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10 16:51: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产业规划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产业规划

篇1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培植地方财源,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加快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20__-20__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1.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猪、水果二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薯类、蚕桑、家禽三个特色产业,努力抓好劳务输出增收项目,在做大、做强、做活、做优上做文章,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1.2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市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三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的原则;四是坚持标准化生产的原则;五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财政收入为根本目的的原则。

2、乡情概况、现状潜力

2.1乡情概况

__乡位于__县东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属浅丘山区,四季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2度,年降雨量1350毫米。全乡辖14个村,45个村民小组,3635户,总耕地面积11944亩(其中水田6461亩、旱地5483亩),总人口12262人,农业人口12224人,农村劳动力6044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564人。20__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356万元,农业产值342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044万元;畜禽业收入1200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8.7;外出劳务收入927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的21.3,人均年纯收入2370元。

2.2现状潜力

20__年以来,我乡本着因地制宜、分村指导的原则,以生猪、水果两大支柱产业和蔬菜、家禽、蚕桑等开发为重点,通过培育基地、建立专业协会、完善服务体系,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乡种植日本优质丰水梨1500亩、锦橙100号1500亩、蔬菜达3000亩;年出栏肥猪1.8万头、小家禽50万只、山羊1500余头;建立果业、猪业专业合作协会4个,初步形成了“服务中心 专业协会 农户”的服务体系。利用我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在产业化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探索出了适合乡情发展的路子,为全乡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3、规划目标、规划任务

3.1规划目标

总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5年目标:农民从产业中人均增收20__元。

3.2规划任务

生猪产业:抓住我县优质生猪基地建设的机遇,以LY母猪、DLY肉猪为主,全面推行生猪改良,推进生猪结构向优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碧海路、仪北路沿线村为重点,确定基地村专重户,重点抓好4、5、6、7、9、13、14村专重大户的发展。20__年发展饲养LY母猪50头以上专重户10户、100头以上专重户3户,DLY肉猪500头以上专重户10户、1000头以上专重户5户,全乡存栏LY母猪800头、出栏DLY肉猪1.6万头以上;到20__年全乡存栏LY母猪2500头、出来DLY肉猪2.2万头以上。

水果产业:继续抓好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基地建设,在现有的栽植面积上,再新栽1000亩15万株,至20__年全乡锦橙100号、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面积达6000亩。同时加强对现有果树的高接优换和果园管理。

4、主要措施

4.1抓主抓重,培育产业开发典型。围绕生猪、水果产业开发,每年选择1-2个村,按照一村一品、户均70以上的纯收入来源于一业的经营格局,发展专业村,培养产业开发的典型村。建立1-2处产业开发示范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动群众富。

篇2

1、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1.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猪、水果二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薯类、蚕桑、家禽三个特色产业,努力抓好劳务输出增收项目,在做大、做强、做活、做优上做文章,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1.2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市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三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的原则;四是坚持标准化生产的原则;五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财政收入为根本目的的原则。

2、乡情概况、现状潜力

2.1乡情概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属浅丘山区,四季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2度,年降雨量1350毫米。全乡辖14个村,45个村民小组,3635户,总耕地面积11944亩(其中水田6461亩、旱地5483亩),总人口12262人,农业人口12224人,农村劳动力6044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564人。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356万元,农业产值342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044万元;畜禽业收入1200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8.7%;外出劳务收入927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的21.3%,人均年纯收入2370元。

2.2现状潜力

2000年以来,我乡本着因地制宜、分村指导的原则,以生猪、水果两大支柱产业和蔬菜、家禽、蚕桑等开发为重点,通过培育基地、建立专业协会、完善服务体系,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乡种植日本优质丰水梨1500亩、锦橙100号1500亩、蔬菜达3000亩;年出栏肥猪1.8万头、小家禽50万只、山羊1500余头;建立果业、猪业专业合作协会4个,初步形成了“服务中心+专业协会+农户”的服务体系。利用我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在产业化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探索出了适合乡情发展的路子,为全乡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3、规划目标、规划任务

3.1规划目标

总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5年目标:农民从产业中人均增收2000元。

3.2规划任务

生猪产业:抓住我县优质生猪基地建设的机遇,以LY母猪、DLY肉猪为主,全面推行生猪改良,推进生猪结构向优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碧海路、仪北路沿线村为重点,确定基地村专重户,重点抓好4、5、6、7、9、13、14村专重大户的发展。2006年发展饲养LY母猪50头以上专重户10户、100头以上专重户3户,DLY肉猪500头以上专重户10户、1000头以上专重户5户,全乡存栏LY母猪800头、出栏DLY肉猪1.6万头以上;到2010年全乡存栏LY母猪2500头、出来DLY肉猪2.2万头以上。

水果产业:继续抓好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基地建设,在现有的栽植面积上,再新栽1000亩15万株,至2010年全乡锦橙100号、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面积达6000亩。同时加强对现有果树的高接优换和果园管理。

4、主要措施

4.1抓主抓重,培育产业开发典型。围绕生猪、水果产业开发,每年选择1-2个村,按照一村一品、户均70%以上的纯收入来源于一业的经营格局,发展专业村,培养产业开发的典型村。建立1-2处产业开发示范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动群众富。

篇3

复线途径我镇共6个行政村;涉及24个村民小组,130余个院落,农户1200余户。高速公路沿线共有耕地近4000余亩。地势平整土壤肥沃,耕作基础条件优越,但目前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农业产业布局不规范,多以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种植业为主,而且参差不齐;经营粗放,发挥的经济效益低下,特色产业点少、规模小,加上复线建设造成部分田块形状不规则,沟渠损坏,少部分耕地排灌不方便,有待于进一步的恢复和完善。

二、发展规划的具体方案和操作办法

通过复线两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规划落实一些具有带表性发展条件较好,经济效益佳的农业产业,可进一步提升全镇农业发展的知名度。同时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做大做强这些产业,推进我镇农民致富,现分村规划如下:

(一)茶店子村:复线途径1组、2组、10组、12组、18组、13组,全长2.1公里。

1组、2组沿高速路两侧近1公里,结合多年的杂交水稻制程,技术稳定,基础条件好,在两侧成片规划,可视范围内纵深发展种植杂交水稻制种,结合杂交水稻制种收打早的优势,通过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经营,在8月份再种植400亩的药材—川芎

10组地处高速出入道口,由于院落及建筑物较密集,又紧邻泉,可采取先进业主结合泉的开发,按上级要求规划种植花卉苗木,充分发挥交通地理位置优势,开设休闲农业特色的农家乐。

以1组文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辐射到13组张加军的花卉、果蔬基地、采取种植户以土地或现金入股的方式,壮大合作社资金实力,在该两个组沿线发展特色果蔬大棚基地200亩。

(二)桂兰村高速途径4个组,总长2.25公里,有310余户农户,耕地862亩。

依托该村2组在高速公路边有70亩养鱼场和10余亩河滩地(种植的树木已成林)。以及原机砖厂10余亩荒地,共近百亩,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引入业主和资金修建农家乐。1组和3组沿线利用种植大户带动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建设花卉种植地300亩。

8组因高速复线建设车道出入口,边沿土地切割零散,凹凸不平,加之修建有收费处及生活服务区。建议由林业等有关部门采取租赁土地的办法种植树木,改善出入口周边环境,面积约120亩。

