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防治的方式

生物防治的方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31 15:25: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物防治的方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物防治的方式

篇1

生态体系下,为了有效开展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和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是当前急需探索的课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影响病虫害防治的不利因素,提出农作物种植田间布局、引进新生物技术、复合生物综合防治的新途径,以创造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一、采取生态微系统,把控多种农作物合理布局

农作物的害虫、昆虫、天敌等往往需要不同的生境类型,它们需要不同的食物、栖息地等,因此,在现代农业多样性种植品种上就要打破传统的不考虑品种间相互联系,盲目种植的弊端,采取把控多种农作物合理布局的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市场经济下,农作物品种多样,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如农作物接茬复种、套作复种现象很多,在提高复种指数、减少农耗期的同时,应考虑技术上防治病虫害,首先,选择适宜搭配种植的农作物组合,利于抑制病虫害的繁衍条件、天敌防治等方式,例如玉米和豆类组合,短期粮食作物和蔬菜组合等;其次,有效考虑不同作物种植的面积、廊道间距等,合理布局以把控害虫、病菌的迁移、传播,从布局上采取微系统的生态把控;最后,田间增加植被覆盖利于系统缓冲力的提高,增加整个田间生态系统防治病虫害的能力,采取多种微生态系统并存的措施,如因地制宜挖池塘增加蛙的数量,有效捕食农作害虫、增加益鸟的数量,减少农作物害虫数量等。以上是通过把控多种布局,维持生态微系统的方式。

二、多品种混种或间套种植,促进农业生态稳定

农作物多种品种混种、间作、套作的种植方式,不仅起到农作物增产增收,而且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止,促进农业生态的稳定性。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生态体系下,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农作物混种、间作、套作的技术指标,首先,同一田地上分行或分带种植两种以上农作物,考虑农作物播种、收获期、虫害繁衍、相互传染等,皆不增计复种面积,如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蔬菜种植为辅;其次,为了增产增收,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中播种后季农作物,是有效利用生态空间的集约方式,同时考虑农作物松散、高低搭配及不同农作物存在的主要虫害、昆虫、寄生虫、天敌制约病虫害繁育的因素,科学的依据为指导,药剂防治病虫害时把握化学调控的技术,把控高层农作物生长,促进低层农作物发展,以上是多种农作物采取生态手段种植,促进农业生态稳定的有效措施。

三、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屏障,增设生态防治新途径

生态体系下,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生物防治,除了上述品种间有益生物防治、田间生态环境的调节,这些生态自然保护措施外,还有利于现代农业的生物技术工程,增设生态防治的新途径。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生态措施,是将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例如,生物技术的遗传工程,采用将杀虫基因移植到蔬菜、粮食等农作物的原生质体中,以获得具有抗虫基因的新型农作物,是一种天然的防治病虫害的生态屏障;杂草生物防治,是利用植物病原微生物调节害虫侵害农作物,通过植物病原菌防治农作物害虫、昆虫的生物方式,开辟了植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新领域。以上这种生物工程防治主要是在技术上采用抗病基因、杀菌活性、提高生物农药的杀性、生物遗传工程、微生物等非化学农药措施,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增设生态体系屏障。

四、综合复合生物防治技术,优化多样性生态体系

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不仅仅单一受到环境、温度、病菌、害虫等的影响,还需控制农作物生存条件,如植株品种、植株健康状况、肥料、水等因素,因此综合复合生物防治,以优化多样性的生态体系。

全方位考虑病虫害产生原因,综合复合生物防治技术,以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如赖以生存的土壤,采取消灭作物残渣、翻埋肥料改善土壤耕层结构等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土壤环境,以防治病虫害发生;根据地形采用分层种植,如平坦土地混种并配合稻间养鱼,采取提升生物多样性的生物防治,坡地种植一些旱地作物,如玉米和豆类,空闲地带可以种植辣椒、西红柿等,边缘区域可以栽植高粱、芝麻等,形成了多样性的生态体系,不仅使农田得到有效利用,优化了种植体系,更是实现了生物群落的平衡,限制有害生物爆发,综合掌控了复合生物防治技术,有效进行了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保护生态体系平衡。

五、结束语

我国农业迅速发展,但是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农作物化学药剂大量使用、长期残留等现象不可避免的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系统失衡不容忽视,因此新形势生态体系下,有效利用生物资源进行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尤为重要。文章从农作物布局种植、开展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综合复合生物技术等方面,提出科学生物防治相应优化措施,为实现高效、持续、增产增益的农业新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112-01

1 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变化及环境破坏

林业生物害虫对于林业资源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和气候存在着极大的相关,例如,随着当代温室效应这一趋势的发展,全球气温越来越高,冬季气温也有所上升,这就使得很多的害虫冬季休眠期变短,对于林业资源危害的时间就变得更长,一旦大范围的生物害虫爆发就极可能造成林业资源的大范围破坏;另一方面,森林环境的破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生物害虫的危害,这里所说的环境破坏主要是指的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大量使用不合理的农药就极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变化,大量捕杀生物害虫的天敌就可能导致生物害虫的大量繁殖,进而造成生物病虫害。

1.2 森林生态圈破损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了森林昆虫和微生物区系

森林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内各个动植物应该是维系着一个平衡状态才能够确保整个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当前森林资源的人为破坏导致当前众多的森林片区遭到恶性损坏,进而破坏了整个小系统内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森林内的有害生物就失去了本有的控制,使得生物害虫的大量繁殖最终造成病害。

