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低碳的建议

关于低碳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15:18: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关于低碳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于低碳的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社会各界呼吁人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倡导绿色低碳生活,通过提倡居民采用“行为节能”的方法,引导居民在生活、出行、办公、采暖、住宅开发及城市规划等方面树立节约能源意识,为节约有限能源,贡献出一份力量,更大程度提高人们行为节能的有效性。对此,我们提出以下相关的建议

1.低碳生活

(1)选择使用节能产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市民应重视低碳生活。鼓励居民在选择节家用产品时,广泛地使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节能汽车等,多使用节能节电认证产品,淘汰或少用高耗能设备及电器产品等。

(2)养成良好节电习惯

节约用电,是低碳生活最直接的方式。但不少市民对于如何节约却不甚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白天不开或少开照明用灯。不使用计算机、复印机、空调等用电设备时应及时关闭电源。安装使用节能空调并合理开启空调,将空调温度控制在夏季26℃以上,冬季不高于20℃。使用空调时要关好门窗,做好日常顺手关灯、轻松节能工作。

(3)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沈阳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根据辽宁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沈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41立方米,约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不足辽宁省人均占有量的50%。沈阳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沈阳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水要日益受到重视,珍惜水资源,节约了清水的消耗,也就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也减少了碳的排放,从这个角度说,节水是创造财富,也是保护环境。

2.低碳出行

2011年11月底,沈阳市首批20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正式在179路公交线路上运营。它是全市首批主要以电池为主要动力的新型环保公交车。2012年,沈阳市将更新、新增公交车辆1500辆,其中新能源车辆为460辆。沈阳地铁一、二号线日均客运量达40万人次左右,相当于每天给沈阳加了625辆环保公交车。此外,目前沈阳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出租车为“加气车”,加气出租车碳排放量为加油车的60%,是更加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

沈阳市成为“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实现“低碳交通”不仅需要硬件设施做保证,还要依靠全体市民的低碳意识和自觉的行动,更是一项社会工程。“低碳交通”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直至每一名市民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鼓励市民“低碳出行”。政府应倡导市民选择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交通出行方式,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多骑自行车,实现无车日活动常态化,同时建立一整套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从公交车、出租车到免费自行车、加上已建成的地铁1、2号线和未来地铁规划线路,建成一个实现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免费自行车4种公交方式“零换乘”的城市,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形成四位一体的低碳绿色出行系统。

3.低碳办公

低碳办公是指我们在公务活动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办公广义上来说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如办公环境的清洁、办公产品是否安全、办公人员的健康、员工的身体健康等等都成为低碳办公的重要内容,不过从狭义上来说,低碳办公是指在办公活动中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产生、排放,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它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件办公用品。

4.低碳采暖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采暖系统的运行很难完全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运行,因此只有对采暖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人为干预或采取适当的手段,才能使系统的运行朝着有利于我们实际需要的方向发展,但这种行为的作用是有限的。而“行为节能”则是在无法改变系统形式、无法对系统进行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通过人为设定或采用一定技术手段或做法,使系统运行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或有利于节能的行为。

5.提高新建住宅的精装修比例

提高新建住宅的精装修比例,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按照住建部制定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要求,精装修住宅在交房屋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住户选择装修一次到位的精装修成品房不仅能为业主省下耗时耗力的精装时间,而且能从根本上避免毛坯房造成的二次装修浪费和污染,在极大降低能耗、物耗和成本的同时,能有效实现房产品的整体价值。这是低碳理念在房产开发中最有效的实现途径,对建设低碳城市、营造品质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6.低碳城市规划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低碳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的发展战略到居民的衣食住行,无不涉及到低碳问题。因而,低碳城市规划不是专项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综合的城市发展规划。

结论

节能环保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市民们必须采用“行为节能”的方法。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贺军成. 国外的低碳生活[J]. 政府法制, 2011,(08) .

[2] 郭毅夫. 打造绿色校园践行低碳生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01) .

[3] 余敏. 加强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教育[J]. 今日国土, 2011,(06) .

[4] 詹习成. 低碳环保与美术教育[J]. 教师, 2011,(01) .

[5] 阮国杰,常治平,陈国治. 勤俭节约与教育同行 低碳环保与发展并重[J]. 中小学管理, 2011,(02) .

[6] 赵冶丹. 如何建设山区公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J]. 科技资讯, 2011,(36) .

篇2

低碳生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等等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有人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一、低碳生活势在必行

近百年来,随着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全球气候在增温,变暖,将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例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早加剧,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以及暴雨、冰雹、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等。全球气候变化将会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我们自己生活的家园。

二、多渠道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常识

社会各界应积极进行低碳宣传,提升居民低碳生活意识,让居民了解更多的低碳生活常识。让“低碳环保”从陌生的概念,变为大家所熟知和认可的生活理念,让普通老百姓深切地感受到低碳环保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到低碳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促使大家从每一天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戒除以高能源为代价的消费习惯,牢固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首先,社会公共媒体肩负着教育大众的职能和责任,在信息宣传上应多强调能源、能耗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新能源、低碳产品的推广,促进节能家电、节能车、节能灯等产品生产商、销售商与消费者团体的信息沟通,多宣传生活中节约能源的小窍门等;第二,教育机构要通过课堂和校园文化对学生传输低碳生活理念,学团组织可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发放并讲解低碳生活常识资料,组织环保签名等活动;第三,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场所,社区应积极运用社区宣传栏,结合社区实际状况进行宣传,打造低碳社区。总之,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

三、低碳生活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尽量减少各种废气的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骑自行车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我们可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因为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二)改变垃圾处理方式,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三)节约电能。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四)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五)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四、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低碳生活要从身边做起,比如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天然滋润;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等。只要我们从这些方面做起,低碳生活才会实现。

总之,地球变暖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未来,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宣传低碳生活的好处,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只有我们都能够做到低碳生活,全球气候变暖的势头才可能被遏制。(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平县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王立.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J]. 广西城镇建设. 2010(01)

[2]40种低碳生活行为[J]. 政工学刊. 2010(02)

篇3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78-02

民间艺术是相对于所谓的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与人民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类别,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们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是其他艺术类别的渊源性基础。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间艺术保留了大量的延续一个民族特征的可识别的民族元素,这些民族元素是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财富。因此,研究民间艺术与其环境的关系对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这种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一、什么是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按其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日常生活、民俗活动密切相关。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

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同时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二、地理环境是影响民间艺术形成的自然基础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民间艺术形成的自然基础。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构成某个区域独特人文景观的重要部分。人文景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人文景观的物质基础和制约条件,当然,人文景观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即是对自然地理环境抑或自然景观的最大改变。民间艺术作为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反作用于自然地理环境。

另外,自然地理环境对民间艺术的影响除了直接影响外,还有间接影响,即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对民间艺术以外的人文景观或者是人文环境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到民间艺术,并且这种间接影响对某些具体的民间艺术形态来说,所起的作用要大于直接影响。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与在其影响下的人文环境丰富多样,它们为民间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使民间艺术的丰富性成为可能。

民间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具有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可视为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共生的产物之一。民间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民间艺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地理环境而存在,其必然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与相应的地理环境协调共生是民间艺术存在的基本前提。民间艺术的物质性充分反映了相应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点和最终归宿,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也必然得益于这一物质前提。因此,作为民间艺术的物质层面,无论是加工材料和加工工艺,还是形象特征和实用功能,均处处体现着自然地理环境这一物质基础对其的强大影响力。

民间艺术的精神性以民间艺术的物质性为基础,主要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文环境。由于地理环境,尤其是自然地理环境相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说,变化的速度较慢,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可以大大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而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却很小。所以对于某些具体类型的民间艺术来说,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研究民间艺术的有效度和可信度,但民间艺术受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影响,所以这并不能够削弱自然地理环境对民间艺术的发展繁荣的巨大影响。

三、民间艺术的发展受聚落的影响

聚落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范畴,指人类的聚居场所,通常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聚落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成果,是地理环境对民间艺术产生影响的有效中介和重要场所,从某种角度来看,聚落孕育了民间艺术。

聚落是民间艺术的有效载体,由于聚落初步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块,民间艺术形式也相应地分为乡村民间艺术和城市民间艺术两部分。中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这就造成了乡村民间艺术异常兴旺发达,而城市民间艺术相对萧条的状况。在中国讲民间艺术,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其作为农村民间艺术的同义词来对待,随着乡村城市化的改革浪潮高涨,以乡村这种聚落形态为载体的民间文化的覆亡就成为一种必然。即使是把某种民间艺术保存下来了,但它却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载体,这种民间艺术就只能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虚弱躯壳,它与原本的民间艺术已经有本质区别,这或许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创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往往关注民间艺术的载体——聚落多于关注民间艺术本身,因为无论如何关注民间艺术本身,一旦其所依附的聚落消失,民间艺术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实,无论是乡村聚落的消失,还是城市聚落的大量崛起,其本质都是人类行为所引发的地理环境的改变。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对民间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原有的民间艺术有的会消亡,有的会蜕变,有的会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新的民间艺术也会产生。因此,我们要加强民间艺术的保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保护和发展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特色的聚落,而最合适的聚落形式应该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共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主要通过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这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并对民间艺术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产生相应的影响来实现。而聚落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其本身孕育着极其丰富的地理环境内涵,是民间艺术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另外,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使人们的审美习惯发生了变化,对我们传承已久的固有民间艺术产生了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保护民间艺术应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使艺术工作者和更多的人民群众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尊重传统艺人,培养年轻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让发展与保护相结合,使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地铁环境;艺术建设;人文文化;设计

Key words: subway environment;art building;humanity culture;design

中图分类号:U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052-02

1 天津地铁的建设背景

在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天津市被定位于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天津的城市基础设施也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天津市区内大量的地铁建设,使地铁开始真正融入人民的生活之中,而地铁站和室内空间将成为人们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地铁环境艺术乃至“地铁文化”都在直观而明确的反应出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和人文素养。

2 地铁空间的特点

2.1 地铁空间主要包括地上或半地上站台、入口、出口,地下公共活动空间(通道、地下商场、售票厅,换乘大厅,检票厅等),大部分空间是在地面以下的封闭式空间。乘客从空间宽敞、光线明亮的地面走进地铁,自然会产生一种压抑感、封闭感以及对安全问题的担忧。这种感觉的存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地铁这种快捷交通工具的接受程度,即使接受了,也可能对人们在地铁空间中的舒适度和良好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2.2 通过实地考察对广大市民乘客进行意见收集和实地访谈,得出地铁空间的受众感受,消极情绪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地下空间所带来的幽闭感和安全性的隐忧。②无天然照明,人工照明的疏冷。③人群聚集、拥挤而感觉陌生和压抑的感觉。④缺少视觉标识物带来的空间感,时间感减弱。⑤缺少绿化和植物等自然景物,亲近感不强。⑥建筑空间形式过分功能化,无人文和地域特色。

