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9 15:31: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国际政治的定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实验学时缩减后,将常压蒸馏与沸点测定的内容合并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项目中。为了让学生在5学时内有条不紊进行实验,提前一周布置预习思考题,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1)产率如何计算?产品的理论产量是多少?
(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乙酸丁酯的产率?
(3)直接回流法中,选择哪种反应物过量其依据是什么?
(4)如何确定回流分水法的反应时间?
(5)反应后要除去的杂质有哪些?如何有效地除去它们?
(6)如何判断干燥剂的合适用量?干燥时间需要多久?
(7)如何表征制备的产品?
(8)什么是常压蒸馏?沸点?恒沸物?常压蒸馏的应用有哪些?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教材[1]如下内容: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1.1~1.6 节
第2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实验1 常压蒸馏;实验5 萃取;2.2 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 实验14 沸点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基本合成实验 实验24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2 精细化管理
实验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陈六平教授所言“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必须将实验过程的所有细节做实、做细、做精、做严,即精细化管理”。
具体到实验讲解,首先,装置安装原则及注意事项教师示范并简洁说明;利用分液漏斗的振摇进行萃取除杂的操作由学生先演示再适当修正,以加深规范操作的印象。其次,针对大多数同学选择的回流分水法,需要重点讲清两个问题,为什么醋酸不用过量?什么时候停止反应?
101.325 kPa时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沸点分别为:醋酸118℃,正丁醇117.7℃,乙酸正丁酯126.5℃,水100℃。将水及时分出使反应平衡右移的关键是反应体系中存在下表列出的二元及三元共沸混合物。
由于醋酸不会形成共沸物,始终留在烧瓶中参与反应,故醋酸不用过量。
安装反应装置时,事先在分水器主管中充满水,再从下口放出1.35mL(反应完毕生成水的量:0.075mol×18g?mol-1=1.35g≈1.35mL)。随着反应的进行,丁醇、乙酸丁酯和水形成的恒沸物镏液滴入分水器主管,丁醇和乙酸丁酯在上层有机相,生成的水被陆续蒸出,直至分水器主管全部被水相充满时即停止反应。而教材[1]关于反应过程中“保持分水器中水在原来的高度”等表述与实验现象不符,必须进行修正,引导学生不迷信,培养质疑意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粗产品除水所需干燥剂的用量、干燥时间?要求学生在反应回流分水时再次阅读教材[1]、教师巡视指导逐一确认学生的答案。比讲解时仅老师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后教学效果要好很多;精细化管理实验教学过程还体现在师大化工院要求每位带教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18,保证碰到意外情形及时指导解决。比如在产品除杂过程中,用水洗涤样品中残留的少量Na2CO3时,个别学生因分液漏斗振摇动作太剧烈,以致形成了乳状液:倒入烧杯,加入少量NaCl(s),立即分为两相,将液相倒回分液漏斗中,顺利分层。
除了常压蒸馏测定沸点来表征产品外,建议学生在称量m(产品)后,用量筒量取V(体积)估算产品的密度ρ(乙酸丁酯的ρ为[2]0.88 g?mL-1,20℃)。液体物质ρ的测定常用韦氏天平法、密度计法等[3],但花费时间较长,如教材[1]中测定折射率来表征产品一样,很难在5学时实验时间内完成。
(一)机构投资者超常规发展的独特起源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产生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由政府出于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推动的,是一种明显的政府行为。政府既期望机构投资者扩容带来市场资金的迅速增加又希望机构投资者能够达到稳定和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这无疑在机构投资者背上放了一个包袱。
(二)限制性市场准入制度
中国管理层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基金管理公司人市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表现为:一是对机构投资者的资格限制,使得不少机构投资者至今仍被排斥在股市之外,使得机构投资者之间竞争不充分;二是严格限制了机构投资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整体入市资金,这些限制使机构投资者难以充分享有参与公司治理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使得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过小,不利于其作为其他投资者资金人市中介功能的发挥,阻碍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与理财能力的提升。
(三)政策缺乏连续性、一致性
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目标是多元化的,既有政治目标也有经济目标。出于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政府在其认为必要时就会对证券市场管理与调控,干预的随机性使得某些政策明显缺乏长远考虑。此外,股市政策往往政出多门,各个部门目标存在差异,政策不一致甚至矛盾在所难免。这样的体制环境下,投资者必然高度依赖政策,竞相猜测政策的倾向和底线,在投资决策上表现出典型的羊群行为,市场的波动不可避免。
