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资讯

小学教育资讯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18 15:57: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教育资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教育资讯

篇1

(2)利用好校园广播。农村学校的校园广播除了课间操用一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作为英语教师,就应该有效利用这一优势。笔者将一周的一、三、五三天的中午由学生朗读英语课文或其他英文材料,二、四两天中午播英语音频内容。笔者任学校三到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将四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小组,轮流到播音室朗读英语。因笔者所在学校是寄宿制学校,下午还有几十人在学校住宿,因此下午就专门安排住校生播音。到播音室朗读的学生也不固定,我经常有意识地让一些平时不太爱说的学生上去朗读,只是朗读前做好指导工作,让他们将朗读内容读熟悉。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孩子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孩子在平时的玩耍过程中也会经常冒出几句英语来。

篇2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字词教学才会更有效呢?

一、演示法

演示法包括实物演示与动作演示两方面。实物演示法就是在教学中,按照汉字的构形理据恰当运用实物演示,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如教“笔”字时,先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上面是什么做的,下面是什么做的。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最终明确掌握“笔”字上面是竹字头,因为笔的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动物的毛做的,所以是“毛”字。从而使学生把字的音、形、义较好地整合在一起,牢固地掌握这个字。动作演示法就是利用身体语言来帮助记忆字形,达到掌握汉字的目的。比如在教“人”字时,教师先分开双腿站在讲台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体形、动作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学生观察后马上能猜出是“人”字。随后,“大”、“天”、“灭”、“休”、“看”等字就由学生做动作,互相猜认。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学生们兴致勃勃,所学的生字记忆深刻。

二、歌诀法

歌诀法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编歌诀。比如在学习“坐”字时,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左上是什么字?右上是什么字?下面的字念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很快编出“两人坐在土堆上”的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歌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于是学生又编出了“雪――大雨落在横山上”等歌诀。由于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字形记忆既简洁、实用又印象深刻。又如,在讲“球”、“碧”、“珍”、“珠”等字时,先告诉学生:以‘王’为偏旁的字大都与“玉”(珍宝)有关。接着问:“同学们再想想‘球’为什么是‘王’字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过去很多珠宝都是圆形球状的,所以“球”这样学习生字,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识字效率还很高。

三、故事法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而这种做法便很好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听故事上来。如教学“家”字,就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远古人多为狩猎生活,没有安定的地方居住,“宀”表示家,后将吃不完的野猪“豕”圈养起来,并从此定居,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所住的家的标志。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兴趣倍增。这样,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构字,还了解了人类生活的演变历史。

四、字谜法

字谜法是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编制字谜。较好地达到音、形、义结合的识字目的,且趣味性强。比如在教“哥”字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先观察“哥”这个字。学生发现“哥”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没有钩的“可”字,下半部分是“可”字。再引导学生想,“哥”这个称呼是谁喊谁的?于是根据形与义编出了“哥――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的歌诀。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又根据字的形与义编出了许多字谜。如:目――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字谜法有利于引趣激情,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五、游戏法

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轻松愉快。(1)找朋友 先出示单人旁的卡片,让学生了解单人旁是“人”字演变而来的。然后出示“尔”、“也”、“门”、“上”、“下”等卡片,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能和单人旁做朋友。学生找到“你”、“他”、“们”后,非常高兴,争着给同学们出题。又找到了跟“艹”、“三点水”等做朋友的字。(2)摆火柴 给若干根火柴,让学生摆字,看谁摆得又对又多。一字开花、填字、加、减一笔变新字等游戏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质量。

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电子实训是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一定的学时计划,实训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采用“设计――查阅――实施――评判――完善”五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学,借助自身的创造力,发挥各自的潜能,完成指定的任务。教师一般只给项目任务书而不提供指导书,否则就失去了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1设计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项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提出明确而适度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因为项目设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项目,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项目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项目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项目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项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电子产品装接,学生拿到项目后,会积极踊跃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然后提出很多种方案,并得出设计所涉及的知识和难点。知识点为放大、反馈、振荡、触发等,难点是电路的工作原理,所以必须熟悉电路,让学生带着任务很轻松地掌握各种电路。

2查阅

学生根据所接受的项目广泛地查阅资料,可以借助图书资料,也可以借助网络,旨在借鉴其他人的思路和想法。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项目。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完成项目积累经验,避免大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到与任务相关的元器件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前期的重要过程。

分析了实验项目后,学生分头去查阅资料,包括电路原理、产品功能、安装器件、调试检测设备等,也可上网查阅相关产品及其性能价格比,并能对设计有一个大概的思路,画出设计流程图,列出所需元器件的类别。

3实施

学生对所接受的项目经过分析、查阅,提出具体的方案并付之于实施。这是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否付诸实践,其设计正确与否,都只有通过项目的实施来最终加以验证。在完成项目时,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项目产生太大的畏难以及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提高和开发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开始具体的制作,主要包括搭制电路、设计线路板、购买元器件、借仪器仪表。当然,实训室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所需设备,并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4评判

