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9 15:16: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年医学核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心脑血管病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结合,主要包括冠心病、心率失常、脑梗死等疾病,老年人是心脑血管主要的主要病发对象,再加上老年人特殊的生理体质,使得心脑血管病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病症[1]。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药代动力特征
1.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许多身体机能停止运转,代谢功能下降,身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也急剧下降,各种心脑器官及组织结构快速退化等。使得老年人的各种疾病的病发概率越来越大,尤其是心脑方面的疾病。
1.2老年人的药代动力特征
药物在人体的机体内的吸收、消化和排泄等过程就是药代动力学。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消化和代谢排泄等于药物对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和药物的疗效有直接的关系,与药物的副作用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主要表现下以下四个方面:
1.2.1吸收能力下降
由于老年人的肠胃功能衰退,胃酸分泌物也逐渐减少,胃液的酸性越来越弱,碱性越来越强,导致药物在肠胃内部的分解速度也逐渐减慢,其中,老年人的胃粘膜和肌肉由于发生萎缩,使得老年人体内的胃蠕动速度减弱、排空功能下降,最终导致药物的吸收能力下降。
1.2.2分布的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的血浆蛋白的含量越来越少,尤其是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含量,其下降的速度也不断加快,然而多数药物在人体内普遍以有药理活性的游离型状态,使得药效的副作用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要减低药物副作用对老年人的影响,就要减少老年人的药剂量。
1.2.3代谢功能下降
老年人的肝脏功能也在逐渐下降,体内的干细胞和酶的活性也来越低,而肝脏的功能主要就是新陈代谢,这就使得老年人的代谢能力下降。
1.2.4排泄减少
人体的肾小球的表面积和肾小管的长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这就导致老年人的肾小球过滤下降,从而导致老年人的药物毒性无法正常排泄。
2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的用药原则
2.1个体化的原则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生理功能等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的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合并疾病的种类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各不相同,并且要对患者的药物疗效进行严密的观察。
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西药可以选择以下三种药物进行治疗:一是β受体阻断剂,该药物可以减少心排血量,对肾素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能够降低血压,该药物对于伴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二是利尿剂,利尿剂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钠水的排泄,从而对排尿、消肿和降压产生一定的效果,利尿剂是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和脑血管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该药物比较适用于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三是钙通道阻滞剂,该药物是一种具有选择性阻滞钙通道、对细胞外钙离子内流的抑制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能够松弛平滑肌,降低心肌的收缩力,最终降低血压,能够有效的防止动脉粥样的硬化[2]。
高血压的中药用药方面可以根据中药的药理的免疫性进行选择:治疗高血压普遍选用的重要药材包括黄芪、枸杞、白芍、女贞子、甘草、川穹等组成中药药方,该中药药方可以降低血压,对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和动脉硬化患者的免疫力,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但是,一旦免疫功能增强了,就要减弱药物的药效,因此,对于服用中药的患者一定要对其药效进行监督。
2.2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众多疾病有伴随病症等,尤其是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往往伴随着其他的病症,这就使得许多老年患者需要服用不同的药物。在服用多种药物的同时,要密切关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由于药物的协同作用,使得药物的副作用也相应的增加,提高了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用药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保证合理科学用药。
2.3药剂量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的退化,对老年患者的药剂量一定要密切注意。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药剂量要少于常规药剂量,服用次数普遍为一日一次。
3 总结
心脑血管病严重的威胁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为止,医学界并没有完全治愈该病的方案,心脑血管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其病症极为复杂[3]。
本文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用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兼顾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进行药物的治疗,最好按照个体化原则进行治疗,同时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老年患者的药剂量。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4-0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各个器官功能的减退,以及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清除能力降低,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麻醉后苏醒延迟,对于对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麻醉的诱导期,气管插管的刺激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探讨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有效的麻醉方法,对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手术,心功能均为Ⅱ-Ⅲ级,全部行择期手术者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60-85岁,体重55-85kg,肝肾功能正常,术前合并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ml/kg面罩吸氧,监测患者心率(HR)、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芬太尼1-2u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罗库溴铵05mg/kg,气管插管后微量泵持续输注芬太尼003ug/kgmin、丙泊酚2mg/kg・h、罗库溴铵间断推注维持。对照组采用芬太尼1-2u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罗库溴铵05mg/kg,气管插管后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ug/kgmin、丙泊酚2mg/kg・h、罗库溴铵间断推注维持。