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0 15:40:43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篇1

基于3G的增值服务有哪些?除高品质的语音通话外,中国电信还为3G用户提供下列高质量的增值服务:1)无线宽带: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便捷接入宽带移动互联网络的服务,将成为有便捷上网需求用户的第一选择;2)天翼视讯:为用户提供通过3G手机浏览视频、看电影、看电视的服务;3)全球眼(无线视频监控):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3G手机远程监控的功能;4)综合办公(无线办公):为用户提供通过3G手机登陆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办公功能,即通常所说的无线OA办公;5)爱音乐(全曲音乐下载):中国电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3G手机下载整个歌曲,还可以获取包括与歌曲有关的视频、文字内容等;6)189邮箱:中国电信3G手机号就是电子邮箱号,还可以推送电子邮件,直接在手机上进行邮件操作;7)天翼Live(移动即时通信):为用户提供msn等即时通信服务;8)天翼对讲(手机对讲PUSH TO TALK):使用此服务,中国电信3G手机就是一部对讲机,可以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进行指挥调度、协同工作等活动。

目前133/153/189用户如何升级到3G,需要哪些手续,是否“不换手机号、不换SIM卡、不用登记”直接升级?中国电信3G网络与中国电信2G网络是同一网络制式,是平滑升级,中国电信2G手机号不仅可以不用换号、不用换卡而自动默认升级为3G手机号。用户只需要发送短信“PRL”(不区分大小写)至10659165更新手机卡信息即可(详情请咨询当地营业厅或客户服务热线10000))。还可以享受很多来自于同一网络制式的优势服务,比如:3G业务可以无缝兼容2G业务,3G用户不仅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3G业务,还可以在更高的网络带宽中使用原本就有的丰富多彩的2G业务。

WI-FI功能在3G终端是否得到加载? 中国电信即将推出的无线宽带3G产品将全面支持WLAN、3G、1X等各类互联网接入方式,真正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宽带的需求。使用中国电信无线宽带3G服务,自由畅享3G生活,中国电信特意为用户提供无线宽带客户端,方便用户稳定快捷地使用无线宽带产品。同时,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互联网手机,支持天翼手机用户以手机号码作为无线宽带帐号。

篇2

但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是两个概念。

现在,绝大多数银行都有网上银行,似乎这就是完成了银行的互联网化。但这勉强可以称为“金融互联网”。每个银行都在这样做,所以银行间的网上银行没啥区别。花点钱建一个网站,其实与实体银行是一体的;而互联网金融则包括了网络支付体系、网上贷款、网上商店以及各种金融产品的网络交易平台,这些都是传统银行没有的东西。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将会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会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

为什么我认为中国银行业会崩塌?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是一个没有自由竞争的市场,其护城河就是政策垄断。所以,一旦批准设立民营银行,允许自由竞争,那么传统商业银行们赚得“不好意思”的利润将不复存在。互联网金融会给银行致命一击。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虽然还不算明朗,但是过去靠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的传统商业模式日渐被淘汰,随着盈利方式的改变,零售业的商业生态也因此而改写。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的主角会是天猫、京东、苏宁云台等B2C平台。

虽然银行业的传统业务会萎缩,但金融行业的整体规模是扩大的。未来的钱跑哪儿去了?都去电商平台了。

传统银行的长期竞争优势有四方面:巨大的资本需求;巨大的规模经济(物理店服务网络);整个地区垄断的行业结构(地方保护);消费者转换成本(繁琐手续和物理店距离)。

这些长期的优势或者说是特点,在面对虚拟的互联金融时还能称为优势吗?甚至,过去庞大的物理店服务网络,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会不会成为巨大的包袱?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银行对客户有多大的粘度可言?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未来谁会成功则是个谜题。

篇3

于是我们常常喜欢得出一个结论:互联网时代的玩法变了,过去的品牌定位那一套不灵了!

是这样的吗?大错特错!

互联网依靠技术的手段大大缩短了消费者信息收集、互动、决策的过程,但真正对最终交易产生关键性作用的“心智定位”原则从未改变!

也就是说,不管技术如何改进,从“进入备选”到“被选择”的过程,必然是品牌定位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必然是最具有品类代表性的品牌战胜其他备选品牌的过程,只不过技术让这个过程大大缩短了。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品牌“快机会”

我们简单地模拟一下互联网消费决策流程:当消费者决定选购A品类的产品时,他会在网上商场去搜索“A”,这时候通常会产生两种情况:一、当A品类拥有强势品牌,此时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强势品牌(心智占先),哪怕是在销量、价格、评论上并非排序最靠前。二、当A品类缺乏强势品牌,此时消费者缺少过往信息的积累,只能凭借互联网技术提供的瞬时信息收集,并迅速做出全新的排序,并选出一个“首选”(短时决策、热门)的品牌。

正因如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品牌“一夜爆红”,因为所处的行业缺乏强势品牌,互联网就以“技术”的手段帮助他们快速打造出一个“热门”品牌。

快速改变品类认知结构的机会

这是互联网所带来消费决策的一个基础变革:当你的品牌不够强势,互联网的强大体验(高速信息处理与认知重构)就决定了一切。

强势品牌的定义:有清晰的品类联想,有清晰的功能特性,甚至与消费者建立了很强的情感关联。

互联网体验的定义:消费者高速融合产品特色、功能指引、价格优势、产品热度、顾客反馈等信息,甚至参与到企业发起的各类营销互动活动中,从而快速构建起全新的品类认知结构、提供完备的消费决策参考。

所以,对于一个混战中的、缺乏领导品牌的品类而言,通过互联网可以很快地“制造”出一个“热门”品牌出来。当然,正因为互联网对消费认知改造的“技术属性”,这种认知的热度也很可能就像短时记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我们称之为“热门品牌”而非“强势品牌”。

新趋势下的品牌建设“新要求”

通过对新趋势下众多品类的消费研究,我们发现在互联网时代构建品牌和市场优势,需要实现在两个层面的优势,即“心智定位优势+互联网体验优势”。

一、心智定位优势:

品牌的心智认知优势就是品牌与特定品类、特定联想的高度相关性。

2015年“双十一”,几乎每家服饰类企业都在刷新2014年的销售额。其中,以优衣库为最。其2015年的“双十一”的整体销售额突破了6个亿,拿下了服饰类商家销售的第一名。同时,按照细分品类,优衣库也是天猫男女装品牌旗舰店双料冠军。

影响销售的因素有很多,但显然拥有心智认知优势的品牌更容易取得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优势。优衣库长期的品牌积累下,已然在品类心智地图中建立了“平价+日本货品质保障+购物环境舒适”的稳固认知,在这种认知的支撑下,优衣库自然很容易在互联网体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强大的心智认知优势及牢靠的品类关联之下,消费者很难再去冒险尝试别的品牌,哪怕是在互联网花样繁多的诱惑之下。相反的,如果传统强势品牌能够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提供新鲜、便利的消费体验,则更能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忠诚度。换句话说,互联网是一个能让强势品牌进一步扩大优势、凸显马太效应的重型武器。

二、互联网体验优势

当行业处于混战状态、缺乏号召力的品牌、消费者无稳固认知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作为营销利器,能够改变过去循序渐进的营销进程,在短时间内重构品类秩序,打造热点品牌或爆款产品。

坚果品牌三只松鼠、褚橙等“互联网品牌”(其实应成为“互联网造就的品牌”)就是在上述状态下所造就的。消费者并没有过于牢固的先入为主的认知,这给企业的互联网体验进行认知重构带来了可乘之机。