这是教师对学生所完成项目的评价环节。学生将项目的完成情况展示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给出细致的评判,指出哪些方面可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完成某个项目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个项目,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其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对学生设计出的电路,教师应给予启发性的提示及判断。

5完善

经过教师的评判,学生对方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学生在总结、完善中得到提高,也使项目的完成达到最佳效果。实验线路设计完成后,学生会发现实现不了设计要求,这时他们会反妥聊サ缏贰⒀橹だ砺壑识、不断完善。当反偷乃伎脊程结束后,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了强化。

当然,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项目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项目的提出要把握好,]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项目与项目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篇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虽然语文教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之,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言简义赅地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如此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基础工具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既然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那么语文教学,首先就应该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小学语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使语文教学落实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

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及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如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基本的造字方法,引发学生动态性的内心视像,加深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辨析。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在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强调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是主要内容。把句的认读放在整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把领会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一些典型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深层含义,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词句。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治政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为鉴赏、审美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但这些都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篇5

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的任务应该是:既要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又要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每一门学科,根据学科的性质,都有特定的教学任务。目前,许多语文教师,从理论上对语文教学的任务的认识是很清楚的,但在教学实践中,他们的做法却又往往偏离了他们的思想。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存在着重分析,轻训练,把语文课上成听故事课的现象。如教《炸暗堡》一课时,教师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去炸暗堡?在炸暗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是如何表现的?从而让学生认识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这堂课,如果这样简单地去教的话,那只能说教师仅仅完成了思想教育的任务,却忽视了发展学生的语言,可以说没有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既要以内容分析为中心,还要以语言训练为主线。不仅要理解课文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按照重点训练项目,有重点的学习怎样写,怎样反映。如教《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这一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1)读懂这段主要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2)怎样写的?三个句子,三层意思。第一句,点明比大海、西湖还美;第二句,写真静,真清,真绿;第三句写荡舟江上的感受。(3)学习语言,通过朗读,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言,掌握作者的修辞手法。第一句用对比的写法,第二句用排比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漓江的赞美之情。学习词句时,不仅要理解词句的意思,还要学习理解词句的表达方法,揭示推敲词语的含义,总结遣词造句的规律。语言文字的训练,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正确的理解语言,发展语言。

二、朗读和背诵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手段

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书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在小学阶段,朗读是学习语文最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要以有感情的朗读作为主要的训练方式,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和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和结构美。在朗读的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的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的语势,读出课文的结构,使学生从中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生动真实的语气,突出作者的修辞手法,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理解词句的含义,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背诵是发展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重视语言的吸收和储存,如果说理解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前提,那么积累语言就是运用语言的基础。要发展语言,首先要打好语言的基础,通过背诵增加词汇和句子的储备量,使自己的语言逐渐丰富起来: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准确鲜明。全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王有声老师,他教学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多背诵,在一次次的背诵练习中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合理安排背诵教学步骤:(1)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2)提出背诵课文的任务和要求,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背诵课文;(4)利用课前课后检查背诵的效果。

三、设计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练习

篇6

我先从学生的自律典型教育入手,充分挖掘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自律事例,利用主题会、上课、自习等时间,大力宣传,示范引导,帮助同学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比评有目标,赶超有方向,对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我时时处处事事有意识的把自律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的转变营造良好的自律氛围,创设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他们的上进心、自尊感,逐步渗透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二、信任学生,自立公约,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改变以往硬性灌输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事务的主动性,我信任学生,给他们创设自主管理的机会。我感受到学生被尊重时,学生的自我教育就发挥作用了。在班级管理中,我改变以往要求同学学习并遵守规章制度的做法,而是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参照,发动全班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的各项公约。由于公约是学生自己个个发言,人人参与,集体讨论制定的,同学们从维护自己制定的班级规则入手,也乐于按照公约的要求去做,并且能做到互相监督,学生自觉不自觉都被带动起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只不觉地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三、提供学生做事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些培训学生的自律意识,强化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识地提供给他们做事的机会,不仅管理本班级,我还与学校协调,加强与学校各职能处室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对各班的出勤、违纪、卫生、宣传、生活和两操等几大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协助老师进行值班管理。这些学生对我说:“老师这样信任我们、尊重我们,再不好好做事,就太没良心了!”他们的管理行为不仅维护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秩序,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自己的自律意识,促进了他们的转变。

篇7

2020.5.18

地点

办公室

主题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四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过程摘要

校长发言:5. 标点符号的位置

5.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2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後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3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5.4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6. 直行文稿与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

6.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6.2 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6.3 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篇8

默读要求是边默读、边思考,并有一定的速度。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速度快,环境安静,互不影响,所以,便于集中精力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也因此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等等都要用到默读。 

默读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划出重点词句,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率。 