(四)缺少做空机制与多样化的避险机制
我国股市由于长期缺少做空机制,形成了单边盈利模式,即只有做多才能盈利。事实上,股市不可能一直上涨,当股市下跌的时候,那些持有大量下跌股票的投资者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资产从面前流走。与此同时,避险机制的缺乏,使得投资者后路断绝,身陷险境,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
(五)退市制度的形同虚设
完善的退市制度有利于股票市场实现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有利于警示和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不断改善经营业绩,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也有利于倡导广大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理念,理性投资;更有利于管理层防止和打击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和一些机构庄家联手操纵股价、掏空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虽然在我国股市存在为数众多的ST、PT类公司,但资产重组的朦胧魅力和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性,让ST、PT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极少遭遇退市。因此股市中劣质公司沉淀的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投资者信心逐年下降。
二、资本市场层次单一
目前我国股票流通主要集中在沪、深两大交易所。沪、深证券市场彼此之间不具有业务、功能的分工,在交易品种、上市公司规模、交易和监管规则,甚至走势上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市场层次单一。表现在: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可以让企业实现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的进退。企业素质不同,所处市场层次也就不同。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即使在企业面临退市时,也为其留出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大大降低退市风险。二是从资金供给方来说,由于风险偏好不同,投资者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数量众多、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群体,从市场资金供给方面提供了资本市场分层化制度创新的条件。但是在我国沪深交易所市场一统天下,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从而无法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
三、投资者结构存在缺陷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市场投资者结构与证券市场发达国家投资者结构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仔细分析这一差别,我们发现这一结构会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注入不稳定的因素。
(一)个人投资者占据市场的特征依然明显
由于机构投资者在人才、资金、信息、经验、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优势,市场上大量个人投资者的存在,使得机构投资者“坐庄”的机会相对较多,股价容易被主力操纵。个人投资者则致力于“跟庄”,整个市场都弥漫着“炒气”,投机气氛浓厚,投资者投资理念错位。
(二)外国投资者及OFII比例过低
外资的引入可以一定程度上扩大该国的资本市场规模,促进资本市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但截止2008年底,我国QFII总数达76家,投资总额300亿美元,与整个人市资金相比显得微乎其微,因此现阶段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难以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机构投资者内部格局一基独大,其他机构投资者发展滞后
这一格局使得在机构投资者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投资者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市场投资者的同质化引致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的趋同,从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放大了市场波动。
四、上市公司素质不高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源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规模偏小,长期业绩不稳定、盈利能力不强,财务状况较差、公司治理不完善等现象,另外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操纵利润分配、随意变更资金用途、轻视投资者的利益等问题。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和行为不规范,使证券市场基础不稳、隐藏着较大风险。因此,我国机构投资者缺乏长期坚守的阵地。投资者往往只能采取短期投资的办法,以致股票换手率高,股票价格波动剧烈,股市动荡不安。