(三)年画村:高速复线途径2个组,全长1公里,农户120余户,耕地170余亩

该村由于位于中国年画村4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在高速入口周边耕地依托依托建全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特色花卉苗木和无公害草莓种植60亩,上档次、上规模,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休闲体验农业最大效益。

(四)金星村复线途径该村6个组,全长0.5公里,农户338户,沿线耕地1045亩。

结合该村地理位置较偏,河滩地多,耕地质量不高等实际情况,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引进业主在复线以北、齐清公路以西的河滩地内引进业主种植花卉苗木,面积50亩,在齐清公路东,依托原妙相院临近马尾河,通过栽植林木,引进农家乐业主一户,发展休闲农业。

在复线以南,齐清公路以西,以射水河为界的现有农户为主,通过引导,种植双低优质高产油菜示范片180亩,在齐清公路以东,以马尾河为界,以现有农户为主,通过引导,种植优质高产小麦示范片430亩。

(五)金土村复线途径3个组,全长0.9公里,涉及农户200余户,耕地600余亩。

由于该村复线两边土地已纳入总体规划集中,即将面临征地拆迁,可用于农业产业规划的土地较少,所以根据去年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推广已有经验基础,计划在复线打造300亩水稻超高产强化种植示范基地。

(六)光明村复线途径该村13、14两组,全长约0.26公里,现复线沿线一直是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议维持当前种植业不变。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根据复线沿线各村的产业状况和经济基础及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做以上规划思考,但在规划中也反映了一些困难。

1、部分村涉及拆迁规划,种植产业难以合理布局。

篇4

一、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概念

现代农业在某一空间地域上的聚集区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业产业园。它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的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的农区内划定出一个相对较大的地域范围来优先发展的现代农业,它是由政府和企业进行引导运作的,然后通过工业园区的理念开展建设和管理,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再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再来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管理,实现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示范区的高级形态。

二、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起步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定义。不同的部门对其的称呼也不一样,科技主管部门将其称为农业科技园区,学术界和农业推广部门经常把它称为现代农业园区。

1、发展势头迅猛。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最近10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它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示范园和观光农业园两大类。根据农业部资料显示,我国各省市对农业园区的投入相当大,数量增涨迅猛,现在农业园区的投资建设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现在各个农业园区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集成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同时,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将周边地区的农业也带动起来了,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

2、发展形式多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园区逐渐由观赏型、形象型向效益型、引导型转变,发展形式出现多样化。现代农业园区根据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技术示范推广型、技术引进创新型、自主创新主导型等等。来讲一下技术示范推广型例子: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内大量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施、品种,根据上海的区域和气候条件,在充分发挥上海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吸收,然后根据我国和上海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技术引进创新型现代农业园区。

3、丰富了现代农业园的内涵。观光农业园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比较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它是现代农业园基础上的拓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出现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园区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把观光、休闲、农事活动等同农林牧渔相结合,开发出了一些集观赏性、科普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休闲娱乐项目,像摘菜园、农业科普基地等。观光农业园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要求,功能上的多元化使其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三、科技创新规划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的重要作用

(一)对确定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定位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农业园区在变化万千的大潮中迅速发展,准确定位自己的功能增强竞争力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首要任务。现在很多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和仔细分析,就盲目的进行功能定位,使定位模糊不清存在部分雷同,而被淘汰。园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把实地考察的结果和访谈结合起来,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来确定园区的具体发展方向,使园区更加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并朝着对竞争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对确定现代农业园区主题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园区想要在本行业内脱颖而出,必须要在规划中大胆突出自己的特色。如果现代对景观的规划设计没有充分尊重当地的田园风光和农业本身,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对景区和功能区进行划分,会使很多原有的特点被忽视,也有可能会出现人为破坏而增加不合理的景观措施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投资资金,还破坏了最基础的自然生态,导致农业园区本质特色的丧失,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和自身竞争力。所以在对园区进行规划时要尊重和利用基础自热资源,并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展示现代气息。

四、怎样使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创新规划有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的重要意义,带头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解决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大公共设施、政策资金的扶持,积极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外在条件。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对园区的进展进行宣传报道,把工作中的好做法、贡献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着重报道,来推进园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在财政扶持、税收、用电等方面为园区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将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制度科学的发展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农业产业园主应该努力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根据灵活、方便、安全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园区提供信贷支持。

五、结语

总之,农业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在提高园区的竞争力上至关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园想要在该领域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借助国家政策措施进行科技创新规划,体现自己的特色。

篇5

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加快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__-20__年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的通知》(辽政办发〔20__〕54号),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一)主要成就

1、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和观赏农业为特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建设了6个省级、6个市级、78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00个中小型农业园区。优质稻米、鲜细菜、高油大豆、南果梨、##兰、食用菌、山野菜、肉用牛羊、肉(蛋)鸡、观赏鱼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00余户,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6户,年实现销售收入〖BF〗40.3〖BFQ〗亿元。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2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10户。

3、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的素质逐渐提高,企业及农户按市场规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贸市场达240处,年交易额270亿元。宁远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农产品产销信息传播中心。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全市涌现出一批产销中介组织,各类产销协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发展较快,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已发展到235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经纪人达4000多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软环境不断优化,各级政府涉农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使软环境得到充分改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主要特点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形成体系,集中体现为以南果梨为主的水果业、以##兰为主的花卉业和以观赏鱼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二是发挥地处辽宁腹地的地域优势,依托全省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建设,带动了鞍海高效农业经济带的发展。三是发挥品牌优势,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完达山乳业落户##,辐射带动了全市几百户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四是依靠群体优势,形成规模产业。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之前,重视发挥中小型企业的集群功能,带动了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整体水平上仍处在初级阶段,与##市在全省的位次不相称。

1、思想认识差距较大,部分地区领导及政策乏力。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重视龙头企业的税源作用,忽视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缺乏统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

2、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化利益连结机制不够完善,“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仍占据主置,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尚未形成;中介组织发育不充分,龙头企业与农户连结缺乏有效载体。

3、优质农产品比例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占全部农产品的比例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亟待提高;缺乏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名牌产品;现代农业的生产手段、经营理念的推广和实施尚待加强。

4、资金投入不足,发展环境不宽松。对农业产业化缺少专项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不大;在市场体系建设上,虽然硬件设施具备一定基础,但软件建设较差;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体系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坚持外向型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软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处理开发资源与开拓市场的关系,以开拓市场带动开发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坚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示范,调动农民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3、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4、坚持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优先扶持主导产业大中型龙头企业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和主导产品群。

5、坚持以开放促发展,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域内、域外多种经济成份、多行业、多层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6、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城乡协调

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__年,基本形成“一个基地、五大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现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进地区。

1、把##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0家,年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其中10家达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标准;20家达到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规划、建设##(汤岗子)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区。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7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35以上。

2、形成以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粮油产业,以肉食畜禽繁育、养殖、加工为主的肉食产业,以鸡蛋、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蛋奶产业,以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主的果蔬产业,以粮、菜、果、蛋储藏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3、大力实施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绿色食品的比例达到50以上;发展56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园区,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种率达到97。

