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24 16:59: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金融危机下的机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篇1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震荡,更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潮”的侵袭下,企业社会责任再次被推到了时代前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众多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这种冲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对社会责任承担的重视程度弱化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得经济环境急速恶化,众多企业遭受巨大的冲击,企业生存的压力日益增大。2008年底,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厂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就因干货集装箱生产线停产两个月,20%员工已提前放假。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也透露,从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纺织机械的产量和销量都下降了约20%。中国纺机集团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幼泉表示,该公司上半年销售下降也在20%左右,国内市场影响较大。而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必然需要一定的成本,但目前几乎所有企业的经济实力都在金融危机中不同程度地遭到削弱,大多数企业目前处于资金供应不足的状态,企业面临生存和社会责任承担之间的艰难抉择。生存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果企业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那么也就谈不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金融危机引起企业生存压力骤然增加,加之考虑社会责任承担所需的成本以及企业当前的资金状况,面对生存和社会责任承担之间的艰难抉择时,众多陷入金融危机中的企业必然首先考虑企业的生存,考虑如何尽快度过危机并在金融危机消退之后立足于市场。因此,企业更多地将精力及关注的目光投向如何度过危机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占领市场等方面,以求维持企业的生存并在危机过后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对社会责任承担的顾及便会减少,甚至因为经营困难等原因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二)企业社会责任中劳工保护问题凸显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生存压力明显加大,众多企业纷纷停产甚至倒闭。2009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金融危机之后,首先是沿海外向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中歇业、停产或者倒闭的大概占7.5%。”由企业的停产或倒闭进而导致的拖欠职工工资甚至欠薪欠债弃厂逃匿事件明显增加,如2008年山东出现的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潮等。另据调查,去年广东省因欠薪逃匿引发30人以上的员工上访事件达333宗,同比增加80.98%,其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大的港资、外资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在新劳动法实施前,让员工“自愿”重新订立新合同,或改签劳动派遣合同,变相逃避企业的社会责任。

另外,面对资金困乏和业绩下降的状况,很多企业都在酝酿裁员计划,掀起了裁员浪潮。我国一些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纷纷裁员甚至倒闭,众多员工失业,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截至2008年11月,四川受金融危机企业倒闭或裁员影响返乡的农民工已达28万余人。深圳市的工厂倒闭已经导致5万人失业,企业面临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强势的金融风暴,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增加,企业选择裁员或者减薪以降低成本也是企业的无奈之举。但是,不负责任的大量裁员或更有甚者假借金融危机之名提前解雇或逼迫劳动者改签劳务合同等行为,无疑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紧张气氛,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违反或变相违反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逃避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长期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黎友焕博士分析,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或大量裁员,可以预见企业社会责任各种内容的社会重视程度将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社会责任劳工保护问题,包括拖欠工资、逃发工资、工人待遇等问题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核心,创造就业机会、公平竞争、企业管理创新等问题也将提升其重要性。

(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投入可能削减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众多企业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如何度过难关等方面,而对社会责任承担的顾及减少甚至忽视。即使是顾及到社会责任承担的企业,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所需的成本以及金融危机下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众多企业和企业家也会选择削减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投入。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所指出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会冲击到企业的“资金链”,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削减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的投入也就成了许多企业和企业家的选择。《WTO经济导刊》近期采访了很多跨国公司的CSR主管,尽管他们一再表示公司会按照CSR战略坚持履行完2009年的相关项目,但同时也表示对2010年的许多CSR项目有可能削减预算。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强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针对上述金融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呈现的新状况,本文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1、营造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良好外部环境

(1)积极刺激经济,拉动内需。2008年11月9日,国家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此后,扩内需促增长的四项实施措施、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诸如此类的政策措施在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针对当前的形势,积极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给予支持。2008年,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帮助困难企业稳定用工岗位,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联合《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通过五项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其中直接补贴为,对采取在岗培训、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及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开展在岗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就业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间接补贴为,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及阶段性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此外还应落实社会保障和对农民工的服务工作,维持社会稳定。同时引导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等方式,尽量避免加大就业压力。

2、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承担意识

通过宣传社会责任理念,使企业对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认识,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当前时期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通过组织培训,为企业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理性的劝说,帮助企业建立核心价值观,树立企业与社会共赢的理念,促使企业在其管理中自觉实施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经常化、长效化。

(二)加强社会责任的法律调控机制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立法不失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立法并加强法律的执行,可以使承担社会责任成刚性标准,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履行。但是制定并颁发一部法律往往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比较而言,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尽管在效力等方面不及法律,但其制定及实施则更为及时和灵活。为应对如此严峻的金融危机,综合考虑法律出台的时间、程序及成本等因素,本文认为及时且适时地出台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条例、规范性法律文件等方式更为可行。

最高人民法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制定并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工作指导意见和司法政策性文件,以指导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如:2009年6月17日《关于正确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司法保障若干问题的意见》,2009年6月23日《关于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九项意见。针对井喷式激增的劳动争议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强调要妥善处理四类案件,即因解除劳动合同和追索经济补偿引发的纠纷,因拖欠基本工资和追索加班费引发的纠纷,因企业裁员引发的纠纷和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又如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制定应对规模失业的工作预案。要求在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少数企业主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后转移资金、关厂逃匿等行为。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能够聚焦拖欠工资、稳定就业减少裁员、规制关厂逃匿行为等劳工保护的突出问题,极大地强化了劳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为金融危机下凸显的劳工保护提供了支持。但是,很多规定没有相应的责任规范,不利于实际的操作和执行,亟待进一步的细化及完善。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只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外部监督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金融危机期间,应积极发挥政府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共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政府监督主要指政府的劳动、环保、工商、财税、技术监督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强化执法力度,有力监督、检查企业社会责任的程度和方向,纠正或惩处逃避社会责任现象。社会舆论监督包括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监督、监督、控申监督等。社会舆论监督的民主监督力量,对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动意义。二者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拓宽监督渠道,丰富监督方式,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网络,促使金融危机下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三、结束语

一场金融危机的袭来,给我国外向型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数以千万计的企业员工失去工作。在如此强势的金融危机下,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需要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的努力,形成强大的规范力量。政府应一方面大力提倡企业社会责任,着力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并进而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及时并适时地制定相关的意见、条例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并建立监督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调控,积极调动社会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俊,李兴文,杨霞.珠三角欠薪逃匿:外资企业名列其中[DB/OL].人民网,2009-02-25.

2、解岳中.对金融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9(5).

3、张春华.责任御寒: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考[J].WTO经济导刊,2009(1).

4、张洪福,田刚,张凌宁,王先知.“蝴蝶效应”下的“蜜蜂”之舞――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察[J].WTO经济导刊,2008(11).

5、闫海.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制与政府治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反思.

6、唐娟,乔海曙.从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裁员看企业社会责任[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9).

篇2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1-0049-003

一、农村社会风险的具体表现

当前农村因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回流引发的社会风险具体表现为贫困风险和治安风险两种。就贫困风险而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第一,农村社会本身就存在贫困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最新的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为标准测算,2008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依然还有4007万人。

第二,农村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失业将使许多农村家庭重新陷入贫困。农村家庭收入由家庭种养获得的实物收入、出卖劳动力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及国家给予的补贴性收入等组成。在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上半前,农村家庭现金收入2528元,而其中工资性收入就占了34.9%。因此,缺少工资性收入,许多农村家庭将有可能重新陷入到贫困当中。

第三,农民工失业概率很大,贫困风险系数将会增加。在2009年初,根据农村问题专家陈锡文的估算,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将失去工作。而从2008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数据来看,也反映了这一情况。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100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

金融危机对劳动力供需产生了明显影响,特别在2008年的第四季度和2009年的第一、二季度,劳动力供需同比相差了10个以上的百分点。显然,农民工外出将面临就业危机,就业危机必然带来失业,在目前农民工总数达到22542万人的基础上,农村社会贫困风险系数将会提高。

第四,农民工工资水平将呈下降的趋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与下半年相比,农民工下半年的月工资水平仅为1064元,比上半年减少14.2%。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工业行业,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工业行业就业的农村工月平均减少了209元,减幅达17.0%。

第五,农民增收困难。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增速为近六年来最低。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速下降9.5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增速下降13.4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增速下降14.1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增速下降8.7个百分点。

就治安风险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农村社会矛盾凸显,纠纷数量增加。一是家庭矛盾爆发。农民工夫妻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生活,缺乏情感交流和语言沟通,感情基础变得脆弱了,再加上失业返乡后生活困难、孩子扶养,老人赡养等问题,心理上容易产生变化,家庭矛盾开始增多。二是邻里纠纷增加。由于返乡后与邻里乡亲接触时间增多,因耕地、宅基地、人际关系、生活作风等引起的磨擦纠纷也会上升。

第二,增加。一是土地流转引发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前,土地流转不规范,当失业返乡后,就会与现承包人或村委会发生矛盾,引发毁损青苗、打架斗殴等事件。二是土地被征用引发的。政府部门在征拆农民工土地、房屋时,补偿标准不符合农民工心理预期,也会造成。三是返乡农民工面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企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时,采取过激行为,也同样会造成的发生。

第三,刑事犯罪案增多。一是个别农民工返乡后,在生活压力与仇富心理的作用下,会不择手段地获取财富,盗窃、抢劫案件将呈上升趋势。二是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上升。在各方面的矛盾与纠纷面前,许多返乡农村工失去了理智,采取了暴力的方式来解决矛盾,从而引起了许多刑事案件。

二、农村社会风险成因分析

1.社会结构及转型是产生农村社会风险的基础

我国的社会结构是两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二元社会。社会风险理论认为: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经济形式下的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风险,只是由于人的生存状态差异而导致的风险本身特征和风险应对方式存在区别。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里,以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经营为主,人们依附于土地,与家庭以外的人们的关系较为松散,相互依存度低,人为而导致的整个社会出现风险的情况比较少。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自然,例如干旱、瘟疫所造成的风险等。而在以工业化生产为主要方式的现代社会里,人对自然强力占有,生产过程泛社会化,人们之间处于一种高度的分化与高度整合的状态,面对不仅仅来自然的风险,也要面对来自社会、经济,甚至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风险,因此现代社会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是高风险社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农村社会也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封闭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和发展,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分化与整合,而且城市经济、社会、生活方式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辐射到农村,农村居民面临的社会风险开始与城市趋同。因此,由经济危机而导致的贫困、治安等风险开始在农村蔓延。

2.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产生农村社会风险的根源

现有的农村社会贫困、治安等风险,是随着农民工回流而出现的。而农民工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二是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也产生了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两种模式。

自从1958年明确了二元户籍管理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一系列制度以后,我国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农村积累了大量的劳动力。后,这种严格的城乡分离的制度开始松动,农村也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伴随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乡镇企业就业,开创了离土不离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模式。到目前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有8500万人以上;随着对外开放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地区间出现了比较大的收入差距,西部及中部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东部沿海跨地区流动。农民在不改变身份、不改变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情况下,开创了“离土又离乡”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新模式。到金融危机前外出农民工数量已达到了14041万人的规模。

就本质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规避自身风险的一种趋利避害的自发机制。但是,农民工身在城市,根却在农村,不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往返流动,构成了农村与城市这两极之间的第三极,增强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不仅自身受到城市经济生活的影响,而且也强化了农村社会风险与城市的趋同。

3.农民工城市生活底层化是产生农村社会风险的动因

牵一发而动全身,分析农村社会当前面临的社会风险,就不得不去考察农民工在城市里的社会生活状态,因为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底层生活的境遇直接推动了农村贫困等风险的产生,而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所形成的社会心态又直接影响到他们返乡后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关系到农村的治安等问题。