以三只松鼠为例:1、锁定坚果品类的认知(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品类聚焦的法则一样适用) 2、统一的视觉识别(萌意十足的动漫logo等)3、创新产品并赋予产品故事/文化/灵魂(创新的开箱器果壳袋湿巾,给产品赋予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故事等,又如雕爷牛腩) 4、互联网化的购物互动体验(耳目一新的客服沟通方式,称呼顾客为主人,并引导顾客进行评论互动) 5、自媒体深度互动与造势(微博矩阵与粉丝互动,创始人章燎原频频现身各大媒体造势等)。

我们看到,互联网体验有这个能力,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气,反过来作用于那些正在观望的潜在顾客,为品牌披上强大的社交属性的外衣,让品牌凸显出来。换句话说,哪怕是没有很好的品牌历史和积累,互联网体验有可能让你的品牌瞬时爆发,并提升一个竞争等级。

其实,许多传统行业/品类都可能依靠互联网获得新生,反过来带动品牌的成长。比如过去并不受重视(或者已经“过时”)品类如蜡烛、蚊香、肥皂、梳子等,都有可能依托互联网体验,激发品类全新的活力。而同样这些工作,如果是在传统媒体格局之下,需要付出的成本则会大得多,这是互联网带来的新机会。

互联网品牌,要“快”,还要“持久”!

篇4

DELL是1984年从迈克尔·戴尔的大学宿舍房间里的小生意销售电脑开始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公司之一,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丁的DELL目前在全球雇用了超过了38,000名员工,去年的年收入接近于320亿美元。

购买DELL电脑的唯一方式就是从公司直接购买,DELL目标于完全利用互联网的能量传递它的产品,Deborah de Freitas要告诉我们DELL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潜在用户。

互联网提供了其它媒体所不能提供的什么广告优势?

de Freitas: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追踪实时的反馈。很难去测量一个电视广告的反馈,但是利用互联网广告,可以清楚了解对它的点击。如果客户在播放完一个电视广告后开始打入咨询电话,很难分离这些反馈是由于这条广告还是直邮广告,很难100%地肯定说。很难测量有效印象的总量。另外,当一个客户看到一个广告时也可以直接登录到互联网。

当你们规划一个在线广告活动的时候将会采取什么步骤或一系列步骤?

de Freitas:首先,我们尝试确定我们将要销售的产品以及广告战略,将要运行的时间框架,然后我们与我们的广告代理公司确定哪个市场最适合销售这些产品。我们充分利用与我们的合作伙伴网站的关系,再确定其它的网站。基本上,我们观察我们要销售什么,我们希望影响谁。

我们也可以跟踪我们的营销活动,如果我们在一个网站看到了好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转向它。例如,如果我们正在一家网站推销我们的新型笔记本电脑,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会在这个网站或其它类似网站中投入更多的广告,我们将会从那些没有带来购买的网站中撤下广告。

一个在线广告商是选择众多网站投放广告,还是把同样的广告预算在一个网站购买更多的广告位和广告时间?

de Freitas:我认为你总是希望有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具体有多少合作伙伴决定于你的目标。DELL的合作伙伴既有拥有有效受众的电脑网站也有门户网站。对于我们的战略来说两者都非常重要。我想首先尝试在众多网站广泛投放广告之前先了解哪里最适宜于找到受众和合作伙伴对于一个广告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你们采用什么程序和流程决定把你所有在线广告预算中的多大比例匹配到一个特定网站?

de Freitas:我们主要看3个方面。过去的表现是第一位的,它们所能带来的受众是第二位的,合作能力是第三位的。我们寻找那些愿意与我们一起共同创新的合作伙伴。

通过互动媒体进行营销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de Freitas:最大的挑战已经变成了如何发展到新的竞争领域。互联网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群体,要影响那些还不是DELL客户的人以及那些不在线购物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在线广告适合于品牌推广吗?

de Freitas:我认为它非常适合于品牌推广,它还不是我们集团最关注的,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品牌推广行为已经发生了。

对于推介发生(lead generation)如何?

de Freitas:对于推介发生(lead generation)是绝对有效的,因为它具有互动性。人们已经非常习惯于超级链接世界了,那些已经参与到了购买程序的客户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会点击进入。

你通过横幅广告活动获得了什么优势?

de Freitas:推介发生lead generation是第一位的,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可以整合我们在线和离线的形象因素,使DELL对于在线和离线的客户都是易于识别,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品牌营销的优势,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访问量的大型网站。

通过时事通讯电子邮件营销你们获得什么优势?

de Freitas:最大的优势是允许我们提供促销品或新产品给那些已经告诉我们希望更多了解DELL产品和服务的人,另外,因为所有我们的电子邮件都是经过事先申请才发送的,它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有效客户,同时我们也有了更高的销售转化率。

新的大广告尺寸在你的广告活动中是否已经产生了影响?

de Freitas:我们还没有看到太大的影响,我们仍在在测试的过程中,但是那些投放大尺寸广告的网站的数字有一点上升,同时其它的网站也有同样的趋势。我们曾听说一些客户认为这种大尺寸广告具有强迫性,但是另外一些人因为不用离开网站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喜欢这种广告形式。其中有些广告就是一个真正的微型迷你网站,允许客户在这个广告内冲浪,但是我不会确信我们从来不会再投放横幅广告了。

对于在线广告来说成功的战略是什么?

de Freitas:最成功的战略是尝试确定是什么在真正地为我们的目标服务,找到它在哪里发生并尝试重复这种状态。我认为我们还要不断地测试,因为今天在发挥作用的因素,也许3个星期后就无用了。我们正在持续测试去发现新的机会在哪里。

一个在线广告商应尝试避免的陷阱是什么?

de Freitas:最大的一个陷阱是以做可能的事情代替有意义的事情,有如此多的事情是可能的,但是可能并不是利用时间的最佳方式,可能会浪费资源,当你为那些可以替你分析数据并告诉你未来的趋势是什么的人收集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

是否有产品或服务不适合于利用在线广告推广?

de Freitas:我不认为有任何产品或服务不适合于在线广告。问题是,在线广告对于特定产品或广告是否是最有效的方式。DELL采取全面的方式,并分析什么手段对于产品是最有效的。例如,我没有使用横幅广告形式进行宣传客户可以延长它们的服务计划,而是给每一位客户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你必须决定离线广告是否对于你目前正在尝试进行的努力有益处。

你们如何测定互联网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哪些因素需要被测定?

de Freitas:对于DELL有效性的测定主要是通过每获取成本(cost per acquisition)进行的,所以我们测定一个活动中可追踪的销售数字,其中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1)在营销活动中我们的意图;2)我们进行合作的网站是哪些;3)用于传递这种意图的创造性实施,比如横幅广告、产品目录、微型网站等等。

基于你在网络营销领域有如此深的体验,你认为同时从战略和技术趋势考虑在线广告的未来如何?

de Freitas:对于DELL,对在线广告保持有持续增长的信赖,把它作为一种与客户交流互动的方式,期望就象他们日常的任务、阅读新闻和购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把广告预算从其它媒体形式中转移出去,其它的广告形式也可以看到它们的广告预算也有同样的增长趋势。

篇5

上官亚非: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变化,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了“互联网+”发展方向。贵州率先在全国提出五大新兴产业,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的产业战略进行布局。综合产业前景和区域考虑,中国电信跟进布局贵州市场。

在中国电信“8+2+X”战略中,贵州是中国电信“超级混合云”的核心区域,和内蒙古一起,成为两个国家级数据中心,以满足市场海量数据需求。“8”是把全国分为8大云资源地区。灵活机动的“X”下沉到300多个城市的边缘节点,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满足其“热”数据处理的需要。

:中国电信在贵安新区建设大数据信息园,您觉得有哪些优势?

