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聚落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聚落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31 16:27: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地理聚落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地理聚落教学反思

篇1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蒙西阳光学校七年级共有五个班平行班级,平均每个班级3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近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习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习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习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讲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深入研究学案教学的特点,认真编写学案和教案,把握学案教学的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优势。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5、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学在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再进行总结、要课文、图像作业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归纳、记忆等能力、并及时强化巩固、懂得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共计315名学生,每周12个课时。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x,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6、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5、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6、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篇2

体验式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心理感受的来源是实践,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通过交流、反思、反馈等一系列活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这一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打造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为学生带来全新体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下面,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概念价值

随着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这一新型学习模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模式的价值,首先我们要对这一模式有一定了解。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实是指学习者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获得丰富感情经验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型为课堂中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可以说,体验式学习能够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模式。它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模式中,无论是情感态度的形成,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都来源于体验活动,可以说,体验活动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基础。具体来说,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模式主要具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学以致用、主动学习、寓教于乐、虚实结合。这四个特点是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原因。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受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教育重点已经从“新”转变为“学”,体验式学习模式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此模式的研究,探寻更加高效的应用措施,强化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通过这一模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使这一模式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课堂的有效助力。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1.加强小组合作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探索与发现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属于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沟通学习感受与知识,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感受到体验式学习带来的乐趣。小组合作是新时期下摸索出的一种新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学习组织方法。教师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学习《认识省级区域》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与讨论中国的省份到底有多少,你又了解多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上台进行总结与分享。这样便能够强化体验式学习在课堂应用中的效果。体验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应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习能力,总结了学习方法,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对于体验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与取得好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重地理实验

地理虽然属于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不能忽视地理实验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教授和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习惯。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想得到较好的运用,注重地理实验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地理实验是地理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操作地理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地理知识具体运用和直观清晰呈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将知识内化于操作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还要强调和培养学生注重实验过程与安全的意识。在实验中注意安全问题,还要调动感官感受与思考。

3.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地理课堂中运用需要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居民与聚落》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展示不同风俗与民情的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并且可以适当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表演相关的节目,体验不同地方的民俗。教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不一样的地理课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理念在创设情境中得到体现,这为其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为地理课堂增添独特的光彩与魅力。

体验式学习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对这一新型模式的探究,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为初中地理注入新鲜活力,使初中地理课堂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任春兰.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24).

篇3

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教学实际加以选择,也可以自己设计。这说明“活动建议”是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列出的“活动建议”有55条。这些“活动建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地理阅读视听活动、地理游戏活动、地理制作活动、地理观察演示活动、地理情境模拟活动、地理信息收集交流活动、地理设计创作活动,以及地理课外活动等类型,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地理各个领域,对于改革陈旧的地理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利用好这些“活动建议”呢?下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为例,对初中地理“活动建议”的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地理“活动建议”,要与地理课程标准相结合

地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课程中的“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的,它传达的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信息,至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传统的地理教学,只要求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它目标则无法实现。现代地理教学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教学共同体”的共同努力,努力达到“标准”的要求。而“活动建议”是帮助教师从传统教学方法转变到现代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

地理“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是由教育专家、学者编写出来的,它对我们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有指导意义,大多数“活动建议”包括有标准要求。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假说”时,我事先安排学生仔细阅读七年级上册地理P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一文,用课前10分钟,每组选一位学生讲述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然后用5分钟让学生回答P37页的问题,“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魏格纳的观察、发现的探索精神;”有的说:“要学习魏格纳坚韧、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这一活动过程,既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地理“标准”和“活动建议”,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二、地理“活动建议”,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蓝本,是各种考试的重要依据。地理课本是专家、学者根据“标准”编写出来的。“活动建议”是地理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何把“活动建议”与地理课本有机结合呢?

