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23 15:30: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

篇1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向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就业成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社会,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就业、择业、创业就是高职生的最终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生的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

高职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目标应是通过教学促使高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薄弱

由于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偏低,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而言其知识面较为狭窄、单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受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自身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公德意识,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又因为是专科文凭,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目光短浅、心灰意冷、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极为严重,从入校伊始,有的学生就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心理极度空虚、胸无大志。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无所适从,缺乏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开拓的精神,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等。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

(1)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课本部分内容中学就学过了,且书上说的内容大部分在新闻广播中就了解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专业无关,不是生身立命之本。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明显的应试特点,似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为了考试。于是,考试越来越被强化,考试强调死记硬背的内容多于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思维训练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培育的功能越来越弱化。

(3)教师科研素质较低,不能把理论和事实进行较好的结合,过于依赖课本。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措施

1.加强教学研究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是事实,所以依靠单兵作战效果不好,应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分若干教案,同头课教师每人一部分备课,拿出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和说课稿,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做到每个教案都是精品。此外,组织有效的说课,也是加强教研的好方法。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应该废止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而代之以课堂讲演、课堂自学、录像播映、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别处”的低效的上课方式,可以预先把每章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以及运用本章知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预习,思考问题。

3.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给学生开出一系列选题,由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或者成立各种学习小组,通过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校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学校也做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以便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

4.改进教学手段

(1)挖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潜力。这不仅是因为资金和硬件的尴尬,也是由于我们长久使用的“黑板+粉笔”手段仍然有着现代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价值,

(2)增强多媒体设施的配备。这也是保证课堂声色光影皆具的最好方法了。课件一定要做得精美,切忌呆板的展现文字纲目,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可以综合,从单向性的展示到互动性的交流可以实现,从教师一个人构思课件到师生共同完成制作也可以结合,或者课中完整的呈现课件或者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完成课件可以选择,用所有班级一个课件到不同班级有不同调整也可以是努力的方向。

探索网络媒介的效用。几乎在所有高校包括高职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甚至有了自己的校园网,这样良好的教育阵地又怎能弃置不用呢?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其一,将政治课形成比较成熟的“精品课程”,将之挂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其二,建立本课程的博客群,建议以每一门课为单位来建立,在其下可以按班级和授课教师分类,或者按意见类型分类等,都各有好处。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开拓师生沟通新的桥梁,使得交流更为顺畅,学生们也更加愿意倾吐真实的想法,于教学而言,这样便捷可靠的反馈信息机制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5.改革评价方式

从多年来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脉络看来,考试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且在很多的院校开始迈出了步子。在此,有必要重申以下方面的改革方向:关于考试内容,应该变只考读写为听说读写的全面考查;变注重基础知识为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变注重考查思维的结果为注重考查思维的过程。关于考试形式,应该变单纯的闭卷考试为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关于考试安排,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办法。听说考试分散在平时进行,记入阶段性考试总分。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的践行,身体力行而后知不足,需要创新,需要探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篇2

中等职业教育突显其独有的“职业性”。它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受教育的学生积极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让学生成为社会重要的人才,解决社会就业压力。学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在毕业之后,靠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走向社会,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接受社会的考验参加工作,甚至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这种远大的理想、艰苦奋斗的态度、良好的道德、强烈的责任感都是让人值得敬佩的职业精神,由此看来,中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地位有多重要,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中职思想政治课必须把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其基础目标,意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敦促学生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教育是核心

中职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教会学生各种文化知识,还向学生传授了做人的目标、如何做人做事、在学会的同时学习了怎样去学,要遵守职业道德、坚持职业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目标,端正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态度,帮助这些学生不管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都能够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实践育人是本质

学校德育教育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式督促学生体验、感悟生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实现自我价值判断和选择,提升自我情感态度,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三、人文关怀是体现

