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0 15:40:43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篇1

对于任何交通运输行业来讲,安全是其永恒的主题。空管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可以说,空管的安全现状对整个航空系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1.空管的相关概念

空管全称是空中交通管制,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控制和检测飞机的飞行过程,保证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以及飞机能够按照预定好的路线飞行,并到达指定位置。

空管的管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雷达管制。雷达管制就是雷达管制员通过雷达所显示的信息,来了解本管制区域内所有航空器的位置及状况。这种管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各航空器彼此间的间隔,并且能够使管制人员在指挥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因而整体上提高了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使航空器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工作。另外一种管制方法就是程序管制。程序管制不像雷达管制那样,需要精密的雷达监控设备,程序管制只需要地空通话的设备。这种管制方法就是通过通话设备,管制员了解飞行员所在位置及各航空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了解空中交通状况以及变化的趋势,并向飞机放行许可,进而指挥空中交通。程序管制这种方法也可在雷达失去相应效应时候使用,以便在雷达出现故障过程中依然能够指挥空中交通。

2.我国空管风险因素及现状

2.1空管风险因素

空管风险因素多种多样,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因素:人为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恶劣环境因素及设备因素。如图:

2.2我国空管管理现状

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许多状况。首先,我国未建立风险管理理念体系。这导致空管风向管理过程中很难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及方法处理不安全事件。其次,我国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导致运行机制落后,监督机制不完善。然后,风险管理责任体系缺失,问责制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全员责任体系很难到位。最后,风险管理人才匮乏,技术设备落后以及对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3.对我国目前空管风险管理现状的建议措施

空管管理涉及到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以及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状况,所以必须对空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以保障航空器的正常运行。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员工对空管风险管理的整体认识,使其意识到空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在空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选用上,要注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并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出现问题的员工要严厉惩罚,给以教训并能够让其他人员引以为戒。同时,空管管理是一门与高新技术联系紧密的门类,空管管理人员要定期更新设备及技术知识,可以邀请国内外优秀专业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宣传教育,确保管制员的整体素质。

3.2建立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及制度

目前我国并没有形成有关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导致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依照有效、正确的规范进行,使得各个管理系统整体处于一个各自分离,不成系统的状态。建立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例如从实际出发原则、精确原则等,使得管制员的工作的时候能够依照有关原则进行。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各项内容依规范条文的形式展现与众人面前,提升其强制性。这样就能够使整个空管风险管理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形成一套机制,保障空管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进行。

3.3建立相关责任体系

我国空管风险管理中并无有明确的责任体系,这就导致一些人心里存在侥幸心理,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实行分工负责制,就是每个人在各自领域管理各自事项,哪一环节出现问题,主管人员就可以就其相关部门进行惩罚。这样在员工心里就形成了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做起事来就能够有重点、有主次。

还应该制定相关的风险等级表,对于处于何种等级下的责任实行相应等级的处罚,做到奖罚分明。

3.4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针对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有关人员可以查询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引用,使之变成符合我国现实的管理方法。主管人员可以要求员工定期出国考察学习,并为其出国考察学习提供相应的条件。这样员工个人提高了知识能力,同时也能给我国相关管理方面带来优秀的管理经验。

4.结语

空管作为航空器能够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作用。虽然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使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的为我国航空事业提供更优秀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通过在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风险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监管,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餐饮消费需求。到年底,力争餐饮风险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0%以上,A级店达到本辖区餐饮服务单位总数的6%以上。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风险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组长:

成员:

三、工作安排

(一)评定等级。各县(市)局和市局各分局对照《省餐饮服务风险量化分级评定细则表》,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基础设施和食品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食品风险量化等级。所有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均应纳入风险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

(二)等级复核。评定结果为低风险A级的,由经营者申请,当地监管部门报市局,由省厅餐饮服务处组织专家进行复核验收。对新建或重新改造的特色餐饮单位、学校食堂以及集体用餐配送中心等,可申请省厅餐饮服务处适时进行现场复核。

B级、C级、D级由属地监管部门组织评定并建立档案。

(三)信息公示。评定结果确认后,A级由省厅负责公示,公示板、标示牌由省厅统一制作配发。B级以下(含B)由属地监管部门负责公示,公示板、标示牌由当地监管部门自行组织实施。

各级监管部门负责将餐饮服务单位风险量化分级评定结果,在其监管平台、官方网站以及外卖平台等相关媒体上公示公开,同时在餐饮服务单位的显著位置摆放、悬挂、张贴公示板(标示牌)。

(四)全面推广。推广“寻找笑脸就餐”手机APP,公众通过“寻找笑脸就餐”APP软件或寻找悬挂“笑脸”标识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同时可在现场使用手机扫二维码等方式参与该餐饮单位满意度评价,充分激发餐饮服务单位加强自身管理,推动餐饮单位质量提档升级。

四、工作要求

篇3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的“大安全”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制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增强底线思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落实管控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过程监管,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督” 的安全管理格局,最大限度降低校园安全风险,减少乃至杜绝事故发生。

二、工作原则与实施范围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原则,主要领导对校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总责。按照不同风险等级、管控投入、管控能力、管控措施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要坚持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

要将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患全面纳入防控范畴,科学预防、系统应对、不留死角。

要通过构建“双预机制”,切实层层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完善长效化精细化风险防控机制,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保障学校和谐稳定。

三、安全风险与隐患级别划分标准

(一)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发生机率、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将学校安全风险分为Ⅰ级(重大风险)、Ⅱ级(较大风险)、Ⅲ级(一般风险)和Ⅳ级(低风险)四个等级。

Ⅰ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Ⅱ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Ⅲ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Ⅳ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二)隐患分级

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课、搬离,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学校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根据隐患分级情况确定整改的负责层级、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四、“双预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综合采取调研商谈、吸纳教师意见、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参照《邹平市学校(校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所列安全风险,结合本校安全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梁邹小学“一岗双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明确安全风险点及风险等级,建立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并将Ⅰ级、Ⅱ级风险报市教体局安全办。

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相关人员(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等级。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本校该项风险危险程度、事故概率、防控情况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编制本校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安全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发现新的安全风险,应及时更新风险工作台账并做好管控与警示。

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学区或科室、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设施设备、应急处置流程等),建立自己的风险辨识、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形成“一校一册、一岗一册、一人一册”台账,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随时归类留存工作资料。Ⅰ级、Ⅱ级风险要在定级后即时上报市教体局安全办。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设置公告,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悬挂或张贴在相应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根据情况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一)安全隐患排查人员组成