根据我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结合。

课前活动,教师要事先把活动要求、活动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预习教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活动,适用于新授课的导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引领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迈进。如:我上七年级地理上册P19页“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时,提前一周要求学生从家里、电脑里搜集各类地图。上课前,学生把搜集到的各种地图贴在教室后边的墙上。我说:“同学们,你们把搜集到的各类地图展示出来,很好!老师表扬你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中活动,主要是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前,教师安排学生准备活动所需的有关材料。如:七年级地理上册P4-5页制作地球仪,学生准备的活动材料是: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示范制作,然后让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评比,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让学生自己改进。

课中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成游戏。如:教学生看地图,怎样学会辨别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地图上的八个方向,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一个十字,在十字上标出方向,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起立做游戏,左手中指往上指,口中说“上北”,左手中指往下指,口中说“下南”,左手中指往西指,口中说“左西”,右手中指往东指,口中说“右东”,右手往前击掌一下,口中说“东北”,右手往前再击掌一下,口中说“东南”,左手往前击掌一下,口中说“西北”,左手往前再击掌一下,口中说“西南”。

课内活动给学生带来了知识和乐趣,那么,课后活动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呢?

课后活动,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对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如:让学生搜集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5种地形景观的照片,参观农村聚落,了解民族习俗,开展防震、防泥石流的演练活动等。

不管开展什么活动,都不能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为游戏而游戏,一定要紧扣“标准”和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及时总结评比,这样才能实现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

三、地理“活动建议”,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初中生,个别差异很大,智力水平也不一样,眼界不够开阔,知识储备不足,但他们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活动时,必须关注每个学生,使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乐于活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建议”进行重组整合,以多样化的、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实地理课堂。

农村初中生,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适合开展地理计算、绘图、阅读视听、地理制作、游戏等活动。如“活动建议”中的“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争当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员”、“观看地理录相”、“角色扮演讨论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等。

农村初中的教学设施,虽然比起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地理活动教学方面的设施还很少。教师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就地取材,为开展地理活动创造条件,活动中多多融入现代教育的元素,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四、结论

活动教学是现代教学倡导的以“活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也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要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就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加强学习,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理解《地理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的意义和价值,把“活动”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努力把“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有效对策[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20.

[2]曾学平.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反思[J]. 中学教学参考. 2012,33.

[3]陈亚平.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J]. 新一代:理论版. 2012,10.

[4]旦珍. 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教师. 2012,9.

[5]郑永周. 谈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1.

[6]吴寒.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9.

[7]勒春雷.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21.

[8]王昭懿,唐勉.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J]. 新一代:理论版. 2012,7.

篇4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7、做好考试分析工作,全面分析各班级、各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

  8、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整合学科内容,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最新范文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三·教材内容及分析分析:

  1·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

  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

  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2·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

  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

  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

  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

  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3·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

  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

  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

  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5·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总体目标: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及运用其它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五·提高具体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9、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最新范文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5

一、课堂提问要生活化

很多教师都接受和赞成“用教材”而“非用教材”的教学理念。地理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的想法是:问题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多挖掘内初班学生生活中地理知识,利用他们积累的感性材料设计问题。例如:让来自阿勒泰的学生和来自阿图什的学生比较家乡与石河子的气候的差异,特别是冬季的气温与石河子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可就阿勒泰、石河子、阿图什的气温差别提出问题,在“中国的民族”一节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新疆少数民族服饰设计问题。在学习“聚落与环境”一节可展示维吾尔族的方形平顶屋,蒙古族、哈萨克族的毡房等。提问民居与人们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总之要所突破“死书”樊篱,把“活书”引进课堂。

二、提问多设计开放式问题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大家能说出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吗?”“请说一说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第一个问题属于封闭性问题,“能”这个词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老师无意中也流露出对学生的不信任感。学生可能会直接告诉老师“不能”。而“请说一说“一词反而会排除学生拒绝或逃避思考的可能。封闭式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开放的问题。关键在于老师对提问措词的把握。例如:“你能吗?……”转化成“请你说出……”“你知道吗?……”转化成“为什么?……你认为……吗?”等。在内初班课堂中,我们还要注意少用反问句,反问句实际上是“假”问题,提问的意义不大。