当前,思想政治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育效果不明显、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厌学等现象。这源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偏低。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行为习惯差,思想多变。中职生正处青春期,我行我素、意气用事,缺乏自制力,抗外界干扰能力差,经常出入网吧、娱乐场所等地,滋生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无视校纪校规,甚至会违法犯罪。二是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中职生的特殊性致其容易产生失败心理。家长和老师经常性的批评,加之自身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倍感前途渺茫,自卑心理严重,自尊心遭受打击,自信心不足,孤独自闭,缺乏交流,甚至对自己的家人、周围的朋友、社会的现象、学校的老师都出现叛逆的现象,抵抗情绪很激烈,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更为消息,只能“破罐子破摔”,白白浪费了在校的学习时间。学生主观上的抵触,不论教师如何竭尽全力进行教学,都缺乏效果,教学目的难以完成。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三是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难以接受新事物。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缺失,态度不端正,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小动作等现象频频发生,厌学情绪十分强烈,拒绝接受新事物。以上诸多因素要求我们教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在阶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要求,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结合新的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政治教学,最终求得完成教学任务。

1.端正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和新的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缺乏针对性,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对开展全方位教学很不利,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进步。因此,教学开始阶段,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以新的思想来迎接每一次改革。通过完善文化知识、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个人修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自己的教学。坚持创新,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加强课堂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2.采用多元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高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①自主探究法。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让学生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灌输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各种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各个环节的研究过程,感性认识更加强烈。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到实践活动中去,不但考查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经教师的正确指导,将其加工改造,得到理性认识,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②因材施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师生间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因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一是采用兴趣教学法,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对案例质疑探索、调查研究、分析反馈、评价交流。师生双向互动,使教学对等。

3.整合教材内容。原有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国家规划教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理论知识和说教过多,不符合中职生群体特点,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因此,要从职业素质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性教学,删除有深难度的内容,增补实用性的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教材。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四门,新教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适合当代中职生使用。选修课有《职业健康与安全》、《心理健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元化的教材体系有利于教材内容的整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我在实际教学中所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教材,内容符合学生,效果明显。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需要创新和探索,最终达到实际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42-01

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忌讳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忌讳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发表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思想政治课改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教学存在的忌讳区

由于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

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事实上,政治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就自然地捆住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努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压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二、思想政治课要变教学中师生都存在“逆反心理”的忌讳区

由于“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我们教师要高度的重视。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篇4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从而窒息了政治课的生命,如何走出这种误区,使初中思想政治课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呢?

一、教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好坏,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规、价值规正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有待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者去引导启发和描绘,时代的重托呼唤着素质教育,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政治教师队伍,要想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素质教育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为了不辱使命,思想政冶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必须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员,必须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平时要注意职业道德的修养,真正做到热爱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只有用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去启发学生,用高尚的品质去影响学生,用美好的心声去塑造学生,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注意业务素质的提高。政治课教学不仅方向性、科学性很强,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思想要落后”,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不经常加强学习,不注意业务素质的提高,那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能够窒息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只有广泛吸收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使自己的课活泼生动,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完成教学任务。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政治教师要不断引进和吸收新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彻底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落实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桥梁,以提高觉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启动素质教育。

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素质教育特别注意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以情动人。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一定要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共鸣,不能矫揉造作,教师的真情如果能够融化进入学生的心田,就能够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障碍,短缩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明确学生的主体单位。“给人一个金饭碗,不如教人点金术”,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教给学生“点金术”。

3.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求知的动力,思是理论的理解运用和主题升华的过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社会热点,要让学生去争鸣,不能回避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4.科学性。知识传授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是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传授的准确性,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不能误人子弟,要把教材中的科学理论通过多种有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受教育者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篇5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这使得人们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因而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利用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工效持久的好方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方法

现代教育教学观指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

(一)树立正确人才观。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只要在某一领域有所创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都有缺点、优点,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二)树立现代学生观。学生是有尊严、有潜力的人,决不是会作简单工作的机器,他们的心理正处于不断发展、逐渐成熟期,他们需要鼓励、理解和支持。我们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不仅要以自己的智慧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还要用自己的感情和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康的情感和人格。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融洽的、和谐的、活跃的,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课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

