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工降雨的好处

人工降雨的好处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29 17:51: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人工降雨的好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关于认真做好我省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政府:

    近年来,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我省积极开展消化空置商品房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全省空置商品房总量仍然较大,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上升的势头,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人民政府、建设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处置海南省积压房地产试点方案的通知》(〔1999〕6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做好我省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省积压房地产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的领导。商品房严重积压,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处置积压房地产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部署,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直接抓,研究制定措施,协调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加快处置本地区的积压房地产。省建设、计划、财政、税务、国土、金融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措施,加强对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的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处置我省各地积压的房地产。

    二、明确处置积压房地产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国家的有关部署要求,这次我省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的重点是消化1998年6月30日前建成,至今尚未出租、出售的商品住宅。具体实施中,坚持统一部署、条块结合、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力争在2000年上半年前使我省的积压房地产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苏州、无锡、南京、南通、常州等地区空置商品房数量相对较大,对全省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有直接影响,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任务措施,努力取得突破。

    三、抓紧研究制订工作计划。省建设、计划、财政、税务、国土、金融等部门将根据省里的总体部署,制定全省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计划,统一安排好各阶段工作。各地要对本地区的积压房地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掌握实情,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把这一工作组织好、落实好。

    四、抓好空置商品住宅转化工作。各地可将积压商品住宅转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教职学员公寓、外来人员公寓和政策性安置住房,也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实行限价、限期销售。对可转化的空置商品住宅。在地价、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享受国家、省有关政策,符合税收照顾条件的可予以减免,已交纳有关费用的可在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冲减。

    五、落实国家有关处置积压房地产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9〕210号)精神,对在1998年6月30日前建成,在2000年12月31日前售出的空置商品住宅,免征销售环节所涉及的营业税、契税等税收以及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降价销售积压商品住宅还贷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可减免其逾期贷款罚息。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计划、财政、税务、国土、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做好空置商品房的界定工作。

篇2

说起人工降雨,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在干旱的季节里,为了满足农业的雨水需求,人们常常会用飞机或者高射炮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它们可以在云中形成凝结核,使云中的水汽聚拢凝成水滴或冰晶,当水滴达到一定的重量时,便会向下坠落,形成降雨。

过去的50多年里,人们一直在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但是这种催化降水的方式的效率和云层中本来含有的水分多少息息相关,因此很难预测。另外,碘化银分子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大气,会不会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也很难判定。

瑞士日内瓦大学的光学物理学家卡斯帕里安和他的同事试图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人工降水的问题,他们想到了激光。

他们在实验室里开始了自己的实验。首先,他们准备了一个包含大量水分子的隔离间,然后用高能激光向击,结果发现隔离间内很快凝结了大量水珠。原来,激光光柱在射击时,将自己周围的氮气和氧气分子电离了,而这些被电离后的分子起到了凝结核的作用,水滴也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而后,科学家们在室外进行了实验,他们直接用激光射击云朵,结果发现,只要云朵本身含有的水分较多,就能成功地形成降水并增加降水量。虽然目前这一技术并不成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科学家们探索解决,但是激光降水这种环保的人工降水法一旦研发成熟,应该会替代我们现有的人工降水方法吧!

沐浴激光变隐形

提到隐形,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各种童话或者神话故事中的隐形斗篷。在作家的描述中,人们只要披上这种隐身斗篷,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到任何地方而不被发现,真可谓打家劫舍、藏匿跑路之必备用品。科学家们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利用光的散射折射或者使光弯曲等原理,真的制造出了能够让人临时“隐身”的斗篷,但这种隐身还是需要被隐藏的物或人覆盖一层特殊感光材料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最近,伦敦帝国学院的克里斯・菲利浦斯教授发现,利用激光技术,物体可以自己“隐形”。他利用激光改变了物质的感光模式,从而使物质自己“隐藏”了起来。那么这项技术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东西。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是因为有光的存在。光线在照射到一种物质表面时,会有一定波长的光子被吸收,而另外一部分不被吸收的光子则被反射出来,正是被反射出来的光线在我们的眼中形成了图像。

