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建造的意义

智能建造的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08 15:12: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智能建造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能建造的意义

篇1

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建筑物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Integration)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2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

智能建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 对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2) 对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不仅要求硬件设施先进,软件方面和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素质也要相应配套,以达到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3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智能建筑是楼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Management Automation 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三者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集成,其中建筑环境是智能建筑的支持平台。

3.1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BAS按建筑设备和设施的功能划分为十个子系统。

(1) 变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高压配电、变电、低压配电、应急发电等),主要功能有监视变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动作状况及故障报警;自动检测供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监理各机房供电状态;控制各机房设备供电;自动控制停电复电;控制应急电源供电顺序等。

(2) 照明控制子系统(包括工作照明、事故照明、舞台艺术照明、障碍灯等特殊照明),主要功能有控制各楼层门厅及楼梯照明定时开关;控制室外泛光灯定时开关;控制停车场照明定时开关;控制舞台艺术灯光开关及调光设备;显示航空障碍灯点灯状态及故障警报;控制事故应急照明;监测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3) 通风空调控制子系统(包括空调及冷热源、通风环境监测与控制等),主要功能有监测空调机组状态;测量空调机组运行参数;控制空调机组的最佳开/停时间;控制空调机组预定程序;监测新风机组状态;控制新风机组的最佳开/停时间;控制新风机组预定程序;监测和控制排风机组;控制能源系统工作的最佳状态等。

(4) 交通运输控制子系统(包括客用电梯、货用电梯、电动扶梯等),主要功能有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处理停电及紧急情况;语音报名服务系统等。

篇2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49-01

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在造价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在扩大建筑规模的同时,完善建筑功能,引进先进技术控制建筑成本,进而增强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特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与工程设计产生直接影响,在大型与中型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程序一般都是由设计部门完成的,同时,也有很多设计工作是由设计院以及供应商完成的。要想有效提升智能化工程的管理质量,就要从设计程序阶段对工程各类需求加以分析,保证设计方案符合相关要求,在优化设计之后,有效提升建筑智能化造价管理质量。同时,还要对造价管理工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加以重视,保证不会因为技术以及设备问题出现造价管理上的失误,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要逐一的转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利用智能化辅助系统,对相关机械设备加以升级,以便于对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更新与换代。另外,对于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出来的同一种设备,要对其型号、性能以及价格上的差异加以管理,在保证供应与设计方的沟通与交流基础上,重视主导设备技术供应,以便于提升造价管理工作质量[1]。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问题

1.无法准确定位系统功能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功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建筑功能、项目投资等因素,由于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多数投资方在实施工作的时候,不能做好初步调研与论证工作,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功能制约因素没有全面的了解,一味的引进先进技术,很可能出现盲目施工的问题,尤其在竣工之后,系统中的部分功能还没有得以充分利用,导致出现工程利用效率低的问题[2]。

2.缺乏规范的计价工作

根据我国各个地区建筑情况的发展而言,很多定额制度还没有完善,在国家颁布的新预算定额制度中,对于智能化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等没有良好的造价指导,使工程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再加上内容中的线缆敷设与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制度较多,没有规范出造价管理软件等的优化方式,导致造价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依据实施工作。同时,材料费用、机械设备等费用的报价差别很大,导致造价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提升[3]。

3.缺乏完善的招标准备工作

智能化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主体设计在先、智能系统设计在后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出现设计工作脱节问题。虽然建筑智能化工程在设计之前,会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实施工作,但是,还是会出现不全面的问题。同时,很多设计人员在执行设计工作的时候,投标人会根据设计结果列出工程清单,其中所包含的项目是不同的,导致评标人员难以判断出其中是否存在判断错误问题[4]。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方式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上述管理问题加以了解,认识到管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进而提升造价管理效率。具体造价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建筑智能化工程系统功能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引进先进技术,集合各类技术提升施工效率,为了提升造价管理效率,相关管理人员就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同时,当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产品等都要是从不提厂家采购的时候,造价方案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明确各类系统的使用功能,根据其功能以及工程智能化需求,使建筑功能与智能化系统产生一致性,以便于促进建筑智能化工程日后的发展[5]。