(一)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高尚的道德休养,来自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来自于优良的性格品质。积极进取,笑口常开,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二)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的灵魂。课堂上,教师的态度与语气要和蔼亲切,要用“请回答”、“请坐”、“好”、“很好”等礼貌用语和激励性的评价。激励的话语能拉进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许多显性和隐形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学习初中政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时,可以利用《宪法》的规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认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培养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与他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可以通过对我国当前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的了解,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其基本特征是变化快,发展快。这就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跟上这一时代步伐,否则,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而,必须大力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和训练的方法,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懂得:社会总是在变革中前进的,人也是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其次,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努力使自己的要求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使自己的思想和心理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使自己的各种行为与社会的共同规范相一致。学会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虽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但其他学科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6

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增强教学实效性成为中职思想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实际,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更好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在于“职业性”。“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向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就业成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社会,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就业、择业、创业就是中职生的最终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

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目标应是通过教学促使中职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健全的人格。所以,中职思想政治课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教育性。中职思想政治课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人文综合性。中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涵盖较多学科知识,共同发挥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作用,对培养人文素质、弘扬先进文化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实践育人性。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通过参与式、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行自主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二、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调整

对不同专业来说,要培养的人才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有不同的偏重。教学内容也应根据培养目标而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调整上,一是要在尊重统编教材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选取和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需求、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以及学生群体职业素养调查反馈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同时,要对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成长做跟踪研究,便于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二是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不忽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求。根据中职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具有实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视觉和听觉所起的作用最大。人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是视觉最佳,知识记忆率为25%;听觉次之,知识记忆率为15%;视听结合记忆力最强,记忆率可达65%以上。多媒体教学则通过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以声音(包括解说、音乐、模拟语音、合成效果等)和图像(包括静态图片、动态录像、效果图、过程演示等)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外在张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而且增强了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我们要克服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模式,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1.讲究课堂导人艺术。人际交往中存在“首因效应”,强调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德育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一理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人,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人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恳、友好,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受到德育课有趣、有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引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法。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等,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形成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把思想和情绪激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把教学所涉及的重要问题抽出来,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研究,拟定计划、方法以及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师作为研究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应予以适时的“扶”与“放”。

4.加强实践教学。要真正使实践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人教学环节。教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或是从现实社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道德实际水平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应充分运用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5.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和规范、价值标准分辨社会中的各种真伪、善恶、美丑等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激发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五、活用评价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已经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且应以积极的评价为主,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此教师要善于掌握评价学生的技巧,切勿以“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动辄打击批评学生,而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促使其更加积极自主思考。在此,教师值得注意的是,积极的评价方法并不意味着不分对错地一味肯定学生,那只会适得其反,令学生无法辨别对错,无所适从。对于学生有所偏离的答案,教师必须指正,只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只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篇7

马克思说:“我们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因此,任何学科都不可能是孤立地存在,它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完善,也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对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作以借鉴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的研究更是如此。具有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语言这一载体,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和教育场合的特点,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能够以完美的手段和技巧、独特的方式和内容使理论的表述具有审美性、感染力、独创性和表现力,从而使受教育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和良性互动,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此,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真正实现上述的艺术效果,我们就应该借鉴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修辞学中的修辞格以及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1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

传播学是以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为基本研究对象。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同时受众又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受众,就是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众多人。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两级中的一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传播符号的“译码者”,更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受众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有时受众也将直接参与到传播活动过程中。关于受众,学者们将其归纳为: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型论、社会关系论、满足需求论、社会参与论五种。个人差异论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①这种观点认为:传播者在进行传播前应该考虑受众个体的性格、爱好、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因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进行传播。社会类型论认为,受众会根据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性,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社会关系论认为,受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会受到生活圈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约束。满足需求论,也叫“使用与满足论”,认为:受众是能动的媒介使用者,受众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喜欢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社会参与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应是公众的讲坛,而不是少数人的传声筒。公民及其团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传播还要考虑受众的接受需要、接受动机、心理倾向等因素,以保证传播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语言这样的传播方式来完成同受教育者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与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犹如传播活动的两级,好比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因此,借鉴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接受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不无裨益。

