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卫生学概念

环境卫生学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14:46: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环境卫生学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环境卫生学概念

篇1

由于环境卫生学这门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学生要深入理解环境卫生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而不是泛泛地当作科普阅读材料来学习,就需要相关的知识基础。在没有跟学生座谈前,我们认为环境卫生学各章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不需要作特别补充或复习回忆。通过这次深入讨论,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很多理论基础方面有欠缺,知道了在哪个章节应该补充什么样的内容。以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这一章为例,我的体会是,在学习这一章时,只有在对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等学科有较深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理解本章所述内容。但现有教材限于教材篇幅和教学时数的限制,相关内容往往介绍较少,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讲解本章有关室内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内容时,以典型案例云南省宣威县肺癌高发的调查过程为例,如果能够较为详细地介绍如何开展不同接触现场的室内外可疑污染物暴露水平监测和人群肺癌发生情况调查,再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污染物接触水平下人群肺癌发病情况的差别的意义,提出肺癌发生的病因线索,就可能会使学生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环境卫生学研究中的作用有更感性的认识[3,4]。又如,本次讨论也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大气卫生一章中讲到的“不同时点和气象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烟波扩散类型,对近地面的大气污染影响也不同”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介绍具体的烟波扩散类型之前引导学生先对有关气象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回忆,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从对流层的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到逆温的概念,到逆温形成的各种原因,再到大气稳定度的影响因素等,使学生逐渐掌握气象因素在污染物扩散方面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今后我们还将有目的地经常进行这种访谈或座谈,然后通过对历次座谈内容的总结,逐步了解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既有理论基础,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搭建学生学习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既有知识,平顺过渡,在不知不觉间提升知识水平,领悟到本学科理论的精髓,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1.2改革环境卫生学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除了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外,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一定的改革。当然,这种改革不应该单方面只从老师的角度进行改革,应该同时伴随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比如,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气旋和反气旋以及他们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原因是他们对高中地理学上的高气压、低气压的形成过程和特征等知识知之甚少,但这些知识属于在高中时期的学习内容,现有环境卫生学教材中很少有详细的介绍。通过这次讨论,我们发现医科大学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多是理科类学生,学习当中往往忽视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相关基础知识非常欠缺。为了让他们能够很地好理解环境卫生学中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扩散的知识,客观上需要增加学时,但是每门课的教学学时数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将学生需要掌握学习的知识全部放到课堂上解决的方法,而将相对容易掌握、教材没有专门介绍但对课程理解又必不可少的知识交给学生去解决。在讲授这些内容以前,提前把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关键词等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先在课前利用网络或者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补充高中阶段或前期学习阶段的空缺,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了解和确认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这样可能带来的好处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会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去学习并且力求去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你教什么,我就听什么,你不教我就不学”被动学习方式,这样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以考试及格为唯一目的的学习状态,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真正意义上的成就感[5]。又如在讲环境与健康的总论部分,我们会花较大力气去讲自然环境的四个圈层的构成以及他们在人群污染物暴露方面的作用。这次讨论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这些知识了解很多,因此,这部分时间可以节省下来用于讲解学生较难理解内容,如接下来要学习的有关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感觉太空洞,不好理解,可以增加一个鄂尔多斯草原生态系统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于外界无机环境的依存关系,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生态系统的特征(即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控性和可持续性),使学生对较抽象的知识形成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方法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完善。有关案例教学的方法,我们教研室的很多老师已经进行了实践,效果很好,比如讲到甲基汞的健康危害,张红梅老师结合日本水俣病的整个调查过程,给出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案例,学生印象深刻。又如,杨守林老师讲解住宅卫生部分时,也给了学生很好的例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较好。今后我们要更多增加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6]。学生的这些呼声和反应说明我们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下更大的功夫,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真正学会学懂,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篇2

一、把握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应用,随之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已逐步凸现,除了时有发生的急性事故和传染病以外,也造成我国慢性非传染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疾病谱的改变使得国家和社会更加注重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控制。而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大气、水、居住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每个人身边随时存在的外界环境因素和我们健康的关系。因此,在开课伊始就要使学生意识到该学科与人类自身健康的密切程度,明确学习目的和用途,即方向性和实用性,明白要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都离不开对环境的控制和对疾病的预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尤其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改变其过去认为预防医学“无用”的观点,让学生将该学科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认识到该学科的学习对于促进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增强学习兴趣,加强理解,巩固记忆

