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环保发展趋势

智慧环保发展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15:18: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慧环保发展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慧环保发展趋势

篇1

【重大事项】

森源电气:签署3.1亿元EPC总承包合同

篇2

工业信息安全感知与评估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李俊做了题为“智慧城市重要控制系统在线安全监测”的主题演讲。李俊在演讲中表示,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业务系统接入互联网;智慧城市控制系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网络安全风险,应加强防护;通过在线安全监测可及时发现存在网络安全风险的智慧城市控制系统。

国家信息中心处长吕欣做了题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主题演讲。吕欣在演讲中表示,智慧城市安全保障目标是要保证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公共管理与数据库安全、城市建设管理安全和智慧管理与服务安全,保障重要数据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与抗抵赖性,保护个人信息,确保智慧城市网络和信息可管、可控、可信。在智慧城市总体构架的每一个层级,都面临众多的安全威胁。

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翟起滨做了题为“智慧城市下的数据隐私问题”的主题演讲。翟起滨在演讲中表示,在智慧城市生活中,直觉空间中的一切几乎都被表示成忠实的数据形式(大数据),它们被映入网络空间后成为物联网的形态。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活动方式都受益于准确数据的科学安排,人们享受到生活的便利。然而,智慧城市所提供的许多准确数据都来源于数据挖掘,监视变得无处不在,人们几乎没有隐私可言。为了修补隐私权的丧失,最近美国政府给出了新的政策主张,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构建起较为完善且独具特色的大数据环境下的隐私保护体系。

篇3

“智慧”的“自转”与“公转”向人们阐述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人人都会成为“智慧”的推动者。现实也很乐观,国内ICT领域的多数企业,甚至传统家电企业都在为智慧城市添砖加瓦,推动部分新概念的落地: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不一而足。

放眼全球,智慧城市的广泛建设带来很多先进经验,而众多的国际企业成为传递经验的践行者。IBM作为智慧城市的引领者自不必提,而来自日本的NEC也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ICT企业,NEC是日本较早倡导智慧城市的企业之一。据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井汪杰介绍,NEC于1977年首次提出“C&C”(Computing&Communication)的伟大构想,预见了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大趋势,这也是NEC所倡导的“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雏形。在日本,NEC参与了数量众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管理模式和系统构筑经验。作为文化相近的东方友邻,日本的智慧城市战略及实施经验对中国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日本,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概念存在多年,日本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系列国家信息化战略来推进国家ICT建设,最终建成无缝的基础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电子政务”、“医疗保健”和“教育人才”三大发展战略,激活产业和地域的活性并培育新兴产业,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创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

1. 个人信息管理

“i-Japan”战略有一个核心内容——“国民个人电子文件箱”,其目的是让国民管理自己的信息资料,通过互联网安全可靠地完成工资支付等各种手续,达成信息共通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使国民享受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NEC的云计算共通核心服务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已在日本的长崎市、横滨市、富士市等几十个城市和区域导入。

2. 数字医疗

目前东京的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类医院已经得到普及。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和知识库,能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护理信息,为护士提供自动提醒,为医生的诊疗活动提供帮助。此外,医院还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实现了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

目前日本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其中,NEC不仅参与日本各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构筑,还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推动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区域医疗服务网的发展。

3.节能减排

日本在2007~2008年间迅速展开了对智能城市构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等一系列相关要素的试点实验,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建设包含各要素在内的综合智能社区。在官民联手建设智能社区联盟的同时,日本也在横滨市、北九州市、丰田市、京阪奈科学城这4个地方开始了试点实验。

NEC在2012年提出了强化收集及分析“大数据”的业务方针,并成立了专门针对能源的分析组。在何时何地,何种装置生产或消耗多少电力,这些信息正可谓大数据。NEC致力于将自己的数据分析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力领域。

以上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中关于政务、医疗和能源三个领域的概括。从关系民生的细小之处中不难看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正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NEC正在将这些经验带到中国。

智慧“武器” 民生为本

NEC于三年前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围绕民生的五大问题:安心安全、节能环保、交通物流、医疗养老以及教育,建立一种能够应对城市变化的机制,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环境。据中井汪杰介绍,NEC致力于在城市的各项功能中,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将人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利用,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

NEC(中国)从2012年起将智慧城市作为公司新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中国国情,基于物联网应用,将日本先进的智慧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服务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现代化建设。NEC积累了大量基于物联网的行业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安防/生物识别、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医疗/养老、防灾应急等等,它们组成了NEC攻城拔寨的智慧“武器”。目前NEC在中国重点推进安防/应急、节能环保、养老、物流等方案。

智慧安防——人脸识别/指纹识别

NEC的图像识别技术、状态不变性分析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图片、视频和指纹的智能分析,广泛应用于智慧安防领域。目前,NEC人脸识别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澳门海关和香港海关的通关认证中。在中国大陆,NEC与本地伙伴合作将其导入到国家司法考试的身份认证中。

2011年,NEC为安徽省建设完成的千万级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指掌纹系统,平均30秒即可完成一枚现场指纹查询比对工作。新系统启动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查破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是2001年以来安徽历年平均破案数量的10倍以上。目前,安徽全省共建设了NEC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终端系统2300多套。今后,该系统还可进行扩容,最大可存储5000万人捺印指纹数据,从而大大提高系统对跨省作案案件的查破能力。

