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0 15:40: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传统文化的表现

篇1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往往能使得该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的沧桑而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保留了完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常将艺术形式与文学形式相结合,故其在艺术上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中国自古就有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如汉代的乐府诗,这种结合运用“通感”给人以新颖的审美享受,同时达到艺术上的新境界。到现代社会,我国的钢琴作品中也涌本文由收集整理现出大量表现传统文学形式的作品,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黎英海的《阳关三叠》、林华的《二十四诗品》、汪立三的《梦天》等,这些作品采用西方的音乐表现手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1.《阳关三叠》

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创作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在唐代同名琴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原本的琴歌则由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发展而来。王维在诗中写道:“渭城朝雨危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该诗通过描写“朝雨”、“轻尘”、“客舍”、“柳色”等景物,传达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和惜别场景。传统琴歌在改编的时候,抓住了这一情感主线,并以优美的旋律反复吟唱,表现力十足。黎英海在将其改编成钢琴曲的时候,采用了变奏曲的形式,用反复的手法把主题贯穿在高、中、低各声部当中。这种手法既对原本相对单一的诗歌主题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又保持了诗歌中原本的真挚情感,通过变奏曲丰富的旋律传递出深沉的内心独白以及深深的眷恋和不舍,实现了现代钢琴曲与传统文学形式的完美结合。

2.《二十四诗品》

这部作品原本是我国晚唐诗人司空图“以诗论诗”的力作,作者采用形象化的理论和阐述方法,用中国传统的诗歌形式总结出诗的二十四种品格。司空图的这一作品用逻辑思维把抽象的诗歌艺术具象化,增强人们对诗歌的真实体验。这种创新性的艺术境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突破,也是传统文学形式中的神来之笔。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我们很难找到能与《二十四诗品》相配合的曲子,然而作曲家林华却用独特的审美角度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创作出与之同名的钢琴曲。林华通过音乐的形式,将《二十四诗品》中二十四种不同的风格意境创作成前奏曲和赋格钢琴曲,成为中国钢琴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在整套钢琴曲中,每一首曲子都有其相对应的音乐形象和传统诗歌的意境。例如《典雅》,该乐曲是一首三声部的赋格,不仅主题带有浓厚的中国风格,就连创作技法也是采用十二音作曲法。欣赏整首曲子不难发现,其中所传递的意境与所对应的诗歌不谋而合:“玉壶,赏雨茹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簧。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二、中国钢琴作品对中华传统思想的表现

自钢琴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钢琴作曲前辈们始终将创作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之上,创作出许多传递中华民族思想的优秀作品,如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箫鼓》、王建中的《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民族音乐风格,更突显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思想精神。

1.“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各家传统学说都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过讨论,老子、庄子、董仲舒等人都在这方面有专门的论述,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天人合一”思想实质上是论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都应以客观自然规律为基本依据。

作曲家江文也虽然出生于台湾,但其钢琴作品中却极为自然地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例如他的《台湾舞曲》,整首曲子以抒情的曲风为基调同时充斥着大量幻想性的音乐元素,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自然界中,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台湾舞曲》的开头采用自由的回旋曲式来描绘出美好的景象,行进过程中突然出现转折的音调,预示着先前的美好景象逐渐消失在天空中,从侧面反应出思乡的情怀。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将自己置身于他所描绘的世界中,曲子随着其情感的起伏不断变化着。这首曲子还附有一首诗,诗歌所描绘的是作者站在海边,远望着楼阁、殿堂、祖庙等景物,自己的思绪早已随着天空和大海漂流,分不清哪是自己哪是天空了。这种“天人合一”思想通过钢琴作品传递出来,并得到小诗的进一步渲染,将这种传统思想精神在钢琴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箫鼓》取材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婉转优美地表现出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表达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黎英海先生在对该诗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原诗不同的景物描写和情绪变化采用不同的手法创作出这首钢琴曲。在引子部分,他用散板和同音反复的手法,使声音产生由远及近变化,来表现虚无飘渺的意境;在第二小节,黎英海先生又用琶音的方式模仿江水的流动。通过这种声音的变化,整首曲子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完美的画面和天人合一的意境,作者同朦胧的景物交融在一起的过程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精神。

2.“以人为本”的价值修养

中国很早就建立起一种“尊天、远神、重人”的文化取向,强调以人类自身为中心,将人的力量看做是解决天地之间一切事情的原动力,这种取向发展到现代社会就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国的这一思想是群体性而非个人性的,十分注重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更好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现代钢琴曲相结合,用艺术的手法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这是中国钢琴作品区别于西方钢琴曲的显著特征之一。在现代中国的钢琴作品中,不少作品都反应出这一思想并体现了对于人类群体的关注,例如《快乐的节日》、《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东山魁夷画意》、《黄河》等等。这些作品脍炙人口,并且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快乐的节日》表现的是新时代下中国儿童的快乐生活,《解放区的天》描绘了解放区人民群众对于解放后新生活的憧憬和喜悦之情,《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勇往直前和豪迈不屈的精神。这些钢琴作品从小群体出发,由点及面地表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格尊严。我们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中不断提炼,最终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强调个人、集体、民族和国家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这种价值观要求我们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体现了我们积极的修养。我国钢琴作品中对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修养的传达,既是钢琴艺术民族性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要想深层发掘这种价值修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我的品格。这一点在我国的钢琴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王立三先生创作的《东山魁夷画意》。这首曲子以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画展为创作背景,是作者欣赏了画展之后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其中一幅画描绘的是鉴真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的故事,王立三先生在创作的时候着重表现鉴真这一人物形象而非画中宏大的场面或鉴真的坚定不移。在《东山魁夷画意》中,王立三先生将鉴真的自我人性修养作为主要刻画对象,反映出人性的本身。中国的钢琴作品对这种“以人为本”的意识的传达,肯定和尊重了群体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的修养素质的提高,这一点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内涵来说,有着本质的提高作用。

3.“自强不息”的精神

篇2

视觉表现元素——图形

戏剧评论家张庚先生曾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固定下来”。戏曲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有着独特迷人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脸谱中图案非常丰富,手法夸张、醒目,令人印象深刻,脸谱的形式都是随戏的内容形成而产生的,脸谱的外观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为目的,使观众能够看到外表就能明白人物的内心、身份、性格、命运等,每一张脸谱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造型大胆而夸张是戏曲脸谱的主要特征,这种大胆的夸张不是随便涂抹而成,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脸谱艺术有其固有的章法,它将绘画中的“点、线、色、形”有规律的组织成变形、夸张、装饰性极强的图案造型,由此产生了戏曲脸谱的格式与规则,形成了一定的程式。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在戏曲里许多人物的脸与造型与人物特征性格接连在一起,演员面部图形的勾法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总之,脸谱的图案非常丰富,但总的着色的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类型,揉脸,他是最古老的一种方式,色调比较凝重、威武。勾脸:色彩丰富,五彩缤纷,华丽脸上会用到金银两色,抹:浅色为多,一般奸诈的坏人用此方法,破脸:整张脸的图案不对称,左右不一样,形容反面丑陋的角色。象征是一种符号,但不是一般的符号。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老人说,象征符号“是一种在外表形状上就已可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

脸谱艺术是一个严谨有序的过程,还包括角色与谱式之间的一整套规则关系,包括脸谱的勾画过程等,都显示出戏曲脸谱的程式化特征。戏曲脸谱的程式化特征,必须是服从并协调于戏曲艺术本身的整体风格和美学特质的。图案化、装饰化的戏曲脸谱程式要与戏曲本身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戏曲艺术严谨和谐、节奏鲜明、气韵生动的艺术品格。脸谱的程式与表演等其他程式一样,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它能使常看戏的观众明白人物的性格、情绪、心理等,让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增强艺术感染力。