4、创国家认定的农产品驰名商标6个,在省内以至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名牌产品30个,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40个,新增注册原产地保护农产品2个。

(四)发展重点

1、发展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粮油产业。整合稻米加工企业,适当提高水稻的贮藏加工能力,引导发展稻壳碳化、米糠油等产品和项目,打造东北水稻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鼓励发展可变性淀粉及延伸产品、玉米胚芽油、甘露醇、氨基酸、玉米转化酒精、玉米系列食品等精深加工项目,玉米年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50万吨提高到230万吨以上。对饲料行业企业进行重组和整合,打造辽宁鸡饲料的“旗舰”式企业(集团)。推进大豆精深加工、豆粕深加工和大豆酱油酿造等项目,促进大豆加工行业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海城、台安为重点,发展5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推进海禾种业优质种子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和高油大豆,全市专用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高油大豆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2、发展以肉食畜禽繁育、养殖、加工为主的肉食产业。实施台安仁泰公司3万吨肉鸡熟食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全市肉鸡业的产品结构升级,推动肉食鸡加工业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大型企业或企业联盟,使年加工能力达到1亿只。实施岫岩绒山羊深加工、盛月清真牛羊综合加工和鹅业养殖加工等项目,积极开发生物制品、牛羊(鹅)肉和鹅肝熟食加工、油脂加工、皮革加工等精深加工项目,走肉、皮、毛(绒)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的路子,全市肉类产品的综合加工率达到70。

调整畜牧业结构,加速发展生猪、肉牛、肉羊和肉鸡产业。引进推广波尔山羊、小尾寒羊、夏洛来等新品种,大力支持运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创建优良品种。全市肉牛生产基地达到100个,年出栏数和存栏数达到100万头和60万头;肉羊基地50个,年出栏数和存栏数分别达到100万只和50万只;肉鸡基地200个,年出栏肉鸡1亿只。

3、发展以鸡蛋、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蛋奶产业。采取引进品牌、引进管理和引进技术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推进完达山二、三期工程和天天乳业12万吨液态奶项目,牛奶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充分利用鸡蛋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蛋类制品和蛋壳加工项目。

全市建成有规模的蛋鸡生产基地250个,鲜蛋年产量达到35万吨。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肉蛋鸡种雏繁育基地,年产千万只以上的大中型种鸡繁育厂5个。全力推进奶牛业的发展,实施20万亩紫花苜蓿基地等牧草业项目和奶源建设工程,全市奶牛存栏量发展到7万头,建设规模奶牛饲养小区60个。

4、发展以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主的果蔬产业。扶持发展速冻蔬菜、干制蔬菜、蔬菜汁和酱菜等深加工项目,使蔬菜年加工能力提高到2万吨;扶持山野菜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0.5万吨。扩大滑子蘑加工能力,形成从贸易、加工、栽培到品种选育的滑子蘑产业链,年加工能力从0.5万吨提高到2万吨。推进南果梨深加工项目,开发水果酒、饮料等产品,形成从产品开发、市场销售、加工包装、储藏保鲜、基地生产到种苗繁育的产业链。积极开发水果营养素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

加速发展名特优新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全市优质蔬菜基地达到30个,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全市蔬菜生产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绿色蔬菜占25。推进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5000万盘,年产量5万吨。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南果梨种苗基地项目。扩大尖把梨种植基地规模。全市水果总面积发展到75万亩,其中南果梨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推进无土蔬菜栽培科技园项目,培植新优特种苗花卉业。

5、发展以粮、菜、果、蛋储藏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产业。发挥宁远农产品市场的基础优势,完善功能,提高档次,成为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京沈高速公路,争取再建设1个以关内市场为主要对象、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推进南台无公害禽蛋产业项目,推动禽蛋电子商务、网上贸易的发展,提高鲜蛋市场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完善##果品市场、台安黄沙鲜活农副产品市场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展辐射半径,发挥集散功能。

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到20__年,全市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450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经纪人达到5000人。

加强农产品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工作。继续扩大肉食鸡、大米和蔬菜的出口数量,培育食用菌、南果梨等新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增长点。巩固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开发北美、欧盟和中东市场。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一是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农业产业化工作进行研究,协调有关事项,决定重点推进的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及有关问题。强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统一协调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和管理。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农业、计划、财政、税收、金融、交通、工商、物价、 国土资源、商业、外贸和海关等部门,要制订具体的扶持政策,搞好部门服务,协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各涉农部门建立农业产业化项目责任制,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实行规划制订、项目论证和招商引资的专项推进制度,部门主要领导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度,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是项目带动。以项目为载体,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嫁接改造,推动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政策扶持。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作为择优扶强的重点扶持对象,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迅速培育一批在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三是开放引进。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选择优势项目,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来鞍发展。四是多元化发展。发挥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和股份制的各自优势,充分重视和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统筹发展加工、销售和服务业,既抓加工型龙头企业,又抓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五是多管齐下。既抓有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又抓直接带动本地农户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使不同层次的企业都能得到发展。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是突出区域特色。立足当地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因地制宜。岫岩县和海城市东部山区重点发展林果业、山野菜、食用菌、绒山羊、柞(桑)蚕等特色农业;海城市中西部和台安县重点发展优质米、鲜细菜、经济作物等高效农业;千山区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二是突出产业特色。推动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建设,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搞好设施配套,优化结构布局,强化品牌标识,抓好农户培训,扩大订单覆盖面,不断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三是积极引导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流转办法,提高农业产业化基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四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制订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等一整套标准生产管理办法。对农业产业化基地从基础设施、良种良法、技术措施、质量监测到产品质量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

(四)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普及和完善订单农业,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履约率。突破“公司 农户”的单一形式,大力倡导“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市场 农户”、“专业协会(合作社) 农户”、“经营大户 农户”等多种有效的联结形式。二是鼓励发展农户向龙头企业投资入股、参与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企联益的高级形式,推进农企间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三是坚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通过“以奖代补”和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

(五)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信息服务体系。组建全市农业产业化信息网络,及时搜集、整理、传递和农产品产供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民营农技实体、产业技术协会、农民科技示范户等,推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的发展。实施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改革,整合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服务资源,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和转让成果等形式进行有偿服务;推动市、县、乡三级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农民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基地、园区等农业生产一线工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依托农业科研机构、种子经营部门、龙头企业和民营实体,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全市主要农产品的优质品种率。四是物资服务体系。依托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的一条龙服务。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依托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购销大户、各类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形成农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六是农机化服务体系。以装备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大收获机械的推广和投入力度;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培育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强、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六)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一是大力支持资金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化项目。推进芦荟素、银杏黄酮提取加工和生物工程制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培育高新科技型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加强产业化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优先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引进或研发高新技术成果,促进我市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三是根据农产品加工的需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强以品种改良为主的科技攻关,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快更新优化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四是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对规模化种养基地农户的培训,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生产水平。五是以信息技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在农产品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也要发挥信息网络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七)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建立以农民和业主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为补充、政府适当扶持的多元化投资的新机制。一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二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文秘站”版权所有

建立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领域。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等各类支农资金,也要进一步向农业产业化倾斜。加强农业产业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三是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落实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地方政策措施。