此外, NEC还将人脸识别技术与独特的视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流通行业,以发现内部人员和顾客的偷窃行为或者提前识别VIP客户,革新购买体验,增加营业额。

智慧养老

——老年公寓智慧管理系统

中国正走向老龄化社会,但养老的理念和实践都非常落后。NEC在日本有着多年提供医疗和养老院智慧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从2011年开始,NEC与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包括移动化服务管理、实时数据挖掘、基于云的数据分享、智能人员定位等特点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

建筑物八成以上的耗电来自空调或照明,NEC楼宇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在建筑中安装大量的温湿度及影像传感器,对空调和照明进行能耗控制,实现对大型建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

此外,在清洁能源方面,NEC拥有世界领先的锂电池技术,目前已成功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中,日产的Leaf电动车采用NEC的锂电池曾创下单次充电续航185公里的记录。NEC高性能电池还可应用于家庭储能系统,从而解决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能源浪费问题,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智慧物流——智能冷链管理系统

NEC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包括: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冷链管理系统、电动车Telematics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移动车牌识别系统等。目前,NEC已将日本先进的智能冷链管理系统引入中,并成功地用于医药流通领域。

民生一直是NEC智慧城市战略关注的重点,中井汪杰表示,在防灾应急、医疗养老和节能环保方面,NEC不只是建立一个物理的系统,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整套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得来。以防灾应急为例,日本这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在震后应急通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井汪杰举了个例子,在东京都厅联络灾情有专门的屋子,政府设立专门的接线员与各个区进行电话联络。政府对这些接线员有个特殊要求:必须住在步行五分钟可回到联络室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一旦发生严重的地震,现代化的交通中断,移动通信瘫痪,只有步行和固定电话是可靠的——这是只有NEC才能提供的经验。

把脉症结 实现智慧

篇4

1 引言

智慧环保是环境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兴模式,它的本质在于数字化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是环境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环境监管预警是环境管理的重要职责,随着智慧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数字环保对环境监管的作用尤为突出,为加快建设数字环保,整合与利用环境信息,积极采用在线监控、移动执法为监管一线服务,加强环境生态资源及环境状况分析和评估,深圳在数字环保一体化建设时重点分析了环境监管需求,尤其在移动执法、应急管理、环境预警方面加强智慧化应用,对该平台建设分析总结将对进一步扩展应用深度和广度,实现智慧环保奠定基础。

2 智慧化数字环保一体化建设思路

2.1 一体化建设与统筹规划

数字环保因为覆盖业务广、应用模块多、系统间关系复杂、涉及技术多,系统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首先主要立足于梳理整合、搭好框架,建立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搭建软硬件基础平台,开展环保监管信息集成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及环境数据中心和环境地理信息平台,在打好基础后开展城市资源及环境质量分析与预警系统开发建设。

2.2 一体化建设与业务流程再造

数字环保应首先从业务应用入手,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合。通过梳理整合,改变以往部门各自为政、串联操作的工作方式,对主要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跨时间、跨空间的流程再造,同时也理清了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关系,实现信息资源在整个业务流程上的共享使用,保障了输出信息的同质性。

2.3 一体化建设与标准化体系

在数字环保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标准先行,以国内相关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城市环保管理的实际开展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工作,要制定一系列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要根据元数据、信息分类编码、数据交换等技术标准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搭建数据交换平台,构建环境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

3 智慧化数字环保重要基础

3.1 智慧环保特征

智慧环保系统是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应用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环境执法效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实现环境科学决策的智能化平台,具有智能感知、智慧分析和智能决策的功能。首先是建立智能感知体系,对水环境、气环境、污染源等进行全过程监控,以尽可能实时地了解污染状况;二是建立环保统一的物联网络,实现与各感知点的互联互通;三是建立环保云数据中心,纳入环境感知数据、环境管理数据,同时有效整合水文、气象和周边城市环境质量信息等公共资源,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四是建立智慧应用及决策系统。包括移动执法管理系统、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等环保智慧应用系统和环境智能决策系统,使环境管理、环境决策、预报预测更为科学、准确。智慧化数字环保是智慧环保的探索,结合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技术逐步形成智慧环保。

3.2 污染源监管信息集成

智慧化数字环保的污染源监管信息集成是将原来的多个业务系统,采用专用的工作流引擎,以任务的形式为驱动,打造业务协同工作平台,形成一体化业务管理系统,便于对业务办理进行跟踪、督办及考核。

系统内容包括从建设项目审批、建设项目试生产、建设项目验收到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污染源日常管理、污染源监测、限期整改、限期治理、行政处罚、环保、固体废物转移管理等。信息集成使得污染源从产生开始,自动将相关信息转后续监管部门共享,并且后续的信息自动归聚到同一污染源,随时反映污染源的动态管理状况;同时加强对环境质量数据的管理,并且在污染源排污状况与环境质量状况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达到通过对点源的管理改善宏观环境质量的目标。

污染源监管在实践中有统一的污染源台帐做数据支撑,制定污染源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污染源全过程管理(如图1所示)。

3.3 环境云数据中心

智慧化数字环保的环境云计算中心主要包括环境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环境云平台仅可供内部业务系统使用,以确保环境业务应用和数据安全,实现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决策等业务的动态支撑。

