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从众心理分析

从众心理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24 15:11: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从众心理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从众心理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94-01

从众是指在群体或团队无形压力下,个体在认识、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产生自愿或被动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现象俗称为“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意见相符合。[1]

一、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从众主要表现形式有消费从众、时尚与流行从众、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择业从众。学习从众,一种情况是同学之间互相鞭策,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另一种情况是平时不学习,考试靠作弊,认为作弊是正常现象,消极从众现象。择业从众,指大学生在择业上,更多的考虑眼前利益,人云亦云,看到其他同学选择什么工作,或者见其他同学考研、考公务员,自己云里雾里,茫然一片,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如何选择,便盲目跟随潮流。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从众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1.寻求行为参照。按照社会比较理论说法,在情景不确定时,其他人的行为最有参照价值。所以,在大学生对事物缺乏了解或者是不确定的时候,就会寻求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个体容易指向多数人的行为,便产生了从众。[2]

2.心理压力。大学生活是缩小化的社会,大学生会有“枪打出头鸟”的观念。当个体的行为、态度和建议与其他成员相一致时,拥有不被孤立的安全感。同时,为了显现自己适应、融入这个“缩小的社会”,会违心的或者是真心实意地与大多数同学的行为保持一致。

3.不确定性需求。作为独特个体的大学生在做选择时,都将面临确定和不确定性两种约束条件。当确定性的条件得到满足,从众行为不会出现;反之,如果不确定性条件存在,从众现象也就容易发生了。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

1.个性特征的影响。个性特征指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带来的影响。明显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消极被动,容易受人暗示这种个性特征比较容易从众;反之,则较为独立。

2.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指的是学校所独具的特点,文化等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班级拥有积极向上的班风,则会对个体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则容易导致学生盲目的从众。家庭环境指的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思维方式,待人接物能力等对学生的影响,当家庭从众时,也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从众。

三、对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教育引导

(一)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提高认知水平

舆论导向,是社会心理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又是团队中有效且自发的行为调节机制。[3]在大学生这一特殊团队、群体中,舆论对个人行为的调节主要表现为:强调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纠正错误的认识,批判不正当的行为,从而实现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调节。大学生具有这个群体独具的特点,比如思维敏捷,容易产生倾向性意见,而这一群体,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他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及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教师可借用此机会,对大学生加以引导,扬正气,树新风,宣扬正向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的氛围,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激励学生产生正确的行为。总之,这将有利于大学生群体间产生良好的风气,同时增强凝聚力。此外,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认知水平以及判断能力,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选择正确的言论和行为,从而对于从众也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二)开展多种形式群体心理教育与引导活动

大学生从众行为或心理都与大学生的团队人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团队人数越多,团队对个人就无形中产生压力,压力对个人影响越大,个人就越易产生从众行为。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尤其是团队、群体教育,心理指导,对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可通过两种方法对大学生教育。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将团队心理辅导,尤其是与从众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效应融入在教学中,使得大学生有客观的认识,通过理论学习,让大学生了解从众产生的原因、结果以及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减少从众的消极性,发挥从众的有利性。二是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团队相关的心理训练,或是与此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大学生加以引导。

四、结语

大学生从众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在许多方面大学生只有与主导倾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但如果凡事从众,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就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抑制个性发展。通过舆论及群体心理教育等途径,使得大学生能够正确面对从众,即从众但不盲从,考虑社会规范,但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篇2

(1)“礼品”文化。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十分注重礼尚往来。礼仪、礼物、礼节是构成古代礼仪的三大要素,代表着爱戴和敬仰,大多是用来加深感情和增进友谊的。而进入21世纪,礼品的内涵就更加多种多样了,现代的礼品要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工艺性和实用性,旨在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便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了达成共识和开创双赢的局面。

(2)“人际关系”文化。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联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礼品消费行为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通过礼品可以鼓舞和教育他人,可以彰显知识和修养,传达友善和爱心,也可以扩大个体的影响。

(3)“面子”文化。“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辱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构成中国人际关系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面子”,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极强,不能“丢面子”“伤面子”,只能“给面子”“赏面子”。“面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方向和程度,是中国人内在人格的重要特征之一。

2中国人在礼品消费中的心理研究

首先,礼品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一种利益和关系, 送礼一方面是给予利益;另一方面是确立和维持关系。礼品成为表达特定关系的一种符号,给父母送礼表示孝顺;给朋友送礼表示关系亲密;给领导送礼表示敬重;给客户送礼表示友好合作。礼品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赠送礼品和接受礼品的瞬间产生的新鲜感和愉悦感。这种愉悦的程度其中一部分取决于礼品的价值和价格,价值大、价格昂贵的礼品自然就代表关系密切了。然而,即便礼品本身没有特别昂贵的价值,但因其包装精美也可以成为馈赠佳品。其次,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喜欢追随潮流。从礼品消费决策过程的分析中发现礼品消费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其消费特征受到消费者自身、受礼者和整个社会消费环境的三方面制约,礼品的消费行为往往是三方面相互交叉作用的结果。送礼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送礼心理动机构成了礼品消费的基础,受礼者的需求、兴趣爱好、身份地位是影响送礼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整体的消费大环境同时引导送礼者和受礼者的礼品馈赠消费观念。

3本土文化对于礼品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土文化对礼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漫长而久远,被世人反复传承、合并、琢磨和升华,融入于我们世世代代、琐琐碎碎的生活之中,最终变幻成人类自身的气质、情感和对生命本性的自然表达。凭着独特悠然的感情内涵、层出不穷的表达手法、平易近人的文化气质和高远深邃的时想,礼品文化历经千年挥洒自如地书写着自己灿烂而光鲜的历史图卷。在人际关系层面,礼品作为载体承载了人们深深浅浅的文化表达和情感寓意。礼品是一种无声的表达,这种表达或轰轰烈烈,或点到为止,无声却有力。说到底,礼品是人们维系情感的不可或缺的纽带。

4竹材的文化及应用

竹子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文化特征,竹子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生命的韧性、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早在新石器时代,竹子就已进入炎黄子孙的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科技文化,无不留下竹子的踪迹。而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整个东方地区都曾经将竹子用作书写的工具,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竹子的材质特性对于其加工有利有弊。竹子的纤维排列紧密、整齐、走向一致,有一定的柔韧性、弹性和硬度,有极好的劈裂性能。同时,竹材色泽较浅,易于进行色彩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竹材加工产品的装饰功能。竹子用于建筑的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人类从巢居、穴居向地面房居演进的过程中,竹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发现有用竹作为建筑的材料,汉代的甘泉宫竹宫、宋代的黄冈竹楼,皆是取竹建造并负有盛名。

从服饰方面看,竹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伞,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岭南地区一些州县的重要贡品之一,竹还是古代人装饰的材料,说明竹对人类服饰文化的贡献。从食用方面看,竹笋和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山珍美味,竹实是历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献中记载,3000多年前的竹笋就是美味佳肴。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竹还具有特别的医用价值,在中国最早的医书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竹的全身都是宝,叶、实、根及茎秆加工制成的竹茹、竹沥,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竹黄、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

交通工具和设施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标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古代人取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第一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由上可见,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中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竹子几乎遍布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

5现代竹制礼品案例分析

台湾的华硕笔记本以其独到的设计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把握而在行业中名声显赫。S6作为其主打产品质量优秀又不缺乏时尚感,为此华硕的设计师们别出心裁地为其披上了环保的外衣,原先的塑料外壳全部替换成竹板拼接而成,之前的金属拉丝表面处理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激光精细雕刻而成的现代花纹,使得原本冷冰冰的办公用品变得格外引人注目,极具亲和力。这样一台笔记本作为礼品送给上司或者企业老板是多么显示出送礼者的尊重,文化与功能的合二为一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讨论消费者之间的礼品文化,必须先了解作为礼品的产品所具有的特点,然后再结合消费者特点作个案研究。

在研究传统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方面,台湾比大陆做的要更加早和完善。他们将台湾的版图和竹材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制作成了一个纸抽,方形的结构很好用竹板材进行拼接,唯一不同的是纸抽的顶部镂空不再是方形的,取而代之的是台湾版图的形状,让人一目了然。去过台湾的游客们总想给亲朋好友带点礼品,这个纸抽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参考文献:

[1]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5-01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15日开始,我科(综合内科)全面进入新型流感诊疗专科,笔者至2009年11月25日为止,共收治新型流感456例,其中男性187例,约占41%,女性269例,约占59%,男女之比约2:3,发病年龄分布是0~5岁2例,6~15岁146例,16~25岁182例,26~35岁97例,36~50岁26例,50岁以上3例;456例新型流感中,单纯型394例,轻型46例,重型16例;重型约占3.5%,其中有并发脑炎1例,并发心肌炎2例,并发细菌性呼吸道感染4例,有原发病(如肺结核,肺心病等)伴发新型流感3例,其他6例。

