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

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19 15:31: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

篇1

(一)利用经济手段植入西方文化,我国文化安全维护难度空前增大:消费主义语境下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入侵的主要方式是,凭借各种先发的优势,利用经济手段植入其文化价值观、通过文化贸易进行文化渗透。以消费为媒介的经济领域的文化入侵,使我国文化安全的维护难度空前增大。其实,消费和消费品原本并不涉及价值因素,问题在于,消费主义分析语境下的消费不再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更加关注商品背后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消费主义逐渐地将人们的消费欲望转移到经过编码后的商品符号价值及其象征意义上,因而人们购买商品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满足被刺激起来的且不断膨胀的欲望所形成的 “虚假需求”,消费者在这种 “欲望循环”中不断完成商品符号系统的文化解码和实践认同。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知识技术而言,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劣势,因而西方国家利用经济手段植入文化就有机可乘,此种情形下,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就成了幸福生活的当代指称,消费主义就在这个过程中悄然消解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同时,伴随信息产业、资讯、影视乃至传媒等领域的逐渐开放,消费主义隐藏在广告宣传的背后,通过传媒示范的作用,建议或怂恿人们消费某种商品,使得经过选择的西方社会价值观一再被大众消化吸收,从而按照他们所设计或希望的模式向中国成功输出本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等,形成对中国的文化侵蚀。我国传统的国家文化安全维护手段已难以应对来自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面临集体失语的危险。

(二)利用网络传媒削弱我国国民的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感:国家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体系的深层主题,其重要表征和条件就是国民对社会的主流文化具有高度一致的认同感。在现实社会中, “文化的认同感、整合能力是政治得以克服地理上的离心力并使其超越一般的政治组织成为一种可能。而文化安全与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使人们在国家和民族问题上形成高度一致的认同。只有这种认同,才能形成有效的整合能力。这种整合能力是一个国家兴盛所需要的凝聚力程度的表现,更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石。”[1]在消费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常利用网络传播的话语权优势,通过营造国际流行的时尚和明星的消费示范等娱乐文化来宣传他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标准、宗教传统等,严重冲击和消解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同时,长期接受西方文化信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会逐渐受到影响,这在客观上弱化了我国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当今中国,只要你稍加留意,不难发现一旦西方节日来临,媒体和网络都会不惜版面大肆炒作、极尽渲染之势。毋庸置疑,这种做法的确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甚至缓解了消费者的工作压力,为他们送来了欢声笑语。但是,受这种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在对待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中迷失了自我,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在消费社会似乎已无立足之地,显得无所适从。由于这种新的文化渗透方式极具隐蔽性和快捷性,所以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价值观的扭曲和错位。他们开始以 “怀疑的目光来抵制正统、以嘲弄的口吻来否定理想、以游戏的姿态来看待人生、以狂欢的方式来放纵自己”,[2]他们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这是极其危险的,它给当前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消费主义的这种文化渗透方式,不但会削弱我国国民的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感,还会摧毁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精神力量和主体人格,因而消费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问题不容忽视。

(三)以文化贸易为突破口大力推行文化输出战略,引起反向民族文化认同:文化贸易的发展为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输入文化产品提供了难得的 “机遇”,他们以跨国公司为前沿阵地,大力推行文化渗透战略,使其文化和价值观依附文化贸易的形式穿越国界渗透着尚未发展成熟的我国文化产业。大量反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必将培养出西方文化风格的消费群体。同时,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标准方式将会伴随着我们国民的消费过程被系统地植入我们的文化之中,继而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就像法国思想家担忧的那样, “通过电影,人们会逐渐熟悉美国的产品、美国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人们将会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传统失去尊敬”。[3]更为糟糕的是,进入我国的海外跨国文化公司,不但会改造其子公司所属员工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同时还会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进而导致我国国民生活方式的日渐 “西化”。因此,在消费主义的介入下, “意识形态成功地征服了消费者,并使人们对商品的消费活动成为认同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实践”。[4]无论我们是否承认,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的严峻现实。一旦我们失去对本土文化的尊敬和认同,消费主义势必会诱使 “人们在审美情趣、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方面日益趋同,这些无疑都严重冲击了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5]这种反向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将严重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

当前实现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我国文化安全状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找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无疑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当代重要议程。

(一)建立为主导的文化统一战线,确保核心价值安全: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文化的多元交融已经成为社会的现实状况,我们的社会成员每天都经历着主流思想和多元文化的交锋,他们徘徊在两者之间,经受着痛苦的思想挣扎。显然,仅仅依靠对外防范来是绝不可能实现文化安全的。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如何坚持的领导权、如何用来化解各种价值观之间的紧张状态,成为问题的关键点。在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具体路径上,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但归结起来,至少有一点是普遍共识,那就是必须坚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建立以为主导的文化统一战线。当然,绝不可能是高高在上的空洞的领导者,必须要 “‘榨取’被领导的思想体系中一切不可辩驳的合理成分,使之融入到思想体系里面,变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的文化力量”。[6]也就是说,坚持在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权不是要绝对地排斥其他文化,显然任何文化对抗都不可能长久实现文化安全。要使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合理的弹性和张力,在 “解释外部条件的可观察到的变化时保持灵活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从而赢得成员的持续认同与忠诚”。[7]只有这样才能在推进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同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召力,才能以优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 “回应、平衡西方政治价值体系的冲击”[8],确保我国核心价值的安全。#p#分页标题#e#

篇2

关键词:消费主义思潮;符号消费;消极影响

消费主义主要是指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将消费作为人生重要目的价值观念和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消费主义思潮的根源在于资本追求增值的天性,在消费主义所构建的符号世界里,人被编码成没有判断力的消费者,在过度消费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价值认同危机和文化认同危机。可以说,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是一种“虚假”的物质欲求,它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日益巨大的影响。

一、消费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呈现环境和生态危机

由于工业社会的现代生产模式,一定范围内导致环境和生态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刚刚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过渡的中国,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王宁在其《消费社会学》一书中,从消费和生产的角度,精辟而全面地概括了消费享乐主义是如何给能源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第一,消费享乐主义导致人们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竞相攀比,从而导致了抽象的需要能力的形成和不断提高,为日后“大量消费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消费享乐主义还引发了对时尚流行产品的追逐,人为地提高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率,使得产品使用时间大大缩短,从而浪费了大量能源和资源。第三,消费享乐主义非常重视商品外观的美感和符号象征意义,这使得商品成本因过度包装而不断增加,造成大量资源浪费。[2]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的需要,但消费主义思潮这过度的物质诉求是以浪费大量资源和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

(二)消费群体间公平性缺失,社会危机显露

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多的是消费其符号价值。在这种虚荣的社会心理作用下,大众对名牌产品和高档产品的消费趋之若鹜。社会各阶层之间相互攀比,高收入者努力保持其领先的消费优势,不断引领新的消费潮流;而低收入者则拼命效仿富有阶层。[3]在这种消费观念的恶性循环下,引发的是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有的人为了在炫耀性消费中争得一席之位满足其消费欲望,不惜透支、负债甚至做违法犯罪的事。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疑消减了人们对理性价值的追求,具体表现为社会公德心严重缺失:如三聚氰胺、地沟油和毒胶囊事件,这些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背后都是非法商贩们昧着良心干事,为了拼命赚钱,漠视法律,无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三)消费主义思潮给人自身带来的困境

在消费主义社会,商品所创造的商品“符号价值”,使得消费不再纯然属于一种满足实际需要的自主,而是陷入各种欲望追赶之中的非自主。[4]事实上,消费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人类健康自由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消费主义的全面影响下,消费主体被异化成了“消费人”,消费主体被消费品的符号象征意义所控制。人们就变成了欲望消费—追求消费—欲望消费的“单向度”的人。[5]学者王岳川尖锐地指出:消费本身成为幸福生活的当代兑现,进而成为人们互相攀比、互相吹嘘的话语平台,从而丧失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丰满的社会存在关系,成为全面的商品拜物教的教徒。2008年上映,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剧《蜗居》,以贴近现实生活的眼光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神经,让我们意识到现实中的很多人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拼命赚钱——花钱(不够花)——还得拼命赚钱。在这个单调的却周而复始的生活怪圈里,人们变成了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温馨的亲情被忽视,甜蜜的爱情被丢掉,真挚的友情被遗忘。我们的社会生活被消费主义怪圈包围,原本充实而宁静的精神家园已经迷失在物欲横流的大潮下。

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消费理念和行为的对策

我们要克服消费主义思潮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在批判地反思消费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法律约束、伦理引导两个层面着手:

(一)国家应制定引导民众合理消费的政策

我国消费主义突出表现在,富有者引领时尚消费,在消费主义狂欢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空虚;一般消费者盲目追赶,生活压力大大增加。我国贫富差距较大,人们消费水平不一致,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引导并规范民众消费的消费行为。第一,税收上调节收入分配,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经济收入水平是导致人们消费水平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只有逐渐缩小贫富差距,才能使富者减少奢侈性消费,同时提高其他民众的消费水平,从而减少社会冲突。第二,完善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缩小贫富差距。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起步期,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发挥其缩小差距、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功能。第三、对高档、名牌等奢侈品征收消费税,调节分配不公.高档、名牌等奢侈品耗费社会资源更多,过度注重包装,所以应通过高额税收来限制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第四、通过立法严格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次性消费品带来的方便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和堆积如山的垃圾,这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后患。所以在宣传引导公民少用一次性消费品的同时,还应通过法律法规来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社会应加强消费伦理道德观的教育

