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光伏产业的劣势

光伏产业的劣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01 15:42: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光伏产业的劣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光伏产业的劣势

篇1

一、引言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都会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在当前的全球能源变革中,新能源被认为是能够同时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战略性支点,因而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宝鸡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宝鸡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二、宝鸡市新能源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1.宝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

(1)工业基础雄厚。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具备催生并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的主要条件。2010年,宝鸡市12户大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9.76%,大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已经凸显。

(2)产业优势明显。经过近几年发展,宝鸡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单晶硅及多晶硅硅片生产、光伏工程储能铅酸蓄电池生产、光伏并网逆变器生产、太阳能晶体芯片工艺设备生产、风电装备、核级锆材等领域已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3)强势企业众多。全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之一徐州矿务集团与世界光伏前三强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联手在宝鸡高新区斥资30亿元,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烽火通信集团、陕西凌云电器有限公司也瞄准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为企业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强强合作,成立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形成一条从锆原料到锆材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填补了我国核级锆材生产的空白。

(4)科技意识增强。宝鸡市正积极建设宝鸡光伏应用系统技术中心、宝鸡风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宝鸡核电材料技术中心等。陕西凌云电器有限公司已拥有储能用铅酸蓄电池5项专利技术;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成功研制出Φ280mm、重300Kg的我国第一个核级工业化Zirlo合金铸锭,攻克了Zirlo合金铸锭的相关关键技术和难关,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核级锆合金铸锭奠定了良好基础。

2.宝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劣势

(1)进入新能源产业门槛高。风能、太阳能等开发利用的成本远高于传统能源,据调查,一公斤多晶硅要耗电100度以上,致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达到每千瓦时1.1—2元,而传统水电、火电的发电成本仅为每千瓦时0.35—0.45元。同时,由于前期投入和投资风险都很高,投资的回报期又相对较长,中小企业和个人难以有如此巨大的财力独立去承担。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据调查,宝鸡市目前很多新产品的研发还处在起步阶段,原材料和核心技术多数需要进口。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水平仍停留在引进、消化、吸收层面,自主研发能力较弱;风电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也大多通过购买国外技术或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国核锆业股份公司完全受让美国西屋公司的全套核级锆材生产加工技术,距离实现核级锆材的国产化和自主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3)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度低。据调查,宝鸡市企业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均有涉及,但还没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很低;宝鸡市风电设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企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独自进行风电设备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缺少合理的分工协作。 转贴于

3.宝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机会

(1)世界各国加大对新能源研究开发力度。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国家把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在经济刺激方案和经常性研究预算中加大了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2)国家和政府加强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为促进新能源快速发展,利好政策频繁出台,在财政补贴、市场拉动、配套电网建设等方面,分别对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给予大力支持。宝鸡市政府也主动出击,设立1亿元的新能源产业专项支持资金,给新能源项目吃偏饭、强筋骨。

(3)关天经济区规划拓宽新能源产业市场。关天规划将宝鸡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随着规划的实施,宝鸡的区域战略地位将得到空前提升,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和投资者去关注宝鸡,这为宝鸡新能源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助推产业发展。宝鸡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是连接中原与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塞,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新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枢纽城市。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新能源产品的大进大出。

4.宝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威胁

(1)地区间同业竞争加剧。到目前,上海、江苏、青海、山东、河南、安徽、辽宁、广东、广西等地方都把新能源产业纳入到当地发展规划。保定高新区已形成太阳能发电、风电、输变电与节电三大产业链条与企业集群,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跑者;南阳市也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物质能源、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及相关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研发、产业化生产基地。可见,宝鸡新能源产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加大。

(2)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目前,新能源产品大多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强制性检测和认证制度尚未建立,企业进入也无相应技术门槛,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等,对宝鸡市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形成了制约。

(3)相关支撑政策不够完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的能力,新能源的健康发展需要一整套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措施,但宝鸡在这方面的支持政策还不够完善。

(4)人才资源匮乏。由于宝鸡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不多,人才产出少,同时与国内大城市相比目前还缺少吸引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宝鸡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宝鸡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1.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培植产业链和产品链,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

2.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体制建设。鼓励企业重点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着力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积极与科研机构、大学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力度。

篇2

[关键词]宝鸡市 新能源产业 SWOT分析 发展战略

一、引言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都会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在当前的全球能源变革中,新能源被认为是能够同时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战略性支点,因而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宝鸡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宝鸡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二、宝鸡市新能源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1.宝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

(1)工业基础雄厚。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具备催生并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的主要条件。2010年,宝鸡市12户大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9.76%,大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已经凸显。

(2)产业优势明显。经过近几年发展,宝鸡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单晶硅及多晶硅硅片生产、光伏工程储能铅酸蓄电池生产、光伏并网逆变器生产、太阳能晶体芯片工艺设备生产、风电装备、核级锆材等领域已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3)强势企业众多。全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之一徐州矿务集团与世界光伏前三强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联手在宝鸡高新区斥资30亿元,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烽火通信集团、陕西凌云电器有限公司也瞄准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为企业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强强合作,成立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形成一条从锆原料到锆材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填补了我国核级锆材生产的空白。

(4)科技意识增强。宝鸡市正积极建设宝鸡光伏应用系统技术中心、宝鸡风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宝鸡核电材料技术中心等。陕西凌云电器有限公司已拥有储能用铅酸蓄电池5项专利技术;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成功研制出Φ280mm、重300Kg的我国第一个核级工业化Zirlo合金铸锭,攻克了Zirlo合金铸锭的相关关键技术和难关,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核级锆合金铸锭奠定了良好基础。 宝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劣势

(1)进入新能源产业门槛高。风能、太阳能等开发利用的成本远高于传统能源,据调查,一公斤多晶硅要耗电100度以上,致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达到每千瓦时1.1—2元,而传统水电、火电的发电成本仅为每千瓦时0.35—0.45元。同时,由于前期投入和投资风险都很高,投资的回报期又相对较长,中小企业和个人难以有如此巨大的财力独立去承担。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据调查,宝鸡市目前很多新产品的研发还处在起步阶段,原材料和核心技术多数需要进口。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水平仍停留在引进、消化、吸收层面,自主研发能力较弱;风电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也大多通过购买国外技术或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国核锆业股份公司完全受让美国西屋公司的全套核级锆材生产加工技术,距离实现核级锆材的国产化和自主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转贴于

(3)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度低。据调查,宝鸡市企业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均有涉及,但还没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很低;宝鸡市风电设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企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独自进行风电设备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缺少合理的分工协作。

宝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机会

(1)世界各国加大对新能源研究开发力度。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国家把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在经济刺激方案和经常性研究预算中加大了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2)国家和政府加强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为促进新能源快速发展,利好政策频繁出台,在财政补贴、市场拉动、配套电网建设等方面,分别对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给予大力支持。宝鸡市政府也主动出击,设立1亿元的新能源产业专项支持资金,给新能源项目吃偏饭、强筋骨。

(3)关天经济区规划拓宽新能源产业市场。关天规划将宝鸡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随着规划的实施,宝鸡的区域战略地位将得到空前提升,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和投资者去关注宝鸡,这为宝鸡新能源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助推产业发展。宝鸡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是连接中原与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塞,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新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枢纽城市。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新能源产品的大进大出。 宝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威胁

(1)地区间同业竞争加剧。到目前,上海、江苏、青海、山东、河南、安徽、辽宁、广东、广西等地方都把新能源产业纳入到当地发展规划。保定高新区已形成太阳能发电、风电、输变电与节电三大产业链条与企业集群,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跑者;南阳市也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物质能源、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及相关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研发、产业化生产基地。可见,宝鸡新能源产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加大。

(2)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目前,新能源产品大多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强制性检测和认证制度尚未建立,企业进入也无相应技术门槛,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等,对宝鸡市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形成了制约。

(3)相关支撑政策不够完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的能力,新能源的健康发展需要一整套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措施,但宝鸡在这方面的支持政策还不够完善。

篇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29—02

一、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指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相辅相成,协同合作,为产业发展带来动力和合力。

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由于市场与政府各自的缺陷提出来的。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有多大,其规模就多大。当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产业发展主旋律的时候,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极大地调动了业界进入光伏产业的动力,引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立刻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可是,好景不长,市场上的资本角逐的是利润,社会资本便一哄而上,涌向利多领域,国内市场不如国际市场,便涌向国际市场,由此造成风险大增,往往带来业界重新洗牌,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市场缺陷导致的结果。据统计,2007—2010年中国太阳电池产业以高污染、牺牲廉价劳力为代价,产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太阳电池产品90%以上出口到海外,还不断遭受“双反”调查。这究竟“喜”还是“忧”是令人深思的。或许有人说,这是“喜忧参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喜”是难以持续的,这种“忧”给人带来的悲哀是有目共睹的。市场“看不见的手”的缺陷由谁来解决?要靠的还是政府“看得见的手”。政府的作用就是针对市场缺陷,通过制定光伏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并通过财税、金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当然,这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政策、手段必须充分尊重市场竞争规律,有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应通过政策“挥旗”指引产业发展的方向,通过法律“棍棒”设置产业发展的。千万不能以长官意志代替市场运作,退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国内外经验和做法表明,光伏产业的发展全靠市场的想法是幼稚的,全靠政府的想法是愚蠢的。只有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才是保证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二、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发展光伏产业的方式

1.微观层面上的良性互动。这是在企业层面上展开的。企业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主体,又是这一领域市场竞争的主体。一方面,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切切实实感受着政府各项政策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层面上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最基础的、最关键的互动。什么是成功的互动?看的是是否影响企业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战略。每个企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是不同的,由此采取的战略也是有区别的。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自身决定是否进入光伏产业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的宣讲及咨询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企业能否在现有政策条件下,具有相应的技术优势、相关的管理经验优势,成功进入光伏产业,加快成长,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帮助。政府通过制定必要的市场准入标准,限定一些企业无序进入光伏产业,也是预先防止过度竞争必不可少的。市场竞争需要优胜劣汰,政府也希望扶优扶强,避免盲目投资、一哄而上、产能过剩的局面,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就体现在影响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上。

2.中观层面上的良性互动。这一方面是在产业层面上,另一方面是在相对应的地方政府层面上展开的。由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带有突出的地域应用市场特点,中观层面上的良性互动也显得十分重要。从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看,一般包括硅材料提炼、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组装封装4个链条,但实际上还有很重要的链条光伏发电,如光伏集成建筑、风光互补等。作为低碳、绿色能源而言,这是最重要的链条。但由于发电价格、太阳能电池并网发电环节上的问题,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开发显得非常滞后。如何突破这一瓶颈?需要的是光伏产业层面上和各级地方政府层面上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也就是说,期待着光伏产业技术上的突破,促进发电成本逐步下降;也期待着在这一过程中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打开光伏发电应用市场。