2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迄今不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关于语用学的定义,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归根结底,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语言、如何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它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②语境和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语境,简而言之,就是言语理解和表达的环境。语境这个概念,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将语境分为两类:一是“情景语境”(contextofculture),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二是“文化语境”(contextofculture),指说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费斯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语境”这个术语规定了以下范畴:参与者的有关特征;有关的事物,非语言性、非人格性事件以及言语行为的效果。语境的功能体现在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语境的功能也并非独立发挥作用,它是参与、协助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过程。从说话人角度看,语境的作用表现为:根据交际目的,确定说话的大体内容;根据交际场合,确定说话方式;根据交际条件,确定交际渠道。从听话人的角度看,语境的功能包括确定指称对象,消除歧义,充实语义。③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如何使桥梁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借鉴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充分考虑到“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两种不同语境形式,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客观因素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段和表达内容,尽可能使听话人确定指称、消除交流中的歧义、充实语言表达的语义。

3修辞学中的修辞格

修辞学大概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中西方对修辞学的研究路径不同,特点各异。在西方,由于古希腊人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为各种形式的演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公民聚会、礼仪场合以及法庭辩论等,都需要进行口头陈述和争辩,言辞应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事物的成败。④因此,人们开始了对话语论辩术的关注和研究。在西方对修辞学有系统性研究的当数亚里士多德,其专著《修辞学》和《诗学》都是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对后来修辞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辞格,是修辞学的主要内容,又称“修辞格”,或“修辞手法”,是语言重要的表现手段。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修辞学,都以辞格的研究为终级情怀。自古以来,学者们对辞格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通俗来讲,辞格就是人们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而对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运用。现代汉语中已被人们认知并定义的修辞方法共有63大类,78小类,我们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语、排比、对偶、顶真、拈连、双关、移觉、通感等等。辞格是使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使语言表达通顺、准确,而且要使语言形象生动、音韵和谐、节奏强烈、爱憎分明、内容深刻、富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⑤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感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运用修辞方法。好的修辞手法将赋予语言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好的修辞手法能够恰到好处地跨过逻辑的局限,让思维在语言的天空自由翱翔;好的修辞手法可以突破旧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新的语言组合形式。学习并掌握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并将其灵活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这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更加新颖、灵活、富有个性,充满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必然会调动起受众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播音学是以播音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播音创作发生发展的规律。播音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有自身的矛盾运动规律和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不能被某一学科所代替。播音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广播电视播音中主持人优美动听的语言,让人们喜欢听、愿意听,甚至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学习和借鉴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更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所要求的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富有节奏,声情并茂;体姿相助,通俗易懂的问题。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是播音创作的手段,也是播音创作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声语言是由发声和表达两大要素构成。发声要素包括: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和吐字归音。气息是发音的动力,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都与气息关系密切。用胸腹联合呼吸的气息方式,给说话者较稳健的语言状态提供保障,避免发生情感激昂时“读破音”的现象。有利于丰富情感表达时的不同需要,同时对说话者的嗓音起到保护的作用。口腔既是有声语言的构字器官,又是语言用声最重要的共鸣器官,很好地控制口腔状态,可以为说话发音提供一个良好的语音制造场和良好的共鸣环境。吐字归音,关系到字音的清晰、响亮、完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风格。平时有些人“口齿不清”、“吐字含混”、“吃字”等现象,都是因为吐字归音存在问题。有声语言的表达要素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外部技巧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外部技巧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清晰准确,生动具体,情感丰富语流富于生命活力,富于动态美感。内部技巧有:情景再现、内在语及对象感。情境再现,是创作主体的二度创作过程,能够激发表达者的内心真实感受,调动表达者的丰富情感,是对内容从理解到表达的桥梁。除了有声语言之外,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人们的表情、眼神、体态、服饰等副语言,也都传递着信息,表达着情感。“副语言”或“无声语言”,在传播学中也被称作“非语言符号”。它是指语言以外,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笑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所有传播符号的总称。副语言大多是以其辅助、伴随功能与有声语言表达一起来传递信息的,对有声语言表达具有补充、强调、调节的作用。比如用微笑表示亲切感,用紧锁的眉头表示愤怒,用大幅度的手势表达诙谐幽默等。副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可感性,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传播的效果。运用好副语言,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够起到强化、丰富、修正和补充的作用;运用得不好,则会弱化或干扰信息的传递。

