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19 15:24: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篇1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对妇产科采用常规护理,期间收治320例患者。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对妇产科采用预防护理管理,在此期间,本院妇产科共收治340例患者。

1.2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常见因素

1.2.1护理人员因素1.2.2.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缺乏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必备的护理急救知识和应急方法,对妇产科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不牢,不能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甚至出现操作错误等现象。1.2.2.2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护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护理服务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及康复,部分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未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对患者具有排斥心理,不能与患者形成良好交流,回答患者的问题时语气生硬,导致护患纠纷。1.2.2患者因素妇产科主要收治分娩产妇及妇产科相关疾病患者,部分初产妇由于无分娩经历,对分娩怀有恐惧、排斥心理,在分娩过程中不能与护理人员良好配合,导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部分患者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或对护理人员存在偏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依从性差,甚至拒绝护理,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及护理时期,加重病情。部分患者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护理服务的实施。增大了护理风险。1.2.3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量较大,且护理操作较为繁杂,导致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常要加班工作,这降低了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增大了其心理压力,而且长时间的工作使得护理人员疲劳,容易降低其护理质量,容易发生护理操作错误等情况。

1.3妇产科预防管理对策

1.3.1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科室邀请资深护理人员观看存在的护理操作,指出护理人员的操作问题,并正确示范,使其及时改正。1.3.2培养护理人员敬业精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培养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能够对其负责的每一名患者认真负责,做到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护理操作,保证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1.3.3纠正护理人员的不良态度,加强护患沟通对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态度不好的护理人员,科室领导对其进行约谈,了解其思想状况,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对患者施行尽心尽力的护理操作是其工作职责,且对患者意义重大,以此改善护理人员的不良态度。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庭情况,并详细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护理人员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了解,及时疏导,缓解或消除其不良心理。再者能够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好感,促进护患和谐,护患信任,对提高护理依从性,降低护理风险具有重要作用。1.3.4护理人员减压措施医院给妇产科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保证每名护理人员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科室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实行合理排班,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避免其工作压力过大,降低护理质量,导致护理危险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防管理前患者投诉15例,投诉率为4.7%,不良反应有19例,不良反应率为5.9%;预防管理后患者投诉1例,投诉率为0.3%,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6%,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及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01.111.02 DOI:10.16281/ki.jocml.2016.01.08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是治病救人的场所,而手术室的护理强度大、内容多、护理所需时间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如果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影响,还可能引起医患矛盾[1]。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性。文章主要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2±12.5)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3.1±11.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分析分析观察手术室护理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护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由于手术室护理时间长,工作量大,在长时间的高强度护理中,护理人员容易分神,加之有的护理人员不认真对待护理工作,不愿承担责任,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也有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够,护理方法不够科学,影响患者的健康,有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突况不能很好把控,不能正确处理。(2)护理人员操作方法失当。有的护理人员对操作细则没有仔细研读,在进行一些护理操作时比较随意,可能发生在护理过程中不消毒、不严格控制卫生等情况。有的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不细心,可能出现将患者放错手术室、对手术物品清点错误、查对器械时出现遗漏等现象。有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处理医疗垃圾,造成污染;不熟悉医疗标本的重要性,没有及时的分类贴好标签,导致送检时标本混乱,无法检验。(3)手术室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工作是一个规律性的工作,很多流程都需要有章可循,陈旧不合理的制度容易造成护理工作的盲目性,进而出现安全隐患。医院应该密切关注卫生部的制度情况,如果制度有更新,医院应该及时将手术室的护理制度对应更新,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1.2.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健全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比较两组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后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观察组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方法,发生1例护理安全事件,占2%;对照组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发生4例护理安全事件,占8%;观察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涉及到多类护理人员,主要包括巡回护士和手术护士。巡回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和器械,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等候手术,核对患者信息,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帮助患者选择适合手术的,手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手术完成后要整理手术室,还原手术物品,做好交接工作[3]。手术护士的主要职责是手术前认真清点物品、器械等手术所需,认真熟悉手术步骤,保证手术护理时不慌不乱。手术开始前20min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协助手术第一助手做好手术前的消毒、铺巾工作,及时收纳手术垃圾,妥善保管手术标本,手术后及时清理手术用品,做好手术垃圾处理工作[4]。责任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手头每一件工作,如果护理过程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出现,危害患者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认识,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认真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针对本研究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领导应该合理配置手术室的人力资源,手术少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班,因为足够的休息能保证护理人员以更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也能在手术多的时候长时间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深入掌握护理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理论知识。应该做到以老带新,新护理人员在老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能得到更快的成长,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5]。(2)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明确的操作流程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患者信息的查对工作,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器械等,以患者舒适为标准选择,如果手术时间很长,手术过程中要适当为患者的受压部位按摩,防止压迫神经对患者造成伤害。手术完成后要认真清点好手术用品,清理手术室,做好交接工作,保管好手术标本,处理好手术垃圾。(3)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卫生部的相关制度,根据颁布的新制度,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本院的制度,并及时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学习,熟练掌握最新制度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防止出现二次错误,如果条件允许,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综上所述,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安全隐患的出现不可避免,只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田荣,赵静.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3):109-110.

