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7 16:38: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自我认同感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程度的标志。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认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生物学习自我认同感既影响学习过程的结果,又会作用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目前学生在高中生物学科学习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动力不足、信心缺失,课下不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对待教师的课堂提问或期中期末考试出现紧张、焦虑等情况,都是缺乏自我认同感的表现。对生物学习自我认同感的培养应该成为高中学生生物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原则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物自我认同感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方式的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不该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科,并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体验成功,进而享受学习的过程。
2.差异性原则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自身个性的特点。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个别学生存在特殊的要求和需要,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依据每个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施加不同的培养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3.反馈性原则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自我认同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反馈和评价,来帮助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中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判断和评价。教师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完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自我认同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方法
高中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高中生物自我认同感的培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思维方式并不成熟,个人情感波动比较大,若我们从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出发来设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生物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自己的教学进行整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规划出一些高中生感兴趣的章节,可以以专题、问题或者特定的学习任务为核心内容,向外扩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重视生物学科,学生从内心里接受了生物学,才会主动学习,也能逐步培养和提升自我认同感。
2.多维度制订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
班杜拉指出,学习者自身的成功体验是影响自我认同感的主要来源。新课标提出,生物学科教学不但要包含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还要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学习目标设置不合理,会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难以产生成功的体验,甚至难以判断自己是否取得了成功,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自信心也不断下降,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生物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关注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储备水平、教材模块内容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面向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们可以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设置最低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设置较高一级的目标,当学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生物学习目标并体验到成功的时候,将会给学生带来自信,相信自己具备学好生物的能力,这样不但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挑战,从而有效地提升所有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3.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提升自我能力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成功体验活动也比较多,因此,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学科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比如,高中生物课本各模块都涉及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去体会和感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动手操作实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科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动口和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自我认同感。
4.利用榜样引领,助力信心提升
摘 要 目的:观察在家庭医生服务制中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养生指导与人文关怀干预的效果。方法:100例在家庭医生服务制签约中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两组采取系统管理和常规用药管理,干预组在其基础治疗上再进行中医养生指导和人文关怀干预。12个月后观察两组管理前后情况。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对血压控制、中医养生和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养生指导 人文关怀 家庭医生服务制
Effect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guidance and humanistic car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system
Wu Ping,Ge Lingyu,Jiang Qing,Li Jianwei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Nanxi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201802
Foundation item Shanghai City Health Bureau of Jiading District project.Project Name: Effect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guidance and humanistic care intervention to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KYXM).Project number:NO:2011-12-1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guidance and humanistic care intervention to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Methods:We selected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system,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50 each).Two groups adopted the system management and routine medication management.Intervention group add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guidance and humanistic care intervention.After 12 months,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Chinese medicine health and hypertension related health knowledg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In treatment satisfac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Hyperten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guidance;Humanistic care;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system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但不良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存,特别是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家庭医生服务制中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养生指导和人文关怀干预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由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治疗后转到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制签约5个居委会建立的家庭病床。