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7 16:38: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传统媒体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传统媒体整合网络内容作为补充
利用网络内容来丰富、补充报道或节目内容,是传统媒体整合网络内容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媒体在报道某一事件或有关话题时,整合来自网络的有关报道和评论作为补充,比如网民在留言版和博客内的言论和上载的短片等,使之呈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构成媒体报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开拓报道思路,使报道角度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许多报纸在设置报道主题后,采用网友的评论、相关的帖子等作为补充,进行整合报道。2004年11月8日《北京娱乐信报》和《北京青年报》报道发生在北京王府井的一起持刀伤人事件时,就采用了网友用DV拍摄并贴在个人博客上的一系列现场照片,这些照片从目击者的角度描述了现场的情形和各方反应,作为对记者报道的补充,使读者能够从不同侧面了解掌握事实的整体面目。《人民日报》2004年关于任长霞的典型报道中,大胆运用网络组织了一批别开生面的新闻,如《网民评说任长霞》等,上了党报的头条。这些来自网络的评论,作为对报纸报道的有力补充,不但充分揭示了报道主题,提升了新闻价值,而且语言朴素、生动、感人,影响力深远。美国《华尔街日报》改版后,报纸除了重点报道,外加很多路标性质的指向网络上的链接内容,指向相关的背景资料、全文报道、声音或视频的采访录音录像等。
电视媒体也开始改变传统的制作方式,鼓励用户参与电视节目内容。中央电视台《爱电影》节目向网友征集作品,再将征集到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点击投票,最后胜出的就是最终电影频道播出的节目。凤凰卫视在新闻节目中播出网站调查结果,针对一个阶段不断推出新的话题,让受众有表达的空间,并把这种调查以新闻的形式向受众公布 ;在推出的“时事辩论会”节目中,不但把嘉宾言论作为主打内容,网友对某一话题的看法和言论已成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国外,观众自拍的短片开始渗透电视媒体。据报道,伦敦恐怖袭击发生后,世界各媒体纷纷登载了爆炸发生时的现场图片,其中很多图片并非专业的新闻记者所拍,而是遭袭现场的目击者用手机拍摄的。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袭击发生的当天,他们从公众那里收到30多份录像片段。路透社报道2004年南亚海啸的新闻时,就使用了大量民众自拍的短片。有的电视台还开辟新节目播放观众提供的自拍新闻,既可以提高收视率,又能达到互动效果。最近美国广播公司推出全新节目,邀请观众评论每周的重要新闻及娱乐热点话题,并将个人评述片段传送到电视台播出。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全国广播公司以及路透社等,更多采用受众制作的短片,经过监制,加插在新闻报道节目中。
传媒的报道议题直接来源于网络
传统媒体直接从网络获取信息来源(除网络新闻以外),并作为自己的报道选题。新浪网等选定的头条,往往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议题。网络爆料内容新闻性强,成为传统媒体的消息来源。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博客是一些信息最先发出的来源,特别是一些名人的博客更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有的报纸还专门给网络媒体、手机短信等新媒体腾出版面刊发内容,如《人民日报》不定期地把“强国论坛”上的帖子搬到报纸上,《南方周末》摘引各大网络社区的板砖排行榜,《北京晚报》的“大拇哥”手机短信留言互动版等。这也说明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附庸,而成为与传统媒体并驾齐驱的新媒体了。
报道议题首先产生于网络媒体,形成影响力,引起传统媒体的广泛关注,最典型的是围绕《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而展开的讨论和报道。2002年11月16日下午,名为“我为伊狂”的网友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分别贴出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这篇近两万字的文章立刻引起众多网友的注意,在BBS上广为流传,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都以专题形式作了突出处理。2003年1月 7日至 20日,《南方都市报》先后用50多个版的篇幅推出“深圳:你被抛弃了吗?”的大型系列报道,把网络舆论对深圳城市发展前景的忧虑引向城市发展战略的探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7月29日,国务院调研组到达深圳,专门邀请“我为伊狂”参加了深圳问题研讨座谈会。①大河网2006年7月报道了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放弃采访救人的事迹,《河南商报》、《大河报》随后给予了报道。这一事件是网络媒体首先推出的,传统媒体随后跟进,从一个不起眼的论坛帖子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加入合唱,从而使一个地方性普通社会新闻发展为全国性的舆论热潮。网友送给曹爱文“中国最美丽女记者”的桂冠也是先被网络媒体宣传出去,然后被主流媒体所认同的。②
