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的财务管理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校的财务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校的财务管理

篇1

2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措施

2.1在预算编制和预算约束方面做好工作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预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高等学校预算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学校预算贯穿于会计活动的全过程,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预算的编制要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相统一,要做到“钱随事走,事要科学,符合规划”。相对于需求的无限性而言,高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总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稀缺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反映收支状况的综合预算,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执行中将部门经费与工作目标捆绑,与工作绩效挂钩,将有助于建立起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发展动力机制,更充分地挖掘、利用、节约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进行支出预算编制时,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并结合学校财力情况,本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各项支出。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有效防止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两张皮”现象的发生。2.2加强资产管理为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首先,转变观念。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意识,强化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实行资产有偿使用的观念。其次,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再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效机制,规范管理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对资产的存量及流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减少资产重复购置和资金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最后,树立成本核算观念,成本核算观念要贯穿高校办学过程的始终,转变高校目前的经费管理观念和模式,使高校理财体制、模式、方法与社会相适应,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竞争力。2.3做好高校财务分析方面的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高校应该配备必要的财务分析员,不断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进行合法性、真实性的分析,对经费来源结构、支出结构、投资效益、资产使用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让领导及时了解学校财务运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财务依据。在学校大规模负债扩建期间,还应同时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随时掌握现金偿付和收支能力情况,及时发现已经存在和潜在的财务问题,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

篇2

二、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校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在对高校资金投入过程中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传统的国家统一计划拨款,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转变为实行分级计划拨款,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体制。近些年国家加强了对贫困生的自助,这部分资金也就变成了财务管理的重要资金。然而,在财务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预算存在片面性高校的财务预算是指高校安排年度内财务收支情况的重要的计划性文件和财务执行的重要依据。预算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年度内的财务收支状况。因此,高校的财务预算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部分高校中财务预算体制还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财务预算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财务预算只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编制的财务预算是按照上级财务部门的要求所编制成的年度内的收支情况报表[2]58-59,这些对高校的财务预算来说是存在片面性的。高校的财务作为整个高校健康运转的最终的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编制财务预算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需要校领导进行监督和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存在着片面化现象,预算编辑的范围不全面,属于学校和各个部门的财务没能全部纳入到学校的整个财务预算之中,这种片面性的财务预算不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出高效的整个财务收支状况。(二)财务使用存在低效率和浪费现象,缺乏专业性管理人员部分高校在财务使用上存在低效率和浪费现象,欠缺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员。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中国公办高校的财务经费主义来源于国家和省政府的财政拨款,并没有要求高校对所购置的各项资产进行折旧预算,在这种状况下,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就会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了整个购置资产设备的经济效益,有些教师只是重视对教学设备设施的利用,而不重视对这些教学设备设施的保管和维护,部分高校在各部门购置的教学设备设施过程中存在这种现象,即这些资产一经购置成功就为其所占有和使用,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以致于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2]58-59。有的高校只重视要资金购置各类教学设备,确忽视了所购置教学设备的实用性,同时也放松对所购置设备设施的预算管理,一些教学设备设施购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学校没能真正建立起设备购置的监督约束机制。目前,在绝大多数高校还没能够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教学设备购置的责任机制,这就致使部分高校的领导在教学设备购置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购置的教学设备得当与否并没有责任的承担,致使购置设备设施存在浪费现象。(三)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资产使用中存在着流失现象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方法有所完善,但是也不能忽视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高校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流失现象。这种状况主要体现在:(1)部分高校虽然表面上建立起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监控机制,但是在实际财务使用过程中没有能够有效地进行财务监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严、监控不力的现象,整套的内部和外部监控机制形同虚设,没能够发挥应有的监控作用;(2)伴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的职能已经不仅仅是教学,其活动范围有所扩展,在这种情况下,在科研经费的支出、教学设备设施的购置、基础建设项目等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展,绝大多数高校热衷于投资于新校区的建设,对基建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缺乏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控机制,致使部分高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资金浪费、腐败等现象。(3)高校在科研经费、工作人员及教师日常出差报销方面存在着监控缺失。随着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科研项目作为高校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高校科研项目和经费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内部和外部监控不合理现象,同时工作人员和教师在日常出差报销方面也存在监督无力状况。比如说有些教师在做科研过程中,存在着骗取科研经费状况,利于课题研究的机会,通过采用多开发票进行课题的报销等方式来骗取科研经费;一些工作人员和教师在日常的出差过程中也存在多开发票进行报销的现象,在这些方面目前高校财务的内部和外部监控机制还存在缺失。((四四))债债务务负负担担过过重重,,财财务务分分析析薄薄弱弱,,贷贷款款风风险险日日益益呈呈现现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随着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财务呈现更加复杂、多层次的特点。近些年来部分高校热衷于新校舍、新校区的建设,由于高校财务资金的有限性,在这种状况下,高校不得不向银行贷款进行新校舍、新校区的建设,这种银行贷款很容易使高校的新校舍、新校区得到顺利建设,但是也给高校增加了还贷的压力,贷款风险日益呈现。加上目前高校的财务分析薄弱,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停留在一定层面,对于财务资金的结构、效益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以至于从根本上缺乏对财务资金的整体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认识。尤其是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对贷款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分析,致使高校盲目地进行扩建工程,从而增加了高校的投资风险和还贷风险。

篇3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绩效 问题措施

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效率不高

高等院校对财务进行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学校财政的健康、良好发展。1999年,高等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大量建设宿舍楼、餐厅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耗资总额已经占到高校总资产消耗的八成左右。从理论上而言,学生的不断增多有利于学校的不断发展,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实践经验极其缺乏;其次,部分民办院校把自身的收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已经忽视了学生的培养工作。