将其按建床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干预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75.5±4.7)岁,病程(16.5±7.5)年,血压(160.16±7.40)/(90.20±8.8)mmHg;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74.8±5.3)岁,病程(15.8±6.5)年,血压(158.12±8.80)/(88.50±8.62)mmHg。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所有高血压患者均符合西医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基本生活自理,无认知障碍,可以有家属照料者。在受访前已连续服降压药>2年,同意参加本项临床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病、免疫风湿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患者;②有心肌梗死史、创伤或各种手术史;③伴有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④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因各种因素不再继续建立家庭病床者;⑥中风偏瘫的肌力0~Ⅲ级者。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的管理与治疗措施:a.系统管理:基线调查结果派专人进行电子档案的录入、全程监察、专人管理;b.常规用药干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片10mg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ARB)缬沙坦片40mg,1次/日,口服;c.定期随访等。
干预组再给予:中医养生指导和人文关怀干预。1次/周,每次60分钟。12个月后评定疗效。①中医养生指导:制定中医养生宣教方案、开设中医养生方面专题讲座(包括膳食指导、四季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a.膳食指导: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和饮食规律,介绍常见的食物性味(四气五味)、功效以及药膳使用方法,讲解日常饮食宜忌、常用中医食疗方法、注意原则等,指导对药膳的认识,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等。b.四季养生:指导高血压患者应顺应四时阴阳之气及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来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和对四季变化的适应能力[3]。c.运动养生:指导运动养生贵在“适度”。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推广和辅导八段锦,提出锻炼注意事项和方法等,坚持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使血压稳定[4,5]。d.情志养生:详细讲解高血压患者情志调摄的重要性,如果情志不调极易促使血压升高,有时吃药也难以奏效。要保持心情愉快,体内气机才能升降运行和顺畅达,阴阳和谐平衡,血压也就相对自然而然地降至正常的原理。②人文关怀干预:a.开设高血压、心理咨询热线专线、每周1次专病门诊、发放健康教育和中医养生资料(包括为能够自测血压的家庭发放血压计、健康宣教记录簿、测量血压记录本及《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教材)[6],依据患者需求定期上门作具体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家庭环境制定对应的个体化服务。b.加强与患者交流与沟通,给予关怀,耐心引导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身疾病的认识,消除其恐惧心理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指导高血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c.建立医护人员-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的病因、预防和干预,使他们了解高血压病特点、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性及长期干预的必要性和注意要点,必要时进行个体化的反复多次宣教,按时正确监测血压,掌握复查和自查项目,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认知、态度、理解力的改变促使其行为发生变化,提高患者自身健康意识,树立患者健康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
观察指标:实施管理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①血压控制情况;②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③中医养生知晓情况;④干预组人文关怀干预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由本中心制定,患者本人填写或家属后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以P
结 果
对干预前后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压基线情况相同;经干预,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其中两组收缩压、干预组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血压下降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
对干预前后两组中医养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中医养生知识知晓掌握情况问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对中医养生知识知晓掌握明显增高(P0.05),干预后干预组明显提高(P
人文关怀干预满意度问卷调查情况比较:①服务达标率:干预组达标率96%,对照组达标率9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服务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②服务及时率:干预组达标率92%,对照组达标率9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服务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③治疗满意度:干预组整体满意率98%,对照组整体满意率8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特点是在社区的预防服务上应用生命全程保健的方法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它强调自然社会环境和行为因素对人的不同作用及对人健康的影响,在针对不同阶段的靶人群,有的放矢地提供连续性预防服务[7]。服务对象是慢性病和常见病患者,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且多见于老年人,在城乡结合部的老年患者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生活环境不好,行动不方便,经济条件较拮据,接受健康教育的知识面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中医养生普遍具有盲目性。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主要有体质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及药物养生等[8]。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也充分体现了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9]。社区卫生推行的家庭医生服务制中家庭病床的开设,其优点是居民就医方便(医疗可及性强)、医疗费用低、价格易于接受(可用性强)等,能够直接进入百姓家庭,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每位患者、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指导,使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方法与保健理念直接进入百姓家庭,更好地为百姓服务。随着医疗改革体系的深入,人文关怀也将成为医学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将与医疗、护理、治疗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怀患者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医务人员只有拥有了人文关怀,才真正拥有守护生命的能力[10]。体现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表达对患者的关爱情感等。
本研究在社区层面以家庭病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团队式服务,采用在常规干预下以中医养生指导和人文关怀的模式,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因此,以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制中的家庭病床为突破点,研究并提供家庭病床可持续服务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制是医院人性化关怀的延伸,是医院社会功能化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孙敏.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9):299.
2 刘力生,吴兆苏,朱鼎良,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陈志光.漫谈中医养生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117-119.
4 陈辉,周亚娜.八段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178-179.
5 陈威.八段锦对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72-3473.