[2]牛铁铮,金善玉,薛丹.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255-256.

[3]杜娟,李艳军,吴金玉.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北方药学,2013,(02):116-117.

篇3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尤其是遇到多台手术同时抢救,时间紧,病情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易使工作出现漏洞,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使患者致残、致死。通过对急诊手术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完成急诊手术347例,男181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5.8岁。术前诊断:胃肠穿孔45例,肠梗阻36 例,颅内出血3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合并脏器破裂37,开放性骨折合并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52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89例 ,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56 例。

2 安全隐患

2.1法律意识不强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列》,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工作中易忽视患者的合法权益。医护人员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这些不当的语言,将引起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怀疑[1] ,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术后一旦出现身体恢复不良,患者很可能将术中这些不规范的言语作为日后纠纷和投诉的证据。

2.2人力资源短缺,素质及应急能力低下 我院手术室开放手术间6-7间,共有护理人员17名,每天白班人员12名。2年以下护理人员占30%,人员素质及应急能力低下。抢救仪器的使用及操作不熟练,不能迅速有效地配合抢救。

2.3护理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2.3.1接错患者 对急诊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很少,急诊手术患者无腕带,护士疏忽大意,未认真履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导致接错患者或放错手术间。

2.3.2 手术物品清点核对制度执行不力,有手术物品清点不清、遗留在患者体内的隐患。

2.3.3 手术部位错误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不力,某些双侧器官等部位手术,由于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面未详细注明左右侧,在手术进行时巡回护士、麻醉医师又未认真核对,极易造成有手术部位开错的隐患。[2]

2.3.4 发生药液、血液相关的差错 “三查七对” 执行不力,有用药错误的隐患;“三查八对”执行不力,有输血错误的隐患。

3 防范措施

3.1加强法律意识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

规知识,并将医疗法规教育与“三基”操作训练相结合,严格考核。

对发生差错或护理纠纷要进行分析,从法律的高度来认识产生纠纷的

原因,使全体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并懂得在护理中如何运用法律手

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3.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我科从2013年5月起新增护理人员4名。白天开放手术间7间。安排护理人员14名。夜班安排一线护士2名,二线护士1名,三线护士1名,满足夜间急诊手术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应对能力的培训。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 3.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3.1 如急诊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核对各项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腕带,手术部位标记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查对。确保手术安全。

3.3.2 防止物品遗留体腔内 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洗手护士提前15分钟上台,仔细检查台上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等,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做到4次清点核对: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手术结束时。清点器械、敷料等,每次巡回护士逐项记录好,以防遗留体腔;采取跟台制;无特殊情况,术中常规不更换洗手护士,以减少交接不清发生差错的几率。

3.3.3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病人离开手术间前,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3.3.4 防止用药及输血发生的错误 手术患者术中带药,手术护士用药前应明确患者的过敏史以及有关药物的皮试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术中输血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按照输血登记表执行操作并作好登记,输血登记表随病历保管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后再执行,留下安瓿于抢救完毕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并登记。

我院手术室通过制定及严格执行有效的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患者满意率达由实施前的92%升至98%,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护理要点和操作流程,加强业务学习,及时发现手术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篇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手术的高难度也随之增高,手术室护理常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1]。手术室护理工作通常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对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视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当自身权益一旦受损就会发生投诉或纠纷[2]。因此,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1 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护士方面

1.1.2 法律知识的缺乏及意识淡薄 体现在大多数刚毕业护士上,因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对举证倒置的认识不到位。

1.1.3 临床护理经验不足 很多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时间很少,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诊断不明确,没有及时有效地采取护理措施,延误患者的救治。

1.1.4 人力资源 护士配备不足没用达到床护比1:2.5-3。造成护士没用多余的时间观察护理患者。

1.2 手术患者方面

1.1.1 技术欠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新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因而手术室护士技术方面欠缺而存在隐患。

1.2.1 接错患者 手术在同一病区同时存在多个手术病人,或转床病人,因术前紧张或使用镇静剂造成不能正确答话,易出现接错病人。

1.2.2 手术部位错误 某些双侧脏器、器官等部位手术,由于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未详细注明左右侧,在进行手术时巡回护士及主刀医师又未认真核对,此时,极易造成手术部位错误[3]。

1.2.3 手术错误 巡回护士对术式了解不足,与术者沟通不到位,违背手术摆放原则而导致。

1.3 操作方面

1.3.1 用药、输液输血错误 因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三查八对制度,药物放置有误,标识不清,造成误用,错误执行口头医嘱。

1.3.2 器械、敷料清点错误 术中常常需要增加物品,但巡回护士由于工作较忙而不能及时做相关的登记,或者术中持针钳夹针不稳而导致缝针脱落并较难寻找。或术中粗心而导致清点敷料错误,等。