上官亚非:发展大数据产业,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自然环境和能源优势方面,贵州都适宜高科技产业发展和数据中心建设。

交通也不再制约贵州发展,随着县县通高速和多条高铁开通,贵州已经进入全国7小时经济圈。贵州位于中部和西部的结合地带,是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

也就是说,企业在贵州投资,就像在家门口创业一样快捷和方便。尤其是中国电信在贵州信息园的建立,必将带动更多的大型企业进入贵州,阿里巴巴等企业投资贵州,就是看重贵州大数据产业布局和基础建设。

:贵州大数据战略加上中国电信的国家级数据中心落地,您认为有哪些前景?

上官亚非:中国电信投资贵州,当然不仅仅是服务贵州,把国家级的数据中心建在贵州,要辐射服务长江经济带以及整个南方地区。作为运营企业,我们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能力、关键业务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等核心优势,为入住的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基础服务。同时延伸服务其他地区的企业。这也是贵州未来的优势所在,随着基础数据的建设和信息园成型,必将助推贵州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双百”战略舞动多彩贵州

:百年电信,百兆贵州,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电信最响亮的品牌之一,“双百”战略如何理解?

上官亚非:网络建设就像修建公路一样,不仅要到市,更要到县、到乡、到家门口。

落地到贵州,实际上我们进行了新的解读,那就是“百年电信醇厚,百兆贵州多彩”,意思是,中国电信作为百年品牌,像老酒一样越来越醇厚,将发挥百兆光纤的优势,服务贵州发展。

:在全面服务贵州发展方面,中国电信做了哪些准备?

上官亚非:基础设施建设是电信的主要任务,有了坚实的基础,信息产业的发展才能稳步前进,每一个宽带用户的体验都应该重视。这是百年电信应有的态度。

20兆起步,50兆普及,100兆进家。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今年将继续加大投资,争取在今年完成光纤覆盖60%以上的县级城市。光纤宽带不仅要覆盖,更要提速,未来三年将投入50亿元,形成百兆光纤宽带和百兆4G网络的全面覆盖。2015年,电信光纤将对全省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及城市核心小区实现100%全覆盖;2017年,全省4G基站将达到近3万个,校园与乡村等将实现90%光纤覆盖。

:消费者一直关注“提速降费”问题,请问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有哪些考虑和打算?

上官亚非: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投入那么多资金提高服务能力,就是争取让消费者得到更大的实惠,今年10月起,套餐基础上流量包将不清零。目前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宽带服务推出了“全家福”套餐,分别有50兆和100兆极速宽带包月服务,服务套餐包含1张主卡、4张副卡,还包括最多3000分钟的国内通话时间和2000兆省内免费流量,500分钟的主副卡免费互打等优惠。

中国电信还将依托150M极速4G网络和100M高速光宽带,为全省千万用户提供优质的“双百兆”接入、优惠的“双百兆”融合套餐、优良的“双百兆”服务举措,让“双百兆”惠及民众,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搭建更高效的承载基础,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铺设更宽广的高速通道。

:中国电信提出“智慧家庭”革命,如何实施?

上官亚非:老人或者小孩独自在家是否安全,亲人在外面也能知道;在路上用手机就能打开家里的空调、控制家电开关;躺在沙发上通过语音控制就能拉上窗帘……这些只在电影当中出现的场景,都将成为中国电信打造的“智慧家庭”生活服务的组成部分。

中国电信提出“智慧家庭”计划,以打包服务模式,为全国将近1亿宽带用户家庭打通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智能终端的应用。

“智慧家庭”实现的关键是物联化和互联化,而物联化和互联化的基础就是高速的优质网络。我们与电视机厂家、芯片厂家、终端厂家、渠道商和应用提供商等共同发起成立智慧家庭产业联盟。同时推出智慧家庭的全新产品“悦me”――随着中国电信光宽带业务和网络建设快速发展,家庭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悦me”作为中国电信智慧家庭的全新产品,旨在以智能终端和智能应用为核心,以光宽带为接入方式,为家庭用户提供影音娱乐、民生应用和智能网关应用三大类服务。

“互联网+教育”缩小数字鸿沟

:中国电信率先在黔西南实践“互联网+教育”,真正能够实现教育平等么?

上官亚非:我们就是要让农村的孩子相信知识和勤奋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城乡差别相对较大,教育资源分配相对不平衡,特别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在接受教育信息方面显得比较单一,因此,如何解决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或者说解决城乡间教育差别,一直是党和政府密切关心的事。

前不久,到贵州视察期间,在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观看“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应用时,就连线过兴义八中,见到了孩子们的学习场景;同时,通过互联网让贞丰县一个农村学校的班级能够看到兴义八中同一个年级的同样课程。“互联网+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电信网络分享给乡镇学校,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

:电信在黔西南的目标是建设智慧校园,目前进度如何?

上官亚非:黔西南州所有县城区域光网络已经建成,光网宽带小区已有数百个、覆盖近十万家庭并将持续扩大规模。截至2014年底,黔西南州共建设完成2838个“班班通”终端设备,完成810所学校“校校通”宽带网络接入,其中90%以上由电信网络承载。另外,在兴义、兴仁、望谟等市县打造的中国电信“智慧校园”也深受学校家长好评。

在信息化全面冲击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数字化校园已成主旋律。我们和黔西南州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一定会继续下去,一定要做对老百姓、对国家发展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篇6

去年大家都在讲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到来,其实产生了很多的泡沫,而我最大的质疑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问题。一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在PC互联网时代一些行得通的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逐渐显现出了它的潜力。

在PC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两个商业模式一个是前向收费,一个是后向收费。前向收费以游戏为中心,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也看到了无线游戏的蓬勃发展,虽然现在还非常小,但是趋势和希望大家都看到了。而后向收费,应该说百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早,在过年一年当中,在移动互联网的广告上尤其是搜索的广告上,我们也看到了飞速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希望,整个移动互联网在商业模式上的前景,应该说它的进展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我想说的是,无线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进展,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整个产业大潮中很小的一部分。真正让我们激动的,真正有潜力的地方'并不是大家要去拼命发掘的那些新产生的东西。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新产生的产品也好、技术也好,我相信在这方面每个公司都有足够大的投入,但是当我们想起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太一样的东西。

尤其是当我们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一些比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很多时候必须要去创造一个新的市场它才能够起来,以前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市场,他去做了,最后就起来了。而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的东西是我们利用了互联网,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在传统产业建立了更加有竞争力的业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一样。而这个不一样又源于美国比如说线下的产业,传统的产业非常发达、非常成熟,它们有着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了,而中国的线下产业,可能很多都是随着30年前的改革开放才开始做,一直在比较低层次的水平上发展。这个时候当我们能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去提升那些线下的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面的潜力非常大,比在美国、比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可能都要大。

举一个例子,我上周在美国待了一个多星期,到美国第一天我就上网查找到一盆花,我觉得很好,想把它买下来,就在那个网站上下了单。因为是在美国的第一天,我想一个多星期一定能收到这盆花。下完单后我一查,发现这些植物通常要两到三个星期才能收到。为什么会这样?它的配送规则,是星期一配送到加州或者西海岸去的,星期二送到哪里,星期三送到哪里,每一天送的是不同的地方。由于配送的地点是在美国东部,这样就能让所有的地方在周末之前能够收到。但这样的速度对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很不习惯了,我们习惯每天三次配送或者每天四次送,当天下午下单,当天晚上收不到就有些不习惯,但是美国消费者大概需要两到三个星期才能收到货。这就是中美现在电子商务的现状。网上零售占比在中国占到6%,在美国也占到6%。这个比重是一样的,但是中国网上零售增速去年85%,美国去年是15%,这个差距就已经很明显了。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差距,是因为我们利用了互联网,能够迅速做出一套比线下产业更具有竞争力的东西。