借鉴受众理论、语境理论、修辞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和需求,把握教育的语境和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掌握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技巧,这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艺术性。

作者:徐丽颖 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

注释

①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4.

②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47.

③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19-120.

④崔应贤.修辞学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⑤曹艳伟.政治语篇中的辞格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3.

篇8

一、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学习困难以及非本意入学的学生较多

高校的扩招带来学生素质的下降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从小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非本意入学的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压力和包袱,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厌学情绪较严重。他们上了大学以后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一些重复性内容没有新意,所以不愿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秩序较差,教学效果不好。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1〕

(二)学生思想活跃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较大

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往往表现标新立异的行为举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金钱至上、权钱交易、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等。他们往往漠视正面的东西而夸大负面事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2〕

(三)学生的耐挫力弱心理调适能力差

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不习惯集体的生活,没有团队意识;另一方面简单顺利的成长经历,缺乏挫折和失败的磨炼,缺少独立生活经验,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下降。同时,特定的生长发展阶段,使他们更加需要心理方面的引导。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又得不到引导,他们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诱发心理疾病。〔3〕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理论教学内容应注重应用性和时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空洞性是教学改革应该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该本着贴近学生、学校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减教学内容,使理论从高高在上的政策和法规层面走下来,真正抓住学生、吸引学生。

首先教学内容要体现应用性,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教导学生从懂得“爱”入手,一个人只有懂得了爱才会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他人,才能爱国,才能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感。过去许多爱国故事学生从小就在听,用这些故事再去教导学生不会产生太大的反响,相反,从爱入手,学生觉得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刻板的,是生动的,才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另外,教学内容还要讲求时效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它的影响涉及经济领域之外的政治、文化、科技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一些思想理念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比如效率观念、生态环保观念、民主法制观念等等,还包括一些社会历史现象。 〔4〕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与思考的案例。

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可以进行讨论,首先精心挑选讨论题目,比如时事热点、社会心理、社会现象等学生关心的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其次讨论过程要有引导和提升。例如,一名老大爷摔倒以后我们要不要扶的问题,网络上有评论、同学自己也有思考,虽然是一个现象,但是体现的是对传统道德的继承,是对自身的法律良心的扣问,还有对社会风气的思考。这些讨论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如果不引导,会导向反面。

(二)实践课活动设置注重启发性和感染性

在实践课的设置上应该有全新的思考和突破,可以开设实践课程。实践课设置的目的就是通过体验式教学创造实际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以下是几方面体验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平台,应该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学生走上社会所需要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提高生存的能力。通过多样的体验式教学形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添了学生的见识,提升了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知,达到了显性课程达不到的教学目的。〔5〕

(三)考核方案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

教学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评价体系是否完备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导向作用。〔6〕因而,老师要用好手中考的法宝,把教学改革导向正确的方向。