篇3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传统文化元素辅以现代建筑流行元素永远都是一种主流。优雅的柱子,美丽典雅的浅浮雕,令人惊异的神话人物造型——这些动人心弦的建筑细部和装饰主题,构成尊重自然、追求本真的基本元素。

现代建筑立面设计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艺术规律,秩序均衡,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修,简化了线条,典雅得以保留,新的意识形态参合,是一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的生活气息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上的表现形式

1、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元素

立面是建筑的“皮”,是建筑情感的外在表现,犹如人脸的作用,随着内部结构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迁,立面将建筑的喜怒哀乐展现在观察者眼前。立面具有精神方面的元素意义,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建筑的灵魂。更多的是立面所表达的是设计者或建造者的情感,或是时代风格的体现。风格派的立面,简洁现代的玻璃幕墙,木材石料所带来的原生态亲切感……丰富多彩的立面形式传达着于众不同的情感意义。“小桥、流水、人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构图中,无不渗透着一种人对自然的尊重,流淌着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的融洽人文情愫,让人体会到一种自然的美好、大家庭的温馨。

2、绘画美与音乐美的传统文化元素

点、线、面、体的规律秩序变化构成立体的绘画美。圆、弧、曲、折线的规律变化富有舒缓、飘逸、生命律动的美感。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个性与风格、色彩与色调、造型上材质的素雅与绚丽秩序变化构成立面造型、建筑性格与环境的关系,尤其与其紧邻的建筑,例如:两栋建筑在体量和在高度上都相差较多,同时其设计手法是非常现代简洁的,而临近建筑遵循了其灰色调及横线条的基调,以玻璃为基底,镶嵌横线条、墙体的手法,给建筑注入了与众不同的富于个性的现代感,与周边的现代建筑进行生动的对话。在主楼立面上灰、白色墙体、线条相间重复再现,有节奏地产生韵律,绵延且充满逻辑的连贯,在现代感极强的富于变化的立面上注入了一些经过提炼的古典风格的细部。遵循“基座”、“台阶”、“庄重”、“厚重”及传统建筑经典的三段式构图手法,但是将它们拆分、提炼、变异、重构的过程中再加入了新的建筑思想。我们看到并感觉到庄严、厚重的表情。建筑在宣扬个性的同时,还应该寻求理性平衡的表达,遵循着由内部空间到外部形象的秩序与逻辑性,与周边建筑找到了可以“对话”的途径和“合拍”的韵律,为自身找到了合适的形象位置。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1、现代建筑立面形态设计的一些应用

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中国建筑,提升建筑的文化气息和内涵度,同时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的中国馆为例,它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东方之冠的设计理念,采用斗冠的形式作为建筑的主体,同时五十六根横梁上大下小的设计美观而有深意。象征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的理念,设计上不仅有着现代化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同时在象征元素的选择上采用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达到了美的融合,是我国现代建筑中最完美和成功的作品之一。又如2008年奥运会“鸟巢”建筑立面的创意中,不难挖掘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元素——人与自然共筑“爱巢”的温馨情怀;圆、弧、曲、折线,富于变化的钢结构构图,给人以舒缓、飘逸之美感。这样的建筑立面构图让人既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惬意,又感受到古建筑的绘画美和音乐美的愉悦。

2、现代建筑立面色彩设计及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伴随着每一座建筑的建成,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不仅仅是其体块造型,色彩的搭配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消费者在选择建筑时越来越多的考虑的不仅仅是能够被满足的基本使用功能了,更多时候视觉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色彩视觉文化元素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审美享受,从这里可以看到通过将中国传统的色彩元素合理的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带给人们的一定会是一场宏大的视觉享受。我国传统的色彩元素中,红色占有很大的分量,常被冠以中国红的殊荣。首先从观感上说,红色有着醒目的效果,其次在意义上,我国古代红色是喜庆、热闹、欢愉的象征更是一种蕴含着吉祥如意的祝福色。

又如在参与某文体中心现代建筑立面设计时,建筑设计做到内外统一和谐,除了表现在设计造型上,还体现在色调上。建筑的色彩以素色为主,局部用鲜亮的颜色点缀,即大面积的建筑外立面以白色铝板,及玻璃幕墙为主,唯有综合馆外立面点缀有黄色花岗石及酒红色烤漆玻璃。在室内立面设计中,色彩的设计上也遵循了同样的原则,基本上以白色系为主,然后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点缀相应的色彩,以烘托空间功能氛围。游泳馆与青少年活动中心以白色系为主,显得格外清洁与安宁。游泳馆从北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曲线型的白色服务台,一端与墙壁相连,蜿蜒向游泳馆南端岛型空间延伸。形成一面完美的曲线墙壁,以半哑光白色弹性乳胶漆饰面,略显高雅,墙面上所有的门都以白色混水漆饰面,以确保墙面色彩效果的整体性。蜿蜒的室内实墙部分与靠幕墙一侧的橘红色铝格栅相互映衬,环绕健身区域,色调格外鲜明,烘托了健身区域的活力氛围;青少年馆的墙面,亦是选用大面积的白色弹性乳胶漆饰面,不同的是墙面上设计有倒角菱形的凹槽,内嵌黄色烤漆玻璃,一圈配以led灯带,点缀白墙,显得非常的活泼,动感。另外也特别用心设计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顶面造型,为了给青少年们塑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室内设计将浮云造型作为主要的造型元素,非常具有装饰意味。综合馆,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个具有热烈氛围的场馆,因为它担负着各种球类比赛,文娱演出以及大型会议的多种功能性,所以室内装修上也注重了这一特点,颜色上选用不同颜色的暖色木纹吸音板做成不规则形状装饰墙面,也混有白色红色灰色的装饰条;顶面选用深灰色穿孔铝板,在满足吸音的要求的同时也关注各种专业灯光的配合。地面选用暖色调运动专用实木地板,看台部分选用价格比较实惠的环氧化地坪,颜色为烟灰色,整个综合馆的色调是非常温馨的。

图1 文体中心游泳馆效果图

青少年馆主要为青少年活动的场所,抓住青少年充满幻想充满好奇向往自由的心理,设计上力求打造一个没有压力充满自由的空间,色彩上选用跳跃的黄色,点缀,以倒角菱形凹槽的形式潜在墙面以内,在灯光的映射下充满活力与韵律感,顶面用浮云的造型,我们将“白云搬回家”力求将浮云的舒展飘逸的样子呈现在建筑空间,让青少年的创想得以实现。

图2文体中心青少年馆效果图

结语

现代建筑立面设计是一门融合了多元美学元素的艺术,其艺术性由空间的特征表现出来,而当人们在接受空间的这种艺术情态时,总不免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方能感受它,也就是说,空间的魅力,往往是通过空间引发出其他艺术,从而产生美感。设计过程中考虑空间整体性的协调与统一,从各个角度出发,感受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协调好细节与局部、整体之间的关系,使整个设计达到统一与和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同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71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126-01

1 我国传统文化对影视广告的影响分析

1.1 传统文化制约着影视广告活动,并提供广告契机

传统文化已积淀为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的“集体记忆”,通过文化空间的世代相传,加强族群认同,催生民族意识形态,促进社会的整合。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流,传统文化不仅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过去,更是孕育了其未来,影视广告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凭借影视传播的媒介特性,现代影视广告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反映着社会文化,并在这些文化意识的作用下从事着广告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运作。由此,传统文化对影视广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现代,当受众能够很轻易的获得产品使用价值的满足时,触发他们产生购买动机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可以给顾客一种良好的感觉,这种感觉包括顾客所认同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利益。通过开发产品的文化内涵、塑造产品形象乃至产品形象背后的企业形象,能够赋予它们之间一种必然的文化层面的联结,从而避免对于受众的刺激泛化、增强对其刺激辨别的能力,以更好的打动消费者。