1.3.3 灼伤、压伤、导管滑脱 术前粘贴电极板不牢固,或者患者的皮肤与手术床的金属接触从而造成电灼伤,有时摆时不正确可造成压伤及神经关节牵拉伤,

1.3.4 手术后过床或术后送患者回病房过程中不慎牵拉导管而至脱落或扭曲。

1.3.5 止血带使用错误 静脉输液过程中绑止血带未及时松开,或骨科手术用驱血带操作不规范,使用压力大、时间长,造成肢体缺血甚至坏死。

1.3.6 手术前输液选择患侧肢体,使肢体输液不畅,回流受阻,造成肢体水肿,甚至导致坏死。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没有检查输液部位,没有发现输液管与留置针分离,使患者补液不足,急救药品没有用到患者身上,因此,危机患者生命。

1.3.7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手术室长期存在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护士长应合理弹性排班,关心护士生活,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使护士能主动、快乐地工作,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4]。

2.2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及思想素质 鼓励本科护士特别刚毕业的年轻护士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手术护士专科培训,提高个人基本知识。每天早晨交班时可作相关提问并解答,定期比如每周一次进行集中业务学习,每个月进行三基理论及相关操作考试,要求全部合格。要求护士积极参加思想教育学习,增强个性化服务理念,从而提高个人自律性及责任感,每个环节(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与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3 防止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手术器械应由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确保灭菌合格率为100%。应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和工作流程,定期测量消毒液的浓度,严把无菌操作规范。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有条件的应将手术安排在负压手术间,术后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处理流程进行处理相关物品[5]。

2.3.1 病人查对 接病人时做到六查十二对,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科室查对病历,对清醒病人实行反问式查对,对患儿及昏迷病人应与家属沟通,并认真查对手腕带,病人送到相应的手术间后,由主刀医师、巡回护士、麻醉师共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麻醉、手术。

2.3.2 手术部位查对 护士根据安置原则合理安置,保证手术部位无误,病区主刀医生对手术部位做好标识,利于进行查对,巡回护士详细询问患者、查看历、核对标识,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确认手术部位。摆放时按安置原则及手术要求摆放,确保患者的安全,舒适和功能位。避免因压迫或牵拉造成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对手术时间较长病人,对受压部位予垫软垫,手术中可适当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预防受压部位发生压疮。

2.3.3 手术物品的查对 清点物品时应按照三人四次清点原则进行,即手术前手术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清点,关闭体腔前、后及缝合皮肤前各进行清点,应当面清点并且立即记录,对清点的物品进行核对,若术中需要增添的物品,也要立即登记备查。

2.3.4 用药、输血时查对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必需掌握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需执行口头医嘱时应重述一次,医生护士都确认正确才能执行,若要输血,亦需核查并在配血单上签字备查,输血术后给予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2.3.5防止弄错或丢失病理标本 术中切下的病理标本由器械护士保管,手术结束及时将标本装入盛有甲醛溶液的容器内,在容器外标明病室、床号、姓名、标本名称等,并做好登记,放于指定地点。由专人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

2.3.6 安全正确使用高频电刀 手术前一定检查仪器确定良好,负极板一般贴牢于大腿处或肌肉较多处,患者皮肤不能与其他金属相接触;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一般禁止使用高频电刀。

2.3.7 防止管道脱落加强患者过床期、全麻诱导期、复苏期的管道评估与护理,妥善固定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返折等。

2.4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根据专科特点做到弹性排班,根据工作量增加或减少护士上班人数,必需避免因超负荷工作而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全科人员均重视手术室的各种安全隐患,同时采用一定的防范措施。

3 讨论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士管理的核心,只有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质量管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高危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6]。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医护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强化自己的业务技术,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詹秋菊.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安全防范分析[1].当代医学,2011,17(1):130.

[2] 丁秀娟,马立群,张玉林.护理安全隐患及质量缺陷信息共享制度对护士工作态度的影响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2):1613.

[3] 欧雪芬,蒋维连.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24-125.

篇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益复杂,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ICU是医院重症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单位,患者病情危重和家属过高的期望值,使ICU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因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加全面了解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本文对我院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患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

1.1.1质量监控管理不力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只在形式上进行质量管理,应付检查和监督不到位是当前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所在[1]。规章制度不完善,部份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以致护士在工作时随意性大,发生事故后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管理者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护理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严,部份管理内容有专人管理但流于形式,各种培训走过场,考核落实不到位,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摆放混乱,甚至有过期现象,未根据ICU科室的特点备用抢救药物,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疏于管理,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无法使用等,存在很大的安全[患。

1.1.2科间协作差 临床科室未严格按ICU收治标准转入患者,醉酒抗医者时常收治入ICU,影响工作秩序。不提前通知,直接将患者转入ICU,有时几个科室同时向ICU转入危重患者,引起一阵混乱,容易引发不安全事件。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 护士/床位比例未达到规定标准,处于严重的短缺状态。因产假、病假、排班不考虑人岗匹配和人员搭配等原因,人力资源更显严重不足。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大量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需到ICU监护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监护床位数增加,但医院对此未相应增加护理人力,加之科室重视成本核算,局限了人力资源的补充。长期高强度、高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构成护理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1.2.2业务能力不强 我院ICU护士的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初级职称占93%,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下,经验欠缺,对错误发生估计和判断不足,急救器械使用不熟练,与其他人员配合差,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往往是分工不明,手忙脚乱,容易造成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学历低、年资短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主体。