1.自查:人员由班子成员、学区主任、班主任、科室主任及全体教职工组成;

2.抽查:人员由班子成员、学区主任、科室主任组成;

3.普查:人员由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二)安全隐患排查方式分工

1.安全隐患排查采取自查、抽查和普查相结合方式进行。严格按照《梁邹小学“一岗双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全体教职工对照岗位职责进行自查;安全办每周至少抽查一次;各级部科室负责人对所辖区域每周至少普查一次;安全领导小组对全校每月至少普查一次;以上检查相关责任人都要认真填写《梁邹小学安全隐患排查四张清单(汇总)》及相关记录表,按时存档或上交备案。抽查普查时间临时决定、提前通知,无特殊情况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必须参加;若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须事先向组长请假。

2.安全隐患排查清单与报表上报时限。自查清单自行印制、填写,保存至少半年,安全办随要随交;抽查清单每周上报1次;学区科室普查清单每周上报一次;全校普查清单每月汇总一次。特殊情况可即查即报。

3.安全隐患整改消除要求。对于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能整改的立即整改;自身一时不能整改的,一般情况下由科室负责人或学区主任、班主任书面报后勤办公室负责人安排立即整改(紧急情况先口头通知,后补书面材料),同时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特殊情况后勤人员无法整改的要及时向分管校长和校长汇报安排整改,同时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对于紧急隐患、较小隐患、一般隐患即知即改,稍大隐患1至2天整改;对于一时因客观原因不能整改的,且对安全影响不大的,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可拿出整改规划,时机成熟时整改。请求后勤或校领导协助隐患整改的报表,要报安全办备案,整改完毕后也要及时销号。

对于抽查、普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较小问题责令负责人立即整改;稍大问题给负责人下达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并重点督办。后勤办公室及其他责任人,在接到要求整改的书面通知(紧急情况先口头通知,后补书面材料)后,视轻重缓急立即着手做出维修维护安排,不得延误。

4.加强应急管理。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在严重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师生,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重点岗位要制定网格应急处置流程,学校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5.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工作纳入级部、班级、科室及个人年度考核,作为评先选优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对待,履职尽责,工作留痕,查改彻底,凝心聚力,确保安全。

6.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安全风险的管控失效或弱化带来事故隐患,隐患没有及时消除也将放大安全风险。针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风险完善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根据《梁邹小学“一岗双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列出清单,明确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隐患治理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实现风险隐患自查自纠常态化。

附件:1.梁邹小学“双预机制”建设领导小组。

2.梁邹小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篇4

1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1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过程前,煤矿企业对照国家规定的分级标准,辨识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安全风险、生产作业风险因素的级别或者等级。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确定风险评估所有必需的要素,同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分析数据库,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并根据安全生产评估的数据分析其研究结果,继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控制措施,从安全作业风险组织、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技术、安全作业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确保煤矿安全风险的生产作业风险始终能够保持在完全处于有效的受控制的范围之内,以较高的效率严格预防遏制“认不清、想不到”的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繁反复发生[1]。

1.2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的问题内容,以及及时排查治理的登记跟踪,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指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由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按照本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问题及时排查登记管理制度,同时组织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煤矿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在日常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可能因为事故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对在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中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隐患,按照危险等级确定顺序,并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跟踪,同时按照“五到位”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及时组织,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从而实现完成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进行切实可行且安全有序高效率地准确解决安全生产作业在煤矿日常生产“查不清、管不住”的安全隐患治理问题。

1.3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这两项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从两者的基本关系来看,按照矛盾的理论观点,两者有不同之处,虽然两者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同一类事务,归属同一类事务的两个基本方面,性质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工作的侧重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序又是不同的。(1)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一致的,主要任务目的都是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中危害风险的超前管控、对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事前事中排查、事后及时治理作为重要手段,坚决把各类煤矿重大事故都及时消灭在隐患风险危害的萌芽阶段,更加高效率地及时防范各类型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再一次发生。由此可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一样,对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进行事前排查,其实质都一样,也就是准确辨识安全管理经营者和服务事业单位自身,可能必然存在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危害以及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及时地研究采取其他管理而制定的相应措施,在各类煤矿安全事故没有完全发生前,对这些隐患危害风险因素分别及时进行事前风险控制和事中排查事后解决。两项安全管理工作均严格按照实行分级管理,都将安全管理生产危害风险最高等级级别分级为“红、橙、黄、蓝”(其中以下红色为危害风险程度最高级别),4个级别的划分让煤矿企业对风险最高等级分别及时进行管控,将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危害风险等级分为重大类型安全隐患和一般重大安全隐患分别进行事前排查事后治理。(2)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安全隐患事故风险项目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治理工作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一项煤矿安全生产治理工作,作为一个隐患排查治理及专项排查辨识决策治理,是在一定时间内或者一段时期进行开展的一项管理工作。而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则仅仅只是日常排查的一项工作,煤矿企业每天都需要按时进行隐患的排查治理,其中包括由煤矿作业风险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安监人员对煤矿企业的安全作业风险治理重点区域或是实际生产的每一个工作面、每一个车间进行的定期的常规的日常煤矿隐患排查,并且所在煤矿工作岗位上的煤矿作业风险治理技术人员在日常进行煤矿作业风险治理评估过程中也不一定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排查这些安全事故隐患。

1.4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1)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新的关口再次地向前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生产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方针,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就直接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目前,在建立事故风险安全预防综合治理体系方面,基本建立健全完成。由双重风险应急重大事故安全处置风险治理体系转向双重重大事故生产风险安全预防,实现了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企业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形势明显好转。(2)体现了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思想。双重过程预防管控机制对作业风险管控进行两个全过程预防管理。首先,在可能产生风险隐患之前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预控,即通过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识别、评估、分级,并及时采取有效率的预防管控风险措施,达到有效减少作业风险、降低作业风险以及危害严重程度的主要目的,在风险隐患可能产生的各个源头阶段起到有效控制风险作用,防止风险隐患反复产生;其次,在风险作业管理过程中,对已经发现产生的风险隐患情况进行实时排查,即对各项风险可能控制相关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测,随时随地关注各项风险可能失控相关情况;再次,对隐患排查中已经发现的各项风险可能失控(也称即风险隐患)相关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一并进行综合治理(也称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总结研究分析造成风险管控各个环节可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不断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分级预防管控的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体系进行创新完善。