1.2 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仪式脚本及其延伸产品或服务等自身就是广告商品

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仪式脚本等,经过长久以来的沉淀,已成为群体成员周期性仪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与之相关的商品及服务亦发展为该社会群体中消费者周期性日常消费的主要内容。因此,剪纸艺术、粽子荷包、祭孔大典等,已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物或仪式脚本。他们更多的是出现在了广告中,以周期性的仪式消费产品的形式而被推介给了更多的受众。众所周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仅包括周期性的仪式消费需求,也存在着偶发性的随机消费需求。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期间既有文化传承,更有技术创新。发展到了现代社会,其中很大一部分已延伸为现代工艺、美术,技能、知识,其文化产物、仪式脚本也成了在市场上流通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将上述延伸产品及服务作为广告商品,通过诉诸受众深受传统文化制约的潜意识,亦能够有效地激发起消费者偶发性的随机消费需求。

1.3 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广告产品的历史感和品味

由于全球化、工业化趋势的冲击,以及旅游、移民、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原本与传统文化形态相依存的生活方式、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水平等发生了巨变。原有的农耕、渔猎、游牧的文化形式,被标准化、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所取代。文化生态语境的变迁,使得传统文化的生存状态随之改变一原有的“文化空间”,被各种原因“碎片化”后,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因而被列入文化遗产名录或是移入了文化史和博物馆中。但是,正是这种危机,带给了传统文化得以在广告中大量使用的转机。“物以稀为贵”,传统文化的濒危、被列入各级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史和博物馆中的珍藏,使得其被贴上了“文化品位”的标签,更能激发广告受众追求社会外显性的消费心理和购买欲望。

2 当前在影视广告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要点

2.1 传统文化符号不能随意乱用

运用传统文化与受众拉近距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绝对不是万能的,运用恰当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运用不恰当容易引起受众的反面情绪。例如龙是广告中常用的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华文化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龙在广告中出现一般能给人亲切感,但是在立邦漆“龙”篇中,却因为龙而惹上了麻烦,它的广告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两根立柱上两条龙在用与不用立邦漆的不同命运和效果,一条龙神色黯淡紧附立柱,另一条色彩光鲜落在地上,广告的本意是宣传立邦漆的品质和色彩的艳丽,创意本身没有问题,但却忽略龙作为一种符号,有象征中国的意味,用两条龙的命运有一定的隐射性。无独有偶,丰田汽车的广告遭遇也是如此,这则广告表现了一辆霸道汽车停在两只石狮子之前,一只石狮子抬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石狮子向下俯首,背景为高楼大厦,配图广告语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广告刊登出来以后,许多人认为有明显的辱华意图,石狮子是中国传统的吉兽,象征中国,广告中它们向一辆日本品牌的汽车敬礼、鞠躬,让人感到非常气愤,联想到日本入侵中国和,激发爱国群众的愤怒之情。也许,设计者并没有别有用心,但却忽略了这些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化身,是不能随意亵渎的。

2.2 历史人物的应用要慎重

历史人物往往附带着一定的民族情感,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在应用时要注意其正负面的影响,运用得恰当会增加亲切感和自豪感,运用不好则会影响到民族情绪。例如长沙某品牌啤酒利用屈原做广告,屈原悲愤地站在江边。口里一边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边摆出要投江的架势。这时,一位坐在屈原身后打扮洒脱的现代年轻人奉劝屈原说,“人都死了,你还能求索啥?”结果屈原一扫愁容,与这位现代年轻人席地而坐,开怀畅饮该品牌啤酒。虽然这则广告运用了幽默的表现形式,但却幽默错了对象。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是其人格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寄托与化身。屈原在广告中的表现有悖于屈原本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亵渎了消费者的情感,人们反响较大,最后是停播了这则广告。

2.3 民风民俗的运用要恰当

民俗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比如春节守岁、吃饺子、拜年,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等的民间习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变成了传统,被每个人铭记于心。每当节日来临时,各商家都会利用传统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大打传统牌。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习惯,本意是加强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可是现在有些广告作品中却被刻意夸大。广告宣传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长时间受一种文化的熏陶会使其改变消费观念。如果将某一种习俗进行夸大,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脑白金广告,天天反复诉说去年“收礼只收脑白金”,今年“收礼还收脑白金”,强化了送礼,虽然中国是礼仪之邦,但说多也势必会为那些不良送礼企图的行贿者找到合理的借口,影响民风。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影视广告传播应该宣传或倡导一些积极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民风民俗的广告一定要注意引导消费者往积极的生活方式上发展。有一则中国建设银行的广告创意较好地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善建者行善者建行”。

①广告诉求不走传统老路:首先“行”和“行”进行了多音字的巧妙运用,而主要是结合建行的品牌内涵将建设银行的形象昭之于众,既有中式文化的意韵,又有令人回味的遐想,能让人产生较深的印象,并有效识别了建设银行与其它银行的差异。

篇5

Abstract:Folk photography, the photographic activities on folk affairs, manifests broad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I t embodies the historical academic value of folk, and thus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mulg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folk photography; photography manifestation

人类文明的伊始就存在着各种生产、生活、礼仪等社会民俗。摄影术的发明很自然地去表现人类生存的各种现象。然而,大多数运用摄影手段去拍摄社会生活的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就是民俗摄影。

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正式提出“民俗学(folklore)”的概念。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则认为“民俗”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指民俗本身,就是民俗志的资料,如民俗、习惯、歌谣、故事等;一指研究民俗的理论。

1993年7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俗摄影成为一个新的摄影门类并迅速被大众接受,但是民俗摄影并非仅从1993年才开始的。回溯历史,摄影技术出现后就被用到记录民间文化事象和生活形态中。摄影与民俗学都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二者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在世界摄影史上,摄影家和人类学家都曾用摄影的手段来记录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例如,美国摄影家柯蒂斯(Curtis,1868—1952)就从1900—1930年用30年的时间走遍了八十多个印第安部落,拍摄了四万多张北美洲印第安部落人外貌服饰和生活习惯的照片。[1]在我国,早在1920年5月1日,《新青年》杂志就刊登了一组反映我国各个行业的工人劳动生活的照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一些摄影家如方大增、孙明经、王小亭、庄学本等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向民俗方面的摄影。之后,我国的一些拍摄活动也记录了许多既有艺术水准又有史料文献价值的民俗图片。 

正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民俗摄影的出现才需要相应的历史条件和认识过程。如今,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民俗内容是最丰富、最富有生活底蕴的摄影素材,民俗摄影也已成为独立的摄影门类并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

一、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民俗摄影对民俗活动进行拍摄,为民俗研究提供大量真实可信的图片资料,可以说是一个真实可靠的再现历史的过程,这对于延续与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 民俗摄影是对民族历史的记录和保护

人们有许多方式描述历史,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文本方式和影像方式。但在这两者中,影像是被普遍使用的照片,所包含的历史生活内容之直观丰富是文本描述难以替代的。民俗摄影的核心就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把握,关注的是民俗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正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因此,民俗摄影的历史信息含量大。许多百年照片已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们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超越了照片本身,具备了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一种最直观的记史方式。它克服了文字给人们带来的想像漏洞,可以使读者与历史面对面地交流。例如,开创了我国民俗摄影之先河的《庄学本少数民族摄影选》一书,包括妇女头饰、装饰、服饰、居住、舞蹈、饮食、婚俗、葬俗、游艺和竞技等照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2]

一百多年前,英国人约翰汤姆逊、法国人阿尔贝肯恩和方苏雅等人拍摄了大量记录中国人生活实态的照片:从妇女的三寸金莲到长辫马褂,从老房老街到各种交通工具,从小摊小贩到老字号招牌等。[3]这些照片记录、搜集了晚清时期的民族风土人情、古建筑、宗教文化及生产活动等,涵盖了民俗摄影所要表现的内容。可见,这些具有民俗学内涵的影像,既是珍贵的历史史料,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 民俗摄影是对传统文化的诠释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俗事物包罗万象。民俗事象大量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范围极其广泛。因此,人物服饰、民居建筑、生活方式、人生礼仪、传统体育、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是民俗摄影表现的对象。这些社会形态保存了民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风俗、习惯等一整套文化现象。民俗摄影在展示形形庙会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再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所形成的“年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节日中,以“过年”最重要。“过年”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不同地方过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为民俗摄影提供了创作素材,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品位,并通过民俗摄影图片传达给观众。许多民族的传统事物,如各民族的服饰、朝圣、舞蹈、风土人情、传统手工劳动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再现。