三、提问问题要直观化

地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堂上没有提供给学生感性的素材,学生的思维很难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如“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节,在学习亚洲河流的分布特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直观的问题,首先桌上放了一个倒扣的碗,然后在碗底中不断滴水,水满则溢,流向不同侧面,立即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之后再提问为什么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流向四周的海洋。内初班学生视野不够开阔,他们没有见过的事物很多,例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一节,教材里写道:“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让学生解释这种现象。内初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橘和枳是什么,他们又如何回答呢。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多让学生接触直观的素材,这样提问才能有效。另外,很多学生对地理方位的判断比较吃力,借助地图将使问题形象直观。学生的判断才不会出现方向的颠倒。

四、提问要有目的性、启发性

在内初班,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目的,在“自然资源”一节,河流的图片下有一句问题:“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是流不完?如果问学生,学生是回答不出来的。因为这是学生到高中阶段才要接触的知识。所以提问切忌盲目、随意。提问还应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启发,巧妙安排提问时机。要注意学生的补偿心理,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耐心启发引导,给学生再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问题过大、过难就应化难为易、化大为小。重启发也是为了降低难度、针对内初班学生我们可时常解释一些常用的词语。例如:分布、弊端、优势、优越性、有利条件、不利影响等词语,避免学生由于对词意的不理解造成对题意的不理解。

五、提问要发扬民主

在内初班,课堂提问要发扬民主。提问问题要尽量减少集体式回答。集体式回答,课堂表面气氛轰轰烈烈、人人参与了,其实不乏“滥竽充数”之人,效果并不好。在集体回答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跟着学习好的学生回答,自己并没有思考。内初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因为他们的性格特点不尽相同而造成回答问题时的不同态度:有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回答问题的,也有能理解但不愿意当众发表意见、不想回答问题的。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老师必须使所提问题适当分布,不要随便接受喊出来的回答。热了少数、冷了多数。细心观察学生反映,对于经常不愿回答但有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树立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传统地理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主要表现:1)教学观念存在偏差;2)教学实践存在缺陷,由于学生存在心理差异,往往把知识当成定论来看待,同时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同时传统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围绕教材,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为获得对教材的理解而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等特点,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关知识为案例,进行探究性研究,试图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一、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及其应用是一个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利用探究性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本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研究内容

高中必修1课程已经学习《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已经学习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同时初中就已经学习了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生活中居民也常常因房屋照不到阳光与开发商进行官司,本课题研究不同地方房屋最佳间距问题进行探究。

(二)步骤

1)创设内容情境,引导提出问题。

出于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李先生到某楼盘拟购买一套住房。该楼盘有两幢商品住宅楼,由于李先生喜欢闲时种花弄草,而购买该楼盘北楼底层的住户可获开发商赠送一小块房前空地,这样就能实现他的田园梦了,由此王先生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但他又担心这块空地会被南楼挡光,缺少阳光照射不利花草的生长。售楼小姐一再说这套住房全年都可照到阳光,你们认为李先生应该相信她吗?请同学们帮他做个决断。(该地纬度约为23°N,tan56°≈3/2,tan43°34′≈0.95)

2)点拨分析思路,引导学生探究。

我国大多数国土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全年最小,影子也最长,北面的楼朝南的一侧底部能照到阳光,全年都能有阳光,而冬至日南楼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因此计算出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是课堂探究的第一步。

3)学生探讨结果。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δ-Φ,其中H为正午度角,Φ为当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23+23°26′=43°34′。从图中获tanα=30/20=3/2,α≈56°。H<α,说明该住房在冬至日时处在南楼的影子里,即没有阳光照射,售楼小姐的话不可信。

4)再次创设内容情境

由易到难,分层推进,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假如此时售楼小姐又游说说这套房子一年中只有一个月照不到太阳,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王先生还能相信她的话吗?

