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30 15:22: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儿童阅读的误区:走进“唯名著时代”
为了加强对名著阅读的引导,学校会有一个整体的必读书目,如小学生必读书目100本,班级也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有一个相应的必读书目。有一个较为开放的必读书目,本来是一件好事,毕竟体现了一种阅读的导向―――追求高品位的阅读,但是,如果所有的小学生阅读书目都向名著看齐,问题也就来了,那就是,文学名著未必都适合儿童,也未必适合所有的儿童。例如,有位教师在一个语文教育网站上介绍自己班级的“班级读书会”时说,他向班上的孩子推荐阅读的文学名著是《飘》。在他的热门推荐书目中,竟然还包括《简?爱》《巴黎圣母院》等名著。从这个事例足以看出儿童阅读的“成人化”“唯名著化”程度有多么严重。语文教师用成人的视野代替孩子“观察”,用成人的感悟代替孩子“体验”,教师中心化的倾向严重歪曲了儿童阅读世界。调查发现,“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没有时间看书”、“不爱看书”“、读书氛围不够”,是导致儿童阅读量过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比例最高,说明学生还没有完全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因此,目前普遍存在的儿童阅读“成人化”倾向,应该引起小语界的高度警惕。
二、“唯名著化”阅读的危害:引发“阅读恐惧症”
《飘》《巴黎圣母院》这些长篇巨制,这些远离儿童生活的国外文学作品,学生阅读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小小年纪的他们必定是越读越怕,最后把原先满满的阅读兴趣破坏殆尽。著名儿童作家黄蓓佳就曾经提醒过,家长和教师不要在孩子介入阅读―――阅读的起始阶段,就推荐大部头的作品比如文学名著等让孩子读。这样很有可能把孩子给吓怕了,给他们造成“文学原来就是这么艰深晦涩,这么没有意思”的误解,从而引发强烈的“阅读恐惧症”。这样做适得其反―――会把孩子对文学的兴趣扼杀在萌芽中。事实上,《飘》《简?爱》《巴黎圣母院》这些作品虽然都是经典,却并不适合儿童阅读。儿童阅读指导中的“唯名著化”是有失偏颇的,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加以检视与审查。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儿童阅读时,需要先读懂儿童。成人阅读和儿童阅读是两个世界,只有把儿童的阅读心理研究透了,我们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地去引导儿童阅读。
三、儿童阅读的正确走向:追求“阅读愉悦”
在这里,我们语文教师面临一种艰难的抉择:是一开始就高起点运行,非名著不读,还是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激发和保持儿童的阅读兴趣?《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方向: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去教孩子渴望阅读。儿童阅读学的无数实践表明,语文教师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教他们如何去做要重要得多。我们还会发现,在儿童的脑海中,始终是将阅读与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儿童阅读所遵循的定律之一就是―――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如果阅读之后能不断地有愉悦的信息发送到大脑的“有趣区”,儿童就能持续地阅读。如此看来,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激发和保持儿童的阅读兴趣。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而且这是唯一正确的方向。还是黄蓓佳说得好,“少儿时代培养阅读习惯很重要”。只有对文学有了喜爱,才有兴趣去持续阅读,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四、适切儿童的阅读:讲究“儿童阅读平衡”
既然在儿童阅读的起始阶段大部头的名著不适合进入儿童的阅读生活,阅读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应该放在引领阅读的首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75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知识无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钥匙,能帮助他们叩开梦想的大门。但对漫长的一生来说,仅仅拥有知识的储备却不能成为职场晋升、收获幸福感的利器。而唯有思考,才能使孩子获得“在心灵的神圣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份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智慧和勇气。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教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在语文课上,一定要孩子带着思想去“旅行”。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其实就是一种“思想”的旅行,在多次吟诵中反复去体会诗句饱含的风韵与情趣。“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如果只一味死记硬背,那么即便孩子在默写中拿满分,但是骨子里仍没有唐诗宋韵,没有诗意,没有浪漫,没有形成独特的灵性,只会越来越愚笨,越来越没有创造性,终到江郎才尽,让我们只能悔恨万分像古人那般去“伤仲永”。
那么在新课改的语文课堂上,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带着思想去旅行,而不是把学习语文当成是和老师一起做苦役呢?