总的来说,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加上经济转轨这个西方资本主义证券市场发展未曾有过的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只能靠自己摸索。只有证券市场的稳定才能给与机构投资者提供一片健康成长的沃土,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定会加快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步伐。
北京松岛菱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松岛菱电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松岛菱电)提出了“以人为本,产业报国”的经营理念。在现代化的企业中,人才是任何资源都不能替代的,所以人始终应居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并在企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创新靠的是人才,管理进步靠的也是人才,企业的发展靠的还是人才。人,才是企业最丰富、最有价值的资源。所以松岛菱电把尊重人作为企业的经营之本,把培养、吸纳人才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中国电气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全球众多的电气巨头纷纷来此投资合作,都想分得一块蛋糕。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企业本土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管理化的全面竞争时代。跨国企业面临的挑战是怎样逐步适应中国市场,怎样把他们的全球知识能力转移到中国。而中国企业最大的挑战是怎样充分发挥本土的优势,同时提升产业能力,并逐渐加强对产业演变的影响和控制。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激化,只在某一方面“一枝独秀”已经远远不够了。既然是一个全面能力的竞争,那么在发现不足的时候能及时修补好自己的“短板”的企业就最有可能获胜。松岛菱电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从最初的销售型公司转变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能型企业,从一条腿走路,变成了两条腿走路。双腿的健全,使企业可以跑步前进,与一流企业同台竞技。
松岛菱电的发展靠的是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这就是松岛菱电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做企业不能跟风,不能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而应发挥科技优势,走“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之路,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松岛菱电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意识,不断学习、不断跟踪、不断赶超国内外同行先进水平。在科技投入方面,松岛菱电今年拿出300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所以公司的产品始终走在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前列。
已经在中国珠江三角洲、昆明、大连开设了12家分支机构的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将很快进入北京,目前正在选址,西直门立交桥附近,北高粱桥和索家坟一带,北太平庄牡丹环岛附近都有可能成为首家沃尔玛在北京的据点。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如何,他们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出应对之策,已经成为中国商业企业面前的核心问题。
沃尔玛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能力
1999年2月,沃尔玛公司在昆明的商业旺地――大观商业街开办了分店,引起轰动,生意十分红火,到2000年底,已纳税3000万,被《财富》杂志列为全世界新开的4000多家大型商店中的“全球最佳新店”,同时还被评为“中国沃尔玛最佳店”。从沃尔玛目前在中国开店的总体情况看,效果非常好。因此,沃尔玛在未来五年已经将中国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加大了进军的力度。
沃尔玛在全球发展如此迅速,关键在于它的独特管理系统以及优异的竞争能力。
从沃尔玛表面上看,它做到了关键的几条,不断激励员工并塑造了卓越服务文化,店员服务热情,每天在店门口迎接顾客;提供给顾客超值货物并节约自身促销及广告费用的‘每日低价”策略,采取大店面战略,保证货物充足,可选择空间强。
然而,所有简单模仿沃尔玛的企业马上就会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负担每日低价和迎宾员的费用?如何能够在如此低价的背景下,承担建立更大面积商店的费用?如何既保证员工对顾客热情相迎,同时,又能够减少公司货物的丢失,推动公司继续增长?如何找到数量如此之多的员工,保证在短时间内,能够同时开发多个商店,并保证盈利。
显然,所有面对沃尔玛竞争的企业都必须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即要找到沃尔玛表面下的更深层次的战略经营决策体系,找到支持这些战略决策的关键管理方法,以及竞争能力。正是这些决策、管理以及相应的竞争能力,才是沃尔玛最终赢得胜利的秘密。
沃尔玛成功是因为它的策略、能力与管理能够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随时随地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商品;
二是构建具有竞争优势定价的成本结构;
三是保证优异的服务,树立和保持绝对可信赖的声誉。
沃尔玛达成上述目标,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战略支持。