篇4

一、引言

聚焦快速崛起的中国,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国将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迫切地需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比其他任何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国家责任和国际道义压力。笔者认为,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是未来我国乃至全球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经之路,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性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的模式

由于原材料成本约束和光伏发电技术的限制,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并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成本远远高于火力发电,价格竞争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光伏发电市场现阶段仍然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

对太阳能扶持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立法指引、购电补偿、税收抵扣或投资补贴等方面。

政府通过扶持性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流入,针对不同主体通过投资补贴、消费补贴、产出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企业盈利后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使得企业自身实力增强,对原材料计划价格控制、政府税收、贷款优惠及补贴的依赖性降低,从而具备在自由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各国将光伏产业从幼儿阶段扶持起来的美好蓝图。

三、光伏产业的扶持性政策的理论分类

纵观全球各国二十年的政府扶持性政策,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将其归为四大类。

(1)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 In Tariff,简称FIT)政策

此种政府扶持性政策最早是在德国的《再生能源法》中提出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是指电力公司有义务以较高的价钱收购其营业区域内,所有由可再生能源生产出的电力,让再生能源的电力得到充分应用。这种政策不但将再生能源利用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而且通过消费补贴切实扩大国内需求,对产业常青具有深远意义。

(2)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最直接地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及光伏系统的投资者积极性,同样提升居民对光伏系统的关注度和使用热情,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

(3)信贷优惠政策

信贷优惠政策最有利地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问题,是提升投资者信心和积极性的原动力,也是最快实现经济规模的关键经济后盾。信贷优惠政策直接地反映出了政府的产业扶持导向,也以实际行动对民间资本投入起到了表率作用。

(4)市场政策

日本设立了到2020年累计安装光伏28GW的目标。意大利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实现300兆瓦的光伏装机容量。印度计划2012年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应占印度电力需求的l0%,在电力构成中占4%-5%,2013年设立了到2022年光伏装机量达到20GW的目标。各国政府均在正式性政策文件中为本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绘制了美好蓝图,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府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意识,拉动了人民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的蓬勃发展。

(5) 补贴政策

德国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法规定,给予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期20年0.457-0.624欧元/千瓦时的补贴,2010年修正案增加了中小型规模屋顶光伏设施发电的自用消费补贴。2009年,美国对太阳能产品和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包括初始投资30%的补贴和制造业30%的税收抵免。英国的“低碳建筑”计划补助住宅项目接近成本的50%,补助公共建筑及非盈利项目安装系统接近总成本的50%。政府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补贴从生产阶段的厂商直接补贴,转换消费环节的使用补贴,增大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扩大需求市场,进而激发厂商产品开发的内在动力。

四、世界扶持性政策的效果预测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编撰的《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中记录了一项广泛的数据调查,并以此预测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情况下,未来五年世界光伏产业的市场情况。调查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交叉核对和市场的整体性分析预测,调查样本覆盖了所有典型的光伏企业、电力公司、国家协会和能源机构。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按照政府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构建了两种发展情景:

自由经济局面:假设了一种消极的市场行为,即现有的支持性机制难以加强或持续,或者现存扶持性措施将被大幅度削弱,但将合理的系统价格调整计算在内。在这种情景下,强制光伏上网电价的逐渐终止将带来产业转型期国家市场的严重衰落;

政策驱动局面: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意愿,政府考虑到光伏将作为未来主要能源而继续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并作出适当调整。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需要去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和简化电网的连接程序。2012年全球光伏累计安装量达到100吉瓦,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自由经济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4%,5年后全球累计光伏量达288吉瓦;而政策驱动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2.8%,到2017年预计全球超过422吉瓦的光伏系统可以安装入网。

(一)自由经济局面下,2012年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产业内部调整将导致2013年度的年安装量回调至27.8兆瓦,并以18.4%的年均增长率稳健上升,2017年世界年安装总量达到48.3兆瓦;局部来看,欧洲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维持10吉瓦左右的年安装量,增长幅度低;而五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年安装量将翻一番,美洲翻两番,中东和非洲地区虽然起步晚、基数低,但年均增长率达100%。(二)政策驱动局面下,全球年安装量的增长势头锐不可当,5年内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4%,年安装量于2017年达到84吉瓦;局部来看,各地区增长势头相当。(三)比较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的年安装量情况,差异是非常明显的,2017年预计年安装量在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下分别为48.3吉瓦和84.2吉瓦,说明各国的扶持性政策驱动可以导致光伏市场扩大两倍。

参考文献:

[1] 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R].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2012

篇5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62-02

一、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定义与应用

产业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 mapping of industry)是指“以产业知识和洞见为基础的、关于产业前景的共识(consensus)”。它不仅包括路线图结果本身,还包括路线图的构建和调整过程;不仅考虑技术变量,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量,综合考察产业发展规律和达致愿景的条件和最优路径。

与以往产业规划方法相比,产业技术路线图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析理念不同,技术路线图不是以现有资源推动为动因,而是以未来市场拉动为动因,产业资源创新必须满足未来市场对产业的需求。二是驱动力不同,以往产业规划以目标驱动为动因,采取非竞争性资源利用战略;而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以市场拉动为动因,采取竞争性能力和机会发展规划。三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集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和信息,提供了全景创意思维情景和方法。四是清晰的时间维度,以确保政策、技术、产品等产业要素协调演进。

技术路线图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摩托罗拉、通用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制定了企业技术发展路线图,随后,技术路线图理论在产业布局及国家或地区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美国、日本、韩国等先后制定了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2008年,中国广东省科技厅最先在国内研究制定了基于地区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意义

光伏产业是低能耗、微污染、高产出的朝阳产业,符合国际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光伏产业还是新兴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趋紧缺,各国都特别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扶持计划。2004年西班牙实施《购电补偿法》,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光伏发电产业发展;2008年,德国下议院通过《上网电价法修正案》,刺激光伏发电企业的发展;美国自2005年起施行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中国也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产业之一。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2009年8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金太阳工程”,这标志着中国大规模补贴光伏发电的开始。

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北省拥有天威英利和河北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其在全国光伏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威英利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拥有从硅料生产到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河北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其产品质量和性能都达到同行业最高水平。但是,两企业都面临着“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外销”的发展困境。由于未能掌握高纯硅料生产技术,两企业95%的太阳能硅料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生产的光伏电池95%依赖外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大幅缩减,多晶硅价格暴跌近70%,但由于国内光伏企业的恶性竞争,进口硅料的价格却不断攀高,光伏产品利润锐减。金融危机将河北省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两头在外”的结构弊端暴露无遗,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实现河北省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战略课题。

在此情形下,我们认为,应用技术路线图理论研究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必要而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一,技术路线图理论在指导新兴产业发展上,具有其他产业规划理论不可比拟的优势,摩托罗拉、通用等知名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都已证明了这一点。光伏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初期,难免出现盲目发展的弊病。研究制定符合光伏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路线图,对于保持河北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其二,能源市场的多元竞争格局要求必须密切结合市场需求,谋求产业未来发展。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兴能源产业得到更多支持和发展,谁能在新兴能源产业中占据主流尚未可知。在此情形下,河北省光伏产业必须抓住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及自己实际情况,精确定位未来发展愿景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理性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其三,河北省虽然拥有保威英利和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但由于未能掌握硅料制备技术,在光伏产业链上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尽快实现在硅料制备、光伏发电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是提高河北省光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而技术路线图理论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对于寻找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口以及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最优路径具有指导作用。其四,正如广东省率先在国内制定区域性产业技术路线图那样,研究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于其他省以至全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借鉴价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基本原则

第一,弹性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是封闭的“黑箱系统”和僵化的教条,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遵循路线图制定的一般方法,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以适应特定的研究对象。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充分考虑光伏产业在河北发展的实际,又要考虑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目标,还要充分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光伏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和应对策略。第二,整合原则。如上文所述,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优势源于路线图的制定过程,而不仅仅是路线图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人,为信息和观点的共享创造了机会,并且提供了一个整体考虑问题和创意思维的方法。要充分实现路线图的好处,可能需要若干次反复过程,正是在路线图的不断整合优化过程中,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战略规划。第三,时间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仅要标明实现产业发展愿景的关键路径,而且要清楚地表明实现路径的时间维度,从而确保政策、资金、技术、产品、服务等要素的协同发展,并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等。第四,协调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需要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多个部门或组织的共同参与,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意愿,在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知识共享,达成并实现共同愿景,推进技术路线图工作健康发展。第五,保密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对特定范围特定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其中可能涉及到相关参与者的核心利益,因此,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应事先明确并签订保密协议,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及结果应根据事先协议在特定范围内公开和共享 [4]。

四、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主要步骤

组织制定技术路线图的主体和领域不同,绘制技术路线图的步骤也不尽相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可遵循如下步骤:

1.深入研究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在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时,不仅要充分把握国内外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要认真研究河北省光伏产业的现状。河北省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早,但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仍属后发区域,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差异和差距,需要针对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正确选择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

根据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我们认为,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应遵循以下分析路径: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市场需求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分析产业关键要素项目研发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路径,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可包括以下内容:(1)光伏产业现状分析,包括国内外省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影响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等;(2)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力、产业关联度、产业资源现状、未来产品市场等;(3)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分析,包括未来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相关产业目标要素、国家及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目标等;(4)光伏产业关键要素分析,包括影响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政策、管理等以及需要优先解决的关键要素等;(5)项目研发需求分析,包括突破关键要素瓶颈需要培育和提升的能力、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模式。

3.设计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流程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大致包括准备、开发和修正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选择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产业,界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范围和边界,选择制定技术路线图的参与者,成立课题组和组建工作团队,确定工作流程以及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开发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召开头脑风暴系列研讨会,分析判断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目标、阻碍产业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等。修正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研发项目凝练,制定研发投资决策和行动计划,对产业技术路线图进行定期评估与更新等。

篇6

一、引言

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要手段。比如,2009年9月在美国颁布的《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机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动支持先进汽车技术、清洁能源革命、推动健康技术创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英国创造性的推出了“制造业战略”,指出要重点发展生命科学、超低碳汽车、尖端制造业和医药行业。韩国也于2009年1月在《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中提出,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兴信息技术产业、能源与环境、绿色汽车等22个重点方向。同年的4月日本制定了新增长战略,着重发展医疗与护理、电力汽车、环保型汽车、太阳能发电、文化旅游等产业。而我国更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一二五”规划中指出,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计划,到2015年新兴产业的产值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到2020年将达到1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2011年5月,美国国贸委员会指责我国促进本土创新的政策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并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同年11月,美国的商务部展开对中国晶硅光伏电池的“双反”调查。