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除了事先要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对教材精心编排外,更要密切联系实际,围绕实例展开教学。教材中的实例一般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而补充一些新发生的,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会让学生感觉到这些知识每时每刻都与自身相关。比如讲述化妆品卫生时,结合目前在学生中普遍流行染发的现象进行讲解。染发在学生的眼中是一种美的时尚,学生有染发经历的不在少数,跃跃欲试的人更不计其数。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染发剂的成分,更不知道染发剂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在课堂上以此为话题,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长期频繁染发对身体的损害等,给学生一个短时间的发言与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此过渡到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举例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原来环境与健康的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加强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根据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中提出了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认知规律,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了解并遵循这个规律,按照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的体现上主要是教师角色从过去知识的机械灌输者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接受者,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中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即上课时教师忙于灌输内容,学生忙于记笔记,学生的思维处于迟钝状态,对学习的内容不加以理解、思考、推理,仅仅停留于书面文字的记忆,或者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要达到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目的,不仅仅要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自主学习知识、利用知识,这需要教师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的经验是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创造一定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进行讨论,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针对学生的不解之处,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层面上逐渐展开,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知识,同时增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住宅卫生时,针对目前室内装修污染较严重的事实,创建室内污染与健康效应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室内装修污染的问题,搜寻相关资料并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能力。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工具,注意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的备课仅仅依靠教科书和参考书来准备护理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现代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已走进校园并为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想环境。目前大学教学已基本普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形式比传统板书更直观、生动,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增大信息密度,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但我们要灵活运用多媒体工具,不能仅仅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书面备课的替代工具,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工具。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不能仅仅是书本内容的拷贝,上课时照着宣读,这样使学生对每张幻灯上面的大量的文字感到索然寡味,在有限的一张幻灯片时间内难以理解掌握,又迫于考试压力, 怕丢掉考试内容,拼命记笔记,从而没有时间听讲, 造成恶性循环。我们的体会是课件应该是简洁明瞭,层次清晰,上下幻灯联系紧密,重点突出。避免大量文字,把学生从阅读幻灯片上转移到思考和听老师讲解上来。同时也要避免过多的画面和动画, 分散学生注意力。应该充分发挥幻灯带来的优势, 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学生对潦草字迹的误解, 可方便地显示讲解时要求的图表,以及更直观地举例,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讲解水平要求的降低,相反,教师的语言、仪态、肢体动作等依然是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达成互动的主要因素。如授课时要求教师语音清晰,音调正确,语速适中,仪态端庄、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等。因此,现代教学方法也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为了培养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进行一定数量的英语专业词汇的强化。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环境卫生学以及整个预防医学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希望通过对环境卫生学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篇3

1·1现代医学所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规格: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人力开发教育处Boelen博士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已经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五星级医生”应具备的能力为:卫生保健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领导者和服务管理者[2]。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精于医术,同时应胜任服务于个体和群体,并能承担包括临床治疗在内的集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职责。

1·2在职医生、专家咨询座谈会就我国当前预防医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对该领域专家及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一线的医生(共计22人)进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业务力量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在“环境与健康”方面,52%社区临床医生对居室内空气污染感兴趣;“营养与健康”方面,65%的调查对象对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感兴趣;其他感兴趣的内容70%的被调查者集中在:老年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方面。

2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既往的改革探索

2·1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现状:《预防医学》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预防医学教学,使医学生建立起现代医学观,树立预防为主及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观念,掌握有关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健康危险因素与促进因素、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具备保护、促进人群健康等基本技能。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模式。一是以所谓“三大卫生”(即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卫生)和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其使用的教材为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卫生学》规划教材,它实际上是预防医学专业课“三大卫生”的压缩版[3]。二是以“三大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其对应的教材为《预防医学》规划教材[4]。

2·2存在的问题:综观国内临床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现状,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群体预防,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习内容均与临床医学相脱节,即使是诸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医学方法学亦与医疗实践相去甚远,不能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篇4

1.1本市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状况

公共卫生是一门通过有组织的社区活动来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延长生命和促进心理和躯体健康,并能发挥个人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随着疾病模式的转变,公共卫生被赋予更广阔的内涵,更强调把改善物质和社会环境、个体预防和适宜治疗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改变百姓行为意识,把相关知识传授给百姓。各级政府部门间、卫生部门内部合作和社区参与,在多种场所开展健康促进。人群健康是新公共卫生的目标,社区参与是其特色,最终目的是使公共卫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本市公共卫生学科发展仍处于转型期,学科多数为传统的公共卫生模式,重点仍停留在流行病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等传统公共卫生概念下的学科。卫生政策与管理、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等新学科逐步受到重视,但还有一些学科如健康行为与社会、人口与家庭健康学、卫生信息技术学、卫生监督学等还没有给予重视。

1.2本市公共卫生机构

上海市承担公共卫生科研、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单位包括:市级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妇保、儿保、牙防、眼防所);区县级单位(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县妇保、儿保、牙防、眼防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本市的高等院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及上海职工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1.3本市承担公共卫生防治任务主要单位的学科情况