第一,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陆学艺曾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为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农民工从职业来看,他们己经脱离了农业劳动者的范畴,进入到了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个体工商户等职业领域,地位相对于农业劳动力而言,有所提升。所以,越来越多的年青农业劳动者,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但是,在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他们依然还是处于最弱势的那一极;从身份来看,尽管他们走出了农村,进入到城市,但他们的身份依然还是农民;从经济收入来看,农民工寻求的职业是许多城市居民所不愿干的职业,比如清洁工人,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建筑工人等,这些职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资很低。因此,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是城市里的弱势阶层。

第二,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滞后。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社会保障体系也分为了两大部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具有城市职业与农民身份,职业与身份相分离,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其特殊性,但因目前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无法真正享有社会保障。

首先,从城市来看,作为城市正规就业的农民工,国家并没有专门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只是各地方依照《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条文,参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内容作出了一些地方上的规定,没能做到全国统筹,无法跨地区转移接续。而农民工由于职业流动的特点,不仅单位经常变动,而且,跨地区的流动也时有发生,因此入保意愿不强,表现为:一是农民工参保率低。二是退保的情况普遍。一份调研显示,在农民工集中的广东省,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高达95%以上。其次,从农村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目前依然还是家庭保障为主,不仅内容单一,而且水平较低,并且这些基本的保障制度无法实现与城市社保接轨。

第三,农民工社会心态多元化。农民工群体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社会心态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底层化而趋于多元化。比如:一种是丧失信心、甘于现状的社会心态:有的农民工面对日益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或者是突出其来的失业潮,摆脱现状的信心逐渐丧失,很多人安于现状、甚至自暴自弃,放弃了到市场或社会中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心态在底层社会发生广泛的代际传递,底层社会成员的子女在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理想、信心和努力都越来越淡化;还有一种是“相对剥夺”的社会心态。有些农民工为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市民待遇。在城市里感受到强烈的被排斥感会使他产生相对剥夺感的社会心态,甚至有可能会转变社会仇视。

4.金融危机爆发是产生农村社会风险的诱因

金融危机是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或者终点,在经过一个较短的时间后,经济复苏总会到来,所以金融危机只是一种暂时的经济现象。一般而言,经济爆发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就业并减少劳动者报酬。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环境的恶化带来农民工失业,减少他们的收入,从而增加农村的社会风险。

三、金融危机下农村社会风险的规避

首先,调整社会结构。一是要调整城乡发展结构,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镇化道路,以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要增强城市向农村的辐射强度,促进城市向农村的工业转移。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平衡发展;二是要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要转变转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以减少农村就业人口,增加城镇就业岗位,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覆盖全部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农村社会抵御贫困风险、生态风险及疾病风险的能力;二是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针对我国农民工数量多、流动性大、收入水平低的特点,应建立一套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或者将农民工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范围,以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这样才能以增强他们应对失业、工伤等风险的能力。

再次,增强社会控制力。一是要倡导主流的价值观,提高农民工自身认识,防范社会心态畸变的可能性;二是要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化解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三是要提高基层干部应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分析及其规避》--一个“泰坦尼克定定律”的解释框架.何枫,倪明胜.《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篇3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世界实体经济明显衰退。在这场危机中,我国已有数万家中小企业未能经受住考验而倒闭,即便是那些尚在经营的企业大部分也正在承受着收入下滑、经营惨淡的煎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许多企业为了应对自身财政状况的恶化而裁员、降薪,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中沦丧。

广东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同时也是最迫切需要加强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强化企业依法经营意识的地区。近年来环境污染严重、随意裁减员工、克扣工人工资、侵犯员工权益、制假造假等严重违规违法的恶性事件在广东企业中时有发生,尤其是珠三角许多乡镇已成为企业违法经营的高发地带。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问题再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1.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价值。一般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推动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已经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会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赖,导致应对监管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会吸引责任投资,赢得更大发展机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而且能吸引责任消费,取得更好绩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能增强供应链竞争力、有助于企业控制和优化价值链,而且能帮助企业避免风险,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2.能促进创新,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经济增长的外延粗放型特征还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能耗和物耗比较高。据测算,我国每制造1美元产值所耗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某种角度来看是一个优化资源、优胜劣汰的机会,我国企业高能耗的现状将为创新留下巨大的空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通过建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对已有的技术升级换代,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除技术创新外,还需要管理创新、运营创新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企业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创新都能最大限度地化解企业危机,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3.能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提高企业抗拒风险的能力。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他们除了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之外同样关心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生产出来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忠诚度。再者,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能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归属感和凝聚力,不仅能够留住核心员工,而且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另外,善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信赖和支持,得到社会民众、媒体舆论的好评,获得良好的口碑,从而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在金融危机这样的背景下,这种企业更具备抗拒风险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下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现状

广东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外向型经济占主导。欧洲和北美市场在广东对外贸易中所占市场比例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一半,而全世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正是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欧美市场的一些大客户和著名跨国公司正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他们要求加工企业和供货商不仅要达到技术标准而且要达到环保要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数都处于经营理念不成熟、管理不规范、员工素质有待提高这样的现状,要求他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尚需要一个过程。根据调查,目前,广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不尽如人意,一些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签订或不履行劳动合同、裁员现象严重。许多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逃避支付法律规定的薪资与福利。员工在遇到劳务纠纷需要投诉时,没有任何凭据。如深圳市在一次劳动合同专项检查中,共查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三千余家。在检查中发现,企业瞒报少报用工人数、管理人员代签合同等问题十分严重。有些企业为了逃避员工职业病造成的法律责任,固定时期换一批员工,把犯职业病的员工推向社会。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度过金融危机的寒冬,随意辞退和裁减员工,导致失业率高涨。

2.安排工作超时、超量,恶意拖欠员工工资。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省的外资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约62%的人一周工作7天,不按规定安排周末休息也无调休,连法定节假日上班也不支付加班工资。有1/4以上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深圳市近两年劳动保障部门为企业员工追讨回的“欠薪”高达5.27亿元,政府“欠薪保障基金”为4万多名员工垫付了企业“欠薪”。

3.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对生产的安全有很多的规定,可谓三令五申。但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不重视或只是口头重视,降低自身所应该遵循的安全标准,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于降低了成本支出而增加了企业自己的利润。而安全生产标准的降低,所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太多,生产事故、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尤其是煤矿生产企业,近年来恶性事故频发,引起社会极大震动。据广东统计年鉴,全省2008、2009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高达0.23%和0.19%。

4.社会保险覆盖率太低,员工福利缺少保障。不少企业社会保险覆盖率较低,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对全省600家非公有制企业养老保险的情况调查,民营企业比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参保的比例低,226家私营企业中参保的企业有192家,占85%,其中职工参保的比例39.1%;209家港澳台资企业中,参保的企业有191家,占91.3%,职工参保48.6%;165家外资企业中,参保的企业155家,占93.9%,职工参保的比例为57.3%。

三、广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的原因分析

1.粤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法制规范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总体来说我国还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阶段,这是无法逾越的最大国情。尽管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在工业化进程上已远远走在了全国前面,但其发展却深受全国总体经济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制约。最明显的表现是虽然广东来自SA8000的压力很大,但对于内地外向经济程度不高的省份来说,并不会有同样的感触。这就使得全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迫切性表现得不如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实际感触到的强。在全国统一步伐下,这无疑推迟和延缓了广东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纳入法制规范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广东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需背负其他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负前进。比如其他地方无法吸纳的大量外来农民工便纷纷涌入工业化程度相对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廉价得几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无疑会给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带来感觉上的迟钝,导致对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移方面的压力感觉不敏锐、导致对劳工权益保障等法律法规的漠视。如果仅仅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核算来讲,企业便无法对改善员工的生活生产条件形成自我要求。这样不利于广东企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意识,也不利于激发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持久的局部优越感造就了企业的惰性和企业行为的短视,使得企业思进、思变的动力不足。

2.粤经济结构制约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目前广东仍然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珠三角地区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基地。这种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的优势,虽然无法成为赢得国际竞争的资本,却很容易使广东企业仅仅满足于国内优势,从而失去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另一方面的影响表现在目前广东仍然还是靠大量吸引内陆地区的廉价剩余劳动力维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仍然靠吸引寻求廉价劳动力的外国企业来引进外资。

过去的三十年,广东借助开放政策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占得对外开放先机,依靠引进外资和开展加工贸易,形成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珠三角作为我国加工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超过全国总额的1/3,成为全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外向型经济既构成了广东的优势同时也把广东经济推向了浪尖,这也就是SA8000劳工标准对广东影响最大的根本原因。广东企业中,中小私营企业为数众多,其中又以三资、民营构成为主,这样的企业构成对建立企业依法经营社会责任并不全是“利好”。相反由于三资企业文化和法律本身的差异,按照中国的企业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会存在依法经营技术上的问题,而民营企业和大量的中小私营企业在我国发展还不够成熟,许多企业还并没有建成规范的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依法经营的意识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差距还很大。

3.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淡薄。企业要做到依法经营首先要看企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是否做到了遵纪守法。因为企业主是企业行为的决策者,企业主或经营者的依法经营意识或者说法律意识直接反映出企业能否真正做到依法经营。在广东企业层次各不相同,同样企业主依法经营的意识也参差不齐,目前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不规范,跟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联。依法经营意识差的企业主要是一些私营部门和效益不好及改制的公有企业,且“违法”最突出表现在雇主拖欠、克扣、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几乎每年都有恶性的雇主拖欠、克扣、压低劳动者工资的事件发生。

4.企业员工自我维权意识普遍较差。员工的维权意识是企业依法经营社会责任建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没有员工维权意识的增强,要使企业实现并强化依法经营的社会责任是很难的。广东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淡薄最突出的仍然体现在外来工上,农民工缺乏自我维权和依靠工会法律等途径维权的意识。大量刚刚进入私营企业的农民工(包括外来工)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这种现象在县及乡镇更是广泛存在。根据政府部门和省工会的调查,私营企业的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工,对合同、权力等用于保护自身权益的手段毫不在乎,许多员工关注的仅仅是现金工资支付,在关注层次上也基本上是先考虑工资支付,其次才是合同,再次是社会保障。由于员工尤其是农民是弱势群体,即便注意到了自身权益保护,也没有能力通过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维护自身权益,另外在寻求保护的途径上农民工往往也很难借助工会或其他组织来保护和维护自身权益。这样便为企业或企业主侵犯其权益的违法经营创造了条件。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1.政府应承担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引导者。在中国目前缺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目前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第一,从《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人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作贡献。

第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吸收SA8000等国外社会责任标准合理的条款,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具体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制订“企业社会责任地方(行业)标准”。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定期评估,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自律开始逐步过渡到第三方认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使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

第三,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企业懂得,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

第四,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来。设立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奖”,定期开展“优秀企业公民”评选活动,表彰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激励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五,进一步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是广大劳动者自己的组织,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应该发挥应有作用,为维护员工权益积极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和“集体谈判”。地方政府要加快推动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为工会维权保驾护航,促使企业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创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2.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应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领跑者。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企业提升素质的最佳时机。在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的时候,企业要做践行社会责任的领跑者,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是一种正向关系。在金融危机这段特殊时期,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为整体竞争力全面提升打下扎实基础,有助于企业度过眼前的难关,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长期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企业自身都将有所帮助。从企业角度出发强化社会责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树立正确的认识,让更多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企业竞争力存在着一致性。其次,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常化、长效化。在创建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方面,要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树立企业与社会共赢的理念。在当今时代,企业应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管理战略纳入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再者,将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融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为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设立社会责任战略发展部或社会责任管理部之类的机构,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制定社会责任行动守则为公司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具体的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3.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应加大对违反《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虐待员工、非法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利益、拒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曝光力度。消费者协会要鼓励和倡导消费者使用优秀“企业公民”产品,抵制缺乏社会责任企业产品。加强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形成与法律监督相对应的社会公众监督体系。通过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形成全社会的监督氛围,促使企业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

参考文献:

[1] 林泉,林志扬.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0,(9).