针对这种现象,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李金桀(2011)指出,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行业向新兴产业扩展,对策是掌握标准制定权;Pengmei Li、Huiming、Li(2011.7)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新兴产业进行对比,得到战略新兴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竞争,中国选择战略新兴产业应和发达国家的选择相一致;魏少婷(2013)通过对新兴产业贸易摩擦的实质研究得到新兴产业贸易摩擦实质上是战略性贸易摩擦。

尽管不乏对新兴产业贸易摩擦成因对策的研究文献,但多数研究并没有从产业根源上深究战略新兴产业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因而所提对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认为一个产业的基本特征决定了该产业贸易摩擦的程度及其协调的难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就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的革命性技术的产业化运用。这种技术只能以国内市场的强大需求为动力而自主研发,这种产业的成长壮大也只能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完成。因此,本文按照产业特点决定贸易特点和摩擦特点的逻辑思路,寻找从根本上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的出路。

二、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指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思路和政策要点之一就是“五大支持政策”,它们分别是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是在更早的时候产生的,所以我国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上几乎都存在问题。两种模式截然不同的“待遇”,多少反映了赚快钱、靠补贴仍是光伏产业的主流。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中的一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发展渠道、盈利模式却只有新兴的“形”,而没有新兴的“魂”。

目前我国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普遍存在市场发育程度差和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拿光伏产业来说,资料显示,我国光伏产业50% 以上的原料需要进口,而90%以上的市场又在国外,但光伏产业所产生的污染又全部留在了国内。即使国内10%的市场,由于一些新兴产业企业规模小,力量分散,研发能力不足,又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很显然,缺乏市场需求的产业发展是没有根基的,是没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的,是不能长久的,其成长是受限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该发挥的力量也很难实现和发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是在更早时候产生,因此我国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上几乎都有“软肋”。例如,一边是光伏巨头不断加码建下游电站,热火朝天;一边却是分布式光伏雷声大雨点小,死气沉沉。两种模式截然不同的“待遇”,多少反映了赚快钱、靠补贴仍是光伏产业的主流。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中的一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发展渠道、盈利模式却只有新兴的“形”,而没有新兴的“魂”。太阳能产业制造能力中国已居世界首位,但核心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仍依赖国外。我国也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给予培育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的政策支持,以此抢占未来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同时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战略新兴产业贸易摩擦的特点

1.战略新兴产业的行业特点

(1)发展的同步性

虽然发达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早,但是由于其成效低再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进度是微乎其微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是其赶超意识强、重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付诸行动。这样使得全世界战略新兴产业几乎处于同一阶段,发展阶段的相近性导致发展战略的相似性。

(2)产业的幼稚性

战略新兴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不但所需的技术处在研发阶段创新的支撑体系还很不完善,而且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流程也在探索之中,其产品处在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生产成本高,难以大规模生产,因而缺乏国际竞争力。

(3)补贴的必然性

由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对科研的高要求、小规模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等,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初始阶段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所以政府为了国内新兴产业能够取得竞争优势,从国家全局利益出发,必须给予企业补贴以使其有足够的进入资金。例如,据《2013年中国光伏发展报告》,我国光伏发电享受的补贴不仅包括项目初投资补贴还有以发电量计量的电价补贴。

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特点(两头在外、中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过高、技术水平低、自主研发弱、产能过剩)来看,中国新兴产业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快速发展、企业增多,存在严重的复制现象进而导致了产能过剩;但行业处于低水平且竞争力低,在某些重要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但并没有抓住核心技术,这使得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2.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贸易特点

(1)光伏产品出口增长迅猛

表列出了我国近6年以来光伏产品进出口的统计数据,从表中我们看到,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比更是不断递增,说明了我国光伏产品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速。关于2012年光伏产品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正是本文之重点,即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遭到进口国多种形式的救济措施所致。具体原因将在下文中详细表。

(2)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

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低、自主研发能力弱,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位于上端、利润空间巨大的高纯度硅料生产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只占据了利润微薄、资金技术门槛低的产业链中下游。仅仅是把中国作为光伏产品的中转站,从国外进口高技术原材料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国外,即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形式。这样不仅把污染留在国内而且还导致中国所谓的过度出口。我国光伏产业原料进口比例高达90%。

(3)出口地区相对集中

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地区相当集中,2012年(图),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国家(地区)主要是欧盟,对欧盟国家(地区)的出口额分别占到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67%。对美国出口占总额的11%,其次是日本占7%,然后是澳大利亚、印度及其他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是6%、2%、7%。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给我国光伏产品的发展带来了不小风险。

3.战略新兴产业的贸易摩擦特点

(1)由政府主导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贸易救济措施的采取、摩擦的解决过程中,政府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事关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必然成为一个国家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幼稚性、发展的同时性以及战略的相似性使得该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摩擦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摩擦的有效解决客观上也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2)具有长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大都具有原创性,非贸易所能得到,必须经过长期的自主研发。与此相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也必然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贸易摩擦和救济措施将长期存在。

(3)以反补贴为主

补贴是政府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也必然成为各国支持国内战略新兴产业成长壮大普遍采取的重要措施。因此,反补贴措施就成为战略新兴产业最主要的贸易救济措施。

四、战略新兴产业贸易摩擦根源分析

相关文献普遍认为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有:保护相关产业,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政治上的大选压力,中国对外

贸易的迅速发展、出口秩序混乱、政策措施扭曲、企业应诉抗辩能力弱等。但是我们认为所有这些原因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由该产业的产业特征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我国光伏产业目前选择的依靠国外核心技术和国外市场加工出口的发展道路是不符合其产业特征的。

1.基于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分析

根据战略性贸易理论一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就需要从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消费等方面过程提供政策支持。对进口国来说,必须采取贸易保护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对出口国来说,就给予大量的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补贴政策最终会导致产能过剩。

2.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之间都存在研发/生产方面的同步性,使该产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能使本国企业在国内很好的发展,国内相关产业会团结起来建立成特殊利益集团,共同影响政府的贸易政策选择。例如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利益集团游说产生的政治影响。

3.基于相似需求理论的分析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首先应该基于国内的市场需求。因为在满足国内市场的过程中,企业能够及时地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意见,改进技术,完善产品。当国内市场的需求满足以后,就可以向与本国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出口。同时,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之间也存在对同一产品需求的差异性,从而为他们之间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可能。这种出口时机和出口流向的选择,既可以避免主要为出口而生产造成的大量集中出口或向收入低于本国的国家市场出口容易引发的倾销问题和出口补贴问题,从而大大降低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战略新兴产业内部贸易建立起稳固的贸易关系。尤其是对于大国产业发展和贸易而言,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见,战略新兴产业走内需发展的道路应该各国的普遍选择。

4.基于技术差距和产品周期理论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U.Posner)、弗农(R.Vernon)等人认为,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因而拥有生产和出口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技术在国际间的转移要经历首先垄断技术并在创新国当地生产和消费该产品,当国内市场满足后就向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出口此商品,之后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在国外投资生产该产品,最后才愿意出卖技术。这说明决定一个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在该产业发展的发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是很难买到的,只有到了产业的衰退期才可以买得到该技术,但意义已经微不足道。因此,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战略新兴产业的行业特点、贸易特点及摩擦特点,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要走自主研发、扩大国内需求的道路。政府应将大量的补贴用于研发核心技术上,有了本国的核心技术可大量增加本国新兴产业的产量,供给增加就会引起国内价格下降,国内消费者的相对购买力增加,需求增加。在满足国内需求之后,将剩余产品用于出口,这时因国内价格较低进口国没有理由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予以救济措施。另外即便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给以补贴,但因是国内补贴国内消费,所以不存在贸易问题。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转换。具体措施如下:逐步将政府的出口补贴转变为对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出口补贴只能暂时增加相关产品出口,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竞争力,部分企业还养成了依赖补贴、不思进取的惰性。

2.进一步规范政策,不断扩大国内需求

积极有效地拉动国内需求。贸易摩擦背后隐藏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过于依赖出口。一定意义上讲,国内需求的不足,直接导致的就是企业竞相压价争取出口。事实证明,通过此种大进大出的“打工经济”,国人自己获到的实惠并不多。因此统筹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的关系,把重心放到扩大内需上来,是缓解光伏产业贸易争端的一根本出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尤其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一定要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不能随意进行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的开发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相对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可控性更强。从过度依靠外需转为以内需为主,是减少我国与他国间贸易摩擦的良策。

3.面临着日益升级的贸易摩擦,只有掌握标准制定权,才可能摆脱被牵制地位。中国企业要立足国际市场,就要勇于布局中高端市场。除此之外,基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出口地区相对集中的特点,应该走多元化市场战略,这样可以减少发展新兴产业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勇,熊名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策[J].商业时代,2012.

[2]魏少婷.新兴产业贸易摩擦的实质影响及启示[J].北京经贸,2013.

[3]郭剑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2.

[4]韩玉军,李雅菲.美欧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的成因与影响[J].中国经贸,2013.

[5]刘红.从光伏产品看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趋势[F].国际商务论坛,2012.

[6]杨婷婷.中美新能源产业贸易摩擦问题探究―以太阳能光伏电池双反案为例[R].商业时代,2012.

[7]苏华山.我国应对国外“双反”贸易摩擦需要有新思路.[J].国际观察,2012.

