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旅游市场调研

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07 14:54: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慧旅游市场调研

篇1

信息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旅游产品存在消费和购买的不同步性,导致旅游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大量的信息帮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者不仅可以凭借手中的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同时也将产生大量的旅游数据信息,互联网让游客不仅成为了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这些海量的信息推动了旅游信息服务行业的变革。

(二)精准定位技术推动移动服务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智能定位系统,催生了旅游企业利用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简称LBS)开发移动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了移动服务的发展:

1、手机地图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将成为旅游新业态。随着自驾旅游市场的兴起,游客对于手机地图这一导航和查询地点工具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围绕自驾游客、自助游散客的手机地图服务产品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2、精准推送信息服务将成为旅游目的地基本要素。基于位置的关联信息随时个性化地推送给游客,如天气、交通、安全、各种旅游产品等等,帮助游客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提高游客体验满意度。

3、景区实时流量监控和安全服务将成为新业态。利用游客的移动终端定位系统,实时掌握游客动态,及时预警信息,减少拥堵带来的不适感。

二、利益动机分析阶段

(一)战略动机分析

对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从传播到营销,是一个品牌工程,而DMS作为传播和营销的承载体,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经济利益。参考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其都有一个共性,即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DMS平台和管理平台作为支撑。

(二)集群竞争力分析

旅游目的地的产品由于涉及的行业众多,因而非常分散和复杂,作为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整合者,智慧旅游的DMS的责任就是尽可能地把分散的产品最大程度的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为消费者节省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实现最大程度的产品整合的职能,最终形成更紧密的集群竞争力,树立旅游目的地品牌。

(三)产业推动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来“金旅工程”下的DMS存在着很多弊端,而智慧旅游下的DMS目的是为游客提供更加有效、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解决旅游目的地内容更新慢、内容简单、游客交流互动难等一系列问题,让游客享受旅行全程中完整的信息服务,从而智慧旅游的DMS赢得了市场需求,带来了智慧化旅游的全新时代。

三、战略规划阶段

(一)战略目标制定

战略目标是指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长远目标和总体性战略。在“互联网+”时代,智慧旅游成为推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革新的动力与方向,所以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实现保持和改善旅游业在信息化经济中的竞争地位,促进目的地旅游业的智能化发展,最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总体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再制定阶段性目标,主要包括涵盖产品、渠道、推广等方面的市场目标;在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目标;包涵资本资源、成本等在内的盈利目标;涉及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社会目标等等。

(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于信息化高速发展下传统DMS已经无法满足各应用主体的需求这一开发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智慧化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操作管理上的可行性。

(三)共同准则制度

共同准则原则是在各利益相关集群在共同的战略目标下,为了实现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有效建立与可持续运营,而共同制定的准则体系,特别是针对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在相互尊重协同下提前制定认可的规章制度和处理办法,它是保障系统运营的重要章程和标准。

四、战略执行阶段

(一)市场定位和市场调研

市场定位与市场调研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和智能化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而开展的执行阶段环节。首先结合目的地资源特征和旅游形象现状,分析旅游消费者特征,包括年龄层次、消费习惯、客源地等,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并定期对其反馈信息进行监控,以便做出调整;对市场调研收集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方便今后的分析研究。

(二)旅游目的地营销效果和服务监控

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营销效果和服务质量监控进行分析。对于营销效果:

1、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比来分析,但是目的地营销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一项形象品牌建设项目,所以短期内很难准确评价营销效果。

篇2

十六年的情结

据资料显示,2020年,河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将达8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面对该地旅游市场新一轮发展机遇,河北欧诺客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诺客运”)抢占先机,成为河北定州市首屈一指的旅游包车领头企业。公司负责人万卫红在业内耕耘多年,深谙旅游包车市场之道――过硬品质是客源之根本。也正是因为品质,万卫红与苏州金龙海格客车结下“不解情缘”。

2000年,刚刚步入河北石家庄市旅游客运市场的万卫红,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客源渠道不足等难题。经过市场调研,最终万卫红将主营业务定位“旅游包车”项目。“旅游包车业务对于车辆的品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车况好,中途不掉链子,客户才会源源不断。”万卫红解释说。当时,已在客车行业崭露头角的苏州金龙凭借良好的口碑成为万卫红的首选品牌,海格KLQ6125车型也因性价比高、品质稳定可靠而成功服务于石家庄旅游包车市场。

海格客车出色的性能和品质让万卫红迅速在石家庄旅游包车市场站稳脚跟,并成功将业务对象拓展至各大企事业单位、旅行社。由此,从最初的KLQ6125,到KLQ6792中巴,再到50座以上的KLQ6129,万卫红成为苏州金龙每一次技术创新、品质提升的见证者。

十六年来,万卫红与苏州金龙的合作从未间断,万卫红的“海格情结”也在双方的精诚合作中日益加深。目前,万卫红公司的旅游包车业务已拓展至石家庄超过200家旅行社、企事业单位。

万卫红敏锐地察觉到,“改革”红利势必催动定州成为河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定州市位于京津冀经济区,是京津冀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2013年,定州被确立为河北省省直管市,同时作为省改革开放深化先行试验区优先发展。

2016年4月,万卫红通过前期的筹备成立全新公司――河北欧诺客运有限公司,主打定州旅游客运及包车市场。“十六年的合作下来,这次当然还是首选海格。”万卫红说,综合考虑,此次先期购买了20辆海格KLQ6112豪华客车,率先投入定州本地旅行社的包车运营。

据了解,海格KLQ6112是海格E系客车的经典车型,拥有更大运力、更多智慧,更加安全、舒适、耐用、省油。KLQ6112在优化整车造型的基础上采用轻量化车身设计;通过优化设计,创造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增加行李仓空间满足行李装载需求的同时,让物流收益更佳;随车搭载的海格G-BOS智慧运营系统,帮助客户管理好“人、车、线”,提高管理水平与赢利能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万卫红表示,随着海格KLQ6112豪华客车的加入,必定能让欧诺客运率先占领定州旅游包车市场。后续他还会根据当地运营需求,再次购买海格客车,与苏州金龙携手共同创造定州旅游客运精品品牌。

智慧交通

与河北平原游相同,鄂西的登山游也正在不断升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鄂西生态旅游闻名全国。大量的客流为景区交通带来服务考验,如何有效分配客流成为大洪山景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12年开始,随州大洪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洪山旅业”)着手筹划景区交通,作为智慧客车领导者的苏州金龙海格客车成为首选。而且,大洪山旅业逐步实现大众旅游时代的“景区智慧交通”。如今,大洪山旅业开始发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旅游客运模式,让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的招牌打响全国。

随着登山爱好者逐年攀升,大洪山景区交通压力倍增,区间接驳服务亟待全面升级。2012年,大洪山旅业开始规划景区交通。大洪山旅业机务负责人贺道明介绍,公司经过前期对整车厂家及车辆运营性能的考察后,第一选择就是主打“智慧运营”的海格客车。

随后,首批海格27座、35座旅游车交付大洪山旅业。崇山峻岭之间,海格客车为登山爱好者铺就一段“智慧安全之路”,车辆运营平稳舒适、接驳全程无忧。

与此同时,大洪山旅业不断创新升级调度模式,结合海格G-BOS智慧运营系统打造“智慧景区”:通过导航定位实时了解接驳车辆位置,借助智慧景区平台监控各处车辆运营情况、游客入园情况,让调度人员实时掌握、灵活分配用车。对车辆接驳线路的优化配置,解决了困扰景区交通的“老大难”,接驳服务的升级也引流大批次周边游的爱好者。

据了解,在海格客车投运两年多的时间里,其营运性能经受住多番考验,良好的用户反响也进一步夯实了双方合作的信心。从27座、35座再到50多座,大洪山旅业选购的运营车辆不断升级,但是选择的品牌始终如一。

随着景区内部交通条件日益成熟,大洪山旅业开始发力旅游外运――把本地游客拉出去、把全国各地的游客拉进来。

篇3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行业是融合的,而不是颠覆的。旅游企业和OTA并不是纯粹的竞争关系,而是竞合关系,游客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进行产品购买,这也只是旅游服务的最初环节,旅途中的体验和服务才是旅游的核心价值所在。旅游企业要遵循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探究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适合互联网用户的需要,是否可以被互联网化。在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中,企业要有明晰的发展战略,不仅要加强产品研发策划能力,还要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产品研发和服务优化,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美誉度,最终赢得顾客的忠诚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小旅行社实施“触电”营销的必要性

中小型旅行社经营者若想在未来旅游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改变传统经营管理和营销方式,依据旅行社本身的实力和发展战略实施“触电”营销,这样才能实现旅行社的可持续发展。

(一)减轻旅游项目价格透明导致的竞争压力近年来,由于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传统旅行社为了吸引消费者,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不断推出低于成本费用的线路,然后通过增加购物次数、降低餐饮标准或者增加自费旅游景点等方式回本。这种病态的竞争方式在大型旅游公司未触电前还仍普遍存在。2015年8月18日,由途牛独家经营的京东旅行——度假频道上线。在“互联网+”大潮推动下,O2O成为新的风口,各大旅行社也在进军这一领域。电商和在线旅游行业两大高客单位企业的优势整合,通力为用户打造“全景式”场景消费和服务。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对在线旅游行业的影响也显现出来。在OTA行业竞争越加激烈的时代,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数据库将所有线上的单项旅游产品(如旅游线路、订车、订房等)进行资源整合并实现共享,同时以同业价将旅游产品推送到消费者面前。借助这些网络平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找到不同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各类景点门票的价格,甚至可以代订机票或者住宿。由于这些平台中的旅游产品价格几乎接近旅行社的成本价,而且都是由游客自行规划,充分满足游客需求,导致旅行社原有消费群体发生大量转移,游客纷纷选择在网络平台上购买旅游产品,这进一步加剧了旅游市场的竞争。

(二)缓解旅游攻略普及致使团队游减少的现状旅游攻略在互联网的普及,使游客增加了对目的地的了解,也推动了自助游这一旅游方式的兴起。自助游是指自己设计旅游路线并且自己安排旅游过程中的一切。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信息越来越丰富和全面,旅游市场逐渐趋于成熟,游客的自我需求得以充分满足。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助游的兴起减少了潜在游客前往旅行社报名参加旅游团的可能性,尤其对于中小型旅行社来说,团队游数量本来就不多,在旅游攻略普及导致自助游日趋增多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中小旅行社更应该通过触电营销来将产品细分,比如单订机票或单订酒店等,以满足自助游游客的多种需求,改变因团队游数量减少导致利润降低状况。

(三)提高市场营销效果并快速抢占目标市场触电营销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营销模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网络社会化媒体实现营销目的,也可以通过各类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进行营销。例如浙江省旅游局利用官方微博进行的省内景区宣传活动。若按正常宣传方式,应该是通过推送景区的相关照片、视频吸引游客前往参观,然而浙江省旅游局却反其道而行之,联合省内所有4A级以上景区,要求每个景区免费提供100张门票,同时在微博平台上推出景区门票整点“秒杀”活动。活动上线第一天,推出的1000张门票就被网友全部抢光,甚至许多网友提前半个小时就在电脑前等候等待下个整点秒杀的到来。

(四)利用一站式软件来提高旅行社的竞争力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旅游预定已经成为出游的主要预订方式之一。传统旅行社主要针对的是团队游,其中包括由散客组成的团队游,而如今更多的游客却选择以自助游的方式进行旅游活动,一站式订票软件应运而生。一站式即表示软件能够自动帮助用户填写购票信息,简化购票程序,并且从订票到出票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可完成。除一站式订票软件,还有一站式订房、一站式景点服务、一站式旅游消费等软件工具。这类软件的好处在于,无须旅行社进行线路规划,仅通过网络预定便可满足游客需求,完全保证旅游的自主性。可以预见的是,在这类一站式软件的影响下,旅游需求的市场格局和消费模式也必然发生改变。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小旅行社的“触电”营销策略

智慧旅游时代为旅游市场带来许多市场机遇,而开展触电营销则是机遇之一。中小旅行社开展触电营销的潜力巨大,若对其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设计,必定会有利于中小旅行社的发展壮大,使其呈现出新的面貌。具体讲,中小型旅行社可采用以下“触电”营销策略:

