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畜牧业产业规划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畜牧业产业规划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畜牧业产业规划

篇1

1.树立产业化理念,谋划标准化规模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洮北区是国家确定的半农半牧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空间,应充分利用全区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洮北区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要把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促进分散养殖、家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以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载体,推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建示范典型,引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2.规范养殖行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养殖场(小区)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标准化养殖“六化”要求,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规范养殖场区布局。制定养殖场规范化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种畜禽调运审批制度,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养殖档案登记制度,兽药、饲料使用制度,畜禽防疫、检疫制度,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严格免疫程序,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严防违禁添加物质进入养殖环节。

3.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规模养殖,做强优势产业。要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生产、产销联建等形式,巩固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的生产关系,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在壮大主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规模养殖,扩大一体化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要密切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利益关系,龙头企业负责向规模养殖场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融资、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服务,规模养殖场负责按企业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形成龙头企业与规模养殖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壮大集体力量,抵御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支持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参与畜产品流通,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4.治理养殖污染,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以及孽生的病原微生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危害人、畜健康,畜禽养殖污染是社会的一大公害。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目前,主要推行下列四种治理模式: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养殖场(小区)建设要考虑周边土地的粪污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利用,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二是沼气配套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解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可以直接肥田,沼液还可以用来养鱼,形成养殖与种植、渔业紧密结合的物质循环生态模式。三是有机肥加工模式。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四是微生态养殖模式。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作为垫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养猪,微生态有益菌将猪床上的粪便降解,使猪舍免清粪,免水冲洗,猪场没有粪尿排出,也没有冲圈产生的污水,养殖环境无臭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清洁、环保、生态养殖的目的。

5.实施科技兴牧,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

篇2

一、前言

发生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几乎给震区的各种农业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以畜牧业为例,地震导致了大量的畜禽死亡,给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相应的畜牧业服务体系及其房屋设施等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形式之一。因此,积极恢复震区畜牧业,使其从地震灾害的阴霾当中尽快恢复起来,不仅能够为农村增加收入,同时更是维持震后灾区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方式。为了确保震区的畜牧业能够平稳、健康并且快速地发展,在我国积极努力重建家园的同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震区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例如,引进优良的畜禽品种以便优化目前的畜禽品种结构、推广先进技术进而提高震区人们的养畜水平、促进产业链延伸进而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等等。恢复和发展震区的畜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更加需要当地人们群众的不懈努力。

二、地震灾区畜牧业的发展困难

由于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在对该地区的畜牧业进行重新发展时必须要要解决好以下困难。

第一,科学技术没有充分体现出在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这一点在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中体现尤为明显:(1)畜牧业所需的科技人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畜牧业高技术化的需求,并畜牧业科技基础薄弱,很难做到持续发展;(2)科学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当中融入程度较低,当地农民常常单纯依靠扩大经营规模来获得更高收益,而非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3)没有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氛围,导致畜牧业的经营模式落后、对市场的把握程度不足、抵抗各种疾病疫情的能力较低;(4)震区畜牧业散户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在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把握程度方面略有欠缺。