承担本市公共卫生防治任务的主要单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市公共卫生中心、市肺科(职业病)医院,近年来注重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科竞争力,初步构建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稳定的学科队伍,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1.3.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8年成立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由原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和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组合建立的,是组织实施全市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保障及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在传染病、慢性病等预防控制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艾滋病防治研究方面,建立了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和流行病学行为学的技术平台,建立国内外先进检测手段,构建相应实验室;开展了流行病学和行为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艾滋病防治研究。市艾滋病研究中心,承担了本市102家艾滋病实验室质控任务及全国8个省市HIV耐药检测,是WHO HIV耐药网络实验室成员。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研究,并与美国全球临床病毒药物试验实验室、NIH等合作,学科带头人具有一定知名度。在慢性病防治研究方面,糖尿病社区防治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形成一定优势。牵头承担了市卫生局重大项目《糖尿病社区防治适宜方案研究》,建立了大样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质量控制系统,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肿瘤流行病学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肿瘤蛋白质组学及癌症早期诊断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进展,申请了专利。病原微生物学是市医学重点学科,储备了先进的检测技术,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全国预防医学领域具有优势。

市疾控中心自评各学科居全国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进水平,其中艾滋病防治、生命统计、环境卫生、结核病防治居更前列。中心54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以上113人,占20.8%。8人次在全国学术团体中担任副理事长职务。中心确立了以疾病危险因素评价、疾病监测预警和防治适宜技术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强病原微生物重点学科建设,并致力于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学科建设。

1.3.2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是上海行使卫生监督职能的执行机构,从原市卫生防疫站中分离而来, 2001年整体开始独立运行。原市卫生防疫站中从事食品卫生、放射卫生、化妆品、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监督和卫生标准制订的人员数量和整体实力处全国领先位置。经职能调整,市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执业监督和卫生标准制订上。近年来科研意识逐渐增强,并与国外开展交流合作。2006年创办《上海卫生监督》杂志,编写《卫生监督工作指南》,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在全国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2006年启动卫生监督人员后备骨干培养计划得到全市良好反响。

1.3.3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2004年建成的市公共卫生中心是本市开展各类法定传染病门诊和收治业务的定点机构。其前身是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在妊娠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优势,居市内领先。目前,中心具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成立了临床诊断部、科学研究部、生物安全部、流行病学部和实验动物部,形成向国内外开放的传染病研究平台。2004年与华山医院感染科联合被批准为市卫生局传染病重点学科。中心已引进一些优秀青年人才,但仍缺乏合理的人员结构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由于既往偏重于临床实践工作,忽视了科研教学,临床诊治工作难以创新,科研薄弱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的瓶颈。

1.3.4上海市肺科(职业病)医院市肺科(职业病)医院是本市结核病、职业病定点收治医院。职业病科自1999年与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整合以来,即作为医院重点专科。职业病分为尘肺科和中毒科。尘肺科在全市尘肺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面居领先地位。每年诊断尘肺例数,占全市的90%。具有病理、影像技术及肺功能检测技术优势。中毒科主要开展职业性化学物中毒、物理损伤、职业性肿瘤等临床诊治工作和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人才梯队与同行对比具有一定优势,共有21位职业病诊断资格医师,高级职称者占71.4%。其中有国家职业病诊断专家,有4位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中心指定专家,具有公共卫生大学学历及医疗专业硕士学历的复合型医师。尽管市肺科(职业病)医院每年职业健康监护人数和新诊断病例数逐年上升,但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仍落后于广东、山东、北京等省市,与上海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1.4本市高校公共卫生学科情况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等高等院校承担了本市公共卫生科研和教学工作,其中以复旦公共卫生学院学科发展最全,有15个学科。2004年教育部高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对全国各学位授予单位的一级学科的整体水平进行排名,复旦名列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榜首。学院现有预防医学一级博士点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但与国际一流公共卫生学科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公共卫生学院50年代即涌现出苏德隆、顾学箕、杨铭鼎、许世瑾、徐苏恩、徐达道等一批知名专家,在我国疾病防治、预防保健及卫生政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行病学、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原为国家重点学科。虽然目前学科正在形成以40岁左右的骨干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科研队伍,但缺乏在国内外具相当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人才厚度相对不够,尚存在潜在危机。

1.5本市在建的公共卫生重点学科

列入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公共卫生重点学科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分中心的预防精神医学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原微生物学科,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营养卫生学科以及华山医院和市公共卫生中心联合的传染病学科,目前这些学科正按计划积极建设中。

2主要问题分析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领域投入较前有大幅度增加,在重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形成一定特色优势,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2.1对公共卫生学科建设重视不够

总体而言,目前仍存在“重临床轻预防、重硬件轻软件、重有形轻无形、重数量轻质量”偏象。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力度不够,新兴学科建设较薄弱。