目前,以上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都被国内优秀的摄影家通过民俗摄影很好地进行了诠释。例如徐勇的《胡同101像》,以他独特的拍摄视角,有重点地刻画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北京胡同平民生活。作者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取舍,让人们了解到了古老民居建筑文化,从生活在胡同中百姓司空见惯的日常什物中,从日常场景里,一丝一缕地向我们解释了泱泱五千年的中国文化。

另外一个杰出的代表是焦波的《俺爹俺娘》,曾获得了1998年首届民俗摄影比赛最高奖“人类贡献奖”。以摄影的手段,从摄影者个人内心世界去观察民俗生活,演绎中华儒家传统文化,把儒家伦理观中最重要的“孝道”形象化、直观化。

二、传统文化的摄影表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悠久,地域性差别明显,其传统文化的内容庞杂,巨细纷繁,其中,有静态的,例如浩如烟海的儒、释、道、医、易等诸多文献典籍;有动态的,例如音乐、戏剧、武术、杂技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更是引人入胜。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相对聚居人群具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感情的方式。那些在民间自然状态繁衍着的文化更接近于人性的本真,凝聚着民族的生命力,蕴涵着深层次的人文价值。

民俗摄影可以融艺术摄影创作、新闻纪实摄影、静物摄影、建筑摄影等各类摄影手法于一体,可以通过差异性表现、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纪实表现等形式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事物的记录和表现。

(一) 差异性表现

这种表现方法主要适用于拍摄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居民或少数民族的生活。比如以江南古镇炊烟袅袅的黎明为背景,拍摄河边洗衣淘米的村姑,或是打着蒲扇生煤球炉的老伯,就是一曲轻松柔曼的江南丝竹;在夕阳如醉的西北黄昏,在高高的白杨树下拍摄几个吆喝着赶着羊群回家的牧童,分明又是一段苍凉古漠的塞上吟。中国各民族的服饰也各有千秋,人称素衣民族的朝鲜族以白为美,彝族则以黑色显示严肃深沉的性格,而维吾尔族喜欢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的服饰展示性格热情开朗活泼的一面。在拍摄这些特色的时候,所采用的色彩与光影的运用手法及选景上的差异肯定是非常大的。

(二) 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

在民俗摄影中,成系列的民俗图片往往能突出报道内容的史料性和学术价值;民俗摄影的专题表现最有研究价值,也最有说服力。中国有许多前人留下来的古建筑,其造型优美、用材讲究、工艺精湛、色彩绚丽。仅从中国民居建筑中就可以列出很多专题,例如傣族村寨、羌寨、客家民居、徽州民居等。中国建筑是东方文化与哲学的物质载体,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独创一格。它既映射出美学精神,又具有严肃的伦理规范。在富有特色的土木结构形式与迷人的艺术风韵中,中国建筑文化铸就了高雅的理性品格与深邃的哲思境界。

但是专题表现有时会因题目太大而不够精致或主题不明。比如人物服饰就是个太大的题目,但如果把黔东南苗侗族妇女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三十多种发饰拍成专题,就是很好的民俗摄影图片。可见,善于选取题材,以小见大,一个主题做得越深入就越有价值,更能为人们所接受。而这时的民俗摄影的表现手法就是微观表现了,它与专题表现可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三) 纪实表现

民俗摄影中的纪实手法是对民俗事象最基本的记录方法,它对事象不作过多的技术处理。例如摄影家陈锦把诸如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悬棺、川剧中的“变脸”、川内民居、康巴风光等四川地域性的物态化的文化景观尽情收入自己的镜头之内,描绘了巴蜀文化的风俗画卷。

三、结语

随着生活习俗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越来越快地消亡,用照相机及时记录这些民族文化珍贵的形象遗产,也是今天的民俗摄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文化遗产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已。民俗摄影对民俗活动进行拍摄,为民俗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图片资料。民俗摄影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相联系,有极强的学科边沿性。民俗摄影作为一个摄影门类,涵盖和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丰富多彩。在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及跨学科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的今天,将民俗摄影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野,用文化研究的各种新的理论方法来加以研究已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拍摄民俗摄影除了要求拍摄者具有民俗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求熟悉民俗摄影创作的方法和规律,有敏锐的目光。民俗摄影者不仅是一位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摄影技术进行创作的摄影家,还应具备研究民俗的能力,即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在拍摄民俗画面的同时,还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了解,实地调研,用文字记录一些风土习俗的由来和特性,使照片具有传播和保存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作为电视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之一,河南卫视“名利双收”。在竞争激烈的2013年暑期,“后进”的河南卫视收获了骄人的收视率,《汉字英雄》多次进入同时段综艺节目前三。但在河南卫视副总监郭昕晖看来,收视只是阶段性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河南卫视坚定不移走‘文化卫视’路线始自《汉字英雄》,而且频道的品牌价值借此节目被大众认可。”

与传统的制播分离或者制播一体不同,《汉字英雄》的制作方出现了视频网站的名字。作为网络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之一,爱奇艺与河南电视台以“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同制作、共同营销、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方式开创了网动新格局。爱奇艺首席内容官、《汉字英雄》第一季总制片人、主持人马东表示:“《汉字英雄》的制作标准代表了目前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最高水平。”

郭昕晖则认为河南卫视与爱奇艺的“开放与合作”促就这档节目不同于其他节目的基因,“之所以开创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其实与制作团队的‘杂交优势’有关系,大家的思路不一样,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汉字英雄》第一季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价值主张,采用马东独创的“汉字十三宫”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多轮淘汰,通过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节目环节选拔优秀选手。在节目中,马东担任主持人,于丹、张颐武、高晓松作为节目嘉宾(“汉字先生”),主持人和三位“汉字先生”亦师亦友,还能从选手中找到自己的“一字之师”,以类真人秀方式塑造的“字典姐”“猫女”“全能小辩手”等“汉字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在此之前,国内尚无人想到用演播室真人秀或类达人秀的方式呈现一档文化节目。《汉字英雄》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使长久以来高高在上的“文化”有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亲民化表达,就像某互联网媒体人士所说:“能够将汉字用来做一档综艺节目,这样的创意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篇7

论文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由于其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故而其设计理论常以中国哲学、传统文学、东方史学等形式间接地被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包装设计中传统图形的应用,视觉文化对发展传统图形的影响,利用视觉文化传统图形的发展,深入揭示如何更好地在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图形,在视觉文化时代背最下如何更好地使传统图形创新发展形成独特的中国包装设计风格。

在社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文化通过劳动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智慧的提炼与概括,逐渐形成一系列优秀的文化特质,其中,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也同样在社会变革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优秀的传统设计文化固然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但由于其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故而其设计理论常以中国哲学、传统文学、东方史学等形式间接地被表达出来,具有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质,对于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传统图形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图形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类生活需求和审美方面,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前进步伐产生与变革,来源于生活和历史,又是人类社会性、个体性、群体性等方面的文化基础与发展动力,是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交际生活以及其他生活浓缩的产物。

在我国,可以被称为“传统图形”的符号和图形,数量是非常多的。一部视觉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历史,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设计也逐步从平面向三维四维延伸,设计中的空间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图形符号。