消费道德观的教育在形式上应该讲求多样化,在内容上讲求实效化,要与时俱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第一,开展传统勤俭节约消费观的教育。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耕地、水源、草场、矿藏等人均占有率比较低,所以勤俭节约的美德更是要大力提倡的。第二,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消费观教育。科学可持续消费观的具体要求就是要做到,尽量减少无效消费、非理性消费,减少消费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更好生活和发展的需要。第三,提倡休闲生活方式,提高精神生活水平。休闲主义生活方式是指在休闲的环境中以休闲的存在方式、休闲的精神状态从事各种休闲活动 [6]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可以在不花费大量金钱、不使用大量能源和资源的情况下过高质量的生活。各种休闲文化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欢乐家园,为人们构建起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从而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和皈依。(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这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543亿元,增长14.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867亿元,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4326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345亿元,增长16.4%;其他行业零售额1739亿元,增长2.3%。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是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0.2%,农民收入增长11.9%,而GDP增长初步核算,比上年增长10.7%。此外,围绕着扩大消费、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出台了更多政策,减少了城市居民的后顾之忧。在农村,则尝试建立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进城农民的各种收益和权益,则促进了消费的快速增加。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不足30%,比发达国家要低20―30个百分点。如果城乡合算,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更要低出很多。

(二)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农民生存型消费模式特征依然明显

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城镇居民2004年37.7%,2005年36.7%,2006年35.8%,这一系数虽然与发达国家30%以下的水平仍有距离,但已经接近日本,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居民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5%以下。此外,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排第二位占14.4%,其次是交通和通讯占11.7%,居住(指水电燃料及其它)占10.2%,衣着占8.4%,医疗保健占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5.7%。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比重的快速上升则显示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良性变化。可以说,目前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开始进入发展和享受型消费阶段。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04年47.2%,2005年45.5%,2006年为43%,但仍相对较高;从生存型消费项来看,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55.4元,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同上)三项仍占很大比重,占65.78%,农村家庭设备及服务比重一直不高。

(三)城镇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稳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在大部分时间里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更为明显,表明居民消费倾向对消费需求总量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在城市居民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这几年出现稳中上升态势。

2005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7570,边际消费倾向为0.7101。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7851,边际消费倾向为1.1639。

二、当前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在居民消费需求的决定中,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只能在既定的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消费支出。1996年以来,除1999年城镇居民收入高于GDP增速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各年都低于GDP增速,而农民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速为9.5%,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6%,而农民收入仅增长5.3%。

(二)升息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2007年3月29日公布的《2007年第1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我国居民投资基金和股票意愿已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在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中,“基金”占比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调查显示,尽管居民拥有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仍为储蓄存款,但持这种看法的居民比例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本季更降至59.4%,为调查以来的最低点。央行经调查认为,股市的财富效应导致储蓄存款向股市迁移,是造成居民储蓄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在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中,“股票”的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相比之下,“基金”上涨速度更快。其占比从上季度的10%跃升至16.7%,分别比上季和去年同期提高6.7和12.7个百分点,同时,刷新了1999年开展问卷调查以来的历史纪录。

(三)买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我国现行统计体系将居民购房支出归于住宅投资,计入投资统计项目,这也符合国际惯例。但是买房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及对消费率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九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率大体是47%左右,“十五”计划要求扩大消费渠道,提高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率指标要提高到50%左右,但实际呈逐年下降态势。与此同时,居民购置的商品住宅却大幅度上升,成为居民最大额消费支出,但在最终消费统计中没有体现。买房对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买房对居民消费有明显的挤出效应,特别是房价的不断快速上升加剧了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有学者测算,居民用于购房的投资对GDP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GDP比例则下降0.28个百分点。从居民支出来说,买房占了收入的绝大部分。

二是自我积累型的购房方式加剧了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尚未买房的居民为购房存钱,已购房的居民由于购房的支出而减少别的消费。另一方面,房价不断攀升加剧了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房价更高意味着需要增加储蓄为将来买房做准备,从而更加压抑当前消费。

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居民购房支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三、对策建议

(一)从制度上为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1.加快城市化,减少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持农民收入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2.从制度上解决最低工资支付,以及拖欠工资等问题,保护职工的基本利益。严格执行《最低工资规定》中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规定,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兼顾劳动者全面发展为目标,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支付和监管制度,包括欠薪举报制度、欠薪报告制度等。

3.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变资源分配不公,保证要素贡献与要素分配相符合的分配机制的正常运行,使这部分行业和劳动者的应有收益得到体现。

4.完善人力资本培育的合理制度,建立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稳定机制。(1)规范初次教育的平等机制,加大国家对初、中级教育的投资,保证所有新生劳动力都能接受平等有效的培育。(2)建立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转型和升级机制。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一是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提高“低保”标准;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不定期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四是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

(三)积极促进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鼓励消费信贷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较长的上升周期的前端,这一轮周期是以住房、汽车等高价值消费品的需求扩张而带动的。国际经验表明,信用消费是这个经济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实现的主要形式。为此,需要发展信用消费予以支持,而加快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

篇4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5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neumonia and its influence to immunologic function. Methods 62 cases of neonatal pneumonia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VIG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for three days.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remission time,treatment effect,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IgG,IgA,IgM,IL-6,TNF-α and T cell subsets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table temperature,cough disappeared,rales,cyanosis remiss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Gamma globulin;Neonatal pneumonia;Immunologic function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血管壁炎症进而导致肺损伤,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丙种球蛋白(IG)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可起到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抗感染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分析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入选标准:(1)患儿有上感接触病史;(2)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缺氧、呛奶、喘憋,伴或不伴肺部湿音、鼻扇、三凹症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3];(3)胸片显示有点片状或斑片状影,伴或不伴肺气肿[4]。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吸入性肺炎、湿肺及其他影响呼吸系统的疾病。将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日龄8~22d,平均(11.8±3.7)d;体重2361~4075g,平均(3236±412)g;其中足月儿26例,早产儿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日龄5~23d,平均(12.3±3.1)d;体重2079~3996g,平均(3301±395)g;其中足月儿24例,早产儿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且能服从治疗方案。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持适宜温湿度、呼吸道通畅、对症吸氧、提供足够的水及营养、改善脏器功能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S19994004)400mg/(kg・d)静脉滴注治疗,连续应用3d。

1.3 评价标准

1.3.1 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 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咳嗽、音、口唇发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1.3.2 临床效果判定[5-6] (1)显效:治疗结束后患儿精神及吃奶状况良好,体温正常,呼吸平稳,无咳嗽、咳痰及喘憋,无口吐泡沫及口唇发绀,听诊无湿音,胸片显示炎症完全吸收;(2)有效:治疗结束后患儿精神及吃奶尚可,咳嗽、气喘、口唇发绀缓解,体温尚不稳定,听诊湿音减少,胸片显示炎症部分吸收;(3)无效:治疗结束后患儿精神差,有呛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3.3 免疫功能相关指标 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d采集空腹静脉血各自分成两份,一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C比值,另一份离心取血清后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L-6及TNF-α水平[7]。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温稳定、咳嗽消失、音消失、口唇发绀缓解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

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主要是病原体在宫内或产时经血行或淋巴系统感染损伤肺部所导致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8],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壁炎症及气促、吐沫、肺部音等不典型临床表现为主,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的特点,且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9]。

新生儿肺炎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期自身免疫调节机制不稳定、机体免疫功能暂时性缺陷,即体内炎性因子含量少、活性低,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B细胞抗体水平低导致易感性升高有关[10-11]。患儿T细胞及其亚群比例失调,CD4+/CD8+比值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中CD4+细胞比例降低,对免疫功能的正向推动作用降低[12];CD8+细胞比例升高,导致抗体的合成、分泌及T细胞增生受到的抑制作用强化[13]。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直接影响体液免疫,导致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的释放受到抑制。IVIG含有健康人群血清中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具有被动免疫功能。其终末产物主要是多价特异性IgG抗体及少量IgM、IgA,可短期内迅速提高患儿内源性Ig水平,增强体液免疫,同时还可增强对外源性病原的吞噬功能,激活补体系统,发挥抗病毒、细菌等多种抗原的功能[14-1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T淋巴胞比例和CD4+/CD8+C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4 勺榛级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

指标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t P

CD4+ 观察组 25.13±2.47 39.05±4.18 15.963

对照组 25.46±2.39 27.33±3.51 2.452

t 0.535 11.955

P >0.05

CD8+ 观察组 18.06±2.09 26.24±2.85 12.888

对照组 18.15±1.93 19.31±2.24 2.184

t 0.176 10.644

P >0.05

CD4+/CD8+ 观察组 1.21±0.27 1.63±0.39 4.930

对照组 1.23±0.22 1.37±0.31 2.051

t 0.320 2.906

P >0.05

IVIG还可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及代偿性抗炎反应,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还可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使其处于未增殖状态,间接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体温稳定、咳嗽消失、音消失、口唇发绀缓解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利,杨征,何挺,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53-254.

[2] 曹静,李春燕.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4):23-26.

[3] 高杰.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7):1451-1453.

[4] 王玉珠.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27(340):5638.

[5] 吴昌贤,邢琼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6):615-617.

[6] 谢晓曼,张传龙,李洁,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5):818-820.

[7] 李玉峰,云蕾,周丽江,等.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不良反应观察及预防性护理[J].重庆医学,2017,46(3):425-426.

[8] 张丽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及外周血清炎性因子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222-1224.

[9] 康妍萌,丁明杰,韩玉玲,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3):188-190.

[10] 张玉荣,杨文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34.

[11] 吴风栋,胡勇,陈坚强.丙种球蛋白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辅助治疗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4):1527-1528.

[12] 芦红茹,成大欣,马小宁,等.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TB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11):1771-1774.

[13] 黄灿媛.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43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5,30(12):358-359.