首先是信息资源的管理。保证企业销售的产品是顾客最需要的产品,是每个企业都追求的目标,而沃尔玛通过全球信息系统,将这个权利彻底交给消费者。零售业的传统做法是,有关商品买卖、定价和促销的决策权都高度集中,由公司制定。而沃尔玛物流管理把这种命令与控制的逻辑颠倒了。这家零售商不是把商品“推进(push into)给消费者,而是由顾客在需要时随时随地“拉出(pull)”商品。商店与供应商建立共享的信息系统,加强了各商店、配货中心与供应商之间频繁的非正式合作,从而保证商品的更新速度与市场相适应。为此,沃尔玛开发自己的卫星通信系统,每天直接向沃尔玛的4000家供应商传输销售点的数据。运用信息手段保证运作管理与商品管理符合市场需求。
其次,沃尔玛建立了过站式物流管理配货中心,供应商和各商店的销售点之间保持持续不断的联系,大型计算机自动整和订单,并与运输调配系统相结合,以能在几小时内流进、整合与执行。
为了支持这个战略,沃尔玛建立了快速物流运输系统,做到有求必应。公司有将近2000辆自备货车为19个配货中心服务。这支专用货车队使沃尔玛能在48小时内将商品从库房运到商店,并以平均一星期两次的速度补充货架。而行业的正常水平仅为两星期一次。
这样,沃尔玛构造了这样一个系统,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沃尔玛的库房,并就地筛选、重新包装,然后分到各个商店,往往不以存货的形式存在。在48小时以内,商品从一个卸货处运到另一个卸货处,而不在库房里消耗宝贵的时间。这样,过站式物流管理使得沃尔玛从整车购买商品中得益,同时,又避免了常见的存货和搬运成本。沃尔玛有85%的商品通过它的物流系统,而凯玛特仅有50%。与行业平均值相经比,沃尔玛的销售成本低了2%―3%。而正是依靠这样的成本结构,沃尔玛才有可能每日以低价销售。
而与这个系统配套的就是大型商场的开设与开发。沃尔玛的商场规模很大,能够容纳大量的人流,而大量的人流,也使独立投资的运输系统依靠信息调度与商场规模,在运输费用上,比竞争对手更加有利或者不增加很多。
除此之外,低价还意味着沃尔玛可以节约频繁促销的费用,从而更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价格稳定也使销售额更可预测,从而减少缺货和存货过多的现象。最后,每日低价吸引更多的顾客,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因此而提高。这些基本的经济好处,使公司可以轻易负担迎宾员的开销和与顾客分享利润的成本。
管理如此宠大的商业体系,其人员的管理能力至为重要。各店既要有灵活性,同时,还要体现总体的价值的形象。为此,沃尔玛将公司变成了一个学习性组织,充分发挥基层门店经理的能力。沃尔玛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不是告诉各店铺经理该做什么,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能从市场中学习以及互相学习。例如,公司的信息系统为店铺经理提供有关顾客行为的详细信息,同时,公司总部定期把店铺经理请到阿肯色州的总公司,参加市场趋势和商品买卖的研讨会。为保证交流,沃尔玛甚至装备了电视会议系统,将所有店铺与总公司以及各店铺彼此连在一起,店铺经理频繁地召开电视会议,交流营业现场的信息。例如,哪种商品好卖,哪种不好卖,哪种促销活动管用,哪种不管用。
而在硬件系统上,沃尔玛的人力资源系统通过持股、分享利润等措施来增强人力资源的向心力,其目标是使职员对工作保持更高的激情,更好地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更好地协调顾客需求。
沃尔玛的全球战略:
沃尔玛是从1991年开始有计划地追求全球化。1993年沃尔玛的商店中仅有1%在国外。到1998年,增长到18%。1995年和1998年间,销售额增长中的5%和利润增长中的4%来自电子商务。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的起点首先是美洲:墨西哥(1991),巴西(1994),阿根廷(1995)――三个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1996年,沃尔玛选择有640个城市、12亿人口的中国作为增长和进入亚洲的突破口。
目前主要在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德国、英国、南韩等地进行。到1999年7月为止,在所有95万员工中,有超过13万在国外工作。
沃尔玛在全球进行商业扩张的主要商业形式是:(1)沃尔玛商店:提供布匹、麻料、小日用品、五金、运动品等;(2)萨姆价格俱乐部:以大商场会员制提供散装物品给那些批量采购的消费者。(3)超级购物中心:把打折商店与超市联结起来的商业中心。目前,沃尔玛在中国主要是沃尔玛商店与萨姆价格俱乐部。
沃尔玛全球化的商业动机分析
设计应对沃尔玛的全球商业战略必须了解沃尔玛全球化战略动机以及相关的商业条件。
沃尔玛推行全球战略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美国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了。
第二,美国仅占世界人口的4%,而世界上96%的潜在消费者在美国之外,而且这些国家的购买能力正在稳定上升。
第三,沃尔玛的低价管理技术能够有效迎合发展中国家较低的个人收入;
第四,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文化同一性大大增长,而世界贸易组织又大大降低了贸易壁垒,这导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商业公司都开始将全球化作为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手段,而海外市场的收入与利润增长可以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原因是,股票市场要求沃尔玛公司在销售和利润两方面继续增长以提升股票价格,同时,由于沃尔玛的股票期权计划已经将雇员财富和公司的股票价格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公司增长和公司雇员之间创造了直接纽带。雇员也有要求公司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与压力。
沃尔玛的全球市场战略以及弱点
沃尔玛战略体系两个目标是基本的:第一,它追求在特定市场中的领导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商业体系,这十分自然。其次,它必须盈利。在过去的全球扩张中,沃尔玛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了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场上最大的零售商,并且股票价格与利润同时上升。