第二,没有雄厚的畜牧业基础为其提供发展保障。当地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同时由于发展旅游业等产业规划的影响,比较重视生态环境,一般不鼓励大兴土木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畜牧业的产业链很难延长。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贫困人口的数量较多,大部分发展畜牧业仅仅是维持了自己生存,一般很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当地畜牧业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并且投入缺乏持续性,再加上生产条件比较恶劣,不仅投入产出比很难令人满意,而且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低。该地区目前没有指定完善和健全的畜牧业发展规划或者蓝图,导致当地畜牧业发展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意识,在政策扶持方面也很难进行落实和执行,并且相关扶持政策带有时期性,缺乏长久的关注。草地环境恶化比较严重,缺乏必要的修养生息,导致当地的饲草资源越加匮乏,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自然灾害(鼠灾、虫灾以及其他天灾等)频发,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第三,虽然有产业化萌芽但是发展进程过缓。由于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来延长畜牧业的产业链(例如畜牧产品加工以及深加工等),加之相关市场发育不完善,致使震区的畜牧业发展规模一直过小,在在深加工方面也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导致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销售的不平衡,拖缓了当地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另外,在市场方面,畜产品流入市场的各个环节(例如收购、加工、销售)没有形成紧密的衔接,没有市场需求的支持是导致当地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过于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地震灾区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进行体制革新。必须实行畜牧产业化经营,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小生产者在资源配置上的局限性;推行牧户公司化,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使牧民不仅在饲养环节,而且在加工和流通领域也能得到适当收益。为畜牧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努力建设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政府引导,从政策、技术、信息、资金等多方面帮助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利益,推动西部地区畜牧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草原畜牧业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二,实现畜牧业发展的高科技化。增加畜牧业产业化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大力建设生态型、观光型、市场型的牧业生产基地,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社会化的、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可以充分融人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开发观光型、旅游型的新型畜牧业项目,开展畜牧观光旅游,家庭旅馆,开发“牧家乐”、“农家乐”等新型“牧业体验之旅”,实施探索型畜牧旅游观光,增加参与农牧民的收人。

第三,给予资金扶持。充分利用国家灾后重建的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源条件,中长期规划好灾区畜牧业发展思路,把灾难化为有利,重新规划和布局该区畜牧业体系,让广大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

四、结束语

5.12汶川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畜牧业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但是地震造成了该地区严重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大量的畜禽死亡,经济损失惨重。本文所提的几点拙见希望可以为震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一、旗委政府正确引导转变方式加强产业改造

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了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牧区经济是基础,产业是支柱。现代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畜牧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也是农牧业发展新阶段破解农牧业增收难,农牧民增收难的重要产业。旗委政府应把加快畜牧业饲养方式转变解决饲养分散,农牧户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技术水平低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着力点,加快产业改造。一是抓好龙头企业的培植和发展,以产业化带动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认真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好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全旗深加工龙头企业5家,畜产品深加工率为25%。这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因而我们应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按照企业+协会+基地的模式,启动“抓小区带专业户、促增效工程”,按照统一建场、统一提供种苗、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的四统一模式,抓好小区建设。目前,全旗路水电配套,设施齐全的养殖小区尽有2处,小区养殖专业户不到50户。二是坚持政策扶持,科学规划,大力发展蛋鸡、蛋鸭、生猪等特色养殖业。以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努力解决小区的资金、用地、环境治理问题等。三是创新组织形式,提高畜牧业的市场化水平,鼓励引导养殖大户,经纪人牵头,成立各类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使养殖户市场有机联结。目前,全旗建立各类畜牧业协会组织才21个。

二、加强疫病防治建设新农村牧区

篇4

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协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范为手段,全面推行畜牧战略,尽快让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我区畜牧业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集中精力抓好规模养殖是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这一进程的快速实现。

2.实施多元开发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实现环境资源、效益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__年,使我区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6万吨、6万头、30万只和3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5万头、3.6万头、50万只和500万只;全年肉蛋总产达到6万吨,畜牧业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年度规划见附表)。

(二)技术目标

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9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5以上,黄牛改良率达100,家禽实现土洋结合,土种占20,引进品种占80。

禽疫病强制免疫率100,产地检疫率100,畜产品检验率100。

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申报3个以上无公害品牌。

(三)行业目标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300户、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00户,着力培育万头猪场和6万只养禽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建立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基地,按照《XX区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方案》的要求,到20__年基地建设要初具规模。

以畜牧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养猪、养牛、养羊、养禽四大产业协会,到20__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区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

建设2-3个畜禽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放开畜产品流通市场,特别是生猪交易市场,防止人为操作畜产品价格,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

到20__年底,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中央一号、省委8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甚至可以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特事来特办。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二)切实执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是政府和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养殖户解决生产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执行好本制度,可以使广大规模养殖户免除许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扩大生产。因此,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便政府对联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比表彰。