菲利浦斯教授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使用“耦合激光”,也就是将几种激光配合起来使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光束投射向一个物体,这种激光不像普通的光源那样可以被物体表面的物质吸收反射或折射。没有了光的反射和折射,我们的眼睛也就看不到物体了。

如果这种方法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就可以轻松地将自己家里贵重的物品“隐藏”起来,而不被坏人发现,魔术师也有了更方便有效的魔术手段。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目前这种技术还只能在实验室中实现,因为想要制作“耦合激光”需要大量不同波长的激光以及数百万瓦功率的电源,造价高昂到令人瞠目,所以想体会激光隐形的好处,还需要耐心等待哦!

激光一扫,心跳变速

如果说利用激光进行人工降水或者隐藏身形还不够刺激,那么用激光控制人的心跳频率又怎么样呢?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使用红外线激光控制生物胚胎心跳的方法,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心脏病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用红外线控制胚胎心跳的实验首先是在已经发育的鹌鹑蛋中进行的。科学家选用的鹌鹑胚胎刚刚发育2~3天,这时它们的心脏只有约2立方毫米大小,从本质上说,这时的心脏只是一团细胞而已,还没有形成四腔室的心脏结构。研究人员利用光导纤维将红外线脉冲发射到距离鹌鹑胚胎只有50厘米的位置上。

篇3

    黄骅市有农田灌溉条件的村庄不多,主要分布在官庄乡、吕桥镇、羊二庄镇、常郭镇四个乡镇的部分村庄,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捷地碱河和机井水,其余地方都是靠天吃饭。虽然每年出现干旱情况时,相关部门会适时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降雨,同时鼓励村民挖掘坑塘,储蓄水源。但在灌溉农田方面水源还是比较紧缺,当开源远远不能满足灌溉用水需求时,节流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不仅仅是节水灌溉,还可以转变传统用水、管水方法。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农田降水利用率可以提高8%~10%,达到53%,在平均年降水量552.5mm的条件下,平均每亩每年可节约水源29.4~36.9m3。由此可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迫在眉睫。

    2硬件和软件匹配突破项目区农业发展瓶颈

    黄骅市农业种植还是以传统耕种方法为主,农田基础条件较差,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粮食产量不高,这是制约该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计划从田间工程、推广农业技术以及建设实验室三项工作着手,使项目区农业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有所提高。

    2.1田间工程。在示范区将铺设PVC防渗管道4万m,修建机耕路1.6万m,维修机井及机电配套8眼,新建桥涵12座。建成后,项目区田间基础设施将得到很大程度的完善。

    2.2推广农业技术。农技人员还应在项目示范区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种植耐旱作物品种、保水剂应用等农艺旱作技术,改良田间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其中适时深耕是蓄雨纳墒的关键。

    2.3实验室建设。在示范区还要建设化验室、检测室,购置土壤墒情监测仪器及软硬件设备11套。两室建成后,技术人员要选择部分典型区域监测、采集土壤墒情、旱情、地力等旱作农业相关信息,与国家旱作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区域分中心联网,形成全国旱作农业监测预警系统,指导农民在适当时候进行抗旱减灾和农业生产。

    3生态环境和产量双提高旱作节水技术好处多

    3.1提高粮食产量。就项目区近几年粮食产量来看,每亩小麦产量平均在230kg左右,玉米产量平均在410kg左右。建成1.8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后,小麦单产能达到260kg,比原来亩增产40kg。项目区内粮食总产量预计将增加126万kg,年增经济效益可达277.2万元。

篇4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1-003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1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方式的选用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设计思路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是学生学完碳单质后接触到的两种含碳的化合物,因此成为后面学习碳的系列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本课题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复习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难度不大,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了机会;二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将学生均衡分组,确定主持人和辩手,由主持人和本组同学一同研究辩题,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辩论、竞答等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落实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通过信息的搜集、交流与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及关心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对生活、生产、科研中一些化学问题的发现、提出、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互相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粉墨登场两辩家

主持人:今天我们化学王国碳氧化合城要颁发“最佳贡献奖”。此奖的获得者是—二氧化碳……

CO:(CO举起手,态度坚决)我反对!