积极情绪则有以下几点:①固定的时间和规则化的快捷乘坐形式。②无纷杂外部环境对行动的干扰。③干净和整洁的环境。④低廉的交通成本。

2.3 地铁站口的建筑需要在城市环境中具有特色,易于辨认和记忆。地铁内部空间需要明亮、整洁,并且空间规划合理、有序。而在城市中毫无特色并缺乏明确和清晰的空间导向和空间规划的地铁站点,容易使人茫然而不知所从。

2.4 乘客对地铁空间的消极情绪,也可以说是人们对地铁的负面感觉,大部分都来自与地铁空间的空间造型、整体照明、视觉标识、环境绿化、环境装饰等环境艺术方面的内容。

3 天津地铁空间的现状分析

3.1 旧地铁环境与空间 天津地铁在国内是国内继北京之后的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虽然天津地铁曾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天津地铁站点和地铁空间的设计却未能给我们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地铁站内的空间阴暗而封闭。天津人虽然对地铁具有深厚的感情,但地铁空间的环境和设施却难以让人具有快乐和愉悦的回忆。

主要特点:空间规划简单,建筑形式注重坚固实用,未考虑大容积率,环境照明不够。

3.2 新建成地铁环境与空间 天津现有地铁空间环境的设计以实用的功能主义为宗旨。地上建筑虽然在规模和体量上超越了过去的旧式建筑形象,但辨识性和地表作用并不强。高架站类型单一,建筑的形式特点不强,大面积使用钢化玻璃和钢架结构。地下空间虽然采取统一标识设计,但多个站点风格一致,空间环境单一,缺乏人文文化的影响力,未曾发现具有天津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也并不能感受到站点周边文化、建筑形式和地铁环境的呼应和结合。

主要特点:整洁、干净,缺乏特色,建筑形式单一,标识性不强,文化感不强。

3.3 从地铁空间的使用功能来说,天津地铁是合乎标准的。但以地铁作为城市形象的标志来说,天津地铁明显缺乏对天津城市文化定位和人文文化宣扬地的作用。

4 国内外地铁环境的特点

4.1 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地铁空间,它的众多站点各有特色,而同时又与周边的环境景点相呼应,成为城市景观建筑中的最要组成部分。巴黎地铁的装饰既能宣扬历史文化,又能反映时尚风潮,成为了法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物。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筑形式多变,文化艺术装饰众多,与站点周围环境相容,时尚感、设计感强,色彩照明突出,广告、招贴设计新颖,公共空间包容性强,历史和文化符号的代入。

4.2 斯德哥尔摩的地铁修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它是由一百多位艺术家分别用自己的风格和艺术构思来装点每一个站台,形成了一个世界最长的艺术长廊。它的主要特点是:色彩艳丽、热情,空间设计新颖,装饰艺术手法多样,民族纹样、徽章的图案化,艺术氛围浓郁,历史和文化符号的代入。

4.3 莫斯科地铁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它的车站是一种文化的展现。它们构成了一座华丽的“地下宫殿”,也叙说了俄罗斯帝国的强大和丰腴。它的主要特点:历史感强,政治感强,文化感强,装饰华丽而典雅,历史和文化符号的代入,艺术气氛浓郁,空间宏大。

4.4 北京地铁在建设中,将地铁空间设计定位于具有文化品位和地域特色的大容量公共活动空间,是一个宣传中国历史文化和北京地位的展示窗口。在内部空间的装饰处理上突出北京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并且将不同站点的装饰按照地区民俗特色或标识象征做主题式设计,打破了地铁空间的封闭单一的传统环境氛围。它的主要特点:空间宏大,历史、文化、民俗符号的代入,将地区特色引入地铁装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统一。

5 天津地铁环境艺术建设的基本措施

5.1 天津的地铁空间目前最为缺乏的是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人文文化体现,缺乏体现天津文化和地域特征的形式设计和装饰设计,建筑空间的形式设计缺乏变化和特色。在现代大城市中普遍使用的壁画、浮雕、宣传招贴等装饰形式,还未能在天津地铁空间中广泛使用,这也使天津地铁的文化宣传作用难以发挥。以上这些虽然不能显著提升地铁空间的使用功能,但是却是潜移默化提升地铁空间的环境氛围,也是地铁的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5.2 天津地铁在环境艺术方面首先应加入对色彩的应用。在地铁环境空间中应有意加入使人兴奋和活跃的颜色,利用色彩对乘客的消极情绪进行缓和和调整。

5.3 在形式设计上运用天津的城市特征和城市文化作为设计主导,以彰显天津地域空间特色。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几种类型。

5.3.1 历史遗存的形象形式使用。天津已有超过六百年的建城历史,历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军事和商业、交通重镇。如今在天津也依然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和地理自然景观,都可以提炼、整理出独特的设计语言形式。

5.3.2 景观地标的符号元素使用。地标类的符号在设计中可以作为重要的元素来使用,以强化地铁空间中的站点地标的记忆强化和形象认知,使地铁空间的内部空间与站点附近的外部空间取得重要的呼应和统一。

5.3.3 民俗文化的题材主题使用。在展示天津地铁空间的特色中,民俗文化主题是最为直接和容易操作的形式。以天津的曲艺文化、饮食文化等为特色的天津人文特点,以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等为特色的天津地理特点,以及以军事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等为特色的天津历史特点都有众多的主题可供在各个站点空间的设计装饰中进行选择。

5.3.4 商业活动的展示宣传使用。适当的增加广告展位和影像屏幕也增加了地铁空间内的信息、咨讯容量,是一种转移环境注意力并传播信息、获取收益的多赢形式。

6 结束语

地铁是一座城市走向现代大都市的重要表现,提升地铁环境艺术设计的水平不仅能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也会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感受。更重要的是,地铁环境可成为宣扬城市地域文化的最好载体,加快城市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139-02

体育教育的实施者乃是体育教师,而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素质的重任,只有通过体育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有一句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健康的体魄,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明天。

一、“健康第一”是足球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健身性

健身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目标,同时完全符合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所以,在开展足球教学时,应当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更加健康的茁壮成长。在足球运动中应以健身为目的,但是有些运动并不以健身为目的,如,竞技运动、一些比赛等,这些运动都不能称作健身手段,真正的健身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身体运动。

(二)基础性

我国新课标提出,应当将“健康第一”与发展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植入到体育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学校开展足球教学,将学生全部培养成优秀的运动员不是足球教学的至终目的,而是希望借助足球教学促使所有学生养成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拥有健康的身体,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足球教学中,不应以比赛成绩为重,应当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主要教授学生一些简单、易掌握的动作,或者在生活中可以使用最基本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学生才能拥有更健康、美好的明天。

(三)兴趣性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或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出发。每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会特别上心,不用别人督促,自己就会主动的去完成,运动也是如此。只有激发出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学生才会自发、积极的进行体育运动,慢慢的发展成为终身体育运动。由此说明,运动兴趣远比掌握技能要重要的多。

(四)教育性

教育是实施足球教育最重要一种举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想要掌握生活技能,通晓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需要许多方法和策略去获得。在这些方法中,教育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体育教学充分发挥教育性,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逐渐形成团队意识,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言行举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健康第一”是足球教学最基本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素质

在足球体育教学中秉承“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有其必然性,是由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而决定的。我国素质教育对体育学校及教师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足球运动能力,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国务院关于基础课程与发展的决定》中也强烈提出:要促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两者的联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观,使学生慢慢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并掌握基本技能。

(二)突出学生的主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教授学生,而甚少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可以说学生的感受基本都被忽略了,使得学生的全面素质缺失。以往的足球教育也是如此。而在“健康第一”这一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师的要求是根据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平等的位置,注重学生的想法和情感,突出学生的主置,围绕学生展开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应当突破思维,开创全新、合理的教学方法,做个合格的引导者,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基于学生的视角下设计教材,用全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诱导、激励学生去创新,并赋予学生信心和勇气,敢于发言、提问,从而在求知的道路上勇敢去创新。

(三)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

现今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社会竞争愈加残酷和激烈,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无法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立足。所以,在足球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可以独自很好的生活。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自身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遇强则强、不退缩、敢于面对的精神,并同时兼具坚强的意志力。当下许多教育者越发重视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而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对学生m应能力及全面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足球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球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健康,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植入到足球教育中,通过足球教育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而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立足社会。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运动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去接受社会的洗礼、磨练,从而茁壮成长。

篇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国内外研究及发展动态

和其它泛泛而谈的规划理念不同,低碳城市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量化分析基础之上,“碳审计”技术就成为低碳导向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关键支撑。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即己开始城市碳足迹和碳排放的研究。2003年英国在政府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之后通过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进一步将碳减排目标向社区和邻里尺度分解。同时,相关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分析工具,也将气候影响因子和碳排放指标考虑进来,通过多部门合作,建立具体而完备的地方性建筑、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数据的共享平台,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来管理和分析本地化动态信息,以形成对发展政策的技术支撑(邱红、林姚宇,2012)。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MarilynBrown教授所提交的BrookingsInstitution研究报告针对美国200个都会区的碳足迹,提出城市碳足迹研究的方法论,对低碳城市研究有很大参考价值。美洲发展银行的Magalhaes(2009)等认为城市形态影响了城市的能源消费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和街区结构、大小、密度,以及土地利用模式、交通模式等均影响了城市的碳足迹,并通过对巴西首都Brazilia和东南部的Curitiba两个城市燃料消耗量的对比研究,验证了低密度开发的Brazilia相较于适度密度开发的Curitiba,在城市运行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能量。日本学者Harashina(2o09)通过对比东京大都市区与纽约都市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认为低碳的城市结构应是多核心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杨沛儒教授等(Yang,2011)则在澳门填海区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中,采取自上而下的系统输入输出(input一output)研究方法(即Brown教授所应用的估计碳排放在区域发展中的总量)和自下而上的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intemalstructure)包括密度及空间形态以及碳排放的关系。目的在于让碳足迹的分析落实到城区及街廓尺度,提供了一个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所关注的密度、开发形态及生态绩效的评估等关保等的操作方法。