篇5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2.004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Willingness of Consumers to Buy Brand Pork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REN Wan-jia1,WANG Kai2

(1.College of Financ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Sichuan Province’s consumers, we ma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buy the brand fresh por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buy brand pork was affected by their education level, income level, marital status, level of knowledge of the brand pork and the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 of pork’s quality, different factors on consumers’willingness to buy brand pork wa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we gave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consumers’willingness to buy brand pork and strengthened the pork brand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Key words: brand pork; purchasing intention;influencing factors

1 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与假说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动物性食品来源,占我国肉类消费总量的70%以上,在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均占有较大比例。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猪肉产销基地,且生猪产业是四川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也是特色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在四川省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品牌是消费者识别生鲜猪肉产品品质和特色的重要标识,创立生鲜猪肉品牌可以说是猪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因为品牌猪有获得相对高价的优势。另外,品牌猪肉还具有较高的市场渗透能力。四川省猪肉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猪肉品牌,如高金、蜀西源、金忠、美好、光灿、有机雅南土黑猪、顺鑫园野猪肉、正荣有机猪肉等颇具高质量的品牌猪肉。但是,不少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对发展品牌缺乏长远规划与战略,一味追求销量而不注重品牌的发展,争创名牌的积极性不高。然而,一个好的品牌如果受到消费行为的引导,就会使自身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1)消费者个体特征。从国内外学者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来看,一般都需要考虑的个体特征变量有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2)产品或服务线索。产品或服务线索具体又可分为内部线索和外部线索。内部线索指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紧密联系的属性,它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产品属性的主观评价是影响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外部线索是与产品或服务自身无关的因素,如价格、信任、可靠性等。(3)购买情境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会随着购买情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4)社会经济因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如家庭、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根据前文理论的总结,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拟通过以下4个方面影响因素的研究,验证其对于品牌猪肉的购买意愿是否有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1)消费者个体特征对品牌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个体特征包括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5个方面。由此得出假说1(H1):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对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意愿有影响。

(2)品牌猪肉认知程度对品牌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品牌猪肉的认知包括对猪肉品牌的了解以及对品牌猪肉营养价值、新鲜度、食用口味的产品属性认知评价。由此得出假说2(H2):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认知程度影响品牌猪肉购买意愿。

(3)品牌猪肉质量安全认知程度对购买品牌猪肉意愿的影响。品牌猪肉质量安全认知包括猪肉质量安全关注程度以及分别对品牌猪肉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的认识。由此得出假说3(H3):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品牌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程度影响其购买品牌猪肉的意愿。

(4)信息满意度对购买品牌猪肉意愿的影响。本研究所涉及信息是指从市场上获取猪肉价格的信息以及猪肉质量安全信息。由此得出假说4(H4):信息满意度对消费者购买品牌猪肉的意愿有影响。

2 调查数据说明与描述性分析

2.1 问卷调查数据说明

本研究的样本单位为个体消费者,研究区域为四川省,研究对象为年龄18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消费者。调查方法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笔者前往农贸市场、超市等有猪肉销售的购物地附近随机选择市民,由笔者发放问卷,说明调查目的与问题设置后由被调查者亲自笔答后现场回收。

根据研究目标的设定,调查内容主要有: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认知程度,包括对猪肉品牌的了解以及对品牌猪肉营养价值、新鲜度、食用口味3个方面的认知评价;品牌猪肉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包括调查对象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品牌猪肉质量和安全程度的认识;被调查者对于可获取信息的满意度,包括对从市场上可获取猪肉价格信息、可获取猪肉质量安全信息的满意度。以上题目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衡量,各级分别表示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知道”、“同意”、“非常同意”。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等5个方面。消费者对品牌猪肉购买意愿,包括愿意与不愿意两个选项。

笔者于2013年1月发放问卷140份,去除无效答案及漏答等情况的问卷12份,最后总共回收有效问卷128份,回收率达91.4%。

2.2 调查数据描述性分析

2.2.1 样本个体特征分析 样本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分析如表1所示,在样本消费者性别构成上,女性占样本总数的63.3%。在购买猪肉的角色群体中,一般女性是家庭购买食品的主体。在购物地附近随机拦截时,抽选到女性的可能性较大。从年龄分布来看,36岁到55岁年被调查者共占到样本总数的63.3%,超过了样本数的一半。被调查样本中具有专科文化水平者为最大受访者群体,占总人数的37.5%,其次是具有高中学历者,占样本总体比例的21.9%。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已婚,占样本总体比例的88.3%。家庭是购买猪肉的主力军,一般都由家庭中成员前往市场购买食品。月收入为1 001元到3 000元的被调查者居多,加总数比例超过了样本总数的50%。

2.2.2 品牌猪肉购买意愿 如表2所示,大多数被调查者愿意购买品牌猪肉,消费者对品牌猪肉购买意愿较强烈。

2.2.3 品牌猪肉认知情况 从表3显示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消费者对于品牌猪肉有一定的认知,但评价时整体得分不高。品牌猪肉的食用口味获得消费者的认知评价总体最高,对其新鲜度的评价得分最低。占总体样本比例达71.1%的被调查者对品牌猪肉的了解仍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笔者接触到的很多消费者表示对品牌猪肉的了解很少,只知道或听说过一到两种品牌猪肉,并表示不知道从何处获得对品牌猪肉更多的了解。36.7%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猪肉更有营养价值,23.5%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猪肉并不比普通猪肉更富有营养价值。39.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这部分被调查者对品牌猪肉了解不深或者没有购买过品牌猪肉,因此评价分数不高。相对于新鲜程度来说,消费者对品牌猪肉食用口味的评价得分稍高。

2.2.4 品牌猪肉质量安全认知程度 对于样本消费者的品牌猪肉质量安全认知,36.7%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猪肉质量好,是放心肉有安全保障。22.6%的被调查者不认为品牌猪肉质量好,19.5%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猪肉并不是安全有保障的放心肉。另一方面,对于猪肉质量状况的关注程度能够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品牌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判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46.1%的被调查者表示十分关注猪肉质量状况,19.5%的样本消费者并不关注市场上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虽然消费者对猪肉的质量安全状况是有所关注的,但是其对品牌猪肉的质量安全认知评价整体较低(表4)。

2.2.5 信息满意度 从表5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可以获取猪肉价格的信息满意度得分远高于对获取猪肉质量安全信息的满意程度。猪肉的质量安全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信息的传递也具有滞后性,不如价格信息反映的及时准确。

3 品牌猪肉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定及变量定义

在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等研究之前,首先对有关变量进行定义,如表6所示。本研究定义的因变量,即被解释变量为品牌猪肉购买意愿,0表示不愿意购买品牌猪肉,1表示愿意购买品牌猪肉。本调查假设对因变量可能有影响的变量分为4类14个变量。分别为:消费者个体特征,包括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5个变量;品牌猪肉认知程度,包括对猪肉品牌的了解以及对品牌猪肉营养价值、新鲜度、食用口味的认知5个变量;品牌猪肉质量安全认知程度,包括猪肉质量安全关注程度以及分别对品牌猪肉质量和安全认知3个变量;信息满意程度,指对市场上获取猪肉价格信息以及质量安全信息2个变量。具体各变量定义见表6。

3.2 品牌猪肉购买意愿的回归模型分析

本研究考察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购买意愿,调查中设置愿意与不愿意两个选项,分别用1和0数值表示。将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显然是研究0-1型变量,适合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在[0,1]范围内。

设y= 1的概率为P,要计算因变量为1的概率P:

P(yi=0|xi, β)=F(-X■■β)

在这样的定义下,我们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函数模型为:

Pt=Fα+■βjXij=1/1+exp-α+■βjXij+ei

式中,Pt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品牌猪肉的概率;α表示回归截距;βj表示因素的回归系数;n表示影响概率的因素的个数;Xij是自变量,表示第j种影响因素;ei 表示随机扰动项。

根据上述的影响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意愿的各种因素,建立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意愿的实证模型: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意愿= F(消费者个人特征,品牌猪肉认知程度,品牌猪肉质量安全认知程度,信息满意度)

在定义变量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意愿进行二元逻辑回归(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得到购买意愿回归模型如表7所示。

表7的统计结果显示,对品牌猪肉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品牌猪肉质量认知评价、猪肉质量安全信息满意度、受教育程度、品牌猪肉的新鲜度认知评价、月收入和婚姻状况。对影响消费者购买品牌猪肉意愿的各个假设因素做出如下分析。

(1)品牌猪肉质量安全认知程度中,品牌猪肉质量认知对于消费者购买品牌猪肉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此变量的系数为0.728,说明对于购买意愿来说起正向影响作用,对品牌猪肉质量的认知评价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品牌猪肉的概率就越大。由此也可以说明,一旦消费者认为品牌猪肉的质量不好,那么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购买意愿就会下降。不管消费者是否十分关注猪肉的质量安全状况,都会把质量作为考虑购买品牌猪肉时最关心的因素。

(2)信息满意度方面的影响因素中,消费者对于猪肉价格信息的满意度对品牌猪肉的购买意愿不具显著影响,在市场上价格信息的传递快速透明,消费者认为容易获取价格的信息,因而此项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具显著性。猪肉质量安全方面信息是为大家密切关注的,而质量安全的信息很可能因为市场种种障碍而阻滞其传递,其滞后性与隐蔽性导致生产与消费的供应、检测、用后反馈等信息的不对称。近年来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更让消费者认为及时获取质量安全信息是重要的,因而此项信息的满意度明显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品牌猪肉的新鲜度认知显著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购买意愿。此变量的系数为0.844,对于购买因素起正向影响作用。若消费者认为品牌猪肉新鲜度高,那么消费者会更愿意购买品牌猪肉。对于生鲜猪肉来讲,消费者对肉质的新鲜度十分敏感,较大程度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市场中的猪肉对于消费者来说依然处于经验品甚至信用品阶段,消费者只有购买后食用才能判断其品质,甚至食用后也不能轻易判断猪肉的好坏,猪肉的食用口味及营养价值也是只有通过购后食用来判断或者食用后也不能判断的属性,其科学判断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建立在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深入认知的基础上,而调查中显示出的普遍偏低的品牌猪肉认知不能帮助消费者建立判断基础,从而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了解程度、营养价值及食用口味的认知不能够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猪肉的购买意愿。

(4)反应个体特征的5个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月收入对所研究的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文化程度越高的消费者,越追求健康消费和理性消费,对劣质猪肉及其危害的认识与了解越全面和深入,越倾向于购买品牌猪肉。消费者经济收入情况能够影响购买意愿的可能性,且为正向影响,与原假说一致,由此说明了经济收入、知识与追求食品高品质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符合经验预期。婚姻状况明显影响购买意愿,且呈正相关,已婚消费者更注重家人的健康与生活的品质,因而在购买选择中更慎重,更看重内在品质。性别因素不具统计显著性,可能的原因是现代家庭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使性别差异在家庭分工、信息接受度、价格感知和风险感知中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通常情况下,年龄因素一般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引导消费观念的更新,而老年人则大多消费谨慎,注重实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不同。而本研究所取样本大多集中在购买猪肉食品的中年消费者(36~55岁),这可能使得样本的大部分消费观念趋于相同,从而年龄对品牌猪肉购买意愿无显著性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品牌猪肉普遍表现出了较强的购买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态度,说明品牌猪肉市场前景好,拥有相当的潜在市场。进一步研究显示,品牌猪肉质量认知评价、猪肉质量安全信息满意度、消费者受教育程度、品牌猪肉的新鲜度认知评价、月收入和婚姻状况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购买意愿。

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论,笔者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1)企业应结合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情况,通过广告、讲座、科普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消费意识和猪肉质量安全基本知识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认知水平;

(2)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不断创新,采取更加积极、多样化的营销策略,从品牌的渠道、品牌的产品组合、品牌的促销和品牌的定价等方面寻找突破点;

(3)政府应严格品牌猪肉认证制度,严把品牌猪肉质量关。

参考文献:

[1] 周应恒.食品安全: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对南京市超市消费者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53-60.