电视中的网络综述节目同样是以网络为消息源。凤凰卫视2005年2月开通的《网罗天下》,是国内电视节目中第一次出现以网络资讯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形式。《网罗天下》全面而彻底地整合网络信息,传递民间声音,例如中日足球比赛前后中国网民和日本网民的观点,以及其他国家的网民对该事件的看法等。主持人每天从网上搜索全球各地的网站、网页和论坛,包括来自网站的独家信息、BBS论坛上的公众声音、热门的网络话题,用电视平台展现网络世界的动态面,例如网上聊天、MP3下载乃至Flas分享。《网罗天下》确实是一个网络新闻信息的大杂烩。
传统媒体在与网络互动中产生“反馈”信息
传统媒体设置的报道议题,通过网络的延伸和放大,又重新“反馈”到传统媒体,从而推动传媒更深入地开展有关报道,影响力大大增强。《江西日报》与大江网资源整合,于2005年1月在全国第一个推出报网互动栏目《江报直播室》。通过大江网的视频,于第一时间在网上广泛传播,次日在《江西日报》推出深度报道,报纸与网络的互动和延伸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国内许多传统媒体都有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如《河南日报》每周刊出多个版面的网上同题报道。
由于网络的“放大”效应,传统媒体在与网络媒体的互动过程中,利用网络让网民自由讨论,通过有效引导,可以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报道主题。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要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话语权,扩大宣传报道的效果,必须借助网络无界传播的影响力,从而对某一新闻议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推介。洪战辉事迹报道就是传统媒体与主流网站最成功的一次联动。2005年12月6日,河南《郑州晚报》发表了题为《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的报道,这篇稿子后来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洪战辉也成为2005年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事迹的报道,《郑州晚报》并不是首发媒体,为什么《郑州晚报》的报道在其他媒体之后反而影响了全国?这与互联网的推动力量密不可分。互联网拥有跨越地域的优势,尤其是全球、全国性的门户网站。在这次报道中,《郑州晚报》与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主流门户站,联手互动,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新闻价值再放大,才收到以上效果。《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这篇报道在《郑州晚报》刊发的同时又出现在新浪网上。当天11:55分,经新浪网在首页显要位置转载后,立即引起全国公众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当天新浪评论就达到近千条,第二天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等70多家网站纷纷转载。新华网还分别在首页新闻中心要闻栏目、时政聚焦、24小时时政热点新闻头条,全文转载《郑州晚报》的报道。为进一步加大新闻的纵深与立体感,《郑州晚报》与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分别建立“洪战辉携妹求学”新闻专题。《郑州晚报》刊发的报道及图片均在第一时间向三家门户网站提供,借助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洪战辉的事迹掀起了一个舆论。在报道过程中,《郑州晚报》先后联合新浪网、新华网、邀请洪战辉兄妹分别做客两大门户网站,与全国网站进行在线交流与沟通,通过互联网的转载,洪战辉的事迹感动中国,网友热情洋溢的留言,又为平面媒体点明了洪战辉报道的主题,给报纸的新闻策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正是通过这种良好的互动,充分展示了这个典型人物真切的价值内涵。③
总体而言,目前传媒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一个探索、逐步完善的阶段,特别是有的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屈服于网络的压力,对网络信息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导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传媒整合网络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与研究。
1、直接采用网络爆料信息,新闻性强。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很多人爱在网络上爆料,很多记者也喜欢在网上发掘新闻材料。传媒使用这些网络信息,需要经过相当严谨的求证和审核。网络信息浩如烟海,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在目前与网络相关的法规还未完善之时,作为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传统媒体,利用网络信息应仔细辨别其来源及真伪,为受众提供准确、可靠和权威的信息。
2、重点报道网友的评论而不是事实本身,主观性强。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媒体通过网络采写的新闻报道,大多数集中于网民的讨论,而不是事件本身。在一系列来源于网络的题材的报道中,各传媒报道的主题是网民单方面的道德批评,情绪化明显。网络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呈现两极化评价,要好就绝对好,要坏就绝对坏,没有中间状态,缺乏实事求是的理性分析和评论。互联网无所不在的影响力,反而使这种没有中间态度的两极化得到强化。一则题名《老外帮助国人提高素质》的帖子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引起报纸广泛关注和报道,这篇所谓老外“纠违”的新闻报道说,2006年10月20日北京一名美国老人试图纠正一辆现代车的“违章”行为,司机一怒之下,两次摔了她的自行车。那则帖子被热炒后,网上甚至出现了追查现代车的网络通缉令,那辆车的违章记录、司机的真实姓名、家庭电话等等隐私统统在网上公之于众,之后司机牛先生家的骚扰电话也接连不断,很少有网民去追问那则帖子的真实性如何。事实上,媒体有关老外“纠违”的报道并不准确。照片中的老外并不是充当“交通协管”。虽然“现代车”有摔自行车的不当行为,但车子却并没有违章。有鉴于此,传媒对网络中纷繁复杂的观点不能进行低层次的移植,而应精选其中积极向上的观点加以弘扬,对其中消极低下的观点加以驳斥,从而引导舆论导向,这样才能获得更大受众群,并最大程度地体现民意。