2.2布局不尽合理,学科发展尚不平衡,差距较大

2.3学科建设激励机制不完善,未有效调动各单位资源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

2.4 学科人才结构不合理

缺乏有影响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中坚力量,骨干人员学历层次相对不高。

2.5高层次、高级别课题和研究成果少

由于高端学术技术人才缺乏,瞄准公共卫生学科前沿的技术储备和研究能力相对不足,申请国家级课题不多,高级别成果奖项较少。

2.6 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

培养体制尚不健全,新兴学科未建立学科体系,仍缺乏优秀师资力量,创新研发能力脆弱。

3国内外经验借鉴

综合国内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大学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发展,以下方面值得借鉴:

3.1建立吸纳人才的措施

建立发掘、吸纳和留住国内外公共卫生优秀人才的政策措施,创造吸引学有所成人才回国工作及来去自由条件,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3.2建设一流科研平台

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实验室和高技术平台,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保障。促进重点或中心实验室开放,与国内外多个实验室建成联合实验室,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学科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3.3加强规范管理

完善公共卫生科技服务体系,健全规范科学管理制度,全面形成与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技术科研平台和学科建设运行机制。

3.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机构、国际组织或名牌大学建立合作研究,聘请国内外公共卫生著名专家为学科兼职教授,送学科人员出国研修,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储备高端人才。

4发展目标和思路

公共卫生学科建设要高起点,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引领公共卫生改革与发展方向,与世界一流水平和质量、效益接轨。在提高传统公共卫生学科研究与发展水平的同时,加快其他新公共卫生学科的研究与发展,鼓励拓展预防医学外延的学科建设。

根据公共卫生建设需要重点发展学科及疾病预防控制优势领域基础,有重点地选拔5~8个公共卫生学科,通过重点扶持和建设,进一步提升本市公共卫生学科水平,造就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5有关政策建议

5.1有效整合全市资源

公共卫生学科建设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发挥各职能部门协同作用,同时应整合全市资源共同参与,有机融合。

5.2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对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在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中,设立“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加强监管。

5.3建设重点学科

实施“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重点选拔5~8个公共卫生重点学科,每个学科资助经费100~200万元,学科所在单位1∶1匹配。市卫生局学科人才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和实施。

5.4 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公共卫生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对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绩效考核与综合评估,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激励机制。

5.5强化政策措施

强化引进和培养公共卫生学科人才的政策措施,加大引进国内外公共卫生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及骨干人员力度。

6有关立项建议

根据本市公共卫生学科现况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发展的领域,拟重点建设和发展以下公共卫生学科:

6.1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作用在抗击SARS中得以充分体现,是疾病预防控制主要手段,有必要加强流行病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内容包括加强对新发及不明原因疾病、重点传染病及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加强现场流行病学研究。

6.2卫生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是研究机体与外来化合物相互作用规律即中毒机理,对外来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为制订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包括劳动卫生毒理、环境卫生毒理和食品卫生毒理学等,是公共卫生重要学科。学科建设内容包括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高通量、快速、准确毒性筛检方法研究,建立和完善毒物毒性鉴定与安全性评价体系等。

6.3 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学

目前劳动卫生问题和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重,流动农民工的涌现、新型化学物的应用,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问题。职业危害以尘肺和中毒为主。职业病发病率在工伤总人数中占首位。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学科建设仍是当务之急。学科建设内容包括制订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进一步开展尘肺和中毒等职业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研究。

6.4卫生监督学

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得以有效运转的保证。卫生监督学是行政法学与卫生法学及卫生管理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等各学科。由于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历史较短,卫生监督学作为新兴学科,仍未成立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发展卫生监督工作首先应发展卫生监督学,包括卫生监督法规体系研究、卫生监督标准体系研究、卫生监督的指标体系研究以及各专业的卫生监督学,如职业卫生监督学、传染病卫生监督学、医疗执业监督学等。

6.5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是保持和促进人类健康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成为当代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工作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它作为21世纪领先项目,通过教育人民如何适应健康行为和促进社区改变,以支持健康的生活。学科建设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研究健康效果评估方法、完善健康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以艾滋病为研究重点,发展社区和个人健康教育适宜技术;研究健康促进证据评价,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供方法学。

篇5

1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群,并划分为多个分支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组成,医学应用理论包括社会医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医学,

并结合微观以及宏观的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有害健康的多项因素,从而决策预防措施及对策,实现提高生命质量、有利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根据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资料显示,其学科群有环境卫生学、少年与儿童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毒理学、医学统计与卫生学、地方病学、性传播疾病学、媒介生物学、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

