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8 14:49: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截止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
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持续增长的基础。2009全年GDP仍保持8%左右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前进。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鼓励、3G网络正式开通等共同推动了中国网民规模增长。
从绝对规模上看,2009年网民增长8600万,由于中国网民基数庞大,虽然增长率降到了28.9%,但是网民规模增长依然旺盛。
(二)宽带网民规模
随着手机网民的增长,出现了逐渐增大的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这一群体在2009年末已经占到网民整体的8%。而其他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92%,其中有97.9%使用宽带,即目前有3.46亿网民使用宽带上网,占整体网民的90.1%,年增长7598万用户。
2009年,中国基础电信网络的通信能力进一步提升,保障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宽带化。1~11月份,基础电信企业净增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17.6万户,达到10205.5万户,其中xDSL用户8315.1万户。
中国宽带网民规模对比
(三)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中国手机网民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截至2009年12月底,手机网民规模2.33亿,占网民总体的60.8%,移动网络、手机终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分省网民规模
目前,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我们按照互联网普及程度差异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福建、辽宁、江苏、山西、山东十个省或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山东网民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年增幅分别达到40.2%和39.6%,增长排名第10、12位。
第二梯队: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包括海南、重庆、青海、新疆、吉林、陕西、河北、湖北8个省和直辖市。其中湖北和吉林省网民增速最快,年增幅39.9%和39.6%,增长排名第11、13位。
第三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江西、安徽、贵州13个省或直辖市。这些省份网民增速较快,其中甘肃、河南、云南排名全国前三甲,分别为63.6%、56.4%和54.0%。
中国互联网普及状况
2009年分省网民规模及增速
省份
网民数(万人)
普及率
增长率
普及率排名
网民增速排名
北京
1103
65.1%
12.6%
1
28
上海
1171
62.0%
5.5%
2
30
广东
4860
50.9%
6.7%
3
29
天津
564
48.0%
16.3%
4
24
浙江
2452
47.9%
16.3%
5
25
福建
1629
45.2%
18.1%
6
23
辽宁
1595
37.0%
40.2%
7
10
江苏
2765
36.0%
32.7%
8
17
山西
1064
31.2%
29.9%
9
19
山东
2769
29.4%
39.6%
10
12
海南
244
28.6%
13.0%
11
26
重庆
803
28.3%
34.3%
12
16
青海
154
27.7%
18.5%
13
22
新疆
634
27.5%
1.4%
14
31
吉林
726
26.6%
39.6%
15
13
陕西
995
26.5%
25.9%
16
21
河北
1842
26.4%
38.1%
17
15
湖北
1469
25.7%
39.9%
18
11
黑龙江
912
23.9%
47.1%
19
7
内蒙古
575
23.8%
49.4%
20
4
宁夏
141
22.8%
38.2%
21
14
湖南
1406
22.0%
40.7%
22
8
广西
1030
21.4%
40.3%
23
9
河南
2007
21.3%
56.4%
24
2
甘肃
535
20.4%
63.6%
25
1
四川
1635
20.1%
48.2%
26
5
云南
844
18.6%
54.0%
27
3
西藏
53
18.6%
12.8%
28
27
江西
790
18.0%
29.5%
29
20
安徽
1069
17.4%
47.9%
30
6
贵州
573
15.1%
32.3%
31
18
1.移动互联网流量成倍增长
2011年,全球每月移动互联网流量约为600PB,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3200PB。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最大驱动力。2014年,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流量为2011年流量的7倍有余,2012-2014年,智能手机上网流量都保持每年2倍及以上的速度增长。
移动个人电脑、路由器和平板电脑的流量增长速度较智能手机增速较缓,但2014年的月移动互联网流量也超过了1000PB大关。
2011-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图
2.移动设备拥有率达到较高水平
截至2015年1月,全球接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总数超过70亿台,几乎平均全球人手一台。作为最主要的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手机仍然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12.86亿部,同比增长28.0%。平板电脑增速较前两年显著下降,但仍然保持增长,全球出货量为2.34亿台,同比增长7.2%。近三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3.3%和27.0%,增长幅度有所放缓。
2013年-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季度出货量
3.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快速上升
2007-2014年全球移动蜂窝用户数和移动宽带用户数
二、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
(一)产业规模
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继续蓬勃发展,总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134.8亿元,同比增长115.5%,为2011年市场规模的7倍多。一方面,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所衍生出的互联网金融、交通旅行、在线教育的应用服务愈发完善,并加速推广向图2011-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图市场,成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1-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图