2 流行病学分析

本次新型流感无明显外地性传染源引进,首先起源于青少年密集集中的学校,依次为高中部―初中部―小学―社区,发病率高低是小学初中高中社区;发病峰值是直线上升到高峰,高峰期长达3周以上,阶梯型下降趋势;新型流感疫源地密切接触者(如教师、医务工作人员、病人家属)易感性不明显,年龄组分布非常明显,高年龄组发病率明显很低,说明某年有过同型流感病毒曾被流行中感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有关。

3 病态发展趋势

疫源地新型流感高峰期,人群感染率应该视为很高,感染者有三种不同情况:①未发病,①早发病,③缓发病。未发病者视为①隐性感染②原有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早发病与缓发病者除与被感染的时间早晚有关外,取足于两种相反情况:①机体状况,抵抗力强与弱,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高与低,机体应激能力的差别大与小,变态反应弱与强。②入侵病毒的数量和毒力的关系。重型流感可能是由于入侵病毒数量之多、毒力之大、机体应激能力差、变态反应强、治疗不及时、不合理或有基础病的因素有关。新型流感的病势严重程度与获得性特异性免疫牢固程度是否呈正比例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4 综合治疗

4.1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多饮开水,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带防护性口罩。

4.2 抗病毒、清热解毒治疗:是各型流感治疗的主要措施。

4.3 控制继发感染治疗:是大多数病例十分常用的治疗,不但能防治继发感染,而且能防止形成重型病例,并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4.4 对症治疗: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人体耐受性具有重要作用。

4.5 加强支持治疗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对重症患者是很有必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4.6 其他治疗:对特重病例除采取上述综合治疗外,少量多次输入近期痊愈者的同型血,有增加被动特异性免疫,促进病情良转具有重要作用。

5 结果

篇4

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弗兰肯斯坦》是她在十九岁时创作的哥特式小说,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潮,并让她名声大噪。该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生命科学家用人工创造出一个生命并从此使自己的余生染上了强烈的恐惧色彩,甚至间接地使他的亲朋好友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精神分析法是由是奥地利医学家西格蒙・弗洛伊德开创的,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虽是一套医学理论,但对整个心理科学和西方文学思潮均具有深远的影响。精神分析和文学都在从事探索人类心灵的工作,精神分析学家和文学家可以说是黑暗中的兄弟。因而,精神分析的开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之一。本文试图从潜意识理论出发分析人物在孩童时代形成的被抛弃的恐惧心理及这种心理对日后生活造成的影响。

一.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弗洛伊德说:“我们发现我们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是不能成为有意识的。这种对心理动力学的洞察也影响到了我们的术语和描述,我们称之为前意识,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我们有了三个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弗洛伊德,1987)意识是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结构,服从现实原则。潜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它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室,服从愉快原则。前意识系统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的边缘部分,包括良心和个人理想,起检查者的作用。如果将其比喻成冰山,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在海面之上的那一部分;前意识相当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而潜意识则是没于海水中的巨大无比的主体部分。可见,无意识是一个庞大的领域,是意识不到的部分,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董建新,1995)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真正地精神现实,人的梦是潜意识的反映,也是错综的精神活动的体现。所以通过梦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的洞察人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指出,潜意识主要来源于个体早期特别是童年生活中的心理内容,一般是指被压抑了的、破坏性的、创伤性的心理经验。个体早期还没有健全的心理, 对各种强烈的刺激、恐惧、喜悦、哀伤、惊吓、暴力、压抑、屈辱等经历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极不情愿地被迫接受, 这些往事深埋于心底的潜意识中, 影响他日后的言行。

二.《弗兰肯斯坦》的精神分析解读

虽然精神分析直到二十世纪才成为文学批判的,但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不能通过精神分析进行解读的。本篇论文仅就被抛弃的恐惧对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怪物以及作者玛丽・雪莱进行心理解读。

1.弗兰肯斯坦被抛弃心理分析

弗兰肯斯坦被抛弃。自从五岁那年母亲领养了伊丽莎白之后,所有的人将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她身上,新成员的加入一下子夺去了他头上的皇冠,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对此都会产生被抛弃的心理,虽然这种受到压抑的心理未必能在童年得到体现,但是是确实存在的,并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

这种被抛弃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梦境来解读,在造成一个新生命后,他在睡梦中梦见了伊丽莎白,并将她拥入怀中,继而又觉得搂着的是自己死去的母亲。根据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理论,我们知道梦是经过改装的,梦中的死亡预兆了伊丽莎白的遭遇。对表妹的爱和他潜意识中被抛弃的心理之间的矛盾一直充斥着他的生活,并通过一系列无意识的行为表现出来。在新婚的夜晚,他的意识告诉他怪物要加害于他,豪无意识地忽略了怪物对自己未婚妻的安危可能造成的威胁。人无意识的行为和想法都受到潜意识的引导。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读为他幼年时由于父母收养伊丽莎白而给他的心灵带来被抛弃心理的积郁。

2.怪物的被抛弃心理分析

弗兰克斯坦赋予了怪物新生命,可以说就是他的父亲。怪物其实就是被放大了的弗兰肯斯坦,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藏在他心中最深层的感受。

怪物从一出生便遭到“父亲”的遗弃,他本性仁慈善良,但因生的丑陋无比而不被人类接受;他坚持行善,但得到的却是无情的毒打与驱逐;他渴望融入社会,但却屡屡被拒之门外。所有这些不幸――被“父亲”遗弃,被人类唾弃,被朋友抛弃的遭遇给他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才使他万念俱灰,萌生了报复“父亲”的念头。

从一出生便遭到其创造者的遗弃,孤零零地生存在世间,由此产生的恐惧成为他的心理活动的核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默默地守护德拉西一家但最终也没有得到他们的接纳的经历。在来到德拉西的住所之前,怪物只要出现在人的面前便会受到各种攻击,被打得遍体鳞伤。后偶然地躲到了德拉西住所旁的小棚里,这个简陋的小棚变成了他的栖身之地,由于之前的遭遇,造成了怪物深深的被抛弃的恐惧感,他不敢再出现人的面前,默默地帮助这家人,并渐渐地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心中积压的被抛弃的恐惧感使他只能以默默无闻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爱,默默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夜间为菲利克斯砍柴,在雪天为他们扫除积雪等等。后来在菲利克斯为萨菲上课的同时,怪物也获取了知识,但是知识的增加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苦楚。“知识的增长只能是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这个被人遗弃的可怜虫是多么不幸。”可见,怪物时时刻刻都在被遗弃的痛苦感受中煎熬。

他极其真切地渴望和这家可爱的人相识,虽然他很真挚地诉说对他们的爱,见到的依旧是冷酷的收场。就在他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希望能够再做出解释时,德拉西一家已经彻底地离开了他的世界。一次又有一次地遭受抛弃最终促使怪物做出一系列极端的行动。

3.玛丽・雪莱被抛弃心理分析

仔细品读玛丽・雪莱,我们也会发现她的人生同样是被悲剧色彩所笼罩。小玛丽在出生后不久,母亲便与世长辞,继而父亲再婚,然而作为政界名人的父亲不能给予她过多的关照,继母又偏心与自己的亲生孩子。玛丽的家中常常会有诗人、作家和思想登门造访,和父亲进行交谈,而她的继母想尽办法不让她见到这些人,当大诗人柯勒律治来到她家朗诵诗作《古舟子咏》时, 玛丽只得藏在一个沙发背后偷听(钟世文,1980)。被抛弃的心理便潜进一颗幼小的心灵。十六岁时,邂逅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深受自由恋爱思想熏陶的玛丽在父亲的反对下和雪莱私奔。在她发现自己怀孕时,请求父亲的帮助,但其父亲却拒绝伸出援助之手。玛丽的第一个孩子夭折,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后生下第二个孩子,取名威廉。小说中第一个遭到怪物杀害的人物也叫威廉,从中可以看出玛丽・雪莱是如何将被抛弃的感受寄托到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创作于1818年,当时的玛丽仅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暂且不说其后丈夫溺水身亡,三个孩子相继夭折的遭遇,单就这十八年间的生活经历,我们便可以发现她被抛弃心理的丰富来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探究人物的心灵世界,精神分析不失为最佳选择。此篇论文通过深入人物的早期经历,探究了被抛弃心理的形成,以及如何被写进潜意识从而影响其一生。但这影响也因人而异,在弗兰肯斯坦身上体现为隐性的报复心理,在怪物身上是显性的报复心理,而在伊丽莎白身上则是感恩,儿时的被抛弃经历使她万分感激养父母对她的抚养与关爱,将家庭的责任独揽一身。此外,怪物的被抛弃心理是弗兰肯斯坦心理的写照,小说中呈现的被抛弃心理又是作者玛丽・雪莱心理的写照,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心理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董建新.潜意识的形成和作用[J].现代哲学,1995(4).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青闰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