[2] 何坪华,凌远云,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4):41-52.

[3] 何坪华,何信生,周德翼.从消费者角度检视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缺失[J].河南农业科学,2005(12):93-97.

[4] 叶剑,卢凤君,孙世民.猪肉工贸企业在北京市场实施生鲜猪肉品牌战略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3-67.

[5] 刘妍.消费行为影响力对品牌效应的作用之分析[J].中国商贸,2009(17):231-232.

[6] 李耀东.山西土特农产品品牌资产价值评估[J].山西农业科学,2013(9):991-994.

篇6

老年肺结核是当今社会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该病症正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 胁[1-2]。临床上治疗肺结核通常以药物疗法为主,利福平作为治疗肺结核的有效药物,口服制剂成为最常使用的药剂形式;但实践证明,利福平口服制剂不利于患者肠胃吸收功能的发展,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性。有关学者指出,市场上新出利福平注射液对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年肺结核的治疗进展,本研究对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老年肺结核的效果进行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与45例对照组。本研究选取的90例患者均符合老年肺结核临床判断标准;所有患者都充分了解了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为(74.21±4.3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4岁,最小为65岁,平均年龄为(75.13±4.0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本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法,使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636)、吡嗪酰胺(广东台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947)、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49)等;其中,异烟肼0.4 g/d;乙胺丁醇0.5 g/次,3次/d;吡嗪酰胺0.5 g/次,3次/d。治疗共持续90 d。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法的基础上,对本组患者进行利福平静脉注射治疗,使用的药物为利福平注射液(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25)。剂量为0.6 g/次,与250 ml生理盐水相混合,进行静脉注射,1次/d静脉注射,共持续90 d。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吸收情况以及炎症因子情况;其中,病灶吸收情况以X胸片进行观察,炎症因子情况以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病灶吸收情况分别包括显著吸收、吸收以及无变化、恶化四个等级;炎症因子情况包括CD4+、CD4+/CD8+、IL-6、IL-10、TNF-α5个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应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操作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情况对比 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总吸收率达到了95.56%,对照组仅为75.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情况对比 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

3 讨论

肺结核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又可根据其发病情况分为初始期肺结核、T细胞反应期肺结核、共生期肺结核以及细菌外繁殖传播期肺结核[3-5]。在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中,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主要影响因素,免疫功能的损害将导致患者肺结核病情加重。从临床治疗研究实践中可知,利福平是抗结核治疗的首选药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细菌繁殖的效果。本研究以利福平静脉注射治疗法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结果。

利福平注射液以静脉滴注途径对患者施以治疗,经观察检测,患者在接受利福平注射的30 min内其血药浓度可至峰值,能有效提高患者器官的药物浓度,达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使用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法,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有效性,对恢复患者免疫功能效果较佳,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小玲.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老年肺结核用药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176-177.

[2]梁伊乐.利福平静脉注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126-127.

篇7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回顾已有文献,我们建立了三种关系质量在关系营销导向与顾客忠诚之间的起中介作用的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从消费者和企业两方面收集数据,获得配对样本,通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关系营销理论,同时对服务型企业提高顾客忠诚具有指导作用。

一、 文献回顾

1. 关系营销导向。导向的本意是关注的重点(Deshpande、Farley & Webster,1993),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企业的价值观。营销领域有研究导向的传统,营销导向先后经历了生产导向、产品导向、推销导向、市场导向等(科特勒、凯勒,2006)。关系营销导向是一种强调企业建立并保持与顾客长期关系的营销价值观(庄贵军、周筱莲、徐文,2007)。关系营销导向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关系营销导向意味着企业对建立顾客关系的投入,长期的视角,关注关系本身而不是一次具体的交易,和以和谐方式解决冲突(Wang,2007)。Palmatier等(2006)发现,关系营销导向对顾企关系质量有积极作用,进而对顾客忠诚产生积极影响。

2. 顾服关系质量和顾企关系质量。关系质量是顾客对关系强度的总体评价(De Wulf、Schrde & Iacobucci,2001)。对于关系质量包含的维度,学者们有不同观点。Crosby、Evans和Cowles(1990)认为关系质量是由满意和信任组成的更高阶的概念。顾企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有积极影响(Palmatier etc.,2006)。Palmatier等(2007)引入了顾服关系质量的概念,将顾服关系质量定义为顾客对与服务人员关系强度的总体评价。顾服关系质量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Palmatier etc.,2007)。

3. 顾服私人关系。在现实中,私人关系(Guanxi)通常被称为“关系”,例如,人们常说:“我俩关系很好”和“找关系”等。为了与国外的关系(Relationship)相区别,本文使用私人关系来表示“关系”。私人关系由“关”和“系”两个词组成,指通过某道门(关)进入某种联系中(系)(Wang,2007)。通常私人关系被定义为人和人之间通过交往或联系而形成的,对双方或多方都会发生影响的“心理联系”(李春苗,1996)。私人关系与关系质量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两者的相同点包都强调相互理解、合作和长期导向(Wang,2007)。两者的不同之处包括:关系质量的对象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而私人关系的对象只能是个人(Yang,2011);关系质量的指导原则是西方文化中的法和理,私人关系的指导原则是“圈子”和感情等社会规则;关系质量的维度是关系满意和信任,其基础是服务人员专业性(Haley、Tan & Haley,1998),经济特征明显;而私人关系的维度是人情和面子和感情,其基础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社会特征显著(Wang,2007)。

私人关系对企业有重要作用。私人关系可以降低企业的不确定性(庄贵军、席酉民,2003)、提高企业的渠道能力、反应能力和企业绩效(Gu、Hung & Tse,2008;Julie & Sheng,2011)、降低企业与渠道商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庄贵军等,2008)。以上研究对象是企业高管同渠道商或政府的私人关系,缺少以顾客与服务人员私人关系为内容的研究少。

4. 顾客忠诚。顾客忠诚被定义为顾客在一家企业重复购买的行为(De Wulf、Schrde & Iacobucci,2001)。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一家企业的产品,并且发出正向口碑,正向口碑有利于其他顾客购买这家企业的产品,进而增加企业收入(科特勒、凯勒,2006);顾客忠诚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开发一个新顾客成本是保留一位老顾客成本的5倍(科特勒、凯勒,2006)。因此,顾客忠诚可以带来竞争优势。

二、 研究假设

1. 关系营销导向对顾服关系质量和顾服私人关系的影响。关系营销导向是一种强调企业建立并保持与顾客长期关系的营销价值观(庄贵军、周筱莲、徐文,2007)。在人际接触型服务中,关系营销导向主要通过服务人员体现。关系营销导向意味服务人员在时间、精力和资源上对建立关系的投入,这些投入使顾客产生对服务人员给予回报的动机,进而增强顾服关系质量(Ganesan,1994)。关系营销导向强调沟通,沟通有助于提高关系质量(Morgan & Hunt,1994)。所以,关系营销导向有利于提高关系质量。于是,提出假设H1:

H1:关系营销导向对顾服关系质量有积极影响。

关系营销导向越强,服务人员投入越多时间和精力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包括进行更多沟通、优先对待和进行社交活动(Palmatier etc.,2006)。沟通越多,越有利于顾客对服务人员产生感情,即通常所说的“日久生情”,进而增强保持私人关系的意愿(Bove & Johnson,2001)。服务人员对老顾客优先对待,老顾客享受优先对待,可以显示其特殊地位,使他们感觉很有面子。这会使他们认为需还服务人员人情,有义务将来给予回报(Shi etc.,2011)。社交活动创造顾客和服务人员交往的机会,也有利于建立私人关系。于是,提出假设H2:

H2:关系营销导向对顾服私人关系有积极影响。

2. 三种关系质量的联系。顾客与服务人员之间良好的关系质量,可以创造和谐的沟通氛围(Palmatier etc.,2007),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人际接触型服务行业中,顾客与服务人员在交易前存在私人关系的情况比较少。通常情况是顾客在接受服务后,因为关系质量好,进而发展私人关系。例如,顾客理发时,发现某位理发师理发水平比较高,对他很满意,对他理发能力比较信任,才会同理发师建立私人关系。反之,如果顾客对理发师理发水平不满意,不相信理发师能为自己理出满意的发型,顾客与理发师建立私人关系可能性较低。于是,提出假设H3:

H3:顾服关系质量对顾服私人关系有积极影响。

服务人员是企业的代表,根据晕轮效应,顾客对顾服关系质量的评价会延伸到顾企关系质量的评价(Macintosh & Lockshin,1997)。顾服关系质量高,顾客在服务人员所在企业消费,获得的顾客价值更大(Palmatier,2008),进而增强顾企关系质量。Palmatier等(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顾服关系质量积极影响顾企关系质量。于是,提出假设H4:

H4:顾服关系质量对顾企关系质量有积极影响。

顾服私人关系有助于顾客通过服务人员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这会增强顾客对企业满意与信任(周茵,庄贵军、崔晓明,2011)。并且,私人关系能够满足顾客社会交往需求,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进而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和信任水平(Gu、Hung & Tse,2008)。在服务人员出现服务失误时,顾客为了还服务人员人情和给服务人员面子,会友善地处理问题,这有利于双方解决问题,减少服务失误对顾企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Wang,2007)。于是,提出假设H5:

H5:顾服私人关系对顾企关系质量有积极影响。

3. 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顾客认为他们同服务人员的关系质量越高,再次光顾这位服务人员的意愿越强(Palmatier etc.,2006)。如果服务人员仍在这家企业工作,顾客为了获得这位服务人员的服务,愿意再次光顾这家企业。于是,我们提出假设H6:

H6:顾服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有积极影响。

顾服私人关系越好,顾客为了给服务人员面子和还服务人员人情,再次光顾这位服务人员的意愿越强。并且,顾客与服务人员之间的感情可以满足顾客社会交往需求(Bove & Johnson,2001),创造更高顾客价值,因此顾客愿意再次光顾这位服务人员(Oliver,1996)。只要服务人员在这家企业工作,顾客就愿意再次光顾这家企业。于是,提出假设H7:

H7:顾服私人关系对顾客忠诚有积极影响。

顾客对企业满意可以降低顾客外部信息的搜寻动机,降低选择其它企业的可能性,倾向于继续光顾这家企业(徐彪、李心、张,2010)。顾客对企业满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Garbarino & Johnson,1999),降低顾客感知风险,使顾客获得更大的价值,所以顾客倾向继续光顾这家企业(徐彪、李心、张,2010)。Armstrong和Seng(2000)的研究发现,顾企关系对顾客忠诚有积极作用。于是,我们提出假设H8:

H8:顾企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有积极影响。

三、 样本与变量的测量

1. 样本。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大连、沈阳、广州、上海、北京、盘锦和锦州的消费者和企业两方面收集数据,获得配对样本。本研究调研对象包括理发店、个人理财服务的银行和健身俱乐部等服务型企业和它们的顾客。借鉴Palmatier(2008)对配对样本的调研过程,我们先调研消费者,共发放420份问卷,让他们填写除关系营销导向以外的题项,获得317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5%。然后,根据有效问卷中提供的服务企业名称和地址,让这些服务企业店长或经理填写关系营销导向的题项,得到有效问卷2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7%。因此,最终得到245份有效的配对样本,有效样本数量达到问卷问题5倍的标准(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2008)。

2. 变量的测量。本文中的量表都来源于国外文献。关系营销导向量表和顾客忠诚量表来源于De Wulf,Schrde和Iacobucci(2001)的研究。关系营销导向量表包含3个问题,分别是“这家企业努力使老顾客忠诚”,“这家企业做努力加强同老顾客的联系”和“这家企业真的很在乎留住老顾客”。顾客忠诚量表包含5个题项,包括再次光顾这家企业和正向口碑方面的题项。顾服关系质量量表和服务一致性量表都来源于Palmatier等(2007)的研究,包含关系满意与信任两个维度,都包含6个题项。顾企关系质量量表来源于Ndubisi(2007)的研究,包括商店使顾客满意,满足顾客期望等4个题项。顾服私人关系量表来源Leung等(2011)的研究,包含6个题项,分别是人情、面子等题项。

四、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首先,为了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我们利用SPSS16.0对各量表的信度系数进行了计算,对不满足条件的题项进行了剔除。经过题项净化后,各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都超过了0.7的标准,所以本研究使用的量表都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然后,我们对各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正交旋转后共提取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这与理论模型中的5个变量相一致。所有题项都负荷到相应因子上,各负荷系数均高于最低标准0.50,且在其它因子上负荷较低,能够很好的区分各维度(Palmatier etc.,2007)。

为检验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我们使用LISREL8.7软件对量表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测量指标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均超出了有关研究所建议的最低临界值0.50,说明这些变量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各个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提取量(AVE)的值均大于与其它因子相关系数的平方值,说明这些变量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综上,本研究中各变量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假设与模型的检验。在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我们使用LISREL8.7统计软件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卡方值为29.05,自由度为27,卡方值和自由度的比值为1.08,小于边界值5。良好拟合指数(GFI)为0.98,调整拟合指数(AGFI)为0.95,拟合指数(NFI)为0.99,相对拟合指数(RFI)为0.98,都大于边界值0.90,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18,标准残差均方根(SRMR)为0.019,均小于边界值0.08的边界值(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2008)。从总体上看,研究假设的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情况较好,理论模型可以接受。

统计结果显示,理论模型的9个假设中,有假设H1、H2、H3、H4、H5和H8的T值大于1.96,得到支持。假设H6和H7的T值小于1.96,没有得到支持。服务人员同顾客的关系质量和私人在得到支持的假设中,关系营销导向对顾服关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0.54)远大于关系营销导向对顾服私人关系的标准化路径系数(0.37)。顾服关系质量对顾服私人关系的标准化路径系数(0.59)比较大。顾服关系质量对顾企关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0.38)小于顾服私人关系质量对顾企关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0.52)。顾企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的标准化路径系数(0.62)比较大。两个未得到支持的假设说明顾服关系质量和私人关系对顾客忠诚没有直接影响。

五、 研究结论与讨论

关系营销导向通过三种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产生积极影响。具体影响机制为,关系影响导向对顾服关系质量和顾服私人关系都有积极影响,进而通过顾企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产生积极影响。当企业具有关系营销导向这种理念时,会通过服务人员贯彻到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服务人员为了保持与顾客的长期关系,通过提高服务水平、进行更多的互动、加强情感交流等方式提高顾客与服务人员关系质量和私人关系,进而通过顾企关系质量提高顾客忠诚。H6和H7没通过检验,而H4、H5和H8通过检验,这说明顾服关系质量和顾服私人关系不会直接提高顾客忠诚,而是通过顾企关系质量提高顾客忠诚。这是因为某位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高,并不能代表这家企业的服务水平高。顾服关系质量和顾服私人关系只有通过增强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和信任,才会提高顾客忠诚。

顾服私人关系对顾服私人关系有积极影响,顾服关系质量和顾服私人关系对顾企关系质量有积极影响。在服务企业中,顾服关系质量是顾客的理性认识,基于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水平;而顾服私人关系质量主要是顾客的感性认识,基于服务人员人际交往。统计结果表明,顾服关系质量越高,顾服私人关系越好。这一结论为理解顾服关系质量同顾服私人关系质量之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顾服关系质量和顾服私人关系都对顾企关系质量有积极影响。以往研究更多是探讨顾企关系质量在关系营销中的作用,本研究引入了顾服关系质量和中国独有的顾服私人关系,并验证了对顾企关系质量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Cheng Lu Wang.Guanxi vs. relationship marketing: Exploring underlying difference.Indus- 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7,(36):81-89.

2.De Wulf, K., G. Odekerken-Schrder, and D. Iacobucci, Investments in Consumer Relationships: A Cross-Country and Cross-Industry Explor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2001,65(4):33-50.

篇8

一、文献回顾

近几十年来,商业伦理学和管理学的学者对“商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关注不曾间断过,基于消费者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下文简称CSR)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CSR“金字塔”理论的提出者Carroll(1979)[1]在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分层次的”的基础上,将CSR活动补充为“质量、法律、伦理、慈善”等四个责任方面,并将与CSR活动相关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以提示企业认识社会责任的价值,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国内外针对消费者的相关研究包括:企业的财务绩效最终的经营绩效由消费者反应决定;[2]顾客的企业认同、[3]对产品的态度、[4]购买意愿[5]和顾客满意[6]等理论都认为CSR积极影响消费者响应;CSR联想、[7]消费者对CSR行为充分的信任、[8]企业道德、企业能力[9]和企业声誉[10]等中介变量的探究发现CSR对消费者响应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金立印(2006)[11]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业绩感知水平与消费者对企业信赖感和忠诚度密切相关;张洪利(2010)[12]认为企业完善社会责任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胡晟(2011)[13]发现消费者以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作为判断信任该企业的有效信息,这也证实CSR活动能够积极影响消费者。

二、CSR活动及消费者购买

运用图1模型分析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总体影响,再以“消费者信任”和“消费者感知产品质量”为中间变量,探究乳制品CSR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间接影响。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乳制品企业的CSR活动不但影响消费者信任,而且影响消费者感知产品质量;消费者购买意向受消费者信任、消费者感知产品质量的影响,因此乳制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结合以上结论根据现实状况可知:“国内的消费者对企业履行CSR的认知和期待是比较具体的。”[14]消费者通常根据企业的一些具体行为来感知、评价企业。他们希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多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及消费者的事”,比如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回报社会,企业参与慈善活动,关心社会的总体发展等也能彰显敢于担当责任的态度,牢筑责任意识,这对企业声誉及品牌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督促乳制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在我国的发展,从不被接收到逐渐被接受再到快速发展。使我国政府对CSR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到倡导“科学发展”。且近年来,国内乳制品企业之间的“产品问题、价格战”,也让国家开始意识到要加强社会责任,负起建设督促乳制品企业的责任。

(一)政府的引导和规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发挥着指导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的监管有利于消费者消费信心的重建和提高,也有利于改善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加快建立健全乳制品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乳制品企业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是当前CSR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产品,监管部门需及时采取多种严厉整治措施惩处相关责任人,并对受害人进行补偿,通过外在的压力,让乳制品企业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利用新媒体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并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通过政府和媒体共同关注乳制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的相关信息,以促进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监督。[15]

(二)社会的监督

从社会层次来看,首先要构建科学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国内的乳制品品牌如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每年都会有披露相关社会责任的年报。积极推动企业自觉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中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也有利于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利用好乳制品行业协会的社会监督作用,对乳制品产品质量等进行严格监督,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三)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

从企业层次来看,乳制品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主动考虑承担社会责任,以获取社会的资本支持。相对于上面两种治理,积极引导消费者参与公司治理,具有积极影响。乳制品企业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投入生产”,要与消费者沟通交流,制定营销策略时要了解消费者的年龄层次结构、消费偏好和习惯性购买行为,针对性地培养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感知,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乳制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首先,乳制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有长期战略意识,不能朝令夕改;其次,将保护消费者权益置于首位,积极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于慈善责任,要坚持履行并积极扩大宣传,这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负面影响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乳制品企业在刚刚起步或经营能力较小的阶段,可以优先履行质量责任,提供质量过关的乳制品,用“诚信”的责任感强化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弱化消费者对企业趋利性的印象。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Carroll A.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 . BusinessHorizons,1991,34(4):39-48.