中华民族历经了13个朝代,具有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载体,中国设计艺术曾一度引领世界风向标,而在传统图形艺术的发展上,中国设计艺术一向具有独特浓郁的东方风格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形式,国际各国设计界都为其丰富性、多变性及如诗般的奇思妙想所深深吸引,作为一名中国人则为其成就感到自豪。曾有学者说,“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的”,而图形则是工艺美术的灵魂,它和生活的脉动息息相关,社会大环境影响艺术的生成,同时艺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形态,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并伴随着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填充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上,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这些图形在各个时代呈现不同的风貌,历史条件决定了图形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就艺术的精神层面而言却是一脉相承,它们有的精致秀美,有的粗狂雄浑,有的朴素,亦有潇洒,相互交错,相互攀生,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一抹亮色。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巫术礼仪、自然崇拜、图形记事,使晟早的传统图形得以产生。图形在设计中三种作用是程度不断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图形在设计中起着象征的作用,它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没在的关系,它是约定成俗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正式以图形的潜在象征意义展示在人们面前,它含义表达准确有效而且无可挑剔,而这正是图形由单纯的视觉图像作用经由其内在因果关系具有指示作用,再由长时间多个人对其的感受联想赋予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象征作用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图形意义不断升级的过程,由此可见,图形为了使设计中具有思想感情的信息更准确有效地传达,需要一个图形不断深化的过程。但如果一味盲目地追求传统图形,是不责任的行为,设计者只有认真了解传统图形与设计的关系,才能合理准确地把图形运用到设计中。

二、中国传统图形在包装视觉设计中的体现

设计文化中的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只有这样的包装设计才更具有内涵、更有生命力,这不仅是设计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在世界局势稳定的条件下,各国家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硬件实力上升为软实力,文化科学的高度直接影响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尖端的科技、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众多的设计人才为其争得了设计界的绝对话语权,作为中国,一个曾今的世界文明古国,一个有着曾足以影响世界的国际地位的国家,我们的包装设计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建构自己的设计理念,合理运用古老的东方文化,并融合吸收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最终发展为既符合国际化视觉语言,同时又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是值得思考的。

随着当前“视觉文化”设计风潮的到来,使我们处于一个像通货膨胀的‘非常时期’,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称之为“读图时代”,可见视觉因素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图片相对于文字具有更直观、更有效、更快速、传播途径更广阔的优势,这决定了视觉文化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设计主流。在这个时代,图像将压倒文字,图形语言将成为这个时代文化的主流传播方式。图像,已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进而形成我们今天的文化形式。“形象”符号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在推翻旧有的实际思想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机遇。

对于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来说,突出视觉效果最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传统图形拥有丰富的符号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视觉魅力,因为缺乏媒体的关注和传播的渠道而渐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将给传统图形带来新的机遇,将大众化的文化形态,通过极具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使传统图形的视觉魅力得以充分发挥,用通俗易懂和传播途径广泛的视觉语言,使传统图形更具亲和力和大众性,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产品的信息传播有效率。视觉语言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视觉表现可以让不了解传统图形的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更加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传统视觉符号的大众化让人们更容易读懂传统文化。

在现代多层次交叉的信息环境中,创造设计作品的个性化,将各有利于强化视觉冲击力,起到出奇制胜的传达效果,同时它吻合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视觉环境,更加适合于视觉传达的表现。视觉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在让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冲击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走出国门创造了机遇。这需要我们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坚持作品中视觉文化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运用中国传统图形、传统文字和传统色彩,再融汇国际潮流设计理念,不断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统文化的大发展。

针对处于在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包装设计,提出“在传统 文化精髓与世界先进文化融合中创新”“创新中求发展”的设计观点,就传统文化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视觉文化时代我们的包装设计发展道路以及我们传统图形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系统论述。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图形、传统文化、视觉文化的研究,来挖掘包装设计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内在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世界各个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利用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积极适应国际竞争大潮流,这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要相当理解,把握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于意义,把设计过程做到一个去伪存真,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创意的过程。视觉文化时代为传统图形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通过视觉表现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融合,如对西方传统图形中的现代性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开发等,更好的为传统图形创新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传统图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最终促进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传统图形的表现意义

通过了解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更加深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传统文化表现、设计思想与以欧美为主的西方人的文化意识形态、设计思想都有各自独特的源流和特点,两者互不冲突,相映生辉。西方人的文化表现和设计理念,由于其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民族风气,体现出一种扩散式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带有表现独特个性的特质,在视觉设计作品中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自由性和个人意识,崇尚个性张扬,不受束缚的思想,西方的设计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具有严谨紧密的科学系统理论依据。其根本目的是求知,因此对所有的问题都要究根求源,都要经过形式上的逻辑思辨来把握,都是发散性思维与跳跃性思维的结合。

东方人的文化表现和设计理念,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表现比较集中,更加注重综合思考,带有感悟、神秘性和求同的特质,更加客观,追求事实依据,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觉把握和直陈式的描述,具有含蓄低调典型的中国人作风,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人只是宇宙渺小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与之对抗衡,而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宜,即所谓的“天人合一”。

四、总结

中国传统图形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图形才能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视觉文化对于传统图形创新的意义是,为传统图形的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视觉表现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同时形成系统详细的理念指导,如对西方传统图形中的现代性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开发等,更好地为传统图形创新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传统图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最终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视觉文化的传播要想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形成文化体制建设,使视觉文化体制更加健全,加强我国视觉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体制,提高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形成结构趋于合理、体系科学完整的视觉文化产业。另外要加快改革我国的文化外贸体制改革与建设,积极鼓励文化产品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与市场中去,通过参与不断竞争,强化自身水平,不断进入,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杭 间,何 洁,靳埭强冲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5

[2]罗 虹,葛 凌,黎典明中国民族艺术与文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

[3]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4]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1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

[5]李慧娟.包装设计:品牌的塑造[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

篇8

什么叫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新的概念,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事实上,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那的确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这一点来说,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是 “夕阳文化”,只能当作是古董或是文物珍藏起来,对于这种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传统思想、传统图案都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标志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相信大家对标志并不陌生,在经济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用于公众和社会活动的公用标志,还是用于商业性质的商标或是有关专利的专用标志,都可谓是无处不在。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种,是具有相当视觉美感的一种艺术造型,但它同时也是实用美术,它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近年来标志成为了CI策划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一个产品的名称,更是商品制造商的代言人和企业形象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标志属于现代设计的范畴。可是现代设计是不是就等于要将传统摒弃、淘汰甚至与之隔绝,又或是束之高阁?当然不是。我们从近年来一些脍炙人口且深入民心的标志设计的佳作中不难看到设计者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互相结合,互相融为一体的。

早在穴居和渔猎为生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就“仰则观以天文,俯则察以地理”,对宇宙和生命意识进行了思索。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各流派都纷纷阐释他们对世界、人生、伦理道法的见解,经时代的淘洗和积淀形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石。最具代表性的“太极图”,其形式和理念就常常为设计师们所借鉴,如深圳主体公园“水上乐园”的标志就是以“太极图”为基础设计的,并在“太极图”框架里加入了上下翻卷、生生不息的水纹造型,体现出“水上乐园”中主题“水”的形态千变万化的特点。它在强调动感、和谐的形式美的同时,蕴涵着变化统一、收放自如的哲学理念,传递着道家学说的“动静观”和“时空观”。

