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政治哲学知识点

政治哲学知识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政治哲学知识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政治哲学知识点

篇1

高中哲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① 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联系:① 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 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 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 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篇2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注意其侧重点,做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注意其侧重点在“决定”上)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

篇3

(一)德性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思想家关注自然事物,探讨宇宙的规律,苏格拉底则认为除了自然科学知识,还有一种关于人和人性的知识,他开始探究关于人的学问,关注知识与美德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探究关于人的知识,就是要“认识你自己”。我们所能探讨的知识是关于人的德性的知识,德性包括了正义、虔诚、忠诚、勇敢、公民义务等。从德性论角度看,苏格拉底将人们追究事物意义的视线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具有了西方古典人文精神,实现了古典人文精神的一次大转向,他明确提出了我们不需要探讨自然事物的意义和本质,而应探讨“人”的意义。

(二)方法论 。苏格拉底将关于自然事物的本原放在括号内悬置起来,而关注德性知识,这具有现象学的意义。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也就是强论证法或者说是诱导论证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智者运动就是教人们如何用强论证战胜弱论证的,苏格拉斯诱导的概念主要是与政治哲学有关的,例如正义、德性等。苏格拉底用这种方法探讨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公民不服从理论等公民政治哲学思想。

二、苏格拉底的政治哲学思想

(一)德性政治本体与知识政治本体的结合。苏格拉底政治哲学的本体论是关于德性政治和知识政治的关系问题,试图回答人在政治生活中的本体意义。所谓“美德”就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要追求的德性,将这种政治美德放在公民身上,认为公民要为城邦承担义务,履行责任。这种责任和义务要像“牛虻”,时时给当下的雅典城邦以刺激,因为雅典城邦已走向衰落,其标志就在于德性的衰败。知识政治本体,是关于城邦和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德性的知识。德性本体和知识本体在公民和城邦政治生活中实现统一。

(二)城邦与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双重主题。城邦与公民是苏格拉底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对这一核心的论述,回答了古典政治哲学的主题问题。关于城邦政治生活方式的探究,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的倾向,苏格拉底主张城邦至上,过以正义、节制等为原则的追求城邦美德的政治生活。在德性城邦与法治城邦的选择中,苏格拉底是以纯粹的古希腊人崇尚的公共德性为城邦生活的方式。

在关于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探究方面,苏格拉底认为公民的生活方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卷入到政治生活的中心,追逐名利,正如一部分智者所教授的那样要热衷于城邦政治生活,学习演讲和辩论,热衷战争。另一种则是站在社会政治生活的边缘,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苏格拉底认为公民需要做一个积极的沉思者,而不是冷漠的,无望的,不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旁观者,要探讨人间美德,关心政治、关注政治,要成为为城邦之善尽责任和义务的好公民。

(三)苏格拉底的“正义”观。在苏格拉底看来,正义就是知识,伦理是政治性的,而政治又是伦理性的。至高至大的美德是政治美德,苏格拉底将其看作是管理城邦事务的艺术,正是借助于这种艺术,人们才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正义是合乎法律的规定,无论是不成文的神的法律还是成文的人的法律都要考虑到正义,正义性并不只是立法的标准,而且是立法的共同本质。苏格拉底认为公民必须维护城邦法律的尊严,法律如契约,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契约,破坏法律就是破坏契约。

篇4

朱七枝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81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是指24 h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危重症候群,简称电风暴[1]。绝大多数电风暴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还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电风暴发生后,病情变化快,临床死亡率高,抢救及时是成功的关键。2013年3月我科收治1例低钾血症致室性电风暴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0岁,主诉胸闷10余天,加重6 h,于2013年3月9日经门诊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 36.5 ℃,P 85次/min,BP 140/90 mmHg,心音有力、律齐,上下肢无水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一直服药治疗。患者入院后彩超示左心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遵医嘱对症治疗,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患者于3月10日7:30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叹息样呼吸,立即行心肺复苏,并予150 J电除颤1次,行气管插管。7:32心律转为快速心房颤动,意识恢复,BP 100/82 mmHg,并予以补充钾镁极化液、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胺碘酮等。7:43患者再发室性心动过速,再次除颤,心律又恢复心房颤动,如此反复共发生多次室性心动过速,除颤24次。9:20室性心动过速终止,9:30拔气管插管,复查心电图提示快速心房颤动,血钾2.2 mmol/L,给予对症治疗。抢救过程中及时除颤,严密观察病情及心电图、电解质,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经过17 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3月25日好转出院,随访无复发。