注释:
① 董天策、陈映:《试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传媒学术网》,2006-8-14
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基本一致,因此经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认为CVA是哮喘形式的一种[1],其发病主要症状以反复咳嗽为主,多发于夜间和凌晨,其病因多而杂,不仅和患者自身体质、遗传机制、免疫功能等息息相关[2],同时就职环境、病毒感染、居地气候等也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导致环境恶化、空气质量差等现象不断增多,我国患CVA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探析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6例,纳入标准为:均经我院确诊为CVA ;咳嗽时间≥4 w;血、尿检测均正常。排除标准:对抗菌类药物过敏者;由其他外因导致慢性咳嗽者;患慢性鼻炎或支气管炎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5.62±3,41)岁。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4.45±2.8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批准文号H20090240),1吸/次,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38)2片/次,1次/晚。两组疗程均为2月。患者在服药0.5月、1月、1.5月、2月后,到医院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参照相关哮喘症状评分量表[3],以计分方式评估患者咳嗽症状改善情况,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咳嗽程度越轻。肺通气功能好转指标:治疗前后均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在预计值中所占百分比(FEV1)、呼气锋速(PEF)及FEV1与肺活量(FVC)之比,治疗后数值上升均数大说明肺功能好转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咳嗽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咳嗽积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4、6、8w,观察组咳嗽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肺通气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与普通哮喘不同,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主要是咳嗽,因此不易被察觉和诊断,由于初期得不到积极治疗和控制,数月后,哮喘情况加重,且患者咳嗽症状顽固并多发于夜间和凌晨,对患者生活品质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4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上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治疗2、4、6、8w,观察组咳嗽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肺部功能好转情况明显。原因在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是新研制复合吸入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内含长效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LABA)及吸入糖皮类激素(ICS)[4],患者用药起效后,药物中LABA对体内支气管平滑肌起到松弛作用,有效解除患者支气管痉挛现象[5],LABA与ICS的混合能产生相互协同效果,有效激活皮糖质激素受体,增强自身ICS的敏感程度及抗炎活性[6]。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体内白三烯水平较普通人高,其程度高低与哮喘严重息相关[7]。孟鲁司特是拮抗剂类药物,患者用药起效后,孟鲁司特能有效阻断患者体内白三烯与其受体结合,抑制炎性介质及白三烯的释放,从而有效改善肺部功能,防止气道炎症产生[8]。因此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通过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肺部功能恢复良好。
综上所述,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肺功能好转明显,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前明,李劲松,段宝珍.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3,17(8):1379-1380.