篇6

##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加强宏观指导,明确今后若干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围绕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上新台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从农业的个别领域向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经营规模由小型、分散向集中和区域化发展;经营模式也由单一向多种形式发展。经过几年实践.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

(一)区域经济初具规模,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引导农民瞄准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渐趋集中,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创汇蔬菜、蔺草、竹笋、榨菜、禽蛋、水果、茶叶、花卉、生猪、名优海淡水养殖等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农产品基地。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的比例已调整为38.3:53,其中渔牧业比重已分别占到33.9%和15.9。

(二)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也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已有各种类型、年加工经营值在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近千家,1998年加工经营产值达50多亿元,其中1998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6家。龙头企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外向拓展势头良好、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加快。

随着##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农业主导产业中外向型经济比重不断提高。1998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近3亿美元,其中十大主导产业的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占60%以上,从事农产品种养加的三资企业达258家。近几年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殖的良种,以及先进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使水果、蔬菜、畜禽等产业一些多年不变的老品种、老面孔有了突破性改变。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已有农民购销员8万人,年购销农副产品几百万吨,建立各级各类区域性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780多个,联系劳动农户26万多户,初步形成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系列化服务,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引导,不少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产业化意识不强。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不具备深度参与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三是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产、加、销脱节现象仍比较突出。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运行机制。四是产业化建设科技含量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农业主导产业技术层次低,高档次的深加工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布局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源开发为基础,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依靠高新技术,积极调整优化结构,努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种养产业为基础,以加工产业为龙头,以流通产业为桥梁,以科技产业为先导的高效产业群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本目标

1.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着重抓好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蔺草、创汇蔬菜、竹业、榨菜、禽蛋、水果、茶叶、特种水产、远洋渔业、浅海滩涂养殖、生猪、花卉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到20__年,以上12个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到20__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全面实现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

2、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发达。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服务部门,以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骨干,建立比较完善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20个规模大、带动面广、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值上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集团。

3、科学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深度加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到20__年,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各主导产业的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农业商品率达到85%以上,创造出30个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到20__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农业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

4.外向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品种、技术、设备,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出口比例,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到20__年全市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以上,到20__年达到8亿美元。

(三)重点产业、产品发展目标和布局

粮食在大规模整治土地,建设150万亩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以24个商品粮镇(乡)为重点,依靠科技,发展冬季,优化夏季,稳定秋季,主攻水稻品种的优质化。保持全市170万吨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150万吨(其中稻谷130万吨)的粮食总产水平。

创汇蔬菜巩固慈溪、象山、奉化等原有生产基地,逐步在郊县、镇海发展新基地,重点扩大设施栽培。高山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国外优良品种引进,增加名特优新蔬菜。依托“两头在外”,开发脱水、速冻、保鲜、配合、调理和蔬菜汁等加工产品。出口蔬菜总产量要从目前的4万吨增加到8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蔺草生产基地以部西等地区为主,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重点要加强新品种培育,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加快新加工产品的开发。总产稳定在6000万公斤左右,保证外贸收购额稳定在5千万美元以上。

竹业生产基地以我市西南部余姚、都县、奉化、宁海山区为主,笋用林和竹笋两用山面积从33万亩发展到40万亩;高产用竹林达到20万亩。另外在奉化班溪、楼岩、慈溪鸣鹤、余姚三七市。北仑柴桥等地建立20万亩雷竹、象牙竹、高节竹、水竹等食用菜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到100万亩。竹笋产品加工要在稳定水煮笋产量的基础上,拓展深加工产品和菜竹笋产品的精细加工,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竹笋总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创汇2千万美元。

榨菜生产基地以余姚、慈溪棉区为主,近几年要稳定现有面积,建立良种提纯复壮基地,发展新优品种。要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上规模,逐步改变“小、杂、乱”状况,注重加工产品的系列化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档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拓展外向,增加出口创汇能力。面积立稳定在13方亩,总产值达2.5亿元,出日创汇2千万美元。

特种水产以慈溪、余姚现有的万亩连片鱼塘及“一江一湖三库”(姚江、东钱湖、胡陈港、四明湖、大塘港)为主要基地,改善基地设施和养殖条件。在巩固传统四大家鱼基础上,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河鳗、河蟹、青虾、鸟鳢、刀额新对虾等名优水产品,扩大稻田养殖。养殖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15万亩。努力实现淡水养殖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浅海滩涂养殖到20__年,全市浅海、滩涂、围塘养殖总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其中浅海养殖4万亩,围塘养殖12万亩,滩涂养殖34万亩。浅海养殖中海水网箱养殖以象山港为主,总量发展到5万箱,品种以市场适销的大黄鱼、黑鲷、鲈鱼等为主,积极引进拓展新品;贝类养殖以牡蛎为主;藻类养殖以发展条斑紫菜为主。滩涂养殖以三门湾沿岸的宁海和杭州湾南岸的北部海滩为主,采联蓄水养殖、低坝高网、平涂养殖形式,大力发展以蛏子、泥蚶、海瓜子、泥螺等贝类和青蟹等名特水产品及其它新品。围塘养殖以对虾养殖为主,提倡混养,提高单产,实现高产高效。

外海、远洋渔业生产基地以一海两洋(东海渔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为主。外海渔业要在稳定渔船总量前提下,有计划更新旧小渔船,加快研制发展400马力以上先进的尾滑道钢质渔轮。远洋渔业近期以有一定经验的渔业公司为龙头,以南北两钓为基础,带动群众性远洋渔业发展。远洋渔轮要从目前的20艘,年产2万吨,到20__年争取发展到250艘,产量6万吨,逐步建立起一支陆上有基地、海上有船队、销售有渠道的##远洋船队。

生猪在巩固、完善现有77个规模猪场和近4000个专业大户基础上,重点建设好鄞县、余姚、江北和北仑的瘦肉型猪基地,并在近郊新建或改建5-6条工艺先进、设备完善的万头生猪生产线,推动生猪生产向集约化、效益型、瘦肉型转变。到20__年万头猪场达到40个。基地出栏肉猪从目前的86万头提高到152万头。占全社会生猪出栏总数比例从67.6%提高到80。

禽蛋重点建设余姚、象山、江北三个肉鹅基地,达到年养白鹅400万羽;在现有存性较多的地区宁海、奉化、镇海、慈溪、江北等地继续发展蛋鸭基地。达到常年存栏600万羽;在余姚、鄞县建立数个年出栏200万羽的肉鸭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鄞县建设5-6个百万羽以上的肉鸡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象山等地巩固和发展蛋鸭基地。与此同时,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禽产品,到20__年,家禽饲养量达4000万只,年提供商品蛋10万吨。积极扶持畜品加工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从种鸡、孵化、饲料供应到商品鸡饲养、屠宰、深加工的一条龙生产体系。

草食动物在宁海、余姚、象山、鄞县的山区半山区发展牛、羊、兔业生产;在北仑、鄞县、奉化、宁海等地建立千头以上的奶牛生产基地;在沿海平原和海岛滩涂、部分山区推广波尔羊等良种山羊,杂交改良、种草圈牧、生态养羊,逐步形成规模,建立基地。在发展长毛兔同时,建立2-3个年出栏20万只的肉兔生产基地。到20__年,全市奶牛发展到6500头,年提供鲜奶3.1万吨;羊存栏20万只。

