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3 15:30: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卧床病人如何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腹膜透析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作为透析膜,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使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膜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交换的过程。(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它具有居家透析的特点,简便、安全、费用低、节省人力。在持续治疗及自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在腹透护士指导下得以解决。这对提高家庭腹膜透析(pd)的护理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限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的6例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11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6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贫血、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腹透过程中,7例并发腹膜炎,8例出现精神障碍。行腹膜透析前血尿素氮值为18.21~35.04mmol/l(正常值2.9~7.14mmol/l),血肌酐值为419.8~1334.4umol/l(正常值44~ 133 umol/l)。行capd治疗后,尿素氮降至6.19~29.6mmol/l,肌酐降至309.4~1172.1umol/l,大部分接近正常值范围。
1.2 腹膜透析时间选择及依据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证与血液透析相同,;原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反复血管造瘘失败者;有明显出血倾向不适于肝素化者。(2)禁忌证:腹膜有缺陷者,各种腹部病变导致腹膜清除率降低者;腹部手术3d内,腹腔置有外科引流管者;腹腔有局部炎性病灶,肠梗阻、腹部疝未修补和椎间盘疾病;晚期妊娠及腹部巨大肿瘤;严重肺功能不全;长期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高分解代谢;硬化性腹膜炎;不合作者及精神病患者;横膈有裂孔;过度肥胖者。
2 临床观察和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一般情况差,长时间重复透析,加之生活不便及费用高等因素,病人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失落感、悲观失望、依赖性增强,有的会拒绝治疗甚至轻生。有的担心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前途暗淡。种种问题困扰,使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医护人员以和蔼、亲切、自信的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有极其有益的帮助。
2.2 饮食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透析过程中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丢失,使各项营养指标进一步下降。据报道[3],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56%,适当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透析时有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应给予补充,如谷类、干果、水果、新鲜绿叶蔬菜。控制水盐,预防容量负荷过多。
2.3 透析管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周围皮肤、出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随湿随换。注意观察出口处和隧道口有无异常。特别注意导管应固定在良好位置,。
2.4透析环境:保持环境清洁,换液室每日拖地2次,及时清除墙壁门窗的灰尘,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1次,换液前用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用消佳净湿布擦拭操作台,换液时避开通风口、风扇、空调出口,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换液室。
2.5严格操作规程 (1)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2)统一操作标准使每一位护士熟知并应用于实践中。(3)患者腹透用品设专用箱, 1人1箱,每天消毒1次。(4)每次透析前严格检查透析液是否有混浊及絮状物。(5)术区换药:术后4d内每天换药1次, 5d后隔日换药1次,同时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渗出,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10d愈合良好后拆线。(6)术后次日手术切口用神灯照射每天1次,每次20min,达到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所用y型管路视情况2~3个月更换1次。(7)观察透出液的量、性质、颜色,如果超滤量为负数,及时报告医师,有利于及时调整用药。如透出的液体混浊变黄,应考虑与饮食有关或腹腔内有感染;透出的液体为粉红色或红色,应考虑腹腔内小血管的损伤,应立即给予止血药。(8)每天记录24h出入量,供医师参考,有利于及时调整液体的量及用药的种类。(9)血压检测:是检测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方法。如果体液过多、同时盐摄入过多、情绪激动及未及时服用降压药物均可使血压升高。
3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3.1预防腹膜炎及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的发生 腹膜炎是capd的主要并发症和治疗中断的原因。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培训操作人员,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创造良好的透析环境,提高病人对预防感染的警觉性。因此,认真做好居家腹透培训对预防腹膜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在培训中,护士可运用讲授、提问的教学技巧,因人施教。应写出操作步骤的书面方法,逐步进行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使病人及家属掌握pd环境的要求和操作者应该掌握的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等,反复实践,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也可鼓励病人及家人多提问,多练习,耐心指导家人如何照顾病人,以及病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让病人注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操作相联系,以解决在家透析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充分认识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危害性。指导病人早期识别腹膜炎的知识,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透析液混浊、引流不畅、发热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掌握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防御及初步处理方法。
3.2精神症状护理 老年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发生精神障碍并不少见,本组中8例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尿毒症引起的神经病变,老年人大脑老化、低钠血症、透析失衡综合征、营养丢失综合症、心理障碍等[4]。表现为:情绪抑郁,自卑感,兴奋躁动、烦燥不安,无自知力,记忆力减退。临床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象,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注意观察血钾、血钠过高或过低的表现,准确记24小时出入量。对不合作、躁动患者宜安置在光线暗淡的病室,使用约束带保护,遵医嘱使用小量镇静药,向病人解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因素。
4 讨论
正规的操作、严格的无菌程序、密切监测液体出入量及血压、观察所透出的液体的性状、颜色、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做好腹膜透析不但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充分了解患者的透析情况、饮食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便使患者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郭志勇,袁伟杰.居家腹膜透析指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65-66.
