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31 16:27: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民营企业地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一起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辽宁省民营经济显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吸纳劳动力就业,使“人往哪里去”找到了重要依托。辽宁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曾经为共和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在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位和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下,“人往哪里去”一度成为大难题。同时,随着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也需要转移,同样存在“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实践证明,真正解决这一难题的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我省有民营企业170多万户(含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超过900万人,其中仅地处农村的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就安置了76万多名城镇下岗职工,安置了460多万本埠农村劳动力。全年支付劳动者报酬843亿元,当年乡镇企业人均劳动报酬8147元,为农民增加收入489元,贡献率超过50%。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解决了从业人员生计问题,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许多民营企业还成为从业人员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载体。
民营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攀升,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自2002年到2005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4%,2005年实现增加值41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由33.5%提高到41.5%。全年实现总产值1724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370.4亿元。今年上半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幅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比全省增幅高1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比全省增幅高13.7个百分点。在我省信息产业、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和流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已经占到70%以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服装、啤酒、白酒、食品、饮料等类消费品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已经占到85%以上,其重要作用不言自明。
实缴税金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贡献率不断提高。前五年全省民营企业纳税年均递增超过25%,2005年上交税金416亿元,全省纳税超千万民营企业132户,超过5000万的民营企业28户,其中1―2亿元的11户,2亿元以上的4户,大连万达集团达到6.9亿。在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县域财政收入的70%来自乡镇企业,成为各级财政的重要支撑力量。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02年―200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7%;2005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78项,亿元以上项目321项;到2005年底,全省民营企业已有固定资产(原值)412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7977亿元。这预示着民营企业在未来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强大的后劲。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开始走上理性发展之路。在起步阶段,以乡镇企业为代表,民营企业发展曾经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五小”过多。近年来,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这种现象已经不复存在:2001―2002年间,按照国家要求,全省关闭“五小”4600多户;通过走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科技兴企的道路,许多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进行了积极的调整,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环境都得到根本改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2004年和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都超过300项,列入第一、二批的79个重点国债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积极参与“民心工程”建设,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贡献巨大。近年来,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抗御自然灾害、扶贫帮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民营企业的捐赠、捐建、捐助活动,不仅在次数、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档次方面也有所提高,在主动性、自觉性方面也有明显变化,已经成为发展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的重要依托。2002年,仅在辽宁西部抗旱救灾活动中,全省民营企业捐赠现款就超过2000万元。此类举动,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也进一步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声誉。
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小环境”成为员工的寄托。多年来,民营企业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学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使之成为从业人员提高素质的重要依托。据统计,2002年末,全省民营企业文化素质状况:研究生学历占2.7%;本科学历占11.5%;大专学历占42%;中专学历占19.5%;高中学历占14%;初中以下学历占10.3%;各种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占职工总数的7.6%,技师和高级技师占职工总数的6.1%,比“九五”时期有明显提高。近年来,许多企业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政策观念、法律意识、竞争意识、道德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都有明显改善,企业各类人员的认同感增强,企业员工的团结和谐氛围看好。
二、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
大量事实证明,民营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力量,已经显示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透过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到,民营经济所发挥的作用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具有一致性。换言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组织,民营经济自身发展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还在于: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是民营企业自己筹集的,基本不需要国有资产或地方财政投入;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把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生产和再生产领域,使社会财富在生产经营中增值;我国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成长壮大,在本质意义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市场经济具有天生的适应性,在市场运行中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然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一方面,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对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和文化需求提供了直接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劳动报酬和非劳动报酬,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
文化需求提供了现实的财富支持。
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环境生态建设中,民营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都具有双重性:生产经营离不开生态环境,必然需要占用相应的物质资源;企业对生态环境又负有保护、维持、建设的职责。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得失更直接地取决于企业,在民营经济日益做大的情况下,这种力量不可低估。当然,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取决于国家法治建设程度,在此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待遇和作用应该是等同的。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竞争。在改革开放,特别是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崛起使市场主体出现多元化的局面,打破了我国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为经济领域实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也对建构新的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了可能。无论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还是从经济社会合理运行的角度出发,民营企业都必然要在维护社会公平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利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活干,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条件;“人往哪里去”,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非常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按照人性需求的客观原理,除了家庭,人人至少还需要有另一个可供活动的港湾。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甚至无从谈起。如前所述,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况且,我们许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从业人员温馨的港湾。由此,许多社会矛盾、家庭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得到了解决或缓解。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世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日俱增,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不能仅仅作为生产经营单位,而必须同时又是职工群众学习的场所,就必须积极开展继续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员工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设想,民营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极大的挖掘潜力,而且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做出更大贡献。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真正把工作做实: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发展方针,优化社会环境。把党和国家关于鼓励、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落到实处,是多年来一直坚持贯彻的方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这一方针没落到实处。为解决类似问题。应该严明组织纪律,把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作为政治考核、组织监督、纪律惩处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要积极加快法治进程,把党和国家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纳入法治轨道。
引导和激励企业把以人为本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即:为实现人的全面发目标,不断满足企业员工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并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开发与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员工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结合,使人和物都发挥最佳效应;采取科学方法,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才,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要把健康的企业文化理念推广到社会、影响到社会。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和支撑中国经济长期活跃发展的动力的民营企业,当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一言九鼎的当家人在面临以下六种需求时,会采取措施借助外脑:
1、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仍高速成长,自己的老办法和模式无法驾驭内部管理和外部关系。
2、企业遭遇瓶颈或者危机,自己无法解套而祈求外部高人指点。
3、企业面临上市需要业内名人加盟造势。
4、企业内部股东矛盾激化,需要寻求平衡和暂时出路方案。
5、企业当家人自己通过培训学习或者读书看报中思考,大脑灵感闪现需求海外飞仙。
6、老板的故交或者朋友,自认相知已久值得托付。
感谢民营老板因为这些原因给了营销精英这么多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上面1-3的理由,通过猎头和招聘去外企需求同等资历营销人才的可能性大一些;而4-6的因素可能来自更杂,也会有其他民企包括外企的营销管理者加盟,相对来讲我看到的从纯粹国企加入民企的营销总监不是太多。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世界500强也就那么几个,在中国多数是二级的欧美企业和大规模的亚洲企业算做一类,再加上规模比较小的港台企业数目繁多可以算做三级档次,而民营企业中顶级的大佬,财大气粗之余指定我一定要某某知名500强的高管。比如前一段一个猎头找我为某个乳业巨人寻找一个营销助理总裁,该企业指明一定从“宝洁”或者“可口可乐”的全国市场总监这个级别筛选,也不管人家有没有这个职位存在。而多数民营企业则没有高管招募经验或者还比较朴实,只要具备外企的光环就比较容易获得青睐。
曾有一次,一个销售额过亿非常谦和的民营企业老板在和我吃饭时介绍,他的市场总监是来自雀巢纯净水负责济南的销售经理。我凭借多年的消费品行业经验隐隐有些为他担心:首先虽然雀巢的牌子很响,但雀巢纯净水在中国一直做得很滥,而负责一个区域的销售主管(姑且承认就是经理)对品牌和产品线的管理恐怕还是没有介入过的?
还有一个东北的民营企业家,在一个从自己事业起步期就给予不少帮助的60岁退休的区税务局副局长退休之际,非常真诚地三顾茅庐邀请其出山担任自己企业的营销总经理。从个人人品和忠诚讲老人没有任何值得挑剔,但老局长的营销知识和税务知识比较几乎等于是零。
从以上举例归纳民企空降营销总监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1、低职高配,从原来一个外企的小角色突然拥有一个令人头晕的高职位。在技能方面还有许多缺陷和需要学习的地方。管理上还非常稚嫩,只能将以前工作企业的管理方式照猫画虎。
2、从零学习,民营企业用人有时是非常大胆的(比如我刚才谈到的老局长花甲之年开始营销;也曾见过一个滥到给任何外企当业务代表都不够格脑子进水的家伙被任命管理上千万的生意,因此也见怪不怪),如果企业还能发展老板真是祖上积德保佑。
3、明星效益,当然我们也看到个别象“微软”的高管唐骏空降民营企业的轰动故事。这类营销前辈确实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但他们深通明哲保身之道,也基本修炼到神仙这个级别啦,看似努力和勤勉,其实对企业没有任何个人情感付出,只是在职场尾声淘上一桶金走人而已。
二、民营营销总监,为何而痛
1、文化的沙漠和对企业精神的内心不认同:虽然我们讲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企业精神。但对于在中国只有10-20年历程的民营企业讲,绝大多数实在谈不上太多文化内涵,尤其被外企淋浴过的职业经理人而言。不少老板在成功以后,也会让企业员工接触培训和学习,但简单的“忠孝廉耻”和“敬岗敬业”对脑筋成熟的营销总监讲也不过是隔靴搔痒,在他们因为职位的缘故在主席台上信口雌黄之时,有谁体谅过他们内心的煎熬呢?我听说一个北方民营企业家,每周用大半天的时间让营销高管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对于幼儿对中国式教育确实可能有用于传统思维建设,对于3、4十岁的成人恐怕是浪费时间。
2、付出和收入的不匹配:民营企业建制简单福利单薄,好的国企的丰厚福利发放自然谈不到,而外企的外派补助和住房津贴等等人性化待遇,目前的民企自身还没有如此意识和实力去实现。民企的一个特点是承诺的收入往往会打折扣,而对于好面子的空降营销总监讲除了收益的减少,内心的不被承认感更让他们痛心。一个台湾籍贯的营销高管在集团所有老的的管理者都配发一辆奥迪轿车而没有他的份之后,悻悻然离开给民企。我一个从“统一”食品被挖角去民企的营销总监,去后大倒苦水,每月的业绩目标高到离谱,事先没有告诉清楚的考核部分工资基本无望,比较还不如在统一的收入。
1 微利时代浅谈.