[2] Sen,S and Bhattacharya,C.B . Does Doing Good Always Lead to Doing Better? Consumer Reactio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 Journal of Marketing,2001,38(2):225-243.

[3] Mohrl A,Webbd J,Harrlsk E . Do Consumers ExpectCompanies to be Socially Responsible? The Impact of 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Buying Behavior[J] .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2001(1).

[4] 周延风,罗文恩,肖文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J] . 中国工业经济,2007,227(3):62-69.

[5] 周祖城,张漪杰.企业社会责任相对水平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9).

[6] 魏农健,唐久益.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顾客满意实证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09(2).

[7] Brown T J,Dacin P A . The company and the product:corporate associations and consumer product responses[J] .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7,61(1):68-84.

[8] Osterhus,T.L . Pro-Social Consumer Influ-ence Strategies:When and How Do They Work?[J] . Journal of Marketing,1997,61(4):16-29.

[9] f佳园,周祖城.消费者的 CSR―CA观念及其对CSR与购买意向关系的影响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8(2).

[10] 谢佩洪,周祖城.中国背景下CSR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

[11] 金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6).

[12] 张洪利.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

篇9

一、简述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最初发源于英国,萌芽于14世纪,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重商主义以16世纪中叶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重商主义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引起世界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重商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其次,重商主义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资本,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重商主义思想不但促进了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兴起,而且促进英、法、美、德、俄、日等名族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后崛起,并成为20世纪的主要发达国家;最后,重商主义思想影响下,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西欧国家发展到一定规模,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交易成本国家就需要政府干预经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不仅是企业的贸易活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安全与稳定,这就需要国家制定适当的对外贸易政策。

二、中国式“重商主义”

(一)中国式重商主义架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了广泛的措施,实行了外贸“奖出限人”、资金“宽进严出”和产业“填平补齐”的管理思路和政策框架,并逐渐演变为一套比较系统的中国式“重商主义”战略。这一开放模式,通过资本控制、出口导向、税收及准财政激励、固定汇率及强制结售汇四大支柱的国家干预手段,发展对外贸易和推进工业化,以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四大支柱的政策背景及特点表现如下:

1.出口导向。由于中国国内潜在市场较大但内需相对较小,低成本劳动力丰富但资源与技术短缺,加上政策的倾斜,形成了进口以资源、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出口以中低档消费品、加工贸易制成品为主的贸易模式,出口大于进口,从而维持了较高的贸易顺差。

2.通过税收、金融等准财政激励刺激出口,通过产业、关税或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我国长期以来通过出口退税(1985年起实行)、对外贸企业实行亏损补贴、出口信贷补贴等金融财税政策鼓励出口。

3.固定汇率及强制结售汇制度。从1994年1月开始,中国一次性汇率贬值,并将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长期固定在8.27 的水平。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减轻了进出口风险。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上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此后缓慢升值。同时,为配合固定汇率制度的施行,国家还实行了居民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两级强制结售汇制度,严格限制私人部门用汇,将外汇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中,从而有助于稳定货币。

(二)中国式重商主义的积极影响

1.直接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累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自90年代后出现了双顺差,,至今仍在持续,并且经常项目顺差近几年增长迅猛。

2.使中国在近10多年的时间内保持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90年代中期后,由于新重商主义及其配套改革的施行,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在高位运行,而CPI 却在低水平运行,造就了一个平稳增长的奇迹。

(三)中国式重商主义的消极影响

1.FDI的快速流入,尽管有助于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了中国的内、外资两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极其不平衡的问题。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加速流人东部沿海地区,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2.数量型扩张的贸易模式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9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出口与进口相对价格出现下降却带来贸易收人上升的现象,说明中国的贸易模式是一种简单的“数量型扩张”。这种贸易模式,尽管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就业,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其长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略:引致贸易争端。中国作为最终产地承受了美国、欧洲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压力,据WTO统计,中国在近10年已连续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国际制造网络中,我国事实上处于比较优势阶梯的下端,只能出口技术含量低、竟争激烈、低附加值的商品。加工贸易模式下,不仅重要的核心技术难以得到发展,还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留在国内,影响我国长期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因而,数量型贸易增长模式及相关的新重商主义政策需加以改进。

3.经济稳定受到挑战,货币政策面临困境。随着双顺差激增,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约占GDP的2/5、货币供给量M2 1/4 左右,市场流动性开始过剩,并在近期表现为国内外投机性资本的涌动,资产价格和物价开始上涨,出现了“双膨胀”格局,经济稳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面对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趋势,央行还只能较多地依赖数量型干预,谨慎使用传统的利率调控手段。既要稳定汇率,又要控制通货膨胀;既要兼顾经济增长,还要顾及外汇储备损益,中国货币政策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政策建议

1.重视进口,平衡贸易进出口,利用国外资源发展国内经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试图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将越来越难,中国必须通过对内发展、拉动内需来推动经济发展国民储蓄应该投入收益率更高的国内人力和物质资本。

2.提高环境成本,改变出口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目前还是靠资源来换取技术和服务产品的出口模式这种贸易出口中,初级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存在着价格的剪刀差,初级产品国家要以更多的劳动和资源换回所需的产品。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及时改变这种贸易结构状况,长此下去就会导致资源枯竭。这种资源型的出口已经使非洲一些国家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我国应避免类似情况重演。

3.扩大内需,升级消费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没有国内需求的启动,中国就难以改变历时已久的外向型经济。内需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一方面能够带动企业进行研发和技术革新以调整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使得企业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在出口市场上形成竞争力。同时,内需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还能够扩大进口,有利于贸易平衡。

参考文献:

[1]李志传.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与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2]程莉.重商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贸易中若干问题之反思[J].经济师,2009,04:55-56.

[3]李新宽.重商主义概念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137-141.

[4]梅俊杰.重商主义与中国经济再平衡[J].学术月刊,2011,06:80-85.

篇10

走向商业,大众狂欢。商业化、大众化、娱乐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显明特征。后现代主义对非中心化的倡导,导致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合流。后现代主义消解了深度,模糊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边界,从而使自身与大众文化融为一体,它“以轻松无深刻意义、无深层指涉的搞笑形态存在,同时放弃了站在精英文化立场上的启蒙和反思精神,毫无负累地沉浸在大众文化的世俗中肆意狂欢。”[1]消解整体,随意拼贴。“拼贴画的原则是20世纪在所有媒介中一切艺术的中心原则。”[2]戏仿与拼贴是后现代艺术家所追求的另一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不相信元叙事”,主张“向整体开战”,追求拼贴性、零乱性和非逻辑性,将“寻常”与“反常”的秩序状态拼接、杂糅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怎么都行”的混杂状态。

一、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影视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后现代主义要求打破“绝对理性”的枷锁,倡导创造性和对个体的关爱,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对我国影视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

(一)关注个体,关爱世界

不同于以往我国传统影视作品对伟大历史推动者、崇高英雄人物的描摹以及宏大历史的叙事,后现代影视在强调颠覆传统、消解中心的同时,通过对平庸琐细的日常生活的描摹消解生活的意义,转而更加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强调对个体的经验和感受。后现代影视通过对包括边缘人物在内的各种小人物的描绘,关注社会个体,给予世界以关爱,同时展现出每个生命的异质性和唯一性,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影像。

本雅明指出,“新技术,新生产和消费方式,19世纪工业化带来的所有变化,已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感性,并由此在世界上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随着整个存在方式对人类集体的改变,同样也改变了他们的感知方式。”[3]后现代影视文化不再是对权威的盲目追随,而注重个体内心的感受,从而大大丰富了影视文化的艺术生命。

(二)走向大众,鼓励多元

后现代主义在“去中心”、“消解权威”的同时,将视野拉回到平民大众和日常生活之中,推动了影视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对英雄人物、权威人物的描写,转而回归生活、贴近大众、赞美平凡生活、反映普通人的现实。这种文化倾向不仅使得影视文化走出狭窄的精英文化的天地,而且拓宽了影视作品的视角,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后现代影视也由于具有一种贴近大众、关注平民生活的情怀,而为大众所接受,丰富了大众,特别是下层民众的文化生活内容。

后现代影视并不追求“梦幻般完美的故事”、“逻辑缜密的对白”、“封闭的结构”以及“完满的结局”等,相反它正是常常通过“留白”的手法,给观众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使主体依据自我个性的理解发挥能动性,完成对影视内涵的阐释。这种开放的、多元的手法,有利于倡导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二、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影视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在关注到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影视价值观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消极意义。

(一)内容匮乏,深度缺失

后现代主义强调“削平中心”,废除元叙事,追求平面化,采用戏仿和拼贴的手法。在这种影响下,影视艺术不再注重思想内容的深度,而更加注重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导致作品内容的匮乏和深度的缺失。影视作品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常常以俊男靓女为主要人物,以曲折浪漫的情爱故事为主要内容,辅之以震撼的视听效果,以吸引观众。

伊哈布·哈桑说:“题材陈腐与剽窃,拙劣的模仿与东拼西凑的杂烩,通俗与低级下流丰富了表现性。”[4]模仿纵然再丰富,也毕竟不能替代创造。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扩展,复制和拼贴而来的后现代影作,只会衍化为利奥塔所说的“巨大的‘厌烦’模式”。

