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的学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18 15:57: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语文的学习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语文的学习方法

篇1

要养成勤查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我自己经常查阅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大全》《古汉语实词词典》《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等。我不仅仅只是在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才去查阅,而是在闲暇时间里,也始终坚持把这些辞书当做课外阅读的材料进行翻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薄弱环节选择辞书的类型。

二、 坚持做读书笔记

当我发现读完一本好书后,它带给我的触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时,我便萌生了做读书笔记的想法。随着课业的加重,我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少,而此时,坚持做读书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我常采用的做读书笔记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批注式笔记、摘抄式笔记、提要式笔记、心得式笔记。

三、 坚持朗读与背诵

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人学习时诵读诗文的情节。可见,“诵读”在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当今,我们对读和背有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用心体会文章的内容、思想,以及用词的技巧、文句的结构。至于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背默结合,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贯通。背过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常记常新,始终不忘。

四、 坚持独立思考

此处强调的“独立”,并非让大家不问,不沟通,而是在独立思考之后再问,再沟通。首先,为何强调独立?因为只有大家先产生了自我的认知,才能在与他人的认知进行碰撞、交融后,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达到提升文学素养的目的。再者,独立思考有利于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式,防止思想的僵化。我们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五、 坚持写日记

篇2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建立一个积累本,从平常记起,从点滴中积累。

二是阅读。阅读也是建立在积累上的。平常应该多读。要用心去读,读的不是有趣,而是内容。在平常多读的情况下,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题就会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

做阅读题,我建议先读一下题目,有了目标后,读一遍,就会留下一个对文章大体的感觉,然后再有选择的做阅读。先总体浏览一遍,在逐字逐句的看一遍,对拿不准的问题再看一遍。

在考试中,考分比例占的最大的就是作文了。

在发下试卷时,最好先看一下作文题目,然后再答题。这样,在自己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构思,也许,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灵感,在做作文就比较容易了。

篇3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他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文章的脉络、中心、线索,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答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溯源地的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书面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句子模仿、死搬硬套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识记基本知识后独立完成作业,答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中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章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②如何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根据要求作答。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中学生容易依赖老师,我认为从初中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通过答题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篇4

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因此,一要多读一些史、传、文摘之类的书,多看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类的著作。但是仅仅多读多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当读了一定数量的书后,我们的眼界便开阔了,思考问题也全面了,于是文化底蕴便开始丰富了。二要重视读史、(包括社会发展史、文学史、科学史等)读传、读文摘,这样收获会很大。读史,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学、识;读传,可以让我们时时感到一位历史伟人的精神力量,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读文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取舍。我们注意到有许多学生买了许多介绍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书,读书时抄抄写写、录文断句。不可否认这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二、学习语文的六步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即使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固定读书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轻松的学习活动。学习语文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习,它靠的是日积月累和逐渐的积淀。每天固定地拿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十分重要。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习惯后,任何一位同学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发展成“爱好”的。久之您的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

四、打牢语文基础

篇5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所谓明确的预习目标是指:(1)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2)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谓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1)指导学生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预习目标;(2)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避免些什么,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以初中记叙文为例,预习时的具体学法指导则体现在:1.、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2、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3、指导学生运用写预习笔记的方法对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的掌握,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掌握的熟练程序,体现了学生学习技能的高低。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几个学习环节的效果。注意力集中是保障听课质量的前提。听的本质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有意注意,集中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加强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初中生对“怎样记”的认识一般还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

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基础 学习方法

【引 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就是语言,尤其是在这个文明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要想和谐相处,文明交流,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高中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好高中语文既是我国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1.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的古国,而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语文是我国当代每一位高中生义不容辞的义务。语文包括了语言和文学,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如果我们的语文水平低,就会被他们耻笑,当别人用很有文化的语言跟我们交流时,我们就那么很难读懂其真实的意思,也就很难准确回答问题,尤其是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学好语文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高中阶段,我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审题不清的问题,当然有时候是由于自己的马虎,但更多时候实际是由于语文水平差而导致的。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中,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是当代高中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在其他文化课上就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才能学好其他学科,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2.学好高中语文的基本方法

