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05 15:22: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篇1

1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是我国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学校的体育与健康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体育教育,对学校教育而言,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并指导学生增强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它的内涵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健康教育绝不仅是一般的卫生知识传播和宣传动员,是全民健康的改革和疾病的预防、残疾和死亡的减少、以及影响行为因素为重点的实践。它的内涵是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增进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养成文明卫生行为。健康促使是指人类提高和控制自己健康的过程,它的内涵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的战略,以及不论个人与社会各对健康所负的责任。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这一生理功能早已被人们认识。那么,体育教材、授课所要达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并发展个性。健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进身心健康。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但两者经历的途径不同。并不好说两者并不关联,其实在过程中还是相同的。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增强肌体自身的生理技能,来达到健康目的。而健康教育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本文探讨我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2研究的背景

社会发展促进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目的趋于统一,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要所决定的。

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我国体育教育必须发生变化。而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增强体质,还要把培养现代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为了保证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适应现代化健康观,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也是符合现代化对人的发展要求所需要的。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能给现代化生活消遣提供娱乐的方式,使人们保持身心行为的健康。

在今天,现代化对体育又提出了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发展方向。通过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这两个方面的相结合,能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这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学生健康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

3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3.1体育教师的优势。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强,对于开展体育教育工作是具备有利条件的。

3.2两个环节教育相结合关系密切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都是以健康为中心,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

3.3从两个教育相结合看,内容、形式更丰富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我们提出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并在体育教育锻炼中运用正确的锻炼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健康的目的。总之,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必然的,是现代化体育不能缺少的内容。

4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

现代健康观点认为,健康应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四个方面内容。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里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必然条件,这两者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生理与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能力,实现道德健康和社会健康。因此,建立与现代健康观相适应的新的促进健康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具有必然性。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应是“立体的”、“多功能的”,它应包括旨在促进生理、心理的机能状态提高的体育教育,以及旨在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这两个方面,我们称为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有着生动的内容和形式。它是通过全面的促进健康的教育来达到人全面健康的目的,是符合现代化对人的发展需要的。因此,建立体育与健康结合教育也是现代化的需要。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健康的有效途径,它是符合现代人的发展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与健康相结合,使体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灵活、有趣。不但能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体育教育与旧肯教育相结合,将使体育课产生质的变化,课的形式将多样化,学生的具体发展更加充分。

5.2建议

我国应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推广体育与健康教育新教材,进一步加强研究,吸取国外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篇2

1 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机构领导思想上重视度不够 重利轻防,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大多数单位无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多数是兼职人员,叫他们代管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工作只能应付,造成健康教育人员流动性大,基础素质低,专业性差,健康教育网络不健全,导致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无形中造成健康教育断层,使健康教育长期处于低迷。

1.2 医务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 医务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观念、目的认识不清。社区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有病人也有健康人。但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健康教育是额外的负担,对这种无偿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敷衍,迫于工作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不能领略到健康教育给自己和群众带来的乐趣,而使健康教育处于消极被动的局面。

1.3 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现有的业务水平不够全面,缺少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缺乏有关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人际沟通技巧和社会公共关系学,不能及时地解决居民的心理问题,只重视实施环节,没有行之有效的指导措施和健康干预力度,难以满足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1.4 医务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技能及方法 医务人员在做健康教育时,缺少足够的认识与了解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缺少资料收集、评估、计划和效果评价。经常照本宣科,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单纯的灌输或单纯的宣传卫生知识,缺少针对性、可逆性、形式多样性及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往往忽略了与居民的互动,难以唤起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1.5 缺乏广泛的社会动员及对居民观念的培养 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居民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目前,社区居民的保健观念是看病要上大医院,对保健与健康的关系存在模糊的认识。

1.6 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认同度不高 在居民眼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卫生所,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认同度低,本应该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卫生服务中心却以盈利为目的,以医疗服务为主,强化经济效益的思想阻碍了健康教育的开展,致使居民产生不信任感,对健康教育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1.7 缺乏社区资源利用及社会动员度 缺乏对社区各层次资源的发掘和充分利用。居民受传统就医观念、不良行为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仅限于求医治病,对健康教育持怀疑态度,影响了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

2 对策

2.1 必须争取领导思想上重视 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层转变观念,采取得力措施整改,发挥组织和指导社区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议程。树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主导,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健康教育网络,配备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专职人员,培养健康教育工作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扩大其积极影响,创建有利于健康教育的环境,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2.2 强化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具有相当重要位置,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人群疾病发生率。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最简单、最易接受、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医务人员应当把居民的健康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史命,把社区的健康教育作为快乐的事业。

2.3 提高医务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 抓好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有关行为学科、传播学和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丰富健康教育内涵,更新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水平,促使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蓬勃发展。

2.4 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技能及方法 适当的加大健康教育投入,重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在讲座时注意保持与听众的沟通,讲究语言的技巧和艺术性。多了解居民的一般情况和对知识的需求。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信息传播,对居民实施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让每个参与的居民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产生积极的互动,唤起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健康教育的服务市场,以达到投入少,产出高的目的。

2.5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务人员的言行在居民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医务人员,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充实自己,有针对性的帮助居民改变消极态度,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理念,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取得社会及广大居民的认同。