1.2.3法律知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差 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服务意识差,缺乏慎独精神,上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存有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不规范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等,导致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药物外渗、约束不当致患者皮肤损伤、意外拔管或脱管等,这是我院ICU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3护理文件书写因素 护理记录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因各种原因提前书写护理记录,涂改记录,重抄记录等真实性欠缺现象时有发生,为医疗纠纷埋下祸根。

1.4物资因素 部份医疗设备性能落后,售后服务及维修不及时,影响抢救及护理工作,甚至成为不安全因素。一次性用品质量差,常见的现象是保留导尿的患者发生漏尿,导致护士工作量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增加。

1.5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通道多,四周为玻璃幕墙,对狂躁和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管理带来较大风险。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昼夜长明的灯光也会影响患者情绪,出现焦虑或躁动,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抓管、呼吸机对抗等。

1.6医院感染因素 ICU患者病情重,抵抗力差,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高发,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也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2 防范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112-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妇产科护理是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科目,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牵动着几代人的心。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心理阴影,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好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实施微笑服务,人性化服务。为了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来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针对隐患采取防范措施,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有4个妇产科,护理人员52名,女52名,年龄18~45岁,平均(28.6±1.3)岁;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39名,专科学历8名,中专学历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8名,护师、护士21名。

1.2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1.2.1 孕产妇不配合 多数孕妇对医疗知识有所了解,但对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往往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住院待产过程中,身体和生理一旦发生异常,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导致风险的发生;每个孕妇存在的危险性和复杂性不同,要求护理工作要因人而异做好风险防范。大多数人认为女人生孩子是人生正常阶段,孕妇及亲属认为在医院分娩是十分安全的过程,因此部分孕妇在住院待产期间,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会造成孕妇的情绪激动,就有可能导致胎盘早剥的发生,只有剖宫产终止妊娠,如果产后发生并发症,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2 护理技术方面 部分年轻护士专业知识不扎实,操作技术不娴熟,临床经验缺乏,技术水平不到位,容易引发护理风险。如对重症妊高症孕妇的症状观察不准确,不到位,导致孕妇发生子痫。如助产士的经验不足,对子宫收缩不强的孕妇,未按医嘱正确使用缩宫素,影响产程。对宫缩及产程观测不仔细、不准确,异常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新生儿窒息,严重的会导致脑瘫的发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在分娩过程中,责任心不强,会阴保护不到位有可能造成会严重裂伤。

1.2.3 护理人员工作失职 医院每天收住入院孕妇30~80例,但护理工作人员有限,入院人次多时,如果值班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工作疏忽极易发生事故和纠纷。如孕妇检查不全面,导致漏诊,有可能因未知疾病危及到产妇或婴儿的生命健康。值班护士责任心不强,产程观察不认真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孕妇在无人护理的情况下分娩在床上或厕所,危及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产妇子宫按摩不及时,子宫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当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等症状时,医疗设备、急救药物准备不妥当,延误急救时机,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1.2.4 药品及医疗设备方面 治疗中用药量不正确或药物过期会给孕妇带来无法挽回的危险。如常用缩宫素,如果用量不够或药品过期,子宫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量加大,出血不止还会危及到产妇生命;催产的过程中滴速过快,宫缩过强,导致子宫破裂。如应用硫酸镁,要严格掌握它的适应证,超量使用容易引起中毒,导致孕妇膝反射消失。医疗设备不全,如抢救新生儿窒息用的喉镜,容易出现灯不亮的情况而延误抢救时间;一次性吸痰器,容易受气温的影响造成塑料管软硬不均而延误急;氧气瓶的氧气不足,监护仪的电池电量不足也属于设备隐患[1]。

1.2.5 医患沟通方面 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及方法,对孕产妇及家属所提问题反感,或生硬、简单回答,在潜意识里认为护理是单纯的打针、吃药[2]。

1.3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风险预防措施

1.3.1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有计划的定期对妇产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安全防范和法律保护意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妇产科护理操作规程,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也是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重要方法,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针对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岗位,要强化责任,做到专人负责。护士长每天要不定时的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当场分析原因,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平时要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全方位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与孕产妇及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产生纠纷时,护理人员要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1.3.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要求责任心强、技术性高的工作,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平。随着现在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开展,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经常参加培训和学习,及时的掌握现代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敏锐观察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工作中重视“四关键”管理,即关键(值班,交接班,查对,消毒隔离,抢救)制度;关键(新参加工作,进修实习,责任心不强,技术较差)人员;关键(急危重,手术,接受新技术治疗)患者;关键(节假日,夜班,交接班)时间的管理[3]。

1.3.3 加强医疗设备、药品的管理制度 必须保证医疗设备完好,做到定期检修,保证随到随用,对急救药品要严格管理,避免过期、失效药品用到临床,最好指定专人管理。

1.3.4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对患者和家属多采用鼓励性和安慰性的语言;行动上要主动给予患者帮助、关心及体贴;语言行为要做到讲感情、讲原则、讲场合;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以及消费同意权。尽量让患者能够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引发的纠纷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4]。