2护理

2.1心肺复苏术患者突发室性心动过速,护士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立即实施复苏术,是成功抢救患者的保证。心脏骤停10 min内未行心肺复苏,神经功能极少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因此,必须立即行心肺复苏术,恢复循环,保证全身血液供应,同时行气囊呼吸,为气管插管赢得时间。

2.2电击除颤电除颤是抢救电风暴成功的关键,是任何药物都不可取代的。因此,选择正确的能量对患者进行电除颤是每个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的技术。本例患者使用的是双向波低能量电复律,除颤时电极板应与患者皮肤紧密结合,涂导电膏。本病例患者多次除颤皮肤无灼伤。

2.3患者的安置电风暴的患者在相关诱因下易再次发生室速、室颤和电风暴。为了及时发现病情,赢得抢救时间,患者安排在CCU或ICU病房,便于病情观察和抢救。

2.4用药的护理

2.4.1活性药物的应用患者抢救时间长,应用多种活血管药物,建立2~3条静脉通路,最好选用留置针,以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应用微量泵输液,确保药物浓度的恒定和准确。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及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如胺碘酮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利多卡因可引起头晕,剂量大可致呼吸抑制等。

2.4.2正确补钾低钾血症是导致室性电风暴的主要因素。采取外周静脉补钾时以葡萄糖溶液配制,并在溶液中加入硫酸镁,可明显减轻输液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每日补钾量在7.5~15 g,每小时不超过1 g[2]。

2.5急救设备的准备急救设备是抢救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和规范直接影响到抢救的成功率,定期做好心电监护及除颤性能检测,检查除颤仪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包括吸引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囊及急救药品。平时反复强化训练做到熟练、准确、安全使用除颤仪。

2.6心理护理患者多次除颤,必然造成恐惧、焦虑、情绪波动等,致使交感神经兴奋,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发生电风暴的促发因素,亦称为交感风暴[1]。因此,心理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病情多为突发,思想压力大,应给予心理安慰,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带给患者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外界不良刺激。

3小结

在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措施,其中对于室颤、无脉型室速、极速型多形性室速等患者更为重要[1]。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及时判断出室速,行心外按压,果断有效地进行电除颤,操作者准确熟练、动作到位、分秒必争,护士熟练掌握各种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及各种心律失常的抢救程序和用药特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电风暴患者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救治、及早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继,梁永才,何学志,等.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8):638-640.

篇5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08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and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VS admitted to X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on basis of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y were taken different acupoint massage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y also used visual, auditory, olfactory, taste, touch and exercise stimul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total for 3 months. The recovery rate of consciousness,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s and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recovery rate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chang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nd before and after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recovery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P > 0.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P < 0.05), th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 GC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of patients with PVS, improve the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and combined with brainstem auditory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examina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ognosis.