环境云数据中心是数字环保核心,云数据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的资源目录体系,提供对环保数据的各种查询。云数据交换的中心,将各个系统以元数据的方式进行共享交换。完成对各种环保业务数据的采集。它能够快速可靠的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构建先进的智能分析平台,如图2所示。

4 智慧化数字环保一体化平台

通过智慧化环保系统建设,做到每时每刻掌握、监控环境和污染源数据,再由智能应用系统的业务管理及智能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进行智能决策,并由移动终端提供报警预警,从而规范并提高环境管理、环境执法与公众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从环境保护向生态保护和生命保护转变,最终使环保管理更智慧,实现人居环境安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4.1 环保监管集成系统

环保监管集成系统采取任务管理的模式,加强对每个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并详细规定每个办理阶段的时限(审批、审核、签批),保证任务及时办理,并且可以随时进行督办、提醒。在建设项目开始试生产时,自动生成污染源并转到执法部门进行“三同时”监察并核定排污费。该系统对所有业务办理的情况进行记录、跟踪、督办、统计,使得各项任务办理情况一目了然,便于网格化、精细化监督检查。

4.2 智能化环保移动执法系统

智能化环保移动执法系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典型应用,在智慧城市中为城市管理和公众参与提供一种智能化手段,它能随时通过上网的手机查询到企业的环保信息;可通过智能手机完成现场取证工作;同时可随时随地查看企业在线监测的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实行全天候监管。监察部门领导通过该移动执法系统,能查询指派任务、查看执法轨迹、掌握执法动态、稽查执法质量及专项执法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各类环境监察任务系统由自动发送至工作人员的执法终端(PDA、平板及笔记本),执法人员通过执法终端随时查看并完成任务,任务内容涵盖了环境监察的相关业务,包括:现场执法、排污收费、管理、在线监控以及各类预警任务。

充分利用移动执法终端的便捷性,执法人员和监察部门领导可随时查询企业的一厂一档信息,通过一厂一档企业信息的执法终端查询,有效解决执法岗位轮换及人员变动导致纸质档案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便于执法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真实环保信息,切实提高环境监察工作效率和改善执法科技手段。

通过移动执法系统的现场执法行业专属笔录的使用,在完成监察频次要求的同时确保执法检查不留死角,从技术上解决了环境监管渎职、失职的责任问题,有效规范了环境监察执法的流程和行为。

4.3 城市环境应急管理系统

城市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实现了环境应急预防、准备阶段的应急能力的信息化管理及专业应急信息库建设;为应急指挥建立科学的应急响应流程和指挥调度的信息即时传送交互。面对突发事故时,应急部门通过系统进行快速接处警、事故确认、任务指派、方案指导等应急响应工作,并为决策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事故现场实时情况。

4.3.1 应急信息库

建设多个应急信息库: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信息库、危险源信息库,应急专家库、应急文献库等。运用数据库技术对常见危险化学品、深圳市危险源和核管信息做科学的分类存储和建立多种便捷的数据检索查询接口。使得在应急时快速调用出针对性的信息。

4.3.2 应急能力协作管理

各部门通过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管理功能,明确应急响应时的应急组织架构及各岗位职能,建立应急联络和应急值班制度,统一对各部门的应急车辆、监测仪器、处置设备、防护装备等切实管理。实现有效人员和应急物资的组织管理和调度,实现了多部门管理协作。

4.3.3 事故等级确认与指挥

在应急响应开展前,要根据事故等级、污染影响范围设定应急区域:控制区、监督区、监测区等(如图3所示)。各应急专业队伍在相应的区域展开工作,可以通过GIS平台对事故位置进行定位,并实施人员进出的控制和在应急区域内组织疏散。

4.3.4 事故可视化模拟

通常在水环境的突发环境事故时,利用以EFDC为核心的水动力及水质模型进行快速模拟预测。针对不同类别污染物泄漏事故(如重金属、氨氮、有机污染物等),设计多种应急处置预案,可以快速模拟计算并将多方案情况下情景预测成果可视化,便于处置方案比较和优化,为环境管部门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4.4 智慧化环境预警

环境预警系统是利用模型技术与GIS的结合,将模型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应急管理、环境现状评价、环境污染原因预测预警等方面,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直观的辅助支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建立模型,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进行核实,对环境现状评价。

水模型主要包括EFDC海湾模型、EFDC河流模型及EFDC水库模型。利用水网络数据模型,建立部分流域污染源、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河流网络和监测断面的空间拓扑关系,实现污染源的排放去向和影响路径的查找,影响监测断面水质污染源的查询和统计,实现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实时动态模拟,原因分析和预测预警。

大气模型主要建设了高斯模型和MM5模型。高斯模型通过污染源、气象等参数的输入,系统可以计算污染物随风扩散的区域及浓度的空间变化,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评价污染源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审查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噪声模型将噪声转化为不同颜色和深浅代替的平面或三维电子地图,直观形象表现目标区域的噪声分布,清晰了解目标区域的噪声现状;还可以系统地预测、分析和比较各种降噪措施的效果。

5 结论

智慧化数字环保建设立足于为环境管理服务,在环保监管业务集成系统、环境数据中心、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分析、移动执法、公众服务等方面紧密结合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实际,也为进一步智慧环保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下一步在完善提高基础上,逐步要建立全市统一的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对全市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机动车等进行全面感知和全过程监控;有效整合周边城市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加强环境智能化监控、监测、监察和信息,构建环境质量智能评价决策体系,保障市民的环境知情权;提高环境的智能化分析、预警和监测水平,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奠定基础,创造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富春. 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聂庆华. 数字环境[M].科学出版社,2005