1.3 森林树木种类单一,为林业有害生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

大家都知道只有森林内部的树木种类保持一定的多样性才能够确保整个森林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也不容易造成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而就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原始森林资源被破坏,天然森林正在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人工林正在逐步增多,而新兴的人工林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森林内部的树木种类过于单一,这种单一种类树木的种植环境就给了病虫害很大的发挥空间,进而就极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大肆泛滥。

1.4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本土生物多样性

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是影响林业正常发展、病虫害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据估计,到目前为止,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所造成的我国林业资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560亿元以上,可见其危害性。外来物种的入侵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来物种直接对我国的林业资源造成危害,例如近些年最为猖獗的美国白蛾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森林内部的一些有害生物的天敌减少进而也就会造成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最终威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林业有害物种的防治措施

针对当前造成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威胁的一些原因,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隐患,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从宏观方面来讲,首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然后才能在具体技术的辅助下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1 建立健全林业防治理念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首先应该建立健全林业防治理念,只有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切实做好具体的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总方针主要是“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这也是当前我国林业防治工作的重担。在林业治理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把眼光放远,切实把握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落实好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2 做好有害物种的预防工作

对于林业有害生物来说预防远远比治理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做好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也就彻底避免了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的威胁,进而减少了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量。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主要是从外来物种的引入入手,要切实做好外来物种的检查,避免出现威胁我国林业发展的外来物种的引入,严格按照我国规定的物种检疫法规进行外来入境物种的检验,避免没有天敌的生物害虫进入我国的森林环境,也避免一些外来物种引入后影响我国的森林生态平衡。

2.3 加强林业自身抵抗有害物种侵害的能力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还应该从林业本身入手,加强林业自身的抵抗力,避免因为有害生物的入侵造成大量的林业损害。加强林业自身抵抗有害物种侵害的能力主要的途径就是在林业的种植过程中做好规划,尽量采取多种森林物种混种的方法,避免出现单一品种的森林,尽量营造森林内的品种多样化,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4 借助先进的技术措施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也起到了相应的促进作用,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过程中大量采用新型的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质量和效率,在避免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侵害的同时还能够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以往的化学农药使用带来的危害。

3 生物灾害的防治技术

3.1 化学药剂

上文中提到了化学药剂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虽然有效,但是同时也会起到很多不好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能够在生物防治中使用化学药剂,化学药剂的使用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也具有其独特的好处,比如它见效快、适用范围广都是当前我们进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所需要的。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就是采取一些人为的捕杀法、阻隔法或者诱杀法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这种方法的一大好处就是不会造成林业资源的破坏,但是见效慢,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采取利用生物害虫的天敌或者寄生微生物等能够造成有害生物死亡的生物品种来达到有害生物防治目的的,这种方法的一大好处就是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但有时外来物种的引入也会造成森林生态平衡的破坏。

3.4 科学的营林技术

营林技术就是指在森林的营造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搭配多建混交林,进而提高森林自身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采取不同植物对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达到整体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5 3S技术

3S技术也就是RS、GIS、GPS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提前预知林业有害生物的病害发生,并且能帮助我们做好决策,提高有害生物防治的效率。

4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面临着有害生物的大肆破坏,针对这些有害生物的肆虐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个问题,只有切实做好了林业生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才能确保我国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与发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1(2).

篇3

0.前言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垦区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增加了林业病虫害防控的难度。在垦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当中,从单一的化学防治过渡到以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的过程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垦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1.垦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1.1涂白法

树木栽完后马上涂白,可防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萌动期。避免枝芽受冻害,还可预防日灼。树干涂白剂常用的配方是: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油脂(动植物油均可)少许配制而成。涂白高度自地径以上1米-1.5米处为宜。

1.2农药埋施法

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且药效持久。如呋喃丹,药效可达3个月,1年只需埋施2次药剂即可。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围树挖3—4个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内放50克—80克呋喃丹后。将坑(孔)填平灌水,药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两次施药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如与复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药效更高、更快,治虫补肥一举两得。

1.3树干注药法

注药法是在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都会中毒死亡。此法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煤污病等病害。注药的时期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以进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药的效果最好。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农药应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药剂。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50%久效磷乳油等。具体选择适宜的农药因不同害虫、树种而异采取注药的方式,用直径0.8厘米—1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在距地面15厘米—50厘米的树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钻8厘米—10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大树可钻3—5个孔,中树可钻2—3个孔,小树可钻1个孔,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注药完毕后,孔口要用蜡、泥巴或胶布封闭,注药孔两个月左右即可愈合。应根据树木大小确定。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每株注药10毫升。胸径在14厘米的中等树,每株注药6毫升。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每株注药4毫升。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注药的稀释浓度。气温不高时,可注射稀释1倍—2倍的药液,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倍—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1.4涂胶法

对于一些具有上、下树迁移习性的害虫,如为害杨、柳、榆、槐、桦、槭等树木的春尺蠖、杨毒蛾,为害松树的松毛虫,为害槐树、构树、枣树等树的朱砂叶螨等害虫。使用粘虫胶将其粘住致死。该产品粘着力强、药效长、无毒、无污染、成本低。一是可直接将粘虫胶涂在树干上:二是先用1.5厘米—2厘米宽的胶带在主干光滑的部位缠绕一圈。然后将粘虫胶均匀的涂在上面。涂抹时不要粘着杂草,以防杂草搭桥,产生离体,使害虫摆脱粘胶逃离。