[2]曹奇峰,张宇虹.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87-89.
[3]鲁洪香,徐恩道,凌杰.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J].中国药师,2014,17(3):433-435.
[4]费琳,夏国辉,杨钦.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88-89.
[5]宋天云,惠萍,范发才.疏风止咳汤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8):1481-1482.
户外广告的非内容性特质以及无内容诱导性接触的特征,决定了户外广告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对受众有足够的媒体亲和力
由于户外媒体非内容性的传播特质与无内容诱导性的接触特征,决定了消费者对户外媒体接触时的随机性状态,这样一种随机性接触状态就决定了户外媒体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去配合广告受众的接触,所谓的户外媒体亲和力指的是户外媒体与广告受众之间再接触过程中最小的接触障碍,其中包括广告受众与户外媒体间的接触观察角度、观察距离、观察视觉障碍物以及传播内容的清晰完整性等要素,当广告受众在户外纯随机状态下与广告媒体发生接触时,要求广告媒体必须随时都能提供一种非常良好的易接触状态,使广告媒体完整暴露于广告受众的接触视线范围之中,达成最为充分的广告信息传播。在易接触性或称之为媒体亲和力方面,目前主流户外媒体中表现最好的当属公交媒体,公交媒体在户外媒体中独一无二的采用多面体立体方式传播(由两侧车身加车尾形成的三面立体),这种传播方式构成了一个超过300°的宽广视角,使得公交媒体毫无疑问地成为户外媒体中可视角度最大的载体,最大观察视角意味着无论广告受众与公交媒体处于何种状态的相对位置,都能完整接触到公交媒体所搭载的广告内容,从而有效确保了广告接触的传播效率,这一点从实力媒体去年所做的户外广告效果调研中可以清晰地得到印证,在关于消费者日常特别留意的户外媒体形式调研中,公交媒体以60%的消费者留意率遥遥领先于其它户外媒体形式,而在日常接触最多以及最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调研中,公交媒体同样以57%与36%的高比例遥遥领先,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公交媒体独特的传播特性以及由此而所形成的消费者广告接触最小化障碍,即公交媒体无与伦比的媒体亲和力
户外媒体非内容性特征使户外媒体的人群包容性最大化
户外媒体的非内容性特征,避免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受众因为对媒体所承载内容有意识的主动回避而产生的广告接触障碍,传统媒体“内容”的存在一方面固然是诱导了消费者对所搭载广告的关注,但另一方面,“内容”的存在同样迫使一些消费者因为对“内容”的排斥而远离这些广告,人为造成了广告的接触障碍,缩小了广告的接触范围与接触人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户外媒体的非内容性特征,完全避免了传统媒体由内容所形成的消费者接触屏障,实际上使户外媒体成为一种人群包容性最广泛的媒体形式,没有任何人为排斥消费者的特性,这一特性使户外广告正日益成为仅次于电视广告的消费者接触率最高的媒体形式。
户外媒体的非内容性特征,使户外媒体成为消费者心理排斥性最小的媒体形式
任何搭载于内容性媒体之上的广告都由于侵占了消费者对媒体“内容”的接触而为消费者所排斥,例如电视广告侵害了消费者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平面广告侵害了消费者对平面文字的接触量等等,消费者所产生的这些排斥性会在实际的消费者广告接触过程中直接产生对广告以及品牌的排斥心理。而户外广告的非内容特征,使其不会对消费者产生任何利益侵害,因此,消费者对户外广告及其所搭载的广告排斥心理最小,这一点同样也可以从实力媒体去年所做的户外广告效果调研报告中得到验证,户外广告的消费者反感率(15%)最低,远远低于电视广告反感率(33%)、平面广告反感率(32%),因此,户外广告可以被称作为最具消费者好感度的媒体形式。
一、数字时代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媒介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发展格局。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主要具有即时性、交互性以及延伸性三个特点。
交互性指的是新媒体中的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互动。由于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同时是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互联网的互动特征使得人们的信息沟通、问题解决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具有一个更加便捷的渠道。
即时性主要是指通过新媒体,信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达到受众。即时性是新媒体一个重要的特征,全世界覆盖的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上传和分享信息,使得网络的信息传递和的速度非常迅速。
延伸性是指新媒体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新媒体的传播对象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延伸到世界各地。
同电视、广播等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具有以上的这些优势,在传统媒体和新版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借鉴这些优点,促进未来发展。
二、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一)创新了媒介信息传播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电话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无论是报刊还是电视台,都只是单方面的向受众传递信息,而不能及时了解受众的感受。而以网络为基础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既可以是单向传递,也可以是双向互动。而且新媒体具有信息搜索功能,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新媒体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传播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二)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