2 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前,新的健康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暴露出了该模式的消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因为比如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或艾滋病不能应用该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个新的医学模式,积极的影响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从社会心理因素这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让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WTO指到“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而不单单是没有虚弱或者疾病”,这个新的钙奶,让“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个就观念消失不见,同时也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层次更高一级。临床前期预防、病因预防以及临床预防等提前预防的工作早已在实践中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举措。

2.2 新的生物学方法让毒理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目前对于致癌作用机理的关键研究方法就是分析癌基因问题。细胞学方法中的传代和原代细胞培养法现在还被污染物代谢致癌或者致突变的研究广泛应用。近些年,利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毒性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一些传统的毒性慢性试验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来代替。生物学毒性量效、活性与污染物化学结构关系通过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研究是近些年毒理学的研究前沿。上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概念的不断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环境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膜毒理学领域,污染物对生物膜及细胞膜功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是目前来看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科。在皮肤以及粘膜的研究领域,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呼吸道侵蚀机体。以上的器官组织水平以及细胞组织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也渐入佳境。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细胞或者突变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述这些都使得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

2.3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让预防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疾病控制的新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研究技术,比如核酸杂交、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重组等已经逐渐运用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上,疾病控制在研究的道路上又有了新途径。比如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生物传感器、PCR技术、抗HBsAg单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监测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工程菌比如含抗DDT基因菌、“超级菌”等的开始运用在净化环境上,显著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上述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当代社会信息业高速发展,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或者早已改变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信息网应用在医学上,让我们没一个人同国际的先进研究机构取得畅通的连接变成现实,让全球范围内的远程专题讨论和会诊、信息交流与文献检索及疫情通报查询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的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预防医学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道路前进。第一,预防医学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预防为主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慢慢的代替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我们大众也开始认识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社会。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想,就必须让医学彻底的社会化。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合理消费,广泛的宣传健康教育是完成医学社会化道路上的一项关键任务。第二,其次,预防医学朝着促进健康、防治结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道路前进。随着我国文化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不仅在得病的时候得到及时治疗,并且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保健和预防常识,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相互结合。第三,健康和环境问题会成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匮乏、控制疾病、人炸、环境污染。其中得到全球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医学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积极解决参与到健康和环境问题上来。最后,预防医学也很有可能朝着注重行为、精神以及心理原因对健康的影响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卫生心理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医学会为我们人类控制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德富.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浅析[J].中外医疗,2009(09).

[2]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3).

[3]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4]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2).

篇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ith infection control process in hemodialysis room by us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Metho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theory, investigating and collecting relevant materials on hospital infection, search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from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websites(MEDLINE database, etc) and undertak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stablishing the infection control process in hemodialysis room, in connection with practice, then using it in internal medicine and surgery wards.Results After using infection control process, infection rate is reduced by 2.93%.hygienic monitoring index P

【Key words】 Hemodialysis room; Infection control process management; Evidence-based medicine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高发区。是感染重点监控科室。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各医院透析的患者日益增多,同时透析人群日趋高龄化,感染已成为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1]。同时在整个医院感染疾病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率占第1位。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医院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在医院血透室感染控制中系统的工作流程尚未建立,本课题将最新的医院研究成果和临床工作实践有机的结合。以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建立血透室感染控制的操作流程:在各环节应用,并对效果进行评价。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2009年1~5月、医院住院血透患者的感染发病率;血液透析器复用清洗消毒、血透机出、入口液、手、空气、物表的卫生学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各项监测指标作为对照组;采用循证方法流程管理2009年6~10月流程管理后作为观察组进行对比。

1.2 方法 遵循循证的模式,采取下述实践步骤:找出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整合证据、评估实施情况、继续改进。

1.2.1 确定医院血透室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血液透析器复用清洗消毒、血透用水及透析液的监测、出、入口液的监测、手、空气、物体表面的卫生学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等。

1.2.2 检索相关文献 应用期刊检索系统和网上检索系统, 资源有医学文献检索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 (MED LiNE)、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制定的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专门的循证医学网站等,根据提出问题的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

1.2.3 严格评价文献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 EBM质量评价的标准对收集的文献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适用性及价值上做出具体评价。

1.2.4 整合证据应用最佳证据 从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中提取真实、可靠、有应用价值的最佳证据, 用于指导医院血透室感染控制决策的制定。

1.2.5 评估实施情况、继续改进 将实施后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1.3 流程的建立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循证临床决策方法建立各项流程 11 项。

1.4纳入标准

1.4.1 医院感染发病率 根据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入选两组的患者就诊前均排除感染性疾病。调查人员为从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1.4.2 卫生学监测 采样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1分册实验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1.5 培训方式 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培训

1.6 统计学方法 本课题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两样本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P

2 结果

2.1 感染控制流程实施前后血透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血透患者感染发生率(%)

组别人数感染感染率%

对照组187189.63

观察组179126.70

注:感染不包括血源性感染

2.2 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见表2。

2.3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实施前后,室两组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比较见表3。