电商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能想到的垂直领域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旅游,中国的星级酒店大概总共有八九千家,绝大多数酒店都是只有一间店,都不是连锁的。而美国很不一样,美国绝大多数星级酒店都是连锁的,他们的订房、管理都非常成体系,及早地预测什么时候人多,什么时候人少,在网上下单,到他们的网站上可能会得到最多的优惠。而中国的酒店订房确认还只认传真,既没有规模效应,又没有使用先进的技术,这就使得我们的OTA在中国的旅游方面的网站,携程也好,艺龙也好,去哪儿也好,都能获得比美国的同类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线下没有做的事情,我们依靠互联网的力量,依靠互联网的技术,依靠互联网人的思维,依靠互联网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竞争力,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这些还只是我们看到的,已经发生的,已经对于传统产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的行业,而这些行业现在只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中国经济由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当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我们有更好的技术、更优秀的人才、更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对这个行业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中国的传统产业,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趋势。毕竟互联网在整个中国还是一个小的产业,互联网以外的产业是更大的产业,而每一个这样的产业都面临互联网产业的冲击,对互联网人来说,我们面临着几乎是无限的机会。

篇7

今天,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日趋成熟,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做出走出去的尝试,如进行海外投资并购,直接进军海外市场等,以此来寻找商机。但应该如何选择好国际化的第一站,却值得细细思量。

过去,联想等中国IT企业国际化的最初路径是“举高低打”的“北上路线”――进军北美、欧洲等发达市场创品牌,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创收益。但以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能力,短期内这些企业显然无法在欧美成熟的市场建立品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也许你可以把货卖进美国的连锁超市,却难以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像优视公司(UC)CEO俞永福所指出的:“欧美的互联网市场都是成熟市场,在当地已经有了规模庞大、技术领先、资金充足的互联网巨头。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国际化之战就像阵地战,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中兴等企业先进军新兴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知名调研公司Infonetics的全球无线通信设备市场排名,这两家中国公司都已经在无线通信设备市场杀入全球五强,分别排名全球第二和第五。特别是对华为来说,其来自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到其全球总销售额的七成,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公司。

华为与中兴先进入新兴国家市场,再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路线,显然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贡献了一个新的思路。

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机遇

相比我国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我国年轻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脚步迈得快得多。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机浏览器企业,坐拥上亿中国用户的UC进行国际化时,也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线路。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过去30年,IT产业存在一个规律,就是每过10年,产业便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第一个10年是IBM代表的硬件王朝,第二个10年是微软代表的软件王朝,刚刚过去的10年,是PC互联网获得巨大发展的10年。而下一个10年,显然将属于移动互联网。在过去10年里,全球PC互联网的中心在美国,而下一个10年,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将会在哪里?中国凭借手机用户庞大的市场优势、终端制造能力强劲的先发优势以及IT人才众多的技术优势,站到了全球前沿的位置。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仅2009年,我国手机企业共生产手机接近6.2亿部,占全球手机总产量的49.9%;与此同时,中国的手机网民人数在2010年8月突破了2.77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到38%。这样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像移动QQ、UC浏览器这样全球为数不多的用户数过亿的手机应用。中国移动互联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与其在10年后再国际化,不如现在就到海外站稳脚跟。”俞永福表示。正是在这一策略的驱使下,UC从2010年开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这一战略首先瞄准的是全球人口较多的国家。UC目前已分别进入了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地区拥有非常好的用户基础,拥有大量的手机用户,而手机用户正是潜在的手机上网用户。比如说,印度尼西亚拥有2.4亿人口,其中80%的人拥有手机,是亚洲第四大通信市场。因此,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处于爆发前夜。摩根斯坦利2010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道显示,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的3G用户总数将达到发达国家3G用户数的6倍,达到10.9亿。

互联网的全球化竞争法则

无论是传统互联网企业还是移动互联网企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国际化之路必然要面对残酷的全球化竞争。路线、市场、渠道,这是UC国际化一年之后,俞永福给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海外所总结的竞争要素。

选择了正确的国际化路线,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便是具体进入哪个市场。比如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上,俞永福表示,评估竞争优势主要要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使用人群、终端环境、经营环境。因此,UC先期选择的海外市场,如印尼、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除了人口众多,手机用户、潜在用户数量庞大之外,当地的市场环境也能有效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例如,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岛国,光缆等固网铺设不便,使得手机成为当地用户主要甚至是唯一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因此,当地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有着非常大的需求。他们需要高效、便捷、经济的手机上网服务,来满足他们对手机上网的需求。同时,他们的终端环境与国内类似,诺基亚是当地的第一大终端制造商。因此,印尼移动通信协会主席Merza Fachys对UC进军印度尼西亚市场表示了欢迎。他表示:“印度尼西亚用户对手机上网的需求正日益高涨,而UC的产品和本地化的服务能力,无疑能满足我们的全部需要。相信UC的到来,不仅能为印度尼西亚市场带来良性竞争,更能使本地用户的手机上网体验得到历史性的提升。”

选择市场之后,下一步的考虑便是以何种手段落地。在迈出国际化步伐一年之后,俞永福发现,在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供应商大都是外国公司,当地运营商选择产品与合作伙伴的标准很单一,就是产品的体验、性能指标能否领先竞争对手。显然,产品和技术是打开国外市场渠道的基础。目前,UC拥有英语、印度尼西亚语、俄语、越南语、西班牙语等多个版本的海外语言产品,在欧美和亚太各地都部署了服务器,为当地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手机上网服务。如在印度尼西亚,UC的印度尼西亚语版本UC浏览器就提供了印度尼西亚语菜单、印度尼西亚键盘的快捷键解决方案、本地网站导航等本地化服务。正是这些,令UC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为当地用户提供当地网站、当地游戏、当地增值服务等深入的本地化服务,才得以快速与印度尼西亚排名前三的运营商Telkomsel、Indosat和XL都达成了合作,并迅速扩大了其在当地的市场份额。目前,在海外市场UC已经获得了超过3000万次下载,拥有超过1000万个用户。

全球化的勇气

篇8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我做了如下一些回答,解释了我对互联网金融的一点看法。

《东企》问:互联网金融一直以来是热门话题,上周推的余额宝无论从推出到监管叫停,都引起了行业大热的讨论,您怎么看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答:互联网金融这段时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方面是源自行业发展的必然,因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交融越来越多,金融业也不例外,也需要结合互联网更好地发展自身;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超常热度,则与个别公司的明星效应(或炒作效应)关系很大,比如阿里,马云发表的一句著名狂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制造了很大的眼球效应,这是一个刺激市场关注度的导火索,也是发酵互联网金融话题的一个起点。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影响力远远不如它的眼球影响力那么大。拿信贷市场来说,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包括阿里小贷、P2P网贷等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2012全年加起来的信贷总额也就是在几百亿的规模,还不到1000亿。这个规模与十万亿级的传统银行的信贷市场规模相比,还不到千分之一。

但这0.1%制造了太多的错觉,如果不认真看待这个事实,很多人会被误导。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崭新的行业,是一个还在探索中的行业,过度的被关注可能会对市场带来一种潜在的伤害。

一方面,中国的创业容易一窝蜂,一些本来有益的行业探索会被浮躁的气氛笼罩,大多数企业不能专注于用户和客户市场的培育,而被市场的各种预期所影响和干扰。另一方面,马云这种明星企业家针对金融业的攻击性口号,让传统的金融巨无霸会对互联网企业产生敌意,让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过早面临本来不必要的竞争威胁,甚至让政府部门过早收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产品创新的探索机会。

在互联网金融大热的背后,我更多看到的是一种概念浮华背后的隐忧。拿这次支付宝的余额宝来说,阿里巴巴做了一种过度的夸张宣传最后把自己也害了。它把一个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对比银行的存款利息,说自己的收益更好,这本身并不科学,完全就是为了获取眼球而不择手段的宣传。

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大热仅是一种表面性的热闹,真正带来的效益还太少。我们更愿意看到,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之间是一种互补和合作的关系,而非敌对的竞争关系。

《东企》问:本质上,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哪些?