篇5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因此可能导致“Lemons”效应,即在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判断产品质量,导致低质量产品将高质量产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药品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并且可能存在“Lemons”问题。因此许多国家设立药品监管机构,制定药品标准对药品进行监管。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突出特色。中医药如何进行管理是我国政府面临的独特性挑战。一直以来,我国药典管理中药借鉴了西方管理化学药品的思路,以某一或某些成分含量作为限定标准,这一做法对中药质量管理显然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中国药典》标准管理中药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且借鉴食品领域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提出建立中药质量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和探索《中国药典》之外的标准体系的政策设想。

1信息不对称

1.1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物品具有不同的信息集,通常一方具有信息优势,另一方则无法获得全部信息。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市场效率的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证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效率降低甚至完全破坏。

1.2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进展

Akerlof在其经典论文中以二手车市场为例提出了“柠檬市场”(“lemons” market)的概念,该论文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开山之作[1]。Akerlof指出“质量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产品平均质量的下降,市场规模的缩小”。在随后的研究证明许多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如Greenwald证明劳动力市场存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效应,Rothschild研究了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几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见表1,这些市场的交易双方对交易物品的信息存在差异。

2中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中药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是中药材(个子货、饮片)和中成药。在工业化以前,中药市场的商品以中药材为主,现代中药市场以中成药销售为主。无论是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都存在信息不对称。

2.1中药材质量多样性导致信息不对称

同一种中药材质量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识别质量对消费者而言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以地黄为例,根据其大小分别分为一等(每公斤16支以内),二等(每公斤32支以内),三等(每公斤60支以内),四等(每公斤100支以内),五等(每公斤100支以外);根据其产地可以分为河南产、山西产、山东产、河北产、陕西产等,不同产地和不同等级品质又有不同。根据李更生、张留记等[6-7]研究结果整理的数据,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地黄梓醇含量可以相差数十倍,不同产地和不同规格间地黄苷D均有较大差别,见图1,2。

储存时间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许多药材在储存过程中有效物质含量发生变化,根据易建利等对牡丹皮贮存进行的研究整理的结果[8],见图3。结果显示无论是丹皮药材还是丹皮饮片,在贮存过程中丹皮酚含量不断降低。

众多影响因素导致中药质量的多样性,缺乏相关经验的消费者很难通过外观去判断中药质量。这就导致了中药质量的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上流传着“种药材的是两只眼,收药材的是一只眼,买药材的是瞪眼瞎”这样的俗语。这是人们对中药质量信息不对称形成的朴素认识,反映了中药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信息不对称。实际上即使在中药行业里,多数人对中药质量也是一知半解。

2.2中成药的使用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中成药是由中药材加工而成,因为经过了复杂的工业化生产,其质量鉴别极为困难,自古就有“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说法。在中成药市场,消费者对于自己所购买的药品质量是无法判断的,他的选择依赖于广告或有限经验。如果药品因质量问题被曝光,消费者很可能会减少对该药品的购买,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曝光的药品消费者无法判断,都默认为拥有平均质的合格品。而生产厂家对自己生产药品的实际质量比较清楚,因此在中成药买卖双方之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根据鲜洁晨等对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比较研究结果 [9] ,见图4,不同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丹皮酚和马钱苷含量各不相同。

3中药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影响

3.1中药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信息不对称程度是研究一个商品的重要特征,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营销和管理策略。

在国际上划分信息不对称程度可以将商品分为4种:搜寻产品,经验产品,信用产品,波将金产品。不同的商品其表现特征不同[10],见表2。

在《卫生经济学手册》(handbook of health economics,volume 2)中[11],将药品信息不对称描述为“Experience or Credence Good”,即经验产品或者信用产品。对中药而言,符合《卫生经济学手册》的这种划分:有的中药质量消费者可以通过使用来确定(经验产品),有的中药质量消费无法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判断(信用产品)。但是由于中药质量和疗效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大多数人在使用后仍然不能判断质量,例如中药材的农残、重金属、成分含量很难通过使用感知,再如中药材霉变和走油等经过加工也很难被发现,因此中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多数应该属于信用产品的类型。信用产品就意味着中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不可能通过自身调节消除,必须依赖于第三方揭示。

3.2信息不对称对中药市场影响

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产生“lemons”效应,也称“柠檬效应”或次品效应。其意义是当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买方愿意以平均价格支付给卖方,导致质量高于平均质量的商品(其价格也必然高于平均价格)无法成交,从而退出市场,进而引起市场平均质量的下降。

为了便于理解举例进行说明,有3个企业分别生产3种六味地黄丸,其成本价格分别为20,10,5元,见图5。但是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只能按照某一价格,如25元进行购买,那么3家的利润分别为5,15,20元,显然20元利润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竞争机制质量最好的产品被质量最差的产品驱逐出市场。更为一般性的证明可以采用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论的方法进行推导,可以参见《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一书[12]。

4药典标准与信息不对称

4.1药典标准的起源

药典标准早已出现,如《新修本草》可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但是药品监管体系作用机制一直到信息经济学兴起之后才阐释清楚。如《卫生经济学手册》所述“在经济学上,众所周知的是:这种信息不对称可以导致柠檬效应……,市场失灵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世界各国在药品市场都引入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管,在中国监管部门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在日本为卫生福利部(MHW),在美国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从经济学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政府作为药品监管第三方的核心职责是解决食品药品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2药典标准的管理原则

西方药品管理采用的是最低质量标准(minimum quality standard,MQS)。MQS的作用如Leland所述“MQS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不对称,增加社会福利”[13]。Leland指出“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医生、律师、会计师和股票经纪人等行业需要有许可证制度,而药品和其他有潜在危险的产品都必须满足MQS安全标准”。《中国药典》也实行MQS管理,并且逐步将该方法从化学药品扩展到中药质量控制领域,这就形成了现有的药典中药质量控制体系。

5现行《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的问题

5.1药典标准制定的原则

现代中药的质量标准以指标成分鉴别为核心控件,一般是选择专属性或有效的成分作为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药典标准制定方法参照《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含量限(幅)度的制定,应根据药材、饮片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般应根据不低于10批样品的测定数据,按其平均值的±20%作为限度的制定幅度,以干燥品来计算含量……”。在实际执行中,大多数药典标准的制定者将该方法简化为“取10批药材,测定平均含量,再乘以80%”。

5.2药典标准的合理性

“取10批药材,测定平均含量,再乘以80%”这一做法并非缺乏依据。药典标准作为一个法定标准,必须具备合理性。虽然中药的质量是有差别的,但是大多数质量概率应该符合正态分布:少数药材具有高质量或低质量,大部分是中间质量。这一作法使得多数具有中间质量的中药(即标准线右侧的中药)符合药典标准。这一做法具有法理上的合理性,见图6。

5.3现行MQS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使用基于指标成分含量控制的MQS管理中药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挑战来源于中药有效成分的不明确。MQS可以用于管理化学药品因化药药理作用清晰,只要控制有效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含量就控制了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中药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多不清楚,使用基于指标成分含量控制的MQS管理中药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5.3.1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导致MQS失效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药的疗效往往是多成分、多靶点的网状系统。这种多成分、多靶点就给MQS制定带来了困难。MQS需要对每一个指标成分制定最低限量标准,指标成分越多检验就越困难,加上各成分的协同增效和拮抗作用,导致中药MQS制定依据十分牵强。MQS虽然给出了某一成分的限量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可能与实际疗效毫无联系。

5.3.2质量多样性导致MQS失效 食品药品监管方的核心职责之一是解决食品药品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然而,MQS管理中药时却忽视了中药质量的差异问题,只制定一个最低标准,并不能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作用。

历代本草以及历代医家都认为中药存在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的差异,怀山药、宁夏枸杞、川贝母等是普通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道地药材,然而在药典标准中所有药材标准均以MQS形式出现,这与第三方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职责几乎背离。

这与《中国药典》立法目的有关,以山药为例,作为一种国家标准的药典,它应当保证大多数农民正常种植的山药是合格的,而不能仅把怀山药作为药典标准。如果怀山药甚至“铁棍山药”作为药典唯一合格品,那么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种植户必将遭受重大打击。

6解决中药市场信息不对称可以借鉴经验

食品领域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尤其是在食品工业兴起之后,信息不对称成为影响食品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药与食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许多经验可以共用。

6.1食品领域的第三方认证制度

食品领域一般采用第三方认证(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TPC)制度来保证食品安全。多数情况下,政府机构不作为第三方出现。