现代标志设计是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的基本功能是以图形传达信息,表现其内在的质量、特点,而以之作为沟通的媒介。标志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象对图形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图形进行有机的关联、编码,使之形成特定的符号系统。纵观历史,从原始社会的记号到图腾,从商周的象形符号到秦汉的印章,再从唐宋的幌子到明清的洋化标志,标志的变化无不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历史文化状况。我们在进行现代标志设计时可以借用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始符号来体现某种意趣、情感和思想;或者将原始符号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出新,使其具有传统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标志设计的意味。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标志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原中国电信的标志也很有代表性,是以“中”字及中国传统图案的回文作为基础,经发展变化而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寓意为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象征中国电信时时畅通,无处不达,形象的表达了中国电信的特点:科技、现代、传递、速度、发展。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并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得极具现代感的经典之作。 原北京王府饭店的标志也是此类设计的佼佼者。王府饭店地处北京王府井,是一家五星级饭店,此地原是清朝皇室官宦的居住地,饭店的建筑外形具有中国传统古典风格,所以该标志采用几何图形构成,以中国“方胜盘长”吉祥图案为基本形,经变化成垂直和水平直线构成上下左右对称的正方形,有秩序的经纬穿插,表现出王府饭店的规范管理、优秀服务的含义。在细节处理上,作者在四角处的线条有意断开,意在描绘“井”字,暗示饭店位置,同时“井”字寓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意。图形中间的“王”,既是王府饭店的第一字,又代表饭店在同行中的王者地位。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现出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今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从申办奥运会中所设计的申办会徽,到正式的奥运会徽,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特色,受到全世界的一致称赞。正式的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传达和代表了三层含义: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二是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三是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主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标志是品牌形象的象征符号,浓缩着企业和团体的特征、信誉和文化。代表着品牌的价值。优秀的标志不仅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由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本身也具有了不菲的身价。如凤凰卫视的标志,经专业机构评估价值达到了228.32亿元。因此,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实力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品牌之间的竞争。

标志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运用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面对国外各种思潮的冲击,完全背离传统是不可取的,对西方设计形式盲目接受、生搬硬套,简单的挪用复制或拼凑那将会丧失本民族文化的底线和个性。中国造型艺术多讲求哲学。儒、释、道三家交融互补的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和艺术创作,尊儒者追求入世,重写实;而坎坷之士则言佛,超脱尘世,艺术创造具有主动外拓意味,轻执着,重通脱,轻理性,重感性的“天人合一”的“自足”世界,不求形似求神似,追求抽象的意蕴,“顿悟”、“渐修”突破焦点透视和固定光源的明暗造型之法,创造了散点透视和线描塑造形象。而西方艺术以人为表现主题,强调再现、求真,吸收科学成就来塑造真实的艺术形象,强调人对客观自然主宰的地位。中西文化的精神沿着各自不同轨迹不断地延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可离开。

参考文献:

[1]顾黎明:当代艺术问题[M].(3).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36~51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2).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3

[3]冯天瑜:中国传统文化浅说[G].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0~17

[4]欧阳起英:标新立异―个人品牌标志[M].(2).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67~70

[5]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1

篇9

1 关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

1.1 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界定

传统是一种世代相传并且相传已久的具有特点的东西,它并不意味着保守,一成不变,就像一棵大树不断地长出新的叶子,不断地抽枝发芽,新叶老枝交缠在一起,向上生长,不断发展,即使有些叶子凋零了,可重要的东西还在,这就是传统。中国的民族传统元素种类很多,有抽象的,例如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等;也有具体的实物,例如京剧脸谱、唐装、中国结、印章和陶瓷等等,这些民族文化元素不仅仅是象征符号,更是蕴含了深远的民族文化精神。

在油画的创作中,根据画面需要将中国传统元素如羽扇、屏风、雕塑、写意花草或人物的柳眉杏眼融入其中,不但具有文化特殊性,还代表了地域特征性;既有现代感又不失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2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作为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古国,它早已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精神文明以及艺术模式,因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传统的审美情趣、文化观念和形式感官是不可分开讨论的。中国传统民族元素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产物,它以民族传统作为基础和根本,包含了人文历史和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

之所以要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中是有原因的。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中一些反审美倾向的影响,中国油画经历了一些不太乐观的情况,一些中国画家面对着潜入艺术殿堂的丑假恶的东西迷失了自己,背离了自己的创作初衷,由于陷入审美的误区,其作品脱离了群众。其次,由于受到外来文化以及不良观念的冲击,我国经过长时间历史探索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传统民族文化面临着衰减、消亡的危险。最后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不难发现,中国油画作品中无论其风格无论是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还是抽象主义,无论其风格变化多样,基本上都是对西方诸流派作品的模仿,独创少之又少,更谈不上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了。种种不良因素值得中国油画家们深思。

2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油画中的体现

将传统民族元素融入油画无非是在领悟了传统艺术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后将中国所特有的对色彩、线条以及造型布局的经验加入到创作中。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有很多,书法、陶器、玉器、窗花等都列入其中,但怎样可以将这些元素自然的融入油画中,使作品具有中国意味,这是值得画家们思考的。

2.1 国内油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著名的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通过不断地探索,以西方现代主义的方式来解析中国传统艺术,并以其为根本创造性的借用并改变了西方绘画的构图与审美观,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类型和精神面貌。林风眠先生以传统文化为艺术底蕴,并尝试性的将未来派的分离手法引入作品中,营造一种富有动态的艺术气息。值得一提的是林风眠先生在创作中仅仅是借鉴而非全盘照搬,在自身的艺术思辨中得到了升华,因而他的画作中具有强烈的东方意味,其对人物的解析以及结构的探索独树一帜。

受到先辈的影响,当代的许多油画家也开始探索着油画中传统民族元素的呈现。以周春芽为例,他对中国传统水墨画具有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是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表现主义融于一体,无论是具有情感的人物还是树木花草,在他的笔下无不呈现出轻松洒脱又引人回味的意境。这些均说明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作品中的积极影响和难得的民族文化的延续性。

2.2 国外油画家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借鉴

只要是优秀的东西便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承,这是亘古不变的定量。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凭借它民族性、特殊性和地域性,被世界各国所承认和应用。尤其是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不断加深,中西方在创作手段和艺术灵感上互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虽然西方艺术尤其是在绘画领域对我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同样不可忽略。有一位典型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画家,名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他把东方的装饰风格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花瓶、屏风、雕塑等具有明显的东方特色的物品使古斯塔夫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同过借助流畅的笔触和华丽的色彩将这些东方元素融入创作之中。

3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对画面意境的作用

意境在画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一个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归根结底是以意境为灵魂,生活为基础的。意境是抽象的,它是绘画作品中描绘的客观图像与画家想表达的情感的统一,其具有虚实相伴、令人回味等特点,可以使观赏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思想上受到感染。换句话说,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感觉。意境在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强意境的感染力对于画作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但要体现在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物象选择和色彩搭配也十分关键。中国油画最重要的特征是要体现出中国味,除了具有中人传统的审美还要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文化性,使得东方精神与油画材料得到极大的融合。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作品中,我们逐步意识到传统元素带给我们的感触和精神的洗礼。中国传统艺术注重意境的渲染,最常见的手法是借景抒情。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加强对景物的描绘的同时,将画家的情感抒写进去,组合构成,情谊与景物融为一体,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比如看到老树枯藤,艺术家在对其描绘时,将风景激发的忧伤寄于其中。

4 结语

油画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从最初的我们对西方作品的简单临摹发展到将中国的元素融入其中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油画创作,今天的中国油画一直在寻找着自身特色和地位。从许多的画作中我们会发现回归淳朴是当代艺术发展的特点,而一切传统民族艺术无不具有质朴的本性,因此一切传统的元素都是灵感的来源。在思想方面,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创作手法碰撞,其产生的绚丽火花在中国油画中迸发出来;在手法方面,油画创作中借鉴国画传统的大写意手法,展现出新的魅力。

我们的文化精神在油画中的体现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而非生硬和矫揉造作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深远历史,中国的画作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画作中人境合一的境界都是画家所要遵循和领悟的中国美学原则。我们应该放眼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其不仅给艺术家带来创作灵感,也将中国文化展示给世界,因此中国本土的油画家应该大力探索研究传统民族文化,将其融入作品中,展现出中国油画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万露.油画中的中国传统元素[D].四川大学,2007.