篇4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贸易顺差额的下降,导致外汇储备增速降低。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各国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使中国出口需求继续下降。由于前期人民币升值的累积效应、出口退税的取消等外贸政策改变、能源和环保等社会成本的不断上涨、新劳动法的出台等都将提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并将导致出口增速下降。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但同比少增加441亿美元。说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速在下降,但2008年12月末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94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所以规模还是呈现上升态势的。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影响

1.汇率风险

外汇储备最直接的风险莫过于汇率风险,我国的外汇储备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但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约占60%~70%,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这样必然使持有美元占较大比例的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发生巨大账面损失。

2.利率风险

我国目前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政府下属机构或政府担保的债券。从收益来看,历年来的储备收益约在1%~2%之间。另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与人民币国债的增长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政府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钱,将人民币形式的资金以贸易或金融兑换方式转换为外汇储备,以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2008年4月的“2007年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的报告”显示,中国共持有美国证券达9220亿美元,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半数,而且偏重于债券投资,至9月末已高达585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美国国债的持有者。随着危机深化,美国政府已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筹措如此巨额资金势必发行国债,而美国政府为吸引新的投资者必将提高新发国债收益率,这无疑导致已发行的国债市场价值下跌;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央行连续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国债收益率也随之下跌。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的中国将面临双重资产缩水的冲击。

3.其他风险

首先,会导致我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显著增多,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外汇占款激增极大增加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致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其次,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其次,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大大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得以强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旦“套利”成功,这些投机资本又会流向国外,寻找新的目标。巨额外汇资本的进出,有可能引发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再次,外汇储备投资失利的风险。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我国外汇储备在海外的投资蒙受巨大损失。

三、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管理策略

1.保持外汇储备适当的规模

当前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首先必须控制热钱的流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无论从中国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整体效率,还是中国应对美国经济下滑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威胁,中国都有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赖出口、投资拉动转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并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外汇储备累积速度,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增长。

2.调整外汇投资主体的投资理念

次贷危机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可以预见在次贷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外汇储备投资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收益率是非常困难的。这一方面要求,中国的外汇投资主体不能因噎废食,由于难以获取满意的收益率,放弃投资良机或停止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其投资绩效的考核,应从大局出发,不以一时的得失论处,但是投资应更加谨慎,奉行收益性、安全性、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原则。具体到实际策略,应配合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与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

3.统一协调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中国政府应统筹规划各主权投资机构以形成系统的海外投资战略,将职能不一、实力不均的主权投资机构,组建成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相互配合的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团队,以避免本国机构内部无谓竞争,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构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主权投资机构间的协调与统一管理,应与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相结合。

4.开拓多元化外汇经营渠道

篇5

白玉添香(竹荪水晶冬瓜卷)

材料:竹荪、冬菇、冬瓜、香菜、鸡汤。

制作方法:竹荪用淡盐水泡发,剪去茵盖头:冬瓜以能塞进竹荪的大小切好;冬菇用水泡发,切成细碎粒备用;准备好这些后,用竹荪把一根根冬瓜条套好,撒上冬菇碎,加盐,加入适量现成的鸡汤煮半小时,再趁热用香菜点缀一下就可以了。

特色:晶莹剔透的冬瓜披着一层薄纱,宛如穿着纱裙的少女,口感细滑,鲜美无比。竹荪在超市的干货架上能找到,是一种富含氨基酸的菌,营养丰富,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这份菜放在年夜饭餐桌上,也算上档次了!(创意菜)

春色满园(鲜蔬杂烩)

材料:胡萝卜、黑木耳、青红辣椒、荷兰豆片、菌菇。

制作方法:拼炒,或选用其他素材拼抄都行。记得在起锅前勾个薄芡,这样蔬菜更可口有味。

特色:五彩缤纷,颜色极好,营养丰富,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菜。菌菇类可以选择鲍鱼菇或茶树菇,这类菇口感比较脆,不会出太多水分,否则会影响整盘菜的品相。(绿色菜)

春泥润物(素三宝)

材料:藕、胡萝卜、土豆、鸡汤、西兰花。

制作方法:鲜藕洗净,用小孔茬子把藕擦成碎末,这样比较费力,如果能接受用搅拌机搅拌也可以偷懒一下。磨好的藕加适量盐拌均匀,加猪油蒸熟;胡萝卜用鸡汤或骨头浓汤加盐煮烂,捣成泥;土豆整个煮熟,去皮捣烂成泥,加入少许牛奶、牛油、适量鸡汤,加盐,煮成糊状。三种食材都熟后就开始依次装盘,再用煮过的西兰花装饰一下。

特色:跟平常的素三宝有很大不同,这盘菜中能吃到多种味道的食物。此菜装盘是细活,怎么摆好看就看你的临场发挥了,相信会令家人有“口目一新”之感。(淮扬菜)

七彩旺相(团圆炒饭甜椒盒)

材料:鱼干、青瓜、玉米、甜椒、彩椒(红色、黄色、绿色各一)、紫米、白米、葡萄干、松仁等。

制作方法:用小火把泡过的生白米和生紫米混着鱼干炒,边炒边加米酒,炒至八成熟装盘备用。把准备好的彩椒沿大概2/3的高度整圈切下,掏出里面的辣椒籽,这样辣椒盒就可以用来当碗,带蒂的那截当碗盖。把彩椒碗放滚水中烫一下备用。再将青瓜、玉米、甜椒切成小柱或小块状,加适量油炒一下,然后把刚才炒至八成熟的白米、紫米加进来一块翻炒,下盐和鸡精调味,最后放入葡萄干、松仁炒一下,就可以装入生辣椒盒子里了。

特色:米饭生炒是南方人的做法,边炒生米边加米酒,酒精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蒸发,只保留米酒的香味(如果不喜欢也可以不加米酒)。在这道菜中,甜椒只需要烫至刚熟,否则会走形难以保持盒的形状。此菜卖相很好,味道创新又容易让人接受。年夜饭里满桌都是可口菜,估计米饭是吃不了多少的。这样一道既可当小吃又可算主食的健康美味上桌后,家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椒盒下筷,为年夜饭增添情趣!(创意菜)

雪兆丰年(雪花豆腐)

材料:嫩豆腐、蘑菇、松子仁、瓜子仁、熟火腿、熟鸡脯肉、虾仁、清鸡汤(可用罐头鸡汤)、绍酒。

制作方法:将蘑菇等配料切成碎末;炒锅上火,放入适量清鸡汤,投入各种配料,再把豆腐倒入,加入适量盐、绍酒、鸡精,烧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入熟猪油,再煮沸,起锅盏入碗中;炒锅上火烧热,放油烧至四成热,投入虾仁、熟鸡脯肉柱,炒至乳白色,舀出撒入豆腐中即成。

特色:这道菜最适合老人与孩子,不但健康有新意,而且富含蛋白质,还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徽菜)

醉春光(啤酒黄骨鱼)

材料:黄骨鱼、生姜、青辣椒、葱、番茄、啤酒。

制作方法:把生姜、青辣椒爆炒,加入切成块的番茄,翻炒片刻后,下黄骨鱼,待鱼面微微发白时倒入2.3瓶啤酒煮,加盐调味,煮大约3―5分钟下葱段就可以装盘了。

特色:此菜来源于广西,也可以改用黄酒料理。鱼可改用草鱼或回头鱼等口感较脆爽的鱼。这道菜风味独佳,鱼汤很开胃。(广西菜)

百味吉祥(大开眼界怪味鸡)

材料:鸡肉、香油、葱、香菜、白糖、辣椒、芝麻、味精、酱油、花椒粉、醋、豆瓣酱。

制作方法:把鸡斩件,鸡肉用水煮熟后放入冷开水中凉透,捞出后沥干水分,拌上香油;芝麻炒香研成粗面,葱、香菜切成末。将调味料混合成汁,浇在斩成块的鸡上,最后撒上芝麻面拌匀即成。

特色:做法极其简单的主菜,辣味可根据个人喜好调制,佐酒下饭都不错。(川菜)

年年有余(柠香鳕鱼)

材料:鳕鱼、黑胡椒、姜丝、柠檬。

制作方法:用盐、胡椒粉、姜丝把鳕鱼块腌30分钟;柠檬汁、蒜蓉、适量生粉、生抽、胡椒粉加少许水搅拌成汁备用;鱼身抹少量油,放进热油锅,然后改小火煎至筷子轻插鱼肉即分开就可以装盘了;把刚才调好的柠檬汁调料倒入锅中,用小火煮至黏稠,中途不停搅动,防止糊底。将做好的浓汁浇在煎好的鱼上就可以了。

这道菜的做法虽然很简单,但煎鱼可能有些难度,要把鱼煎得金黄、完整是有窍门的:用鲜姜或姜汁在锅底涂上一层,然后放油,油热后放鱼,事先在鱼身上抹少量油,下锅后改小火,就能煎好。

特色:比较西式的感觉,肥美的鱼肉定能获得家人赞许。鳕鱼是营养丰富的冰鲜鱼,在超市有卖,也可以用三文鱼排来做此菜。(西式菜肴)

团团圆圆(香菇肉瓜碗)

材料:小南瓜(即深绿色的圆圆的嫩南瓜)、香菇、鲜肉、生姜。

制作方法:选择一个外形圆整的小南瓜沿瓜的3/4高度切开,把下面这截瓜碗的瓜瓤掏空;将肥瘦适中的鲜猪肉剁成肉泥,加入香菇粒、生粉、生姜末和盐搅拌均匀,放置5分钟后将其装入小南瓜碗里。香菇肉泥要沿瓜内壁来敷,每个南瓜碗所装的香菇肉泥需限制在2/3的容量,不要填满,中间留一个凹洞,这样里面的肉才容易熟。做好南瓜肉碗后把刚才留下的瓜蒂盖盖上,用牙签插着固定好,再用大火隔水蒸15分钟即可。

特色:团团圆圆的外形,健康的烹调方法,保持原汁原味,渗透肉汁的南瓜吃起来格外鲜美。(创意菜)

日出祥云(雪花裹大虾)

材料:鲜活大虾、葱姜蒜、红椒、生抽、香醋、糖、香油。

制作方法:把大虾洗净,剪掉虾须;用利刃顺着大虾背部划开,挑出肠泥;葱、姜、蒜、红椒剁成蓉,和生抽、香醋、糖调匀,烧热香油浇在上面调成蒜蓉酱;用小勺舀适量的蒜蓉酱,依次镶嵌在大虾背部的空隙里;装盘,烧开水大火隔水蒸5―6分钟即可。

特色:白色的蒜蓉像云朵一样覆盖在红红的大虾上,很有大菜的感觉,能让家人体会到你的用心。划虾背有些难度,不过只要将虾整只平按在砧板上,按住来切就会很容易了,注意不要切穿了虾身哦!