6 傅东波,傅华.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 金国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模式研究与绩效评价[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黄帝内经》一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当然其在中医学领域的经典地位更是家喻户晓的了。它作为一部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医学生应该好好研读的,它在养生方面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它指导我们如何才能顺应自然以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
《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必谨先之。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因此,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在读过《黄帝内经》后,我结合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综合分析了一下,发现自己没能做到《黄帝内经》所提及到的理念。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在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在生活中我以前不注重自己情绪调节的,当然也很少注意自己的作息习惯,现在普遍大家都睡得很晚,殊不知这些都是背离阴阳之道的,而且平时也不注意情绪和精神的调节,在读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时才发现对精神的调节以及对情绪的控制对健康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看来这些谨小慎微的地方如果不注意真的会出现很严重的状况。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些也就提醒我们应该内心恬淡,而且应该到外面出去走走,这才符合养生的大道。
另外,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该书巧妙运用以岐伯和黄帝等人的对话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浅出,很精当的阐述了阴阳五行,四时气候,五运六气一些理念。《黄帝内经》读后,我的感受虽然没有很深,但确实得到一些体会,我想这就是收获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按照这些感受去生活,虽不能达到上古之人境界,但还是大有裨益的。因为《黄帝内经》篇幅较多也没能全部看完,而且后面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也不能读懂,因此仅有这些肤浅的感想来完成这次作业。今当临文嗟悼,不知所言。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2
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典籍中,我们熟悉的常用的能称得上经书的很少:大学系统读过的就四本:《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开始读这些经典时,发现读完一遍,或几遍后收获往往很少,很苦恼:读了中医经典却不知道怎样去运用,有时有这样的想法:中医是一门纯正的经验医学吗?是我们的古人在欺骗我们吗?前不久看报纸:发现中医药已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意思是不保护起来,就要面临进一步萎缩,淘汰甚至是消亡,且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医院都不是在发展扩大,而是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在现代医学日益发达的时代,有这样傻傻的坚持下去的必要吗?中医到底是科学吗?为此,我曾扪心自问,科学是什么?衡量中医科学的标准是什么?现代科学是衡量中医是否科学的标尺吗?我想不是,最简单直接的证据便是:目前很多临床疾病现代医学无法治疗,可一放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里面,疗效确实肯定,所以我不想去争论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的经典是否科学,在我的心里有一个对中医的定位和评价:能治好病就是科学。
怀着这样的信念,反复研读《黄帝内经》,把自己放到天地自然里,把人自然化、自然人化,把地球人化、人地球化,采用传统医学取类比像方法学习经典,反复揣摩,并把自己感悟到的理运用于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有时对于现代医学的疑难杂症,却能收到覆杯之效,对一些急诊病人,也效如桴鼓。当然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在临床上碰到很多的疾病,疗效不肯定,有时甚至是石沉大海。我想是我对中医经典的理解不够,并不是中医不能治愈该病。
下面请允许我把自己学习《黄帝内经》过程中对一些经文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 《阴阳印象大论》篇云:….惟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2《五运行大论》篇云:帝曰:地之下为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盛则地干,暑盛则地热,风盛则地动,湿盛则地泥,寒盛则地裂,火盛则地固也。
3 《金匮真言论》篇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谿;…….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4 《五常政大论》篇云…..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5 《阴阳别论》篇云: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3
经过了半年的大量阅读《黄帝内经》,老师终于给我们解经了,当解完一段以后,每个人都站起来发言,而我也深有体会。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两汉年间,在内容上主要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人的对话形式展开。下面我来解一小段给大家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呀,大都能活过100岁,而且动作灵活没有衰老的迹象。
马:养生是博大精深的学问,我觉得如果用一句话来讲,那就是:养护生机,保养生命,颐养天年,健康长寿。
张:听您的表述,养生的关键是养,怎么养才能够健康长寿,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这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存在造成的。我想,您已年近耄耋,自身的健康就能说明问题。那么,您是怎么养生的呢?是一开始就懂得保养吗?
马:我年少时,身体不好,不光患有肺结核、胃溃疡,还有高血压,很严重的失眠,头昏脑涨,身体每况愈下。进入高中三年级,因为血压控制不好,无法正常读书,被迫休学。母亲领着我,东奔西走,四处求医,看了好多医生,吃过好多药,都没能让我恢复健康。后来,找到一个老中医,原本没寄托多大希望,因为看过的医生很多了,当然也不乏名医,就没觉得草根树皮能解决问题。让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位中医专家十分和蔼,详细了解我的病情,并让我放心。最让我高兴的是,几副药下去,我的病居然发生了神奇的转机,身体逐渐康复,我又可以回到学校上学了。更巧的是,教我语文的张老师也精通中医。老中医给开的方子是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叫做酸枣仁汤,是治疗失眠的验方。此后,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搞中医。1956年,我如愿考入成都中医学院,读《黄帝内经》,开头几篇大论,重点就是谈养生。又读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在序言中也是特别强调养生。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就是特别重视养生,从此也引起我对养生的兴趣,也就开始了我的养生之路。再后来,发现好多人只是重视病来了看病,对预防和保养不太关心,当然,原因有多方面,科普太少或者能够把高深学问变成深入浅出的文章不多,于是,我开始了科普文章的写作。这样,一方面给患病者治病,一方面教未患病者防病。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对养生的认识开始逐步深入。
张:那么,现在算来,您已经从事中医养生几十年了,听说您前些年还写过这样一首诗:“人生喜在结良缘,嫁给中医五十年,养生治病贵感悟,乐在其中笑开颜。”您觉得这养生怎么养才效果好,具体点说,养生的内容是否分先后,究竟都要养什么,怎么养?
