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学

数字媒体技术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05 15:22: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媒体技术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媒体技术学

篇1

科技的蓬勃发展将人们带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数字媒体也为人们的相互沟通提供了更丰富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也对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能面向社会、满足市场需要的现代设计人才。

1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无线数字通信技术的成熟发展、相互融合与及快速普及,使数字媒体技术快速兴起,逐步成为主流,为人们提供高速、海量的信息和交流平台,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生产甚至是思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正步入数字时代,如今,传统计算机、新兴数字家电以及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型便携数码产品或利用传统网线或利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接入了互联网络实现了相互连接,使这些终端设备能将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元化交互式信息高效、快速、直观的传递给用户,创造了全新的互动性强、方便快捷、彰显个性、更具人性化的交流方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数码设备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无论是日常办公、信息查询、交流互动或是娱乐休闲,都能通过各种视听效果进行展现,表达直观明了而且富有人性化,在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感官上的需求。

数字媒体已将传统的平面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电子出版、数字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了融合,时代的发展也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通过纸质来表现的图文信息逐渐转变成数字文件在各种电子设备上进行表现,人流密集区域出现的各种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车载多媒体设备、各家各户的数字化家电设备、人们手中的便携数码设备等都是新的交流平台。目前,传统平面印刷媒体仍然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数字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纷纷为自己旗下的产品发行了适合网络传播或适合在各类型电子设备上阅读的电子版产品以增强竞争力,比如,美国知名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于2012年12月31日推出它的最后一期印刷版,从2013年开始,《新闻周刊》将只发行数字版,新型的数字版杂志将基于用户订购的模式,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和网页的电子阅读工具进行,来服务于广大读者,《新闻周刊》于1933年2月17日开始发行,有着80年的印刷历史,然而,随着互联网络及数字媒体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量的美国传统报纸和杂志都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影响力大不如前,印刷出版和发行行业正面临着时展带来的挑战。

载体的变化是单一媒体到多媒体的跨越和延伸,未来甚至会出现更具互动性的交互式广告,使用户更能直观的了解、体验商品,这需要设计人员掌握多种学科知识,甚至需要涉及到传统艺术设计没有涉及的一些知识层面,并能对不同的知识进行融合及交叉运用,因此,社会的需要也推进了专业教学的不断改革,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2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教学

计算机软硬件的普及和发展为传统的艺术设计提供了许多便捷,也拓展了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在给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革新的同时也在艺术与科技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这个阶段,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也随之发生了革新,到如今,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范围正日趋增大,它所带来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也更新颖、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来可能出现的交互式广告等设计展现方式,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融合发展,这也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所需的人才不仅需要熟悉各类设计学科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1现阶段艺术设计教学的状态

我所在的贺州学院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办学过程中,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直都在进行不断的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完善,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化、市场化的专业就业环境,我院一直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特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面,为避免“重艺轻技”,一方面在校内注重学生的传统动手能力培养和专业设计软件的学习训练,一方面通过参加比赛、举办设计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各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资源,进行设计实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通过专业进修、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广告公司锻炼来加强实践能力,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始终与社会需求接轨,一方面探索利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不定期邀请企业专业设计师到校开展讲座、授课等方式进行交流,以增强人才的社会竞争力。然而,在面对数字媒体领域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教学探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解决。

2.2数字媒体技术影响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探索

未来的用户更多的是进行交互式互动体验,要应对未来设计市场的需求,需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进行相互融合,交叉互补,然而现有教学体系中,各个院系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都比较缺乏,虽然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有艺术基础课程,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但都是浅接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还算不上优势互补。

现代设计教育从“包豪斯”开始就一直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如今的“技术”已不再是单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艺术设计教学理念需要通过创新来适应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领域、新学科的发展,艺术设计教学所需要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艺术设计素养,还要能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知识,这也决定了只有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发展、加强校企互补、建立复合型教师团队开展科研的产学研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使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特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结语

未来的设计创意产业更多的是转化为虚拟的数字信息通过网络进行表现,面对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各高校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利用各种优势与特色进行互补教学。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沟通融合是必然之势。

参考文献:

[1] 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其中,影视娱乐行业的发展也较为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实力的提升,也加强了我国此类产业技术的发展。在此现状下,关于影响影视发展的数字影像后期合成技术则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如何以适时、适用、高效、稳定的方式开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成为当前教育部门以及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当前数字影像后期合成课程的开展现状,简要分析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的制定,以盼能为我国此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数字影像合成

随着当前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数字影像合成课程,按照其归类属于理工科类别。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在细化的过程中分属为计算机类。数字影像合成课程单从字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数字、影像、合成。其中数字指代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模式,按照数字进制进行排列存储。影像则为通过摄像机、手机等媒介设备获取的画面。之后将摄制的影像导入计算机,利用剪辑设计软件进行图片或视频的剪辑、配音、特效处理、压制、合成。此为数字影像合成的主要内容,数字影像合成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影像剪辑、图形处理、视听语言、表导演基础、摄影摄像、动漫设计等。

二、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随着当前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像后期合成也进入到了职业教育中。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具备一定影像剪辑、作品设计、游戏创作、程序开发、理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三、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新技术类的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影视行业、游戏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项目之一,当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国家对此类技术的发展也较为重视,大力推动此类技术的教育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人才系统的成熟以及尖端人才的储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四、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在实际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教学策略偏重理论教育、课程项目多而深度浅、学生专业实践偏少、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展开、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等等。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制定以及后期的教学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1.教学策略偏重理论教育当前,我国教育整体的教学模式仍多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侧重点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受此影响,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与课程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结果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最终影响学生后期的就业问题。2.课程项目多而深度浅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课程编制人员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设置的课程项目较多、较杂。按照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设立的学习课时,根本不足以完成如此大量的学习课程。由此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体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多,但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较少,深度较浅。导致学生不能完整地接受学习知识,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学生专业实践偏少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基于此类目的,该类课程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也设计了较多的实践评测等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学校课程设计中的评测内容与市场发展严重脱节,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的技术能力较为落后,无法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对课程的发展以及学生后期的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展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然而,当前高职教学受设施、师资等方面的制约,实际教学过程主要还是通过教师讲课、演示,学生听课、记录、操作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有效地展开推进。因此,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5.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影视行业除了对技术人员专业方面的要求外,对创作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发挥空间的引导较少,因此对人才后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制定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进行精简化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等。1.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数字媒体课程在教学策略制定过程中,应根据其教学的目的进行设计。针对当前高职数字媒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偏重理论教学问题,首先应改善教学平衡问题。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较为重要,但实践动手能力更为重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主要有个人作品创作,具体体现为软件操作能力、作品设计创作能力、剧本策划能力、特效配置能力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保障学生的均衡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相互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2.研究市场发展现状,精简化教学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教学内容较多,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际技术的掌握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教职人员和课程设计人员应深入市场进行调研,研究实际应用的软硬件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应用,以此进行课程设计的改革,去除其中落后的技术以及理论知识,加入新型技术和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化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3.定期举办专业比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实践评测还存在评测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此现状,高职院校应定期举办专业的评测比赛,并按照市场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学习新型技术,以此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4.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影像后期合成技术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操作型技术,在实际合成或剪辑的过程中,通常按照技术类型分为音频分类、视频剪辑分类、特效分类、字幕分类等。在此情况下,如由单一个体独立完成,耗费的时间较长,出错率也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顾人类教育的发展史,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目前,我们经历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发展和演变,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的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亦莫过于此。

