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24 16:59: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旅游服务质量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

篇1

我国每逢五一、国庆以及寒暑假的期间,除了国民自己以外,还会有其他国家的人民到我国进行旅游,使得我国较为出名的旅游景点都是人山人海的状态,所以,每逢旅游的黄金周,网上都会出现一些调侃的段子,比如你是愿意到旅游景点去被人看还是愿意在家里看人等。虽然说,我国的旅游业看似非常受欢迎也发展的非常好,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旅客们对其不满意,主要的就是其服务的质量,比如旅游团变成了购物团,到有强制消费等行为,这些行为使得旅客们产生了厌烦的心情,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能够保持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的同时再次提高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就必须要先将其服务的质量问题解决,本身我国现阶段所提倡的就会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如果说旅游业没有旅客的支持,又怎么能够保持高水平的发展呢?因此,本文中分析了旅游服务质量的现状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一、旅游管理的服务质量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和部分相关的旅游企业都从采取了各种积极的措施,并且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想要改善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但是其结果依旧不理想。我国的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曾将我国的31个省份、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旅游局的旅游质量监督所所上报的旅客投诉以及处理工作的粘度统计表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并且进行了。其中05年正式受理的投诉量达到了7022件,国内旅游投诉量共6444件,出境的旅游投诉量有505件,入境的投诉量有73件;06年正式受理的投诉量达到了10465件,国内旅游投诉量共9476件,出境的旅游投诉量有897件,入境的投诉量有92件;07年正式受理的投诉量达到了9971件,国内旅游投诉量共9016件,出境的旅游投诉量有876件,入境的投诉量有79件;08年正式受理的投诉量达到了8068件,国内旅游投诉量共7246件,出境的旅游投诉量有753.件,入境的投诉量有69件。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在2006年的时候旅游的投诉量是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也是具有转折性和代表性的一年。在这年之前数量一直都呈现出上涨的状态,而这06年后,则逐渐的在下降,由此可见,在06的时候,我国的旅游业服务质量的问题就已经得到了重视,并且在努力的改善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距离我国对旅游业的投诉量的期望值而言,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所以,我国的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方面的改善任务还非常的重,只有通过不断的改善和调整才能够逐渐的接近并且达到我国最终的对旅游服务行业的理想效果。

二、服务质量的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的主体的多元化能够决定旅游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的公共管理的主体的多元化,因此,旅游服务质量的公共管理的主体由我国的政府和第三部门共同的构成。在公共管理主体中,政府是核心的主体,因为旅游服务质量的宏观方面的管理,已经从行政管理逐渐的转变成公共管理了,这改变了政府的单方面管理格局,但是,对于政府而言,它依旧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部门且处于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的地位,因为政府拥有公共的权力。所以,旅游的相关部门正在利用这些权力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管理。而第三部门在旅游服务质量的公共管理中充当的则是主力军的地位,虽然说是主力军,但依旧是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因此,它在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过程中,会发挥出非政府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公共管理学中曾提出过一个观念,“看得见的手是政府,而看不见的手则是市场”,这个观点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它并不完善,因为除了政府和市场之外,还存在着非政府或者非盈利的第三部门,这个部门的作用就是解决市场以及政府失灵的问题。所以,对于旅游业中的第三部门主要有旅游行业协会、旅游高等院校、研究旅游业的科研机构等。在这些比较常见的旅游第三部门中,旅游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虽然它并不掌握公共权力,但是它代表的是行业的利益,在行业中具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市场和政府失灵的时候,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空白点。而旅游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则是发挥着理论基础研究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担任着培养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的人才的重担,无论是旅游行业还是其他的行业,想要发展或者改善等都是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的,所以,在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中,那些既具有基础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性人才,是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现阶段最需要的。最后还有一个第三部门,就是新闻媒体,这个部门可以说是一个传播的渠道,但对于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而言,它除了宣传的作用,还有就是监督的作用,它会对优质的服务给予肯定,对劣质的服务基于曝光的处理,让那些恶劣的行为曝光在群众的面前,让群众能够发出谴责,从而让旅游经营者们感受到压力,促进其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2.管理体系。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旅游服务质量,其公共管理部门和组织所建立的,将方针、目标、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各种要素集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但目前而言,旅游市场的机制并不完善,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服务质量方面也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为了保证能够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必须要尽快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需求的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体系。

三、优化建议

1.建议一个完善的符合现阶段需求的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体系。

在建立的过程中,首先就要确定体系的要素,才能够保证旅游服务质量攻关管理体系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还要注意其要素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体系的主体、客体、方法以及服务管理层和公共管理层是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体系的要素。在明确了要素之后,就要构建体系的运行模式了,一般旅游服务质量公共管理体系中的运行模式,都是由行业服务等对旅游者提供服务,而旅游者则向第三部门或者政府提出投诉和咨询,然后由政府或者第三部门对行业服务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和奖惩,最后行业服务进行改善后继续对旅游者提供服务。

2.对执法查处和服务的重视程度要一致。

因为,现阶段旅游服务质量不断的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执法查处的力度还不够,而且还有部分旅游企业宁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降低服务质量,其原因就是他们有利可图。所以,要想改善旅游服务质量的问题,就必须要对执法查处的力度进行提高,并且将其的重视程度提高到对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上,这样才能够在改善问题的同时,杜绝以后再次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3.成立工作组和委员会。

因为我国的旅游景点和旅客都是非常多的,单纯的依靠相关的旅游部门来改善质量问题,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就需要多个部门和行业之间协作支持,建立工作组或者委员会进行联合执法。总之,旅游业的发展好坏,与旅游服务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想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再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对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问题进行解决,这不仅是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发展,这也是让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娥.旅游服务质量的公共管理研究——以桂林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3:78-82.

[2]夏汉军.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测评与优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5.

篇2

一个旅游区饭店要获得成功,必须以服务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质量求信誉,以服务质量赢得市场,以服务质量取得效益。因而服务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理所当然就成为旅游区饭店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内容。

一、当前旅游区饭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服务质量管理是饭店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是饭店追求卓越经营品质和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饭店服务产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服务质量构成的综合性、系统性;质量呈现的短暂性;因时、因人、因地而异的多变性;服务质量各环节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饭店员工素质的依赖性等等。尤其是服务质量的优劣、主要旅客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使得饭店服务产品质量较实际产品质量更加难以控制,从而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就当前我国旅游区饭店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饭店服务质量较突出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客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较大

我们知道:旅游区饭店是一个提供以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为主的饭店,饭店服务是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活动构成的集合体。它包括了人员服务和产品服务。而产品服务是饭店提供的实物产品追加了一定的人员服务。由此可见,服务在饭店产品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由于服务产品具有即时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而就直接影响旅客期望值与实际值的契合度而形成差距,表现出来:

1、旅客对饭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与饭店管理人员对旅客的需求和期望的感知判断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饭店管理人员并不了解旅客需求的是什么,期望的是什么。或者是对旅客的需要和期望缺乏深层的理解。

2、制定的饭店服务质量规格标准与饭店管理者所判断的旅客需求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3、饭店制定的服务质量规格标准与实际提供给旅客的服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饭店员工在为旅客提供服务时,并没有按照制定的服务质量规格标准来运作,从而使得该标准成为一纸空文。

4、饭店市场宣传促销活动与实际提供给旅客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当旅客从饭店所做广告和其他促销活动中了解了饭店的情况,也就形成了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慕名前来所获得的并非如此的话,那便会严重影响饭店的声誉。

(二)服务总体水平偏低

我国旅游饭店经过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无论是星级评定标准的建立,还是IS09000标准的引入,无不让我国饭店服务业有了较高的起点和提供完美服务产品成为可能。客观评价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服务水平上还是存在问题:

1、服务管理方面。这方面显得尤其突出,他是整个饭店服务产品质量问题的难点、重点。在服务管理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就是:

(1)服务不规范,有服务人员擅自移动旅客的物品、未经敲门就进入旅客的房间、临时取消旅客的预定房、客房必备品不全、饭店不供应热水、不开空调等等情况,在我国的饭店业中几乎是常见,这就严重影响了饭店的服务质量。(2)服务人员态度差,服务意识不够强。主(3)收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电话、客房、复印以及INTERNET网络的收费标准不明确、不合理,多收旅客的费用。(4)服务失误方面也时有发生。

2、设备设施保养方面。这方面在一些低星级的饭店中表现普遍。由于部分饭店开业时间较长,设施设备老化,又缺乏维修保养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比如:旅客被困在电梯里、电话机频繁出现故障、客房设施陈旧、空调无法使用等现象。

3、安全保卫方面。旅客进入饭店后,饭店便有责任、有义务确保旅客各方面的安全,但目前我国旅游区饭店中,确实有不和谐音调发出。

4、卫生管理方面。关于这一点无论是高星级或是低星级饭店都是存在问题的。有的饭店将死鱼加工后卖给旅客;有的食品过期;有的客房清扫不彻底,发现有蟑螂等等,饭店的卫生方面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引起投诉。

(三)管理水平偏低

质量是饭店的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是不争的事实。服务质量,从深层次上说,是管理的结果。而正是由于我国饭店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到位,才导致了输出的饭店产品不到位。就我国一些旅游区饭店而言,我觉得管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质量管理意识淡薄。不少饭店管理人员虽然口头上承认质量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却表现不佳。他们总是认为,质量管理不是他们的管辖范围,安排几个质量监督员或呼吁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质量管理手段乏力。饭店管理层对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无论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的配置、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上,都无法对饭店服务质量实施全面的管理。

第三、质量管理流于形式。质量管理中只注重控制、检查,而不注重事先防范,等到质量事故发生后,再去追究责任,使质量管理变成马后炮了。

二、旅游区饭店服务质量的管理

服务质量乃是饭店经营管理的生命线,如何加强管理呢?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旅游区饭店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本人所接触到、看到的情形认为:可用以下方法尝试作好服务质量的管理。