关于低(零)碳社区(城市)的实践,全球己经有部分成功案例,如1980年竣工的丹麦Beder的太阳和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以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主要能源。再如英国伦敦南郊的BeddingtonzeroEne卿oevelopment仍zEn),占地1.65hmZ,将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一个小生态社区中,切实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与之相比,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寇有观(2010)认为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即需对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体系进行整体研究,并针对不同地区在功能、开发强度、建筑和空间形态方面的差异,提出各地区在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一方面实施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的规划设计对策。顾朝林等(2008)认为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重点在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框架,揭示中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祸合关系。潘海啸等(2008)认为低碳城市目标下的城市规划应坚持5个导向原则:POD>BOD>TOD>XOD>COD,即步行导向发展>自行车导向发展>公共交通导向发展>形象导向发展>小汽车导向发展;低碳目标下的区域规划应采用“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且强调区域公交网络与区域空间布局模式相适应。

目前国内低碳城市规划的实践,较有代表性的有天津中新生态城、上海临港新城(上海首批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之一)、曹妃甸开发区低碳发展战略等。天津中新生态城规划总结了生态型规划步骤,即指标体系建立一定位与产业选择~规模确定一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确立~配套政策制订,从自然生态格局、用地布局模式、绿色交通理念、生态社区模式、文化保护理念、水资源利用理念和能源利用理念等七个方面总结生态型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杨保军等,2008)。临港新城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层面研究低碳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策略,并提出低碳城市能源和产业规划设想。在总体规划层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构建紧凑式城市空间格局,建设绿色交通等(孙强,2011)。曹妃甸开发区则基于碳足迹计算提出了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开发区低碳发展战略(朱越杰等,2011)。

总体而言,我国的低碳城市规划主要还停留在理念和定性分析的阶段,缺乏详实的地方性基础数据,也缺少将“碳审计”技术融入城市规划与设计程序中的经验,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也未就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提出具体方法。

2基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低碳规划框架构建

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能耗和碳排放评估及计算方法也不同,对应的低碳城市规划内容和方法亦有所差别。结合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法定规划编制体系,并考虑城市设计等非法定层次规划,在各个层次以低碳规划设计为导向,可相应构建我国的低碳规划框架。

2.1低碳规划空间层次

(1)宏观空间层次

宏观空间层次主要包括大尺度的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在这一层面,收集有关能耗与城市或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通过比较这一尺度的数据,得到能耗排放情况和城市人口密度、面积等大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制定明确的、可定量的碳排放目标。

(2)中观空间层次

中观空间层次主要包括中尺度的地区或街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能耗通过由下而上的方法计算,即首先计算建筑的能耗,然后迭加累计。太阳能可接受率在GIS平台上直接计算.在这一层面,研究能耗/太阳能接受情况与更具体的城市规划参数(街区长度、建筑容积率、人口密度、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

在中观空间层次的低碳规划上,需要广泛应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采用主流的三维建模技术,结合城市模型对建模精细程度的要求,组合使用多种建模工具和三维软件平台。例如,三维城市规划应用基于Skyline软件平台开发建设,三维地形场景采用TerraBuilder制作,灰盒子模型和简体模型均采用TerraExPlorerPro生成,精细模型采用3DsMax软件建模。另外也可选择CAD与Creator结合的建模方法:基于真实城市大比例尺高精度地形数据,严格遵循工程项目设计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建立逼真的三维场景。可以通过开发各种人机交互辅助工具,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自动作操作。

(3)微观空间层次

微观空间层次主要包括小尺度(街廓).在这一层面,太阳能可接受率用更精确的计算工具伍coteet)计算,目的是得到建筑脂区的规划参数与太阳能可接受率之间的关系。该层次更多和建筑单体与小尺度景观设计结合。

2.2低碳规划设计框架

由于低碳城市的实践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和成熟的规划体系。研究应广一泛收集国内外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的案例,形成案例库,总结分析其规划方法、规划内容和规划实效,为建构低碳城市规划框架提供基础和依据。基于上文的分析和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3结语

低碳规划设计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在国外也无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低碳为导向的规划设计将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主导思想之一。在低碳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我国城市的低碳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也为中国规划师在低碳规划的理沦和实践_L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探索。

篇7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102-02 收稿日期:2016-10-21

作者简介:白子睿(199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地理科学。

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如何对班级进行合适的管理,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而班级的任课教师无疑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任课教师中,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和成效,对于其他学科,尤其是地理这种小学科,分析其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较少。然而地理教师通过结合学科自身优势特点,探究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内容并付诸实践,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班级管理会收获更多。

一、地理教师角色分析

1.边缘化,认同感低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都属于小学科。因此在课表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相比其他学科较少,在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中分值所占比例也不大。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形成对于地理学科的轻视心态。同时地理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机会较少,难以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中学教学中,地理教师在班级中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重视,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感少之又少。

2.人数少,工作量大

地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相比其他学科较晚,认知度也较低,但其后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地理教师的人才培养一直都偏少,很多学校都出现地理教师极其稀缺的情况。因此,地理学科的教师承担着更多班级的教学任务量。以河北巨鹿中学为例,平均每名初高中地理老师每周任教14~19课时。巨大的工作课时量使中学地理教师身心俱疲,无暇顾及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

二、地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内容

谈到班级管理,人们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工作行为上。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是否也要注重班级管理呢?事实表明,正如班级里非正式群体在班级规章制度的遵守、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良好班风的建设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地理教师更是班级建设的助推力,为班级管理增砖添瓦。那么,地理教师要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呢?

1.班级组织建设――地理小组的建设

小组活动在许多学科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实践运用。小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抛出问题,组内互相帮助讨论学习,组间相互竞争比拼争优,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之中。地理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时间弹性大。因此,针对不同地理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创建富有个性的地理兴趣小组,就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地方时”“农业区位因素”“土地荒漠化”等,组织兴趣小组进行研究学习、开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班级制度管理――地理教学课堂秩序

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班级环境氛围内,建立与班级地理小组相呼应的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参与型的地理课堂教学秩序。由于地理小学科的特点,学生易出现两种极端课程秩序:随意自由与沉默不语。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建立特色地理课堂制度,如岗位轮换、值日课代表、奖励发言、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作为一种教育性管理组织,意蕴在于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得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

3.班级教学管理――地理教学工作

地理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学识渊博、技能良好的老师在学生中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于专任地理教师而言,拥有地理学科及其相关联的知识是必备的职业素养,而且要能够将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纳入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与实践。“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同时,地理的学科特点又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知识和时事紧密结合,活用到地理教学工作之中。

4.班级活动管理――地理课外活动组织

地理学科的特点注定与生活联系密切。在地理教材的内容编写中,就十分注重地理活动的开展。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中,不再传统地一味讲授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而是添加了不少活动课,穿插在知识内容的传授中,其中许多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得到印证。例如,学习气温气候的变化规律、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时,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园、社区,深入自然、社会,探究学习。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运用锻炼法,注意地理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监督作用、促进作用,学生更能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三、地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1.提升专业素质,做好教学工作,树立良好形象和班级威望

较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是作为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由于地理学科的发展长期不受重视,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尽如人意,很多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一代课就是多年。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这也不免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忽视甚至不满态度,难以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班级威望。因此,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具备完整的地理知识和扎实的从教技能。

2.严慈相济,关爱学生

作为小学科,多数地理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型”的态度,学生满不在乎,老师得过且过。殊不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无论其教授学科是主科还是副科,都应该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且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正如全国模范教师桂贤娣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中所说的“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学生良师益友,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地理老师的基本要求。

3.注意教师的自我反思

反思,是作为当代教师的良好习惯之一。反思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更需要反思常规工作管理。常规工作管理,主要指班级管理中协调的有效性、计划的有效性、组织的有效性。这些班级常规工作管理事务虽然看起来小,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在班级和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事务处理,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这样一来,在班级管理中,地理老师将会显现出更多更大的亮点。

总之,地理教师在做到知识体系完整、教学素养完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身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担任小学科的教师并不意味着松懈,而是提供了更多自我探索发现的机会与空间。作为班级管理的“配角”,一步步走过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的教师发展阶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篇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气安装工程的防雷接地安装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防雷与接地是关系建筑物及人身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在建筑物遭受雷击的过程中,会产生高压电流,不但破坏建筑的质量问题,更对人体造成伤害。雷击时有强大电流通过,产生机械力和热效应,破坏建(构)筑物和电气设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防雷接地重视不够,认为其技术性不强,工艺较简单,范围又窄小,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不规范和作业纰漏而忽视了防雷设计问题。现在防雷问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的不合理。电气安装关键在于它的安全性、可信性、维修性及可实施性,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是电气安装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

1.接地防雷系统的重要性

对于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设备等的安全进行保障的关键在于进行防雷接地设施。在大型智能化建筑中会存在大量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及布线系统等,该系统的配备都需要严格的安全及接地保护。

而安全功能与接地保护系统的建立的基础则是防雷接地系统,够促使防雷结构实现严密及完整的效果。确保建筑物内的各项系统的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对与专业技术施工人员,最为重要的则是对雷电知识及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技术进行了解及掌握。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防雷装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

2.防雷接地一些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2.1防雷接地常见以下质量问题:

(1)带间及引下线采用对焊或单面焊接,在接地引线中电线的质量不过关,搭接长度不足,焊接口锈蚀现象严重;支架问距太大,带形变形、支架脱落,弯角及引下角呈锐角,引下点间距偏大。

(2)屋面金属物未做作防雷接地,在屋面的设计中没有安装雷电接受装置。

2.2预防措施

(1)在对带间引下线与接地线进行焊接时应运用双面焊接的方法,在对电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还应在焊接口的位置进行防腐处理。支架间的安装距离应保持在1.0m~1.5m,防雷建筑物防雷印第安间距的 设置按照一至三类分别为12m、18m、25m。

(2)严格对屋面金属物及防雷系统进行电焊焊接进行连接,其次,还应在屋顶进行间接或直接的雷电接收系统。

3.防雷接地一些细部做法

3.1避雷带和避雷针

避雷带和避雷针是避雷系统中唯一暴露在建筑屋面上的设置。它们的施工质量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电气施工的水平,而且也直接影响防雷接地的可靠性。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其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要牢固。

(2)对于避雷针,必须有合格证、使用说明及各种技术资料。

(3)屋顶上装设的防雷网和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及金属物体应焊接成一个整体。

(4)从接地体引到屋顶上的引线和避雷网焊接处要做明显的标志。

(5)采用规定直径的镀锌圆钢与结构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保证所用材料规格、焊接间距、焊接质量等均符合规范要求。

3.2避雷带支架安装的方法

(1)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对其直接进行避雷材料及现浇女儿墙挑檐避雷带支架进行安装,在对扁钢支架进行安装时,应与土建专业进行合理搭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采用各种形式对已成排的疲累带进行检查。