任何企业都有它的弱点,在走出美国参与全球的竞争过程中,沃尔玛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沃尔玛必须建立稳定的竞争力和经济、组织、管理上的资源。第二,它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环境,以解决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相互融合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管理、心理与组织问题。
同中国企业相比,它的弱点主要是:
首先,并非国人想象,美国企业不怕亏损,只不过,由于美国企业规模巨大,有理由的承受亏损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是决不能没有期限。因为,导致沃尔玛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股票价格上升,长期的亏损同样是沃尔玛无法承受的。
其次,由于沃尔玛良好的业绩,它的管理风格总体上比较谨慎。因此,它们的决策周期比较长。例如,沃尔玛在它全球化的前5年(1991-1995年)里,主要集中于确立它在美洲的存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而在中国,同家乐福相比,速度缓慢。家乐福目前已经建店27家,而沃尔玛只有12家。
沃尔玛的商品结构与来源主要是现有的美国体系,而亚洲消费者的很多特殊需要,短期内沃尔玛无法满足;
最后,在价格体系上,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廉价产品供应商,因此,沃尔玛在亚洲的价格优势并不像它们在美国那么突出。
研究与制定沃尔玛存在下的商业企业战略是中国商业零售企业的基本工作
毫无疑问,沃尔玛进入中国,将对中国商业带来巨大的变化,不管我们是否愿意,中国商业企业必须制定沃尔玛进入后的商业企业发展战略。这是全球商业企业在沃尔玛进入他们本国市场后面对一致性的问题。值得研究的是,1999年,当沃尔玛进入欧洲后,欧洲的零售商选择了应战,他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欧洲零售商们加大了收购兼并的力度,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商业界普遍将沃尔玛作为假想对手,人们推测与分析沃尔玛下一步举措,并且积极应对,例如,在销售服务方面,提高水平,降低产品的价格,整顿管理等等。总而言之,当沃尔玛来到欧洲的时候,整个欧洲的商业都在发生悄悄变化。
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沃尔玛进入中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面对未来,中国商业企业也只有两种选择,改造自己,掌握先进商业模式,进行全面的扩张,与跨国公司在家门口打一场世界大战,或者,干脆放弃零售企业,进入其他产业,甚至破产。显然,从沃尔玛在中国发展情况看,他们用5年成为中国第一零售大企业的目标,甚至可能时间更短。而且廉价店概念的引进,本身将彻底改写中国商业的经营规则,对中国零售企业提出全新的挑战。因此,对于中国商业企业来说,革命性的策略调整与管理进步是势在必行了。
有几个情况,未来几年一定会发生在中国零售业:
一、零售业近年由于受到新兴业态的冲击,已经连续多年不景气。一系列的价格战,甚至使传统百货业彻底放弃了家电等大营业额商品的经营。在未来5年,这种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中国大型零售业的整合也是势在必行,随着竞争的激烈,大量商业企业将出现严重亏损。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与整合势在必行。一批管理优异,业态先进,能够在行业中起到领导作用的企业将成为产业结构的领导者。
三、为打击中国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可能在利用自己的全球优势,为自己在其他地方以较低价格销售的任何商品提供地区差价补贴,从而为严峻的竞争形势雪上加霜。
四、沃尔玛还会以相对高薪,挖走大批商业企业的人才,从而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而这导致国内企业必须提高人工成本,以适应竞争。
五、大型商业企业,可能在商业信贷方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并创造更多的利润。
针对上述背景,中国通过商业企业的战略规划回答未来企业的生存就显得特别重要。其中下列问题是必须回答的:
1、面对沃尔玛的压力,中国商业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吗?如果现有业态不能生存,中国现有零售商业应该如何发展。
沃尔玛显然想成为一个中国第一位的零售商,而中国零售业的现状正好适合沃尔玛发挥其实力。该公司“天天低价”的经营哲学迎合了中国人节俭省钱的天性。与之相反,大多数中国企业主要依靠地理位置和季节性减价来吸引顾客。而且, 中国服务亟须改善,因为中国顾客们对零售商的评价不高,它们基本上就没有服务。
[中图分类号] R6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b)-0119-03
多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病情呈自限性,还有些患者发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SAP是消化系统的急危重症之一,是发病迅速、预后较差的非肿瘤性疾病,而病死率可高达30%,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4],而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发症一旦出现,则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并危及患者的生命[5],所以,早期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乌司他丁是一种糖蛋白,能够下调促炎因子,上调抗炎因子,具有抗炎、抗氧自由基释放的作用,对患者的炎性反应介质表达能力和炎性反应细胞因子产生抑制作用,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6]。