在经济学术语上,微利相对于暴利。微利时代是对市场环境的利润率的一种描述。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微利时代代替高利润时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要想在微利时代取得生存,开发新产品、确保质量、降低成本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应对行业中“一窝蜂”降价浪潮的绝佳办法。
国家间的市场竞争取决于国内市场竞争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提是国内的开放。作为 WTO 成员国,我国正在市场经济领域加大开放力度,这就要求企业压缩产品成本、增加技术投入,增加微利销售中的利润率。在微利时代,消费者也不会只关注价格,产品的性能、技术、质量以及附加服务也是其关注的对象。微利时代的民营快递企业怎样在微利的前提下,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增加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其应考虑的问题。
2 国内快递行业浅谈.
国有、外资以及民营快递是国内快递市场的主体。国有快递规模较大,建立时间长,发展久远,中国邮政 EMS 为典型代表。中国邮政 EMS 业务范围广,国内外业务皆有涉及。曾在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在中国快递市场独占鳌头,就目前来看,国有快递依然占据 22% 的市场业务量份额。就外资快递而言,通常指天地快运 TNT、联合包裹 WPS、联邦快递FedEx 以及敦豪国际 DHL 四家跨国快递巨头,进军国内市场后发展速度惊人,利润率较高,但仅占据国内快递市场业务量份额的 1. 8%。
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催生了民营快递,上世纪 90 年代,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快客达”就是首家民营快递企业。随着时代的推进,民营快递业日益壮大,但进步速度依然缓慢。以 2005 年为界限,电子商务的兴起让快递支付有了突破性变革。与淘宝签约的“三通一达”已经是民营快递行业中的领军企业,这几家快递的业务份额中有 55%为网购快件。
快递业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民营快递企业的等级数量也已经超过了五千以上,同时也加盟了许多品牌企业。从 2012 年统计数据看,民营快递的业务量占据市场份额的 75%以上,其业务收入占 60. 5%的市场份额。
通过对国内快递业的现状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的业务量以及业务收入、发展速度、市场活力均比其他两类快递业更具有优势。但需要注意到,民营快递注册数量上千家,存在规模偏小的现实,个体竞争力非常弱。超过 100 万注册资本的民营快递也小于 20 家,经营方式多为自负盈亏、加盟承包的方式。另外,加盟企业办公场所不固定,设备简陋。低端市场是其主要的业务集中点,网络购物占据业务的 80%。
3 民营企业发展不足.
3. 1 普遍的低价竞争.
民营快递行业中,顺丰快递具有较高的市场定位,而其他的韵达、圆通、申通以及中通等皆定位于中低端客户群,此类群体价位低、数量大,无严格的时效要求。因存在单一、集中的目标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相互间的价格战较为常见。另外,国内民营快递产业分散、数量庞大与高度依赖网络购物,这就造成了议价能力薄弱的现象。民营快递为增加业务量,不仅要讨好巴结电子商务网站,即使是中小网商,民营快递也不得不卑躬屈膝。为了短期的利益增长,民营企业以低价吸引客户。恶性的低价竞争增加了投入成本,快递费用的降低也让利润薄弱的快递件堆满了仓库,降低了派件的质量与速度,“爆仓”现象频发。因为价格恶性竞争,消费者也会选择低价快件服务,在此起彼伏的低价中,价格的恶性循环在所难免。
3. 2 服务质量的缺失.
服务质量的缺失首先在于恶性价格的使然,价格竞争导致低利润、零利润,运输丢件、快递不快、服务质量不稳定与损件难赔情况多见。另外,服务质量也因加盟式扩张受到削弱。加盟、直营是快递营运模式。直营模式前期投入较大,在发展初期,因资金缺乏问题,加盟式是民营快递降低成本加快发展的良好方式。加盟式带来了网点间的不平衡发展,比如城乡网点、总部和网点、东部与西部网点。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各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齐全,流水线、操作间宽敞明亮,而西部则大多为人力的分检、打包。因东部多为产品的发货区,多流向西部,当快件流量较大时,西部网点的快件会严重挤压,投递延时情况常见,快递成“慢递”,质量水平当然会削减。关于直营与加盟模式的优缺点可见以下图示。
3. 3 有待提高的从业员素质.
理论上说,快递行业的服务与收费都应该较高,从业者的素质也应具有一定的要求。从业者应是扛得动货、吃苦耐劳,同时具备营销能力、沟通能力,具备电脑操作技能。但低价的竞争导致员工工资的减少,高素质人才自然无从觅得。从人员数量上分析,民营快递的从业人数高达一百万,但农民工占据 90%,初中学生占据 70%,年轻人占多数。同时,较低的行业利润下,员工无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保险,从事快递业也就成为“一种过渡”,难以留住人,更难以招到优秀人员。另外,在职业道德、操作规范上缺乏培训,出现服务意识与专业技能的缺乏,快件损坏与迟到、盗件、丢件与强件情况多发,关于快递的投诉也集中在辱骂客户、物件丢失、拒绝验货、赔偿问题、贻误晚点等方面。
4 关于民营快递企业发展思路.
4. 1 以增值服务彰显个性.
在当前国内快递市场,微利、无利化较为明显,若民营企业一味低价竞争,难以有发展空间。若对快递服务的产品线给予拓展,走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拉开竞争的类似性,方可避免发展困境。民营快递的市场定位应该与众不同,彰显特色。
当占据的市场份额一定量后,可做自己擅长的领域,集合自身优势,分析市场脉动,以业务的独一无二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虽然业务不大,但能做到专业与精致。另外,还应加快创新产品与技术,如升级查询系统、做好技术改造,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此为,在仓储方面,可提供限速服务,如次日达或当日达。产品线的丰富在于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避免价格战的有力方式。
4. 2 创建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动力。民营企业想要在数量庞大的快递业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有必要构建企业品牌。创建品牌首先要具有品牌意识,积极创建,扩大在公众间的知名度,以品牌代表企业形象。其次,还应保护品牌,快递业品牌自创建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积极的保护,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保护品牌的观念。对于基层快递员来说,因其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应该着力培训。此外,快递企业的加盟工作也要对加盟资格做好审定,防止形象损害牵连。第三,发展品牌的观念,即扩大品牌的影响范围、创新品牌。通过品牌竞争力与市场形象的提升,充实品牌价值。服务手段、服务产品是创新的关键,以 FedEx 为例,其提供的门到门服务模式,使得其品牌号召力极强。第四,品牌形象体系的完善。要构建品牌识别系统,即视觉与行为上的识别。视觉识别主要包括民营企业的标志、宣传口号、象征图案等要在企业的货物包装、营业门店、运营车辆以及包公用品等充分的展现,混个眼熟。行为识别则是业务处理规范、程序上的统一。形象体系的完善也不可忽视品牌内涵的创建,品牌内涵在于吸引客户的心。
第五,企业品牌的创建更需要推广力度的加大。快递企业品牌美誉与知名度要建立在宣传推广上面,酒香还怕巷子深,企业要将自身的优势通过宣传让消费者了解。外资快递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后,一直努力在推广其品牌。同样,民营快递也可通过评选活动、公关活动、广告、慈善活动、杂质等途径,渗透品牌。品牌的推广方式不拘一格,但要坚持始终如一的品牌理念,不可三心二意,让消费者误认为企业浮躁与靠不住。
4. 3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民营快递业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的发展不利,损害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此,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可忽视员工的培训工作,以此追求服务品味与发展目标的新层次。《邮政法》中要求快递员具有从业资格证,民营企业应按国家规范,免费为员工提供培训,要求人员具有资格证书。此外,基层人员的仪表、品德、用语与礼仪等也要经过培训,以规范化的方式提升完善员工素质。
最后,快递企业应该努力完善管理工作。国家颁布的《快递服务标准》参考方案,对快递业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快递业管理者也应该从资本竞争、技术竞争( 硬件设备、物流软件、IT 系统) 、内部管理竞争、产品竞争、市场布局竞争等多层次上下功夫,完善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5 结语.
快递行业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社会提供物资的中转与发送服务。民营快递行业是市场开放后的新兴市场主体,具有较强的活力,个体规模不大,总体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市场的开放意味着竞争的增加,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多。民营快递企业的雨后春笋让快递市场出现了价格战,让微利时代的利润日渐稀少。民营快递业只有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积极创建品牌,提升从业者的素质,从管理上寻求完善途径,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王道平,杨永芳. 民营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2010,( 4) :37 -42.