(2)对女儿墙挑檐避雷带支架进行预制。

(3)女儿墙挑檐避雷带的安装。

3.3金属窗户的等电位连接细部做法

在高层建筑的门窗制作工艺中要将金属门窗与 的连接方式以铝合金为主,且要打到防水的效果。在高层建筑防雷措施之中一般用混凝土柱中连接防雷装置中的下陷,在外墙的门窗和其他金属物种都预埋防雷线路,窗框的四条边是互相独立的,从电气连通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形成个很好的电气连接环形回路。在窗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窗户边窗一般都使用塑料绝缘体,而中间设置金属线路。

4.施工中易忽视的二个防雷问题

4.1高层建筑物空调室外机的防雷设置

随着我国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住宅也逐渐增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促使其住宅环境中的各类因素进行更新,在建筑物种必不可少的基础电器之一则是空调。由于居住楼层的逐渐增高,空调室外机往往会与墙壁连接紧密,在雷电的放电过程中会有强大电流产生,从而形成巨大热量,当温度达到几千度时,足以使墙体及周围产生火灾。其次,雷电的产生还会导致有强大的电磁力作用产生,导致在位于该位置间的物体造成损坏。在对空调室外机及支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忽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在对空调进行安装及使用时,应从蛇皮管将盒内的PE线进行引出,与共同及支架进行连接。并在空调外部箱内对金属片与地下相接的线路进行安装。从安全方面进行分析,能够避免高空施工,使事故发生得到避免。从技术质量进行分析,操作简单,并不会有定期维护的问题产生。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有效将楼内主筋引下线进行利用,使其成本得到降低。从施工周期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是与土建进行结合,不会有滞后性存在,对大楼的整体美观进行保障。

4.2太阳能热水器的防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其环境污染低,节能效果好成为人们的追求设备,已经逐步的走向大众。太阳能热水器基本都装在屋顶,很可能会引雷电。尽管一些太阳能厂家都声称太阳能可以“防雷”,但我认为太阳能内胆和外桶间的绝缘保温层不导电并不能成为“防雷”的充分理由。 (下转第352页)

(上接第295页)在雷雨天气来临时,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广泛关注:

(1)在雷雨天气中,由于天空的云层相对较低,通常会在楼顶或房顶等位置较高的地方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设置。所以,在此时尽可能避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2)通常情况下,应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防雷装置的安装,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及接地装置等。

(3)应采用屏蔽的方法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整个电源线进行保护,并在电源的开关位置对防雷装置进行设置。

篇9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内容

1、移动基站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中村的整体拆迁,以及现有基站各类物业纠纷问题的不断出现,部分区域原有基站不得不停止使用,已有机房铁塔被迫拆除。这些被迫拆除的基站所在区域环境较为特殊,周边往往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好合适的站点填补,建设好合适的基站进行填补,从而导致该地区长时间没有网络信号覆盖,客户感知差、投诉多。如何有效解决这种场景中的网络覆盖问题,倍受工程人员关注。

此外,目前4G网络基站建设已大规模启动,由于4G网络基站发射功率小、承载数据量较大,要实现4G全网络覆盖,需要建设的基站和覆盖点比2G要多约1/3,站点密度要求更高。面对4G网络高密度的建设需求,如何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拟建基站的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站建设方案,在现场不具备普通地面基站铁塔施工条件或时间空间的小范围地区,成功实现基站铁塔建设,同时又兼顾建设成本,总结一套理念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易行的基站铁塔工程建设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特殊站址场景基站建设的可行性,保障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以及稳定性。

2、研究目标

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针对一些不具备采用传统基站建设模式现场进行塔基混凝土浇筑施工条件;一些现场不具备开挖条件的场地;有临时网络覆盖需求的场所;研究一种可以直接放置在自然地坪上的配重装配式无机房基站建设模式,期以最便捷的操作、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少量的投资,完成这些特殊场地基站的天线支撑体建设,解决小范围地区的网络需求,更好的保障移动通信网络建设。

3、查新

据查新,目前国内有个别厂家已经有类似的一体化便携式基站和预制装配式基础的产品推出。如绿化带灯杆型通信塔和集装箱便携式基站,绿化带灯杆型通信塔其基础就拟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但其需要现场进行土方大开挖,对土质和施工场地等要求较高;一体化便携式基站则造价高昂,且所需场地较大。一种能够达到网络覆盖要求,但对场地、土质要求不高,不需要现场开挖,造价低廉,可以快速组装,在一天时间内完成开站的建站方案目前还没有。

4、方案选定

通过对现有基站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等多个生产环节的调研,发现目前基站工程普遍沿用传统的建设模式,各环节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为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我们运用多向发散思维,以实际基站工程为例,分别就基站铁塔天线挂高的合理确定、上部塔体的结构优化及铁塔基础的创新思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几种典型的基站建设方案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剖析和比较。

(1)铁塔天线的合理挂高的确定:

根据网络优化专业人员的网络规划,无线专业设计人员通过模拟某选定的站点的基站运行状态,并结合拟建站点所处的城市郊区场地周围环境,确定天线最佳挂高25m以上的需求,考虑到4网同建的需求以及建设成本,最终确定2层支架、天线挂高至少25米的方案。

(2)塔体方案的选定:

自立单管塔因塔体上部结构简洁、外观轻盈,便于根据需要进行杆体的美化改造及可做景观装饰等特点,工程应用较多;此外,从塔体受力形式及结构设计角度分析,自立单管塔塔身主材迎风面积较小,对基础占地面积要求较小,采取平地式快装无机房基站方案的可行性较大。

(3)装配式基础方案的选定:

通信塔架作为高耸结构,风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效应为其自身结构和基础计算的主要控制荷载工况,在上部结构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必须提供足够的抗力保证上部结构不发生整体倾覆。从结构概念角度分析,塔体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基础是可行的,通过现场装配预制的混凝土装配单元,可以省去现场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施工的繁琐施工工序及保养时间,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特别是在一些商品混凝土车辆无法顺利到达的特殊场地基站,该基础方案还省去的建筑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4)免开挖方案的选定:

我们在使用绿化带景观塔的配重基础的时候发现,许多场地即使采用了配重基础解决了现场浇筑的问题,但由于土质条件或场地大小不够开挖放坡条件还是不能建下去。如果有一种基础,可以直接组装放置在自然地面上的话则大大提高建站的成功率。

5、适用范围

5.1 场地要求

由于平地式快装无机房基站的基础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单片混凝土块较重,且铁塔或通信杆需吊装,考虑到这个因素,平地式快装无机房基站适用于场地平坦、小型吊机可以进场的场地。

5.2基本风压要求

依据荷载规范,深圳地区基本风压为0.75KPa,特殊场地可考虑基本风压为0.80KPa。

5.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

平地式快装无机房基站,是依靠装配式混凝土提供足够的抗力保证上部塔体不发生整体倾覆。在满足倾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土质按要求进行砂石垫层回填夯实,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00KPa的场地均可。

6、本项目创新点

6.1节省造价

塔身 基础 汇总

30米景观塔 121000 80000 201000

30米简易杆塔 55000 50000 105000

电联便携式基站 450000 20000 470000

平地式快装无机房基站 55000 40000 95000

6.2施工快捷便利

本基站采用装配式基础,基础由16块预制水泥块组装而成,现只需根据场地情况,进行场地平整这项施工工序,无需开挖,直接摆放在自然地面上即可。可从预制场直接运至基站所在地,一天时间即可组装完毕并开通。

6.3可重复利用

由于采用组装式基础,各基础块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以如本地区建成其它替代站点后,可毫无损耗的拆运本基站至其它有需求的地区。

二、推广要素(阐述最佳实践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提炼最佳实践落地实施所需要的重要推广要素,如资源保障、系统支撑、工作流程、人员配备等方面,确保基层单位可根据推广要素做好推广前期相关资源安排,把握推广重要环节,并可尽快启动落实。)

要素一、严格按照图纸加工

由于基础块之间和塔与基础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所以需严格按照图纸上标示的尺寸加工塔身和基础块,从而保证在现场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组装。

要素二、建设场地选择

本基站对场地的要求:

a.一块至少5m*5m的场地;

b.场地周边道路满足5t以上的汽车吊进出作业;

要素三、分工合作

由于在一天时间内需完成场地处理,基础块运输、组装,铁塔的安装、调试,设备的安装、开通,所以需要各合作单位统筹协同合作,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各工种操作流程如下:

流程 场地处理 基础安装 铁塔安装 天馈设备安装 开通

时间要求 1h 2.5h 2.5h 3h 1h

土建施工单位

合作单位 铁塔厂家

参与环节 设备安装单位

吊车公司

监理

三、结论

基站建设发展到今天,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建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要求了,精细化管理才是主流。居民环保意识增强,对基站辐射关注的加大和无理由的抗拒,都使得基站建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所以,必须在基站的各个建设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运用多向发散思维,颠覆传统固化思想,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新的基站建设模式。力求更快、更好的把基站建设好。上述通过探讨新型平地式无机房基站的建设,基本论证了其可行性,接下来需密切关注对新型平地式快装无机房基站的建设尝试,指导完成此种建设模式的标准化设计,造价核算,施工方案的编写,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使之具备推广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军.中国通信运营商4G市场策略简析[J]. 引进与咨询. 2012(01)

[2] 中国电信将加大HVDC采购 预计增幅达30%[J]. 电源世界. 2011(03)

篇10

1 灰岩地区地质状况

1.1 地层分布

一般来讲,灰岩地区地层多分为这样几种:(1)人工填土层;(2)岩层。多为灰岩,断层、岩溶发育,基岩面不同程度受到溶蚀;(3)残积层。由灰岩的风化残积形成,多呈现为可塑、流塑状态,且和岩石接触的部位应水的影响呈现流塑状;(4)冲积层,有粉土、砂砾、粘土等,覆盖层较厚,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产物。

1.2 发育特征

灰岩地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可循,主要表现为:(1)由上到下,由强到弱,基岩表面存溶槽、溶沟,浅部发育显著,部分呈现由上到下的串珠状,深处为古老的溶洞,分布比较少,多和古老的溶洞连接;(2)填充物表现为浅部多、深部少,多为全部填充或部分填充、部分不填充,填充物通常呈现为流塑、可塑;(3)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频繁活动。

1.3 地下水特征

灰岩地区的地下水按照存储情况、存储介质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存储在残积层、冲洪积层的地下水,渗透性相对较强;第二种,存储在暗河、下伏溶洞的岩溶裂缝水,地下水丰富,连通性好。