水果在扩大象山港、三门湾岸陆柑桔、奉化江两岸水蜜桃,姚江流域杨梅和慈溪、余姚等地的梨、葡萄基地同时,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逐步改造老果园,提高质量和加工经营水平。全市新发展脐橙、特早熟温州蜜柑、优质杂柑、早熟梨。水蜜桃和葡萄等优新水果5万亩,高接换种和改造低产园5万亩,使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达到40万吨。水果及其加工品外贸收购值达到3.5亿元,创汇450万美。

茶叶生产基地以四明山、天台山为主的高山茶区。象山港沿岸的港湾茶区,柴桥郭巨地区的平丘茶区为主。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发展无性系早生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发展名优茶基地。茶园面积从现在的18.3万亩发展到20万亩,茶叶总产2万吨,其中名优茶300O吨,实现总产值3亿元。出口量达到1万吨。创汇2千万美元。干果根据山区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情况,全市新发展板栗、银杏及香榧等干果基地5万亩,在我市西部山区形成10万亩干果商品基地,年产干果1万吨。

花卉发挥我市现有花木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在花木基础较好防奉化、北仑、余姚、江北等地建立花木和苗木基地,巩固扩大“北仑杜鹃”、“奉化五针松”、“四明山红枫”三大花种,建设江(口)一溪(口)花卉产业带。全市花木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花卉年销售额6亿元。

三、加快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是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具个方面: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主导产业,建立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一要稳定粮食基础,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前提和保证。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到20__年全市争取有45万亩耕地建成标准农田,到20__年全市标准农田达到150万亩。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耕地结构,逐步建立耕地的粮经饲肥复合弹性种植结构和养殖混合结构。粮食生产经营走品种优质化。用途多样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路子。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从目前448亩调整到40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30亿斤,其中稻谷产量26斤,在促进粮食品种结构和耕地经营结构优化的同时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根源。

二要巩固改造提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我市的蔺草、竹笋、茶叶、水果、榨菜、创汇蔬菜海水养殖和禽蛋、花卉等产业、产品。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健全服务等措施,致力深度开发,努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小型分散向规范化基地化发展,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民促使这些产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

三要着眼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产业、产品,如长毛兔特种动物养殖、余姚的茭白、慈溪的丝瓜络、鳗鱼等,要组织重点开发,逐步拓展成为新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四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在发展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一方面要用绕传统名优农产品创名牌,通过提纯复壮,嫁接改造等措施来改良品质,促其上档次。上水平;另一方面要围绕“引洋、养野、串季、返古”特色农业,新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要提高商标意识,重视农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宣传。制订完善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实行统一品牌策略,真正做到。“树一个品牌,舞一个龙头,带一个产业”,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在每个主导产业中都有几个在国内国际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二)抓好龙头企业,构筑农产品加工作系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 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到20__年全市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省内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30家能带动本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5千万元、利税超300万元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到20__年全市形成2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真正确立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现有各类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着重做好四个引导:

一是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向外延扩大,把龙头搞大。对现有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城乡联姻、内外嫁接、合作联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企人集团,也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引进设备,新上一批高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是引导小型分散的加工企业聚拢成龙。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是小规模、低档次。因此兴办农业龙头企业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遍地开发,不搞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如目前蔺草、水煮笑和榨菜的加工能力已超过市场需求量或基地生产能力,不宜再新上加工企业,进口加工机械,而应该引导现有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技术改造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团化经营道路。

三是引导有实力的工商贸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行列。大型企业介入农业项目开发,可凭借他们自己在市场、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不论在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上,还是在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上,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我市在这方面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积极鼓励这种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把兴办农业企业作为二次创业的重点。

四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农业的名牌战略。名优产品的有无和多寡是衡量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兴衰成败的标志。因此在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也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技改扩能、更新设备、深度加工。创出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名牌产品,以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处东窗沿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充分依托地位优势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在稳定发展蔬菜。茶叶、水产品、蔺草、食品罐头等传统出口创汇产业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创汇产业或项目。要引导农业外向型企业拓宽商路,调整和扩大农产品出口渠道,开拓新的国外市场。要采取优惠政策,有重点地扶持现有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上规模,并逐步争取赋予自营进出口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放开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大力引进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资金开发农业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创汇农业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要鼓励发展“两头在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开拓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制订出台的扶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

要重视农业对外合作和科技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农产品名优品种、先进技术、农产品精新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鼓励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与国外著名的科研机构。种苗公司、企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信息交流,尽快改变我市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等技术落后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精深加工比例,建立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产业。

(四)搞好服务,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健全和完善五大服务体系:一是增息服务体系、市里建立联系各县(市)区、有关镇(乡)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户、龙头企业、基层政府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协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普及网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通过农业科研和种子(种畜)部门以及原良种场的引进、选育、繁种和推广,扩大农、林、牧、渔各业优良品种的覆盖面;四是物资服务体系,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服务一条龙;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以各类流通企业、经销公司、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为主体,扶持发展农民购销队伍,形成家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产业区域为基础组织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协调生产、组织交流、开展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

(五)培育市场,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是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应采取国家、集体、农户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设市场。一是办好已有的专业批零市场,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向多功能发展,扩大其吸附力和辐射力;二是围绕区域性的大宗农产品,发展特色专业批发市场;三是政府牵头,鼓励部门兴办一些规模、档次高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四是要着力培养扩大农村购销队伍,把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眼界宽、思路广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率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在全市农村形成以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民购销队伍为补充,集贸型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政府扶持,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保障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培育中介组织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教政策等,营造出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包括大型工商企业在内的社会上各种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在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立项审批方面给予优先权,并在建设资金和配套条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要注意规范这些主体与农户的关系,防止坑农、害农的现象出现。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除鼓励农户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外,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贷款等都应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安排;要改变支农资金撒“胡椒粉”的传统做法,重点支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的农业项目;市委、市政府近年出台的各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要切实贯彻落实。对于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及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税费、贷款、用地、出口上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文秘站”版权所有

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和企业加强.对各类生产基地的保护,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七)培育机制,逐步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导的新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触及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条块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重点是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

篇7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休闲农业正是这样一种科技含量较高、有产业支撑和现代经营理念引领的,有别于传统的农产品供应型农业的新型现代农业形式,它的发展壮大正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改造和创新。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关系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拓展农村市场、拉动农村市场消费、实现城乡经济优势互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帮助农村脱贫致富,而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2 开发条件分析

大连市发展休闲农业已具备了四项客观条件,即:都市化社会的出现、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2.1 都市化社会的出现

发展休闲农业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居民的意愿,因为休闲农业的主体是城市居民,他们对休闲农业的意愿取向直接关系到该产业的生存。大连市现有非农业人口347.83万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有度假休闲的需求。曾有人调查,90%以上的中青年都有“乡村休闲游”的愿望,城市规模越大,前往郊区休闲旅游的城市人口基数越大,郊区休闲旅游也就越容易发育。而且城市规模越大,城乡景观的空间差异就越大,城郊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出行率就越高。

2.2 闲暇时间的增多

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三个“长假日”制度(五一、十一、春节),2007年12月又对现有法定假日制度进行了调整修订,“五一”由3天调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各放假1天,国家法定假日全年达到115天(含周六周日)。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不仅使我国节假日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时使广大居民得到更多的休息和出游时间,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农业旅游队伍中来。