2.高校负债严重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进行扩大招生规模,学校原本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高校的建设所消耗的资金已经达到10000亿元,高校财政状况资金状况满足不了学校迅速发展的要求,给学校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二、高校财务管理绩效偏低的原因

1.高校收入分配比例不协调

大多数高等院校对那些收入较为客观的单位十分重视,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其发展,借助于创收单位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学校津贴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单位的分布状况,造成了学校数量的减少,其财政状况及其所承担的责任两者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中,学校原本宏观调控能力也有所减弱,对于一些冷门的学科往往无暇顾及,危及到创收人员自身的利益,也造成收入与支出比例的失调。此外,学校分配功能也出现下降趋势,对财务管理绩效的优化形成阻碍。

2.促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加强

过去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往往都十分重视分配,常常忽视管理的作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形成了阻碍,学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往往是由学校财务部门来完成的,尤其是采用简单的方法来主观估计预算数,缺乏必要的预测环节,或随意地运用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的方法确定预算数,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必然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不符合实际的发展需要。

3.高校没有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存在两种,第一是领导、分级管理”第二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在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权力分工混乱,进而严重影响到其财务状况。此外,由于执行力不够,责任制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高校管理部门也没有第一时间追究责任,这些都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后果。

三 如何合理有效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绩效

1.促进学校相关部门财务对管理绩效的认识能力

高等院校的管理阶层在对财务管理绩效的认识上应当保持统一,有着科学、合理的认识,确保学校的发展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的统一。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绩效的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从而提高学校各个部门对财务管理绩效的认识,形成思想上的统一,这样就极大方便了高校工作的开展。此外,应该逐步提高校管理工作的高度,纳入到财务预算会计体系中去,规范财政行为,进行科学的定位,使高校财务管理绩效工作的开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面。

2.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文是高校进行各项活动应该进行考虑的,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益应当成为各项工作开展的目标,从而来不断优化高校作财务管理绩效,具体而言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选,学校领导阶层应当对学校的性质做到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懂得非盈利性的特点和内涵,学校是非营利性组织,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校的主要不应当放在盈利上来,而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组合素质;其次,要充分以现代会计管理理论为指导,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下不断优化和提高,真实、全面反映教务的成本状况;第三,学校还应当实现岗位责任机制,做好工作的分工,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不断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我国资产有着良好的保障,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3.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预算体制,不断对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进行优化

一套科学的预算体制能够提高财务的预算能力,减少财务风险。高校在对财务管理宏观的管理上应当收支平衡,尽最大努力做到以收定支,在突出管理重点的同时做到统筹兼顾,顾全大局,使预算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绩效。

4.构建一套科学的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绩效提高的关键就是要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应当明确大的努力方向,不断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尤其在高校各个部门的预算上进行充分的评价衡量,得出科学的财务指导方针,不断进行对比分析来进一步优化财务资源的配置。其次,学校应当充分结合自身财务状况特点来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资金分配方案,来对实践中的财务活动进行指导,不断增强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出现盲目投入,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各高校应当采取财务措施鼓励各个部门投入学校教育事业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鸿梅,唐小雁,喻林.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1(11):74-75.

[2] 刘家瑛.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2(6).

[3] 张界新.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控制[J].会计之友,2010(8).

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原来高校办学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如今民办高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办学模式也沿着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化高校发展的需求。想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对高校财务部门进行评价、约束、规范等,控制高校内部财务,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可确保高校管理及教学等活动有序开展,提高高校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高校财务舞弊现象发生,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保证高校会计部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一、高校财务管理常见问题

(一)高校财务部门管理不力。受传统办学模式影响,高校财务部门在增收、扩招、科研、教学等方面较为重视,忽略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落实不足,管理制度仅停留于表面,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随着高校办学模式多元化,办学资金的多渠道来源方式,高校经济活动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财务部门过于重视核算,工作模式过于单一,已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需求。高校领导在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决策时,对于财务管理相关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财务部门应逐渐向管理型工作模式转变,重视部门内部控制,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有效性。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多,高校资金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加,很多高校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由于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且制度过于强调原则性,导致管理制度适用性受到影响,难以落实。还有一些高校将学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的制度相互混淆,在财务约束与财务防范方面并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财务部门工作出现漏洞,甚至导致会计部门资料真实性受到影响。例如,高校财务部门的岗位不明确,分工不均,导致高校资金收入支出、物资采购以及资产变动等方面工作开展受阻,对应管理制度难以落实,甚至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混乱,对高校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三)财务防范意识不强。部分高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高校负债现象越来越普遍。少量负债对于高校财务具有调节平衡作用,但负债程度较高或期限较长,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加。学生学费是高校资金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学校教学活动支出外,这部分资金还要承担银行贷款利息,这就导致了高校财务压力增加,若资金不足,则会导致高校财务困境。采用扩建方式增加学生,增加投资,可以为高校获取更多的利润,但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高校在扩建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财务防范意识,做好控制管理工作。

(四)财务管理审计不严。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对于高校财务监管和运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根据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未建立自己的审计部门,或建立审计部门但并未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也有部分高校由于领导利益驱使导致审计效果不明显。例如有的高校虽建立了财务内部审计部门,但由于部门内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当审计对象为高校领导时,内部审计便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高校财务部门领导认为,财务管理仅限于日常事务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等工作,在用人方面考虑不够周全。随着高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新的办学模式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要求逐渐提高,相应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应进一步加强。但大部分高校着重于高校建设,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导致财务部门人才紧缺,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普遍较低。