2双重预防机制在煤矿系统内大型煤矿的管理实践与应用探讨

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施工作情况

(1)全面规范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辨识。组织领导全体企业员工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工艺、设备维护设施、作业管理环境、工作岗位、人员使用行为等各个方面信息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辨识,并逐一将经过辨识后得出的安全生产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记录[2]。(2)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根据确定的管控危害风险类别和管控风险管理等级,明确公司所属企业矿区应排查暴露出各类危害风险的管控危害管理职责层级,矿长为主要危害风险管理责任人,与煤矿公司所属分管副高级助理矿长、总工程师等管控重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矿各直属职能部门、区队管控较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班组管理成员个体管控一般风险类别类型风险,员工参与所属企业个人组织个体管控低风险类别类型风险。近年公司先后采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设备生产技术规范更新、个体生产风险管理防护、监测设备风险管理监控、应急处置风险管理等多项安全综合管控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并对风险进行实时安全可控、在线管控。

2.2对策建议

(1)加大对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宣传和学习培训教育力度。每年针对我们煤矿各管理层级员工开展关于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专项宣传培训并不断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让我们全体煤矿员工都深刻接受并自觉学习践行煤矿风险管理优先的经营理念,学习煤矿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煤矿风险因素辨识和煤矿隐患风险排查的基本操作方法。(2)出台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管理标准。围绕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主要涉及的企业危险源识别辨识、风险评估、防控管理措施、隐患风险排查和企业隐患风险治理等企业重点工作环节和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组织开展企业风险评估预控管理工作[3]。(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建立主体主要是煤矿安全生产单位。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有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自查自纠自整改,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不断完善安全风险举措,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4)建立风险数据库。将作业流程以及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完所有的风险因素之后,根据LEC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当然不同层级的风险分级管控要体现出来,一般最高层级需要控制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而最低的班组级别需要控制到四个层级的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细致。此外,结合我们日常的安全检查,形成隐患排查台账,对于排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未按期进行整改的,后续要进行闭环整改跟踪。(5)建立岗位风险告知卡。建筑物或作业平面区域的风险四色图以及作业风险比较图。将以上三类图片粘贴在作业现场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岗位风险告知卡中应明确岗位的风险因素、安全举措、应急措施、还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建筑物的风险四色图,可根据作业范围或设施设备的风险程度来进行评估,以最高的风险确定本区域的风险程度。作业风险比较图是根据所有的作业活动进行的风险评价,包括作业程序的暴露程度,发生的频率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闷头工作。因此,在风险数据库,作业风险比较图,建筑物的四色图,以及岗位风险告知卡方面,应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岗位的风险,也知道岗位的应急处置。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事故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综合理论性和科学性、先进性和理论综合性的实用性。通过理论研究如何建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我国煤矿企业人、机、环、管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不是需要人员进行有效的的安全控制,推动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安全长效机制的稳固有效发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将广泛发展应用成为我国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爽,毛吉星,贺超.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辨识的顶层设计与体系设计[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07):59-64.

篇5

 

为坚决落实建设施工领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根据《关于坚决打赢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发〔2021〕10 号)、《杭州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意见》(杭安委〔2017〕2号)和区安委会《关于印发重点领域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整治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富安委〔202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建设行业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在全区建设领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生产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生产风险,实施企业风险点标准化管控,依托“可视化监控视频系统”,利用信用管理,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实施动态、精准监管,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健全项目、企业、监管部门三个层级的“两张清单”制度,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全力杜绝重特大事故,为建党100周年和2022年亚运会召开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突出以有效遏制各类事故为目标,按照“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监管、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要求,坚持以“政府引导、标准先行、分级实施、整体推进”为原则,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力争至2021年底,建筑施工企业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逐步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标准化和信息化共同支撑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三、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生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我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三大任务:

(一)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规范。区质安监站结合我区建设工程实际,对照国家、省、杭州市已经颁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分别制定我区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二)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析、评估。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针对本企业特点,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红色为安全生产风险最高级,依次降低),并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明确落实每一处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的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四、实施步骤

我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五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制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2021年5月底前)

局建管科会同区质安监站,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调研,系统总结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经验做法,根据存在的主要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对照国家、省、市已经颁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制定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性的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文件,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及专家进行综合论证、评估,进一步修订完善,确保实施细则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二)第二阶段: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专题培训(2021年6月底前)

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面向各地、各单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编制培训计划,保障培训经费,采取现场观摩学习、集中培训、上门授课、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同步进行信息平台操作方法、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操作的培训,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人员知道“管什么、怎么管”。

(三)第三阶段: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2021年8月底前)

组织企业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等资料,制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方案,分项目部、分部门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辨识评估对象和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织本企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成立辨识与评估小组(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

1.排查风险点。发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施工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企业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火灾、高坠、打击、坍塌、触电等危险因素和噪声、扬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并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

3.明确管控措施。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项目部、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企业评估报告,于2021年8月底前上报区质安监站备案。

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或工作岗位,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安全联锁或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施(设备)及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5.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6.防控职业危害。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四)第四阶段:逐级开展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2021年10月底前)

区质安监站分别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等资料,制定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落实监管人员,明确辨识评估对象和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成立评估小组(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区住建局组织评估小组,对本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结果,逐家进行审核确认,并对本区安全生产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汇总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本区建设工程“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形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及时上报区安委会和杭州市建委备案。

(五)第五阶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2021年12月底前)

1.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施工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动态评估制度、公告制度、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等,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项目部和部门、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切实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2.建立健全区域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区质安监站要建立健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其分级分类管控工作制度,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重大工程项目,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监管机制。区住建局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五、工作要求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企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各建筑施工企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切实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企业负责人亲自抓、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抓,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各企业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强化部门和属地责任,注重发挥主管部门的工作协调、业务指导作用,落实职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推进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三)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考核追责。各监管人员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督促检查,建立情况交流、跟踪督办制度,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季度会议、信用管理实施工作中,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促检查,精准发力,推动落实。在日常检查中,对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际运行情况为重点,加强检查督导,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企业和项目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安全生产评先评优资格。对屡教不改,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区整体工作推进的企业和项目,按规定严肃处理。

篇6

从客观原因上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包括作业环境、地质条件、环境特点、设备材料、人员等5个方面。某研究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显示,安全风险可以归纳为意识不足、制度不全、监督不到位、技术欠缺、培训滞后等5个方面。各种风险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叉作用。管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安全事故是安全风险的具体外在表现[1]。从根本上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主要与人和物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关。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物的危险因素多来源于高空作业、地质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技术水平、材料质量。