(一)建设旅游信息开放平台开放平台是指通过与第三方开发者合作,提高用户对应用平台整体体验的新型网络服务模式。它能够如新浪微博一般实现快速登录,利用现有的第三方电子地图获取旅游相关数据并聚合动态旅游信息,从而实现触电营销。当然,搭建旅游信息开放平台对于中小旅行社来说可能投入的资金成本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小旅行社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共享基础旅游信息,从对方的资讯网站中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实现信息交换。也可以先推出旅游网站,等到自身基础信息及产品资源丰富后再搭建开放平台。

(二)开发相关手机应用软件在游客预定旅行社的某条线路后,能自动跳转至行前体验页面,以该线路中所有景点为线索,用标志性图片加温馨提示的方式让游客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可以推出私人旅游小助手的功能,在出行前提醒游客该带的物品,如护照、身份证等;还可以将游客在行程中随时记录旅行的照片或心情,自动生成游记。这些设计不仅投入资金小而且因为具有自身特色更容易获得游客的青睐。

(三)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分析定制旅游市场,一定要顺应需求。首先,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根据人群的需求等要素细分;其次,对跨行业资源进行整合及配置,包括旅行供应商、跨行业资源的合作伙伴等;最后,是对定制旅游产品的营销推广。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有效引导定制旅游消费观念,以此拓展定制旅游市场。

(四)拓宽网络营销宣传渠道对于中小旅行社而言,应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将时下热门的活动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利用社会媒体进行宣传。例如,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里有一个“撕名牌”环节,这个环节是如今最热门的游戏之一。旅行社完全可以将某条旅游线路打造为以游戏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吸引年轻的消费者,并在微博、微信上积极转发推送,还可以用点赞减团费的方法来作为线路的卖点。因此,只要中小旅行社所推出的线路营销方案富有创意,再配合多种宣传途径,必然能在网络旅游市场中占有一片立足之地。

篇4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给我们开发旅游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通过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解决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与保护可以维护好当地的自然景观、传播历史文化。在社会经济压力下行的情况下,各地均谋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旅游业被各地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寄予厚望。

2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问题

21旅游产品日趋多样化和创意化,但整体质量参差不齐

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产品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养老旅游、智慧旅游、海岛旅游等纷纷推出。人们旅游出行意愿更加强烈,各地政府和企业为抢占旅游经济,纷纷投资建设本土旅游景点,然而,部分地区由于历史文化薄弱、自然景观缺乏独特性并不受到旅游者的欢迎,造成巨额投资的浪费,各地普遍暴露出的工程烂尾、旅游景区开放后无人问津等现象。而提出的各种繁杂的新旅游产品概念,在产品内容实质上也与传统无异,总体质量参差不齐。

22从市场定位来看,中低档旅游产品居多,而国际化产品较少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国内旅游产品以中低档旅游产品为主,高档旅游产品比较少,整体水平不高。国际化产品更少,不能进入国际旅游的主流消费市场。这跟我国民众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国家的地缘位置有较强的关系。虽然近几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扩张迅速,但民众青睐于低价团,导致购物团等旅游产品占据市场,旅游产品内容模糊,旅游行程紧张,难以给旅游者提供实实在在休闲的体验。而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我国吸引的国际旅游者以日韩美、中国港台澳等为主,对欧洲等旅游人口输出国吸引力不够,国际化产品较少。

23从产品开发程度来看,缺乏较新型旅游产品开发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然而旅游产品开发过于集中,目前几乎都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广大西部地区开发程度相当低,目前骑行川藏线等的火热正是说明市场的需求正在朝着个人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开发投资西部旅游资金巨大,回收期长,鲜有企业及个人愿意投资,而狩猎等体验性旅游产品也由于我国缺乏足够的自然物种数量而没能得到开发。近年,韩国济州岛、印尼巴厘岛、马尔代夫等海岛游火爆市场,得到国人的青睐,我国海洋线漫长,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岛屿就有6536个,许多仍处于无人居住区、自然景观独特,却严重缺乏开发,未能充分捕捉海岛游等市场需求。

24市场调研环节薄弱,产品缺乏特色,品牌意识淡漠

与国外旅游业对比,我国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往往不注重进行旅游市场和旅游消费者的调查,而是靠主观判断、盲目跟风,缺乏个性、创意性产品。由于我国人口大多数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景区设计生搬硬套,进入任意景区基本就是景点+美食街+纪念品购物街+节目表演组成,其中美食街和纪念品的种类几乎在全国各地的景区都一样,尤其缺乏结合当地特色所生产的产品,让旅游者消费一次就没有第二次消费的冲动。而旅行社在设计旅游产品、路线上也缺乏独特性,每家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几乎都一样,这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例如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导致游客的旅游体验欠佳。

3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上的对策

31在政策上给予开发旅游产品支持

虽然我国旅游业在全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差异巨大,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允许并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及个人投资开发无人岛礁,发展旅游业,扶持一些企业在西部投资建设??具特色的沙漠旅游、戈壁旅游、荒漠旅游,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企业投资建设旅游景区上予以把关,发现烂尾、景区开放后无人问津等现象要予以积极的协助、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32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在人造景观等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各地旅游投资互相模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旅游产品非常多,不仅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与合理的配置,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也出现了一些侵权等现象,比如各地争相出现的山寨故宫、金字塔、巴黎铁塔等,几乎毫无社会意义,建设完工后几无人问津,游客不埋单,投资资金难以回收,对企业及当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均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对此,政府应对旅游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评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在适合的地方打造旅游产品,严格准入制,对低端重复

建设项目勇于叫停,制止浪费。

33规范旅游市场,建立诚信名单

在旅游产品市场上,有的商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推出低价团,恶性竞争,导致游客上当受骗,扰乱旅游市场秩序,影响了整个旅游市场信誉,给游客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对策政府应该严厉打击不规范行为,对旅游景区宰客等行为零容忍。而对于一些游客随意破坏景区设施、乱涂乱画等行为也应该进行处罚,建立诚信名单。

34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

对于企业来说,原有的旅游产品的形象需要重新进行策划和包装,提高其吸引力,焕发活力,同时,加强旅游景区周边的交通线路的建设,使得旅游交通不再成为游客进行旅游的障碍。整体旅游产品除了要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心的最基本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需求外,还需要满足游客对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好奇,从而打造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

35适度超前,开发新型旅游产品

篇5

(一)杭州个性化旅游业市场广阔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随着国际化的加深,外国友人大量的涌入加快了中国的旅游热,杭州作为潜力大、发展迅速的旅游城市之一,可挖掘的市场非常大。对于杭州市来说,合理利用市区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就需要新的想法新的助力。对于来杭旅游的游客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旅游需求日益增长,提供个性化定制与双语服务显得十分重要。

(二)新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杭州将要举行G20峰会,“杭橙”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对于杭州,以及杭州的G20板块,2016年的G20峰会更是一次空前的机遇。G20将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的新名片,对于杭州的城市地位与影响力将有着长远的提升,它将加速杭州国际化进程并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在G20峰会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它带给杭州旅游业的机遇。

二、个性化旅游软件设计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了解客户需求,我们投放了一份面向20-45岁的国内外来杭游客的问卷。针对问卷统计整合的数据,得出结果如下:

66.67%的游客来杭旅游时会选择地铁作为主要出行工具,目前为止,杭州地铁现有一号、二号、四号三条路线,基本满足出行需求,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乘坐地铁后到达游客想去的地方仍需进行二次出行工具选择。对于初来杭州的游客而言,不必要的出行时间浪费极有可能出现。77.01%的游客表示由于网络信息过时或路线不清会导致在路上消耗大量时间。杭橙软件计划将智能路线出行设计归纳进旅游路线安排之中,推荐最便捷的出游工具与路线,减少时间损耗,保证出游质量,做到真正的无障碍出游。

68.97%的调查人群认为信息应该即使更新且更加详细,94.25%的游客认为无法完美计划好出行。虽然在手机端中我们可以搜索到非常多的旅游软件,但真正依靠某一个旅游软件来完成自己的出游计划还不切实可行。我们将游客的需求,如支持语音搜索,旅行方案自动推荐等等,应用到“杭橙”软件的设计中来,以便游客在基于满足自己需求的基础上拥有更多的选择。

三、设计理念及服务模式

为了能打造一款符合当代潮流,迎合游客个人需求的软件,我们投放调查问卷来分析当下旅游市场与游客心理,在综合各类数据分析之下,我们初步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市内小范围推广,主打周末游及特色游,面向国内外来杭的游客提供,最别出心裁的旅游路线,推出不同类型的旅游线路,比如怀旧之旅、清肺之行等。

“杭橙”产品的设计理念瞄准了新的旅游要素“商、养、学、闲、情、奇”。着眼于于游客个人的需求与体验,将重点放在了游客个人的体验上。

杭橙创意微信公众平台现涵盖中英两个板块,主营业务为个性化旅游路线定制及全方位旅游美食最新推荐。中文主版块为杭橙推荐,其中涵盖了“周末游杭州”, “杭州新发现”,及“杭州人的一天”三个分版块。英文版块分为“Be A Native”, “Foodspotting”, “MAP!”, “Priviate Designer”四个分版块。现根据市场调研问卷,计划开发版块为“在线预约驴友”。公众平台的特色主营业务为个性化旅游路线定制支持语音操作或关键词留言,为用户单独设计一条个性化路线,给予用户一个难忘的旅行。

篇6

总理今年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创新赢得实力,创新赢得领先,创新赢得发展,创新赢得尊严!据国际经合组织的统计,服务业比制造业的发展速度高出一倍,而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比服务业高出三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为了宏扬创新精神,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本刊特发表通讯《茶都武夷 创意之城美如画》,以飨读者。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地带。武夷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中国的“天然氧吧”,

武夷山作为中国四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圣地,同泰山、黄山、峨眉山一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令人神往。用武夷山改革和发展局局长林明生的话说:武夷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

是的,武夷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太深厚了,可谓“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让武夷每一块石头会“说话”

武夷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但是,石头自己是不会开口说话的。武夷山的石头会不会说话,如何让石头开口说话,让武夷山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武夷的灵山秀水与时俱进,突破武夷山发展的瓶颈,就成了武夷山需要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

提起武夷山,人们就自然想起了武夷茶,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大红袍,更是茗扬天下。如果说武夷山是中国的茶都,那是当之无愧的。

武夷人的创意可谓上天入地,惟妙惟肖。基于武夷岩茶的茶韵,武夷人创意出茶艺、茶歌舞、茶文化节、《大红袍红天下》的歌曲;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内隆重举行“乌龙之祖,国茶巅峰一―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福州、北京组织“浪漫武夷,风雅茶韵”活动,“茶旅联动”,推介武夷山旅游,推介国茶大红袍;基于武夷良好的生态,创意出“回归自然,健康饮食”为主题的原生态美食节,举办中国(武夷山)老年文化旅游节,成立“中华不老城武夷山基地”;在旅游市场营销拓展上,开展“百座城市靓武夷”营销活动,与台湾阿里山建立“姊妹山”,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城市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宣言》、《对台旅游合作意向书》;基于“大王峰”与“玉女峰”的民间传说,创意出“中国七,七情人节”等等。

经过两年多的策划和运作,武夷人已搭建起“一个园区、一个学院、一个中心”的科学、有序的发展构架。

“一个园区”,即“武夷山创意动漫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研发、展示的平台和各类创意人才、创意龙头企业、创意成长企业的集散地,将形成动漫作品开发、软件制造、影视创作、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创作等综合配套产业群。

“一个学院”,即动漫学院。由武夷学院引进外来投资者建设的“武夷动漫学院”项目,将成为软件和动漫人才的培养基地、软件及动漫产品的研发基地。

“一个中心”,即“大红袍发展中心”。这个中心旨在推进“大红袍”茶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策划,开展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以及关联产业研究,探索茶叶多种功能产品开发,拓展和延伸“大红袍”品牌价值,探索“大红袍”品牌在旅游工艺品、食品等领域的有偿使用等。2008年11月,有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正式开工了。这将是武夷山未来的一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更是武夷山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印象大红袍》以茶为主线,是融武夷山特质的历史、民俗、山水、茶文化于一体的实景演出。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创意完善、项目设计、具体创作阶段,并将按照进度组建项目公司,计划在本地招募400多名演员,建造可容纳2000多名观众的360度旋转看台。

印象大红袍实景表演,将会赋予武夷山的人文历史,灵山秀水以生命,以灵魂。让武夷山的每一块石头用她用自己的语言,告诉你武夷山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

我们曾经被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宏伟场面所震撼;也刚刚被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晚会的实景表演所感染。可以想象,还是有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大红袍。,在宛如一幅水墨画的武夷山,进行实景表演,那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无论怎样,当千年武夷撞击你的心灵,当你与大自然相拥而吟,当你不知不觉融合在武夷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时,自然就能听懂武夷山,看懂武夷山。武夷山就自然走进世人的心里了。

创意武夷,已经撩开了她动人的而纱!