2.6 加强对居民健康观念的培育 要让居民充分认识的,健康是人类的财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和文明行为,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医疗保健常识[3],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健康教育服务,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转变居民健康观念的目的,接受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基本途径,为自己的健康进行合理的投资,让健康教育在社区得到重视。

2.7 广泛的社会动员度 争取社区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发动社区内各层次人员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形成一种人人关心社区健康教育,个个参与健康促进的社会风气。保证全社区居民更广泛、更平等地实现健康目标。

总之,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完善健康教育服务功能,健全健康教育网络。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采取有效措施,动员、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达到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 健康是人们保持正常生命体征的状态。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中,在预防传染病传播等方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占据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作出阐述,分析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意见,为我国基层医疗的健康事业提供参考,对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指导性建议。

[

关键词 ]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34-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心理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健康的追求、对疾病的预防以及对健康知识指导的需要[1]。健康是人们保持正常生命体征的状态,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国的基层医务人员,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实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该文从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方面,做一个综述。现报道如下。

1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

1.1 对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我国的基层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的健康观念和意识不强。因此我国基层的医疗单位,尤其是乡镇和村卫生室等对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一方面,基层医护人员不能完全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紧紧停留在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上,缺少与患者或者群众进行健康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1.2 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较为落后

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为临床护理人员,临床护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全面和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培训,对健康教育理论认知不够清晰,觉悟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健康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工作模式上,参照较为落后的早期健康教育模式,局限于按病种照本宣科的进行卫生知识宣教,达不到改变健康行为等健康教育的根本性目的。

1.3 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体现在基层医疗单位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各级各类健康教育机构及社会各部门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职责任务和管理职责不明确,使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难以落实和开展;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不够规范。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工作模式和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则使得在具体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和不专业的情况[3]。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和重要性

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能。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4-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基层的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有效途径,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其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够稳定医患关系,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水平,使得医患关系得到升华。再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基本原则,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组织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规范准则。

3 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措施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基层医务人员必须拥有强烈的使命感,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改变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意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切实做好患者教育和社会性宣传教育。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范健康教育模式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首先应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相关的机构和部门要落实好监督和管理方面的职责,督促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改革,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按照先进的健康教育医疗模式,基层医护人员合理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有效果地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是否具有普遍性,可以选择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或应急性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的群众基础和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等实际方案和措施[6-7]。

3.2 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另外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基层医务人员只有摒除以前的落后思想,积极地转变健康教育的理念,才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意识。具体来说,基层医护人员应该积极改变工作观念和工作形式,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学习与修养,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健康教育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渗透到自己的医疗活动中。作为医务人员不论采取那种理论开展健康教育,都应在了解上述理论的基本内涵和适用范围后,提高健康教育意识,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重新建立起有易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3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

专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高水平队伍。因此,基层医疗单位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一方面,要注意积极引进适合健康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基层医疗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或者组织各类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加深基层医护人员对国内外先进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主动学习先进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医务人员具备解决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并且能够了解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健康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

3.4 做好患者和社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卫生教育以及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内容。比如,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设置字幕墙或者宣传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中的一些易发传染病做出知识宣传和讲解,并提醒注意事项。在面诊患者时,基层医护人员应该也要注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饮食保健等健康教育内容,提醒患者注意健康行为,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干预,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另外,对于社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可以以黑板报、校报、宣传栏、广播站为载体[8],通过一些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宣传来实现,帮助社会群众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提高社会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达到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对健康教育专业单位和机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基层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一项长远持久的工作。基层医护人员应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实践,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意义和内容,拥有强烈的使命感,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改变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意识,注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培训,切实做好患者教育和社会性宣传教育,达到改变健康行为等健康教育的根本性目的。强化相关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技能传播,促进健康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许刚柱,侯亚娟,田万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河北医药,2008(9):1408-1409.

[2]张俊祥,李振兴,田玲,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石文惠.新形势下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11(5):393-397.

[4]Rebecca A Brey, Susan E Clark, Molly S Wantz. This Is Your Future: A Case Study Approach to Foster Health Literacy[J].The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8(6):351-355.

[5]Martyn John Binnie, Brian Dawson, Mark Alexander Arnot et al.. Effect of sand versus grass training surfaces during an 8-week pre-season conditioning programme in team sport athlet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4,32(11).

[6]秦宇荣.浅谈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1):50.