1、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

为了有效地控制旅游区饭店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服务质量,必须建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控制严格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通过一定的制度、规章、方法、程序和机构等,使饭店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把饭店各质量活动纳入统一的管理系统。

2、制定符合实际的动态服务质量标准

篇3

1 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特点

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是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教学体系。目标是培养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以及营销策划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能适应旅游企业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专业实践性强。职业学校旅游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要求学生有实操经验和较高的服务意识。

1.2 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因此,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2 提升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营造一个“活”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程式可循,这样就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如:学习旅游服务心理,因学生很少有旅游的体验,为了准确把握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心理需求,以便提供针对,让旅游者感到发自内心的满足。首先组织学生两日游,先做“上帝”体验被服务的感受,旅游地点、方式、准备等都由学生讨论交流确定,师生共同组织实施。学生分别从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导游、购物等全方位的体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了解旅游服务技能技巧。回来后再结合体验探讨如何针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服务工作,学生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教学内容迎刃而解,不需老师讲解。职业学校的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学的场所不能只是教室,根据教学需要亦可是景区、实训室、酒店、走入社会等。课桌的摆放也要灵活,不要始终都是秧田式,而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而变化。

2.2 不断优化教学培养方案。对培养方向的定位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取向,因此,教学培养方案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适应学生就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培养方案应体现明显的特色:①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特色;②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整体化的特色;⑧瞄准旅游市场动态整合课程内容的特色;④适时调整专业方向特色;⑤适合学生个陛发展实现能力培养的特色;⑥突出能力与技能训练的特色。

2.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技能培训。旅游管理行业需要较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以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专注于收购企业管理实践和合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建设,尝试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教学案例,网络课件,教学录像等必须打开Intemet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它的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2.4 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理想。系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很多旅游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仅仅是在学生实习前安排几场报告了事。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期间,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在入学教育时,实习指导部门就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在校期间,定期请旅游行业专家来校介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加深学生对旅游业的了解和献身旅游业的决心。还可以邀请业界的优秀代表来校作报告,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2.5 为实践教学创设完善的基础条件。

篇4

一、旅游服务质量相关理论

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学者菲克和里奇探讨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为标志,开始出现大量旅游服务质量的研究。其中,芬兰服务管理专家格朗鲁斯提出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影响较大,他认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实际上是其将接受服务时的实际感觉与接受服务前的期望进行比较的结果。当实际感觉大于等于服务期望时,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良好(满意),否则,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较差(不满意)。这种从顾客角度出发对服务质量评价的理念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帕拉索拉曼、泽丝曼尔和贝里提出SERVQUAL模型,该模型主要从五个质量维度,设置一系列问卷调查题目,通过服务期望和服务感知的比较来评价服务质量水平。近年来,依据这一理论进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的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成为旅游服务质量研究的主要趋势。

二、千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

笔者参考国内外有关旅游服务质量调查评价的研究文献,设计了千山风景区国内旅游者感知服务质量的调查问卷表,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涉及性别、年龄、月收入、学历等;第二部分是旅游者对千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包含采用李斯特量表法(将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划分为“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5个等级)的封闭式问题和询问意见和建议的开放式问题。本研究于2016年5月―6月在千山风景区通过偶遇法对来千山的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28份,占回收卷的90.5%,

(二)统计与分析

在428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旅游者占50.5%,女性旅游者占49.5%,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25―65岁,占75.2%;月收入一般在1500―5000之间,占50.2%;学历构成以高学历为主,大学专科及本科学历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占60.7%。在对千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上,回答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失望、非常失望的旅游者占比分别为23.4%,62.6%,11.2%,1.9%,0.9%,其中,比较满意的旅游者人数最多。

调查数据显示,千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缺少景区内和景区附近的住宿设施;2、标识物旅游文化体现不足;3、门票、观光车票较贵;4、到达千山景区的公交车次少;5、缺少游乐设施;6、部分服务人员态度较差;7、节假日期间秩序较乱,对人流缺乏引导;8、供游客休息的座位少,夏季虫子多;9、没有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三、千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关键因素剖析

笔者认为产生千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如下

(一)旅游要素

在“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中,千山风景区缺少住、娱、购三个基本要素。在景区内或景区附近几乎没有可供住宿的酒店宾馆或农家院、没有供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购物街和娱乐设施,这种情况在国内同规模同级别的旅游风景区里是很少见的。旅游要素的缺乏使得旅游者的各种需求难以满足,并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质量。

(二)发展理念

千山风景区的发展理念落后。门票价位高、观光车鼓励旅游者多次买票搭乘等问题都反映着景区过分看重短期利益、将游客当成一次性买卖的对象,而这种发展理念是不长远不可持续的。直接免费的景区如杭州西湖,虽失去部分门票收入、车票收入,却赢得了口碑,带动其他各行业发展,取得了全领域的经济效益。另外,千山风景区在文化内涵挖掘和体现的不足,也较大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服务质量。

(三)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人员态度、旅游引导缺位、服务设施等问题的存在,究其根本是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的不到位。从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到服务行为;从景区管理者对旅游者需求的认识、服务标准的制定到服务标准的执行;不足的旅游服务配套体系等,千山风景区在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上尚有较大上升空间。

四、千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实现途径

(一)构建旅游要素

在保护千山风景区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景区内部和景区各门附近增建星级酒店等住宿设施,鼓励周边村民开办农家院接待旅游者;增加从鞍山火车站、鞍山西站到千山风景区的公交车班次;在千山正门建设旅游购物一条街,出售具有鞍山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各类旅游商品;在桃花溪谷等景点处开发建设旅游娱乐设施和娱乐项目,并定期展演千山文化表演和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活动,满足旅游者的各类需求。只有构建完善的旅游要素,延伸旅游产业链,才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改变发展理念

改变“门票经济”这种落后的发展理念,注重景区长远发展。采取景区门票有效期延长至两天到三天的方式,改千山一日游为千山两日游或三日游;注意适时降低门票价格、观光车不主动揽客;深挖千山文化内涵,并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如内容丰富的免费的景区资料、先进的导览展示系统;图文并茂的解释标牌等让游客强烈感到千山不可能一次游玩,必须多次游览才能领略全貌,引发旅游者重游。

篇5

一、旅游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美国营销协会(MSI)对服务质量所从事的大规模市场调查指出,服务质量是一个相对标准,而非绝对观念,顾客对服务质量是否满意,决定于其事前所持有的期待与实际所感受到的服务之间的比较[1~2]。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者通过比较其接受的服务水平与期望目标得出的对某一特定服务的感知。由于旅游服务持续时间长,涉及到游客的吃、住、行、游、娱、购、安全等各个方面,旅游服务质量容易出现波动,因此,旅游企业要做好服务质量的测评,必须准确识别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的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事前和事后研究,使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者的需求一致,从而以满意的服务赢得旅游者的认可。

目前国内外对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依赖传统旅游者反馈的方式进行服务质量的调查,如顾客服务问卷调查,或者采用IPA和SERVPERF两种方法居多[3~4]。本文尝试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通过构建黄山市旅游服务体系,找寻旅游企业改进服务质量的途径。

二、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服务基础条件较好,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黄山市旅游人数已达2 544.72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人数105.03万人次,国家级黄山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51.83万人(数据参考自2011年黄山市统计年鉴)。如此庞大的游客数量,离不开完善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截至2010年,黄山市星级宾馆的总数由1995年的13家增加到77家,其中高星级(四星及以上)宾馆26家,旅游涉外宾馆77家(星级宾馆(酒店)指截至2007年底已得到国家旅游局或省旅游局批准的,不包括已报待批部分)。黄山市的星级宾馆在地域上分布比较集中,分布结构有待调整,且高档(四星及以上)宾馆的数量仍显不足。黄山市星级饭店平均开房率一直徘徊在40%~50%之间[5],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与游客的要求存在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旅游交通方面,黄山市对主要国内客源市场的交通已基本能“通”,但全国三大客源市场中仅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游客进出黄山较为方便快捷,其他两个客源市场的游客大多需要中转。作为旅游服务供应企业与游客之间的中介组织,黄山市目前已有旅行社15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9家,国内旅行社137家。这些旅行社规模普遍较小,职能较单一,旅行社服务大多以地接业务为主,接团价格受到组团社限制,加之大多数旅行社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竞争非常激烈。从导游服务水平来看,黄山市初级导游和兼职导游居多,缺乏中级和高级导游,导游总体素质不高。

(二)旅游信息服务功能不足,相关管理制度仍需加强

随着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黄山市自助游散客的比例不断增长,占据了旅游客源市场很大的份额。零散游客由于没有参加旅行社,人生地不熟,需要搜集大量的旅游信息。因此,规划与建设游客信息中心已成为黄山市为游客特别是自助旅游者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的必备旅游设施。目前,黄山市游客信息中心存在着数量少、建筑标志缺乏、信息服务功能不足等问题,其在数量与质量上与黄山市旅游发展要求的旅游咨询系统不相匹配。现有旅游服务中心提供的信息内容少、涉及面不广、信息提供方式较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信息的查询需求。

在旅游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方面,黄山市旅游管理体制历经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已形成以政府宏观决策为基础,旅游局行政管理与旅游行业协会管理相结合的旅游管理体系。同时,黄山市还成立了“黄山市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在景区管理方面,黄山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景区均设置了景区管理委员会,由景区开发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近几年,黄山市又先后成立了旅游饭店协会、旅行社协会和导游协会,在行业自我管理上迈出了新步伐。