麻醉期间若有低血压(MAP100次/min和(或)出现流泪视为麻醉过浅,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的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血管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患者清醒时间观察组为(185±43)min,对照组为(85±4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对机体的刺激有很强烈的作用,常常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表现为交感―垂体―肾上腺素皮质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血管系统产生正性作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虽然这种循环应激反应持续时间短暂,而老年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较大的波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却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危险。理想的全麻诱导应具备神志消失迅速,全麻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记忆。瑞芬太尼具有药效强,起效快,剂量易控制,术后恢复快,瑞芬太尼可抑制应激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1]和芬太尼一样能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用于麻醉诱导[2],对全麻手术有相同的安全性[3]。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术中及术后引起的刺激,减轻心肌氧耗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芬太尼、瑞芬太尼引起心率、血压的变化都是一过性的[4-5],一般不需治疗,当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应给予麻黄碱,阿托品治疗。瑞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超短效能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6],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衰竭、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的影响,受病人个体差异、身体状况影响也不大。不论静滴时间长短,其清除半衰期仅10min,停药后10min均能迅速清醒[7]而芬太尼作用时间比瑞芬太尼长因此术毕患者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芬太尼组比瑞芬太尼组长。在本研究中术毕患者清醒时间观察组为(185±43)min,对照组为(85±4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芬太尼对于老年患者不仅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比瑞芬太尼长,术中加强监护保证心肌氧供是降低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麻醉期风险的重要基础,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Myre K,Raeder J,Rostrup M,et alCatecholamine release during laparoscopic fundoplication with high and low doses of remifentanil[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3,47(3):267-273
[2]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3]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45-248
[4]Myre K,Raeder J,Rostrup M,et alCatecholamine release during laparoscopic fundop licarion withhigh and low doses of remifentanil[J]Acta Ananesthesiol Sccand,2003,47(3):267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112
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人群当中颇为常见, 因其缺乏心绞痛或类似症状, 易于被人们所忽视, 其预后可能比有临床症状者更严重, 且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 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MI), 个别患者也可能猝死, 故应尽早诊断, 积极治疗。作者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科住院患者98例, 年龄>60岁, 其中男63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72.5±8.1)岁。均经心电图(ECG)或Holter、心脏彩超、运动平板等检查, 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CHD)的诊断, 依据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两组均排除有脑出血, 近期内手术史、严重创伤史, 出血性疾病史, 药物过敏史以及严重肝肾功能减退者。同时除外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室肥厚、心瓣膜疾病、糖尿病以及应用其他能使ST段改变的药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9例。对照组中男31例, 女18例;治疗组中男32例, 女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依据及分型标准 无症状心肌缺血标准, S-T段水平型、下垂型压低≥0.1 mV, 持续时间≥1 min, 并与上次缺血性发作时间间隔时间至少1 min, 可判断为一次心肌缺血发作。Cohn分型标准:Ⅰ型:完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Ⅱ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Ⅲ型:心绞痛同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本98例中Ⅰ型42例, Ⅱ型46例, Ⅲ型10例。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 缓慢静脉滴注, 1次/d。并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血通6 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 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 治疗期间每5天复查1次心电图, 治疗前后各查1次动态心电图。
1. 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查心电图、Holter, 以测定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并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及血糖变化, 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5 疗效判定标准 ①Holter变化评定:显效:Holter示S-T段恢复正常, 心肌缺血消除;有效:Holter示S-T段压低次数减少50%以上或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减少50%;无效:治疗前后Holter无变化;②心电图疗效评定:显效:休息时心电图S-T段改变恢复到大致正常;有效:休息时或运动试验时降低的S-T段回升0.5mm以上, 但未达到正常, T波倒置变浅50%以上, 或T波平坦变为直立;无效:休息时或运动试验时心电图, 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心电图改善未达有效指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 治疗组总有效率83.68%, 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lter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 治疗组总有效率77.55%, 对照组总有效率51.0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皮肤潮红3例, 头胀痛4例, 短暂性低血压3例。对照组:胃部不适3例, 头胀痛3例, 短暂性低血压2例。所有患者调整药物用量或滴速后上述症状缓解, 未影响继续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未见异常变化。