1.5疗伤法

因树木病、虫、冻、日灼、修剪、风雹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园林树木干枝及苗木伤害,往往是病虫的侵入口。对伤口及时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尽快地恢复树势,是防止病虫侵入的有效方法。去除枯死干枝。对已经枯死的苗干及树枝。要从伤折处附近锯平或剪除。对于轻伤枝、发生抽条的枝干,在死活界限分明处切除,切口要光滑并涂保护剂或涂蜡,以利伤口愈合。刮除腐烂树皮。用快刀及时刮净病部树皮,涂刷75%的酒精或1%—3%的高锰酸钾液消毒,然后涂蜡或保护剂,促进伤口愈合。对于被大风吹裂或折伤的枝干,可把裂伤较轻的半劈裂枝干消毒处理后吊起或支起。用绳或铁丝捆紧,使伤口密合无缝,半年愈合复原后便可解绑。在日常的养护管理中,将常规的喷粉、喷药、诱杀等方法与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相结合,还可大大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6生物防治

昆虫是病虫害的天敌,我们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必须重视昆虫问题,多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表现出的取食和产卵的选择,在关键时期把害虫引诱到诱集植物上,并集中杀死。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现在我们防治病虫害最应该大力倡导的方法,利用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构成协调发展,形成稳定的食物链,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和天敌数量的相对稳定性。这样就做好了生物防治的最大效用,也是生态系统的稳定的重要方法。化学生态学是研究在生物种内与种间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天然化学物质的结构、功能、来源和重要性的科学。现在这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他重点研究化学信息及其感受机制、昆虫和植物的关系、昆虫信息素、寄主—植物—天敌三级营养关系、植物诱导抗性、植物之间的他感作用、其他生物类群之内或之间的化学联系、化学生态学应用以及化学生态学的实验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在一步步的完善,如DNA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mRNA差异显示技术和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技术实验手段的广泛使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这些先进的技术也被应用在这上面,为害虫的治理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提供了可能和基础。用基因工程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对寄主植物进行驱避和杀虫的植株,还有对昆虫进行转基因实验,发展和改造天敌的品系,把抗药基因转到天敌体内,以提高天敌的抗药性。

2.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根据系统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对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等进行系统研究。大力发展垦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科学技术,对病虫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 [科]

篇4

中图分类号:S4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3-0391-01

引言

隨着绿化种类多样性增加,从生物学角度的进化论原理来讲昆虫的种类和自身特征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以往人们以喷农药的保护方式来防治病虫害,但这种方式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将大量有益生物杀死,并且害虫经过更新换代产生很高的耐药性,所以这种办法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由此我们研发出新的生物防治园林植物侵害的措施,下面提出几方面建议进行探究。

一、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城市绿化在当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普遍城市绿化覆盖量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但对植物防治病虫害的问题一直在摸索中前进,植物由于自身气味和营养,吸引着各种有害或有益的昆虫栖息,这其中有大量的昆虫以植物汁、叶为食,或是钻进树干寄宿,大大破坏并致使植物枯萎、毁灭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城市绿化造成影响,给环保工作带来繁重的压力,植被的破坏因外界条件影响往往不可再生,所以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大植物保护力度是关键问题。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对生物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即在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对害虫-天敌以及植物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促使生态平衡在城市园林工程中充分体现出来,最终对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对病虫害进行消除的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作用相对持久。更重要的是,在对这一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

二、生物防治技术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1、动物防治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多种植被进行充分的应用,只有这样,园林工程才能够形成完美的层次感,给予人们更加良好的视觉享受。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为害虫的繁殖和生产提供了便利。在对动物防治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以虫治虫。这一生物防治技术在我国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古人在对柑橘树中的害虫进行消除的过程中,就会对黄蚁进行应用。而现代城市园林构建过程中,为了对多种树木中的害虫进行消除,工作人员可以对舟蛾科、松夜蛾科等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使用毛虫赤眼蜂,同时也可以在对多种害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对捕食性蝽、瓢虫和蚂蚁等进行充分的应用。利用种族天敌的引进,让其自身消灭有害物种,做到生态平衡,从而更加有益于环保工程建设。

第二,以鸟治虫。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人工鸟挂在树上,从而对有益的鸟进行召集,典型的有益鸟包括啄木鸟、灰喜鹊和大山雀等。这些鸟类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不同的捕食对象,可以有效的对城市园林工程中相关树木中的害虫进行消除,例如,在对松毛虫进行消除的过程中,可以对山雀进行应用,一只山雀每日可以消除的松毛虫包括200只,并且可以对30只蛾进行消除。

2、微生物防治技术

各种微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其代谢物中会包含大量的病毒、真菌以及细菌等,这些物质可以有效的对害虫进行消除,这就是微生物防治技术的根本。