(三)旅游服务标准初步建立,服务培训机制和质量监督体系欠缺

自2006年启动“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项目以来,黄山市组建了旅游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由旅游、标准化部门、高校和技术机构的专家、教授组成的项目技术指导组,利用社会力量,统一负责旅游服务标准化的技术性工作,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的研究。同时,黄山市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5]。但是,针对旅游服务标准具体实施过程的旅游服务培训机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黄山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国际化旅游的专业人才十分欠缺。特种外语导游、国际商务会展接待、境外旅游线路策划、海外旅游市场推广、高档次旅游饭店经营管理等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国际化旅游人才不仅要求外语水平高,具备较强的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和旅游项目策划能力,而且必须广泛了解旅游客源国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熟知涉外礼仪及旅行常识,精通商务接待和会展布置,这也决定了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本非常高,培训周期也相当长。

三、黄山市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

旅游服务体系是关于以旅游企业为载体提供的服务产品或信息,满足旅游者物质和精神需求程序的一个系统[6~7]。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集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黄山市旅游服务体系可以由三个子系统构成,详见下图。旅游服务基础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三个形态、结构和性质互不相同的子系统一起构成庞大复杂的旅游服务体系,称之为旅游现象的多元化系统结构[8]。

(一)旅游服务基础体系

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中的住宿餐饮和旅游交通是影响游客出游决策及游览观光体验的先决条件,旅行社是旅游服务供应企业与游客之间的中介组织,是旅游产品的设计者和销售者,其提供的导游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游客的满意度。同时,旅游城市的休闲与娱乐设施是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硬件条件,也是延长游客在本区域的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服务收益的影响因素。

文化是旅游之魂,黄山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境内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和宏村、西递),一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十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安徽省国家级文化遗产总量的1/3。黄山市三区四县之一的徽州素有“文礼之邦,东南邹鲁”之称,作为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曾保持兴盛几百年,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着独特、重要的历史地位[9]。因此,在构建黄山市旅游服务基础体系时,必须特别重视文化因素的主导作用。

目前,许多旅游目的地都非常关注会议旅游和商务旅游的发展。与休闲观光旅游相比较,参加会议旅游和商务旅游人员的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购物能力强,将给会议接待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开展会议旅游可以有效调节目的地旅游旺季与淡季旅游者数量和消费上的不平衡,提高各类接待设施的全年平均利用率。

(二)旅游服务保障体系

旅游活动的实现,除了旅游服务基础体系对旅游者的需求进行有偿供给外,还需要得到政府、社会有关的物质和服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支持,以顺利解决旅游活动所需的资金、物质、人力、信息、法律等方面的问题。黄山市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公共设施建设、旅游组织机构与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保障、旅游风险分析与管理体系的保障,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黄山市旅游服务的保障体系。

(三)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2005标准定义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为了实现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旅游服务标准、强化服务质量培训、完善服务质量监督和落实服务质量反馈等方式不断改进旅游服务质量。在贯彻和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标准体系,增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国际性,并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 PDCA循环模式持续进行服务质量改进,不断巩固旅游服务的工作成果,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动态管理,建立旅游服务质量改进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推进旅游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

四、提升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的途径

(一)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做大做强黄山旅游品牌

黄山市要大力发展航空旅游运输,加快推进机场扩建,争取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和航班,尤其是国际直航城市要增加,使海外游客能够直接飞达黄山旅游目的地;同时加快建设区际快速公路交通,提高黄山的可进入性。在对内交通方面,在当前已形成的交通骨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景区与中心城市间、景区间路网建设,增开或新辟相应运营线路,提高景区景点的通达率。

为了迎合海内外游客的消费需求,可以对黄山原生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以及徽文化特征进行深层次挖掘,充分体现黄山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做大做强黄山旅游品牌。除了特别突出冠绝天下的自然旅游资源外,还应对黄山丰富的徽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让“魅力黄山、和谐徽州”的黄山旅游品牌形象能够为海内外游客所接受。与此同时,黄山市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娱乐休闲服务设施和旅游娱乐项目,如充分利用屯溪老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资源,扩大旅游娱乐服务内容,让游客白天看够黄山山水之后,晚上仍然能够玩得开心尽兴。

(二)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信息系统和规章制度,规避旅游服务风险

建立黄山市游客信息咨询系统,形成包括区域游客信息中心、城市游客信息中心和景区游客信息中心三个层次,建立符合黄山市旅游发展要求的旅游信息咨询系统。通过进一步完善区县旅游协调机构建设,加强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建设,引导和培育行业协会管理能力,更好地为黄山旅游提供保障服务。

在旅游政策与法规制定时,应从规范旅游资源开发产权制度入手,不断完善遗产型旅游资源的产权制度,制定针对遗产型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政策;同时建立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以及区内条块整合与参与区域合作的政策。除此以外,黄山市还可以在航空和口岸开放、公路交通、徽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旅游产业扶持等方面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政策。

为了规避旅游服务风险,黄山市应对旅游服务行业进行不间断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险情、做出预警,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或消减风险。还可以组织专家研究和制定黄山旅游服务风险管理体系,并采取风险教育、制定防范各类风险预案、建立旅游服务风险基金和完善相应资源的配给、建立快速风险反应机制等措施,以此提高黄山市旅游服务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旅游服务培训机制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重视游客购后评价

各旅游企业在建立旅游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员工的培训,重点强化窗口接待服务员和导游的培训力度,使每一个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服务标准,规范运用标准,切实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国际多边的旅游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加快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化步伐,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在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方面,首先,黄山市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必须实现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要学习先进的国际化经营理念、一流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其次,要与黄山市旅委、市商务局等单位加强协作,对旅游企业服务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强化对四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的检查力度,对不符合服务标准要求的限期进行整改。引导和督促各旅游企业严格执行旅游服务标准,规范旅游市场,营造安全、诚信、优质的旅游环境。

对于游客的体验,旅游企业若不能预计到或无法接收到关于旅游者购买后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就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这将大大损害企业的形象。因此,旅游企业应该重视对游客体验的调查,加强售后服务管理,这样既可减少旅游者的抱怨和投诉,又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这对维持老顾客与开发新客户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探讨了黄山市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建设,一定要以保持生态系统、环境系统和文化完整性为前提,在保持和增加未来旅游发展机会的条件下实现当代的旅游发展。在黄山旅游服务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对黄山市旅游服务业进行动态成长管理,监控各个层面的旅游承载力指标,以控制旅游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黄山旅游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续嵩.SERVQUAL在中外旅游业中应用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7,(3):82-86.

[2] 李星群.四种主要服务质量测评方法在旅游企业的运用[J].经济论坛,2006,(1):91-94.

[3] 王天佑.旅游业服务质量评估方法之优劣探析[J].现代财经,2007,(9):57-62.

[4] 梁雪松,马耀峰,李天顺.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的分析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4):107-108.

[5] 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专项规划[R].黄山:黄山市旅游局,2005-02.

[6] 李季.关于天津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J].商业研究,2004,(4):173-176.

[7] 郎富平,金平斌,王啸啸,马宇涛.杭州市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存在问题分析及完善途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9):52-55.

[8]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95.

[9] 周永广,马燕红.基于携程网自由点评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及游客管理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3):97-100.

篇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旅游热”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向,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实现旅游行业发展与游客感知向融合的新型旅游发展是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逐步开拓新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实现现代科技手段下旅游服务的人性化管理。

二、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

(一)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含义

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是指游客在旅游全过程对提供旅游服务的旅行社和服务人员进行评价,通常情况下包括旅游计划的实用程度进行评价,即导游为游客制定的相关旅行计划是否与游客的期待的游客计划相符合;导游沟通的评价,即导游人员在旅游全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解决游客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解决;导游讲解服务,即导游人员对旅游知识的相关讲解是否完整、合理,导游服务讲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是评价导游人员专业性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

基于游客感知的导游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主要以游客期望的导游服务质量(PQ)与游客实际接受的导游服务质量(EQ)之间的比较作为导游服务评价管理标准。当PQ值大于EQ时则表示游客的评价为优质,当PQ值等于EQ时则表示游客期望服务与实际服务之间相同为中等;当PQ值小于EQ时则表示游客对导游的评价值为劣质,同时也说明了本次导游服务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三、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提高的具体设计方案

(一)导游服务设计

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提高在导游服务设计中的体现为导游能够为游客提高符合游客实际情况的服务计划。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继实现游客服务的优化管理,实现一方面既保障旅游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够为游客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例如:导游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导游计划设定时考虑到老年人身体不便的状况,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预订往返机票,旅游景点的选定也应该以安全性和环境适宜老年人活动的景区作为首选景区。

(二)导游服务沟通

游客感知基础上的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导游服务沟通中的体现是导游在旅行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本次旅游服务的相关景点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应当必备一定的应急基础知识,心理知识加强导游与游客之间的沟通,协助游客解决专业知识以外的“麻烦”,此外,导游服务沟通也应到协调好旅行社内部对游客提供服务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旅行社前台接待,营销部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导游服务的协调发展。例如:旅行社内部各部分协调好某次旅行服务中人员数量与人员信息登记,旅游线路规划与旅游人相符完善的旅游服务系统,保障游客感知基础上导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导游服务讲解

基于游客基础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计划在导游服务讲解中的应用是导游在进行相关旅游知识讲解时一方面注重讲解知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保障导游旅游知识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又能够将这些旅游讲解实现“通俗化”,保障游客能够对导游的讲解理解、明了,实现导游服务在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完整,促进旅游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提高导游服务质量提高的措施

(一)导游服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产业作为新兴迅速发展的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引导。基于游客感知基础上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措施第一培养导游服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导游是保障游客旅行顺利,旅游路线规划的重要重要服务基础,保障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应当使导游服务人员树立“为游客服务”的正确服务意识,实现导游为游客提供服务时能够切实站在游客的角度为游客选定合理的旅游路线,实现旅行社经济利益与游客意愿的同步发展。