[2]和海霞.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2):78-79.
[3]李 霞,李家耀.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的护理.2005,17(3):48-49.
[4]王兰,汪涛.腹膜透析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7):546-547.
[摘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我国法制体系的日渐完善以及医疗知识的逐步普及,居民对于医疗护理的认知越来越多,要求的也更为严格。为了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强化护患沟通,减少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文就当前各项告知签字和对应的警示标识进行了介绍,并就其在实践中如何进行实施及产生的良好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
关键词 ] 告知签字制度;警示标识;不良事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27-02
在当前医疗行业有很大发展的前提下,护理不良事件仍有发生,对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具体而言,护理不良事件指在病患护理过程中,发生了护理损伤,影响了病患的诊疗效果,从而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痛苦,并有可能发生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的事件[1]。护患纠纷的防范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今天这种非常的医疗环境中,如何降低护患纠纷显得十分迫切,甚至成为了衡量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层面。如何减少护患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广大医疗工作者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重要内容[2]。护士为住院的病患提供服务,且服务内容多样,在某一项出现失误或纰漏,将会导致纠纷和麻烦。以往我们也有告知签字制度,但是签字的家属不可能保证24 h在病人床旁,其他家属不能了解签字的内容或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问题出现。所以有必要在告知、签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警示标识,以此来提醒病患及其家属,使他们能够重视该项内容[3]。自2011年以来,该科在告知、签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警示标识,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加强,一些医疗纠纷和事故明显减少了。现将有关经验作如下报告。
1 签字告知,标识警示
1.1明确入院须知
入院须知是病人在住院前必须了解的医院入院规章,涉及内容广泛,例如,病患入院必须实名制,不能够擅自离院,如私自离开,出现的一切后果自负(包括出现各种意外)。又如贵重物品妥善保管,以防失窃等。护士入院时告知患者后,病人和家属认可知晓后同时签字,并签上填写日期。根据需要我们制作了“请勿离院、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的警示标识。
1.2特殊情况告知、签字
对特殊病人如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和年龄>80岁的高龄病患,主管护士要对病患进行状况评估,告知病患家属必须对病患进行全天陪床,在相应的护理记录单上写明具体情况和要求,让家属签字;肝性脑病的患者,躁动、幻视、幻听,我们为其使用床档、约束带,交代签字;还有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在床上大小便。护士也反复交代并让家属签字。对应的我们制作了“24 h陪护、注意安全,小心坠床”和“绝对卧床休息”的警示标识。
1.3健康教育签字
消化科病种多,患者带引流管的也不少,带管的患者护士在宣教相关知识后挂上“注意安全,防止导管滑脱”的标识;低流量吸氧的患者,护士操作后告知并使用“低流量氧疗,请勿随意调节流量”;高龄及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使用“注意安全,小心跌倒”的标识;如一些药物,需要控制滴速,对应的标识是“请控制滴速”;卧床病人如肿瘤晚期患者恶液质状态,我们使用“按时翻身,防止压疮”标识等等。
2 实施
以往我们做完宣教后患者或家属签字就可以了,但是消化科患者普遍高龄,家属更换频繁,一些患者及家属理解能力差或对此认识不够。若出了问题,轻者在大吵大闹后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降低,重者投诉到院里。虽然经过解释没造成任何直接后果,但是扰乱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针对以上困扰,我们讨论后自己设计制作警示标识,标识字体字样规范。例如“绝对卧床休息,24 h陪护,注意安全、小心跌倒,注意安全、小心坠床,请控制滴速,低流量氧疗,请勿随意调节流量,防压疮,注意安全,防止导管滑脱”等,共12种。然后在每个病室醒目的位置粘贴上“贵重物品妥善保管”及“请勿离院”的标识。责任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宣教告知后,请患者或家属在护理记录及告知签字单上签字。然后在床尾挂上相应的警示标识,巡视及交接班中再强化告知。
3 效果