2 灰岩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勘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 灰岩残坡积土

2.1.1 灰岩残坡积土特征

灰岩风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残坡积土,因地下水浸润、搬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形成上部土质较好的现象,而接近灰岩表面的部分残坡积土,含水量相对较多,且多呈现流塑状,特别是相对封闭、地下水丰富的地带。同时,灰岩残坡积土中还存在程度不同的岩石块、碎屑,大小、形状不一。

2.1.2 勘察、设计注意问题

(1)勘察注意的问题。勘察过程中应认真、严谨,因灰岩残坡积土含有相对较多的岩块、灰岩碎屑,且呈流塑状态残留积土形成的相对位置易被误判为其他状态,故需实施加密钻孔处理。

(2)设计注意的问题。 对于可塑、软塑状态的残坡积土来讲,可通过综合考量室内试验、野外钻探来确定力学指标,并根据当地经验评判是否正确。比如:由于岩石块、碎屑能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土性质指标,故含量相对较多时,需在把握充足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地基承载力,情况允许时还可现场确定承载力;从灰岩残坡积土特征上来看,选型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比对、选择。当上方的残积土有着足够厚度时,可将其作为基本的持力层,但应注意是否沉降。当选用复合地基时,因残积土中存在岩石块、碎屑,能提高搅拌桩的承载能力,是相对经济、安全的形式。特别是岩溶过度发育的区域,当搅拌桩基础比较困难时,在施工场地允许、荷载低的情况下,复合地基效果更为显著。

2.2 溶蚀灰岩

2.2.1 溶蚀灰岩特征

溶蚀灰岩以土洞、溶洞为主,多表现为无规律性、复杂性。灰岩地区复杂地质的实际勘察中,极有可能遇到因溶蚀造成的小蜂溶洞,底层多呈现块状、碎块。若使用常规的方法判别,易被判断为中风化岩、强风化岩。

2.2.2 勘察、设计注意问题

(1)勘察注意的问题。因溶蚀灰岩特征的存在,实际勘察中应充分结合当地经验,这样能有效预防判断错误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可借助各种手段勘察,于勘察结束后相互验证,得出最终结论。

(2)设计注意的问题。明确物理力学指标数值。从上述溶蚀灰岩分析得知,溶蚀灰岩的物理力学指标数值可在实地勘察、当地经验总结后得到。特别是钻孔桩基础,因蜂窝状溶蚀的灰岩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侧向挤压现象,成桩后易形成狼牙棒状,造成混凝土突起,提高桩基承载力。故而,桩基侧摩阻力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从多次试验中选择平均值,但不能超过中风化软岩侧阻力的最低值,也就是取强风化软质岩阻力的中值、高值。因溶蚀灰岩该特征的存在,桩基侧端阻力值应尽量不计入单个桩基的承载力,若情况特殊必须计入单个的承载力,需根据实际勘察情况、当地工作经验选取。当然,条件允许时可现场试验承载力;根据灰岩积土特征,选型期间需根据实际情况比对、选择。当溶蚀灰岩的厚度不大,或下部相对稳定时,可从桩端处穿过,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层。但溶蚀灰岩厚度大时,能正常施工,荷载不大时,可使用摩擦桩。另外,在对承载力进行分配时,应尽可能的考虑摩擦力。

3 灰岩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灰岩残积土泡水后易软化、崩解,故将处于软塑、影塑状态的积土作为天然的地基时需保护地层的天然状态,不被水浸泡,预防地基承载力的降低。基槽开挖期间应提前预留底层,安排专业人员清理,清理结束后立即实施垫层处理;做好排水、止水工作,因底层是处于软塑状态的残积土,故施工过程中需重视沉降问题,做好工程的监测工作。处于流塑、软塑状态的残积土极有可能存在土洞、砂砾层,钻孔期间易出现流砂、漏浆现象,造成基层坍塌。针对这种情况,工程施工中需重视地层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泥浆浓度,禁止泥浆浓度过厚,因泥浆浓度过厚会加厚泥皮,降低地基承载力。所以,需保证泥浆厚度的合理性,以免造成严重影响。

溶蚀灰岩地区钻孔施工中,溶洞、土洞的连接多呈现不规律特征,当连接性能相对较好时,成孔后极有可能出现坍塌、漏浆现象。并且,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还会出现串通情况,周围桩基也易串通,一旦施工中出现上述现象,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粘性土回填处理,或使用套放钢护筒的方法。另外,工程施工桩成功灌注后混凝土易出现下沉现象,导致基桩报废,为从根本上规避基桩的报废,灌注结束后应停留一段时间再拔出导管,通常30分钟后拔出。若该操作后仍下沉,需立即灌注混凝土。对于灰岩地区深层降水来讲,需全面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论证降水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可选用帐幕封闭式的降水方式。此外,灰岩地区还可能存在暗河等不良地质,要做好应急工作,制定相对完善、健全的应急体系,以在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的情况下,提高工程质量。

篇11

关键词:尧都平阳 地望 探讨。

“尧都平阳”即指今山西临汾。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但是,现在有人对“尧都平阳”的历史地望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尧都是太原”、“太原即平阳”。2003年9月16日《光明日报》第2版在“九州周刊”栏目,以整版篇幅发表了王尚义教授题为《太原建都已有四千四百七十年》的鸿文(以下简称“王文”)。“王文”着重从历史文献的角度对“尧都太原”说进行了论证。笔者在认真拜读了“王文”之后,感到“王文”的最大缺憾是其立论依据没有考古学方面的支持,有些依据甚至已被考古发现所否定,其所持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故不揣浅陋,草此拙文,与王先生商榷。不妥之处,祈请王先生及学界同仁赐教。

一、史籍所见尧都之“平阳”

史载:唐尧为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号陶唐(1)。尧所属的氏族部落陶唐氏原居于河北省中南部,至尧时才迁至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故《尚书·五子之歌》云:“唯彼陶唐,有此冀方”。尧迁晋南后,其后裔受封于唐国,尧为其谥号。所以《汉书·地理志》云:“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又师古注引应劭曰:平阳,“尧都也,在平河之阳”。《后汉书·郡国志》云:河东郡平阳“尧都此”。有关“尧都平阳”的历史地望。《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读史方舆纪要》云:“《禹贡》冀州也,即尧舜之都,所谓平阳也。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为河东郡地”。《史记·秦始皇本纪》云:“昔唐人都河东”。秦置的河东郡,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主要包括今临汾盆地和涑水盆地。据顾颉刚研究:《禹贡》内讲贡道,政府所收之贡物,大半来自冀州。“尧都平阳,舜都蒲城,禹都安邑,概属冀州。可见冀州的物产很丰富,所以尧、舜、禹都奠都于其境内”(2)。

《水经注》云:“平水出平阳,平阳因在平水之阳而得名”。今屹立于山西临汾市西的姑射山有一座山峰叫平山。历史上平山角下,泉水峰涌,形如蜂房,汇集成河,缓缓流去,因为这股水出自平山,故称平水(3)。《汉书·地理志》注:“平阳县,春秋鲁昭公二十八年置,当今临汾县治,取义平河之阳”。据靳生禾先生考证:平河“称平水,由于年远久湮,已不见现代地图,古代却是水利价值很大,还是水汇成湖,游人云集的风景区”(4)。所以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里写道:“尧都平阳,居地在西方”。据此有人推断“尧都平阳”其治所当在今临汾河西的平河之阳(5)。《山西省辑要》卷二、平阳古城下:“在临汾西南,尧都平阳”。对此,笔者认为:“平阳”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史籍中所说的“尧都平阳”是泛指。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尧都在平阳境内”,或“尧都在平阳一带”。当然,我们现在已弄不清春秋鲁昭公二十八年所置的“平阳县”的疆域范围和具体治所了。但“平阳”在今临汾市西南一带却是可以肯定的。

“王文”的第三部分“尧都是太原”,是“王文”的核心。但其所引的3条历史文献中:1、《汉书·地理志》曰:河东郡有县二十四,同时并列记载有:“临汾”、“平阳”两个县的名称,并在平阳县后注释“曰尧都也”。2、《晋书·地理志》记载:“平阳郡,故属河东。魏分立、统县十二,户四万二千”。在十二县中有“平阳、旧尧都侯国”,还有“临汾县”。3、《隋书·地理志》:“临汾,后魏曰平阳,并置平阳郡。开皇初改郡为平河,改县为临汾”。没有一条可以佐证“尧都是太原”。恰恰相反,都说明“尧都在平阳”。至于“王文”说是“今人将汉朝、三国和西晋以前的平阳即太原和后魏以后的平阳即临汾没有区别开来,结果将太原的尧都误解为临汾”呢?还是“王文”从根本上就搞错了“太原”与“平阳”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概念呢?或者说“王文”在探讨“太原的名称问题”时,所采信的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始封于唐,又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也”之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下面笔者将就此展开进一步讨论。但就现有文献鉴证,应该说“平阳”与今太原无涉。

二、考古学提供的一条重要线索

“平阳”究竟在哪里,从文献记载来看,“平阳”在今临汾市的区域范围内是可以肯定的。那么考古学方面的发现能不能为其提供这方面的线索或证据呢?《夏书》云:“唯彼陶唐”。“陶唐”一词一般都认为指“唐尧”。蔡沈《书集传》云:“尧初为唐侯,后为天子,都陶,故曰陶唐”。同时也认为“陶唐”是古代地名,或指当时生活在该地的氏族或部落的名称。有学者推测:“陶唐”的本义,可能是一种特殊器物(6)。《说文·口部》:“唐,大言也,从口庚声”。侯外庐等认为 :“唐”字与“庚”字古体相似。“‘庚’,郭沫若释为乐器……‘唐’,也是鼓属”(7)。由于“唐”、“庚”二字形相近,声相同是很明确的。故有学者认为:“庚”为鼓类乐器,“唐”也应该是一种与“庚”相似的鼓类乐器。同时指出:“这类乐器可能有很多种形制,制作材料也会有所不同,质料为陶者,就应该是陶唐了”(8)。