第一,细菌农药。明确,灯蛾、毒蛾、松毛虫和枯叶蛾等都可以被Bt制剂所消除。此时可以将0.05%的洗衣粉同1000倍液的Bt乳剂进行融合,在向植物进行喷洒的过程中,国槐树尺蠖幼虫虫口数量将明显减少。利用微生物细菌杀虫技术抗虫作用具有农药的特性,美国环保局已正式确定将其列入农药范畴,转基因抗虫植物目前仅限于抗虫农作物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BT抗虫基因已被成功转人胡桃、落叶松、白杨、苹果等树木并得到高效表达。

第二,真菌防虫。在对害虫进行消除过程中使用的真菌常见的有多毛菌、绿僵菌和白僵菌等。其中,我国城市园林工程植物病虫害消除过程中最常用的是白僵菌B,其拥有200多种的寄主昆虫种类,可以对30种植物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控,其中包括桃小食心虫和马尾松毛虫等。同时也包含20多中镰刀菌,8个目的昆虫中都可以对其进行寄生,其中包括鳞翅目害虫、棉蚜虫和青羊天牛等。在自然条件下,其可以对害虫重口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对生态平衡的维护。B一82灭蚜菌为蚜虫病原真菌毒力虫霉的发酵制剂,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杀虫组成成分是一种醋溶性街醇类化合物,对蚜虫击倒快,兼杀叶蜡。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例如高效、新型苏云金芽抱杆菌、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三、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合理的规划园林植物的分布,设计以及建设人员应从园林工程当地的地质条件以及具体建设需求出发,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绿化植物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从而为植物健康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通过植物一害虫一天敌间的相互作用,使害虫种群始终围绕着某一低的平衡密度波动,从而使某一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维持一定的种群密度,这种密度称为种群的平稳密度,要在实施上注意物种平衡问题。同时,在进行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对多种植被进行综合应用,避免城市园林景观过于单一化的问题,所以合理的园林结构至关重要。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才能够适应复杂的园林生态系统,为加大植物保护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整顿绿化密不可分,加强植物防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在不影响人们生活和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园林植物的防护工作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还城市一个优美的园林景观,换园林景观一片健康、丰富的植物群体,从而使人们安居而乐,创造一个绿色生态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雷世鸣.生物防治技术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09):61. 

篇5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87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以及林木幼苗、种子等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负面影响,并可能引发严重损失的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这些生物包括本地生物,也包括许多外来生物。在全球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极其严重,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林业管理部门切实做好预防和治理工作。

1 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

森林有害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以我国的山东、河南等地为例,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松毛虫、白鹅、蛀干害虫等。由于不同的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分布也各不相同。我国当前全国范围内共有林业有害生物约8000种,经常造成严重危害的生物超过200种,其不仅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人工林的减产甚至绝收,还可能破坏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有超过733万hm2的森林受到了森林有害生物的破坏,占据全面森林总面积的约8%,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 营林措施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是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害生物种群的生态变化规律,通过对森林结构和生态种群的调节和控制,结合相应的营林措施,使得森林内部的生态系统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物种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从而减少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明确防治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可能将危害消除在萌芽阶段。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实现由重处理向重预防、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的转变、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在林业生产管理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的巡检工作,了解林业生态情况的动态变化,始终将其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的防治策略的明确和防治方法的转变,能够有效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和危害,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2.2 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在人工造林时,应该采取混交的方式,构建相对完善的生物链,通过更加合理的生物种群,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例如,在复杂生物链环境下,部分昆虫可能对林木有着一定的危害,但是却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生,当有害生物减少时,可以保证其天敌的数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与单一林相比,混交林复杂的生物链能够有效强化林业生态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2.3 建立专业测报机制

要想实现对森林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应该建立其合理有效的专业病虫害测报机制,结合相应的技术性措施,对森林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森林系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爆发的趋势,可以立即采取针对行动额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2.4 推广绿色药剂

如果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必须使用杀虫剂进行处理,则应该尽可能选择植物药剂和绿色药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对于植被和环境的损害。从目前来看,在一些针叶林和阔叶林中,应用植物药剂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也不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值得营林人员的推广。

2.5 加快队伍建设

林业部门可以与高职院校相互配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扩充营林技术人员队伍;应该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确保能够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如此,对于现有的从业人员,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林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

3 结 语

综上所述,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需要林业管理部门的重视,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加强对于森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治理,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城市环境质量。

1.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

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从未过长江的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2003年春,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

2.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2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3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2.4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2.5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3.防治的对策

3.1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3.2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对目的植物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3.3从规划设计着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北方冬季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绿色,去与自然规律进行无谓的抗争。

3.4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保护环境,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该把促进植物体内、体表以及周围环境中有益生物增长、调整生态和微生态环境这样一种生态防治手段纳入到控制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措施中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结语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而且园林绿化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园林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研究园林绿化的精髓,还要发扬园林的合理植物配置,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科]

篇7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城市环境质量。

一、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

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从未过长江的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2003年春,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夺主”的心腹之患,占据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坏当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堵塞交通,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地破坏了生物间生态平衡。

二、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2 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3 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2.4 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2.5 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三、防治的对策:

3.1 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3.2 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对目的植物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3.3 从规划设计着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北方冬季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绿色,去与自然规律进行无谓的抗争。

篇8

在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四大病原生物中,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超过细菌和病毒,仅次于真菌病害,每年造成世界农业生产损失约为1500亿美元。根结线虫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寄生于数千种植物,使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植物发病较普遍,其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所有植物线虫造成损失的50%。近年来,日光温室大棚根结线虫的发生呈不断上升趋势。