2风险评价方法

认识风险来源后,还需对风险来源及承受程度进行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由于安全风险程度存在差异,因而还需评价风险的级别。风险评价内容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和损失等级(严重性等级),风险评价时需要根据风险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后确定风险的级别,根据风险带来的后果或损失确定风险损失等级,最后综合可能性等级评价结果和损失等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风险的级别。

2.1安全风险基本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风险级别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半定量和定性评价,基本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半定量评价两种。具体操有以下几种。(1)直接判定评价法。评估人员根据既往经验,将本工程施工情况与历史工程建设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判定当前工程的安全风险级别。(2)安全检查列表法。该方法要求建立各级安全检查表,检查表应尽可能涉及所有施工环节,再由各级安全风险评估人员根据安全检查表意义评价各个环节的风险级别。(3)故障树分析法,该方法以将故障、事故、时间作为起点,依据逻辑关系依次分析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2]。

2.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该方法用于评价员工在某潜在危险环境下施工作业的危险性,并通过打分方式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再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确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风险级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采用LEC计算,L代表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代表危险严重程度,L、E、C三个指标乘积越大,安全风险级别越高。

3风险等级确定

风险评价以后,可得出反映评价对象发生事故危险性大小的相对风险值。通过风险值反映风险程度,还需要明确风险程度分级和分级标准,将风险值与风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比较,才能根据风险值确定具体风险程度,并得出判定施工安全事故存在的具体标准[3]。风险分级和分级标准首要求将评价对象依据一定原则分为若干小评价对象或单元,例如某隧道工程瓦斯爆炸风险评估,需根据挖掘作业面和普通工作面作为原则分为2个评价单元,分别得出2个单元的风险值,再将2个单元的风险值相加得出整体风险值。该方式虽有一定科学性,但是风险值精确度较低。另一种评价方法为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后,以最高风险等级作为整体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该方法的缺陷在在于无法反映单元越多、风险相应增加的情况,但是精确性更高。基于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方法一为主,方法二为辅,解决多评价单元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具体方法如下:(1)将所有评价单元的风险值相加,得出整体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的相对风险评价值,再对照风险分级标准,确定评价对象的第一个安全风险等级。(2)使用方法二对各个评价单元的安全风险值进行评价,依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分别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取最高级别风险等级,作为评价对象的第二风险等级。(3)对比两个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最高的结果作为评价对象的最终风险等级。

险控制措施

4.1加强安全责任制落实及考核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制度的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增强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促使相关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岗位负责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施工工作同步。建项目总包单位要督促分包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分包单位落实安全工作[4]。其次,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各层管理人员依据本单位管理职责执行安全责任工作,并定期考核安全责任制度落实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工资薪酬挂钩,激发人员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的积极性。

4.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在完善用工制度上,应招聘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加强劳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重点施工环节、技术项目负责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底层行业人员的地位和素质。授权安全专家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稳定安全管理队伍,加大检查力度[5]。

4.3加强安全生产技术

(1)有计划实施安全技术开发或安全技术改造工作,建设有效的安全预防体系,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防护设施。(2)改革生产工艺,提供施工技术,减少设备故障引起安全事件的几率,从根本上改善建筑工程恶劣的劳动环境。(3)加强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度工程伤亡事故进行分析和预测,增强预见性。

4.4制定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应急预案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明确事中、事前和事后发展进程。当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反应,有序、迅速的控制事故[6]。同时,应急预案还应包括抢救措施,以便在事故中快速实施救援和抢救,保障人身安全。具相关研究数据统计,风险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的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员伤亡,降低事故等级和损失。如2010年昆明机场“1•03”事故,因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使事故得到及时控制,人员得到及时救治,事故才没有进一步升级。

4.5购买工程保险

购买工程保险的作用在于转移和减少公共企业的安全风险,随着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式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出现,购买工程保险转移风险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多数地区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建筑工程险,如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减少和转移建筑施工企业风险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发生安全事故后,保险公司依据合同内容进行赔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损伤,降低了安全事故后对人员伤亡的赔付压力。

篇7

二、编制依据

(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通知(〔2020〕16号)。

(三)《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试行)》(陕应急〔2020〕140号)(试行)。

(四)《招贤矿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三、主题内容

(一)煤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总经理对本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全面责任;各分管副总经理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存在的重大风险,并按规定向董事长、总经理报告。

(二)矿每月开展由总经理组织1次对各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排查;每月各专业分管领导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2次全面排查;各基层科区、队、班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进行报告。

(三)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本专业本月风险分级管控排查情况、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2.制定并报告根据每月生产工作计划,制定下月的风险管控重点。

3.对存在的重大风险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应急预案情况。

(四)公司每月召开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对检查中的发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并建档管理,对需要上报的重大风险及时向上级相关监察部门和集团公司报告。

(五)安全监察部等业务职能部室对各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考核的职责,对不按规定报告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

(六)对不履行风险分级管控报告职责给予责任单位党政正职罚款100元/次,对公司分管领导按公司章程处理。

四、实施

篇8

2017年1月4日,河南省登封市兴裕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12人死亡;2017年2月14日,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祖保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17年3月9日,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井发生电缆起火,罐笼坠落事故,造成17人死亡。这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突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出台的文件中[1],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因为构建煤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就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是“基于风险”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由此可见,作为高危行业,如何做好煤炭行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底数,把握风险管控重点。全面普查企业各区域的风险,确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并对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真正做到安全风险“底数清”,解决“认不清”和“想不到”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责任体系。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估,落实企业在风险管控上的职责,划清界限,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责任明”。三是,有利于构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强管控;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出防范措施,构建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做到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力”,解决“管不到”的问题。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手段绘制安全风险图,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

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内容及目标

1.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内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识别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源;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③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2]。1.2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目标。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①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②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③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④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⑤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⑥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

2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所以,明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图1)尤为关键,是逐步推进及深化煤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手段。2.1筹划准备阶段。煤矿企业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为组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图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应在风险辨识及评估开展前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和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全体员工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增强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2.2风险辨识。企业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依据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风险的分类(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参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企业要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煤矿事故类型具体分为8类,即: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及其他事故[4]。2.3风险评估。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级。为使企业风险分级工作相对统一,便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辖区内重大风险分布,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切实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关注事故后果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荐采用风险判定矩阵(表1)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级。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表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表3)。需要指出的是,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需要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科学判定。如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来判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和事故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等方法来判定。鉴于企业类型千差万别,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低的企业,虽然按照统一标准没有构成重大风险,但仍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2.险管控。1)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2)企业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风险的公告,一般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施公司(厂)级公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2.5绘制安全风险图。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至少绘制两张企业安全风险图。1)安全风险4色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井下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5]。2.6持续改进。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图,真正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的动态更新,对于一些危险源发生本质改变或发生事故要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估,形成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化、可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必要性、内容、目标、程序及方法的论述,阐明了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也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途径和构建双预防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更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强化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形成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运行机制,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落实治理主体和责任,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洋杰 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林业劳动安全,2016,29(4):23-26.