篇5

1概述

大数据时代下,环境监测必须充分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大数据技术已经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全面改革深化小组在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中指出:相关方案和配套设备设施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充分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合理应用大数据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为环境保护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1环境监测大数据是发展主旋律

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深入。新时期,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使得相关环保机构收到了海量环境信息数据,也可将其称之为大数据。大数据作为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后的先进技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大数据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速度快、精度高等五大优势。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合理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保证跨部门、跨地区可开展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当下,国内环境监测机构正在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为提高不同区域之间环境监测数据可比性,相关部门逐步出台了全国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标准,涉及范围包括土壤、大气、地表水等。大数据时代下,必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保证环境数据信息的共享,这是切实实现环境信息大数据价值的必要举措,对国家环境监管工作的落实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2公众参与是环境监测信息化发展的标志性特征

环境监测的发展中,公众参与是标志性特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高、机密性等特点,公众参与具有较大的困难。政府进行信息公布中,可构建相应的信息反馈拼图,保证公众一方面拥有环境监测结果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还可享有参与权、监督权。换言之,未来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朝着实际需求的方向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环境监测从信息提供向信息服务方向的转变。提高社会大众对环保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公众在环境管理中的监督职能和反馈作用。完善政府和社会沟通的平台建设,努力打造环保网站,经由网站可为公众创造更易获取信息的渠道,保证大众可以积极进行个人建议的反馈,并加强多元化公众意见收集平台的搭建,保证社会公众逐步发展成为环境管理者。此外,科技进步后,环境监测仪器逐步得到优化,便携式设备和仪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政府逐渐从全权负责转变为新模式,即政府主导、社会大众参与的新模式。当下,由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完善,环境监测软件越加丰富,如“污染地区”app软件,可实时进行废气排放企业的数据查找,随时进行企业污染状况的查阅,从而更好的发挥大众监督作用,促进新型环保理念的形成。

2.3智能技术加速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发展

篇6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31-02

吉林市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发展城市之一,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历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深受的人们的关注。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现代化社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主要内容之一。智能化社区的建设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都是智慧社区发展中所需要接触的内容。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而言,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了实际的发展中。在21世纪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自身生活条件的需求也有所提高,更多的人们希望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社区环境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所以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智慧社区的意义

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根据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社区建设体系。现代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智慧社区的意义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和了解。吉林地区隶属于东北的中心位置,无论是从地理环境上来分析,还是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上来看,优良的环境都是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对于社区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运用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社区管理模式对吉林市内的一些社区进行的管理方法。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而吉林市地区在我国算是具有文化特色的一个城市之一。在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对其进行社区建设和发展,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只有运用正确的眼光去对其进行思考,才会真正的让人们的认识到智慧社区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智慧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手段,才会为社区的建设输送更多的力量,为实现社区培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智慧社区典型培树问题的研究

(一)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

在现代化的智慧社区中,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互联网技术是现如今21世纪中极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种技术,将这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实际的社区发展中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区建设培树问题也有着更重要的认识。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已经充分的引入到了实际的生活中,吉林市很多社区对智能化设备的建设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了新的管理模式,这种创新式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人所了解,因为越来越多的社区被人们评为模范社区,这些社区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就是因为在时代的发展中,互联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能够将其合理的融入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将会充分的体现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2]

(二)智慧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慧培树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趋势,首先,智慧培树需要与现代化的理念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结合,不仅需要具有美观的外表,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智慧建设型社区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不断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理念,才会更加凸显出智慧培树的重要性。吉林市的环境建设在东北地区中较为领先,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地区的社区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意义。加强智慧培树问题的建设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吉林市内的智慧建设需要融入很多先进的理念,其中智能化设备的运用是避免不了的。对于社区建设而言,如何建设与时代相符合的社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社区的建设和绿化需要深受人们的重视。智慧服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绿化环保理念,才会凸显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3]只有认识到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才会立足于脚下,做好基本的培树工作,为维护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社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很多社区中的绿化和环境建设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为吉林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树问题在现代化的社区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吉林市来说,发展智慧社区培树问题是确保社区绿化环境长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较为主要的内容之一。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代化的社区建设而言,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小区建设的推动性作用。在现如今的21世纪中,绿化社区和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人们所关注的。社区建设与智慧培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具有典型培树问题,加大现代化的培树力度可以增强社区建设,为维护我国现代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四)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

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是现代化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智能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在逐渐的发展中进行着。智能化的建设体制发展可以为社区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吉林市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的中心位置,社区的建设的发展必将离不开智能化的管理体制,智能化的管理能够跟随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保证智能社区建设体制的重要方式,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应该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在现代化的21世纪中,不仅仅有智能化的手机、智能化的设备,更出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世纪上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与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社区建设如果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融合到一起,将会更好的突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社区内的培树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将会更好的实现智能化建设的发展,为确保社区良好的发展和建设给予更好的保障。[5]由此可见,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对于现代化的吉林市社区建设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