篇7

詹霞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浙江海宁314400)

【摘要】金融危机后我国太阳能产业急转直下,大批光伏企业破产,值得关注。文章首先从产业链和产业发展

模式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认为政府应帮助光伏企业突破发展困境,实现弯道超车。依据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和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升战略的思路,并进行了案例研究。

【关键词】光伏产业;提升;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42-03

一、问题提出

我国光伏产业自2004 年开始连续五年增长100%以上,可

谓爆炸性增长或井喷式增长。2010 年全国有300 多个城市发展

光伏产业,100 多个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在2008—2011

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扩张中,中游加工制造环节迅速扩大,产业

链中间环节增长很快。政府对生产环节的补贴、低廉的劳动成

本、免费的环境成本、较低的进入门槛、巨大的国际市场使企业

看到了无限商机,大量民间资金涌入光伏市场,加剧了光伏企

业扩张。2011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世界50%。但是,继

2011 年美国“双反”和2012 年欧盟“双反”之后,我国太阳能光

伏产业一落千丈,大批企业破产、停产。不仅中小企业,就连大

企业尚德也于2013 年宣布破产。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正

面临内忧外困的窘迫境地。内忧表现为产能过剩,国内市场还

未得到有效启动,企业转型升级缺少动力;外困表现为贸易保

护主义抬头,出口订单减少。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形成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在太阳能光伏产

业培育和成长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见图1)。光伏产业在形

成初期要依靠政府减税和补贴政策来降低企业成本,激励企业

进入光伏市场,随着光伏企业增加,光伏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

大,光伏产业链不断完善。光伏产业在成熟期还要依靠政府激

励和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进行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整合,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光伏发电的

市场应用。政府政策应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进行设计和调

整,综合考虑供给端、需求端、发电端和设备容量等环节的需

求。从实践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光伏产业都是在政府

政策扶持下成长起来的。

(二)产业链结构及特征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见图2),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

制造环节,污染最大,对设备和技术要求最高。以多晶硅为例,

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技术主要由德国、美国、日本垄断,我国高纯

度多晶硅90%依靠进口,而从产业链价值分布来看,硅材料提

纯占毛利率50%~60%;下游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对辅助设备和

技术要求很高。相对而言,中游电池组件和光伏组件生产对技

术要求和设备投入很低,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我国太阳

能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加工环节。由于上游的技术垄断导

致多晶硅价格太高,加上下游光伏发电安装成本和技术成本,

所以分布式发电成本高,若没有政策补贴,很难得到应用推广。

针对光伏产业链特征,在完善产业链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非常

重视如何利用激励和补贴政策促进上游技术研发和下游光伏

市场应用。上游环节,他们一方面建立各种创新平台,激励企业

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他们严格垄断晶硅提纯技术;下游环

节,他们利用各种补贴政策促进光伏发电应用推广。由于本国

劳动力成本高,他们又积极地把产业链中游环节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

图1 光伏产业的形成

图2 多晶硅光伏产业链结构

(三)产业链价值分布

光伏电池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相比薄膜电池,晶

体硅电池转换率较高,占市场90%以上。晶体硅电池又分为单

晶硅和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转换率比多晶硅高,但是,由于单

晶硅耗能严重,炼制过程中需用成本极高的高纯石英坩埚,自

1998 年,多晶硅市场份额逐渐超过单晶硅,成为市场主流。从硅

矿到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瓶颈,因为该环

节在技术、成本、能耗、污染四个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

在技术上,国际主流技术如改良西门子法、硫化床法、冶金法,

都掌握在美、日、欧七家公司手中,被其垄断控制,业界有“拥硅

为王”的说法。2001—2003 年多晶硅价格维持在25 美元/ 公

斤,2004 年后价格不断上涨,2007 年底达到400 美元/ 公斤。从

图3 中可以看出光伏产业链中高纯度多晶硅提纯的利润率最

高,随着产业链衍生,越往下,利润越低。我国目前已经投产五

百多家光伏企业,其中多晶硅企业十多家,硅片企业六十多家,

电池企业六十多家,组件企业三百三十多家,主要集中在产业

链中价值增值较低的组件环节。

图3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价值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欧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政府促进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的产业政策决定了该产业

的发展模式。根据光伏发电成本预算,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是

火电发电成本的10 倍,高额价格阻碍光伏发电市场应用,光伏

发电成本下降依赖产业政策补贴和规模化。从一开始,欧美发

达国家对光伏产业链的完善都给予了足够重视。就德国的产业

政策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两方面,如德国在1991 年推

出了1 000 太阳能屋顶计划,1998 年提出了1 000 000 屋顶计

划,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光伏购电补偿内容;此外,德

国政府还推动了“光伏创新联盟”平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提升。美国的产业政策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美国早期光伏

应用相对较弱。美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光伏产业技术研发,提

供充足的光伏研发资金。日本政府大力推进以屋顶计划为主的

大型示范性项目应用,给太阳能发电成本50%的补贴,分十年

递减。可见,光伏产业在形成初期,政府补贴、信贷优惠和强行

购电政策引导着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完善。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晚,政策面

覆盖不广,缺少涵盖核心技术和应用市场的有效激励政策(吴

昱,2013)。2006 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07 年能源发展十一

五规划中明确重点发展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2007 年可再生

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在2010 年达到30

万千瓦,2020 年达到180 万千瓦。2011 年发改委颁布了《关于

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2012 年发改委颁

布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从政策上

看,主要集中在产能方面,缺少完善产业链的指导和政策。在现

实约束下,受利益驱动,我国企业大多选择进入门槛低的电池

加工和光伏组件。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体现为“两头在外”(产业

和市场倒挂)的发展模式。由于高纯度多晶硅术被欧美国家控

制,垄断价格使得光伏发电产品成为奢侈品难以在国内推广应

用,受欧美广阔的市场需求驱动,国内光伏产业加工环节不断

扩大。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晚,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国际

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导致光伏产能过剩。

四、光伏产业提升战略理论依据

(一)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

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提出了两种机会窗口理论,第一种是

当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在技术成熟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这种情况下,由于发达国家已

经控制了核心技术,发展中国家很难再超越发达国家。第二种

是发展中国家若能在新兴产业形成时主动从高端入手,排斥外

国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后发国家就可能抢占到技术创新

制高点,就有可能超越发达国家。美国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实现跳跃式发展,赶超了英国。国内学者贾根良对机会窗口

进行了修正认为新兴产业在第一种机会窗口下很难实现跳跃

式发展。

(二)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中提出了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认

为产业竞争优势取决于四项基本因素和两项辅助因素。四项基

本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相关及支持产业;两项辅助因素包括:政府、机会。(1)生产要素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等。(2)需

求条件。(3)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4)基础设施。(5)政府。

(6)机会。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是:日照条件好,硅矿

石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国内市场大。存在的劣势是:政府

扶持力度不够,光伏企业创新力不强,光伏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缺少协同创新平台。提高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必须围绕

以上六项因素展开。

基于以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

力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我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能否通过发

展战略新心产业赶超发达国家。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从现

实来看,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还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

是,我国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又具有巨大的

国内市场,若是能充分利用多晶硅价格下降这个机会推动国内

市场应用,既可能释放产能过剩,又能促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五、案例研究

嘉兴是全国光伏产业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全市共有一

百多家企业,注册资金200 亿元,嘉兴光伏产业约占浙江省光

伏总产值的1/3。嘉兴光伏产业自2005 年开始产值呈几何级数

增加,2005 年销售产值仅有5 亿元,2008 年达80 亿元,2011 年

达200 多亿元。随着欧洲国家消减光伏补贴和“双反立案”以及

美国“双反”、汇率、国内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从去年

下半年以来,嘉兴光伏企业出现了产能缩减、亏损严重、资金流

紧张的情况,整个行业陷入发展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嘉兴25 家上规模企业亏损超过了4 亿元。为拯救太阳能光伏

产业,嘉兴市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出台《关于进一步扶

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不仅勾画了嘉兴打造光

伏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更在鼓励企业做强、鼓励技术创新、促

进应用推广、推进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

(一)创新建设嘉兴光伏产业园

2012 年12 月14 日江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

点新闻会日前在嘉兴举行,浙江首个光伏产业“创新试点”

落户嘉兴。“五位一体”是指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

创新、光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光伏产业智能电网局域网建设

和光伏产业政策集成创新。2012 年底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正式启动建设。半年多来,园区按照产业基地建设、技术创新

体系与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智能电网局域网和政策集成支持

创新“五位一体”的基本思路,从高端切入,进行错位发展,全力

推进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规模化发展。2013 年3 月18 日嘉

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获得19 个项目

(总投资约合67 亿元)签约。2013 年6 月18 日嘉兴太阳能光伏

产业投资推介会上嘉兴光伏产业园区又与12 个项目(总投资

130 亿元)完成签约。

(二)创新光伏产业商业模式

光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指通过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

范应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政策为配套,建立光伏发电标准化

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规范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光伏

发电商业创新模式,向全国推广应用。主要有屋顶太阳能光伏

发电项目投资模式创新(建立光伏发电投资公司)、屋顶太阳能

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模式创新(如鼓励各类光伏发电工程服务公

司项目总包模式)、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运维模式创新(如

鼓励成立各类光伏发电专业运维一体化的商业公司)。嘉兴市

政府对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积14.2 平方公里)要求

园区建筑物屋顶基本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全覆盖,3 年内达到

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0 MW 以上,并为全省更大规模的光伏发

电推广应用提供新经验。同时设立的10 亿元光伏产业发展专

项资金,重点支持光伏发电推广应用、核心部件与专用设备制

造、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高端人才

引进、培养、使用。2013 年6 月19 日,市政府决定对嘉兴光伏产

业园区建成的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给予2.8 元/ 度的补

贴(国家补贴标准是0.45 元),该补贴期限为期三年、每年下降

5 分钱。

(三)成立产业联盟

嘉兴市不少光伏企业正着手从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市场

开拓等方面做出调整,而更大范围内的抱团合作也在积极酝酿

中。2012 年6 月底,嘉兴市光伏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首批32 家

单位加入。光伏行业协会暨产业联盟将成为推动企业转型、产

业协调发展的强大力量。联盟首批会员共有32 家单位,其中既

有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天通高新集团有限公司、福莱特光

伏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业界知名龙头企业,也有中科

院物理研究所嘉兴工程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

所这样的科研机构。产业联盟将在促进企业合作沟通方面发挥

全方位作用。比如说联盟将抱团组织对外原辅料采购谈判;上

下游企业采购时可优先考虑联盟内企业;在备品备件上可以组

织合作,减少重复备品备件,节约成本;在技术开发、标准制定

上联盟也可以促成企业共同合作,同享成果;联盟还可以形成

有知名度的区域光伏发电品牌,一起向省、国家反映政策诉

求等。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发展到重要的战略调

整期,危机中蕴藏着机遇,需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时机,积极调整

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政府应积极扶持光伏产业发

展,从宏观和微观上为光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从高端切入,建

立光伏产业园,帮助企业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光伏产业商

业模式,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成立产业联盟,促进产业沟通,降

低企业成本等。努力争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利用发展战略新

兴产业赶超发达国家,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J].经济理

论与经济管理,2013(5).

[2] 包海波.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6).

[3] 李慧.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

(15).

[4] 陆俊.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升问题研究———以海宁为例[J].当代社科视

野,2012(5).

[5] 刘玉莲.中国光伏产业的“昨天、今天、明天”[J].经理世界,2012(9).