无独有偶,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鼓类乐器当首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和鼍鼓,其中土鼓在发掘简报中被称为“异形陶器”。该器为“泥质褐陶或灰陶,形似长颈葫芦,筒状高颈,圆鼓腹,腹底中央凸出一孔,周围又有三小孔,颈、腹之间置双耳。M3002∶53,褐色陶,通高83.6,筒口直径11.6厘米,筒口下有圆纽一周12个,筒身磨光,腹壁饰绳纹并贴泥条,构成不甚规则的连续三角形和菱形图案”。发掘者推测:“这种器物上、下口连通,不可能是容器。在大型墓中每与鼍鼓,石磬同出,故而推测或许是古文献中‘以瓦为匡’的‘土鼓’”(9)。这种“异形陶器”在同期的其他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过,是陶寺遗存独具特色的陶器。故有学者对此作出如下判断:“因其质料为陶,作为‘唐’所以最初的名称可能就是‘陶唐’。这种乐器在当时为陶寺一带氏族或部落所独有,其主要用途或者是作为礼乐器,在祭祀时演奏,或者是作为战鼓,鼓励杀伐。其他氏族大约将拥有这种特殊器物的先民们称之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居地因而得名为‘陶唐’了”(10)。

对于上述见解,笔者表示赞同。这不外乎是寻找“尧都平阳”和古唐国的一条重要线索。陶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古文献记载的“尧都”地望相合,其放射性碳素年代(距今4200--4400年之间)也与古史传说中“陶唐氏”兴盛的年代基本一致。加之陶寺遗址又发现了早期小城和中期大、小城,其城址面积超过280万平方米。宫殿、大型墓地、分级墓葬以及铜器、有文字陶器、各种礼乐重器、蟠龙陶盘等都在陶寺文化遗址内发现。故而笔者推断:陶寺遗址有可能就是“尧都”之废墟——古唐国国都的所在地。对此,笔者另撰有《“尧都平阳”的考古学观察》专文探讨。在此不赘述。

三、先秦“太原”指晋南

“王文”说:“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的晋阳、平阳、太原三个名称,其实一也,都是唐国侯尧徙迁即帝位的都城”。还援引唐宰相李吉甫撰唐朝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说:“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按晋、大卤、太原、大夏、夏墟、晋阳六名,其实一也”为证。其实现在的太原,是战国末期才出现的地名。据《史记·秦本纪》载: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王齿乞攻上当,初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并非春秋之“太原”。“王文”坚持以今太原为春秋之“太原”,并以太原有晋水、晋祠,论定晋之始封地亦在今太原。并将春秋时与“太原”为同一地区的“晋”、“大夏”、“夏墟”、“大卤”等地名,都附会于今太原是完全错误的。

“王文”释:“太原”,“太即太上,太古;原,是原来、起初、根源”。并引《晋书·应贞传》曰:“悠悠太上,人之厥初”,和西侯度遗址发现的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资料为证。但是对“王文”的解释,笔者认为有违“太原”原义。“太”是大中之大。《骈雅训纂·释名称》云:“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太原”又作“大原”,“广平日原,谓平坦之地也”。太原实指一大而平坦的地区,非指某一具体地点。“王文”引西侯度旧石器考古资料为证,来说明太原建都前就有厚重的历史渊源,虽然西侯度是在山西境,却距今太原有千里之遥,而远在古河东地区的西南边缘之芮城县。即便按“王文”的释义来求解“太原”,“太原”也应在今山西南部的古河东地区,而不可能远到山西中部今太原。

《诗经·小雅·六月》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这是古籍中对太原最早的记载,据王国维对历史文献、及金文、甲骨文材料综合考证,认为“猃狁自宗周之东北而包其西”(11)。而宗周丰镐之东此,正是汾河下游与涑水流域一带,亦即《竹书纪年》、《禹贡》、《左传》、《史记》所记之“太原”。《竹书纪年》云:穆王西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遂迁于太原”。王国维考证《竹书纪年》所载“太原”在今晋西南一带(12)。《国语·周语》云:宣王“料民于太原”,而宣王四十年晋始败北戎于汾隰,可知此太原不是今太原,而是今汾河中下游一带。《左传·昭公元年》云:“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史记·晋世家》谓“台骀,汾、洮之神也”。司马彪云:“洮水出闻喜县。故王莽以县为洮亭也,然则涑水殆亦洮水之兼称乎?”怀疑涑水是洮水的兼称。郦道元云“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至周阳与洮水合。”周阳邑“其城南临涑水。”可见洮水在闻喜一带。“不出汉河东境内”(13)。《通典》云“绛州曲沃有台骀神。”《元和郡县志》云“台骀祠在曲沃西南三十六里”,确指台骀所处之“太原”为绛州曲沃、闻喜一带,而决非今太原。大泽,即今运城盐池,古代是一个大湖。所以,清国学大师王国维认定“太原,正汉河东郡地”(14)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王文”举证皇甫谧有唐太宗文皇帝御撰《晋书·皇甫谧传》约4200字可鉴,说明他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但在“尧都是太原”这个问题上他还是弄错了。他把春秋之“太原”误认为今太原。

《禹贡》所云夏禹治水“既修太原,至于岳阳。”顾颉刚先生释:夏禹治水之“太原”,“在河东,兼带汾、洮、南障大泽,相当于今山西闻喜一带”(15)。王国维云:“疑壶口梁岐而往,至霍太山,其地皆谓之太原。”马斗全先生说:“王氏将太原扩大了,但也远不到今太原”(16)。李广洁先生认为:《尚书·禹贡 》中的太原所在,也是泛指汾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17)。《史记·夏本记》云:“禹行自冀州始。”翼州在《禹贡》内无明确定界。顾颉刚由其它八州的疆界“推定冀州是在两河(东河、西河)之间。”即春秋时“赵、魏二国地”(18)。《吕氏春秋·有始览》云:“两河之间曰冀州,晋也”。可见夏禹治水自晋始是很明显的。那么他从什么地方治起呢?《禹贡》载:“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夹石碣石入于河”。这说明夏禹是从壶口以下沿黄河两岸治起的,正所谓“理水及贡赋从帝都为始也”(19)。然后向下游治去,即“首壶口梁岐、次太原、次岳阳、次覃怀、次衡漳、而终以恒卫。”(20)。从夏禹治水的经过来看,“太原”也指今晋南。

“太原”又名“大夏”,《史记·齐太公世家》云:齐桓公“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所伐之地在晋南。“禹凿龙门通大夏”(21)、“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22),可见“大夏”也指的是晋南。故《 吕氏春秋》称河东池盐为“大夏之盐”。又《左传·昭公元年》云:“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弗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集解》服虔曰:“大夏在汾、浍之间,主祀参星”。按商丘在东、河东在西,地望与商东参西正合。若大夏为今太原,岂不成了商南参北了么?

《世本》云:“叔虞居鄂”。《集解》宋忠曰:“鄂地今在大夏。”《谷梁传》云:“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左传》云:“命唐叔以唐诰,耐封于夏墟。”“迁实沉于大夏……其季世曰唐叔虞”。可见“鄂”、“大卤”、“夏墟”、“大夏”与先秦之“太原”同为一地,均指古河东之晋南,而非指今太原。

四、太原之“晋阳”与唐叔虞之封地无涉

太原之“晋阳”始见于《左传·定公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时间为公元前497年。太原之“晋阳城”为春秋末期赵简子之家臣董安于所修,既不是唐尧所筑,也不是晋之始封地,太原始称晋阳则是汉以后的事,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考古学提供的情况也表明:太原之“晋阳”没有早于春秋之前的发现。“王文”在论证“尧都是太原”时,曾引《史记·晋世家》相关文献与太原晋祠互证,认为今太原晋祠,是为奉祀西周时唐国侯叔虞而建,故晋之始封地唐就在今太原。晋祠为唐叔虞之祠堂不假,但其创建年代不详。见于郦道元《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可追溯到北魏以前,但绝不可能早于东汉。它的兴建,完全有可能是附会于《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县为“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所建。古唐国与唐叔虞的封地到底在哪呢?其实《史记·晋世家》已将古唐国与唐叔虞的封地具体地理位置讲的很明白了。“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前面笔者已经提出:或者说“王文”在探讨“太原的名称问题”时所采信的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始封于唐,又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之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而此错误之根源又在哪里呢?辟捡史籍,就会发现皇甫谧的说法,是受了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县为“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之说法之影响。不仅如此,延及后世,为《左传》作注的西晋史学家杜预也误认唐国在晋阳。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亦说太原晋阳县就是“故唐国也”。唐李贤所撰《括地志》更确指:“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流传至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也误信太原之晋阳为唐叔虞之封地(23)。以讹传讹,流传甚广。直到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才从研究文献入手,并亲到山西观察地理,方提出“晋之始见春秋,其都在翼”(24)。“窃疑唐叔之封以至侯缗之灭,并在翼”,“并唐叔之封晋阳,亦未敢以为然也”(25)。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山西的考古工作者就致力于寻找晋国的始封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在山西临汾市的翼城县天马村——曲沃县曲村一带,发现了晋国早期都城遗址和晋侯墓地。天马——曲村遗址面积约3800×2800平方米(26)。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等于西安沣西、沣东二遗址之总和,超过北京琉璃河燕国遗址两倍以上,是目前发现全国最大的西周遗址。而晋侯陵园恰在其中,已发现晋侯墓、晋侯夫人墓各5座,可辩晋侯名有三:一为“晋侯福”(通假字);二为“晋侯苏”;三为“晋侯×(字不识)”(27)。此遗址以晋文化为主,其年代贯穿晋国始终,而以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最为繁盛。诸多晋侯埋葬于此,证实此处是早期的晋都。

邹衡先生经研究指出:“自东汉以来,学者皆谓晋都曾几次迁徙,尤其是郑玄《毛诗·唐谱》言之甚详,学者多从其说,究竟郑玄之说可靠性如何,我以为时至今日,恐怕不能再就文献而论文献,而必须结合考古材料以验其是非。郑玄以为晋穆侯曾迁都于绛,也不知何据。今在天马——曲村遗址中不仅发现了穆侯墓,而且发现了穆侯以前的厉侯墓以及厉侯以前的诸晋侯墓,可见穆侯并无迁都之事。郑玄又说晋成侯曾迁都曲沃,乃据班固《地理志》立论。今晋成侯及其父晋武侯墓均在天马——曲村遗址中发现,可见成侯亦不曾迁都”。“至于燮父,虽曾改国号为晋,但并无较早的有关迁都的文献记载。可见晋侯燮父与其父唐叔虞同居一地。今晋侯燮父墓在天马——曲村遗址内,唐叔虞墓亦应在此。所以,天马——曲村遗址就是唐叔虞始封之地;在周初,此地应该名唐”(28)。故李伯谦先生在考证晋国始封地时,通过对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出土文物的分析,也确认:“晋侯墓地及其所在的天马——曲村遗址所处的地理方位、起始年代、延续年代等都表明,它不是‘穆侯迁绛’之绛,不是‘成侯迁曲沃之曲沃’,也不是所谓燮父徙居之晋,而只能是西周初年叔虞所封之唐”(29)。