5)通过动手来探究、解答问题。

H≈56°为该住房能找到太阳的最小太阳高度,通过公式H=90°-δ-Φ可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11°S(90°-23°-56°),即当太阳直射点在11°S及其以南地区时该房是不能照到太阳的,时间大概有3个多月。

6)精心准备,开拓视角,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为了使房屋全年都能照射到阳光,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两楼间距不变,靠南的房子最高约为多少米?楼高L=20tan43°34′=20×0.95=19米。

7)让学生学会倾听,积极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经过以上的探讨,得出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成反比。

二、探究性学习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进一步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实验,地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实验离不开动手实践操作。探究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做好分组实验准备工作。教师作为实验指导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独立性,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探究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协助和指导。

(二)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投影仪、显微投影仪、幻灯、教学软件及课件等多媒体媒介现在已经日益科学化,集图生像于一体,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三)进一步增添探究性学习素材

地理知识取得主要源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发现,自然现象也是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日常知识和自然现象,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地理知识原理和地理现象。进行户外教学不仅可以更加生动的进行知识讲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这部分知识,而且知道这部分知识是如何来的;另外,下次在野外看到类似的河流地貌就会很自然地去分析它属于什么地貌,如何形成的,对聚落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四)加强探究性学习后的反思

以往在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直追求探究结果,导致探究性学习效果较差,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性学习都能探究出正确的结果,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探究后的反思。不管学生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因势利导,积极肯定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论,而对于错误的结论,教师应该巧妙的进行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知识已经不再固定不变,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应该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课程知识只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来自于探究性研究,探究性研究已经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多利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勒玉乐.探究学习[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于知识的获取都源于好奇心和兴趣的逐渐增加。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以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唤起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外,也可以在课内利用导语,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视线和思维,让他们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们更要坚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导入不但会为精彩的课程奠定基础,也会在第一时间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可以用作导语的素材很多,我们一方面要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取材,一方面也要联系教材内容,选用与教材相关的趣闻、谜语、诗歌、轶闻等等。学生兴趣大门一旦打开,灵感和热情也会随之涌现。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自觉增加对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我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生日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方位以及运动方向。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并对这一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只要学生产生兴趣,教学就变得轻松很多,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转变为一种享受和愉悦的体验。

二、课件教学,加深对重点、难点的提示和辅导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和话题,需要在这一阶段进行梳理和掌握。然而,只凭借教师的讲解和板书、挂图的辅助,很难让学生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概念和形象化的意识。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展示。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将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化繁为简,一目了然,让学生清晰明确地知道所要掌握的知识,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时,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如果仅凭教师在讲台上的宣讲,难以让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并且课本上的一些概念,没有形象地展示出来,缺乏生动鲜明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归纳。基于这一现状,我在备课时就设计了课件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在课件的开始部分,将核心知识进行归类,提示重点、难点,并以表格、图片等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配以教师的解说,力求将知识点明确地传递给学生。因为要梳理的知识点比较多,核心知识也分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陆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况”三大部分。有图有例,比较归类,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避免了学生无法将知识统一起来的现象。最后列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提问,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和思维。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教材内容,增加一些相关资料的举例和说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浏览无限的关联知识。

三、课堂内外,丰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了解这些内容都会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见识,充盈自己的头脑。平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有关地理方面的新闻和杂志,以及报纸中的小文章,搜集地理学科中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材料,在课堂上做一些悬疑式的小问答。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高中生虽然很少有时间能在电视前流连,但是很多科普类的电视节目还是值得学生看一看的。例如,一些融汇了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地质风貌的纪录片,还有介绍旅游风光的节目,以及开心辞典等节目,都能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我也在课堂上模仿开心辞典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趣味问答。如提问学生:“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别称,你知道以下国家都有哪些别称吗?这些别称又是代表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呢?”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清真之国、椰子之国、花园之国、千岛之国等别称,提示学生这些都是亚洲国家,但是具体是哪些国家,需要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学生兴趣高涨,在沉思中做出判断和解答,并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形式既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也让地理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了。

四、合作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篇8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智慧圈等所组成,是地球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宏观系统。地理事物通常是复杂的,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就地理论地理,必须从大地理的角度,从学科融合和综合的角度,去了解地理事物,去分析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地理科学的特点,在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方法的前提下,注重地理思维创新,发展综合思维、分析能力,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从地理素质教育来看,应立足于挖掘潜能,启迪心智,养成综合思维,促进自我提高。