2.3 居民收入的增加

2008年,大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00元,比上年增长15.8%,年人均消费支出14101元,比上年增长16.2%,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和市场机会。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但主要是观光性旅游的需求。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就产生。2008年大连市人均GDP折算后约为9099美元,对休闲农业的需求旺盛。同时,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只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转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新需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们日益向往郊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果、开阔的田野,大量城市居民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走进农村。

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休闲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大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创建特色休闲农业乡镇、休闲农业专业村工作,连续2年将此项工作列入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实事并跟踪督办。

项目建设以蔬菜、果树和苗木观赏示范为主要功能,将成为大连市这个美丽旅游城市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3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1 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政府政策为依托,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企业为载体,充分利用三十里堡东升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注重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和项目主题创新,突出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拓展农业的教育、游憩、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同时,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观光旅游服务意识及品质,内联外引,优势互补,着力把休闲农业培育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三十里堡现代农业与自然资源景观、历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3.2 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体验农味和休闲观光为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乡土文化内涵,建成点、线、面综合布局,内部景区相互协调、错落有致,集生产、观光、休闲、科普、体验、购物于一体的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在大连市、辽宁省都享有一定声誉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地。

4 规划的原则

龙口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坚持“生态保护、和谐开发、凸现特色、生产和休闲融合、区域整合联运发展”的原则,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道路。

4.1 生态保护原则

要正确处理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的分配制度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生态保护原则,确保在有效保护培育的基础上实施适度开发。要合理运用边缘效应、循环再生、趋利避害、因地制宜、效益协调等生态农业基本原理,充分发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力求生态环境优美,整体协调和谐,实现良性循环。

4.2 和谐开发原则

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和休闲农业资源的特点,注重自然景观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地就势、尊重历史、包容传统、入境随缘,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建设、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当地旅游景点连线联网建设相结合,强调和谐开发、达到景观、生态、产业动作上的和谐统一。

4.3 凸现特色原则

特色是核心竞争力,是生命力所在。东升村发展观光农业项目,除应具有自然生态景观可供观赏外,还应有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及农业科技可供参观体验,有当地特色农产品可供销售,有独特的农业文化、民间艺术、民俗和风土人情资源可供赏阅,要在奇趣、天然、精品、规模等方面多作文章。

4.4 生产和休闲融合原则

休闲农业具有双重产业特点,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农业的生产特征,将参与性、体验性贯穿于农事活动、农技展示中;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旅游产品,还要将观赏性、知识性、文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使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体验乡村情趣的消费需求。

4.5 区域整合联动发展原则

要充分考虑客源市场,考虑农业休闲旅游资源的特点,区域布局上做好四个“相结合”:与现代农村建设规划结合,与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结合,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结合,与当地旅游景点连线联网建设结合,从而推进区域景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做到资源互补、设施共建、市场共享。

5 功能定位与项目设计

5.1 功能定位

5.1.1 生产经济功能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的本质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区,农产品生产是其基本功能。本项目生产出的农产品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而是最新品种、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出来的优质精品,通过生产这类农产品、扩大产品销售能力,将显著提升三十堡区域农产品竞争力。

5.1.2 示范、推广功能

本项目作为现代休闲农业园区主要是引进示范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现代农业新技术、先进设施,使现代休闲农业园区成为技术新、产出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示范的好样板,为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和当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5.1.3 集聚、扩散功能

本项目作为区域农业生产力新的制高点,具有较强的向外辐射扩散、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作用。通过集聚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使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育与成长的源头,并向更大范围辐射、扩散。

5.1.4 研发孵化功能

以农业科教单位与专家学者的有关成果、专利为基础,通过实验和研究开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把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本现代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

5.1.5 旅游、观光功能

本项目建设的生态农业园区,除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又有新型农业设施的现代气息,加上生态化、精品化的整体设计和常年进行名特优蔬菜、水果等作物的栽植,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人地合一的现代休闲观光景点。通过现代农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浓郁的田园风光、现代生产设施与科学技术及安全优质的生态产品吸引城市居民来此休闲旅游。

5.2 项目设计

5.2.1 蔬菜科技示范园区

设计现代化日光温室区,用于栽培和展示各种新奇特蔬菜以及瓜菜采摘和劳动体验区;露地蔬菜展示区,栽培1年生蔬菜及多年生木本和草本蔬菜;绿色观赏长廊,用于栽培各种观赏瓜类。

5.2.2 果树科技示范园区

设计果品观光采摘区、苗木繁殖区、苹果生产示范区、梨园、大樱桃园等。

5.2.3 娱乐配套区

设计关东大院,用于办公区建设和旅游住宿;科研中心,用于项目生产所需技术研发;酒厂,用于生产自酿酒;豆腐坊,占地50平方米,用于生产餐饮所需豆制品。

5.2.4 餐饮区

利用现有的几户餐馆,增加发展,形成餐饮一条街,以农家院形式为主。

5.2.5 龙口公园

建设游艇码头、主题雕塑、观赏树、绿地等。

5.2.6 新垂钓区

篇8

二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20*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网络,20*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20*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2000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篇9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由传统农业小县向特色农业大县跨越”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我场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分场,努力实现特色规模化,有机农业标准化,高效农业产业化,营销市场信息化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在稳定和提升粮棉油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果业、蛋鸡、花卉苗木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全场今年建立“一村一品”果业示范分场一个,新增蛋鸡5万羽,九江水梨1000亩,花卉苗木4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力争无公害柑桔基地1个,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92元,达到5100元,增长13%。

三、工作重点

1、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基地。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比较好,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建立以一分场岑家、缪家、燕家等组为重点的无公害柑桔基地2000亩,建立以垅里为重点的九江水梨基地1000亩,建立以二分场新村、上王为主的规模为5万羽的蛋鸡养殖基地,建立以农业科技园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400亩。

2、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具备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优势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基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的引导、管理、培训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围绕主导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确保培育组建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专业合作社,着力加强组织协调,规范经营管理。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申报与争创国家、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商标,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力争申报认证无公害柑桔品牌。

四、对策措施

篇10

1、盘县核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1把核桃作为产业来发展的经济意识不够。盘县除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种植核桃外,其他核桃基本是原生的自然生长,这种缺乏规划的自然繁殖,由于核桃和其他农作物生长对空间和阳光的需求,如和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农户多数选择砍伐核桃树以保障其他农作物对光的采集。由此导致只有在荒山和坡地上有少量的核桃树,且由于土壤贫瘠,核桃树长势不好,核桃的病虫自然多,挂果数量少,产量低,尽管市场上核桃的价格高于其他农产品的数倍,并且能在核桃收获的季节给农户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农户会把一个成年的核桃树视为自己的家庭的一笔财富,但是他们依然不会主动成片的去种植核桃。这种经济意识的缺乏和农村交易市场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1.2相关替代品市场竞争大。核桃属于坚果系列,相关的替代品有花生,扁桃、腰果和榛子,尽管核桃的营养价值被逐渐发现并得到认可,但是相比其他坚果系列的产品来说,核桃的市场份额比较小,和其他饮品相比,核桃乳进入市场的壁垒虽然低,但竞争过大,但是如饮料,功能饮料市场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占据,瓶装水市场被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占据。而植物油市场更是被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豆油垄断,很少看到核桃油,核桃油要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难度很大,当然一方面也是因为核桃油价格昂贵。