表2

卫生学监测情况

项目例数

对照组观察组

合格不合格合格率%合格不合格合格率%

P值

手3224875.0031196.87

空气3027390.00300100.00

物体表面3228487.50320100.00

出口液3024680.00300100.00

入口液3026486.67300100.00

表3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

手卫生

实施前实施后

是否执行率是否执行率

P值

接触患者前283246.67372361.67

接触患者后332750.55481280.00

戴手套前263443.33471378.33

脱手套后322753.33421870.00

3 讨论

3.1 循证医学在血透室感染管理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在医院血透室感染控制中系统的工作流程尚未建立,本课题将最新的医院研究成果和临床工作实践有机的结合。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以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各部门的操作流程,在各区域应用并对效果进行评价。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研究的日益深入,一种以可靠的、科学的证据为基础的医院感染控制实践正在展开,正以狭义的经验主义模式,转变为依据科学研究的新观念,医院感染控制流程的建立,使感染控制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院内感染学科的提高,促进了本学科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系统地的工作方法。循证医学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David L.Sacktt教授[2]于1992年正式提出,其公认的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它可以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的陈述和表达,选择并严格评估科学论证,为临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决策和科研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并对效果进行科学地、系统地论证。

3.2 把握循证思想的要义,科学应用循证的方法 循证医学的要义在于,医务人员应将其个人知识和经验与最新的可靠研究证据相结合,并以之指导决策,这一过程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找到相关的研究证据并能确定其可靠性与真实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在临床介入诊疗中一次性医疗用品能否复用的争论,加拿大学者针对部分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再利用, 从安全性和伦理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发现心导管和气囊可以安全地再次使用。卫生部采纳该报告的建向各地区医学委员会和医院推广, 每年节约 700 万美元[3]。而另有研究则认为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感染危险性增大,清洁处理后的心导管、球囊等产品的结构发生了改变[4]。可靠的结论源于可靠的证据,Dunn D[5]认为可靠的结论需要双盲的、随即控制的试验、较大的样本量、可靠的资料、明确定义的参数和一定的研究时间才能得出,试验必须是准确地、与现实相似的和容易干预的。卫生部采纳上述研究结果。二OO五年八月十一日卫生部印发《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这些进一步指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循证医学的过程中,医务人员提高应用证据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灭菌方法并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降低了医院血透患者感染的发生 国内据中山医大附一院、湖南医大附属湘雅医院及福建省人民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例医院感染患者增加医疗费用2400~3200元,延长住院时间15~18 d,2400×0.01×22 644=543 456元 15×0.01×22 644=3397 d,因此经济损失巨大。另外而血透为重症患者免疫低下是易于感染的原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越高。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易造成正常菌群的紊乱,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细菌发生波动越大,招致更具致病性或抗菌菌株的定植。空气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增强了感染的人为因素。本院通过安装空气消毒机,在动态环境下进行空气消毒,空气质量达到卫生部标准要求。使各项流程实施前后对比,表1显示,流程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医院感染率下降了2.93%,减少了因感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表2显示手、空气等卫生学监测质量均达到卫生部标准要求。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效地节约发生医院感染治疗的费用。

3.4 流程的实施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有研究表明:标准洗手的方法,能使医务人员手的菌落符合卫生部的标准要求。强调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污染与医院感染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何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目前国内外有关洗手行为共同关心和研究的焦点 [6] 。在国际上美国1981~1993年发现30万艾滋病患者中,有60%是卫生工作者,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提出“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的策略[7]。只有有效提高洗手依从性,才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机会。本课题通过手卫生流程的实施,表3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P

4 小结

在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循证医学向医院感染者提供了科学地过渡的方法学,应用循证的方法制定医院血透室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科学地进行医院血透室感染管理,降低医院血透患者的感染率,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保障医疗安全。为各级医院血透室的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SarnakMJ,Jaber BL.Pulmonary in fections mortalitg amony Patients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es.Chest,2001,120(6):1883-1887.

[2]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Evidence-Based Medicine.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AMA,1992,268:2420-2425.

[3] 王家良.21 世纪的临床医疗 -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131.

[4] Dunn D.Reprocessing sing-use devices the ethical dilemma.AORN Journal, 2002,75(5):989-999.