CO2:(CO2走出来)反对什么呀?有什么反对的?二氧化碳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十分多,接受“最佳贡献奖”是理所当然的。

CO:搞清楚点,不只是你们为人类作出许多贡献,我们一氧化碳家族也作出了不少成绩。

CO2:可是你们一氧化碳家族的缺点可不少呀!

CO:你们不也是吗?

主持人:停——你们不要再吵了,既然你们各持一辞,争执不下,我看这样,你们双方进行一场辩论比赛吧,胜者将赢得该奖项,好不好?

CO、CO2:(齐声)好!

CO:一氧化碳选手上场!

CO2:二氧化碳选手上场!

环节二、毛遂自荐将我夸

CO: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我吧,我就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小、难溶于水、俗称“煤气”的CO,听到我的名字或许有人喜、有人惧,有些人认为我是个坏蛋,总是离我远远的,令我伤心不已!

可别小看我呀,在生活生产中,我可发挥着大作用呢。我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大多数人们正是因为有我,一日三餐才会无忧,对了我还具有还原性,因此我又投身于冶金工业,干起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冶炼各种金属,如我可以抢走铁矿石中的氧,将铁还原出来,使人类用上优质的钢铁,哈哈,我了不起吧!

俗话说的好,“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坦言,我的确是一种有毒气体,当我被人体吸入通过肺部时,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有效的跟氧气结合,因而丧失输氧能力,造成体内严重缺氧,是不是有些恐怖呀!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对你们人类最愧疚的地方。

但我始终坚信我对人类的功大于过,只要你们人类慎用并善待我,那么我会为你们带来更大的好处,不是吗?

CO2:大家好!我是刚从大理石叔叔和稀盐酸阿姨那儿反应生成出来的二氧化碳,我住在了一个叫“空气”的大家庭里,一直和氮气哥哥、氧气姐姐为邻,我们还占有0.03%的股份耶!

你可知道我的神奇吗?在加压和降温冷却的条件下,我会转变为雪花状固体,叫做“干冰”,我可以溶于水,经常洗洗澡舒服极了,而且还能转化合成碳酸,人家石蕊姐姐只要一见到我脸“刷”地就红了。

我的用途可多呢!绝不单纯是化工产品的原料,还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多多的氧气。饮料中如果溶解有我们会使味道好极了,固态的我可用来人工降雨、冷藏食物等等。挺骄傲的吧!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正因为此,我们才被制成各种灭火器用来灭火。

在自然界中,溶有我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石部分溶解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当遇到压强突然减小或受热时,溶解的碳酸氢钙又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并放出我,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了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

现在的我也制造了不少事端,只要我们含量过多,轻微的会使人不适,严重的则会使人不省人事。因为人类消耗了太多的能源,破坏了森林,使我的含量不断攀升,引起“温室效应”,对此,我们深感内疚。

环节三、唇枪舌剑我称霸

【二氧化碳小组的主要论据】

1.我们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制成可口的碳酸饮料,我们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没有我们能生产出纯碱、尿素吗?

篇5

一、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1、究进展

针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最早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等多个国际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发起并开展的,研究计划包括世界气候计划(WCP)、全球能量水循环试验(GEWEX)等。美国是较早组织气候变化与水之间关系讨论会的国家。随后多项研究和报告出台,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是WHO与UNEP共同组建的IPCC,其专门就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进行评估,旨在为政府决策者提供适应气候变化决策的科学依据,目前IPCC已4次非常重要的评估报告(分别为1991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气候变暖及其对水资源、农业、生态和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虽已得到全球公认,但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国际环境、政治、经济、能源、贸易等诸多问题,在落实《里约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方面,各国分歧仍然严重。