篇10

在社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文化通过劳动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智慧的提炼与概括,逐渐形成一系列优秀的文化特质,其中,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也同样在社会变革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优秀的传统设计文化固然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但由于其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故而其设计理论常以中国哲学、传统文学、东方史学等形式间接地被表达出来,具有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质,对于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传统图形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图形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类生活需求和审美方面,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前进步伐产生与变革,来源于生活和历史,又是人类社会性、个体性、群体性等方面的文化基础与发展动力,是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交际生活以及其他生活浓缩的产物。

在我国,可以被称为“传统图形”的符号和图形,数量是非常多的。一部视觉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历史,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设计也逐步从平面向三维四维延伸,设计中的空间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图形符号。

中华民族历经了13个朝代,具有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载体,中国设计艺术曾一度引领世界风向标,而在传统图形艺术的发展上,中国设计艺术一向具有独特浓郁的东方风格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形式,国际各国设计界都为其丰富性、多变性及如诗般的奇思妙想所深深吸引,作为一名中国人则为其成就感到自豪。曾有学者说,“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的”,而图形则是工艺美术的灵魂,它和生活的脉动息息相关,社会大环境影响艺术的生成,同时艺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形态,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并伴随着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填充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上,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这些图形在各个时代呈现不同的风貌,历史条件决定了图形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就艺术的精神层面而言却是一脉相承,它们有的精致秀美,有的粗狂雄浑,有的朴素,亦有潇洒,相互交错,相互攀生,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一抹亮色。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巫术礼仪、自然崇拜、图形记事,使晟早的传统图形得以产生。图形在设计中三种作用是程度不断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图形在设计中起着象征的作用,它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没在的关系,它是约定成俗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正式以图形的潜在象征意义展示在人们面前,它含义表达准确有效而且无可挑剔,而这正是图形由单纯的视觉图像作用经由其内在因果关系具有指示作用,再由长时间多个人对其的感受联想赋予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象征作用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图形意义不断升级的过程,由此可见,图形为了使设计中具有思想感情的信息更准确有效地传达,需要一个图形不断深化的过程。但如果一味盲目地追求传统图形,是不责任的行为,设计者只有认真了解传统图形与设计的关系,才能合理准确地把图形运用到设计中。

二、中国传统图形在包装视觉设计中的体现

设计文化中的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只有这样的包装设计才更具有内涵、更有生命力,这不仅是设计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在世界局势稳定的条件下,各国家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硬件实力上升为软实力,文化科学的高度直接影响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尖端的科技、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众多的设计人才为其争得了设计界的绝对话语权,作为中国,一个曾今的世界文明古国,一个有着曾足以影响世界的国际地位的国家,我们的包装设计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建构自己的设计理念,合理运用古老的东方文化,并融合吸收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最终发展为既符合国际化视觉语言,同时又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是值得思考的。

随着当前“视觉文化”设计风潮的到来,使我们处于一个像通货膨胀的‘非常时期’,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称之为“读图时代”,可见视觉因素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图片相对于文字具有更直观、更有效、更快速、传播途径更广阔的优势,这决定了视觉文化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设计主流。在这个时代,图像将压倒文字,图形语言将成为这个时代文化的主流传播方式。图像,已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进而形成我们今天的文化形式。“形象”符号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在旧有的实际思想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机遇。

对于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来说,突出视觉效果最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传统图形拥有丰富的符号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视觉魅力,因为缺乏媒体的关注和传播的渠道而渐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将给传统图形带来新的机遇,将大众化的文化形态,通过极具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使传统图形的视觉魅力得以充分发挥,用通俗易懂和传播途径广泛的视觉语言,使传统图形更具亲和力和大众性,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产品的信息传播有效率。视觉语言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视觉表现可以让不了解传统图形的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更加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传统视觉符号的大众化让人们更容易读懂传统文化。

在现代多层次交叉的信息环境中,创造设计作品的个性化,将各有利于强化视觉冲击力,起到出奇制胜的传达效果,同时它吻合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视觉环境,更加适合于视觉传达的表现。视觉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在让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冲击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走出国门创造了机遇。这需要我们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坚持作品中视觉文化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运用中国传统图形、传统文字和传统色彩,再融汇国际潮流设计理念,不断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统文化的大发展。

针对处于在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包装设计,提出“在传统

文化精髓与世界先进文化融合中创新”“创新中求发展”的设计观点,就传统文化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视觉文化时代我们的包装设计发展道路以及我们传统图形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系统论述。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图形、传统文化、视觉文化的研究,来挖掘包装设计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内在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世界各个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利用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积极适应国际竞争大潮流,这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要相当理解,把握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于意义,把设计过程做到一个去伪存真,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创意的过程。视觉文化时代为传统图形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通过视觉表现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融合,如对西方传统图形中的现代性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开发等,更好的为传统图形创新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传统图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最终促进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传统图形的表现意义

通过了解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更加深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传统文化表现、设计思想与以欧美为主的西方人的文化意识形态、设计思想都有各自独特的源流和特点,两者互不冲突,相映生辉。西方人的文化表现和设计理念,由于其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民族风气,体现出一种扩散式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带有表现独特个性的特质,在视觉设计作品中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自由性和个人意识,崇尚个性张扬,不受束缚的思想,西方的设计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具有严谨紧密的科学系统理论依据。其根本目的是求知,因此对所有的问题都要究根求源,都要经过形式上的逻辑思辨来把握,都是发散性思维与跳跃性思维的结合。

东方人的文化表现和设计理念,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表现比较集中,更加注重综合思考,带有感悟、神秘性和求同的特质,更加客观,追求事实依据,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觉把握和直陈式的描述,具有含蓄低调典型的中国人作风,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人只是宇宙渺小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与之对抗衡,而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宜,即所谓的“天人合一”。

四、总结

中国传统图形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图形才能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视觉文化对于传统图形创新的意义是,为传统图形的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视觉表现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同时形成系统详细的理念指导,如对西方传统图形中的现代性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开发等,更好地为传统图形创新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传统图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最终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视觉文化的传播要想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形成文化体制建设,使视觉文化体制更加健全,加强我国视觉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体制,提高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形成结构趋于合理、体系科学完整的视觉文化产业。另外要加快改革我国的文化外贸体制改革与建设,积极鼓励文化产品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与市场中去,通过参与不断竞争,强化自身水平,不断进入,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杭 间,何 洁,靳埭强冲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5

[2]罗 虹,葛 凌,黎典明中国民族艺术与文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

[3]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4]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1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

篇1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印刷、摄影、设计和图像传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非语言传达信息的方式发展具有了和语言传达信息相抗衡的竞争力量。标志,就是其中一种独特的传达方式。标志,又叫标识或标徽,它是以特定而明确的造型、图形来表示事物、代表事物,不仅对事物存在单纯的指示作用,还包括对其目的、性质、特征、主张、精神等的总体表现。标志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是以一种视觉艺术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具有其自身形式构成的特殊规律,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标志设计思想,而现代标志设计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但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标志设计,包括传统汉字、书法、吉祥符号、传统色彩等元素,从中汲取精华,获取创意资源,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作品的意趣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集中表现为传统图形、传统色彩、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及运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影响及其运用

1、传统图形的运用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出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通过对祥花、瑞草、凤纹、龙纹、祥云、盘长和通过象形会意等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表意性的中国“方块字”等的运用,这些在中国人眼中耳熟能详、耳濡目染的元素,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和教育中,并融入到血液里的一种质的因子,因此具有亲切感。在外国人眼中,这些传统图形则转化为一种视觉的符号,可以在进入眼帘的第一时间就能够识别出那是中国的东西。因为在视觉艺术上它们体现着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并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功能。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加之“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2010年世博会会徽,就是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象征着“你、我、他”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可说是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可以说汉字图形作为非常有效的设计元素与标志造型及内涵取向是一脉相承的。