篇9

(1)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学起一直到大学都在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本里也有许多党的方针政策、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认识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深认识。目前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了解,不明白如何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让学生站在社会建设角度上去看待问题,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使命,树立理想和信念,从而激发学生满腔热情地学习知识,为社会努力奋斗,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到现在为止,不少学校都不太重视思想政治课,甚至许多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无关紧要的。导致学生在上政治课时,不是睡觉就是说话开小差,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更严重的还有逃课的学生。从而使得少数学生丧失道德素质,抄袭作弊、互相辱骂、不尊敬师长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家长就要担心了,好好的一个人在学校怎么就变样了呢?所以,面对大部分中学生不良的道德素质,作为学校,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让学生自觉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实践教育法的重要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才有人生意义。正因如此,实践教育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就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修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十分注重实践教育,他们认为实践教育是改善社会的强有力手段。在我国,以全面培养人才为基础,使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育法至今仍在推广,国外教育也在广泛使用。例如,大家都知道的美国,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积累社会经验。所以说,实践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谚说,烈火炼真金,实践检验真理。如今,在教育改革下,思想政治课要抛弃只重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明白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唯一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教师不抛弃旧的传统教学理念,只是一味地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上课,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讨厌上思想政治课,没有一点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偏差,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三、实践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为什么许多学生不愿学?除了对政治课缺乏兴趣,理论知识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内容比较枯燥外,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技巧有关。固守课堂阵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死记硬背,使学生囫囵吞枣,疲于奔命,哪还得上兴趣爱好!经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来谈谈政治课堂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首先,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求知欲。笔者认为,与其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喋碟不休的空洞说教,不如让他们出去走一走、瞧一瞧,让他们去实践。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实践才能出真知。

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特定要求和重要特点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何有效地将书本理性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感性知识?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只有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更有说服力。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去印证、发现、学习知识,学生才更能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贴近,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意识和创新思想。

再次,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达到和谐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说教课、德育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用良好的思想去指导正确的行为就更是难上加难。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自身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和正确性,它比简单反复的批评教育会更有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吸烟现象,我带领部分学生参观了煤焦厂的焦油工程。众所周知,香烟是由烟叶和焦油烤制而成,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黑黝黝的焦油,闻到了刺鼻的焦油味。我借此马上说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吸烟染上肺癌而死的烟民多达数十万人。”话已至此,学生已默默的低头,无话可说。我此时感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情更有情”的良好的教育气氛。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学生也是有感情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发挥攻心优势。

搞好社会实践活动要有的放矢,要选准实践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要达到为教学而实践,实践为教学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还必须要恰当、科学、合理,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笔者结合教学而开展的实践活动。

一、参观访问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讲解环境问题时,我校邀请了邻近厂矿的科技人员介绍厂区及附近的环境污染状况,然后带领学生去厂区参观,特别是参观了洗煤厂的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过程。学生感受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性。在课堂讲解时,学生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了,他们结合实践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不但对知识深信不疑,而且自身也受到了教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再如,我曾利用一次春游的机会,带领学生参观了“金色的攀枝花”展,学生从一幅幅真实的图片,一件件实物,从几十年前到几十年后的变迁,都使学生深受感动,他们既感受到了父辈们创业的艰辛,又理解了“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也认识到了在当扬艰苦创业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开展社会调查也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活动

我在讲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了解到附近一农村刚举行了一次村委会委员的选举活动,于是我就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询问农民朋友。通过学生的调查,他们认识到了我国选举的平等性、真实性、广泛性;也了解了选举的方式是无记名投票的直接选举;也认识到了选举的程序。课堂上,我刚一开启话闸,学生立即表现出较强的学习热情和极大的兴趣,他们思维的火花一点即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将他们听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全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教材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真实可信。今年是建国五十周年,一开校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周围的人如父母长辈们了解祖国的变迁和成就。一位学生对我说,她爷爷活了大半辈子,六十多岁才住上了楼房,看上了彩电;另一位学生对我说,他爸爸年轻时生活很艰苦,买东西都要凭票证,如粮票、肉票、布票,而现在商品琅琅满目;也有的学生回家看了他们家发黄的照片,感觉到今非昔比。通过学生的一些调查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论断。