领导干部要有超前的经营理念

武夷山在创意策划方面所作出的这一切努力,取得的成果,与武夷山各级领导超前的经营理念,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郭跃进曾在林明生关于茶产业的调研报告上批示:“大家应尽量少些应酬,多些思考,一定有助提升各项工作的层次和实效”。武夷山的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郭跃进书记的批示。在武夷,各级领导干部用心思考,用心工作,用创意带动各项工作的氛围无所不在。上至书记市长,下至基层干部,无论是工作场合,还是访客会友,三句话不离创意。在武夷期间,记者偶遇武夷山交通局的领导,也是抓住机会,见缝插针,反复与记者探讨交通局管理的一片区域,如何策划,才能成为武夷山的一个亮点,其心切切,溢于言表。整个武夷山,俨然一座创意之城。

对一个双世遗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武夷山就是一个创意的源泉,创意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今天的武夷山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中国一座创意大工场。

武夷山搞创意,搞策划,不仅仅是停留在理念思路等研究层面,武夷创意产业的特点就是以文化为主线,以项目为承接,以大红袍为主体,以闽北大武夷茶区为整体,通过打造“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提升、促进武夷山社会经济全面快速的发展,加速海峡两岸茶产业经济带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推动闽台文化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全球软实力上的影响提供区域经验。

武夷的每个项目均立足武夷、辐射闽北、勾联闽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武夷山创意产业的象征――正在规划的

气势浩大的“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将会把武夷山表现的更加秀美。更具国际影响力。整体项目拟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力求在2009年至2012年的第一阶段立足武夷茶业现有基础完成本项目的布局工作;在2012年至2015年的第二阶段完成本项目的主体工程,并使之发挥社会、经济及生态各方面的综合效益;在2015年至2019年的第三阶段对本项目运作进行完善与提升,切实造就“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以至世界茶文化、经济领域的博览、观光、教育、信息、交易“五个中心”地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彰显文化软实力效用。

创意产业已成为全面提升武夷山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成为武夷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武夷山跨越传统发展的老路,实现裂变式的发展,使武夷山直接迈入信息和创意经济时代。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已经证明,只要有创意,创新的源泉就不会枯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武夷山市创意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预计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到2015年将达到GDP的15%以上,基本达到世界创意产业先进城市的水平。

创新武夷经济发展模式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为了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变化,提升干部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全市开展了创业竞赛。要求全市各级干部群策群力,找到武夷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林明生,这个土生土长的武夷人,在发改局一班人的有力配合下,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结合武夷山的自身优势,发现了一个武夷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创意产业。为此,林明生在福建《闽北日报》上发表了《发挥旅游特色优势,把武夷山打造成创意产业城市》的调研文章。指出创意产业能把武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出来,有机的把武夷山的历史文化和智慧、科技结合起来,从而使武夷山能够扬长避短,迅速腾飞。因为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跨领域,强辐射,高增长、重人文的特点和优势,符合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林明生和发改局其它同志提出的在武夷山发展创意产业的理念和构想完全与南平市领导要在武夷山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不谋而合。得到了南平和武夷山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把创意产业作为武夷山的重点工作加以推广和落实。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林明生和发改局的一班人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忘我的投入、参与和服务到创意武夷的工作中去。

创意,创新,创业,这是今天武夷山的主旋律。

武夷山发改局和其它有关职能部门一样,为武夷山的创意产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的林明生,还参与编写了《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建设规划》,引起了福建省陈桦副省长的高度关注,要求作为全省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加以扶持。林明生撰写的关于发展创意经济的文稿被市委书记郭跃进批转给武夷山市各个部门进行学习。林明生还把创意经济的理念引进到了发改局挂点帮扶的乡村,通过实地调研,发表了《认真编制新农村发展规划打造魅力旅游小镇》――关于吴屯乡的调研报告,这篇用创意思维编写的调研报告,为新农村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市委副书记批示要在全市推广学习。在短短数年内,凡发改局帮扶的乡村,都迅速脱贫,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富裕之路。

为了给市委市政府对武夷山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提供依据,正确决策。林明生带领发改局旅游跃升发展调研组,对武夷山作了全面的,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几易其稿,形成了《创意跃升发展武夷山旅游业,推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极具前瞻性、建设性、可行性的调研报告。对武夷山的创意产业的宏伟目标、可以利用的资源、需要努力的方向、实施的具体手段、步骤和方法,作了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阐述。让人振奋,使人鼓舞。

林明生和发改局一班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当好了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为武夷的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开拓了武夷山发改工作的全新的局面。林明生也因此连续多年获得由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创业竞赛”和“十佳科局长”评比第一名。

在从吴屯乡街路村回市区的车上。林明生动情的说,发改局为武夷山的创意产业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提高。武夷山发展创意产业有今天的局面,主要是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行动果敢。郭跃进书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运筹帷幄,重大决策都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作出的,可操作性很强。听他的报告,经常会产生强烈的创业冲动。

武夷山有今天成就,是许许多多象发改局这样的职能部门和干部群众,为了武夷山的美好明天,用他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默默的努力、奉献着。

创意产业商机无限

武夷的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是建立在武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和无限活力。武夷山发展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效果明显,为武夷山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作了有效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武夷山以创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运用智慧对资源进行产业开发,提升资源在市场上的价值,达到产业倍增效益。具有较好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武夷山的创意产业已经融入世界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潮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将“创意”发展成为一个“创意产业”,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等。我国有学者和领导认为,创意产业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各行各业都有创意问题,它是全方位的。创意产业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就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创意产业热潮。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的统计,服务业比制造业的发展速度高出一倍,而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比服务业高出三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篇7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9年末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基本消除、世界经济完全复苏之间的时间段。在这一时期,随着金融危机冲击烈度的逐渐减缓,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对于我国入境旅游来说,尽管此番危机直接导致出现入境人数、外汇收入直接下滑,重点客源市场严重受挫,并对部分领域、单位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了2008年、2009年的全年性低谷后,2010年实现了总体增长。更加重要的是,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各方给予了旅游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其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高度进入了国家战略。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入境旅游概况

1.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稳健增长

2010年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入境旅游人数首次出现恢复增长的一年,当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位居世界第三位,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5.76%,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同比增长9.4%,外国入境旅游者261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5%。

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规律性波动,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2009年两年出现全年性低谷,2009年11月至今,入境旅游市场迅速恢复,外国人入境市场全面反弹,同比增长21.46%,这和2009年外国人市场大幅下挫、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有关,同时反映了外国人市场波动性强的特征。

2.港澳台地区入境旅游人数逐渐恢复

一直以来,港澳台是对我国入境旅游贡献最大的客源地区,尽管近几年,港澳台入境人数占总入境人数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最大的客源地区。在2008年,港澳台入境人数占总入境人数的比例仍能够达到81.29%。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港澳台市场亦不能独善其身,股市低迷、经济受挫、疲态尽显,包括澳门、台湾市场亦不乐观,连续出现持续长达一年多的负增长,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份仅完成498.56万人次,同比下降率高达4.04%。自2010年1月以来,这一形势随着内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香港和澳门同胞入境旅游人数2010年为676.13万人次和197.11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3%和增长2.77%;台湾同胞2010年7月份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3.06%,达到50.5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幅扩大20.15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我国港澳台同胞入境旅游情况基本恢复到或接近于金融危机以前的状态。

3.外汇收入与入境人数回升,外汇收入减速放缓

1980年以来,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持续增长(除2003、2008、2009三年),虽然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入境旅游市场受挫,但在2010年,这一情况得到好转,2010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大幅回升,见图1、图2。

图1 1980年~2010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情况

图2 2000年~2010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

入境旅游人次数增长率情况

4.调控政策效果显现,市场整体向好

随着国家将旅游业提升至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积极推出政策加快发展旅游业,目前旅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各地区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国范围内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正在形成。2008年,我国旅游业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全行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2009年-2010年,我国旅游业逐渐回升,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初步统计2010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

2010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增长动力比较充足,旅游消费保持旺盛,旅游市场较快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据统计,仅2010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就达10.9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6%;国内旅游收入6055亿元,增长20.6%。入境人数6550万人次,增长5.5%;旅游外汇收入215亿美元,增长14.5%。旅游总收入7500亿元,增长19%。上海世博会有效带动了东部地区旅游客源增长,但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客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流效应;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影响出、入境的旅游。

二、现阶段我国入境旅游存在的问题

1.主要客源地单一

目前我国入境游客客源以亚洲为主,特别是华侨,香港、澳门及台湾游客占了绝大部分,入境旅游市场未能真正意义上展开。由2009年中国旅游年鉴可知,在从1978年—2008年的30年间外国人入境所占的比例,始终是少数,在2008年,来我国的13002.74万人次的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只占18.7%,而在这些外国游客中,亚洲的外国游客又占了52.5%。

2.人均消费较低

2009年,我国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为272美元,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早在1996年,美国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即达1334美元。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游客到我国仍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者参与程度低,度假游的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加上旅行时间短,在中国的消费较少。

3.旅游产品内容老化,产品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

中外文化、审美观念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国游客享受中国旅游产品的旅游效果,再加上我国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固有的本位主义思想,认为只要我们觉得好,就会得到外国游客的认可,在产品的提供上更是以展示的方式为主,互动环节、游客参与少,不能从外国游客的审美角度来设计产品,自然大大降低了外国游客的旅游效果。

4.设施配套不足,服务水平仍需提高

虽然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旅游部门的自身努力,在2008年、2009年两年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一些投入,但是由于相应软件的缺失致使作用还未发挥出来。对入境游客来讲到了旅游目的地更多的是要得到身心的感受,这些感受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硬件,也包括像便捷的信息网络等软件,还有优质的服务。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对策及方向

1.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多元化旅游市场

目前,国际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更多地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强化中国是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形象,把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贯穿到旅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认真落实,继续维护中国旅游安全的良好形象。另外,由于地缘关系,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和国家。在继续巩固港澳台、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的同时,要重视美、日、韩、欧等发达国家旅游客源的传统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更要有远见地开拓印度、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客源,使我国入境旅游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如果能解决拓展外国客源量,尤其是亚洲外的游客来华,达到我国国际旅游的真正全面发展和有效刺激国际游客在旅游中的旅游消费的问题,势必能促进我国游业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以提升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为途径的策略

提升我国入境旅游产业的地位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从宏观层面,国家在制定旅游政策时应体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倾向性,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宏观调控时应更具针对性,鼓励资金流入旅游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高旅游业的就业带动效应;加强对外宣传,特别是在欧美和其他地区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尽可能多的渠道宣传中国,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在宣传中应着重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饮食、文化等内容,提高对外国人吸引度;在对入境旅游的管理体制上,应简化入境旅游者的入境手续,建立紧急事件处理预案以及时有效地对紧急事件进行处理,让入境旅客有安全感。在微观层面上,应加强旅游景区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入境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和休闲享受的满意度;学习和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等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先进经验,研究其开发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加速入境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

3.国际市场调结构,高端市场树品牌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的模式在发生变化。一是新媒介的作用使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行业内部发生变化,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竞争向高层次发展。我国各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和紧跟这一发展趋势,调整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增强旅游软件的开发和竞争力。二是从我国入境旅游的整体布局来看,入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普遍较好,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要实现我国成为国际入境旅游竞争强国的目标,任重道远。在当前形势下,核心客源市场仍有拓展的空间,核心客源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的外国客源市场中重要地位将继续保持下去。因此,要采取加强市场调研和宣传促销等措施来深入开发这些核心客源市场,增加来华外国游客数量,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并向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提供高品质的旅游项目,做有针对性的营销,树立我国旅游的高端品牌。

4.开发旅游纪念品,提升旅游附加值

每年全世界旅游纪念品收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25%,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例更高,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大力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对旅游纪念品推陈出新,尤其是要开发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刺激游客的消费热情,增加外汇收入,拉动旅游经济的提升。

5.加快基础建设和项目建设,重点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加快和完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文化遗产旅游景区、黄河三角洲湿地、鸭绿江旅游风光带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旅游产业素质。

6.扩大文化交流,加大海外旅游营销力度

一直以来,鉴于价值观和文化上的差异,国外媒体对中国的非客观报道比较多。加强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增强政治互信、消除隔阂和偏见,促进国家整体形象的确立与改善,从而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海外旅游营销是扩大中国旅游知名度、调动旅游需求者积极性、促进旅游需求者成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入境旅游海外营销组织,与国际相关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加大国家旅游营销力度。

7.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

我国的入境旅游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必要进一步提升。首先,要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在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旅游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其次,在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方面,要做到严格把关,并采用定期审核制度,对取得资格的旅游服务人员进行等级评定,并通过等级评定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对酒店等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整个旅游业产业链的服务水平。

四、结 语

尽管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改变或逆转,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同时,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首次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游产业升级方向。2013年2月,备受关注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正式,明确提出了带薪休假制度的建设和落实。2013年10月1日以《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将全面提升我国依法治旅兴旅水平。这些都将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旅游业需要更多的理性、更多的勇气、更多的智慧,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进行通盘谋划和切实推进。

参考文献:

[1] 北京阅古鉴图书网.2009中国旅游年鉴[EB/OL].

http:///,2010-10-29.