①告知签字联合使用警示标识应用在患者安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②告知签字联合使用警示标识应用在患者安全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见表2。
4 体会
4.1 医疗举证责任明确,强化自保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于2001年12月6日颁布实施,明确规定,在医疗纠纷中,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或没有明确的医疗过错的情况下,医疗单位负有举证责任。在告知签字和警示标识应用以后,一方面告知成为了护士的责任,另一方面却也通过告知实现了和病人的沟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自身利益。所以,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强化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理念[4]。各种签字告知为我们举证储备了条件。
4.2 告知签字联合使用警示标识应用在患者安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护理工作开始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认真的告知、沟通并使用警示标识,有利于病患的诊疗,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警示标识对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都是一种提醒,也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安全文化氛围。护理质量的目标就是力求为患者提供完美的护理服务。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各种工作流程,强化护士沟通能力培养,提升安全管理意识,最终实现患者安全目标,建立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
4.3增进了护患关系
护理警示标识作为一种直接识别方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可以让患者感到被关心、被重视,增进了护患感情,密切了护患关系,同时也是保证病患治疗效果的有利途径,更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题中之义和发展趋势[5]。在此基础上配合护士专业知识的讲解,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促使疾病尽快康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因此告知签字联合使用警示标识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司丽云.“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0-881.
[2]卞红. 普外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2,8(21):81-82.
[3]张敏,蒋萍,卢绮萍,李建群.护理标识在普通外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9(6):59-60.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患者服务[1]。是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病人如何避免压疮发生的一个护理难点,我科在2008 年1 月~2011 年1 月对21 例脑卒中病人实施了以实证为基础的循证护理,采取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患者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年龄61~87 岁,平均年龄72 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6 例,出血性脑卒中5 例。住院卧床时间10~40 天。
1.2 方法
运用循证思维方法对21 例患者在并发症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制定护理措施。
2 循证护理
2.1 循证护理问题
2.1.1 护士缺乏压疮预防知识
对压疮防治的新进展了解不够,知识观念陈旧落后,表现为预防压疮的知识老化,评估不到位,收集不到有效资料,医护人员缺乏压疮有关知识是压疮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对重症患者的压疮预防缺乏经验和信心;对患者引起压疮局部皮肤的情况交接班不到位。
2.1.2 病人家属缺乏压疮知识
压疮的发生、发展与病人及家属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多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1.3 病人自身状况
有无易患因素存在。脑卒中卧床病人反应力、活动能力、感觉功能等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因此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问题,需要循证。
2.1.4 根据临床经验及病人的实际情况,结合家属的需求,提出:①压疮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②如何对压疮高危病人进行评估?③如何有效地防止局部皮肤受压?④如何变换?⑤如何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⑥如何做好易引起压疮局部皮肤的情况交接班?