3 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是无临床症状, 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 亦称隐匿型冠心病。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侧支循环, 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时, 在增加心脏负荷时, 或仅在24 h的动态观察中间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2]。目前认为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同时血小板局部的粘附聚集, 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水蛭和地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水蛭含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等成分, 水蛭素不仅能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也能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 抗凝作用极强大, 能防止血栓形成, 对已形成的血栓有溶解作用;而地龙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和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溶栓作用;故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全身及冠状动脉血液循环, 提供冠心病的全方位治疗。但疏血通输液后有致心律失常、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 因此, 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该谨慎应用[3]。而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激活细胞内环磷鸟苷酸系统, 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 发挥效应[4]。它既能扩张动脉、静脉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也能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 改善缺血区心肌的血液供应, 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 以防发生低血压。
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符合现代中西医结合的理念, 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或互补作用, 两药联合既有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心脏血液循环作用, 又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 抑制和溶解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心肌缺血。
综上所述, 运用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 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和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1, 9(1):75-76
[2]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97.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09-02
笔者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运用步长脑心通配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年龄60岁~70岁的老年患者64例均诊断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冠心病以ISFC/WHO诊断标准确定。血脂异常参照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患者除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药物等可继发血脂异常的因素。治疗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13±2.76)岁。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88±2.77)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血脂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采用口服用药。对照组患者口服5-单硝异山梨酯缓释片20mg/次,2次/天;曲美他嗪20mg/次,3次/天;辅酶Q1010mg/次,3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次,3次/天,连续服用8周后评定疗效。
1、3观察指标
患者于治疗前后复查TC、LDL-C、HDL-C、TG,治疗中密切观察有无药物反应,评价步长脑心通的调脂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γ2检验和t检验,数据以χ±s表示。
2、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脂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例,均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1。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好,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5_0410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5.20欧洲高血压指南[1]明确指出低肾小球滤过率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高危的标志,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密切相关。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CCr)比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能更早期、更敏感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心率变异性(HRV)则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量化指标,低心率变异性已被证实为心律失常事件和心肌梗死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观察不同肾小球滤过率的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类型的变化,旨在揭示两者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年龄≥60岁)78例。高血压病诊断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2010版),排除条件: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CCr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由专人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安静状态下汞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血压2次,取其平均值。禁食10小时后于次晨采静脉血,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Beckman_7)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_C)、低密度脂蛋白(LDL_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CCr)采用C_G公式计算,CCr(ml/min・1.73m2)=[(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女性乘以系数0.85。心率变异性(HRV)检测采用无锡中健科仪有限公司生产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HRV时域指标包括:(1)NN间期标准差(SDNN):所有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2)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3)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所有临近窦性RR间期长度差异水平均值的平方根;(4)PNN50:24h相邻心搏的RR间隔在50ms以上的心搏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达,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ANOVA(LSD)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P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三组间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nBMI