[2] 陈修岭.金融危机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与对策[J].青

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6-28.

[3] 陈旭,宋子千.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概况[J].2010

篇8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是基于当时的人与人的关系不自然,这种不自然是身居统治地位的阶级强伸已欲的结果。“无为”作为道教对待社会人生的处世态度和基本准则。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人的行为也应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为,因而应清静寡欲,与世无争,慎行远祸。《老子》之十七章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认为“道”是自然而然产生,但其产生万物的结果却是无不为的,故“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劝告统治者要行无为之道治理国家、治理天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庄子把“无为”更发展为“逍遥”主张“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1]。《老子河上公注》:”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认为”有天下,必无为,守朴素,合道意矣“。“无为”的意思就是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亦即不固执地违反事物的本性;在人事方面,当有识之士已经能够看到必归于失败时,以及用更巧妙的说服方法或简单地听其自然倒会到所期望的结果时,就不去勉强行事。”[2]李约瑟对“无为”的深层含义加以阐述。“无为”是“为而不恃”、“为而不争”。是“功盖天下而拟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3]。也即遵循事物内在法则根据客观实际条件而采取适宜的行动。“不争”是不伸一已的侵占意欲。(针对统治者而提出)人要“无为”,统治者要“无为”必须含内敛,藏锋艺,不恃刚凌物,强悍暴戾。“无为”既是道教接物应世的法则,也是作为治国安邦的政治原则。 

现代旅游业从1845年第一个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立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早已完成自己的产业化进程,走向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本的发展阶段。这就决定着现代应本着重视人、尊重人、完善和培养人及人文化的原则“天为而治”,给人以全面的发展,以更多的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刺激人的发展,更宽松的环境和内在激励机制完善人。这不仅体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上,也同样地体现于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中,可避免僵化。“无为而治”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A员工激励管理手段更加富有人情味,尊重人的自我人格和尊严的完整,通过对人的塑造,塑造企业文化、理念,塑造旅游文化及其精神内核,以发挥旅游经营管理者的民主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创造性。生产力的解放根本到底就是人的解放,只有“无为而治”才能达到这一最终目的。B观念导向,现代旅游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根本目的仍是促进人的发展和解放,意识观念作为改革的一部分,需要政府对企业,企业对员工的正确引导,通过观念的进步,实现整个行业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的提高。就单个企业而言,在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市场竟争中通过观念加强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内功以增强外功,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和占据自己的市场位置。C渠道机制的完善和畅通。建立灵敏良性的市场反映机制、自我协调和保护机制、产品市场调研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的渠道与机制,市场监督、决策制定实施、完善补充等一系机制和渠道,通过保证渠道和机制的完善和畅通,最终使企业适应市场,对市场能够反应灵敏、适应调节,最终占据市场的一份额。这样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才能处于一个良好的渠道畅通的一系列环节中,达到轻松而愉快地实现效益,最终实现以无为而达无不为。 

“无为而治”对现代旅游经营管理上的启示:应树立以人才为本的思想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须知:人是作为企业中最积极和最基本的要素。市场竟争,在现代资源和能源随市场机制自我调节和配置和市场一体化作用下,人才竟争是一切竟争的最终体现和争夺的焦点,市场的竟争从根本上就是人才的争夺。谁拥有了商层次和众多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市场。唯有那些有雄才大略、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在竟争中正确运用“无为而治”,运筹维握,决胜千里,达到“无不为”的成效。同时对于人才唯有具有强烈吸引力、感召力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才能吸引他们、留住他们,使他们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本企业文化带动整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驶向成功的彼岸。企业文化正强烈地影响着企业的业绩与发展。海尔文化作为中国众多成功企业文化的优秀代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引起世界工商管理的极大关注:海尔集团在13年来先后兼并资产15.5亿,交换达5.5亿元的18家企业,员工人数达1.5万人左右,海尔对兼并企业没有采用一般企业通常重用的注入资金盘活资产但成效甚微的做法,而是采用以海尔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做法,以改变人的观念与精神面貌而带动企业面貌的改变。哈佛商学院为此特邀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到哈佛讲课,把海尔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教学案例,主题是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成为中国第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成功范例写入哈佛教材。哈佛在研究海尔时发现:海尔不仅学习了西方、日本先进的管理经验,更主要的是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适合中国的管理文化。海尔能意识到并成功运用,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2、修身,治国、成仙为一体的身国同治 

道教继承黄老道的君人南面之术,其哲学包含了强烈的政治伦常,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实践性,提出名教即自然、修仙成道的先决条件的忠教仁义,这一强烈的儒道互补、三教合一成为儒家道统,道教的出世与儒家的入世在道教中得到统一,为此道教的“无为”修身与儒家的齐国治国平天下结合,以治身的原则治理天下,“无为”既是理身准则又是治国方略,“国犹身”其运作原理一致,因而“修身、治国、成仙”互不矛盾,是道的内外之用,其本质同一。这对于现代旅游发展有如下启示:

     (1)国运盛则旅游兴。旅游业的兴衰可以说是国运兴的一面镜子:国运昌,则旅游兴盛;国运衰,则旅游萧条。如果国家动荡、政治不安定,帝王将相不敢出游;如果经济不发展衣食无保障,庶民不可能旅游;如果社会动荡,仕途无门,文化者无心旅游。旅游业首先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需求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两个前提条件之上,无论是出境旅游还是入境旅游,旅游者所在国的国民经济是决定其旅客人数与旅游消费额的基本条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国民总产值个人所得、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所得与该国旅游人数及消费高低直接相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总产值上升,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旅游成为众多国人的带薪假期,健康追求,增长才智的生活需要,特别是近几年,出境旅游迅猛开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香港、日本、台湾的亚洲第四大旅游客源产生地。这种趋势将随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旅游与经济同步发展而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旅游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2)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密切关系要求旅游发展经营管理应有一个长远战略发展指导思想。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资源大国,迄今为止我国利用和开发的旅游资源还只是小部分,大部分还待开发。我国还有极为广阔的海外客源市场,但我们在旅游市场中所占份额还非常小,这和我国作为旅游资源大国地位不相称,要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国、强国,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摒弃因循守旧的保守观念,悦意改革,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既重视现实利益但更应着重未来长远效益。注重我国一方面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相对落后的旅游现状,承担起历史的使命,树立起远大抱负,以世界上旅游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为目标,奋发图强,加强旅游产品的发展创新、经营促销,使我国早日跻身于世界旅游经济大国之列。 

3、出世和入世相结合,以出世的态度入世而为 

常人认为儒家对待人生的目光是积极的,因而儒家思想一直是“成功者”或希望成功人的哲学,道教道家的精神则是消极厌世的,因而是一种失败者的哲学,是弱者的智慧。“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4]。道教就其精神却是在“适生价值”上以内至外都是积极的,即重视现实,主张济世,它是中国人机智豁达的个性。每个中国人都明智地给人生找到一个退出社会求得生存的后路,既有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还兼有激流勇退的睿智这被称为一种传统美道,它来源于道教的这种没达到理想时孜孜以求,在失去所得和失意时则可有可无,这是一种何等达观的外世心态和高尚品质。道教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不消极遁世,而是积极入世,佐时治国。道教哲学是一种以“保持生存避免转化的政治辩证法和生活艺术”),也是一种以社会行为和人事经验为真正立足点的实践的哲学。正因如此,道教在社会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处世艺术上均表现出胜人一筹的深邃的辩证智慧。历史上许多高道率领众道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变革,以道教政治伦理“身国同构”、“自然无为”思想来劝告统治者,实现无为而治。但同时身居高位,却有超越世俗、淡泊名利、处变不惊、心怀宽广的道家风度,身居山林则心存巍阙,能以静制动、以虚应实、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成为“山中宰相”,道教反对社会权而势隐入山林,却啸傲山林,如身处庙堂般,不气馁不悲观,应付自如。而“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5],不飞扬、不骄横,功成不居。庙堂和山林均是道教的理想追求,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转换。这点对现代旅游业也不无启示:它要求作为旅游经济主体的企业,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应以质量第一、优质服务,内部建设和外部营销同步发展,同时注重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内部建立经济核算的经营管理指导原则,采用建立经济责任分工制、内部管理分权制、内部经济往来结算制,建立联责、联产的内部分配体系作为经济核算动力机制。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及适销对路,外部建立旅游广泛而畅通的销售渠道并采取相应的决策,注意各个客源市场以及各种层次和不同爱好的旅游者心理需求、支付能力的情况及变化趋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并配以最能打动消费者心理的促销方法以及方便的消费订购方法,并不惜大力从事多种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注意市场对手的一举一动,实现竞争中高人一筹、出奇制胜。 

注释: 

[1]见《养性延命录》 

[2]见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篇9

二、黎锦文化的特色及设计原则

黎族织锦原本是黎族妇女用传统的踞腰织机织造的服装、服饰、床单等生活用品,在传统的习俗中,男性是不能触碰织造工具的,更不能学习。在传习方式上是传女不传男,这与苏州的缂丝艺术在传承的习俗上相反。正由于此,黎族妇女要织造黎锦之前,还需要经过采摘棉或麻,以此为原材料然后进行纺线、染色、刺绣等主要工序。黎锦上的图案纹样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主要有人纹、动物纹、植物纹、生活器具等纹样,据资料考证,大概有一百多种纹样。心灵手巧的黎族女性是天生的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神话故事和美好期盼织绣在黎锦上,由母亲传给女儿,极具个性化审美特点与符号特征,如此代代相传。黎锦纹样的艺术特色在我国少数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造型古朴粗犷、繁简相宜,运用直线组合的几何形,遵循美的构图法则进行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构成。不仅纹样题材丰富,还有耐人寻味的寓意,例如蛙纹象征生育和繁衍、龙纹和凤纹象征吉祥美满、人纹象征人丁兴旺等,还会出现一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纹和动物纹,如润方言的大力神纹、黎母纹,象征爱情的甘工鸟纹等。在没有文字的黎族文化中,黎锦纹样犹如“无声的语言”,在每一条黎锦上都反映了黎族女性的艺术审美趣味和生活智慧,犹如历史画卷,讲述着黎族先民的信仰和对自然的热爱。黎锦艺术的材料、纹样、织绣技法和色彩搭配都是设计师可以参考的设计元素,给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带来了极重要的启发,是丰富创意设计的灵感和源泉。在以黎锦为设计元素的旅游商品创新设计中,不能直接搬用黎锦的传统纹样、色彩和材料,要体现黎锦文化的特色,首先需要了解黎族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本源,其次是对黎锦进行充分的调研后总结其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蕴。笔者认为主要把握以下设计原则:①黎锦纹样的深刻寓意和使用习俗;②色彩的搭配规律和内涵;③传统材料的运用及再设计原则;④注重现代设计理念及审美与传统的融合;⑤产品的实用功能性及系列化原则。在把握以上几点原则时也需要针对旅游商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并做好产品的市场细分,这样才不会盲目的进行设计,使旅游商品即呈现出浓郁的黎锦文化特色又具备现代的视觉审美。