本研究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SAP,获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46例SAP患者,其中男89例,女57例,年龄23~78岁,平均(45.8±3.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剧烈且持续的发热、休克、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升高;所有患者均根据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或CT检查显示胰腺水肿,并参考《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7]确诊为 SAP。排除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精神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清除感染灶,补充血容量,全静脉营养支持,抗炎、镇静止痛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武汉鸿睿康试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9)0.1 mg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皮下缓慢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3次/d,此后根据各个不同患者的体重以25~50 μg/h速率静脉维持泵入,均治疗7~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江苏常州天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476)100 000 U,溶于10%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2次/d,3 d后改为500 000 U静脉滴注,2次/d,均治疗7~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IL-10等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各项实验室指标及CT检查完全都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体征、各项实验室指标、CT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体征、各项实验室指标、CT检查提示其病变减轻,血淀粉酶明显下降;无效:治疗后临床表现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患者自评满意度调查: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SP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56%(χ2=4.6953,P
2.2 两组CRP 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CRP、TNF-α、IL-6、IL-10 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
2.3 两组胃肠减压、血淀粉酶恢复正常、腹痛消除、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胃肠减压、血淀粉酶恢复正常、腹痛消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
3 讨论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按照病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胰腺炎。AP又可分为轻症和重症。SAP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SAP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8-9]。最新的Meta分析报道[10],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SAP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乌司他丁为尿液精制提取物糖蛋白,是临床上最为普遍常用的一种广谱高效蛋白酶抑制剂,可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的损伤,减轻炎症反应进而阻断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还可以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调节心、脑、肺功能,减少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阻断休克的发生,以静脉给药的方式给予患者治疗,从而达到治疗胰腺炎的目的[11]。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其药理作用比生长抑素更持久,可有效减少胰液的分泌、胰腺腺泡细胞酶原颗粒的合成及胰酶的分泌,降低胰管内压,缓解腹痛,奥曲肽具有保护胰腺细胞、稳定溶酶体膜的功能,在治疗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功能与乌司他丁有叠加之处[12-14]。
CRP为急性时相蛋白,可准确评估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是预测 SAP 病情及预后的独立指标[15]。IL-6、TNF-α是SAP时重要的促炎因子,其浓度与病情呈正相关,阻断炎性介质的作用可降低SAP的严重程度并提高SAP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9%,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P
[参考文献]
[1] 葛宁,曾智,林子琪,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2):230-234.