(二)加强导游服务人员管理

加强导游服务管理主要包括提升导游专业能力管理和旅行社导游内部协调发展的管理。导游专业能力的管理是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导游人员应当不断补充自身的旅游相关知识,促进职业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更新发展,保障旅游知识讲解的专业性;旅行社内部协调管理是指旅行社内部能够形成完备的旅游信息管理和游客信息资源管理,实现游客感知服务整体性提高,促进游客服务的质量。例如:准确把握旅游旅行路线和游客信息管理的协调发展。

(三)完善导游服务管理系统

篇7

当今中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作为旅游产业核心组成要素的旅游景区,却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投诉越来越多,这已给我国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敲响了警钟,表明景区的服务质量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这将成为景区健康持久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旅游景区的界定

就旅游景区的定义而言,目前仍然存在诸多的争议。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如果从把旅游景区当作一个空间来看,景区应该只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或者管理主体,而且能够向下分割为更小更细致的空间单位,因此其资源属性表现应该比较明显。如果从游客的实际需求来看,旅游景区应该是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实际存在的根本目的地,广大游客通过在景区的休闲旅游活动,完全可以获得一种特有的经历与体验。如果从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整个环节或者作为最为重要的一个产业部门来看,相应的旅游产业链必须要依靠旅游景区的存在而生存生产[1]。综上所述,可以把旅游景区界定归纳为如下表述,一般指拥有相对丰富的特有旅游资源,并且能够满足游客现实的根本旅游需求,同时具备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相应的旅游接待能力,经过实际运营能够影响和制约特殊地域范围内的旅游产业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发展的扩散性的空间地域范围。

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内容

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主要是体现在服务创造的价值,并由此而满足旅游客人需要的物质满足程度与相应的心理满足感受程度。通常所说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有形旅游服务产品的质量与无形旅游服务产品的质量。而旅游无形产品的质量通常是在有形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服务劳动来创造,而且是游览服务质量的最为本质的表现。

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具体可以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旅游服务设施与设备,二者反应了旅游企业的接待与服务能力,往往表现在旅游设备设施的完好度、舒适度、以及美观度,以上三度都会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2]。二是旅游服务环境质量,环境主要表现在旅游环境卫生、色调情趣、灯光效果、场所设施装饰以及相关布局等方面的质量。三是旅游的服务用品质量,主要表现在客人消费的各种生活用品,还包括景区服务人员提供服务所能够使用的各种用品。四是旅游服务活动的质量,主要包括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技能、服务态度、仪表仪容、服务规范、言行举止、礼貌修养、服务效率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五是旅游客人满意的程度,通常主要表现在为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所主观享受到的服务劳动的使用价值,从而获得的在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独特感受与印象以及对景区服务的综合评价等。

三.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策略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的终极目的地和核心,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感受程度,也是旅游者满意度的决定性要素。因此,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要增强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和提高旅游者在景区内的体验满意度必须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首先,推广人性化的旅游景区员工管理。旅游者在景区接触最多的服务是来自景区员工提供的面对面服务,因此能否感受到优质服务是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而景区员工满意度却是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景区员工的满意度决定了游客的满意度,两种类型的满意度是成正比的。要有效提高景区员工的满意度,要多关心并了解员工的需求,可以通过对景区员工实现人性化的日常管理,可以从实现景区员工的多种需求、科学制定景区员工的发展计划、合理有效设计薪酬制度、积极实施全面的激励等有效的策略。

其次,实施细微化景区旅游服务管理。旅游景区的细微服务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的不断深化而产生的新的服务理念,即通常所谓个性化服务。这种理念坚持注意细节服务,注重细微末节对旅游服务的过程的影响,防范旅游总体服务质量的下降[3]。

第三,注重旅游者投诉。即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景区也难免旅游者的投诉,关键是如何看待并处理旅游者的投诉。投诉对景区而言都是一次或大或小的危机,危,即危险,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好,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和员工应该意识到其危险性;机,是指通过积极有效地处理投诉,提供了二次服务和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并达到提升景区美誉度的机会,变被动为主动。

第四,提升景区信息化水平保持内外沟通。旅游景区的服务效率与质量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游客之间以及景区与社区之间的良好沟通存在很大关联度。旅游景区的协调沟通范围包括景区员工和景区管理人员以及上级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同时还包括景区与外部利益相关体之间的有效沟通,这些沟通能够使旅游景区的运营和信息处于正常运转的高效状态。

总之,我国旅游景区处于旅游产业的行游住食购娱等六大要素的核心地位,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对整个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提升意义重大,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应该综合分析景区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并从不同角度作出努力,全面提升其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莹.旅游区服务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7.23-32

篇8

近年来,我国的旅行社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三大市场一片热火朝天。然而,我国旅行社业的服务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公布的全国旅游投诉情况通报显示,每年在全国的旅游投诉中,投诉旅行社占比最大。比如2010年投诉旅行社的占57.13%,多年均在56%左右。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是旅游业的必须选择。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唯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才是旅行社经营管理的不变旋律。

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旅行社计调计调工作的服务质量既直接影响旅行社的形象、档次和经济效益,又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本文研究旅行社计调工作中涉及的服务质量问题,并探讨其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对计调工作的服务质量管理有借鉴意义。

一.旅行社计调工作与旅游服务质量管理

旅行社的计调工作,简言之,就是计划调度。计调分为地接计调和组团计调。就地接计调工作而言,通常是这样运作的:计调员从销售部或销售人员手中接下任务后,计调员开始操作,进行用车的调配、行程的安排、酒店的落实、票务的预订、景点的确认等,然后交给接待部门执行。如果是组团计调,计调员除了安排往返的大交通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选择一家合适的地接旅行社,审核地接社提供的行程安排以及所包含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是否符合该团的要求。

外界常常会以为,在有关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投诉中,很大部分是由于导游、门市接待员等一线员工的素质或服务态度造成的。但是,事实上旅行社发生的服务质量问题,其根源很大部分可追溯到计调员的操作上去。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二.旅行社计调工作中常见的服务质量问题

(一)旅游行程松紧安排不当,游客有意见

一些旅行社的计调员,由于对旅游线路不够熟悉,工作经验不足,编制行程想当然等原因,出现了将有的旅游行程安排得太紧或太松的情况。这样导致了游客要么疲于赶路,享受不到旅游放松身心的功能;要么到达目的后,没有具体的旅游活动安排,无所事事地消耗宝贵的时间。松紧不当的旅游行程安排,必然会引起游客对该社旅游服务质量的质疑甚至投诉。

比如,金华A旅行社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赴庐山三日游,这是某保险公司给员工的奖励旅游,共3辆车,共142名游客。该行程安排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天,原定7:00在金华某处集合,7:30出发;中午12:00在江西九江某饭店用中餐;14:00游庐山西线景区(游玩时间约2小时)。实际运作下来,由于该团队的142人是从金华地区各县市汇聚到金华市区集合的,因此难免出现了原定时间被延误,最终8:15才得以出发。而旅行社的计调员预估的从金华市区到江西九江4.5个小时的车程,也是有错误的,因为金华至九江,有大约460公里,而该团又是大团,免不了要上服务区休息2次,所以本来应该预估近5.5个小时左右。由此推断,原定到九江用中餐,这安排不合理。另外,到达庐山脚下已经15:30了,经过三百九十道弯到景区大门口,时间已是16时。舟车劳顿,加上部分游客晕车,原行程中安排2小时的游览,显然这第一天行程安排得实在太紧。游客们个个怨声载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反地,2010年7月份,B旅行社为一个旅游团安排了上海世博二日游,两进两出世博园,第一天的行程却又松散得过了头。该行程是这样的:第一天早上8:00从金华出发,当天只是夜游世博;第二天白天再游世博。第一天8点出发,到达世博园停车场约12:30。夜游门票16时才开卖,17时才能入园游览。在这约3.5小时的时间里,旅行社事先未做任何安排。而7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世博园附近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休息或者游玩,在车上等3.5小时,客人和司机都不愿意。由此可见,计调员安排的行程,欠妥当。一方面,客人们起得比较早,8点出发,可是在等入园前又得荒废3至4个小时。另一方面,在约3.5小时中,旅行社的计调员未做活动安排。本团的导游,后经游客和旅行社的同意,带他们到上海外滩游览了一番,然后及时回到车上,按时入世博园夜游。这说明,计调完全可以选择类似的方案来设计行程。在笔者看来,这两条旅游线路的安排,谈不上品质。计调员没有好好动脑子,犯了很低级的错误。

(二)计调员采购的旅游要素品质欠佳

计调员需要为旅游团安排各种旅游活动所提供的间接,包括安排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选择旅游合作伙伴,以及为确保这些服务而与其他旅游企业或有关行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等。

一旦计调员采购的旅游要素出现服务质量问题,那么该旅游行程将会受到影响。比如C旅行社接待了一个16个人的散客团。旅游活动开始后的第二天,用过晚餐后,有一位旅游者呕吐并伴有腹泻,腹部绞痛难忍。随后,除1位旅游者在外用餐外,另外14位旅游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现象,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肠炎。卫生防疫部门对旅游团就餐的宾馆餐厅进行了检验,将造成旅游者集体呕吐和腹泻的原因确定为:宾馆购进变质肉食所致。因是旅行社所安排的宾馆的饭菜造成旅游者急性肠炎,进而影响了旅游行程,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

事实上,在旅游中,客人用餐吃到了苍蝇、虫子等异物并不罕见,早餐鸡蛋变质时有发生。当然,计调员采购的旅游要素品质欠佳,还表现在采购的车子车况不良,在旅游途中抛锚、空调坏掉;司机态度不好;地接导游服务态度欠佳,服务水平差,等等。虽然,旅行社依托于众多旅游供应商和旅游同业合作商,但是计调员如何筛选合作伙伴,采购到品质有保障的旅游要素,是一门必修课。