地理科学文理兼容,与其他的学科渗透性强,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所以学习研究地理学就要用到多门学科的学习研究方法。

有的同学对地理学科的特点缺乏了解,对地理学科产生一些误解:

误解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得高分。

误解二,以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

地理学科有其自己的特点,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记忆性内容,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怎样科学地、有效地记忆这些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复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背诵。学习地理应用综合思维的方法,用跨学科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理解。比如用数学的一些学习方法。

数学中有多种证明问题的方法,其中有一种证明问题的方法叫反证法。它的具体方法如下:已知一些条件,要求证明A=B。要直接从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证明,难度较大,甚至难以证明。我们可以假设A=B的反面情况,有两种可能:(1)A>B;(2)AB推导出一个与已知条件相背,与已知公理、定理相背或荒谬的结论,说明假设(1)A>B不能成立。同样再推导出(2)AB和(2)A

地理教材中有一章是“宇宙环境”,在这一章中讲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也就是由于地球运动在地球上产生的一系列有意义的自然现象。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昼夜交替――以自转为主产生的自然现象”。笔者在以前直接讲解,有的同学理解起来有困难,后来我归纳课本,用“假设、反证论述法”讲解,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掌握,具体过程如下:

我们先假设1:地球既不自转,也不公转,即静止不动。得出的结论是:昼半球永远是昼半球,夜半球永远是夜半球。这与实际不符,所以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假设条件也与辩证唯物主义相违背,因为世界上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说明昼夜交替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假设2:地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得出的结论是:昼半球永远是昼半球,夜半球永远是夜半球。这与实际不符(这一点与前面讲的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日,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月球的反面类似,学生易理解)。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说明昼夜交替不是自转周期相同的结果

假设3:地球只有公转,而无自转。得出的结论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年,结论与实际不符。

假设4:地球只在自转,而无公转,得出的结论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是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与昼夜交替的周期实际是24小时不符。

篇9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素养”成为当今教育的独特风景,排在科学素养首位的即是构成现代科学体系的概念性知识。地理概念性知识是地理科学发展的成果,容括了人类对地理现象与地理事实的理性思考,是剥离地理表象的高级思维形态,因此掌握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理性认知地理的过程,决定着学生分析、推理、判断地理事物的科学素养。作为地理原理、地理经验、地理规律,以及地理践行的基础,强化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教学势在必行。

一、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的相关概要

(一)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的内涵及其特征

地理概念性知识是依据相同地理特征组织而成的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一般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客观描述地理事物的现象与演变过程,比如地震波、台风、气旋等地理学概念;二是反映地理事物共同特征,并进行同类事物的差异化界定,比如同为湖泊,有淡水湖与咸水湖之分,高海拔湖泊与低海拔湖泊之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与初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相比,是融合与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地理概念,比如高中地理的行星运动知识与核聚变反应知识分别涉及高中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原子、原子核概念。同时,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往往不是分散独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还存在着鲜明的逻辑关系,比如岩石与沉积岩的属种关系,冷锋与暖恒的反对关系。基于以上分析,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表现出抽象化、阶段化、系统化特征。其中,抽象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提取,比如宇宙天文等地理概念均无法具象,理解这类概念需要鲜明的空间想象思维;阶段化特征方面,由于地理概念基于同类地理事物的细化指标,决定了高中地理教材对概念性知识的螺旋式编排,比如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产生后,才会出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这种概念编排分阶段分目的地进行概念延伸,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系统化特征指向概念与概念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比如概念交叉现象、概念同一现象,以及概念相反现象。

(二)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概念性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构成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知识系统。必修一课程设计立足于自然地理的知识内容,其概念性知识包括宇宙及宇宙中的星体概念、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及运动概念、各地理要素的演变概念、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概念等总共36个地理基础概念性知识,主要以揭示个体地理属性的零散性、单独性概念为主。必修二课程设计立足于人文地理的知识内容,倾向体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现象的人地关系,比如人口的聚落现象、人类社会行为活动中的地理因素等等,该模块的概念性知识以特定的概念系统存在,表现为以一个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概念发散形式。比如工业概念衍生出工业类型、工业区、工业地域三个子概念,工业区概念衍生出传统工业区概念和新工业区概念,工业地域概念衍生出工业聚集与工业分散概念,工业类型则衍生出如原料导向型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等不同工业类型的概念,因此必修二的概念性知识具有鲜明的辐射性与层次性。必修三课程设计立足于区域地理的知识内容,在必修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环境中的人地关系,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环境、区域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活动与发展现象,其概念性知识呈现出区域性与过程性特征,比如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专有概念(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揭示地理事物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综合性概念(例:荒漠化)。