三、以黎锦为元素的创新设计方法

黎锦文化旅游商品不仅仅是以纪念为目的,也应考虑到设计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性。笔者根据多年对海南旅游商品市场的考察,将黎锦文化应用于设计的范围概括为:①服装应用设计;②家居软装饰应用设计;③服饰品应用设计;④日常生活品应用设计。在创新设计上,应对黎锦文化有全面的理解,深入其精髓、归纳其审美特征,结合现代生活理念和创新设计方法,然后为其所用,将文化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以提高商品的品质和文化附加值。作为设计师,有责任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使黎锦贴近生活,为黎锦文化搭建传承的桥梁。

1.对黎锦典型纹样的提取与设计方法黎锦纹样的题材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人纹和动物纹。人纹是黎族五个方言的黎锦中使用最多的纹样,也有的方言视人纹为祖先纹。人纹有男性和女性纹样的区别,在年龄段上又有儿童、青年和老年人纹样,例如在一些女性人纹中经常出现代表幼儿的纹样组合,这种类型的纹样其实是带有传宗接代的寓意;青年纹样一般是男性和女性组合的造型,比如代表爱情结合的人纹,象征美好幸福的婚姻;老年人纹样造型有别与青年人纹,例如象征长寿的寿星纹,寿星纹以女性为代表,在头部的造型中代表长寿的耳环设计十分形象。而黎族神话故事中的人纹较常见大力神纹和黎母纹,大力神象征男性的勇敢、力量和责任,有保佑黎族人民平安吉祥的寓意。黎母纹样是神话传说中黎母的形象,黎母是黎族人的母亲,体现了黎族人对子孙繁衍和生活幸福的愿望。黎锦动物纹样具有代表性的有蛙纹和甘工鸟纹。黎族人十分重视这两种纹样,也是五个方言最常见的纹样。总之,这些纹样的寓意吉祥,造型形象生动,也是最适合提取和运用的纹样。当然,黎锦纹样除这些典型纹样外还有许多题材纹样和花边纹样,在对黎锦造型设计元素的提取上也应更多涉猎,并总结其造型的特点和理解其内涵。通过对黎族五个方言黎锦纹样的对比分析,几何形、直线和三角形是其造型特征,几何意味的黎锦造型是由经纬编织的工艺决定的,黎族母亲将眼中的自然形态织造出简约而生动的纹样,结合刺绣工艺丰富了装饰性。传统黎锦纹样本身也是一种美术创造,随着时代的审美变化,也终将需要符合新时代的审美意识来融入。运用解构主义的理念进行纹样的设计将会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解构主义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艺术形式,是用分解、打破原来形态结构,再重新构成的手段达到新颖外观的美学思想。对传统黎锦纹样进行再设计可以运用打破和重组、时尚图案的混搭、多元化构成形式等手法,同时也需要设计观念上的创新,吸引消费者并使之产生购买动机。例如:笔者指导的学生运用黎锦为造型元素设计了汉文化中的十二生肖造型,将其运用到抱枕设计上,参加海南省创意设计大赛,受到了参与企业的广泛好评,作品最终获得了大赛金奖并投入了市场。再如,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喜欢卡通文化,若将黎锦纹样与卡通形象结合也可以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再将图案恰当的运用在服装或服饰品上,即凸显了民族特色,又能够让年轻人摆脱对传统黎锦的印象。设计的边界是无限的,敢于突破传统就是创新的第一步。

2.色彩的提炼与配色设计传统黎锦的色彩来自于自然中的植物和矿物,色泽温和纯正。黎族人喜爱用黑色做底色,大多以红、黄、白、绿和蓝色相互搭配,黎族女性对色彩的搭配犹如受过美术训练一样专业,以白色和黑色做调节色,巧妙的将这几种色彩混搭在一起却不感到凌乱。黎锦的色彩同样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用途不同所使用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在结婚场合穿着的服饰上会以红色为主,用红色表达喜悦和热情。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的润方言在黎锦配色上喜好黄色和红色的搭配,而东方黎族自治县的美孚方言却十分喜好深蓝色,配色别具一格,以深蓝色为主色调,用白色巧妙的搭配,风格朴素雅致,极具韵味。这些传统色彩的搭配充满了象征和情感意蕴,这也是黎锦之所以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在旅游商品的设计中,色彩是最先被视觉感知的,而传统的黎锦色彩搭配给人缤纷绚丽之感,当独立存在时非常艳丽,若照搬到系列产品中,则会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因此在色彩的设计上可将提炼出的传统色彩结合时尚流行色相互搭配,使之符合现代审美。配色的设计手法上可以采用同类色搭配、对比色搭配、近似色搭配等科学的设计方法,例如同类色的搭配给人的系列感强,可多用于服饰品与家居软装设计中;对比色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但需要与黑色、白色、金色或银色调和,在旅游商品的系列设计中,需要设定主色调以明确设计主题;近似色给人温和之感,流行色彩中常用近似色搭配,时尚感强、应用面广。总之,在色彩的设计上必然要考虑到功能性和目的性,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营造产品的时尚氛围,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又不失民族风格。

3.材料的运用及设计手段棉是黎锦的主要材料,也有麻纤维,但相对较少。棉主要来自海岛棉和木棉的纤维,采摘下来的棉纤维需要经过打籽、纺线、染色等过程方可编织,在织造的过程中夹以云母、亮片、羽毛等材质装饰,这样极具装饰意味的黎锦如今已不多见了。这些材料决定了黎锦实用性强、耐磨度高、色牢度好的性能,质感上给人平整挺实之感。目前,旅游市场上黎锦类商品为节约成本,织锦的材料被大量的化纤材料替代,失去了原始的美感,也降低了黎锦类商品的销售价格。但若采用原汁原味的材料也不现实,因手工艺的织造速度有限,跟不上市场更新速度,这为优质的黎锦类商品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可以说,材料的选择是决定商品价格重要的因素,旅游商品的设计不仅需要重视传统黎锦材料的运用,也要注重材质美感的选择。那么对材料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功能性,因功能不仅决定质感也涉及到质量和安全问题。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不断拓展,产品的材料范围也更加广泛,除了传统而天然的材料以外,旅游商品的设计也需要金属类、塑胶类、玻璃钢等材料的支撑。以材料辅助造型,恰当的使用材料也必然是成功设计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服饰类或家居软装饰类的商品设计上可采用纯天然的环保面料,图案可采用的现代的电脑刺绣工艺或热转印技术达到商品的批量化,提高商品的价值。设计师应根据自己对材料的驾驭程度出发进行设计,有效的改良和运用传统黎锦材料,结合新型材料,通过适合的工艺手段增强产品的美感。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应注重表达黎锦文化的特色,发挥材料的特质,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价值。

篇10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软、硬”件跟不上时展步伐

课程是学生的“粮食”,好的课程设置不但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根据学习状况补充给学生所需要的能量。而目前我国多数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不仅缺乏特色,还仍延用“大而泛、泛而烂;理论旧、实践浅”的课程体系[1]。由于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存在理论性课程过多、无重点,应用型课程过少而又缺乏特色,使得学生学理论不全面,学技术不精湛,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至用,在从业竞争中没有优势,甚至被非专业学生所淘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纵观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设备普遍落后,不少管理者的观念还存在问题,认为旅游服务简单容易,不需要现代的技术装备,很多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还延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挂图等,现代传播媒体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光盘、电子计算机等及其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微格教室、多媒体电脑机房等等没有得到普及。教学方法创新缓慢,改革措施滞后,“软、硬”件跟不上时展步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虽然近些年国家财政对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不少资金,但杯水车薪,用在旅游专业的投入少之又少,常常会被其它“急需”项目挤占。许多院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室规模小,设施落后,有的有场地无设施,有的有设施无场地,学生不能摆脱听实验、讲实操的尴尬局面,理论与实践一头重一头轻的处境,难以满足学教学和社会需要[2]。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

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力量单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相同年龄段的教师过于集中,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高级职称比例平均偏低,其主要问题是:一是非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主要承担公共课和基础课,也有些在短期培训后转教专业课程;二是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主要承担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是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老师。这些教师中,大部分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专业技能也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同时,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没有得到创新和提升。面对信息产业的速猛发展,院校在教学中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虽然,一些院校开始购买或自行研制旅游、酒店教学管理软件,但推进步伐缓慢。由于教学管理软件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而且各个院校的需求又不完全相同。购买的软件往往不能充分突出其针对性,而自行研制的教学管理系统,停留在简单的管理之中,缺乏实用性和推广性。缺乏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制约着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也制约着院校专业特色的建设。

(三)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职业院校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往往是追求大而全,职业面过于宽泛,虽然为就业方向提供了多项选择,但人力培养缺乏明确定位,没有对市场需求做较好预判,盲目跟风和无序竞争,使得人才培养陷入困境。从近些年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看,有90%的学生选择本省城市就业,7%的学生选择临省城市就业,3%的学生选择较远省城市就业[3]。因此,院校不重视地域特色,不根据地域特色进行人才定位培养,就成为造成旅游人才逊色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大、中、小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方向不一样,较大企业需要管理类人才,中等企业喜欢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小企业缺乏技能型人才。院校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特长和爱好实行拓展培养。缺乏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面对旅行社、酒店、景区及不同的旅游企业,没有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培养,使企业缺人才,学生难就业的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同时,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的现象。2013-2014年,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网上多项调查,有79%的职业生求职没有清晰、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33%的求职者简历投递石沉大海却不知原因,重视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者不足21%。不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的求职者占81%,理想模糊的求职者占43%,模仿其他同学就业方向、发展思路的求职者占11%,有大致想法却难以付诸实践的求职者占37%,明确表示自己有清晰、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且正在实施中的求职者仅占25%。这些数据,反映了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使学生缺乏职业目标,面对就业压力,一片迷茫,找不到发展方向。旅游专业的专业出口对应旅游业,对旅游服务谁都可以说了解,但在这个行业如何发展,很多人心中没底,很迷茫困惑。

二、旅游专业特色建设的两个方向

物色是生存之基,特色建设是职业院校追求发展的最佳途径。旅游的本质在于求新求异,旅游服务讲究个性化服务,旅游个性化服务呼唤旅游专业特色,旅游专业建设要注重专业自身特色的形成,把教学中的亮点和经典部分,作为专业特色的重点部分来建设。瞄准市场产业设置特色专业,抓住岗位需求开设特色课程,以特色建设为办学思路,推进专业特色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以下两个方向。

(一)特色专业,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未来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倾向专业化的方向,职业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腿根,就必须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全力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并走属于自己的“内驱式”与“外延式”相结合的专业特色道路。摆脱传统课程设置的束缚,将生存因素和发展因素双重并举,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人才定位,避免专业设置过多,突出专业特色的精而细,由“以校设课”转向“以人设课”和“以企设课”,从教学规划、课程制定上全面体现专业特色,突出旅游领域专业特色,培养人才在知识水准、能力层面、综合素质方面都能达到,甚至超过旅游行业及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旅游专业特色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企业需求为依托,要创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4]。以专业特色为方向,重点培养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紧缺的经营型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专业人才,在研究国内外旅游发展政策、旅游信息数据、旅游产业开发等基础上,勤思考、善洞察,捕捉旅游发展趋势和脉点,为企业输送专业特色人才,走在培养人才队伍的前列,实现专业特色的跨越发展。