答: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相同点都是资金的交易,都存在风险,都需要掌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这方面,传统金融公司往往有更好的经验积累和团队优势。

相反,在获取客户能力方面,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有更强的集聚效应,更容易传播和扩大影响力,针对客户的需求有更快的响应能力,互联网企业若有一定的客户交易数据还能为金融交易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支持。

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成本优势,还不受限于区域发展,像腾讯、百度、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若从事金融业务,将会比传统的银行、证券公司在用户拓展上更有优势,更容易展开零售批发型金融业务,比如基金、理财产品的购买与交易,互联网企业的流量入口优势比传统金融公司会强许多倍。反之,怎么样设计一个合适的金融产品,目前传统金融公司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的优势。

当然,更现实地来讲,金融行业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就是,各类金融业务一般都有特定的牌照和准入条件,这方面的限制性政策与互联网的自由创新特点有着天然的冲突,互联网企业如果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从事这种受限的业务,需要更灵活的适应力。

《东企》问:在您看来,互联网金融未来一年左右的发展速度会如何?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答:我认为未来1年是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一年,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会越来越多,金融行业也会增加在互联网行业的投入。比如,在美国,谷歌的第一大收入来自金融业,在中国,我相信未来传统金融企业也会增加在互联网上的营销投放,我相信这是一个可以期望的趋势。

拿互联网企业来说,比如电子商务行业内除了阿里之外,京东也启动了自己的金融业务,针对上下游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我了解,他们不但收购了电子支付企业网银在线,还在积极地申请诸如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保险代销资质等。

针对银行来说,建设银行去年启动的“善建者融”就是一个银行业希望介入互联网的标志事件,尽管这个业务还未形成一个明显的成就,但这至少说明银行业开始实践了。

像平安集团,不但与阿里、腾讯建立合资保险公司,在互联网建设和营销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平安成立的陆金所推出了一系列理财计划,在市场化利率方面的探索比较积极,它的年化利率基本上在8.4%以上,远高于银行存款。同时我了解,平安一年在百度的广告投放就超过一个亿。这是金融企业里面最积极的一个标兵。

综合而言,未来一年,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还会赢得较快的发展。

至于受哪些因素影响,我认为最大的因素还在于政策方面,即,政府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给予多大的探索和创新的支持,对于今天的大多数金融业务而言,互联网企业都是有机会甚至有能力去探索的,但考虑到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支柱行业,政府是不是愿意让这个垄断行业获得更多的准入机会,这依然是一个不确定的事情。

《东企》问:您为何投身这个行业?这行业创业环境和情况是怎样的?

答。我和团队一起做好贷网,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但最终选择进入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却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

篇9

IP Commerce的出现,似乎给正在成长中的银行业带来了某种启示。从表面上看,IP Commerce是一种第三方支付,但发展至今,他已经跟金融业务有太大关系了。可能是汲取了乔布斯的智慧,IP Commerce采用了苹果的思路,利用云平台加API进行管理,专家认为,IP Commerce现在变成了一个核心数据业务平台,而第三方支付业务更像一个附庸。

具体模式是,IP Commerce提供支付平台,让增值应用通过接口接入。将来有可能开发出更多支付软件,通过一个API接口接到支付平台上。打个比方,一位绅士想要购买一辆汽车,那么IP Commerce就可以根据支付企业提供的信息整合数据,经过加工后告诉你,哪里有你想找的4S店,哪家最便宜最优惠,也可以通过搜索其他用户的评价,向你推荐一个性价比最高的4S店,而你只需要等待一个经纬度的提示,然后走到那里,花钱。这种商业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范畴,比目前可以提供的任何金融业务价值都要高。

对于这种发展趋势,较早就开始关注该领域的宇诚网络董事长曾硕向《环球财经》记者分析,“网络空间里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柜台客户关系,还应当包括客户的社会行为,比如客户喜欢吃什么,生物钟是怎样的,有哪些理财习惯,消费倾向是怎样的?这些银行完全可以通过信息的管理和分析识别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支付或融资等服务。”

在谈及银行如何从原有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时,曾硕说,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是对传统封闭式网银进行系统化改造,使之拥有两样东西:一是开放式服务接口。他解决了银行采用什么策略开放到互联网平台或金融服务平台上面的问题。业界已经在思考,银行的业务功能是否能够做成APP放到应用商店里,甚至银行可否自建应用商店,并与其他互联网企业或实体企业合作。二是面向客户关系和客户行为的管理平台。这里的客户关系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客户与银行的关系,还包括了客户的社会关系,更包括客户关心什么、有哪些行为、进行了哪些交易、以什么样的频度和额度进行交易等等,银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管理与分析,识别出客户的信用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支付、融资等产品。

第二,是建立社会化金融服务平台,承载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银行与客户、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营造安全可信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生态,使互联网成为银行营销客户、服务客户的主要平台。现在的传统网银不具备营销性和服务性,客户登录上去进行交易,交易完成后退出,完全是客户自己的事情。从在线时间上看,中国5亿多网民每天平均在线时间将近3个小时,而银行客户每个月累计在网上银行站点的在线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传统网上银行作为银行业务的互联网承载渠道,其对互联网优势的发挥与应用,远不及其他互联网企业充分与深入。因此,银行要真正做好营销与服务,需要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我们称之为社会化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他去承载银行的业务。同时捕捉客户的行为信息、企业的商务信息、供应链的关系信息,为电子商务过程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撑。

篇10

《新经济导刊》:有人认为,中国互联网过去十年是平台的天下,而下一个十年的趋势是开放平台。您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趋势是开放,还是全业务?为什么?

岑峰:互联网的过去10年并不能说是“平台”的天下。数一数2000年以来的互联网相关上市公司,先是门户,再是SP和游戏,期间三大巨头“BAT”相继上市,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每个领域都存在着机会。即使是我们今天认为最具平台相的三大巨头“BAT”,也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定下了“平台”的目标。例如腾讯,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在用户量迅速增长之后,才从增值的角度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整合各种资源,今天像腾讯做的财付通开放平台,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要讨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趋势是开放还是全业务,就要看哪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用户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内,无论是开放还是全业务都有自己的机会,因为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无论是作为开放代表的Facebook,还是作为全业务代表的Google,都会有自己的机会,而且,可能会出现开放平台向全业务、全业务向开放平台的融合趋势。

《新经济导刊》:毋庸置疑,平台开放是大势所趋,但事实是,腾讯、百度都声称开放平台,但更多是通过收购,渗透染指所有业务领域。尽管它们在圈地时没想好种什么,也可能这块土地本身就是盐碱地。与一些企业谋求的全产业链相比,平台开放有哪些先进性?