马:我觉得,躯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一个人的健康不能单纯体现在肌体没病上。从事中医养生这么多年,我认为,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我们这些从医者,不仅要追求医术精湛,而且要医德佳良;不仅要尽力为病人治病,还要尽力指导民众养生防病。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需要智慧的,想养生,要有智慧,要学会智慧养生。
张:您为什么倡导智慧养生?什么是智慧养生?怎样才能做到智慧养生?
马:要想达到健康长寿快乐的境界,就要靠智慧养生。注重养生,是一个人生存智慧的体现。倡导养生,首先要倡导“道”的层面,由养生之道来引导养生之术。这样的养生,才是明智的体现。
怎样才能做到智慧养生?首先是要从内心上渴求养生,其次就是要学好养生知识,再则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长期坚持,务求实效,特别是要从中体验快乐。所以我主张两个养生,科学养生,快乐养生,这就是我送给《科学养生》众多读者的心里话!
张:看来您对养生是“一见钟情”啊。
马:说到这个词儿,我还要和你说一个人。
张:我能猜到。肯定是你的夫人徐亚华,你的成绩好多都离不开这位幕后英雄的。听说她帮你查资料,整理资料,出点子,甚至还帮你抄写了几百万字稿,就连你出门诊,她都当助手,称得上形影不离了。
马:确实,有这么一位贤内助管着,感觉真好。我们相识是在1955年的一次文娱表演,真是有缘,一见钟情。后来,我上中医学院,她读师范学校。她看出来我的人品好,才在1962年开始正式管理我的。此后,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我经常有一种感恩的心情,这就是“一见钟情结良缘,一片爱心度晚年。”怕自己忘了,书房里,我特意放了一张她的大照片。跑题了,继续咱们的养生话题。
张:没跑题,这也是您养生中很重要的一环,祝愿您二老快乐相伴,幸福健康到永远。说完了您的养生理念,再打探一点儿隐私,说说您的生活习惯,也就是吃喝玩乐吧。看看您对柴米油盐的态度,对衣食住行的追求,对喜怒哀乐的处置,是否隐藏着很多人期望得到的长寿密码。
马:我认为,养生之本应本于太极、本于正气、本于平衡,要做到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养生四有”是基本原则,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养生之道,适合自己最重要。就以饮食养生为例,我是回族人,我的饮食以素食为主,牛肉、鸡鸭鱼肉也吃,玉米、豌豆等粗粮也离不开。我还喜欢吃凉拌菜、水煮菜等。我的饮食习惯可以用这几句概括:“多醋少盐少吃糖,多吃蔬果少脂肪,烟熏烤炸少品尝,霉物切莫进胃肠。” 马有度和夫人在一起
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从不挑剔,很容易满足。不去刻意地用服装包装自己,住的环境相对好一些就行,没有更高追求。在行上,我主要是走路,能走的情况下,基本不坐车。走路,强调快慢结合。慢时,就是散步,多在饭后,风雨无阻的。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不仅要散身,而且要散心。所以,我主张逍遥散步。除了慢走以外,还要锻炼快走,我在出门诊的空闲时间,在单位的空地上锻炼快走。郊游,也是我的爱好。像重庆的沙坪公园、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等,我们夫妇都去过上千次。有人问我,您总在这些地方转,不觉得单调乏味吗?我不这么认为,你可能觉得就这么一个地方,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其实不然,只要改变一下视角,你就会发现时间在变,季节在变,逛公园的人也在变。所以每次逛公园,都能发现让人愉悦的新变化。
说到玩乐,我爱好多多都有乐。读书乐、品茶乐、交友乐、钓鱼乐、唱歌乐、养花乐、下棋乐,还有麻将乐。我有一首快乐麻将歌:
闲暇时间要消磨,麻将桌上寻欢乐。
桌上切忌搞赌博,大输大赢难共乐。
小小刺激打五角,你赢我赢都快乐。
筒条万子巧配合,花样翻新笑呵呵。
亲友邻居聚一聚,畅谈趣闻好快乐。
张:难得有这样一种心境啊,毕竟已年近耄耋,您还坚持养生科普工作,是什么支撑着您?创作的动力来自哪里?准备写到什么时候?
马:这主要来自一种信念吧。一种对养生的尊崇,一种对苍生的热爱,一种对后生的表率,这是巨大的动力,让我不能偷懒,要把我的全部精力和能量都贡献出来。不仅我自己养生,还要把这养生的信念传播开去,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养生的魅力,尝到健康长寿的甜头,让生命活得更有质量、更精彩。只要我拿得动笔,就要一直写下去。
张:您对生命的期望值是多少?