(kg/m2)SBP
(mmHg)DBP
(mmHg)FPG
(mmol/L)TC
(mmol/L)TG
(mmol/L)A组4223.5±3.2145.3±21.992.5±10.94.7±0.84.8±1.32.1±1.3B组3624.7±4.5159.5±27.0#101.4±13.6#5.0±1.15.1±1.42.5±1.9对照组3022.2±4.1136.5±13.385.2±8.74.6±0.7〖〗4.4±1.01.6±1.1F2.0610.984.351.653.183.40P>0.05
组别nSDNN(ms)SDANN(ms)RMSSD(ms)PNN50(%)A组42112.9±25.4106.3±21.722.7±8.65.4±3.3B组36101.5±22.1#94.1±18.6##17.3±6.9##3.6±2.7##对照组30138.5±36.7125.2±26.828.5±10.16.5±4.1F7.176.394.334.14P
表33组心律失常的比较[例(%)]
组别房性期
前收缩室性期
前收缩房性心
动过速室性心
动过速A组(42)23(54.7)#27(64.3)#16(35.7)1(2.4)#B组(36)29(80.6)32(88.9)22(61.1)9(25.0)对照组(30)17(56.7)11(36.7)14(46.7)χ26.5319.574.157.10P
3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很常见,当然增龄是主要的原因,本课题选择60岁以上群体进行研究,目的是控制年龄因素的影响。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评估比单纯高血压值意义更大,所以正确识别主要靶器官的危险因子尤为重要。
兰魁田等[3]报道在高血压病的早晚期均能看到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从而直接参与并促进了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加快了肾脏损害的进程。其可能机制是交感神经受损导致肾脏微循环自我保护机制的破坏;副交感神经损害导致交感、副交感昼夜节律失常,引起夜间血压升高或下降幅度减少,从而加重肾损害。
HRV是目前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可靠方法,分为时域和频域分析法,两者均反映HRV的基本特征,其实质是一致的,但频域易受患者和环境等因素干扰,本课题选择时域指标进行分析。SDNN反应自主神经系统的总体调控情况,SDANN反应交感神经张力的变化,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时其数值降低,RMSSD、PNN50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迷走活性降低时候其数值降低。现已公认HRV降低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强有力指标,且独立于其他AMI危险因子;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猝死和评估移植心脏方面亦有重要价值,而在高血压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始终是热点[4]。在其他领域,判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HRV被认为是优于传统方法如Valsalva试验、直立试验等最准确、最敏感的指标。HRV实质上是反映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与心脏猝死、严重心律失常联系密切[5]。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的HRV指标数值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与国内吴克明等[6]的研究一致。另外A、B两组的HRV各指标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而且三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支持了这个结果,老年高血压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B组较A组增高更显著,说明交感神经张力在肾损害的晚期仍高度兴奋,心肌电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心室颤动阈值降低,心脏各异位节律点活性增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发生。
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人群中进行HRV常规筛查,目的是更早的发现心律失常等异象,以预防突发性心脏病的发生,并及早对自主神经病变进行干预,以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Mancia G, De Backer G, Dominiczak A, et al. ESH/ESC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SH_ESC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J Hypertens,2007,25(9):1752-176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0.
[3]兰魁田,殷晓娟,张曦颖,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9):1331-1332.
[4]陈洪波,刘仁光.心率变异性分析临床应用研究近况[J].新医学,2010,41(6):407-4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7-0008-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符合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且有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早博、室性早博、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窦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排除严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59~89岁,平均(70.9±9.6)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58~92岁,平均(71.8±10.3)岁。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保持理想体重、低脂饮食。抗血小板治疗,予阿司匹林75~325mg/d,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服用氯吡格雷。予服用硝酸甘油或长效硝酸脂类。并根据病人情况酌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对照组:加用普罗帕酮100mg,每日3次,胺碘酮200mg,每日3次,1周后改为200mg,每日2次,再1周后改为200mg,每日1次,并维持此剂量观察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每次9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少;有效: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改善,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减少;无效: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无变化或较前加重。
2.2治疗结果见表1。