(三)计调员在派团时交代得不够到位,导致在旅游过程中出现服务质量问题

派团是指旅行社的计调员将某个旅游团队的接待任务委派给某位导游员,向该导游员下达该团接待计划、派团单等书面材料。对于导游员尤其第一次带某条线路的导游员而言,计调员到位的交代直接影响自己带团顺利与否;对旅行社而言,计调员把此项工作做到位,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可见,这个环节的重要性。

然而,一些计调员却未做好此项工作,使得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频频遇到困难,致使旅游服务质量出现问题。例如,某导游员带团,约定早上7点集合上车。可是,由于计调员在派团单上把世贸大酒店写成世贸中心,导致了导游员接游客时出现了错误。又如,2011年7月一个赴北戴河、北京8日游的旅游团,在结束北戴河旅游,将转火车到北京这个环节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由于组团社计调员交给全陪导游员的行程单有误,导致司陪人员把旅游团送错了火车站,最后导致误车,引起了游客的强烈不满。

三. 旅行社提升计调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旅行社应提升计调员的业务能力

目前不少旅行社的计调员工作经验不足,又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培训,因此有相当一批计调员的业务能力尚且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如何提升计调员的业务能力?这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抓。

其一,旅行社加强对计调员的培训。通过社内外经验丰富的计调工作人员的培训,推荐计调员参加浙江省计调员培训班,以提高计调员的业务水平。旅行社还可以组织计调员开展线路设计比赛等活动,在日常管理中,就加强计调员对旅游线路的了解和掌握。

其二,计调员应加强自我修炼,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计调员应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充分掌握业界动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各旅游要素的真实、详细信息。

(二)旅行社应建立健全对合作单位的筛选机制

旅行社要保证旅游团出行的一路顺利,就要选择好地接社,选择好各合作单位。协调好饭店、餐厅、景点、车队、地接社组团社等合作单位的关系,一个环节协调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服务质量。旅行社在采购时,须为计调员定好规则,旅行社应建立健全对合作单位的筛选机制。尽量避免经验不足、资历不够深的计调员工作上的低级错误和偏颇。

首先,旅行社应制定旅行社《同业合作商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这些制度中,明确对旅游供应商、同业合作商筛选的基本条件和优先选择的条件,并明确与这些单位合作需履行哪些考察、筛选程序,计调员、计调经理以至总经理的责权利如何。这样可以使计调员,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然后,对合作商加强了解、沟通和监管。第一,对于打算初次合作的合作商,旅行社计调一定要有效地了解其能提供的服务品质和管理品质。这可以通过与对方直接交流,业界打听,甚至可能的情况下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尽可能地掌握其质量状况。第二,在旅游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合作商的质量问题,计调员应及时、有效地维护游客及本社的利益,要求对方给予弥补,否则扣团款作为惩罚。第三,在旅游结束后,计调向导游员、游客了解服务质量的反馈信息。如果合作商的服务质量好,那么以后可以考虑长期合作;如果服务质量有点瑕疵,那么应提醒对方注意;若服务质量差,那么应该终止与该合作商的合作。

最后,计调员应该做旅行社领导的眼睛和耳朵,辅助领导,开展对合作商的考评。根据不同旅行社的情况,按照每季度、半年或一年,对合作商进行阶段综合考评,对供应商使用和是否继续合作提出意见。

(三)规范并优化并计调操作流程,并强化考核

旅行社应对计调员的工作绩效有所作为,注重流程化操作,加强考核。对于一些还缺乏计调操作流程的旅行社应该制定确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对于那些已经有流程的旅行社,应该考虑优化操作流程。规范化、条理化,可以使工作避免大多数的失误。同时,旅行社还可以对计调的工作文件实行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计调旅游线路的编制,需经过质监部门,副总经理等多道的程序的把关,规范计调工作流程,提高计调工作的效率,减少因工作疏漏而造成的服务质量问题。

旅行社的管理者应针对计调员操作旅游线路的好差、游客反馈意见满意与否等方面,对计调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四. 结论

计调工作服务质量对旅行社的旅游服务质量而言,至关重要。计调员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更是关系到整个旅行社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剖析了旅行社计调工作中常见的服务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旅行社的计调工作服务质量管理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9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这一中心,以“转变工作方式、拓展服务范围、调整评价方式”为着力点,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规范与管理,为奋起旅游三次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发展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两支队伍”,推动行业标准化和服务精细化“两化建设”,健全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两项制度”,努力增强旅游队伍发展力和凝聚力,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三、工作措施

(一)发展壮大旅游队伍。一是深入贯彻旅游饭店星评标准,积极推动创星升星、切实开展规范指导,全市新发展星级饭店3家。二是全面实施新的《旅行社条例》,制定实施旅行社考评计分办法,扶持旅行社发展壮大、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全市新发展旅行社2家。三是探索制定导游及讲解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导游队伍档案,努力提升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全市新发展商务导游或讲解员50名,政务导游或讲解员10名。四是在全市的美食排档、酒吧茶楼、工艺美术、特色产品、运动休闲、娱乐演艺等潜力行业开展旅游接待单位推选活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旅游新业态,全市新推荐旅游接待单位20家。

篇10

1 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成长路径和时代意义

1.1 对标准认识的不断厘清

旅游标准建设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对标准相关概念认识不断探索、不断清晰的过程。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多项以规范旅游行业行为、提升旅游市场标准化水平为目的的文件。总的来看,这些文件构成了如表1所示的规章体系:

随着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关于以上基础文件的含义、适用范围的理解也日益清晰。在这里,笔者根据ISO9001:2008和GB/T19001:2008中的相关解释对以下概念做一些区分。

1.2 发展轨道的规范化、国际化

近年来,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先后编制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导游服务质量标准》(GB/T15971-1995)、《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6767-1997)、《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LB/T004-1997)、《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LB/T005-2002)、《旅游汽车服务质量》(LB/T002-1995)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服务体系的规范。但是,以上标准还比较分散,相对孤立,综合性的旅游服务标准目前还没有出台。

2001年开始,通过6年的不断推进,受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国家旅游局委托,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编制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定细则》形成了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并于2007年由中国政府命名了三个最佳旅游试点城市(成都、杭州、大连)。至此,形成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拓宽旅游标准覆盖范围,提升标准化理论研究水平,加大标准化推行力度,创新标准化运行机制,2009年4月,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这是我国首次编制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是全国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随后不久国家旅游局又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细则》,鼓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1.3 对地方旅游服务水平的促进

(1)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工作是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充分发挥标准化手段的基础性作用,能够促进地方旅游品牌的培育,提升地方旅游服务质量和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城市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它是关系到旅游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标准。同时,某一地方在国内先行先试,参照国际标准组织分类原则,结合当地旅游运行特点,组织此项标准的编制工作,有利于为国家旅游标准化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2)推行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工作是满足城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客观需要。

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制定旅游服务标准,科学指导对旅游服务各环节的评价、监测、约束和控制,将有利于统一服务质量的规范,促进服务质量的改进,满足广大旅游者对服务质量的心理预期,提升城市对外旅游整体形象。

(3)推行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工作是主动适应城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

以武汉市为例,根据武汉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近期(至2011年)将“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中部地区旅游集散地和文明出行的旅游客源地”,远期(至2015年)将“把武汉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商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旅游城市,成为中部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围绕以上目标,通过标准化提升全行业服务质量,将有利于为武汉市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工作平台,完善服务保障。

2 探索本土特色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2.1 地域性与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旅游服务标准要实现“地域化”、“本土化”,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将国际的、国家的上位标准体系消化为结合本区域实际的一套切实可用的标准。地方标准在做《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的下位标准的同时,必须思考此标准对于自身的意义,即满足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回答地方旅游服务标准要做成什么样的问题。

这样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显得尤为关键,笔者认为应遵循两大原则:一是标准要方便当地的服务质量管理,将政府监管的关键控制指标在地方标准中加以突出;二是要以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为最终归宿,将实现游客满意作为行动的根本指南。

篇11

一、旅游投诉的概念

1991年6月,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投诉暂行规定》是国内旅游争议行政解决的主要法律依据。当时,学界普遍对旅游争议定义是:旅游投诉指旅游者、海外旅行商以及国内旅游经营者,为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旅游合法权益,对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及有关服务单位,以书面和口头形式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投诉,请求处理的行为。

2010年7月1日,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游投诉处理办法》中对旅游投诉进行了界定,认为“旅游投诉是指旅游者认为旅游经营者损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旅游执法机构(统称“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双方发生的民事争议进行处理的行为。”《旅游投诉处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学界对旅游投诉的定义基本上都采纳了其中的观点。笔者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对旅游投诉的管辖、受理、处理的方式归纳如表1。

二、旅游投诉研究综述

目前,学界对旅游投诉的研究并不多,笔者以“旅游投诉”“旅游服务质量”为关键词,通过CNKI进行检索,整理出与旅游投诉相关的论文35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旅游投诉现状、原因、问题、对策等的研究

陈晓琴、朱崇峰等描述了我国旅游投诉居高不下的现状,认为旅行社恶性低价竞争、不规范经营行为、导游人员服务水平低、薪酬结构不合理是投诉量多的主要原因,指出应从旅行社“诚信为本”经营理念的树立、导游合理薪酬体系的制定以及兼职导游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来降低旅游投诉量。钱益春、文静通过分析旅游购物投诉的原因,提出了旅游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政府加强对旅游商品价格的监管等对策。王采平、李颖则专门针对常州市散客旅游投诉现状进行了研究,从散客旅游者本身、旅游服务企业以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陈天啸针对旅游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伴随非理性旅游投诉增多这一现象,提出了帮助旅游者走出旅游投诉误区的非理性旅游投诉的矫正策略。