(二)特色培养,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

特色培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旅游专业特色学习和锻炼,使学生获得选择、创造职业的综合实力,这就需要院校在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一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复杂环境下具备求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就业之后具有适应工作岗位、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能力。院校要紧跟时展步伐,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好高骛远,要结合实际,通过“双元化”、“渗透式”、“工读交替型”等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培养为轴心,向“双向参与、双向互动、双向促进、双向发展”方面辐射,形成旅游专业特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如“双元化”将企业与实践为主导,开设与企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技能实习课;“渗透式”以院校专业特色为中心,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寻找学生自愿接受的企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达成学生工作任务、职责、时间、薪酬等协议,开展实践培训,实践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做到纠偏扶正;“工读交替型”以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为方向,根据学生状况,展开交替式人才培养,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实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的。

三、旅游专业特色建设实施方法

旅游的特点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注定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不能关门办学,更不能重走传统的老路,要拓宽办学视野,多渠道搜集外界旅游相关信息,把握国家政策,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学科布局,优化课程结构,在旅游专业特色建设上,要集全校力量和智慧,全方位、多角度改善育人环境,搭建新的人才培养平台,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区域旅游服务对象为特色

旅游职业院校要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挖掘和寻找区域领域中的潜在资源,从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等方面出发,研究探讨旅游与经济的契合点,把握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将服务区域旅游做为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依据区域丰富的特色,重点探索新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主动开展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反馈意见及建议,及时调整不科学、不适应旅游人才发展的问题,建立与企业和旅游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2+1”或“3+1”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区域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教学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旅游专业教学特色,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区分,把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建设以应用型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及以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6]。要注意运用现代企业对员工教育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内容,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相衔接,在工作岗位上磨砺意志、展现自我,在真实社会环境中形成责任意识[7]。专业建设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区域旅游服务对象为特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2+1”或“3+1”教学的拓展工作,让旅游企业感受到合作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学生认识到加强技能实践在就业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导向、激励、评价作用,以准确、具体、全面、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通过与区域历史文化、地方传统特色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培养区域旅游服务人才的效率。

(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旅游职业院校在开设《旅游文化》、《饭店管理原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精品课的同时,还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一些更贴近旅游专业的特色课程。如开设《形体训练》、《医疗急救》等课。由于旅游业有别于其它行业,需要内外气质兼备的优秀人才,在重视业务技能的同时,还比较重视外在形象和外在气质的完美。鉴于此,院校要改革体育课教学,加强形体美的审美教育课程,增加美育及艺术修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规范坐立行走姿态,提升学生的外在素养[8]。同时,职业院校要不惜重金,重点投入,将实践技能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紧密结合,突出“仿真训练”、“定项训练”效果,在体现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订制强化课程,让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前,助其“热身”。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将实践技能课、综合技能训练课列入重点课程项目,并作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毕业考核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发展旅游教育,职业院校要根据旅游专业特色设置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采取宽泛基础、灵活板块的基本思路,淡化学科性课程体系,强化职业型教学结构。建立符合院校实际的旅游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对必修、选修、任选课做适当调整,必修课需要完成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教学重点放在选修和任选课上,选修课必须在旅游工作岗位细化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以模块化的形式精细设课,重在培养和拓展学生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9]。任选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集中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发展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篇11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成果“敦煌文化艺术遗产资源的产品化研究 ”,兰州商学院教改研究资助项目(20110221)。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会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①敦煌文化艺术享誉世界,是丝绸之路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点,敦煌旅游产业投资与开发成为旅游产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敦煌旅游文化产品正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专业化转化,作坊生产也逐渐向企业集约化过渡,继而在开发的内容与层次、品牌建设、管理、市场营运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何在继承传统、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敦煌品牌的同时,进行可持续的生态开发,专业化发展成为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专业化过程,就是产业部门或学业领域中根据产品生产或学界层面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分,②而旅游文化开发专业化的实质,笔者认为应该是建立在当代文化教育背景下以传统继承为基础、以人才为支撑、以文化知识为动力、以信息为沟通、以旅游市场为导向的创造行为与生态发展模式。

一、 敦煌文化艺术遗产资源开发人才的主导性

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吸纳是敦煌工艺品开发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前提,对于提高设计质量、创意水平、调节生产、预测市场动向,提高研发的深度与层次起着关键作用。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才问题。敦煌旅游工艺品开发对于人才的要求是,首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技巧,以满足工艺品开发技术需要。第二,具备设计创新能力。创新人才是产品更新换代与深入开发的主体,是产品质量创新的动力源泉,是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第三,敦煌文化知识的积累与熟识程度,作为专业设计人才应关注设计的对象、理解文化的背景,产品开发的深度与层次,在传承中进行保护性的生态开发。因此,人才具备以下专业优势:

(一)熟悉相关的材料、科技与工艺

首先,创新人才的价值体现在对工艺材料的创造方面。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实践性,实践创造的过程必然是对材料性质及装饰语言的探索、工艺技术手段的尝试与方法的改造与研究,实验实践为材料工艺的开拓、创意产品的生发提供了动力支持,将作者的思维与创意物化为现实,设计者创意思维的更新首先是对材料属性的认识与理解,创意产品的形成也实现于材料化学物理特性与工艺的把握,在材料、设备、技术、创意思维及市场环境条件下进行创造与生产。正如我国古代工艺著作《考工记》所提出的工艺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③敦煌文化产品开发尊重材料的属性及艺术设计的客观规律是旅游工艺产品创意的先决条件之一。其次,在保证花色品种丰富的同时,可提高生产力。传统的作坊设备落后、创造力薄弱、生产能力低下,创意产业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第三,便于合理安排产品开发的层次。有些公司眼光盯在中高档产品的开发上,却忽略了销售量较大、价格适中的产品开发市场。那些价格适宜、体积较小,富有特色、便于携带旅游品还不多。不难看出后者远比前者更具有市场潜力,那些体积较小、价格适中的产品销售量较大,订单也较多,为更多的普通游客所钟爱。

(二) 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造素质

创新思维既来自于设计实践,又来自于当代新设计教育。当代设计教育在传授设计知识与技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与积累,现代科技媒介下孵化的是知识的环境和效率的提升,它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把传统遥不可及的信息通过视频、摄影、展演生动鲜活地传达给我们,促进了国内国际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设计师在较短时间内既能够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又可以获得产品设计的专业知识,又能够扩大视野、改变设计观念,对传统与现代产品、国内与国际产品、手工创意与机械复制产品进行比较与分析,探索并依据产品市场的运行规律进行设计创意,创意思维的突破带动创意产品能够灵活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设计。

从造型到装饰,运用创新观念密切联系时代生活成为创意产品设计的重要特点,艺术设计专业的分工使设计服务走向专业化、人性化,设计服务倾向精细、灵活、具体,在竞争基础上前所未有地关注细节与质量。如何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甄别现代审美的普遍性与个性,使设计融入现代生活,让生活更富有艺术品位与质量,追求设计与时尚为一体的精神,蕴含知识与思想的文化设计成为创新设计的普遍趋势。知识的更新与传递来自于教育与信息交流,当代设计教育成为产品设计创意创新的重要方式,学校教育一方面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传授技法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校内外展览活动与教学培养更新学生的设计观念。例如近年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的敦煌舞蹈剧《丝路花雨》,是敦煌舞蹈的代表作。自1979年以来在国内外演出1000多场次,曾获创作奖、演出奖一等奖。1994年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舞剧《大梦敦煌》以莫高、月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准确地呈现了敦煌文化的精髓, 2001年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剧银奖,及“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获得文化新剧目奖,是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剧目。④

创意产品的原创性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它通过作者的创造实践和劳动研究获得,在一定阶段具有产权专有和垄断性。其次是产品要以商品的形式推广于市场,从市场反馈信息来判断产品市场的接受程度。

(三) 以文化知识支持的智力要素

创意经济最大特点是通过文化知识来支撑经济体系,工艺品创意也不例外,文化知识成为当代教育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重要智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 1998年阿特金森和科特明确指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而创意经济则是知识经济的的核心和动力⑤。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知识型的产品创意设计不但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实践与拓展,而且其创造能力还来自于对知识的把握、凝练、灵活运用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转化程度决定了创意作品质量的高度,而作者文化知识的素养则是创意能力产生的根源,是设计师创造与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别于匠人的主要原因。

文化设计是当代产品的一种主流现象,旅游产品经常借助于旅游文化元素与符号进行形式创新,反映和表达一种设计主旨。例如敦煌大乘艺术有限公司以敦煌文化艺术为题材,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利用使现代旅游产品富有文化内涵与艺术生命力。

(四)文化资源开发的信息条件

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譬如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大胆构想建立“数字敦煌”,利用浙江大学信息科技水平,与其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课题,属于资源信息共享的范例。信息具有共享、时效、流动等特点。创新人才善于搜集、调动信息要素,善于信息资源化,在旅游文化产品创意领域,通过信息传递将多种知识和资料整合转化为创意设计源泉;信息沟通将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合理的引入,将知识与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将创意市场的需求与消费联系起来,开发市场的空白,疏通销售渠道;通过科学的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生产中体现效益、效率与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成果,将信息资源化成为创意产业开拓与发展关键因素和总体特征。

二、创新人才在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时代特点

柳冠中在《苹果集・设计文化论》说道:“设计观念是一种创造,是组织,是文化,是方法论。设计观念昨天相对于今天是传统,今天相对于明天,今天是传统。”⑥创新人才既是文化开发专业化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科学管理的有力构成,把握当代艺术设计的主流与方向,旅游消费心理的审美需求,将以人文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设计与时尚于一体”的内涵灵活地运用于创意设计是时代的选择,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科技为支撑的营运模式日益显著

以科技为支撑的旅游工艺品创意与生产成为发展的普遍现象和趋势,科技、信息、知识、智力在产业运作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创意发展的必要环节。譬如在生产工艺和新材料利用方面,以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产品为例,传统工艺产品垄断局面被打破,多材料、多工艺及配饰的产品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个性十足,能够满足当代人多样的审美需求。这是设计生产者借助现代科技、材料与工艺研究制作的结果。

在市场分析方面,设计师开始关注既满足大众普遍性的审美需求,又尊重少数人个性审美特点,既能够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进行创意设计,又能够另辟蹊径开发市场空白领域。如成立于1999年的敦煌大乘艺术有限公司,他们以敦煌艺术为目标开发工艺品,超过9个系列800多个品种,基本上涵盖了敦煌石窟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壁画、雕塑造型。大乘公司在工艺品研发之余,不忘宣传与推广,积极打造品牌,通过作品展览的形式扩大社会影响力。一些作品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在2001年度曾有3个品种获得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他们设计的金银币在中国银行中招标的有5个品种中标,其中1个品种在新加坡国际钱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在商品推广、网络宣传、品牌打造、反馈方面通过智力策划,能够迅速地跟踪市场、适应需求、调整决策。

(二)设计服务意识不断提高

设计服务是现代工艺创意产业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也是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体现在质量方面。质量分为设计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质量是产业信誉的基础条件,高端的创意产品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设计质量,创意特色、个性与商业推广依赖于设计质量的水平,是产业链的首要环节。其次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生产是设计的实现环节,高质量的旅游产品生产必须在材料选择、制作加工与装饰过程中保持产品的品相与特色。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引入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人性化设计在设计领域越来越趋向细腻和健全,设计服务质量体现在产品的业务沟通、销售、包装、物流、反馈等方面,集中反映了产业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体现了管理人员的层次与素养,进而影响业务拓展和产业信誉。

(三)传承、保护、可持续的生态开发意识

专业人才不但拥有一技之长,而且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宏观的视野和预见性,能够对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提出有效的措施,实现行之有效的良性保护开发。例如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数字与影视技术的影响下提出用数字化保护文物的新思路。敦煌研究院在2003年初开始筹建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游客服务中心可以让游客在未进入洞窟之前,先通过影视画面、虚拟漫游、文物展示等,全面了解敦煌莫高窟的人文风貌、历史背景、洞窟构成等,然后再由专业导游带入洞窟做进一步的实地参观。此外还大胆构想建立“数字敦煌”,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课题,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汇集成电子档案,用“数字化”永久地保存敦煌信息, “壁画这个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可持续的生态开发已得到专业人士及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继而也得到相关政府及部门的关注与支持。