[2]钟岸.重大工业事故后果预测在安全规划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5.

篇9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88-01

引言

安全风险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切不确定因素,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安全风险管理与常规安全管理相比,不是“反应性”管理,而是“前瞻性”管理,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后”;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实施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风险分析(是否纳入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控制(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对策),逐步建立基于闭环、重视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所有的事故发生之前都有一系列的事故链条,而且事故链上有一个事件失去控制,就有可能引发事故。如果要阻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制止这一连串隐患和违章中的任意一个事件,截断“事故链”。化工企业工艺流程复杂,易燃、易爆因素多,事故链条更为复杂,只有变传统的单一事后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事后的事故管理相结合,把人、机因素进行过程风险综合分析与控制,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1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立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系统收集梳理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经验教训,修订完善企业过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推进生产安全评估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管理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修订要注重和安全作业管理、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涵盖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既包括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也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的管理,明确了全风险评估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要求全员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对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理,从直接作业、岗位操作到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同时根据生产安全评估的内容和结果,按危险级别和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度进行等级划分,进入隐患治理程序,全过程跟踪监控,实现安全评估闭环管理。

2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化工企业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对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都要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化工企业依据自身企业实际合理划分企业安全管理过程的风险管控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公司层面要着重从建立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工作规划入手,提供组织、制度、文化和财、物保障,做好系统评价和管理评审。业务部门要根据安全生产职责和专业分工,组织策划各自专业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监督检查、效果评价工作;组织编制专业范围内各类安全风险评估表样表,做好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及时做好协调、指导和检查督导工作。车间要组织制定各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对评估出的较高风险,及时按隐患排查程序上报业务主管部门,同时制订、落实好相关防范措施。班组岗位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组织好班组重点工序和岗位扎实开展“工前安全预知”活动,以交接班程序为抓手,从“人员、工具、环境、对象、票证”等方面积极推进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

3 安全风险管控实施

3.1 把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引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结合《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作业规范》、安全确认制度,把安全评估工作可率先引入动火、高处、受限空间、盲板抽堵、吊装、检修、动土、断路等安全作业和工艺交接班等一些常规安全管理环节强化风险管控。可在安全作业中明确危险辨识、措施制订、安全确认和安全验收等几个环节,强化安全作业风险评估闭环管理。在工艺交接班中,可围绕“人员、工具、环境、对象”四要素,合理设定相关细节,实施百分制打分,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进行打分考核。对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可结合工艺管理过程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及日常管理工作,可按月或是季度进行安全评估,促进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到位。

3.2 把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

可以按照“岗位、班组、车间、部门、公司”五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模式,采取专家诊断式、专业对标式、系统解剖式与职工自主查隐患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工作危害分析的方法实施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提前辨识安全风险、实施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对列入隐患的项目按照隐患治理程序实施定项目、定资金、定措施、定完成时限、定责任人等要求进行跟踪监控,直到隐患彻底消除为止。

3.3 对于国家重点监控的危险化品、危险工艺和重大危险源实施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对于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重点监控的危险工艺、危险化学品以及辨识评估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系统装置,可以引入中介机构进行hazop分析或是由专家团队带领企业人员系统推进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

3.4 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利用集中控制、视频监控、检测报警等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完成生产现场安全信息的收集、反馈、动态跟踪与闭环控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动态管理,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各级管理人员根据管理权限可随时查阅现场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及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使生产安全风险管控更加便捷。

4 安全风险管控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应注意划分清楚风险辨识、分析评估的范及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

(2)制订明确的风险评估准则、时机和频次,根据风险分析、评价。

(3)风险评估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4)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人体防护措施等。

(5)安全评估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跟踪进行治理,直到治理完毕后组织验收。

篇10

风险管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新加坡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加坡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来看,采用风险管理对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因此对我国而言,有必要也将风险管理运用到施工现场。

1、安全管理的原则

1.1从管理事故转变到要在事故发生前识别出危险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从源头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1.2主动规划,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来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改变以遵守法律为准绳的被动管理。

1.3对于糟糕的现场安全管理采取高额罚款来阻止事故的发生,让管理者意识到糟糕的现场安全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比事故发生后所付出的代价还要高。

1.4将安全管理的概念融入到建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去,强调从发展商、设计者、主承包商、分承包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生产人员各个环节贯彻安全管理的概念。

2、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程序

现场安全管理引入了全套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现场工作活动的风险评估; (2)控制及监控风险; (3)把风险传达到现场所有人员。其中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

图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包括了3个基本步骤,即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的最终结果就是要找到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控制措施均以“层级控制方法”为原则。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研究现场平面布置图、作业流程;列出现场所有工作活动;列出现场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列出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查找以往事故记录;学习相关技术规范;查找检查记录;学习现场风险控制的方法;准备安全及健康审计报告;研究从员工、客户、供应商及其他人员方面得到的安全反馈信息;建立安全工作程序;准备其它信息(如产品手册);准备以往相关安全评估报告。

2.2危险识别

危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首先识别出了危险,才能谈到如何控制危险。危险识别要考虑到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2.2.1现场危险,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品危险(如酸、碱和溶剂),生物危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电器危险(破损的电线),人体机能损伤(重复工作、单一工作姿势,长期站立等),机械危险(使用已损坏的设备、叉车、吊车、动力挤压设备等),物理危险(噪音、热及辐射等),人为造成的危险(超时工作、监督不善)。

2.2.2现场危险的识别,从下列方面进行考虑:工作方法,使用的机电设备、工具,人工加工材料,化学品的使用(在现场应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使用的机械设备,临时结构,工作环境条件,设备的布置和摆放。