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是建设智慧培树的先决条件,因为社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其中不仅包含培树工作,还需要与种植花草等工作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吉林市的社区要想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性战略,就应该不断的融入新的智慧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创新式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所占据的地位位置非常好,无论是温度还是其他的条件,都非常适合培树工作的开展,要想实现智慧农业建设,首先就应该认识到培树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培树工作的时候,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分析和管理社区建设,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科学含量的工作而言,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必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吉林地区而言,建立典型的培树工作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必要的保障。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与很多内容相结合,首先就是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还离不开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社区建设的长期发展,就应该从目前的情况所考虑,建设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为吉林市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有利的保障。对于我国而言,智慧社区的建设必将需要优化其中的园林环境,而培树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树种的选择和栽培,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吉林市的环境和温度等多个条件进行选择,只有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够更好在社区内进行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居民对于社区建设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社区内培树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更为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的引进先进的培树种植理念,并且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管理和种植,才会更好的凸显出智慧社区的魅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优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6]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吉林市地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已经逐渐的开展起来,很多社区对于自身环境的发展和管理已经加以重视。并且,在近些年的社区建设中,很多高档社区和中档社区也已经将园林绿化工作设为主要的发展内容,这将会为提升我国吉林市整体的市容市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市内部的社区建设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杰,李文章,等.以智慧破解城市发展难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05):115―117.

[2]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2014(05):145―156.

[3]王宇.基于四化同步的西南山区现代化发展探析――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中国市场,2014(05):118―121.

[4]徐传燕.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对“智慧武汉”建设的构想[J].华中科技大学,2015(04):156―176.

[5]于鹏鹏.吉林市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互联网经济研究,2014(04):189―193.

[6]杨德海.智慧城市探索与实践[J].住健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2014(05):165―178.

篇7

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兴起,来自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正以指数级增长。比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监测,环境感知,城市交通,以及众多设备上的应用。物联网让各式各样的数据汇入到信息网络,加深了信息系统与物理世界的联系。然而物联网下大数据和一般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它是异构性的、多样性的、还良性的,并以这些特征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智慧城镇提供基础保障。

自1983年,IBM最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2,结构化查询语言成了为政府部门的主流产品; 1991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利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逐渐成为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2003年,电脑和其它数据系统一年中所产生的信息量超过了2003年之前历史上全人类所产生的信息总量。直到2005年Apache Hadoop项目的诞生,成为了处理大数据的基础。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以及建立在这些大数据基础之上的数据挖掘已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更为建设智慧城镇铺垫了道路。为了使物联网下的大数据成为城镇走向“智慧化”的强大引擎,还需要进一步把握物联网下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以物联网带动大数据的发展,继而实现智慧城镇建设目标。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由于大数据本身较为抽象,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2009年流行于互联网直到2013年,一场大数据变革悄然来袭,影响了众多领域,因此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早年,著名的Apache的开源项目Hadoop成为处理大数据的基础。后来Gartner研究机构将其定义为一种巨大规模、多样性和高增长特性的信息产业,它和普通的数据库处理系统互不兼容,需要从新的 并行数据处理平台或技术从大数据中提取有效的决策并优化信息。正如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所说,大数据将是下一个自然资源。而大数据的处理周期与传统数据相比也从原来的月、周、天变为时、分、秒。而随着物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发展,城镇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安全等,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二)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具有典型的4V特征:Volume(大量性)、Variety(多样性)、Velocity(高速性)、典型的Value(价值性)。这四个典型特征保证了大数据比传统数据更大、更快、更好。

1.大量性:著名未来科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预言“大数据”是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30多年后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爆发式的增长,大数据时代如期而至,仅百度公司数据总量已接近1000PB,存储网页的数量接近1万亿,每天响应请求几十亿次,淘宝的4亿会员每天产生商品交易数据多达20TB,一分钟内“脸谱”的浏览量超过600万,而这些迅速增长的数据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以PB为单位的大数据时代。

2.多样性:大数据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结构化数据,二是非结构化数据,三是半结构化数据,由数据来源决定大数据的多样性。

3.高速性:大数据的规模大并且对响应速度有严格的要求,在分析数据输入等处理上几乎不延迟。

4.价值性:物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蕴藏的价值是巨大的,随着信息化高度发展时代,人们生活领域以及衣食住行、娱乐,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大数据在不久的将来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成为“城镇”走向“智慧城镇”的强大引擎。

二、物联网下大数据发展趋势和智慧城镇建设

(一)物联网下大数据发展趋势

物联网企业的发展像互联网一样,使用物联网的用户数量要看用户贡献或使用了多少数据,因此数据是物联网企业是否成功的核心。正是因为这些联系把物联网与大数据连接在了一起。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最基本的是结构化数据也是最容易被处理的,其次是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新闻等,还有就是不能被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在物联网的运营模式里,它有着数据产生、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决策和应用的过程。数据处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其价值所在。

(二)推动智慧城镇建设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居住的城镇以及交通、家居、物流环保的智能化,成为了经济新的增长点。物联网把实物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达到智能识别与管理。其结构分为四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实体层,每一层都与数据产生和处理有关。在感知层上,包括了三维码标签,RFID标签,GPS,传感器等,识别物体,提取信息,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得的信息进行传递和简单处理,应用层是物联网与数据的深度处理融合,借助数据采集、传输实现物联网与各类实体相互应用,实体层则把物联网结构形成了环状封闭结构,从物联网到互联网,从互联网到实体,数据的产生范围成倍增长。智慧农业即属于物联网应用层也是智慧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种子,土壤,化肥,温度,光照,各种养分等进行监测,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有利于辅助农业生产,提升价值。通过物联网的四层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预期得以实现。智能交通是另一个代表。大数据下的智能交通通过感知层、传感器、监控、GPS等产生的海量数据与天气状况等数据相结合,监控到每条路、每辆车,将信息处理后传递给人们,为人们提供最好的体验,提升通行效率,降低事故率。