(二)视觉至上,娱乐至死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视为一种无深度的语言游戏,这在颠覆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同时,树立起以游戏消遣和大众娱乐为宗旨的文化价值观。正是在这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影视作品呈现出一种视觉至上,娱乐至死的享乐主义精神。“后现代电影文本及其炮制者、观赏者一同沉迷于‘流行的时尚’。利奥塔称这种‘流行时尚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一种‘金钱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顺应所有的倾向,恰如资本迎合一切需要一样’,它迎合通俗与低级趣味,难免对社会道德与意识产生酸性腐蚀作用。”[5]

(三)消解价值,冲击传统

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主张打破传统,消除权威,颠覆了一切价值与标准。同时,后现代主义却没有告诉人们该往何处去,似乎后现代主义只在乎“破”而没有注重“立”。除此之外,后现代影视追求产业化和市场化,在消解一切认真严肃的主题的同时,也消解了人们一切的理想与信念,对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削弱作用。

·电影理论赵畅: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影视价值观简析 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发端自西方,虽然它主张对西方近现代以来的思想、价值进行颠覆,但仍不免带着西方思维。受其影响下的后现代影视传播的仍主要是西方的价值观念,因此对我国传统价值观不免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削 弱。同时,美国影视作品因其专业技术、制作成本、传播手段等优势在我国更有影响力与市场。通过这些影视传播将其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我国,从而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三、坚守主旋律,弘扬真善美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无论我们愿意与否,西方各种思潮都将不可阻挡的进入我国,并对我国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积极的在批判中接受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后现代主义思潮有其进步性,我国影视作品可从中汲取养料,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有其本质上的消极意义。在后现代影视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仍必须注意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主旋律”,坚持对崇高、对理想、对人间真善美的赞扬和讴歌。影视文化工作者应树立崇高的社会历史责任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影视文化事业,决不能单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而降低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底线。

参考文献:

[1]张英利,孙光勇. 颠覆与坚守——中国后现代影视剧的特色[J]. 电影文学,2009(18):9-10.

篇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行社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借鉴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不小的成就,但这种粗放式、分散型的简单数量、规模的扩大却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真正有竞争实力和影响力的旅行社非常有限。为了保障该制度的实施,2013年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第四章“旅游经营”中对旅行社的经营进行了规范。

一、新旅游法的实施对旅行社产生积极影响

为加强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旅行社规范经营,维护我国旅游业声誉,新旅游法按照旅行社的经营特点,参照国际惯例,对旅行社做一些制度设计,积极影响着旅行社健康发展。

1.旅行社准入制度有利于旅行社的健康发展

该法28条规定:“设立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接待旅游者,为其提供旅游服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取得旅游主管部门的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二)有必要的营业设施;(三)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四)有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从该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旅行社的准入倾向于采取公司的设立模式即采取准则主义为原则,标准主义为例外。我们可以从《旅游法》第28条的规定中看出,只要符合上列各条件且取得许可,便可设立旅行社,这极大地促进了旅行社经常的正规发展,规范了旅行社业恶意竞争的乱象。

2.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有利于市场秩序的有序发展

为了加大对旅行社的监管,提高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信任感,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旅游法》第31条对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使用作了明确的规定。该条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能第一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救助治疗,同时也是防范旅行社经营者为逃避责任而贻误救助治疗时机,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严厉的处罚,同样适用于对那些黑心旅行社向不合格的供应商订购产品和服务的情形,而且《旅游法》第34条也予以明确要求。

3.解决了“强迫购物”等乱象有利于保护旅行者利益

长期以来,旅行社最受业界和公众治病的是“零负团费”和“强迫购物”。对此,新《旅游法》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该条切断了“零负团费”背后的利益链,也遏制了地接社经营过程中违规接团而带来重要利润的现象。但从本法10月1日实施以来,相关各方对本条的理解和执行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为了保证本法的正确有效实施,坚决取缔“零负团费”这一违法经营行为,国家旅游局于20013年12月17日下发《关于严格执行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有关规定的通知》,对该条中相关用语的含义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对本条中“指定购物场所和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等用语作出科学而详尽的解释,起到了统一思想,定分止争的积极效果。

4.催生自助游有利于活跃旅游市场

自2013年10月1日新旅游法实施以来,大量消费数据和旅行社报价显示,我国游客热衷的经典线路的旅游团费都有不小的上涨。旅游团费大幅增长使得大量有意国外游的旅游者望“费”兴叹,导致很多旅行社“门前冷落鞍马稀”,尤其对那些路线单调、客源不稳定的中小型旅行社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旅行社市场有可能会重新洗牌。随着旅游信息共享媒体的发达,很多人在社交媒体或旅游媒体上旅游信息,“拼车”、“拼玩”的旅游方式正在兴起。一方面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驴友”,提升了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旅游充满丰富意义。

二、新旅游法关于旅行社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企业,对旅游经营秩序的形成至关重要。尽管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多有论及,但其促进不用有限,有待进一步建立建全。

1.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行之规定有待完善

《旅游法》并未对旅行社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提出要求,而旅行社的很多问题都与从业人员的道德品性有关。因此,我国今后的旅游法规建设中应对旅游社从业人员的道德品性做出要求,把一些欺诈等诚信缺失的道德沦丧的从业人员以及有犯罪记录的人筛出旅行社行业,以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充分的旅游权,也能更好的地促进我国旅行社市场良好竞争秩序的形成。今后的旅游立法应结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和鼓励自由市场经济的实际,探索旅行社的设立由严格的准则主义转变为一般的企业登记制度和行业协会监督管理的道路。

2.质量保证金之规定有待完善

关于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我国现行旅游法规对其募集、组织形式和营运方式、法律地位、功能及补偿办法等问题,均缺乏立法界定。我国现行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缴纳主要是对建立在旅行社不同业务分类的基础上的,而与旅行社的业务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从而无法有效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在今后确定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缴纳标准时,应摈弃这种固定数额标准而采取更符合行业规律的浮动标准。

3.责任保险归责原则之规定有待完善

现阶段旅行社责任制度主要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是责任认定困难。旅游业涉及产业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损失,进而引起纠纷,若一切都让旅行社来承担将显失公平,在客观上造成旅行社责任险的过错责任难以界定,以及“过错责任”由谁来界定等诸多难题。其二是保险效果困境。旅游行业管理的现状使旅行社一般是为了应付年检才办理责任险的。所以,旅行社与保险公司赔付的积极性并不高,责任险有点“中看不中用”,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追求效益而降低赔付标准。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功能无处发挥,反倒可能造成更多纠纷,最终影响了旅游市场秩序和社会的安定。

笔者建议,我国的旅游法规应建立旅行社破产风险预防管理机制,设置破产前置审查程序,以防止侵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篇12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

一、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

客观地说,消费主义所带来的高消费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并最终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1)消费主义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消费的增加自然会加快社会再生产的速度,从而推动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消费主义所激发出来的强大购买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生产技术因此不断创新,生产效率日益提高。而使用机器大生产和雇工经营的结果,也使得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整个社会经济呈显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社会成员普遍养成了分工协作的习惯和理念,这也是社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客观上普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水平。

(2)消费主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消费主义让人们执着于物质占有,使人们追求物质享乐的生活方式,那么物质需求和享乐需求的不断满足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我国在八十年代,尚未具备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所要求的条件。但是自1979年开始,我国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到1994年底,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居同期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首,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的变化情况。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都逐渐趋于合理,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这些消费领域的变化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二、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尽管消费主义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也无法掩盖其与生俱来的负面影响。

(1)消费主义加剧了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盛行。消费主义崇尚物质占有、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特征决定了在消费主义被广为接受的同时,享乐主义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无数人的生活态度。一方面,表现在人们对奢侈品的追捧上。享用一餐三十万元的黄金宴,拥有3辆不同颜色的限量版劳斯莱斯……这些发生在中国富人阶层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越奢侈享乐越能够得到他人的羡慕与追捧。据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近期的《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显示,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并预计在未来5年内,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将居全球首位。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内还存在贫富不均的情况下,富裕阶层对奢侈品表现出的高度热情和强大购买力,让发达国家的富人们都自愧不如。另一方面,吃喝玩乐盛行。在一些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里,赌博成风、麻将盛行,在人们的心中吃喝玩乐已经成为幸福的代名词。赌博投机、食用珍稀保护动物……这些消费在给人们带来一些满足感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将人类引往堕落。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在其书中曾说,一个以自我满足为行事准则的社会,会成为一个不再有任何道德判断标准的社会,人人都认为有权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不管他应不应该得到,这样一来,道德的判断成了可有可无的了,因为没有必要区分什么是正确的和什么是错误的,这样的社会是极其危险的。

(2)消费主义助长了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价值追求走向功利。在消费主义的支配下,人们不仅渴望和追求物质占有,还希望在短期内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以满足立即消费、享乐的需求。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文化氛围中,很多人失去了平常心,不愿意再踏踏实实的学习、工作,不能再旁若无物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学生选择专业不是根据兴趣爱好,而是考虑将来是否能赚大钱;公务员报考冷热不均,有权或有钱的部门甚至出现“万人选一”的场面;商人不脚踏实地打造品牌,却盘算着如何日进斗金,甚至为了营利践踏道德与法律……美国《商业周刊》2007年曾发表题为《德鲁克给中国上的课》文章说,中国制造的最危险的东西既不是刷含铅油漆的玩具车,也不是磁铁脱落的洋娃娃和蝙蝠侠玩偶,而是迅速蔓延的重利轻义的资本主义风气。理想信念的缺失,给了消费主义以可乘之机,而消费主义的流行又加剧了理想信念的进一步荒芜。就这样,人们在功利主义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二是大众文化变得功利低俗。所谓大众文化,就是被社会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人们不仅把高消费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更将其作为了一种社会评价标准。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堂而皇之地盛行起来。在这些价值观的作用下,人们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鉴赏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那些发人深省、蕴含哲理的文化作品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而一些制作粗糙、以低级趣味和无聊游戏支撑的综艺节目却倍受追捧,收视率飙升。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有心人”借此作为追求名利的舞台,曾经有位嘉宾在某著名相亲节目中就坦率直言:宁愿在宝马车后座哭泣,也不要在自行车后微笑。而观众们认知能力和文化品位的下降,又导致大众文化走向功利。因为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文化精英们要坚持高雅的文化理念,他们的作品可能连公开发表的机会也没有。所以,高雅的社会文化被边缘化,而一些庸俗、低俗的文化却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3)消费主义加深了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衡。消费主义刺激经济的增长,是依靠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来实现的,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地球自然资源无限的假设之上。但是这个假设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人类的物欲无限,而资源是有限的。消费主义带来的表面繁荣掩盖不了自然资源不断枯竭和众多物种濒临灭绝的事实。