以上研究是从旅行社、导游人员、旅游者的角度分析旅游投诉的原因,而朱斌、刘加凤、吴郭泉等则认为,旅游投诉的产生不仅包括旅行社经营不规范、旅游者维权意识增强等原因,一些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不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姑息迁就,也是导致旅游投诉量增加的原因。

由于旅游投诉大部分集中于对旅行社的投诉,因此,也有学者基于旅游投诉现状,专门做了针对旅行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旅行社如何防范、规避旅游投诉两方面的研究。旅行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面对旅游投诉“拖”或“躲”、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对此,学者们提出了旅行社应强化服务质量管理、端正面对旅游投诉的态度、建立投诉处理机制、通过旅游合同的详细化、建立旅游业务合作伙伴等途径来防范旅游投诉、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人员的引导、选择信用等级较高的地接社合作等对策。

(二)从旅游投诉的角度分析旅游服务质量的研究

旅游投诉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各种类型的旅游服务质量让旅游者不满意,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投诉的处理,实质上是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因此,学者们做了一些相关研究。

王楠认为,旅游投诉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旅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旅游投诉量的增加将促使旅游行政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他指出,旅游投诉增多说明我国旅游法制不健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监管的力度不够、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从这三方面着手,才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张俐俐也提到,重视旅游服务过程中游客对服务质量的不满、抱怨和投诉,并及时、稳妥、高效的处置,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黄怡总结了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业不满而投诉的八类问题,指出正是因为这八类问题致使旅游服务质量降低,并从微观及宏观层面提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对策。鲍新山认为旅游从业人员收取回扣,影响到旅游服务质量,致使旅游投诉数量增加。

实证研究方面,郭为、陈枝等提出了入境旅游投诉与旅游服务质量正相关、国内旅游投诉与旅游服务质量为零相关或负相关的假设,并用回归模型验证了假设。其后,陈枝在其硕士论文中,进一步拓展了该研究。研究的回归结果显示旅游投诉的结案率未纳入回归模型,说明我国旅游投诉处理不力或是旅游投诉处理未能有效提高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水平。马云驰、祝招玲基于对佳木斯市旅游服务质量调查数据的分析,指出旅游投诉途径不畅通、投诉处理结果满意度不高等影响旅游服务质量,提出了加强旅游质量监管并构建以电话为主,书面、网络等为辅的投诉机制的对策。

(三)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对旅游投诉的研究

目前,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对旅游投诉的研究具体包括旅游投诉的法律主体资格论证、旅游投诉的法理研究、处理旅游投诉的行政程序、旅游投诉机制研究。

张国成对旅游投诉中被投诉者主体资格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旅游投诉属于行政法中行政裁决的范畴,旅游者不具备成为旅游投诉中被投诉者的主体资格。粟凌云则从法理的角度对旅游投诉处理决定的行政可诉性进行了评析。刘淑娟借鉴台湾地区处理旅游投诉的经验,提出了合同立法、旅游契约条款明确化、旅游投诉处理程序规范化等几个方面的法制路径来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樊长远指出,受理并处理旅游投诉是旅游质监的常规性工作,并归纳了处理旅游投诉的行政程序:申请和受理、调解或协商、调查取证、行政裁决。

旅游投诉机制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2010年7月开始实行的《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法律效力较低,且由于全国旅游投诉处理平台以及异地联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使得跨行政区旅游投诉的处理十分困难,应当本着效率、公正、投诉权依法正当且独立行使等原则,完善旅游投诉机制。安晨曦指出,相比仲裁、诉讼等其它机制,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具有成本优势、程序优势、资源与专业方面的优势,是国内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解决旅游投诉的机制从法位上来看,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从旅游投诉处理的效力、增设旅游投诉解决机制为司法救济的前置程序等方面来完善。

除了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外,学者们还做了一些其他研究。如刘纯指出旅游活动结束后,游客可能会产生“买后抱怨”的心理而可能引发旅游投诉。李恕宏认为,旅游投诉的增加是旅游区域软件形象受损的直接原因。张颖辉、可娜对三大旅游市场的显性投诉率进行计算,指出由于投诉环境不同,国内旅游市场投诉率要高于入境旅游市场。原伟在探究旅游者投诉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处理旅游投诉的策略。赵明则从传播学视角提出处理涉外旅游投诉的过程中旅游企业经营者的重点。

三、总结与评价

通过文献回顾,不难发现,目前关于旅游投诉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暂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现有的相关研究表明,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是导致旅游投诉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投诉处理不力、姑息迁就将反过来导致旅游投诉数量的增多。因此,有必要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投诉处理工作进行监督。更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旅游监管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旅游质量监管工作存在法律处境尴尬、权责不对称等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旅游质量监管标准化的实现。这就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不仅要从旅游供应链即旅游经营者方面来制定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监管体系,还要使自身旅游质量监管实现职能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陈晓琴.我国旅游投诉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9):338-339.

[2]朱崇峰.旅游投诉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261-262.

[3]钱益春,文静.旅游购物投诉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4):206-207.

[4]王采平,李颖.常州市散客旅游投诉现状、原因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8).

[5]陈天啸.非理性旅游投诉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J].江苏商论,2008(10):80-82.

[6]朱斌.旅游投诉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07(16):322.

[7]刘加凤,吴郭泉.桂林市旅游投诉现状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89-92.

[8]吴倩,华细玲. 从旅游投诉看旅游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价格月刊,2007,(8) :50-52

[9]潘宏,曹佳琪.谈旅游投诉及旅行社服务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30) :165-166.

[10]徐云松,朱吉胜.旅游者投诉和防范研究[J].旅游学刊,2003(3):18-24.

[11]樊长远,魏民.论旅游投诉[N].华东旅游报,2009-09-10(012).

[12]王楠.旅游投诉与旅游服务质量[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2):13-14.

[13]张俐俐.重视投诉处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J]. 旅游学刊,2005(2):6-7.

[14]黄怡,朱元英.从投诉看我国旅游业服务质量提升的对策[J].经济管理,2008(5):65-68.

[15]鲍新山.旅游回扣与旅游投诉纠纷[J].学海,2012(6):120-124.

[16]郭为,陈枝,王丽.旅游投诉、游客评价与服务质量的改进[J].旅游论坛,2009(6):812-818.

[17]陈枝.旅游投诉、游客评价与旅游服务质量的改进[D].青岛:青岛大学,2011.

[18]马云驰,祝招玲.佳木斯市旅游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旅游投诉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10-11.

[19]张国成.旅游者能成为旅游投诉的被投诉者吗?――论被投诉者资格兼与韩玉灵先生商榷[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42-43.

[20]粟凌云.旅游投诉处理决定的行政可诉性评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744-747.

[21]刘淑娟.旅游纠纷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制保障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0(12):65-67.

[22]邓和军.论我国旅游投诉机制的完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36-39.

[23]李海建.江苏省旅游投诉治理现状及机制创新[J].旅游纵览,2012(11):99-100.

[24]安晨曦.论我国旅游投诉解决机制及其完善――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为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3-69.

[25]刘纯.略论旅游者的投诉心理及对策[J].旅游学刊,1988(4):48-49.

[26]李恕宏.浅析旅游区域软件形象建设――对近两年来旅游投诉的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5(5):14-16.

篇12

我国旅行社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旅行社要想在高度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取得优势,其关键是服务质量问题。现在旅游市场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了服务质量的竞争,旅游服务质量成为旅行社占据市场的关键因素。因此,旅行社必须注重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优质的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达到保证利润和获取更多的客源。

一.我国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不断成熟和旅游市场的逐渐完善,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总体状况在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主要表现在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削价竞争是行业市场机制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行业内缺乏有效规范准则的集中反映。旅行社经营者通过削价竞争争夺客源,擅自降低服务质量,不履行合同。由于现在旅行社的这种经营体制,导致了许多旅行社从业者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各种违法操作时有发生。另外,游客的旅游期望值普遍较高,但在出游时却喜欢比较价格,追求低价,低价导致产品质量不能保证,最终导致游客的利益受损。

(二)旅游投诉问题比较严重

据全国30个省、区、市的投诉情况汇总,今年上半年全国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旅游投诉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5%.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旅游投诉中关于服务质量的投诉比重最大,超过40%。投诉内容包括:旅行社擅自降低服务等级标准、缩短旅游行程、增加购物时间,导游服务未尽职责,违规转团、拼团等。除此,旅游服务中的违约现象、旅游服务的虚假广告、旅游当中的安全隐患和价格陷阱也成为投诉热点。

(三)旅行社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旅游投诉的不断增加,其实就是许多旅行社违规操作所造成的,违规操作主要包括:擅自降低服务等级标准、缩短旅游行程、增加购物时间,导游服务未尽职责,不履行合同等。

(四)旅行社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在大中专以下的占到了85%,旅行社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投入的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知识,而旅游服务又是通过从业人员来实现的,他们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质量,特别是提供面对面服务的第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应进一步加强。

二.当前我国旅行社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的合同问题,广告与现实不符合

这个是现在的旅行社常用的一个营销手段,很多的旅行社为了能够吸引到顾客,往往会对广告进行特别夸张的修饰,使得广告出来之后能够起到震撼消费者的作用。现在的旅游市场的广告做的可谓是天花乱坠,我们在很多的旅行社随处可见那些所谓的“几百元几天游”,“超豪华套餐只要几百元,五星级大酒店”之类的广告。这样的广告从成本以及市场的角度分析是根本不可信的,也是在误导消费者的。很多的消费者受到了这样的广告的吸引,在与旅行社签订相关的合同的时候,却发现合同中的规定与宣传是完全不符合的,甚至很多的合同条款制作的模棱两可,最后只能根据旅行社的解释来。所以,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了比较大的挑战。