2.2 循证支持
根据存在的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查询近10 年的文献。按照检索关键词压疮、护理,在数据库中检索国内相关资料10 余种,共200 多篇文献。根据检索的文献提供的证据,我们对其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致压疮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查询发现: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2]。应用循证医学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做出了具体的评价,最后选定7篇文献,用以指导我们的临床护理决策。
2.3 根据循证依据结合临床制订护理措施
2.3.1 加强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的学习
护士长利用床头交接班或晨会时评鉴在班护士对患者压疮的评价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或在护理质量检查时抽查压疮预防干预的质量。并组织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文献,介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引用新的护理方法,让护士掌握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和防治方法。
通过对护士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识、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是有效护理干预的一部分。
2.3.2 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属常有患了脑出血不是死、就是残的错误想法。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者,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而悲观失望,丧失生活信心。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利用一切机会与患者交谈,用自己的言语、行为和表情去影响并改变患者的错误认识,给患者鼓励和支持,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并且因势利导,有效地为患者排忧解难,使其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给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压疮防护知识,提供相关信息,如:如何促进病人的自主运动,局部减压、翻身的技巧等。对病人及家属解释压疮危害和必要的个体化的预防程序,供病人及家属了解压疮产生的基本原因,对预防程序给予合作。 2.3.3 积极评估易患因素
以我院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作为危险因素预测工具,并对每个入院病人进行评估并建档,对得分低于16 分的病人每天评估,低于12 分的每班评估并建立皮肤护理单。根据不同压疮发生的风险系数为病人安置床位。对压疮发生风险高的病人直接采用压疮防护气垫床,减少人为搬动的次数。对有压疮发生风险的病人确定一个最基本的、个体化的运动计划,通过有规律的改变病人的,进行局部减压。
2.3.4 有规律的变换
有报导当组织承受70.3 mmHg压力下持续2 h以上,即可发生不可逆转损伤[4]。因此我们提供自制能降低局部压力的“U”型垫置于患者的尾骶部,帮助和指导患者使用,并每30~60分钟移动1 次“U”型垫放置的位置,改善受压部位的压力。坐位时床头抬高取5°~30°[5]以减少剪切力,仰卧位时左或右斜30°[6],经常更换,必要时使用充气式床垫,定时减压。
2.3.5 基础护理
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大小便护理,保持全身皮肤,特别是会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轻拿、轻放,衣服、被子尽可能使用透气性好的柔软棉制品。进行皮肤护理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情况,做好及时的评估,给予护理干预。
2.3.6 增加营养
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7]。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压疮的预防和促进创面愈合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可进食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膳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静脉滴注白蛋白、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增强患者体质,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3 小结
21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后,压疮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除1例老年患者因原有基础疾病多,此病人高龄全身营养状况差,加之脑疝出现,不宜翻身所致。我们采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合临床经验,考虑患者需求,寻找了最适合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案。结论:使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不仅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真正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护理人员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喻姣花,任小英,王桂兰,等.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4-256.
[2]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3] 葛兆霞.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2):80-82.(1):15-18.