1.3.5 入院微笑服务、住院细心治疗、出院精心关怀 孕妇入院时,接诊护士代表医院形象,首要任务是微笑服务,服务既要热情又要周到,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孕妇感到医院就象家一样;并在不经意中,详细询问孕妇的经产史、既往史等情况。入院后护士要给孕妇详细介绍注意事项,及时进行宣教工作,耐心回答孕妇及亲属提出的各种疑问,温馨待产。对分娩的产妇,要及时和家属一起做好产妇的护理,让产妇感受到人性化服务,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出院时,详细告知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协助家属办好各种出院手续,给产妇发放产后注意事项手册[5]。

1.4 观察指标

(1)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1月1次进行调查,95分以上为满意,(2)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护理风险、专科护理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实施防范措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时间 护理质量(分) 满意度(%)

实施前(2012年) 92.36±0.68 93.19(3615/3879)

实施后(2013年) 97.57±1.08 95.95(3957/4124)

t或字2值 -13.56 29.27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特殊的的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给产妇及亲属带来的是欢乐和希望;安全隐患的存在就像个定时炸弹,处理不好随时就会带来灾难,这是谁都不愿看到和发生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维持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诸多因素会引发安全隐患的发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事故较难理解[6]。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并熟练掌握预防、规避及处理风险的有效方法。护理人员必须从患者的利益出发,积极、耐心、负责任的工作,重视细节,加强慎独精神,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临床操作水平,对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8]。

本文通过总结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发现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喜晶,鲁丽君,李红景,等.当前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中外医疗,2012,32(4):164.

[2]孙玉香.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10):2222-2223.

[3]孙海英.探讨产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性及其防范[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11-112.

[4]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39-140.

[5]孔萍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易发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2):3424-3425.

[6]李亚洁.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篇7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 考 文 献

篇8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高,随之而来医院的医疗纠纷事件在全国各地也屡见不鲜。因此医疗护理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何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的权益及患者的疗效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鉴于此,本人进行了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急诊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比较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前后2年内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以人员构成因素、护士因素及患者因素作为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对所有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及发生原因的构成比,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安全隐患分析

1.2.2.1 人员因素 医院往往由于编制的调整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多为地方院校毕业的护理毕业生所组成,学历较低、工作经验缺乏等均为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

1.2.2.2 护士因素 护士因素为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低年资的护士往往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对护理过程中的医疗纠纷的认识不足,不重视日常护理的记录工作[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必要的法律知识;②护理技能欠缺。对于年资较短的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和综合能力的欠缺,易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漏洞,增加了护理的差错率;③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较为忙碌,因而导致对患者的态度较差、不耐心解释,甚至发生冲撞,进而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④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人员不能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印象草率办事[4],这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严重因素。⑤夜班力量薄弱。夜班护士的人数较少且工作量大,夜班护士长期处于精力不足和生物钟紊乱的状态,因而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会出现忙乱现象,影响护理工作的安全。

1.2.2.3 患者因素 患者由于对目前医疗技术的盲目崇拜,期望可以通过一次治疗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一旦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患者便会产生失望、埋怨、愤怒等不良情绪,并将这些情绪转嫁到护理工作者身上,进而不配合治疗,也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5]。

1.2.3 防范措施

1.2.3.1 强化相关法律知识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讲座,是大家认识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2.3.2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开展专业知识学习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科室内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强化护士的专业技能。

1.2.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科室内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自身权利,增加对患者的关怀,加强病房的巡视工作,做好宣教工作,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

1.2.3.4 落实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 对于科室内的护士,应明确要求日常工作均应按照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于应护士责任心不够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对当事人进行严厉处理,从而增加护理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1.2.3.5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行弹性排班机制,对于就诊人员高峰期及输液高峰期,加强值班人员数量,避免护士出现超负荷工作,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活动开展前后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医疗纠纷比较结果 我院自从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以来,医疗事故的发生数明显减少。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的比较结果,见表1。

2.2 统计学结果 将活动前后的医疗纠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得出:χ2=13.714,P=0.001,P

3 讨 论

护理安全是一般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基本需求,更是一所医院生存之根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刻保持工作的警惕性,做到防范于未然,以高标准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6]。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我院急诊科的医疗纠纷较之活动前明显下降。其中因人员因素及护士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的下降数最为明显,依次同比下降了57%及61%,从而说明了通过对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相关技能的强化培训,可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纠纷总数由活动开展前的468例下降至240例,同比下降48%,进一步说明了在科室内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相应防范措施活动的必要性;本次临床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因患者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仍然较多,如何有效的降低因患者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将成为后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总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翠琴,穆睿华,李慧芳.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464-465.

[2] 温盛瑛,刘晓云.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药与保健,2009,17(12):182-183.

[3] 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63.