篇4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且离不开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回归真实的生活,必须走向生活的真实。“人在教育活动之前生活着,在教育活动之后也生活着。生活是连续的过程,教育只有当其渗透于人的生活之中才有可能实现对人而言的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页)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远离生活,是不可能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的。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果可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如果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取得成果的价值取向相悖,就不能在生活中取得一致性,就会中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的实效。我们必须让心理健康教育这股清泉流入生活,去冲洗生活、净化生活、给生活以智慧的浇灌,走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之路。

1.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可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

让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参与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于学生是否真正领会心理素质的价值并将之化为内在的心理品质,从而自动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根本。

调动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角色的情感和责任意识,就能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者还要注意教育过程的民主性,注意用亲切平等的态度,从理性的角度与学生一起分析行为的原因,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2.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可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利用生活本身来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产生与他人相联系的关心和爱,从自我走向他者,从而获得美好、和谐的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理论强调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笔者认为,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放性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对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开放的,凡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都可以是教育的内容;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渠道是多样化的,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情境;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灵活多变、因人而异的;五是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开放的、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不仅立足学校,而且面向家庭、社会、网络以及隐于文化背后的价值影响。

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存在于有目的的学校活动之中,也存在于随意的生活细节里,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它可能存在于优秀的人与故事之中,也可能存在于一些问题人物和问题之中。只要是社会存在,就有可能成为解开受教育者社会疑惑的钥匙。社会生活本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广阔天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有预设性,又不能唯预设性。教师应该学会从身边发生的事去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了解心理素质的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和选择,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优秀的心理品质,并将之进一步运用于生活之中。

3.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可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这是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根本指标,其他的指标都应该以此作为核心。在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工作者往往在纷纭复杂的工作中迷失了工作的出发点和初衷,忘记了工作的目的是引导受教育者正确成长,反而强调了一些次要评价指标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少事,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成长,这种成长对生活的渗透力有多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工作的目标,了解每项工作的表层价值和内在价值,能在复杂的事件中不为次要矛盾所左右,抓住根本目的促进学生成长。

4.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特殊生活过程”虽然一时难以看出明显的成效,也难以对这种成效进行检测,但我们要力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不管这种有效性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追求有效性始终是我们策划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篇5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我国学者王茂泽认为: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知识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的观念的建立,预防工作在整个卫生保健事业中占重要地位,社区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与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1]。因此,根据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点很好利用本地社区资源,探讨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对策。

1 我区社区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1 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 伊犁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来自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临床护士。民营医院的护士大部分是合同制护士,受教育程度低;公立医院护士大部分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社区护理工作的经验。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健康教育未纳入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多数护士上岗前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未经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培训内容还没有摆脱医院护理模式。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把健康教育活动停留在“卫生宣教模式”初级阶段健康教育[2]。社区健康教育方法主要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或宣传拦的方式,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服务范围窄,方式单一。同时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停留在知识普及、宣传层面上,得不到深入发展。

1.2 社区各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和理解 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刚起步,一方面与社区护理工作各相关部门不了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内容,认为只是各医院设立的进行看病打针的方便门诊,以增加医院收入为目的。另一方面社区各相关部门不了解健康促进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意义,认为社区健康教育是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事,社区健康教育开展时,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1.3 社区不同群体的依从性影响社区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也是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校学生及3岁以上的在园幼儿比较好组织,依从性较好,可顺利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退休、老年人群对健康教育的作用、意义不了解,对民营医院转型及市级医院下设的卫生服务中心(站)缺乏信任,有实质优惠的服务项目才肯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依从性较差,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顺利需要技巧;在岗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员、流动人员的依从性最差,是最难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人群。

1.4 专业理念的局限性 伊犁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一部分由民营医院转型,一部分由各公立医院下设组建,因此单纯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和观念依然存在。在转型前,大部分卫生服务部门的护理工作者所受的护理教育以医院和临床护理为主,现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的理念,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3]。

2 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培训,提高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或培训班的形式在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让在第一线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根据社区护士知识的需求增加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社区护理概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康复、社区传染病的预防、社区紧急救护等知识[3];另一方面,进行进修学习,到内地观摩学习,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技能;三是通过讲座、小组讨论、模拟等方式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最后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基础,社区护士只有掌握扎实的方法和技能,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才能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2.2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理解 加强与辖区社区街道(居委会)、学校等机构建立友好信任伙伴关系,首先,让他们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首要对象,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通过加强沟通、广泛宣传,改变各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街道(居委会)在社区服务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他们熟悉社区环境,了解居民情况,因此应多与他们沟通,征求意见,有利于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2.3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 3岁以上的在园儿童较容易组织,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以做游戏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在校学生可根据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开展适合于他们的健康教育讲座。退休、老年人群以健康体检项目为主,向社区居民讲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处于初始阶段,国家的卫生资源很有限,对社区健康服务投入有限,各项政策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以热忱、耐心、热心、关心的态度宣传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取得该人群的信任,以座谈、书写板报、图片、幻灯、组织参观等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岗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员、流动人员集体集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是非常不现实的,应改变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报刊杂志、计算机多媒体等方法,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3岁以下幼儿可利用预防接种的机会向幼儿父母,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逐渐建立一个良性的健康教育环境。

2.4 转变专业理念,突破思想上的局限性 社区护理人员要真正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健康知识的传播,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转变并逐步实现行为转变,健康教育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这一过程实现是长期的、复杂的。

参考文献

篇6

Health Education on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Effect

MU Jian-gang

(Baotou City Fourth Hospital,Baotou 014030,Inner Mongolia,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way of health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rol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recovery. Methods 86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adopts random health educ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path for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o implement different ways of health education (P< 0.01),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16%, observation group 4%; Recovered discharge rate is 83% in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93%;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shorten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Conclusion For implementing health education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health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vel for the mastery of the knowledge of disease patients,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promoted the disease recover at an early date.