2.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
2009-2014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发展情况比较
3.手机上网用户首次超过PC端用户
2007-2014年我国移动网民规模及其占比
4.移动应用不断丰富
移动应用垂直分类活跃度(2014年12月31日)
(二)产业结构
1.从设备看,国有品牌市场份额大幅增加
一是随着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苹果再次提升中国市场的产品份额,安卓阵营仍然面临强大的冲击。
二是国产品牌在安卓阵营中话语权显著增强。2014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降至第五位,落后于小米、苹果、华为和联想,且全年市场份额落后于小米。
三是2014年度三星表现一落千丈。主打Galaxy系列和Note系列旗舰机的三星,2014年中国市场份额跌落6.6个百分点。由于三星在韩国经济中的重要分量,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智能手机的激烈竞争甚至被韩国银行经济统计部门认为,直接拉低了三星对中国手机出口,从而降低了韩国的出口和GDP。
2013-2014中国市场移动智能手机品牌结构
2.从用户看,新生代用户力量持续崛起
用户不断年轻化,80后已经成为中流砥柱,90后和95后作为新生力量迅速崛起。2014年,90后已经占据了移动用户总数逾70%,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绝对主力,80后和85后用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24.4%。
(三)主要特点
无线WIFI仍然是最主要的联网方式。
2014年12月移动设备联网方式占比
三、创新进展
(一)产品创新
1.可穿戴设备应用即将进入爆发期
可穿戴设备开始得到消费者认可,但囿于缺乏杀手级产品引燃市场,当前市场仍然处于爆发前夜。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达到2200万台,比2013年翻了两倍多。2015年AppleWatch智能手表的有望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明星级产品,加快释放市场需求。
2014年部分典型智能可穿戴产品一览表
2.智能家居产品体系逐渐形成实用环境
在“硅谷战争4.0”中,微软、英特尔等老牌芯片巨头让位于新的互联网巨头,包括谷歌、三星和苹果等。2014年1月,谷歌以32亿美元高价收购Nest,后者在智能家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三星依靠制造业的垂直优势,试图渗透智能家居市场,首先攻占技术含量最高的市场,然后携高端产品的技术优势,由高到低“垂直渗透”,逐级占领市场。
3.智能汽车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的重要支撑点
2014年以来,汽车向智能汽车时代演进步伐加速,智能汽车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力的又一重要领域。由ICT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主导,智能汽车正在形成从上游的操作系统、芯片、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到中下游的软硬件集成、整车集成和运营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整车企业和ICT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表现尤为积极。奔驰、奥迪、福特、通用、沃尔沃、丰田、特斯拉等国际汽车企业和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国内汽车企业分别推出车载系统等新产品和新车型,谷歌、苹果、IBM、英特尔、AT&T等国际信息技术企业,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奇虎360、中国移动等国内信息技术企业以及运营商纷纷研发导航、语音识别、娱乐等应用程序以及无人驾驶、车载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企业加速跨界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四、应用推广
2014年,旅游/交通业、移动电商、社交网络、即时通信、游戏和效率工具六个行业创造近2300亿美元价值,成为移动互联网巨头公司的主营业务领域,其产生的价值占移动互联网总价值的89%。
十亿美元公司的垂直领域分布
(一)打车应用:引爆交通出行的O2O价值
交通/旅行领域一直是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移动互联网投资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作为O2O代表的移动打车应用,是用户量大、使用频率高的重量级应用。
(二)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银行改革的新生力量
2014年,支付宝和余额宝获得了长足发展,奠定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坚实力量。。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频发,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可以期盼,互联网金融可能成为未来倒逼传统银行改革的力量。
(三)工业互联网:引领产业互联的新趋势
2014年3月底,在美国商务部的支持下,由AT&T、思科、通用电气(GE)、IBM、英特尔等发起成立的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力图通过设备与IT技术的融合,将高性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结合,大幅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产业,进一步推进美国“再工业化”国家战略。与德国工业4.0和我国的两化融合战略一齐,将产业互联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四)在线教育:慕课(MOOC)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美国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相继成立,成为全球慕课的引领者。
五、企业发展
(一)总体发展状况
2014年,全球十亿美金移动互联网公司达68家。这些企业的业务大多横跨游戏、即时通信、交通、社交、音乐、导航和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表明移动互联网巨头往往通过某一行业或某几个行业的显著优势,表现出向其他行业渗透与整合的显著倾向。从行业整合能力看,苹果、谷歌、三星、微软等老牌电子产品制造或互联网巨头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
(二)国外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1.微软:从被动转型到移动优先,多举措加快“移动+云”战略
2.谷歌:提升安卓生态圈活力,向广阔领域延伸影响力
3.苹果:进一步完善iOS生态体系,在智能设备领域广泛蓄力
4.Facebook:转战移动社交,继续保持社交优势
(三)国内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1.百度:打造开放智能平台,强化多元化移动应用体验