作者:梁姗 单位: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学习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此专业最早出现在北京,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在数字媒体工厂的整体框架下,包含了IBM的DB2数据库、中间件、IntelliStation工作站、eServer服务器、企业存储设备、内容管理和软件,并配合有IBM强大的服务、咨询支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一、创意产业的崛起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产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数字媒体技术正是根据数字媒体创意设计,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等技术为支撑,主要研究图、文、音、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处理、存储、传播、运营管理、再现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使抽象的信息或创意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数字媒体作品。

    美、日等国都把大力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美国权威统计机构“Dun&Bradstreet”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以电影工业和电脑软件席卷全球的美国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媒体内容)每年营收4000亿美元,占GDP的4%。在时代华纳、迪士尼等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西方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数字媒体产业市场。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产值是钢铁产业的两倍,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新加坡政府提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将数字媒体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大力发展以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为主的创意产业。

    从我国的情况看,中国正进入数字媒体快速增长时期,中国数字媒体的相关产业,即影视、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等已蓄势待发,数字文化、数字艺术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怀进鹏教授表示,数字媒体产业链长,规模巨大。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极为迅猛,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前景十分广阔。以上海为例, 2010年,上海数字媒体产品及技术服务的总产值达1000亿元,而在未来5年内,上海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2万人。目前上海数字媒体领域的从业人员只有2万余人。由此可见,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这就为技工学校开设和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提供了机遇。

    二、技工学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就广东省技工学校的近年的计算机类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开设有与数字媒体内容相关的动画制作、广告设计、多媒体影视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于2007年开设了计算机及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向),率先吹响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口号,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于2010年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在2011年开设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视频拍摄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两个专业。

    有部分教师可能会觉得,既然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都开设了动画、广告、网络技术等专业,让学生进行有效整合不就完成数字媒体专业的所有内容了吗,为什么还要单独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呢?殊不知,数字媒体技术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培养从事计算机技术出发,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并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综合性专业,因此与单一性专业对比而言往往具备更多的要求。

    众所周知,技工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非常明确,开设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的技能人才。回顾历史,技工学校都能够及时抓住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专业的开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三、技工学校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些思考。

    数  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刚刚兴起,其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也因为初级阶段,就当前的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来看,大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显得不那么成熟,技工教育人还要在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一)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为基础建设专业。 首先必须掌握社会对数字媒体作品制作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培养方向和目标做一个

    明确。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数字媒体技术涉及的职业工种较多,是以数字信息媒体获取处理为主还是以数字媒体的存储传播为主?是强调数字媒体再现还是内容安全管理?依笔者之见,技工学校应该突出强调操作技能,在数字媒体技术方面应开设数字化媒体制作技术方面的专业,如数字图形信息获取(含人机交互技术)、数字音视频处理、数据压缩存储等,与此同时,要注意同步交叉结合专业前沿技术,如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三维显示等技术。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科学规划,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也可以联系企业一起对计划和大纲进行修改,以使培养的学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如针对媒体制作公司的要求,应设置非线性编辑、特效特技处理等课程,通过平时的强化实操,让学生能充分掌握日后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能。若能充分使用“项目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更佳,教师授课过程中强调案例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定的课时量来完成一些小的项目,在学期末完成大一点的项目,以公司项目流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适应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效的数字媒体教学团队。

    技工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此,师资水平是摆在专业建设面前的头等问题。技工教育重视生产实习教学,生产实习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恰恰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在学生实操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因此,需要实习指导教师予以跟进,方能产生良好效果。这也就要求,在理论教师到位的同时,本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也要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技工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起步不久,专业教师异常缺乏。大部分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往往擅长于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缺乏数字媒体作品制作的实践经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师资培训的重要性。而师资培训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更应该注重实操能力的学习。如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数字媒体作品的项目制作,使教师对作品每个制作环节深刻了解和掌握。专业教师只有不断跟进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步伐,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成就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目标。

    (三)以技能比赛促进学生进步,推动教学发展。

    完成一个媒体作品,对制作人的要求很高,手脑并用的能力、视听觉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在制作作品时,要求注意力集中,能够准确进行捕捉、合成等综合操作。因此,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就要花大力气进行思维反应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训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并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比赛是检验技工教育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看到,历年来进行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专业教学,促进了专业发展,对于一个以操作性为主的专业来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更要以比赛为平台,不但锻炼自身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检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继而推动教学发展。

    数字引领时代,媒体传播未来! 技工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开设和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 刘清堂,陈迪.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628-0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导入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基本设计方法,达到对数字媒体技术体系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具备利用各种编辑工具软件对数据处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打下基础。

1 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该门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以刘清堂主编的《数字媒体技术导论》为主,该教材是21世纪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规划教材,内容通俗易懂,体系科学、知识点较多。

1.1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

该门课程包括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课程内容结构如表1所示:

基础理论部分以数字音视频、图像处理、游戏设计技术以及Web集成与应用为重点,基于这样的考量是因为在后续专业课中有多门课程与此相关,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培养方案中有多门语言类课程感到困惑,本门课程中的游戏设计实践就引导学生理解学好语言类课程对这部分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1.2 课程教学方法的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操作能力确保完成作品设计的教学步骤,一味强调理论教学,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也感到课程难度大,作为专业导入性课程的目的得不到体现。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案例式教学将极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掌控,在实验操作时也利于学生模仿,因此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选择和设计,每一章的案例为最终的作品所用。如在讲解数字图像的处理技术中采用以下步骤完成:

1)案例导入:通过演示所设计一个的网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网页设计中采用了什么素材。

2)案例剖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音频、视频、FLASH、图片、文字等素材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引申出基于Photoshop的网页页面设计,最后如何采用Fireworks实现网页的无缝连接。

3)案例精讲:结合已具备的Photoshop基础,详细讲解基于Photoshop的网页页面设计,既达到对Photoshop软件高级技术的演示,又达到如何使用软件形成作品的过程。

4)总结案例,布置实验内容:结合案例的实现过程和所学知识,布置实验内容,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素材,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准备下次实验课的内容。

5)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学生实验过程总结学生在实验中碰到的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完善案例教学以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

2 以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主导作用,而学生充当主体作用,因此在强调教师“教”的同时,同样强调学生的“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2.1 以任务驱动法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展开

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便于学生的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内容对学生的开发动力、想象力的培养作用有限,完全机械式的实验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任务驱动的组织上,采取总任务与模块化任务相结合、实验课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策略。

在完成了所有实验课的项目开设以后,教师指导学生成立每5人左右的小组,由学生自选项目,确定总任务,根据项目划分模块,从而确定子任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收集相关素材。每一个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缺一不可,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既能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定期检查任务进展情况,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同时在实验条件上应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2 以校内外科技竞赛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度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工科性质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设计能力。课堂任务驱动仅仅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通过任务完成的情况,吸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院系创新活动中心,培养学生参加各层次的科技竞赛活动。

数字媒体技术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广,为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程序设计大赛、DV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3D设计大赛等,层次有校内的、省内的乃至全国性质的,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达到深化专业研究领域的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使整个学科的发展呈现良性的发展。

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确定研究内容起着重要作用,为学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

3 总结

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课程改革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教师课堂理论的案例教学法、学生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建设了专业科技竞赛的梯队,最终实现课程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篇6

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数字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正日趋成熟并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创新艺术教育的热潮中,舞蹈艺术教学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一、多媒体技术的教学需要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变得异常便捷。舞蹈艺术表现也正通过多样的视觉媒体传播和多感官刺激的手法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语汇,开创着现代舞蹈艺术的创新之路。在这一情况下,传统舞蹈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M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声音、图形和图像等与计算机综合在一起,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五感”,交互式地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存储容量大、直观生动,其交互性和网络化可以来辅助舞蹈教学,对学生掌握舞蹈专业技能知识、优化能力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与舞蹈艺术教育的结合将成为现代艺术教育的核心和必然趋势,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优化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过程里创新艺术、放飞理想,这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多媒体技术对舞蹈教学的促进

1.优化教学资源,丰富舞蹈教学的形象性

利用MCAI等制作教学课件,极大地丰富了舞蹈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MCAI系统地讲解舞蹈基本技能动作,灵活编排组合形式,全方位地分析舞美、队列、方位等舞台要素,使课程图文并茂、完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利用MCAI制作课件,详略繁简自由控制,更有利于课程中要点、难点的讲解、分析和掌握。同时,利用录像反馈技术还可以让学生主动观摩、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影像手段,可以多角度展示不同舞蹈类型的文化背景,使学生把握舞蹈艺术肢体语言的情感语义和形态构成。例如,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对民族风情图片或影像的展示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语言的认识和把握,民族音乐的导入欣赏可以引发学生对民族舞蹈艺术理解的情感共鸣。同时,视听资料信息传达的形象性是老师单纯的语言介绍所不能达到的,前者更为全面、形象和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容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材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一来,减少了教师示范动作的次数和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水平,也能使学生准确掌握动作的要领和韵律。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纠正和规范学生的动作,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和体验能力。

2.创新舞蹈音乐伴奏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

在舞蹈教学中,利用MIDI等现代音乐技术进行舞蹈伴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模式参与到舞蹈基训课的音乐伴奏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基训内容在音乐的渲染下,启发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就改变了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成功的艺术体验中增强自信心、激发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声像教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舞蹈伴奏音乐形象、新颖的音乐内容、丰富的音乐意境和多样的音乐风格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的机会,能够加强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同时,对姊妹艺术的欣赏也促进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深层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导入和舞蹈形式的结合,增强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导入数字化舞蹈的审美教育,启迪学生创新舞蹈艺术语言

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一种美感、一种意韵、一种符号、一种存在的方式等等。通过舞蹈艺术作品展现人们美好的思想情感、生动的生活画面、深邃的精神世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些透过舞蹈艺术语言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抑或扬的人类积极的情感,感染着大众。学生们在信息网络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演示环境中,感受、欣赏着舞蹈的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情境教学的启迪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正处于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有的变化将会对我们传统的观念包括艺术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比如,目前已有人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舞蹈编导中,使舞蹈编导者的构思包括队形变化及舞蹈动作等都可以通过数字虚拟现实直接呈现在屏幕中。尽管这种技术目前还没有普及,但它在未来是否会引发一场舞蹈编导方面的革命,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在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远程舞蹈、虚拟数字舞蹈和游戏等大量数字舞蹈艺术作品的涌现,充斥了学生的网络生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地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展现舞蹈这一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判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结语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普及和不断发展,舞蹈艺术的推广和教学创新,电脑辅助教学技术的提高,舞蹈艺术正朝着多元化、现代化、多媒介化和全方位感官刺激的方向迅速发展。从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纯肢体语言表达,到声、光、电多方位辅助表演,再到电脑艺术、行为艺术、展示艺术等多艺术门类的相互借鉴,舞蹈艺术表演和教学正走向一条艺术语汇更丰富、情感氛围更浓烈、视觉美感更具冲击力的变革之路。大众传媒的运用、传播拓宽了舞蹈爱好者和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视野,提高了舞蹈艺术全民参与和鉴赏的水平。舞蹈艺术的教与学在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逐步推陈出新,并在内部深化改革,最终赢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麦中凡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3]孙小梅.舞蹈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于平.舞蹈评论教程[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94.