综上所述,物联网下的大数据应用是主体,技术是手段,智慧城镇的发展时期推广的重要手段,而推广进程中也对物联网结构,、大数据处理提出了更现实生动的要求。物联网下大数据的发展将为城镇带来智慧的变革,实现建设智慧城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

篇8

消费需求决定市场方向,只有清晰而准确的把握目前的消费趋势才能更好的符合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普及化的大学教育,新一代的消费心理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消费转变:门业消费主力群体已经由过去50、60年代的族群逐步过渡到70、80一代,随着80后的日益成长,他们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家居装修完全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更多的体现个性化的生活主张。

理念提升:70、80的消费观念更趋于理性,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增加,他们不仅是在选择产品更是在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除了关注产品和价格本身外,更加关注这个品牌的内涵与调性是否符合自身,这与传统注重产品功能的消费理念完全不同。

门业发展趋势之产品研发篇

随着消费族群和消费理念的转变,首先影响的就是企业的产品研发,在新的变化下,未来的产品研发更多的趋向两个特点:

环保低碳:全世界大力倡导的低碳、环保影响着新一代消费群体,他们对于低碳、环保的意识更为强烈,门业生产者必定要顺应这个潮流,产品研发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比如使用更加环保的原材料,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节约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为消费者提供低碳、环保、绿色的家居用门。

个性需求:随着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更多的消费者都追求个性化装饰装修风格。相应的推动门业的设计朝着个性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外观设计和创新上要与时俱进,比如融合当下的流行趋势有喜羊羊门、米老鼠门、ladygaga主题门等等,甚至可以推出可以更换表面的门,不同心情随意更换等等。

门业发展趋势之终端建设篇

无论品牌强弱,销售是永恒的主题,销售终端自然也是厂家竞争最大的地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群效应的凸显,终端的变化也进一步明显:

卖场集约:伴随消费理念的提升,购物环境的转变是终端最大的转变,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全国连锁迅速扩张,金盛国际、集美等一系列区域性的卖场不断崛起,传统的建材市场被迫升级,传统的安防市场在一二线城市逐渐退出。卖场的不断普及,一方面迫使绝大部分门企提升自己的终端形象,另一方面由于高昂的进场费和运营费用以及店面的稀缺性,也变相的淘汰了不少门企。卖场最终会被大品牌、有实力的门企占领,如笔者服务的雅帝乐门业就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自建专卖:抛开成本高昂的卖场,大部分门企的终端突破会转到自建专卖终端上,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城镇化率达49.7%,更广阔的市场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卖场业态还不够成熟,独立的专卖门店更占优势,且成本更低,当下以及未来进入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级市场布局将会是更多门企的必然选择。

门业发展趋势之四营销推广

实力强、跻身第一阵营的企业可以电视、平面、网络、终端多面开花,而上万家品牌力较弱、资金实力不强的门企在新的环境下如何获得更多的营销机会,笔者认为网络推广和手机营销将成为大趋势:

网络推广:最新的研究显示中国的网民已超过4.57亿,日均上网时长达2.73小时,消费者购物前更乐于上网了解各产品的评价信息等,他们逛论坛、发微博,口碑等软广告可信度已经强于传统广告的力量。围绕家居、建材、装修、购物等领域的软传播将会发挥巨大的威力,如TATA木门在网络营销领域就收获颇丰。

手机推广:相比较网络而言,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9亿大关,手机网民达3.03亿,随着3G的逐渐普及,电信资费的逐步降低,手机作为上网工具将更加普及也更加便捷,围绕手机进行的推广方式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篇9

在如今网络充分互联互通与分享的时代,消费者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能力、分享欲望,渴望彰显个性与自我诉求。如何使得企业设计的产品符合这一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的灵活设计、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直接快速的需求获取,是制造企业得以制胜的关键。

工业互联网时代,智慧制造从设计开始,PLM 2.0则是这条个性化生产链上的最前端,而亦将贯穿到整个供应链过程,直达最终消费者,从而形成从需求、设计、生产、交付和服务的闭环。

PLM 2.0融合了3D(所有人随时随处可见可用可感)、在线(直接连接和充分共享)、IP(知识产权及保护)、Web 2.0(消费者与企业连接)和网络社区(新的协同方式和众包智能)等五项当前如火如荼的趋势。而在Web 2.0人与人的网络还方兴未艾之时,Web 3.0已经来到。如果说Web 2.0对PLM 2.0还不够,Web 3.0则将PLM 2.0向现实更拉近了一大步,并增添了诸多新的色彩,比如众包、机器互联、人机协同等等。总体来讲,智慧设计PLM 2.0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系统和应用向纵深整合,首先练好内容,在企业内部实现开放和共享。纵深整合首先是软件系统,PLM除了传统的3C(CAD/CAE/CAM)以外,还融入进了ERP、CRM、SCM、MES等软件系统。制造企业在PLM推进过程中,整合产品数据、提高数据质量,以产品数据为核心链条,将这些系统有效链接在一起。其次是应用范围,PLM摆脱了PDM主要是由技术研发部门应用的束缚,将应用范围向前扩展到需求管理,向后延伸到大修维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CNM(客户需求管理)模块的身影。SAP PLM非常关注设计BOM和制造BOM的管理和转换,因此事实上SAP PLM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还是为生产制造服务,其核心还是ERP。而大多数PLM则完全是从产品的角度去串联企业的业务(through Product Data & Production Data Integration),其核心是C4P(CAD/CAE/CAPP/PDM)。