1 让自己成为一名思考型的教师
不知道读者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偶尔会记不起某些乘法口诀,比如7×9=?或8×9=?也记不清哪位诗人是什么名、字、号。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当年学习不用功,也不完全归结于我们记忆力的衰退。而是因为我们记忆得过于刻板和公式化。多年以后,我们为人师表,自己在应试教育中吃过的苦,当然不希望再让自己的学生尝。然而“亲其师,信其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思维的火花,老师自己就必须要首先成为一位思考者,在形形的文化潮流的洗礼中,要多思善想,要留得住一份“不畏浮云遮望眼”清醒,守得起一种 “拼着一切代价”求活求变的寂寞。
但其实,思考者不寂寞,思考反而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师不仅可以依靠精心的思考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自如地去来,更可以通过缜密的思考来呈现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孩子的钦佩和景仰,从而激发孩子对语文不可遏制的向往与渴望。
2 教会学生阅读
“谁不善于阅读,谁就不善于思维”。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从教孩子如何阅读开始。其实这是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事,如果一个学生在童年时期没有学会在阅读的时候思考,那么以后他很难再具备这种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童年时期成绩优异而少年时期就头脑不灵活的原因。但是,我们还是必须要努力去教孩子如何阅读,“不抛弃,不放弃”是笔者对每个学生的承诺。
笔者任教两年来,对班上的学生的个性、成绩也进行了分析。有的学生尽管目前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领悟力强,这类学生就是属于会阅读的,后劲大,有上升空间;有的学生成绩好,但是属于“勤能补拙”一类,学得死板,平时能背很多诗词、名言,但一到考试,要求默写其中一句的时候,头脑里就搅成了一锅粥。如果要改变现状,就要教会这些孩子阅读。
2.1 有表情的朗读
笔者任教了一文、一理两个班级,发现凡是会声情并茂朗读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表达能力也更强。这是什么原因呢?有表情的朗读,其实是让阅读和思考同时进行,能锻炼孩子的思维,长期坚持下来,不仅会增强阅读能力,而且也会反过来促进智力发展。
2.2 有圈点的阅读
这里包含了阅读时应注意的两点:一是要求学生勾画出与理解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重要段落、句子、词。二是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做批注(包括质疑式批注和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目的也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受老师的分析影响,生成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比如:读到《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自己要思考,这样古怪的言行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吗?不存在的话,那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来塑造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呢?读到《蜀道难》“噫吁!危乎高哉!”,学生应先想想,“危”是什么意思。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用两个感叹号以及“危”和“高”两个表示高的词?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带领学生更多的锻炼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改变我们对学生的要求
有时我们很苦恼,为什么一再要求学生要背的内容,学生老是记不住,比如多音字的记忆。这是因为,我们往往喜欢越俎代庖,把什么规律都总结出来硬塞到孩子嘴里,实际上却事倍功半。我们往往就喜欢在课堂上做出这样的要求:同学们,今天请把这首诗(词)背下来,把某个读音背下来,把某个公式背下来…….
原来,都是“背”字惹的祸!以多音字为例,我们为什么不给出一些具体的语境,让学生自己归纳什么时候应该读什么字音呢?以病句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分小组收集一些口语、广告或者作文中的病句,然后自己给这些病句归类。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高考病句有几类要有效得多。原因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在积极进行思考,而不是被动接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教师更应该注意如何让学生自己通过实例去探寻一些抽象的真理。
总之,语文课堂应该升起高高的思想的明灯,让这一盏盏明灯去点亮孩子的智慧,唤醒孩子的心灵,点亮语文的诗意!
有了这思想的明灯,我们便懂了庄子的“逍遥游”,李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孩子,带着我的祝愿,让我们一起带着思想去旅行!