由于互联网技术储存功能,以及信息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具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强大的搜索功能使得受众可以轻易的在最短时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同时由于SNS交互网站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使得受众在阅览自己感兴趣信息的同时,可以实时发表和分享看法,而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改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在传统媒体发展时期,报纸、书籍等都具有一定的固定制作和发行模式,所有的信息都需要通过出版社才能够进入受众的手中,但是在数字时代,通过新媒体技术,作者可以直接绕过出版社或者是报社,直接将信息内容传递给受众,由此使得报社或者是出版社在信息传播中的话语权削弱,受众获取信息成本降低,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由书籍、报纸等,转化成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介。
三、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案例分析
凤凰电视台,华语媒体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少数几个获得落地的境外媒体。凤凰卫视的前身是星空传媒旗下的卫视中文台,1996年今日亚洲有限公司与香港卫星电视有限公司与华颖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凤凰新媒体,整合包括凤凰网、手机凤凰网和凤凰视频三大平台。为主流华人提供互联网、无线通讯、电视网三网融合的新媒体优质资源和服务。
凤凰一直是被业内认为在传统媒体孵化出来的新媒体当中做的不错的公司,凤凰卫视为什么能够走在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的前列呢?这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凤凰电视台的体制所决定的。凤凰电视台是完全私人的电视台,第一大股东是刘长乐先生的“今日亚洲”,占据公司份额的45%,中国移动相关分公司占据公司份额的19.9%,星空传媒占据18.9%的公司份额。18这种企业性质决定凤凰卫视在节目的播出,内容的把控都有较大的自;其次凤凰卫视总部位于香港,融汇东西方文化。在西方较为规范的传媒市场的借鉴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效率的管理团队。另外香港传媒市场开放,融会贯通,也有利于凤凰卫视准确的把控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再次,凤凰卫视及凤凰新媒体的产业链相对完整,市场营销同步,资源配置得当。传统电视媒体和凤凰新媒体相辅相成。这一系列的原因才促成了在当前传媒电视媒体普遍遭遇艰难的情况下,凤凰电视台依旧保持抢进的竞争力。
凤凰从底层开始,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打通底层的数据技术平台。凤凰特别开发了基于两种媒体渠道的“章鱼系统”。好比章鱼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无所不能触及。简单的说就是让凤凰卫视能够及时的调取凤凰新媒体所需要的一切数据,将两个渠道的资源全部共享,形成云数据存储。将底层技术打通后,台网互动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接着是内容的同步。凤凰实现夸平台的服务,将传统电视媒体的载体即电视剧与新媒体移动端的载体手机端打通――双屏互动。做到让两块屏幕互动起来,各为主体又各为对方的附属屏幕。做到了技术、内容的沟通无障碍之后,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双渠道营销,整体广告营销方案。最终形成全媒体的局面。
凤凰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其实也是对于新媒体的转型,在当下的社会、科技发展速度下,互联网媒体都可以说算是传统媒体了。凤凰正是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变革,才一心要打造自己的全媒体平台。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足够的警示和冲击。
四、结语
虽然在新媒体迅速崛起的趋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从传播学上来说,并没有哪一种媒介会因为新媒介的出现而消亡,未来的传播媒介必定不会形成新媒介独霸天下的格局,而是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各类媒体不断的根据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市场改革和调整而形成的媒介融合。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竞争愈演愈烈,传统媒体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认清自身不足,借鉴新媒体的优势以及自身长处,积极的促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新旧媒体融合的共赢局面。
一、传统媒体的现实困境
传统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等几种主要的媒体形式,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方式上采用大众传播的方式,传统媒体采用原始的机械装置定期、限量的向公众传播信息,其主要以传播信息,提高教育娱乐等多方面信息的交流活动媒体。在新媒体没有出现之前,传统媒体承担着信息交流的重要职责,而新媒体一经出现,就开始快速的拓展,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媒体形式受到了挑战,迅速的占领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市场,使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新媒依靠互联网、掌上媒体及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开展互动传播和创新传播。