[Key words]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Acupoint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通常是由脑损伤或急性脑缺氧所致[1-3]。PVS治疗费用高,时间较长,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准确预测PVS预后,制订适宜治疗及康复护理方法,成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脑电生理异常与PVS评分有着一定相关性[4]。为此,本研究对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以探讨其对PVS脑电生理及意识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PVS患者,均符合2001年南京会议制订的PVS临床诊断标准[5],昏迷时间>1个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8岁,平均(42.7±3.8)岁;颅脑损伤20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3例,颅内肿瘤术后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7岁,平均(44.2±3.5)岁;颅脑损伤23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2例,颅内肿瘤术后1例。排除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代谢性、变性、发育性疾病所引起的PVS者。两组年龄、性别、致病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如抗感染、改善微循环、中枢神经兴奋、良好的基础护理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辨证施穴按摩

对于气虚血瘀、脑窍闭塞患者,选用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素s、劳宫、内关、神门、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对于痰瘀互结、脑窍壅塞者,选用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素s、劳宫、廉泉、中脘、丰隆、合谷、太冲、曲池、郄门、阳陵泉、三阴交、行间穴。采用点、按、揉按摩手法,每次每穴持续点、按、揉1 min。

1.2.2 刺激性康复护理

采用视、听、嗅、味觉等感官及环境刺激,并配合运动疗法等。①视觉刺激:用强、弱光自然光线照射,2次/d,40 min/次;还可选看适宜电视节目,给予色彩鲜艳风车、摇铃,及彩色物体、画报、家庭照片等。②听觉刺激:耳机播放各种自然环境音、动物叫声、乐器声,及患病前患者最喜爱的音乐或广播节目,音量以常人能听清楚为宜,6次/d,15 min/次;呼唤患者,给患者读报、讲故事,4次/d,30 min/次。③嗅觉刺激:用散发气味物品如咖啡、香水、花朵等刺激鼻腔中嗅神经。④味觉和口腔刺激:用棉签蘸酸、甜或咸液后碰触舌头前半部分;用海绵或蘸甘油的棉签对嘴唇、口腔或口周按摩刺激;给予口腔冰刺激、吞咽器官被动运动或被动吞咽功能训练。⑤触觉刺激:患者家属抚摸、患者嘴唇、耳垂等敏感皮肤,及拍打、按摩躯干及四肢;温水擦拭全身;同时对足底、手指等四肢较敏感部位予疼痛刺激,6次/d,8~10 s/次。⑥运动刺激:全身关节从近至远的被动运动,2~3次/d,1 h/次;采用站立练习床练习站立,1次/d,30 min/次。3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与评定

1.3.1 脑电生理评定[6-7]

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诱发电位评分。

1.3.1.1 脑电图 参考1965年Hockaaday制订的分级标准。3分:基本节律α节律,接近正常为Ⅰ级;2分:以θ波节律为主为Ⅱ级;1分:以δ波节律为主为Ⅲ级;0分:基本节律消失,接坦波为Ⅳ级。

1.3.1.2 体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参考Greenberg标准。①体感诱发电位评定标准。3分:基本正常为Ⅰ级;2分:缺乏50 ms后的波形成分,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Ⅱ级;1分:仅有P15和N20,缺乏20 ms后的波形成分为Ⅲ级;0分:各波均消失或仅有P15为Ⅳ级。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定标准。3分:基本正常为Ⅰ级;2分:Ⅰ~Ⅴ波清晰可辨,但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Ⅱ级;1分:Ⅰ波潜伏期和波幅正常,其余各波部分存在或呈分化不清的正相波为Ⅲ级;0分:波形难辨识或仅有Ⅰ波为Ⅳ级。

1.3.2 意识恢复评定

参照2011年南京会议制订的PVS评分标准[5],包括语言、吞咽、眼球运动、肢体运动、执行命令、情感反应等6项项目,以PVS评分≥12分判定为意识恢复。

1.3.3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定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估项目包括语言、睁眼及肢体运动3个方面,反映患者意识障碍程度[8],最高分15分。评分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意识恢复率比较

观察组意识恢复率为40.0%(12例),对照组为16.7%(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6,P < 0.05)。

2.2 两组脑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意识恢复患者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 0.05),见表1~2。两组意识未恢复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意识未恢复患者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4。