2.重视智能化工程顾问公司的辅助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业主都不了解智能化工程,没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尤其是质量监督单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更好的管理工程造价,就要聘用智能化工程顾问辅助管理,利用其专业素质以及施工经验对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进度加以控制,同时,还要重视投资预算工作,保证可以切实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重视建筑智能化招标准备工作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招标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设计评审内容以及系统功能的兼容性、材料种类、品牌、型号等,对于大型机械设备而言,造价管理人员也要做好报价控制工作,避免出现报价不平衡问题。

4.重视评标方式

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评标方式,管理人员必须要选择合理的合同模式,最为恰当的就是综合评价方式。同时,还要设置评价标准,在设计工作上要充分的考虑此类问题,包括技术方案标准、投标报价标准、设备引进标准以及后期保养费用标准等,在此过程中,还要重视售后服务工作,以便于减少竣工之后的经济损失。另外,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建立评标方式会增加工作量,但是可以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结语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自身职责,提升造价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引进先进技术优化成本控制工作,并且,建筑企业还要重视造价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媛园.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2]秦玉涛.浅析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143-143.

篇3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志码:A

On Promot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Textile Machinery Accessorie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ized Workshop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digitalized workshop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t suggest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pplication platform should play equal emphasis on carrying out business process based on model manufacturing and numerically-controlled manufacturing of machine parts based on model technology. It also analyzes the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digitalized workshop.

Key words: digitalized workshop;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xtile machinery accessories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在跻身全国首批20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之列的同时,按照以智能制造推进企业制造转型升级的思路,对纺机专件产品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进行了系统性打造,力争通过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实现纺织专件制造的全面提升。

1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的总体架构

以罗拉产品为例,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总体架构设计分企业层、车间层、控制层、设备层等4级模型,第一级企业层主要以PLM、ERP为数据平台,集成应用有CAD、CAE、CAPP、CAM、虚拟制造、过程仿真等;第二级车间层主要以MES为数据平台,集成功能有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刀具管理、工装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第3级控制层和第4级设备层以网络DNC为数据平台,包括控制层的过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与设备层的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手)、输送系统、工业识别系统、工业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分析系统等。4级模型是建立在工艺流程、车间布局、产能优化模拟仿真的基础之上,遵循基于模型定义MBD(Model-Based Definition)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法。

2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各平台的功能建设

2.1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建设

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建设围绕基于模型的制造执行业务流程和基于模型技术的零件数控加工制造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打造。

2.1.1基于模型的制造执行业务流程(图2)

在PLM中完成产品、工艺、工装设计与验证后,对产品EBOM与工艺PBOM发送的ERP系统进行主计划编制,形成生产工单与物料BOM,再发送到PLM和MES系统;PLM系统接收到生产工单与物料清单后,与对应版本的产品和工艺数据组合,形成制造工作包,下发到MES系统;MES系统接收到生产工单和制造工作包后,进行生产排程和物料准备,然后下发到工作中心,进行生产制造、产品检验及数据采集,必要时进行现场问题反馈和超差品处理,最终将数据返回PLM系统,将计划完工和物料消耗等数据返回ERP系统。

2.1.2基于模型技术的零件数控加工制造

基于模型技术的零件数控加工制造的打造要通过后置处理产生数控程序(NC)代码,NC代码在PLM平台中进行版本控制和文件管理,通过PLM与DNC的紧密集成,实现基于模型技术的数控加工编程的输出与加工机床的连接。数控程序的管理是将其挂接在工艺结构上的数控工序下,基于工序对象实现版本控制,在统一的流程控制下实现数控程序下发和回传。

各种信息的交互实现如下。

(1)数控程序传输到数控机床:工艺人员根据流程指令可选择程序(系统自动保证最新流程中版本),通过DNC接口下发到相应数控机床。

(2)在数控机床上查看和首件试切:机床上操作者即可查询到可下传的NC程序列表。NC程序通过同MES系统关联化管理,机床操作者可以直观查看执行具体工序内容、每个工序使用的NC程序,根据需要可以查看工序三维模型和尺寸要求。

(3)回传数控程序:对NC进行验证和确认之后,通过DNC接口回传确认过的数控程序,扫描到数据回传之后,通知相关工艺员,工艺员确认之后将程序挂接到相应的工艺结构树下。