[2]杨永芳,王道平. 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 预测,2011,30( 2) :71 -76.
[摘要]文章以生计资本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构建南山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测量指标,分析生计资本差异对参与旅游业牧民路径选择的影响。通过主客观结合法计算生计资本测量指标权重,政府的政策支持、成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南山未来旅游业发展期望对牧民参与旅游业意愿影响较明显;通过对不同牧户类型、不同路径选择与生计资本差异的相关性分析提出改善牧民参与旅游业现状的发展对策。
[
关键词 ]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自治区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1542125);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资助项目(XJEDU2014I034)。
[作者简介]徐佳(1988-),女,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由亚男(1962-),女,山东烟台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王冬萍(1977-),女,新疆焉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一、引言
新疆是中国草地资源的大省区,天然草地面积5725.8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4.58%[1]。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区而言,草地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牧民为追求自我经济利益而带来的“超载过牧”已严重破坏了草场的生态平衡,使得大量草场退化[2]。为此,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退牧还草、禁牧等生态治理政策,导致牧民传统生计方式发生改变。
随着国内外对生计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颇为重视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对于牧民生计问题特别是牧民参与旅游业生计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南山是新疆开发较早的旅游景区,牧民的传统生计方式已逐步被参与旅游业所取代,但在南山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牧民生计资本结构及参与旅游业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参与旅游业模式不同会导致旅游经济收入差异明显,进而会影响牧民生计可持续发展[3]。因此,本文以南山旅游产业基地为例,对其参与旅游业牧民的生计资本差异进行研究,探究其对参与旅游业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对实现牧民参与旅游业生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生计是一种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是建立在能力、资产(储备物、资源、要求权、享有权)和活动基础之上的[4]。最为代表性的是英国国际发展部开发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此框架将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
在对农牧民的人力资本模型研究时发现: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提高素质的关键所在,是经济收入增长源泉,通过教育可以改善人力资本积累[6]。在对其生计资本具体指标进行满意度调查时发现,国家政策对农牧民满意程度影响最大,他们会依赖国家政策进行生计策略选择[7]。
生计资本差异造成农牧民面对风险态度有所不同,进而导致他们生计策略选择不同。对于农户而言,生计资产中物质资本值一般会高于其他,且资产状况不同会导致生计策略呈现多样性[8],如对参与乡村旅游不同类型农户进行调查时发现,旅游业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策略,改变了农户生计资本储量,且传统生计型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活动多样性明显低于旅游参与型农户[9]。依据JukkaOjasalo的顾客期望理论,满意程度与心理预期存在一定关联性,通过对农户满意度与生计资本的耦合分析发现,心理预期资本与农牧民满意程度关联系数最大[10]。对于牧民而言,除自然资本存量较高外,其余均较低,牧民放弃原有农业活动的前提是增加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生计活动的多样性[11],且参与旅游业的牧民生计资本总值普遍较低,但其中的人力资本水平显示最高[12]。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教育程度对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2:政策支持对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3:生计总资本存量与牧民参与旅游业程度存在正相关。
假设4:心理预期资本与牧民参与旅游业程度存在正相关。
假设5:人力资本占牧民生计总资本存量明显高于其他资本类型。
三、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指标测量
(一)研究区域概况
南山旅游产业基地坐落于新疆乌鲁木齐县境内,地处亚欧腹地的高山林木区,由天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新华联(国家AA旅游景区)、苜蓿台景区(国家AAAA景区)、西白杨沟、东白杨沟、天山大峡谷(建有与国际观察水平接轨的中科院乌鲁木齐天文台)、丝绸之路5S滑雪场、亚洲地理中心景区组成,景区内共有天然草场137.4万亩,占南山主景区24.17%,农牧民2368户。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生计框架作为研究农牧民生计资本差异的核心,也是分析农牧民生计路径选择的基础,本研究以生计资本框架为主要依据,结合研究区特点,构建由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心理预期资本、社会资本组成的南山生计资本框架。之所以将自然资本改为心理预期资本,原因如下:(1)南山牧民草场最后一次分配时间为1986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牧民的家庭结构已发生转变,草场的再次分配与使用差异较大,造成目前大部分草场分配不清晰,且存在草场自用或租赁等情况。因此,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有草场且参与旅游的牧民。(2)心理预期与满意度存在关联性,而满意度又会影响生计路径选择,说明心理预期与生计路径选择存在关联性。
通过构建的生计框架,确定牧民生计资本测量指标,采用访谈法对南山参与旅游业牧民(以“户”为单位)进行两次调研,调研时间为2014年7-12月,共发放问卷142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占总数的93%。参照前人研究,主观确定牧民生计资本的各项具体指标权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客观确定权重,并将两种结果加权平均,确定各项具体指标的最终权重。
1.主观调查数据修正权重。由于所获取的调研数据存在量纲、数量级等差异,因此,应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基本思路是对每个问题选项的重要程度进行“成对对比”,对其进行排序判断,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每个选项的权重(取值0-1)(见表1)。
2.客观主成分分析修正权重。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单独确定各资本类型权重,公式为:
式中,M为主因子的载荷得分系数,N为特征根。
3.对主客观修正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求取最终权重(见表2)。
(三)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测量结果
从参与旅游业牧民的生计资本具体指标最终权重可以得出:在人力资本中,人员参与旅游业程度对生计资本影响最小,其次为男性成年劳动力,但成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所占权重最大,说明教育程度对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影响显著,验证假设1。随着南山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对参与旅游人员及男性数量的依赖程度在逐步减弱;从金融资本来看,政府补贴所占比重最大,说明仍存在部分牧民经济收入薄弱,需要政府补贴;从物质资本来看,由于调查牧民的入户类型均为政府安置,住房问题已基本解决,牲畜是牧民参与旅游业或畜牧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其住房指标、牲畜指标均高于其他固定资产指标,说明大部分牧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已解决;从心理预期资本来看,牧民对未来南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对参加旅游业的积极性也会不断增加,说明“参与旅游业”作为一种生计方式普遍被接受;从社会资本来看,政府在牧民参与旅游业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牧民期望政府能给予旅游业政策支持,验证假设2。
三、南山参与旅游业牧民路径选择影响分析
(一)牧户类型及未来参与旅游业模式划分
有关农牧户类型的划分主要以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依据[12],本文结合家庭收入来源、生计策略等,将参与旅游业牧户划分为非参与旅游业为主、参与旅游业为主、完全参与旅游业三种类型。通过对132户参与旅游业牧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非参与旅游业为主型为18户,所占比例为13.6%,参与旅游业为主型为55户,占41.7%,完全参与旅游业型为59户,占44.7%,说明牧民对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正在不断增加,且“参与旅游业”作为牧民生计策略的一种选择已被普遍接受。调查发现,目前,参与旅游业的牧民多数为个体经营,但从其未来参与旅游业路径选择来看,有31.1%的牧户期望合作模式,说明牧民的经营观念在不断转变,希望通过与他人合作从而更好地发展旅游业(见表3)。
(二)不同牧户类型生计资本差异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不同类型牧户的生计资本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但从不同类型生计资本存量来看,除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外,其他资本的实际拥有量存在明显差异(见表4、图1)。
1.从非参与旅游业为主型来看,此类型牧户以畜牧业为主,其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占总资本存量最高,社会资本高于其他类型,金融资本、心理预期资本低于其他类型,说明此类型牧户家庭经济收入较低,需要政府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且对南山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期望值较低。生计资本总值为11.980,略低于其他类型牧户,从总资本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参与旅游业程度的增加,其资本存量不断增多,说明生计总资本存量与参与旅游业程度存在正相关,验证假设3。
2.从参与旅游业为主型、完全参与旅游业型来看,两种类型牧户的人力资本及心理预期资本占总资本存量最高,且大致相同,说明以旅游业为主的牧户对南山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期望值均较高。从其变化趋势来看,人力资本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心理预期资本变化趋势明显增加,说明心理预期资本与参与旅游业程度明显存在正相关,验证假设4。
3.从各资本类型存量来看,不同牧户类型的人力资本存量占生计总资本存量均较高,验证假设5。且参与旅游业为主型、完全参与旅游业型牧户的心理预期资本存量明显高于非参与旅游业为主型牧户,说明心理预期资本对牧户参与旅游业路径选择有重要影响,牧民对未来旅游业发展期望值越高,带来的经济收入越高,参与旅游业的愿望越强烈。另外,在所有资本类型中,牧户的金融资本普遍偏低,说明大部分牧民对未来南山旅游业发展期望较高,会积极投入到旅游当中,但牧民目前整体经济收入均较低,社会资本存量也不高,政府需要给予旅游业更多相关政策的支持,解决牧民就业问题,吸引更多的牧民参与到旅游中,促进南山旅游业的发展。
(三)不同路径选择生计资本差异分析
从调查数据可以得出,除心理预期资本、金融资本外,其他资本类型对牧户参与旅游业路径选择影响均不明显,且选择“个体模式”牧户其心理预期资本、金融资本明显高于“合作模式”牧户。牧民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参与旅游业,当旅游业能为牧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时,其金融资本会明显增加,提升牧民对未来旅游业期望,进而增加心理预期资本,使得牧民更加积极地参与旅游业(见表5、图2)。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南山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测量指标分析发现,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满意度指标(0.76)对牧民参与旅游业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对南山未来旅游业发展预期指标(0.55)、成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指标(0.49)。在对不同牧户类型生计资本差异分析中发现,金融资本所占比重最低。由此可见,牧民对南山旅游产业发展前景期望很高,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原因,导致其旅游业投入及经营范围有限。
(二)政策建议
1.增加南山牧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技能培训。牧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偏低导致其参与旅游业的技术水平有限,政府作为引导者,一方面,应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高牧民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牧民参与旅游业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自身参与旅游业技能,使其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2.拓展南山牧民资金来源渠道,降低借款风险。对于参与旅游业的牧民来说,资金匮乏是牧民生计发展的一大障碍,导致参与旅游业机会不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金融信贷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政府可作为桥梁,引导牧民与金融信贷机构合作,不但解决了牧民资金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借款风险。
3.加强个体之间合作、个体与企业合作。目前,大部分参与旅游业的牧民都是个体经营,其经营理念薄弱,经营范围有限,不利于南山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引导个体牧户之间合作、个体与旅游企业之间合作,引进旅游服务理念,扩大经营范围,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整体竞争能力,使牧民与企业同时受益,实现牧民参与旅游业可持续生计的同时,促进南山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鞠强,努尔巴依·阿不都沙勒克,潘晓玲.新疆超低退化及其治理[J].新疆环境保护,2004,26(3):43-46.