2.1加强记忆锻炼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每天需要熟记的诗词、语法非常多,作为学生,要想熟练的掌握语文知识,就必须加强平常的记忆锻炼。记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有记忆才有储备,有储备,在进行下次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离不开记忆,小到一个字,大到一遍文章,对于语文的学习离开记忆,语文学习将起不到任何的效果。例如,笔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制定了语文学习计划,每天早读前利用10分钟温习老师将的语法知识,再利用二十分钟背诵文言诗词,通过制定这样的计划,加深语文知识的记忆,既达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学习重在积累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在学习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不至于没有东西科协。首先,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读书馆借阅一些名人典故,将一些经典的词句记录下来。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学校开办的各种课外读刊活动,阅读学校提供的各种刊物,不断积累的自己的文学知识。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知识,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库,虽然这种知识比较琐碎,但是随着学生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会逐渐在语文学习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2.3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在语文学习方面,在其他学科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认真书写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上课预习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障学习效果,尤其是在语文学习当中,学生在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得学生终生受益。例如,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2.4老师的引导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老师处在主导地位,而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现阶段的高中生,虽然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其在学习中难免会迷失方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 语】

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学好语文既是我国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振兴中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语文作为我国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寻找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显得非常重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我国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为此,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促使我国优秀道德文化得到传承,为我国现代素质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群英. 学好高中语文要养成“五个习惯”【J】. 学周刊,2014(17)

篇7

[关键词]当前形势; 创新教学与学习方法出现的问题;创新教学的研究;创新学习方法的研究;总结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形势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各种改革的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

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操作平台”实施语文新课改,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自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树立自主创新学习的思想,是当代初中生必须树立的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即学习,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自主创新学习发展简要论述。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和学习出现的问题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什么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久而就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

三、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和学习的研究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的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能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甘甜苦辣,自觉地掌握求知的方法,且能在这个品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四、创新的学习方法的研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当然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的学习能力,经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取得“激其情,引其疑,促其思”的效果,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立自主创新学习的意识便会是常理之中的事了。

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初中语文创新的学习是必然的,也是时代的发展的需求,也是获得自主创新型人才途径。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深刻领悟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并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成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同时,创新教教学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各个环节,其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十分重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点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积极掌握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本文就有效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进行探讨。

一、积极进行课前预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喜欢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和英语等学科的课前预习,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进行语文学科预习的习惯,实际上学生进行语文学科课前预习也十分重要。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教师要讲解的内容,在没有教师的指导的情况下积极去探索知识,学生独立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是任何阶段的学习无法代替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关键阶段。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预习。

二、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

在众多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方法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就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导致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学习方法等对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产生关键影响的因素,学生难以及时掌握,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就越来越难以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为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本人认为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及时弥补知识盲区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知识盲区,因此学生为了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应该对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区及时加以弥补。例如:教师在高中要讲解的一些重要修辞方法就是“暗喻”,学生可能在听讲的过程中难以明白其含义,也难以理解其实际的应用方法,那么学生就应该及时弥补与暗喻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可能并不明白什么是比喻修辞方法,这时学生就要及时掌握什么是比喻修辞法,这样再去理解什么是暗喻就显得十分容易。语文也是一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能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二)注意力高度集中

为了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还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高中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点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只需要教师简单地讲解学生便可掌握,而有些知识点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体会才能掌握,因此,学生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很多知识点就很难理解,也就很难再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教师的讲解引起重视。教师也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才能更加高效的开展。就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一个有效的语文学科学习方法,就是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的进行思考。

一些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虽然下了大工夫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尤其在考试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但在作答的过程中却难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有效应用,灵活的应对不同的题目。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自主思考不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思考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十分有利,对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学习的过程中巧妙设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可以针对讲解的知识点巧妙设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巧妙设问,学生自主设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巧妙设问,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并结合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学生一旦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要积极的进行思考,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才能更加深入,学生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对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篇9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建立一个积累本,从平常记起,从点滴中积累。