(四)开放、交流、合作意识的加强

随着现代通讯信息的快速发展,网络、电信、媒体等相关设备设施成为现代企业的必备条件,信息时代为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也不例外,他们意识到传统工艺行业闭关自守、缺乏交流、逃避竞争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合当展的节奏与环境。从产业开发的内容来看,许多门类是传统工艺未涉及的领域,也是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构成。例如旅游品、纪念品、陈设品等层次丰富,种类多样。其次通过科技学习、专业积累,开发新的材料、技术工艺、装饰手段和方法,创造市场前所未有的新颖特色产品。再就是通过管理培训、技术培训、展销活动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最后通过市场观察、市场调研、消费反馈,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制定新的方案与对策。另外,在开放、交流过程中,业务内的合作、互助、共赢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个新的现象。

通过影视推广和宣传敦煌文化,例如纪录片《敦煌》、《千年莫高》、《印象樊锦诗》 等,使观众更好地认识敦煌文化和敦煌人的奉献精神。再如集歌、舞、乐为一体乐舞《敦煌韵》,以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旅游演出营销,在广东连续演出100多场次,创造了新创剧目连续演出的记录。另外,以敦煌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则是以弘扬敦煌文化、促进敦煌艺术发展的创作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朝圣敦煌”展览活动,和敦煌画派以敦煌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多属于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结语

甘肃是文化大省,却是文化产业小省,敦煌文化资源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敦煌研究、敦煌旅游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类型,既是现代教育视野下文化知识的创造产物,又是时代市场选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刘勰所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6]创新人才要素成为创意产业振兴的核心部分与动力要素,人才的培养与吸纳问题成为关键环节,尤其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从市场选择角度来看,它反映当代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和提高,多样的审美需求制约着文化开发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与发展,同时创意产业也遵循着市场的选择,在淘汰旧产品同时不断更新,创造出特色产品,以个性、特色、灵活地探索市场的规律,同时也对设计者的创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时代要求设计者不断用文化知识更新武装自己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与变化。

【注释】 ① 季羡林:《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红旗》,1986年第3期。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11年 版。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篇12

作者简介:刘小兰(1965-),女,四川绵阳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与旅游经济。

基金项目: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梓潼县旅游业人力资源状况及培养路径探索”(编号:MY2014ZC025),主持人:刘小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21-0068-04

专业建设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涉及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实践实训条件等,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只有把专业建设做强、做大、做精,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上新台阶,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新突破。近年来旅游院校数量猛增,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在校生共计107.34万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为57.62万人,比上年减少3.93%;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为49.72万人,比上年增加2.85%,现在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有旅游专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旅游专业快速发展。然而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行业面临人力资源瓶颈,严重的供需错位让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倍感困惑,面临严峻挑战。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2013年我国旅游业创收2.9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2014年创收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世界旅游组织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活跃,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前三大旅游目的地,并由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人才跟不上”必将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必须以专业建设为方向,以特色建设为重点,全面走出困惑旅游专业教育的沼泽地,已成为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特色建设最紧迫的任务。

一、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特色建设困境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是我国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库,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发展为社会培育了一大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旅游者逐步成熟,旅游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者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缺乏特色,专业特色建设存在许多不近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软、硬”件跟不上时展步伐

课程是学生的“粮食”,好的课程设置不但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根据学习状况补充给学生所需要的能量。而目前我国多数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不仅缺乏特色,还仍延用“大而泛、泛而烂;理论旧、实践浅”的课程体系[1]。由于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存在理论性课程过多、无重点,应用型课程过少而又缺乏特色,使得学生学理论不全面,学技术不精湛,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至用,在从业竞争中没有优势,甚至被非专业学生所淘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纵观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设备普遍落后,不少管理者的观念还存在问题,认为旅游服务简单容易,不需要现代的技术装备,很多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还延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挂图等,现代传播媒体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光盘、电子计算机等及其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微格教室、多媒体电脑机房等等没有得到普及。教学方法创新缓慢,改革措施滞后,“软、硬”件跟不上时展步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虽然近些年国家财政对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不少资金,但杯水车薪,用在旅游专业的投入少之又少,常常会被其它“急需”项目挤占。许多院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室规模小,设施落后,有的有场地无设施,有的有设施无场地,学生不能摆脱听实验、讲实操的尴尬局面,理论与实践一头重一头轻的处境,难以满足学教学和社会需要[2]。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

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力量单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相同年龄段的教师过于集中,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高级职称比例平均偏低,其主要问题是:一是非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主要承担公共课和基础课,也有些在短期培训后转教专业课程;二是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主要承担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是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老师。这些教师中,大部分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专业技能也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同时,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没有得到创新和提升。

面对信息产业的速猛发展,院校在教学中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虽然,一些院校开始购买或自行研制旅游、酒店教学管理软件,但推进步伐缓慢。由于教学管理软件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而且各个院校的需求又不完全相同。购买的软件往往不能充分突出其针对性,而自行研制的教学管理系统,停留在简单的管理之中,缺乏实用性和推广性。缺乏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制约着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也制约着院校专业特色的建设。

(三)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职业院校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往往是追求大而全,职业面过于宽泛,虽然为就业方向提供了多项选择,但人力培养缺乏明确定位,没有对市场需求做较好预判,盲目跟风和无序竞争,使得人才培养陷入困境。从近些年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看,有90%的学生选择本省城市就业,7%的学生选择临省城市就业,3%的学生选择较远省城市就业[3]。因此,院校不重视地域特色,不根据地域特色进行人才定位培养,就成为造成旅游人才逊色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大、中、小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方向不一样,较大企业需要管理类人才,中等企业喜欢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小企业缺乏技能型人才。院校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特长和爱好实行拓展培养。缺乏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面对旅行社、酒店、景区及不同的旅游企业,没有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培养,使企业缺人才,学生难就业的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

同时,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的现象。2013-2014年,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网上多项调查,有79%的职业生求职没有清晰、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33%的求职者简历投递石沉大海却不知原因,重视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者不足21%。不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的求职者占81%,理想模糊的求职者占43%,模仿其他同学就业方向、发展思路的求职者占11%,有大致想法却难以付诸实践的求职者占37%,明确表示自己有清晰、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且正在实施中的求职者仅占25%。这些数据,反映了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使学生缺乏职业目标,面对就业压力,一片迷茫,找不到发展方向。旅游专业的专业出口对应旅游业,对旅游服务谁都可以说了解,但在这个行业如何发展,很多人心中没底,很迷茫困惑。

二、旅游专业特色建设的两个方向

物色是生存之基,特色建设是职业院校追求发展的最佳途径。旅游的本质在于求新求异,旅游服务讲究个性化服务,旅游个性化服务呼唤旅游专业特色,旅游专业建设要注重专业自身特色的形成,把教学中的亮点和经典部分,作为专业特色的重点部分来建设。瞄准市场产业设置特色专业,抓住岗位需求开设特色课程,以特色建设为办学思路,推进专业特色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以下两个方向。

(一)特色专业,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未来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倾向专业化的方向,职业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腿根,就必须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全力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并走属于自己的“内驱式”与“外延式”相结合的专业特色道路。摆脱传统课程设置的束缚,将生存因素和发展因素双重并举,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人才定位,避免专业设置过多,突出专业特色的精而细,由“以校设课”转向“以人设课”和“以企设课”,从教学规划、课程制定上全面体现专业特色,突出旅游领域专业特色,培养人才在知识水准、能力层面、综合素质方面都能达到,甚至超过旅游行业及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旅游专业特色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企业需求为依托,要创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4]。以专业特色为方向,重点培养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紧缺的经营型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专业人才,在研究国内外旅游发展政策、旅游信息数据、旅游产业开发等基础上,勤思考、善洞察,捕捉旅游发展趋势和脉点,为企业输送专业特色人才,走在培养人才队伍的前列,实现专业特色的跨越发展。

(二)特色培养,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

特色培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旅游专业特色学习和锻炼,使学生获得选择、创造职业的综合实力,这就需要院校在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一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复杂环境下具备求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就业之后具有适应工作岗位、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能力。

院校要紧跟时展步伐,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好高骛远,要结合实际,通过“双元化”、“渗透式”、“工读交替型”等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培养为轴心,向“双向参与、双向互动、双向促进、双向发展”方面辐射,形成旅游专业特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如“双元化”将企业与实践为主导,开设与企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技能实习课;“渗透式”以院校专业特色为中心,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寻找学生自愿接受的企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达成学生工作任务、职责、时间、薪酬等协议,开展实践培训,实践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做到纠偏扶正;“工读交替型”以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为方向,根据学生状况,展开交替式人才培养,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实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的。

三、旅游专业特色建设实施方法

旅游的特点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注定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不能关门办学,更不能重走传统的老路,要拓宽办学视野,多渠道搜集外界旅游相关信息,把握国家政策,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学科布局,优化课程结构,在旅游专业特色建设上,要集全校力量和智慧,全方位、多角度改善育人环境,搭建新的人才培养平台,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区域旅游服务对象为特色

旅游职业院校要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挖掘和寻找区域领域中的潜在资源,从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等方面出发,研究探讨旅游与经济的契合点,把握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将服务区域旅游做为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

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依据区域丰富的特色,重点探索新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主动开展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反馈意见及建议,及时调整不科学、不适应旅游人才发展的问题,建立与企业和旅游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2+1”或“3+1”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区域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教学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旅游专业教学特色,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区分,把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建设以应用型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及以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6]。要注意运用现代企业对员工教育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内容,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相衔接,在工作岗位上磨砺意志、展现自我,在真实社会环境中形成责任意识[7]。

专业建设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区域旅游服务对象为特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2+1”或“3+1”教学的拓展工作,让旅游企业感受到合作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学生认识到加强技能实践在就业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导向、激励、评价作用,以准确、具体、全面、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通过与区域历史文化、地方传统特色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培养区域旅游服务人才的效率。

(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旅游职业院校在开设《旅游文化》、《饭店管理原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精品课的同时,还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一些更贴近旅游专业的特色课程。如开设《形体训练》、《医疗急救》等课。

由于旅游业有别于其它行业,需要内外气质兼备的优秀人才,在重视业务技能的同时,还比较重视外在形象和外在气质的完美。鉴于此,院校要改革体育课教学,加强形体美的审美教育课程,增加美育及艺术修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规范坐立行走姿态,提升学生的外在素养[8]。同时,职业院校要不惜重金,重点投入,将实践技能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紧密结合,突出“仿真训练”、“定项训练”效果,在体现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订制强化课程,让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前,助其“热身”。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将实践技能课、综合技能训练课列入重点课程项目,并作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毕业考核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发展旅游教育,职业院校要根据旅游专业特色设置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采取宽泛基础、灵活板块的基本思路,淡化学科性课程体系,强化职业型教学结构。建立符合院校实际的旅游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对必修、选修、任选课做适当调整,必修课需要完成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教学重点放在选修和任选课上,选修课必须在旅游工作岗位细化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以模块化的形式精细设课,重在培养和拓展学生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9]。任选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集中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发展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与时俱进,完善特色专业体系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是旅游职业院校的基础建设之一,是提升院校品牌、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服务市场经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旅游职业院校特色专业体系建设不但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更要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宗旨,以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旅游特色专业结构。专业设置要突出市场、就业岗位需求,要以科学的方法对专业进行定位。依照“重特色、重专业”的育人原则,在重视旅游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积极结合行业特点及用人企业的意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完善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走一条“特色兴校、专业强校”的发展道路[10]。

旅游职业院校要选择一些特色明显、专业性强,有益于就业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来重点建设,从一些常规专业,如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景区管理与服务、文艺编演与管理中寻找突破,开设一些旅游稀缺专业,如旅游会展,旅游工艺品开发与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等专业,积极走市场化调研路子,开设国内超前的专业,以新专业、新特色,占领区域旅游职教市场、提升院校影响力,拓宽生源渠道面。

总之,旅游专业特色是一项朝阳产业,虽然在发展中存在种种困境,但只要职业院校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机遇和挑战,查漏补缺,加快课程改革,以培养旅游专业特色为创新点,以行业需求为中心,不断探索、研究旅游专业特色建设的方法和措施,就一定能为旅游业输送优秀人才,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引擎。

参考文献:

[1]陈伍香,邓振锋.旅游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55-158.

[2]王虹.高职高专院校整体推进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从高职旅游专业群建设特色专业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1(12):35-38.

[3]鲁阿群.浅谈旅游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J].时代教育,2010(08):157.