一、默读的几种方法 

(1)带着问题读书。读书前,思考一下自己对这本书需要了解什么,得到什么等。然后一边阅读一边寻找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其他的便一带而过。 

(2)从感兴趣的章节开始读。枯燥的你不感兴趣的地方可跳过去,从自己感兴趣的精彩处看去,从作者正式阐明的观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入手,然后紧紧抓住其主要部分进行精读。这样可节约时间,多读些书,还可以避免一下子遇到过难的内容,半途而废。 

(3)多读推理小说能训练阅读速度。推理小说故事吸引人,进入大脑的单词量比内容深奥和陌生的书要多一些。像这样的书在休息时或睡觉前读一些,钻进文字堆里,不但不是负担,还能使你掌握速读方法,对阅读其他书籍大有帮助。 

二、默读要注意的几点 

(1)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词语来瞧,从而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 

(2)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3)养成边默读边思考(在头脑中放电影)的习惯,一边看句子,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作者将他们丰富而浓厚的情感流于笔端,凝聚在字里行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以“情感”为动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许多文章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会出它的精髓、加深对文字的理解、真正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学生有感情地读不仅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想象的过程,边读边思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的朗读才会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如:默读文章《桂林山水》中描写情景的句子时,在自己的头脑中也应该相应地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在读中思考,就是让学生读完一部分要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地方就会一目了然了。读完全文,还可能有学不懂的,就得到课堂上学,在老师指导下学,还要边读、边听、边想,原来学懂的可能会有新的或更深入的认识,原来自己学不懂的在课堂学习中,除解决原有的疑难外还会有新的疑问产生,要通过再读书、再思考予以解决,产生语言的感知能力。如《落花生》一文,学生预习课文,可以大致了解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也能达到课本中的预习要求,但对课文的借物喻人是很难领悟的,同时,对课文的一些重点词句,学生预习时是难以理解它的意思的。学生预习时把它做上记号,随着课堂学习的深入,学生通过读书思考,理解了重点词句,也就会渐渐明白。课文表面写的是落花生,实际是在教我们怎样做人。假如没有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是不可能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这一深层意思。 

篇9

独体字的结字也有不同的形式,其基本要求就是保持字在字格的中央。第一种是以横或竖作主笔的独体字。这类字中轴线容易把握。如图1和图2,段聪聪同学写的这几个独体字,中轴线把握得很好。“水”是以竖钩为主笔左右对称,“寸”字也是以竖钩为中轴展开的。“古”字是以竖为中轴,平分横画和“口”。然而“万”却没有这么明确的标准,横折钩的起处要保持在格子的竖线上,同时撇的起笔也要在格子的竖线上,这样才能保持字的居中状态。当然,段聪聪同学能这样书写也做得比较好了。图3是另外一个同学写的,以竖为主笔的“市”结字很好,但这样简单的结构也暴露了笔画的问题:横折钩的折角处圆转了,没有表现出折的力度,整个字的气势就会弱。这一点是这位同学以后要加强练习的地方。主笔能表现字的美感,因此“突出主笔”在结构中是一个重要的法则。独体字笔画简单,如果没有突出的笔画,整个字形都会趋于平板。如图4中的“我”字,主笔“斜钩”是最能表现字的美感的,这位同学没有把斜钩表现出来,整个字表现得局促。如果把斜钩写得舒展一些,字形会峻拔很多。

第二种是笔画的交叉点处于字的中轴上的独体字。这就要求笔画的交叉点处于字格的竖线上。如图5的“人”字的中轴就通过撇和捺的交叉点,如果这个交叉点和所在的字格竖线重合,那么这个字就在字格的中央了,字形也能保持中轴对称。图6中“冬”字的中轴线就偏离格子的中线靠右了。“冬”撇和捺的交点在字格竖线的右侧。比较好的修改方式是把“冬”字小撇的起笔写在字格的竖线上,撇和捺的交叉点也写在竖线上,两个小点同时居于一条直线上,这个字形就能保持在字格的中央,以格子竖线为中轴对称。图7中的“又”字,撇和捺相交处同样偏离了中轴线。图8中“衣”字的书写中轴线同样向右偏离。字形一侧收缩,一侧扩张,像被风扯了一下,字形给人的美感荡然无存。图9是石渊元同学写的“罗”字,字的中轴偏向左侧,但笔画书写到位,整体感觉还是比较好的。这一点也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在写简单结构的字时一定要保证笔画书写的质量,这样对字形的不足也是一种弥补。

以上介绍了掌握简单的两种独体字中轴对称的要点。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其他共性的问题影响字形的美感。接下来谈一下比较普遍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结字重心靠下,这个问题几乎会伴随书写的整个过程。启功先生在书法的结字问题上提出“黄金分割”的应用。先生认为最美的结字是依据黄金分割的原理,字的重心在字格中心稍微靠上一点。这个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书法的硬笔学习。如图10中的两个字,都有重心靠下的问题。沿“兑”“文”两字的外轮廓线画一个四边形,把这个四边形上下两边与格子的上下两边的距离相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字形靠下。一般情况下,独体字中竖线的左右对称能引起注意,对于横线的对称,同学们关注的就要少得多了。

