满足了人类主要的能源需求,并且在目前的经济与技术发展情况下,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能力依然还是要优于其他的能源类型,因此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过于高昂。但是伴随着化石能源稀缺性的限制,国际油价必将持续走高,同时应对气候恶化的观念与呼声日益强烈,特别是伴随着近些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情况的逐渐增多,导致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发达国家设定了能源减排的责任目标并基于此进行了积极的政策调整,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逐步达成了全球性的共同认知。目前,已经有大量国家将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其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转型的重要构成内容,此外还有部分国家将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开发工作作为了新的发力点,积极的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并借此来实现对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了目前世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其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当中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发展为一类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1.非政府组织制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的影响

伴随着人类社会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温室气体”效应也日益严重,并且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经常看到。而要想改善这一情况,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为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如何确定温室气体到底排放了多少,便需要明确其具体的核算标准。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目前在国际上存在多项标准内,并且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当前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与认可的即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以及“国际资源研究所”提出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目前这一核算标准已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大量的企业均将其视作为自身企业的碳排放标准。此体系是目前所有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当中最为全面的,其重点囊括了目前大部分相关的温室气体计算与测量标准,具备有一整套系统化、整体性的碳排放核算流程,能够给予企业提供以明确的对比参考,从而促使企业能够明确的了解到应当如何做好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必定需要能够避免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首先便需要明确相关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因而,目前由相关非政府组织所制定出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企业实施低碳供应链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实施便是为了促使实现低碳化的经济发展,进而所采取一种经济发展策略,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日常贸易活动,简而言之:企业是低碳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目标与对象,以及对低碳规则进行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只有切实的依据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从企业长远发展的层面来思考经济发展模式,不单单需要注重眼前的发展利益,更应当遵从政府的号召,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经济的前提要素,大力推行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注重供应链的发展,方能够让有经济业务往来合作的双方实现共赢。自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提出之后,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基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都是带着积极的心态去实施的,因为其明白低碳化发展模式的价值所在,且表明自身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度,并基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选取相适应的经济策略来制定出相关的发展战略。企业最终将会于自身的供应层面来着手考虑,并通过整体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来实施相应的低碳化发展策略,尽可能的降低对于能源资源的过度损耗、降低温室气体的额排放,并最大程度避免对于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企业要想实施以低碳化的供应链发展模式,就必须要能够将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政策予以彻底的落实,积极响应低碳化经济发展模式的号召,促使低碳化的经济发展理念能够深入于企业的全体成员心中。因此,企业实施低碳供应链对于国际贸易规则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3.能源与气候变化标准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实施以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标准化制定过程当中,对于国际贸易的规则也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低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国际标准化标志作为一项制定国际标准的机构组织,其能够通过对于能源以及相关气候变化指标等标准的制定,并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尤其是在能源与气候变化这两方面。因此,我们目前也可观察到: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出的能源以及气候变化标准,其对于国际贸易规则所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虽然这一组织机构并非由政府官方所构成,然而其在国际上的信誉度却并未因此有所下降,甚至比一些国家政府的信誉度更为人们所接受。因而,大量的企业均是基于对于自身情况的分析,并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出的标准为指导依据,来明确应当遵循哪些标准并予以落实执行。也正是基于具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能源与气候变化指标等相关标准内容的制定,使得大量的企业能够得到有效的参考依据,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指导理念之下,促使企业的低碳经济政策能够得以更为良好的落实。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出的能源以及气候变化标准对于国际贸易规则所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私营标准与低碳规则的重视

尽管目前国际上大部分的低碳经济标准均非官方所制定,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然而也正是由于其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与遵从,其本质上也就具备了强有力的约束效果,在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当中只有加强对于相关规则的重视,并合理化的予以应用,方可确保其有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并且在对内方面政府也应当积极的鼓励私有企业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以促使低碳标准规则能够得以更为广泛的推广。

2.重视区域贸易协定的规则

在当今时代,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迫使大量的区域贸易协定也不得不将气候、能源等问题纳入到协定内容当中,因此世界各国对这一方面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区域贸易协定当中的规则制定,不论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思考,还是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角度来说,都必将会牵涉到相关的低碳准则。而我国最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我国签订了大量的区域性贸易协定,例如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等区域性贸易协定的签订,势必会导致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开展更为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并促使在贸易资源的共同分享,以及谋求共同发展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相关规则标准制定与完善也必须要能够紧跟上。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要想能够取得一席之地,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区域贸易协定规则,加强同相关合作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篇5

中图分类号: F4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76-2

0 引言

当今,为避免日益严重的生态和其后灾难发生,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近年政府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随之空前提高。以北京为例,2011年9月,北京市出台并下发了“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规划:北京确定未来5年单位GDP能耗在现在基础上下降17%,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资源产出率5年提高15%。要实现以上目标就要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源的其利用效率及其种类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现有能源。当今三大一次能源中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CO2、NOX)较煤炭、石油少,而且不产生废渣,正是适应当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这样一种能源。

1 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天然气的环保优势

1.1 我国当前环境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污染物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也逐步增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以酸雨、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问题为代表。