篇7

在教学中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多数具有美术及绘画能力或其他艺术类特长,因此他们对于专业学习中的图像、视频的设计往往都比较重视,一般能够制作出较理想的数字图像或画面。但对他们来说,进行声音方面的设计与制作就没那么容易了。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声音是数字媒体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们对影视作品中声音的了解却只局限于一些歌曲本身,对作品中其他音乐元素、音响效果及声音类型特点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不甚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效果应配合何种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也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并不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时代、地域等因素来考虑声音效果在媒体中的表现特点。可见,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确不容乐观。

同时注意到,一部分学生也具有音乐特长(如唱歌、器乐等),他们能够流畅地演奏某种乐器或者完整地演唱歌曲,却依然不能正确地处理好音画关系,将主题音乐、配乐、插曲等音乐形象同画面完美结合到一起。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了器乐的一些演奏方法,而对于音乐的内涵、旋律的创作、和声的构成、音响的特点、配器的风格等方面知识还是了解较少,因此他们进行声音设计与制作的最大困难是缺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基础。目前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方面,所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美术基础、色彩基础、动画基础、图形图像处理、三维艺术、摄影及影像技术、界面设计等,这些课程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画面美学素养,但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几乎没有开设任何课程。因此,有必要加强专业教育中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素质的培养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培养和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开设音乐类素质课程

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的途径。例如对新生开设综合性艺术知识和修养的必修课,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修养课,我院就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使学生对音乐及艺术能够有概括性的了解。另外,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开设形式多样的音乐类素质选修课,如计算机音效设计、音乐配器基础、经典音乐赏析、动画和游戏音乐赏析、中外器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进入专业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兴趣方向进行相关的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学好专业的重要因素。首先应了解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能看懂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乐谱是音乐的语言,通过这门语言才能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其次还要掌握音色、节奏、旋律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如果要能够熟练制作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进行音效设计,还需具体学习一些和声、曲式、调式、配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可能像音乐学专业的教学那样系统化学习,但应该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础部分。如果要达到媒体音乐创作的水平,则还需要学习器乐知识,同时良好的音乐感觉、丰富的创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层次所要求的音乐素养就更高了。

3发挥专业特色,成立音乐工作室

篇8

1 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随着学科交融性日益增强,各领域“跨界”应用的现象日益频繁,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意创新能力。在互动媒体、网页设计、动画设计、游戏开发等数字行业,创意能力对进一步推动行业体系建设及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忽略了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体如下:

第一,过于重视技术能力教学,忽视创意能力培养。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没有太大区别,专业特点不突出,并且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能力,教师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创意能力培养的重视。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创新。在实际教学当中,一般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完成了相关作业任务,并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做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所以不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创意能力。

2 创意能力的培养

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创意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应如何对课程进行有效调整,不断提高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2.1 调整思路引进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直接渠道,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所思将直接影响其认识和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提高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时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调整。

第一,改进案例分析法。传统的案例分析法多是“就事论事”,老师讲个人见解甚至直接将教材内容介绍给学生,整个过程缺少学生思考环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分析法进行调整,学生进行主导性思考分析,老师进行评价补充,则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苹果手机的标志分析为例,为什么要做成苹果?为什么被咬掉一口?用新的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可以得到以下答案:亚当夏娃偷吃的禁果是苹果,从此有了人类;砸到牛顿的是苹果;苹果重视用户体验,吸引用户去尝试;甚至因为乔布斯喜欢苹果。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能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第二,头脑风暴与思维导图。头脑风暴法是创意思维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情况下由多人以小组形式一起完成,通过不同成员之间创意点的碰撞交融、激发得到更多的创意想法,这是个人单独思考所无法做到的。思维导图法可以说是思维的具象化,利于图形图像以及文字将思维的内容和过程表示出来。在使用头脑风暴法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思维导图,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创意点更加明确。

以“电”为主题词进行头脑风暴为例,传统教学中只是提出主题词,学生自由进行发散性思维,得到的结果很多但会显得杂乱无序,不利于之后的创意总结。若在头脑风暴过程中结合使用思维导图法表示,可以将创意思维指向不同的方向类别,如来源、形式、应用、效应等,在此基础进行后续创意发散,得到的结果就会清晰而有序。

2.2 集思广益发挥特长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创意过程也一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创意的优势,做到集思广益可以事半功倍。传统教学中考虑到小组成员执行力等因素,教师更多地安排学生单独完成创意过程,这样的效果是不佳的。若能在集思广益过程中注重发挥特长,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网页创意设计当中,通常会要求学生进行案例的搜集分析。有的学生擅长演讲汇报,有的学生擅长制作演示文稿,在安排任务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性进行小组分工。执行任务时,依据个人特长完成相应的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另外,也可以进行任务的轮转,由擅长汇报的学生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这样一来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加强训练实践提升

从目前情况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缺少创意思维指导环节,学生缺乏创意能力培养,加上理科生长期理性思维的影响,其创意性更容易具有局限性。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相关环节设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相关艺术课程中融入更多的创意训练。例如,设置游戏互动环节、集体头脑风暴等,有助于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另外,以比赛竞赛等实践训练为载体,有利于学生创意能力的巩固提升。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该专业在课程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不但使学生的创意能力得到加强,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4 重视课堂勤于课外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与学生都应充分利用好课堂黄金时间,教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配合进行各种方法的学习以及实践练结。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提升课外学习的方法能力。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创意想法,分析他人的优秀作品,学习创意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意思路。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自主学习,打开视野,充实素材,组织小组探讨交流拓展思维。

创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不但要主动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各个教学环节,认真完成相关实践训练任务,还要通过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创意能力。教师作为创意的引导者和创新能力培育者,要合理安排课程重视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将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方法、训练与实践、课堂与课外各方面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创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2] 徐景学.创意人才的生成探析[J].科技与生活,2010(5).