[2]柴军.牧民生产决策行为与草地退化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7):2-3.
[3]AmandaStronza.“BecauseItisours”:Community-basedEco-tourisminthePeruvian.2000.
[4]FrankEllis.Bothlivelihoodsanddiversityhavebecomepopulartopicsindevelopmentstudies[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
[5]DIFD.SustainableLivelihoodsGuidanceSheets[J].Department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2000.
[6]傅国华,许能锐.海南农村居民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9):8-23.
[7]赵雪雁.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研究,2011,(4):687-698.
[8]苏芳,蒲欣冬,徐中民,王立安.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资源与环境,2009,(6):119-125.
[9]贺爱琳,杨新军,陈佳,王子侨.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地为例[J].经济地理,2014,(12):174-181.
[10]蔡银莺,朱兰兰.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以成都市双流县和崇州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0-38.
控制权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方面,归根到底,它是资本与权力的流动,按照经济学的基本思维,以控制权转移为形式的资本流动应该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是在当前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为生产者基本类型的二元经济生活中,两者的地位和权重不仅是反映看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走势,他们之间的博弈,也是两种治理结构、两者经营理念的对抗。按传统观点,国有企业代表了以政府为支撑的经济力量,而民营企业则是现代治理结构的代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在宏观层面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争体现了两者运行机制的博弈,进而影射出政府与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政府主导经济的现实经济中,政府对经济结构、行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等方面的倾向性;在微观层面,企业控制权在国有主体和民营主体之间的配置以及在两者的流动,则是现实经济特征和市场条件的一个重要写照。
一、民营企业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新生境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今天,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此外,民营企业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对丰富上市公司主体、改善企业治理、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作为对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民营企业对中国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国家税收增长、特别是扩大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经济模式发展轨迹。改革初期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时期,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国退民进”,通过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多元化实现经营机制的转变,此时的民营企业也成为实现这个多元化的关键性“第二元素”。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了“第一次创业”,成功的背后既有民营企业灵活机动的内在机制和民营企业家智慧与创业精神的回馈,也有民营企业借原有国有企业背景和政策空间之利而实现的利益。但是进入21世纪,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进入第二个“创业期”,这背后的原因既有自身运行机制需要才家族或个人控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需要,也有2007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之对应的经济结构也从“国退民进”开始向“国进民退”转化。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控制权问题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兼顾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凭借其天然优势形成了一定的垄断性,大部分民营企业只能生存在国有企业的夹缝中。因此,了解民企业的控制权到底有哪些特征,当前处于什么状况,影响其控制权价值的特有要素以及民营企业控制权转移的诱因等方面,对于认识当前民企的生境至关重要,而民企在并购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则是认识这些要素的一个基本窗口。
二、并购市场中的民营企业
企业并购是控制权市场的一个基本组成要素,并购参与者的地位、并购价值等方面可以很好地体现控制权的配置和价值。而民营企业在并购市场中的地位和表现则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线索。
作为咨询机构的一员,笔者亲自参与了近期的一些并购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例外地都是国企收购民企,尽管个案缺乏概括力,但它们却能让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并体现出民营企业在当前并购市场显示的特点。
1、并购市场上的控制权转移特征
如果将企业主体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类的话,当前并购活动的涉及的控制权方向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之间的收购和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则凤毛麟角。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形势下的并购市场上,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和金额上都应该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收购方,或者说,国有企业在控制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民营企业只能甘拜下风。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显然是民营企业无法企及的。
2、参与并购的民营企业特征
这些作为被收购者的民营企业,他们甘愿放弃辛苦打拼出来的事业,将企业控制权拱手让给集官僚权威和经济大权的国有企业,到底是处于何种目的,抑或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这也促使我们将眼光转移到这些放弃控制权的民营企业身上。
尽管笔者参与的这些并购活动属于个案,但它们所表现出的特征合乎当前形势,并且在这些局部领域中体现出民营企业的某些共性特征。
(1)具有相对复杂的间接控制权结构。这些被收购的民营企业要么实际控制人通过海外公司的境内子公司对实际被收购对象实行控股,要么是通过在避税天堂设立的公司,进而通过境内子公司实际被收购对象。也就是说,这些民营企业或成立全资子公司,或成立合资公司,从而以间接控制方式实现控股,具体的控股方式又分为树状控制结构和金字塔控制结构。前者为母公司以全资形式控股子公司,因而,避税应是企业采取间接控制的主要考虑;后者则采取全资和合资并存的形式,实现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这其中既有避税方面的考虑,也有以部分资金通过杠杆效应撬动更多资金的因素。
(2)收益能力较高。这些民营企业的毛利率均超过40%,净利润均超过10%;个别企业的毛利率均超过50%,净利润均超过15%。这些盈利指标不仅高于被收购方,而且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这其中既有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原因,更有企业自身经营灵活、效率高、成本低等方面的经营性因素。
(3)偿债能力极端恶化。这些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的临界线,相当一部分接近80%,最高甚至达到90%。此外,所有被收购方的流动比率在近期内均明显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民营企业均存在较大的外部借款和频繁的内部资金周转。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和企业管理层的讨论,我发现,这些企业在经过初期的高速发展之后,为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和增加收入,资金出现瓶颈,而寻求被国企、尤其是央企并购,似乎已经成为他们获得资金注入的最佳选择。
(4)控制权高度集中。这也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尽管这些企业均采取了复杂的多层次间接控制形式,但最终控制者非常集中,表现出很强的一人控制或家族控制。尽管发展迅速,前景明朗,但内部控制不健全、治理结构不先进以及过度避税等民营企业的固有局限性却显露无疑。此外,股东大会基本形同虚设,小股东对企业的决策基本没有影响,几乎完全听从大股东的摆布。
(5)财务造假现象严重。很多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现象,通过推迟或少计收入、提前或虚列费用以达到避税甚至偷税,既是民营企业利润动机的必然趋势,也是他们在当下融资困难、现金流拮据情况下做出的无奈选择。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扭曲了民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估值,不仅加剧了并购过程的不确定性,也给作为收购方的国有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甚至是法律风险。
三、民企困境的思考
民营企业在并购市场上的地位及其控制权特征既有与理论相符合的一面,也有在当前特定形势下形成、尚待进一步思考的很多新特征。
首先,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形成的挤出效应,再加上融资困难及税负过重,构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在经历了2007-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上世纪90年代民营企业大举收购国有企业的趋势彻底转向,“国进民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背后最大的推手莫过于融资能力。对民营企业来讲,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融资,民营企业发展到现阶段依靠自有资金已明显无力以支撑其进一步的增长,而现有金融体系无论从观念上、体制上还是技术上,对民营经济在融资上的支持力度都不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间接融资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都远不及国有企业,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为换取进一步发展的资金而放弃控制权。
此外,在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依赖控制权实现的价值既有通过其控制地位带来的合理控制权溢价,也有因为对控制者缺乏监管而借助于不合理避税和侵害非控股股东带来的“隧道”效应,这不仅制约了民企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民企对完善经济结构发挥的作用,并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并购等渠道传导给国企。
在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垄断优质资源和融资渠道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必将继续面临困境,除已完成“二次”创业并形成行业龙头的个别民营企业之外,大多数民营企业还要在发展权和控制权之间做出权衡。无疑,这些问题都将放大民营企业控制权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民企被国企收购“去民营化”愈演愈烈日期[OL].中国建材网,2011年4月7日.
[2]顿曰霞,薛有志.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多元化经营与投资者保护[J].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09期.
[3]唐英凯,周静,邹晖.中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及影响因素[J].经济问题,2009年第3期.