[6] 腾达.我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J].电源技术,2012(8).

[7] 倪秋菊.从光伏产业看我国产业升级[J].科技管理研究,2013(7).

[8] 张路阳.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光伏产业动态演进分析[J].福建论

坛,2013(2).

[9] 张冲.探析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J].产业经济,2012(3).

[10] 薛大帅.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篇8

经济发展曾经一度落后其他区县的延庆,如今开始享受多年生态投资产生的巨大红利。很显然,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延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绿色产业发展机遇,这很有可能是关系到延庆经济未来强势增长的重要变革。

发展的拐点

上一个五年,经济总量足够大的北京之所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北京市主动适应全球性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

历史将再度重演,企业家们将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再度考虑产业向更高端升级或者转型进入新的产业领域,作为智力、信息、资金最为密集的北京自然是最佳的去处。而相比拥挤的中心城区,土地广袤且拥有较多产业用地的延庆县成为产业梯度升级和转移的受益者也在情理之中。

“这次在延庆投资建设3000兆瓦太阳能硅晶装备产业化项目,是企业寻求高端发展的现实需要。”北京京仪集团副总经理刘世华向记者表示,投资延庆的最直接因素缘于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能扩张。“京仪集团在光伏装备制造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多年的发展已经确立了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前三的地位,也因此成为集团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其在南三环的工厂生产和需求两旺,但狭小的空间已经使企业产能大大受限,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大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据刘世华介绍,京仪集团原有工厂散落在市区的各个区县,导致产业布局过于分散,难以发挥集约效应,这次是集团光伏产业在一个区域集中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今后相关的其他产业也会加紧在周边布局,最终将在延庆形成高端的光伏产业基地。 在土地紧缺、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那些曾经被中心城区引以为豪,并创造过巨额财富的企业家和工厂向郊区县转移,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同样缘于自身扩张原因将国际建筑设计创意园布局延庆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其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亦向记者表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经过60年自身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原有的场地、研发条件都到了饱和阶段,而且建筑设计行业本身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交流、学术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日趋迫切,这都需要创造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满足发展需求。

实际上,除了企业或者产业自身的发展到了升级或者梯度转移的节点,对于投资商们而言,延庆的后发优势也是极具吸引力的重要“砝码”。

邵韦平坦言,由于此前的开发建设不足,延庆相比其他郊区县,提供的建设用地基本上属于完整的空间,地上没有太多的建筑物,企业可以在现有条件下轻松进行建设,这也是企业确定投资选址的重要参考条件。

刘世华则强调,“光伏装备作为整个光伏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我们不仅仅看中了延庆已经具备的产业链雏形,更看中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项目的选择和科学的规划。”延庆致力于绿色产业发展的规划愿景与企业注重“高科技、绿色”追求的高度契台,让京仪集团与延庆的合作一拍即合。“我们接触了很多区县,各有各的优势,但我们认为与延庆合作更为合适。因为一个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更看重合作区域的未来发展定位和围绕定位将为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刘世华说。

“总结延庆的后发优势,一是到现在也没受什么污染,二是已经具备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延庆县委书记孙文锴一语中的。

事实上,各种综合因素的交织,将进发出无比巨大的势能,延庆曾经的劣势已经慢慢转变成了发展的优势,比如良好的生态环境、完整的土地等。而一些仍然存在的劣势也正逐步弱化,比如位置的偏远、出入交通的拥挤等等。

而在更多的人看来,用生态优势赢得机会,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延庆经济发展已经迎来腾飞的拐点。

绿色的“资本”

国内外企业升级转移大势对诸多新兴空间带来的巨大机遇,对于北京有一种判断是,北京城区产业升级需要向外转移,尚有足够空间的郊区县最适合承接。有些研究京郊区域发展的学者甚至认为企业要继续发展生存,早晚必须去郊区县。

但其实诸多郊区县政府并不这么认为。采访中,孙文锴一再向记者强调,承接北京城区乃至国内外的产业升级转移,北京郊区县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各郊区县心里都清楚这绝不是唯一选择,因此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关键还在于区县自身是否具有吸引投资进入的“资本”。

实际上,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延庆,最明显的“资本”当然还是多年不遗余力地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为了建设首都西北绿色屏障,延庆2万山区农民搬出了大山,使40万亩山林生态得以休养生息。白河沿岸4000亩的优质水稻全部退稻还林,首都饮用水水源得到了保护。此外,为换取首都的蓝天碧水,财政税收本就落后的延庆还关闭了13家带有污染的企业。

树一棵一棵种,荒滩一寸一寸绿化,水源一点一点治理,延庆曾千疮百孔的荒滩变成了绿洲,如今延庆的林木绿化率已达到73%,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在北京市名列前茅,延庆已经成为美丽的森林公园,天然的绿色氧吧。由此收获的是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首批国家能源示范县等等“绿色”称号。

对生态环境近乎苛刻的保护建设同时,延庆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新能源环保产业、旅游休闲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异军突起。

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延庆引进了20多家新能源环保企业,成为北京新能源产业蓄势待发的重要一极。比如,由京能集团投资兴建的北京首座150兆瓦风电场,每年可向华北电网输送绿电近2.5亿度;亚洲最大的现代化蛋鸡厂――德青源蛋鸡场,利用鸡粪产生的沼气发电,每年可提供1400万度的绿色电力。2009年6月,“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式在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挂牌,为新能源环保产业的集聚发展和产业链完善创造了新的空间。

作为北京旅游大县,依托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特点,利用雄厚的旅游资源,延庆2010年接待旅游人次已经达到了1495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了18.2亿元,旅游休闲业的竞争

优势已初步显现。

以设施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打破了延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诞生了归原有机奶等填补国内空白的有机农产品,使得延庆有机农产品在首都中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改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擦亮了延庆的“绿色”名片,但要想让闻名而至的企业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还需要延庆提供一流的招商软环境。

“只有解决投资商的后顾之忧,投资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孙文锴要求发改、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做好与投资商的服务衔接,并把项目落实明确为政府的年度折子工程,明确具体部门负责落实,以促成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以此形成浓厚的“亲商、重商”招商引资氛围。

在“坚持高端一流标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口号下,延庆各政府部门积极转变机关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并在必要时由政府组织现场办公,创建服务投资商的绿色通道。

政府服务的优化有力促进了招商工作的开展,“延庆生态对企业发展有强大的吸引力,延庆服务同样让企业充满感动。”深有感触的刘世华说,“优质服务加深了企业对延庆的认同感,让‘绿色’企业与延庆牵手变得瓜熟蒂落。”

绿色产业向何处去?

当然,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延庆的跨越发展,并不能完全寄托于承接外部产业的升级转移,还需要借助这一契机完成延庆现有产业的华丽转身,最终实现绿色产业在延庆的高端发展。

“延庆县‘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绿色北京示范区,要在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绿色环境建设、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上大有作为,这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高端示范。”孙文锴认为,现阶段的延庆绿色产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延庆要顺利承接来自区域外的产业升级转移,但并不是‘从右手传到左手’那么简单,而是要在一传一接中实现区县自己的产业发展目标。”

实际上,作为北京市的新能源示范区、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延庆近几年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方面都做了积极探索,但大多属于示范性项目,其大规模的产业化才刚刚起步。

“接下来,延庆将围绕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重点引进一些诸如装备制造、新材料生产等产业化项目,推动延庆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比如,京仪集团的3000兆瓦太阳能硅晶装备产业化项目就是延庆现有光伏产业迈向产业化的重要体现。”孙文锴说。

延庆的旅游产业同样面临着全面的升级,延庆的年旅游人次突破了1400万,说明延庆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但如此大的旅游规模却只有不到20亿元的旅游收入,同时说明延庆现阶段的旅游收入更多的是依赖传统观光,门票经济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实现传统旅游向休闲度假会展深度游的高端升级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

其实,精明的投资商早已嗅出了商机,此次首创集团、金隅集团、首旅集团给环妫河、八达岭、大海坨等景区带来的80亿元投资,也是旨在提升延庆的旅游品质和水平,促进延庆旅游大县到旅游强县的逐步转变。

篇9

文章指出:据保守估计,“十城万盏”计划的总数将会超过200万盏,但也只不过是每年新增路灯总数的十分之一而已。假如每年新增的2000万盏都采用太阳能,那么其总功率将达到400万千瓦――其实还远不止此数,因为通常太阳能LED路灯所采用的的太阳能板功率是实际路灯功率的3-4倍。如假定为3倍,那么总的太阳能板的装机容量将会达到1200万千瓦,而中国2008年太阳能电池板总产量为178万千瓦(1780兆瓦),还远远不能满足太阳能路灯的需要。由此可见太阳能LED路灯的市场,决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市场,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市场。

日前,我们专诚联系了远在上海的茅玉海教授,迫于时间关系,茅教授书面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十城万盏参考》:太阳能LED技术的探索,国际上有哪些国家正在进行?我国是起于什么时候?其初衷是怎样的?

茅于海:从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算起,太阳能的光伏发电业也只有50多年的历史。而LED作为一种新光源,则要从日本的日亚化工在1993年提出的蓝光专利算起,而高亮度白光LED则是有赖于日本丰田合成在1998年推出氮化物LED。把太阳能和LED相结合则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差距不到3-5年,而生产量则早在2005年以后就已经名列前茅了。早期主要是太阳能草坪灯,因为这种灯带有点缀性、观赏性,要求不是太高,国外需求量很大,中国主要是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大量出口。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用到路灯中,但也主要是政府的示范性工程,而没有实用价值。从今年开始,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的降低,太阳能路灯开始显示出其实用价值,从而进入其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十城万盏参考》:目前来讲,太阳能光伏与LED的集成技术领域成熟度如何?我国在推广太阳能光伏LED方面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茅于海:应该说其基本技术都已经成熟,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太阳能电池板早已大量出口,随着国际市场的价格降低和国内企业的产能过剩,目前是大力发展国内的太阳能路灯的大好时机;另一方面,随着LED发光效率的提高(130lm/w已经成为商品)、散热技术的普及,LED灯具本身已经进入其成熟期。作为储能的重要部件――蓄电池,也有胶体铅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性能更好的电池出现。而太阳能LED路灯的核心部件-恒流源和控制器,也有很大的突破。我们公司研发成功的节能型调光控制器可以根据交通流量来调节路灯的亮度,从而可以减少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50%以上,大大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提高了阴雨天的待机天数,使得太阳能LED路灯更加现实可行。

我国在推广太阳能光伏LED产业上的优势是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在某些地区快速启动。劣势则主要是技术上很多核心技术都没有掌握。例如太阳能电池板,我们还是主要采用国外淘汰的生产技术来生产既耗能又污染的单晶硅、多晶硅,而国外都已经进入采用铜铟镓硒CIGS(CIS中掺入Ga)的第三代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了。美国硅谷有一家企业NanoSolar 公司开发出一种印刷型太阳能电池,可以用一种“油墨(铜铟镓二硒)”像印报纸一样来“印刷”太阳能电池,用一分钟时间便可以“印刷”出上百尺的太阳能电池,硅材料也节省70%以上,其成本只有现有太阳能电池板的1/10。2008年就生产出430兆瓦这种太阳能电池。

印刷出来的太阳能电池

至于LED芯片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中国的芯片光效只有80-100lm/W,比国外芯片差50%,所以目前大功率LED芯片80%以上都是进口,国内主要是封装厂家而已。

《十城万盏参考》:当前来讲LED产业正热,太阳能光伏和LED的集成照明成本问题在大规模推进过程中不容忽视,其成本的降低主要有哪些途径?相较国际经验,国内的企业是如何进行这方面探索的?有哪些特点?