[2] 王瑞,李浩萍,段永宏.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3):350-352.
[3] Peery AF,Dellon ES,Lund J,et al.Burden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in the United States:2012 update[J].Gastroenterology,2012, 143(5):1179-1187.
[4] 钟欣,梁翠平,龚姝.肠外应用谷氨酰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Meta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3):483-487.
[5] 邹洪,胡建,胡睿东,等.联合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抑制性 T细胞的影响及疗效[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3):301-304.
[6] 王祖柏.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36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3):362-365.
[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729.
[8] 姜志明,鲁召欣,张明,等.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 8(13):16-17.
[9] 黎发家.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540-541.
[10] 李梁,郑立君.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Meta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1):62-68.
[11] 陈武农,彭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0):148-149.
[12] 高永祺,陈勇坚,彭玉维,等.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54,56.
[13] 孟文.清胰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31例[J].陕西中医,2013,34(7):821-822.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96-02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致病因素复杂,疾病进展快,可短时间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恶化甚至因多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性切除急性感染的胰腺,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但许多患者因不符合手术指征或身体不能耐受手术,必须采取保守治疗,研究发现,在保守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效果更明显,与单纯应用奥曲肽的患者比较,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都有很大优势,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11年5月- 2013 年5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80例,排除发生穿孔不适合保守治疗患者,排除对使用药物有不良反应者。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包括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36-56岁,平均41.1岁,既往有慢性胰腺炎病史16例,本次发病病程0.3-4天,平均1.3天,有慢性胆囊炎和胆道结石疾病31例;对照组33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35-62岁,平均47.3岁,既往有慢性胰腺炎病史10例,有慢性胆囊炎和胆道结石疾病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先给予常规治疗,在入院后即禁止饮食,以肠外营养供应必要的身体需要,清空胃肠减轻对消化道的压力。静脉输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另开通静脉通道,输注治疗药物,达到镇痛解痉作用,抑制胰酶分泌。对照组加用奥曲肽,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药物的用量用法分别为:乌司他丁,20万单位+25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病情稳定后1次/d。奥曲肽,0.5g/(kg・h)静脉推注[1]。10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10天后患者的疗效和各检测指标恢复情况。
1.3检测项目:
治疗期间观察有无胸痛等不良临床表现,检测血、尿淀粉酶,记录腹膜刺激症、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
1.4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或与治疗前比,下降20%-50%;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血、尿淀粉酶与治疗前比,下降10%-20%;无效:临床症状和血、尿淀粉酶无明显改变或病情加重;死亡[2]。总有效率=治愈 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x2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t表示,如果P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具体见表一:
2.2疗效比较 具体见表二:
2.3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胰腺分泌和释放胰酶的正常功能被破坏,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炎性细胞因子激活,是重症胰腺炎发作的主要原因,发病后病情进展快,穿孔后炎性物质侵及临近脏器,可造成多脏器损伤,甚至引起菌血症死亡。如果患者不符合急诊手术指征或没有手术的必要,保守治疗是治疗的关键。保守治疗的原则是抑制胰酶释放,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应用的药物是广谱的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和抑制胰腺分泌、保护胰腺细胞的奥曲肽[3],乌司他丁应用的糖蛋白是人体尿液提取的,可以抑制包括胰蛋白在内的多种胰酶,稳定溶酶体膜。奥曲肽是天然生长的同系物提取物,对内分泌和外分泌有广泛抑制作用,尤其抑制胆囊和胰腺的收缩,可以促进胆汁排空,促进胰酶分泌,减轻胰酶损害[4]。从治疗结果看,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少,住院时间短,死亡率低,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韩少伟.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54例[J].社区医师杂志,2013,11(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