(三)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四)区、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对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协会进行资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金融部门应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要积极运用税收、贴息、提供担保等形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投资畜牧业,鼓励打工回乡人员从事畜禽养殖。鼓励畜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创办实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区外资金到我区搞养殖、办加工、做营销除享受规定的招商优惠政策外,还可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商务活动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政策。

(五)加强培训,搞好示范

重点是做好养殖大户的培训。不仅要做好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培训,更要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培训,通过推广综合配套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篇5

1.2产业化运营不断完善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分散养殖户从事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从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格局,增加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该区各类养殖合作经济组织已达38家,网络养殖户1500多家,初步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格局。

2存在的问题

2.1现有体制不能满足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襄城区畜牧业相对于工业、商业、服务业来说,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较小,畜牧业生产管理部门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经费保障都处于弱势地位。该区虽然设置有畜牧兽医局,但长期未健全相应的编制。同时由于防疫体制改革后动物防疫监督的职能统一收回到襄阳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而日常的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等工作仍由襄城区承担,造成了职责和权限、工作和人员不相匹配,影响了日常的防疫和技术指导,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2.2养殖业用地问题突出国家规定养殖用地属农业用地范畴,只要项目所在地畜牧部门和国土部门联合审批即可临时用地。但是作为襄阳市主城区,襄城区的畜牧业用地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保障。随着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更趋紧张,养殖用地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新增养殖户由于土地规划问题,不得不暂时搁置。

2.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尽管该区养殖大户和新型养殖模式发展迅速,但小规模分散经营仍然占较大比例。现有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健全,市场调节能力弱,辐射示范作用不强,缺乏带动力。

2.4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沟通、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只是信息与技术共享的松散联系,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不能很好地发挥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2.5畜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现有畜牧业畜禽品种结构中,耗粮型猪禽比例过高,节粮型、经济型草食牲畜比例过低;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过大,奶、蛋类产量偏低。

3建议和对策

3.1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按照畜牧兽医及动物防疫行政管理职能,配齐配全专业技术人员,核定全额财政拨款基数;成立动物卫生监督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技术要求。

3.2合理规划畜牧业专用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在离主城区较远的乡镇、办事处合理规划和储备畜牧业专用地,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保障。

3.3大力扶持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按照“积极扶持、精心培育、引导生产、提供服务”的思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落实扶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加大对畜牧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项目支持、贷款贴息、技改重组、信用担保等措施,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带动畜禽养殖户的积极性。

篇6

草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草原畜牧业具有功能多样、效益多样化的特点,而畜牧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位,是人类对于畜牧食品来源的部分,为我国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但是由于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能力较差,主要是以粗加工为主的发展模式,没能利用畜牧产品作为发展的副产品作为发展生产链条的方法,对于运用副产品的使用率较低,进而影响畜牧产品的价值。草原畜牧业大多数离中心市区较远,且发展的设备较落后,对于发展的配套产品较少,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为加大力度推动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2]。

1影响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

在开展草原畜牧业的过程中发现,草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率较低、耗能较高等现象,某些地方对草原滥砍滥伐、开发草原以及乱采滥挖后不回填等现象对于草原的破坏现象较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与水污染对于草原与生物造成破坏,对天然的草原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并且由于牧草是发展畜牧的保障,在发展的过程中因综合的生产能力较弱,在商品化与畜牧商品上还没能形成较好的产业链,缺乏合理的规划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受到约束[4]。

2提升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策略

2.1提升牧草产业化的发展

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草原特点与科技的创新为发展提供动力,并以草原的资源为发展的依据,以牧民收入的增加为主要的目标,运用工业化的生产为草原畜牧业提供有效的发展规划。发挥草原地区的资源特点,重点培养草原的产品与优势的产品,进而以国家草原的建设为主要的契机,提升对于天然草原的保护与利用,推广划分区域放羊畜牧等制度,为提升草原的成长提供草原与畜牧的相互发展的有效资源。