高血压是诱发老年慢性心衰的最常见病因,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左室肥厚,临床初期表现为心脏扩大、心搏有力,但这种代偿维持时间有限,高血压得不到缓解,进一步会使心肌细胞过度肥大而变性坏死或纤维化,最终导致心肌代偿功能失调、左室扩张[1],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显著降低,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及心排出量减少而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病死率高,在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还应以改善心功能为治疗目标[2]。本文将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通过观察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高血压伴心衰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92例,男71例,女21例,年龄60~80岁,均未见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心率失常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男46例,女11例;年龄最小67岁,最大79岁,平均(70.5±2.3)岁;参考NYHA心功能评级标准,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36例,Ⅳ级患者4例;高血压病程1~9年,平均(5.7±1.6)年;收缩压(SBP)(159.7±15.4)mm Hg,舒张压(DBP)(102.3±11.6)mm Hg。对照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小63岁,最大77岁,平均(68.2±1.9)岁;NYHA心功能评级中Ⅱ级12例,Ⅲ级21例,Ⅳ级2例;高血压平均病程(4.8±1.5)年;SBP(154.2±17.1)mm Hg,DBP(99.7±13.4)mm Hg。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原有抗心衰常规治疗不变,常规的抗心衰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利尿剂等,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12 mg,1次/d,用药2周后根据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3],可将剂量逐渐增加到45 mg/d,如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仍不理想可在4周后将剂量增加到70 mg/d,但最大用药量以不大于90 mg/d为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的中药汤剂,汤剂组方为:人参8 g、黄芪15 g、丹参30 g、葶苈子15 g、茯苓10 g、白术12 g、远志10 g、五味子15 g、大腹皮10 g、陈皮15 g、麦冬15 g,水煎至400 mL后,分早晚各服1次,1剂/d,4周为一疗程,接受治疗2个疗程以上[4]。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患者B-型钠尿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的血清含量,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于3000 r/min分离得血清,置于-30 ℃下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和BNP的血清含量[5],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血清含量,所有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采用彩色超声仪检测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心功能指标,具体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6];根据以上指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将临床疗效分为3类:显效即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压≤140/90 mm Hg,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收缩压相比治疗前降低≥20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即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和血压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7];将显效例数和有效例数视为临床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及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压及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导致的一组综合征,射血功能和心排量不足导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功能的需要,临床表现为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8],患者进而出现呼吸困难、无力、活动受限和水肿等症状,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较多,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原发性心肌损害,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心脏负荷过重,均会诱发心力衰竭发生,其中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因而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高血压可从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调节等多个途径诱发心力衰竭[9],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导致心脏结构重塑和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肌肥厚又会导致室腔增大、左室充盈量下降,因此高血压伴心衰患者应在积极治疗心衰基础上给予降压治疗。本文将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发现,自拟的中药汤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和心功能,同时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自拟汤剂中的人参、黄芪及五味子等中药具有强心功效,在改善心肌代谢功能和扩张冠脉动脉的同时,还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和提高机体免疫力,葶苈子、大腹皮和茯苓等味中药具有利水之功效,能显著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丹参和麦冬等中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尤其是具有抑制心肌肥厚的功效[10],长期服用能逆转心肌肥厚,所以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的实验结果也同样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更优,临床总有效率为94.7%(54/5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1.4%(25/35),由此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永强,付庆林,韩培立,等.复方丹参制剂与曲美他嗪对冠脉搭桥术后合并心衰患者BNP及CRP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01-2003.
[2] Stefan M S, Rothberg M B, Priya 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β-blocker therapy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with underlying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or hypertension[J]. Thorax,2012,67(11):977-984.
[3]李彦霞,袁国强,贾振华.芪苈强心胶囊对舒张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289-291.
[4]马琰岩,张萌,马淑骅,等.补气中药治疗心衰新机制的研究——调节心肌能量代谢[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210-3212.
[5] Bogaard H J, Abe K, Noordegraaf A V, et al. The right ventricle under pressur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ight-heart failure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Chest Journal,2009,135(3):794-804.
[6]叶小汉,王婷.中西医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认识的探讨[J].新中医,2012,44(11):1-3.
[7]马维红,李琦,刘为萍.老年高血压病流行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766-770.
[8] Parati G, Esler M. The human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its relevance in hypertension and heart failur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2,33(9):1058-1066.