第二是笔画书写得不到位对结字的影响。如在图11中,两个字的撇画弧度都太大,以致占据了下面的书写空间。如果把撇的弧度减小写成直撇的话,“考”字下面的处理会居左,横折钩就会正好钩在格子的竖线上,“老”字头和下面的字形的中轴线就不会错位了。“者”字同样是这样的问题:“老”字头的竖在中轴线上,下面“日”的中心向右偏离,二者同样不在一条线上。

篇10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培养出符合电子企业、行业需求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以就业为导向,建构中职电子类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有:电子元件识别与焊接、电路板制作、仪器仪表使用、模拟电路实训、数字电路实训、收音机组装实训、彩电维修实训等。这些课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离,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多数是进企业的生产流水线,需要用到的专业技能仅仅是元件识别、电子焊接,其他技能如电路分析、家电维修等并未用到,学生感到学而无用,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实训教学。

根据职业教育“与企业接轨,按企业的要求和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办学思想,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学校按企业模式办学,以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托,为学习者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使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以学校为本位,在现有教学实训课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企业实践环境。通过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一个近似真实企业生产的环境中训练必需掌握的技能,让学生进入企业后就能进行熟练生产操作,成为企业有用的人才。

依据这一理念,我校电子和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模式自2008年开始就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入地校企合作办学,在这两个专业中开设“纬创班”,每学期内的每个月都由纬创公司派遣资深讲师到校为“纬创班”的全体学生授课,时间为一周,授课的内容为:纬创公司的企业文化,不同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要求,职业素养和心理健康等。这些内容均为纬创公司员工进厂后的岗前培训内容,把公司的岗前培训提前引进学校教给“纬创班”学生,使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接轨并且有针对性,学生毕业后进入纬创公司就能进行熟练生产操作,学生和企业都感到十分的满意。

二、实施项目教学,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直至最终自己对项目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能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在电子类实训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彰显“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自2009年以来,我校在电子专业实训教学中就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如《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电子焊接实训》、《彩电维修实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等实训教学均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学生普遍反应容易学、好操作、学得会。

三、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开发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主的电子类专业实训课程

课程开发又称课程编制,是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的全过程。它包括五个方面: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实施与评价。课程模式是指课程开发的构架与思路,是指课程内容和进程在时间、空间方面的特定形式或课程要素的时空组合方式。

中等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课程应采用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课程设置要基于工作岗位,其出发点是培养对象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技能。其课程设计的方法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务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专业岗位任务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其课程目标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培训效果均以能力为本进行衡量,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联。

四、依据行业(岗位)标准,构建多元化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中传统的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常常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基本目的,而现阶段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目的应以掌握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为出发点。因此,这种技能的掌握应放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来让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只讲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在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时,要关注专业技能培养的效果,更应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一定要依据行业岗位标准,建立“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严格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评价,要包含以下内容:突出技能、能力考核,加强过程考核,构建融技能考核、能力考核、过程考核、知识考核、职业素养考核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参照企业、行业用人标准,结合技能鉴定,制定以能力为核心、以作品(产品)为对象的考核标准;组建由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多方参加的评价机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校企联手,加强电子类实训基地建设,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中职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内容以及体制、资金、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始终难以达到“职业能力本位”的目标要求,实训课教学往往是不到位的纸上谈兵,甚至有的实训课程只能在学校教室进行。所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得以顺利落实的重要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1.根据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完善现有的电子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

2.新建电子焊接实训室(基于企业生产线)、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SMT装配车间、PCB生产车间等。

3.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由企业按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要求进行设计,建成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生产线实训管理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使学生感受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企业氛围。

4.拓宽校外实习基地。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的支持,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第一个层次是校企联办,通过与企业直接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形成十分稳固的实习单位;第二个层次是校企协作,发挥行业的间接作用,建成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第三个层次是临时挂钩,根据校企双方需要临时协商,形成临时实习基地。

5.建成实习性校内工厂。学校与企业合作建成校内电子工厂,由企业投资经营,学校参与生产和管理,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便利。

通过与纬创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我校于2010年在校内开设了纬创烙铁手班并建立了烙铁手实训基地,烙铁手班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认证过程完全按照企业烙铁手岗位技能要求定制,教材和培训的设备均由纬创公司提供;授课讲师由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3个月左右的培训,并通过国际企业的A级烙铁手考核认证获得A级证书方可担任;学员从“纬创班”学生中选出,每班20名,学员通过一定课时的学习和培训后方可进行考核认证,考核认证的考官均由纬创公司派遣,学员通过考核后可获企业认证的A、B、C三个等级之一的烙铁手证书,进入企业烙铁手岗位工作后,所获烙铁手证书与岗位津贴直接挂钩。烙铁手班的学员看到了实惠,在学习和训练中十分投入和刻苦,所掌握的烙铁手技能也很扎实和熟练,进企业后得到企业的肯定和好评,特别优秀的学员更是得到了企业的提拨和重用。纬创烙铁手班这种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成功开设和之后的持续发展,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

总之,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素质为目标,把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引入校园并融入实践实训教学,掌握企业对中职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制定电子类专业实训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培、校企共建巩固和扩大实训基地,引进先进设备、生产线和管理方法,形成一套科学的电子类专业实训新模式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姚安.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M].2010.

