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1 14:46: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83
博兴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温度高,降水丰富,耕地面积大,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实行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对博兴县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建立完善的植物保护应用体系,将植物保护技术更多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发挥其价值。
1 植物保护现状
1.1 推广效率低
从事植物保护推广的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使得植保科技转化率低。在植物保护工作进行时,不能全面开展,不能把植保重点,植保目标不明确,不能够迅速地找到问题并解决,不利于植物保护工作开展,影响工作效率。
1.2 植物保护体系不健全
当前,相应的成立了植物保护机构和办公区,配置了植保工作技术员,但是植物保护体系还缺乏许多专业性设置,缺少对植物保护工作的全程记录和监督,导致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无法迅速得到解决,也无法真正发挥植保的作用,降低了植物保护工作的质量,不利于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开展。
1.3 缺乏管理经费
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资金短缺,无法添置和更新设备,缺乏专业的技术性人才,影响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缺乏资金,植保部门无法维持正常的开支,不能有效地运转,那么植物保护只能流于形式。
2 新时期植物保护展望
2.1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当今形势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植物保护工作开展,完善植物保护体系,建立专业的技术培训体系,根据人们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定时定点地组织专业植物保护技术人员对人们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让人人都了解和掌握植物保护技术,从而推动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促进植物保护工作开展,同时要让人们了解政府对植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决心和信心,由政府出资建设植物保护基地,公开透明地开展植保工作,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让人们了解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直观的感受植物保护技术的优势,亲身体验植保成果,增加人们的信任度,从而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
2.2 加生物防治
对农田植物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前提是要创造出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大环境,从而保证当地现有的天敌资源,协调好保护天敌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保证有益生物,有效控制有害生物。
2.3 提高农民保护意识科学除草
要大力推广植物保护新技术,强化农民对植物的保护意识,改变固有的传统种植思想和方式,减少人们对农业化学物质的依赖和使用,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农药对生态引起的破坏,有关部门要重视生物防治、物理科技和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运行,从源头上限制生物入侵情况,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2.4 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人员要重视植物保护工作开展,将其纳入日常的核心工作之中,同时要统筹农业生产活动,要同农业生产的各部门进行密切的联系,强化沟通交流,协调工作的一致性,相关负责人要签订责任状,积极组织各部门开展落实植保工作,确保农业健康发展。
2.5 绿色植保技术
植物保护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改进工作方式,调整工作结构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植保经验,大力发展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提倡使用生物、物理、农业、生态等方式应用。提倡绿色植保技术,实现农业绿色生产。
2 农业生产中加强植物保护的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植物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植物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持续增产,促进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2.1 坚持综合防治
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植物病虫害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要对病虫害问题进行综合防治,并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植物保护。
2.2 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
很多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增加农作物产量,会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从而对生态环境和植物保护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足,农民没有正确认识到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让每一个农民认识到只有做好植物保护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农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学习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农民对植物保护的认知,为植物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3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
植物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不同,只要防治措施得力,就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甚至能避免,例如一些说检疫性病虫害,通过严格的检测,能尽早根除,防止病虫害侵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准确的掌握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多层次的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控,从而确保农业发展的良好推进。在建立病虫害预测体系时要注意,不断提高生态系统预测水平,建设预测网络,加强预测信息管理,确保预测体系的准确性。
2.4 加强抗性育种过程
加强抗性育种的培育对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平抗病性育种和持久抗病性育种需要从育种的方法、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通过对育种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不同生态区域多种品种的最优配置,从而延长垂直抗性品种。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建立抗病虫害监测区,对害虫物种及病菌进行检测,从而为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5 加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农业生产中加强植物保护的重要方法,采用生物防治能有效地减少农药污染,降低植物保护成本。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到达植物保护的目的,生物防治的前提是创造出有利于害虫天敌生长的环境,确保害虫天敌资源的充足。生物防治能有效地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6 加强病虫抗药性检测及治理
建立病虫抗药性检测系统能分析出病虫对常用农药抗药性的发展趋势,从而对病虫抗药性进行跟踪治理,因此,要将病虫抗药性防治当做植物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措施。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病虫抗性治理体系,定期对病虫防治效果进行检验,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用药,从而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园林设计;植物保护;工作要点
正文:
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工作时,要将植物的保护和应用进行强化,而如今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相关影响,对于植物进行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对城市园林工程进行设计以及做好植物的保护工作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更好的调整,为城市中的人民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在对园林设计中,要根据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进行相应配置,对植物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特点进行关注,做好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城市园林工程方方面面的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是一道独特的色彩,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所提升,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于周围环境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影响和破坏,因此加强对城市园林工程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在园林工程设计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植物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满足人们对于植物和园林的观赏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在对园林工程中的植物进行保护中,从整体上出发,对植物中出现的病虫害情况进行重点治理,将其发病机理和时间掌握清楚,提升应对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可以看到城市园林和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几个问题
2.1缺乏对植物多样性的考虑,降低了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中,不仅要对于人们的需求充分满足,同时保护好植物也是至关重要的找工作内容,当前我国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进行配置中,整体设计结构相对比较单一,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植物如果结构单一,那么在应对病虫害时能力就将有所降低,长此以往,病虫害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出现大面积植物死亡情况,例如在我国贵阳地区,存在着非常多外来病虫害,如如悬铃木网蝽等等,这些病虫害来势汹汹,传播速度和范围非常广。
2.2盲目引进新物种,影响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常常会应用到一些外来新物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园林设计起到了增添色彩的目的,从短期效果上来看,对于能够达到的观赏效果有所帮助,但是从植物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种植物所能够使用的环境是不同的,受到气候以及温度的影响,很多新型物种发生了大量死亡情况,对于经济以及社会效益都会造成危害,例如,产自委内瑞拉的水葫芦被我国许多城市引进,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不受控制的疯长,造成了湖泊河道的阻塞,破坏了生态平衡。