2.2.3酿成的事故或对健康的损害,主要有:高空跌落,高空坠物,水平滑倒,电击,窒息,溺水,噪音致耳聋,皮肤病,结构倒塌,火患和爆炸,物体撞击,软组织受伤等。

2.2.4危险可能对4类人造成伤害:现场直接生产工人员,现场非生产人员,到访人员和公众。

2.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主要是对风险等级和接受程度进行评价,这是控制现场危险,保证工作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风险评价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2.3.1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评价,如现场人员配带基本安全装备(安全帽、安全鞋、安全背带、防护服等),要对这些基本安全装备的有效性、可造成的后果及可酿成的事故进行评价。

2.3.2评价潜在危险的严重程度,按危险造成伤害的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具体可分为轻度(低)、中度(中)、高度(高)。

2.3.3判断危险发生的机率

危险发生的机率分为3种,包括:罕见(发生的机率极少);偶尔(可能或有时会发生);经常(时常发生)。判断危险发生的机率应考虑到以往事故记录、现场经验判断及公开的信息3个方面因素。

2.3.险等级

一旦确定风险严重程度和发生机率后,我们可以判定其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消除。

2.险控制

确定现场活动风险等级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危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主要通过减少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机率来实现,如表1所示。

表1风险种类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接受程度 推荐措施

低等风险 接受 不必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经常检查确认定义的风险等级是否确切,保证风险等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

中等风险 可以接受 要对危险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风险等级被降到在规定的时间内最低

高等风险 不接受 工作开始前,至少要将高等风险降至中等风险;特点是:没有临时风险控制措施,也不能仅依靠个人保护配备来控制危险;如有需要,应在工作开始前,将其消除;工作开始后,要立即采取管理措施来阻止危险发生

风险控制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从危险产生的源头上消除或降低危险。危险的控制或降低应按照“层级控制方法”来实施,可归纳为5种方法:消除、替代、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保护配备。以上各种方法一般不可交互使用,除非是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可在一起使用。具体的“层级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2.4.1消除

消除是指将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事故彻底根除,从而将已识别出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变为不可能发生,这是一种永久的解决措施,也是应首先考虑使用的控制措施。一旦危险被根除,其它的风险管理措施也就不需要了,例如:现场监控、监督、培训、安全审计、过往记录参考等。

2.4.2替代

替代是指用风险等级较低的控制措施来替代较高等级的风险,如:用非石棉材料取代石棉材料,用溶剂性油漆替代水基油漆。

2.4.3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采取物理的方法来限制危险的发生,包括改变工作环境及工作程序、隔离危险等。

2.4.4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是指通过建立工作程序、说明、规章制度等来减少或消除可能发生的危险,强调在施工的各工序、工作步骤间做好文件记录,适时判断分析,以采取适当安全措施。例如:在工地建立工作准入系统,进行职业健康及安全(OSH)培训,张贴海报、警告标识,工作培训等。

2.4.5个人保护配备

篇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精准防治,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基层风险管理,落实“一案三制”,提升全市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镇街的风险评估完成率达到90%以上;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进行风险评估,重点行业(领域)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风险目标得到有效防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基层应急管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三、工作内容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实际,按照《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导则》(见附件1)要求,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一)前期准备

各级各部门应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分行业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和事故案例等资料。

(二)风险评估

各级各部门按照确定的评估程序开展风险评估,认真梳理地区、行业(领域)的风险类型和级别,明确防控目标,核查应急资源。

识别风险类型。在合理划分评估单元的基础上,梳理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危险点,识别风险类型。上级网格要以镇街、行业、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等下一级网格为基础,结合评估对象所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行业特点、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划分评估单元;从厂址、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与设备、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分析风险程度。加强事故隐患较多单位、危险源较集中区域、高危行业的风险分析,重点做好风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分析。依据同类(或相近)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类比分析,对高危行业采用重大事故模拟分析,并结合危险、有害因素及周边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可从风险影响范围内人群的心理素质、防灾应急知识、经济能力,设施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可采用情况报告、专家分析和专项调研等方法。风险控制能力的分析可从预警预测能力、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资源保障水平等方面进行。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评定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可利用LSR等方法判定风险级别。

形成评估结论。提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给出评估对象在评估条件下是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明确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确定重点防控目标。

(三)风险控制

各级各部门针对评估中梳理出的隐患风险,要加强整改防控并积极落实相关应对措施。

加强防控,及时预警。各级各部门要指导督促企业结合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和风险监控点上报,明确风险目标并加强防控;对于新发现的重大危险源,要按规定程序立即报区市安全监管等部门;对于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预警防控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报至上级有关部门核实。

落实责任,及时整改。各级各部门要对评估分析出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实施分级管理,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以及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单位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基层定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针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及时制定整改防控措施并积极落实。

完善预案,核实资源。针对评估中核实的隐患和风险,制定科学应对措施,调整完善有关应急预案;依据应急能力与风险相适应的原则,落实各类应急资源;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评审总结

各级各部门按期完成评估报告的编制并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各级各部门完成评估后,要及时在网格化监管平台提报评估报告及工作总结。

四、工作步骤

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安排,年风险评估工作按“准备、评估、评审、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4月30日前)

各级各部门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等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等内容。

(二)评估阶段(5月1日至6月10日)

各镇街应在5月15日前完成本辖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报告提报至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于5月25之前完成本行业(领域)的风险分析;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本网格的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三)评审阶段(6月11日到6月30日)

市政府安委会将于6月底前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完成对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的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

(四)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0日)

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评审意见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各级各部门须于7月3日前通过网格化系统提报本网格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领导本级网格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指导督促下一级网格落实风险评估责任,鼓励引导社区级网格开展风险评估。

(二)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特点、企业类型、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情况,做好分级实施的工作安排,合理分配任务,逐级负责落实,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评估工作。

篇12

二、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管理目标

通过加强施工准备期的施工安全设计交底、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查等,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管理内容

2.1施工准备期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施工安全设计交底

在施工准备期,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交底。施工安全设计交底的内容原则上应涵盖施工图设计的有关安全风险专项内容。施工单位应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查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核实工程环境安全设计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设计交底时应提出风险设计安全性的有关质疑,由设计单位负责解答。

(2)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及分析

施工单位对地质踏勘结果和环境核查、空洞普查成果进行分析,当与勘查报告、环境调查报告有出入时,书面报监理单位。

(3)风险因素深入识别与风险工程分级调整

在施工准备期,施工单位应深入识别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工程分级调整,形成调整清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监理单位审核,经总监签认后,报业主。由业主组织专家对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形成专册,上报业主备案。

(4)施工风险预告

风险预告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控方案、应急预案、施工注意事项、责任人等。风险预告须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和监理审核,并报业主备案。