[4]裘益政.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研究[A].三友会计论丛(第8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民营企业想要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站稳脚步,必须要完善现有的民营企业法律保障制度。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析,一方面阐述了我国民营企业法律保障现状,另一方面完善民营企业法律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法律保障;建议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民营企业逐步得到有效地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没有相对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了使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必须重视民营企业法律保障的完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一、正确认识民营企业法律保障现状
(一)民营企业法律保障不够完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民营法律保障的法律制度。没有专门的法律机构针对性制定民营企业法律体系,现行法规多数都是由国务员或者直属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规。这样法律效力低,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性力度不够。虽然现行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品牌纠纷有关的刑事、民事责任,但对于刑事、民事责任的判断标准,法律没有提供相关的划分依据。
(二)市场准入权的不公在实际生活中,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诸多不公平的对待,如政府补贴、行政许可、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民营企业的政府补贴始终不如国有企业的补贴高,行政许可要经过很多部门的批准,基础设施条件也没有国有企业齐全,民营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也不如国有企业的。在一些垄断行业中,如电力、石油、通讯等,民营企业是不被允许进行投资的。在一些非国家安全的行业中,民营企业可参与投资,但民营企业的投资比例小,投资附属条件多,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仍然无法参与其中。
(三)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在有关民营企业法律保障方面,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起到法律的保障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处罚多以罚款、代罚为主,这样侵权者会利用这个法律空隙为自己开罪,躲过刑事处罚,导致民营企业侵权现象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侵权的民事赔偿机制没有相对的标准,民营企业在侵权案中不仅要自行收集证据,而且还无法获得相对应的赔偿金额。
二、完善民营企业法律保障的建议
(一)制定民营企业基本法制定民营企业基本法,在法律上肯定了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民营企业对国有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民营企业基本法,不仅在法律上肯定了民营企业对国有经济的贡献,而且还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基本法的确立,是制定有关民营企业法律保障附属法律法规的基础,从而可以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民营企业法律保障体系。为民营企业在刑事处罚、民事处罚等中提供法律依据,维护了民营企业的法律权益,从而进一步遏制了违法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民营企业税收法律制定从我国现行的法律税收制度方面可以发现,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往往不如国有企业的税收政策,甚至出现不公的待遇。因此,国家应建立有关民营企业税收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在建立民营企业的税收制度时,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民营企业税收制度,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这样可以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应享有和国有企业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即享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又和国有企业有着一样的待遇,从而企业可以留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再生产,有效的提高的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构建民营企业的资金法律制度资金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时,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度,甚至是企业破产。因此,国家应推出相对应的中小企业资金保障法律制度,从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一是建立民营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充分发挥国家的信贷作用,为民营企业的资金需要提供后备资源。二是在资助方面,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应得到和国有企业同样的资金资助,消除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风险投资制度,国家应鼓励风险资本对民营企业的的大力支持,为民营企业的资金需要提工多条渠道。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变化莫测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艰辛而复杂的过程。民营企业法律保障的进一步完善是民营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的一盏指明灯。因此,民营企业应该维护自身的法律权益,只有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司法严格执行法律程序,才能使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有效、公平的民营法律保障制度,才能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民营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褚佩瑜.论我国民营企业的法律保障[J].商法之窗,2015,167.
[2]刘宁.新形势下的民营企业法律保障分析[J].经济与法,2014,61.
关键词:
“一带一路”;民营经济;金融支持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条例,确保了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使民间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环境和机遇。资金不足,尤其是我国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鉴于此,除民营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条件外,相关部门也必须建立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金融行业的有效规制,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经济的现状概述
1、民营经济的含义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其特征:一是民营经济的创始人在民营经济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公司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创始人;二是目前我国以国有制经济为主体,民营企业家非常渴望能够得到法律的帮助和社会的认可;三是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相对于国企而言,一直处于劣势。
2、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据调查发现,目前民营经济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63%的贡献,已经逐步成为当今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整个经济发展不容小觑的力量。
(2)民营经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经济竞争加剧,大部分的国企开始裁员,导致国内大量的人员失业,面临巨大的失业压力,同时期我国民营企业的逢勃发展,充分吸收了国内剩余劳动力,为保障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
1、面临的问题
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融资困难,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直接融资渠道单一。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创业的时候,其资本都来自发起人的个人储蓄。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具有生产规模小、资金不足、缺乏先进技术等特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能的转型,民营企业面临着日益剧烈的竞争,同时民营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经营存在着高风险。根据我国统计局《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研究问题》可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态势很不乐观,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还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诸多原因导致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单一。
(2)间接融资渠道困难重重。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还不成熟,相较于国企来说,各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严重的影响了民营企业在银行的形象,降低了银行对民营企业支持的积极性。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所需的贷款额度也就比较少,继而提高了融资成本和融资的复杂性,银行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也会逐渐减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了解决间歇性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民间“高利贷”完成贷款,高昂的融资成本,致使民营企业走向破产、倒闭。
2、融资困难的原因
(1)民营企业自身原因。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民营企业不能在融资的时候向银行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更没有任何机构为其担保。另外,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不仅没有雄厚的资产,也没有良好的盈利记录,这导致民营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审核当中很难取得较高的信用等级,所以金融机构在对民营企业申请贷款时有着“恐贷”的心理。
(2)金融机构贷款机制不完善。伴随着国际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我国正在着手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格局。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领域,国有银行处于金融业垄断地位,地方性银行刚刚崛起,业务网点分布又少,这就造成了金融业在地域上的分配不均。国有银行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提高贷款权限,将贷款权限提高到一级分行的标准,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3)宏观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呈现出回落的趋势。对外经济结构出现调整,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等等这一系列原因都制约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建议
1、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1)积极拓展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快而好的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我国的合伙制企业都有直接融资的权限,企业在上缴所得税的同时,就享有自由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权利。在我国,民营企业要想发行股票和债券就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才能获得发行的权利,同时不允许存在柜台交易的形式,但是可以在数目不多的公开场所进行交易,这与国外相比是大相径庭。根据调查发现,国外民营企业实现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仅仅只需要在相关部门进行注册和备案,并且主要是以柜台交易为主。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我国应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关部门应该放宽民营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条件,并将股票、债券上市的审批制度改革为注册制,建立和健全我国的股票、债券上市、交易体系,并且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开展民营企业产权交易试点工作,可通过产权交易为其融资。2015年11月23日,主席访问英国,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达成59项协议,这表明欧洲的战略发展和中国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高铁、核电的走出去,深化了双方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拓展了国内的融资渠道,新型产业成为热点,助推了国内经济的转型。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亦可发挥自身优势顺势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2)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民间融资渠道。民间融资是合伙制企业创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民营企业起步的资金来源。目前国内民间投资行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业发展良莠不齐,行业规范性有待完善;二是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存在误导投资者的现象。因此,我国在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方式来实现融资的同时也应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间投资行业加强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加强第三方支付的管理,确保我国民营企业实现民间融资的顺利进行。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要求在民间金融活跃的区域,要定期统一组织开展跟民间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金融风险知识的宣传活动,这样能使公众及时有效地掌握到相关政策、规避一定的民间借贷的风险,还能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辨别意识,正确引导投资者去依法、理性投资,为众多民营企业提供健康良好的融资渠道。
2、完善和强化金融机构的贷款机制
尽快完善和强化贷款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这是金融机构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通常都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其中有专门为民营企业办理贷款的金融机构、抵押制度和信贷条例。首先,央行要督促各个国有银行健全、完善信贷条例,鼓励这些银行在保障信贷安全前提下,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制度,适当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比例。其次,央行要适当推动各个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和农村贷款银行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他们要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鼓励政策性银行在现有的业务范围内,可以选择性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同时也可以建设政策性的民营企业银行,至于资金,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和向其他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来集资,并且出台明确的法律规定,规定其主要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最后,央行要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
3、建立与金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
上述分析表明,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民营企业本身管理水平不高。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远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先进的管理体系。要保证金融机构顺利对其实施投资就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民营企业加速自身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是主动适应“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需要。国外民营企业发展成功的案例表明民营企业自身因素也是企业崛起的一个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应该以外部扩张来实现民营企业的崛起,而向外延伸主要包括以下二点:一是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兼并企业可以接受更多的订单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二是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通过高报酬招聘市场上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加入不仅可以为企业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而且可以规划企业的发展宏图,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实现企业的外部延伸可以更好的促进民营企业的规范化和成熟化。
四、结论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的时间尚短,但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本文在努力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精髓的基础上,从制定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法规制度、加速金融创新改革、完善金融的法律监管体系、促使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民营企业等方面阐释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希望本文能有助于正确解决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为地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褚保金、张茹:常熟民营金融与民营经济互动效应分析[J].上海金融,2006(3).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在逐渐做大做强,这时单纯依赖外部审计已难以应对民营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有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重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以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难点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预防企业经营风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着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和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首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定位不准确,审计职责定位模糊。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目前,民营企业大多存在着重生产经营管理,轻内部深层次管理的问题,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民营企业内审计人员调动频繁,这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地位不高,审计人员不够稳定,因而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受客观因素影响大。在民营企业里面,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受企业老板或“家族”的控制,这导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很难独立、全面的开展工作,失去内部审计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企业的利益限制,审计工作很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最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民营企业里,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十分复杂,往往是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转岗,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不足,加上审计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脱节,往往导致审计结果缺乏权威性、不被企业管理层所认可,审计工作成效不大。
二、应采取的对策与解决办法
(一)强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增强审计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
首先要明确职能。根据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目前的实际情况,其内部审计应强调监督职能,其作用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而保驾护航。其次要提高认识。民营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最后要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内部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
(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时效性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只有产生效益,才能得到企业决策层的重视。要实现这个审计目标,首先应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民营企业内部应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审计部门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同时,其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审计独立性就越强。其次根据审计目标的重要性,有些审计工作应全面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从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审计,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与决策,事中、事后跟踪监督,使其及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提高审计的时效性。最后要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责和义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其职责相统一
(三)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要实现好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工作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首先从内部审计人员选拔的角度来看,要选拔那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其次要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精通财务审计方面的技巧外,还要熟悉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要拓宽内部审计工作领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十分激烈、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风险意识,增加审计工作的宽度和广度,为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重要,同时也给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机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对民营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南论坛,2007,7.