[4]徐宗敏.工学模式下中职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篇11

小学英语的教学,必须遵循语言习得的自然之道。通过听说读写、循序渐进地强化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而且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出发,侧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进行大量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把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进一步的英语语言的习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听”——英语学习之根本。

听在英语学习中如树之根本,起吸收功能。心理学家的测试中表明,小学生通过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听的能力在英语四项能力中排在首位,因此从“听”开始不仅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大多数中国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和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才能听清、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才能使学生有信心去说,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际,才能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每节课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充足的“听”的语言量中学习英语。

1、学习之初——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也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是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圆、扁及变化情况,做到音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

2、学习之中——充分利用课本中听的材料。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对听的部分更是要严格要求。例如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凡有录音磁带符号的,表示该项内容配有录音。这类内容多由英语国家人士录的音。可让学生先听后练。只有在反复的Listen. Point.和Listen. Do.的过程中,学生听的习惯和听的能力才能逐渐地养成。同时,教师可以把听课本录音和听电视、广播中的英语节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自觉地或者在家长的督促下长时间地坚持下来。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从而为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英语学习之主干。

说在英语学习中如树之主干,起输送之用。说是在听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们是口语交际中密切相关,形式却截然不同的行为过程。英语说的技能大致包括语音语调正确、词汇运用合理贴切、语句结构符合表达习惯、言语反应和应变能力敏捷及语言表达简练等因素。

1.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个人一生中只有30%的知识是在学校获得的;在30%的知识中又只有5%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其余25%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往来获得的。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

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稳定,理解能力较弱,缺少感性经验。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利用直观的实物及周围现有的素材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具体、直观、形象,给学生提供一个活灵活现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结合课文中学习的情景,启发学生说的动机,开辟英语活动周、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夏令营等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说英语的氛围。

三、“读”——英语学习之枝叶。

读在英语学习中如树之枝叶,起光合作用。读是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读最忌古板、机械式的重复。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活化教材,给教材以动感、节奏感、趣味性和诱惑力。游戏的形式无论是在新授中的读还是在操练巩固中的读都是适用的。变“要我读”为“我要读”。适当地发些小玩具、小贴片之类的sticker作为奖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写”——英语学习之花果。

读在英语学习中如树之花果,起收获之效。英语的书写包括字母、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以及由标点和单词组成的句子、由句子形成的语篇。这些都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整地展现出来,才能说收获了英语。词句的书写练习对作文相当于造房的材料,无好材料就造不出好房子。平时在学习阅读时要注意收集积累,把好的词语、短语、句型做好笔记。

结束语:在小学英语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听和写是将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重复使用的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提高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理解能力是表达能力的前提和条件,而表达能力的优劣又对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所以在加强培养语感为目的的听读训练的同时,还必须突出提高表达能力的说写训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篇12

随着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的变化,使得现代企业亦更加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我们了解到电器行业急需大量一线的装接工、调试工、维修工和质检员。这就要求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实训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加强实训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活动。实训教学已成为中职学校全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仅就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开好实训课教学进行探讨。

一、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是时代的要求

(一)实训符合中职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学校的招收生源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很大,整体素质不高。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电子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是高职、高专的课程直接“下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势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效果较差,但是他们对实训和实习却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扩大实训实习的力度。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的思路,转变观念,增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增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二)实训是就业的需要

从现阶段社会就业市场对就业者的需求看,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实训教学改革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前形成的定向教育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各门课程的设置及学时安排都是依据学科地位而定,而忽视学生特点及社会所需的要求。这就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客观上势必为未来毕业生的就业设置了羁绊。因此,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职业学校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具有简化理论、强化实践,加大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实训课时比例,总体上达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克服未来就业面窄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余地选择或转行。

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多样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业是比较落后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早已厌倦乏味,但是他们对实训和实习却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扩大实训实习的力度。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的思路,转变观念,增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增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具体安排中,可适当调整课程计划,以“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实训的比重,或轻理论重实践,或先实践再带入理论,或先易后难分段进行,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多种场地和渠道全方位开展实训教学。

(一)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学生可就近、就地到这些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的优势,重点可采取由浅入深,分段进行的方式。