2、方法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目前都是基于气候变化而引起流域气温、降水、蒸发的变化,预测径流流量变化趋势以及对区域供水的影响。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评价气候变化时无法得到未来气候变化的准确预测值,只能得到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这种气候变化模式就称作“情景”DD种基于假设基础上获得的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的描述。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时先定义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再建立水文水资源模型,将气候变化情景作为条件输入到水文水资源模型中,经过模拟运算得到区域水文循环的过程及水文分量,以此评价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气候变化情景可采用任意设置情景、长系列历史资料分析、大气环流模式3种方法生成。水文水资源模型可依据经验统计、概念分析、流域水文分布等方式建模。已公布的气候变化情景与水文水资源模型数量众多,但多属孤立、静态模型,存在气候模型与水文模型耦合性不足问题,且集中于气候变化对径流平均变化影响上,故应改进水文模型,建立大尺度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研究方向上加强对供用水系统、土壤水分、农业灌溉用水、水环境、航运等方面影响的研究。

二、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产生的影响

水文循环是气候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基础,虽然水文循环可以对气候系统进行反馈,但它也会受其制约。如果气候产生了变化,那么水循环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为流域水循环基本上都是受日照、降水 、气温、风相、相对湿度等这些影响,而这些因素都属于气候条件,而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是降水,毕竟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水循环的开始。除了这些直接影响的因素以外,气候因子可以通过气温、日照、风相和相对湿度对路面蒸散发过程造成影响,从而间接的对水循环造成影响。所以,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基础。

1、降水产生的影响

从20世纪全球的降水资料分析,虽然在20世纪的陆地降水增加了2%,但是在北半球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却减少了2%,而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沙漠地区降水更少。从我国范围来看,我国近百年来的降雨量变化不大,看不出很大区别,但是如果从50年来看,我国很多地区降雨量都减少了,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四川地区、青藏地区、黄淮海平原等,除了这些区域,还有我国的黄河、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在五十年间减少了50~120mm,虽然如此,我国其它地区的降雨量却有所增加,例如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下游、东南丘陵以及东北地区的降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由其明显,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2、流产生的影响

以往5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大河流的实测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下降最多的是海河流域,相比1980年前的径流量,总共减少了40%~70%,并且地下水位也下降了。黄河下游花园口在22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断流,就连主要支流也发生过断流,黄河的年径流量也在快速减少。淮河的递减率达到26.95%,而下降趋势最小的是珠江,十年来的递减率才为0.96%。径流对于降水的变化比对气温变化更敏感,但是河流径流量的下降不完全是因为气候变化而造成的,人类的活动也是影响河流径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散发的影响

蒸散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实际蒸散发的测定工作较为困难,所以只能用蒸发皿蒸发量来最为参考指标。根据我国总共664个气象站在96年~00年口径20cm的蒸发皿资料显示:在96年~2000年期间,我国的蒸发皿蒸发量有显著的下降趋势,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发皿蒸发量比60年~79年减少了99.8mm,下降幅度达5. 8%.黄河流域在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发皿蒸发量比60年代~70年代减少了136mm,下降幅度达到7.5%。

4、水位变化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温室效应的出现,冰帽、冰川、冰盖慢慢发生融化现象,因此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根据材料表示,全球在1961年~2003年期间,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1.8±0.5mm/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仪在此期间测量的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速度为3.1±0.7mm/年。通过这些数据可知,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趋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不但会导致土地盐渍化和淡水盐化,也会导致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灾难。

三、降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措施

1、造林,涵养水源

树木的好处有许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据调查林地比农田拥有更强的蓄水能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降低洪水的强度,提高土壤的蓄水量。土壤蓄水量可以通过转换来增加枯水季节的地表径流量和水资源,同时也能改善生态环境,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2、科研工作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却是严重匮乏,而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加大对人工降雨的研究,尽可能低的降低人工降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就是进行调水,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匮乏地区。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个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缺水状况。

3、水的利用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