篇9

手术室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接错病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接错病人或放错手术间的现象。防范措施是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详细察看病人的资料,根据手术通知单安排手术间,确定后不随意更改;术日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由病房护士确定无误签字后,将患者送到指定手术间,并将病房带来物品与巡回护士交接签字;在进行手术前巡回护士再次查对患者、病历、通知单,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X线片、CT片等。

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手术部位尤其是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现手术部位错误。防范措施是接病人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人的手术名称、部位,病人进手术室后再次核对,并根据病人X线片、CT片核对手术部位,确定左侧或右侧。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警示语。在手术开始前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名称、部位。

手术安置不当 患者安置不妥会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甚至造成身体意外伤害。防范措施是摆放手术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既不影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生理功能,又要符合手术需要,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巡回护士摆放时注意防止压疮和意外伤害,注意肢体不可过度外展,术中不可过度牵拉肌肉、骨骼。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不影响呼吸和循环,不压迫外周神经,骨骼突出部位衬垫摆放要适宜,术中加强巡视,对于较长时间的手术在允许情况下给予局部按摩,对年老体弱、婴幼儿、约束具应用恰当。

患者身体意外伤害 护送及搬运病人不当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致病人摔伤、坠床等等。防范措施是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安全。检查接送床是否完好,先将接送床固定好后再搬患者,将护栏竖起防止患者摔伤,尤其是特殊病人随时有病情变化,应有医务人员陪同护送至手术室,步行者护士应在一旁搀扶,以保证病人安全。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并给予适当按摩。手术中经常观察电极板安放部位不能受潮、移位。病人身体不能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电刀头在不使用时应放在安全部位,尤其剖宫产手术防止烧伤婴儿。手术时间过长的应采用保温措施,室温保持在25-28℃,体温维持在36℃以上。

物品遗留于体内 缝针、刀片、纱布等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严格或有误或操作不当,导致异物遗留。防范措施是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手术前后认真仔细清点器械物品。同时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记录在物品清点登记本上,及时登记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手术后清洗器械,打包时,要再次核对器械件数。

医院交叉感染 主要为术后患者切口感染。防范措施是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造层流手术室以洁净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品和消毒液应定期进行抽检。加强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无菌观念培训,实习、参观人员由手术室安排指定手术台,不得随意串间走动。特殊感染患者术前要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由手术室安排指定的隔离手术间,护送患者用专用推车,一次性消毒用品要注意有效期。

输液、输血、用错药物 因为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时未认真查对。防范措施是输液用药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并及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输血,必须经2人认真核对无误在输血单同时签名后方可给患者输入,特别注意库血需在恒温箱复温,复温后再次认真核对,避免拿错血液,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用过的空安瓿、输液袋应保留便于核对,待手术结束后方可扔掉。使用药品要严格掌握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过敏。

篇10

【摘 要】妇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无论是医生还是护理人员都承担巨大的责任和风险。而妇产科护理安全是确保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意外的人生健康损害、缺陷,甚至是死亡事故。本文主要目的是对当前妇产科护理安全在安全隐患方面的原因进行全面和分析,并且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等方法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最后对如何提高护理安全及对隐患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希望能够提升医护的服务意识,从而帮助减少医患矛盾,为打造和谐医院做出贡献。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服务意识

妇产科在医院的地位极为神圣和特殊,它是千万家庭的幸福的基础,因此投入的关注度也就非常高,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带来的都是不可预估的后果。妇产科护理的日常工作所涉及的非常复杂,特别是血液、X 光线、消毒剂等等,这些都是让妇产科成为高危科室的原因。因此如何提高妇产科护理安全成为热门话题,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就爱年各地护理安全隐患,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缺乏足够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

现有的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在对法律、风险方面的培训很不到位,导致绝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很少有危机意识和有效到位的应急措施。而且在护理过程中也没有特别注意潜在的风险隐患内容,也很少关注和尊重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不时引发护患矛盾的爆发。

1.2 服务态度不好,缺乏足够的护患沟通

妇产科不仅是高危风险的科室,同时也是病患、家属数量极多的科室,这就导致有限的护理人员面对众多病患家属显得极为手忙脚乱,特别是对于焦急的病患询问,很难做到语气、服务都一直简明热情。

1.3 缺乏专业护理水平和安全防范制度

护理人员基本是都是刚毕业或者没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新手,每个医院都存在缺少专业护理人员的问题。护理人员的经验、技术水平的不足也都是护理安全的隐患,特别是妇产科的病患家属都有着极为高的期待,一旦护理人员提供不了明确的病情解读,就会导致病患家属的误解和投诉。

其次就是现代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不断的新设备、新药品、新技术频繁的应用到护理一线,护理人员的掌握水平也决定着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水平。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都是非常忙碌,很多时候对于现有的规章制度很难做到严格的按章办事,特别是紧急情况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为章办事,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妇产科因为不按规定办事就很容易出现新生儿被弄错的护理纠纷,特别是新生儿集中洗澡时候,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新生儿手环脱落和绑错。还有就是日常交接班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重要信息的遗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病重患者、新生儿照顾、输液等事情。

2 妇产科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

依法保护自己是现代人要树立的重要思想,同样医护人员也要时刻利用法律法规来保护好自身的权益。这里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并能够有效的运用其来保护自己。