1.在初级阶段,充分引导学生对电子技能操作的兴趣。在此阶段,主要进行元器件识别,锡焊操作,万用表组装实训,使学生能读识电阻、电容、电感,并能使用万用表判断其好坏,掌握锡焊的焊接技术,学会万用电表的组装和调试。在此过程中,测量和焊接技术是基础,我们安排有专门的测量、焊接实验室,并配备专门资深实训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在初级阶段,要有充分的时间、设备和良好的师资保证实训实际操作。

2.在中级阶段,充分巩固和提高电子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此阶段,主要进行电子元器件质量测试、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电路的组装,掌握毫伏表、示波器、晶体管测试仪,等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收音机的组装和调试工艺。在此过程中,可有专门的一周进行“收音机组装和调试”操作,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在原有学习的理论、简易器件识别和焊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电路板中的元件插孔位置,依据原始电路图,在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应装配,要求必须有步骤有方向性的进行操作,最好能一次成功,最后根据调试原理,进行后期调试工作。

3.在高级阶段,全面认识、综合应用电子技术技能。在此阶段,主要进行黑白电视机组装、遥控彩色电视机维修等训练,使学生具有黑白电视机组装调试和黑白电视机、遥控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专门安排两周进行“黑白电视机组装和调试”操作。

实训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序,从初级阶段的基础学习,到中级阶段的巩固提高,再到高级阶段的综合应用,同时它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理解了的理论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应体现仿真性原则,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过程,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

1.校外培训基地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的场所。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仅靠校内实训基地已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2.在走出实验室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为学校教师、社会人群进行免费维修工作等。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而且能够产生多方面的效益:一方面,学生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可获得一定的报酬,以此进行勤工俭学,也为社会创造财富,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学生顶岗,满足了企业对短期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企业的减员增效创造了条件,带来了人员效益。另外,学生经过真刀真枪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能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能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社会效益。

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管理

职业中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而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更难。因为实训教学和平时的文化课教学不同,一般的教学,学生坐在教室里,能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都很少,管理起来很轻松。实训教学的时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大,自由发挥的地方也很多。因此为了真正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训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实训教学中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实习时,学生要按时进实验室,遵守秩序,不乱拿仪器,不在实验室内喧哗,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二)学生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尊重实习指导老师或师傅。

(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实习指导老师和师傅的指导方法进行操作,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操作设备,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四)实习时,爱护仪器设备、工具、量具,下班时应该清理放好,防止损失和损坏。

(五)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集中思想操作,不进行与实习无关的活动。实习结束,认真写好实习报告,参加实习成绩考核。

(六)人为造成仪器损坏、浪费或遗失,要及时主动向老师或管理人员报告。必要时应作出检讨、赔偿或处罚。

为保证实训的质量,在校内外实训时,学校要对实训情况进行认真地检查、监督和总结。在实训过程中,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到专业实训现场,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和监督学生的专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束后,要抽查实训结果,全面总结实训中的经验。

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不足与思考

随着中职教育的深化改革,很多学校已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模式上有较大的改变,必须强调以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积极调整原有教学计划,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全面实行教改,在此基础上,才能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训教学。而在实际上不少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实训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一般先是在课堂中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只是在其中穿插做几次实验,甚至有些课程基本就没有实训操作,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比例上,存在明显失调。

(二)在实训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也有所失调,一般是十几个学生跟一个指导老师,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有问题一带而过,或者操作有误却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指点。

(三)实训仪器、模型不充足,个别实训十几个学生围绕一台仪器,如在空调等实训演示课程中。又如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没有相应的模型进行实物教学。

(四)实训内容滞后。受设备、仪器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实训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没有紧跟迅猛发展的电子产品而有针对性地实训。

篇13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071-03

校长培训中,教学资源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要素之一。教学资源包含内容很多,除了有课程及教材、师资、设施、环境、信息等资源,培训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对实现培训目标亦有支持作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是相对于训前预设教学资源而言的一类特殊的培训教学资源,是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成的、可作用于培训项目,有益于培训目标实现,有利于校长专业成长的教学资源。

一、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分类

在中小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研究中,有研究者根据中小学课堂的特点,从若干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如“个体资源”与“集体资源”、“内显资源”与“外诱资源”、“已用资源”与“遗存资源”、“主动性资源”与“被动性资源”等。

因为校长培训是一种成人教育,具有成人教育的特点,所以校长培训教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相比,在生成性教学资源方面呈现出“三多一少”的特点。首先,校长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比中小学生丰富得多,并且他们乐意将之与同伴分享。这一特点使得培训中诱发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事件”相对较多。其次,校长培训的教学过程不仅限于课堂,还有大量实践考察等课堂以外的活动形式。这一特点导致了校长培训在课堂以外增加了许多生成教学资源的机会。再次,校长培训中授课教师是不断变化的,在一个培训项目里一位教师往往只被安排一次教学,这与中小学课堂内学科教师是固定的也不同,学员不断地认识“新”教师,与不同知识类型、学术风格、人格特征的教师接触的机会多,“触点”多,产生“火花”多。这一特点也导致课堂以外生成性教学资源出现的机会增多。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校长培训课堂上师生互动形式与中小学课堂有差异,授课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的频率和程度相对较低。这种特点导致了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机会较中小学课堂为少。所以说,校长培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与中小学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生成背景和条件存在一定差别,它不仅是生成于培训课堂,更多的是生成于培训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并且,生成的教学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其自身特点。