[4] 白姣姣,冯秀卿.老年人褥疮护理及治疗进展[J].现代护理,2002,8(10):780-78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76-02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出现的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病人对过去已获得的认知能力不断的减退或丧失,智能丧失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此篇文章探讨了一些老年痴呆病人家庭护理的知识和方法。
1用药护理
1.1痴呆病人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用温开水帮助病人将药服下。
1.1.1病人大多敏感多疑不承认自己有病,认为家人嫌弃自己要谋害自己,所以拒绝服药,家属尽量耐心说服,劝其服药。如无效,可将药碾碎拌入饭中,或溶于饮料中服下。
1.1.2吞咽困难的病人,不宜吃药片,可研碎溶于水中服用,卧床的病人可用吸管服用溶解的药物。
1.1.3吃完药让病人张开嘴检查口腔(舌下,两颊部是否留药。以免影响疗效或收藏药物自杀。
1.1.4吃药配合时,可适当的给一些小物品以表奖励或满足病人的一些小要求,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服药。
1.2痴呆老人反应迟钝,主诉能力差,护理时认真观察,注意用药安全。
1.2.1老年痴呆病人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药物联用,易发生副反应,须认真观察。
1.2.2使用降压药,直立、起床时嘱其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镇定药物能导致反应能力降低,有摔伤的风险;抗抑郁药,病人如出现麻木,情绪古怪时应及时与专业医师联系,调整用药方案。
1.3管理好药品
1.3.1药品避免高温、光照、潮湿,防止药品变质,如片剂有斑点,变形;口服液有絮状物时禁止使用。
1.3.2药品放到病人拿不到的地方,以免误服或过量服药,发生意外。
2生活护理
2.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帮助病人料理衣物、梳洗、修剪指(趾甲,每日用温水泡脚,注意口腔卫生护理,督促病人刷牙、漱口。
2.2洗浴时,陪伴在身旁,注意水温,同时观察身体有无水肿、红疹、破溃等变化。
2.3做好大小便护理,观察排尿、排便情况如有便秘、尿潴留,应及时处理。便失禁时,不要去指责或训斥病人,避免其尴尬,应告诉他这次为什么会失禁,以后该如何避免。睡前嘱病人少喝水,裤子的纽扣或拉链换成尼龙搭扣,尽量穿不系腰带的裤子,尿失禁的病人可以使用尿不湿。注意及外的护理。
2.4督促病人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4.1痴呆病人常日间思睡,夜间活动增多,乱翻东西或大声说话,家属不要斥责,应耐心劝服病人安静,上床休息。睡前温水泡脚,不喝浓茶,灯光柔和,白天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加活动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
2.4.2失眠的病人可给予小剂量的安眠药,不可用激烈的安眠药,防止病人嗜睡,发生吸入性的肺炎。
2.5长期卧床者,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床单,衣物清洁。
2.5.1按时翻身每2h一次,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局部皮肤受伤。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定时按摩四肢,对有压红的部位可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部位垫气圈,避免褥疮的发生。
2.5.2注意口腔护理,漱口时注意防呛咳,棉球口腔擦拭时,注意棉球蘸水不可过多,防误吸气管,发生意外,口腔护理时,观察有无溃疮、感染等。
2.5.3擦洗身体时注意保暖,水温适宜。
3饮食护理
饮食应有规律,定时、定量、定质。
3.1病人大多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活动量减少、易便秘,应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可适当给予粗纤维类食物(如玉米面,高粱面等。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
3.2定时用餐,餐具选用塑料,不锈钢材料手指不灵活拿筷子不稳的病人可以用手抓食,打翻碗盆时不可斥责病人,避免其尴尬。如果病人不想吃饭,可将饭菜留下,待其要求进食时再给。
3.3每餐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水量,防止脱水。
3.4多食含钙食品,可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如海产品,豆类、鱼类等。多食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品,如核桃、鱼油等。多食益智、健脑的食物,如腐竹等。
3.5病人大多有吞咽困难,进食时,应速度缓慢,不宜催促,避免同时吞食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如馒头和菜汤。可泡软后再食用;卧床的病人尽可能坐姿喂食,防噎食。
4安全护理
4.1痴呆老人智力下降,反应迟钝。家居设施应便于病人活动,简单固定地面干燥无障碍物。
4.1.1床铺不宜过高,以病人坐床时脚跟完全着地为准,床两边设护栏,床铺不宜过软,不利于翻身或移动身体。感觉障碍糊涂的病人,床沿用棉垫包裹防撞伤。
4.1.2厕所使用坐式马桶,设扶手架。洗澡浴盆不宜过高,盆底垫胶垫,必须有人陪同,防滑倒。
4.1.3穿大小合适的防滑布鞋,穿脱鞋时应坐式,防摔倒。衣裤不宜过长、过大。坐起时站稳后再起步行走,嘱病人行走缓慢。
4.2日常用品放在病人看得见的地方,危险品妥善保管。
4.3房屋门锁应选病人不宜打开为宜,煤气、电源做好防范措施。楼房窗户上护栏。有夜游症的病人锁好房门和阳台,防止走失和坠楼。
4.4禁止重度病人单独外出,轻中度病人外出时应设安全卡在身上,注明姓名、地址多个联系电话,防走失以备不时之需。
5心理护理
5.1维护病人的自尊,尊重其人格,对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满足其合理的要求,避免使用愚笨,傻子等语言。