二、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地理必修一课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一的概念性知识多为零散的单独的地理概念,未形成概念系统,概念之间的逻辑性不强,学生在初中地理阶段也并没有获得相关概念的知识储备,因此高中必修课程一的概念性知识不便于记忆,学生对于陌生的抽象概念容易出现理解障碍,需要主动建构全新的认知系统,这就需要教师调动一切感性材料丰富概念形象,借助情境创设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首先,教师需要找到此类概念的准确切入口,有效展示抽象概念的动态过程。比如必修一课程的“台风”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台风形成与发生的视频影像,强化学生的感性体验;又比如必修一课程的“地球自转”部分的概念学习,教师利用简单的圆珠笔和水杯分别演示北极和南极上空的地球自转方向,便可轻松创设概念性知识的空间想象情境。除了创设具象情境外,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实际教学,是引起学生知识共鸣的重要途径,比如必修一课程的“冷锋”概念,教师可以在与学生谈论气温与降水的日常感受中引入“冷锋”概念,促使学生的生活常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比如必修一课程的“地震”、“火山”等概念,以学生能接触到的灾害性新闻事实为一手教学材料最好不过,真实的新闻现场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灾害的深切体会。

(二)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的概念性知识具有明显的概念集群特征,表现为由一个核心概念进行衍生辐射,概念与概念间的逻辑性较强,层次感明显。此类概念学习的关键是把握概念间的层次区分,建立概念依据。首先,辨析概念外延。概念的外延相对概念的内涵而言,是指概念内涵所容括的具体对象,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展示概念外延,帮助学生辨析概念与概念的区别。比如必修二课程中的原料导向型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等各工业类型概念的层次区分便可联系对比概念外延的异同,进行系统归类。其次,有效应用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图示化网络结构,适合用以表达概念与概念间的逻辑归属关系,教师用利用概念图的连接线和连接语,生成学生理解概念的清晰脉络,从而建立概念系统的可视化模式,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记忆。比如必修二课程中关于城市的结构概念,可作概念图如下:

三、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的概念性知识呈现出区域性与过程性特征,该模块知识多以案例形式展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因此必修三的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地理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促进概念理解。比如必修三课程的工业区域的形成概念,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有力的案例支持,以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例,教师应具体分析鲁尔区怎么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的新型经济区,揭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地理因素变化在其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即强调变化发生的原因所在。另外,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在过程性概念教学中效果明显,过程性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基于信息加工重组,综合理解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参与并解决概念中的问题,探究概念形成的根源,因此教师可在必修三课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教师给出围绕概念的中心议题,开展小组谈论,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以“煤炭和天然气能源的特征”为论题,进行煤炭和天然气能源的优势与劣势比较,再引入西气东输工程,帮助学生理解工业类型的变化与发展;研究性学习则需要教师从课程中提取研究性课题,比如让学生搜集所在城市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能源优势等综合信息,获取相关概念的感性材料,形成独立的研究案例,促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概念理解更深刻,更到位。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表象、概念、原理及其层级关系》.《地理教育》.2008年第09期。

篇10

  一、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从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没有晚自习的,实行完全走读制。高三暑期也未补课,今次开学以来有可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周六开辅导课。学生目前是从7:20—18:05在校学习,其他时间段在路上、家中学习和休息。就学业水平测试而言,文理科重点班的地理平均分为41分(满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学测难度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高二学期,花了近一个半月复习区域地理的地球、地图与世界气候,二个半月学测复习。暑期布置学生自己依据地图册和区域地理书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本学期开学即测试,及格2人。学生对已学的必修123基本遗忘殆尽。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可实现的目标