参考文献:
这本书和其他的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以生动的事例引人入胜,用最通俗的语言知道我们怎样带领孩子阅读;以确切的数据佐证事实,让我们知道这些做法为什么对孩子的阅读有帮助。看完整本书,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知道阅读能带给孩子很多好处。可归纳为一则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⑵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其次,教师应让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书中说,童年时期爱看漫画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变成阅读能力较强的读者。其实提到漫画,我们无论教师或者家长,总感觉很困惑,总认为多看这些书会害了孩子,因为孩子们是那么的着迷。但一项研究表明,各年级里几乎所有的优等生看的漫画书比成绩差的学生多。书中还说,年龄小的孩子应多读漫画书,因为只有他理解了,才会感兴趣,感兴趣才会去更多地阅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慢慢地提高阅读的兴趣。试想,当你对一本书读来读去,一头雾水的时候,你还有兴趣读下去吗?所以,放心地让孩子们看吧,让他们看各种各样的书……
最后,让我了解到看电视与阅读的效果不同。电视本身没有问题,因为从来没有哪一台电视机发生过损害人类大脑或造成犯罪的事。但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会影响学习、影响情感的发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而长期的阅读不但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观看电视和读书之间是有着许多差异的,其中包括:
1、看电视和阅读完全相反。由于广告的关系电视打断了人们的注意力。相反,孩子阅读书籍时,则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电视没法让孩子与成人互动。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通常都是独自一个人看电视,所以他们就没法提问、与家长对话。
星期一的中午吃完饭后,小家伙见我没劲,连忙说:“妈妈(在家中他经常叫我妈妈),我来收碗筷!”然后飞快地抢着把碗筷送到厨房里。我蜷着腿靠在沙发上,闭上眼准备休息一下,嘉豪见了连忙搬了一张凳子放到我的脚那边,让我的腿伸直舒服些!然后又把我的两件外衣轻轻地盖在我身上,生怕惊醒了我,又上前去把最爱看的动画片的声音调到最小。我眯着眼看着他的这些小小的、温馨的举动,心头涌上一般暧流,有点想哭的感觉。
星期二的早上,因为不舒服,早起的时间较晚,所以没有来得及做早饭给嘉豪吃,他只吃了两个小蛋糕就去上学了。早读时间过后,我从教师回到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一杯牛奶和一份早餐,邻桌的小喻说刚才嘉豪来过。这家伙,平时最爱吃沐林早餐和牛奶啦,从没有剩过,今天却……,我眼眶一热,泪水差点落了下来!突然想到他自己早上也没吃什么!想到这,我连忙把早餐和牛奶拿到教室给他,他推脱了半天才接过去!
今天我说这些小小的故事并不时想向别人诉说嘉豪如何懂事,而是从一个7岁的小孩子对家人的关爱过程看到他懂事的一面和成长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不是单纯的学知识,而是为了灵活运用,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在各个年级的语文课文中,都有“奉献于关爱他人”的思想教育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二单元就有四篇这样的课文:《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小鹿的玫瑰花》、《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都是教学生如何“奉献与关爱”的课文。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它所蕴涵的爱的教育在低段非常浅显、易懂,更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老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奉献、具有团队精神,并且爱父母、敬长辈,关爱他人。
如果您在育儿过程中遭遇问题和困惑,可以写信到,向辣妈讨教育儿新招。
Q1 宝贝学习“少根筋”
我的宝贝儿子星星刚上小学,起初,我们认为孩子应该快乐学习,所以并未对他提出很高的要求,直到班主任老师来家访,我们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似乎总是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念课文“滥竽充数”,作业“不会写”,就跟“少根筋”似的,更令人抓狂的是,他并不觉得自己不识字、不会写作业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我们现在也训斥他,可孩子油盐不进,怎么说都无动于衷。怎样才能让这个孩子开窍呢,难道只能靠打了吗?
苦恼妈妈辛迪
辣妈支招:
孩子学习“少根筋”或者说“不在状态”,看上去是孩子尚未适应小学生活的表现,根本原因却在家长和老师的身上。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没有教孩子怎么写字,怎么能怪孩子不会“写”作业呢!这里谨提几条建议:
快乐学习也有要求
“每天,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新知”,快乐学习的理念本没有错,但关键还要看如何智慧地加以引导。
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一步一步向孩子提要求:
每天提一个小要求:简单的字不能认错哦!老师今天教的诗歌回家教给妈妈吧……
每周提一个中要求:会讲一个课文中的小故事;和妈妈一起学习写字,每一个字边写边记……
每月提一个大要求:会朗读课文;能自觉完成回家作业……
孺子可教,不能打
“打孩子能开窍”,不知是何方的理论,相信没有一位育儿专家会认同这种说法。
好孩子靠教不靠打,好妈妈动脑不动手。当孩子学习“少根筋”时,你可以这么做:
学习爸妈好榜样:爸妈工作忙,没有更多时间留给孩子,但孩子是超级模仿家哦!爸爸、妈妈在家爱读书,常写字,孩子耳濡目染,多少都会学到点儿。
善用生活做教材:生活中处处都有“活教材”,大大小小的招牌、路牌,各种形式的广告,都能随手拿来教孩子。
善用游戏来引导: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会倾注更多关注,这是人之常情,孩子也不例外,通过比赛、游戏的方法教孩子识字,是不错的方法。
Q2 聪明女儿不会做题了
有个难题想请教辣妈:我女儿芸芸升小学三年级了,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上没有什么问题,可最近她却变了,变得不会读书了,尤其是数学。老师也觉得奇怪,说她上课总是发呆,测验的时候一道题都不会做,似乎是变“傻”了。我的女儿不笨,智商也没有问题,可问题出在哪儿呢?看着可爱的女儿笑容一天比一天少,我真的好担心。
无奈的芸芸妈妈
辣妈支招:
二期课改后,小学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乎,有作家爷爷代做孙子的语文试卷,结果不及格!还有全家三代人一起探讨小学生数学题的――“一根绳子剪成相等的8段,最多剪几刀?最少剪几刀?”