(4)DNC系统可以将NC程序文件直接提供给机床控制器。借助车间连接,机床操作员可直接访问生产数据。操作员可通过作业编号或工作数据包标示符找到生产所需的正确数据文件,包括NC程序、刀具清单、设置表和图纸。

2.2 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及其功能

2.2.1 企业信息网络架构(图3)

图3中上层为企业局域网,覆盖了公司产品研发、生产经营、销售采购、质量、人力资源、财务等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由50多台服务器作为数据服务平台;下层为车间设备层DNC网络,与数控机床、机械手、输送系统、工业识别系统、工业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分析系统及管理人员客户端等实现连接,并通过网络交换设备连接公司局域网。

2.2.2 信息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

(1)基于PLM平台的集成化系统

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需求的解析和确立、功能架构、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及系统验证,实现系统驱动的产品开发,使企业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价值链的上下游系统。通过设计流程,可早期全面理解产品,使各个部门都能对整个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企业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来更好地权衡影响具体设计、制造、销售、采购和服务决策的各种因素。

(2)专业CAE分析

通过与数字化生命周期管理和数字化产品开发的紧密集成,能够在一个可视的三维环境中访问最新的已经配置好的设计数据、产品结构、要求、规格、变更单和其它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配置管理和产品结构管理,以协调CAD模型、CAE模型以及过程,管理实际分析数据,并与实际设计数据和实际制造数据相匹配和关联。

(3)基于模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在产品设计阶段,直接从模型中提取数模和进行尺寸建模,通过仿真产品的制造和装配过程预测产品的尺寸质量和偏差源贡献因子,实现模型中公差分配的优化。在工艺规划阶段,实现基于实体模型三维标注驱动的智能化离线编程与虚拟仿真,有效准确地传递尺寸设计信息,确保数字化测量路径规划与虚拟仿真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与唯一性,为输出高质量零缺陷的执行程序提供有力支持。在产品生产阶段,通过对实时生产质量信息跟踪、分析和,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通过对制造数据的深度关联分析,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同时将产品开发过程中制造质量和设计质量挂钩,形成企业质量管理的闭环。

(4)基于模型的零件工艺

以产品三维模型为基础,工艺设计和CAM编程基于产品设计数据,并且通过工艺与产品、制造资源的关联实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关键元素的有机结合;以制造特征为内在因素构建结构化的工艺结构,为下游ERP、MES系统做数据准备;基于产品三维模型的工艺设计过程是工艺仿真验证的基础,通过对工艺资源进行三维建模,实现产品加工和装配的仿真验证;三维实体造型的工艺展现形式使工艺表达形式更为直观,手段更为丰富,对于车间工人操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面向产品设计的编程,识别零件特征与公差要求,基于典型零件和特征的模板化编程,可以提高编程效率,改善质量,减少对员工经验的过分依赖。

(5)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制造-质量检测基于数字化检测,提供从检测编程到检测执行的功能,涵盖从制造工程到生产执行的环节。数字化检测与三维尺寸公差仿真、测量数据统计分析共同构成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制造质量。

(6)基于模型的作业指导书

将格式多样、关系复杂的产品定义、制造过程定义和沉淀的工艺知识等信息展现到制造现场或维护维修现场,使现场人员无二义地快速理解和执行,是整个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工厂体系的重要一环。提供满足数字化需求的纸质和电子作业指导、脱机和实时联机的作业指导、基于Web的在线作业指导、3D交互式作业指导和基于便携终端的作业指导。

(7)基于模型的实做数据管理

将制造执行系统中的产品制造过程、检验结果、消耗的物料、任务批次等信息组成实做数据,提交给PLM系统,以实做BOM的形式进行管理,构成完整的实物的虚拟表现,固化和追踪产品实物技术状态。

3数字化车间的实施

建设纺机专件产品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企业要以两化融合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高度统一,重点是对底层制造自动化、信息集成进行拓展应用。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打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综合实力以及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也是企业主动顺应纺织机械行业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技术创新、面向未来制造业抢占未来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性举措。

经纬榆次分公司纺机专件罗拉产品数字化车间采用PLM的管理方法,以网络和数据库为技术支撑,从CAD、CAPP、CAM、PDM、ERP等各环节对产品信息进行管理和动态跟踪;运用网络DNC技术对车间数控机床、输送系统、检测系统进行互联和集成;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制造质量的动态检测和全程跟踪;通过虚拟化的产品规划和设计,利用制造执行系统,赋予工厂更多的灵活性,满足多品种纺机专件产品的混线生产,并可为将来的产能调整做出合理规划。