一、根结线虫的形态

线虫(Nematodes)又称蠕虫,体长仅毫米级大小,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线性动物门(Nemat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根结线虫属于线虫纲根结线虫属,雄线虫成线状,尾端钝圆,无色透明,大小为1.0-1.5nun×0.03-0.04mm。雌成虫呈梨形或者球形,前端尖,乳白色,大小为0.44-0.55mm×0.26-0.81mm

二、根结线虫的生活史及发病特点

在我国蔬菜根结线虫中,分布最为普遍的就是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的卵产在土壤或植株内,幼虫经过几次脱皮后变为成虫。一代生活史在7-8d到数周。在一个生长季节里根结线虫可繁殖3-5代,卵孵化出的2龄幼虫具有侵染力,对根分泌物有趋向性,可主动向根游动,当与根的伸长区接触后,即咬破表皮侵入根部,并固定下来生长繁殖,形成多核的“巨细胞”,2龄幼虫从中获取营养,经过三次蜕皮,雌幼虫膨大发育成球,形成熟雌虫固着在根内继续取食为害,并分泌吲哚乙酸等生长素刺激附近寄主细胞。雄幼虫发育成线形成虫离开根组织进入土壤中。由于根组织细胞不能正常生长,根部形成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根瘤,称之为根结(root-knot),由此造成根系发育受阻和腐烂,植物地上部衰弱和枯死。

南方根结线虫多在土壤5-30cm处生存,常以2龄幼虫或卵在病残体上或以幼虫在土壤和粪肥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后,越冬卵孵化为幼虫或越冬幼虫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幼虫在根结内发育成为成虫,雌、雄虫开始交尾产卵,可存活1-3年,在保护地内可终年繁殖。

该虫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肥、病苗及灌溉水。线虫通常借助于土壤、雨水、灌溉水、流水、种苗移栽等途径传播扩散。南方根结线虫生活最适温度为25℃-30℃、土壤持水量在40%左右,高于40℃或低于10℃都很少活动,50℃经10min致死。

近年来,由于蔬菜大棚化肥施用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土壤中透气性差,造成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集中上移,主要分布在离地面20cm的土层以内,以3-10cm最为集中,这正好是大多数植物根系集中的区域。根结线虫一旦发生,很难清除,连作期愈长发病愈重。

三、根结线虫种类

根结线虫的不同种类、数量以及不同的寄生植物种类是导致根结大小、数量以及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Goddi)有29种,其中新种16个,包括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 Yang etEisenback)、中华根结线虫(M.sinensisZhang)、福建根结线虫(M.fu-jianensisPan)、济南根结线虫(M.jinanemisZhang et su)、孔氏根结线虫(M.kongiYang et al)、林氏根结线虫(M.lini Yanget Zhu)、简阳根结线虫(M.iianyangensisYang et a1)、卷尾根结线虫(M.cir-ri-cauda Zhang et Weng)、柑桔根结线虫(M.citriZhang et al)、东海根结线虫(M.donghaiensis Zhenget al)、繁峙根结线虫(M.fanzhiensis Chen et al)、猕猴桃根结线虫(M.actinidae Li et Yu)、闽南根结线虫(M.mingnanica Zhang)、海南根结线虫(M.hainanensis Liao et Feng)、悬铃木根结线虫(M.phtani Flirschmann)和龙眼根结线虫(M.di-mocarpus)。

山东省报道的根结线虫有9个种和2个异名种。除4种最常见的根结线虫(M.arenaria、M.hapla、M.incognita和M.javanica)外,这9个种还包括中华根结线虫(M.sinensis)、济南根结线虫(M0jinanemis)、悬铃木根结线虫(M.pla-tani)、摩洛哥根结线虫(M.moroccien-sis)和西班牙根结线虫(M.hispanica)等5个种。2个异名种是格氏根结线虫M.grab枷j和高弓根结线虫M.acrita。’危害较重的只有4个种,即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青岛悬铃木上的未定种。

四、根结线虫的危害及发生途径

根结线虫和其他植物的病原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主动侵袭寄生和自行移动的特点。除吸取寄主的营养并对植物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外,食道可分泌有毒物质,主要成分为多种消化酶,可诱发寄主组织发生各种病理变化,使植物组织细胞发育过度,形成巨型细胞或使细胞中胶层溶解引起细胞分解、细胞壁被破坏等,从而使根部和皮层形成空洞甚至细胞死亡。

寄生性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部,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受害根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根结初为白色、柔软,后变为浅黄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粗糙,有时裂开,根结剖面可看到白色或淡黄色细小虫体。发病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较小,叶色发黄。发病重的,植株矮小,不结实或结实不良,发育后期枯死。根结线虫不仅直接造成植物的根系丧失吸水肥的能力,而且根结线虫进入根系时的创伤口利于真菌、细菌等病原物的侵染。所以,侵染根结线虫的蔬菜等作物往往并发其他病害,给大棚种植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每一种植物几乎至少有一种寄生线虫,与植物有关的线虫已达100多属,2000多种,严重危害我国农、林、经济作物等的线虫达100多种。根结线虫对某些作物的危害甚至超过了其他病、虫、草的危害程度。例如我国松材线虫(Bur-saphlenehusxylophilus)对松林的危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感病性强的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通常2-3个月即萎蔫死亡。云南省烟草根结线虫发病面