(二)旅行过程中降低服务标准,更改行程

在很多对旅行社的投诉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旅行社违法当初签订的合同,在类型的过程中擅自改变旅行路线的内容。类似的投诉在我国有上升的趋势,并且占了我国的旅行投诉的一般以上。投诉的重点主要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旅行社擅自改变那些服务的标准,改变交通的方式以及餐饮或者是住宿的标准等等。由于利益的问题,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们会擅自进行旅程的改变或者是对服务的等级标准进行修改。这样主要是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由于旅行社的前期宣传问题以及自身的实力问题。

(三)导游的责任心问题使得旅行社的形象受到损坏

我国的导游有年审制度,但是导游的年审制度现在还不是很规范,很少在旅游的道德方面进行相关的教育,并且,导游的监管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旅行的过程中,购物往往会成为导游带团的一个最基本的模式。有的导游在旅行的过程中,以各种各样的幌子为借口对游客进行诈骗,并且很多的导游会出现强迫游客购物的现象,在很多的项目中导游甚至会减少景点,克扣餐款,或者是擅自降低标准等等。

三.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努力促使导游职业终身化

由于导游职业定位偏差,缺少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应的工资待遇,导致导游专业的过渡性。因此,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将导游人员纳入到专业技术人员内,使导游的等级不仅仅是“荣誉”,同时,也有相应的“职称”,从而有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同时,各级相关部门要重视导游人员的职业地位、职业成长、职业激励机制等问题,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合适的环境,使导游人员真正从职业中看到发展、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这样,才会使职业偏差造成的一系列连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推进导游职业终身化建设还需要社会各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当前,从人们思想观念层面来看,要逐步消除导游就是年轻人专利的传统观念,导游也是一种职业,除了青春靓丽之外,熟练的技巧,渊博的知识以及遏变不惊的能力都需要时间的打磨和实践锻炼,享受导游服务不仅在外形,更重要的是在内涵。对行政管理部门而言,要创造推进导游职业化良好环境,尽快把导游晋级和职称评定联系起来增强导游员从事职业内在动力。从旅游企业而言,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使一批高水平、高级别导游员在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上能体现比较优势,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导游终身化建设。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导游人员薪酬分配制度

首先,旅行社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工资政策,立足本企业现实条件和导游人员实际情况,建立公正合理的导游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导游人员基础工资的设立要立足于导游等级和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综合测评,确定导游人员的基础工资,扩大收入差别。其次,根据旅行社企业的整体效益设定导游人员的工资效益。设定导游人员的工资效益更要考虑旅行社企业的整体效益,又要充分考虑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服务工作中给旅行社带来的效益,如因工作出色招徕回头客和在不影响服务质量前提下节省的开支费用情况等等。第三,依据游客满意度和工作量发放导游人员的带团津贴是旅行社企业对导游人员超时间、超负荷工作的补贴。在带团过程中,导游人员必须全天候地与游客接触,甚至在深更半夜还要开展工作。旅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是旅行社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导游人员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导游人员带团津贴的发放要在旅客满意程度上,综合考虑所带团队的人数、游程、时间等因素。

(三)培养规范的旅游市场

对于我国的旅游市场来讲,虽然在建设上已经相对比较正式,但是由于我国的旅游业正式的建设和发展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我国的旅游业的市场也处在一个相对不够成熟的阶段。国家必须针对旅游市场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监管,对于很多的旅行社,必须对市场上的广告还有合同等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充分的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市场中那些随意的改变旅游项目或者是随便的改变旅游的等级的现象,要对旅行社严格的监管,对于违法违纪的旅行社要进行警告或者是取消其行业资格的惩罚。

(四)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很多方面的问题并不是规定能够操控的了的。所以,对于旅行的过程中的主要的负责人员导游就要进行严格的得到培训。对于导游来讲,要进行从业资格的培训,对于不合格的导游,要严格的控制其进入到旅游业。对于那些在旅游的过程中表现的比较差的导游,可以适当的进行停证的措施。对于那些投诉相对比较多的导游可以取消其从业资格。而在每年一次的导游审查的过程中,要对导游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导游,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管理。

我国旅行社行业要想求得更大发展,就应该切实抓好服务质量管理,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构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以管理促发展,用优质的服务扩大客源市场,以实际行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岩 关于我国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改革的对策《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2年06期 .

篇13

一、 前言

旅游公司若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并保持长久竞争优势却并非易事。旅行社若想获得长久竞争优势,一方面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久合作的供应链管理关系,另一方面,更要积极促进现场服务人员的诚信服务质量,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

二、 理论综述

1. 旅游服务供应链。国外关于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起步,2001年至今在Nature和Science上刊登了20篇与服务管理有关的重要论文。2004年美国学者Lisa M.Ellram发表《理解和管理服务供应链》一文,标志着服务供应链正式开始得到关注。旅游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的分支。Marianna Sigala(2008)认为旅游供应链是旅游运营商通过影响游客方向和游客量,集成众多旅游供应商运营,以实现最广泛盈利模式的一种管理模式。国内各作家从不同方面研究了旅游供应链。

本文认为旅游服务链是旅游运营商以客户为核心,以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协同组织各个旅游功能提供商,优化整合导游、交通、住宿、餐饮、景点、娱乐及各种配套设施,组织游客从客源地出发至旅游目的地游览并最终回到客源地的闭环服务回路,通过赢得客户满意度,提高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公司形象,达到旅游价值持续增值的服务链。

世界最大的旅游运营商TUI(国际旅游联盟)拥有81个品牌,3 700个旅行社,285个宾馆和度假村,88个航空飞机,控制在32个国家的分支机构,提供汽车租赁、分时酒店、随车电视播放等服务。其核心业务为大众旅游服务,通过标准化低成本包价旅游供应链模式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世界知名地区观光旅游,成为行业管理的典范。这种包价旅游模式由旅行社一揽子收费代办全部观光旅游事宜,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游乐和购物等,通过旅行社,将运输公司、旅店宾馆、餐馆、游乐场所、购物中心等旅游服务企业链接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供应链系统。运用供应链思想管理旅游服务,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相关的各个环节合作共赢,共同打造配合完美、啮合度高的齿轮般运营管理模式是旅游发展必然选择的道路。

2. 旅游供应链中旅游目的地接团社的核心地位。从整个旅游系统来看,目的地(SEM)在任何旅游系统模型中都是重要的一极,是游客大部分旅游活动的发生地。旅游目的地乃是众多层面的旅游问题赖以依托的基础单位。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线,优质服务提高了游客的服务满意度,提高游客口碑效应和推广力度。

旅游目的地是游客选择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旅行社负责联系目的地旅游服务,协同交通、餐饮、住宿、导游等各种服务一起组成特定旅游产品销售给游客。为简化理论分析,本文将旅游供应链中的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所有服务功能抽象到旅游目的地接团社(以下简称接团社)。组团旅行社负责联系客户,确定产品组合,按合约价格签约客户,并定期发团。接团社负责旅游目的地客户接待、行程安排、餐饮住宿、车辆交通、导游和后勤保障等全部服务。接团社全方位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的核心产品。近年来,旅游目的地接团社非诚信行为主要由于“零负团费”所导致的接团社非诚信行为。接团社通过增加游客购物、自费景点和娱乐项目等获得高额利润,损害旅游者权益,挤占游客正常游览时间,破坏旅游目的地形象。

3. 旅游供应链诚信服务研究的目的。旅游供应链中游客关心的旅游服务质量与接团社服务至关重要。由于接团社存在非诚信行为,本文研究旅行社对接团社非诚信行为和服务质量的协调和监督,期望对旅行社现有服务方法有所拓展,更为旅游公司制定旅游政策提供建议。

三、 旅游供应链服务博弈

1. 符号及标识(如表1示)。

2. 旅行社与接团社构成两级服务供应链模型。组团旅行社(以下简称旅行社)和接团社组成旅游供应链二级服务模型,组团社按市场价格负责客户联络,并按合同约定将客人送往旅游目的地。接团社负责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全部旅游服务工作。假设旅游供应链收益仅仅与接团社付出努力相关。组团社按固定费用(U)+绩效费用(r(?仔(p)-U))的方式向接团社支付费用。其中r为接团社提成系数,收益?仔(p)是接团社努力函数,U为按旅游成员收取的固定支出成本,即人数*服务单人的固定成本。对于旅行社来说,一次派团的收入为(1-r)(?仔(p)-U)。接团社安排导游、司机和保障团队为旅游团成员在目的地观光旅游进行全方位服务。接团社存在两种行为模式,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服务工作,或者消极懈怠低质量完成服务工作。旅行社对于接团社工作也存在两种行为模式:信任或监督,如果实行监督,则监督成本为C。假设接团社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相关服务工作,则付出努力为p1,游客通过感知接团社努力程度评价旅行社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继而提高旅行社口碑,给予宣传,愿意再次选择本旅行社产品。本次组团总收益为?仔(p1),旅行社收益为(1-r)(?仔(p1)-U)。

如果接团社选择消极懈怠低质量完成导游、车辆及相关服务,则付出努力为p2,客户投诉几率增大,旅行社整体形象变差,旅客口碑效应差,游客再次选择本旅游社的概率降低,本次组团的总收益为?仔(p2),其中接团社获得部分私利?渍。

旅行社选择监督(如神秘客人等)发现接团社不诚信的概率为?茁。一旦发现则给予处罚H,旅行社的收益为(1-r)(?仔(p2)-U)-C+?茁H,接团社的收益为(1-r)U+r?仔(p2)+?渍-?茁H。如果旅行社不选择监督,则接团社收益为(1-r)U+r?仔(p2)+?渍,旅行社收益为(1-r)(?仔(p2)-U)。