(六)预算管理约束力不够。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在高校财务控制中,应将预算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做好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充分发挥资金作用。但在高校实际管理中,很多高校仅将财务预算作为一种财务编制手段,并未重视预算管理的实效性,编制财务预算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或由于规范性较低,导致财务人员预算管理法规观念较弱,变更性和随意性较大,预算缺乏约束力。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篇5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在企业精细化生产基础上应运而生,也是关系高校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策略。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建立在财务管理基础上的一种理念与文化的升华,并将常规财务管理引向更深入的管理模式,更大程度发挥财务在高校管理当中的作用和价值。因此,高校落实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对推动高校升级向前,应对日趋多变的经济活动以及多样化的教育经费,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需要高校认真研究精细化导向的财务管理,以达到现代高校财务管理要求,成为高校管理理念的全新实用内容,为高校更好发展服务。

一、认识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含义

通过认识清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含义,可以对高校推进精细化导向的财务管理起到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与精细化的企业生产管理同根同源,本质是对战略与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执行的过程,是让高校的愿景、战略能够有效贯彻到各个环节并发挥其的作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执行力、竞争力,也是管理文化的一种体现。精细化导向的财务管理,是将高校原财务上的各个任务工作按照总体战略要求做到更加详细、具体,有理有据,有章有节,可查可用,既符合财务法规上的要求,又达到帮助高校深层次做实财务管理,更大程度发挥财务在高校管理当中的价值。

(二)精细化导向财务管理的作用

1、帮助校领导决策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财务精细的分析报表可以精确地反馈高校管理状况,对领导层对照学校管理计划与实际达成、查找差额问题所在,有非常大的参考决策价值。一方面,精细化导向的财务管理对质量非常关注,有助于财务工作质量提升,推动学校与二级部门层面建立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及以财务综合预算为构架的工作程度,形成院、系、部、处协同作战,领导层可以更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利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2、加强管理成本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管理运营任务更加严峻,需要进行成本分析增强学校管理效能。精细化导向的财务管理,一是可以清晰地明白自身财务关键技术指标所在,自身管理重点所在,高校发展方向所在;二是可以从每月财务分析报告,通过计划与实际数的对比,告知各院、系、部、处存在的问题,例如,目标未达成,费用超支,重点项目经费开支,学生欠费,财政拨款项目等,由精细财务管理带来的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可以向学校提供更加精确、完整的财务信息,让各级管理干部心中有数,脑中有帐,思路一致,目标明确。

3、监督检查高校运营

财务管理是高校综合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精细化导向的财务管理在学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并息息相关。因此,财务管理方面实现精细化,可以监督检查高校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帮助更好转变高校财务管理的作风、职能与领域,由现代高校管理替代以往传统记账报账,做到财务监督向全校各角落、环节、院部覆盖,使教职人员更加关心教学、服务教学、提高教学,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发展教育。

二、精细化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落实策略

(一)做实基础,完善精细化导向财务管理制度性

高校要从实质上抓好精细化导向的财务管理,必须从基础出发,对制度体系精心策划,对职责体系科学规划,夯实精细化实施基础。一是精细化财务制度设计要有效结合权责利、要认真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同时要对学校自身现状与管理要求充分考虑,设计的精细化财务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和效益性。首先,要对有关法律法规全面识别和清理,根据发文类别有序整理、登记、保管,以便查阅,防止后续制订文件与此前冲突;其次进一步健全学校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好学校会计核算制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货币资金及资产管理制度、学校财务重大事项管理办法、学校管理报表流程规范、财务监督考核制度等,形成完整、详细的制度体系。二是要对岗位职责体系进行完善规划,围绕专业化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具体任务和工作标准;对各项工作流程科学设计,做到工作项目接口明确、衔接流畅,为精细财务管理实施做好基础资源建设。

(二)做优管理,提升精细化导向财务管理执行力

一是要做优预算收入的精细化。收入是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之中重,对于预算收入要切实按照计划逐一推进落实,以精细化确保收入保障。在具体精细化工作上,要认真做好财政资金争取,确保拨款顺利到位;要积极落实到事业性收入,有效制订收费项目、标准,重点关注学费、住宿费、考试费;要严格票据管理使用,要规范管理收费开票、票据购置、领用结存数、借出及收回票据、遗失票据和空白票据等;要分析收入数据关系,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和措施,确保学校收入来源稳定、合靠。二是要做优支出的财务精细化。对学校经费支出要严格、科学控制,做到授权合理、支付程序清晰,_支标准严明,管控好超预算、超标准开支;要努力推行教育资源节约,从财务角度多加引导,形成健康工作方式,使经费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三是要做优资源配置的财务精细化。要围绕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方式,夯实资产基础工作,对于账目与实物定期核对检查,及时编制提供资产余额调节表,做到账物一致、账账吻合;要完善额定配置标准,从财务上提供资源优化配置建议,构建资产全过程管控机制,确保购置、使用、处置规范、合理、经济,实现资源有效节约,确保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四是要做优采购的财务精细化。要把好物资采购财务流程关,推动采购性价比,要根据学校规划方案对采购事项进行财务审核,对不符合要求、太超前、有功能性浪费的采购要提出财务否决意见,财务审批要建立在招投标、验收等手段健全基础上,把关采购最后财务关口,使采购达到质量与使用的最佳匹配。五是要做优基建的财务精细化。财务要实行阶段管控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环节,做好概预算阶段财务审查复核工作;在细招标环节,对招标文件审核、付款条件确定、标底计价核算,财务要多介入工程合同谈判,有力发挥财务管控职能;在施工阶段,要做好资金筹措安排,严格按合同条款及建设进度审批支付工程款,避免超支违规付款;在竣工验决算阶段,要及时收集资料、组织账务财产盘点及清理债权债务,主动行使财务管控职能,使高校建设合规、合法、优质。

(三)做足学习,增强精细化导向财务管理创新力

高校精细化管理需要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人才去推动,学校要切实注重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创新财务人员用人机制,创新财务按岗定责工作机制,创新财务岗位结构,有效发挥财务资源聚焦效应,构建一支思想道德过硬、学习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高校财务人才队伍,使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能充分创新引导财务精细化管理,科学把握财务“精”“细”度,以创新认真的态度科学处理精细化财务管理与效率效益、教学育人的关系,切实做到细中求精,精益求精,效果出众。