虽然,老师们都说小学低年级语文更强调阅读,数学的要求也并不高,一年级教2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教百以内的加减法,三年级教长方体、正方体……但现在小学语文词汇量剧增,数学讲逻辑、讲应用,“一本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10天看了多少页?”这道三年级的数学题,需要高中的数列知识来解答,孩子看都看不懂,叫他怎么做呢?估计呀,芸芸是被高难度的功课给“吓傻”了。
这种情形下,有必要给孩子减减压:
避难就简,不碰思考题
让孩子学会“避难就简”,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智慧的答题策略。拿到作业或试卷,看到难题先放在一边,不去管它,把会做的题目做好做对,总比交白卷强吧。至于老师出的那些“提高成绩”的思考题,花时间、花脑力,倘若孩子确实不会,而且还因此毁了学习兴趣,不做也罢。
拔高助长提信心
面对眼前过不去的坎,孩子的信心受挫,笑容自然一天比一天少啦,怎么办?开个家庭派对,挑孩子擅长的项目,如唱歌、跳舞,大大地宣扬“我们的宝贝最棒”,必要时爸妈可以“示弱”来个“反衬”。最后记住:不要吝啬你们的掌声!
拳打脚踢“考试虫”
用旧枕头做个颜色鲜艳的“考试虫”,孩子情绪低落时,一举把它“打翻在地”。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拳头打它,用脚或踢或踩它,将情绪发泄出来。
给孩子放个心情假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今天的振宁学校因为你们的到来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在这新年的喜庆里,我首先恭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意兴隆,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春风马蹄疾,振宁万象新。上次的相聚仿佛在昨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今天我们又再次相聚。上次在这里,我是如坐针毡,压力很大。因为我刚调到振宁学校,校领导就将两个毕业班语文的教学任务交付给我,你们将您的孩子托付给我,而本届毕业班又是学校的首届。我知道这是学校对我十分的信任,也是对我寄予厚望,我怕辜负了学校,辜负了大家。因为当时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确实有点差。于是带着这份信任和厚望,我如履薄冰地和我的学生开始出发。一学期来,我放弃了我的许多读书、休闲时间,全身心地扑在教学上,默默地耕耘着、付出着: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教孩子们如何的预习、复习,如何的阅读、写作……
当然,仅靠我一个人,再怎样的努力都是徒劳。真正的践行者还是我的学生,您的孩子。在此,我不得不说的是我教授的两个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那么的勤奋和刻苦:像2班的童良玉、郑华铭、汪勇、曹伟、丁俊、陈建新、王晗、丁瑜、黄帆、黄俊……5班的徐子安、赵龙青、胡嘉旭、张豪、张玉银、汪刘庆、李攀、陈远远……这样的名单很长很长。因为我们师生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逐渐上升。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耕耘必有收获,付出终有回报。这是我们坚定的信念。
这也非常感谢两个班主任和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一学期来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没有你们理解和支持,我们师生也不会走得如此坚实。因此,今天我坐在这里多了一份信心,多了一份底气。可是这一切都代表着过去的付出和收获。
新年伊始,一切又将从头开始。这学期将是您孩子初中生活的最后一学期,今年的六月将迎来您孩子的第一次人生的考验和抉择。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大的底气来迎接考验,有更明晰的目标来做出抉择。我真诚地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能够放一放手头的忙碌,在家里多多关心您孩子的生活,多多鼓励您孩子的学习。常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舒缓孩子的压力,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孩子上初三,压力很大,学习很苦。有了您在身边的关心、理解和鼓励,他们的身体虽累,他们的心里却是温暖的。温暖的心田上开出的百合花一定是芳香的。
我也真诚的希望家长朋友对我的教学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本人喜欢看书、买书。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书籍,有些爱读书的同学就去买来看。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个别家长可能就心疼了。于是电话问我,为什么老是让孩子买书?我无语。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家长,您是幸运又幸福的,您养育了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他必将是一个智慧的孩子,一个有作为的孩子。您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吗?犹太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人。他们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时,都会做一件事:在书上滴上一滴蜂蜜,让孩子舔一舔。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书是甜的!一本书几块钱,少吃一斤肉,少打一场麻将,就有了。在座的家长朋友,您说呢?