[3] 付晓东,余婧.关于创意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 朱澍清.对创意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

篇9

【基金项目】基于CDIO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卓越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2jyxm35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52-02

1.引言

计算机图形学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它在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E)、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游戏、、影视广告计算机仿真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该课程也是新一轮专业教学改革中计算机科学方向的16门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一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计算机图形学表示、生成、显示和处理图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另一方面理论性强、难度大,以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为基础,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结合紧密,对数学、物理学的要求较高,如何教好、学好这门课程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挑战[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为主,艺术设计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种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依托文学院、美术学院,以游戏开发为主线,设置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培养复合型(面向应用的理论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新模式。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我国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竭力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2]。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在我校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是本着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总体原则设置的。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门课。因此,如何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围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好这门课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本文围绕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目标,探讨了几点计算机图形学的具体教学措施,应用于我校该专业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2.专业特点与课程教学目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和设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主干课程有:数字媒体技术概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学、通信工程、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流媒体技术、OpenGL编程与应用、游戏开发等。该专业以基础教育为根本,创新应用为提高,主要通过开设全面的专业基础课和应用提高型选修课来实现这一专业特点。

计算机图形学设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二下学期讲授,将重点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算法,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历史、应用、发展和前沿;第二部分是二维图形处理技术,包括基本图元的生成、填充、裁剪、观察与变换以及反走样;第三部分是三维图形处理技术,包括三维图形的投影、表示、消隐和真实感显示;第四部分是曲线曲面,掌握经典的Bezier曲线/曲面、B样条曲线/曲面、NURBS曲线/曲面的概念及生成算法;第五部分是与人机交互相结合,介绍常规交互的基础上,了解最新的自然人机交互知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其发展方向及前沿成果,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计算机图形处理,如虚拟现实、动漫设计、游戏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具体教学措施

在计算机图形学的课程教学中,对枯燥难懂的理论,教师应力求讲解清楚,图文并茂,着重加强对学生上机实践的计划安排与现场指导,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措施,来激励和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学习。

(1)“问题驱动式”教学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驱动式”教学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专业教学中遵循这一自然规律,通过不断的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再通过课程实际算法的讲授,解决每个教学内容之初提出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针对实际问题的计算思维。

例如,在三维图形处理技术部分内容的讲授之初,提出“真实感茶杯的绘制”问题,该问题以前面所学的二维图形处理技术为基础,涉及茶杯三维模型的建立、投影变换、消隐技术以及真实感显示等内容,围绕该简单易实现的实例来讲解该部分内容,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提起学习兴趣,学生实现后又能增强自信心。

图1 学生实现的茶杯效果图

(2)真实题目的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实验资源,采用课间实验和集中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安排,其中课间实验和相应课程同步进行,集中实验一般在相应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以综合性、设计型为主,旨在锻炼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院的带领下,不断加强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出切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题目,结合课程知识进行实践教学。

另外,通过校内、校外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工程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中的工程训练,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研究所和高校参观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实际工程,从宏观上理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架构和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工业设计、挑战杯和信息技术技能等大赛,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学校合作企业的需求参加业余科研活动。

例如,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在课程实践上设置三维游戏场景、角色设计、游戏综合创作等围绕游戏开发的综合性实践。应用图形学的基本图元生成算法、扫描线填充算法、种子填充算法、坐标变换等创建模型,并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小型动画作品,如蝴蝶花间飞舞、茶叶沉降动画等。

图2 学生设计作品抓图

(3)培养兴趣的前沿技术介绍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应充分利用该专业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方法论、发散思维、多维思想等启迪,给学生开设本学科前沿知识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应用中反思基本的原理和知识。

例如,最新的数字电影和视频展示、新颖的平面广告设计、先进的工业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建筑表现,Kinect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交互感知技术发展,AR增强现实技术等。

4.结语

总之,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门基本的理论算法类课程,在教学中不能过多地强调理论问题,而应结合其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明确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目的是与后面的游戏引擎相结合,在内容的取舍上侧重OpenGL的应用,结合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面向项目的案例教学模式,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为优秀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整理学生作品,作为课程实例进行展示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以学生作品或课程素材形式放在课程网站上,为打造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服务,在原有教学基础上针对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杭后俊.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实践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2(17):76―79.

篇10

1 美术基础课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游戏方向)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它要求学生既能懂得计算机编程,又能创作出动画作品,既要懂得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又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而对于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来说,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都没有美术基础,对于美术的认识也较欠缺。因此,美术基础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最终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现能力,为后期的动画创作奠定手绘基础。

我们知道,在动画创作中,美术基础功底的高低会对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如二维动画的创作,美术基础直接决定了原画设计的质量,它是否能满足动画脚本对于形象角色、人物性格、场景安排、道具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整个作品的风格表现,都与美术基础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在三维动画中,美术基础对学生在人体结构、比例、运动规律、空间表现等方面的训练,是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创建三维立体形象的直接影响因素。

故此,美术基础作为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物体,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形成能较轻松塑造形象角色的能力,正确掌握人体结构、运动规律的知识,并且达到能分析色彩、运用色彩进行艺术表现的要求。

2 与传统美术基础课的区别

美术基础的训练通常包含素描、速写、色彩三方面。素描在传统美术基础的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能力和明暗关系的把握,强调的是在结构、形体、明暗中找寻构成画面的语言,于静态中塑造事物的内在与外在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观察方法是固定的,作画步骤也相对稳定,整个过程关注的是同一角度,意味着结构、比例、透视、动态也是相对不变的。而在动画专业的素描和速写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形体结构、比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关注的是事物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空间思维,还需要时间概念。比如在速写的训练中,传统教学可能是对一个静态的人物或组合进行表现,而动画速写则是对人物的一系列过程进行表现,这个过程中,人体角度会随之改变,甚至会出现正面、侧面、背面等角度,而且头、颈、胸腔、腹腔、胯、腿、脚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而在色彩基础的教学上,传统美术主要是通过水粉画的表现来达到训练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色彩来塑造物体的能力,在动画的色彩教学中,重点在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利用色彩的不同属性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营造不同的氛围,或者达到装饰的目的,其绘画形式可以各不相同。

3 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1)让美术融入生活。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对美术的了解仅局限于中学美术课本,对素描、速写、色彩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茫然,加之作为工科背景的学生,谈到绘画难免会有恐惧感。在本学期的新生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上第一次课的过程中,在给学生讲完并作示范之后让学生尝试初步练习,有一部分学生竟然不敢下笔,问之缘由才知,由于之前毫无接触过绘画导致天生对美术或绘画无所适从,不敢下笔当然就能理解了。