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为了促进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尽快恢复,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2011年5月~2012年9月对收入我院43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及家属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必要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9月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86例,入院时经EKG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病情较重,住院天数均大于15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入院时间、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收集本院心血管内科制订的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宣教卡,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记录。

1.3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方法由护士长安排,固定2名工作5年以上,业务素质高的护士,实行8h值班,24h负责制,分别管理两组患者并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式,即对照组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护士按常规对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问题随时予以指导,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3.1制订心梗死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由护士长,经管医生、经管护士共同参与,首先评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查阅有关资料,编写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图,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时间、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施教者等。

1.3.2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经管护士根据路径图上的参考时间、内容、有步骤地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需要反复进行讲解,评估,并采取多种教育方式:①讲解:注重患者的兴趣和实用性,经管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保证每天对患者或家属讲解心肌梗死护理相关知识10-3min;②示教:采取互动式,面对面示范,现场演示生活能力的训练技巧;③利用书面材料,发放健康教育卡片和健康教育手册,并对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和签名;④患者出院后由经管护士每15d电话随访1次,加强宣教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着重引导患者建立自觉健康行为,提高长期的自我管理能力。护士长经常检查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落实情况,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需要,并抽测患者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程度,直到达到最终目标。

1.4评价方法科内成立健康教育质控小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86例心梗患者分别进行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病情转归等进行综合评价,健康知晓率发放《患者健康教育计划》调查表进行统计,并发症如便秘按《基础护理学》标准判断,心律失常、心衰按《内科诊断学》标准判断,所有评价均在患者出院前1~2d内进行。

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t检和χ2检验,(P

2结果

2.1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心梗患者病情恢复效果见两组患者评估对照表1。

2.2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比较,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

3讨论

3.1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发作时病情大多较危急,患者非常痛苦,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当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由于病程较长,患者缺乏保健知识和疾病恢复所需要的训练技巧,有的患者不能坚持规律的用药,使得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学会心肌梗死护理的相关知识,达到自我护理,自我照顾的目的[3]。

3.2通过建立心肌梗死健康教育路径图,护理人员按健康教育路径的计划和时间向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化、护理内容细化、内容通俗易懂,患者易掌握,确保健康教育质量。健康教育路径图实施增加护患交流机会,满足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密切护患关系,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参考文献:

篇7

1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1.2 特点 ①场所特点:教育的场所是以医院作为健康教育基地,对来医院就医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②教育主体特点:教育的主体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中,对患者所患疾病和患者的具体健康需求所开展的健康教育;③对象特点:教育的对象是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④内容特点: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患者和与患者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进行健康教育;⑤方式方法上的特点: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聊天式口头教育,也可以采取图文宣传、视听资料和示范训练等多种方式方法;⑥教育目的特点:直接目的是教育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使医生的诊治方案取得最佳效果,最终目的是不仅使患者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使患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具有良好的状态。

2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入院教育: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调整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采用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的方法,调动患者的正性心理,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其在心理上认同治疗,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3 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士首先应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其次指导患者或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第三,输液过程应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要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等。

2.4 饮食指导:合理膳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殊性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饮食等。

2.5 特殊指导:凡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都应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如对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术后指导,包括向患者深入浅出的介绍相关的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可能经历的事情及如何应对等。

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进行出院后有关休息、营养、饮食、用药等知识的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恢复健康,防治疾病的再次发生。此外,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还包括体育锻炼指导、生活习惯指导、行为方式指导等内容。

3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04-01

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个体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已由传统的病人被动接受治疗向病人主动参与转变,而病人主动参与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和疾病相关知识为前提,所以护理工作应包括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病人进入角色,去除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就我农牧团场医院于2011年1月―2011年10月400名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月―10月400名住院病人,其中干部86人,学生78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04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35人,60岁以上老年人97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取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前、后病人行为改变对照表。发放400份,收回率100%。

1.2.2 内容 此表分为三部分:项目内容、健康教育前、后行为状况人数及百分率。

1.2.3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整理。

2 健康教育形式

病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住院时间长短不一,疾病种类不同,对疾病了解程度不同,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符合个体化需要。如:讲解、示范、交流、书面材料,组织同病种病人相互交流及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

3 健康教育内容及目的

3.1 入院教育内容及目的

3.1.1 内容 生活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制度,探视制度。

3.1.2 目的 帮助病人熟悉环境,稳定情绪,遵守住院制度,配合治疗。

3.2 病房教育

3.2.1 内容

病人所患疾病的原因,症状,影响健康相关行为,治疗原则,生活起居饮食等。

3.2.2 目的 提高病人依从性(遵医行为),改变其影响健康的相关行为。

3.3 出院教育

3.3.1 内容 向病人交代治疗结果,疾病现状,持续用药,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

3.3.2 目的 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4 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首先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护士应热情的接待病人,运用简单、易懂、准确精炼的语言耐心的向病人介绍有关事宜,消除其恐惧和紧张,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4.2 重点落实病房健康教育

4.2.1 指定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多种渠道如:与病人交流、体检、查阅住院病历等、收集病人相关信息,作出初步评价,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为制定健康教育诊断提供依据。