二是阅读。阅读也是建立在积累上的。平常应该多读。要用心去读,读的不是有趣,而是内容。在平常多读的情况下,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题就会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

做阅读题,我建议先读一下题目,有了目标后,读一遍,就会留下一个对文章大体的感觉,然后再有选择的做阅读。先总体浏览一遍,在逐字逐句的看一遍,对拿不准的问题再看一遍。

在考试中,考分比例占的最大的就是作文了。

在发下试卷时,最好先看一下作文题目,然后再答题。这样,在自己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构思,也许,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灵感,在做作文就比较容易了。

篇10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虽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但仍需熟练掌握,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性的训练,提高驾驭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心灵感受,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对学生进行按顺序观察的训练,应注意三点:①要使学生熟悉几个基本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相反,由远及近或相反,由上到下或相反,由左到右或相反;②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画面选择合适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明白: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顺序,而不采用另一种顺序);③掌握怎样按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抓特点观察的训练,要注意两点:①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事物的特点;②能观察出具体事物有哪些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对学生进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训练,主要是学会由睹到思、由表及里,使自己进入画面所描绘的境界,产生思想共鸣,从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譬如教学《燕子》,可以这样引导:①这是一幅春景图,你认为应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②画面有些什么景物?哪些是最主要的?③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④观察了这春天美景,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按“由主体事物到时令背景”、“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观察画面;在观察中抓装燕子”这一主要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用具体的语言把燕子的特点(包括外形、动态、静态)描述出来;同时懂得眼看心想,由表入里,拨动心弦,进入图画描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春景之美、春燕之可爱,引发为此情此景而赞叹、喜爱之情。

教学《小站》,在指导看图时,可抓住三个问题引导启发:①仔细看图,按方位顺序把小站的景物说出来;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讲出来。③看到这井井有条、美观的月台,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顺序对月台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产生对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崇敬之情。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理解重点词、句,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美文佳作,语言精彩,词汇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生存、生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同语文课型的可行性谈谈看法。

一、讲读课文中的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所选课文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放手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可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其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扬民主,弘扬个性。老师采用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喜欢”,讲“原因”,挥洒自主学习之精妙。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那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彰现了合作学习之奇妙。让其自选自读自悟,小组过关,班里竞赛,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功力。(3)主动探究,悟“环保”。《鸟的天堂》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寓意深刻,联系生活做环保教育更表现出吕老师生活即课本的现代教育观。(4)综合实践,练“能力”。让小学生搜集材料练“查阅”;学写解说词练“习作”;学做导游练“交际”,无不是在讲读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会搜集、运用、交际,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二、阅读课文中的操作

阅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教学时,教师要自觉帮助小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认识性、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教师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营造民主氛围。让小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2)创设活动情境。A、还小学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B、还小学生选择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C、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3)发展创新思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小学生的异象,诊视小学生的反常,异象即标新,反常即创新。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使小学生在学文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和体验。

三、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分学段分期规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语文积累。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因而,教师要定位于学前指导,学中帮助,学后促进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技能,美化语文素养。我认为不妨尝试以下方法:(1)提一个目录供您选;(2)提一个时间表供您读(背);(3)供一个机会让您说;(4)供一个平台让您演。而且,学生课外阅读不要局限于配套教材《自读课本》,可以扩展到中外古今诸方面的有益读物;不要局限于书本,可以扩展到网上;不要拘泥于家校,可以扩展到图书馆、文化超市。学习方法应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设定专题,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如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读好书行动,树读书好意识,成好读书习惯。让全体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96-02