因此,对于该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从最初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应消除学生的顾虑和恐惧之情,并贯穿到整个课程,因为在绘画的不同时期,学生会面临瓶颈期的问题,往往感觉不到进步甚至以为在退步,进而出现焦虑和烦躁情绪,有些学生还会认为自己天生就不适宜作画。作为美术基础课的教师,当发现这些问题后,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讲明美术基础课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能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重拾学习绘画的信心。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让美术融入生活”,最开始不要求学生对绘画技能的高超掌握,而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老师的示范,讲解有关美术的历史等,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关美术的点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一切美的事物,从而让美术慢慢地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进而从内心深处接受美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当建立起这样的感情基础后,再从美术角度去进行教学,会很大程度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消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也会较为顺利展开。所以,“让美术融入生活”这个环节在本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尤为重要,甚至应该贯彻到整个专业学习,为该专业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美术氛围。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正确观察的习惯。无论何种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都是作好画的第一步。在进行绘画练习之前,首先必须给学生解决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的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如在美术训练中,强调整体的观察就是要使学生明白视线不能一开始就注意到任何一个细节,而应关注静物或模特的全貌,这样可以很好地快速构图并把握整幅画的基调。对于初学绘画的人,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整体的意识,喜欢观察局部,导致直接从局部开始作画,并且自始至终作画的焦点都停留在局部的点上,最终破坏了画面的整体,出现画面不统一、形不准等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比较的观察方法,从最初作画就应比较静物的大小、高矮、远近、虚实、黑白、色调、质感等诸多因素,还要找准物体间关键的点、线、面关系,才能准确塑造物体的形体;此外,理性的观察也是作画必不可少的条件,让学生对画面进行理性的观察与分析,避免被错觉误导画面,还有画面的取舍也要求经过理性的分析。

此外,美术基础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动画创作的规律是源于生活,尤其是对于人、动物的运动规律的把握,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动画中很多细节均来自现实规律。所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留心一切人物、动物、景物,不断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和创作素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观察中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创作的形象思维和生动活力,于平凡的生活中获取独特的艺术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转变造型观念。在动画创作中无论是原画设计还是草图绘制多以线条进行表现,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美术基础造型训练时,就需转变传统造型观念,以符合该专业的训练方式来展开。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多采用明暗、色调的造型方法,而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美术教学时,则要侧重动画素描或速写的研究,特别是人体的结构、比例关系,这是学好该专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舍弃光影、调子、色彩等因素,用能体现结构、运动变化的线作为造型工具,培养学生用线来塑造形象。如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加大结构素描的训练,使学生用线来建立牢固的结构意识,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多视点的研究与表现,形成快速准确的表现内部结构、形象特征和运动规律的能力,为后期掌握运动中的造型变化奠定基础。

(4)结合专业特征,优化教学内容。在选择和组织美术基础教学内容时,不能照搬传统美术教学的套路和模式,要紧密联系该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如素描与速写的教学,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相关教学内容按照认识规律和动画制作过程的逻辑展开,促进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在选择素描与速写教学内容时,应将写生重点从静止的物体或模特上移开,而增加动态速写的训练,选择一个完整的走路、奔跑、舞蹈、投篮、武术等动作进行塑造,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对运动规律的把握。基于这一原则,在绘画教学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默写能力,不管是素描还是速写,均应增加默写内容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人体结构、比例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力与敏锐性,培养学生对事物关键特征的把握,在默画过程中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些对于该专业的学习都是很必备的。

而对于色彩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能理解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区别。绘画色彩是将色彩作为表现物象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元素;设计色彩却是通过特定的色彩与色彩搭配来传达设计主题,相比较绘画色彩而言,设计色彩更具有抽象性却又体现出科学性,是理性的运用色彩规律,需要学生能科学理性地认识和运用色彩,而不再是单纯的对现实色彩的再现或情感表达。

根据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分析,在教学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色彩达到搭配、装饰、归纳的色彩表现能力,不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色彩感觉来进行作画。因此,在进行色彩训练之前,必须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与知识,要能理性的分析和利用色彩,用色彩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心理、情感或者营造不同的气氛,或者表现作品内涵,达到主动驾驭色彩的目的。例如,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对黑白照片或动漫图片等进行上色和变色处理,来塑造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5)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部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点,这就要求创作人员须具有创意思维。故在该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时刻给学生灌输创新观念,利用发散思维对一个对象作大胆的想象与改变,尤其是在后期的教学中,这一思想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主题创作,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命题,如设计创作一个典型人物的系列状态,要求学生结合模特、图片或根据一个故事、文学作品等原型,自己设计一个人物形象,完成一个不少于二十个表情和动态的系列形象创作;又或是针对同一个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利用不同的风格、要素、技巧等来表现。

4 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门较年轻的专业,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办出自身的特色。总的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因其本身的特殊性,需让美术充分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建立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这是打好美术基础的关键。在课堂之外,还需引导学生广泛的接触优秀美术作品和相关展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创建一个更为积极友好的美术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姜莉.动画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1.

[2] 杨平均.动画教育 创新思维――论动画专业基础美术的创新思维培养[J].科技信息,2013.

[3] 朱广宇.卡通漫画的技巧与欣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篇11

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广而不精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版式设计、色彩基础与艺术设计软件教学三大部分为主线,涵盖PPT版面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网页美工设计、UI设计等内容。以上教学内容的制定主要参考借鉴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希望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能从设计美学角度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但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忽略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艺术基础,一味追求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宽泛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课后反思发现,教学内容安排过于宽泛,无重点目标时教学效果较差,认真分析其课程内容不难发现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即教学内容未经同化吸收就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平移为数字媒体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过多地依赖版式设计教学,忽略对艺术设计基础语言与艺术形式的学习。

2.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是课程结束后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目前教学效果的反思发现,现阶段制定的教学目标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教学目标要求课程结束后学生能独立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广告艺术设计、网页美工设计等,且要求设计作品达到专业水准。此教学目标在忽略学生艺术基础的同时,颠倒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科学的。此外,教学目标还要求学生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及处理各种数字化平面艺术作品,该目标也较难实现,原因一是Photoshop软件教学需要教师对大量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制作;二是Photoshop软件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操作训练,非一蹴而就之事。就目前教学时限而言,不具备较好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条件。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切实合理,不可天马行空,应参照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3.学生艺术思维薄弱