TPC组织通过可靠的方法和一系列标准对食品安全进行认证,并且通过自身信誉对产品进行担保。Hatanaka研究认为TPC对食品的生产、零售等多个领域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14]。Tanner将TCP作用一般性总结为降低风险和责任;强化尽职抗辩;增强遵法信心;保证竞争优势;改善市场;促进国际认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降低信用成本;更有效的管理[15]。

最著名的TPC组织应该是美国全国卫生基金会(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NSF),NSF是一个独立、非盈利、非政府组织。NSF致力于公共卫生、安全、环境保护领域的标准制订、产品测试和认证服务工作,是公共卫生与安全领域的权威机构。NSF强制要求如一家公司若要在产品印上NSF标识,则必须遵从NSF认证和授权的各项严格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周期性测试及评估,甚至采用突击式的检查。如果发现标识被误用或产品不遵守规定,NSF有权采取:扣押查封产品和库存货物;召回、销毁不合格的产品;取消企业认证资格,并列入黑名单;通告民众、采取法律行动等严厉措施。

6.2分级认证制度

在食品领域还存在着分级认证做法。分级认证对解决异质性信息不对称重要方法。分级认证可以将质量的信号传递给消费者,使得消费者从甄别优劣改为选择优劣。例如,在酒店行业实行的星级认证使消费者在入住前就知道所住酒店的标准,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甄别酒店耗费的成本。分级认证的作用在信息经济学研究中已经有充分的阐释[12]。

在我国食品领域已经开始尝试分级认证的做法,在《关于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食[2012]5号,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对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评定工作。《意见》规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分为动态等级和年度等级。年度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3个等级,分别用A,B,C 3个字母表示。

6.3私人标准

私人标准(private standards)也是一种标准形式,相当于企业的内控标准。虽然标准常被认为是公共领域的内容,Reardon认为标准应该在非公共经济领域有同样的重要性[16]。Fulponi对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国家调查显示,超过85%零售者使用私人标准,B2B(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标准在国际贸易已广泛应用[17]。

6.4过程控制

食品营养功能的复杂性导致很难对某种产品的某一成分进行控制。事实也证明在食品领域任何单一指标控制都存在造假的风险,如对牛奶蛋白质含量控制方法不当导致了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好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并非检验出来的,控制应贯穿生产过程。

过程控制的杰出应用就是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简称)体系和追溯系统。HACCP是一种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HACCP要求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应的控制方法[18]。追溯系统(traceability systems)也是解决食品领域信息不对称的常用方法。Hobbs对可溯源系统功能总结为3点:一是为食品供应链回溯方法;二是为食品安全法案提供事后分析的证据;三是降低消费者搜寻质量所支付的信息成本[19]。

7中药管理的政策建议

7.1建立中药质量的TPC制度

执行MQS的监管部门,更多关心的是中药的真伪问题。优劣问题的解决则需要具有多年中药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担任。需要尽快建立起可以揭示中药质量的TPC组织。国家规范其组织形式并赋予其合理的法律地位。TPC组织应独立于消费者和企业之外,通过信用形式获得消费者和企业的认可和报酬。TPC组织可以参考NSF的组织形式。

7.2探索《中国药典》之外的标准体系

《中国药典》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其地位决定了它应当是MQS,而MQS无法消除中药质量差异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应该在《中国药典》之外,由TPC组织主导建立起一套新标准以消除或减轻信息不对称。

该标准体系必须符合3个特性:一是该标准不与药典标准相违背,药典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其决定了药品的真伪性,新标准体系用于检验真药的优劣性;二是该标准必须是过程控制标准,中药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的含量控制都是危险的,新标准体系必须基于原料、炮制等关键点的全程控制;三是该标准必须是分级标准,由于药典标准是MQS,不能解决市场的“lemons”问题,只有分级标准才能消除中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包括:TPC标准体系,私人标准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George A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 Q J Econ, 1970, 84(3): 488.

[2] Michael Spence. Job Market Signaling [J]. Q J Econ,1973, 87(3): 355.

[3] Joseph E Stiglitz,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Am Econ Rev, 1981, 71(3): 393.

[4] Michael Rothschild, Joseph Stiglitz. 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 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Q J Econ, 1976, 90(4): 629.

[5] Bengt Hlmstrom. 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 [J]. Bell J Econ, 1979, 10(1):74.

[6] 李更生, 刘长河, 王慧森,等. 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含量比较[J]. 中草药,2002, 33(2):126.

[7] 张留记, 屠万倩, 杨冉,等. 不同产地地黄中地黄苷D的测定[J]. 分析试验室,2008, 27(3):56

[8] 易建利. 储存时间对牡丹皮药材和饮片中丹皮酚含量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28(3):42.

[9] 鲜洁晨, 张宁, 冯怡. 六味地黄丸质量差异分析[J]. 中成药, 2009, 31(6): 882.

[10] Gabriele Jahn, Matthias Schramm, Achim Spiller. The reliability of certification: quality labels as a consumer policy tool [J]. J Consum Policy,2005 (28):53.

[11] Mark V Pauly. Thomas G Mcguire, Pedro Pita Barros. Handbook of health economics. Volume 2[M]. US: North-Holland,2012:763.

[12]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格致出版社,2004:185.

[13] Hayne E Leland. Quacks, lemons, and licensing: a theory of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J]. J Polit Econ,1979, 87(6):1328.

[14] Maki Hatanak, Carmen Bain, Lawrence Busch.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in the global agrifood system[J]. Food Policy,2005, 30(3):354.

[15] Bob Tanner. Independent assessment by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bodies[J]. Food Control,2000, 11(5):415.

[16] Reardon Thomas, Thomas Reardon. The rise of privat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tandards: illustrations from Brazil[J]. Int Food Agribusiness Manag Rev,2001, 4(4):413.

[17] Linda Fulponi. Private voluntary standards in the food system: the perspective of major food retailers in OECD countries [J]. Food Policy,2006 (31):1.

[18] Laurian J Unnevehr, Helen H Jensen.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using HACCP as a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tandard [J]. Food Policy,1999 (24):625.

[19] Jill E Hobb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 role of traceability systems[J]. Agribusiness,2004, 20(4): 397.

Managemen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market based

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YANG Guang1,2, WANG Nuo3*, GUO Lan-ping2, WANG Yong-yan1,2, HUANG Lu-qi2, LIU Jin-xin1

(1.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篇6

关键词 受众心理 真人秀节目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 年10 月11 日全新推出的首档大型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由林志颖父子、田亮父女、郭涛父子、王岳伦父女、张亮父子联手担任嘉宾,节目组设置一系列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务,同时5 位明星爸爸要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节目播出后,收视与口碑齐飞。据CSM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表明,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开播当天就以全国网收视率1.1,收视份额7.67,城市网收视率1.46,收视份额6.45,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获得第一。与此同时,这档节目还收获了零差评高口碑的观众反应。《爸爸去哪儿》为何如此之火,为何获得受众如此高的评价,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档节目的成功要素。

一、静中求变,变中求新

受众的心理具有求变求新的特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受众往往渴望获得最新的消息。因此,越是新鲜新颖的东西就越容易引发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在湖南卫视推出《爸爸去哪儿》之前,《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等一系列唱歌类选秀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观众逐渐对这些相同套路的选秀类节目产生了审美疲劳。此时,湖南卫视打破这种模式,首推了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可以说这档节目给电视综艺节目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受众眼前一亮。这档节目以明星老爸和萌娃以及全新的节目形式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爸爸去哪儿》不仅填补了综艺节目中亲子互动类节目的空白,也让受众对于父母子女间如何相处以及子女教育问题有所感悟。同时,《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不再是演播室和舞台之上,而是采用户外拍摄和演播室采访结合的节目形态,五对父子(女)走向大自然,到我国极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地方,如北京古朴的灵水村、云南神秘的普者黑等地,共同在乡村生活三天两夜,并安排“找食材”、“做饭菜”、“做游戏”的环节,全程无死角拍摄,这种节目形式更具亮点,更加别出心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加入演播室采访内容作为补充,并配合形式多样的字幕、配音、插图,颇具笑点,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颖的录制形式大大吸引了受众的关注。

二、平中求异,异中求奇

受众的心理具有求异求奇的特点。一般来说,越是奇特,越是罕见的事,就越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在各种选秀类电视节目中,许多嘉宾都是草根出身,然而,《爸爸去哪儿》的五位明星爸爸分别是台湾影视明星林志颖、著名导演王岳伦、影视演员郭涛、奥运跳水冠军田亮、中国首席男模张亮。他们都为人熟知,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性格,通过一次次的户外体验打开了明星私生活的这扇门,满足了受众对明星多方面的了解。