篇11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作用是通过施加某种教育影响而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向人们传递某种价值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证社会的文明进步。由此可见,隐性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

(二)隐性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思想上受到的教育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上,大学生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乐于创新,追求独立和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却仍然停留在口号宣传或一般的理论灌输上,没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其结果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隐性课程形式的多样性特点能够覆盖生活空间,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实现教育生活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原因

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学习成绩这个中心而展开,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无形之中将显性课程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在此情境下,学校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周期长、结果具有非预期性的教育形式,从而造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开发不足且滞后。

2.教师方面原因

教师没有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随着“终身学习”口号的提出,教师的任务明显加重,不仅要完成好当下的教育工作,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进修、继续学习等,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但是,有些教师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本末倒置,从而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的职称评比,许多老师埋头苦读只为更上一层楼,这本无可厚非,但忽视了自己本职工作的教师就显得不是太合格了,甚至有些自私。

三、隐性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的策略分析

1.从学校角度看

(1)校园物质文化的构建

这里的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内外在的、可观的文化形式,主要包括:校园建筑、布局以及教学设施等,它们是物化的教育理念,涵盖着教育精神,能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受到启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

①观念上的重视

校园管理者应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构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认识到校园精神文化这种内隐的、深层次的东西比显性课程有着更大的研究价值。高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体现本校特色和社会主义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倡导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塑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培养热烈求知的学习氛围,用精心策划的活动和寓意深刻的办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②制度上的规范

第一,从学校管理者角度讲,要加强行政规范,建设民主公正的和谐校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校务公开,发挥学生会、教代会等的作用,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此启示师生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的重要性;第二,从教育者角度来讲,要建立隐性课程评价制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教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要重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结合,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从受教育者角度来讲,要为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管理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包括教师品行规范、教室设计管理等,要将隐性的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有机结合,通过实施保障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3)校园活动文化的构建

大众传媒的建设。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大众传媒日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主渠道,因此,高校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舆论价值,使大众传媒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首先,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将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素质要求,丰富网站内容,既有精品课程、校园新闻等文化板块,又有勤工俭学、问题反映等服务板块。其次,校园广播站也是一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途径,利用好广播站的宣传功能,实现学生需求与内容的“红”的统一,提高其生命力和教育力。

2.从教师角度看

(1)教学上

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虽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显性的课程方式实现的,但其中包含着广泛的德育因素,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门类众多的课程没有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显性课程的形式和方法主要强调灌输而忽视师生的主动参与和接受。

(2)素质上

师德师风的建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爱岗敬业、民主公正、为人师表等工作态度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能使学生在优质的服务和管理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人际上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新课程强调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是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平等主体地位,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纳和内化知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应深入学生中间,动态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多沟通与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3.从学生角度看

(1)校园内

①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干部是联系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力量。通过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增强其成员的政治觉悟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高校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是独立性增强,实践精神加深,他们排斥空洞的理论灌输,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显性课程现成的观点,因此,创新隐性课程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篇12

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体验的流露,它反映一个人的心境,体现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态度。中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一方面,沉重的学习压力,激烈的班内、校内竞争,使他们的心理超负荷;另一方面,又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灵的悸动,使他们茫茫然无所适从。因此,中学生的情绪有发生快、变化多、控制差等特点,很容易出格或失常,甚至形成孤僻、郁郁寡欢的性格。

如何培养中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也是我们政治教师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就以初一年级的一位政治教师虚拟的相明同学给映映同学的情书为例。

“我们在一个班上相处一年多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聪明、热情、乐于助人,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令我心神不定,我真喜欢你,星期五下午没有其他活动,你在校门口等我,咱们出去聊聊好吗?请不要让我失望。”