三、结束语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理念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也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内在需求,其实施策略不复杂也不难,需要高校管理人员端正态度,认真对待,积极转变财务思路,持续完善精细化导向的财务管理,推动高校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以便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知识储备等责任,对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是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高校不断重视教育效率,强化内部管理,并基于绩效导向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以便保证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为高校日常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二、高校基于绩效导向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高校基于绩效导向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客观必要性。国家为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高校属于我国事业单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需要开展绩效管理。其次,我国为加强高校经费管理,要求设立高峰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提高各项经费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要求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其次,高校基于绩效导向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实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措施以来,高校作为经济主体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占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之中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并要接受社会监督,高校要想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重视绩效管理,提高高校的竞争实力。同时,我国出台了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教育远景目标等相关文件,明确了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法方针,要求高校多样化办学经费筹资渠道,以便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压力,倒逼高校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再者,高校需要不断落实经济责任制,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提高人才培养力度,保证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协作,全面落实和履行经济责任制,并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保证经济责任制的成功落实。

三、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1.投入产出理论。根据投入产出理论的相关内容,可以将教育投资作为一项生产性的投资,因此可以计算投入产出比例,也可以计算成本和效益。高校的办学绩效工作质量与教育投资进行配比,进而可以了解高校的投入产出比,进而可以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成果进行绩效考核。高校要想确立办学地位,顺利获得办学必要的资源和投入,就要积极重视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和条件,提高产出效益,保证高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2.委托理论。委托理论产生与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相适应,目前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普遍的委托关系,委托人和人的效用函数是不一样的,因此两者将基于自身对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选择,以便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和社会属于委托人,高校属于人,委托人将教学资源分配给高校,因此形成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类似的委托关系。为了保证委托关系的良性发展并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对高校的办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成果进行绩效考核,以绩效为导向了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状况。

四、以绩效为导向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应该采取的措施

篇7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specialty and the scale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iverse, financial affairs of college. In order to ensure reasonable, efficient use of fund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ary accounting,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ary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多数高校招生人数呈现增速明显,高校的机构日益庞大、管理实务日益增多,财务管理也日益复杂。于是很多高校开始推行校内二级财务管理,但是有些高校对于二级财务管理的管控措施不到位,导致财权过于下放,学校资金分散,削弱了学校财务部门宏观调控能力。基于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有推行的必要性,那么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促使其规范运转就成为高校财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高校加强二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一般是采取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模式。二级财务是学校将一部分经费通过一定的分配方式下拨给二级管理单位,由学校财务统一核算,二级管理单位对学校下拨的经费统筹安排和使用,以确保资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实行二级财务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管理下,各部门相互配合。高等院校实行二级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大环境,高校转型升级的需要。

三、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推行二级财务核算,但院系这样的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存在着少数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失控,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此外部分二级单位不能很好地处理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违反财经纪律,侵占学校利益,有的甚至给学校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等。

(一)二级单位财会人员配备现状堪忧

严格意义上来讲,所有高校二级单位均是非法人机构,所设立的财务机构是挂靠在办公室,只做简单的报账工作,不需要进行财务处理,更不需要编制报表。这种设置格局,导致各院系单位负责人在选择报账人员时,很少考虑是否具备会计基础知识,是否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等条件,随便安排即可。这种人员配备,最终导致不能很好的对二级单位的财务规范起监督、管理作用,也不能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导致二级单位负责人可以为所欲为,最终有可能导致全校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对二级单位收支发生的监督无力

很多高校名义上推行二级财务核算,但是实际却未执行。普遍做法是学校设立财务处,统管全校财务工作,所有账目处理、报批权限、名目列支均在财务处。各院系二级单位设立报账员,负责收集票据,到财务处审核、报批。由于报账员是二级单位自身配备,缺乏独立性,对二级单位财务收支规范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学校财务处也只能依据报账员所提供票据及经办事由等信息进行审核报批,至于最终费用发生是否符合实际、收入是否发放到相关人员手上,难以考证。如此做法,给二级单位财务收支不规范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必然影响全校财务收支情况,不利于全校财务规范。

(三)二级单位核算未能真正实施,积极性难以调动

从理论上讲,推行高校二级财务核算,各二级单位具有财务自,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办职业资格培训班、学历提升培训班等多个途径,提高各二级单位的收入。但是在现有很多高校二级财务核算体系中,二级单位赚钱可以,用钱却无自,导致各二级单位积极性难以调动。如此现状,导致全校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强化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的思考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需求的加大,使得高校资金的短缺与高校教育规模的发展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促使学校也要加强财务管理,在高校采用二级财务核算的前提下,有必要加强对二级单位即各院系的经费使用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核算,以便各院系有计划、有步骤的使用各项经费,做到全校财务一体化。

(一)强化财务预算、规范收入支出流程

院系根据学校的财务制度以及院系自身的财务状况,合理编制财务预算。院系的预算编制实行“二上二下”。一上是各院系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务处。一下是由财务处审核各院系预算建议数,经批准后向各院系下达预算控制限额。二上是各院系编报部门预算数。二下是财务处审批各院系预算,各院系严格按预算执行。对于公用的教学投入、支出项目归口到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统一汇总上报到财务处。

对于院系的经费来源进行完整准确的核算,在核算中应该将经费分为财政预算内拨入、院系自己办班的创收部分、收取学生活动费、科研收入和其他收入几个部分。各项收入都应及时上缴学校财务,防止收入截留,非法侵吞资金,形成小金库进行体外循环。在院系自己办班创收的这部分收入,应该按照办班的项目来进行更细致的核算。对办班的时间、性质、收费标准、招生人数、负责人、经办人都应登记备查。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二级单位经费使用的计划性