4.2.2 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从评估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人知识的缺乏,心理状态,病人文化程度,影响健康相关因素,围绕病人的主要问题等来确定教育目标。目标由护士和病人共同制定,形成共同参与模式,并且目标必须具体,符合不同病人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执行,真正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戒除危害健康行为,提高病人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5 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前后住院病人行为改变对照表

6 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院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消除了恐惧紧张心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从中获取了解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信息,促进病人改变危害健康不良习惯,提高病人配合治疗,遵医行为和依从性的自觉性,加强了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积极主动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健康教育拓宽了护理工作范畴和护理人员的知识面。锻炼了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融洽了护理关系。

结果还显示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行为改变不显著,其原因:①基层护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有待提高。②病人自身因素。③受危害健康行为特征的制约如:稳定性和可得性的制约等。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取综合措施,注重实效,对住院病人实现个体化、专业化、教育途径多样化,教育理论和方法科学化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大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不是创造儿童,而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幼儿教育不同与青少年教育,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的成长还不具备自主性。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园其他各种教育一样,有着完整而独立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必须通过集体教学形式向幼儿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态度、训练健康行为,以期解决普遍存在与幼儿中间的健康问题。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必须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对当下的独生子女幼儿教育,更应立足于集体健康教育这一基本方式。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育意味着每个幼儿的平等的普遍发展。拥有生命健康是每一个为幼儿的权力,但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环境条件的不同,因而无论身体的形态还是集体的功能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指幼儿健康教育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的发展。在确定发展目标是,应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它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的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在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二、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地生活卫生习惯为基本手段,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途径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如有的活动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目标的,有的活动诗意锻炼幼儿的肢体运动为目标,而有的活动则是以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为训练的重点等等。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因此,幼儿健康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缓解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对于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尽量与自然及实际生活相贴近;二是着重训练儿童手脚感官活动能力;三是以游戏活动为主,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倾向,提倡“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得,应当让他自己做”。所以,在幼儿身体发展方面,应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的走、跑、跳,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做模仿操等。由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多数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粘贴等不够灵活自如。为此,幼儿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的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幼儿园中有个人与公共卫生问题、饮食习惯问题、安全问题、体育锻炼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家庭、社会中同样存在。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以日常生活锻炼为基本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篇10

新疆地处大西北边疆,准噶尔盆地,分南、北两疆,克拉玛依市位于北疆边塞;中心医院地处北疆地区为三级甲等医院,是一家中型综合性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审核医院,床位编制900余张,在编工作人员1200余名,具有先进的医疗水平、疆内领先的科技项目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研究生队伍也随着医院科技含量和社会发展及市场的需要迅速扩大,突出有专科性、病种性,各项管理制度越发成熟和完善。

1 健康教育的实施

2003年院领导在目前医院发展的基础上率先在疆内倡导“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号召,大力宣传健康促进医院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模式,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护理部副主任兼健康教育办主任,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的稳步向前发展。2005年又逢卫生部向全国发起《全国健康教育与教育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通知,对我院来说是注入了新的契机,对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使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更加深入发展,更普及、更多样化,健康教育办反复为临床及医技科室设计实用性强、简单易懂的《住院患者健康知晓实施单》,门诊、急诊、医技科室《患者健康知晓实施单》及各项考核检查单等;成立质量控制委员会并定期检查考核;同时建议院领导将健康教育纳入科室考核指标中(目前已通过并在执行);请北京健康教育专家钮文异等教授来院讲座;组织本院专家、主任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在市广播电台以直播互动的形式讲座;讲师团在社区、街道、学校、企事业单位根据国际、国内卫生宣传日为广大市民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编写并印制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指导书等宣传资料。使我院健康促进工作步入正规化管理的轨道。

2 实施中的问题

我院2000年健康教育仅在护理队伍中开展,没有普及,2003年开始扩展到医生和医技人员,健康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在不断的深入和普及。良好的形式、良好的空间、接受教育对象的增多,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同时感到困惑和不安,其因素是担心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主要表现在:(1)科室主任不重视,认为健康教育是宣传科的任务;(2)医生不理解,认为是护士的责任;(3)医技科室有抵触情绪,认为是社区的职责;(4)即便科室认为健康教育纳入考核指标中没必要;(5)科室不愿为健康教育投资;(6)科室领导有敏捷的思维、创新的意识,但对此项工作理解误差很大,不能长远的看医院和社会的发展。诸多的原因,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起色,科室健康指导工作大多仍是护士在做而护士长检查,长期以来病人本身对护士讲解就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从医行为不能如期进行,从形式上是医护共同指导,而实际是护士全部负责,针对这些问题,健康教育办多次在院网和院周会上指出,并充分强调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希望科室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但效果甚微。