(鲁菜)

前程似锦(卤味什锦)

食材:五花肉、鹅掌、鸡肝、鸡爪、猪手、豆腐干、花生等。

调料:李锦记牌卤水汁和豉油鸡汁。也可用花椒、八角、干辣椒、草果、生姜、老抽等自行调制卤水。

强烈推荐采用李锦记牌卤水汁,做出的味道可以和酒店的出品媲美。先将肉类放入开水中氽一下,去除腥味;然后按1份卤水汁和5份清水配成卤汁,煮沸后放入食材。注意卤汁要淹没食材,煮至食材软熟、卤汁只剩一半时即可。如果喜欢甘甜的口味,可以加入豉油鸡汁,帮助卤水带出甜味。如果买不到卤水汁,可用上面所列的香料,和食材一起放在水中煮,也能做出香喷喷的卤菜来。此菜要注意咸淡适中。

提示:豆腐干、鸡肝等不耐煮的要后放。

特色:可根据家人的喜好自由搭配食材,易操作,极易得到家人的称赞。(广东潮汕菜)

春来大吉(客家水晶鸡)

材料:全鸡、盐、胡椒粉、姜片,也可用广东的盐鸡料包代替盐和胡椒粉,风味更独特。

制作方法:鸡最好是新鲜刚杀的,整只,不要开胸;将1/2汤匙盐和3/4汤匙的胡椒粉均匀涂抹在鸡的内腔;用同样分量的盐和胡椒粉把鸡外面也涂抹一遍;切几片姜放入鸡肚内。隔水蒸1小时就可以了。

特色:鸡味浓郁,香味扑鼻,渗出的鸡汁用来做汤或泡饭都不错。(客家菜)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雪10-0037-03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

从所有权角度看,外汇储备是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盈余积累,是确保每个国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不仅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而且对一个国家内部经济也有着重要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内的消费、投资、储蓄,政府收支,国内货币供给状况及货币供求关系都是引起外汇储备增减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构成主要由出口企业创汇和资本项目外资净流入所形成,具体可分为债权性储备与债务性储备,前者是来源于经常项目的外汇储备,后者是来源于资本项目的外汇储备。

二、我国外汇储备增幅趋于减缓的原因

进入2009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各大经济体都遭受重创,许多经济指标继续恶化,200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把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调降至0.5%,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的最低增长速度。因此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还会继续减缓。具体来讲:

(一)世界市场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造成我国出口贸易下滑,直接影响债权性外汇储备的增长

目前危机的传导效应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冲击已经显现。根据中国海关近期公布的数据,2009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418.0亿美元,同比下降29%。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国内消费,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通过向外输出美元而持续获取其他国家的产品和劳务,同时,也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危机爆发后,美国国民对经济的信心不断萎缩,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持续降低。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损失,这必将影响这些产品的对美出口。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使得价格优势不在,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而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增长短期内难以填补美国造成的缺口。据世界银行2008年12月份发表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2.1%,成为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除世界市场低迷、商品价格走低、信用风险增大这些经济因素外,由危机引发的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泛滥。美国推出了“购买美国货”的自私条款,印度针对来自中国的玩具出口推出了“限玩令”。美欧各国在谴责美国“自私条款”的同时,也出台相关法案,将“排外风”从制造行业、国际贸易领域延伸至就业市场,部分国家甚至开始限制外籍工人入境。

(二)美元汇率的未来不确定性为美元储备带来巨大隐患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美元汇率的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元资产,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达7396亿美元,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 因此美元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增值或缩水数额,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按照国际金融理论,美国的债务国地位决定了美元长期走贬的趋势,但是为了实现美元的有序贬值,就需要美元汇率和美元资产走势相配合。从美元汇率发展历程看,美元汇率的变动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是由美国的美元汇率政策所决定,近30年来美国道琼斯综合指数与美元汇率指数是背离的。从1974年以来,主要发生了四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根据所发生的四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分析,1975年1月―2008年10月,美国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汇率走势呈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在前三次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美元汇率处于升值阶段,而在其他时间段,美元汇率处于持续贬值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经验判断,每当全球经济发生危机或衰退时,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呈升值状态。这次金融危机后美元汇率强劲反弹,美元汇价从1.59 美元兑1欧元的低位升至2008年10月26日的1.2835美元兑1欧元,升值达19%,可以说是对美元政策非常好的证明。

进入2009年,全球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将面临严重衰退。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旗下的东方汇理银行日前的《2009年亚洲展望及策略》指出,美元将在今年第一季度维持短暂强势后转弱。另一方面,美国新一届政府8190亿美元的救市,也会增加美元投放量,带来美元的进一步贬值。而美元贬值更会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推高CPI,加大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未来的美元汇率能否延续危机中的强势美元地位,给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对我国资本项目盈余产生威胁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并非仅仅是由出口企业创汇所形成,更多的是由于我国在改革三十年期间所推行的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背景下,由资本项目净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7月开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量持续下滑,1月份我国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75.41亿美元,同比下降32.67%。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其投资更为谨慎,全球股市市值大量蒸发,跨国公司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渠道严重受阻,对外投资能力减弱,因此导致在华新建企业投资和已设立企业增资热情降低,有的持资观望,如英属维尔京群岛是众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中转站”,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第二大来源地,但从2008年初开始至今其在华投资一直是负增长。如果金融危机不能得到缓解,外商在华投资还会继续下滑,资本项目的顺差会大量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速减缓成为必然趋势。

三、 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一)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创建多层次、多渠道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外汇储备基本功能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外汇储备不仅存在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而且也产生了发展性需求。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通常把增加和持有外汇储备作为增强民众信心、提高国际信誉、改善对外融资能力、降低改革风险的手段,所以称之为发展性需求。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框架,基本是央行依据中央银行法负责储备的经营管理,日常管理则由外汇管理局进行。这样极其简约的储备管理方式显然不能适应万亿美元储备的管理决策。因此需要对管理体系予以创新。按照国际经验,通常将外汇头寸分为高流动性头寸和中等流动性头寸两部分,央行和财政部分别对这两部分头寸的管理负责,无论是央行还是财政部在管理外汇储备的过程中,应借鉴韩国、新加坡等的经验,建立以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为主体的外汇储备管理运作体系,由专业化队伍进行外汇储备的运作。由于有私人公司的参与,这就对外汇资产的管理和运用就提出了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完善外汇储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和复杂的决策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就成为我国政府决策部门的当务之急。这些体制建立以后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以规范和控制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

(二)外汇储备货币结构应采用多元化,减少单一储备美元的风险

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由美元、欧元、英镑等多种货币资产构成,美元资产占到全部外汇储备资产的约70%左右,而大部分为美国国债。美元汇率的变化成为我国外储资金是否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价延续了历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走势,对世界各主要国家货币都处于升值趋势,但从美国经济层面来看,支撑美元强势的经济数据已亮了红灯,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GDP下降了6.2%,创25年最高降幅纪录。自2009年1月份会议以来,美国失业问题已经加剧,现在美国每个月将有逾65万人被裁员,推动失业率升至近年高点。为了缓解信贷紧缩,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开动了印钞马达,2009年3月18日在第二次例会召开后政策声明,宣布“为改善私人借贷市场的条件”,将在未来六个月内买入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消息出来之后,美元兑主要货币全线暴跌。美元指数当天2小时内下挫2.4%,至84附近,美元指数自2009年3月4日最高水平已累计下跌5%左右,成为自198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元、日元对美元汇率也出现全部上扬,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国际体系面临着国家信用危机,由此美元汇率从未来发展来看,将处于下跌态势,我国外汇储备面临艰难的选择。实时采用渐进方式减持美元储备,增加欧元、日元、澳元、英镑的持有额将成为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减少货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抗风险力。近期我国已开始逐步减少美元国债的持有量,这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结构方式启动。

(三)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作用,建立全方位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上世纪70年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储备日益关注,不仅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重视石油储备,就连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南非、印度等也都相继建立本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在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国家。近年来,由于石油和黄金、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价格不断攀升,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日益缩水。目前我国黄金储备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2%,仍维持着2002年12月以来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60%~70%的比例相差悬殊。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在经济低迷和衰退的影响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国可以利用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走低的良好时机,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大幅增持石油、黄金、铁矿石等资源,建立一座全方位的能源储备库,以应对突发事件,这样不仅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外汇储备增值效应

篇7

中图分类号:B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3-0116-02

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海啸,重创了全球经济,使各类企业面临着重大挑战。总理2009年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中讲到:“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面对危机,我们的企业该怎么办?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道德决定责任,责任关乎存亡。市场变化了,诚信不能变;金融危机了,道德不能危机;资金短缺了,责任不能缺失。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考验企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时候,越要坚守商业道德,勇担社会责任,更加注重并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否则,必定使企业陷入内忧外患、内困外压的境地,使危机加深,衰亡加速。笔者试图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走出金融危机谈些拙见,以期企业化危为机。

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改观当前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需要

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银行等金融机构盲目地发放了大量次级信贷。根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的统计,自1998年以来,美国次级信贷的规模增加了15倍以上。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断设计出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推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制造了大量早已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复杂衍生品,衍生工具市场已发展到600多万亿美元,几乎是全球GDP的10倍。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的管理层索取高额的薪酬奖金也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危机。据统计,2007年每一家标准普尔500公司的CEO的报酬总额平均为1420万美元。2006年,美国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是工人平均工资的364倍(1980年为42倍)。金融企业及管理层对高利润的贪欲以及金融道德的缺失,加大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正如马蔚华所指出的,“那些赚了大钱的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却忽视了社会责任,导致了金融危机,殃及了全世界。”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企业由于诚信缺失、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随时可见,消费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损失每年在2500~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很多企业因商品造假的干扰和打假难度过大,导致企业难以为继,岌岌可危。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为了要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恢复企业活力,企业还是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必须补上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课,承担起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走出经济危机的需要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单元,没有稳定的经济环境,企业经营将难以为继。另外,在危机中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社会公信力和品牌价值,增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意味着企业应当与政府和民众共克时艰。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也造成了我国消费不振、企业生产不旺、社会失业率高升。企业生存的外部市场和发展环境不断恶化,企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企业只有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与有关各方合作,共克时艰,形成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有效合力,才能尽快走出危机。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遵循企业道德、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核心是资本市场信心的崩溃,而要重获公众的信任,企业必须将焦点从短期的营利考虑转移到企业责任和道德的建设上,在此基础上构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考验企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的时候,越要坚守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更加注重并处理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地位。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要为出资者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构造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二是在企业外,要树立诚信、守法、公正的企业形象,要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依法纳税和交纳各项基金,维护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积累财富,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要求组织生产,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救助灾害,帮助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建立和谐的企业与社会关系、企业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协调关系。

二、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路

(一)要认真履行对员工的责任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危机下,企业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本固业兴”的理念,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珍爱和善待自己的员工。首先,要尽量做到不裁员、少裁员,尽量保持员工队伍就业稳定,保住他们的“饭碗”。必须减薪或裁员的企业,要履行上报、经工会讨论通过等程序,确保减薪员工和裁减员工的合法权益,并在渡过难关后优先录用他们或及时恢复工资标准。企业管理层要带头减薪,减少非必要开支。有条件的企业,还应积极推介裁减的员工再就业和进行转岗培训,在危难时刻体现企业的真情与责任感。其次,要努力做到不拖欠工人工资,不欠缴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用,以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稳定和社会保险延续。确因资金困难、无法按期足额支付员工薪酬的,应如实说明情况,取得员工理解,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分期支付;无法按期缴纳员工社会保险费用的,经批准可以降低费率或延缓交纳。