[2]王新峰.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3]张天姣.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2009,2.
民营企业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民营企业的成败。没有真正的素质就没有真正的成功。本文基于对民营企业家的角色认知的分析,构建了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模型,并针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提出素质提升的多条路径。
一、 民营企业家素质模型的构建
1. 素质的内涵。素质在管理学中的应用来自于一个名词“competency”。根据麦克兰德的观点,素质是个体的基本特性,与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且可测量;包括动机、个性特征、自我认知、知识和技能。波业兹(1982)提出,素质是个人具有的潜在的特征,这些潜在的特征使其工作产生有效的或是出色的绩效。胡姆斯特拉(1990)认为,素质是动机、特性、自我定义、态度或价值、知识内涵、或是认知技能或行为技能,是任何可以用来明确地区分优秀业绩和普通业绩者或者区分有效业绩者和无效业绩者的个体特点。泰德等人(2000)将素质界定为那些可以归因为对组织有效性做出积极或者消极的贡献的个人预期工作行为中可以确定的方面,是一种未来导向的工作行为。
由此可见,素质是个体的潜在的基本特征,素质的高低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业绩表现,高素质往往与高绩效相联系,高素质是高绩效产生的潜在因素。
2. 角色认知的涵义。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个体扮演每一社会角色可分为三个阶段:角色占有、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角色占有是整个角色扮演的基础。角色认知是指个体按照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类型对与自己所处地位有关的社会角色规范和角色评价信息进行不断加工处理,在心理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反应模式(即特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的模式)的过程。地位相同而外在的角色行为模式存在着差异是由角色认知的不同造成的。角色认知在个体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角色实践就是个体把角色认知内容表现为外在行为的过程。
3. 民营企业家素质模型的构建。在中国情境下,很多民营企业家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担负着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任。基于角色认知的分析,将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模型划分为核心素质和基础素质两部分,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核心素质包括知识素质、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1)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民营企业家的身体健康状况。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靠民营企业家一人在支撑,一旦民营企业家因意外情况而离开工作岗位,企业的发展就要遭遇严重危机。如均瑶集团总裁王均瑶的英年早逝是企业的重大损失。(2)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承受能力,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民营企业从创立起,就处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面临生存的压力和破产的风险,民营企业家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不断开创企业的辉煌。(3)品德素质。品德素质反映了民营企业家在进行企业经营时所遵循的信念和做法。遵纪守法和坚持诚信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所应具备的品德素质。曾经的劣质奶粉事件、过期产品回炉事件、假酒事件等都说明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在诚信方面的缺失。(4)知识素质。知识是对相关领域信息的掌握度,是能力的基础。作为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规划家,需要一系列的相关管理知识、营销知识、经济学知识等作为其决策和管理的基础。民营企业家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加以学习利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5)社会素质。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组织,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代表人物,必然要与外界环境进行协调沟通。企业家除了进行组织内部的管理外,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曾经的具有悲剧色彩的2003年的孙大午事件和陈远豪事件就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关系处理的争论,引发了对企业家定位的思考。(6)能力素质。对民营企业家而言,除了像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一般能力外,更需要战略规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民营企业家的能力素质是民营企业铸就成功的根本。(7)个人魅力。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是非常艰辛的,但员工却愿意跟随民营企业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个人修养。个人魅力是上述各项素质的一种综合体现,反映了个人在上述各方面所具有的良好的素质。
此外,由于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对民营企业家上述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在初创期,强调的是政策和个人胆识、魄力,创业者对于企业成长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发展期,需要的是资金和技术,成熟期需要的是市场。
二、 中国民营企业家素质的现状
中国民营企业是在政府启动、政策拉动和国家政策不健全的情况下,拾遗补缺成长起来的,这与真正的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与真正的企业家在素质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基于上述素质模型的分析,民营企业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心理素质方面。民营企业家由于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在对待成功和失败的看法上,存在一些思想上的问题,如企业里的造神运动、企业英雄主义、轻度妄想症和赌徒心理等(陈文轩,2000),极易导致理想主义情绪的产生,导致企业文化的空泛,企业管理的虚化。
2. 品德素质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家缺少诚信,企业产品质量差,逃税漏税,可能获得了短期利益,但却丧失了长期发展的可能。还有部分民营企业家,在其暴富之后,开始追求个人物质生活享受,挥霍无度,对社会风气形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3. 知识素质方面。民营企业家中有不少是从农民、城乡个体工商户成长起来的,由于缺乏必要的系统学习和不断学习,使得他们没有学习到专业基础知识,缺乏应有的生产经营知识,基本上靠经验摸索来管理,摸着石头过河,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很多盲目性。
4. 社会素质方面。民营企业由于其发展壮大的特殊历程,造成了在民营企业家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官商纽带。在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仍控制着一些重要的社会资源和机会,而民营企业的经营还远远没有达到自我保证的程度。在这种状况下,民营企业希望通过寻找政府关系,获得一些机会和资源,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许多民营企业都在依赖政府,依赖政治。
5. 能力素质方面。很多民营企业由于其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等管理方式,限制了外部优秀人才的进入,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民营企业家本身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缺乏相应的战略规划决策能力、预测能力等,盲目决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其生产局限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 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的途径
1. 通过自身努力提升素质的途径。(1)强化身体健康意识。身体健康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民营企业家需要强化身体健康的意识,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具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高效率地管理企业。(2)思想观念的转变。民营企业家需要不断转变自己固有的对事物的看法,并要随着自身地位的提高,所处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及时转换角色认知,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3)部分性格的改变。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民营企业家要想带领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民营企业家由于其出生和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存在很多独特的性格,特例独行,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孙大午事件和陈远豪事件就说明了民营企业家部分性格需要改变。(4)不断学习知识,强化实践,提高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作为民营企业家,既要关注最新的管理知识经验,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更要将新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随着一批年轻的知识型民营企业家的不断崛起,给老一批的民营企业家敲响了警钟。(5)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坚持质量第一,顾客之上的观念。诚信经营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只有坚持诚信,强化社会责任感,才能不断赢得顾客的信任,获得企业长久的发展壮大。(6)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魅力。民营企业家个人魅力的大小及个人威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对领导者的态度,对企业发展的期望。因此,民营企业家需要不断提高个人魅力来赢得广大企业员工的爱戴,上下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共同奋斗。
2. 通过外部环境的塑造和改善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国家发改委2005年了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取向,从政策上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还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大力宣传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同时对民营企业家的失败采取宽容机制。(2)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考虑当地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短期辅导或培训,还可以结合干部挂职锻炼等进行国内培训、出国培训和考察,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3)创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随着民营企业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民营企业家一人决策的现象将被公司治理结构所代替,这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民营企业家的顺利转型。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家对事业成就、名誉和社会地位的期望及重视程度较高,可以对其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等体现工作成就感的制度加以激励。(4)逐步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家市场。建立民营企业家市场,是在民营企业现代管理方式下,通过积极推进企业家市场信息化、社会化和职业化,把具有创新意识、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挑选到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上,并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民营企业家群体的高素质。
参考文献
(一)政治关系网络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中国转型经济的情景下,政府仍然是资源和合法性的关键来源,除了通过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外,各级政府还拥有分配关键资源的权力,通过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然而,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得到的政府支持相对较少,甚至经常还处于劣势竞逐状态。正因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政治,其中很多人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拥有这种政治参与而形成的政治关系网络,对于民营企业的战略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网络使得公司因为以下原因更多地履行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首先,具有政治关系网络的民营企业家可能在思想上更加开明和进步,更倾向于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义务。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与政府建立起来的政治联系可能对民营企业家有教育的功能,促使民营企业家采纳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上的观点。Porter和Kramer(2006)分析指出,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环境、缓解社会张力,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总体商业环境。具有政治网络战略意识的民营企业家更能够感知和采取这种互动共赢的策略;其次,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关系网络会对其产生必须有所作为、甚至率先垂范的规范性压力。当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纷纷出台一系列文件,引导或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积极主动响应政策号召,就成为民营企业家(的企业)保持与政府间互惠关系的极佳方式,同时也能够增进政府对公司的信任;最后,作为民营企业和高管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网络使得利益相关者对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度更高。民营企业家政治地位的认可和提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们(的企业)对社会事业有所贡献。相应的政治身份和地位有可能提高来自政府、公众等方面的期望压力,驱使民营企业家做出与这一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行为。因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民营企业拥有政治关系网络,①则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②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二)协会关系网络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如前所述,作为一种政治网络战略,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关系网络对于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获得各种关键资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中国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家中,能够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毕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对于那些没有获得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政治身份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可能会通过参与其他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行业协会等关系网络来与政府部门建立和维持政治关联,从而得到政治保护和获得经济利益。