Clinical Effects in Elderly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Ment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HUANG Li-l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2,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derly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ment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5~2016 year in June125case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70patients with ment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way.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mental state and daily self-care ability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Middle aged and old age;Mental nursing;Psychological treatment
X溢血也可以称为脑出血,是一类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由高血压导致,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病情发作非常急,有很高的死亡率。近年来,脑溢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已比较成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关的精神护理工作不能省略,很多脑溢血患者不仅仅是发生了器质性的病变,而且还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5例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5例脑溢血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例患者,观察组7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0~7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52~79岁。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接受健康的饮食,规范的用药,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精神护理,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脑溢血发病的主要原因,相关的治疗方法,将一些成功的案例讲述给患者,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树立信心,由于脑溢血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所以,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及时的分析,如果发现了异常的情况,应该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然后做及时的处理。患者平时应该多听音乐,缓解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说话方式,将治疗的方法和患者的病情及时告知患者,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护理人员应该关注、重视患者,使患者得到存在感。为患者营造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使其可以安心养病,稳定情绪。很多脑溢血的患者在治疗后,尽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是患者很容易留下后遗症,这些情况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导致患者没有信心继续生化下去。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合适的心理疏导工作,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内心,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平时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活动,帮助她们康复[1]。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并且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分析,运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见表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析。
3讨论
在脑溢血患者中,采用合适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定期与患者沟通,应该把握好语气和言辞,使患者可以充分的信任护理人员,并且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从而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树立信心,确保治疗的方案可以顺利的实施,防止患者在治疗中产生抵触的情绪[1]。
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脑溢血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各类危险因素的产生,使患者的痛苦减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脑溢血患者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长期卧床的治疗中,患者容易产生肺部的感染,并且会产生褥疮,在有效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会定期的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家属也经常陪伴患者,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及时发现患者在治疗中的问题告知医生。但是有相关的文献分析,在中老年脑溢血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干预对患者的并发症不会有太明显的影响,与我院的本次研究结果不符,原因在于我院的此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各类康复训练,防止了褥疮的发生。
我院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所以,在中老年脑溢血患者中,采用精神护理的方式,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而且这种护理方式非常适合老年人,老年人很容易接受这类护理方式,使很多脑溢血患者从中获益。中老年人是脑溢血的高发人群,而且,很多患者已经产生了器质性的疾病,因此患者在病情发作后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患者在治疗中会产生各类抵触的情绪。我院的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采用正确的方式,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将治疗的方法告知患者,使患者相信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同时将成功的案例介绍给患者,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有利的影响。
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其中老年患者尤其容易由于高血压病症而引发其它相关病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治疗方法中通常使用降压治疗的原则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1]。依那普利是一种可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患者口服此药物后,可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致使患者全身血管舒张,血压指数下降,常在临床中用于治疗高血压。硝苯地平在临床中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疾病引发的冠心病心绞痛。本研究对此进行报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中选取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50例患者中女性为28例,男性为22例,年龄为66~88岁,平均年龄为70±12岁,平均患病时间为20.22±15.23年,50例患者中初中学历及以下有15例,高中学历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0例。未服用抗压药时以上患者收缩压均≥140mmHg和舒张压均>90mmHg。平均血压值为(185.23±30.56)mmHg;对照组50例患者中女性为25例,男性为25例,年龄为67~82岁,平均年龄为70±13岁,平均患病时间为20.68±14.23年,50例患者中初中学历及以下有14例,高中学历2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0例。未服用抗压药时以上患者收缩压均≥140mmHg和舒张压均>90mmHg。平均血压值为(185.23±30.56)mmHg。以上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同时排除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结构发生病变,且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患者实验前均对实验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自愿参与,可以随时退出,符合伦理学原则。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普通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只给予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每次5毫克口服,一天2次;治疗组的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则在给予依那普利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硝苯地平的使用。给予患者依那普利5~30毫克,硝苯地平药片10~20毫克,服药时间为每天上午7点~9点,一次性口服。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的效果,并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 Hg
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未达10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lO~20mm Hg
无效:患者舒张压较之前无变化,甚至出现情况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经过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后,显效患者25例(50.00%),有效为20例(40.00%),无效5例(10.00%);对照组显效患者15例(30.00%),有效15例(30.00%),无效20例(40.00%)。p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同药物治疗方法下的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患者冠心病症状的主要引起原因之一,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症状不但会在患者的生活中给患者增加治疗难度,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特点身体较为虚弱,因此在用药方面需对应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硝苯地平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使患者的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减少。此种药物主要通过使患者的血管平滑肌钙离子转运,致使钙离子向细胞中流进,从而起着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强红细胞变形的能力,对患者的组织供血能力进行改善,建立起冠状血管扩张和侧支循环[2],使患者心肌出血部位的氧气供给得到增加。依那普利的药物治疗效果,可以使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全身血管舒张,以此降低患者高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效果[3],药效作用较平稳,维持效果时间长。此种药物还可以抑制患者的神经交感活动,阻碍患者体内碍缓激肽的分解,促使患者的前列腺激素分泌,并释放,然后致使患者的血管发生扩张,达到血压下降的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的治疗项目,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运用,证实了患者血压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患者血压通常白天会有所上升,在夜晚会有所下降[4],这种血压起伏的差异会导致患者的靶器官缺血,从而导致受损。因此治疗组中的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使用时间通常为白天,可使患者白天血液中所含药物浓度高于夜间血液药物浓度,降低夜间血压差异,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5]。
根据本文研究显示,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使用,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红,赵依农,周少军等.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23-2225.