3完善城市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
3.1利用本地植物,注重多样性
植物类型的不同在对其所需要生长环境也就不同,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资源浪费情况,首先要考虑对本地植物的应用,这样能够对当地环境以及其后进行适应,同时生长速度也将会更快,对于病虫害也将拥有更好的地域能力,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势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将光照以及土壤结构等因素充分考虑与其中,将植物配置实现一个协调、相互制约的圈子,这样植物将会呈现出多样性以及稳定性,从而对于减少病虫害也有所帮助。
3.2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保护能力
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植物是具备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的,而如何将这种技术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是需要就对植物进行合理设计和搭配,将植物所体现出来的多样性进行关注,通过植物之间自身存在的特性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相互之间的保护工作,形成稳定的植物群体,同时将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树木根据其特征,确定出最佳的组合方式,实现植物的多样化,例如在进行园林设计中通过乔木以及灌木等组合进行分配,提升园林植物的自我修复功能,并减少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
3.3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对园林设计中,相关人员要首先了解植物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关系,对其进行认真考虑和分析,对配置植物时不仅要保证具备观赏价值,同时将植物之间所能够存在着的竞争以及特性充分展示出来,这样对于避免发生病虫害也有所帮助,这是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要具备的因素,比如,在园林设计中将龙柏、侧柏、翠柏、桧柏等桧柏类树木设置与其中,但是这种树木容易发生梨锈病和苹果锈病,因此在栽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间距,一般设置在50cm,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隐患。
3.4做好病虫害预防
病虫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在对预防工作中,如何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完成预防工作,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的对经常发生病虫害的植物进行预防处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消灭,另外采用科学的病虫害处理方式,将人工以及化学方式相互结合,例如在对植物进行搭配种,可以将一些具备驱虫病害的植物应用与其中,降低发生几率,还可以将植物进行分区管理和控制,技术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整理,提升提高植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园林工程设计工作需求度不断增加,园林工程设计以及植物保护工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加,通过园林设计中植物所发挥的作用上来看,更好的保证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但是从文章中所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因此必须要对植物保护的措施进行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陈琳.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J].现代园艺,2016,08:125.
[引言]:野生植物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生态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大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效益角度来说,野生植物资源观赏、药用、食用以及原材料利用价值较高,是花卉、药品、食物、化工、建材及纺织等产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做好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问题分析
1.1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不强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种类较多,分布范围较大,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当地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对珍稀的野生植物缺乏正确的认识,保护意识不强[1]。而对林区工作者而言,也很少将野生植物宣传保护工作做到位,从而更加淡化了林区群众的野生植物保护意识。野生植物为国家公共资源,不属于个人,而有人为了一己私利,随意砍伐野生植物,为野生植物资源带来巨大破坏,导致一些珍贵的物种出现了流失与消亡。
1.2管理机构不健全
因为在思想上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认识到不到位,造成管理机构不健全,未安排足够的人员。而机构与人员业务素质也有待提升,很难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种类较多,鉴别难度大,易于携带,从而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与学习力度,提升人员素质与能力,满足野生植物保护工作需要。
1.3经费投入不足
相比于野生动物,人们对野生植物关注度不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也没有尽快购置必须的设备,工作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导致野生植物保护与监测技术落后,管理效果不理想。
2、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2.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为增强群众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应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宣传范围,提高认识。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中,要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参与进来,让更多人关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例如:要采用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等方法,切实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同时鼓励群众成立民间野生植物保护组织,通过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发挥应有作用。此外,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野生植物保护网站,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提升宣传效果,让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2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要建立健全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机构,增强野生植物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的意识,提升在野生植物保护上的业务素质,并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宏观调配机制进行优化,确保野生植物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避免由于过度消耗资源造成出现新的濒危物种。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上,应采取可持续的方式,重点保护好珍惜野生植物的基因,在自然保护区中划出重点保护区域,实行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此外,还要大力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人工的方式栽培珍稀野生植物,加快人工繁育的速度,如人参、三七、天麻、黄连等,确保种群数量逐步扩大。
2.3增加经费投入
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而言,涉及范围大、事务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提升保护工作成效,要加大对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力度。对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保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针对现阶段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资金不足的情况,各级政府要加快公共财政结构的调整,投入更多的经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并通过对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工作效率。面对着野生植物资源不足与社会需求猛增的矛盾,以及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人工培育工作,从而有效缓解野生植物资源种群的生存压力。同时还要加大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力度,发挥出科学技术的作用,确保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得到提升,真正解决野生植物资源锐减的问题。
2.4 改善野生植物生存环境
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中,要禁止各种破坏行为,任何人不得擅自上山采挖野生林木树桩,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采伐、火烧等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感染。此外,还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发现病虫害以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蔓延[2]。同时要谨慎对待外来物种的入侵与引种,一般情况下,自然保护区不能引入外地植物物种。要逐步改善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禁止以任何方式破囊吧植物的生存环境,尽快建立起繁育基地,并做好迁地保护等工作。
3、结语