为真正实施二级单位核算,应对各院系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其考核指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杜绝各二级单位只顾眼前利益,忽略长远规划,只顾经济利益,忽略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各院系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应根据经费的来源制定相应的计划。经费使用按照量入为出、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级院系经费的使用包括和教学有关的办公费、课时金、加班费、教师进修的业务培训费、餐费、差旅费、实训实验费、应上交学校的管理费和其他与创收有关的各项开支。对于院系所开支的各项费用应该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加强对教学业务费的管理,应该编制经费收支明细表,核算经费的结余,把实际的收支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

(三)推行会计委派制,优化二级单位报账人员

虽然会计委派制在我国90年代就已经实施,也存在诸多不足。但在当前高校普遍实行二级财务核算的背景下,在二级单位推行会计委派制,可以解决当前高校二级单位财务人员素质的问题。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由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由专门财务机构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培养一支业务可靠的财会人员队伍。如此配备二级单位报账人员,可以保持报账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也可以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进而规范二级单位财务收支,推动全校财务工作一体化。当然要注意处理好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与服务二级单位财务的关系。会计委派人员的工作重点是依法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并为所在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做到管理不越权、监督不违规、原则不让步、服务不偏方向。

当然,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区别于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重。对高校推行二级财务核算已经势不可挡,必须正视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强化对二级财务核算的管理与监控,以实现学校各项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8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制度是一切财务工作的依据,它是处理财务关系的准绳。尤其是作为民办的高校,更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管理财务工作,来权衡国家、学校、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规范学校及各单位、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活动,使学校的财务工作有序进行、有章可循,保证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维持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促进学校的平稳发展。一些大的集团办学,把学校的资产留在公司帐上用于抵押贷款开办公司搞房地产开发甚至个人挥霍等等,致使办学资金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

2.财务目标不清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高校的外在环境到内部管理环境,从投资体制的转变到办学规模的改变,从学校地位的改变到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的多重性,选择多机会多,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目标并不清晰,多半靠财政拨款,没有创新意识,再加上高校管理层对财务问题的重视力度不够,筹资能力不强,导致有很多高校频繁出现资产重复购置、负债累累的现象,这不但看出学校资产管理的效率不高,还造成了学校资金的严重浪费,可见没有清晰的财务目标,不但学校的资金运转会陷入困境,而且也阻碍着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提升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1.明确绩效目标,完善评价机制

绩效目标是绩效预算的基础,所以首先要确定绩效目标的要求,在预算之初就应先设立绩基础目标,根据明确的绩效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从根本上加大绩效目标完成的可能性。绩效目标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要规范事前绩效目标管理,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抓手。同时,中央应针对高等学校的共性及特点,建立科学统一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避免盲目推进,增强横向可比性。在全面推行绩效预算管理前,绩效评价项目应选择与部门履行职能密切相关的、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重大项目。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平衡好业务评价与财务评价的权重,建立兼顾共性与个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绩效预算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加强资产管理

高校都具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可以把学校的有效资源比如:学校仪器设施、房屋楼房等固定资产列入预算范围,严格的监督这些资产的投入和运用情况。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对弱化普遍存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致使家底往往是一锅粥现象,财务部门不掌握学校资产的准确信息,不了解学校资产的分配占用情况,也不清楚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因此,也不能准确地分清完成绩效目标所需占用或消耗的成本。为此,加强资产管理,按要求进行全面的资产清查盘点,完善资产管理账表及有关资料,理清资产状况,细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助于绩效预算管理的推行。

3.有效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

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用款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避免因返工重报用款计划而影响预算单位用款。要按照年度均衡性原则编制基本支出用款计划;结合部门预算项目安排情况、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实施进度等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要主动沟通,缩短用款计划的审核、批复时间,提高支付效率。

篇9

由于国家的财政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策的实施,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必然难以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为此,高校应注重对自身财务管理的改革,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为高校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在财务管理体制上的特点

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规定,高校科研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有“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两种。而这也是我国高校当前在财务管理上所采用的体制。其中“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的优点是学校能够对财务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对财务预算进行更好的统筹安排,对于经费的安排与控制有更高的效率,但是其缺点也相当的明显,就是财权集中于学校,对校内的二级单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进行了限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优点就是将财权进行一定程度的下放,能够更好的调动校内二级单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就是容易导致二级单位过于注重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了学校的整体利益。

(二)在财务管理目标上的特点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主要为社会提供教育以及科研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行使政府的部分职能,其主要的产品就是教学与科研服务,因此其产出是难以进行有效的界定与计量的。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都不是以盈利为目标的。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标,但是也并不是不讲耗费与效益。当前在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中主要有这样的观点: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现成本最小化、注重综合价值与办学实力的最大化以及高校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些观点中,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学校能够在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最小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则是可以从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等诸多方面来进行衡量。

(三)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的特点

高校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而在这些经济活动中资金的流转主要有资金投入、资金耗费以及资金退出这三个部分。资金投入的体现是从各种渠道筹集到办学资金以及科研资金。资金耗费则主要是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对资金的运用,主要涉及到了预算、执行过程控制、结果分析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等方面。资金退出上则主要有年末资金的结余或者周转。从资金流转上可以将财务管理分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监督等内容,在其中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所在,也是高校开展其他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与依据。

二、高校财务管理措施探讨

(一)注重对集中于分级管理内容的更新

集中并不是指的对权力进行集中,而分级也不是分散。对分级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协调是宏观制度与微观规则的统一,是高校全局与各种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调度上的统一,也是高校全体师生利益的统一。采用分级管理就必须要让高校的二级单位在不会违背政策法规与学校的宏观计划的前提下,更好的去发挥出自己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二级单位的能力能够充分的发挥,使得每一个教师的正当利益都可以得到体现。