[2] 田文亮.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2):7139-7139.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16-0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如何对心力衰竭患者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在心力衰竭的诊断方面缺乏有效的实验室监测指标。近年来研究证实,心脏生化标志物分析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监测的新一代指标,本文通过观察60例CHF患者NT-ProBNP和cTnI的变化,探讨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确诊为CHF的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60~88岁,平均(70.4±7.8)岁。其中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23例,Ⅲ级20例,Ⅳ级1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血、尿及大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检查;除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肿瘤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于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采用德国Cobas e 601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cTnI测定采用美国Abbott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心功能和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出院前再进行NT-ProBNP和cTnI的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2.0版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60例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治疗前NT-ProBNP和cTnI水平,60例CHF治疗前后NT-ProBNP和cTnI比较。
3 讨论
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和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虽然NYHA 心功能分级可反应CHF的程度,但其主观因素较多,尤其对于基础疾病较多或无法配合的老年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则不能客观反映心功能变化。近年来,将体内脑钠肽(BNP)和cTnI用于心脏病诊断上,经由数个跨国性研究,证实了其应用于心脏病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1],为CHF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客观指标。NT-ProBNP是BNP前单体裂解后的氮末端前体片段,在血浆中NT-ProBNP浓度高,半衰期长,更易检测,可用来很好的评估心功能。研究证明,促使心力衰竭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2]。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肌纤维被动拉长易位,这个过程导致心肌细胞膜损伤,引起血清cTnI升高[3]。cTnI是心肌肌钙蛋白的一种亚型,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属于心肌特异性抗原。
本文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60例CHF患者分为3组,结果显示NT-ProBNP 和cTnI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心功能Ⅳ级患者明显高于Ⅲ级和Ⅱ级,Ⅲ级高于Ⅱ级(p
综上所述,NT-ProBNP 和cTnI从不同方面反映了CHF的病理变化,在CHF时NT-ProBNP 和cTnI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随着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NT-ProBNP 和cTnI水平则随心功能改善而降低。文献报道,较高浓度的血清cTnI预示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4]。因此,对老年CHF患者,检测其血浆NT-ProBNP和血清cTnI,并结合NYHA心功能分级,能更加准确的判断心力衰竭的程度;对于基础疾病较多或无法配合的老年患者也不受影响,从而为老年CHF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判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春花综述,邓平审校.肌钙蛋白T与N端脑钠肽原在慢性心衰危险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4-9026
国内刊号:11-2225/R
邮发代号:2-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49-03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血脂异常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2]。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被广泛运用于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为探讨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的效果和安全性,我们通过对86例血脂异常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或辛伐他汀的回顾性资料,对比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的86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4],根据危险分层需进行降脂治疗,且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肺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继发性高脂血症、活动性肝炎等。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治疗前的身高、体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采用正常饮食,同时继续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停用原调脂药物2周,经2周洗脱治疗后,进入观察阶段。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商品名:可定,rosuvastatin,阿斯利康公司生产),10 mg/d;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40 mg/d;两组患者均在晚饭后 2 h服药,疗程 8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28 d、56 d早晨空腹 (禁食12 h以上)抽血,做血生化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包括血清Lp(a)水平、肌酸磷酸激酶(CK),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CHOD-PAP),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一过氧化酶法 (GPO-PAP),HDL-C采用直接变构酶法,LDL-C采用直接选择抑制法,以上指标均采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用药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3]
依据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 ≥20%,TG下降≥40%,HDL-C上升≥10 mmol/L;有效:TC下降 10%~20%,TG下降 20%~40%,HDL-C升高(4~10) 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恶化: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上升≥10%,TG上升≥10%,HDL-C下降>4 mmol/L。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两组治疗方法的两样本等级和检验(Mann and Whitney法),对两个治疗组病例各自在4个检测时间的指标值进行方差分析,对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治疗后3次检测指标的均数与治疗前均数的两两比较(Dunnett法),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分析