马:谁都希望长命百岁,我也期望高寿,但长寿只有以健康为基础,生活质量高,活得健康,活得快乐,这才是长寿之福!
两年前,首次听王教授讲授健身气功,受益良多。他将自身深厚扎实的儒释道武医基础,融入对健身气功的诠释与传授,令人耳目一新。这次本来工作繁忙,完全无法成行,但听好友Ada说,第一天上午梅墨生老师的理论课,受到大家的热烈反响,大家不肯去喝水休息,一气儿上下来,还三次延长课时,心中登时生出许多期许……
16号这天的课程,是建立在前两天的健身气功养生理论、功法辅导、六字诀功法教学和实际体验四个环节的基础上,由王教授针对现代人多发病――高血压、失眠、抑郁症量身定做的健身气功养生方案,是他多年亲身体验以及与北医三院数年临床合作的结晶。本文为高血压健身气功养生处方授课内容的部分记录,愿与有缘人共享其精彩。
现代人的通病
现代人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选择,导致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高血压的发病日趋低龄化,忧郁失眠更是司空见惯。环境生态的污染和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外在影响,更加剧了高血压的发病。从中医视角看,高血压乃至忧郁失眠的发病主要有三大病因:一是心系统功能失调方面,如由于信息爆炸、思虑过重而导致的的心火过旺;二是肝系统功能失调方面,如由于生气、发怒,怨天尤人等负面情绪所引起的肝阳上亢;三是肾系统功能失调方面,如由于恐惧和熬夜所导致的肾阴不足等等。
中医的对治
中医对以上三大成因的根本对治就是:降火、舒肝、滋肾。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医疗实践中,早已总结出一套根据病症的轻重缓急而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医疗思路,叫做一导、二砭、三针、四灸、五汤药,其中,导引按摩方法名列首位。能够用气功、按摩等方法,通过增强机体脏腑机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体自愈能力和免疫功能来调治疾病的医生才算得上是上医,而到了只能用汤药、手术等手段干预疾病的医生已经实为下医了,恰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中医结合气功,对症调治高血压可分为三大系统九种方法,更确切地说,是九种身心管理的养生处方。这些方法是王晓军教授和他的同仁们共同探索出来的,通过对意、气、形的导引调节而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现列举几例与有缘人分享。舒肝,主要采用嘘音扶肝、祥龙回眸、拍腋涵木;降火,主要采用呵音降火、大鹏展翅、拍肘祛火;滋肾,主要采用吹音滋肾、狸猫抻懒、扣壮肾等。这九式养生处方,是根据肝、心、肾三大系统功能调理,以及相互间的生克制化原理设计的。利用健身气功・六字诀,通过发音吐气的方法对脏腑气血进行渲泄、疏导;通过导引术式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通过拍打来活血祛瘀。三类方法轻重相宜、内外互补,相得益彰。
四心一命得幸福
在这一天的课程中,关于练功、养生和做人的感悟一再浮现在我的脑海。仅举一例说明,在养生处方课上,王教授曾两度提到“四心一命”这个概念,第一次是当他讲到现代人因惊恐忧思、怨恨恼怒而导致血压升高时,第二次是讲到收势里的鞠躬礼时,他始终强调“四心一命”应作为练功、做人、创造幸福生活时的一种基本状态。四心指的是:谦虚心、恭敬心、真诚心、感恩心。王教授还讲解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叩首礼外,还有点头礼、鞠躬礼、跪拜礼等礼仪。这些传承久远的礼节,既承载着改变命运的四种心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又蕴含着自我养生保健方法的善巧方便,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实用养生价值。
鞠躬礼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来是个非常抽象的话题,但通过王教授的诠释和言传身教,顿时使人茅塞顿开,让人感觉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积累深厚的国学基础,加上自幼习武、练功的经历,让王教授许多话皆来自亲身体验与实修感悟。值得一提的是,王教授总是悉心体察学员的需求与接受状态,讲课幽默灵活,把养生实践和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肢体动作讲到中医原理,再从传统礼仪讲回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气功讲到脏腑经络气血,从修身讲到修心,同时,他还一再鼓励大家,应将所闻所学应用在生活中,调动自身内在的自愈功能,遵从自然规律……。更为可贵的是,他在课上课下,总是展现着对长者、前辈、同事、学员的尊重,一方面无私奉献自己的所学所悟,同时又随时准备着向明者求教。虽然我上的是健身气功课,但我内心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术以载道,以德养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