(二)要认真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

消费者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最终力量,企业的利润最终要靠消费者的“货币投票”来实现。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危机下,决不能偷工减料,降低产品标准和服务质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特别是食品、药品、房地产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业,必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要遵守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厚待自己的“上帝”和“选民”,对他们不搞虚假宣传,不虚假广告信息,不签订霸王合同,不搞强迫交易,不搞传销、欺诈、非法融资等违法经营活动。与消费者发生了纠纷,要主动和解,主动承担责任。

(三)要认真履行对商业伙伴的责任

在企业的价值链上,企业与融资机构和供应商、分销商等的关系,最终决定着产品价值的实现、生产过程的延续、资金流能的畅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危机中必须恪守诚信之道,高度重视并处理好与商业伙伴的关系,加强伙伴信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合理兼顾他们的利益,做到不骗取银行贷款,不恶意逃废债务,不单方撕毁合同,切实保障商业伙伴和债权人的权益。决不可毁约赖账,甚至关门走人、“集体蒸发”。

(四)要认真履行对政府与社区的责任

在危机下,企业仍要继续承担对政府照章纳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责任,不能把应由企业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转嫁给政府和社会。要继续履行保持生态环境的责任,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使污水、废气、废渣等排放不危害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人身健康安全。

(五)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篇8

一、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此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在危机中备受谴责的华尔街银行家甚至指责其为危机加剧的根源之一,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投资者非理性地大量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从根源上与会计无关。但在如此巨大的全球性经济问题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除公允价值计量外,不足之处还反应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等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的改进需要国际合作交流。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积极推动因素

1.跨国公司的壮大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初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甚微,各自的会计准则针对自己的特殊情况而定无可厚非。然而经济发展至今,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带来的了国际商业格局的重大变革。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必须借助会计信息,因此跨国经营者迫切需要一个双方或多方共同认可的会计方法或会计准则可以遵循,进而更好的扩大跨国经营。

2.资本全球流动的加剧

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资源流动到产品全球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资本全球化流动的局面。资本全球化流动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而全面真实透明并且可比的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在金融市场上的体现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多元化、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提和最大需求。

3.各组织团体的促进

(1) 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设立了跨国公司委员会和跨国公司中心,并在1979年5月,任命成立了“关于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特别工作小组”。尽管小组未能就联合国对会计领域的将来工作提出一致的建议,但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对会计国际统一的关注和努力。

(2) 民间组织,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协定中,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支持和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并通过相应的“国际审计指南”确保其执行与实施。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1.制定过程中的困难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规定了会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会计的诸多方面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些制度的基本要求。

(1)政治因素。任何国际化的全球合作过程都要求各国之间相互妥协、合作。合作过程中,任何国家都必然希望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也必然存在大量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正如FASB早期一位委员David Mosso所说,准则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其中存在着讨价还价和互相让步,事实上是一种权力游戏。

(2)经济因素。会计国际统一背后的实质是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转换与分配。这种经济利益转换不仅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有影响,政府、职工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也都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影响,任何国家都不会愿意退让。当英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占支配地位时,必然要保持英国在国际会计界的主导地位,当美国介入之后,美国的主导地位又是显而易见的。

(3)文化冲突。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一种印有地区特色的文化,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必将产生一种排他情绪从而阻挠国际协调一致。

(4)准则制定方缺乏强制性。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包括FASB和IASB都是会计职业界的民间组织,不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由这样的机构互相之间协调后产生一个国际通用准则并被各国所接受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

2.使用过程中的困难

(1)会计使用目标的差别。上市公司、大公司会计目标主要是提供信息给信息决策者或在证券市场上市筹资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会计准则更多的是服务于资本市场。而中小企业使用会计信息,更倾向于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信息以供经营管理,或是为了纳税目的。资本市场需求和税务管理需要必然存在很大差异。这样一来,在不同使用目标之下,统一会计准则很难确保所有会计信息都能被充分披露或高质量有用。

(2)会计从业人员的差别。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的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高低差异很大,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执业能力较低。短时期内要求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掌握高度复杂的诸如上市公司的一系列会计准则是很困难的,同时整个社会也会为此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这显然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

到目前为止,FASB与IASB的趋同还不能等同于完全合并,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并取长补短,尽力在制定准则时少发生冲突,使会计从业者应用会计准则更加清晰,指导性更强。尽管FASB考虑到了向IASB趋同的必要性,但其在短时期内,似乎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FASB与IASB的趋同状况。可以说,作为两个应用范围最广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FASB与IASB的动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

篇9

一、金融危机的概念及特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高速发展,金融危机也如影随形,如在此次金融危机前,有重大影响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等,这些危机表现出以下趋势:第一,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比较近几次金融危机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发生的周期越来越短,波及的程度和范围也不断加大,对世界金融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二,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加快和传染性强。随着世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之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生产全球化、金融和贸易一体化的步伐,全球性的发展加剧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各国之间的传染,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第三,金融危机的危害性不断加剧。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都造成当事国经济进入严重的衰退,有的甚至导致当事国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对当事国的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害。

二、金融危机对欧洲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

首先,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根据经合组织2008年数据统计,欧洲部分国家公共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重均在25%左右,法国28.4%、德国25.16%,意大利24.86%,瑞典27.3%,英国20.54%。其中医疗支出的部分占据GDP10%左右,人均医疗支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六倍之多。”由此可见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欧洲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欧洲虽然走在高福利的前列,但是也难免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高额的财政支出,政府负担沉重,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更是金融危机对社会保障造成的主要影响之一。

其次,持续的高失业率。随着福利费用的不断增长,对于本来劳动力就很高昂的欧洲来说,劳动力成本更是大大地提高,这样就造成了经济发展的缓慢和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经济遭受重创,社会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长期以来,欧洲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由于高失业率代表着政府需要发放高额的失业金,越来越多的人领取失业保险,此外,在2011年因经济危机引发失业大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占领运动”,席卷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失业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社会动力缺失。众所周知,欧洲的社会福利待遇一直位于世界前列,高福利的社会福利政策也必然使政府负担沉重,也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效果。“养懒汉”现象成为社会福利政策的诟病,高福利使社会的动力缺失,劳动力不愿意去努力工作,出现了自愿失业和消极就业的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领取高额的失业保险金,政府在财政负担沉重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贫困陷阱”,也就是工作的收入和失业的收入几乎相同,社会一部分劳动者不愿意去工作仅靠福利度日的生活状态。这种消极的收入补偿制度,造成了社会动力的缺失、生产力下降、也极大地损害了社会效率与公平。

三、瑞典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

在经济方面,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是北欧最大的国家,瑞典的经济属于混合经济的类型,私营与国营相结合。在这次以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当中瑞典也遭遇到全球化中低廉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危机,但是与受经济危机影响最明显的希腊相比,瑞典是与它截然不同的,瑞典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变经济发展的战略减小了金融危机对于自身的冲击。主要措施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通讯、信息产业。同时也恰恰是这种以高科技为产业主导的模式使瑞典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也在金融危机当中极大地避免了金融危机对于经济产业结构造成的冲击,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瑞典的社会服务业非常丰富,瑞典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众所周知瑞典社会保障的特点是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这种特色充分发挥了社会福利的所长,通过直接为人民提供社会服务实现是社会保障的高水平。瑞典这种高度发展的社会福利既吸引了劳动力,又解决了资金失衡问题,这种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众发展的社会服务削弱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

在福利思想方面,瑞典的福利政策具有普遍性和全民性的特点,这与瑞典社会所倡导的人人平等和合作主义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早期瑞典学派的经济社会思想对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瑞典学派提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张对于推动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受新教路德教福利思想影响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形态为瑞典社会福利思想奠定了基础,其福利思想既不主张教会垄断又不排斥政府在社会福利上的责任与关怀,因此瑞典形成了合作、协调、团结与公正的社会福利观。这种福利价值观团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使全体人民对社会福利得到充分满足。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更加强调社会公民权,这就促成了全民福利,形成了福利的“普遍性”。与此同时,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观并不否定市场的作用,但更强调政府在社会福利中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混合经济。总而言之,瑞典社会所提倡的公正与平等的价值理念是瑞典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石。

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社会强调的社会公民权和在普遍主义的社会福利观的指引下,瑞典建立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政策,并且通过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保证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瑞典社会福利政策一个主要的特点是社会保障的全面性,瑞典为人民提供了全面的、广泛的、涉及生老病死的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例如残疾人福利、儿童抚养福利。此外,瑞典社会福利政策还具有高水平的特点,无论是在资金还是人文关怀上,瑞典社会福利政策都维持着高水平。在社会保障政策全面性和高水平的基础上,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更加注重公平性,无论社会的各个阶层,瑞典都追求社会福利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的需要,实现公民间最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过高税收实现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次分配,虽有对“养懒汉”现象的探讨,但瑞典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也正在由单纯的社会福利供给转向社会福利引导,鼓励人们工作与创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瑞典社会福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经济合理有序发展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

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欧洲各国所遭受的冲击情况研究,不难发现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福利政策是紧密相连的。经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直接引发了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希腊长期以旅游等服务行业为主,在加入欧盟之后更是主要发展优势产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福利政策也面临着考验。而瑞典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牢固而合理的经济结构,这些都减轻了金融危机对于瑞典所造成的冲击,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都造成影响的同时,瑞典特有的经济结构所支撑的社会福利政策正发挥着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发展的作用。因此,合理、科学、有序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经济的合理发展是我国在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扩展社会服务功能的保证。

(二)福利思想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内核

篇10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有效地稳定居民收支预期、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即期消费。而社保基金的监管和投资运营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在当前政府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若在社会保障政策选择上能有效改善民生,如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强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就能有助于提高国内消费内需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及未来可用于投资的社保基金

中国当前及未来可用于投资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主要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基金。

(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战略储备基金,主要用于我国将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障的部分资金需要,目前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主要通过委托投资的方式间接入市。截至2007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4,140亿元,加上受托管理的行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基金总资产市值5,162亿元。自2000年成立至2008年10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92%,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6.54个百分点,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企业年金基金。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实行完全基金积累型的个人账户制,采取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基金运营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3.2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为929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519亿元。另据保守的估计,在企业年金发展早期,每年的缴费积累可达150亿~2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总积累有可能达到4,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按人民币不变价计算)。尽管2008年股票市场遭受系统性风险、A股跌幅超过70%,由于现有法规对企业年金投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年金组合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年金组合具有低风险特征。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企业年金基金平均收益率远远优于公募基金业绩,多个运作满2年的年金组合收益累计超过70%。

(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其中,个人账户部分采取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属于缴费确定制。按照原有的政策和目前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34号)的要求,个人账户部分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及协议存款,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下,存在巨大隐性损失,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截至2007年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391亿元,11个做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7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1亿元。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各地新农保试点的实践经验以及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度的特点业已证明我国新农保制度将采取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作为主导模式。目前,大多数试点地区都将农保结存基金存入商业银行,个别地区拓宽个人账户的发展功能,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办法。总体而言,农保基金仍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压力。截止2007年底,我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171万人,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12亿元。

二、社保基金监管、投资运营与扩大消费需求

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是扩大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前提,通过强化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发挥其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有助于稳定参保者的收支预期,为扩大消费内需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通过加强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社保基金”是我国老百姓的“养命钱”,必须坚持安全至上,规范经营,稳健投资。在其增值以前,应通过完善的监管措施使其免于遭受被挪用或盗用的风险。确保“养命钱”首先是安全的,才能让广大老百姓放下心来,这将成为让他们放心、大胆消费的前提。