见表1。两组间4项检测指标治疗前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8周的TC,LDL-C均明显降低(P < 0.01);TG治疗后8周也有一定程度地降低;HDL-C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与治疗前比较,TC,LDL-C均明显降低(P < 0.01);TG治疗后8周也有一定程度地降低,HDL-C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两个治疗组病例各自在4个检测时间的指标值进行方差分析,对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治疗后3次检测指标的均数与治疗前均数的两两比较(Dunnett法),显示两组的TC和LDL-C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作两两比较,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更早显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43例患者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43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注:*经秩和检验,Z = 2.754,P =0.006
2.3 两组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是腹胀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未发现伴有 CK升高的肌肉疼痛。且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血糖的变化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A组中有 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B组中有 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转氨酶恢复正常,B组中有2例胃肠道反应。由此可见,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仅疗效确切,且用药不良反应小。
3 讨论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血脂异常的发病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5]。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导致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是冠心病、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因此,调脂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7]。降脂治疗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稳定富含脂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为沉积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主要脂质成分,高 LDL-C血症能不断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脂治疗十分重要[8,9]。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0],并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30%。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顾虑是其安全性,如肝酶升高和肌病的发生[11]。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脏器功能减低,并存着其他多种疾病,因此,联合用药时可能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应尽量避免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合用,并重视检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的安全性。实际上,面对众多他汀类药物,老年患者如何选择安全性及疗效好的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较少。
瑞舒伐他汀是阿斯利康公司新近研发的一种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与HMG-CoA还原酶活性位点具有高度亲和力,在现有他汀类药物中半衰期最长,很少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统代谢,因此与其他药物交互作用少,是一种强效且相对安全的降脂药物,有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具有良好的降脂疗效[12]。
本研究观察了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两组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且主要的不良反应相似,主要是腹胀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未发现伴有 CK升高的肌肉疼痛。瑞舒伐他汀组中仅有 1例出现胃肠道症状,辛伐他汀组有 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辛伐他汀组中出现2例胃肠道症状。
综上所述,目前患者的病情强烈需要一种强效降脂药物以提高降脂效果。因此,瑞舒伐他汀应在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中成为一种重要选择,并为需要进行调降脂治疗的患者诸如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带来更多的裨益。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血脂药物,但瑞舒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降脂效果更为理想,对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起效时间较辛伐他汀快,有效率较辛伐他汀高。根据本研究,两种他汀类降脂药在运用在老年患者上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较低的不良反应率,在排除可能增加他汀类药物诱发肌病的危险因素后,高龄不是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肌酶的情况下,有动脉粥样硬化指征的高龄老人应当尽早适量地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危险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莹,陈志红,周北凡,等. 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7):643-647.
[2] 何坪, 殷跃辉. 阿托伐他汀对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 (16):1390.
[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4] 瑞舒伐他汀中国注册临床研究协作组. 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多盲多中心对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207-211.
[5] 叶平.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及治疗[J]. 保健医学杂志,2008,10(7):136-138.
[6] Nisssen SE. High-dose stati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otjust lipid levels[J]. Jama,2004,292 (11):1365-1367.
[7] 彭志平,王序. 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42.
[8] 秦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观察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6): 4647-4677.
[9] Selwyn AP.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s of statins:LDL versus non-LDL effects [J]. Curr Atheroscler Rep,2007,9(4):281-285.
[10] 叶平. 他汀类药物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2009,11(6):479-480.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2665
国内刊号:22-1118/R
邮发代号:12-2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