3.1产品制造流程

罗拉是细纱机牵伸机构的一个重要零件,是决定细纱机成纱指标好坏的核心零件,技术要求极高。细纱机上有6对罗拉,每对罗拉由几十乃至上百节罗拉通过导杆、导孔、内外螺纹及罗拉轴承连接而成,最长可达到40余米,每对罗拉跳动要求不超过0.02mm,因此罗拉的各个技术指标均要达到极高的水平,是一种制造难度和复杂系数极高的产品。目前企业罗拉产品共七大类300余个品种。其工艺流程:备料外协粗加工来料检验切入磨加工双头车连线援齿热处理校直成型磨粗磨轴承档精磨轴承档数控打孔粗磨端面半精磨端面砂光钢丝轮抛光清洗锤前布轮抛光清洗电锤精磨孔端面锤前布轮抛光清洗孔精加工车外螺纹完工检验装配装箱。

3.2生产过程采集与分析系统的建设

经纬榆次分公司罗拉工厂应用无线射频质量跟踪系统,在罗拉生产中及售后进行产品跟踪和质量追溯。

3.2.1罗拉生产的过程采集

罗拉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根据罗拉的材质、加工工艺和规格,在罗拉上打印二维条码来进行跟踪。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诊断和监控。

3.2.2罗拉质量追踪数据的采集及分析系统

质量管理主要记录、跟踪和分析产品及过程质量数据,用以控制产品质量,确定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质量数据采集:通过布置在车间的数据采集终端或手持终端上报检验结果,系统自动将数据存储起来,供其他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和即时显示。

质量检测记录:通过在系统中的“质量检测记录”界面录入检测项目的真实内容信息(如实际尺寸、粗糙度等)。

质量分析:可对车间生产的质量情况,按日、月、年、人、设备、日期等条件或复合条件自动生成报表文件、存储或打印。可以提供有关产品、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信息给绩效管理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分析,以离线或在线的形式提供对当前生产绩效的评价结果。

3.2.3售后产品质量追溯

罗拉产品销售后,可以通过产品的激光条码查到该产品的批次、生产设备及生产人员等信息,客户发现罗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能及时反馈给罗拉生产厂,作为质量改进的依据。

3.3无线射频质量跟踪系统与其子系统MES系统的集成

企业对无线射频质量跟踪系统与其子系统罗拉厂MES系统实现无缝数据集成。

(1)基于工单的排产及采集信息的集成

罗拉厂MES系统生成工单后,打印产品生产跟踪卡,所有的采集信息(包括物流信息、质量检测数据、激光打码信息)直接录入工单及工单对应的所有产品的数据中,实现了采集数据与工单的无缝数据集成。

(2)质量分析与罗拉厂MES系统的信息集成

技术部门通过经纬纺机无线射频质量跟踪系统的质量分析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罗拉厂MES系统,罗拉厂MES系统及时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

篇4

中图分类号:R363.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能计量装置是计量供电部门销售电能也即计量用户使用电能多少的设备,是供用电双方电贸易结算的法律依据,其计量结果是否可靠、准确、真实,直接关系到双方贸易结算是否公平、公正、合理,直接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对计费电能计量装置尤其是对大用户进行技术改造以提升其计量性能是关系供用电双方的大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计量装置安装、管理不规范导致不法用户大量偷用电能,严重损害供电企业利益,所以供电部门对计量装置的改造更显得紧迫和求真务实。本人根据省公司的最新电能计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三个结合方面进行计量装置的改造的思考,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1 将计量装置改造与防窃电措施结合进行改造

既然实施了计量装置的改造,就有必要将电能计量装置的改造工作与整个防窃电改造结合在一起的总体思路,避免重复改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想尽一切办法和措施杜绝用户偷电的可能,对确不能杜绝其偷电可能的,想尽一切办法手段最大限度的增大其窃电的麻烦、困难和危险,使之望难止窃。同时,防窃电改造过程中可视改造资金情况,推广选用专业防窃电产品,如防窃电铅封、印钳,电磁密码锁,防窃电电能表,防窃电计量箱、柜等。