总之,对于当前群众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各部门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为真正提升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成效,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进来。此外,还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认识,从而确保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农业部植物检疫实施细则》、《江西省植物保护条例》、和《江西省植物检疫办法》,以及江西省植保植检站赣植(检)字[20__]2号文件的通知精神,我站自今年3月份以来,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现总结如下:[文秘站网站的领头羊—文秘站网:]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宣传和学习:为了增加种子生产经营户尊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广大农民维权意识,我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种子生产经营户集中学习,3月17日,全县各乡镇种子生产经营户50余人,云集我局集中,主要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农业部植物检疫实施细则》、《江西省植物保护条例》、和《江西省植物检疫办法》,以及江西省植保植检站赣植(检)字[20__]2号文件通知精神,学习班由植保植检站站长汤建国主持,会上主管植保植检工作的樊文华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对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对经营户希望提了几点要求;之后汤建国同志宣讲了《江西省植物检疫办法》等法律法规,并宣读了江西省植保植检站赣植(检)字[20__]2号文件通知,对市场检疫提出了具体安排和布置;最后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刘定忠同志对《江西省植物检疫办法》进行解读。使老的种子经营户法律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使新的种子经营户熟悉了植物检疫的法律知识。学习班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广大农民种子检疫维权知识的宣传,3月份以来,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张贴植物检疫法规、检疫宣传画的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植物检疫法规和检疫维权知识,其中科技下乡1次、技术培训2次、张贴植物检疫法规14张、检疫宣传画35张。从而提高了农民朋友的检疫维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及时深入全县各种子生产经营网点,开展了植物检疫执法大检查:为了使检疫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3月份以来,我们共出动10次,深入各乡镇(含村)种子50个经营网点,进行了市场检疫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即有无植物检疫证书,证书的内容是否与货物相符;2、查看种子包装上的标签:即标签上有无植物检疫证号及证号的真伪。3、种子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调查,重点查验是否进行登记,未登记的要进行补登。
__县植保植检站
作者简介:侯明生(1952-),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从事植物病理学教学与研究。
国内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及农科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相关院校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因此,不存在统一性质的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依据华中农业大学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认为,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是指那些政治思想过硬、敢于肩负时代使命,立足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勇于探索和解决植物保护相关的科学问题、实践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并据此建立了一套植物保护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植物保护核心课程、植物保护实践认知、创新能力培养、科学人文关怀体系建设四个方面。
一、植物保护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一)精炼教学内容,跟踪专业科学前沿
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人才培养的原动力。培养体系重点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和植物检疫学等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将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和植物检疫学等课程的学时分别压缩至48学时、40学时、48学时、40学时、48学时和40学时,大力倡导学生课外自学。强化了夯实基础知识、注重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传统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进展相结合,反映学科发展动态,注重以现代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进展解释传统植物保护学问题。例如,利用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阐述植物症状形成机理、将分子诊断技术引入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将微卫星标记技术引入迁飞性害虫的教学和结合雷达监测技术讲解迁飞害虫的迁飞机制等。
(二)重视专业教材建设,注重精品课程建设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师团队承担了国家精品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编写工作,担任主编《普通昆虫学(第二版)》(雷朝亮、荣秀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侯明生、黄俊斌主编,科学出版社,印刷中)、《植物害虫检疫学》(杨长举、张宏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植物病害检疫学》(洪霓、高必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城市昆虫学》(张宏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食用菌栽培学》(吕作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张国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等,担任副主编的教材有《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谢联辉主编,科学出版社,印刷中)、《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园艺植物病理学(第二版)》(李怀方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和《昆虫学研究方法》(赵惠燕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等教材。同时,加强主干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建设,其中普通昆虫学课程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和植物检疫学课程为湖北省精品课程,以这些优秀教材为核心构建的精品课程不仅证明了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广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扩充了广阔的自学空间。
(三)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强化年轻教师培养
自2007年以来,植物保护专业先后新进教师26人,其中教授两人;学院面对海外聘请了“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五人。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和农业昆虫学等主干课程组建了优秀的教学团队,每门课程均有三名以上的主讲教师,并至少有一位教授担任主讲,原则上允许专业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主讲专业教师。如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团队由姜道宏、李国庆、程家森、谢甲涛和张静等五位教师组成,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团队由侯明生、黄俊斌、罗朝喜、蔡丽和郑露等五位教师组成,普通昆虫学的教学团队由雷朝亮、牛长缨、周兴苗、付新华、朱芬、朱智慧和杨凤连等六位教师组成,农业昆虫学由张宏宇、王小平、华红霞和吴刚等四位教师组成。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实行了导师制,如姜道宏教授和李国庆教授分别负责指导谢甲涛博士和张静博士的教学工作,侯明生教授和黄俊斌教授分别指导蔡丽博士和郑露博士,青年教师随堂听课、观摩。青年教师必须参与实践课程教学、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并将青年教师是否参与实践活动作为年终考核及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植物保护实践认知体系建设
(一)建立作物生产实习课程体系
该课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种植稻、麦、棉和油菜等重要农作物,调查病虫害发生,获得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的实践机会。作物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耕种实践,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进行,贯穿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及其实验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课题组组建了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立和探索了田间教学方法,如现场指导、评比、邀请知名教授现场教学等。课程要求紧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实时关注国家农业生产,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和气象因子等对作物的影响,阐述植物保护专业及农业科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学习植物保护专业的自豪感。2009年王小平等就该课程建设及运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9]。
(二)重视强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将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普通昆虫学实验、农业病理学实验和农业昆虫学实验等实验课程设立为独立的必修课程,加强了学生对理论课程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在专业理论基础课及其实验课结束后,教学安排长达三周的野外条件下的植物保护专业基础实习课程,为学生提供独立、完整的时间进行实践。该课程在湖北省大别山区进行,对当地常见昆虫及病害进行考察,并采集、制作和鉴定标本,培养了学生连续实验和观察能力,加强和巩固了学生的植物保护专业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培养了其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植物保护专业的大学生科研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相关,而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主渠道,可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植物保护专业教师经常会结合经典实例阐述重要的科学发现,在锻炼学生科研思维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科学研究的真实印象。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植物保护专业配备了充足的实验课程和完善的实验条件,保证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一些基本试验,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柯赫氏法则,学生需要完成病害标本采集、病原菌分离纯化、接种观察病害症状和病原菌再分离纯化的整个流程,既加深了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等技术鉴定病原真菌,不仅涵盖了传统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也引入基础性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这些课程教学及其科研活动,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为他们今后从事更多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坚持和重视校外生产实习