教师首先对上面虚拟的教学案例进行宣读,接着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映映将信交给老师,并不再理相明,这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他应该怎样对待映映?”、“假如映映接受相明的感情,从此两人密切往来,你认为这样对他俩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最后给学生留下作业:“如果你收到了同学的情书,你会怎么办?”、“当你陷入单相思时该怎么办?”本来早恋是学生最敏感的话题,但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自然的氛围中,学生敞开心扉进行讨论,一些受早恋困扰的同学,通过这节课,也许会豁然开朗,心情就像雨后彩虹般灿烂。教师可通过恰当地诱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活动,强化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另外,政治课中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教育学生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努力消除紧张感、顾虑心、嫉妒心,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学习,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让轻松愉快伴随着自己的人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独生子女、社会单亲家庭的骤然增加,学生自私、自利、封闭、排他、孤僻的性格突出,使得许多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初中《思想政治》第二册,整册内容其实就是讲学生如何交往的问题,作为教师应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好的人际环境中陶冶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应充分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通过一个个故事的评述,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每课课后又都设有“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栏目,如第一课《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可以开展一次“我为同桌找优点”的活动,每一位同学都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同桌的闪光点,并把它们认真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同桌关系、同学关系,形成愉悦的学习环境,这种做法比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三、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其特征是变化快、发展迅速,这就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跟上这一时代的步伐。否则,谁不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发展着的社会,谁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篇13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道德品质也应该随之提升,一个健康的人格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优良的品德,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学生的认知、感情、意志等多方面出发,使他们的品格得到和谐的发展。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走向越来越孤立,使得其教学效果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一个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体系,真正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设置内容与形式

(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一是教育指引性要积极明确。隐性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要明确和坚定方向,其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针对高校的学生,不分阶级的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等方面一定要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在高校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而开展,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民族的精神教育。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在教育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念和内容都要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以感性的教育来激发学生的道德品性,对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教育方法要科学全面可操作。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全面、系统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人格魅力感召法、隐性暗示法等,从而确保发挥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效。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一是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身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先进性,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坚决反对与相悖的理论,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树立学生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也是我们在开展任何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的准则之一。我们要设置具有强烈功效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客观评价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资源的功能,且不能夸大或缩小资源。在实际课程设置上,我们要根据每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定意义,来有效地运用它。三是设置要覆盖全面,切忌以点带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构成是由若干的相互联系的子系统而构成的有机整体,课程有着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各层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面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才能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在高校中,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责任人,应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的使用情况,激发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合理并全面的利用教育资源。四是课程设置做到“细水长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情感、实践上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受教育者感受到在情感、思想上的熏陶,实现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为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实践活动,并逐步建立完善教育课程的长效机制。五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就要开展不同的教育工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但其都有着各自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要立足于这种差异,结合学生的思想性格特征,切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六是不可“闭门造车”,要有联系和发展的思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是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需要不断与外界的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实现不同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动态交流。因此,高校要根据整个人类资源市场,加强区域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并可以通过利用国外的市场资源来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技术设置

一是实践设置。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实践教育,在课堂教育中,我们要以实践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和实践性,在实践中加强道德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建构科学的、完善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者要组织学生自主参与,关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性,仔细研究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受教育者的主动探索。特别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促进大学生成长,就要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以实践为教材,不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有准备的走向社会,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且随着社会实践内容不断丰富,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环境。

二是校园文化建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环境,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环境其实也就是高校的校园文化建构,包括物质环境建构的和文化环境的建构。所谓的物质环境,就是与学校的师生相关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物质环境需要学校来设计,包括校园建筑布局、设施布局、绿化工作等,良好和谐的环境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物质环境设计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文化环境可以是从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音体设备等,多设置校园文化的景点,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另外,为了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在学术、科技、文艺等方面,活动,将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是校园规章制度建构。校园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一定目标来规范校园体系,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制定合理的制度,以制度来约束学校的师生和职工的行为,制度能够保证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学生的行为,制度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强调法律规范,以其权威性来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同时要强化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培训一批优良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区别性设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