5.2多陪伴病人,带其外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除去孤独,寂寞感。便其感受生活乐趣。
5.3情绪抑郁的病人应多开导。主动与其交流,了解思想变化,给予解释。
6康复练习
6.1记忆和思维的康复练习反复训练病人记住周围的环境、人和事,如看日历、告诉他是什么日子;时钟到几点该做什么;拿一物件问其叫什么;也可以见老朋友,一起回忆分享过往的岁月。鼓励病人看书,做其愿意做的事。持之以恒的训练,重建生活能力,唤起对最基本生活常识的记忆。
6.2语言康复练习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加重,语言功能也随之不断退化。练习时应由简至繁、反复强化。早期用单词或短语进行训练,如刀、笔、水果等;对于失语者,先单音节练习,如你、我、饭……。运动性失语者构音困难,应面对面示范口型,耐心的教;感觉性失语者,因病人听不懂别人的话更应多说多讲如喂饭时,反复说:饭、吃饭等。平时多鼓励病人看电视,听广播,找话题与之交流,这样可更多的接受外界语言刺激,防止语言功能进一步衰退。
6.3肢体康复练习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运动时需有人陪同注意防摔倒,长期卧床者,肢体被动锻炼,每日2次每次20分钟,防止肢体萎缩或关节变形。
痴呆症的家庭护理,是一个苦恼、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一切也是小时候父母为我们做的,作为子女一定要做好痴呆老人的家庭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使之幸福的走完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6-171.
[2]陈彦方,主编.CC-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7-19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01-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AM]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医学诊疗手段地不断提高,对AMI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掌握该病的护理措施,对病人施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治疗疾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已经抢救成功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措施作了总结,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40例患者为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住院患者,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2~76岁,平均61.3岁,心肌梗死发生于前壁者17例,下壁者11例,广泛前壁者10例,高侧壁者2例。
2护理
2.1一般护理
包括,①吸氧:病人人院后立即给予吸氧,以改善心肌的低氧状况,减缓心绞痛程度,以避免梗死范围扩大。②建立静脉通路: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③疼痛的处理:应用有效的镇痛剂,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反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病人克服紧张、焦虑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严密心电监护:观察病人心率、心律和心脏传导情况。⑤卧床休息:在发病24 h内,病情极不稳定,病人应该绝对卧床休息,并减少探视,防止不良的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⑥心理护理:AMI病人由于发病急骤,病情重,病人心理非常恐惧,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变化,不良的情绪变化可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在生活中应给予患者周到细致的关怀,言语柔和,操作时动作轻稳,并耐心地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消除其恐惧心理。
2.2生活护理
包括,①戒烟、禁饮含兴奋剂的饮料,以防止发生心律失常。②摄低盐、低脂、易消化、少产气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以防止因排便用力而增加心脏负担。③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机体的活动耐力。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用药后可出现头痛,面色潮红,血压低等。因此,嘱咐病人服药时取坐位或卧位,并注意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
2.3并发症的护理
包括,①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护士要注意观察并记录血压、脉搏、尿量的变化,护士一定要熟悉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主动配合抢救工作。②心力衰竭的护理: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避免情绪激动,防止便秘、劳累及受凉。抬高床头,取端坐位或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氧气湿化瓶内加50%酒精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③心律失常的护理: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利用心电监护监测心律失常,备好各种抗心律失常药品,做好电除颤和安装起搏器的准备。
2.4出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