相对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媒体形式陷入了困境之中。首先,在信息的快捷和迅速方面,传统的媒体形式已经被严重的抛在了后面,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要经过采访、制作、编辑的过程,而新的媒体形式则完全不同,比如用手机一张图片和编辑一定量的文字,有时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信息就会被接受方接到。而信息的效果可能还十分的理想,移动客户端能够迅速的分享随时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鲜信息,一些重大的事件,以往都是通过传统的媒体才被广大的观众所悉知,而今天则完全不同。新媒体成为重大事件信息的交流传播平台。传统的媒体在信息交流的时间屏障,被新媒体传播的时间性彻底的改变了。
从信息的交流程度来讲,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方面的传播,缺少信息的互动性和交流性,信息的和信息的接受之间有天然的交流屏障。而网络媒体则大大的不同,它为信息的交流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信息的传播是所有人都可参与的开放式的信息传播,有明显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在信息的传播方面都是线条性的传播方式,广播电视按照既定的顺序开展传播,观众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针对自己的需求来灵活的选择,有的时候,一条信息如果它在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被记忆和记录,之后就失去了记录的绝佳机会,信息是定时定向的流动。而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信息的传播是灵活机动的。正是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足,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的市场空间被新媒体大量的占领,传统媒体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新媒体的优势资源中吸取营养,从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
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在网络信息传播的信息被人们认识到开始,就有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媒体将要消亡的声音,但陷于困境中的传统媒体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特性。新媒体的优势性中包含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性,正是这种缺陷使得新媒体必须要传统的媒体来补充。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中缺少严谨性、深刻性、规范性、缺乏权威性等方面的重要特征。而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固有特征,双方呈现出了特有的互补性特征。这使得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传统媒体经历了历史和岁月的考验,表现出很难或缺的依赖性。传统媒体历史悠久,体系成熟,有权威性的保障。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持续性和深入性,甚至权威性仍不可撼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天然的结合在一起,传统媒体是信息的采集中心,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收集,形成多元的信息库,在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表现出弥补不足的特性。网络新闻、网络小说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多元的印刷需求。是市场的需求使原本有很大不同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在市场的需求机制下,媒体行业在满足需求中不断的改变,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媒体信息,社会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媒体信息来满足需求。而最终媒体将在改变中受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是对于双方都有益的,有利于市场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融合的趋势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说是好的,媒体行业正在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这种融合的方向对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一场自我的拯救。如果传统媒体能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摆脱自己目前处于衰败的趋势,那么传统媒体将在融合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传播的繁荣,信息开始大量的在社会上广泛的传播,信息的流量瞬间的增多,随着人们的信息可选择性增多的同时,人们不再需要在传统的信息载体中四处的搜寻或者等候,而是在收集移动客户端中轻松的搜取获得。在信息大量泛滥的同时,信息的鱼龙混杂也表现的较为明显,信息的真实性如果去认证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信息,信息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传统媒体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的优点基础之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的做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首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中,传统媒体应保持住自身的优势,自身的优势是生存之本。相对于新媒体的社交媒体随意性、宽泛性,传统媒体的严谨性就显得突出的重要,新闻信息要追求新闻的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媒体以速度和数量取胜,以方便和快捷为自己的有力武器。双方一旦结合,就可以做到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效果。传统媒体在新闻的报道中,更容易做到中立、公正、准确和真实,同时,公信力和影响力是传统媒体的声誉,在复杂的事件中,人们往往需要一个公正的客观的评价,站在一个高度上去对整个事件下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应该是公正的,是正义的、客观的,冷静的乃至是理性的,而这样的公正性,在传统的媒体中我们更容易找到答案。没有公正的角度,就不会有确切的判断。