岑峰:腾讯并不是“尽管不一定想明白圈下来的地到底能种什么”,腾讯的四处圈地是与腾讯的“用户需求导向”策略相关,这决定了今天腾讯可能进入互联网所有领域的格局。平台的开放实质是外包,或者可以用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来解释。这有助于互联网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尤其对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但对少数互联网巨头来说,当内部需求大到足够让其决定自己来做相关的工作,或者外包的成本高于自己生产的时候,企业会更偏向于全企业链,Google自己生产服务器就是一个例子。

《新经济导刊》:开放平台后,既要保持自身利益与威慑力,又要平衡生态系统的利益,开放平台者如何区分自留地与开放领地?以京东商城为例,供应商中有些采用是原来的合作模式,有些采用开放的模式,二者公平的地位如何实现?

岑峰:这个问题京东的刘爽回答是:联营商家和商品与自营采购的商品得到同样的展示资源和曝光率,在每个商品(无论自营联营)上都有联营商家的商品价格和入口,站内搜索和首页/各频道页的免费/付费促销资源也都相等地分配开放给联营商家。我个人认为,一个成功的开放平台关键是如何让平台与用户需求吻合,而不是强制地区分自留地与开放领地。

《新经济导刊》:在开放平台过程中,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有哪些可以预知的挑战?又将如何应对?

岑峰:第一,互联网企业中有能力做开放平台的毕竟是少数,对现有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设计游戏规则和做好平台的运营,使得平台商可以享受到合作和外包的好处,而合作方可以充分分享平台商的各种资源,实现互利。

第二,从更长远来看,现有平台商企业还会面临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冲击,例如京东,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受到苏宁国美的直接冲击。

《新经济导刊》:互联网“平台”模式可以给其他行业、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岑峰:“平台”模式并不是互联网特有的,在许多传统行业如钢铁、汽车等行业,同样也是“平台”运营的代表。在这些巨头的附近往往都会有一大批配套厂家,传统企业们可以将如零部件等产品或服务进行开放,制订统一的标准,购买这些产品和服务,来达到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目的。

关键在于能否创造商业模式

《新经济导刊》:正如您在《第三方平台,看上去很美》一文中的观点,但让我们纠结的是,对腾讯、百度来说,它们的核心业务,无疑是利润最丰厚的一块,但长尾市场总体规模利润显然更大,它们的圈地行为符合长尾理论。如此,效率与规模哪个更重要?

陈志刚:用平台来跑马圈地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当前的主要策略。对百度、腾讯等来说,它们当前寻求规模效应,应该优先于效率。通过平台开放,它们寻求的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当然,更重要的是把平台作为插手和发现新领域,及早发现潜在的竞争对手,并扼杀在摇篮,也是主要的考虑之一。

《新经济导刊》:与国外公司如谷歌、Facebook、苹果等相比,中国互联网企业更多是保守,做任何业务好像都愿意亲力亲为。原因是什么?

陈志刚:中国互联网企业更倾向于亲力亲为的主要原因在企业之间缺乏契约精神,导致了基本信任的匮乏,当然缺乏契约精神主要外在原因是法律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契约精神,觉得这创意好,就自己拿去做了,开发者对之也无可奈何。

事实上,百度在开放平台后,很多开发者都在抱怨,对百度是否开放的质疑声音也很多。现在很多企业都说要开放平台,实际上真正需要开放的东西反而没有开放。比如腾讯的用户资源开放后,它也害怕被竞争对手利用,当然它也不会这么干,这也可以理解。

尽管平台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包括电信领域也如此: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第三方平台等之间缺乏信任。而相比来说,国外公司比如谷歌、Facebook等则相对比较专注。

中国企业开放平台的目的性与国外企业是不同的。国内企业需要解决的是,内部创新不足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普遍内部效率低、规模大,而这限制了其创新,因此,并不是为了把业务通过平台形成产业联盟,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更多是在单打独斗,而国外公司希望通过开放平台形成产业同盟,它们是产业群竞争的概念。

《新经济导刊》:假如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真正能够做到平台开放,这会给自己、整个行业带来什么好处?

陈志刚:从市场发现来说,可能一家企业(包括大企业)熟悉的领域、拥有的资源有限,它们对细分市场并不了解,没有发现客户的能力,只能依靠对这个细分市场更熟悉的人,但这些有发现能力的人恰又没有资源支撑。因此,对开放平台来说,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从业务的满足看,对于客户的一些需求,生产厂商可能也知道,但真正服务起来,成本则相对较高,这是长尾的基本理论。对中国厂商来说,开放平台可以真正有助把产业链条拉长,提高自身竞争力。百度的核心优势是搜索引擎,广告收入,通过开放平台,将链条深入更多的领域,比如视频、搜索等行业应用领域。相对来说,竞争链条越长,竞争更有优势。

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台领导者能否通过平台创造商业模式。平台开放后,不在于为合作者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而在于如何聚合新的价值,而开发者利益如何分配,就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移动梦网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其创造了全新的价值,中国移动在当时的确把价值在用户、运营商、增值服务商等之间,作出革命性的分配机制。

《新经济导刊》:对开放平台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应该如何区分自留地与试验田?

篇11

晨兴资本的投资诀窍是什么?有次,雷军主动打电话向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芹请教,刘芹坦言:“今天外界之所以对我有一些肯定,是因为我实现了个人的复利效应吧。我碰到太多比我聪明、能力比我强的人,但他们大多不愿意做小事。而我过去十几年每天都在坚持做很小的事,可能每天的进步很小,但我没有放弃。”

作为雷军的同乡好友,刘芹被称作是小米的“贵人”,是小米早期(A轮、B轮融资)投资人。

前不久,刘芹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再次讲述起小米的发展,以及小米去年增长缓慢引起外界对其估值存疑等问题。

作为顶尖的投资大佬,刘芹也分享了他对TMT行业趋势性的判断。在他看来,中国下一步创业机会和投资机会首先在寻找脱离同质化竞争的行业和公司。

帮小米建立“归零心态”

《支点》:对于小米,晨兴资本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您认为创业企业初期,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芹:对待每家创业公司,我们的做法都不一样。可以说,我们是看着小米一路走过来的。在小米公司还未成立前,我们就很看好它,因为我们看好雷军,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在公司和人才管理方面,有着非常成熟的经验。

我认为,我们对小米最大的贡献是,早期帮助小米公司建立了企业文化,这是很重要的。

小米公司创立初期,招募了一大批人才,但如何让这些人才同舟共济、勇往直前呢?我们在公司营造了一种信念――归零。无论你以前多么优秀、多么有经验,对于今天的重新创业,你必须丢掉包袱,从头开始,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创业者来看待。这不仅是小米,也是任何一个创业公司在初期应该持有的一种态度。

小米公司每次融资都存在很大争议,但我们还是连续三轮领投小米公司,这份坚持是源于我们对小米的信任和了解。小米公司创立初期,很多投资人并没有意识到小米的价值,而我们则是通过深度参与小米公司的每一步策略,了解小米的每一步发展,所以敢义无反顾地投资小米。我们还帮小米构建了一个很好的投资网络,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认可,慢慢建立起了在资本市场的价值。

《支点》:您如何看待当前小米业绩下滑等问题?