积达2.7万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600万元。日光温室根结线虫分布广,蔓延快,对许多蔬菜如茄子、辣椒、白菜、黄瓜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使作物减产达10%,重者减产60%以上。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xyne arc-naria)在我国发现已经40多年,以山东省危害最为严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达到70%-80%。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xlycineslchinohe)是世界性的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我国受害面积达到130万平方千米,一般减产20%-30%,严重可达到80%以上,甚至4-5年内不能种植大豆。小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Wollen weber)病发生面积达到6.67万平方千米,一般减产20%-30%,严重达到50%。松树萎蔫线虫(Bursaphdenchus xylophilus)每年仅在江苏省就造成木材损失达100万立方米。其他许多作物如柑橘、甜菜、马铃薯、甘蔗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根结线虫还可以传播病毒,使植物发生某种病毒病。线虫传毒介体主要分布于矛线目矛线科中的剑线虫属(Xiphinema)、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和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Spp)。剑线虫属传播烟草环斑病毒、芥菜花叶病毒、长针线虫属可传播番茄黑环病毒、桑环斑病毒、毛刺线虫属可传播豌豆早枯病毒和烟草脆裂病毒等。同时,线虫还与其他病原如真菌、细菌互相作用,共同致病,造成复合病害,加重病害的发生。所以,线虫与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作物种植关系密切,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适宜线虫的繁殖和分布,因此加强日光温室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举措。

五、日光温窒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技术

篇9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关于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的分析

1.1 人工林面积与病虫害同步增长

人工林生态结构单一,自身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 年,上饶地区森林总面积为2102.4万亩,人工林面积为854.3万亩,占40.6%。在过去的20 年内人工林面积增加了3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30%。可见,二者大致为同步增长。病虫害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 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被人们肆意地砍伐、破坏。滥采滥伐影响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林分结构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大幅减少,为病虫害的生长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3]。

1.3 营林方式不科学

在营林过程中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木管理方式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不抚育导致林间通风不畅,透光与透气性差,致使病虫害大幅度上升。

1.4 滥用化学农药,缺乏健全的防治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利用农药来治理森林病虫。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上饶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创新,未跟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当地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经费限制,使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

2 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和谐、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不会伤害害虫的天敌,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森林抚育与管理

首先,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造林工作,挑选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栽植。林间生物应保证多样性,如配置乔、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应挑选适宜的场所作为苗圃,避开那些低湿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还需对苗圃实施轮流作业,防止引起病虫害,并及时进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时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将部分病枝及时除去,避免虫害进一步蔓延。尽量降低人、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并适当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以起到防控害虫的目的[6]。重点保护害虫天敌及现有的天然林,不准随意砍伐树木,禁止所有破坏林木生态系统的行为。

3.2 重点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首先必须把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要针对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防治的目标。同时,要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

3.3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综合治理

为实现上饶地区林业生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强化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农药等进行无公害防治。一是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鸟巢等办法吸引益鸟前来,消灭病虫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杀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无毒性、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借助各种生物物理技术、光、电、温度、器械等方式实施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总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林业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及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上饶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12):207.

[2]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205-206.

[3] 张毅,孙兴全.上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7):145―146

篇10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植物构成的生物群落,各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从未过长江的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2003年春,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夺主”的心腹之患,占据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坏当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堵塞交通,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地破坏了生物间生态平衡。

二、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2 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3 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2.4 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2.5 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三、防治的对策:

3.1 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篇11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房屋渗透漏水现象是房建工程中的质量通病,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用年限,有的还危及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渗漏水现象已成为用户反映强烈且极为普遍的问题。不仅是施工单位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是物业管理部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设计、材料都有关系,但施工单位是直接因素。

1、外墙渗水

1.1原因分析

(1)砌筑或浇筑的墙体因温度变化、结构干缩变形,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水从裂缝中渗出,从而造成外墙渗水。

(2)墙体砌筑中不按施工规范操作,尤其是灰缝砂浆不饱满,雨水透过外墙面层后形成渗水。

(3)在砌筑墙体中,或抹灰层裂缝起鼓,或灰层太薄,或分隔缝未按规定要求用水泥砂浆勾缝,均会形成漏水,另外外墙面砖底灰不饱满,勾缝粗糙不严密,也是形成外墙渗水的原因。

(4)外门窗四周防水处理不当或窗台倒泛水也容易造成渗漏。

(5)外墙脚手架眼、预留洞口、螺栓孔、预埋铁脚四边堵塞不严密,也容易造成外墙渗水。

1.2防治措施

(1)严格把好设计关,杜绝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外墙结构裂缝,同时,在设计中也要严格选择优质的适宜的建筑材料。

(2)抓好墙体的砌筑质量,这是防止外墙渗水最关键的环节,砌筑砂浆饱满密实,严禁干砖上墙;严格控制填充墙的沉降裂缝,拉结筋数量符合要求,填充墙砌至梁底500mm左右应停3天以上,待灰缝干燥沉实后砌到梁底180-200mm时用斜砌填充,倾斜度应在30度-80度之间,斜角缝应铺满砂浆。