(二)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

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需要有良性的互动过程。要在财务管理中达到这样的效果与状态,就必须要注重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当前高校中基本都建立起了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将校内各个二级单位经济实体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集中,统一办理会计相关事务。在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人员从各个单位中单独划分出来,这些会计人员全部归学校的财务处统一进行管理、统一进行调配,这样能让会计人员脱离对会计主体的依附关系,进而可以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更加客观公正的记录与监督。这样可以更好的适应高校改革对财务管理带来的要求,并且能够对财会人力资源进行更好的优化配置。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

高校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就不能忽视了财务工作,为此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自身的建设。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基本都是局限于“要钱—记账—报账”这样的简单循环模式中。随着高校的改革这样的模式已经转变,高校财务工作的重心也开始转向管理上来,为此,会计人员需要更加注重预测、控制、分析上来,同时还必须要注重生财、聚财和管财,让会计信息能够为经济决策服务,为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保障。

要积极的构建起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需要注重程序制约,对于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要运用各种控制程序来进行控制,例如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的程序,特别是对外投资、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以及招生收费上都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控制。

三、结语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高校财务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工作,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让高校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国内高校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方法以及难以发挥出其作用。为此,高校财务管理必须要进行积极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尹淑红.浅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01).

[2]康智云,黄玉双.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2,(32).

篇10

二、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能力不强

中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型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在过去,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只需要做好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就行,因此高校招聘的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甚至一些是通过领导关系进入工作岗位的,他们的专业素质偏低,专业能力不强,已经不能很好地胜任其本职工作,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走向更好道路的障碍。

(二)成本收益意识不强,风险意识不强

中国高校的资金来源已从“等靠要”模式向自筹经费模式发展,学生的学杂费和银行的贷款已经成为高校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杂费是高校取得的收益,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安全等保障是高校所要付出的成本,但一些高校认为学生越多越好、学生越多收益越高,较少考虑到成本和风险因素,导致其疯狂扩招,高校安全事故频发、赔偿不断,这是成本收益意识不强和风险意识不强的结果。同时,因为大部分高校已经习惯于无偿使用资金,对向银行借款所要付出的成本即利息费用和面对的风险认识不清,导致个别高校疯狂向银行借款,当无法偿还时又借新债还旧债如此恶性循环,一旦国家对高校的金融政策有变,从严控制银行对高校的贷款,高校的资金链条将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三)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力度不强

高校预算是对高校未来收支的计划安排,决定着高校以后财务工作的方向,是高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高校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现在中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重视预算,往往因为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够、预算编制的过程不透明等原因造成预算不准确、不合理,不能够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工作重点和方向。而且中国大部分高校在预算编制方法上采用的是“基数增长法”,以此为依据来分配预算经费,这样只能增不能减,既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又不能很好地控制支出。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首先,应该对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测试,测试合格者继续从事本职工作,测试不合格者在一定期限内离开工作岗位,安排其从事其他工作。高校也应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年轻财务管理人员,以此来改善高校财务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其次,高校对现任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是必须的。高校应该定期地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离开工作岗位。最后,可以通过引进财务管理人员轮岗制以及竞争机制来锻炼高校财会队伍,不断地提高其整体素质,使其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提高成本收益意识和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不能只考虑得到的收益而不考虑付出的成本,一方面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在决定是否扩招学生、扩招多少学生时咨询本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见,以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来判断领导的招生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在决定是否向银行借款、借多少款时也应咨询本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见,以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来判断领导的借款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现在大部分高校借款主要是用于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就应该做出所要建的基建项目的预期成本收益情况表,以供领导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高校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并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来控制风险,例如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设立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此对资金运作过程进行监督,积极预防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篇11

1.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当前的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得制度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例如,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工作不透明。同时,在监督方面尽管制定了相应的监管制度,但是缺乏有效的实施。这些都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陷入混乱之中,不能形成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2.对于财务资金管理不到位。目前,由于很多社会机构和人士热心高校事业的发展,经常提供资金推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这就使得高校的财务资金来源形成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些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不仅预算外的资金缺乏监管,而且预算内的资金也经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因此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产生很多问题。例如,在预算外的资金管理方面,对于资金的使用和来源都没有严格的监管和记录,使得资金的管理陷入混乱,并且也滋生了许多腐败问题。对于预算内的资金管理方面,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出现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以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这些都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很多弊端。

3.对于财务预算工作不重视。很多高校对于财务预算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视,不仅对于预算的资金安排,经常干预和挪用,而且在预算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使得高校财务预算制度形同虚设。由于财务预算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这就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容易产生很大的风险性。同时,财务预算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也就不能通过财务管理和相关数据控制,对于高校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的掌握,这也会导致在高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无效性,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到来危害。

4.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在当前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非常突出,这就严重影响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策略及创新思考

1.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权责不明确,经常出现混乱的局面。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高校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入规范的运行渠道。例如,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创新研究,引入权责发生制,从而使得高校的会计信息与账面保持一致,便于更加有效的管理和运行。

2.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对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有效管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在选人、用人方面要实现轮岗制和竞聘制,从而杜绝财务人事管理方面的任人唯亲现象,便于对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3.创新决策机制防止财务风险。为了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路的风险防控能力,适应当前多元化的收入情况,就需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提升财务决策的管理机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面对新形势,首先要理清财务管理的思路,从而促进办学成本与财务管理的协调发展,确保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保障高校的教育投入,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在高校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析,从而及时掌握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经过精密的科学计算,取得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当然,近年来很多高校通过借贷的手段,不断在扩建、扩招,使得高校的负债率明显上升。因此,为了有效防范高校的财务风险,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盲目投入,通过风险管控的决策机制,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有效缩减高校财务的支出,从而保障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能够稳定推进。