刘芹:我们非常看好小米公司的长期发展。短短6年的时间,小米如今基本上已经站在与华为、三星、苹果等历史长、资源积累多的一线公司同一竞争平台上。我认为小米公司成为了一线友商中的一员,这种成功充分证明了公司的实力。

当前,小米公司遇到的是短期问题,我觉得是正常现象。首先,在这个行业中,小米公司是与这些强公司展开竞争;其次,小米公司发展速度越快,行业的难度就越高,需要补充的短板也会越多。

我们和小米公司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知道问题在哪儿,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积极的改进,但仍需要时间的检验,因为从事硬件生意和纯互联网公司不一样,我们需要一个产品、一个型号慢慢做,做好之后还需要供应链配合。

过去两年以来,小米公司的线上业务取得了非常高的渗透率,但是,目前业绩增长更多的还是来自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不同,线下需要把店开起来,虽然线下渠道进展速度很快,但仍需要时间。我们对小米的优势和问题都看得比较清楚,所以对小米公司的长期价值来说,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支点》:您觉得在晨兴投资的一些企业中,哪些领域的公司可能会成长为像小米这样的独角兽公司?

刘芹:在我心中,晨兴资本已经不止投资一家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公司。比如,今年我们就有两家公司每月的营业规模已超过1亿元,我们看到这两家公司已经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我认为围绕着小米公司的产业生态模式,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公司。

理解趋势与把握时间

《支点》:未来几年,您会重点关注哪些投资领域?

刘芹: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进入了结构性的过剩阶段。特征表现为,过去互联网行业里面,特别是在O2O等部分行业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不计后果过分竞争的价格战。这种过分竞争带来的不单是价格战那么简单,而是变成了补贴战。所以,下一波的投资机会,是要寻找脱离同质化竞争的公司,差异化会是未来一种非常重要的竞争要素。

我们比较关注的是消费升级,投资的几个项目都跟消费升级有关。总体来讲,消费升级牵扯到方方面面,比如爱屋吉屋、神工007。像车、房等所谓的衣食住行方面,有超数万亿的大市场,我们都在寻找机会。

我们还在关注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互联网金融还是跟金融行业有关联,金融本身的信用风险怎么来管理存在大量的机会。

再一个关注的领域是人工智能,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特点的行业可能是下一个推动力。因此,我们这一次来武汉,主要是针对性地寻找人工智能、企业级应用、O2O等方面的企业,希望能在武汉找到投资机会。

《支点》: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最看重项目哪些特质?

刘芹:我觉得简单讲包括三方面。首先,我们要寻找超高回报的机会,所以对潜力的大小非常看重,我们侧重选择高风险高回报行业。高回报要求它本身的市场容量足够大,所以我们筛选的时候会看项目回报有多大,如果是小而美,可能会忍痛割爱。

其次,针对所谓的超大回报,背后是我们在寻找对趋势的理解以及对时间的把握。就是说,一些超高回报的机会,不能特别热的时候再去投资,要提前去投资,然后筛选出我们心目中好的模式。所以,对创业者而言,第一,你的体量要够大;第二,要符合我们的投资趋势;第三,我们要相互启发。

再则,我们需要创业者比我们还厉害,要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我们把自己对行业趋势的理解深度定为一个基准,创业者比我们理解的基准要更高,那么,他就是属于我们认为的优秀创业者。

《支点》:如今,PC互联网正向移动互联网演进,未来则是物联网的时代。下一个周期,像小米、BAT(百度、阿里、腾讯)这种公司会不会有被颠覆的可能?

刘芹:这个问题我无法预测。我认为,未来是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并存的时代,但是物联网也会发展得越来越蓬勃,他们都会构成互联网的下一个形态。

近年,BAT等公司树立了非常强的技术壁垒,但并非无法颠覆。每一个大科技周期来临时,你要跟得上步伐,否则就会被淘汰。你看,雅虎慢慢被边缘化,同时代的谷歌即使没有在同Facebook的竞争中打胜社交这一仗,但是他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大量的投资布局。

《支点》:那么在物联网领域,晨兴资本有没有过投资尝试?

刘芹:在这方面,我们跟小米一起投资了空气净化器、手环等,当然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我们通常在寻找基数庞大、后端能孕育出大数据和服务本身存在巨大潜力的机会,而不是单纯地投资智能硬件。

比如,手环会积累大量的健康数据、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它可以在家观察老人和孩子,这些硬件在后台数据和服务上都有很好的延展性。

武汉互联网产业缺的是企业家

《支点》:您如何看待武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态势呢?

刘芹:我们在武汉光谷参观了不少公司,这些公司做的事情都挺有特点,涉及的行业有人工智能、O2O、3D建模、文化产业等。武汉不少科技创新型公司,如一些AR公司已与BAT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处于同一发展节奏上,甚至一些3D建模公司还发明了自己的原创技术和软件。这些公司总体发展质量比我预期的要好。

《支点》:为何开始关注武汉互联网企业呢?

刘芹: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行业已经从互联网变成互联网+,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越来越紧密,市场在慢慢扩大。原来我们看到互联网仅在小部分的行业或是一线城市发展迅速,但是现在,更多行业或更多内陆城市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互联网公司。

第二,近年来,武汉互联网产业培育出不少优秀企业,如斗鱼TV、卷皮网等。本地互联网生态日益完善,产业规模日趋成熟,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关注的原因之一。

过去我们投资的项目,都是往海外各地资本市场推送,现在我们开始与国内的资本市场对接,希望更多地关注武汉等内陆区域的企业,寻找投资机会。

《支点》:与北上广深相比,武汉互联网行业还存在不少差距,您觉得差距在哪些方面?如果要追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刘芹:核心问题是武汉不缺资源,而是缺少更强的企业家。

篇12

现在对于企业家来说,更要做出深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有宽度。但你在做深度的同时,你要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这就是所谓的“做风口的猪”。做风口的猪并不容易,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做到。但如果你不观察风往哪儿刮,不看风口在哪里,尤其不看别人在风口是怎么飞起来的,你可能就会越来越落后。到一定的时候,你想要转型都为时太晚。这也是我们现阶段要思考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原因。

长江商学院校友在广州做了个著名企业--唯品会。这几位校友之前没怎么涉足互联网行业,后来他们意识到,既要有模式创新,又要走互联网的路,就一起投资创办了唯品会。去年一年,唯品会股价翻了8倍。

这些原本与互联网不沾边的人,在模式创新之后,通过灵活的市场手段,已经做到200多美元一股的规模。可见互联网并不只属于马云和马化腾,我们在互联网行业都大有可为。

网络与大数据

大家知道摩尔定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生产率每年提高0.2%。工业革命之后,这个数字达到了2%。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数字可能翻十倍,我们从慢车道进入快车道,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据《华尔街日报》总结,这种变化是源于三种技术的结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而大数据分析的实现,又与无线网络密不可分。我在20世纪90年代读博士的时候,也有所谓的大数据――几百家公司,几十年的数据,十几个变量,乘起来就是几万个数据点,然后用统计软件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在当年是最前沿的大数据分析。而如今,动辄是几亿个数据点。

比如美国有位教授,以前觉得机票早订比较便宜,后来偶然发现有时临近再订反而便宜。于是,他索性办了一个网站,只要给出航班时间和飞行地点,就可以根据过去几亿个数据点的规律,免费建议你是提早3天订,还是提早3个星期订。用了他这个网站的人,平均每一单节省50美元。现在有人说要用过去20届世界杯的数据预测比赛结果,那简直是开玩笑――才几千个、几万个数据点,你怎么保证有效性呢?