2.2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

加强对于草原的环境保护与建设时,需要将草原畜牧的循环等转变为经济的模式,改善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法,加大对于发展草原畜牧的特色培养,将生产能力与生态的建设实现良性的循环,进而使畜牧经济的发展、人口以及环境等能协调有序的发展。对于优化的牧草选择,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混播或单播的形式建立人工的割草地,扩大对于优质牧草与耐割牧草的种植。在退牧还草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安装围栏封育等内容,还需要增加人工饲草地与棚圈等,提升草原畜牧业的建设能力。

2.3实施牧民定居发展

工程将牧民定居在工程中,能有效促进牧场提升牧草的产量,通过合理的指导让牧民们能了解定居的作用,并坚持分散与集中的形式结合,在定居的条件与配套的基础上还需要因地制宜。牧民们只有拥有了定居的环境,才能有效的考虑提高草产量的方法,主动的参与到保护草地环境中,从自身的生产方法中去探索与吸取有效的提升草原畜牧的生产,并降低畜牧群的数量,从根本上优化草原与畜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4产业转型提升

牧民收入改善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理念,转变畜牧业生产的模式,以发展健康养殖为主要的生产模式,推广以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牧民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理念,改变牧民在发展中的弱势地位,将畜牧产业的各个环节的利益主体相结合,提升草原畜牧产业的生产能力。着重维护牧民的利益,建立平等、合作与共赢的发展模式,但对于草原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进而使牧民的收入能有效提升,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为了能更好的将草原畜牧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应该重视对于生产链条的改善,将平等合作的理念代入发展中,加大对于牧民利益的维护,能有效保障可持续的发展,并结合实际地区的主要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主要优势产品,能有效形成以养殖户、市场以及企业的产业格局,促进现代草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5]。

参考文献

[1]庄玲.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24):108-109.

[2]李新媛,俞联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农业,2016(21):20-23.

[3]刘娜娜,朱振宁,王锡波.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草食家畜,2015(6):49-54.

篇7

一、草原面积广阔,发展基础雄厚。全现有天然草原1841万亩,可利用草原1632万亩。分别占全盟的天然草原和可利用草原的40%和42%。其中农区291万亩、半农半牧区732万亩、牧区818万亩;林间草场总面积1851万亩,农区91万亩、半农半牧区265万亩、牧区77万亩、林区1419万亩。草地牧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品质良好,产草量较高。常见植物82科296属、562种,饲用植物482种,各类草地平均每公顷产可食干草暖季和冷季分别为1180公斤和745公斤,每年打贮草5亿公斤以上。同时,有3个以畜牧业产业为主的苏木乡办事处,面积合计8666平方公里,占全总面积的51%。

二、畜牧业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畜牧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03年牧业年度,全家畜总头数达324.3万头(只、口),在全区101个县位列第二。2004年,全家畜总头数达到374.15万头(只、口),跃居全区101个县市之首,创历史最好水平。年连续3年名列前三名。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338万头(只、口),位居全区各县第三名。其中肉羊存栏300万只,出栏120万只。

篇8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78-01

近年来,前郭县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畜牧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传统的小规模分散饲养向集约化规模饲养转变,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积极探索转变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

1 前郭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前郭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养殖业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部分养殖户缺乏市场意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一般是看什么挣钱就快速跟进养什么。缺乏技术能力和科学判断,往往会出现亏损,且短期内就弃养现象。

1.2 动物疫病问题。部分养殖场(户)养殖方式相对粗放,养殖条件较差,动物防疫条件不规范,科学免疫意识淡薄,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不健全,往往造成免疫密度不高,免疫效果不理想。

1.3 养殖污染问题。养殖污染是发展畜牧业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不仅会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危害和影响。目前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一些养猪、养鸡密集地区,对农民居住环境形成污染。

1.4 养殖技术落后。一是养殖户文化素质差参不齐,饲养、防疫等技术较差,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二是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自繁自养程度低,种畜和仔禽的大量调入,增加了养殖成本,也给动物疫病防控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农民缺少资金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防控体系、诊断体系、服务体系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全面到位。

1.5 精深加工企业少,缺乏品牌效应。在畜牧业生产上,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加工型企业及畜产品的基地生产规模较小,基本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少,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低,规模效益差。