4.通过财务预算来加强财务管理。目前,在高校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预算机制,可以很好的协调高校的各方面发展,促进高校的财务管理处于一个科学、合理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在具体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需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小组,根据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业务素质强的财务人员编制合理的预算方案,从而保障高校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对于预算的控制和管理,确保高校的各项资金支出,都在预算的控制范围内,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预算的作用。

篇12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促进了教育的不断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其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高校资源的增加,对于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成为思考的重点。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制度缺陷

随着高校制度的不断建设和完善,高校的制度缺陷也较为突出。在高校教育的发展中,国家有相关的支持政策,国家提供给高校教育发展资金,不要求高校偿还,对其取得的经济利益,国家也不参与分享,因而给了高校充分的自主经营和管理的权力。对于高校而言,由于国家投资却不管理,导致这笔资金缺乏一个所有者,高校虽然具有独立行使法人的权力,但不承担资金的使用责任,在资金的调度使用上就缺乏明确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一些高校的财务部门不会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对国家投资的资金不计算利益得失,财务管理的活动性较大,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功能被削弱。

(二)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

高校教育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一些资源的利用也发生着变化。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高校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经济活动的开展也日益丰富起来。高校的经济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资金的需求度也相应加大,但也加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主要包括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只注重对资金使用的记录和提供基本的财务分析指标,但在财务分析中,忽略了高校经济建设效果和发展速度,指标的设置存在很多缺陷。由此可知,由于财务分析比较单一,在财务数据的研究中缺乏对其相互间联系的考虑,另外在财务管理方面也缺乏相关的经验指导,所以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的建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管理比较混乱,影响了财务控制的力度,严重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低

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存在运行机制不太合理,基本都是统一领导下的集中管理或是分级管理。这两种方式都容易出现统一领导和财权分配的矛盾。在统一组织下进行规划,类似于集权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进行分权执行。在目前的高校发展情况中,高校财务管理存在两种极端现象:由于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纪律不严,一些小集体的趋利行为孤立了统一领导,使其效率下降;有的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将领导权力过分看重,很多资金使用不科学,各种决策不民主,向领导一边倒。在高校中,校长作为最高领导者,形成校长负责的管理层,这种财务运作制度控制了财权,却不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所以,在实际的财务执行中,组织收入的支出和运行效果并不合理,影响了高校的财务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由于现在的高校教育已逐步普及,趋向大众化发展,而高校的财务活动发展空间也不断的在拓展和丰富。在我国,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就是重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却对财务的管理缺乏关注度,而且有些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学校的一般管理人员,其管理素质和专业知识都有欠缺,只能处理一些基本简单的记录账单和财务收支。另外,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结构配备上也存在不合理,某些财务人员因财务知识储备不足和沟通交流能力较差,在处理财务问题时,方法陈旧,更无风险的防范意识。所以,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水平。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高校财务管理理念,重视高校的财务管理

高校的财务管理是个系统的工作,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进行重视。高校的财务管理应当树立群众观念,在高校校长的领导下,发挥学校的各级党政机关的职能一起参与进来,坚持为全校的师生和在职人员谋福利,一切权利的运用都要坚持维护教职工的利益。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开源增收和管理财务漏洞的重要性,共同为财务管理出力,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同时,高校的财务管理要树立明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高校的财务管理需要重视教育的发展规律,在高校管理中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注重成本的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统筹兼顾的管理。同时,将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进行全程控制,提高经济工作的预见性。高校的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可以为高校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做保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落实财务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二)树立财务管理的责任意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维护学校的经济秩序,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学校的财务管理服务。同时,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更新管理观念,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会计法和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财务决策水平的提高。

由于现在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筹集资金的模式不断增多,高校的发展出现新的发展动向。财务管理对于协调多种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明确财务管理的规律,及时解决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要重视财务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政策,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充分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财务管理中,将科技和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提高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建设,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在现代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制度管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加强制度创新很重要,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一般而言,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高校的财务管理作为开展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为其他工作的决策行为提供了参考依据。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也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对于高校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完善统一的领导,实行集中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高校的资金来源、招生分配和后勤管理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在统一领导下,进行财务制度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和综合的财务预算管理。高校的财务预算在编制时,需要从学校的全局考虑,对于其实际财务能力和长远的财务支出进行平衡,合理安排学校的资金支出,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财务管理中,既要注重效益意识,又要树立开放意识,拓宽自己的筹集渠道,进行多方融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勤俭办学的理念,依法建立多方筹集渠道,为教育的长久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高校的经费投入是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支出结构不合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财务管理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控制经费的支出,加强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高校的财务管理中,校长是主要的领导者,可以建立校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在高校资源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下,高校作为独立的法人面对市场的选择和竞争,经济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复杂。在校长的领导下,设置一个总会计师专职主管的部门,直接对学校负责,加强学校的宏观调控管理,促使资金的合理利用,平衡各方面的发展利益,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促进学校经济工作的良好运转。

三、结束语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帮助高校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运作的透明度,深化财务管理体制,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习红.高校财务管理的三个新理念[J].会计之友,2009(29)

[2]陈琰.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2011(14)

篇13

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高等学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随着管理体制规范化、投资体制多元化的改革进展,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已越来越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亟待建立起一整套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做好高校稳健发展的保障工作。搞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首先要界定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充分认识优化现有体制的必要性,做好组织机构的优化、业务流程优化以及财务管理方法的优化等三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一)财务工作重点的转移是财务体系优化的外部压力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工作重点是核算国家拨款与资金投入,基本不考虑经济效益核算,也不考虑资金产出比等财务效率指标。随着高校筹资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使会计主体原则真正在高校落到实处,强化了会计主体对财务工作重点的关注,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财务只管资金收支,而不管筹资、投资、效绩的传统观念。