在语文学习中,有些学生常被如何才能学好语文这一问题所困扰。我认为要学好语文,简单的讲就是“勤学苦练”。也就是一要勤,二要恒,三要用。

近代教育学家梁启超在《教授法》中指出:“教师要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而不是拿所的结果教人。”现代教育学家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可见让学生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关键所在,它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计划学习,清晰地感知知识,深刻地理解知识,牢固地巩固知识,有效地运用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语文的学习,古人在《中庸》里就作了简明周到的解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就是讲要做到学与问相结合,学与思相结合,学与习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

(1)学与问的结合。清代刘开在《问说》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治学中“问”的重要性。“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问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要边学边问,学中问,问中学,相互促进,不断提高。问的形式很多,可采用问课本一读书,问老师——听课,问同学一讨论、交流,问社会 参加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2)学与思相结合。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使精神疲惫而无所得。这就要求平常学习时要带着问题学,学了后想问题,多学多思,碰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思考。

(3)学与习相结合。“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学习的同时,要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以增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消化和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化知识为能力。

(4)学与用相结合。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把书本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结合以上几方面,具体在教学中需强化以下几个环节:

1.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干任何事都不能单凭主观臆断,漫无目的埋头只管做,须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可以制定学期计划、阶段计划、单元、章节计划,要明确学习的目的,确定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如何分解学习目标,如何分配学习内容等。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审视一些课堂教学,教者虽然都有导语及过渡语,但往往缺少反思、总结乃至优化,激趣力度欠缺。常见的是,要么是平淡言明所学内容;要么是不知所云的华丽语词,脱离学生实际;要么是联系太泛,喧宾夺主。因此,能否设计精彩的导语,关系到可否成功有效转移学生的兴奋点,使其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新的课堂学习中来。以学习《繁星》为例,导入情境一:“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繁星》。”导入情境二:“有关星空的故事很多,知道的说说吧。(有的讲"嫦娥奔月",有的说"牛郎织女",等等)”接着又联系到我国如今探月以及几次发射神州飞船的事例。比较而言,导入情境一显得激趣不足,降低了全体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度,而导入情境二则是过犹不及,虽拓宽了视野却容易造成注意力疲劳,最终审美分散。再看设计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星空的佳作美文,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可引导背诵其中名句),今天再来欣赏巴金的美文《繁星》,感悟一下作者心中美丽的星星情结吧。"这一情境从现实的积累谈起,调动品读兴趣,能有效吸引学生求真探美的积极情绪。当然,情境二亦可进行优化,让学生略谈牛郎织女等故事传说,而对于我国如今探月以及几次发射神州飞船的事例则可安排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以备阅读积累。所以,无论是三言两语 的导语,还是自然承转的过渡语,无论是拓展知识的点拨,还是充满肯定鼓励的评价语,均应当符合学生感知认识的心理实际,联系旧知,联系日常生活,联系生活热点,…… 凡是可以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探究感悟浓厚兴趣的都可以考虑。

2.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

课前预习,能为听课积极地做好准备。这里面需注意预习时间的安排,内容的确定,重点、难点的掌握,疑点的发现等方面。

3.力求高效的听课

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将听与思结合起来,读与辨结合起来。

4.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看清楚题目要求,掌握问题要领,联系新讲新学内容独立作业,作业后反复自查。

5.扎扎实实地复习

科学地安排时间和内容,把平常复习与阶段总结结合起来,每篇课文复习与单元复习结合起来,重点复习与一般复习结合起来,温故而知新,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

6.积极参加各科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掌握一般阅读与写作的步骤和方法,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写好读书笔记及其他习作,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会、兴趣小组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长见识,扩大知识点,丰富阅历。

篇13

初中的语文考试,多以课本为依据,很多考查内容甚至直接出自课本原文。如,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背诵等。许多学生凡事依赖老师,形成了“语文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以一个“背”字解决。而高中语文考试,特别是高考,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考题更为灵活多变,各项内容均来自于课外。因为考查形式的变化,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态度自然也要随之转变。“背”出英雄的时代已然过去,想通过死记硬背拿到高分简直是痴人说梦。

二、改变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