在作品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较好运用艺术设计思维将所学知识贯穿作品中。通过作品评议发现,仅有少数学生能领悟并较好地运用艺术设计形式于作品中,多数学生依旧认为艺术设计为无意义的排列组合,未能意识到艺术设计语言中点、线、面及色彩等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及对人认知层面的影响。

4.课堂教学时间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有色彩基础、版面设计及艺术设计软件基础三部分内容,共64学时,平均每部分授课时间为21学时。课堂教学时间短,各部分重点内容无法进行深入剖析讲解。同时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了解、吃透并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可发现造成教学效果较弱的主要原因,一是课程忽略艺术设计原理的教学;二是由于学生艺术基础薄弱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因此,要强化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做出调整,首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认知、理解与运用能力。

1.版面设计的调整

首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安排必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其次,教学内容的调整应以增强艺术设计基础语言、原理及形式法则的学习为主线,即将平面构成中的核心内容融入本课程教学活动中;最后,学习内容应有所重点、有所突出,使学生掌握平面艺术作品设计的普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将平面构成元素引入教学内容。试想在学生不具备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法则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进行版面设计教学,并要求完成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例如,在网页美工设计中,通常将按钮等元件视为点或线元素,如不对点、线、面进行教学,学生无法理解将按钮元件视为点或线背后的原理,更无法理解由视觉元素引起的视觉现象与效应,从而简单地将平面设计理解为无意义地将各种图片、文字、色彩堆积在一起,造成作品艺术性较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点、线、面、构成法则等平面设计语言及形式学习。

2.色彩基础的调整

色彩基础教学内容的调整思路与版式设计调整思路相同,调整后课程内容必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本段不再进行复述。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增强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及原理学习;其次,以应用为主,强化数字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原理的学习与使用。

3.软件基础的调整

篇12

分形理论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它超越了传统构成学,揭示了艺术形态新的构成规律[1]。分形艺术图形不仅丰富了传统的图形样式,更是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引导着图形艺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该把握这一良机,将分形几何的理论,分形艺术的设计工具,分形动画的制作等引入到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多维的艺术设计工具与理念。

1 分形艺术的特性

与传统的数字媒体设计相比,基于分形的数字媒体设计具有如下特性。

(1)数字分形艺术节省了存储空间,各种美丽复杂的分形图形不再由像素组成,而是有数学分形算法的不同参数计算渲染生成。存储图形只需要存储几个简单的参数以及迭代吸引子即可,一张分形图片渲染后的结果可能几M,但是参数与算法的存储却只要几K,存储空间的压缩比达到上千。

(2)降低了美学的门槛,曾几何时,艺术作品的生成至少需要十几年的艺术积淀,数字分形艺术可以让算法生成艺术作品,这样没有绘画功底也可以通过各种分形软件调整参数生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分形仿真作品,如闪电,地毯,山脉,迷宫等,这对游戏与动画领域是一个福音。

(3)分形算法可以节省运算时间,分形作品具有自相似性,局部与整理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对于分形图像而言,可以渲染局部,然后扩展复制到整体,可以较好地优化空间。

(4)性能配置灵活,比如在三维游戏贴图中,传统的方式需要准备三种不同画质和加载效率的图,往往低效图看起来画质很差,而在数字分形图像用于贴图时,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可以根据需要调高或者调低画质,只需要修改分形的维度参数,生成的分形艺术图都照样清晰。

因此,将分形理论与分形艺术引入数字媒体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分形艺术图形的冲击可以带动传统艺术在空间形态上的延展与数字化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意与灵感,使其在数字化的图形与二维三维的动画创作中采用更广阔的表达与更创意的思维。

2 基于分形艺术的专业教学改革

2.1 分形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改革

分形图形是以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为特点的,当一个复杂、精美的图形以多次重复迭代的方式拼贴形成一个复杂的具有冲击力的图像。这种不规则的图形是由数学公式生成,且多个不同的数学公式可以进行拼贴,为图形的外观赋予更多的、更复杂的变换[2]。将这些数学公式按照不同的取值赋予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生成色彩炫丽的分形艺术图。

分形艺术图是形象艺术与数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以数字化的方程作为基本的作图元,拼贴组合成具有无数变化可能的带有分形特质的艺术图。用分形的方式作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字化想象力,也可以将复杂的图形用简单的数学公式符号进行存?Γ?极大地节省了存储空间,也实现了传统图形向数字化艺术创作的转型。

2.2 打破维度的分形空间应用

传统的艺术图形总是以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出现,而分形的物体打破的传统整数维的理论。分形的空间在不断的迭代重复过程中,可以对空间进行无限的分割,从而生成非整数的多维效果[3]。电影《奇异博士》中对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有着很好的应用,奇异博士对空间的折叠、时间的操控等都呈现了炫酷的分形效果。

2.3 基于分形动画的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的图像与动画生成正逐渐向动态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多元化表现方式发展。传统的媒体正在数字化,而艺术的传播形式正逐渐轻量级地数字化。对传统的动画而言,是存储的实实在在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随着时间的变换形成了动画效果,一部动画成品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关键帧的创作与绘制,耗时耗钱耗人力。而利用分形软件制作的分形动画艺术感强,且动画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的参数调整完成的,存储容量小而且动画效果炫酷。

由于分形可以对大自然的具有自相似的分形图形进行仿真和模拟,因此对于植物、山峰、火焰等场景的生成也可以使用分形进行模拟,同时将过程通过参数调节做成动画[4],产生的分形效果视觉冲击力强。如电影《奇异博士》中大部分的特效都应用了分形技术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分形的理论与技术近年来已被大量地应用于影视特效、舞台美术、影像装置等多个动态视频领域。

由于分形图像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迭代拼贴而成,因此要想改变图像的外观只要改变公式的参数即可[5]。而分形动画的生成就可以在关键帧中改变参数,存储的数据量也即使数学公式及其对应的参数取值,数据量非常小,还可以保证图片的精美画质,数据传输快,数据视觉效果好,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实时性与高效性。

3 分形仿真引领教学改革

图像与动画、视频是数字媒体专业进行新媒体创新的主要载体,要培养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人才,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创作方式,不局限于绘制图像、建模图像的传统方式,将媒体的创作与设计向数字化、动态化、交互化转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篇13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其高速、海量的特点使之成为当今各行各业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新媒体”一词用来描述近几年才出现的各种数字媒体,包含社交网络、游戏、移动设备等各种数字形式的媒体传播渠道。“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是时代的要求,而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平面设计教育目前依然以平面、设计、广告、电视为主轴,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思路教学。面对这些新技术的冲击,如何改革现代平面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呢?