(二)社保基金通过实现保值增值有助于稳定参保者的收支预期。我国企业年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性质相似,都是采取的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属于缴费确定制,是一类具有私人产权属性的私人退休金。随着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的做实和新农保制度的推进,未来这两类基金也同企业年金基金一样适宜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逐步进入资本市场,以实现保值增值。由于人们的养老金给付额与基金投资收益密切相关,当人们预计到未来养老金给付额将提高时,将直接刺激他们减少当前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当期的消费支出。

(三)社保基金通过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扩大消费内需创造良好的环境。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扩大内需的要求,企业年金拟采取提高入市比例,全国社保基金拟采取逐步扩大指数化投资规模,追加部分股票投资;向海南洋浦开发区等5个关系到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供50亿元信托贷款;积极稳妥地开展股权基金投资等措施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社保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繁荣资本市场的同时,能够促使储蓄和投资向生产领域转换,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内需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改善企业经济状况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影响消费支出。

三、相关政策建议

面对当前金融市场波动和投资风险的加大,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促进社保基金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发挥其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通过加强监管来保证其安全性,又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使其不断增值。

一是以《社会保险法》立法为契机,完善相关的条例和规章制度。将全国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等的投资管理纳入统一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社保基金各监管主体和运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同时为适应新的投资管理要求,规范并修改对全国社保理事会、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制定的投资管理办法。

二是理顺现有投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将社保基金行政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相分离,建立统一、独立的运作模式和监管主体,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如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改造,让其成为专司投资监管而非具体负责投资运作的机构;企业年金基金也要严格按照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来治理。

三是努力增大“社保基金”的规模。如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一步做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通过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来增大职业年金中个人账户的规模;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多样化的保值增值方式。

四是拓宽基金投资渠道,调整基金投资结构。如全国社保基金可采取的措施为: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减少对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加大对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地方优质国有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直接股权投资;扩大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稳步增加对海外的投资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一是美联储通过常规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支持。首先,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超低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冻结状况,美联储先后推出定期拍卖工具、定期证券借贷工具、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商业票据融资工具、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和定期资产支持证券借贷工具等多项创新贴现工具,为影子银行打开了传统上只向银行开放的贴现窗口。与此同时,美联储于2008年11月启动大规模资产购买方案,直接购买国债、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和“两房”等机构债,从而拉开了先后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序幕,对金融市场价格形成重要支撑,从而为减少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减计、账面损失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是美国财政部利用财政注资、财政担保等方式为金融机构纾困。2008年10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从而推出了最具决定性的金融危机救助计划――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授权美国财政部从国内金融机构购买高达7000亿美元的与抵押贷款相关的金融资产。在实施过程中,美国财政部将TARP实施的重点放在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注资上。TARP是由一系列资产收购计划构成,主要包括银行投资项目、信贷市场项目、汽车工业融资项目、美国国际集团投资项目等。这些救助项目主要通过购买优先股、债券、直接贷款和结构贷款等方式向金融机构、汽车产业注资,为购买金融资产提供担保以及改善住房抵押贷款条件等。

篇12

一、前言

近年来,全球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长。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各国外汇储备管理目标、管理策略和投资方式等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2005年4月IMF对外汇储备管理目标进行了修正,指出:“与传统储备管理目标相比,目前外汇储备管理在资产保值和确保流动性基础上,更应注重管理的有效性,以最大化收益(或降低成本)”,从而突出了外汇储备管理收益性目标的重要性。高储备持有国也纷纷采取更加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投资策略,这从近年来纷纷涌现的主权财富基金(SWFs)中可见一斑。主权财富基金的主要来源就是各国的外汇储备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投资于股票、政府或机构债券(包括基金公司、股票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以及一些金融衍生产品,其目的是在保持资产安全性基础上使投资收益最大化。但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包括“两房”在内的美国多家金融机构纷纷破产,投资基金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国际投资环境急剧恶化。这给各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据统计,主要投资于美国和欧洲的金融证券和房地产领域的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2008年3月底到12月底损失了310亿美元;淡马锡2008年4月至11月间资产价值下降31%,仅其在美国银行的投资就损失了至少30亿美元;被认为资产最为多元化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在这轮危机中也难以全身而退,据估计,该基金最多可能亏损1500亿美元,相当于其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在此背景下,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产生了什么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究竟是亏损还是盈利?外汇储备管理效率如何?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对1994-2008年间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实证,并得出结论,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参考。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经网数据库等。

二、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分析

外汇储备在我国的运转过程,可以表示为:(1)国际收支顺差带来外汇盈余;(2)外汇市场外汇供给增多,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央行进入外汇市场实行干预操作,买入外汇抛出本币;(3)国家指派专门机构(目前主要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汇盈余以及从外汇市场买入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和投资;(4)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内稳定,央行发行票据来冲销外汇占款。

目前来看,总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资金的使用还是很有限的。外汇储备除了投资到国外购买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债券外,其余的资产主要存在国外银行。尽管2004年以来国家曾尝试运用部分外汇储备给金融机构注资以及其他股权投资,并在2007年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汇储备资产进行积极管理,但资金量小0。在这一运作过程中,持有外汇储备的损益就显现了出来。就收益来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持有外汇储备收益,是指国家对外汇储备资产的投资收益,具体包括:(1)外汇储备投资于国外证券的收益;(2)外汇储备存于外国银行的利息收益;(3)外汇储备用作其他积极性投资的收益。这些储备收益属于显性收益。广义的外汇储备收益是指一国运用外汇储备所产生的所有收益的总和,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其他无形收益等,具体而言不仅包括外汇储备投资的经济收益,还包括:(4)一国因持有外汇储备而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损失;(5)一国持有外汇储备带来的市场稳定的信心等。(4)、(5)部分收益属于隐性收益。广义的收益又可分为可量化与不可量化部分,可量化部分为(1)、(2)、(3)、(4),不可量化部分为(5)。

(一)投资国外债券的储备资产收益率分析

虽然这两年实行储备资产多样化改革,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元资产仍占绝大比重。其中,美国国债约占35%,美国长期机构债券占比30%和长期企业债券占比5%。美国国债具有四大系列:T—bills(4周、13周和26周),T—notes(2—10年期),T—bonds(10-30年期)和TIPS(通胀保护的国债)。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数据显示,我国主要投资的期限品种包括3个月、5年、10年、30年等。近几年来这些品种的收益率随着美国经济周期的变化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如3个月短期国债从1994--2008年的收益波动范围为1%-6.66%;5年中期国债的收益波动范围为2%-5.2%;10年期长债近几年的收益波动范围为3.0%-5.4%;30年期长债近两年的收益波动范围为4.25%-5.7%。考虑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投资中、长期国债,其平均收益率约为5%左右。其次还有美国机构债,它们一般比同期限的国债高100-200基点,因此保守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债券的平均收益可达5%。除了购买美国国债,我国还动用外汇储备购买了部分欧盟和日本的长期政府债券。根据相关的研究,保守估算我国外汇储备中欧盟长期债券比例约为15%,日本长期债券比例约为8%。欧洲和日本长期债券收益率近年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在4%和1.8%左右波动,它们相对于美元有超过20%以上的升值水平,折合美元的收益率大约为4.8%和2.16%。

(二)存在国外银行的储备资产收益率分析

除了购买一些政府国库券、债券以外,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主要存于银行,这部分流动性资产约占总外汇储备资产比重的7%。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自1998年1月以来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平均只有3.06%。结合投资国外证券收益率,运用归一法,我们可以大致得到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的整体收益率水平,为4.607%(5%×70%+4.8%×15%+2.16%×8%+3.06%×7%=4.607%)。按该收益率来算,1994-2008年我国各年度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如表l所示,累计总收益为3550.41亿美元,计27553.86亿元人民币。

(三)因持有外汇储备而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损失——风险收益分析

风险收益是指因持有外汇储备而减少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次数以及降低了危机发生时对经济的危害程度,这种降低的危害程度可以认为是外汇储备带来的一种收益。正因为风险收益的存在,使得新兴国家愿意持有更多的外汇储备。Rodrik and Velasco(1999)估计遵守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将使资本流动发生逆转的概率减少10%,假设金融危机的成本为GDP的10%(该假定比率不高,见Hutchison and Noy,2002),那么遵守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的风险收益等于GDP的1%;表2依此计算了1994-2008年我国各年度风险收益,累计为20112.35亿元人民币。

将上述三种收益累加,得到1994-2008年间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总收益为6081.75

三、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成本分析

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也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成本包括:(1)干预成本,即央行进入外汇市场买人美元等外汇的操作成本;(2)冲销成本,即央行对冲市场上外汇占款的冲销行为所支付的费用。广义成本除了(1)、(2)外,还包括(3)机会成本,即如果不将外汇储备投资国外,而运用于其他途径(如进行国内建设投资)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及(4)如果国内货币市场上外汇占款不能完全冲销,外汇占款剩余对一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影响。这些广义的成本也可分为量化和不可量化两部分。量化部分包括(1)、(2)、(3),不可量化部分包括(4)。

(一)外汇市场干预成本

当外汇市场外汇资产供给大于需求时,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外价格(汇率)稳定,政府不得不入市进行干预。中国人民银行在外汇交易市场中心执行干预操作,全额从外汇指定银行那里买入外汇资产,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基础货币。干预成本就是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所产生的交易损失及额外的利息支付。由于从1994年以来人民币都呈现稳定与升值趋势,因此央行每年都存在因低价抛出本币而带来的损失。特别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06年底的7.8087元/美元上升到2008年底的6.8346元/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47%,这使得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成本剧增。此外,央行买人外汇抛出人民币,由此导致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属于央行负债,央行还需额外支付这些负债的利息,这些额外支付的利息也属于外汇干预成本。

本文借鉴Murray(1990)和Ito(2002)的研究方法来分析1994年1月-2008年12月我国外汇市场干预成本。鉴于干预数据的保密性,本文使用外汇储备的变动额作为每月或每季度的外汇干预的替代变量。

1.央行外汇买卖的交易损失采用Talor(1982)的公式来衡量

其中,Pi代表利润,ni为第i期外汇干预额,这里是i期的外汇储备变动额,ei为第i期买卖外汇时的实际汇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et为样本期末的市场汇率。为了避免时间区间的选择对收益的影响,本文以逐年累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看到,按照2008年底人民币汇率计算的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卖出人民币而遭受损失累计为20541.4亿元人民币,具体分摊到过去每一年的损失如表3所示。

按照同样的方法和2007年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7.3046元/美元计算央行的干预成本,结果为11980.9亿元,分摊到每一年的干预成本见表4。可以看到,2007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外汇买卖交易成本比前一年增加了71.45%。

2.央行本币负债的利息C=(Btrt)/4 (2)

Bt为第t期末的外汇占款增量,n为本国银行间90天期限的基准收益率。计算结果见表5。1994--2008年央行本币负债的利息累计为1431.44亿元人民币。

(二)货币市场冲销成本

由于国内货币市场外汇占款增加产生基础货币扩张,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内价格的稳定,央行不得不通过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冲销操作,回收多投放的基础货币,以保证基础货币进而货币供应量不受大的冲击。冲销成本就是指央行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冲销操作以回收基础货币所产生的成本。