1.1 对于局属变电站侧计费计量装置无专用屏柜的专线用户(一般为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用户)改造中可采取对二次计量回路、计量表计实行全封闭,以防止潜入变电站的非法外来人员或内部职工通过改动二次回路或动用计量表计窃电。具体做法是:①将户外互感器的二次端钮盒,端子箱用电磁密码锁进行封闭,防止其通过此处窃电;②对电能表屏上的试验端子排改造为试验端子盒并对其双铅封;③对电能表大表盖,端钮盒盖实行双铅封,并选用防盗表盖或采取措施对电能表电流进出线的部分进行处理,使之绝缘封闭,防止窃电。

1.2 对于在变电站有专用出线间隔和计量互感器装在室内的变电站侧计量的用户可对其室内TA一次进出线全封闭;TA、TV二次回路全封闭;电能表全封闭的改造措施防止窃电。若TV共用则还需在电能表处加装失压计时仪或改造中选用具有失压计时功能的多功能电能表,防止断开TV二次回路窃电。

1.3 对于变电站计量的专柜专线用户,可采用对整个计量设施全封闭,即封闭TA一次进出线(含进出线接线柱);封闭TA、TV二次引接线;封闭表计;封闭试验端子盒;对共用TV而TV二次回路无法实行封闭的用户的计量装置,改造中也采用在电能表处加装失压计时仪或选用具有失压计时功能的多功能电能表防止窃电和方便查处窃电。

1.4 对于专线专柜而计量点原设在用户处的电能计量装置,改造时应坚决依法将计量点从用户处改移至变电站处,同时实施变电侧计量的防窃电措施。

1.5 对计量点设在用户处且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的用户计量装置改造时可通过将其计量装置从户内移至户外并安装在电线杆上的办法增大其窃电的难度,同时对组合计量互感器一次进出线(含组合互感器一次进出线接线柱)用绝缘材料如热缩材料全封闭,防止通过短接一次分流窃电;对组合互感器箱体实行封闭,防止调芯改动互感器内部接线窃电;组合互感器二次端钮盒,二次导线(一般选用钢铠电缆)全封闭,防止通过二次窃电;表箱选用电磁密码锁或铅封封闭(两相比较,封闭箱、柜用电磁密码锁比用铅封好),防止开启表箱窃电。

1.6 对计量点设在用户处且计量方式为高供低计的用户可通过改为高供高计的计量方式,同时实施高供高计的防窃电措施防止其窃电;对不能改变计量方式的高供低计用户可采取如下防窃电措施:在变压器的低压侧从变压器低压出线柱(含出线柱)到安装低压计量TA间实行全绝缘封闭,防止用户在计量装置前偷用电能;对计量设施(含TA、二次回路、计量电压线、电能表、试验接线端子盒等)实行全封闭,防止动用计量设施窃电。

1.7 对低供低计带TA的用户的计量装置可采取在计量装置前一次进行全封闭防止窃电,对整个计量装置用计量箱或柜进行封闭,防止偷电。

1.8 对直通用户可采取在表计前对线路等进行全封闭处理防止窃电;将计量表计装入箱、柜并对箱柜封闭防止窃电。

2 将计量装置的改造与客户配置规范结合起来,以提高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

了关于《乌海市电力公司电力客户电能计量装置配置规范》,在该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别的计量装置从类型、规格、准确度等级、技术要求四个方面所应该配置的电能表、互感器的要求,同时规范中还规定了电力客户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的原则。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主要与TA误差、TV误差、电能表的误差、TV的二次压降以及计量二次回路的负荷大小、功率因数、计量的方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在对计量装置进行改造时就必须依据省公司的要求进行规范配置,以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改造加以实施。

2.1 提高TA、TV、电能表的精度等级,提升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性,特别是对于负荷变动大的用户,改造中选用s级TA、s级电能表,更能有效提升计量装置计量的准确性。