  针对学生基础及其理解、接受能力,应以基础、主干知识教学为主。文化课考生,部分文化课考生高考分数目标为75%—85%,大部分考生为65%——75%;艺体生而言,地理得分锁定在65%——75%,艺体生中美术生和部分音乐生,基本上从9—12月都在专业课集训,真正文化课的复习应从2月开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复习时间应在3、4、5月,时间特别紧,其他门课得分又难,文综锁定200分,地理分数应在70分左右。本学期在1月份才涉及艺体生回校开课的问题,当提前做好预案。

  三、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与检测

  1、内容:本学期主要复习内容为20xx.9.1—10.31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重在读图、填图以及与高考有关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检测卷和月考来检测复习情况,强调看图、读图和填图能力提升,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读背;20xx.11.1—20xx.1.16复习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试,以合肥市一模考试为风向标,调整复习进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试结束转为必修1、2复习的补缺补差和必修3复习。(必修3大致2.15—3.12四个星期完成,进行二模考试)

  2、检测:自己的试卷随堂考试、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拟考试。

  四、自我再成长模式

  1、基础教学与实践

  (1)独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世纪金榜一轮复习》以及《新题策》,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整理纸质备课笔记和PPT;

  (2)制作PPT、微课视频,通过安徽基础教育云平台、优酷、qq群等进行网络推送,解决重难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艺体生学习;

  (3)继续结合时政材料开展“拓展讲堂”7分钟微课堂及网络视频教学,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教学;

  (4)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并推出免费教学和付费教学模式,实现利于自己学生,又服务更大范围学生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与研究

  (1)读书、学习:目前订阅有两种杂志,分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需要认真阅读学习。除此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应花时间研读。大学课本、《地理学报》等书籍、杂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2)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值得探索,这种途径可让论文真正落实于实践,而非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此项也为职称做准备)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场修炼!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课堂,学生因爱上你的课堂,爱上这门课,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必然学好本课。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一流的教育者。

  五、实现目标的措施

  1、充分备课,合理掌控教学速度、难度、广度,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取得效果;

  2、课堂40分钟,必须追求效率,同时开动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3、布置好作业和复习,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复习;

  4、全体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成绩跟踪,部分同学要进行单独指导和严格要求,比如读背书;

  5、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6、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人始终是第一位,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六、可预见的成果

  1、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过去好;

  2、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教学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3、学生学习积极、状态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数目标迈进;

  4、培养出一批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 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师学艺,取长补短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集体备课,持之以恒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参加教研,积极踊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时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教给学法,培养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

篇11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地理课。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由于升中考时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二第一学期内容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教材较初中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近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第四,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八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实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当然,亦难的找到时间辅导学生,晚修时间根本无学生看地理书.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许多好的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为使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我将继续努力工作.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2个班(13、14班)的地理课。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结合晋江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四、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与感悟

在这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感悟。

1、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3、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课堂时间比较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时好时坏,尤其是学困生,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3阴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4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

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学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篇12

目标教学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使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中一年级地理教师王平从2014年初开始研究和使用目标教学法,在近一年的地理教学里,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改进。他认为,目标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目标教学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直达目标,从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由此激发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王平以前在讲课时,将一堂课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实施教学。运用目标教学法后,王平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了统一明确的目标。相比之下,以前只有教师对进度和方向心里有数,学生对整个教学任务、进度没有清晰认知,不能自我评估。在课堂上,王平首先创设学生要学的内容与现实情况相近的情景环境,把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的现实问题交给学生。王平自己先做一个学习示范,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展示的方法独立探索答案。学生们被分成小组,通过研究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目标;再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目标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王平发现,这种方法不但适合绝大多数学生能跟上正常进度的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情况下的教学。王平的目标教学法成为了学校校本科研中的一项研究成果。“确立目标──解决目标──拓展目标──反思目标,这四个教学动作,成为课堂上反复出现的教学程序。学生们已经习惯,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一学习程序,主动探索知识。”