所以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数据分析总是很有限的。之前发生的事,你不刻意记录,就等于没有发生;现在是,你不刻意把它抹掉,就一定会被记录下来。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有些人做的业务,在传统经济时代是很难发展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就有了发展的可能。有个校友跟我说,我在天猫每单生意能卖到4万元。我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卖皮草的。我就很奇怪,你不做实体店,如何在网上找到那些相信你并愿意出高价购买的人呢?他说,很简单,有公司根据网民的上网记录等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哪些人是潜在的网上买家,他打包买下这些用户数据,相应地推送广告。这样的方法非常有效,一年可以轻松做到几亿元。

IBM一位高管告诉我,他们帮助纽约市警察局持续降低了纽约市的犯罪率。他们把纽约市上百年的犯罪记录拿出来,分析每天在哪个街区可能发生怎样的犯罪,然后相应地安排警力,进行防范,效果很明显。所以大数据并非只有高科技行业才能运用,警察这样的传统领域同样可以运用。

近年来,电子商务显示出了压倒性的优势,正是因为它的背后有云计算这样的技术因素。以前公司想要进行数据分析,必须建立足够稳定的服务器,现在有了云计算,计算能力本身就像电一样,打开电门即可使用,然后月底结算。现在计算能力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好莱坞电影公司做动画渲染,自己的计算能力不够,怎么办呢?他们就借用阿里巴巴的计算能力。因为阿里巴巴有足够多的服务器,而这些服务器深夜多处于闲置状态,正好与美国的需求对接。因此,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共享计算能力。

智能制造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是与智能制造相结合的。通过3D打印技术,你可以将生产的产品直接打印出来,而不是传统的先做模具再生产。这一点可怕在哪里呢?它有可能颠覆很多中国公司。很多中国公司的立足点,是基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优势,即将规模优势转换为成本优势。一旦智能制造技术成熟,中国公司的规模经济,可能就不再有优势。

大家知道长尾理论:整个市场需求可以画成一条曲线,前端的几个型号可以满足80%的人的需求,尾巴部分很长,但只包括20%的人的需求。中国企业以往都是满足80%的人,但未来这条曲线可能就不再是“二八”比例,而是变成比较平的一条曲线,企业要从“用几个型号生产几百万台”变为“用几百个型号生产几百万台”。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互联网使得长尾销售成为可能。比如亚马逊是从卖书起家的,书店不会卖的非畅销书,放在网上就可以很好地销售。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使得长尾生产更有效率。匹克CEO许志华跟我说,他们在网上做鞋的个性化定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选项,设计一双独一无二的鞋,价格是300~500元,与标准化生产的运动鞋售价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个性化定制时代已经来临,而且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但是个性化是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唯一打法呢?苹果和小米的做法是,每年就出一款手机,也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要,卖出几百万台。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有意思的地方,既可以让你一款手机卖出几百万台,也可以逼着你往长尾的方向发展,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让你的选择更多样化。

互联网思维

有人说,互联网是整个生态圈的打造方式,它是一种思维,而不是一种技术。把它当做技术,是看低了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的常用要素包括:把握互联网一代的消费心理,将消费者意见社会化,开放式产品开发,围绕杀手应用制造故事,种子用户和粉丝经济,以及口碑式雪崩。尤其是互联网的造势能力,在非互联网时代是很难想象的。而且互联网可以把原来很多不相关的要素组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快速的跳跃。

互联网思维可以重塑传统的商业价值链,包括企业互联网化、业务互联网化、销售互联网化、传播互联网化等。小米手机,一开始利润主要来自于硬件,未来则一定是来自于不断更新的软件服务。比如用户用小米手机玩游戏,这才是小米可以持续依靠的,以后小米手机本身哪怕不挣钱,贴钱都可以。就像小米“盒子”,或者互联网电视一样,收费来自于购买之后的服务。作为厂商来看,他们的成本和利润结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经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他们需不需要在淘宝天猫上开店。很多人说,我们企业做了十多年,有自己的工厂、品牌,品质也有保障,但是做到几个亿就上不去了,而对手几年就在天猫上做得比我们大,我们应该赶紧入驻天猫吗?

我的回答是:第一,你现在在天猫开店,就好像刻舟求剑一样,已经晚了。这是过去5年应该做的事,不是说现在不能做,但是你已经没法弯道超越了。第二,晚做比不做要好,因为你总要以某种方式介入和尝试,否则下一个弯道出现的时候,你就不在道上。

平台化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就是电商。电商层面有线上线下O2O,在这一方面能够琢磨清楚的企业,几乎没有。第三个层面是P2P,这更是处于混沌状态。而且从第二个层面切入,进入第三个层面,才是可能的机会。理想状态是马化腾所说的,整个企业按照互联网思维方式打造。

如果O2O要做好的话,线上线下要达到平衡,线上包括用户交互、友好的界面、全流程信息的透明性,线下则是实体店体验、便捷的物流、售后服务。但真要做好是很难的。

寻找突破点

彼得・德鲁克十多年前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因为商业模式打破的是三个层面,分别是产品层面、用户层面和渠道层面,而不只是在一两个纬度上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有些方法比较理论化。我个人认为用盲人摸象的方法,会更合理一些。比方说,从价值链定位、盈利模式、业务模式、渠道模式、组织模式等方面入手――这几个方面很有可能成为突破点。

篇13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有决心,就是要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有恒心,就是要制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遵循技术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咬定青山不放松。有重心,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紧围绕攀登战略制高点,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任务部署,把方向搞清楚,把重点搞清楚。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南辕北辙,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正所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基础较好,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空间很大,有条件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关键是要理清思路、脚踏实地去干。

第一,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很复杂、很难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网信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外国互联网企业,只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我们都欢迎。

现在,在技术发展上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观点认为,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靠自主创新谋发展,否则总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追不上。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开放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不然也追不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绝对了一些,没有辩证看待问题。一方面,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们不拒绝任何新技术,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问题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近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的钱不少,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我看,主要问题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要围绕国家亟需突破的核心技术,把拳头攥紧,坚持不懈做下去。

第三,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在全球信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

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经过一定范围论证,该用的就要用。我们自己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是自然的。可以在用的过程中继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如果大家都不用,就是报一个课题完成报告,然后束之高阁,那永远发展不起来。

第四,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不仅要把冲锋号吹起来,而且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

一些同志关于组建产学研用联盟的建议很好。比如,可以组建“互联网+”联盟、高端芯片联盟等,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协同创新攻关。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在这方面,既要发挥国有企业作用,也要发挥民营企业作用,也可以两方面联手来干。还可以探索更加紧密的资本型协作机制,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既解决上游企业技术推广应用问题,也解决下游企业“缺芯少魂”问题。

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这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第一,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理念决定行动。当今的网络安全,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那种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四是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那样不仅会背上沉重负担,甚至可能顾此失彼。五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这几个特点,各有关方面要好好把握。

第二,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都是重大风险隐患。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

第三,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个技术漏洞、安全风险可能隐藏几年都发现不了,结果是“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长期“潜伏”在里面,一旦有事就发作了。

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通报结果,督促整改。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要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把企业掌握的大量网络安全信息用起来,龙头企业要带头参加这个机制。

有专家反映,在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着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本位思想。这方面,要加强论证,该统的可以统起来,发挥1+1大于2的效应,以综合运用各方面掌握的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更好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做好风险防范。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民众都是有好处的。

第四,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我们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特别是我们倡导尊重网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对我国来说,改革开放初期,资本比较稀缺,所以我们出台了很多鼓励引进资本的政策,比如“两免三减半”。现在,资本已经不那么稀缺了,但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依然稀缺。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网信领域可以先行先试,抓紧调研,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

互联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早年在正定县工作时,为了向全国一流专家学者借智,专门聘请华罗庚等专家学者给我们县当顾问,有的亲自到正定指导工作。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有国家担当、社会责任,为促进国家网信事业发展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