(3)抹灰层应表面平整,厚度适当,无空鼓质量问题,分隔缝应用水泥砂浆填充密实,防止出现干裂。

(4)外门窗四周方泡胶要封闭严密,不准有任何渗漏。外窗台应该当设顺流水的坡度,严禁出现倒泛水。铝合金门窗四周密封胶要均匀密实,窗框底要有排水孔。

(5)抹灰前要首先修补好墙面上深度较大的缝隙和脚手架眼,且保证孔洞堵塞密实。穿墙管道、预埋件、应用细实混凝土填充密实。

2、屋面渗漏水

2.1 原因分析

(1)设计虽然无问题,但施工质量较差,不按照国家规范规定施工,或选用的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屋面防水层开裂而造成渗漏水。

(2)屋面找平层细部处理不当,使其成为薄弱环节,在此产生渗漏。

(3)泛水高度不够或收口不严,或选用的屋面防水材料不合格,屋面防水层开裂而造成渗漏水。

(4)现在广泛采用的坡屋面也有渗漏水的现象,主要原因:①忽视隔气层的作用,隔气层的质量不过关。②保温板的质量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起不到保温的作用,③屋面上的各种管道堵塞不严密,形成冷凝水,渗透到屋面上。

(5)变形缝处理不当。

2.2防治措施

(1)认真搞好屋面防水设计,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在应力集中、基层变形大的部位(如屋面板拼缝、现浇混凝土施工缝、预制板端等处)铺贴缓冲层。

(2)找平层应采用(1:2.5)-(1:3.0)的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15。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分隔缝,并填密封材料,分隔缝应铺附加层。

(3)突出屋面的管道、上入孔口,女儿墙等与屋面交接处,需做半径100-150mm的圆弧,穿过屋面管道周边细石混凝土浇捣密实,必要时需用保温材料覆盖,防止热量散发,在彩板上形成冷凝水。

(4)采用卷材防水的泛水高度不得低于250mm,卷材收头应固定密封,且上部墙体需做防水处理。

(5)变形缝处金属盖板应顺水搭接,咬口处理后,侧面还应固定牢靠。缝内垃圾清理干净,然后填泡沫塑料或沥青麻丝,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防水卷材封盖。

(6)房屋流水坡向设计正确,坡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不得出现积水现象。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应做成不小于5%的坡度,并用防水材料或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其厚度不小于2mm,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当留出宽20mm、深20mm的凹槽填密封材料。

(7)屋面防水施工完成后,按要求进行屋面蓄水试验,检验屋面是否漏水,一般蓄水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

3、卫生间、厨房地面渗漏

3.1渗漏部位及原因

(1)地面的泛水坡度不符合排水的要求,甚至出现倒返水的问题,积水沿墙体底部空隙而渗漏。

(2)通过楼地面的塑料排水管末设置伸缩节,采暖管未加管套,由于温度变化的原因,造成管子与其周围已灌密实的混凝土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管道与混凝土之间出现缝隙,水通过缝隙沿管道渗漏。

(3)大便器排水管安装高度过低,大便器出口插入排水管的深度不够,从而造成水从连接处向外漏出。如果处理不好,水就会沿管道周围或混凝土板内的蜂窝,裂缝及墙缝渗出。

(4)预留孔位置不对,安装管道前乱砸乱剔,破坏了三小间楼地面的整体结构,从而造成渗水。

3.2 防治措施

(1)现浇混凝土楼面应当振捣密实,四周沿墙应同时浇筑高120-180mm、宽度与墙体等厚度的混凝土挡水带,在地面施工之前,应先按设计要求找好泛水坡度,拉线做好标高控制点,然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篇12

方法一、撕取内表皮法

①取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分开两片子叶;

②从子叶的内侧面边缘下刀,薄厚均可,注意不要切断;

③用手捏住切开部分,顺着子叶内侧面方向撕取,连带揭下一层薄膜;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薄膜的单层细胞排列紧密,被染色的脂肪粒清晰可见。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片如下:

优点:撕取的表皮较薄,经苏丹Ⅲ试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找到单层的细胞;且可以清晰的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缺点:内表皮不宜撕取,同时要求操作者能熟练使用高倍镜。

(笔者在实验中发现,染色3分钟后在显微镜下刚开始观察到的花生种子的子叶细胞被染成了橘黄色,且橘黄色的颗粒较多,观察起来不清晰,但是放置两小时后再次观察时更加清晰。如上图)

方法二、血涂片法

①取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种皮,研钵研磨碎成花生泥;②取一小团花生泥于载玻片上的右侧约1/4-1/3处画一条细线,左手将载玻片固定在左面上,自该线的右侧以300-400夹角向左侧推动另一载玻片,形成花生泥薄膜;③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被染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此法优点:该法模仿的是血涂片观察血细胞的原理,实验过程中不需制作切片,操作简单;缺点:研磨要充分,染色后滴加酒精洗去多余的浮色的同时,脂肪分子也被酒精溶解成小的脂肪颗粒,染色后的脂肪颗粒较小一些,由于每位学生研磨花生时研磨的程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学生研磨的不充分,细胞重叠在一起,染色后观察不到单层花生细胞,导致学生个体间的实验误差较大,同时此法要求操作者能熟练使用高倍镜。