(二)资金来源多元化是财务体系优化的必然选择

教育经费的体制打破了高等院校一切经济活动完全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高校既没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创收意识,缺乏主动性与灵活性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院校筹资渠道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财、科、费、产、社、基”六字方针确立的多渠道筹措。这个转变说明高校老式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使之适合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财务体系优化的客观要求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必须从管理教育资金运动的职能中拓宽出来,同时财务管理中遇到的诸如资金使用、效益、调度、分配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使财务部门参与决策成为必要,增加了参与管理的职能。高校财务如何实现从“核算型”、“报账型”到“管理型”的转变,如何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增强效益观念,使财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如何优化当前的财务管理系统,使之能够符合当前高校发展的要求,是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是社会进步对财务体系优化的客观要求。

(四)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是财务体系优化的内部压力

其一,缺乏理财意识和效益观念。目前,高校办学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但是,在资金严重短缺的同时,资金浪费问题也同样存在。如吉林大学(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中国人民军需大学合并组建)很多校区依然有自己的一套班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大到新校区建设过于铺张,小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其二,过度举债导致较高的财务风险。银行信贷资金虽然拓宽了高校筹资的渠道,缓解了经费紧张的压力,但同时也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逐步加大,甚至一度传闻某些高校可能破产。部分高校也存在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其三,财务管理缺乏良好的机制。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财务管理机制一直处于粗放型、报账型状态。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及体系优化的原则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前些时候,一则关于“破产危机中的吉林大学在向谁呼救”的新闻风靡了网络及教育界。从2005年起,吉大每年要支付贷款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陷入了极大的财务危机陷阱,引起了教育部及吉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高校财务风险的凸现迫使作为非营利事业单位的高校不得不重视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在理论界,专家对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主要观点有几十种,主要的如成本最小化观点;办学实力、综合价值、投资效益最大化等观点是散见在公开中的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笔者赞同“综合价值最大化和办学实力最大化”,该观点既有定量的因素又有定性的因素,同时考虑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双重目标的定位是对高校财务管理目标较为恰当的界定,满足了当前形势下,高等教育既不应由国家“包下来”的改革目标,同时又不能偏离国家办教育的宗旨,完全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亦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发展要求。

(二)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

1.合法性与总体性原则。高校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相关优化活动,这是财务管理体系优化合法性的原则。总体性原则是指将高等院校作为一个整体,将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产业和后勤服务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由于财务管理系统涉及到高校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不能用局部眼光看待问题,应该将高校视为一个整体,从总体上去把握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

2.必须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建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学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要把学校领导的统一性和基层单位的相对独立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资金既能从宏观上有效地得到利用,又能给基层单位一定的财权,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调动学校和基层两方面生财和理财的积极性。

3.必须与高校本身的管理体系、发展模式相适应。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选择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与学校的管理体系相适应,必须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相适应,必须从本学校的办学规模、教学及管理模式、财力大小、甚至历史沿革等情况出发选择管理方式和管理办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的、适应本校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达到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目的,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4.动态完善原则。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等学校的资金来源打破了过去对政府或主管部门“等、靠、要”的收入模式,资金筹措渠道逐渐增多,资金需求额度逐渐加大。因此,财务管理模式必须适应这一变化了的新形势,必须将市场观念导入财务管理中,以价值规律和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发展中人、财、物各方面的需求和供给,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的主要工作

(一)实行校(院)长负责制,优化组织结构

新《会计法》第4条中明文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也就是说高校的校(院)长是高校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所以应该建立校长负责制,优化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优化就是把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完成的工作不断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然后再把这样的工作组织成若干部门,并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职权,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财权的分配过程。譬如:高校应建立“高校财经管理委员会”,由校(院)长任主任,分管校长或总会计师任副主任、并由财务、监审、人事、教务、科研、后勤和校办产业等各部门的负责人及聘请有关经济专家任委员。财经管理委员会统筹全校的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指导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讨论重大财务决策等。

(二)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

高校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都伴随有相互之间的跨部门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动,财会业务活动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工作所能解决的,需要来自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根据高校各类业务活动所涉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范围,高校整个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大致可重组归类为帐务处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收支管理和财务分析等七个次级业务流程。由于账务处理等几个业务与原来的业务流程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一致,所以笔者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应该重视成本管理与财务分析,这是高校原有财务体系所忽视的两项业务。成本管理应该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财务分析是利用高校已有的帐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研究,从中取得有用信息,评价高校财务状况及前景,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财务平价体系是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地进行分析,客观反映学校财务状况的需要。高校必须建立科学的能够反映校财务收支管理的基本指标。如经费自给率以用来衡量学校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预算收支完成率以用来衡量学校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实际完成的程度;资产负债率以用来衡量学校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高校管理层可以通过这些指标判断出学校的整体经营情况,方便领导层及时作出相关决策。另外,也必须引入类似于企业风险评价的指标,构建高校财务预警体系。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由于知识资本的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未来财务管理的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并要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信息网络技术基础,能应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灵活多变的特性,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财务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要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高校自身及后勤公司的经济运行状况、财务管理体制和新经济业务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第三,要能适应经济及财政管理体制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高效实用的财务管理办法。总之,高校应通过对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知识结构的积极创新,来提高和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应对新环境的能力。

(五)建立财务风险观念与防范体系

高校财务风险指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带来的风险,集中表现在预算收支不平衡、资本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现金流动性失衡等方面。如前所述,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加强财务监控已经势在必行,高校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必须在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两方面下功夫。首先,借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理念,动态地根据自身实际,考虑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负债比率;此外,还要优化现金流,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永宁.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及实现路径[J].财会月刊(理论),2006,5

[2]郑晓薇.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研究概述[J].财会月刊(综合).2007,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