从地理形势上看,今翼城县翔山以西,曲沃县的汾水以东,浍河以北,翼城、曲沃二县的崇山(俗名塔儿山)以南,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广约15公里的长形地带,当为晋始封地的中心地带。从史籍来看,晋都历史上不曾称过晋阳。“唐叔虞之唐”与“尧都平阳”虽同为一地,但前者在其南,后者偏其北。这就是说“尧都平阳”与晋之始封地“唐”尚有一定距离。从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的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结果来看,《今本竹书纪年》与班固《地理志》和郑玄《毛诗·唐谱》所记晋都迁徙之事都是错误的。故李伯谦先生说:徐才《宗国都城记》“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和《今本竹书纪年》“‘康王’九年,唐迁于晋”之说。多违事实,本不足信”(30)。邹衡先生也指出: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此乃以唐叔虞封于太原晋阳为说,今太原晋阳既属后起,则“燮父徙居晋水”当属附会(31)。

综上所述,太原之晋阳与唐叔虞之封地无涉,与“尧都平阳”更无涉。先秦之太原指晋南,平阳在陶唐、陶唐在临汾。今临汾盆地塔儿山周围的汾浍平原地带就是当年“唐尧”统治的“唐国”属地,其“帝都”之墟当为今考古之发现山西襄汾之陶寺遗址。

注释:

(1)《史记·五帝本纪》中华书局 1982年11月版。

(2)(18)顾颉刚:《〈禹贡〉上的二大问题》《文史》2001年第1辑总54辑。

(3)(5)卫文选:《尧都考》《山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

(4)靳生禾:《从古今县名看山西水文变迁》《山西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6)(8)(10)王迅:《陶唐·土鼓·陶寺遗存》《中国文物报》1990年2月22日第3版。

(7)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62页,引注释(6)注。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等:《1979—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1期。

(11)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三 史林五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2)(13)(14)(20)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二 史林四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5)《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禹贡》注释。

(16)(23)马斗全:《唐叔虞封地在今永济考》《晋阳学刊》1982年4期。

(17)李广洁:《先秦史籍中的太原》《城市改革理论研究》1985年5期。

(19)《史记·夏本记·正义》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21)《史记·夏本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22)《史记·夏本记·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24)顾炎武:《日知录·唐》康熙三十四年版。

(25)顾炎武:《日知录·晋国》康熙三十四年版。

(26)《山西考古四十年·天马—曲村遗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版。

(27)(28)邹衡:《论早期晋都》《文物》1994年1期。

(29)(30)李伯谦:《晋国始封地考略》《中国文物报》1993年12月12日第3版。

篇12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民间潜在意识 递嬗

The discussion about transmission of civil awareness vast potential in "Popula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bstract : The popularity of "Popula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bears awareness of vast potential. Meanwhile, the book also completes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awareness of vast potential with its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The civil awareness of vast potential it bears , generally experiences the demand of psychological happiness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consciousness of good and evil in Song Dynasty, the concerns about the state of popular live in the early and mid of Yuan Dynasty, with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Kingdoms Story”. This awareness completes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awareness of vast potential about the return to “Good Policy” and “Moral” by the framework of adopt-ting the previous in Civil awareness of vast potential System.

.

Key words : "Popula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ivil awareness of vast

potential

Transmission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在长期历史积累中形成的通俗长篇小说。就其通俗性来说,它与民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抑或说它是民间土壤的直接产物。其长期历史积累的形成过程又在另一层面指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是在长期的民间三国故事的积累过程中逐步演变并最终于元末明初这一历史时期形成,而伴随这一成书过程的则是民间三国故事中所蕴涵的深刻的民间潜在意识。这一意识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中以演变中的三国故事为载体实现着其自身的递嬗。所以,本文旨在借助《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通过对其成书过程中民间潜在意识的发展流变的探讨,来考查元末明初的民间潜在意识的形成过程。

(一) 概念的界定

这里所需要界定的概念是民间潜在意识。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市井文化形成之后,为了在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视阈内更好地把握影响文学发展的潜在的社会因素,故我将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潜在社会因素分为民间潜在意识与文人士大夫意识两个系统。文人士大夫意识以其内容和形式的“雅”的特点成就了其“精英性”,这种“精英性”决定了此种意识只能存在于知识分子之间,不可能下落到民间。而民间潜在意识则是以“俗”为特点,它呈现出迥异于文人士大夫意识的状态。所谓“民间潜在意识”是指潜伏并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意识形态,是民间“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它于主流意识形态是相对独立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其相对独立性使之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视阈中自成一个系统。但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文人士大夫化,促使民间潜在意识不得不与文人士大夫意识构成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社会因素的两个不可忽视的系统。

但无论是民间潜在意识还是文人士大夫意识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士大夫意识多是以诗文辞赋这些形式表现出来的,故这些文本形式也就自然的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而民间潜在意识与文人士大夫意识的相对对立则使民间潜在意识失去了主流的文本表现形式,只能力辟蹊径。充当民间潜在意识载体的则是被文人士大夫们斥为小道的小说和民间其他艺术形式。民间潜在意识的需求使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了“适民性”,这一“适民性”在其后就发展为直接认同于市民的思想行为和审美趣味,满足听众的娱乐要求。①而另一方面,较之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小说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及其“史余”的特点,又使小说在市民文化中具有了双重特点。这促使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不得不将“适民性”与“史余”合而为一,并使史余的中心由历史的补充转向到对当下,现实的关注。而这种转向的动力则是“民间潜在意识”,也正是民间潜在意识才使小说在现实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由于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在现实语境殊的状况,可以认为,民间潜在意识是更多的蕴涵在小说之中的,抑或说小说是以表现民间潜在意识为旨归的,故而通过小说也便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民间潜在意识,同时,小说的流变也伴随着民间潜在意识的流变。因此,可以认为小说是镜窥民间潜在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窗口。

(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民间潜在意识的递嬗

小说兴于唐宋,而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传达民间意识功用的小说则是形成于元末明初,具体的说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②《三国志通俗演义》由于经历了历史积累而最终成书,所以,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它是最先以长篇文本成书过程表现民间潜在意识流变的小说,对于探讨元末明初民间潜在意识具有典型的意义。下面就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个案来考查元末明初的民间潜在意识的递嬗过程。

三国故事在民间的流行,据文字记载,最早可以上溯到隋炀帝时代的杂戏表演,其后又发展到晚唐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③以此可见,这一时期对于民间来说,三国故事多只是选取三国历史中惊险,滑稽的内容加以演绎以满足民间娱乐的要求,而大众所需求的则也只是感官上的愉快。三国故事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对于感觉的补偿,一种纯娱乐目的的心理需求。这一时期民间潜在意识并没有特殊的指向,三国故事仅仅是这一仅仅是人们娱乐的材料而已。到了北宋,三国故事逐渐被赋予了一些明确的指向。苏轼《志林》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④由此可以看出,三国故事在北宋的民间已经形成了“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也就是说,北宋的民间潜在意识在三国故事纯粹的心理娱乐需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民间自觉的“善恶意识”,这种“善恶意识”是统摄在“善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理念之下的。这也正是在宋代心性之学与理学合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民间意识。而自六朝以来,儒释道三教的合流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主导趋势,到宋代这种文化发展已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⑤这种思想上的状态则进一步加强了宋代民间潜在意识的道德倾向,并且将隋唐时代单纯的心里娱乐需求转化为内心的共鸣。在民间则表现为以心会心,以心体物的风尚,这也是北宋时代“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的原因。

而到了金元时代,三国故事则被搬上了戏剧舞台。这一时期出现的三国故事戏也更多的继承了宋代出现的“尊刘反曹”的民间潜在意识,以及唐宋以来一直有的娱乐性。但是,金元时代特别是元代社会的现状使民间潜在意识的载体呈现出浓厚的历史感和社会感,而对于三国故事来说,则更多地将民间潜在意识中的理想贯注其中。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

[第三折·庆东原]有意说孙刘,你休目下翻成吴越。

[第四折·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第四折·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传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来流不尽的英雄血!

从以上所引《单刀会》的片断来看,关汉卿所极力塑造的关羽形象是一个英勇无畏,关心社会稳定,人民生死的英雄形象。而元代中叶出现的《三国志平话》中的“关公单刀会”也表现了类似的内容:

关公:“单刀会上必有机见,吾岂惧哉!”至日,关公轻弓拈箭善马熟人携剑五十余人,南赴鲁肃寨,吴将见关公衣甲全无,腰悬单刀一口。关公视鲁肃从者三千,军有衣甲,众官皆挂护心镜。君侯自思:贼将何意?茶饭进酒,令军奏乐承应。其笛声不响三次。大夫高叫言:“宫商角徵羽!”又言羽不鸣,一连三次,关公大怒。捽住鲁肃。关公言曰:“贼将无事作宴,名曰单刀会,令军人奏乐不鸣,尔言羽不鸣,今日交镜先破。”鲁肃伏地言道“不敢”。关公免其性命,上马归荆州。⑥

以上二者都是元代三国故事的代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于关公的极力塑造和推崇。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更多的是从社会意义入手来塑造关羽的形象;而《三国志平话》中的“关公单刀会”更多的从历史意义入手来塑造关羽的形象可以认为关羽的形象是元代社会民间潜在意识中“理想”的集合,同时,也由于这一“理想”集合形象的确定而使关羽在民间更具有深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从关羽所代表的民间潜在意识中的理想来看,元代社会民间潜在意识除了宋代以来“善恶意识”及隋唐以来的心理娱乐的需求之外,这一时期又加入了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英雄的呼唤。这其中的意义就在于自觉要求改善生存境遇的意识的觉醒。造成元代这种民间潜在意识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元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他们以强大的铁骑踏破了中原原有的文化形态,而带来的却是草原游牧民族粗糙而蒙昧的文化形态。在这种文化形态中,中国历史上儒家一元主体的文化形态随之解体,各种意识形态得以并存,形成了文化多元的局面。思想禁锢也较之前代有所放松。同时,元代统治者政治上的一系列的措施又加速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由此而发生了极大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间因此而与上层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为了获取最后一块生存空间,民间不得不在这种现实处境中抗争,而这种抗争在民间潜在意识中则隐晦地以“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能够拯世救民的英雄的呼唤”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民间潜在意识已经与主流的文人士大夫意识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峙。另外一点,从元代当下的语境来看,文统与道统的分离态势也促使了元代社会民间潜在意识的形成。“元中期学者们探讨文章的本源,大多数人认为文章并不是源于人世的道,而是源于天地自‘气’。至元末,更有人强调文章就是文章,文章就是或仅仅是要表达作者的意思,文章是要‘明理’,但不是明圣人之‘理’,而是‘论实理’。”“这‘实理’无疑是关注当下的,现实的,实践的事理,物理,常理。”⑦在整个元代社会文道分离和注重现实当下的风气影响之下,元代民间潜在意识也进一步由宋代的“善恶意识”转向了“对自身生存境遇的关注”。