为了加强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建立并长期坚持毕业生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制度,完善实习内容和过程,规定每位学生必须坚持深入基层的工作制度。在学生实习方式上,按照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特点的发展进行实习单位的分配;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采取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和集中安排实习工作的管理方法;建立了一支由多学科、多技能、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的校内教学导师队伍,并聘任了一批植物保护技术人员、科研院所专家、企业家等做校外指导教师,明确了学生实习单位及校外指导教师的责任。同时,华中农业大学加强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充分保障专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校外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从1972年开始,植物保护专业坚持让学生下基层实习,40年来从不间断。植物保护专业这种生产实习的模式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农学专业和植物科学技术专业得到了大力推广,对学校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实践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将对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一)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
“硕彦计划”是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设立的一种旨在培养植物类科技高层次拔尖人才的探索性培养模式。该计划根据学生自主报名的原则,从一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一批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且具有良好学术潜质的学生进入教师的实验室提前接受学术科研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大学三年级结束时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合格的学生根据意愿于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通过实施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贯通培养方式,不断优化办学资源的育人效能,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那些参加“硕彦计划”的学生在创新欲望、能力和自信力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2010年以来共有两个学生团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资助,主持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8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荣誉和奖励主要有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两人,十佳大学生两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研究生录取比例为45%。
(二)鼓励本科生申请创新性科研项目
培养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一直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的重点之一。华中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开发性实验教学工作,出台了多项重要举措,如制定了“华中农业大学各类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实验室应根据“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要求,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及研究生培养等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面向本科生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使用效益,积极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植物保护专业教学也针对本科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机会进入相关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给了大学生一个实践与科研的机会,申请者根据个人的兴趣及爱好,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申请报告,并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进行立项。立项后,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所有项目都必须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检查。SRF项目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发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2011年和2012年植物保护系SRF立项分别达到12项和20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显著,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银奖一项,“湖北省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二等奖各一项,湖北省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一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项。
(三)加强毕业论文研究过程管理
一般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始于第四学年,现已将选题时间提前到大学第二学年结束至第三学年开始。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地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植物保护专业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严格,每位学生必须在大三阶段进入教师的实验室。在选题时向学生公布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及拟定的课题名称,供学生自由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后确定研究方向,自主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预备性试验等,进入开题阶段后,学生将在教师或高年级研究生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直至撰写研究论文和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导师对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进行指导。答辩时成立答辩委员会,严格要求毕业论文答辩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真正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自首届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有七篇优秀论文获一等奖、六篇获二等奖、12篇获三等奖、九篇获优秀奖;此外,2005年至今,共有17篇论文获湖北省毕业论文创新奖。
四、科学人文关怀体系建设
(一)搭建“教授接待日”活动,指点学生奋斗目标
学院创建了“问学斋———教授接待日活动”,突出“问学”与“导学”两个方面,倡导师生平等对话、自由畅谈,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帮助大学生启迪智慧、开阔思维、广博知识、提升内涵。通过专业教师与学生的问学交流,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保护专业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另一方面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人生经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学术热情和科研兴趣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问学斋活动”从2008年开展至今,举行了22期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的教授接待日活动,植物保护专业16名教授,两名外聘“楚天学者”,以及一批副教授和讲师走进“问学斋”,面对面地与本科生谈科学、话学风和谈人生等。有的教师多次参加活动,参与活动学生近2000余人次。“问学斋”为师生互动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校内已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多次被《湖北日报》《人民网》《凤凰网》和《楚天金报》等媒体重点报道。
(二)创办“三农讲坛”学术报告活动,开拓大学生国际视野
为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院启动“三农讲坛”大学生学术报告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和企业家等来学院面对本科生讲学,讲述学科前沿研究进展、讲授自我成长历程,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补充传统课堂内容的不足,提升大学生整体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实现学术育人。一方面,积极邀请学界专家和岗位科学家开展前沿讲座和特邀报告、推荐优秀博士生开设“博士讲坛”、联络杰出校友来校开展“校友讲坛”等,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三农讲坛”的形式与内容。近两年以来,“三农讲坛”共举办与植物保护相关的学术报告49场,邀请到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韩国等近百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邀请国外专家开设了全英文讲授的暑期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为超过三千人次的学生奉献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这些讲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了重要参考,提升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向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和大力支持。
(三)师生共建植物保护协会,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植物保护协会的宗旨是“以趣味让会员愉快,以知识让会员认可,以实践让会员成长”。除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外,教师也是该协会的重要会员,为学生提供经费支持和专业知识支撑。植物保护协会关注农业科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意识,服务“三农”。协会积极开展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植物保护实践活动,如开展走进实验室、走近科学家、走进科学活动,不定期邀请院系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研究生座谈;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如“狮山行,标本集”和“小型书签”制作等活动;走进校外的农业部门、农资企业以及周边农村服务“三农”开展科普活动;参与解决植物保护的实际问题,这些活动协会将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紧密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展大学生植物保护方面的知识体系,提升大学生自主思考科学问题、自主学习和勤于实践的能力,推动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进程。