高度的风险意识是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保持的,它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医院各部门要明确安全事故管理措施,让各级医护人员都能清晰知道自己的岗位责任和常见的安全隐患内容,帮助护理人员建立高风险意识。并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病毒、医疗设备、手等。严格要求护理人员通过i奥对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无菌等护理工作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工作中因为疏忽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情况的出现。

2.2 增加和改善服务意识、态度,增加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要时刻意识到患者永远是工作的中心,对于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要到位,特别是注意自己在解答患者家属询问时的态度。患者、家属都想自己能够获得最为专业的病情指导,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主动的对孕妇、患者做好宣传工作,并且主动巡视和帮助病人,除了耐心解读和回答患者的问题,接触他们心里的担心,还要注重对患者心理、生活、精神方面的照顾

2.3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完善护理安全防范制度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素质是妇产科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每个护理人员都要定期安排教育培训的工作,甚至可以提供护理人员的再教育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来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和提升专业技能。此外护理人员对于不熟悉的新设备、新技术、新药都要做严格的学习,特别是说明书的禁忌项目,要铭记于心。其次就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增加更多专业护理人员的进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医院也要对妇产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检查,促进安全护理的工作的执行。例如新生儿集中洗澡、注射时,严格执行交接制度,谨防出现新生儿报错事故。护理人员要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规范自身的护理程序,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出现,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造良好的环境。

3 结论

妇产科关注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一旦疏忽大意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就很大程度造成医患关系的破裂,也很难获得家属的理解。因此在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要全身心的投入,除了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理论只是,其次还要加强自我的法律保护意识,以及维护医患、护患的权益意识。本文认为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要极其重视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对待患者、家属都要热心沟通和接待,另外还要重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知情权,尽量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

篇11

手术室内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有着重大的责任。随着现今人们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的维权观念也正逐渐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护理安全,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延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情况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影响,对医院的名声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所以,体改手术室护理安全,是现今手术室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

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缺乏积极性

手术室护理人员因长期从事高强度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自身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本身就会带给护理人员较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在工作热情降低的同时,工作的主动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在护理过程中稍微出现差错便会造成医疗事故发生。

1.2 护理人员承受力降低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时间长等特点,这也对护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若护理人员自身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或是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以及存在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等情况,也极易导致护理过程中的差错出现,最终引发医疗事故发生。

1.3 护理人员自身约束力较差

大多手术室护理都是由一名护理人员单独完成,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操作的规范与否、护理质量等都依靠护理人员自身约束力去保证,现今因为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已经屡见不鲜[1]。

1.4 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较狭窄

护理院校对护理人员的教学时间较短,而现今,本科学历的高素质护理人员仍然较少,大多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相对较低,对护理知识的了解也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在面对突况之后缺乏应对能力。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思维,往往一个错误的决策都可能引起医疗事故发生。

2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

2.1 护患沟通

首先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绝大部分住院患者身心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有自卑感存在,面对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此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家人对患者的关心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安慰能够为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治疗本身就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恐惧、不安心理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多次术前探访,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既往病史等;仔细为患者讲述手术过程中的,使患者在术中能够更好的配合,清楚的告知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使患者紧张的情绪迅速平复[2]。

2.2 护理人员素质、能力培训

手术室护理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自身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缺一不可,以此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新进护理人员则需要接受岗前。岗后培训,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以及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也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在培训过程中由责任护士实施监督,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个护理患者的操作规范[3]。医院的护理组长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跟班监督,在了解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同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差错出现。

2.3 护理人员的合理安排

护理管理者要向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动性,在护理人员的安排问题上应该具有合理性,手术室护理人员往往在面对工作压力的同时,还会面对家庭压力,医院每天都会实施手术,手术时间往往不定,护理人员需要24h待命,此时护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感受到人文关怀之后,积极性以及能动性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即使在休息的时间也能够随时待命,在护理过程中拥有更高的警觉性[4]。

2.4 护理安全意识强化

要想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以此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使义务人员能够有效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尽可能的规避职业风险了解患者就医时享有的权力,尊重患者的各种合法权利,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座谈会,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尽可能的避免各种安全风险发生,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5]。

参考文献

[1]王书霞,吴锦才,崔红赏等.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73-74.

[2]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篇12

一年来,手术科室护理组通过临床深入研究,把护理安全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见下表。

2 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表中常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

2.1 内因

2.1.1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护理操作不规范等是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2 工作时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

2.1.3 自信凭印象。

2.1.4 A知识储备不足。

2.1.5 工作计划性差。

2.1.6 了解病情不充分

2.2 外因有:

2.2.1 护理人员紧张,工作量大,工作繁忙。

2.2.2 工作时受到外界干扰,如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多次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或接听电话。

2.2.3 对实习生管理不严格。

3 结论

(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科室05年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范,收到较好的效果,与去年同期相比,护理安全问题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3.1 强化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05年,护理部加大了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手术科室护理组对全体护士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严格考试,140名护士参加考试,总成绩在84分以上。通过这种强化学习,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能力增强了。