3 问题原因分析

2005年9月,健康教育办带着诸多的问题,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在河北省承德召开的《全国医院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与培训会议》,会议上听取大量的经验交流和事例,咨询有经验的医院并索取资料。并对照目前我院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首先了解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集中的主要问题:(1)患者是愿意接受健康指导并希望能解答有关健康保健咨询问题;(2)愿意接受医生的指导;(3)多数医生指导内容太专业化,听不懂;(4)少数民族、山区牧民有语言障碍;(5)护士操作性工作多,指导时间有限。其次在医生中了解和调查,结果显示,临床科室医生中的主要问题:(1)医生时间用在查房、书写病历及思考治疗、诊断上多,健康指导时间很少;(2)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指导已经可以满足需要;(3)健康指导信息少;(4)过去医学教学无健康教育指导内容;(5)指导效果见效慢,信心不足。最后对医技人员调查结果显示:(1)病人流动性大,不固定;(2)工作性质是操作设备或仪器,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3)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知道该从那些方面指导;(4)工作性质是窗口服务,不便与病人交流。通过对三类人群的原因分析后,找出根源,制定应对措施。

4 应对措施

4.1 针对患者的应对措施

针对住院患者文化水平不等、语言种类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1,2]。首先,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强硬执行,根据接受程度、耐受时间长短,对文化程度低者给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教育方式,如主动示范、图谱、电视录像、广播电教、耐心倾听为主、耐心解释,对文化程度高者提供科普资料、手册、健康报、简单易懂的医学及生理常识等,并告知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行为干预,使其能充分理解和配合治疗。总之要明确行为干预的效果是循序渐进的长期效应。

4.2 针对医务人员的应对措施

(1)强化健康教育知识,明确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疾病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它在实现所有健康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2)在健康教育中,主要对象不仅是患者,对亚健康者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与患者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在特定场合有意无意进行着的健康指导活动,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医院的整体形象,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场合,宣传健康知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瞬间或固定时间交谈,向他们传播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多方面知识,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窗口服务人员,可以利用发放健康指导宣传单或手册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解释和回答问题。(3)积极与大众媒介沟通,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与媒体处理好关系,是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收集科室健康教育的活动资料,利用网络收集健康教育新动向及最新发展趋势,及时将信息反馈于科室,增加科室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核算与管理的途径,利用图片展板宣传科室健康教育近况等,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

篇11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以消极心理学模式为主,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及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疾病,只关注消极心理品质,缺乏对幸福、爱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激发。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地利用心理学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的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体验,二是个体美德、乐观等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三是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积极组织系统。它不仅仅局限于存在心理问题或疾病的人,而是要求我们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生存的个体。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一)二者目标一致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都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以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要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部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看,校园文化的目标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只有每个组成部分实现了目标,整体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在积极心理学看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体验,帮助大学生收获快乐与成功,引导大学生走向幸福。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二者主体相同

大学生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作为人格中的动力,不仅可以预防消极人格的破坏作用,还能够促进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维护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基本目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创造者,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将从2个方面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构建:

1.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着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体知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状况,关系着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体味与感知,决定着大学生是否会以积极的向上的眼光去看待和感受校园文化,他们对校园文化的感受决定着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

2.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着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感受者,同时还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等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展示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选择和设计自己的价值目标的同时,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在创造性地参与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将会严格要求自我、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反过来,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又会促进个人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提升的状态。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校园文化促进作用的积极心理学途径

(一)积极更新观念,主动汲取积极心理学的价值理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后,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渐已步入正轨、走向成熟。但仍存在着消极心理学居主导这一问题,片面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障碍矫正或心理疾病诊治,或者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人格补救教育或心里补救教育,忽略了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积极心理学倡导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高度吻合,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想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就需要尽快转变过去以为无病即健康的错误观念,积极汲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正确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积极的情绪与体验,构建“以人为本、强调心理潜能开发和人格完善”的“发展模式”。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重视积极心理学理论学习

重视加强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尤其重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的积极体验,重视前摄性心理干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由消除心理障碍为目的向促进心理发展为目的的转变。

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合力,形成一个有序的和谐系统,共同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秉持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尽可能多地体验积极情绪,形成积极人格和心理品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相互提升与促进。

篇12

1 产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

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和爱婴病房的设置,要求护理人员从实际出发为孕产妇解决切身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消除孕产妇的不良心理反应,稳定孕产妇的情绪,及时提供有效的健康信息和母乳喂养技巧,保证母婴平安健康,从而提高住院满意率。

2 产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

产科病房的布置虽然很温馨,但对孕产妇及其家庭而言,仍然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孕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就积极主动向孕产妇及其家属宣讲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产科病房的环境设施,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减少孕产妇的陌生感,以消除其恐惧心理。针对孕产妇的各种不同状况及时讲解产程进展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和休息的规律、自然分娩和手术分娩前后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产后母乳喂养和婴儿护理的各项知识要点,向孕产妇家属宣教配合治疗的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出院前的康复指导、出院后复查的时间、内容和目的。

3 产科病房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在产科病房开展以产科疾病和婴儿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通过电视宣教、图片、宣传栏等方式普及相关医学知识,按健康教育的内容做图文并茂的宣传,吸引广大的孕产妇和家属观看,增加健康知识教育力度。

3.2 集中宣教 集中孕产妇和家属,由科室护师职称以上护理人员自行备课,制成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固定于每周一下午召集孕产妇讲解孕产妇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和婴儿护理等知识。

3.3 示范教育 针对孕产妇不同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文化背景,由责任护士一对一的有针对性地对其所护理的每一位孕产妇进行各项知识的宣教,加强床旁交流,讲解和示范分娩、母乳喂养和婴儿含接姿势等。