目前,城市公园的植保人员多数是临时工,其流动性非常大,而这些植保人员普遍缺乏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不懂得如何在栽培与养护的过程中对不同种类的植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当病虫害发生时,也不注意观察其发生的时间,不能够把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别是在农药使用方面,多数凭借的是经验,不能够科学、合理的选择农药种类,而且喷洒的手法也比较落后,这不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资源也构成了浪费。
二、加强城市公园植物保护管理的对策
1.合理配置城市公园内的植物种类
我们在对城市公园植物种类进行设计时,必须要统筹规划、权衡利弊,对每一种植物的特性进行认真分析。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如此才能够在保证植物的观赏价值的同时,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使每一种类的植物都能够健康成长。比如有些城市公园主要是依靠翠柏、龙柏以及桧柏等树木,这些柏类树木虽然是比较优良的树种,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些柏类树木同时也是苹果锈病、梨锈病的转主寄主。所以公园规划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种植间距控制在0.5m,这样有利于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2.提高对对外来物种的认识程度
外来物种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不但能够破坏生态平衡,还能够对地当的经济带来一定损失,因此,公园植保人员必须要提高对外来物种的认识程度。公园管理层必须要给予外来物种更多的认识,可以利用宣传栏、公园网站等媒介提高公园工作人员对外来物种的认识程度。当公园需要进行苗木调运,或者是引入新品种植物时,必须要上报给主管部门,并且经过专业的检疫机构审核完毕,确定该物种可种植之后,才能够在公园内部进行栽培,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侵害。
3.提高检疫意识
检疫是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公园的一项重要手段,公园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工作中去。一是城市公园可以成立相应的检疫机构,负责对调运与引入的植物进行检疫,对检疫的植物拥有一票否决权,即:如果发现引入植物有病虫害的嫌疑,有权对该批次的苗木进行罚没与销毁。二是要健全检疫制度,要规定凡是没有经过检疫机构检疫的苗木,绝对不允许栽植,对于擅自栽植的人员必须要进行严肃处理。
4.加强公园植保队伍的素质建设
一、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植物资源因为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野生植物资源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野生植物在在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而且野生资源具有种类繁多,有丰富多样的基因的特点,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是有机物质的第一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和水分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异能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正好可以满足自然界物质的能量循环的需要。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的平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一般的野生植物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较偏远的地区,然而在当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都较低,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不够,保护意识很淡薄,加上相关部门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没有普及教育,没有在各种传媒上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严重不足。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法律观念的缺乏,再加上大部分人都认为野生植物是没有人管理的,可以随便的采挖,因而存在着严重的乱采乱挖,甚至是多度采挖的现象。同时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地被其他用途所侵占,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大量减少,生长环境严重退化,分布地区减少,物种濒临的危险更加的严重。
一些领导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不足,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人员严重缺乏,并且业务水平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很多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概念认识不清,单纯的把野生植物资源认为是几种花草树木嘛,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用处,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而且在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工作人员很少。野生植物资源的主管部门在执法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在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方面都不能适应管理保护工作的需求,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认识不清给科学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虽然相关部门组织过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但大部分也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只是调查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我国繁多的濒危灭绝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实在是收效甚微。总之,我国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相关的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保护管理系统。
三、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从源头抓起,转变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认识的错误观念,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保护观念。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要未雨绸缪,对生态和社会生产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严格管护,能够防止更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不但可以减少管护的难度也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是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对策。在充分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不能够只重视对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工作,要认识到很多物种濒临灭绝都是由于森林和草原等过度开垦和破坏造成的,所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引导人们研究和开发可替代的能源,这样就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大众宣传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让人们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众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让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生力军,共同承担起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责任。同时要使得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就要从青少年的教育抓起,将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的常识纳入到日常的课程中去,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的局面。
遵守相关的自然规律,才能让野生植物资源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在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适度大胆的改革,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各级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森林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的监督,依法严厉地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向良性和健康方向发展。
政府要从政策方面和资金的投入方面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并且要转变保护的对象和模式,以前在野生植物的保护方面都是只注重对较大型的木本类植物的保护,经常忽略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保护。实际情况是草本植物因为生活能力较弱,对于自然环境尤为的敏感,加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极易走向灭绝的边缘。所以在野生植物的保护方面要注重对草本类植物的保护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环境绿化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局对林业绿化在铁路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有了新的充分认识,林业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配套设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建设工程中的靓点。另外,随着路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民心住宅工程战略的实施、铁路沿线绿色通道建设和打造流动的绿色走廊的实施,铁路林业绿化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铁路居住环境绿化和铁路沿线绿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相应的林业绿化的植物保护工作并没有跟上,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1.1绿化设计时忽视了树种的合理栽培
近几年,几乎所有的新建小区绿化都是下面铺设草坪,上面零星点缀一些乔、灌木,造成植物品种单一,乔、灌、地被植物搭配不合理,出现了重视绿地数量忽视绿地质量,以草代木、以小灌木代替小乔木的现象,造成先天设计不足。
1.2只重视建成速度而忽视了质量
施工中,为了赶工期和经济效益,不严格按要求进行科学整地,树穴不规范,树木土球不标准,基肥很少施入,使用下房土和垃圾土,造成植物成活后营养供给较少,树势弱,生长不良。
1.3养护管理不当
常言说的好,三分种七分养,栽是一时,养是长期。每种植物都需要根据其生长规律进行合理的施肥、浇水、修剪。现在很多地方只重视水分的供应,而忽视了浇水时间和施肥问题。
1.4没有重视绿化苗木的检疫
每年春秋季绿化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或时间紧任务重,忽视了检疫,致使不少危害性病虫、杂草得以传入。
1.5只重视使用化学药剂而忽视了其他有效方法
一旦发现了病虫害,为了防止其蔓延,马上用速效或剧毒的药物喷施,造成对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很多其他防治方法,如黑光灯诱杀、利用天敌、生物制剂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2对策