校长培训教学的主要要素是学员、教师、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模式。有鉴于此,本文将校长培训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做如下分类:

1.生源性资源,指由学员“携带”的教学资源。每一个校长学员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专业精神、专业认识和态度,有一定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也有其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学员身上“携带”的这些东西加上他们在培训中的情感体验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生成为教学资源。正如北京教育学院从资源特征的角度将学员分为四类,每一类学员都存在其特有的资源价值。

2.师源性资源,指由授课教师“携带”的非预设教学资源。授课教师除了事先准备提供给学员的教学资源,他们身上还“携带”有许多自己的思想、知识、技能、情感等资源财富。在培训教学过程中,他们头脑里的教学智慧、“随身携带”的教学资源会被临时“征用”,这些都可能生成教学资源。在课外,他们主持的研究课题、他们的实践经验或研究成果、他们与学员建立起的专业方面的交往等,都可以是生成性教学资源。

3.共生性资源,指由于生生、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教学资源。培训是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社会活动中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授课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之间会有多种形式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生生、师生共同的活动、相互的作用,往往生长出新的如情境、事件、认识等可为培训服务的“材料”。例如,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有时出现不同观点的冲突,这种冲突给学员提供了认识、判断及评价事物的“靶子”,如经培训者恰当利用,则学员对此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有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这是由学员及教师等若干个体共同作用而生成的教育资源,所以是“共生”的。

4.衍生性资源,指因培训的内容或方法、模式的实施而生成的教学资源。我们知道,培训的内容、方法与模式等都属于预设的教学资源。在这些预设资源发挥作用过程中,有时会生长出新的可用于培训目标实现的“材料”,它可以是“关系”、“机会”、“条件”、“动机”等。这种新“材料”便是衍生性的资源。例如,南京晓庄学院和北京教育学院合作举办的“两京校长班”,两地的校长于异地合作的办学模式中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后来历时一年的在职研修过程中,有的学员还带领本校的骨干教师团队到对方学校互访交流,共同开展管理和教学研究,既促进了学员本人提升,也帮助了学校工作的发展。

二、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校长培训中的作用

1.有助于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增强培训效果。培训管理者和授课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即使是围绕培训需求安排的,有时也可能因资源条件所限、培训者视角所囿等原因造成课程的编排、教学的实施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生成性教学资源可以让学员在享用预设资源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可用资源,为学员增加学习机会和渠道,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丰富学习形式。生成性资源来自于培训过程,与学员的生命活动有紧密联系,因而容易增强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情感对学员的穿透力、感染力,提高培训效果。

2.有利于培训资源建设。生成性资源是预设教学资源在培训中的延伸与拓展,常常是应情而生、应时而生、应需而生。它们有的生成于培训项目实施过程的特定环节,有的则“寄生”在预设教学资源上;有的仅存在于培训活动持续期间,有的在培训结束后仍能存续,长期发挥作用。无论哪种情况,它们都可以使可用培训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有的还能在校长专业发展中起到预设资源起不到的积极作用,有的甚至可以积存下来成为培训者手中今后的培训资源。

3.有利于培养学员积极的学习情感。许多生成性资源生成于学员在自然状态下的学习活动中,它顺应学员的情绪、态度和认知倾向,在使用得当时,有利于调动学员积极性,促进学员主动探求知识,增强学员愉悦的情感体验,乘势而上地促进学习,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自觉。

有的培训者会抱怨培训教学的资源不足。其实,如果把培训中的生成性资源培育好、使用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弱缺。

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培育与利用

不能因为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在培训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就放弃对它的主动把握,任其自生自灭。相反的,我们应当积极地了解其生成规律,把握调控权,着意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并把它纳入到培训资源的建设中去。生成性教学资源相对于预设资源来说是新生资源。新生资源的产生路径无非是自然生长或人工培育。培训者应当充分认识生成性资源于校长培训的补益,重视发现自然生长的资源、主动地开展资源的人工培育并发挥好它们的效用。

1.调查摸底,搜集“矿藏”信息。生成性资源之所以谓之“生成性”,是因为它不是预设而是在培训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其中有的是因学员或教师的原有认识、态度、情感等在现场情境的发酵、烘焙、激发中嬗变生成,有的是本来就蕴藏于学员与教师个体身上的“成品”资源,在培训过程中被“暴露”出来。培训管理者要了解学员和授课教师携有多少与本培训项目相关的资源“矿藏”,需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探矿”。例如,让学员在开班报到时交上一份与培训主题相关的本单位调查报告,或工作计划、工作案例、研究论文等,一方面可以借此了解学员在本专题方面的认知水平、理论功底、经验程度、成果价值,另一方面可将培训有价值者列为备用资源。又如对所聘的外单位教师,了解其除了所讲专题,还有哪些关注专题及研究成果。