《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展现了明星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同时,通过对明星爸爸的采访,让受众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之前的综艺节目中,除了访谈类节目,观众很少能了解明星们的世界,《爸爸去哪儿》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以及对偶像的崇拜,拉近了明星与受众的距离。对于工作繁忙的明星爸爸,当他们褪去闪耀的光环,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们会怎样和孩子相处?他们能否在孩子妈妈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照顾好子女?星二代们从小生活优越,他们能否适应农村艰苦的生活?这些受众关心的问题成为了火爆的话题,可以看出观众对这档新鲜的节目充满期待。《爸爸去哪儿》正是抓住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展现明星老爸哄孩子时的手足无措、做饭菜时的尴尬窘境,各不相同的教子心得,揭开了明星们的神秘面纱,满足了受众对了解明星生活的渴望。

三、事中求真,真中求情

受众的心理具有求真求情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受众看到的电视节目都是经过彩排、剪辑后的成品,长此以往,受众对这样的节目就产生了乏味的感觉,许多观众都呼吁电视节目真实化,少一些作秀的成分。《爸爸去哪儿》就满足了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真实感的追求。

《爸爸去哪儿》的录制事先没有经过彩排,全程无缝录制,任何情节都不能重新来过并采用本人的实况录音,保证了节目的真实性。每期节目,我们都可以看到明星父子从准备到前往目的地,观众可以清楚了解到节目录制的整个过程。此外,嘉宾们的语言及情感的表达也展现了节目真实的一面,从孩子看到破房子再到回答村长的问题,萌娃们的动作及表情都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拍摄过程中,明星爸爸们发自内心的感触也是他们的真情倾诉。

此外,打情感牌一直是电视节目的必要元素,但明星的父子情却很少出现,有了真情,才能感召他人。节目中石头对于老爸的严厉,年幼的他理解为爸爸不喜欢自己,这一情节震撼了郭涛,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爸爸去哪儿》呼吁父子亲情,引发了受众对于父爱的探讨和关注。作为明星爸爸,每天忙于工作,和孩子交流相处的时间就少之又少,《爸爸去哪儿》的拍摄,让这些明星老爸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逐渐学会了如何照顾、教育他们,整个节目中所有温馨的场面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动落泪,节目所传达出的父子情也让人父人母深有感触,给观众注入了情感表达上的“正能量”。

四、观中求乐,乐中求教

受众的心理具有求乐求教的特点。电视综艺节目能够让人缓解压力,趣味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但受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更希望能够从节目中获得一些教育性的信息。在节目中,明星爸爸们做饭时的笨手笨脚、萌娃们在寻找食材时的状况连连闹出了不少笑话。在执行任务时,田亮两次落入水中、王诗龄频频哭闹耍脾气、做游戏“萝卜蹲”时的搞怪,从挑选住房、瞪眼比赛到放飞候鸟,每一处情节都让观众笑声不断。十秒就能让人发笑成为《爸爸去哪儿》获得高收视率的保障。

《爸爸去哪儿》在不缺少娱乐看点的同时,更是有另一大特色寓教于乐。传播主流价值观是所有媒体的职责,不同的电视节目内容不同,但都要把握好节目的方向,引导受众。《爸爸去哪儿》来到祖国各地,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教育孩子们要学会独立、要有责任意识以及感恩的心。在寻找食材过程中,林志颖鼓励胆怯的Kimi 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孩子们一起照顾当地的孤寡老人,陪他们说话,给他们按摩,这些场景让观众也深受教育。不仅是孩子,同时针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借鉴的作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使许多父亲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爸爸去哪儿》直击家庭中父爱的缺失,它不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一部教育纪实片。正因如此,《爸爸去哪儿》自从开播起,就受到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好评,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

结语

对于受众心理的把握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围绕受众心理需求来设置内容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和改革要多方面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此外还应注意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在节目创新的同时一定要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爸爸去哪儿》的热播也掀起了亲子节目的火爆,《人生第一次》、《爸爸回来了》等一系列亲子互动节目也陆续登上荧屏,而这些节目想要达到《爸爸去哪儿》的效果,更是要从中借鉴精华,从受众心理的角度进行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设计。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的电视节目,都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创新、去本土化,这样才能打造一档成功的、有卖点的亲子类电视节目,而不是一味的拿来和模仿。

参考文献

①《〈爸爸去哪〉栏目简介》,湖南卫视网,hunantv.com/v/2013/bbqne/,2013-10-11

篇7

一、引言

评价理论是属于相对近期的理论,被看作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人际意义的新发展,由Martin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本文应用评价理论去分析新闻报道语篇,不仅扩展了评价理论的研究范围,同时还使读者能理解新闻报道的人际意义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二、理论框架

1. 情感。

在语言学领域,情感是态度的一个子系统,指的是情感反应和性情。根据Martin和White所言,情感可以被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型就是喜欢/不喜欢,涵盖了害怕和渴望的情感。第二类型是幸福/不幸福,它由各种与内心感受相关的情感组成,例如内心的痛苦,厌恶,愉快和情感。第三个是安全/不安全,它包含了各种与社会福祉有关的情―焦虑,惊讶,自信和信任。最后是满意/不满意,它是由与终极目标所相关的各种情感所构成―厌倦,不高兴,兴趣,高兴。

2. 判断。

判断是指由机构制定的一系列的评估标准。当在实践中实现判断的时候,人们总是判断一个行为是道德还是不道德,合法的还是非法的,社会可接受的还是社会不接受的,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等等。

判断可以被分为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社会约束涉及一些包含显性和隐性文化编码的规章制度。这些规则可能是道德或法律,所以社会约束的判断是与伦理或合法性有关。社会评判用来评价人的行为规范,做事的能力以及坚韧不拔。

3. 鉴赏。

鉴赏是评估产品和过程的范畴。鉴赏价值经常被用于去评估事件,国家事务甚至是更抽象的事物,例如计划或者政策等等。鉴赏分为三类:反应,构成和价值。反应描述的是影响读者/听众/观众的感觉。构成是指文本组织,描述了产品的复杂性和细节。价值是指对于实体,产品和过程的评估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习俗来制定。

三、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人际意义分析

1. 情感价值。

情感是态度的三个子系统之一,它关注于情绪反应和倾向。情感分为四类:喜欢/不喜欢,幸福/不幸福,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例如:

(1) “I was ecstatic and Fm glad to get to be on there. h,s cool to still be connected to the show every week,” says McCreery, who is expected to appear on the show this season.

从上文中的”expected to”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积极的喜欢的例子。这种情绪的欲望来自于McCreery,这是一个非作者的情感。短语”expected to” 显示了McCreery内在的情绪状态。通过使用这种情感价值,这段新闻的记者试图去强调McCreery渴望出现在演出上,更生动的展示他的真实情感,即使读者不能与明星面对面交流也能感受到McCreery的真实情感。用这种方式,记者可以更有效更生动的传输信息。

(2) It didn't hurt that the movie was ‘marketed out the wazoo.’

单词“hurt”可以表明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里显然是表示情绪痛苦,所以可以为视为一种不幸福,是非作者消极情感。这段新闻的记者用“hurt”来表明影片的票房很高当有人却批评它是”marketed out the wazoo”.通过运用情感价值,记者成功地使这部电影获得公众的赞赏并且去鄙视那些批评者。

2. 判断价值。

判断的态度的子系统,是一种通过应用一系列制度化的规范来评估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价值。判断价值包括社会约束和社会评判。例如:

(3) In a sneak preview video,the eccentric singer tells Oprah, “Other than this interview, Oprah, I do not intend to speak to anyone for a very long time.”

在上面的句子中, “eccentric” 是一个明确消极的判断价值,属于社会评判。此例是对Lady Gaga的行为评价。记者想要强调Lady Gaga以前行为的不寻常和古怪。以这种方式引起人们去注意到Gaga是不平凡的,从而去接受Gaga让媒体封锁消息的计划并且没有任何的冲击。

(4) Hathaway donned skintight black as slippery Catwoman, then slinky black dresses as her alter ego Selina Kyle.