契合新版教材

初中地理的新课程,课本有了很大变化。旧的中学教材,往往采用以大段的说教为主,教师也惯用讲述法、讲读法等进行讲授。而新教材的编写,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着手,从问题导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简明通俗、生动、亲切,课文中“活动”量很大,同时增添了大量彩图、阅读材料、地图和图表。王平发现,用讲授法教新教材根本行不通。很多习惯用讲授法的地理教师甚至认为:“新地理教材没有什么可教的。”目标教学模式恰恰解决了这个矛盾。它采用了学生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评价点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讨空间,促进了学生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这正适应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突出了新教材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教学模式,已成为推动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变革的新引擎,使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发生了真正的变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多是对传统的“五步”教学法的变异,仍表现为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而“目标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自主学习,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融入其中。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一切:首先激情导入,然后展开新课,接着巩固练习,教师小结,最后布置作业。目标教学模式中,学习目标由学生确立。学生确立目标的意义在于,在知识的海洋中,树立了个人的航标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避免了课上的盲目学习,解决课上教师与学生各行其是的问题。

在新课程教学法中提倡运用情境教学法实施教学。王平在“解决目标”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就学习目标和课文内容提出个人的问题。这就体现了新课改“分层教学”要求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学习需要的要求,让学生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把学习目标和课文内容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适中。目标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拓展目标”,提供了超越教材的空间。王平在教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时,在“拓展目标”环节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家住青背乡的刘迪今年六年级了,七月份就要升入中学了。爸爸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就近入学,二是交3000元择校费去市里上学。刘迪现在很困惑,请你帮助他们拿个主意,并陈述理由。”这个讨论题的设置具有现实意义,是学生身边关注的热点话题,也贴近教材本身的内容,并留有思考、探究的余地,是对教材进行纵向延伸,让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答案则是开放的,使学生能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了知识来源于课本并不局限于课本。

适应不同学科、层次

目标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地理学科,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科目中也有很强的适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考虑,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优化的组合,促使教学向最优化的方向发展。整体的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确立的目标进行教学。由于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诸因素的作用,因此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

甘肃省兰州市中山小学数学教师陈萍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知识重点,一个是能力重点。目标教学法把教学目标按照教学重点分开,能清晰显示教学效果,把两个重点落实到位。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设计两个目标:拼图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学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由于目标明确,学生的两个学习目标可以明确实现和评估。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景龙池小学语文教师陈宝也是目标教学法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在运用中,不但确立目标,还设定分层目标。陈宝发现,教学法要结合教学过程,全程贯穿于基本教学环节之中。在备课阶段,陈宝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界定层次及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陈宝先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备好课,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再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适度的教学目标,同时,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等具体问题。

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陈宝着重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各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知道了自己目前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陈宝一般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卜算子・咏梅》,A层目标应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B层目标应达到:比较两首词的不同。C层目标应达到:积累背诵其他诗词。这三个目标也属于包含关系,也就是说B层目标包含A 层目标,C层目标包含A、B层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对于“课外活动与辅导”,陈宝也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予以落实。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不同。对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尽可能通过课外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语文特长;对中间层次及学困生来说,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

避免目标与实际脱离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固义乡固义中学英语教师王虹,在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教学法在实践中的一些误区。

篇13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1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__班和__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一年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①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②学会看图。会看、常看。③学会做题。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④学会做笔记。⑤学会提问。不明即问,不懂即问。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

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引导学生反思。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三、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 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2在上学期带过一段时间地理的基础上,我担任八年级整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3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研究,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1、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目标、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

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

3、强化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训练。

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题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

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4、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几点体会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重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4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6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4、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问题和教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5因为工作的需要,地理老师的紧缺,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科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这一次是直接接触,而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地理又是中考的会考科学,分数带入总分,所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目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的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够,所以,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

(二)、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炼,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

每一个班级有六十多位学生,每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但我觉得是一种使命,深感责任之重,因为作业是体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表扬,对完成得不好的学生,我不是打“x”完事,而是在旁边给予正确的解答。在课堂上还进行讲评,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认识到作业不能敷衍了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