其次,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是一个方向,传统应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新媒体的优势是不容质疑的,新媒体在服务人们的生活上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融入到了生活的点滴细节,它能够迅速的渗透到人们之中。新媒体可以弥补传统媒体在报道中的时间性,同时能够全面深入的开展最新的新闻报道细节。网民在网上最初看到的是新闻资讯类媒体,而新媒体的快速适应能力,使得新闻资讯以新闻资讯为主体,社会化正在快速的普及,在未来,这种普及只能是在不断的深化,而不见有收缩的迹象。传统媒体不得不重视新媒体的社会化普及,它们对传统媒体做了有利的补充,未来媒体行业的发展是快速的融合过程。
最后,媒体行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以客户的关注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两者的结合是对彼此都有益的,其目的是更多的阅读,是更好的服务,是丰富信息内容。丰富传播的途径,使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能够被社会贡献,在海量的信息中甄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内容是必然融合的方向,内容能够综合性,不同的媒体,受到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而最后的融合是必然的选择,市场竞争在无时无刻的经行中。而渠道和途径也会在彼此的合作中真正的融合,网络新闻是开放的空间,其包容性是很强的,未来一个传播平台可以传播不同介质的内容。未来,传统媒体与媒体应该会在彼此的融合中不断的模糊它们之间清晰的界限,是必然要发生的。
四、媒介融合的价值意义
首先,突破传媒传播信息的界限,不同的传媒在产生之处依靠自己的传播优势迅速的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同的传媒对自己传播的信息上面,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媒体融合的难题就是使原本依靠自身优势传播自己优势信息的媒体发挥最大的功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有重要的行业意义的,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在融合中获得发展,找到自身更多的发展空间。那么传媒在传播信息上的界限将不再清晰,其媒体的不同功效会做到融合,从而改变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传媒市场的发展,更多的阅读者将在融合中受益,传统媒体获得发展,新媒体获得发展的动力。
其次,有利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的融合不是强行组合的结果,而是不同的媒体依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彼此间相互的融合。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其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媒体技术在深层的融合中获得进步,媒体技术的提高将在融合的效果中表现出来。其发展的结果是把传统的媒体带向新的技术的高度,而在新闻的本质上,各媒体的性质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更过的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该是深层的融合,其本质是提高新闻的质量,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再次,在融合的过程中建立核心的竞争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虽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彼此的界限也会有模糊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媒体融合是为了彼此各自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建立彼此的核心竞争力,遵循媒体发展的规律,在技术上、在结构上、在内容上的组合和改变,都是从加强自身的发展的角度出发的。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传统媒体寻找融合的途径,来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的化,传统媒体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失去方向。通过融合,传统媒体可以重新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的服务不断的优化,从根本上从融合中获益。
最后,增加媒体的经济价值,新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在经济价值创造方面的优势。很多的人忧虑传统媒体将在未来消亡,这样说也许不无道理,如果传统媒体没有自己的造血能力,需要外部的输血来维持的话,传统媒体的困境将会继续。能够依靠自身条件和优势,为自己创造经济的价值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媒体的融合不是一定的,而是顺应其媒体行业的发展规律,自然发展的结果,如果强求其形式的结合是不对的,也不能找到其真正的融合之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传统媒体自己的途径,巧妙的融合会使传统媒体获得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王自合,王曦辉.共融共粉大河奔流――从大河报的实践看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J].新闻战线,2014,(12).
[2]林楠.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与融合[J].新闻传播,2014,(13).
[3]秦洁.简论传统媒体的困境和出路[J].新闻爱好者,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