2、传统色彩的运用

中国传统色彩可以说是丰富多样。其中红色最为典型,可以称之为“中国之红”。它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红色,因为在中国红色为吉祥、喜庆之色彩;在中国历史上是富有、高贵的颜色;带有中国喜庆味道的大红、豪华的朱红以及神秘的宫墙红等中国红,都是现代设计中被重视和使用的色彩,猛烈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生活中充满着红色的装饰主题。红色是构成了人们认同中国的颜色;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的颜色;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血液是红色的……因此红色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颜色的主色。会徽印信中的篆字“京”,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3、传统哲学思想的运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各流派都纷纷阐释他们对世界、人生、伦理道法的见解,经时代的淘洗和积淀形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是其中的三大要素,也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美学思想。这些朴素的传统思想构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艺术家的创作都是以其所处的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信念等文化背景为前提的,而中国艺术的文化主要受“天人合一”、“阴阳对立统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文化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结着一种理性化的象征形式。

中国银行的标志,造型简洁却寓意深远,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并在造型上借用了汉字演化的构成手法和古代钱币的形状,中心的方孔以中线贯穿象征流通和联系,外圆则代表中国银行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态势。集中体现了银行的行业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情结。

深圳主体公园“水上乐园”的标志就是以“太极图”为基础设计的,并在“太极图”框架里加入了上下翻卷、生生不息的水纹造型,体现出“水上乐园”中主题“水”的形态千变万化的特点。它在强调动感、和谐的形式美的同时,蕴涵着变化统一、收放自如的哲学理念,传递着道家学说的“动静观”和“时空观”。

传统文化是历史前进中的积淀,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它对人类创造现代和未来的文明,都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过分沉迷在传统的襁褓中,不加选择地“拿来”、“拷贝”传统文化的表面形式,而不是在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视觉图形符号重新演绎,那么设计将会失去光彩,将会失去生命力。

所以,我们要学会“再创”,学会提炼。“再创”过程就是一种“融合与创新”的过程,是一种图形内质的深入过程,设计师应是在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文化,在继承传统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又有所突破。在掘取传统素材的同时又要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从而设计出有生命力的中国现代标志。在中国现代的标志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走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篇12

川师大教育评价学李松林教授提到了学科思想,以前没有太多的思考,现在有所悟,我想从这先说起。首先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学科思想的教学呢?学科的传统文化渗透了学科思想。把学科思想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产生学好化学这门功课的意识,有效地促进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学习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此时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是每堂课的情感目标。如何来培养呢?从传统文化渗透的学科思想出发,例如通过对我国化学史发展的介绍,在商代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陶瓷,春秋战国时期就掌握了冶铁炼钢的技术,西汉时期就能进行湿法炼铜,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向学生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的发明就占了四分之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在世界前几位,甚至是第一位。

还有结合“纯碱”知识介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对中国制碱事业的贡献;讲“蛋白质”时,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另外,教材的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介绍了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在衣、食、住、行、工业、农业、生活和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重大贡献。这样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作用,并有了想学好这门学科的愿望,想为社会也作出贡献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初中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情感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意识到科学、社会与技术的关系。

在今后具体的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应重视在实验中培养。例如,在做实验中会产生诸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许多有毒有害的气体和污染物。我们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应该适时地对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减少和防止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另外,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药品的用量,从细节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还有,我们必须让化学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教材用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不仅反映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化学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也反映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了粮食产量的同时,却造成了水土污染;化石燃料的利用,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化学带给人类新技术、新成果、新成就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能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免遭破坏,形成“化学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为人类带来灾难”的意识,懂得科学技术最终是否能造福于人类,还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取决于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篇13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成熟的理论导向和操作模式,办学尚处在探索中。加上基础薄弱、生源素质差,办学实际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构想,导致中职学校办学困境明显,其中,德育与技能教育水平低的问题尤其突出。从2008年下半年起,湖南省武冈师范学校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君子淑女培养研究”实验课题(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学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化改造,创建“中职学生学衔制”(以下简称“学衔制”)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实验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改造传统的“八德”“六艺”,首创现代“学衔制”。

“学衔制”是一套学生品德与技能的评价方案,借鉴了学术界的“学衔制”、军队的“军衔制”等人才评价制度。分品德学衔,技能学衔,综合学衔三种。品德学衔序列有:初级孝士、初级礼士、孝士、礼士,技能学衔序列有:初级习士、初级能士、习士、能士。凡同时具备孝士、礼士、习士、能士学衔的学生,可以获得综合学衔君子(或淑女)衔。

武冈师范学校通过对传统儒家“八德”“六艺”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建立了新“八德”与新“六艺”。传统的“八德”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在这个基础上,联系社会与职业的要求,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武师人构建起学生“学衔制”教育目标考评体系。武师人新的解释是:(八德)孝: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悌:善待兄弟,博爱众生;忠:精忠报国,爱岗敬业;信:待人以诚,言而有信;礼:仁爱谦让,温和谨慎;义:正直公道,见义勇为;廉:奉公守节,勤俭朴素;耻:知耻明礼,去恶从善。(六艺)礼:知书达礼,和谐相处会做人;乐:音乐熏陶,情趣高雅会审美;射:体育健身,以武养德会保健;御:专业有术,身怀一技会做事;书:寄情书画,静心养性会修身;数:崇尚科学会运筹。在“学衔制”中,联系学生生活与职业道德要求,对新“八德”进行改造,制定“孝士”、“礼士”的标准;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与职业能力要求,改造新“六艺”,制定“习士”、“能士”标准。每个学衔的标准,按照“学衔名-观念性目标-指标性条目”的结构进行表述,既有指导性观念,又有相应的生活化、实践性的具体操作性指标支撑。观念性目标分A、B两段,达到A段的可授初级学衔,AB两段都达到的授正衔。

如“孝士”标准为:A知恩孝亲,尊师爱友,B尽责报国,真诚守信。最高学衔“君子”(淑女)标准为:“践行八德,精通六艺,厚德博学,励志笃行”。学校分阶段对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进行评价与授衔,凡考评合格者,通过大会进行宣誓与颁发学衔徽章;凡获学衔者,平时着装要把徽章佩戴在胸前。学衔还与学生的学分、评优、入团、入党、毕业及就业推荐等直接关联。

2.“学衔制”的优势。

笔者认为,一套好的目标评价方案应该有针对性,能够实实在在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具有内涵明确、易于操作、富于感染力等特性,武冈师范的“学衔制”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主要体现在承传性、人本性、自治性、系统性四个方面:

2.1承传性。顺应时代,扬弃传统,构建教育蓝图。

“信而好古”、“且述且作”,应是当代教育者的为学态度。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承传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对传统精髓的继承加上对现代职业教育特性的把握,必然使武冈师范的教育发展的步伐稳健而厚重。 2.2人本性。启发人性,切合需要,引导学生追求幸福。

“不学礼,无以立” 、“孝为德之本”。“学衔制”因为它的人性化与亲和力,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在武冈师范的学习,是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在奋斗,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习士”标准关注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学习态度,让学生形成职业神圣、终身发展的理念。“能士”标准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质和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概而言之,“学衔制”十分贴近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终生发展,让学生懂得孝道,讲究礼仪,学习得法,技能过硬。从而,老师快乐,家长满意,邻里称赞,单位欢迎,学生自豪。

2.3系统性。整体有机,简明有序,有效提高了教育效率。

“学衔制”是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的构建,是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支系统。按照实验方案,武师人构建了有校本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生态系统,分为四个支系:“学衔制”教育目标评价体系、“686”传统文化教育工程体系、“八修”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体系“六艺”技能过关考核体系,各个支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组织严密,涵盖全面,协调发挥出教育功能。

“学衔制”目标结构的显著特征是阶梯化。有简明、具体、可操作的优势。学衔目标设定大的原则主要遵循“三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简要化、生活细节化。设计时,武冈师范学校以《中学生行为规范》、《弟子规》、“八德”“六艺”等为基础,扼要地提炼出“孝”“礼”“习”“能”四个中心要求,四者齐施,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做到了德智体能四位一体,全面地涵盖了当今国家和职业岗位对一个中职学生的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