元代社会的“文道分离和注重现实当下”的风气自元初形成愈演愈烈,到了元末发展到了顶峰。而元末社会的动乱,同时也使民间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程度达到了顶峰。“文道分离和注重现实当下”的社会风气与民间“对自身生存状态关注的程度”,这两个发展极端促使元末民间潜在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更为深刻的内涵。而此时的三国故事也在经过隋唐时的说唱,宋代的说话,金元的戏剧和平话之后愈加丰满,并最终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时,这一时期的民间潜在意识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结合也空前紧密,甚至可以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此时期民间潜在意识的图解。这里,仍然以“单刀会”这一材料为例来考查这一时期的民间潜在意识。《三国志通俗演义》(李卓吾先生批评本)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辰时后,见江面上一只船来,梢公水手只数人,一面红旗风中招展,显出一个大“关”字来。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傍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挎腰刀一口。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肃云:“不然。君侯始与皇叔同败于长坂,计穷力竭,将欲远窜。吾主矜念皇叔身无处所,不爱土地,使有所托足,以图后功。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背义,恐为天下所耻笑。唯君侯察之。”云长曰:“此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也。”肃曰:“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

以上这一段较前面元代关汉卿杂剧《单刀会》,元代中叶的《三国志平话》中“关公单刀会”来说,虽然所述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其所反映出的民间潜在意识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单刀会”中关羽虽仍是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但却已不是作者所要极力突出的对象了,而真正叙述和张扬的对象却是关羽拒还荆州所表现出来的“义”,以及周仓之言“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中的“德”。这里,元代前中期民间呼唤英雄的潜在意识已经被极大得消解了,并且逐渐由此转向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仁政”。在这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仁政意识”,“德义精神”是超越了一切而成为贯穿整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主导思想。而这也正是元末明初这段动荡社会的民间潜在意识的核心。这一民间潜在意识仍然是出于民间对自身生存境遇的关注,从而作出的无奈的反应。同时,这种民间潜在意识也是由元代前中期的“个体自我拯救”向元末明初的“群体自我拯救”转化的结果,这深刻地表明了社会环境和生存境遇的进一步的恶化。这一时期民间潜在意识中出现的崇德尚义以及“仁政”的思想就其在《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一文本中的表现来但则是向着“文以明道”的方向回归。这里所言之“道”虽然与儒家所倡导之“道”相合,但是其实质却仍然是民间潜在意识。而这一时期的民间潜在意识与儒家传统之道的相互契合,则使民间潜在意识在社会层面成为主导意识。此时的民间潜在意识已超越了其上限,成为与主流意识并驾齐驱的的社会意识,也由此而缓解了与文人士大夫意识之间的对峙态势。但笔者认为,元末明初出现的这种以“仁政”,“德义”为核心的民间潜在意识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它与主流意识的契合是在这种社会语境下对于儒家“君子人格“的呼唤和重构,这是社会混乱状态下,社会思想的常态,但就民间潜在意识自身的发展来说,元末明初的民间潜在意识虽是自然而成,但却脱离了民间潜在意识的正常状态。

(三)《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各时期民间潜在意识之间的关系

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所蕴涵的民间潜在意识是经过了隋唐单纯心理娱乐需求,宋代“善恶意识”,元代前中期“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元末明初“崇德尚义和仁政”的发展历程。这些民间潜在意识是相对独立的。但就民间潜在意识这一系统来说,则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关系的。在民间潜在意识这一系统中各个时期的民间潜在意识是在以继承为主体的递进关系中发展流变的。这具体表现为前一时期民间潜在意识自然地成为后一时期民间的“集体无意识”,同时,后一时期的又以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而形成的新的意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这来自前一时期的民间潜在意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所蕴涵的民间潜在意识正是在民间潜在意识这一系统中的“以继承为主体的递进关系”架构内发展的。从隋唐到宋代,心理娱乐需求是一直贯穿始终的,是一直作为三国故事“适众性”的民间“集体无意识”存在下来的。宋代由于心性之学的流行与儒释道三家的通融,而使隋唐心理娱乐需求得以补充;同样,由宋代入元代也是在继承了隋唐,两宋的民间潜在意识之后,由于元代前中期社会历史状况的突变而补充进了民间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的关注这一内容。是以,可以认为,元末明初民间潜在意识是历史上民间潜在意识的集合,并且,这一时期民间的潜在意识也同样地被置于民间潜在意识系统中“以继承为主体的递进关系”架构内运作,以成就后世的民间潜在意识。

(四)《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民间潜在意识递嬗的方式

《三国志通俗演义》所体现出的民间潜在意识系统中“以继承为主体的递进关系”架构,直接决定了民间潜在意识递嬗的方式应为“扬弃”,即在继承的基础上的补充。这一方式不仅是以继承为主体的递进关系的内涵,同时,也是民间潜在意识发展的唯一手段。这一方式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方式是基本一致的。但民间潜在意识递嬗的方式却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方式又有所不同。首先,民间潜在意识的递嬗方式并非人工的自觉去添,而是社会历史的自然选择。具体来说,由隋唐单纯的满足心理娱乐需求到宋代“善恶意识”,其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隋唐单纯满足心理娱乐需求基础上又根据宋代的时代需求加以补充;从宋代“善恶意识”到元代前中期“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从元代前中期“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到元末明初的“崇德尚义与仁政”,大率都是如此。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方式则是有意识的对历代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进行搜集和整合,是人工的创作选择。但这种人工的创作选择却又是为民间潜在意识的传达服务的。可以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方式也是随着民间潜在意识的扬弃而扬弃的。

(五)综述

以上通过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所蕴涵的民间潜在意识的探讨揭示了民间潜在意识的递嬗过程,民间潜在意识系统中“以继承为主体的递进关系”架构,以及民间潜在意识的递嬗方式。由以上论述,可以认定,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最终成书的元末明初,民间潜在意识是通过《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表现出来的。同时,这一时期的民间潜在意识也是在经历了隋唐单纯的心理娱乐需求,宋代“善恶意识”,及元代前中期“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并以扬弃的方式形成的。

参考书目及文献

[1] 张毅 《中国文学思想通史宋代文学思想史》[M]第六章“南宋后期的文学思想” 中华书局 1995年4月第一版 , P304

[2][3][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第七编第一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P25

[5]张毅 《中国文学思想通史宋代文学思想史》[M]结束语“宋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中华书局 1995年4月第一版 ,P334

[6]曾良

《明清小说研究》[M]“史实与虚构——两种‘单刀会’的比较”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P63

[7]查洪德老师

篇13

随着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推进,电力系统结构及运行方式愈加复杂。为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特别是保障电网运行中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建立一体化的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根据当前普遍应用的系统构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省地县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集高效性与实时性为一体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平台。

1 系统建构思路及总体结构

1.1 系统构建总体思路

系统构建的总体思路是:在体现电力生产的基本特点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国家实际发展需求为根本,以提高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坚持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方向,整合公司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关业务,调整调度体系功能结构。系统充分采用当前电力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硬、软件,通过精心规划与设计,在全省建立了省地县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变革了组织架构、创新了管理方式、优化了业务流程,构筑了电力公司电网新型运行体系。

1.2 系统构建总体结构

省地县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总体构架是:

该系统在省地县三级电力调度运行中充分体现了流程以及功能的统一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我们对其中软硬件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软件:省地县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之上的。主要功能包括任务中心、电网及设备的调度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资源管理、综合业务中心、统计分析与评估管理,内部实时监控与预警管理等。其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一定功能的应用及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同时按照电力公司统一标准,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以及营销管理系统等方面实现了数据共享及交互。

硬件:经过科学分析与验证,该系统仅仅只是在省调侧部署了三台数据库服务器,三台数据业务网关服务器,一台储存设备,更好的实现了应用服务器集群建设。其中应用服务器集群中,有通过负载均衡器向省调及电厂提供服务的刀片服务器五台,向地县用户提供服务的刀片服务器十五台。并在每个地调、县调不部署任何调度设备,只是在每个地调侧设置3台数据采集和交换服务器,以便从地调、县调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数据提供给省调。

2 系统设计概述

2.1 基础模型设计

省地县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底层模型主要采用的是国家电网统一的厂站设备模型,并与生产管理系统变电模型实现统一同步。但同时也在此模型系统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了发电厂模型以及主站系统、设备和发电设备等。其中在变电站模型中,根据属性区分将其分成了公用变电站以及用户变电站两部分。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将线路、母线、变压器、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力电容器等运行设备进行了“调度命名”字段扩充,维护时依照调度发文的名字进行。

在设备参数方面,主要是在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将生产和调度两部门之间共有的设备参数,比如变压器低压侧容量、各个设备的调度管辖范围等进行了科学的扩充和完善。这些扩充和完善后的设备参数,在经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维护之后,导入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中,并经过相关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分析、确认之后,汇总到数据库中,有效的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对于一些计算机参数等所特有的调度参数,则由相关部门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维护。

2.2 主要应用功能架构

由于省调与地县调的业务及管理要求不同,因此该系统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应用功能。我们对任务中心、电网及设备的调度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资源管理、综合业务中心、统计分析与评估管理等七种功能进行详细分析。

从上图可知,该系统在七种业务功能基础之上科学规划出应急管理、备灾管理以及可用性管理等进一步深化该系统管理中的应用功能。

2.3 数据架构

从图中可知,我们将七种业务总体上划分为基础数据、综合数据、业务数据以及资源数据,又按照储存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最大的优点便是提高了数据管理及分析的效率及准确率,同时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

3 省地县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建设的积极作用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管理系统的继续深入推进,需要省地县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与“三集五大”相关业务进行有效协同,方能适应市场化经济发展需求。在协同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业务贯通和数据共享。

业务贯通主要是对跨业务的主要流程进行梳理,对集成需求进行梳理,对运行管理业务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行科学梳理,从而有效的实现业务的贯通和深化。通过对相关业务数据的梳理,以便更好统计出各个业务对不同方面运行的基础数据需求,并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有效的在整个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4 结语

总之,省地县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提高本省电力公司运行及业务管理上有了很大提高。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继续深入推进,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优化省地县一席话调度运行管理体系,在适应新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之上,促进信息与业务的全面融合,进而保障公司业务全面繁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