2 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2.1 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积极引导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前郭畜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充分认识畜牧业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开展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深入剖析全县畜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制定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同时,应将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畜牧业用地享受农业用地同等政策。

2.2 转变发展方式,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一是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因地制宜,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群和示范基地,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畜牧业生产网络。对畜禽养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养殖专业乡镇正确引导,优先发展。二是积极调整畜群畜种结构。在不断夯实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核心地位的基础上,选择有比较优势的和市场潜力的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肉羊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肉牛业和肉羊业。依托德大公司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肉鸡养殖,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畜种结构。县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查干花种畜场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名牌效应,采用胚胎移植、性控冻精技术,实施西门塔尔牛种群扩繁,用3―5年时间,将我县西门塔尔牛产业做大做强。三是狠抓布局区域化。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划,加快产业带、专业村、专业户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发展格局。西部少数民族乡镇(场)重点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城乡结合部及中部水田区乡镇围绕“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肉鸡、蛋鸡和特种养殖业;南、北部农区乡镇重点发展生猪、肉羊产业。鼓励并扶持一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3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以质量和信誉抢占市场。鼓励企业采取“龙头联基地带农户”的模式,推动龙头企业和养殖基地对接,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实现养殖业真正的增产增收。依托华西希望松原德康集团、前郭县联源蛋业,引导养殖户发展养猪业和蛋鸡业。

篇9

园区引领,推进有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坚持规划指导建设。以《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规范和合理设计建设内容,捆绑使用好各类项目和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企业、合作社、牧户的经营行为,在此三者间建立利益攸关的紧密利益联结体,以“公司+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集畜产品研发、检测、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园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已入驻园区的青海佰盈丰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雅可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基础上,完善制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办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对有机牛羊肉、乳品进行精深加工,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低水平、资源消耗型的畜产品加工模式,提升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示范区发展主导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群,以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尽快组建成立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科技引领,推动有机畜牧业科技创新。一是建立较为科学完整的有机畜牧业工作数据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化和共享制,健全牲畜溯源系统和有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有机牛羊佩带耳标,实现从“草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提高有机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二是协调科研单位围绕有机畜牧业发展,开展优质牧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种植、防灾减灾、健康养殖、牦牛藏羊良种繁育、高原家畜寄生虫病综合防控、药物高效低残留、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研究,为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护良种,打造有机畜牧业知名品牌。按照“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选育推广藏系欧拉羊、牦牛等优良畜种,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扩大品牌畜种覆盖面,努力提高有机畜产品质量和产出能力,努力把自治县建设成为藏系欧拉羊、雪多牦牛和河曲马优良畜种示范区,扩大品牌影响力,创造品牌效益。

篇10

如何有效地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潍坊市畜牧局局长王承策制定一切策略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他率先动员带领大家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提出:要想富民,必须换位,必须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来抓,把畜牧业列为主导产业之一,努力做大做强。

通过强农惠农扶持政策的强力推动,畜牧养殖场(户)信心倍增,全市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业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户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产业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著增强。

因地制宜,创先争优

在明确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后,针对如何推动畜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王承策局长坚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化,本质是市场化,方向是集约化,途径是产业化,产品是无害化,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基地,创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园区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结合潍坊集“三区”建设于一身,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王承策局长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潍坊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确立了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动物,狐狸、水貂等特种动物和临朐黑山羊、寿光慈伦大鸡等地方特色禽畜品种;帮助企业引进、研发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搞好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兽药、饲料生产企业,采取重组、兼并等有效形式,整合现有的资源,减少数量,提高档次,组织有关企业产业技术升级,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等一些列有效措施,打造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

身先士卒,布兵点将

在落实上级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的同时,王承策局长还身先士卒,以他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布兵点将”,统筹全市资源,策划全新战略,结合各乡、镇、县的特色,系统的划分出了畜牧养殖业、畜产品及畜牧投入品加工业、畜牧服务业三大块,且对这三大块进行了细化、量化,建立大型兽药饲料配送中心、畜牧产品物流中心和畜牧产品电子商务中心,规范完善优质畜产品和兽药饲料经销网点。