2014年,百度加快调整策略,通过并购和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的方式,加快移动互联网创新步伐。百度通过在搜索、移动分发和LBS方面的积极投入,建立起百度在移动市场的领先地位。
2.阿里:广泛布局O2O市场,跨界收购完善生态体系
2014年9月,阿里巴巴梦寐以求地实现了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并创造了当前最高的IPO市值。通过加快电商平台移动化整合全面布局O2O,进一步强化自身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以及跨领域并购丰富移动生态体系,阿里突破了电子商务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中的绝对霸主地位,开拓了移动互联网新兴领域,逐渐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3.腾讯:充分发挥移动社交平台,强化全生态开放式创新
2014年,腾讯继续巩固微信的优势,不断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体验。截至2015年1月,仅仅3年时间,微信的全球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用户群体规模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同时也成为腾讯公司构建移动生态体系的核心入口。
4.小米:打造硬件生态体系,互联网思维延伸至多元化终端
小米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迅速完善着自己的安卓智能硬件生态圈,在已有的MIUI、米聊、多看读书、小米商城等应用软件基础上,形成更加丰富全面的应用。通过互联互通构建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体系。2014年小米了小米手机系列、红米手机系列、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随身wifi、小米路由器、小米平板、小米手环等10余种产品,形成了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的硬件产品体系,该体系的智能硬件产品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互动和融合。
六、产业投融资
(一)国外投融资情况
全球移动互联网投资细分领域(单位:亿美元)
(二)国内投融资情况
2014年,我国互联网领域总共发生的融资1878笔,融资总金额超过一千亿人民币。从投资数量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有232笔投资,仅次于电子商务,约占全部投资的1/7。此外,与移动互联网息息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也成为投资热点。
互联网各领域投资项目占比
2014年我国典型移动互联网并购案例表
七、2015年移动互联网发展展望
(一)总体发展展望
1.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四千亿美元
预计2015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收入将达到4000亿美元(约2.5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约1000亿美元。据Digi-Capital预测,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年营收将达到7000亿美元(约4.3万亿元)。移动商务、移动广告、应用内购物、应用即服务模式等成为重要增长点。其中,移动电商收入将达到5160亿美元。个人移动应用规模为740亿美元,企业移动应用为530亿美元,移动广告则为420亿美元,而可穿戴设备其市场规模则为110亿美元。
2.中国移动互联网收入将近四千亿元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然十分蓬勃和活跃。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2014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对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微软、苹果等移动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布局也愈发重视和突出中国市场的地位。据预测,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增速仍将保持近77%的高速增长,总市场规模达3776亿元,较2014年上升1600亿元。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图
(二)创新态势展望
1.消费互联网延伸发展,加速转型产业互联网
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发展已经超于美国主流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量的总额,实现了我国以零售业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发展的逆袭。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正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企业互联网。据麦肯锡预计,2013年到2025年间,互联网在中国GDP增长中的贡献可望达到7-22%。消费电子、汽车、化工、金融服务、房地产、医疗卫生这六大产业产值超过中国GDP的1/4,移动互联网将通过互联互通、数字化、智能化,对六大产业融合起到关键性引领作用。
2013-2025互联网应用对我国主要行业的贡献率变化
2.云计算成为最重要技术趋势,助力移动终端发力
云计算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重要技术趋势之一。2015年,巨头们仍将重视公共云和商业云的布局,移动云技术有望快速提升。
3.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过渡,智能硬件市场期待爆发
全球智能硬件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丰富。预计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13亿部,手机式平板(屏幕为5.5-7英寸的智能手机)为3.2亿台,平板电脑总出货约为2.33亿台。2015年,随着Apple Watch的,有可能引发可穿戴设备的系统之争,也可能由于拳头级产品的出现而明确产品的发展方向。
4.企业办公BYOD趋势显现,引领企业级应用增长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移动办公)逐渐进入成熟期,移动商务有望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大增长点。
5.全球移动互联网价值提升,社会功能不断提升
一、前言
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便利。以我们高中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为例,教师可以直接将电子版的课后作业发送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互联网+”的出现分别从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经济方面即为:“互联网+”的应用促进了各个行业所获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国“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存在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互联网+”