3.4 健康教育宣传册、处方的形成与发放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单纯的依靠口头宣教存在着健康教育宣传不足,孕产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虽然了解一些健康知识,但是并不能完全理解或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遗忘,为了巩固健康教育的效果,我科护理人员广泛搜集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并根据我科疾病特点制定不同的健康处方,包括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发放到每一位孕产妇手中,巩固和加深健康教育的效果。

4 产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

4.1 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使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产妇和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较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4.2 通过健康知识的宣教,使产妇和家属掌握了自身疾病和婴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达到了护理工作的预期目的。

4.3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使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实施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要广,要想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除了掌握本专业理论和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更多的其他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才能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需求(包括心理、生理、健康知识等)进行监测、评估、才能游刃有余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明显上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5 体会

5.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在得到病症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技术精湛、动作敏捷、富有同情心,同时还应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经验交流,增强护理人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自身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

5.2掌握更多的知识,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 健康教育具有自身学术基础研究,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不论是疾病的预防健康保护,还是健康相关行为都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医护人员利用患者住院时机向患者传授防治疾病相关知识的一项教育活动。由护理人员、患者和教育内容构成的一个系统运动的过程,根据病种的病因、发展、转归与预见后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从实际出发,由群众参与,具有灵活性,又有前瞻性,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5.3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进行健康交流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引入护理,形成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新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以产科护理程序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手段和形式, 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因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不同,其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都有较大差异,护理人员在临床宣教过程中、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有所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所处环境、心理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行个体化教育。使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和方言进行沟通。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并尽可能让家属参与。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实施,更加规范,其他护士从不同角度参与,可使健康教育更为全面,更便于具体指导。

6 结论

产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深受孕产妇及家属的欢迎,使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了解,减轻了紧张焦虑的情绪,自我护理知识的增加减少了产前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增进了护患的感情、促进了护患的交流和护患间的互相信任,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此外还有利于护士业务能力的提高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全过程,最终目的是改变孕产妇和家属的不健康行为,同时促进护士更自觉地去学习和掌握护理工作中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人际沟通能力,使护患关系更和谐,更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房满意率。

篇13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82(2016)04-0371-03

构建一套科学、有效、易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策略体系、打造一支有着优良专业素质的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是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纵深、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致力于针对目前健康教育工作领域培训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学者、其他领域有益的培训策略和先进的培训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当前的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工作效果提供参考。

1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工作领域的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总体既不规范也不系统,培训项目数量上本就不足,质量上也难以保证,总体的培训效果不佳,难以支撑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提升其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1.1培训对象不全

目前,实际开展的健康教育领域培训多仅针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而其他的诸如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医院、社区、学校、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内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其他专业领域的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健康教育管理人员等都是健康教育工作关键性的人力资源,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完整。

1.2培训机构不成体系

[1]目前,由于健康教育的跨学科、多学科性以及实际工作中的职能划分问题,开展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工作的机构包括政府宣传部门、高等院校、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术团体等,这些培训机构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在各自的辐射范围内自发开展培训,这些出处各异的培训从内容和师资上都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影响培训效果。

1.3高素质的培训师资缺乏

[1]目前,实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的师资多重理论轻实践,重专家轻一线,导致培训必有偏颇。此外,目前,多数培训机构聘请师资,仅凭决策者已有的了解或他人推荐确定师资,也不注重培训效果反馈,因此,没办法对师资施行有效的考核,就没办法募集到真正高素质的培训老师,必然影响培训效果。

1.4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都是以集中会议或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由授课老师进行单向的知识、技能等信息方面的传播,且不说讲授内容和方式能否全程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这种忽略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忽略技能的实操训练的培训方式与健康教育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点都是不相适应的,单向的理论灌输只会使培训形式化,难以达到培训效果。

1.5培训内容缺乏科学性

目前少有健康教育领域的培训在培训项目开始之前做过系统的培训对象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的实施缺乏计划性,直接导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科学性不强,既没有根据不同层次人群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设计上也没有递进,没有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前、后的培训内容简单重复,没有衔接拓展,缺乏内在逻辑,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2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模式构建

2.1培训对象及其培训内容

2.1.1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指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如专业健康教育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从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主体机构内,专职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需要掌握基本具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践所必须的社会动员、传播教育、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2]、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制作等基本技能。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应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提高学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础操作水平。因此,针对该群体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健康促进与教育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及最新进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健康教育相关流行病卫生统计学和场所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此外,结合实际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还应包括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广告策划、项目管理和社会营销等内容。2.1.2健康教育网络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健康教育网络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包括社区、学校、幼儿园、工厂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兼职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所在的部门是健康教育主体机构在各个场所的延伸,他们是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有力补充,是开展场所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支撑。他们需要通过培训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健康传播技巧、活动动员以及策划与组织、其相应场所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内容。2.1.3其他专业领域的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其他专业领域的健康教育兼职人员是指专职从事传染病防制、慢性病防制、计划免疫、妇幼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同时兼职该领域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相应专业领域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的把控者,是配合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与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良好融合的关键环节。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健康知识以提供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并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把关,配合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根据相应健康教育对象的人群特征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并提供诸如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担任咨询专家或邀请合适的专家现场咨询等支持性工作,因此,他们首先需要具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理念,需要通过培训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健康传播技巧等内容。2.1.4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健康教育管理者是指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包括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及分管领导和健康教育工作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工作思路直接决定了该项工作的发展方向。他们不但要了解区域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对执行中的工作进行监督,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等健康教育专业相关内容外,还需要掌握如何调动具体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有效果、有效率地干好各项实际工作。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健康促进与教育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及最新进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内容,管理学的相关内容也应该成为他们的培训重点。