在国外推动并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各个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下可能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很多中国的行业协会不仅与政府联系紧密,甚至其中很多是由政府部门主管或组织成立的。例如,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全国工商联),就是由政府主导成立并管理的,作为政府联系民营企业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助手。这些行业协会中的企业依托其政治背景和政府支持,经常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众多益处,包括对融资、行业准入、政府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优惠)、公司价值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政企合作网络关系组织,加入行业协会提高了民营企业家在社会和行业中的地位和形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政治网络,积累较高的政治关系资本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权利与义务总是相伴随的,正如企业家当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一样,加入行业协会提高了企业家们在政府官员、媒体和社会公众面前的曝光度,来自政府、公众等方面的期望压力驱使他们做出与这一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行为。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民营企业拥有协会关系网络,①则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②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二、研究样本与变量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9-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数据来自于Wind深度数据库中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企业家社会关系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系我们通过查询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手工收集整理。控制变量所用基础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同时,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剔除了金融类和数据大量缺失的公司,最终选取了2932个观测值,其中有281个样本自愿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此外,我们将文中所有连续变量按两端2%进行winsorize处理后进行分析。
(二)变量定义(1)因变量。①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的民营企业编码为1,否则为0。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本文用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综合评分来量化,该评分系统着重在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完整性和信息披露质量,翟华云(2010)、周中胜等(2012)均使用该数据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2)自变量。借鉴张正勇和吉利(2013)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将企业家设定为董事长。本文研究中运用的政治网络是中国社会背景下的维度划分,借鉴陈劲和李飞宇(2001)、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的研究,本研究用2个维度测量民营企业政治网络战略:政治关系网络和协会关系网络。政治关系网络(PoliticalRelationalNetwork):中国民营企业处于政府与市场双主导的转型经济中。获得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资格,是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最直接的方式。本研究中的政治关系网络测量为:董事长是否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若是为1,否则取0。协会关系网络(AssociationRelationalNetwork):董事长参与的外部行业协会越多,与各行业协会的联系越强,社会资本量也越大。我们对协会关系网络测量为:董事长是否参加了行业协会,若是为1,否则取0。(3)控制变量。在民营企业家人口统计特征方面,借鉴Thomas和Simerly(1995)、孙德升(2009)的研究,我们控制了企业家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变量。而在组织层面,借鉴沈洪涛(2010)、翟华云(2010)、张正勇和吉利(2013)的研究,我们控制了顾客远近度、再融资动机、产品市场竞争、企业规模、财务杠杠、盈利能力、地区、行业类型等变量。各控制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样本企业概况样本企业概况总结在表2和表3中。在所有2932个样本中,有281个样本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约占总样本的9.6%,表明我国民营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仍然较低;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最高分为71.8,最低为13.3分,表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总体披露水平较低,且不同企业差异较大,“良莠不齐”现象突出。在全部样本中,男性民营企业家为2757个(94.0%),且大部分集中在40~60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占总体的91.2%,中专及以下仅有259个样本,占总体8.8%。1032个样本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其中795个样本为人大代表,395个样本为政协委员。拥有协会关系网络的企业家为939人,其中885个样本为行业协会会员,371个样本为工商联成员。企业规模最大为824.43亿元,最小为1.30亿元。公司盈利能力最高为46.90%,最低为-38.98%。资产负债率最高为160.44%,最低为0.71%。390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第2年有增发或配股预案,占总体13.3%。823家企业产品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占总体28.1%。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民营企业在规模、效益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的较大差异。
(二)回归分析结果当因变量为社会责任报告是否披露(Voluntary_CSRR)时,变量数据具有排序特征,在研究中,本文选择了有序Logistic模型回归检验;当因变量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Rks_CSRDI)时,鉴于绝大部分上市公司(2651家,占全部样本90.4%)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若采用普通回归模型(Ols)进行分析会产生较大偏差,因此本文选择Tobit模型回归检验,以避免因为大部分变量为0时产生的测度偏差。(1)Logistic回归分析。表4中,模型(1)至模型(2)分别表示当单独考虑政治关系网络、协会关系网络时的回归结果,而模型(3)加入全部变量的回归结果。通过比较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政治关系网络、行业协会关系网络的显著性水平并无明显变化。在模型(3)中,政治关系网络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那些具有政治关系网络的民营企业越可能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假设1获得了支持。董事长的协会关系网络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那些具有协会关系网络的民营企业越可能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假设2获得了支持。(2)Tobit回归分析。在表5中,模型(4)至模型(5)分别表示当单独考虑政治关系网络、协会关系网络时的回归结果,而模型(6)是加入全部变量的回归结果。通过对三个回归结果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政治关系网络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影响的显著性从1%下降为10%,协会关系网络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显著性并无变化。这说明,民营企业家政治关系网络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被其他变量所稀释。由表5模型(6)可以看出,政治关系网络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β=2.194,p<0.1),说明拥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身份的民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这表明,政治关系网络的确有可能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利益,民营企业也会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去履行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行为进行披露。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拥有政治关系网络的企业的确比其他企业在履行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方面面临更多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协会关系网络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β=3.635,p<0.01),说明加入行业协会或工商联的民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这可能是因为,行业协会的成员或地方工商联成员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它们资源相对丰富,而且受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程度也更高,协会会员或工商联成员同时肩负着维护协会和工商联社会责任形象的重任。
(三)稳健性检验为了增进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①本研究将样本控制在企业家拥有至少50%权益的企业重新带入各个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结果与文中结果基本一致;②由于在样本考察期间内(2009-2012),可能存在部分企业家由于升迁、调动或年龄等原因而发生变更,会产生一些过渡性影响,因此,我们剔除了这类样本重新进行分析,其结果与文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文中结果较为稳健。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9-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政治网络战略的视角研究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在控制了民营企业的组织因素及企业家个体人力资本控制变量后发现,政治关系网络、协会关系网络均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倾向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①现有关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提升公司价值或财务绩效层面,却无法取得一致结论。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政治动机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现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的研究文献。②本文研究丰富了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文献。现有关于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文献集中在其给民营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或者成本等方面,却没有对民营企业如何建立或强化政治关联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民营企业建立或强化政治关联的一个重要途径。
今年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比去年同期增长;合同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创新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工作方式
⒈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应注重实效。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务虚的成份还是比较多的,具体表现在形势多于内容。如湘洽会、深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形式和内容不相一致。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应该在务实上狠下功夫,要从客户、项目、前期洽谈等基础工作做起,宁缺勿滥,切忌贪大求多,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机心理,摒弃假、大、空的东西。实实在在地交一个朋友,谈一个项目,签一个协议。
⒉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应追求效率。现在我市的招商引资每年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巨大,但成果不能令人满意,投入产出率不高。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克服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一是要营造成良好的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环境,强化环境也是资源的观念与工作措施。二是扎扎实实抓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突出抓项目的开发,抓客户资源,抓资源的优化,开发出一批好项目,联络一批大客户,集中民营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有的放矢的小分队招商,提高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⒊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常抓不懈。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仅是搞几次招商活动就万事大吉了。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有三怕”:一怕外出招商搞形式,走过场。二怕花钱招不到商,劳民伤财。三怕合作兼并丢了自己的老本,家人那里交不得票。所以还不如守着老业更稳妥,致使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要彻底消除“三怕”的心理,促使民营企业主动思考招商,主动出击招商,开创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⒋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注重交流。民营企业要善于广交朋友,联络客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是招商引资的前提。有名气,才会吸引人气,有人气就有财气,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海内外客商,是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是要走出××看世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加大我们与美欧、台港澳的联系,吸引、邀请客商来常考察、洽谈项目。二是加强企业网站建设。互联网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每个民营企业要建设成自己特色的网站,丰富网站的内容和形式,发挥网站的多功能作用。
三、激发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热情
⒈突出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资格。招商的主体资格应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突出他们作为招商主体的地位和角色,市政府要围绕民营企业来展开招商引资活动,全社会形成民营企业招商的氛围。
⒉政府引导,宣传发动,鼓励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强化其主体资格的地位。每季度召开的招商引资调度会民营企业必须参加,要让他们身在其中,了解招商引资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客户、资源、信息、组织机构。同时,经常召开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座谈会,宣传招商引资的政策和优惠政策,消除“内外有别、重外轻本”的陈旧观念。
⒊市政府要敢于拿出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给民营企业来开发。要解放思想,消除把民营企业看成个体户的错误想法,要知道外商就是外国的个体户,本质没有区别。充分调动我市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的优势,集中开发一批大项目,要大胆让民营企业发财,以加快我市经济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老板的素质。招商部门要经常举办民营企业招商培训班,提高民营企业家对项目包装、客户联络、优惠政策、技术合作与洽谈等招商引资多方面的技能和水平。同时,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的讲授经验的方式,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老板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注重市本级的项目,突出抓开发区的招商引资