2.1建立合理的铁路林业绿化设计格局,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的发生制定一个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注重生态意识与艺术效果的结合,扭转铁路林业绿地安排的随意性,逐步调整不合理的树种配置。林业绿化应根据各地气候、地理位置、人文景观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规划,不能依葫芦画瓢,拘泥于其他地方的模式,更不能盲目追风,要活学活用,充分展示自己的地方特色。选择树种时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本地的特色、个性和风格。绿化植物配置要因地制宜,植物种类要多样化,种植结构要有层次。
2.2建立科学的林业绿化施工程序,严格按铁路林业技术规范施工绿化施工应严格按林业绿化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科学施工。严格按2009年1月1日铁道部出版的《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规定的要求施工,林业绿化施工最好选在适宜苗木移栽的春、秋季节进行,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不要片面要求工期,整地时要尽量避免使用下房土和垃圾土,特别是表层要使用熟土,并注意施入基肥。
2.3合理养护合理养护是抑制和消灭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方法,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根本措施。
2.4加强病虫害的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的组成部分。建议铁路林业部门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对林业绿化苗木实行严格检疫,发现有害生物要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减少外来病虫害的入侵。
(一)病虫发生及防治情况
截止6月24日,全州大春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91万亩,防治162.76万亩次。其中稻飞虱发生76.44万亩,防治143.15万亩次,全州普遍发生;稻纵卷叶螟发生11.72万亩,防治15.27万亩;水稻叶瘟发生0.85万亩,防治3.36万亩次;玉米叶斑病、玉米螟虫等零星发生。小春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67.74万亩,防治70.82万亩;其中小麦锈病发生17.47万亩,防治18.79万亩,小麦白粉病发生20.87万亩,防治21.84万亩,油菜蚜虫发生10.39万亩,防治10.16万亩。
(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情况
1、田间调查及收集数据情况:严格按照《全国病虫测报规范》及《云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根据病、虫情发生发展趋势对小春、大春作物病虫害进行田间调查;从田间病、虫始发进行系统和宏观调查,每周邮件收集各县调查情况并整理分析、编写周报,按时向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测报处、省植保站、州农业局信息科报送重大病虫发生动态。今年稻飞虱特大发生,自6月5日全州启动水稻稻飞虱应急防治预案三级响应,成立了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防治指挥部,同时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进一步强化了日报制度,每天将发生及防治情况上报指挥部和省植保植检站。
2、报送报表情况:截止6月24日,发出病虫情报8期580份,大、小春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周报表29份,模式报表16份,各种统计表格7份。
3、鼠情监测:每月连续3天开展农田鼠情监测,随时掌握鼠情消长动态,据监测:1~6月共捕鼠5只,平均鼠密度0.3%,最高的是1月份为0.7%;共向省植保植检站报送鼠情调查表格3期9份。
4、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州范围内稻飞虱普遍发生,主害生最大面积达65.5万亩,发生程度重,达三级应急防治指标。州政府、州农业局高度重视稻飞虱防控工作,分别以关于做好水稻稻飞虱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为内容形成文件下发到全州八县,要求各县充分认识稻飞虱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早部署,落实责任,真正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稻飞虱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并启动稻飞虱发生及防治情况日报制度,与此同时各县政府及农业部门也高度重视稻飞虱防控工作,及时启动水稻稻飞虱应急防治预案二、三级响应,成立稻飞虱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做好防治物资的调运储备,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统计灾情、宣传发动群众迅速开展稻飞虱防控工作,并通过组织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带动全州开展稻飞虱的防控工作。截至6月23日,全州共投入防治资金103.96万元,投入科技人员17819人次,投入防治人员537524人次,组织开展培训438387人次,出动机动喷雾器12181台次,开展防治143.15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45.36万亩,目前第三代稻飞虱已基本得到控制,全州田间平均虫量715头/百丛,已低于防治指标,稻飞虱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稻纵卷叶螟发生11.72万亩,水稻叶瘟发生0.85万亩,玉米叶斑病、玉米螟虫等零星发生。针对当前形势,积极组织人员深入田间进行宣传发动群众开展防治,共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治15.27万亩,水稻叶瘟防治3.36万亩次。
(三)植物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积极宣传贯彻《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上半年来全州植物检疫人员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1至6月份每逢集日,各县结合查验两杂种子市场门点进行宣传,全州累计出动检疫人员1000余人次,20个集日,共接受咨询3万人次,印发资料2000余份,深入种植生产基地进行植物检疫宣传200余次。通过上述方式,使《植物检疫条例》得到进一步贯彻实施。二是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加强对“红火蚁、葡萄根瘤蚜、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梨枯梢病”等监测,特别是加大对“稻水象甲”疫情的监测力度,目前正全面开展疫情调查中。三是做好调运检疫、邮政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调运检疫:按照调运检疫程序进行检疫,对未发现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繁殖材料、植物及其产品签发植物检疫证书。今年上半年全州共实施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2143批次15976吨。邮政检疫:上半年全州累计办理邮政检疫207批次,目前邮政检疫工作顺利进行。产地检疫:上半年全州累计对茶叶、水果、西瓜等开展产地检疫75725亩,其它“两杂”制种基地正在进行中。
(四)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在今年1月份与××县植保站到兴旺农资市场对部份农药经营户进行了标签抽查及对所设的放心农药门点进行了检查考核,检查考核结果放心农药店基本无违规经营现象。二是根据还有部分农药经营人员需要培训的实际,在5月份举办了一期农药经营上岗培训班,培训农药上岗人员68人,使全州的农药经营上岗培训人员累计达到1610人。三是于3~6月先后4次参加州农业局组织的科技宣传活动,对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农药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等进行了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五)、积极推广植物保护新科技,提升植保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
1、玉米灰斑病综合治理示范。在××县平坝乡开展玉米灰斑病综合治理210亩示范。
2、设施避雨栽培防治葡萄病害示范推广,在××、砚山、丘北等县示范300亩,带动全州2000亩葡萄优质高效生产。
3、辣椒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在砚山、丘北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控制辣椒害虫应用示范,通过使用烟青虫性诱剂诱杀成虫,全州共进行示范2500亩,其中砚山县2000亩,丘北县500亩。
二、工作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今年针对水稻稻飞虱特大发生态势,州县各级部门十分重视。5月18日,××州农业局发出《关于做好稻飞虱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5月27日州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水稻稻飞虱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6月5日州农业局正式启动××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预案稻飞虱防治三级响应,这是我州农业系统首次启动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各县农业部门及时启动水稻稻飞虱应急防治预案,相继成立了稻飞虱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农业科技人员下村指导农户开展统防统治,掀起了防治稻飞虱的。
二是加强病虫监测和田间调查,严格汇报制度,及时组织防治。自6月5日启动稻飞虱防控预案以来,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形成日报和周报,及时上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测报处、省植保植检站、州农业局,同时反馈到各监测点。通过密切监测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出预(警)报,组织农户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为大面积防控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是逐步完善全州植保体制机制。由于国家植物保护事业机构只设置到县级,乡村级植保队伍建设靠市场机制配置。我州的乡村植保力量非常薄弱,为破解这一难题,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之机,全州在所有乡镇专设植保员一职,现已配备人员107名。同时为改变农业生物灾害防控靠单家独户农民完成的状况,在全州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办法,全州试行推广。
四是完善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络。××州是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站之一,现全州测报网络已趋于完善,遍布全州主要作物种植区测报网点30个,有自动虫情测报灯9台,监测覆盖我州主要农作物病、虫、鼠等生物灾害。
五是作为全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指挥中心机构,××州植保植检站承担发动和防治指导的主要工作。在应急预案执行中,及时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开展防治技术培训,并在还没有一分防控专项经费到位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共为县上提供统防统治用药200公斤,机动喷雾器100台,防护服100套,防护手套120双,口罩1600个,支持培训经费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各县开展防控工作。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经费严重缺乏,给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极大被动。今年由于受暴风雨日和适宜温湿度等气候条件影响,××州境内水稻稻飞虱普遍发生,呈特大发生态势,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加大了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难度。
2、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对植保植检工作不够重视和支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植保工作真正提高到植物卫生防疫事业的应有地位,仅凭农业系统的植保技术人员力量太薄弱。