1.“互联网+”的概念
从本质角度来讲,可以将“互联网+”看成是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工业以及互联网农业等。事实上,互联网与这些行业的组合关系并非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将互联网整合成相关行业的基本工具,利用这种工具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将“互联网+”看成是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一种特殊强化模式。在实际过程中,“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要素,通过与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领域的融合,实现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化、融合性发展。结合我国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可知,其与我国经济之间的融合发展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互联网+”的应用优势
“互联网+”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可持续发展优势。对于任意一种行业而言,只有实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行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和经济效益。“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各个行业市场结构的更新与改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各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发生了明显的扩增。“互联网+”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效益竞争量最大化的方式,平衡目前发展与后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相关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二,提升资源配置质量优势。从本质角度来讲,当资源被应用在适宜的位置时,才可以产生较高的利用率水平以及较多的经济利润。
三、“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进行分析:
1.工业方面
从以往发展历程可知,海尔集团率先在我国的辽宁省沈阳市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家电智能互联工厂。与传统的工厂相比,所属海尔集团的这一智能互联工厂已经全面实现了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虽然该工厂的前期投入较高,但其能够为工业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除此之外,该工厂在交互方面也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优势。除了设计师关于相关家电产品的设计理念之外,客户与该智能互联工厂中各类家电产品之间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客户可以将自身的使用意见反馈转化成电子信息,传输至该工厂的对外意见信息收集平台中,进而促进该工厂所生产家电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提高。结合这一情况可以预测:未来,我国工业方面的“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范围将得到良好的扩展,海尔集团的经验能够为其他意图发展“互联网+”生产模式的企业提供有效的参照依据。
2.银行方面
就银行方面而言,我国“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主要是通过网上银行提现出来的。自网上银行于2014年正式成立之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便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初,深圳某互联网银行开始进入试营业阶段,经过3个月的良好试运营期之后,该银行正式面向公众开始营业。与传统的实体银行机构相比互联网银行在经营成本、业务处理效率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从经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对于客户而言,互联网银行的营业帮助他们免除地域限制的干扰,且有效缩短了排队时间。结合我国目前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情况可知,在未来,这一行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客户数量,其与实体银行之间的合作项目、发展质量也将朝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3.农业方面
目前我农业方面的“互联网+”与经济融合所取得的成果相对较少。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虽然当前这些国家的农业互联网生产模式仍然停留在3.0水平,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经验的增加,这些国家很快就能实现农业互联网生产的4.0模式。对于我国而言,可以通过对这些发达国家先进农业互联网智能化生产经验的借鉴和学习,促进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4.电子商务方面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背景中,各个群体,如我们高中生、白领等都已经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便利性。与2015年相比,我国所有用户在2016年全年中消费金额对GDP产生的贡献率发生了3.28%的增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这一数据在未来的一定阶段中仍然会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四、结论
“互联网+”的提出为我国各个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本质角度来讲,“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银行、工业以及农业等方面。对于这些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必然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枫,陈金鹰,邱越. “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Sichua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四川省通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四川省通信学会(Sichua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2015:3.