茅于海:降低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原材料成本,二是降低生产成本。国内企业在生产组织方面有一定经验,但是,我国的企业主要靠生产组织的提高实现效率,顶多降低几个点。至于搬迁到工资更低的地区或直接降低工人工资,则更不足可取了。可以说,只有采用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国外企业主要就是靠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例如上面提到的采用“印刷”太阳能板,其成本可以降低90%。

其实对于光伏发电来说,其潜力还很大。因为目前的光伏发电的效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后面还有百分之几十的发展空间。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就提出了一种2微米厚的表面抗反射和背面反射式衍射光栅,有可能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效率提高50%以上,也就是比现在的效率提高3倍左右。还没有什么理论证明,这就是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值了,说不定有一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以提高到90%。LED也是这样,现在的发光效率是130lm/W,据说最后可以提高到300lm/W,所以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遗憾的是,国内企业很少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十城万盏参考》:保定是我国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城市,在保定的“十城万盏”工程的推进中,主抓太阳能LED方向,其得益于前期形成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而当前很多城市省份也开始猛上太阳能LED产业项目,诸如山东。您如何看待国内涌现的新能源产业泡沫下的太阳能光伏LED产业的未来发展?

茅于海:当前各个城市猛上太阳能LED项目,当然是好事,但是也的确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泡沫。不过,相信经过严酷的现实考验,一定会大浪淘沙,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和产业,留下一些经得起考验的产业。不过,这个过程也会浪费大量的国家财富和资源,形成一批高级废品和垃圾。其实,关键是技术。不合格的产品和产业一定是不重视技术,因而技术上不过关。

但是,各地的政府应当起主导作用。因为现在的“十城万盏”是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所以是政府在主导的。例如政府在采购时,就应当强调质量优先、技术领先,而不是价格越低越好。就像前段时间,深圳对二十几家的LED路灯产品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各家产品的质量就暴露无遗,很容易从中挑选出质量过关的产品。

再进一步,各级政府不应当把这个“十城万盏”看成是简单的采购任务,更应当看作是发展一个巨大的高科技产业的机遇,好好进行长期规划,重点扶持几个高科技产业,加强基础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做大做强,使我们不只是生产大国,而且还要成为科技强国。

《十城万盏参考》:作为具有明显优势完全节能的太阳能LED灯,相较于纯LED灯在现实推广上有哪些局限和问题?

茅于海:纯LED灯比较容易实现,所以现在“十城万盏”计划不少城市都是以改造原有高压钠灯为LED路灯,这样当然比较简单,原来的供电系统不用改变就可以用。但是其节能效果也有限,不像采用太阳能LED路灯,所有的电费都可以节省下来。但是太阳能LED路灯要在城市中推广也有它的局限性。一个原因是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阳光常被遮挡,另外也可能被高大的树木所遮挡。还有就是我国的大城市大多在东南沿海地区,那里的阳光照射不及西北部,阴雨天比较多,大城市的公安部门为了防盗又要求路灯彻夜通明,无法采用半夜降功率的方法来节能。这些都是太阳能LED路灯在“十城万盏”计划中的局限性。

《十城万盏参考》: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创建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这种完全节能的太阳能光伏LED,在技术得以全面提升后,是否可能一步到位,作为半导体照明试点城市的推广首选方式?有哪些具体问题?

茅于海:前面已经提到了太阳能LED路灯在城市推广中的局限性,所以过去一直认为太阳能LED路灯只能在城市郊区的非主干道中推广,这就可以避免前面说到的一些局限性。不过随着LED光效的提高,随着太阳能电池板效率的提高,随着控制器性能的提高(例如采用最大功率跟踪),太阳能LED路灯也已经有可能进入主干道。应该说太阳能LED的主要应用场所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不是在非主干道,而是在高速公路。因为,高速公路远离城市,要铺设供电电缆更加困难,耗费也更大,这时太阳能LED路灯的优越性就可以充分发挥。铺设太阳能LED路灯根本不需要挖地沟,埋设电缆,而只要像种树一样,挖一个洞,埋一根杆,远比交流电路灯的铺设要简单。

《十城万盏参考》:在共同面对诸如在采购上,来自传统高压钠灯方面的部门利益等问题上,太阳能光伏LED和纯LED灯将如何打开局面,更好地进入政府采购中?

茅于海:对于涉及到既得利益的问题,我们不好回答,相信今后的廉政建设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十城万盏参考》:当前很多传统灯具企业对LED产品还处于观望中,企业作为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主体,他们将如何接受来自科技创新趋势带动下的照明产业变革?

茅于海:对于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LED势必将取代一 切电光源,所有的白炽灯、节能灯都将会被淘汰。这是大势所趋。迟进不如早进。

《十城万盏参考》:您对包括保定在内的试点城市,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推进太阳能LED产业发展,走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篇10

(一)光伏产业的内涵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的光伏转换,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形成以硅材料应用开发的产业链条。一般来说,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硅生产、硅碇和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技术研究等。由于不同环节的技术难度、生产规模、投资周期、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润从上到下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其价值形态呈现出从左上到右下倾斜的形状(见图 2),区别于一般产业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形状。

(二)世界光伏产业现状

从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统计数据看,2000 年,2008 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47%(见图 1)。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太阳能电池产量仍然高位增长,总量突破 10GW 达到 10.4GW,同比增长了 57.6%;光伏装机容量保持 40%的增速,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从产业链看,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具体如下:超纯硅材料的制造集中在美、日、德等 3 个国家7 个公司的 10 家工厂手中,下游企业主要向这些国家生产企业进口原材料。中国 90%以上的硅材料依赖进口。太阳电池制造,2007 年以前,日本是世界光伏制造第一国,德国次之。2007 年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光伏装机应用(见图 2),4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市场。

(三)中国光伏产业现状

我国 1958 年开始研究太阳电池,1971 年首次将光伏电池成功应用于东方红 2 号卫星,1973 年,开始太阳电池地面应用。但是,由于成本高,2000 年以前,我国太阳电池在地面应用并不广。2000 年以后,随着国家发改委启动“送电到乡”项目、《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及国际光伏市场的强有力拉动,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光伏产业投资出现“潮涌”,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当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中间独大、两头在外的特点,企业多扎堆在利润较少的产业链末端。

1.光伏电池产量世界第一。2005 年以来,中国光伏制造业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 126%,特别是 2007 年增长率达到 218.9%。自2007 年起,中国光伏电池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10 大太阳能电池企业排行榜,中国企业占了 4 家。无论产业规模还是生产能力,中国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光伏原材料短缺,90%以上依赖进口。受技术限制,当前国内从事高纯度硅生产的企业较少,加之下游产业对硅原料需求的急剧增加,供需缺口很大,国内光伏企业主要依赖进口获得硅原料。

3.光伏市场发展缓慢,90%以上出口。我国光伏装机应用速度及占全球的份额与光伏电池制造极不相匹配。2009 年,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光伏装机虽有了大幅增长,达到 270MW,较 2008 年增加 93%,但占全球光伏市场的份额仍然较小,仅 1.24 %。2009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 130MW,占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3.75%。这意味着,中国太阳能电池 95%以上的需求都在国外。

4.光伏产业价值链基本形成,且以处于价值链低端为主。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链除硅原料产量比较小外,从硅片—电池—组件—应用都出现了一些龙头企业,并带动了一大批大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从企业数量分布看,以电池、组件环节的企业较多,且处于价值链低端。中国企业只能分得光伏产业链不到 30%的价值,70%的价值被美、日、德等掌握硅材料提纯技术的国家取得。

二、湖北光伏产业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

(一)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几年的积累与发展,湖北光伏产业初具雏形,已形成了从硅材料、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系统集成应用及技术研发等一系列配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各个产业环节上涌现了 1-2 家实力较强的企业。硅片生产环节有宜昌南玻、随州金星、湖北晶星、大悟硅光电等多家公司,到 2010 年底,全省硅片生产能力约 2500 吨左右。太阳电池及组件生产环节已涌现武汉日新、珈伟、武汉兴隆源、湖北先行等多家公司,到 2010 年底,全省太阳电池及组件硅片生产能力约 100MW。系统集成应用环节拥有一批技术实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光伏企业,已成功实施了武汉科技学院新校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室扩建、湖北省发改委服务中心等多个光伏应用示范工程。技术研发环节已建成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及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技术研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与湖北省外比较,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论是产业规模、企业实力,还是政府支持力度,都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劣势明显。一是产业规模小,在全国未有一席之地。从 2007年起,我国就成为全球太阳电池及组件第一生产大国,而湖北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非常低。2010 年,湖北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约为 100MW 左右,占全国比重不到3%,相当于江苏省的 4%左右。短期内,湖北赶超江苏、江西、河省等光伏电池制造大省有难度。二是项目投资规模较小。现在业界公认硅片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 1000 吨/年,最佳经济规模在 2500 吨/年。当前,湖北没有一家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企业,上马项目投资过亿元的不多,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集群效益。最大的宜昌南玻公司也只有 1500 吨/年的生产能力,但受市场多晶硅价格巨烈波动原因,年生产量不足 1000吨。三是地方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与外省相比,湖北暂未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专项计划与扶持政策,而江苏、浙江等省份都出台了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性意见。江苏提出要打造光伏千亿元产业,江西南昌提出要打造“光伏”之都,上海策划了“十万光伏屋顶”计划,陕西投资 200 亿支持太阳光伏产业园建设。但是湖北光伏产业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一是光伏技术研究实力较强,湖北是有名的科教大省,研究平台与技术人才的优势十分明显。二是光伏系统集成应用起步较早,有些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