我感谢你们常常坦诚地跟我交流和沟通。也许我是语文老师,与孩子们的心灵语言就多些,许多孩子愿意跟我谈心,说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这样我就成了您和孩子沟通的桥梁。为了您孩子的茁壮成长,我愿意架起这座心桥。而这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肩负着育人的职责嘛!
有了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就有了强大的后盾。新学期里,我会带着您的孩子乘胜追击,脚踏实地地继续努力。这一学期,孩子们的压力会更大,学习会更苦。您要引导您孩子化压力为动力,您要让您的孩子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您要鼓励您的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要学会坚持。因为真正的成功往往是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
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无可厚非,但语文课堂是否无课件就不成高效、非热闹就不显“生本”呢?我认为并非如此。
二、情境描述
前段时间,在我校开展的“全员赛课”活动中,我听了一堂三年级的语文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从中可看出,执教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且不说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单是精美的课件,就得花不少工夫吧!我粗略数了一下,课件演示的概率多到学习每句话都有画面展示。每当逼真、精美的画面出现时,总能引来学生们一阵惊呼:“哇!”于是,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举手如林。只是,当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西沙群岛周围海底的珊瑚,看起来还像什么?”学生说来说去,除了课件展示的那几幅图外,再也没什么新鲜的了。
三、反思与分析
反思这堂热闹非凡的语文课,留在我脑海中的,除了繁多而花哨的课件,其他的似乎什么也没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观点。
对于多媒体,孙双金老师有他自己的看法。我们大都欣赏过孙老师的课,他的课不但上得一流,而且制作课件、建网站、开论坛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极高。可一次,他在“特级教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却只用一支粉笔和一本书进行教学。对此,听课教师都感到很奇怪,在课后互动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孙老师说:“我对多媒体的看法是这样的: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像今天这篇课文,怎么用多媒体呢?难道要把《水浒传》中的片段放一段给孩子们看吗?阅读阅读,是要阅读文本,我们要跟文本对话,不是跟课件对话。”
是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流行什么理念,我们都不能忘记语文课是为学生学“语”习“文”服务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语文课,是教孩子说话和写话。”
因此,面对众多热闹喧哗的语文课堂,我想轻轻地说一声:“语文课,静亦是一种美!”
首先,人文情感的教育需要静。
潮涨潮落、惊涛拍岸的情感冲击,固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但是,人文教育更需要悉心沉浸、潜心涵养,更需要在心灵深处的一丝感动,和照亮心灵的一线天光。大多数情况下,情感教育不宜快餐化,不宜追求“雨过地皮湿”的效果,而应是文火煲汤和温水泡茶的浸透。在需要加强情感教育的地方,语文教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默默地体会、静静地涵养,如何让那一份感动慢慢地从灵台流过,如何让那一份情愫悄悄在心底驻留。这样的情感教育才是语文教学的常态和本真,才可能更内在、更深刻,也更有恒久力。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阐明了人文教育需要静。
我们常说,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苏教版第五册《习作1》中如是说: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形却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尤其是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孩子,孩子们每每提起笔写作时,总是表现得相当苦恼。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写作时也能舒展开自己的眉头呢?
一、“创”写作之“源”。
孩子们为什么怕写作?其实,细想一下,这是跟他的年龄特点有一定关系的。三年级孩子正处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移的阶段,他们并不擅长去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往往在事件发生时显得很兴奋,但过后你让其回忆,也许就成过眼烟云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其不要为“无米”而烦恼。
策略:建立素材库。
1、让孩子们准备一本小本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如: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家庭里的故事;自己搞的小制作;自己做的小实验;刚学会的新本领……)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不是吗?其实,生活中天天都有故事,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或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2、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游戏、活动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这既解放了儿童的肢体,也解放了儿童的精神,能有效地为习作提供素材。
教师可每天花上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一起静心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有趣的、值得留下痕迹的事情。这些素材,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能在今后的写作时唤起自己的记忆就行。关键所在是要提醒孩子们及时记录。
二、“炼”写作之“法”。
有了“米”,如何烧成香喷喷的白米饭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尽管有事可写,但也表达不出,不知该从何写起,如何描述。我班一个孩子在写《擦玻璃》这篇作文中,用了近十个“擦呀,擦呀”这样的啰嗦的话语。由此可见,有了素材,为师的还得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使之顺藤摸瓜摸到其门道。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写作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所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这里指的“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习得的,经过自己内化的方法,换言之,就是习得作者是怎样写好文章的。那么,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如何才能引导其得法呢?