旅行社对接团社选择监控概率为x,选择信任概率为(1-x)。接团社选择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旅游服务工作的概率为y,选择消极懈怠低质量完成旅游服务工作的概率为1-y。则旅行社期望收入为:

∏T(x,y)=x[y?仔T+(1-y)?仔T]+(1-x)[y?仔T+(1-y)?仔T]

=x{y[(1-r)(?仔(p1)-U)-C]

+(1-y)[(1-r)(?仔(p2)-U)-C+?茁H]}

+(1-x){y[(1-r)(?仔(p1)-U)]

+(1-y)[(1-r)(?仔(p2)-U)]}(1)

接团社的期望收入为:

∏G(x,y)=x[y?仔G+(1-y)?仔G]+(1-x)[y?仔G+(1-y)?仔G]

=x{y[(1-r)U+r?仔(p1)]

+(1-y)[(1-r)U+r?仔(p2)+?渍-?茁H]}

+(1-x){y[(1-r)U+r?仔(p1)]

+(1-y)[(1-r)U+r?仔(p2)+?渍]}(2)

对(1)式、(2)式分别求关于x和y的一阶偏导:

?坠∏T(x,y)/?坠x=-yC+(1-y)(?茁H-C)=0

y=1-C/?茁H(3)

?坠?仔G(x,y)/?坠y=r?仔(p1)-r?仔(p2)-?渍+x?茁H=0

x=■(4)

得到混合决策的纳什均衡解:

(x*,y*)=(■,1-■)

根据纳什均衡解,可得如下推论。

推论1:若接团社非诚信行为被投诉的概率越大或游客的维权概率越高,则旅行社的监控概率越小,接团社积极主动高质量完成导游服务的概率越大。因此,旅行社可增加游客投诉奖励计划,完善接团社非诚信行为的可识别渠道管理,以增大接团社诚信可识别概率?茁,减少监控成本。

推论2:惩罚成本H越大,则旅行社选择监督的概率减少,接团社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导游服务的概率增大,有利于整个服务系统质量提高,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再次购买率。

推论3:由于接团社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服务的概率不为负,则:y=1-c/?茁H?叟0,则?茁H?叟c?叟0,说明旅行社的监控成本C不得大于发现接团社非诚信行为后给予处罚所得的补偿?茁H。如果监控成本高于惩罚值,则旅行社因成本过高不愿将业务委托给接团社,或者接团社因罚款过多不再与旅行社合作,该旅游供应链终止服务。

推论4:旅行社监控成本越高(C越大),则接团社积极努力完成高质量旅游服务的概率y越小。因为接团社知道旅行社的监控成本太大而不会轻易采取监控措施,故而会有意提供低质量服务。

推论5:接团社通过消极怠工或选择欺骗等非诚信行为获得收益?渍越大,则旅行社选择监控的概率越大。因为接团社见利忘义,获取私利,旅行社越有必要进行监控,预防利润流失。

3. 旅行社也会受到处罚的两级合作模型。将模型1扩展到多级合作模型,即“旅游运营商――旅行社――接团社――客户”的旅游供应链服务模式。旅行社选择接团社的政策是:不仅考虑是否给予接团社非诚信惩罚H,而且若接团社服务未达到国家旅游运营商规定的最低标准而受到投诉时,还会受到旅游运营商的惩罚M。下文考虑M值对在上述旅游供应链的质量影响。

假设接团社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服务工作,需要付出努力p1,服务供应链的整体收益为?仔(p1)。其中接团社收益为?仔G=(1-r)U+r?仔(p1)。旅行社如果选择监控,则旅行社收益为(1-r)(?仔(p1)-U)-C,若选择不监控,则旅行社收益?仔T=(1-r)(?仔(p1)-U)。

如果接团社选择消极怠工,则付出努力p2,接团社为服务供应链赢得总收益为?仔(p2),接团社获得一部分私利?渍。旅行社如果选择监控,发现接团社不诚信行为的概率为?茁,并给予处罚H。接团社非诚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1-?茁,旅行社受到旅游运营商的惩罚M,接团社的期望收益?仔G=(1-r)U+r?仔(p2)+?渍-?茁H,旅行社收益?仔T=(1-r)(?仔(p2)-U)-C+?茁H-(1-?茁)M。如果旅行社选择不监控,则接团社收益?仔G=(1-r)U+r?仔(p2)+?渍,旅行社收益?仔T=(1-r)(?仔(p2)-U)-M。

如果旅行社选择监控的概率为x,不监控的概率1-x,接团社选择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接团社服务的概率为y,选择消极怠工低质量完成接团社服务的概率为1-y。则旅行社的期望收益为:

∏D(x,y)=x{y[(1-r)(?仔(p1)-U)-C]

+(1-y)[(1-r)(?仔(p2)-U)-C+?茁H-(1-?茁)M]}

+(1-x){y[(1-r)(?仔(p1)-U)]

+(1-y)[(1-r)(?仔(p2)-U)-M]}(5)

接团社期望收益为:

∏G(x,y)=x{y[(1-r)U+r?仔(p1)]

+(1-y)[(1-r)U+r?仔(p2)+?渍-?茁H]}

+(1-x){y[(1-r)U+r?仔(p1)]

+(1-y)[(1-r)U+r?仔(p2)+?渍](6)

对(5)式、(6)式分别求解关于x和y的一阶偏导:

?坠∏D(x,y)/?坠x=-yC+(1-y)(?茁H-C+?茁M)=0

y=1-C/?茁(H+M)(7)

(6)式关于y的一阶偏导等同于(4)式。

得到混合决策的纳什均衡解:

(x**,y**)=(■,1-■)

如果旅行社不受旅游运营商惩罚,则旅行社给予接团社非诚信惩罚H0;若旅行社受到旅游运营商的惩罚M,旅行社对接团社非诚信行为的惩罚为H,按照常理H≥H0,假定H=H0+?啄。

推论6:如旅行社将受到旅游运营商的惩罚M越大,则接团社选择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接团社服务工作的概率y将越大。Y=1-■,M增大,则y增大。因此,旅游运营商为了提高本地区整体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加当地旅游产业的服务信用和地区形象,可以通过增加对组团旅行社的惩罚力度和违约赔偿等手段来实现。

推论7:在多级旅游供应链中,旅游运营商对组团旅行社设定惩罚措施可减少旅游运营商监控的概率,增加接团社积极努力高质量完成接团社服务的概率。

证明:若不考虑旅行社受旅游运营商惩罚M时,纳什均衡解为:

(x*0,y*0)=(■,1-■)(8)

若旅行社受到旅游运营商惩罚M时的纳什均衡解为:

(x**,y**)=[■,1-■]

=[■,1-■](9)

如果?渍,r,?渍1,p2,C,?茁固定的情况下,x**

四、 旅游供应链服务质量协调建议

根据上述模型的分析,本文提出旅游供应链两级服务质量协调的几点建议。

(1)旅行社作为旅游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做好供应链上功能型服务企业的协调工作,做到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信息共享、决策同步、激励联盟”,提高服务质量。

(2)减少包价旅游团层层转包的现象,提高接团社导游、司机、住宿、餐饮、后勤保障等整体服务质量。如果组团旅行社能够自派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全面的领队全方面监督接团社服务,则接团社选择非诚信服务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

(3)旅行社建立接团社诚信服务档案,鼓励不同接团社进行服务竞争。接团社服务效益不仅与每次派团所获得的整体收益相关,更与游客的满意度直接挂钩,形成一种互动和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关系,增加旅游服务质量。

(4)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建设,通过《导游服务规范》、《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等制度明确旅游服务细则,提高旅行社和接团社共同组建的供应链服务质量。

(5)旅游运营商对旅游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并畅通游客投诉渠道,如旅游企业、消费者协会、旅游局、工商局、互联网发帖、微博、微信等。

(6)教育育人,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避免游客出现“不文明行为”。自尊、自爱、文明、礼貌、知识较为全面、能自我保护的游客才能受尊重,才能有效畅通旅游服务商的诚信服务。

五、 结论与展望

旅游服务供应链中接团社负责游客的一线服务,代表旅行社、旅游目的地、甚至整个旅游供应链的形象,接团社是否积极努力诚信服务成为旅行社与接团社建立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本文通过构建旅游诚信服务质量模型,探讨旅游供应链上的相关参数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影响;研究多级监控情况下,多个接团社竞争对旅行社及服务效果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旅游供应链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建议。

旅游供应链作为新的研究热点,组团旅行社与接团社之间的服务质量协调与监督研究尚处于探讨阶段。第一,本文仅考虑组团旅游社依靠旅游目的地接团社获得组团收益,尚未拓展全程旅游供应链服务;第二,旅游发展必须与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配套发展,才能最大满足旅游者需求。这种互补性的服务是旅游供应链研究的重点之一。第三,旅游供应链多级服务监控和投诉处理的概率计算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转第117页)

参考文献:

1. 朱斌,王莹.我国旅游业“零负团费”现象初探.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3):43-44.

2. 杨树,杜少甫,梁棵,董骏峰.旅游供应链最优服务质量决策.管理科学学报,2009,(6):37-43.

3. Xinyan Zhang, Haiyan Song, George Q.Hua- ng.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new res- earch agenda.Tourism Management,2009,(30):345- 358.

4. Elliram L M, Tate W L,Billington C.Under 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Service Supply Chain.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4,(Fall):17-32.

5. Marianna Sigala A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tour op- erators on sustainable tourism the case of TUI.J- 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1589-1599.

6. 王纯阳,黄福才.基于SEM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以张家界为例.当代经济管理,201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