1.3农村市场发育不完善阻碍核桃交易流通。在农村核桃交易市场,农户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即存在买方市场,由于和核桃品种杂乱,良莠不齐,市场价格也不一样,农户与消费者交易以小笔交易居多,一般一笔交易几斤至几十斤,核桃消费也是直接生食,没有进行深加工,市场交易关系也是简单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信息的不通畅,市场发育的不完全,核桃只能在本地市场被消化。未进行深加工的核桃其附加值比较低,除去成本农户基本没有什么收益。

2、盘县发展核桃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2.1人力资源优势。盘县有人口118万,其中农业人口96万,贫困人口38.97万,农民居住在山区,土地产出率低,收入薄,无固定收入来源,农民平均纯收入4305元,不到云岩区农民人均村收入9124元的二分之一,排全省第四十位,所以在盘县广大农村发展核桃种植可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更多地农村劳动力投入,盘县众多的农民和农村人口推动盘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关键,积极调动群众参与退耕还林,营造经济生态林,发展核桃这一绿色产品,能带动农户就业致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经济生活水平。

2.2政策优势。20 世纪 90 年代,盘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六个十万亩”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其重点是发展4.9995万亩核桃种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建设,整合农业扶贫项目等资金发展核桃产业,2008 ~2009 年种植核桃 3.15万亩。贵州省“十二五”期间把核桃产业作为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产业,预计在六盘水完成80万亩的核桃种植面积。2010 年 9 月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办公室编制的《贵州省 2010 ~2015 年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将盘县列为核桃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盘县2011年财政扶贫资金核桃产业化项目总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0万元,在水塘镇、板桥镇,种植核桃17340亩。这些政策无疑是盘县为盘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3市场优势。核桃果仁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医病、强体、健脑的特殊功效。随着人们对智能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消费方式的改变(由单一的带壳消费向鲜食、油、粉、露等多元化消费费转变),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从发展现状看核桃特别是优质核桃中短期内将难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从经营效益看,优质核桃综合效益相当于普通核桃近10倍。核桃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逐渐上涨,是纯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核桃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3、核桃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建议

3.1 提高核桃产品的研发能力,引进并增加技术投入。成立核桃研发机构,专门负责核桃的苗木培育,核桃的嫁接技术的研究,培育适合盘县生产发展的优质核桃幼苗。研究核桃的病虫害技术和药品,增加对核桃病虫灾害的防治。对核桃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提高在栽培核桃和管理的科学性,研究核桃的采摘技术,可以减小核桃的采摘难度,较少核桃在采摘过程的损失,并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投入,降低核桃生产成本。此外,最重要的研发核桃产品的技术,深度发掘核桃产品的价值,提高核桃生产加工的附加值和扩大核桃产业发展的空间。

3.2加强农村水利、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盘县新增小水窖2.79万口,但是这些水窖只能满足村民基本生活用水,对农业的贡献微弱,盘县各乡镇地势陡峭,即使有村庄旁边和河流经过,但是山高谷深,取水较为困难,各地的取水方式夏季多用人担,而旱季取水苦难则改用马驮。由于经济农村经济水平低,加之地形地势的影响,农用水泵的使用率低。

目前农村网络发展速度滞后于城市,在盘县,农户了解市场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每周一次的农村乡镇集市,或者电视,电话等信息渠道,目前盘县电视的普及率为92.8%,电话普及率为74.35%,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为62.71%。农户对信息的获取有限,对市场需求状况不了解,导致农户经济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盘县农村互联网建设落后,互联网覆盖的点只有县城和37个乡镇镇中心,而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经济时代,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国内外市场核桃的需求状况,核桃产业的发展状况,以此来调整经济行为。新一代的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娴熟,他们通过网络购买外地商品。盘县核桃产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物联网的建设,来了解市场需求状况,核桃产业发展信息,同时通过互联网来扩展销售渠道。

3.3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国家从2004年起,减免农业税和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盘县发展核桃产业除坚持国家政策外,盘县地方政府应对新建的核桃生产加工企业给予减税费或免税费政策,扶持核桃企业的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有利于增强核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核桃产业的发展实行财政补贴,如对核桃种植农户按核桃种植面积实现直接财政补贴,对积极进行核桃良种推广的农户补贴,对采购用于核桃加工的机械的农户进行部分财政补贴。这种补贴政策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核桃产业发展的间接投入。

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用共享”的运行机制。以龙头企业的发展来提高核桃加工转化率,提升盘县核桃的品牌,提高盘县核桃的附加值。(作者单位:1.贵州民族大学;2.盘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篇11

1.1市场导向原则

主导产业必须是在今后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其中大部分能够直接或通过加工而成为商品销售,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业。

1.2资源适宜性原则

主导产业必须是该地区资源条件最适宜产业之一,且可开发资源量广质优,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开发利用后仍可持续发展。

1.3比较效益原则

主导产业必须选择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在本地区适宜发展产业中比较效益最好的产业。

1.4开发主体意愿原则

选择主导产业必须尊重开发主体对开发项目(品种)的选择和尊重历史传统产业习惯,同等条件下群众愿意发展的传统产业优先选择。

1.5产业政策原则

选择发展主导产业要符合本级政府或上级政府已出台的产业政策的要求。

2必须确定主导产业的最适宜发展规模和方式

主导产业确定后,如何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主导产业的发展,必须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到产品的转化率和产品到商品的转化程序最高为原则。也就是说,主导产业的发展不但资源和投人要可持续发展,而且投人产出比例要最高。

根据这一要求,首先要根据对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交通、人口、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子的预测,并以此预测某一主导产业在该地域范围内的市场前景,进而提出这一主导产业在这时期内的最佳发展规模其次是要对各主导产业所依赖的资源条件进行承载力分析,探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卜的资源最佳开发程度和与此相应的主导产业最适宜发展规模。第三是要分析主导产业的投人产出情况.尤其是分析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效益情况比较,找出决定主导产业效益的关键限制因子,分析其发展的后劲,提出主导产业发展的最佳时限和替换产业选择对象等。最后,综合分析上述三个主导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提出最适宜的发展规模和模式,并以此为依据搞好主导产业的基地发展规划。

3必须科学规划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基地)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具有不可忽缺的作用,因此搞好龙头企业的发展规划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核心。要对龙头企业的发展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首先必须对该企业的发展潜力等作一科学分析.然后根据加工能力、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能力、产品科学含量等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发展规划。