1.1.1 酸雨

酸雨可使土壤酸化,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酸雨在我国广泛分布,面积超2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为30%,是世界3大酸雨区之一。酸雨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为碳酸和微量有机酸。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煤炭与石油的燃烧,NOX的主要来源除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外还有汽车尾气的排放。

1.1.2 温室气体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7年联合国的《京都议定书》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部国际性法律性文件,对各国温室气体减排做了明确规定。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燃烧煤炭、石油等高碳高硫化石燃料所导致。

1.1.3 大气污染物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构成物是PM2.5、SO2及NOX,其成因主要也是由于煤炭、石油的燃烧所导致,特别是煤炭的燃烧。

1.2 天然气的环保优势

1.2.1 污染小

因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碳氢比与其他烃类燃料小,属于低碳能源,所以燃烧时对空气的需求量也较小,燃烧后烟气中的所含污染物SO2、NOX、CO、CO2及固体颗粒物等也低于其他矿物燃料,特别是低于煤炭燃烧后所产生的固体及粉尘污染物。按照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相同计算,天然气所产生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为煤炭的1/2,石油的2/3;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是煤炭的1/8000,石油的1/4。因而,将天然气作为燃料不但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还能降低温室效应。

1.2.2 燃烧效率高

天然气的热值因气源产地的不同,在32―35MJ/m3,1kg重的标准煤的热值为29.308MJ,1kg石油的热值是20.515 MJ,相比较,天然气是是一种高热值燃料。而且相比较固体、液体燃料,天然气更容易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燃烧更完全,燃烧效率也较高,天然气可以称为清洁能源。

1.2.3 经济性好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一次能源,而其他气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等)则是经过加工的二次能源,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在用户端得到相同的热量时,天然气与其他气体燃料的价格比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1:1.4:1.1。因此天然气与其他气体燃料比较具备经济优势。

1.2.4 安全性好

首先天然气相比较其他气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等)基本不含有CO有毒成分。其次,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体积,人工煤气的爆炸极限是6.5%―36.5%体积,二者相比较,天然气的爆炸极限较人工煤气窄。因此,天然气较其他气体燃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 我国天然气未来的需求趋势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三大一次能源。在我国煤炭是使用占比最大的一次能源,同样一吨油当量的天然气和煤炭相比,天然气热值高、效率高、污染小。因此目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显然不符合节能减排的长远发展,大力发展天然气势在必行。为此北京市已在《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明确提出:2020年本市城镇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至100%,农村乡镇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0%的目标,并于2014年开始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等设备,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全市煤改气工作。

①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将会导致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②广大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也将使天然气需求不断增长。

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长重要因素。

④天然气热效率较煤炭、石油更高,是一种高效能源,可供用户高效率使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天然气。

⑤随着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不断增加,客观上使我国减少了对煤炭、石油的依赖,而增加了对天然气的需求。

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商业、运输业和发电等行业。而且,未来随着天然气市场的不断完善与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也必将导致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

3 我国天然气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储量少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为1882327.6亿m3,我国的探明储量为30299.2亿m3,占比为仅为1.61%。

②开采难度大

我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大多分布于西部偏远地区,地表多为沙漠、戈壁、山地,地质条件较差,且远离消费市场,因其开采、运输不便,从而将导致成本增加。

③我国基础设施落后,输气管网缺口大,安全供气能力较差。

④我国天然气利用技术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率较低。

⑤供需不均,严重依赖进口。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1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m3,同比增长6.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471亿m3,增长13.0%。与我国产量相比,供气缺口达394亿m3,预计2020年缺口将达到800亿m3,因此,我国天然气呈现出供需不均,依赖进口状态。为此,我国在2013年9月与土库曼斯坦签订的年供气量250亿m3的天然气进口协议后,又于2014年5月与俄罗斯签订的为期30年,每年供气380亿m3,合同额为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进口协议。

4 天然气事业发展对策分析

4.1 继续扩大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与我国先期建设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及储气设施的不断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到202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将比2010年增长1倍,达到2500*108m3/年,年均增速在10%左右,至2030年如果全国中等规模及以上城市将全部使用天然气,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所占比例将由现在的不到5%提高到10%以上。因此,为实现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4.2 提高天然气在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率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定将越来越严格地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天然气工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例如: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推广LNG汽车等。

4.3 建立市场机制

当今世界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通过公开准入方式的天然气市场竞争机制。根据美、英经验,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放松天然气的价格管制并不会使气价上涨,反且有利于增加消费量、稳定或降低天然气价格,并且有利于开发市场。

4.4 发展非常规天然气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有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等,其成分的80%以上为甲烷气体。全球非常规天然气的蕴含量是已探明常规天然气储量的4.5倍,而在我国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为致密砂岩气,其蕴含量约为常规天然气的5倍。

但其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技术,但仍需进一步降低开采成本,才能使非常规天然气逐步进入市场。

5 结论

天然气因其碳排放量及粉尘、废渣等污染物排放量相对煤炭、石油较低,供给相对风能、水能、太阳稳定,因此,天然气将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能源。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一次能源,其所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改变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是大势所趋。

参 考 文 献

[1] 詹淑慧.燃气供应[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姜正侯.燃气工程技术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3] 王蓉.城镇超高压天然气管道的选线[J].煤气与热力,2005(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