三、湖北发展光伏产业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必要性

1.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有效选择。近十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已充分证明,光伏产业将是未来二十年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各国抢占的新领域。湖北发展光伏产业是顺应国外产业发展新趋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有效选择。据统计,300MWp 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在建筑行业,将直接带动700 多亿元的 GDP 增长(本指标是以建筑行业 1:7 计算所得;若以光伏产业为准,则带动 GDP 增长 900 多亿元),创造 24 万多就业岗位(人均收入以 3 万元/年计算)。

2.解决能源短缺矛盾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末,湖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自给率将分别降低到9%以下。“缺煤少油乏气”的能源现实,对湖北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制约将进一步突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湖北的当务之急。开发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在内的新能源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可再生能源中,湖北水电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开发率已超过 85%,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十分有限;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一带,湖北不具备风能开发利用的有力资源条件;核电由于安全原因受国家控制较严,尽管湖北已谋划多年,但还未实质性投产运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商业程度很低,资源有限,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相较而言,湖北发展光伏发电的潜力与可能性更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具有良好的太阳能资源,太阳总辐射大都在 3200-4800 兆焦耳/平方米之间,比较适合太阳能的应用。

3.发展光伏产业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额的科学选择。“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据测算,用燃煤火电机组发电,每发电 1MWh,将排放相当于 1.069 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但如用一座 10MWp并网光伏电站取代燃煤火力发电站,每年减排温室气体的数量将达到 1.8 万吨(以二氧化碳计)。面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巨大压力以及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湖北必须尽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不断回落,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社会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多元化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积极培育发展光伏产业,对完成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的定位

1.发展思路

短期看,湖北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与发展任务、光伏产业规模以及全球光伏产业趋势等因素准确定位,建议暂不要把光伏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或者千亿元产业来扶持,避免省内各市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而要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产业链、启动光伏市场、壮大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以市场换技术,以应用拉动产业,以光伏技术的推广利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适度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发展。

2.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方向,把握未来 5-10 年国内外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期,充分发挥湖北比较优势,着眼光伏产业链上的研发与市场应用两个关键环节,在现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引导、促进创新、强化特色、做大规模,将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成为质量效益好、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力争到 2015 年,新建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 300MW 以上,占总电能的 1-2%,将湖北省建成中国光伏技术研发大省、应用第一省。

3.发展重点

一是加快启动光伏市场,提高光伏安装率。从全国范围看,各省在光伏安装方面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加之湖北具备利用太阳光能的自然基础和现实需求,建议未来五年,加大对光伏安装的鼓励与支持,力争在政府办公建筑楼顶、大型展馆、体育中心、车站用学校、新建建筑、高速公路音障上采用光伏组件。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光伏应用技术。大力推进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武汉市新能源研究院的建设,建立创新性光伏技术研究团队,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光伏中心和研究院,为湖北省光伏产业提供强大的研究平台和技术支撑。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重点光伏企业为基地,建成光伏学院,技工、中专、大专到本科太阳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培育壮大生产企业,提高产业链核心价值。以光伏建筑结合和光伏并网相关技术为核心,着重培育壮大光伏系统和光伏建筑设计公司,逆变器生产厂家,控制器、开关柜、升压设备及大型安装构件厂家和专业工程施工公司;以环保型低能耗高纯硅材料生产技术和关键核心装备技术为重点,鼓励现有电池与组件核心企业、光伏组件制造公司及太阳电池生产厂家,加大资源整合与协作互动,着力培植 1-2 个拳头产品,增强产业链核心价值。

(三)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布局

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布局应努力形成以武汉为主体,以宜昌、黄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重点加强武汉、宜昌、黄石光伏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湖北“沿江光伏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武汉城市圈太阳电池组件及配套产业基地,大力开展多晶硅工业化生产和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加快发展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系统与配套产品,积极推进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等规模化扩张,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湖北光伏产业中下游产品的“核心区”。宜昌南玻硅材料基地要依托宜昌的水电、氯碱化工、硅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多晶硅和单晶硅等光伏产业上游材料,适度配套发展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等,努力打造成为湖北光伏产业上中游的“集聚区”。黄石低碳工业园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基地,要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引导投资发展光伏产业,打造特色和品牌,培育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加快光伏系统的应用推广步伐,努力建成中部乃至国家光伏应用的“示范区”。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指导。国家政府应立足全球视角,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发,统筹考虑能源开发、供给、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编制出适合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立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提出解决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等思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以及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和运行管理行业标准、并网价格及系统维护等关键问题的方法和政策细则。在国家规划指导下,地方政府立足实情,编制出指导当地光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专项规划,科学引导企业发展与市场投资。

2.培育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从产业中某一特定环节切入,较快进入垂直整合阶段,形成完整的、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当前,湖北光伏产业链上企业间协作关系松散,或自成一体,或各自为战,不利于光伏产业整体发展。政府应努力培育并构建相对完整、协调、健康的光伏产业链体系,引导上下游企业理性扩充产能、合理配置资源,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3.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新型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育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攻克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制备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4.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尽快出台和落实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贯彻《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在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在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建立经济激励的政策,在政府采购、并网发电等应用领域实施强制性支持的政策。二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优先将多晶硅及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将相关产品列入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产品,使相关企业能够享受国家和省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出台电量电价扶持政策,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由政府出面协调电力、电网、企业等相关单位,采取“软补”的方式,帮助落实电量和电价。

篇11

新兴产业想要崛起就必须要靠国家的扶持政策,对于光伏发电而言其符合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但是其成本比化石能源的利用成本高出许多,所以必须要给予优惠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虽然在2000年初,中国光伏产业依靠外部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但是2010年以后随着欧美市场的萎缩而逐步进入低谷期。2013年8月,为促进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对于光伏电站,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全国分为3类资源区,分别制定了电价标准。对分布式光伏项目,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补贴0.42/kWh元。除了国家补贴外,地方政策也不断向光伏产业倾斜。比如浙江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省里还额外补贴0.1元/kWh。而像洛阳,也对2015年底前建成并网发电,且优先使用洛阳市企业生产的组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其装机容量给予0.1元/W奖励,连续奖励3年。在国家对光伏相关补贴政策的鼓励下,国内光伏市场被迅速激活,2014年全国光伏产业整体回暖,2016年底,中国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2016年,A股光伏上市公司实现全部盈利,其中东方日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381.56%。

二、目前光伏补贴政策研究

就像任何一枚硬币既有正面又有反面一样,在中央和地方种种政策的扶持下,光伏产业确实受益良多,获得极大的发展,但是也带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最明显的就是该行业过于依赖各种相关补贴。根据最近10年来该行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明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想要仅仅依靠政府补贴来让光伏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可能的,相反会滋生出很多恶意吃补贴的企业,扰乱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的增长速度是加快了,然而对于光伏市场而言,这远远不够。根据数据报告的内容可知,这部分费用在2006年为0.001元/kWh,但是经过10年时间的发展,这部分费用上涨到了0.019元/kW。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收入总额为514.87亿元,支出总额度是519.15亿元,其中光伏发电的补助款为82.29亿。根据苏美达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袁全的发言,我们知道近年来,国家逐渐察觉到时代正在发生改变,如果现在继续实施政府补贴只会阻碍光伏产业的前进步伐。中国光伏补贴的1.0时代因为不重视电站的发电量,只看重装机量,使得一些地方的设备与建造质量全部不过关,只维持了短短3年的时间,就不得不宣布结束。

三、未来光伏补贴市场发展

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文件可知,在2016年之前被划入到规模管理中项目若在2016年6月3日前还不能进行发电,这些项目就将按照新电价标准来进行电费缴纳。这就表明在Ⅰ类、Ⅱ类和Ⅲ类资源区中针对光伏电站的每度电补贴金额将分别减少0.1元、0.07元和0.02元。

在上网电价之外,光伏装机量、在总的发电装机容量中占比,也可能是监管部门会重点考量的因素。由于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以及相关配套技术逐渐成熟使得光伏电站运行所需的装备费用支出处于不断降低的阶段,现阶段每kWh成本减少到了0.6元,不过这个价格还是比通过煤炭来发电造成的成本要高出许多,所以在价格上的竞争处于劣势。甘肃地区的光照资源非常充沛,根据该地区煤炭发电企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燃煤发电上网标杆电费价格是0.2978元/kWh。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财政部门不对光伏发电给予补助,将使得光伏电站出现亏损的情况,很多投资者和企业家自然不可能对在光伏发电领域进行资本投入,这将使得这个领域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若在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甘肃地区光伏上网杆标价格是0.8元/kWh,进行光伏发电才能够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设备费用支出明显减少,但是其他方面的费用支出却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我国虽然在光伏电站建设方面的技术非常成熟而且有过很多项目经历,但是随着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出台以及地产行业的崛起,使得适合建设光伏电站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由于现阶段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在我国西部等地区存在弃光情况,很多省份的弃光比例上升到50%,这严重降低了企业获取的利润,使得很多光伏发电企业面临非常严重的资金压力。如果国家短时间内取消大部分施行补贴政策,整个光伏发电领域以及其他与之配套的行业都会遭受巨大打击。

【参考文献】

篇12

GaAs基太阳能电池可分为单结和多结叠层式太阳能电池两类。GaAs、Ge单结太阳电池理论效率27%,实验室效率达到25.8%;多结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理论效率能够达到63%,目前实验室效率达到43%。CPV可以按汇聚太阳光的方式不同分为两个大类,即采用镜面聚光的反射式和采用透镜聚光的透射式,其结构可参见图1。

目前各大生产厂家的CPV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结构均离不开四大部分,即:聚光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光伏电池)、太阳追踪模块、冷却模块。各部分的成本构成如图2所示:

(1)GaAs基太阳能电池的优势

①规模化潜力较大:CPV技术因其具有光电转化效率高等特点,是未来发展大型支撑电源的最理想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②成本下降空间巨大:与晶硅和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建设成本1.6美元/瓦相比,CPV目前3~4美元/瓦的建设成本并无优势,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电池效率的提高、聚光模块的改进等,成本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③占地面积小:在同等发电量的情况下,CPV电厂的土地占用面积比平板式太阳能要小得多。CPV系统由支柱承载其主要结构体,占地面积极小,且由于系统在地面产生的阴影面积是移动的,所以对电厂所在地的生态影响也较小,面板下方的土地仍然可以用于畜牧等用途。