2.组织互动,“摩擦生电”,开发共生性资源。在化学上,催化剂可能使两种物质生成新的化合物。校长培训中生成性资源的生成也需要一定的“催化剂”,而授课教师和培训管理者所发挥的组织、引导作用就可以是这种“催化剂”。比较有效的做法是组织开展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生命体与生命体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的影响之下,原有的资源因素易被激发,生出新的教育资源。这就像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都带上了电荷,两块木头快速相擦能生热。互动的方式可以有围绕专题分组讨论、召开专题沙龙、进行角色模拟、开展项目竞赛等。例如,让学员分别扮演校长和“教学质量上不去”的教师,模拟校长找教师谈话,一同查找原因谋求改善。谈话过程生成的教学资源既可帮助学员提高认识水平和沟通技巧,也可帮助校长增加对教师心理的了解。又如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上,我们组织全班到学员所在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在过程中学员们发现该校的体育活动非常有特色,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我们抓住这个机会,邀请该校校长专门做了一场报告,介绍他们的体卫工作经验。之后有的学员还带了本校中层干部前去访问学习。

3.主动培育,发展衍生性资源。野生菌菇好吃有营养,但数量有限。人工培植的菌菇可补野生之缺,同样为人们带来美味。在对生成性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应关注资源的人工培育。人工培育的方法和渠道很多,借助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组织管理方法及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我们可以培育出多种衍生性资源,使培训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长久、学员受益面更宽阔。例如,在培训管理中注意班级建设,发挥好班集体功能,为培训衍生新资源。在2011年举办的一期任职资格校长班,我们在开学初就选好班委会,配好班干部,加强优良班风的创建。在班委的组织带领下,这个班的凝聚力很强,学员关系融洽、热情高涨,各项学习活动成功开展,班委还自发组织了多起校际交流互动,推进了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携手发展。又如着力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衍生新资源。我们在培训班开展文体活动以及学员聚餐时,邀请授课教师参加,其间学员与教师亲切互动,加深了感情,为学员在今后长期获得专家的指导打好基础。

4.任务驱动,促进资源生成。在学习任务驱动之下,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更易被激发。而在被激发的情形下,学员及教师个体身上和群体内部“携带”的各类资源因素相应活跃起来,容易被调动来形成资源,服务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例如,我们在骨干校长研修班的实践研修阶段,安排学员在高校专家指导下完成科研任务。有的学员被导师吸收到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组里,在课题组内得到导师悉心指导并完成科研任务。这种情况下的导师的课题及课题组对学员来说就是生成的衍生性教学资源。又如,在农村校长提高培训中,我们安排学员分组用两天时间考察学校,并为被考察学校写出该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诊断报告。有的学员把考察小组接到自己的学校,让小组为自己学校做现场诊断。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员在理论指导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校工作起到了实际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这当中,接待学员去做诊断的学校是生源性的教学资源。因是在自己“同学”的学校做诊断,小组学员受到了周到的接待安排,可以看到校内实际工作的真实面貌,完整获得各种资源信息,学员据此做出客观分析、科学判断,活动成效很好。

在骨干校长培训中,我们让每位学员填写“教师培训授课专题登记表”,要求学员写出自己研究比较成熟的可以为教师培训开设讲座的专题名称。我们将之纳入教师(校长)培训专家资源库。在这个任务“逼迫”下,每个学员即使是被动的也得去将某些教育专题研究透彻,钻研清楚,整理成篇,为我们在本班或其他班级的培训扩充了资源。

四、提高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效益的要则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即时生成”特征,使得它往往原本不在培训者视野里,其产生时机、存在形态难以事先把握,并且在自然生成的情况下常是稍纵即逝、一闪而过的。如果说培训课堂内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主要在于授课教师的话,那么,培训课堂外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就主要在于培训管理者了。培训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注意,以提高其生成率和利用率。

1.勤于学习,扩展专业境界,提升专业情操,拓宽培训资源建设的视野。应当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确立对校长培训事业的积极情感,多学习校长培训理论,了解学校管理理论和中小学校长的管理经验,提高专业能力,积极关注校长培训的资源建设,努力探索并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生成规律。

2.密切联系学员,深入培训课堂,提高发现、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培训管理者要和学员多接触、多交流,和他们一道活动,增进对他们的了解,把握学情、教情。要尽可能坚持和学员一道听课,并在课后对讲课内容做出点评。要能够从培训过程发生的事件中发现其教学资源价值,并适时、恰当地加以利用。例如,授课教师某次讲课中的观点引起学员不同意见,课后培训者及时引导学员对有争议的内容开展讨论,通过辨析,使学员的认识锤炼得更加科学,在辨析的过程中得到教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