有效的把以往畜牧业中零散的、不便于管理的产业变成了现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了规模,树立了城市品牌。各县市区之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却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养殖户赚足了钱。

抓住龙头,引导发展

市场解决出路,技术解决服务。为清楚的掌握和了解市场需求,王承策局长多次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镇的领导一起,到全国各地对畜牧专业合作社工作和下步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形成以农民为核心,以畜牧合作社为主体,扶持培育100个畜牧合作社典型,逐步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担保公司+养殖基地”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

同时,为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充分发挥惠民作用,市畜牧局局长王承策经常带领检查组到各县就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检查组先后到畜产品加工企业、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场(户)、基层畜牧兽医管理站等进行了反复调研,督促畜牧部门及相关实体把发展畜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采取“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畜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迫切需要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畜牧业科学发展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战略发展时期。

思路决定出路,现代畜牧业能不能快速的成长,就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思路。

新思路在哪里?结合自己多年对国内外畜牧业的观察和了解,王承策提出了三年打造销售收入千亿级畜牧产业链、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他认为,要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必须一二三次产业全面抓。畜牧养殖业要全面实现标准化、生态化、园区化;畜产品加工和兽药饲料生产,要整合现有资源,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高端畜牧产业集群;畜牧服务业要突出加强畜牧投融资、科技研发推广、电子信息、仓储物流和畜牧市场网络化建设,帮助畜牧企业将服务业从一、二次产业中剥离出来,使其聚集发展、做大做强。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园”,把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做专、做精,强力推进畜牧业及相关产业链式发展。为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王承策提出了建设“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园”和打造“千亿级畜牧产业链”的战略构想,并为之付诸不懈努力。

篇11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协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范为手段,全面推行畜牧战略,尽快让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我区畜牧业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集中精力抓好规模养殖是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这一进程的快速实现。

2.实施多元开发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实现环境资源、效益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07年,使我区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6万吨、6万头、30万只和3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5万头、3.6万头、50万只和500万只;全年肉蛋总产达到6万吨,畜牧业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年度规划见附表)。

(二)技术目标

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9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5%以上,黄牛改良率达100%,家禽实现土洋结合,土种占20%,引进品种占80%。

禽疫病强制免疫率100%,产地检疫率100%,畜产品检验率100%。

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申报3个以上无公害品牌。

(三)行业目标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300户、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00户,着力培育万头猪场和6万只养禽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建立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基地,按照《XX区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方案》的要求,到2007年基地建设要初具规模。

以畜牧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养猪、养牛、养羊、养禽四大产业协会,到2007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区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

建设2-3个畜禽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放开畜产品流通市场,特别是生猪交易市场,防止人为操作畜产品价格,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

到2007年底,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中央一号、省委8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甚至可以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特事来特办。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二)切实执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是政府和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养殖户解决生产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执行好本制度,可以使广大规模养殖户免除许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扩大生产。因此,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便政府对联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比表彰。

(三)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四)区、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对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协会进行资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金融部门应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要积极运用税收、贴息、提供担保等形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投资畜牧业,鼓励打工回乡人员从事畜禽养殖。鼓励畜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创办实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区外资金到我区搞养殖、办加工、做营销除享受规定的招商优惠政策外,还可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商务活动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政策。

(五)加强培训,搞好示范

重点是做好养殖大户的培训。不仅要做好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培训,更要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培训,通过推广综合配套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篇12

近年来,萧县紧紧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点来抓,实现了畜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畜牧业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现阶段萧县的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面对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重压力,如何找准畜牧业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并找出正确的对策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深刻认识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与特征

1.1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将得到充分体现。

1.2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部早在2004年就把现代畜牧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二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可控制性强;三是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四是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对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建设现代畜牧业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我县情况看,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统一,饲养量增加的同时注重畜产品质量提高;二是注重畜牧业的特殊性,遵循畜牧业特有的规律,科学指导实际工作;三是拓展畜牧业功能,进一步挖掘经济、文化、生态功能,要以畜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造福人类。