3 讨论

PVS是大片脑损害后仅保存间脑和脑干功能并持续达1个月以上,是一种以患者睁眼貌似觉醒而无意识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9-10]。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积极、有效、主动地治疗及护理PVS的方法,且其愈后差,死亡率高,对家庭和社会负担极大。因此对PVS预后准确判断及探索有效的治疗及康复护理方法,就成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对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PVS病位在脑,按摩头部神庭、本神、百会、四神聪穴能兴奋、调节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脑部病灶修复及重建神经系统中枢部位功能[11]。百会、人中、印堂穴位于面部,属督脉,为专治昏迷要穴,按摩三穴有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的功能。研究表明,刺激百会穴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并可较广泛地调节脑功能。足底涌泉穴按摩可激活休眠的部分神经细胞轴突使其呈树枝状和轴突状发芽,使闲置神经通路得以启用,从而代偿脑受损中枢或原正常通路[12]。内关穴既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按摩此穴可疏通经络,调节心之藏神功能,尤其对改善意识障碍效果显著。另外,采用声、光、电及运动等长时间刺激PVS患者,可使原先被抑制的神经细胞激活,促进受损的神经细胞发生新的侧支轴突,还可使大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所受到的抑制被解除,重建神经系统中枢功能,使被抑制的脑细胞重新苏醒[13-15]。此外,反复运动锻炼能恢复患肢运动功能,还能通过不断刺激传入神经元,使受损的大脑皮质周边细胞功能重组,恢复病损区运动皮质功能,促进意识复苏。

研究发现,脑电生理异常与PVS评分有着一定的相关性[16],且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重,则PVS评分越低。但多数研究者认为,脑电图对PVS预后的判断意义不大[17]。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较灵敏地判断脑干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大部分PVS患者脑干功能保持相对完整,但部分可能有损害[18-19]。体感诱发电位是一种最敏感、可靠的PVS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以N14~N20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和N20波幅下降为其主要表现[20-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意识恢复率及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及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变化不显著,而脑干听觉、体感诱发电位有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评分改善更明显。表明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能提高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率、GCS评分,改善脑电生理,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PVS评价疗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PVS 患者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脑电生理结果,改善病情,尽早觉醒,且结合临床及体感、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可明显提高PVS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南登,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85-1388.

[2] Lechevalier B,Bertran F,Busson P,et al. Akineticmutism with right hemiplegia caused byi nfarction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left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J]. Rev Neurol(Paris),1996,152(3):181-189.

[3] 沈威,倪莹莹,李立娜.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康复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618-621.

[4] 马婉,郭骅.动态脑电图、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在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患者预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37-38.

[5] 温剑峰,钱锁开.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医学现状与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101-104.

[6] 凌中义,王誉霖,黄维勤.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价值[J].医学信息,2015,29(32):55-56.

[7] 方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77-78.

[8] 黄春敏,孙剑虹.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 51(1):56-57.

[9] 杨春生,王宝兰,陈祢.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现状[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0):719-720.

[10] Gutling E,Landis T,Kleihues P. Akineticmutism in bilateral necrotizing leucoencephalopathy after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autopsy findings [J]. J Neurol,1992,239(3):125-128.

[11] 张海涛,罗杰坤.持续电针联合溴隐亭、美多芭促醒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4,42(2):57-58

[12] 曾学清,滕东时,吕洪梅,等.针刺督脉为主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97-99.

[13] 田伟,王征美,孙岚.综合康复促醒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12,27(4):283-285.

[14] 黄潇湘.系统听觉刺激在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促醒及并发症预防中作用[J].护理杂志,2013,30(12):43-45.

[15] 胡小飞,张玉霞,丁俊,等.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促醒康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8(6):61-62.

[16] 李梅笑,蒙巍,雷皇英.诱发电位与脑电图联合检测对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18-20.

[17] 李冬洁.动态脑电图对脑血管病昏迷预后的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5):160.

[18] 王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中脑形态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19] 赵茜,郑云丽,蒋利丹,等.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模式对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34):109-112,119.

[20] 赵茜,蒋利丹.多元化延续护理干预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29):104-1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