二是向社区、社会化发展,将消费者的一手需求反馈到企业内部和系统。利用SMAC技术,PLM 2.0将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其目的是将PLM的应用延伸到消费者、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进行互动,使得PLM系统能够完整地反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和产生过程,使产品能够更好地反映客户的需求,更好地赢得市场,且能够更加符合环保和绿色制造的要求。比如利用预测分析、实时模拟和3D打印技术,PLM 2.0为客户提供了逼真体验。

篇10

自从1923年创建以来,日本小森公司一直遵循制造业的基本立足点,即出类拔萃的产品质量和无与伦比的可靠性能。小森公司以创新引领未来的气魄,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革命性的H-W干燥系统。

篇11

实践“中国合伙人”

这也是IBM科技合作高峰论坛结束会后采访中,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与IBM原硬件战略合作领头人姜锡岫共同传递的信息。这两位原本在IBM各自独立业务领域的负责人基于“中国合伙人”框架紧密握手,意味着基于开放合作,IBM技术与商业计划落地已相辅相成,部门间业务协作已是休戚与共。

如今,IBM中国业务迈入了“科技合作”新常态。在多个关键领域与潜力行业,IBM 已与众多合作伙伴成功联合开发创新技术与行业解决方案。

2015年年初,IBM 携手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共建环保产业物联网中心,并基于此构建涉污企业数据模型与移动互联平台,通过大数据模型为政府及企业提供环保预警、主动排查、智能监管等功能,该平台涉及环保监测部门、排污企业及第三方服务商三类角色,基于平台形成的闭环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生态循环。

2015年6月,IBM 与北京江河瑞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江河瑞通- IBM 智慧水管理联合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基于 IBM 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安全(CAMSS)与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构建行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解决测站设备接入、数据分析、智能预警、决策支持等问题,从而加速涉水行业业务的转型与提升。

破冰行业转型

在水行业频发力,IBM正是从行业痛点切入:水利、水务与水环境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准确性、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而行业信息规范及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系统缺乏整体性规划,各系统间兼容性差,信息孤岛问题突出。

而之所以与柯内特、江河瑞通深度携手,IBM行业解决方案开发总经理、IBM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沈丽琴表示:“IBM的‘中国合伙人’精神在于‘高价值合作’。我们选择合作伙伴会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双方对该行业潜力有共同的认知;二是双方在行业经验、技术能力等不同维度形成优势互补;三是都具备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愿从环保入手,从人才、产品到解决方案、商业模式一起积极探索。”

针对中国水利、水务市场的转型与水环境开发保护的发展趋势,IBM以IOW为基础,结合CAMSS等新兴技术及中国市场的行业需求,全力打造涉水行业的软件平台。

“目前,我们与IBM合作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北京江河瑞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豪表示,“一是IBM的技术、理念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共同提高行业管理者信息化意识;二是我们从之前工程项目的产品思维转向平台思维,希望能做一个物联网云平台,基于平台,传统通过人盯方式对测站状态的监测可以通过IT来解决;三是我们希望做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水管理平台,未来涉及水务管理的政府部门都可接入进来,基于云平台运行其服务;四是对江河瑞通而言,与IBM合作使我们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思维方式有了提升和改变,未来我们也希望不断推进水行业商业模式的变革。”

据了解,IBM与江河瑞通致力打造的智慧水管理平台将应用于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大江大河)、中小河流监测预警、山洪灾害综合防治、城市防洪、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治理等水利与环保重点建设项目及城市供排水管网监测管理、海绵城市建设、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业务领域。双方的合作将帮助江河瑞通快速孵化新产品线以把握中国涉水行业的转型机遇,并推动公司从工程项目向产品和服务转型。

孵化环保新模式

从项目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转变,也是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努力的方向。“我们做了十几年,基本都是做项目的思维。项目型公司的隐患在于对市政大项目的依赖性以及在拿单过程中的一些框架限制。而平台型公司可以通过积聚优势要素,如科技人才、运维模式,公司不从项目本身获利,而是通过数据服务、运维创新来盈利。”

篇12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设计的认识

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 运用人类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建筑类型很多,有办公、酒店、商业、医院、住宅、学校、体育等,风格也各异,各种类型和功能的项目,以不同的建筑形式来表达他的个性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设水平,提高了建筑功能质量,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

建筑设计还必须同环境相适应,其中包括造型立面、色彩、建筑风格与相邻的建筑相互协调一致。建筑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当寻求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充分达到建筑技术手段与建筑功能目标的和谐一致,追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设计理念,尊重客户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技术和经济等客观条件,坚持理性基础上的个性与创意。

建筑设计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其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技术设计的深化阶段,都始终贯穿着经济性这一理念。