2.2培训组织方式

在既不影响实际工作开展又兼顾个人通过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考虑到培训成本的前提下,培训模式可包括长期集中培训、分阶段的短期培训以及远程指导3种基本培训组织方式,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专业水平的培训对象选择适宜的方式,或将三者有机组合,取长补短。2.2.1长期集中培训该种培训可借鉴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3]进行,宜由国家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主导实施,在国家级和(或)省级等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进行为期1~3个月的集中授课,完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理论培训、然后将学员派遣到1~2个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先进地区进行为期3~6个月的现场观摩及实践。通过这种长期集中培训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受训业务骨干个人的工作能力,以点带面的提升其所在机构、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起国家级、省级以及地市、区级健康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加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粘性,并由此拓展进一步的合作,如国家级、省级健康教育机构可以申请并将某些需要结合现场开展的项目放到地市、区级等基层健康教育机构,既完成了该项目的现场实施工作,也可以借项目开展的契机奠定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基础,提升基层的专业化水平。考虑到这种培训形式耗时较长,受训学员的全脱产培训可能影响派出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此外,培训组织机构的培训能力难以同时承接人数较多的学员,故长期集中培训宜分期分批针对各单位健康教育业务骨干进行,1年开设1~2期,面向全国省市区招生,设置入学测试,通过测试者才能参加培训,严格控制入学人数,有效利用各项资源做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2.2.2分阶段短期培训此类培训应在结合机构或区域的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和个体的工作能力及业绩制定不同时间长度的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从机构的角度拟定上述几种培训对象的年度培训计划,从个人的角度拟定个体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培训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和3~5年的长期计划。“分阶段”体现在培训务必按计划稳步推进,培训内容层层递进,前后衔接,具体的培训时间间隔可根据培训效果适时调整。准确把握“短期”的时间期限需根据不同的培训方式选择适宜的培训时长。如学术讲座主要以专题讲授为主,培训时长控制在2h左右为宜。培训班包括了多个培训内容,可就某个主题深入讲解,并可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时长安排在2~5d为宜。此外,还包括到先进地区参观和进修,培训时长可根据具体的内容加以确定。此外,短期培训的组织机构需要有效整合,从横向上划分的组织机构如政府宣传部门、高等院校、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术团体以及从纵向上划分的组织机构如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社区级机构等应该明确分工、资源共享,建立起立体式、多角度、联动式的培训组织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保证培训效果。2.2.3远程联系远程联系包括远程指导和远程培训。远程指导是指在受训学员回到原单位以后,在学员及所在机构和区域与上下级业务指导机构、高校以及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之间建立起长期、远程指导的渠道和程序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如建立培训专家和学员QQ群[4]、微信群等,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回访、长期追踪,加强后期继续教育和业务指导,便于学员进一步巩固并拓展所学知识,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和衔接,在干中学,学中干,真正提升工作能力。远程培训是指借助现代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网络课堂,节省培训学员的时间成本和培训组织机构的人力物力成本达到培训目的,但该种培训形式缺少师生互动,较为枯燥,仅适应于基础的理论和知识的入门级培训。

2.3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效率的最大化,培训的教学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创新,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引导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特别是近年来业内较为推荐的“参与式培训”,相关研究表明,这种培训方式在成人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被认为是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员提高能力的好方法[5]。参与式培训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每个受训学员都要参与交流及分享的培训方式,具有开放性、双向性、趣味性、操作性、监测评价的及时性及创新性等特点。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小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访谈、观察,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各种游戏和练习[6]。但该种培训方式对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培训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培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掌握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和技能,还要完成大量的班前准备工作,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式培训”尚不多见,但应成为目前培训改进的方向。

3思考

要建立健全科学、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模式,首先,要从纵向和横向结构上构建起立体式、多角度、联动式的培训组织体系实现培训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其次,要厘清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四类培训对象实现培训的全覆盖;最后,要根据区域或机构的公共卫生任务、不同学历层次、专业水平的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并选择恰当的培训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以保证培训效果的最优。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制度,在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行业的标准要求、机构的发展走向以及个人成长需求的情况下,制定包括激励、奖惩、考核等在内的培训制度体系,让科学合理的制度引导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行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将培训的参与情况以及后续的培训效果与健康教育人员的薪酬、职称、晋升等相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健康教育人员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赢取更多他们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浴峰,夏芹,刘华磊,等.我国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81-883.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冯琳,吕梅.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在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3):245-246.

[4]刘东梅,李绍敏,陈玉兰,等.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7):534-535,5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