方法三、压榨法

①取花生(或蓖麻、大豆)种子,剥去种皮,放在一张白纸上,用解剖刀刀背压榨,拔去压榨的种子,拿起纸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发现纸上有特别发亮点;②在白纸的另一处滴一滴水;③各滴一滴苏丹Ⅲ试剂于2处,染色3分钟;④观察并记录现象。(第一处呈橘黄色,第二处呈红色,说明花生细胞中含有脂肪。)

此法优点:不需切片,不需显微镜,操作简单;水滴和油滴形成对照,效果较好;缺点:使用解剖刀时应注意安全,白纸的吸水性不强,可将白纸换成滤纸,同时滴加液体的量不宜过多,否则水会在滤纸上迅速散开,观察到的颜色不清晰。

方法四、水油分界法

①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其中加入5ml清水;②滴一滴植物油后观察水油分界,由于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油在水面上;③滴一滴苏丹Ⅲ试剂,震荡试管;④观察并记录现象。(油层呈橘黄色,水呈红色。)

此法优点:不需切片,不需显微镜,直接滴加溶液和试剂即可,操作简单;缺点:实验效果与所选的试剂有关,如该实验所用的染色试剂是苏丹Ⅲ试剂,色差较显著;如该实验所用的染色试剂是苏丹Ⅳ试剂,由于水和油层均呈红色,色差较小难区分,实验效果则较差。

方法五、滴加法

①取过滤纸一片,等距编号:水、食用油、牛奶;②分别滴加2滴水、食用油、牛奶于相应处;⑧分别滴加一滴苏丹Ⅲ试剂于3处,染色3分钟;④观察并记录现象。(水显红色,食用油、牛奶显橘黄色。)

结论:牛奶中确实含有脂肪

篇13

[摘要] 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方面不断出现问题,而且食品问题无小事,所以目前迫切需要对食品安全保障提供相应措施。笔者通过总结自己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方面的工作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外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及方式,对提升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方式进行简要分析,并且针对其中部分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

关键词 ] 食品质量;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

[中图分类号] R9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195-01

食品卫生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物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所以需要提升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要求。食品微生物检测属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际检验工作中会有许多内在以及外在的因素,对检验工作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检验错误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针对当前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式,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1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工作内容

首先需要对食品污染程度指标菌进行检验,在进行这项检验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以细菌和大肠菌为主体。细菌总群也被人们称之为菌落总数,是评定食品以及水质污染程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将食品或者是饮用水放在普通琼脂的培养皿中,经过在37℃的环境下培养24 h的时间,观察其中细菌菌落的数量,通过这一指标对卫生评价提供相应科学指标。大肠菌群属于和粪便有关的细菌,在37℃的环境下培养24 h,可以最大程度分解乳糖并且可以产生酸和气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这一指标通常被使用在对食品卫生以及日常引用水的质量评价上。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对采集的样品要求比较高,因为食品当中含有的微生物数量较多,而且种类广泛,所以进行微生物检查工作也比较繁琐,这一系列要求导致在采集样品的时候必须选择最优样品。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时候,主要对可以导致人类产生食物中毒症状的微生物以及毒素进行检验,也要对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病原性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在对食品工业微生物进行检验的时候,必须要奉行定期检验的原则,防止因为菌种或者是变异之后产生病毒,最后对可以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2检验工作人员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不可以完全的依赖仪器进行自动化检验。在检验过程当中必须要有比较高度的主观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想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个人经验,并且掌握较高的技能以及微生物检验工作方面的基础水平。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个较为严谨的态度,养成对精密仪器细致观察的习惯,并且需要经过不断的锻炼,熟悉仪器的操作方式以及操作流程。工作人员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并且在注意个人卫生的前提下,需要掌握最为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接受相应培训,当相关工作人员已经明确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时,便可以让其上岗。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身可能没有时间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工作单位对这部分人进行定期培训,保证工作人员随时可以掌握到行业中最为先进的第一手资料。对工作人员灌输相应的法律意识,便于加强工作标准性管理。

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具备一定的法律性质,基本上全球每个国家都对食品微生物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立法规定,并且严格规定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法律中规定的流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内部原因或者是外部原因对检验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无视这部分要求的工作人员,一经发现,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3设备

3.1干热灭菌器

在操作的时候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则,放入到箱内需要进行灭菌的器皿之间必须留有缝隙,并且器皿和内层的底板不可以直接接触,当灭菌工作完毕后,不可以立刻打开门取出东西,需要先关掉电源,等到箱内温度下降到50℃以下的时候再取出物品。

3.2培养箱

培养箱里不可以放入温度过高或者是温度过低的物品,在进行物品存放的时候,应该随手将门关上,保持内部恒温。如果发生培养物不小心泼洒到箱内的情况,需要对箱子进行清洁消毒。培养物不可以和培养箱最底层直接接触,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放水的方式来保持箱内的温度。对箱内温度及特殊情况进行随时记录,控制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

4结语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工作因为工作范围较广,并且涉及知识面比较复杂的原因,目前在国内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笔者通过总结自己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方面的工作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工作内容、工作人员以及工作设备三方面进行讨论,对提升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好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

参考文献]

[1] 李志勇,谢钧宪,许龙岩,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检疫科学,2013(8):22-24.

[2] 余晓峰,徐慧群,吴忠仁.从APLAC水平测试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1-13.

[3] 唐细良,史娟,唐紫琳,等.影响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两个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7(4):314-315.

[4] 佚名.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等7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的公告[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4 (1):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