单词 “slippery” 是一个明确的判断价值,它代表一个对人类行为的负面评价,属于社会约束。“slippery” 一词是假定猫女在《黑暗骑士崛起》电影中的行为是不诚实并且狡猾的。此外,“slippery”生动的向公众展示了一个狡猾而美丽的猫女。这里的记者想要强调新电影的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这部电影。

篇8

差生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低劣者。他们有别于其他的特殊教育对象(如弱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综合残疾等学生),有别于心理疾病学生(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也同我国教育界所指的“道德差生”严格区分开来。在一个差生的形成过程中,有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大多的研究中,却都把重点放在了差生自身的因素,而忽略了教师的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所以,一方面教师应对差生的形成负很大的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完善和对差生态度、行为的改变,使差生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一、教师对差生的影响因素

(一)情感态度。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①而教师的情感态度在教学活动中对同学的学习效果起到了不可估计的作用。

1、权威意识。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故在老师的意识里,就对自己形成了自高无上的态度体验,把自己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认为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使教师与同学之间形成隔阂,让他们感到与老师遥不可及,导致对老师所教的知识不感兴趣或不愿意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同时,教师有时为了维护其尊严与权威,作出错误的举动和强迫性的行为,在学生的心理留下怨恨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表率,从而影响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

2、不公正的态度。一些教师,处于某种功利心理,对优秀学生毫不掩饰的表现出偏爱的行为,从而对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的伤害,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会给他们产生一种暗示心理,觉得自己不受老师的喜欢,不优秀,严重损害了同学们对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而且还会产生自卑感,影响学习的效果,使成绩越来越差。

3、教师的期望。有关的理论和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教师自己的行为以及学生的成绩有关。“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称为教师期望效应。这一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和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和预言的效应。”②教师如果对某些学生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因此,教师在对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期望值时,使他很难关注其他学生,甚至对其他人的进步表示怀疑,这种期望的不断维持就形成优生与差生的差距。

(二)认知水平。

认知即是对刺激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的过程。认知指导着行为,老师的不同的认知通过对行为的指导,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1、对职业的评价。一方面,有些教师对职业发展的动态性认知不足。认为教师这个职业低下,收入寒酸,一些教师因此产生自卑感。从而降低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整天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对于新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不闻不问,教学水平也与日剧下。同时,在教导学生时,也只是当作一个任务去完成,使同学们得到的知识非常有限,从而拉大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学习成绩也不断下滑;另一方面,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年,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这样使得绝大多数教师将精力放到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上,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使得中等以下的学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肯定,从而加大了优生与差生的差距,差生也越来越多。

2、教师自身的认识水平。认知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老师知识渊博与否的体现。有的老师,知识的积累非常的狭窄,专业能力也很贫乏。在学生面前不能体现老师应有的教学水平,从而得不到同学们的尊敬与信赖,让同学失去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无所谓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与知识的积累。

(三)行为表现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老师”一个教师各种行为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等。

1、教师的极端行为对学生心理的压抑

精神分析论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欲望和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行为异常的重要原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低劣的成绩采取极端行为,要么给予无情的批评与压制,要么放其自流,漠不关心。而不是了解其中的原因,针对病状,对症下药。教师的这些行为使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对知识不懂的地方都压抑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欲望和动机长久的得不到满足,使学生无意识中就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对知识的厌倦。

2、教师的偏见行为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分析,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而在生活中,总有一些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些学生,对他们的言语中也会毫不忌讳的表现出歧视,如骂学生笨,嫌学生贫困等等,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怨恨而不愿意学习或者带着自卑心理而不敢学习。在课堂中,老师也常常只关注他们眼中认为好的学生,时不时对他们进行提问或者表扬,而总把一些学生忽视在角落里。在编排位子时,也会把那几个同学安排在好的位子,另一些学生时时靠后排坐,永远遗忘在老师的视线里。老师的这些偏见行为,严重的伤害了一些同学,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把学习功课也落得远远的。

二、教师的改正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初中时,学生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老师,他们开始评价老师,在心理上,初中生对于自己所不喜欢的老师的各种意见都持拒绝的态度。”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同时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将自身的各种特性作为手段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同学们在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中学习,促进学生更高更远发展。

(一)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

1、专业知识的提高。在当今科技进步和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只有具备了较为广博的认识能力和专业技能,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发掘学生的天资。教师认知的不断积累和技能的不断提高,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在同学们的心中树立美好的形象,并受到他们的崇拜和尊敬。

2、合理的自我和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一方面要正确的对待自我,接纳自己。自我接受就是既承认自己自己的优点,又要接纳自己的缺点,人无完人,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自信,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另一方面,不要过分夸大自我形象,在同学的面前不能高高在上,让人难以接近,而是以同样的高度与同学们站在一起,共同搞好学习。在对职业的认知中,“教师要树立教师事业信念,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如果有了这种心情与心境,那么教师就已经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⑤在对有职业有较大的热情的基础之上,教师才能全心投入在教学中,不断的研究课程,改进教学,不断进步,接受新方法和新事物,而学生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才能有更大的提高。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1、建立平等的价值观。陶行知先生说过: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教师爱学生,就要用一视同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把欣赏、鼓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更多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殷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④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平等的获得知识的机会,给予同样的关注与关心;在编排座位、语言态度和期望价值等方面,都应做到平等与公平,使学生能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并朝着良好的自我评价健康发展。

2、经常交流、沟通。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积极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在一个和谐、自然的氛围下,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待差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尊重和鼓励。在长期的、连续的教育过程中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情感才能提高教师威信,增强教育效果。

(三)促进迁移的发生。

心理学上定义迁移为“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⑥而人们都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每一学生都有他的优点或优势。例如,在班级中有些差生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而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一些方面他们往往要比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优秀,他们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比较活泼,比一般的学生更具有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势,鼓励学生发展特长,通过特长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促进其课程学习发生迁移。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新时期,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因而,差生问题更是教育的发展中必须正视的长远课题。百年大计,教育文本,而教师为本中之本。所以,在解决差生问题中,教师要从自身入手,不仅要以精湛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导学生,更要通过崇高的思想素质和行为品质感染他们,以协助学生获得知识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①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三版362页

②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第四版 87页

③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15版 378页

篇9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A

一、中职学生攻击的心理分析

1.青春期叛逆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一般会出现自卑、焦躁、消极、逆反等心理问题。中职学生正处于叛逆、不服管的阶段,所以一般的攻击是出于冲动导致的行为过激。

2.误解个性化发展

文章所指的个性化发展一般是个人特有的心理、思维以及行为的发展。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住校的,所以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因为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对个性发展的理解不到位,往往是看到社会上某些怪异的着装打扮,就将其理解为时尚,加上他们处在青春期,有逆反心理,教师和家长越不让他们学,他们就越要学。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中职学生开始顶撞教师,出现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导致攻击的出现。

3.曲解社会认同感

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活在信息异常发达的时代,他们所接收到的负面信息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网络上经常传播一些负面新闻,比如,非主流传媒以及不健康信息的传播等,这些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会造成不小的冲击,产生不良影响。随着这些负面信息的不断增加,有些中职学生可能会以为这才是社会的主流,然后开始模仿,导致攻击的出现。

4.从众心理很严重

一个思想、经验、自制力都不足的中职学生,很容易出现从众行为。我们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在什么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就会观察其他人怎么做,中职学生也不例外。比如,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同学到网吧去上网,或者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抽烟、打架,这时如果不和他们一起,就显得很不合群,所以这些学生就会出现从众心理,跟随那些学生做出很多不良行为。这些情况在中职学生中很常见。

二、中职学生攻击的教育对策

1.正确认识青春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中职学生要做到积极地面对它。对于那些具有攻击的中职学生,教师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和度过这个特殊r期。对于一些中职学生的叛逆行为,教师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去责骂,而是要适时进行引导,点亮他们正确道路的明灯。

2.正确理解个性观

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特性,所以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去留意每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分别对他们实施管理。教师还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荣辱观,教会他们做什么事是值得骄傲的,做什么事是不光彩的。

3.建设良好的环境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是由社会、校园和家庭组成的,为了让他们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就要加强三方配合,通过生活环境改变学生不良心理。

在社会层面,要联系相关的政府单位,让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发挥作用;在学校层面,要通过因材施教,让落后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和学生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在家庭层面上,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不能打骂孩子,对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要多进行沟通交流,慢慢转变他们的心理。

4.正确了解社会认同感

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让学生明白自尊和自爱的重要性,这两种心理都是后天逐渐养成的,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具有这种意识,然后进行培养。应在教育中渗透羞耻心教育,让学生逐渐有道德观念,不盲目跟随社会上的不良人员,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教师还要引导其摆正荣辱观,通过在班上开展班级优良事迹表彰大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篇10

一、羊群效应的概念

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的术语。在一定时期内,当采取相同策略(买或卖)交易特定资产的行为主体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时,羊群效应就发生了。关于羊群效应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性的羊群效应(RationalHerding);另一种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IrrationalHerding)。非理性的羊群效应主要研究行为主体的心理,认为行为主体只会盲目的相互模仿,从而忽视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而理性的羊群效应认为,由于信息获取的困难,行为主体的激励因素以及支付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羊群行为成为行为主体的最优策略。

在证券市场上,羊群效应主要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采取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这样投资者就会形成一种从众的心理,而从众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不可控制的境地。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羊群效应就非常明显。在股指从1000多点涨到4000多点的过程中,大批中小投资者蜂拥而入,而这些新股民很多人对股票都不了解。他们是在看到周围人都在股市中赚了钱,自己便也投入进来了。由于很多人缺乏股票方面的专业知识,其在炒股过程中就会依照别人的行动而采取行动,从而产生从众行为。而在当前,许多投资者都盲目地沉陷股市中,并且深信股市会越涨越高。于是,在他们的行动下,股市的泡沫也被越吹越大。没有永远的牛市,根据市场规律,股市总要会跌下来的。而现在众多投资者几乎处于疯狂的群体非理性状态。