篇7

1 人或个体:

是对环境有反应的、能应对疾病的、充满活动和修复能力的人体。门诊手术病人手术时间短,没有住院,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周期短,易被忽略。而当班护士不能省略这些过程,应快速地对病人作出综合评估,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护理是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综合运用的过程[2]。门诊手术护理,护士除应熟练准确地配合外科医生,还应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尽量排除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快慢的影响。

1.1病人来到科室,护士要在及短的时间内,针对具体病人主动介绍科室环境、先进的医疗条件、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主刀医生及麻醉方式。讲解手术中必要的配合,可能体验到的感觉与注意事项。安抚病人,缓解病人紧张的心理状态。向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待手术环境,避免恶性刺激。

1.2门诊手术室大多为局部麻醉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病人的积极主动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护士应向病人介绍局部麻醉的方式、特点及手术中可能经历的感觉及不适。向病人讲解缓解不适的方法及自我调节心理紧张的技巧。并尽量陪伴在病人旁边,密切观察病人精神状况,病情变化。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对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下的病人可采取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

2 社会或环境

包括能影响个体生命和发展的所有外界情况。重点是通风、温度、气味、噪音和光线等物理因素。南丁格尔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环境,主要强调的是物理环境。在今天,除物理环境外,还应将注意力放在患者的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上。这三方面共同影响着患者的生理本能发挥作用。

2.1手术室环境整洁、安全,保持肃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噪音。区域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标识清楚,流程符合要求,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我们每月对手术间的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工作人员洗手效果每月监测一次,由感染科专人负责,并定时将监测结果通知门诊手术室。

2.2手术室空气净化严格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识》执行。

2.3手术中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地区和台面应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消毒、灭菌,避免污染扩散。我们及时请本院感染专职人员到科室指导工作。对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置于密闭箱内送消毒供应室统一管理。

2.4手术室使用的各种灭菌设备均严格按照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所有灭菌仪每月至少做一次生物监测,并做好登记。使用的消毒剂、监测用的化学指示物等要在有效期内使用。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化学监测,浓度达标才可使用,并作好记录。

3 健康或疾病

主要指在趋向好转的修复过程,护士应对手术病人作健康宣教,告之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康复期注意事项,并留下电话备病人及时咨询。

4 护理

把患者置于最佳环境中通过改变环境使机体的本能发挥作用。即:将患者安置在有利于机体起作用的最佳状态的一种非治疗性活动。

4.1 门诊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同样包括三个阶段,因时间短,易被忽略。即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护理内容[3]。术前,热情主动的接待病人进入门诊手术室。查对手术单,准备手术间及手术器械。简单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主要仪器和用途。指导病人运用适当的放松方式。讲解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解释手术治疗的目的和主要过程、可能的不适等。术中主要是配合医生,并适当安抚病人,注意手术室的清洁、消毒。

4.2 术后护理 提供给患者相关知识和护理,促进术后恢复。局部麻醉和无任何不适者术后即可按需进食。指导病人识别术后并发症,作好预防和护理。主要是观察术后出血和术后切口感染。

4.3 心里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宣教:护士要鼓励病人表达感受,及时稳定病人情绪,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分析引起焦虑等心理反应的原因,明确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告知病人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及时随访并提供适时的帮助。

讨论:门诊手术室接待的手术病人大多为较简单的手术,不需住院。麻醉方式多为局部麻醉。怎样在极短时间内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切口感染率,是护理的终极目标。我们在医院感染科的协助下,运用南丁格尔环境理论指导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切口感染率,提高了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R1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52-01

1 无菌物品储存室的环境管理

1.1 无菌物品应由专人管理,非本班人员不得进入储存室。严格无菌概念,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带口罩。

1.2 储存室的发物台消毒柜每日用“84”消毒液抹擦一次,消毒液湿拖地面一次,用三氧消毒机定时空气消毒两次。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8―22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70%,并保持光线充足。

1.3 所有储存的无菌物品应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距墙5cm。储存室应成一个独立封闭的区域,应设在无菌区旁,无潮湿。

2 无菌物品的管理

2.1 无菌物品储存室内的各种物品均需无菌合格后方可入内,并由本人管理。做好登记及交接班。各类无菌物品应分类定位放置,按无菌有效日期的顺序排放。物品包装规范,清洁干燥,放置合理。

2.2 每日必须严格检查,要求无菌物品标识清楚,标志牌注明品名、型号、有效期、责任人,保证无过期物品,如即将到期的应重新处理无菌。无菌物品有效期不得超过一周,发放时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同时,随时查看无菌物品的使用、备用及周转情况,做到随时添加,保证物品供应。

2.3 从储存室发出的各类物品,即使未使用也不得放回必须重新灭菌后放回。一次性物品需拆开包装后放入储存室并检查无菌日期、有效期及密封情况。

3 无菌物品及储存室的院感监测管理

3.1 严格按操作顺序进行,把好灭菌质量关,对各种无菌器加强灭菌效果监测,使无菌合格率达到100%,同时还要对无菌物品抽样进行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完善各种监测措施,保证供应物品的质量。

3.2 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对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无菌物品储存室属二类区域,其细菌总数空气≤200cfu/m3,物表≤5cfu/cm2,手≤5cfu/cm2,并未检测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因此应加强储存室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力争各项监测指标合格。