[2]肖岚. 创意产业融合成长的动力机制及其自组织创新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2.
[3]刘大海,葛佳敏,李晓璇,纪瑞雪. “互联网+海洋经济”的融合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J]. 海洋经济,2016,02:13-19.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如此大好形势下,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难题。西部地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西部地区中,11个省、市、区(不含)共有国家级贫困县375个,且全国低收入人口大多聚集于此。[1]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关注。互联网的出现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经济模式,因此,值得探究分析。
1当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
为了制定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必须了解西部地区各个省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政府的帮扶,西部农村经济在农业结构上已经进行了调整。同时,相关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已经基本实现农业快速综合发展。截至当前,种植业虽占第1位,但比重明显下降,由80%降到575%;林业变化不明显;牧业比重由155%上升到286%;渔业比重上升,由16%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达到103%。[2]
现如今,在政府的推动下,西部地区已经在逐步推进“互联网+”一村一品工作。以西部地区的陕西省为例,其拥有众多优质水果,包括洛川的苹果、陕北的红枣、户县的葡萄、眉县的猕猴桃,陕南的各种茶叶、核桃、野生木耳、豆腐干等,这些均是特色农产品,有形成品牌效应的潜力。但是,西部地区农村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加之农产品滞销严重等问题,因此,经济发展状况改善不明显。
2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从地域环境方面分析,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土地荒漠化继续蔓延。调查显示,受西北的风蚀和西南的水蚀作用,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区域占全国绝大比例。西部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占中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以上。[3]同时,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从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西部城乡发展失衡严重有关。具体表现为:①产业结构不合理。西部开发投资的特色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不多,且该地区市场化程度达不到标准,产业配套条件欠缺。由此还形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输出的困境。②西部农村工业体系落后,不足以带动农村积极发展。依附于农村经济的西部农村工业,表现为布局分散,资源共享低,效益不高,规模小,技术、品种效率低。[4]③西部农村教育缺失。因此,难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以西部地区某镇为例,当地网络覆盖较为齐全,而且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也颇为壮大。当地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较为落后,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度普遍较低。从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需求而维系。而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还遇到诸多问题,譬如农产品的保鲜运输问题。
3实践探索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融入“互联网+”新模式的路径为了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生产力,改善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有必要针对西部农村实施“互联网+”新模式,用以改善西部地区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为此,应该以建设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利环境为根本目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1“互联网+”政府
政府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负责人,在新经济模式下,应该发挥其宏观作用。为了快速推进“互联网+农业”,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研发适于农民的智能终端,解决农村信息通信问题。由此,才能推广“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同时,政府还要致力于推动国家农业大数据应用及研究中心的建立,借此形成一个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等全环节的完整信息链,供农业生产各环节应用。
32“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为了有效推进西部地区“互联网+”行樱应该加快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大市场”与“小农户”和“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直接对接。由此为提高农资、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奠定根基。借助“互联网+”行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形成网络化运营体系,并且拥有农业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冷链物流等。[5]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为西部地区农资、农产品等农业商品的销售创造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农村都以“生产基地+销售点”的模式产销,而互联网的应用,使其变成了“生产基地+消费者”的对接,这有利于整合产业链资源,也为形成一批农场至家庭的F2F、O2O直销模式打开了突破口。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借鉴江苏蔬菜园艺产销网(佳园网)。
33“互联网+”优秀产业
为了凸显区域特色,互联网必须和优秀的产业融合。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特色农产品,形成“互联网+”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农产品销售,一直采用传统批发销售渠道模式,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效应不好。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以生鲜农产品品牌化为着力点,优化运营模式。在此方面,可借鉴的例子非常多,譬如蒙牛推出的可追溯牛奶,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文字、图片,牧场、工厂生产全过程,而就是通过百度云技术和二维码实现的。是“互联网+”优秀产业的典型代表。
34“互联网+”农民
为了体现互联网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互联网+”农业的实践应用,离不开各种先进人才。西部地区有文化、懂经营、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较少,为此,需要做好文化培育。只有拥有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互联网+”农业才会落到实处。为了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可借助“互联网+”的虚拟网络教育培训环境进行在线或互动教学,让农民真正地接触和了解互联网,受惠于互联网。
4结论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作为占据我国国土绝大部分比例的一个区域,其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采用“互联网+” 的发展模式于西部农村区域中,能够为提升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让西部农村迈进精准化、动态化、智能化的农业新时代大门,必然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当地农民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丹西部农村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选择[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2]胡鞍钢,温军,吴群刚,等西部开发的新模式与新原则[C].//国情报告[第三卷 2000年(下)]2012:44
下同)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该项工作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为信息产业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中国互联网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此,谨对他支持与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调查方法
前21次调查工作基础之上,依据统计学理论和国际惯例.本次调查采用了电话抽样调查、网上联机、网上自动搜索和统计数据上报的调查方法.