2.2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按照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监控内容、范围等进行安全风险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监控信息和进行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并结合预警级别进行相应的风险处置和信息上报。

(2)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的信息报送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均应及时报送各自的监测、巡视、评估及预警信息。信息报送形式主要有书面报送、信息平台报送和电话、短信等。

(3)预警的响应与处置

当监控管理中心综合判定综合预警等级后,各相关监控实施及管理单位应根据不同的综合预警级别分别组织不同层级领导的响应。黄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加强组织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项目总监、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和监控管理分中心参加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加强监测和巡视,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跟踪。橙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组织四方会议,项目经理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业主单位有关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监控管理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业主单位加强督查和协调处理。红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企业主管领导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业主单位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业主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督促和协调处理,监控管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

三、针对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工程采取的管控措施

1、认真组织核查,实施分级管理

开工前由项目部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区内风险源进行详细的识别、核查,形成调查报告,并绘制相关平面与剖面关系图,以准确掌握各风险源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分级,采取分级管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讨论研究,确定风险集中区域。

2、组织技术论证,严控方案编制

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评审各重大风险源的施工方案,根据专家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经两级总工程师逐级审核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保证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3、强化管理手段,保证措施到位

针对车站自身风险工程,严格按图施工,落实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要求;拱部施工要保证开挖、格栅安装、喷射混凝土连续作业,杜绝出现影响其连续性的现象。为减少拱部作业面暴露时间,尽快封闭掌子面,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小导管打设需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进行,并预埋套管,且应“一榀一打”;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拱部格栅安装完成后要及时喷射混凝土,不应等临时仰拱再统一喷射。

针对车站环境风险工程,采取措施为:(1)工程实施前对车站上方及周边相邻管线详细调查,并通过管线所属单位了解掌握管线的现况,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管线制定不同的预防及加固方案。(2)对污水、雨水和热力管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洞内探明管线的现况及渗漏水情况,必要时施工前对污水及雨水管在洞内导流、增设防水内衬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定向注浆等措施确保管线安全。(3)对电力沟、大型电信等管线应对管线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控,并应与管线所属的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在施工前制定完善的抢险预案,备足抢险物资,如遇险情立即启动抢险预案并及时上报。

4、重视监控量测,确保不留隐患

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反馈信息,及时掌握结构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相应调整补充施工措施,进行施工的动态管理,确保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风险源通过后继续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直至数据稳定为止。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制定补救措施。

四、效果检查(以下内容为苏州桥站环境风险工程风险源统计台账)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等级

风险源信息

预计开始时间

预计通过时间

施工进度

风险源状态

风险源状态

工点

风险工程基本情况描述

已通过

在施

未进入

环境风险工程

1.1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上水管(DN600)竖向净距4.41m

2014.4.20

2014.5.6

已通过

安全

1.2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08m

2014.5.8

2014.5.12

已通过

安全

1.3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电力管沟(2000x2000)竖向净距1.53m

2014.5.18

2014.5.20

已通过

安全

1.4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6m

2014.5.31

2014.6.1

已通过

安全

1.5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4.05m

2014.5.28

2014.5.29

已通过

安全

1.6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8m

2014.4.28

2014.4.29

已通过

安全

1.7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37m

2014.4.26

2014.4.27

已通过

安全

1.8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雨水管(D700)竖向净距2.82m

2014.4.30

2014.5.1

已通过

安全

1.9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3.894m

2014.6.8

2014.6.9

已通过

安全

1.10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6m

2014.6.4

2014.6.5

已通过

安全

1.11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2.94m

2014.6.12

2014.6.13

已通过

安全

1.12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3.85m

2014.6.10

2014.6.11

已通过

安全

1.13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0.27m、水平净距4.5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安全

1.14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1.84m、水平净距6.24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安全

1.15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4m

2014.6.26

2014.6.28

已通过

安全

1.16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3.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1.17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4.62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1.18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总之,地铁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风险管理要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项目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全面的风险管理不仅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地铁苏州桥站通过对暗挖车站施工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后采取有效对策,并在有效过程监控的基础上,随之施工进度,风险源全部安全通过,施工现场自开工到现在始终处于全面安全受控状态。

苏州桥站位于西三环北路和北三环西路交汇处苏州桥西北侧,与规划地铁12号线换乘。交叉路口东侧为北三环西路,南侧为西三环北路,西侧为长春桥路,北侧为万泉河路。路口西北角为金洲大厦,东北角为西海国际大厦;东南角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西南角为武警总部,临近道路为破旧平房、一至二层商铺。车站结构型式为叠摞侧式车站,双层三跨钢筋混凝土结构,全暗挖洞桩法施工。工序转化快,附属结构多,施工环境复杂,制约施工的因素多给施工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是苏州桥站结构下穿管线多,结构与管线净距离2~6m,如何做好开挖过程中的支护,减少主体施工对管线的影响,是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做好安全风险管控,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所谓地铁暗挖施工风险工程的控制与管理,是指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应对风险工程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估,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为便于进行安全风险技术管理,风险工程分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自身风险工程指因工程本身特点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导致工程实施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工程指因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轨道交通施工可能导致其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受到影响的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主要指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含铁路)、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水体等。

二、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管理目标

通过加强施工准备期的施工安全设计交底、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查等,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管理内容

2.1施工准备期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施工安全设计交底

在施工准备期,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交底。施工安全设计交底的内容原则上应涵盖施工图设计的有关安全风险专项内容。施工单位应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查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核实工程环境安全设计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设计交底时应提出风险设计安全性的有关质疑,由设计单位负责解答。

(2)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及分析

施工单位对地质踏勘结果和环境核查、空洞普查成果进行分析,当与勘查报告、环境调查报告有出入时,书面报监理单位。

(3)风险因素深入识别与风险工程分级调整

在施工准备期,施工单位应深入识别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工程分级调整,形成调整清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监理单位审核,经总监签认后,报业主。由业主组织专家对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形成专册,上报业主备案。

(4)施工风险预告

风险预告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控方案、应急预案、施工注意事项、责任人等。风险预告须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和监理审核,并报业主备案。

2.2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按照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监控内容、范围等进行安全风险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监控信息和进行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并结合预警级别进行相应的风险处置和信息上报。

(2)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的信息报送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均应及时报送各自的监测、巡视、评估及预警信息。信息报送形式主要有书面报送、信息平台报送和电话、短信等。