1994年以来我国使用过的冲销手段包括:控制贷款规模、回收再贷款、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金融债与增加特种存款、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对冲操作)、将财政及邮政储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等,与此相对应的央行的冲销成本主要有:①回收再贷款所损失的利息收入;②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③发行央行票据所需要支付的利息;④邮政储蓄转存中央银行所需支付的利息。其中回收再贷款方面,按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3月期的贷款利率为基准进行计算,1994-2008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因对金融机构再贷款余额在样本期间的增减而多收入利息51.49亿元;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存款准备金利息为9935.35亿元;邮政储蓄转存中央银行利息总计4388.1亿元。从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银行累计总共发行票据671期,发行总量为17058.3亿元。为了吸引金融机构用央行票据置换其超额准备金存款,央行必需在收益率和流动性两个方面提供比超额准备金存款更为优惠的条件,这使得该部分对冲成本十分巨大,2002-2008年间央行因发行票据所支付的利息累计达到4714.79亿元。综合上述四项数据,可得到1994-2008年间广义范围的中国人民银行冲销操作成本总共达18986.75亿元(9935.35+4388.1+4714.79—51.49)。其中各年度冲销成本见表6。可以看到,2008年由于本币汇率上升,央行冲销成本比2007年增长了38.4%。

(三)机会成本(又称为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损益)

如果外汇储备不投资于国外证券而是投资于国内建设,比如直接用其购买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也会带来一定的收益。我们定义这些因购买他国政府债券而放弃的国内投资收益为外汇储备投资的机会成本。假定外汇资产投资国内,那么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国内投资收益率×外汇资产规模×当期汇率。其中外汇资产规模是外管局公布的每年度外汇储备累积值。当期汇率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年度数据来算。中国国内投资的收益率可按多种指标估算,如工业资本回报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和全部资本收益率等,本文选取工业资本回报率作为参考指标。已有的研究数据均显示,1994年以来我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具体回报率是多少还存在争议。本文援引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CCER)2007年5月研究得出的结论:从1994年到2006年工业资本回报率变化幅度为2.2%到13.4%,净资产回报率变化幅度为6.8%到18.5%;如果选择净资产回报率作为参数,平均值为7.8%。可以算出1994-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持有的机会成本见表7,总计为46826亿元。

四、外汇储备管理的净收益

将外汇储备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净收益。总收益包括外汇资产投资收益和风险收益,总成本包括外汇市场干预成本、冲销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如果不考虑机会成本,用总收益减去干预成本和冲销成本,就得到外汇储备管理的会计利润(见表8中第一列8);如果考虑机会成本,就得到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经济收益(见表8中第1列10)。1994-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净收益见表8。

五、结论

(一)如果不考虑机会成本,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是盈利的。1994-2008年间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实现净利润6706.62亿元,收益率达到4.96%。这主要缘于我国执行了安全、稳健的投资策略,从而降低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风险。对不断发展与改革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而言,能在保证外汇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基础上取得如此收益,其管理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多年来,我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支持,增强了我国应对诸如亚洲货币危机这类突发性金融危机的能力,维护了国家金融稳定与安全,增强人们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信心。

(二)如果考虑储备资产投资国内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管理收益为-4982.15亿元,整体经济利润是负数。这说明我国现行的外汇储备投资还存在改进之处。长期以来,基于安全性考虑,我国将大量外汇储备以美元形式持有,同时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各类资源支持、外汇储备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大量引进先进资源、人力和物力,这需要外汇储备的支撑。在外汇储备运营投资上,如果企图依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市场带来稳定的收益,不仅约束了本国经济发展速度,助长了全球性的经济失衡,而且还会使投资面临巨大的风险。挪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国家养老基金”金融危机爆发前在全球范围内分配资产,其资产40%投资于股票,60%用于固定收入投资,但金融危机爆发后仅2008年一年就损失约905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0年基金收益总和,这就是一个证明。事实上本次金融危机后,一些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区域转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甚至转而回到本国国内市场投资。

(三)可以考虑成立国家战略基金,将部分外汇储备和国家战略发展相结合,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经济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课题。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外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二是提升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例如,用外汇储备注资方式,支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等。但目前储备管理部门对此没有进行整体规划,也没有系统的战略安排。本文认为,国家战略基金应该划分为民族企业发展基金、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教育科技发展基金。三大基金的战略发展侧重不同:(1)民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国有重要民族企业的发展,目前中金公司主要注资于国有金融机构,未来还可扩大投资范围,包括工业、农业、制造业等在内的民族企业,符合注资条件的都可进行投资;(2)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成立的目的是实现外汇储备与战略能源储备的合理结合;建立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对国外石油、钢铁、天然气、煤炭等战略能源领域进行策略性投资,一方面可以提高外汇储备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能平抑世界能源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3)成立教育科技发展基金主要是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教育和高科技产业,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现代科技水平。利用富余的外汇储备,进口高科技设备来支持科研与开发,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交流或培训的经费,或者用于引进国外的专家和顾问等等。此类投资的回报会通过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

(一)外汇市场干预成本

当外汇市场外汇资产供给大于需求时,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外价格(汇率)稳定,政府不得不入市进行干预。中国人民银行在外汇交易市场中心执行干预操作,全额从外汇指定银行那里买入外汇资产,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基础货币。干预成本就是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所产生的交易损失及额外的利息支付。由于从1994年以来人民币都呈现稳定与升值趋势,因此央行每年都存在因低价抛出本币而带来的损失。特别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06年底的7.8087元/美元上升到2008年底的6.8346元/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47%,这使得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成本剧增。此外,央行买人外汇抛出人民币,由此导致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属于央行负债,央行还需额外支付这些负债的利息,这些额外支付的利息也属于外汇干预成本。

本文借鉴Murray(1990)和Ito(2002)的研究方法来分析1994年1月-2008年12月我国外汇市场干预成本。鉴于干预数据的保密性,本文使用外汇储备的变动额作为每月或每季度的外汇干预的替代变量。

1.央行外汇买卖的交易损失采用Talor(1982)的公式来衡量

其中,Pi代表利润,ni为第i期外汇干预额,这里是i期的外汇储备变动额,ei为第i期买卖外汇时的实际汇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et为样本期末的市场汇率。为了避免时间区间的选择对收益的影响,本文以逐年累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看到,按照2008年底人民币汇率计算的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卖出人民币而遭受损失累计为20541.4亿元人民币,具体分摊到过去每一年的损失如表3所示。

按照同样的方法和2007年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7.3046元/美元计算央行的干预成本,结果为11980.9亿元,分摊到每一年的干预成本见表4。可以看到,2007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外汇买卖交易成本比前一年增加了71.45%。

2.央行本币负债的利息C=(Btrt)/4 (2)

Bt为第t期末的外汇占款增量,n为本国银行间90天期限的基准收益率。计算结果见表5。1994--2008年央行本币负债的利息累计为1431.44亿元人民币。

(二)货币市场冲销成本

由于国内货币市场外汇占款增加产生基础货币扩张,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内价格的稳定,央行不得不通过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冲销操作,回收多投放的基础货币,以保证基础货币进而货币供应量不受大的冲击。冲销成本就是指央行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冲销操作以回收基础货币所产生的成本。

1994年以来我国使用过的冲销手段包括:控制贷款规模、回收再贷款、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金融债与增加特种存款、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对冲操作)、将财政及邮政储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等,与此相对应的央行的冲销成本主要有:①回收再贷款所损失的利息收入;②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③发行央行票据所需要支付的利息;④邮政储蓄转存中央银行所需支付的利息。其中回收再贷款方面,按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3月期的贷款利率为基准进行计算,1994-2008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因对金融机构再贷款余额在样本期间的增减而多收入利息51.49亿元;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存款准备金利息为9935.35亿元;邮政储蓄转存中央银行利息总计4388.1亿元。从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银行累计总共发行票据671期,发行总量为17058.3亿元。为了吸引金融机构用央行票据置换其超额准备金存款,央行必需在收益率和流动性两个方面提供比超额准备金存款更为优惠的条件,这使得该部分对冲成本十分巨大,2002-2008年间央行因发行票据所支付的利息累计达到4714.79亿元。综合上述四项数据,可得到1994-2008年间广义范围的中国人民银行冲销操作成本总共达18986.75亿元(9935.35+4388.1+4714.79—51.49)。其中各年度冲销成本见表6。可以看到,2008年由于本币汇率上升,央行冲销成本比2007年增长了38.4%。

(三)机会成本(又称为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损益)

如果外汇储备不投资于国外证券而是投资于国内建设,比如直接用其购买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也会带来一定的收益。我们定义这些因购买他国政府债券而放弃的国内投资收益为外汇储备投资的机会成本。假定外汇资产投资国内,那么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国内投资收益率×外汇资产规模×当期汇率。其中外汇资产规模是外管局公布的每年度外汇储备累积值。当期汇率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年度数据来算。中国国内投资的收益率可按多种指标估算,如工业资本回报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和全部资本收益率等,本文选取工业资本回报率作为参考指标。已有的研究数据均显示,1994年以来我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具体回报率是多少还存在争议。本文援引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CCER)2007年5月研究得出的结论:从1994年到2006年工业资本回报率变化幅度为2.2%到13.4%,净资产回报率变化幅度为6.8%到18.5%;如果选择净资产回报率作为参数,平均值为7.8%。可以算出1994-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持有的机会成本见表7,总计为46826亿元。

四、外汇储备管理的净收益

将外汇储备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净收益。总收益包括外汇资产投资收益和风险收益,总成本包括外汇市场干预成本、冲销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如果不考虑机会成本,用总收益减去干预成本和冲销成本,就得到外汇储备管理的会计利润(见表8中第一列8);如果考虑机会成本,就得到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经济收益(见表8中第1列10)。1994-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净收益见表8。

五、结论

篇13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返乡农民工数量明显增加,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积极应对,妥善解决好农民工的创业就业,实现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发展目标,是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据统计,我国外出的农民工总量大概是1.3亿人,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江西是全国劳务输出大省之一,2008年跨省向上海、江浙、广东、福建等省外地转移就业558万人。[1]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春节前江西省返乡农民工达到330.9万人。[2]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失去了经济来源,极大影响了各自家庭的经济收入。如此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返乡就业,也加重当地就业形势。鹰潭市就业局局长陈鑫英早在2008年11月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就曾不无担心地提到:未来农民工一旦大规模返乡,势必加剧省内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3]目前,这句话已经得到现实印证。另外,随着返乡农民工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欲求,以及要求民主、民生、民权、劳动保障的意识将更加强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长期积累在心中的因农村社会保障、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以及债权债务等新旧矛盾在时间和空间上压缩在一起,并由此可能引发新的群众集体上诉上访事件。返乡农民工中有大量年轻人,这群人常常已经忽略了自己农村人的身份,不愿回到土地上就业。当他们在“返乡潮”中被迫回到农村后,会因城乡生活的反差导致心态失衡,如果不及时疏导,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由于农村的公共娱乐设施不足,许多人“赋闲”在家的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文化娱乐的渠道受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影响,只能将赌博、喝酒作为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时间一长难免会滋生一些事端,威胁到公共安全。部分返乡农民工可能在失去原有的经济来源后,会因生活贫困等原因铤而走险,做出危害社会安定的极端行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但是如果政府能沟通过多渠道的引导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返乡回来的农民工不是包袱,而是财富,并且还能创造财富。”[4]本文通过在江西外出流动人口较多的赣州、上饶、鹰潭、新余、九江、南昌、宜春等地进行调查的基础,对返乡农民工群体特征及再就业政策措施提出一些对策性思考。

一、返乡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一)社会特征

从总体来看,返乡农民工具有以下社会特征:年龄方面,返乡农民工以45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占比超过85%;文化水平方面,在返乡的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是返乡的主要组成部分;自身素质方面,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自身条件差,文化程度低,总体素质也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职业分布方面,大多数从事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零售批发等行业,从业比例最高的两个行业即制造业和建筑业;地域分布方面,从东部和南部地区返回的农民工较多,主要涉及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