2.2 换大TV二次回路导线截面,缩短二次导线长度以减少二次压降引入误差对计量准确性的影响。

2.3 合理选用TA变比,确保用户正常负荷时TA一次电流应达TA一次额定电流的1/3及以上运行,提高计量的准确性(此措施、对机械表特别有效)。

2.4 TA变比选择复式变比,同时对未使用的较大变比档实施防窃电措施,这样可根据用户负荷的发展情况,合理选择使用变比档,提升计量的准确性。

2.5 根据电网一次中性点的绝缘方式,将一次中性点非绝缘接地的用户计量装置由二元件计量方式改为三元件计量方式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2.6 应用综合误差的概念合理选配计量装置中的TA、TV、电能表,使它们合成的综合误差最小,达到提高计量准确性的目的。

2.7 改善计量装置的运行环境条件,使环境条件满足计量装置使用说明书使用条件的要求,将环境条件引入误差降至最小,提升计量的准确性。

3 将计量装置的改造与提高计量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结合起来

计量装置安装运行于现场,既经受着电力系统各种扰动如过电压、负荷突变、甚至故障等的考验,也经受着自然界日晒、风吹、雨淋,特别是雷电的考验,一旦其经受不住考验,出现了缺陷和故障,就会给计量的可靠性带来麻烦,导致错误计量甚至中断计量,就不能得到真实的计量结果,从而影响公平、公正、合理结算,因此,很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运行水平,确保其可靠真实计量,要达到此目的,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把好改造设备选型、定货、验收关,要确保进入电网运行的电能计量设备的性价比最高,要从源头上杜绝假冒质次计量产品流入给安全可靠运行、准确计量留下隐患。

3.2 要根据产品使用说明条件进行使用,动热稳定要求高的场所一定要选用动热稳定高的产品,产品本身要求接地的一定要可靠接地。

3.3 将户外的组合计量互感器安装在避雷器之后(以来电方向区分),使其受到避雷器的保护。

篇5

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全球化的今天,建筑节能越来越被重视,且各国已经制定或者正在制定节能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而对于目前能耗相当较高的既有建筑则面临着节能改造的命运。因此本文探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施工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建筑改造施工特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施工作业具有明显特点。第一,因受施工条件限制,施工过程对建筑物和毗邻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影响。第二,原有建筑周围空间限制,其改造施工的材料堆放场地有效,严重制约搭建脚手架和吊栏等施工作业。第三,施工中对其他非改造部位保护措施,影响施工材料进出。第四,施工质量严重影响建筑节能的效果。

2 建筑节能改造施工工艺关键控制技术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建筑墙体、门窗、屋面的保温隔热改造措施以及施工工艺流程严重影响建筑节能改造的效果和质量。[1]

2.1节能改造施工流程设计

施工之前,首先对现场的平面布置进行规划,明确划分施工作业区和居民生活区等非作业区。接着搭设安全通道,拆除散水、阳台基础、拆除空调、窗罩等附属设施后搭脚手架。外墙基层处理、外脚手架搭设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接着处理外墙附着管线,外墙基层,剔凿、抹灰,同时拆除窗套和窗口外侧抹灰层,待外墙基础处理和外窗更换完毕,进行外墙面清洗、测量放线和墙外保温施工。保温施工结束即可粉饰墙面,安装外设。之后拆除外脚手架。最后进行现场清理。暖气、给水改造在开工后即可进行。

2.2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施工工艺技术

搭设扣件式双排脚手架。要施工不影响住户,则必须解决拉结点不足的问题,脚手架沿建筑物连续封闭搭设,增加抛撑数量,楼梯窗口处多拉结,到达顶端后用钢管拉结两侧外架。脚手架经验收合格后使用。

脚手架拆除前要制定方案,对拆除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现场设置警示标识,专人警戒。自上而下拆除,连墙壁点须与脚手架同时拆除,不能分段分立面提前拆除

2.3 屋面改造工艺控制技术

建筑节能改造中,选择在屋顶的结构层上先铺防水层,后铺保温隔热层,再铺无纺布并压覆盖层的“倒置式屋面”。施工工艺见图2。

施工过程中按节能改造设计要求拆除原有屋面保温层、找平层和防水层,并新作找坡层、找平层后铺首层防水卷材,随后铺聚氨酯板,再铺两层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最后清理验收。