3、基层植保科技人员素质急待提高。今年虽在全州所有乡镇设有植保员,但大部分植保员植保业务水平较低,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加之很少有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机会,导致了对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准确性不高,指导防控水平不够理想,基层植保科技人员能力亟待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继续抓好农作物病虫的预测预报,及时病虫情报,指导好全州开展防治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防治技术水平。
(三)加强技术人员特别是乡镇植保员的科技知识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四)加强完善村级植保应急防治队伍,应对突发农业生物灾害的发生。
近年来,我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方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基本原则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确立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农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例如我院的植物保护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及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领域从事农业及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中等职教师资。同时依托学院重点学科,构建校内校外“双基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极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农业技术管理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二、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团队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务必要有一支素质优良、架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它是搞好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其一,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情况为背景,改革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形成“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于一体,融知识教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其二,树立正确客观的师德观念和认识,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其三,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提高完善。
三、构建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尤其是形成动手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施人才培养,体现农学类学科应用性最核心的标志性元素。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的以基础专业知识教学为主,中间穿插部分实践教学;二是“2+1+1”的培养模式,即2年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1年结合毕业论文的实验教学,1年的校内外实习培养;三是以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校适时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性构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双师型素质、双基地建设、双技能训练、双证书制度”“四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双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新模式,开展了“专业+专项+专证”和“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我院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坚持“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企业)”的创新理念,建立了贯穿全学程的“课程综合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见习”三个层次的实习基地网络,相继在省内外建立了多个课程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基及相关企业构成的毕业见习基地,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实习是学生更深入了解理论知识的有效的途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建立多层次全学程的课程综合实习是十分必要的。
1.实行早期性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相关内容教学之前安排实践的启蒙教学,提前获得感性知识,初步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再实践、再认识,使教学过程体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到高级的实践教学特点。
森林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植物的良好生存场所和能量基地。森林植物多样性对人类环境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使森林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加之外来生物的入侵和气候失常,全球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森林多样性逐渐消失。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植物多样性如果消失将会对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可见,研究出有效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营林技术势在必行。
1 植物多样性概述
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营林技术,指的是在营林技术以及传统的林业技术等项目的基础之上,充分的结合植物多样性研究的科学现状和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技术和理论的结合,并且通过相关科学化手段的应用,促进植物的多样性发展,以人为的方式控制植物的生长,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当前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了林业工作之中的重点环节,而在实践操作之中营林技术是最为核心的手段之一,可以全面的实现林业生产以及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协调及共同发展,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建设。在相关工作当中还需要加强指导意义的分析,明确构建起植物生态群落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营造混交林木,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营林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植物病虫害是指对植物健康成长和发育产生影响,给林业带来严重灾害的虫害或者病害。这些植物病害或者虫害会损伤林业树种的品质,对森林的多样性带来极大的危害性。要使植物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必须采取积极合理的营林技术和管理。
2.1 首先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植物多样性被破坏。林业部门及营林工作者,必须树立“健康森林”的全新营林价值理念,把预防病虫害作为重点工作开展,改变传统营林工作的重视对病虫害的清除和治理;传统病虫害治理工作关注治标,应该更加注重标本兼治;传统反制手段主要是化学方法,应该引进生物防治方法,才有利于森林物种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病虫害防治应该在科学的防治思想指导下,将合理、先进的营林技术积极推广。
2.2 做好植物的检疫与监控工作,力争尽早发现病虫害的苗头,避免发生灾害后再治理,尽量降低防治成本。我国的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对发生植物疫情的林区及时封锁,避免疫情扩散。此外,要加强对幼苗和其它繁殖植物运调过程的监管,真正将病虫害概率降到最低。
3 营造混交林,构建良好的植物生态群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营林技术相关手段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之中的应用,可以明确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工作之中相关技术的重要性和基本的意义。而为了更好的营造混交林,还应当构建起科学化的、和谐的植物生态群,在当前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工作之中,不仅仅需要合理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了充分保障植物的多样性,不仅要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还要从平衡植物结构的角度出发,营造混交林,构建良好的植物生态群,促进各种植物的良性生产和更替。
3.1 林业产区要提倡多树种科学配置,比如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混合种植,使林业结构趋于合理和稳定,从而促进植物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2 对人工造林进行必要混交,因为混交林内的枯枝落叶层能够形成比较容易分解的腐殖层,可以使林区土壤变得肥沃,易于植物生长,保护植物多样性。同时混交人工造林,可以使得部分害虫由于失去了树木寄托而无法作祟,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森林环境。
3.3 还要注意苗圃建设,幼苗虽小,但是也可能潜藏一定的病原体和害虫,所以在育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这样才能保障出苗率,还要定期施肥、除草和抚育,以保障植物成活率。
4 坚种良种壮苗,克服条件不佳的弊端
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比如酸雨、雾霾、化学污染等,导致森林的土壤条件大不如前,林业生产人员普遍反映种树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土地贫瘠、水土流失等问题更显严重。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就必须坚种良种壮苗,克服条件不佳的弊端。
4.1 合理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不同树种所需要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它们的抗病虫害能力也不尽相同,将这些树种合理搭配起来种植,可以实现强势带动弱势,处于一个平衡的生长系统中。
4.2 由于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间具备不一样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林业生产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物种,采取各种选育措施。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少量引入外来树种。在混交树种方面,可以采取针叶与针叶、针叶与阔叶、灌木与灌木、乔木与灌木的混交方式,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4.3 为了保障良种壮苗的充分生长,林区生产者还要定期对其施肥、抚育,在其周围安装监控摄像头,通过电脑及时了解这些壮苗的生长、发育情况,促使其显示出卓越的生命力。
5 实施封山育林,保障植物持续生长
封山育林“是保护和塑造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有助于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和牲畜对植被的破坏;能够使植物的持续生长得到有效的促进,此外这一手段还有助于逐步变单纯林为混交林。将过去稀疏的森林变成浓密的森林,从而使得多样性的森林体系逐渐形成。