[4]谢冽.浅析校企合作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建构[J].职教论坛,2010(11)11-12+15.

[5]汪亚明.论旅游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73-77.

[6]陈平,陈菲.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8):73-76.

[7]周利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专业实践环节研究――以旅游相关专业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8-51.

篇13

樊崇钧——这位有着30年金融、财务和投资管理经验的财经专家,在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曲江风投总经理的第一人选。2009年12月,樊崇钧走马上任。如今四年过去了,樊崇钧和他的团队以优异的成绩在中国的文化创投实践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点燃文化圣火

曲江风投所在的曲江文化创意大厦坐落于曲江中心地带,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雁塔等旅游景区环绕周边。在办公室窗前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各种唐风建筑群与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交相辉映,呈现出的繁华景象不免让人产生梦回盛唐的感觉。

“这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办公桌对面的樊崇钧一边翻着《曲江十年》一边打开了话匣子,“曲江10年的发展、曲江模式、曲江10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都收录在这本书中。”与曲江发展相伴随始终的樊崇钧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这本书由城市规划与金融专家编撰,由我们公司投资发行,现在已经收回全部投资,而且还稍有盈余。”从他脸上绽放出的笑容不难发现,投资与文化已经成为了这位金融老兵生活的一部分。

樊崇钧介绍,曲江风投的设立既非利益驱使,亦非心血来潮,而是曲江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是新阶段曲江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

回顾曲江10年发展历程,目之所及,身之所处,到处印刻着文化的烙印。借助于将立足中华根派文化、创新城市经营手段、统筹城乡发展相融合的创新思路,曲江实现了一座文化城市的繁荣发展,并由此衍生出了“曲江模式”,也就是“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模式。在文化产业的探索中,曲江率先垂范,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的口号。

2003年,大雁塔北广场建成开放;2005年,大唐芙蓉园竣工;2008年,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慈恩寺遗址公园相继落成;2009年,亚洲最美盛唐天街——大唐不夜城也迎来了第一批游客;2010年,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建成。至此,曲江文化景区平台打造完成。

如今的曲江已经形成以曲江新区为核心、辐射六大文化产业板块、占地126平方公里的文化区域。现阶段,曲江正紧紧围绕着国家实施的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把加快全文化产业链的构建和整合提升到发展的第一位。曲江风投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成思危先生曾经说过,股权投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一种必要的措施,”樊崇钧向记者谈起了曲江风投在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担负的重要作用,“2009年新区入驻文化类企业已达600多家,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但其中不乏有活力、有前景的企业。他们需要资金的支持,曲江风投恰恰满足了这些初创企业的发展需求。”

曲江文化产业由旅游、会展、影视、动漫网游、演出、出版传媒构成,曲江风投的重要作用就是推动这六大领域发展和壮大。通过发展规模的壮大促进文化企业效益的增长;效益增长带动产业化格局的形成;产业格局形成后再上升为产业资本化,最后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综观入区的文化企业,其共同的特点是有智慧、有创意,但缺乏资金。融资难是这些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据这一现实情况,曲江新区成立了包括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在内的投融资平台,旨在扶持早期企业和项目。樊崇钧所带领的曲江风投就是曲江新区中的文化产业孵化中心。

在这里,有一整套政策和资金支持方案,这也正是曲江吸引了大量文化企业的关键所在。据樊崇钧介绍,入区企业在三年内享受营业税全额补贴、办公场地100平方米内免房租的优惠政策。同时,曲江每年还会拿出2亿元文化发展基金扶持园区内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此外,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支持,能够确保入区文化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

樊崇钧说,开始阶段曲江新区会给入园企业许多补助,比如房屋补助、财税补助等,但这样容易助长企业的依赖性,补贴出去的钱也很难带来效益。所以,政府补贴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不能长期为之。投资公司的投资讲求回报率,所投资金以股权形式参与进项目中,前期先启动项目,等到项目结束后再退出。这种股权参与的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形成了“鲶鱼效应”,不仅盘活了企业的各种资源,也让企业有了全力以赴发展的动力,从而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曲江风投已经投资了68个项目,投资金额达30亿元人民币,直接拉动文化产业投资额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充分彰显了资本的力量。

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投融资服务的吸引,曲江新区文化企业的数量开始快速增长,从2009年的600家增至目前的2000家,平均每天有一家企业入驻。

樊崇钧感慨地说:“这些都是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去扶持的,可能在全国也找不出几家能像曲江这样做得实在和扎实的园区。”

爱拼才会赢

“男儿当自强,爱拼才会赢”是樊崇钧的人生信条。

1984年,从陕西财经学院毕业的樊崇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简称“陕西中行”)。他回忆说,当时中国银行刚从人民银行剥离,陕西中行也刚成立,新环境必定蕴藏着许多新机会,我希望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在这里发挥作用。就这样,喜欢挑战的樊崇钧成为了陕西中行首批员工中的一员。

“当时我的工号是50,这表示我是进入陕西中行的前50名员工之一。”作为元老级人物,樊崇钧与陕西中行并肩走过了近20年的春秋。

众所周知,中国银行是涉外银行。虽然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但由于工作关系,樊崇钧已经接触到了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公司制、合伙制、资本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之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他在工作早期积累的知识在以后的金融实践中都派上了用场。

“我刚去陕西中行干的工作是信贷员,这个职位在今天看起来有点像项目投资经理,”樊崇钧兴趣颇浓地讲起了他过往的工作经历,“信贷员放贷资金给企业,首先要对企业进行详细调查,看企业是否具备贷款条件,这就像现在在投资前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一样。”

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进入陕西中行不久,樊崇钧就做成了几笔大项目。当时他所在的信贷部主要职责是支持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及外事旅游等业务。他经手的第一个项目是帮助彩虹显像管厂建立生产线。彩虹显像管厂是国内第一批生产彩色显像管的企业,在樊崇钧的力主下,彩虹显像管厂从陕西中行获得了几百万美元贷款,并以此引进了当时先进的日本松下、东芝的生产线。“彩虹”牌显像管也在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彩虹项目的成功令樊崇钧深受鼓舞,思维也由此更加开阔,整合电视机上下游产业链的想法进入了他的脑海。于是,他紧接着又接手了“黄河”牌电视机项目。黄河电视机厂可以用彩虹厂生产的显像管组装电视。由于项目非常成功,黄河电视机厂的经济效益火爆一时。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黄河电视”几乎一票难求,成就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商业神话。

1996年,由于业绩卓著,樊崇钧被派往支行担任行长,由此也开始真正接触中小企业。“在陕西分行工作期间,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接触的企业以国企居多。后来到支行工作后,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已经与市场接轨,众多中小企业成了我们服务的对象,我开始大量接触中小企业,并开始研究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樊崇钧这样说道。

银行属于高风险行业。樊崇钧一直认为,自己20年的信贷工作经历对现在从事的创投事业有很大帮助。现在,曲江风投在投资项目的审批指标和流程上都相当严谨,这些都得益于樊崇钧在20年信贷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

对于投资经理去企业要调查什么内容,了解什么内容,樊崇钧都有明确的要求。投资经理交上来的每份报表,他都要过目,以便从中了解企业的效益、财务和管理状况,甚至连企业老总的人品都要仔细研究。除此之外,樊崇钧还会到工商局、税务局、证监局去了解企业的资信记录,把不讲诚信的劣质公司剔除出去。之后,再进行全国性的行业调查和市场调研,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评估报告,以降低投资风险。

樊崇钧说:“银行的项目审批流程经过了千锤百炼,是通过几十年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这一套流程对于投资公司而言应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银行普遍实行企业评级,符合3A标准的企业实行信用贷款,符合2A标准的企业实行担保贷款,符合1A标准的企业实行抵押贷款。银行的审批程序全部电子化,企业的相关文件扫描进去后,谁签的字,谁盖的章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现在的创投机构普遍采用手工操作,没有电子化程序,这样客观性稍差。而且由于人为因素较多,其严谨性、科学性就会大打折扣。

樊崇钧认为,对于VC/PE而言,银行的这套审批流程更有针对性。因为VC/PE的项目如果能够过会并进入IPO流程,所投资的企业必然已经达到连续3年实现盈利、每年盈利3000万元以上的指标,同时,这些过会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应该相对比较健全。如果投资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风险更大,更需要细致的调查。他建议行业协会应该在这方面引进银行风险控制的先进经验和操作流程,由一些大型投资机构试行,然后再全面推广,以便更好地把控投资风险。

现实与自我的挑战

2009年,樊崇钧从西安曲江新区大明宫财政局副局长的职位上调任曲江风投担任总经理。当时47岁的樊崇钧在财政局副局长的位置上正干得顺风顺水,已经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人士。在旁人眼里,此时的这个工作变动确实显得有些匪夷所思。樊崇钧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解释说:“我骨子里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喜欢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

樊崇钧说,这一性格源于自己少年时代打乒乓球的一段经历。当时,他打乒乓球的天赋被老师发现了,在得到重点培养后,他一路打进了省队。

樊崇钧从打球中获得了很多人生感悟。他说,打乒乓球讲究拼搏精神,队员要每球必争,这就淬炼了他的进取心。人生犹如球场,你要战胜对手,就要了解对手的打法和技术,反应要快,要懂得思考,要有实力,这样才能有必胜的把握。

在樊崇钧的生活中,像工作变动这样的重大人生抉择并不是第一次。在少年时代,他的心灵就已经有过一次类似的磨砺。当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喜欢学习的樊崇钧萌生了上大学的想法,而这时他已经进入了省乒乓球队,体育生涯发展到了相当高的阶段,此时放弃确实非常可惜。此时,樊崇钧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他认为自己虽然进入了省队,但陕西的乒乓球水平在全国排名并不高,自己进国家队的希望也不大,那么自己的乒乓球事业就无法达到与高手对垒的水准。而以自己当时的学习成绩,加上一段时间的努力,考入大学不成问题。就这样,樊崇钧放弃了乒乓球,从头开始学习,备战高考。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少年樊崇钧的思考力、决断力和果敢的性格特征。

踏进创投业的樊崇钧,开始了人生中又一次创业与挑战。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做投资,”樊崇钧回忆说,“1993年中国银行成立信托公司,我被调往投资部工作,期间有过一段投资生涯。”

1993年彩虹显像管厂股改,信托公司投资了2000万元,后来黄河电视机厂也股改,樊崇钧都全程参与。1994年,樊崇钧担任了彩虹显像管厂的董事。同一年,樊崇钧主持投资了人生的第一个文化项目。当时,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德隆集团的注意和兴趣。经过调查,德隆集团发现,兵马俑、华清池以及半坡遗址还未开发利用,因此他们想在西安做旅游文化项目。樊崇钧所在的信托公司为德隆集团投资了几百万元,打造了体验式表演项目,这个项目比华侨城的同类项目早诞生了十几年。但是,由于当时体验式旅游市场还未开发,这个项目过于超前,最后以失败告终。谈起这个项目,樊崇钧至今仍然扼腕叹息,心存遗憾。

对于企业哪一个阶段需要直接融资,哪一个阶段需要间接融资,具有银行工作背景的樊崇钧拿捏得非常准确。他认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于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只是不同阶段各有倚重而已。行业不同,要求也不同。例如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属于轻资产、规模小,要想壮大现有规模,更多需要获得直接融资。成立之初可能有股权加入,几年后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更多资金做项目时,如果注册资本金不够,就会选择银行贷款。因此,曲江风投投资的项目都偏早期。樊崇钧说,只有这样资本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因为投资的都是早期项目,所以投后管理工作也非常琐细。从财务规范、公司治理到销售产品,樊崇钧忙得不亦乐乎。

樊崇钧笑谈,他在银行做信贷时就对投后服务工作有所涉及,因此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他说:“我刚到银行做信贷时,曾经贷款30万给一家校办服装加工厂。由于这家工厂的负责人不懂经营,生产出来的服装销售不出去,无法还清贷款。为了不给银行带来损失,我开始帮他们卖服装,卖了三年终于还上了这笔贷款。”这件事给樊崇钧留下了深刻印象:“按照今天的股权投资来说,我是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做好了增值服务。”

如今樊崇钧又把这种诚信、认真、服务的精神带到了创投工作中,扎扎实实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