策略:
1、引导有序观察。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三年级孩子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并有意地引导孩子们去集中看同一类文章,从而让孩子知道写文章要有一定顺序,读者看了才不眼花缭乱。如:观察静物时,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
2、阅读中得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起步阶段,我引导孩子们选择一些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的文章来阅读,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激发创作欲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作文能力。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当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由“扶——放”的原则,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经历了跌撞的过程,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三、“塑”写作之“形”。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一定要让孩子多动笔,少些束缚。
策略:
1、广度练习。
这里的“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上的,一个是内容上的。平时可利用课堂小练笔,日记,还有每天放学前的小回顾以确保练笔时间。在内容上,也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地去写。
2、深度练习。
主要使孩子们学会围绕中心从抓外貌、神态来写,或从抓语言、动作来写,或从抓心理活动来描述,学会拍电影的技巧,来个近镜、特写镜头。
3、速度练习。
让孩子们练就一般的写作速度,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模仿文中的片段结构写尤为重要。再者要能根据题目快速在脑海里搜索素材,形成一定的框架也很重要。
四、“固”写作之“根”。
学生每次习作,写完后交给老师,老师对交上来的作文只做简单评论便发给学生,这样,一次作文教学就算结束了,那对于孩子来讲,当然对作文就提不起兴趣来。因为,学生的作品面对的是单一的读者——老师,而老师的评价也许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也是摸不着头脑的。因此,为让刚刚学习习作的孩子能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便尝试着让孩子做自己作文的主人,接受多元评价。
策略:
1、自己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好作文也一定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每次习作完成后,先让孩子们自己修改,每发现一处有问题的地方,并能自己修改正确,可附加一分,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似乎现在还争议不断。譬如读《三字经》《弟子规》等,有人认为是“毒害”,有人认为是“圣经”。愚以为这两种“极端”态度都是错误的。我们既不要把它们看成是万能的圣书,也不要过分夸大它们的负面作用。《三字经》《弟子规》所代表的文化经典,虽带有一些封建色彩,但大部分是关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只要我们能以清醒的头脑吸收其精华,不乏是一种可以保持人道德的“健康营养品”,绝不会是毒害人的“垃圾食品”。
有点文化功底和历史知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像《论语》《中庸》《孟子》出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三字经》出自内忧外患的南宋,从中可以看出,当一个社会秩序失范时,急需要精神上的提升品。我们今天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富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屡屡发生的诚信危机、自私自利、道德滑坡等乱象,人们恐慌、迷茫,大家在反思: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华夏大地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富裕最辉煌的国度,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中国还有没有重新学习的意义?近几年出现推崇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的热潮,也可以说是希望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的根基和道德的依托。
语文课本中,传统优秀道德帮事很多,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诚实、谦逊等等。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传统美德教育课。所以作为教师,就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例如:教学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话,通过对比读来体会小柳树的骄傲自大和小枣树的谦虚礼貌,鲜明的对比中,学生的感悟得到深化,情感意识得到了升华。又如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文中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用自己的言行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并得到了外国面包店老板的赞叹和尊重。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重点语句去引导学生感悟,并伴随《五星红旗》的深情厚重的音乐,让学生去读文,给学生创设了入情入境的环境,从而感受那股强大的爱国之情。再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文中对雄日诚实的优秀品质没有直接用语言叙述,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实质的感悟,我启发学生思考:雄日在参选国王的时候,花盆里是空空的。那么,他的花真的没有开吗?学生略加思索后,说:“开了,他的花开在心灵上。”我进一步引导:“对了,他的花开在了他的心里,他的花是最美的‘诚实之花’!”学生在思辨中,心灵深处得到了诚实的营养滋润。
二、结合语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就可以充分结合实践活动来开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助于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加深感悟。
例如:我结合语文课的实践活动这一形式,开展了“感知父母情,回报父母恩”的一系列活动。首先以《可贵的沉默》一课的教学为“激情点”,在读文中感悟到生活中不但要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且更要懂得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倡导学生回家和父母谈心,更多地了解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会出的辛劳,从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接着,让学生去搜集孝敬父母的故事及歌曲,许多优秀传统美德的典范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读后,被文中人物深深地感染了。最后,我启发学生应该真真正正地为父母做点什么了。结果,在那以后,我们班的学生家长很多都这样跟我说:我家的孩子似乎懂事了,还主动帮我做事呢!