二、羊群效应的表现及危害

1、羊群效应的表现

羊群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即股票的上涨阶段,下跌阶段和调整阶段。

在上涨阶段,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空前高涨,受市场情绪感染,投资者纷纷购入股票,推动股价一路飙升。从去年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证券市场就一直处于这个阶段。受宏观经济向好,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今年秋天召开党的十七大,以及08年奥运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对证券市场相当看好。因此股票市场异常火爆,认为股市黄金十年的大有人在。

在下跌阶段,投资者人心惶惶,盲目从众现象表现的更为突出。投资者集体溃逃。大家争相抛出股票,割肉清仓。而最近5月30号出台印花税从0.1%调高到0.3%之后,许多投资者仿佛发现了政府要打压股市的意图,疯狂地抛售股票。沪指也从4000多点,直泄一千多点,就说明了人们的从众现象。在调整阶段,投资者多处是迷茫心态。对入市找不到方向,股市处于观望状态。一旦出现反转,投资者就会蜂拥而至,或者集体入市,或者集体逃离。

可见,在股市发展的三个阶段过程中,羊群效应相当明显。分析羊群效应产生的影响,在这里主要谈它的危害,才能更好地认识它,为广大中小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提供有益启示。

2、羊群效应的危害

羊群效应的危害主要是指股市一旦暴跌,将会造成的许多不利的影响。股民将遭到惨重损失,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人搞抵押贷款炒股、卖房炒股、典当炒股,还有人把养老、保险的钱都拿出来炒股。一旦暴跌,许多人将由此负债,生活环境也将恶化,有人可能因此而做出违法犯罪的活动。这终将扰乱社会秩序,不利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股市的暴涨暴跌也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它将严重损害经济的发展,造成投资、消费低迷。我国现在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虽然最近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实力日趋上升,国家综合实力日趋增强。但经济是命脉,一旦股市暴跌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投资低迷,社会消费缺乏动力,而出口也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这样,对我国经济将造成致命的伤害。日本股市泡沫破灭后,经济长达十年停滞不前就是最好的例证。因而有必要对当前中小投资者的盲目从众现象进行深刻地心理分析。

三、羊群效应的心理分析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从众行为,比如去饭店吃饭,哪家人多就去哪家。这可能源于人的一种天生的群体意识。当自己掌握的信息并不多时,也许别人对这方面更了解,我们应该看看别人怎么做,并跟随他们采取行动。这样就会更安全,至少在心理层面上,能够使自己感觉到有安全感。

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在心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1、迷信权威

相对于专业投资机构(基金、QFII等)、证券分析师,和一些比较专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广大中小投资者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客观上信息不对称,主观上专业知识、投资经验不足。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在股票买卖上易听从小道消息,采取跟风行动,从而采取盲目的从众行为。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信息影响。

专业的投资者往往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整个证券市场发展的形势、上市公司的各种消息进行详细而深刻地分析,因而他们掌握的信息也是全面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市场交易。而中小投资者,由于他们进行股票买卖主要是作为一种副业,不可能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他们在信息掌握上就不充分。这就造成了信息上的不对称。同时,在专业知识、投资经验方面,中小投资者也是处于下风。很多人对股票了解甚少,只是在听说别人炒股赚钱了,自己也就贸然进入了股市。这样在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小投资者往往是通过电视、报纸上财经评论员、证券分析师的建议,而采取行动。权威人士在这方面更有研究,他们之所以是专家,就是说明在这方面有专业的研究。我们更应该听他们的意见。于是迷信权威行动就开始形成了。这在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所做的著名的服从实验中也得到验证:人们很尊重权威们提出的看法,然后会对这些看法提出近乎迷信的信任感,并把这种对权威的信心转移到自己的无决断中去(这些判断也是在权威的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的)。

2、获得安全感

从众行为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在于为了获得安全感。也许一个投资者能够对市场做出他自己独立的判断,但当大部分人都看涨股票时,而他自己的判断是看跌时,在他内心的冲突就会产生了。当不与集体保持一致时,个体内心就会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改变自己的观点。采取与大部分人一致的行动,买入股票。以缓解内心的冲突,而拥有安全感。这被叫做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规范影响。与群体保持一致会使人们特别容易获得证实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解释(Buebler&griffin,1994)。同时,心理学家阿什所做的著名的阿什实验也得出这种结论:人们普遍认为,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是正确的。在社会心理学上,这种为获得安全感而保持与大众一致的行为被称为规范影响。

这种心理在基金经理中也表现的较为突出。凯恩斯(Keynes)在《通论》中说道:“违反常规的胜利与符合常规的失败相比,后者更有利于维护声誉。”基金经理为了避免意外的失败,往往忽略个人的私有信息,而模仿其他基金经理的行为,这正是由基金经理业绩评价体系的相对性而非绝对性造成的,从而产生了羊群效应。这在行为金融学中被称为委托模型。

3、群体影响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受其情绪、态度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投资值者不可能采取完全理性的行动。而他们又都处在相互影响的投资群体中,通过群体的力量,推动羊群效应不断地放大。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倾向,即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更倾向于采取与集体一致的行动。同时搭便车行动应运而生:既然那么多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投资者在研究股价并且对其表现给予了肯定,那么还有必要浪费时间试图找出合理价格吗?因此,人人都认为,其他细心的投资者已经研究过股价了,所以干脆学他们的:买进!同时,受到群体极化的影响,即群体会做出比单独个体行动时,更加趋向极端的行动。这样在投资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们就会形成一股整体合力,推动股价或者突破巅峰,或者跌入谷底。这就是群体非理性从众行为的结果。

四、结论和启示

投资者盲目从众的羊群效应,在股市一片大好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出其好的一面。但是,一旦股市崩盘,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中国股市向来有“政策市”这一说法,有人认为政府在奥运会之前是不会让股市跌下来的,这只能是一部分人的皮毛之见。中国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会采用更多的市场调控的手段,而不会像以前一样采用较多的行政手段来调控股市。因此,“政策市”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如最近央行连续的加息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证监会的教育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的通告等,都说明政府认为股市存在的一定的风险。另外很多人还存在着侥幸心理,“击鼓传花”自己不会接到最后一棒,依然痴迷在股市中。这也是盲目从众的表现,问题是当大部分人都这样想时,最后会是谁接到最后的一棒呢。

政府希望我们的股市平稳的上涨,而不是暴涨暴跌。广大投资者则能够分享到我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成果。而前几天出台调高印花税的政策,就是政府意图的证明,不是为了打压股市,而是为了让其平稳地发展。

羊群效应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理性的行为有利于加快证券的发现速度,维护市场稳定;而非理则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所出现的羊群效应则为非理。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对信息掌握的可能并不充分,专业知识、防风险经验意识也并不多,但在从事股票交易活动中要记住: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现在我国的股票指数已经涨得太高了,如果继续盲目从众,对投资者来说,风险是相当大的。我认为,在市场操作中,投资者应深刻理解羊群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在自己的投资活动中,独立地做出分析、判断。同时,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合理的选择投资工具。比如,在投资股票风险大时,可以选择基金、保险等其他投资手段,多元化的进行组合,这样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同时才能不至于盲目跟随而掉入羊群效应的陷阱。

【参考文献】

篇11

1.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分析

对于购买者的消费习惯进行研究,其目的是有效地吸引消费者。消费习惯是在普通消费行为的基础上,习惯性的心理学。消费者关注产品,对其包装产生兴趣,通过直观的包装设计唤起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望,对比不同包装的设计效果,选择自己喜爱的,进行消费,从而达到消费者的满意,所以感兴趣的消费者逐渐形成一种习惯,购买和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假期对于人们来说是休闲娱乐最好的时光,商家针对人们的习惯特征,抓住了商业的促销机会,利用假期对产品进行一定的促销活动,使人们习惯关注假期消费和特殊消费。

2.消费者心理需求分析

消费者心中有一定的心理需求,所以才会进行购物。而消费动机又与心理需求密切相关,动机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需求的体现,是由人的心理需求转化而来的,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商品,是因为他对这种商品有需求了。据研究表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消费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生理方面的需求,这就是决定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和行为所起到的重要性因素。

根据消费者购物的习惯和购买商品的动机进行研究,把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活动大致分为求实心理、求新心理、求美心理、求利心理、炫耀心理。所以产品的包装会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不同的方案设计方法,从而满足消费者心理特征,促进消费者进行购物。

3.消费者心理探究的分类

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分类研究,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消费者无限的消费欲望。