2.4 外窗改造工艺控制技术

要注意窗口节点处理时,为防止出现热桥,将外窗安装在最外侧,与外墙外侧齐平,并在间隙处用聚氨酯发泡胶填满,外保温系统压住塑钢窗框2cm。

根据窗户实际拆除能力,可采取当日拆当日安装的施工程序。拆除过程中做好对室内物品的防护,窗户安装后及时恢复。

2.5 外墙保温工艺控制技术

原有建筑的外墙保温是其节能改造的重点,外墙外保温工艺见图4。

施工中,勒脚部位须在保温材料与墙体间加铺一层防水材料,[2][3]以免水汽通过保温材料而破坏保温效果。

2.5.1 基层处理

开始拆除空调及窗罩后,拆除外墙附着管线,将金属套管固定在墙面,Φ10以下管线直接铺在保温材料之下,Φ20管线应在保温板开槽嵌固。拆除窗台、窗洞口四周抹灰层及墙面空鼓酥松部分,板上裂缝及接缝,然后用1:3水泥砂浆重新抹平。

2.5.2 墙面测量及弹线、挂线

在建筑物外墙阳角、阴角及其他处挂垂直基准线,在墙顶和基础部位挂水平线,其他适当位置挂水平线,控制外保温板的垂直和平整度。

2.5.3 安装支架

支架是为避免粘帖的聚苯板因重力滑动或下坠。采用脚手管做材料,利用外脚手架立杆挑出的小横杆固定水平钢管来支撑聚苯板。

2.5.4 粘贴保温板

保温板采用聚苯板。粘贴分点边粘贴法(图6)和整面粘贴法(图7)两种。点边粘贴法适用于平整度偏差在10mm/2m范围内的墙面。施工时先用抹灰刀沿聚苯板四周边缘均匀涂抹粘胶浆,后在板面上均匀涂抹6~8个粘胶点。[2]粘胶浆厚度视墙面的平整度确定,平整度越差,涂抹越厚。涂抹粘胶点的大小应保证聚苯板实际粘贴面积大于等于板面面积的40%。[3]整面粘贴法适用于平整度偏差在5mm/2m范围以内的墙面。粘贴前先用抹灰刀在整个板面均匀涂满粘结胶浆,后用方齿抹灰刀将胶浆拖刮成沟槽状粘贴。

图6 点边粘法图7 整面粘贴法

墙面保温板铺贴采用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横向分段铺贴。每排板错缝板长的1/2,局部最小错缝保证大于200mm。转角处搭接,将抹好粘胶的保温板依排板控制线安装在支架上,均匀挤压平整使符合外墙平面控制线,刮掉板周围挤出的粘胶,保证板缝与板缝间无“碰头灰”。下一块保温板粘贴时,应将其从侧面推压向前一板,并保证压紧接缝,缝隙控制在2mm。保温板墙面垂直平整误差控制在2mm内。“窗口保温板燕尾槽应顺窗框粘贴(与窗口面平行)。并注意上下窗口横槽粘贴,左右窗口竖槽粘贴,避免槽内砂浆产生的冷桥。下窗口保温板要盖在立墙面保温板上,避免接水口的产生。”[4] 为防窗口部位渗水,先将胀密封条粘帖在框边缘,后用保温板与塑钢窗框挤紧密封条。“门窗洞口应以整块保温板粘贴,粘贴前在保温板上裁切出短边尺寸不小于200mm的门窗开角,并准确控制洞口部位保温板的尺寸,留出窗台板和鹰嘴尺寸。”[5][6]阳台栏板施工,需安装水平支架,保证保温板粘贴牢固不下坠,并用保温板条填充接缝较大的缝隙,然后再用发泡胶对所有保温板接缝发泡密封。

3 结语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建筑墙体、门窗以及屋面的保温隔热改造措施是建筑节能改造的关键控制点。在改造施工中,只有科学正确处理这些关键控制点,才能保证节能改造的效果,真正起到节省消耗、节约能源的作用。自然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严峻形势,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材料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要使其真正发挥节能作用,施工过程成为最后的关键控制要素。论文对基于节能的建筑改造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邵正元.既有住宅楼节能改造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2010(19).

[2]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88J2-4墙身-外墙保温[M]. 华北标办.2001.8

[3]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88J2-9墙身-外墙外保温[M].2004.

[4]燕尾槽外保温板的施工指导方案.blog.省略/zhujiang828@126/blog/static/5744399320083229255484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