一、当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如今,我们处于数码网络时代,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MP3,我们每天都被淹没在由众多“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对新世纪的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 具有视觉、听觉、互动交互信息的第四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是继纸媒介(报纸、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后出现的第四媒体,是平面设计的新舞台。数字媒体的出现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虚拟世界。图片、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辅助展现信息内容,使得画面美观、表达直观,兼顾图文、声情并茂,更富趣味性和人性化;同时,新的资讯和前沿信息更新速度快,不论是娱乐休闲还是获取信息,都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数字化媒体日益普及,对传统印刷媒体有巨大的冲击与影响,这成为当代多个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平面设计教学、信息科学等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2 数字媒体技术交织着科技的助力而发展壮大,传统科目也要借“科技之壳”复兴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视听技术、数码技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感官的需求。但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数字媒体技术也不例外。数字媒体技术得益于计算机、网络、软件等多种学科交叉作用,而各种视听效果又与传统艺术如平面、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结合,是经典艺术与当代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例如新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发展迅速,在电影中,若没有CG特效的运用,大场景的视觉效果和气势就会大大消弱。著名导演卡梅隆说:“通过3D技术来制作电影,我们将进入电影界新的时代,观众会看到数码时代前任何技术都达不到的特效画面。”

在时代要求下,传统科目也必须要借“科技之壳”复兴。当电脑和各种科技成为你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数码科技取代纸和笔,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形式成为平面设计者下一个开拓的目标。

3 数字媒体的新时展和对平面设计提出的新时代要求

因为媒介发生了变化,不断有很多新的媒体形式出现。近年在日本首见“数字纸”,能够将每个广告牌、广告柱,或是悬挂式活动广告变成数字屏幕,并提供多元化的素材和近乎网站的营销功能。文字及影音简讯能够跨越地域接触消费者,甚至包括从前那些传统平面设计无法到达的地方。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平面设计空间正在发生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

展望未来,新数字媒体的数量将会持续攀升,并且更具渗透性及侵略性。因此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以往的教授知识与技巧,应该与网络时代更多融合,引导学生立足设计基础,确立新媒体的观察方法和思维习惯。

二、当代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平面设计、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等等。平面设计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形式的创造,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经历了手绘――铅印――石版印――摄影――计算机――数字化等阶段。当前大多数平面设计作品都是运用数字化设计完成的。

在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把提高平面设计水平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的功能不断放大,其影响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也加速了平面设计行业的竞争。

当代高校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

1 平面设计学科和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到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平面设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带来学科定位不清晰、教学不规范、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较陈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2 平面设计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平面设计教育一直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长期以来“重艺轻技”,尤其是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已经造成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的落后。对于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依然是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典型案例。现代设计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起步,一直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技术教育在我国平面设计教育体系中的长期缺失,应该值得认真反思。很多学校教学模式上未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同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对甚少,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对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影响当代生活了解不够,学习态度过于被动,学生只是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需要的基本课程,没能在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大步提高。

3 平面设计教育面对时代趋势改革的局限。随着新数字媒体设计范围日趋增大,时代对平面设计教育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各类设计学科的交叉化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当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大众化、全球化以及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这些对平面设计及其教育体系带来革命性冲击。教育需要面对商业化,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产业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却极其迅猛。但是,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技术研发、数字内容的生产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数字动画、游戏设计、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出版、网络广告、影视特效等数字媒体技术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数字媒体设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而我国平面设计教育体系面对时代趋势转变机 制不够迅速,如何应对数字媒体产业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快速调整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4 设计教育目的是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当前平面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是最自由、最具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和平面设计都将以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新的艺术创意。

5 平面设计教育缺乏实际设计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对设计的理解非常概念化,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不足。这是实践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缺少持续创新能力。这给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变革应从普及化到专业化,分层次地发展。教育内容和结构都应改变固步自封的模式,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做较大的改革。使新科技、新思想、新设计意识和形态的变化,新型的平面设计素质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

三、信息网络技术下平面设计教育改革的探索

法国国立布尔日艺术学院保罗・德沃图指出:“所有艺术领域都受到网络的影响,可以说电脑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艺术。我们更习惯用新的工具去做以前的艺术,只要一点点变化,新的事物就会产生。”

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各行业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国际化进程加快,不少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却显得滞后于时代的需求。传统平面教育体系如何打破传统粗放式、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快速与时代接轨?

为了适应数字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应有机融合各自的学科资源,通过优势与特色的互补,积极探索交叉学科结合教学,推动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是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1 归纳教育科目创建新体系。教育理念上,要将数字媒体领域和计算机技术与平面设计完美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多层次培养大量具有竞争力的实用型、国际化数字媒体设计技术人才;以面向需求、开放式办学为指导思想,在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要研究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激发创新活力;提倡重视设计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把中国文化和世界现代设计相结合。“东方+西方=我”,在传统和创新中注入崭新的设计文化理念,使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信息时代特色。

2 转变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平面设计最核心的教育问题是对学生树立现代平面设计观念,设计的实践过程里二维或三维的空间中,要设计者展开无限的遐想,达到确切传达沟通信息的目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艺术造型能力强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应该以实施创新教育为前提,转变学生的设计观念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3 为传统产业加入灵魂元素。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体裁要紧跟信息网络技术步伐,反映信息网络技术特色,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设计切入点。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能为传统产业加入灵魂元素。打破呆板的思维创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对新现象新事物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创作出好的作品。

4 平面设计教学要面对全球化,寻求差异化。当代中国的平面设计教学面临的挑战即数码媒体所带来的网络化环境。要面对全球化,寻求差异化。我们需要提升创意这一灵魂元素,用文化创意实现价值再造。如果创意产业能够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一定能产生1+1>2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