(1)0―18岁人群心理分析。此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正处于青春期,是非常感性的消费群体,他们在购买产品中,往往最看重产品包装中较为直观的描述,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有购买欲望,并不关心其内在的使用价值。

(2)19―40岁人群心理分析。此年龄段的消费者是社会中购物群体的主力,往往是新上市产品的最初体验者,对产品的时尚感和独特性非常敏感。他们希望自己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引领最新的流行风尚是这部分人的共同心理。

(3)40岁以上消费者心理分析。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属于理性消费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理智性的购物,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他们会依据自己多年购物的经验进行合理的消费,大部分人会认准一些习惯购买的品牌,所以中规中矩、符合视觉形象的包装设计是他们所喜爱的。一般来说,中老年消费者把产品的实用性作为第一目的,至于产品的包装设计元素,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

篇12

从众指个体在群体情境中,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行为倾向。由从众的概念可以看出,产生从众心理现象的前提条件是群体的存在。大学生处于校园群体中,其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往往受到群体影响,这种影响迫使个体在认识与行为方式上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无论群体观点对错与否,都倾向于放弃自己的观点而赞同群体的观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进行过从众的经典研究,关于让被试比较线段长短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被试的平均从众行为是34%,75%的被试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发生。由此可见,从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

1.学习从众

进入大学后,由于上课时间、地点的原因,大学生倾向于以宿舍为单位来进行比较。例如:一个宿舍的大多数成员学习上进,积极考取证书,那么,其余少数成员也会像大多数成员一样学习上进,他们的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但是也有的宿舍成员普遍认为大学考试只要及格就行,那么这个宿舍成员的成绩就都集中在及格线周围。

2.考研从众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研来进一步深造,提升素质,锻炼能力,这些决定考研的大学生也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据统计,本科生考研人数占本科生总人数的一半还要多,这就导致一些没有学术研究兴趣,且适合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他们也投入到考研队伍中来。

3.消费从众

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有虚荣心理,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盲目和同学攀比,穿流行服饰,用名牌电子产品等。最近,大学校园里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手机的变化,自从智能手机流行后,大学生的手机也紧跟着发生变化,这其中不乏一些有从众心理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1.自信心不足,渴望相信他人的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由于大学生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实践经验都是很有限的,他人就往往会成为个体所需要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刺激情境越模棱两可、任务越困难,人们就越容易从众于群体的判断。对于那些在中小学期间学习成绩差、缺乏特长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因为他们感觉任务困难,而且很少能受到表扬,自信心不足,倾向于相信他人,这样才感觉有安全感。

2.渴望被接受和喜欢

有从众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有较高的社会赞誉需要,特别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大学生通常希望别人能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与他人建立友谊,因此,大学生所处的群体就有高度的凝聚力。如果群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那么个体则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个体更倾向于从众。大学生渴望被群体接受和喜欢,提高人际适应能力,使自己在大学里有归属感。

三、大学生要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大学生达成共同目标。特别是学习方面的共同目标,大学生你追我赶,拼搏奋斗的精神值得提倡。二是有利于增强群体责任感。在群体中大家为了群体目标共同努力,同时个体也会为了群体利益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标准。三是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力量。群体中表现良好的大学生可以为其他成员树立榜样,带动群体成员共同进步。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盲目的从众会抑制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所以,大学生要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需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自信心

大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敢于坚持主见,不盲目效仿他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经常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既要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大学生在情感上感到被认同。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办各类挑战杯竞赛、书法竞赛等,使大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3.树立明确的目标

如果大学生目标不明确,则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不盲目从众。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在发展共性的同时,更要保留个性。我们要正确发挥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13

二、金融市场中的心理分析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上,最受推崇、应用最广泛的金融分析方法是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基本面分析是以基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财务数据作为投资分析的基础,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分析法,其核心是市场参与者对资料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估并一贯坚持利用它们。技术分析是指以市场价格、成交量、价和量的变化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经历的时间等市场行为作为分析的基础,是一种通过人们的主观经验来判断市场未来走向的分析法。相对而言,心理分析法则是沿用了“从市场心理到价格”的分析思路,它认为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经常受到心理因素的支配。由此出发,心理分析法以市场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作为分析基础,通过推测市场主导势力控制者的心理价格定位,分析主导资金的流向来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向。一言以蔽之,心理分析法基于市场心理分析价格,强调市场心理是影响价格的最主要因素。较之已经完全体系化、理论化、系统化的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相对比较薄弱,但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心理分析法在对某些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把握和弥补其他分析方法的不足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按照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在参与市场的行为中,投资者总会依据他们的主观判断和客观因素做出买卖决定,亦即投资者同时在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方式对待市场。如果把基本分析视为对客观因素的分析,技术分析视为对主观因素的分析,那么,心理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它以同时具有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态的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为基础,既包含主观因素也包含客观因素,介于客观和主观之间、感性和理性之间;它填补了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的空白,以一个更中立、更平和的态度预测市场方向,使偏理性和偏感性的预期分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对市场走向做出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可以这样说,行为金融学的崛起使得金融学家不能再忽视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但心理分析法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心理分析要准确把握市场投资者群体的心态,这隐含了一个假定,就是所收集的市场调查信息和投资者意见代表了整个市场的态度,并且对分析预测市场的转折点能起到帮助作用,但要全面收集市场调查信息和投资者意见来测量市场的态度是有难度的。其次,心理分析法的缺陷是难以对投资者进入或者退出投资场所的时机进行精确把握。

三、改善心理范式与投资判断

行为金融学的崛起,提供给人们另一个思考方向,引发了人们对于投资过程中深层次心态的重视。行为金融学提供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投资心理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能够帮助投资者改善心理范式,提升投资效率。

(一)重视情商的培育

投资心理范式可以分为理性层次与非理性层次。理性层次主要涉及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知识及智慧的高低、对经济状况及股票等投资工具分析预测的能力,可以称之为投资智商;非理性层次主要涉及投资者自我情绪的理解与控制、判断和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及自我激励与自我意识能力,可以称为投资情商。行为金融学更多地是从情商的角度看投资——人们在投资时受到的心理因素的控制,远大于理性的思考,如果不能够预先知道这种情境,事先约束自己,并时时警惕自己,则难免陷入投资误区。在行为金融学看来,情商比智商重要,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由于无法分辨负面情绪并加以控制,使其成了投资成功最大的障碍。

(二)避免被错误信息误导

正确的推断决策取决于抛弃各种错误的金融信息处理习惯,为了避免推断决策中启发式偏差的影响,投资者首先要尽量做到全面理解数据,避免以偏概全;同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否被个人偏好或投资大众的力量所左右,这两方面的力量可能会同时发生作用,并且都会受到种种外来信息因素的影响。对于投资要有现实的态度,在投资时要预计到最坏的事情发生;应学会比较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努力找出市场上最乐观和最悲观的判断,注意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倾向;要养成对所有的问题同时看到两个方面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的正反两方面思考去得出结论,同时应当尽可能地不断根据事态的变化对其进行修正。投资者怎样看待损失和收益,对其投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面对同样一组选择,可以做出不同的决定。在做决定的时候,最好要从各种角度来衡量问题。不仅要全面权衡各种利弊,也要能够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思考眼前的问题。

(三)与投资氛围保持一定距离

金融市场的环境,以及频繁接触、关系紧密的人群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投资经验等,都会影响一个人投资心理范式的形成,进而影响其对市场的看法和投资决策。为了避免产生投资决策中的从众心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学会独立思考,不要深陷于各种投资群体的集体氛围。因此,建议投资者应该设法与投资的情境保持距离。远离投资情境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是要远离所投资产品,想办法让自己不知道手中所投资产品的价格,避免受到所投资产品价格一时波动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其次是要远离市场,也就是离开投资大众,避免受到市场气氛的影响,盲目从众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四)用投资规则与计划约束投资行为

克服人性的弱点并非易事,因此,投资者往往需要有一些规则或计划限制自己,以免被情绪影响投资决策。投资者的情绪之所以那么容易波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金融市场上充满不确定性。因此若想避免情绪的波动,首要的方法,就是要降低投资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型投资提供了一种主要心理机制,投资者可籍此与市场情绪之间保持距离。而投资高风险的投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风险管理,风险降低了,投资人自然就会心态平和一些,避免屈服于一时冲动的心理倾向,欠理智地做出一些错误的投资决策。从实证的角度看,国外指数基金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一个中长期的牛市行情中,主动配置型基金由于频繁操作、过分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等原因,往往难以战胜市场;而指数基金采用被动式管理的策略,既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又能降低交易成本,因而能在经济的总体上升中把握长期收益。性格不同的人,其心理范式往往也有明显的区别。作为投资者,应当保持理性,不断提高把握自己情感的能力,从而做出最符合自己心理特点的投资决策。因而,不同的投资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情绪控制计划,严格遵守,长期按照计划去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