一是浪费愈加严重。消费主义所倡导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让人们不断产生新的物质需要,不断购买新的产品,而且这种“新”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变“旧”而遭到淘汰。这种新的物质需要,也不是人们的真正需要,它往往突破了正常、适宜的界限,是被诱惑产生的一种“虚假需要”。这样的“需要”被不断地创造出来,必然大幅度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地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消耗。在消费主义发源地的西方发达国家,不足世界30%的人口消耗了超过80%的物质资料与能源,如果每个国家都像美国等发达国家这样消费的话,地球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将在40年内全部消耗殆尽。

二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进一步加剧。消费主义是建立在大量的生产和过度消费的基础上。一方面,由于人类的扩张,使得许多野生物种的生存空间被侵占、破坏、污染,有的甚至消失。而人类的贪婪也加剧了对珍稀动植物的猎杀、攫取,导致更多的动植物灭绝或处于濒危状态。另一方面,高消费所废弃的垃圾严重污染了环境。事实证明消费主义所激发的人类欲望远远超出了地球资源的负荷能力,废弃的垃圾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电影《后天》和《2012》所描述的场景看起来是危言耸听,实际是对人类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现实反思和未来预测。

近年来,“低碳生活”、“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但不从根本上修正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一切都将流于空谈。消费主义对我们社会产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用长远、联系的眼光来看,任其发展下去,还会对我们社会产生更深远、更剧烈的影响,甚至会给我们的文化、制度都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分析消费主义已经产生的影响,才能正确认识消费主义,才能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法]让・波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王小锡.消费也有个道德问题[N].光明日报,2010,6.

[5]毛勒堂.超越消费主义――论消费正义[J].思想战线,2006.

[6]张传开.超越西方消费主义[J].求是,2008,(23).

篇13

课题项目:本文系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访问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导师:王恩铭;访问时间: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

“‘美国化’在美国国内主要指主流文化对外国出生的移民的同化过程。随着美国大众文化在全球的扩张,这一术语被援引来描述美国大众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冲击及后者逐渐向前者趋同的过程。”①王晓德教授还指出美国的大众文化是美国对其他文化进行“美国化”的主要载体。美剧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其他国家的热播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化”的一个途径。近年来,在中国,就有这么一股“美剧热”悄然兴起。美剧在中国被追捧的原因是什么呢?美剧传达了哪些优势美国文化?这些文化的传播对中国又造成了哪些积极影响呢?这些问题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中国“美剧热”的原因

美剧能在与美国文化迥异的中国被众多粉丝追捧,除了其本身的各种优势外,还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各方面原因综合起来造就了近年来中国的“美剧热”。

(一)美剧自身有突出的优势特点

美剧从题材内容,制作方式和播出方式上的特点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美剧在题材选取上采取了两极化的策略:一极是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另一极是表现非常环境中的英雄。②前一个极端让观众觉得亲切,剧中人和事仿佛就在身边;后一个极端让观众的英雄梦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得以虚拟的实现。这两个极端的题材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对观众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另外,剧本创作时,故事悬念迭出,扣人心弦。因此,观众更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美剧制作精良,每集投入都是几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美剧制作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边写边拍边播,会根据收视情况看观众的反应,然后根据观众的喜好调整剧情;也会把时事糅合到剧情中让观众感觉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这样制作出来的高质量的同时又是迎合观众意愿的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美剧以上这些特点使美剧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对观众充满了吸引力,自然会得到观众的追捧。除此之外,美剧传达的一些美国的优势文化和价值观也是吸引中国观众的重要部分,关于这一点在下文会有详细阐述。

(二)中国的美剧受众为美剧倾倒,热情追剧

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所最近对观看美剧的中国受众的调查显示美剧的观众群集中分布于19~40岁之间,同时71%~85%的美剧观众有专科以上文化,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中国的美剧受众的年龄层特点和其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们也有相关语言文化知识积累可以理解美国文化,与此同时也解释了他们会对处于高势位的美国文化的欢迎态度。

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对外开放的,人们愿意敞开心扉接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优势文化。“中国美剧迷的特殊结构,还使得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呈现高雅化(同时也是小众化)的趋势。消费美剧……在中国却成了……成为具有身份区隔意义的文化资本。”③这样的社会环境使美剧迷们在追剧时更是热情高涨。

(三)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是美剧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前提条件

网络缩短了中国和美国的距离。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剧也通过网络传到中国。目前,美剧迷们看美剧绝大多数也是通过在网上在线观看或者下载然后观看的方式进行的。观看之后,美剧迷们还会在一些美剧论坛上进行讨论:发表对剧情、剧中人物的评价以及等待下一集或下一季的焦急心情。可见,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美剧在中国传播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美剧传达的主要的优势美国文化

大众化和通俗化是20世纪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与精英文化的不同之处就是每个普通的民众成为主角。这一点在美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宣扬大众文化使美剧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所喜欢。美剧中传达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主要的优势美国文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个人主义

个人中心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价值,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相信个人权利至上,注重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个人主义在美剧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英雄主题的美剧中,其中英雄们的个人的成功便是个人主义的最典型的体现。比如《绿箭侠》中奥利弗在其普通的生活之外,带上斗篷,拿上弓箭,扮演成绿箭侠维护正义,除掉社会毒瘤,恢复斯塔林市昔日辉煌。再比如,《疑犯追踪》里前中情局特工约翰瑞斯和超级富豪芬兹联手对付最危险的罪犯以保护受到威胁的市民。即便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题的美剧中,主角们甚至配角们剧中体现自身价值、维护个人利益和通过奋斗实现自身价值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也无处不在。比如《六人行》中五位朋友鼓励瑞秋剪掉父亲的信用卡自力更生;比如《金装律师》中的秘书唐娜尽管地位卑微,但也有着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在和坏同事路易斯斗争时赢得胜利;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二)美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开放性与包容性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与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移民国度,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和民族的大熔炉。在美国国内“美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美国的大众文化。这个大众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和民族文化一个互相影响并融合的过程。这就注定了美国文化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征。

美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能够尊重不同文化并包容他人的与众不同这一特点在美剧中处处可见。比如《摩登家庭》中大家庭中三个小家庭有着各自的特点,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年过半百的Jay娶了年轻美貌的带着十来岁儿子的墨西哥老婆Gloria;Jay的儿子Mitchell是个同性恋,与其男友Cameron领养了一个越南女孩Lily;Jay的女儿Claire和女婿Phil一家则是美国最普通的家庭。《六人行》中莫妮卡对钱德勒的父亲(扮成女人自称是女士并在夜店表演唱歌的人)所表现出的宽容接纳。这样表现美国文化开放与包容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三)美国文化的反传统性

美国文化的反传统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一个重要的亚文化——青年文化中。青年文化的显著的特点是反对传统文化。他们反对世俗陈规,强调个性自我表达;反对传统的道德观忠,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关心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④美剧中的青年人的角色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反传统,追求个性发展的特点。

三、美剧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与“美国化”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美国化”一个含义是指美国大众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冲击及后者逐渐向前者趋同的过程。美剧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被中国观众热捧,也会对中国受众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相应的影响。“美剧迷似乎对美剧的内容呈现出较高的整体认同度,主导式解读在美剧接受中更为普遍。”⑤因此,美剧对美剧迷们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

美国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个性被束缚中国年轻人通过美剧接触到美国的个人主义,发现美剧中的美国人不管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似乎每个人都很有个性,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追求自己自身价值。再加上美国文化的优势地位,这些年轻人对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认同感很高,在现实生活中处事会逐渐接受并运用这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通过他们又会影响到其他人。从而使中国文化也受到影响,造成中国文化向美国文化的趋同。

(二)美国文化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影响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不长,中国人的视野因此也相对狭窄。美国文化起初就是一个开放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不同民族融合的文化。中国受众从美剧中看到美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发现这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优势,是中国文化继续发展的一个学习榜样。因此,在现实的工作学习中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处理文化差异、文化冲击等方面的问题。

(三)美国反传统的青年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教育年轻人要顺从尊长。这和美国年轻人反传统的价值观有所不同。美国年轻人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主张反传统,敢于挑战权威,希望有创新,并实现自身价值。这对中国青年也是一个冲击。在美剧中看到美国青年的勇敢作为,中国青年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效仿。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逐步对世界开放,中国人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这奠定了中国人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文化了解的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迅猛发展,更进一步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以上因素为中国观众观看并接受美剧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美剧自身的题材新颖、制作精良、内容悬念迭出、扣人心弦、播放方式特别等特点,深深吸引了中国观众,中国的“美剧热”也应运而生。美剧的中国受众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为主,美剧所传达的主要的美国优势文化对他们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并使后者向其趋同,造成中国文化“美国化”的现象。笔者认为,中国年轻人学习美国的优势文化,并使中国文化向其趋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向世界发达文化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中国文化才能不断进步,以期再次成为世界最发达、最先进的文化。

注释:

① 王晓德:《关于“美国化”与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思考》,《美国研究》,2003年第3期。

② 刘利群、傅宁:《美国电视节目形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页。

③⑤ 黄淑贞:《文化资本与身份认同——以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④ 仲掌生:《20世纪美国文化断想》,《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王晓德.关于“美国化”与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思考[J].美国研究,2003(03).

[2]刘利群,傅宁.美国电视节目形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13.

[3]曹爽,付国新.浅析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现状[J].北方文学,2009(01).

[4]黄淑贞.文化资本与身份认同——以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为例[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5]仲掌生.20世纪美国文化断想[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3).

[6]李其荣.开放·包容·进取——美国文化的优势[J].学术界,2005(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