4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保证

篇12

2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

2.1规划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独特生产条件分析规划区域内特有的名优农产品的形成均有其特殊的原因或不凡的背景,有的已成为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有独特的生产条件。其生产的地块、种植方式、采用的原料、加工工艺、存贮方式都是名优农产品的有机构成的部份。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名优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剖析,科学地总结其特质的成因,有助于名优农产品传承和发展。生产的地块条件分析:包括地貌情况。耕作层土壤的土质、厚度、酸碱度、孔隙率、矿物质成份(对人体的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含量)、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情况。耕作层土壤的温度及其变化。耕作层土壤补充源的酸碱度、矿物质成份、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情况。全年降水量及时间分布,地下水潜水面高度及变化。影响耕作层的水源(包袱灌溉水源和地下水)的水温、酸碱度、溶质浓度、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情况。生产期积温,日照时间和气温、空气湿度、风(风力、风向)变化情况等等。种植方式条件分析:包括栽培方法,其它生物对其生产的影响,农产品生产期与土壤涵养期地块管理,相关农作物种植方式及其与名优农产品地块关系(山上与山下,上风位与下风位,灌溉方法与顺序等)。名优农产品特性分析:根、茎、叶、花、果的成份及其对人体健康、味觉的影响。加工分析:包括加工环境、原料(包括水)、工艺流程、配方。存贮方式:包括存贮环境(空间、湿度、温度、微生物等)、容器、压力、时间等。

2.2拟选的其它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其它优势特色农产品是根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在充分考虑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出发选取的。这类特色农业产品生产条件分析主要是调查规划区内现有的农产品种类及其布局、产量、特质等。在进行生产的地块条件分析、产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植物不同部位对人体有益元素的萃取能力和对人体有害元素的抑制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方案,确保所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达到优质标准。

2.3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样本根据上述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结果,制定生产地块条件与种植优质农产品品种之间对应关系的样本数据库。

3圈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地块

对规划区内的所有生产地块按生产条件分析的要求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成果数据化,利用数据平台的分析功能,参照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样本数据库,按照本文2.2条顺序,圈定各特色农产品(一般选2~3个品种,排列在后的为备选)生产地块。圈定各特色农产品生产地块时,宜将能通过采用工程措施、生态措施改进生产条件的生产地块纳入改造后的生产地块等级中。再根据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耕作要求进行地块合并。

4特色农业规划布局

特色农业规划布局分为规划空间布局、农产品生产布局、工程布局[3]。规划空间布局:也就是特色农业规划的功能分区,根据总体目标要求,规划区域内一般应有建筑或管理区(办公、接待、仓储运输、产品展示销售等)、农产品生产区、农产品加工区、观光休闲区等。农产品生产布局:在农产品生产区内,参照圈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地块,在充分考虑生态平衡或生态效益的情况下,安排设施农业用地和各生产地块种植品种、耕种制度。工程布局:包括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包括水循环利用与排污治理)工程,防护林工程,土地平整、地貌重塑与土壤改良工程,生态保持、景观改造与提升工程。

5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计算实施规划所需投入的总费用、年增加的收益、投资回收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效益指标数据,评价投资可行性。(2)生态效益。从生态保护、耕地质量变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环境污染等生态角度评价规划的合法性、可行性。(3)社会效益。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的辐射效应,人文景观改善,丰富文化、教育,食品安全等角度分析受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

6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应涵盖规划编制、实施、监督、评价和后续维护全过程。在规划编制阶段主要有规划宣传、专家和当地群众意见收集、方案评审等三个方面内容。规划宣传是规划前期的重要工作,当地群众对规划目的的了解和支持程度是规划执行的前提。专家和当地群众意见收集有助于规划编制人员对规划区的现实和历史情况的全面掌握,这些意见有时会导致规划方案、方向、甚至是规划目标的改变。方案评审包括规划的合法性、合规性评审,与当地相关规划一致性评审,村民对工程项目的确认,(当地)专家评审等环节。

7制定保障机制

(1)政策。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切实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修改,明确规定规划实施的主体、客体、责任和义务。(2)技术。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施肥、用药配方,生产流程科学化,质量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种系列化等。(3)组织。管理机构有权威、构架完整,管理团队专业齐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4)管理。完善规划实施的激励措施。有疑问,先试点,后推行。积极开展规划实施评价,按规定修改和完善规划。灾情应急制度化。

篇13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07-02

1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需求也逐年攀升,从而对于农产品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冷链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传递到消费者的过程。农产品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是当前亟待关注的问题。

2 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认识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农产品物流,我们分别对杭州传化、深圳海吉星、西安雨润、北京新发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这四个物流园区在地域上可按东、南、西、北划分。杭州传化为运输型的物流园区;深圳海吉星、西安雨润为新型现代化的第四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园);新发地为传统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对这四个物流园的比较,我们对农产品物流的现状有了三点初步认识。

21 传统型农产品物流模式形势严峻

作为传统型农产品市场代表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需求,与新型的农产品物流园相比,存在诸如规模受限、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多重问题。比如,目前新发地市场还处于传统的露天交易,未来需要建设现代化仓储配送中心和现代化的交易大厅。再比如,“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未来需要大力提高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

22 新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模式逐渐成熟

西安雨润为新型现代化的第四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典型,由雨润控股集团投资。目前,集团已构建起以肉制品、副食品、农产品为3条物流主线,以遍布大陆3000多家种养、加工、销售网点为市场面的点、线、面结合的物流网络体系,另外在全国15个城市取得了土地,进行全国布点。其次,它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促进发展,物流园区距西安北客站1公里,距机场18公里,机场高速、延西高速、包茂高速、绕城高速在项目周边交汇,高速出入口均在2公里范围内,地铁2号线、规划的地铁4号线均在此设有站点。另外,西安雨润物流园区凭借着详尽的规划方案,先进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着力打造了以“基地直供、厂家直销、终端配送、电子结算”的新型现代化物流园。

23 农产品物流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0世纪末前后,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全新的环境。从国内状况分析,一方面随着人们传统生活习惯的改变,对农产品流通的规模、频率和质量安全都有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加,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客观上要求摆脱集贸式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始形态,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降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风险。从国外状况讲,外国物流巨头进一步“抢滩”,物流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我国民族物流企业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3 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笔者认为在稳步推进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过程中还应侧重以下几点。

31 加强农产品物流园区布局规划

就农产品物流领域而言,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和农产品物流本身的特殊性有关。第一,农产品物流领域容易出现严重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制约。第二,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尤其是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有规划的引导。第三,要跨越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产品物流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有规划的指导。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已经与发达国家有了几十年的差距,要迅速追赶,需要跨越发达国家曾经用几十年时间的低水平发展阶段。

32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立足中国国情,改善农产品物流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继续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尤其是各式农用运输车发展与改进;其次应大力着手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再次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最后要努力扩大产销地的农副产品市场范围。

33 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尤其对于灵活性要求极高的农产品物流来说,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通过现代计算机互联网连接农户、生产商、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形成现代的农产品供应链。同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为农产品的流通构建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经营者提供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库存信息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生产者制订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让农民得益,消费者得实惠。

34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改革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系统,中国约有80%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以传统的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输,由此导致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而“冷链化”物流致力于建设完整的冷链化配送,最大限度地保障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不中断,恰恰能最大化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扩展社会服务面;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冷藏集装箱运输,加快专业冷藏运输工具的开发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变质或受污染。

35 加强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有学者曾说人才缺乏是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和创新的最大制约因素。对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一方面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科研能力的“三高”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物流的在职教育,培养业务能力过硬的实用性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确保及时充足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只有理论和实践真正得到良好的结合,农产品物流业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2]李学工农产品物流框架体系构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3]陈治国,李红国内农产品物流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0(19):40-4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