一)电话抽样调查
电话抽样调查偏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络应用、网民对互联网评价和非网民状况.目标总体细分如下:
A:有住宅固定电话的居民
B:住校的高等院校学生
C:没有住宅电话的居民.:
C1:有小灵通(无线市话)居民
C2:有手机(移动、联通)居民
C3:无任何移动电话的居民
接听免费,小灵通属于无线市话.从访问实施的角度看,住宅固话与小灵通在局号上无法区分,合并两者.即子总体A和子总体C1可以合为一个子总体访问.从访问实施的角度看,可以划分如下:
A+C1:有住宅固定电话(含小灵通)居民
B:住校的高等院校学生
C2:无住宅固定电话.
C3:无住宅固定电话、无手机的居民
抽样样本总数为16,此次只针对子总体A+C1BC2进行调研.000个.不对子总体C3调研的原因在于,子总体C3中的网民规模较小,考虑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局部网民规模会越来越少,忽略不访问.
1.子总体A+C1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
目的使所抽取的样本近似接近自加权样本.先按省分层,电话调查的抽样方法是分层二阶段抽样.各个层中独立抽取样本,然后再在省内各地市分配样本.
抽样指标
考虑的指标是"住宅电话覆盖6岁及以上的居民数".确定省内地市州样本量时,确定各省样本量时.省下所有地市州都被抽中,采用该地市州的住宅电话数目作为抽样指标,样本量按每个地市州住宅电话数占全省住宅电话数比例分配.
样本量
最终样本确定为7,各省样本量根据各省A+C1人口数占全国A+C1人口数的比例进行分配.综合考虑精度与成本.000个.
实施方式
随机排列之后拨打,根据每一地区的固定电话局号生成电话号码.对其中的家庭电话进行访问.为提高访问胜利率,采取方便原则,接电话的居民即为被访者.访问被访者的上网基本情况.
2.子总体B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有效样本量设定为2000个,子总体B指在校高校学生.综合考虑利息与精度.即全国范围内抽取200所高校,每校抽取10间宿舍,每宿舍访问1人.抽样方法是分层三阶段抽样,使最终样本为近似自加权样本.分层指标为省份(31个省份)和学校层次(本科、专科),共分为62层(31*2=62.每层应抽取的学校数目=该层学生数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200.
抽样指标
由于抽样框的限制,理想的抽样指标应该是住校的学生人数.实际采用的抽样指标是校学生人数.
实施方式
随机排列之后进行拨打,根据抽中学校的固定电话局号生成电话号码.对其中的宿舍电话进行访问.考虑到同宿舍的人同质性较高,采取方便原则,接电话的学生即为被访者.
3.子总体C2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有手机的6岁及以上居民.为保证调查的实施,子总体C2指无住宅市话.同时综合考虑利息与精度,样本量在各省的分配依照各省移动电话的卡数占全国的比例分配.子总体C2样本量为7,000个.
抽样指标
但是没有这个指标的详细数据.实际抽样指标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各省手机用户卡数理想的抽样指标应该是"无住宅市话的实际手机用户数"..
实施方式
拨打甄别出属于子总体C2被访者,根据手机号段随机生成手机号码.直到完成所要求的子总体C2样本量.
二)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入口带宽数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
1.IP地址总数
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统计数据与这些上报数据进行比拟、核实,确定最终的IP地址数.
2.中国域名数和网站数
即可得到中国的网站和域名总数、分类数与地域分布等数据以下两局部数据相加..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与网站数,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