3.2 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是防范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关键。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核对制度;护理操作规程也是广大护理工作者经过实践经验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内容。因此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必需严格核对,不能心存任何侥幸或凭主观感觉,同时还必需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每个操作步骤,一旦疏忽或精简步骤图省事就很容易导致问题发生,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每次检查的必检内容。

3.3 加强护理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防范护理问题的保障。各病区除了配合护理部的基础培训工作外,05年按护理部的要求,认真对新老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的计划培训,巩固了专科知识与专业技能。

定期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尤其是对年轻的护理人员,有针对性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掌握为患者服务的本领,准确、及时地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以适应当前护理发展的需要。

3.4 加强实习生的管理是防范护理安全问题的关键,我们医院实习生较多,应该严格管理,防范于未然。

3.5 良好的护理环境是防范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

明亮、清洁、安静的工作环境能使护理人员身心放松,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而病区内人员偏多,环境嘈杂,再加上操作中不断回答患者或家属的问题等等,这些外界干扰会打乱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及护理思维,是导致护理问题发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每天上午工作量大,问题发生率较高;每天中午和夜间探视人员较多而工作人员又只有1~2名值班护士,问题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思想应高度集中,严格查对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操作的准确性,有效的减少了护理问题的发生。

3.6 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素质,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力度是防范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

篇13

急诊科患者来势急,急、危、重症患者多,病情伤情错综复杂,涉及学科多,病种多样,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往往十分焦急、求医心切、对医院有很高的期望值,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窗口”[1],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护理人员如何做到忙中不乱,保证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发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本文就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现阐述如下。

急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表现

急诊科患者多为危重患者,患者及家属心情急切,有的患者或家属情绪不稳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情,加之护理队伍日趋年轻化,人员流动性大,急诊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急诊科护士主要负责急诊预检分诊,急诊抢救,急诊观察患者,门诊输液及注射患者,院前急救患者的护理工作,由于工作量大,使护士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服务不到位。在输液患者多时,尤其是急危重患者抢救时,未做到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出现抽错药物,挂错液体现象,由于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法律知识的学习,而导致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护理记录不规范,在抢救过程中没有及时书写或者抢救结束后没有及时补写护理记录或记录不全,任意涂改,护理记录过于简单,有的护理人员遇急、危、重症患者,往往手足无措,茫然无序,缺乏应急应变能力,造成工作的被动,影响了护理质量。还有急救制度不健全,交接流程欠规范,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未呈备用状态,在抢救治疗措施上落实缓慢,均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方面。

防范措施

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为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组织护士学习《护士管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护士了解有关医疗过程中的法律法规以及自我保护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从法律的角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为患者做好服务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

加强责任心,不论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工作标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输液室患者与病区住院患者不同,患者流动性大,无法核对床号、三查七对制度[2],缺少对床号。可以用塑料材料制作输液核对小牌,同样数字两个采用1个夹住另1个的方法,当护士接到患者递给的注射单和药物时,根据注射单核对药物之后,同号输液牌1个交给患者,另1个随同输液药物,护士配好输液药物后,给患者输液之前,对姓名、输液牌,患者手上的输液牌和护士带去的输液牌,两个号码数字要相同,方可为患者输液。两个号码数字相同的输液牌夹在一起,以备后用。对姓名的方法,不仅是称呼患者姓名,到患者面前还要反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实行配药、输液、接瓶、拔针签名负责制,我们规定护士配药前后必须严格查对,无误后在注射单上签名;护士给患者输液时必须挂输液卡,在输液卡上第一瓶处签名;护士接瓶、拔针、须在输液卡相应输液瓶处签名,以杜绝输错液体或漏输液的护理差错发生。

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成功后,将输液速度调节好,观察几分钟,然后告诉患者输液的速度[3],切勿乱调节,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要求有特殊的输液速度,如硝酸甘油、垂体后叶素、硫酸镁、等药物,交代患者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由于急诊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患者及家属心情急切,所以护理人员态度要好,不能有急躁情绪,以防呛着患者及家属,导致口角影响护理质量[4]。在护理过程中要要仪表端庄,态度要和蔼,处事果断,多关心患者,一句暖心的话语可能减少纠纷的发生,一句柔声细语可能就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同时要加强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积极创造机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丰富护士的专业知识,提高救治护理水平。

护士长要以身作则,带头抓好管理。把护理人员分为输液注射组,急救观察组,院前抢救组,每组由一名责任护士担任组长,直接分管部分的所有护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定期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对护理差错高发人群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护士长要重视新护士、有情绪波动的护士、平时工作欠严谨的护士及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护理差错的防范,高年资的护士对新入的护士要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内容包括各班的职责,常见急救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急诊科抢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急救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认真做好实习护生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以确保护理安全。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遇病情变化应随时记录,杜绝重抄或虚填观察结果的发生。增加护理人员编制,争取医院增加急诊科护理人员,结合急诊科护理的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减轻护士工作的压力,关心护士,并对表现优秀的护士给予奖励。

讨 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诊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也势必带动护理技术的提高,同时临床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已提到质量管理的首位,它既是满足患者的需要,也是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需要,在护理工作中,使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