④能量回收期短:聚光组件的效率比晶硅和薄膜组件大大提高,建设想同规模的电站,所需的半导体材料大大减少,因而能量回收期大大缩短。

(2)GaAs基太阳能电池的劣势

技术和规模化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作为一项正在由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新技术,CPV的技术路线尚未定型,产业链也未形成;材料昂贵,成本上无优势,另外CPV系统建设地区对太阳光照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对于相关企业,我们需要关注其技术或成本取得优势地位。

2.聚光光伏技术进展

聚光太阳电池是聚光光伏技术的核心和基础,目前国际上研究较为深入,技术较稳定的方案,普遍采用基于GaInP/GaAs双结和GalnP/GaAs/Ge的多结太阳电池。这种电池最早被用于空间卫星,可吸收更宽的太阳频谱能量,转换效率高,且具有很好的耐高温特性。

GaInP/GaAs双结和GaInP/CaAs/Ge三结太阳电池均基于比较成熟的GaAs电池制作工艺,而且GalnP与GaAs在晶格匹配、禁带宽度合理组合、材料性能稳定性等方面都是十分理想的材料系统,所以是目前研究最活跃、最深人的多结太阳电池。目前,对GaInP/GaAs/Ge电池研究最成熟的是美国,美国司的波音下属公司SPectrolab和Emcore公司都已批量生产,并供应空间市场。多年来,为不断提高GalnP/GaAs/Ge三结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Spectrolab研发四结,甚至五结、六结结构,他们认为,通过增加结数可将转换效率提高到接近理论极限值72%。Emcore公司则采用IMM三结太阳电池(IMM invertedmetamorphic triple—junction solar cell)技术,根据其设计的发展路线显示,有望在近年内将聚光太阳电池效率提高到45%(电池面积lcm,聚光倍数500)。

虽然聚光光伏的研发已有30年历史,但其商业化运营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全球聚光光伏系统的装机量不超过200MW,还处于小批量示范性工程阶段,其最主要部件-高倍聚光电池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成为阻碍聚光光伏市场发展的最大难题。聚光系统成本从2007年$7-$10/Wp,降至2009年的$3-$5/Wp,2015年有望降至2$/W以下。聚光光伏技术近年来得到欧美国家的重视。2011年12月,美国能源部决定在未来3年内投资6000万美元,目标是发展聚光光伏技术,使太阳能电池成本降低75%,CPV系统成本及效率情况见表1。

3.我国聚光光伏技术现状

我国以及有一些公司可以生产聚光组件,并且有上海聚恒、成都钟顺公司、蓝天太阳等一批企业相继获得了金太阳认证;但是目前聚光器还主要依赖进口、电池也只有乾照具有产业化的生产,追踪系统虽然国内可以做,但是从示范电站的数据看,逐日效果并不好。

国内已经具有以中国电科集团第十八研究所为代表的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研发力量,聚光光伏产业所涉及的聚光、散热、对日定向跟踪及控制、双轴运动系统等技术在国内均有成熟的或可以借鉴的技术,以此为基础发展聚光光伏产业可以有效促进相关技术向聚光光伏产业的扩,通过整合可以在国内形成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光光伏产业链,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聚光光伏产业在全世界刚刚兴起,我国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并不是很大,如果现在发展,在借鉴先进技术基础上,可以迅速赶上并超越先进国家技术水平。因此,中国发展聚光光伏正当其时,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的聚光光伏事业也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形成具有中同特色的地面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工建平,杨金付,徐晓冰.一种聚光型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7,1:19-22.

[2]Antonio M,Antonio L.Next Generation Photovohaics High Efficiency through Full Spectrum Utilization[M].Bristol and Philadelphia: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2002.64.

[3]田玮,王一平,韩立君,等.聚光光伏系统的技术进展[J].太阳能学报,2005,26(4):597-604.

篇13

2宿迁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概况

2.1宿迁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宿迁市是江苏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也是江苏省最晚成立的地级市,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55万,分别列全省第4位和第7位,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和洋河新城。地形为大面积平原,土壤肥沃,河湖多、交错复杂,是著名的“意杨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宿迁产业发展进程中,轻工业的比重一直高于重工业,第一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如图1)。其中,新兴产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经调查,2010年宿迁市仅有新兴产业重点企业282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其中新能源企业34家,新材料企业58家,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145家。2013年1月,为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宿迁市正式施行《关于支持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意见》首批确定建设六个新兴产业集聚区:光电产业集聚区、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生物科技产业集聚区、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

2.2宿迁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宿迁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企业产值规模和整体竞争优势已经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产业集聚初步形成,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各县区、开发区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特点,通过内培外引,逐步形成了新兴产业集中区域。新能源运用项目———生物质发电企业如宿迁凯迪、中节能(宿迁)、国信(泗阳)等都分布在省级开发区内。宿豫区在开发区规划建设光伏新材料产业园,目前已集聚了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良胜太阳能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新材料产业集中规模也很明显,彩塑包装企业主要集中在宿豫区井头镇,形成了聚酯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年销售收入约11亿元。另一方面,在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具有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2005年以来,宿迁市新兴产业企业加大对创新能力的建设,有重点地推进科技项目攻关,走自主创新之路。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的彩塑包装、秀强玻璃、精科智能电器等企业重点围绕环保新材料、光伏玻璃、智能电网等核心科技,进行产学研合作和联合攻关,以技术的率先突破带动新兴产业的领先发展。

2.3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宿迁新兴产业发展竞争的劣势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产业规划不到位。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中,新兴产业工业企业仅132家,占比7.3%。完成销售收入95.88亿元,占全省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的0.67%,仅为新兴产业规模最大的苏州市的1.9%、徐州市的24.4%、连云港市的30.3%。目前新材料企业分布在不同地区,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达到集群式发展的优势,每个园区均汇集了新材料产业不同领域的各类企业,布局缺乏专业规范。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宿迁市新兴产业发展缺少高技术人才且人才竞争压力较大,层次高、复合型技术人才和拥有高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缺少。尽管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但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重视,仅仅通过高薪来刺激员工,并没有良好的用人机制,出现了高精尖人才高流失率的现状。宿迁市高端领域产业多为空白,例如,在新材料方面,仅仅在功能性膜材料上拥有自己的研发成果,能达到较高水平,而当下市场上比较流行的、适用性比较强的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等方面几乎没有进展。如纳米材料领域,目前只有宿豫区博迁光伏新材料生产纳米金属粉体,用于制备光伏产品的导电银浆,而且规模较小,2011年仅实现销售收入102万元、利税15万元。此外,宿迁新兴产业创业发展后劲不足,融资体系脆弱。新材料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同时更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一般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投入资金多、风险大、产出高。正是由于前期研发投入的资金多,风险性也同样很大,而且资金的回笼速度较慢,导致银行不愿意向新兴产业贷款,民间融资也不愿往风险大的新兴产业投入,资金获取的难度大,最终使新兴产业只掌握着少量资金,这些资金难以满足其发展的要求。

3宿迁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3.1从政府角度(1)加大政策支持,强化产业规划引导。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和江苏省已经制定了一套鼓励性政策。宿迁市应在落实这些政策的同时,加强政府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引导当地新兴产业的发展。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新兴产业发展所需大量资金这一问题,整合宿迁市对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将资金投入于新兴产业中的潜力企业的发展壮大。给予新兴产业优惠的土地政策,优先对新兴产业分配土地。政府采购时,首先考虑本国本地区的产品,优先采购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使新兴产业达到规模经济性形成有实力、有影响力产业园区,在考核招商引资方案时,若项目为新兴产业,则增加认定系数,使考核变得容易。(2)培育骨干企业,打造有特色的产业园区。整个社会资源,将资源集中到新兴产业中的优势企业,对于年均产值超过亿元、增长迅猛、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以及具有大幅度增长潜力的重点企业,要格外的关注,给予这些企业特殊的发展政策,在政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使它们能快速增强企业实力。对于年均产值超过5亿元、增长速度也比较快、并且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大企业,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支持性政策,让其成为当地的核心企业、为当地的发展贡献力量。加大对泗阳县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宿豫区包装新材料和再生橡胶循环经济产业、宿城区光大静脉环保产业园以及沭阳县、宿迁经济开发区和湖滨新城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等特色产业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励以上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争取成为国家、省重点新兴产业特色基地。(3)明确产业重点,加强财税政策扶持。依靠目前市场和未来市场的需求量、资源消耗低、产出水平高、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环境污染小等要求,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装备、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利用装备、新型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型薄膜包装材料、新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绿色化工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材等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农业和生物技术药、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生物肥料等产品。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及材料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等三类产业。规划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的产值目标。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逐步形成“政产学研金”支撑推动体系。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合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金融机构设立新材料产业开发专项贷款,积极支持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企业、项目和产业园区。进一步创新金融工具,担保机构操作流程要进一步简便快捷,银行针对实体经济的放款额度和质押物范围要进一步放宽,政府针对鼓励发展的高新项目以及在同行业处先进水平的龙头项目要给予更多资金扶持。

3.2从企业角度(1)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新兴产业的发展,人才是核心。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产学政研之间的交流沟通,生产创新方面要及时和高校交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将研发的重点委托给高校,同时配合高校的要求,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新产品的生产中。可采用签订合同、定向培养、高薪招聘等方式,来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科研人才投入到新兴产业之中,满足企业、满足行业要求。(2)把握市场需求脉搏,加强成本控制。企业不仅要前瞻性地去塑造买方的体验,并通过这样做来推动销售增长,借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要加强技术创新,以最合理的工艺降低企业生产和营销上的成本。控制成本是企业发展的不断追求,只有把成本控制在最低,企业才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想有发展就要求它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对于宿迁新兴产业来说,目前最迫切的就是要研发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从大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创新同样是增加产品销量的有效手段。通过销售手段的创新,会一定程度改善原有营销方式的不足,进而增加整体的销售水平。同样的营销成本,销量增加了,也就使单位产品的营销费用减少了。综合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创新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3)聚焦核心产业发展,实现集中多元化格局。新兴产业的发展应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运用集中多元化的发展方针,对新兴产业的核心业务类别和核心区域进行优先发展,引导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发展结构,并制定分行业、分业务类别、分区域的分类引导方针,形成了以某区域为核心集聚区和层次分明的支柱业务、先导业务、新兴业务。在坚持“一区一主业”基础上,充分发挥联动互促的作用,使产业体系的差异化更加凸显。同时,加大跨行政区域的合作交流,加强各板块之间的产业联动,大力促进形成各版块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格局。已有的一些走在国内前沿的新材料企业应该适当给予中小企业支持和引导,推动传统材料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打造一批新材料中小型特色创新企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