一、 营造阅读氛围
我在班级的教室里尽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办起了阅读园地,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布置图文并茂的“文配画”,还有图书苑、名人名言坊、“我读书我快乐”心语专栏。学生以书为伴,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渐渐喜欢上读书。
二、 推荐阅读书目
1. 把与课文类同的阅读材料与课文对比着读
比如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介绍的都是一些意志坚强、面对折磨不屈不挠的人物。教学本单元时,我向学生推荐了《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走近林语堂》、《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童年故事》、《音乐奇才――莫扎特》。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人物的可敬,心灵受到洗涤和震撼。这样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2. 让学生提前阅读能作为课文背景的
材料
如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先指导学生读《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火星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学习《月光启蒙》,让学生读作者的原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与思念,也感受普天下的母亲给予孩子的爱的博大深沉。课本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保太监郑和》分别是《海伦・凯勒》和《郑和远航》的背景资料,课前要求学生自读,使课堂教学大为增色,学生的自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将课内阅读巧妙地迁移到课外
教学完名家的作品之后,我会将一些自读课本、课外美文中的名家作品向学生推荐。如学过《景阳岗》,我就要求学生课后阅读自读课本中《水浒传》的《庆功立威名》,并建议大胆地去读《水浒传》;学习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再让学生阅读《再寄小读者》、《繁星》等。
4. 推荐目前热销读物
我时刻关注时下热销的儿童书刊和专家大力推荐的儿童读物,比如《哈利・波特》、《草房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好孩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介绍的方式多样,给学生朗读《哈利・波特》中的精彩片断,讲述《草房子》中那位秃鹤的桩桩趣事,简介《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故事梗概,把《我要做好孩子》中那位胖金铃的想法与学生交流,
等等。
三、 组织实效阅读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热度的时间短,往往只有三分钟热情。丰富多彩、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1. 改编成曲
我常常教孩子一些背诵诗词的方法,比如,教唱一些已经配了曲的诗词,像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静夜思》等。还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歌曲的词,填空为难记的诗词,如把《兰花草》的词改为《游子吟》,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改为朱熹的《春日》等,用唱歌帮助背诵。我还试着把一些诗词改为节奏分明的儿歌,让学生在课间跳皮筋时,合着步点背诵。课间我也会加入学生背古诗、跳皮筋的游戏中,激起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2. 自读自悟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但把握不好,就会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阅读材料缺乏深入思考,“读而不思则”。因此在给学生自主、自由阅读时,要对阅读过程进行适时监控和引导,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交流、辩论,提高自读自悟的效果。
3. 竞赛激趣
竞赛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我在课外阅读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主题性阅读竞赛。由老师规定专题,比比在规定时间内,哪些同学收集的资料多,归纳提炼的观点新颖,见解深刻。在“太空知多少”这个专题竞赛中,学生对地球以外的星空很感兴趣,阅读积极性很高。再如进行课外阅读小组评比。学生自愿组织课外阅读小组,自己命名,张贴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每天的课外阅读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定期评比。如每读一本书加一颗星,每背10首诗加一颗星……这样不仅引发学生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学生互相鼓励,对阅读产生持久的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蔚然成风。
4. 搭建舞台
只有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他们多读书。我在班上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诵读赛”、“优秀读书笔记展”等活动。有一次用写春天的诗接龙,一口气接了三十多首,还分不出输赢,什么“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都搬了出来。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读书的收获,阅读兴趣更浓。
5. 学以致用
为什么有些学生书读了很多,却不见语文水平明显长进。如何指导学生将读书获得的知识内化,达到学以致用呢?我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是讲述生动情节。将读过的内容讲出来,必须加强阅读内化。不少学生读书后,只会说很有趣很好玩,至于好玩在哪里却不能一一道来,说明他们的阅读是肤浅的,并未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对学生提出要求,读一本书后要讲述一处情节或介绍一个篇章。这样学生读书变得专心认真了,逐渐学会比较分析哪些情节生动、逼真、有趣,也逐渐学会细细揣摩。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述,学生就会讲得栩栩如生,有时还会加入自己的理解。
二是迁移运用。为了培养读书内化迁移的意识和能力,我要求学生读完一本书,能模仿一个片段写一写。比如读了一个写景片段,可描写身边一处景物;觉得开头写得好,就出个类似的题目写一写开头等等。这样学生就把读到的东西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使整个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由课本剧表演、画面与声音共同演绎的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教学用具纷纷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使小学语文课变得色彩斑斓。可据我观察,就如此多变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如老师所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为课改进行这么多年孩子们对于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见怪不怪了,所以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低年级孩子们来说,有时老师的设计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上县城小学班额大,学生人数多,课堂上老师并不能对所有孩子面面俱到,这就导致有些孩子在学习语文时,不愿写、不愿读、不愿说,有时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充分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掌握低年级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抓住他们总希望能引起大人的关注,喜欢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肯定这一年龄特点并能很好地加以应用,对于我们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会很有帮助。其实,语文课堂是生活精彩片段的再现,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用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就会在语文课堂中乐写、乐说、乐读、乐学。那么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打造低年级语文课高效的教学目标呢?我的实践告诉我: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激励”这个法宝。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此可见,激励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的形式,或是情感,或是榜样,或是语言,亦或是物质等等,把它们有机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潜能,实现低年级语文的“高效”教学目标。