5.1 采取封禁的手段。进行封闭式造林,尤其是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尽可能地阻止一切人为因素,禁止行人上山以杜绝破坏植物现象发生。
5.2 防止家畜的破坏。一般林区周围都会有一些家畜,林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些围栏的设置来阻挡这些动物的入侵,以防它们在觅食的过程中乱啃植物、践踏植物。
5.3 保护益鸟。一些捕食性昆虫和益鸟生存于森林之中,它们以害虫为食,因此林区要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来使这些有益生物也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这些森林的朋友是我们保护植物多样性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保护植物多样性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已经被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如果植物群落失去了多样性,会给人类的空气和绿色生态建设带来破坏。我们林业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支持,营林技术人员应该不断改进技术、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用科学、合理的营林技术保护植物多样性,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37-02
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实践环节,是学生踏入社会之前提高综合素质、独立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锻炼环节。大多本科毕业实习都是安排在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或者是第7、第8学期,由于最后两个学期涉及到学生的考研、找工作等具体情况,因此2002年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的植物保护专业便将毕业实习时间调整在第6学期和第7学期之间,时间跨度为每年的5月中旬到9月底,这段时间大田作物、露地蔬菜及果树等植物处于播种生长期,病虫害逐渐发生,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生产实践中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生产实践的机会。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采取四年连贯式培养模式,在第三学期便结合科研训练实践课程开始选择导师,通过两个学期的科研训练,学生在毕业实习时便可以较快地融入到毕业论文的设计及实验过程中,同时,毕业实习的前期阶段是学生专业课结束后的专业生产实习课程,该课程由专业课老师带领,以小组为单位,到各个实习基地调查果树、大田作物、保护地蔬菜等的生长状况,同时了解这个阶段病虫害发生情况。专业生产实习课程结束后,紧接着进行毕业实习,实践课程的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有序培养。经过十几年的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目的。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毕业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也暴露出来。
一、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在第三学期选择导师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学生不了解专业方向,不熟悉导师研究内容,基本没接触过专业课,只学习了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仅仅凭导师给的论文题目,而学生对论文题目的理解只是想当然的字面意思,甚至于高年级同学的一句话便选择毕业实习指导老师或者是将来的考研方向,选择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出现偏科的现象,比如考植物病理学方向的学生不认真学习昆虫学的相关课程,而在真正实习的时候,有的学生想换实习方向却因为烦琐而不能顺利地更换。
2.导师要求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存在攀比情结。学生毕业实习不仅仅是一个长专业知识长专业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接触社会、学习如何沟通如何跟人交往的一个过程,也是学习做人学习独立做事的一个过程。目前毕业实习学生都分散到各个导师的课题组,有的导师要求比较严格,完成毕业论文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要定期地汇报实习情况;有更多的机会到田间到企业去了解实际情况接触社会。而有的导师给学生一个题目,便放任不管。学生实习期间经历一个暑假,有的导师在假期一个月不再进学校,学生的实习指导无从谈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意义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觉得做实验耽误学习时间,耽误玩的时间,觉得做实验是给导师干活,而没有意识到毕业实习其实是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一个视角,是独立开始工作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尝试,也是运用几年所学知识到具体工作中的一次锻炼,对学生来说是一份难得的阅历,对踏入社会顺利进入今后的工作状态以及如何与团队合作等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正因为导师要求不同,部分学生认识不足,导致学生毕业实习糊弄的思想越来越普遍,大多数的学生把考研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与考研学习、参加考研辅导班冲突的事情一概视为耽误时间,不愿意离开学校,不想花心思在实习上,要求严格的导师面临没有实习学生的尴尬境地,部分学生把毕业实习当成是走过场,只要能毕业就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3.目前培养模式不能与学生的多向择业有机地结合。目前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大概有40%左右的学生读研,有30%~40%的学生进企业,有10%~20%的学生考公务员。而目前这种毕业实习模式单一,学生实习都是进入指导老师的课题组,跟不同的老师做论文,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进入企业做营销或者技术服务等工作,想在毕业实习时进入企业实习以便更多更好地了解,但是由于学校要求毕业实习要完成学术毕业论文,而进企业实习完成这样的论文有困难。因此,最近几年来我们进企业实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的联合培养,由于学生的畏难懒惰情绪不愿意离开学校,很少有学生心甘情愿参加。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力,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社会不同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确定不同的专业方向实习,也是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改革问题。
正是由于对教学目的认识不清,对毕业实习的意义理解不充分,部分师生重视程度不够,考核制度不健全等等问题,导致部分毕业实习存在走过场糊弄过关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到毕业实习的质量,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障碍。因此,必须提高对毕业实习的认识程度,理顺毕业实习与其他教学课程的关系,端正师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态度,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从而保证和提高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1.加强学生对毕业实习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毕业实习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意识决定态度,毕业实习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直接地应用到生产和实际工作中,也可从实践中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或者在生产实际中验证所学的知识,从而更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是课堂理论学习的进一步巩固与加深。毕业实习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将知识转化为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毕业实习阶段是检验大学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目前毕业实习阶段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实施试验方案,分析科研数据,整理毕业论文以及计算机绘图作图排版等都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大学四年学习关键环节设置的缘由,在毕业实习前专门进行毕业实习目的及意义的分析与讲解,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端正实习态度,从思想上改变对毕业实习的轻视是实现毕业实习作为教学重要环节作用的根本途径,只有重视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建立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强化考核的严肃性及目的性。健全的考核管理机制,是在确定实习目标和制订实习计划后确保实习质量,保证实习顺利开展,实现实习目标的有力保障。成立专业考核小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定期或者是不定时地抽查、检查实习进展情况。实习前召开动员大会,实习中进行实习计划完成进度的抽查,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实习任务,实习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对于不合格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只有考核严格了,管理才有效,结果才明显。
3.开展多样化实习模式,促进个性化人才发展。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核心,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在导师课题组实习的学生,教师根据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规定,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督促,指导、推荐学生就业及考研。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由专业老师负责根据毕业实习要求制定实习计划、试验方案、数据处理及毕业论文撰写,但是具体实习工作是在企业或者是其他岗位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熟悉了实习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要求,积累了经验,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实现了高质量多渠道就业目标,既满足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为社会提供了急需的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毕业实习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青岛农业大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起到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重要桥梁的作用,必须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具有较强植物保护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柳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J].高教论坛,2004,(2):130-142.
[2]周庆元,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1):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