(3)预警的响应与处置

当监控管理中心综合判定综合预警等级后,各相关监控实施及管理单位应根据不同的综合预警级别分别组织不同层级领导的响应。黄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加强组织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项目总监、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和监控管理分中心参加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加强监测和巡视,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跟踪。橙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组织四方会议,项目经理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业主单位有关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监控管理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业主单位加强督查和协调处理。红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企业主管领导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业主单位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业主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督促和协调处理,监控管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

三、针对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工程采取的管控措施

1、认真组织核查,实施分级管理

开工前由项目部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区内风险源进行详细的识别、核查,形成调查报告,并绘制相关平面与剖面关系图,以准确掌握各风险源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分级,采取分级管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讨论研究,确定风险集中区域。

2、组织技术论证,严控方案编制

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评审各重大风险源的施工方案,根据专家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经两级总工程师逐级审核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保证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3、强化管理手段,保证措施到位

针对车站自身风险工程,严格按图施工,落实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要求;拱部施工要保证开挖、格栅安装、喷射混凝土连续作业,杜绝出现影响其连续性的现象。为减少拱部作业面暴露时间,尽快封闭掌子面,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小导管打设需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进行,并预埋套管,且应“一榀一打”;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拱部格栅安装完成后要及时喷射混凝土,不应等临时仰拱再统一喷射。

针对车站环境风险工程,采取措施为:(1)工程实施前对车站上方及周边相邻管线详细调查,并通过管线所属单位了解掌握管线的现况,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管线制定不同的预防及加固方案。(2)对污水、雨水和热力管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洞内探明管线的现况及渗漏水情况,必要时施工前对污水及雨水管在洞内导流、增设防水内衬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定向注浆等措施确保管线安全。(3)对电力沟、大型电信等管线应对管线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控,并应与管线所属的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在施工前制定完善的抢险预案,备足抢险物资,如遇险情立即启动抢险预案并及时上报。

4、重视监控量测,确保不留隐患

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反馈信息,及时掌握结构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相应调整补充施工措施,进行施工的动态管理,确保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风险源通过后继续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直至数据稳定为止。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制定补救措施。

四、效果检查(以下内容为苏州桥站环境风险工程风险源统计台账)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等级

风险源信息

预计开始时间

预计通过时间

施工进度

风险源状态

风险源状态

工点

风险工程基本情况描述

已通过

在施

未进入

环境风险工程

1.1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上水管(DN600)竖向净距4.41m

2014.4.20

2014.5.6

已通过

安全

1.2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08m

2014.5.8

2014.5.12

已通过

安全

1.3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电力管沟(2000x2000)竖向净距1.53m

2014.5.18

2014.5.20

已通过

安全

1.4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6m

2014.5.31

2014.6.1

已通过

安全

1.5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4.05m

2014.5.28

2014.5.29

已通过

安全

1.6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8m

2014.4.28

2014.4.29

已通过

安全

1.7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37m

2014.4.26

2014.4.27

已通过

安全

1.8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雨水管(D700)竖向净距2.82m

2014.4.30

2014.5.1

已通过

安全

1.9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3.894m

2014.6.8

2014.6.9

已通过

安全

1.10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6m

2014.6.4

2014.6.5

已通过

安全

1.11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2.94m

2014.6.12

2014.6.13

已通过

安全

1.12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3.85m

2014.6.10

2014.6.11

已通过

安全

1.13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0.27m、水平净距4.5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安全

1.14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1.84m、水平净距6.24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安全

1.15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4m

2014.6.26

2014.6.28

已通过

安全

1.16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3.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1.17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4.62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1.18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篇13

【关键词】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

0 引言

铁路运输安全既与车、机、工、电、等各个铁路单位联系紧密,同时也涉及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领域,这其中有不少因素是我们不容易对其进行控制的,其生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客观上造成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弊端,使其面临着各种安全生产风险。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就是定性和定量。由于前者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多,评估结果的准确度比较低,所以,本文选择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1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为了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事故,避免可能事故的发生带来的各种损失,而进行的风险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

在当今社会中,国际国内范围有关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相关理论与知识普遍以欧盟的标准为主,比如EN50126,其风险评估中提到了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危险的可能性或发生的频率,二是危害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性。本文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进行铁路运输安全的风险评估,具体分析了影响运输事故发生的人员素质、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安全管理四方面因素(图1)。

1.1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包括文化水平的高低、工种工龄的长短,职业技能的优劣,受训时间的长短以及人员身心状态是否良好五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1。

1.2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就是依赖于其完好状态、养护维修状态和综合精度等方面因素的,其中,生产设备完好状态评估又可以从设备运转、设备能耗和安全防护 这三点来进行具体的评估。

1.3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气象环境、人员暴露的频繁度三方面来分析的,其中,工作环境中涵盖了厂区的噪声、尘埃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控等方面,关于其评估分值共分为五个条件,10分为非常好,8分为好,6分为一般,4分为不太好,2分表示非常差。气象环境的评估主要是以其造成的危害程度为标准,同样分成五个等级,并用五种颜色标记,10分为没有影响,记为白色,8分为一般,记为蓝色,6分为较严重,记为黄色,4分为严重,记为橙色,2分为非常严重,记为红色。人员暴露的频繁程度主要反映了在相对危险的条件下工作对员工工作的影响程度,具体同样分为五项标准,10分为基本不暴露,8分为有时会暴露,6分为总工作时间内有1h是暴露的,4分为有一半的工作时间是暴露的,2分为全工作时间暴露。

1.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部分的影响因素包括四部分,即风险监管体系、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安全风险投入和事故应急处置。对于这四项的评估,需要在站/段安全委员会领导,车间主任参与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具体执行的条件下进行,对于评分结果,最终报由站/段安全委员会处理,结果中的分数越低,表明指标完成越差。

2 风险评估下的风险管理

关于风险评估下的风险管理,本文主要从两点进行阐述,一是风险的分级管理,二是动态安全风险报警。

首先,风险分级管理就是以风险评估的各项结果为依据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分级管理,本文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分成五个等级,即特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以及可接受风险,五种风险等级需要管理者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视,并采取不同程度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关于动态安全风险报警。根据车间对每个班组提供风险信息的统计,对风险指标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通过计算机安全风险监控,实现站/段统一管理的动态安全风险报警显示信息。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铁路安全运输的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分别从人员素质、生产设备、生产环境以及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科学合理的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各影响因子做了详细分析,有利于在未来铁路安全运输评估中,通过量化的评估方法实现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分级,并能够实时进行安全风险报警。

【参考文献】

[1]张伟.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2(05).

[2] 袁永强. 设备技术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