以下是我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如何使用激励教学增强孩子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些感悟。
一、激励教学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俗话说:“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是人类不离不弃的挚友,是人类精神的精粹。因此,帮助孩子打好坚实的识字基础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它关乎孩子的一生,富足的识字量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低年级是学生识字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努力引导孩子认识更多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找到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如,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识记形声字。我在教孩子们识记“柳”时,先引导孩子们说说他们从这个字的样子所想到的或知道的,文文说她知道它是一棵树,我立即跑过去摸摸她的头,并对她说文文真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带“木”字旁的字与树有关,因为我对文文的肯定激起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大家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我相机板书“木”,用这一基本字认识木字旁,并带字识字:木―柳。孩子们学会了“柳”后,我进一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知道的树木名称,继而识字“槐”“杨”“梧桐”等等,引导孩子们了解带有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并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这些幼稚的童心打开识字的大门。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笔画的写法、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规律等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而言更是抽象枯燥的,书写过程就会出现众多问题。比如:孩子的写字姿势不端正,我自己或找一个坐姿较好的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们跟着学;握笔方法不正确的孩子,我会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他们改正,并鼓励说:“如果把笔拿好的话,写出的字会更漂亮的。”间架结构把握不准的孩子,我会拿着他的手耐心地带写,然后抚摸着他的头说:“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的。”再如,检查孩子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时,我采用适当的物质激励。我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卡通人物贴画,因此,每当看到书写工整而且正确无误的孩子的作业卡时,我就会投其所好给他贴上一张贴画,以资激励,孩子们的心很容易满足,视这种荣誉为珍宝而收藏起来,以后孩子们你追我赶,为争取更多的荣誉而热衷于写字。因此,孩子们掌握生字的情况特别理想,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激励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抓好字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因此,低年级字词句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字音读不准,用词造句不通顺,句子练读,不会把握感悟等。面对种种困难,我总是耐心地指导,激励孩子勇敢地去克服。
提起作文教学,大家都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深刻感受: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痛。但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作文教学,且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但往往却事倍功半。如何加强作文教学呢?如何能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呢?作为一名刚刚从教不久的新教师,我大胆地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他才会积极去做并且努力使之成功。让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莫过于玩了,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写作。记得有一次,三年级语文园地七的写作没有固定命题。那节课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教室讲,而是让学生出去自由活动了一节课。但在出去活动前我提出了要求:认真玩,用心感受玩的乐趣!孩子们痛痛快快地玩了一节课,并且要求我也加入其中。到了第二节课,当我说:“大家来说说各自的感受吧!”大家都踊跃举手,积极发言,连我们班平时从来不举手的路广兰也举手发言了。那篇作文写出来后效果出乎我的意料。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今天我才发现我们的杨老师原来是个大孩子,她会的游戏好多啊!而且她还是个“小气鬼”!她和我们一起跳皮筋,发现我们小小耍赖都要指出来,并且不会因为她是大人我们是小孩而让着我们,真是锱铢必较!但我们还是非常高兴!看,孩子们就这样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难写,都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因此,我觉得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写作训练中,教孩子们在玩中写作,写作中再现玩趣,让孩子们觉得写作文是最件轻松最平常的事,而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二、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孩子们写作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一节作文课往往冥思苦想半天也写不出只言片语。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材料,离开它们,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广泛的材料。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主要有两种途径:
1.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能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捕捉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孩子们对生活热情、敏感、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孩子们只要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一定能克服“无话可写”的困难。如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生动感人的场面、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万千变化等,孩子们积累了大量写作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孩子们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物的文章了。
2.积累课内外知识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现实生活。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也要靠多读、多背优美词句、好的片段。新课标的要求也体现了这一点——重视文本,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背诵、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使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并使之成为习惯,长期坚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非常有益。在阅读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勤写心得,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及典型事例就摘录下来。学生看的、记的多了,在写作时就不会“捉襟见肘”,而是“出手成章”。
三、充分的激励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