建筑本身就具有时代特征,不仅外表,还有室内,包括建筑装饰都体现着时代的朝流、文化,同时它也体现着过去未来的轨迹,建筑的设计必将得到人们的更加关注,且必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主流。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 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1、绿色建筑设计

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 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 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半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 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 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 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 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和谐一致 动静互补, 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 温 、湿度适当, 使居住者感觉良好, 身心健康。

2、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节能等名词逐渐耳熟能详,在各种报刊、视听节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同样,生态建筑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力图实现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核心思想。舒适指的是通过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而满足人体的舒适感。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往往很低,甚至达到需要穿上长衣长裤、薄毛衣裤的地步。这种畸形的舒适不仅是对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给人体健康埋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健康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尽量使室内拥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采用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私密、安全及与邻里之间交流交往的要求。高效的设计理念不仅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更重要的是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对于上述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的例子,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低劣的建筑质量等,这些显然有悖于高效的设计理念。目前,生态建筑设计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3、智能型建筑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电子科技高度发达,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人们的梦想成为现实.未来的新世纪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生产对城市和自然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的得到遏制.未来的工业生产必须在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达到既能保证生产,又具有自净能力,杜绝废气,废料,有害化学物质对城市空气水源,土壤,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尽可能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对于可重复利用的废料实现循环利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其中的环保措施如净化回收装置,空调洁净设施,采热利用设备等.其中,室内的恒温,恒湿,洁净,照明,防火,保安等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措施加以管理. 现在,这些方面已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对供暖,空调,供电等设备专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高效,高质量,才能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企业才更具有发展前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观念提出了挑战.顺应时代,研究新时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新模式,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具有时代精神,人文关怀的工业建筑形象,是我们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我们相信,工业建筑一定会在有着高科技,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重新绽放异彩,为城市景观增辉添彩。如今,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我国目前正在建造和将要建造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50年以上,都是面对21 世纪的,无论是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设备上,都应有超前意识。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人心,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建筑技术,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建设有前途的大厦将作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将带动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总之,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说,是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关注的时代。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这些都主导了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13

1 绪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而智慧建造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最基础的一环。当前,中国整体的环境污染状况严峻,在生产率水平低、能源浪费严重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首当其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1-2]。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需要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与此同时,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应在转方式促发展的同时,积极提升本行业的信息智能技术水平,探索建筑行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已成大势所趋,智慧建造必将迎来自己的时代。

2 智慧建造的概念及内涵

智慧城市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智慧化的建造过程也是未来建筑业成长的必然趋势,由此,智慧建造便应运而生。

智慧建造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建造的整个过程中的管理及各个阶段进行综合变革及改进,以此保证建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慧化,使项目施工过程更加形象化、透明化,并达到了了建设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和高效。

现在,对“智慧建造”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方式。杨宝明博士理解的“智慧建造”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解释:一是产业和谐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能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都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得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给行业嵌入先进的数字神经系统。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项目管理都应该由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在公平和透明的经营环境下,实现高效化和精细化。另一种为在中国发达地区使用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技术,其中最突出的是被称为“智能眼”的监控管理,它采用了视频系统与门禁控制系统。两者的理解和实践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智慧建造是以项目管理(P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管理(DM)、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充分体现了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特点并最终完成整个过程的建设和达到完成后的智慧、连接、合作的目标[3-4]。

3 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慧城市是运用现有高新科技成果在城市规划、建造、管理及运营内的综合应用,其形成与发展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造领域的发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智慧化是能否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关键。因此,智慧城市要求智慧建造以此满足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和智慧运营的要求[5]。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开始研究智慧建造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智慧建造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对智慧城市中“智慧”二字的解读,与此同时,智慧建造也是智慧城市中最基础的一环。随着建筑规模不断壮大,建设工程自身所附带的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会在施工全过程和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实施智慧建造,有利于提升建设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4 大力发展智慧建造的意义

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便是智慧建造,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PIP、物联网等技术改进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拔高行业管理水准和施工的生产效率,使整个建造过程实现智慧化。这些技术的充分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加强了对建筑工程的整合程度,不但降低了整个建设过程的成本,提高了建造质量和效率,并对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和施工有着明显的改善。利用智慧建造技术,构建全方位的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和对企业进行集约化管理,是实现建筑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6]。

智慧建造的推进有效的优化了管理和服务的流程,推动了产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建设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并有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改善我国建筑业资源浪费严重问题,实现建筑业的绿色生态化。同时,智慧建造还带有一定社会效益,可以改善民生。通过构建智慧家庭、智慧住宅等实践来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宜居环境,改善全社会的生活面貌。

智慧建造将实现建筑产业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使传统的产业模式逐渐转换为以信息为主体现代化产业模式,生产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5 结语

相比于其他产业,建筑行业的工业智能化技术还很落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嵌入到施工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智能系统,从而实现了建设全过程的智慧化,使建造过程完成跳跃性变革。因此,建立和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从而实现不同技术的整合与提升,是推动建筑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智慧建造是PM、BIM、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也是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充分融合的综合运用。智慧建造的发展必将带来建筑产业的一次“信息革命”。

参考文献:

[1]李迅,曹广忠,徐文珍,等.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32-39,45.

[2]师旭颖.智慧环保“呼唤”顶层设计[J].信息化建设,2013,(11):43-44.

[3]伍晏,周以大.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J].建筑施工,2008(11):983-9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