⒈集中优势资源,倾全力在开发区形成招商合力。要突出德山开发区、柳叶湖开发区在全市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要把“实施千亿工程,打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战略目标,一、二、三产业招商并重,突出抓工业项目的招商。进一步严格执行市本级工业招商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奖工业项目的引资人,举全市之力打造开发区。
⒉围绕优势产业抓招商。尽快建立优势产业招商的办公室,全面开展招商活动。延长优势产业的加工增值的链条,建立系列配套的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如我市目前的制药、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
⒊注重抓项目开发,促进招商引资。项目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只有项目在手,才有客户上门。计委、经委、外经局、建设局等单位要组织专门的队伍开发项目,五个百万亩工程和十一大优势产业项目要编制中英文商业计划书;每个项目都要明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联络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一系列的工作,真正做到人有项目,项目有人。
⒋注重交流,扩大××知名度。利用友好城市的建立和湖南同乡会及××海外学子等关系,加大我市世界的联系,吸引、邀请客商来常考察、洽谈项目。同时,充分发挥××网站作用,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加大网站建设的投入,实现中英文对照,把××网站的建设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数字平台。
五、盘活本地资金的措施
⒈政府出台鼓励、支持、扶持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具体措施。定期举行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得新闻会,项目和政策。对参与改制国企、增加就业的民资可以给予优惠政策;对于开发我市五个百万亩工程和十一大优势产业开发的是政府可承诺相当优惠的条件。如奖励、规费、资金投入等。
⒉围绕十一大优势产业搞规模。要形成产业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从而化解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风险。刺激、提高民营企业投资热情,特别是在德山开发区等园区要形成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板块,只有真正形成规模才能产生规模经济的效益。
⒊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走联合的路子。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嫁接、兼并、合作的手段,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小联合,走联合发展之路,扩大投资,加快发展,尽快形成独具我市特色的民营经济群体。
⒋为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保驾护航。借用外地的经验,尽快成立担保公司,为中小民营企业投资提供担保,开拓融资渠道,化解投资风险。
六、营造良好招商引资幻境,服务好现有的三资企业
⒈改职能部门、机关办公为机关办事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各职能部门都要定期上门到企业服务,并由企业填写服务反馈意见表,上交经济环境办公室,并以此作为年底评比的依据之一。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民营企业在生产效率、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2012年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实施细则于上半年陆续出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等二十多个部门参与其中,旨在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的现象,进一步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投资领域,包括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重组联合,同时鼓励民资重组联合和参与国企改革①。但是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或者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并不等于破除垄断,也可能会加剧垄断势力。从现实来看,我国民营资本进入国有垄断领域一直面临着以下主要障碍:法律和体制保障不足;进入成本(技术投入成本、固定投资成本、准入许可证等)过高;企业融资较为困难等。
一、 引入民营资本的理论分析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我国民营资本进入国有经济领域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民营资本作为独资企业,进入市场;民营资本作为独资企业承接外包服务,公共部门从民营企业购买服务然后向公众供给;民营资本参股国有企业;民营资本控股国有企业。进一步可以归纳为3种模式: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公私合作供给机制以及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本文基于封闭经济条件下混合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探讨在我国国有垄断领域引入民营资本的效率问题。
假设市场中存在两种类型企业:国有企业(包含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且同类型企业之间不存在差异。通常认为私人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国有企业通常由国有股份和私人股份构成,由于国有企业通常还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提供就业岗位、保证供给数量等),因此国有企业的最优生产条件往往不同于民营企业。关于民营资本的进入壁垒问题,Broadman(2000)将转型经济体中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进入壁垒分为:管制性壁垒和市场性壁垒。管制性壁垒主要是指来自政府的管制约束,市场性壁垒主要是指来自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以及绝对成本方面的进入障碍②。民营资本进入市场,首先需要突破管制性壁垒,然后是市场性壁垒,这两个阶段的成本构成总的市场进入成本。下文将对三种民营资本进入模式进行理论分析。
1. 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根据产业经济理论,寡头垄断市场中新竞争者的进入,将会影响现有的市场格局。国有企业将社会总福利部分纳入到目标函数,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的供给产量应比民营企业更高。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一些领域,如钢铁、电力等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形,而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却是供给不足、效率低下。国有经济中的委托问题、行政垄断等因素,使国有企业的供给效率受到质疑(Zhang,1997;刘小玄,2004;刘小玄、赵农,2007),通常认为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均低于民营企业(吴延兵,2012)。
我国国有垄断行业的产品价格通常由国家发改委直接定价或进行定价干预,因此民营企业进入国有垄断行业,可能实现以下两种市场均衡状态:与现有国有企业形成古诺寡头垄断均衡;或者成为斯塔克尔伯格寡头垄断均衡的产量追随者。在古诺寡头垄断环境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处于同等竞争地位,且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越多,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供给效率越高。在古诺寡头垄断均衡下,民营企业的盈利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生产成本和市场进入成本,民营企业只有在非亏损状态时才会选择进入市场或继续留在市场中。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金融体制民营企业制度信用环境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民营企业正逐步取代国有企业成为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然而与其迅猛发展的经济态势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不畅,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体制中银行业的高度垄断、民营金融机构的缺乏、资本市场发育不良,缺乏多层次(或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欠完善等多方面因素。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制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一、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制度创新
(一)深化银行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完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股权结构单一、资本金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从产权结构人手引进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良好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朝现代银行方向发展。股份制改造是根本途径。它可以进一步明晰国有银行的产权,理顺其与政府、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促使国有银行真正实现企业化经营,按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来选择贷款对象。这样,民营企业才能与国有企业处于公平的资金竞争地位,才能获得广泛持久的银行金融支持。
2.银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融资体制。
一是通过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改善存贷款期限结构、设置新的协议存款品种等措施来解决贷款结构性矛盾;要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不断完善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提高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资金投向的科学决策。二是要大力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授权授信管理方式,引导基层银行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大力优化贷款结构。加强银企沟通,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实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与自身效益提高的“双赢”;要研究设计适合民营企业特点和要求的金融产品、授信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门的小型企业信贷管理人员。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及时得到支持。
3.设立股份制民营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展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银行,可以通过民营金融资本与民营产业资本的融合,改善民营金融和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民营管理机制,规避民营融资的风险,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并且民营银行经营机制灵活、不良资产少、筹资能力强、盈利水平较高,能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空间较大。其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特点与民营中小企业短平快的投资融资特点正相适应,必然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沟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l消除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的歧视性待遇。要加大实施“核准制”的力度,让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优质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仅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使资本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到体现。
2.健康引导二板市场,优先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当前不仅需要积极健康引导中国的二板市场,而且更需要将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二板市场的一个市场同时发展,要积极恢复与有序发展一个各种交易主体广泛参与、交易品种数量不断扩展的场外交易市场,以规避高昂交易费用与上市条件对民营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的制约。可以尝试在上海建立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报价中心,成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引导各省市建立与上海报价中心联网的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并规定在场外交易市场中挂牌的中小企业,一旦其净资产、税后利润、市值或是股价等达到一定条件要求,就可以直接升入主板或是二板市场。
3.积极吸纳风险投资,积极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在风险投资的主体中,除了政府风险投资机构及创业中心的风险投资外,还应当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吸纳外资及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同时,依托场外交易市场使民营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持续发展,以降低其融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
二、民营企业自身制度创新
(一)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逐步有效地实现两权分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的日益扩大,民营企业初创时期的人治管理模式应该要革新。民营企业应该在领导制度、用人机制、生产经营制度等方面规范化,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减少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要对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行调整,清晰产权,规范企业行为,正确引导继承者对财产的态度和产权意识;其次要解决企业控制权问题。目前真正做到以股份分享利益而不参与经营的股东很少,导致产权地位和管理地位的矛盾加剧。可以考虑引进职业经理人,构建新型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实现经营管理层外来化、年轻化和知识化,再逐步过渡到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
(二)加快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进程,通过资本市场谋求发展壮大。产权多元化是产权清晰的前提。实现产权多元化,首先要解决好产权“一股独大”的问题。大型民营企业的产权过于集中,通过股权分散化和社会化来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才能建立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中,应从制度上确保中小投资者利益,大股东相对控股代替绝对控股,产权清晰到每个法人和自然人,使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其次,要加快民营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可以通过上市增资扩股、资产转换、出让产权等资本运作方式引进新投资者,以促进产权结构多元化,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可通过上市引入公众投资,通过资本市场来清晰产权和发展壮大。
(三)加大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倡导信用文化。民营企业要制订相关的内部信用管理规章制度,如《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合同评审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等,有条件的可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本企业内外信用管理;在企业内部实行以质量管理为根本的全程信用管理,从商品的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把好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品信用链条,不断改善企业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关系;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不做假账、不逃废银行债务。
三、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