2萧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

2.1现状

萧县地处淮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 885km2,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21万,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2%。

全县现有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规模养殖场(户)1 850个,各类养殖协会100多个。

2.2特点

一是区域化布局较为明显。东南山区养羊量占全县饲养总量40%;中西部乡镇猪和禽类养殖较为集中,占总量的55%;西部乡镇由于受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影响,毛用、皮用或皮肉兼用的兔子等毛皮动物养殖较为集中,占全县饲养总量的50%。二是畜禽良种优势明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入,良种普及率85%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45%以上。三是规模化经营已起步。千家万户的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以各类养殖协会为龙头集团化发展,养殖航母正在壮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日益加强。四是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相关产业发达。全县现有饲料生产厂家5个,年生产销售饲料7万吨,产值近亿元;全县有兽药经营户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五是环保意识正在加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公害备受关注,通过沼气项目的实施,全县2 000余个养殖场建起沼气池,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更加科学。

3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畜禽散养仍占相当比例,技术条件差、防疫意识薄弱。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养殖协会多为松散型,凝聚力不强、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欠佳。三是企业龙头不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四是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差。五是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六是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七是动物防疫基础薄弱,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畅销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4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深化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努力实现萧县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4.2目标

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5%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1 500元以上;畜牧业良种覆盖率90%以上;动物及产品优质率80%以上;培育3~5个产业关联大、技术装备水品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5~8个;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5对策和措施

5.1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县乡政府要站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5.2落实扶持畜牧业的政策

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畜牧业。积极调整用地规划,预留养殖用地,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环保型畜牧业发展,通过扶持养殖小区建设,配套环保设施,积极推广“猪(禽)―沼―粮”的生产模式,使畜牧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主体培育,通过对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无公害认证,争创名牌。

5.3加大畜牧业投入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萧县畜牧业及加工业。加大县乡财政投入,重点做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疫病、药残检测设施建设,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5.4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目前,萧县畜牧业散养比重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空间大,要加快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理想选择。在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的同时,配套动物防疫力量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5.5组织标准化生产

加快对畜牧业标准的宣传,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经常化的检查督促,促使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自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畜产品安全。

5.6实施畜产品安全监管

各类畜牧业生产者都要建立和完善养殖档案记录,严格标示使用和管理,积极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杜绝危禁品的投入和使用,强化质量检测。积极引导生产者崇尚无害化和绿色生产。

5.7加强动物防疫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和完善应急机制两手抓,健全各县防疫制度,强化检疫监督,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安全。

篇13

畜牧业是大农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猪粮安天下”之说,可见畜牧业的重要性。近几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要充分提高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建设低碳畜牧业的标准上来,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支持畜牧业发展上予以倾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调动和鼓励广大畜牧工作者,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业。要加强对畜牧资源的调控和整合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逐步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优势明显、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牧养殖基地。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大效益的全新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给予畜牧养殖适当的倾斜和扶持,共同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是要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实施示范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户经营、集中服务”的原则,创建一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养殖小区。二是要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农户可以有效利用农闲时间和农作物副产品,使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三是要大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专业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组织成立“畜禽养殖协会”,降低广大养殖户经营风险。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把政策落实好、贯彻好、用足用活,把政策资金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对已形成基地优势的区域和适宜发展的地区,要切实加大路、水、电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养殖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把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畜牧业投入的重要渠道,抓住省市县对农业项目倾斜的有利契机,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全乡畜牧业发展来布局,整合项目投资,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四是要通过采取小额信贷、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养殖户和企业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

四、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提倡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的全新理念,注入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打造品牌,发挥品牌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一是依托企业,加大α贾中笄莸囊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如采取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加快对畜禽的改良提高。二是兴办一批养殖示范区。借鉴外地兴建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争取项目,兴建一批养殖示范小区,帮助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三是加大对基层广大养殖户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畜牧技术干部走出机关,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结合“三下乡”、“科普之冬(春)”等活动,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技能和水平。

五、大力实施疫病防治工程,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