(二)社会心理

总体来看,返乡的农民工大多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主要表现在心理受挫,情绪低落,信心明显不足,生活焦虑等。大多数的返乡农民工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农村的生活观念,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现在回到农村,反而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当中依靠自己技能生存着,有的农民工甚至已经是工厂的管理人员了,但是回到农村意味着他们就和周围的人没有差别了,他们得像其他的农民一样干农活,为生计奔波。这两种环境的差距导致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由于在农村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发挥,或者地位显现不出来,这使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产生失落感。很多农民工在外就业多年,当他们返回家乡时,会面对着种种困难。比如与父母、配偶、子女之间可能会有很多矛盾。还有些农民工因为是举家迁出,当他们回来时,他们在城市中长大的子女回到农村会表现更多的不适应,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可能会更加激烈。

(三)群体分层

根据自身条件和就业愿望的不同,返乡农民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回乡观望型。以30岁以下年青人居多,他们在农民工中文化程度较高,由于长期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一来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再者从事农业生产时间较短,甚至完全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回到农村后难以适应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在等待时期以便再次进城寻找新的工作。二是回乡就业型。这一部分主要有两类群体:一类主要以以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的体力劳动者为主,不能适应职场的激烈竞争而想回乡寻找相对合适和稳定的工作。另一类主要是一些年龄较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他们回到家乡后后很快就在当地重新找到工作。三是回乡创业型。这一部分人的主要特点是学历较高、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者,他们回乡后努力自己创业。四是回乡务农型。主要以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或家庭需要者为主,在当前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吸引下,乘势回乡,从事务农。

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困境

(一)政府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

很多地方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忽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对待就业创业问题不认真调查研究,敷衍了事。特别是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认识不足,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一是没有把服务农民工回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小打小闹”,缴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

2、信息传递不畅

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的再就业工作,所以,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帮扶政策。但是,这些帮扶政策大多没有有效地传递到返乡农民工群体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这些政策大多属于公文性质、政策性强、可操作性弱,大多数的返乡农民工无法真正理解。二是很多帮扶政策仅仅停留在文件柜中、领导的办公桌上,最多也只是在一些政府相关的会议、媒体上公布了事,大多数返乡的农民工由于居住条件的限制、农村生活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取这些信息,所以,致使政府的很多对返乡农民工的帮扶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仅仅停留在文字上、文件上、领导的讲话上、媒体的对上宣传上。

3、行政效率低下

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识某个政府部门的事情,需要诸多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才能完成。由于,目前各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分工不是很明确,所以,经常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等现象。而对于农民工来说,并不清楚各部门的业务职责分配,最后东奔西跑,劳命伤财,无形中提高了农民工就业成本。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来说,往往为了批文,在多个部门四处奔波、大大降低自己的创业热情,也因此失去了对家乡政府的信任。另外,一些地方政府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服务环境,“管、卡、压”的做法仍普遍存在。

4、配套措施缺乏

国家虽然已经对此次金融危机引起的农民工失业返乡的再就业问题高度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政策,但是具体的宏观决策并未制定,直接影响了这一工作的开展。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个综合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像做好农民外出就业一样做好他们的返乡再就业工作。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只是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量考虑这个问题。因而,各级地方政府专门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很少,缺乏有力支持。实际上,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行为涉及到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城建、公安等多个部门,尽管各部门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相关制度尚未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合力。二是政策上不公平。对引进的外商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农民回乡创业得不到同等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三是扶持政策滞后。据了解,回乡创业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得到的支持只是属于本地的“土政策”,没有中央和省里的政策依据。由于国家缺少对回乡创业的明确政策,使税务、金融、财政等部门难以操作。

(二)农民工方面

1、自身因素影响

由于农民工大多学历较低,文明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教育严重不足,所以,大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在寻找新的出路,不断地改变产业结构,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方面是存在大量无法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无法招到满意的员工。这些满意的员工主要是受过严格职业技能训练的农民工。农民工工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是制约当前返乡农民工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2、就业意识滞后

由于农民工自身条件的制约和乡村传统乡土意识的影响,大多数的农民工在就业意识方面严重滞后于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一是依靠地缘和血缘关系。大多数的农民工在外出就业时都倾向于依靠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介绍,这主要是完全基于传统的乡村社会对地缘和血缘关系的特殊信任。加上现行就业市场的不完善,政府监管的不到位,一些黑中介趁机骗取钱财,导致他们对于以政府名义举办的各种招聘会并不热心,而更加倾向于地缘和血缘关系来寻找工作。二是轻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大多数的农民工轻视技能培训,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是费时费钱的事情,不如直接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关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机制不健全。在经费保障、教学方式、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感觉没有作用,流于形式。

3、市场意识不强

在返乡农民工中虽然存在一批具有一定资金、经验、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但是由于受传统的“稳定”思想的影响,大多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打工挣钱,普遍缺乏冒险的精神,市场意识不强,不愿冒险去自己创业。尽管国家出台很多的优惠的创业条件,但是对于思维定势的农民工仍然是无动于衷。当让,也有一些农民工由于对市场认识不深、困难估计不足,出现了创业失败,血本无归的现象,更加使一些本来具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农民工望而却步,继续自己的打工生涯。

(三)企业方面

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国内的经济不是太景气。国内大多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有的出于半停产状态,有的因此倒闭。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普遍降低。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员情况。即使大量的沿海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后,也很难再本地的企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因为本地的企业也与沿海地区的企业面临相同的困境。

2、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在经历金融危机的阵痛之后,国内很多的企业纷纷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在农民工的需求数量上有所减少,而且在质量方面有所提升。特别是对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的需求量增大。所以,这些因素的变化,也导致农民工就业难度的增大。由于,大量的农民工都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因而,面对部分企业的需求,也显得无能为力。这种供求关系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3、家族血缘关系影响

由于中国目前的企业,能够大量吸收农民工的都是民营企业。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其中以中小家族企业为主。所以,大量的员工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对吸收外来农民工的数量极其有限。内地的大多民营企业也同样如此,所以,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后,在企业就业的可能性非常小。一是内地的企业数量较少,二是企业的用工数量也十分有限,三是有限的用工数量也大多局限于血缘关系为主。

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对策思考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

就业时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器。返乡农民工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是家庭的顶梁柱。一个人失去工作,往往意味着整个家庭收入骤减和生活水平下降。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一是加大政策和用工信息宣传力度,让返乡农民工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二是建立相应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机构,避免多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工作相率。三是多方联动,形成回流农民工再就业服务机制。省、市、县都成立了回流农民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党委、政府负责,各级相关部门参加,各司其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机制,并制定积极政策措施,促进回流农民工再就业。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使政府、企业、回流农民工、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多方互动。

(二)做好调查和分类培训工作

做好基础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前提条件。一是要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数量、年龄,家庭情况、性别状况、原工作状况、特长、就业(创业)想法和要求、培训需求等。二是对当地的二、三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需求情况、农业生产特点等情况进行调查。三是对当地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四是对当前全国各地最新的用工信息情况进行调查。只有搞清楚这些情况,对返乡农民工的帮扶工作才能做到胸中有数,出台的政策措施才能有的放矢。然后结合返乡农民工群体中的四种类型:回乡观望型、回乡就业型、回乡创业型、回乡务农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使他们人人感到有事做、能做事、做成事。特别是在培训内容和形式方面,要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农民工的需求,不仅对他们的技能进行培训,而且要增加一些对国家经济形式的认识、就业(创业)心理、技巧、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三)做好多渠道再就业引导工作

1、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引导劳务输出一批

各级政府要把稳定农民务工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特别是劳动就业部门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了解外地企业用工需求,并及时地向农民就业信息指南。要采取组织小分队上门联系、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以及邀请在外创业人员返乡恳亲会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寻找劳务输出市场,多渠道推动农民工外出就业。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农民工的情况,与劳务输入大省的各级政府建立协作关系,收集相关劳务信息,通过当地媒体,指导农民外出就业,增强计划性,避免盲目性。[5]二是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用工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使其增强自身能力,胜任沿海发达地区一些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

2、扩大招商引资,促使工业园区就业一批

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也是解决农民务工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数量较多、产业类型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优势,通过加快发展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鼓励工业园区通过扩大规模、扩大生产等形式,充分挖掘潜力招收农民工就业。各级劳动部门与市(县、区)工业园区要密切配合,针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加强组织引导,大力发展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活动,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引导、鼓励、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力向市内工业园区转移。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市场企业用工问题,又能吸纳返乡农民就近就业。[6]2009年全省将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工业园区企业新招收员工的免费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优先发放培训券;将在乡镇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采取就业直通车、送岗进村、送培训下乡、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引导返乡农民工到省内工业园区企业就业。[7]

3、加大扶持力度,扶持帮助自主创业一批

采用区别对待,分类引导和扶持的原则,一方面,对事业有成的在外打工者,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他们返乡创业。江西省具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据我们调查,江西劳动力成本比广东要低20%-30%,水电和土地价格要比珠三角低近3-4成,加上家乡亲情与社会网络,对创业者具有较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对小有积蓄的返乡农民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创办小型工商业和农村种养业。[8]为此,要充分做好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工作,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工作:一是通过媒体宣传来营造创业舆论氛围。二是放宽对农民创业行业限制。三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四是提供专项创业扶持资金。五是放宽资金信贷条件。六是制定优惠土地审批和的税收政策。七是成了专门的机构,如农民工回乡创业者指导(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情报中心,为回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八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风险意识教育。使他们有意识地理性创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风险教育,要让他们对创业失败有必要的经济和心理准备。

4、挖掘农业潜力,鼓励投入新农村建设一批

大量农民工的回流,一方面增加了农民就业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又是极好的机遇,各地应当因势利导,通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广辟农业内部就业渠道,尽可能安置好返乡农民务农就业。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思谋,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农业开发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让部分返乡人员足不出村就能增加收入。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增加投入,发展农业产业。政府应趁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村劳动力富余的机会,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农业优势产业和资源,启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大项目,着力延伸农业加工链,增强农业对返乡农民工的吸纳能力。政府要根据现实情况,加大对民生工程投入,依托“水、电、路、气”等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和卫生文化事业建设,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引导农民工为乡村建设做出贡献。对于涉及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及时立项、抓紧开工。这不仅可以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另外也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支持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二是加大林改,发展林业产业。江西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情,为林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级政府把务林作为农民工业就业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培训、送科技下乡、政府补贴、免费种苗提供、林权抵押、小额贷款、森林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纷纷亮出招数,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业、林产工业。重点支持林纸、林板、家具、林化、林药、林食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要把家具产业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五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三是积极引导,发展农业合作社。返乡创业的成功与否还需要社会组织建设的加强。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组织,应该在宏观制度不完善时起补充作用。按区域组织引导建立一批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既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又带动农民学习新技能,从事新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农业特色,让传统农民逐步转化为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四是落实政策,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推进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全面落实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建设,加快《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的出台,为调解土地承包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再次,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同制和备案制,避免产生纠纷。最后,要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土地承包纠纷,保护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建林.江西全力安置返乡农民工[N].人民日报,2008-12-8.

[2][7]丁莉娅.江西多措并举安置返乡农民工[N].中国财经报,2008-12-18.

[3]李兴文.“返乡的农民工正在增多”――劳务输出大省江西农民工返乡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8-11-13.

[4]李亚新.返乡农民工不是包袱而是财富[N].农民日报,2009-03-11.

[5][6]施农工.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OB/OL].鹰潭市人民政府主网,2009-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