篇9

1 社区护理工作的概念

1.1 社区护理的含义 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应用公共卫生与护理学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对象、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动态、综合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

1.2 社区护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是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而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随着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其次是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还有医疗费用的高涨,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再有卫生资源分配不当;最后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

1.3 社区护理工作内容 主要是在城镇居民中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根据社区面积及人口下设若干社区卫生站,以方便附近居民就诊和接受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传染病的防治;②精神心理卫生保健;③环境卫生;④慢性病的防治与护理管理;⑤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⑥职业卫生与护理;⑦学校卫生保健服务;⑧院前急救护理;⑨临终关怀与护理。2 社区护理的对象和内容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群;服务内容除治疗性的护理工作,还有大量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以英国社区护理及社区护士管理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三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香港社区护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区访视;第二:长期护理;第三:医院—社区连贯性护理。目前,90%的病人愿意接受这种连贯性的卫生服务体系。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对于社区护士的要求为全科培训。3 社区护理专业的设立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尚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章冬瑛等的调查显示,76.19%的在岗社区护士的学历为中专,尚有15.19%的护理人员无正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以中级和初级为主,50%以上社区护士缺乏系统、正规化的培训,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中专学历的护士成为社区护士的主流,他们缺乏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国应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社区卫生中心服务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和毕业后在职培训。4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4.1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院临床护理大多以疾病恢复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有别于医院护理。它是把人群做为整体,应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社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

4.2 以群体为主,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整个社区的人群,社区护理工作是对整个社区的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解决群体中主要健康问题。社区护士任务促使整个人群健康。

4.3 独立工作为主,社区护理工作从开始准备到实施至结束,都需自己去完成。医院护士是在执行医嘱下进行工作的。

4.4 以人为本,医院的护士属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的主要是患者,在院内工作。社区护士服务对象是社区人群,社区护士不仅承担社区护理工作,还要承担与当地教育、行政、福利、企业、事业及社区居民等联系。所以社区护士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4.5 深入社会,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它与医院护理工作不同,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

4.6 关系多样,社区服务对象是相对稳定的,由于社区居民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不同,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所以护理需求也不一样。

4.7 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患病概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儿童特别是幼儿几乎没有自我保健意识,容易受到疾病和伤害侵袭;残疾人行为不便,历来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非常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应受到关注。

4.8 预防保健,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活动。5 结 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发挥重要的作用。适应社区需求、经济效益,全面、延续性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杜慧敏,于瑞英,杨晓蓉,等.现代护理城市社区居民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及研究[J],2006,24(12):2349-2350.

[3] 赵霖,朱雪峰.社区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5:92-93.

[4] 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08,7:1257-1258.

[5] 李彩福.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5-246.

[6] 林明色,吴华琨,胡穗曦.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10):

【摘要】 社区护理是结合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技能,提高社区群众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的护理服务活动。本文主要概述了社区护理的定义,分析了我国及国外社区护理的现状,指出了现存的问题,探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护理;概念;内容;特殊性

1 社区护理工作的概念

1.1 社区护理的含义 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应用公共卫生与护理学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对象、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动态、综合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

1.2 社区护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是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而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随着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其次是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还有医疗费用的高涨,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再有卫生资源分配不当;最后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

1.3 社区护理工作内容 主要是在城镇居民中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根据社区面积及人口下设若干社区卫生站,以方便附近居民就诊和接受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传染病的防治;②精神心理卫生保健;③环境卫生;④慢性病的防治与护理管理;⑤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⑥职业卫生与护理;⑦学校卫生保健服务;⑧院前急救护理;⑨临终关怀与护理。2 社区护理的对象和内容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群;服务内容除治疗性的护理工作,还有大量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以英国社区护理及社区护士管理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三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香港社区护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区访视;第二:长期护理;第三:医院—社区连贯性护理。目前,90%的病人愿意接受这种连贯性的卫生服务体系。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对于社区护士的要求为全科培训。3 社区护理专业的设立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尚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章冬瑛等的调查显示,76.19%的在岗社区护士的学历为中专,尚有15.19%的护理人员无正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以中级和初级为主,50%以上社区护士缺乏系统、正规化的培训,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中专学历的护士成为社区护士的主流,他们缺乏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国应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社区卫生中心服务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和毕业后在职培训。4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4.1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院临床护理大多以疾病恢复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有别于医院护理。它是把人群做为整体,应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社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

4.2 以群体为主,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整个社区的人群,社区护理工作是对整个社区的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解决群体中主要健康问题。社区护士任务促使整个人群健康。

4.3 独立工作为主,社区护理工作从开始准备到实施至结束,都需自己去完成。医院护士是在执行医嘱下进行工作的。

4.4 以人为本,医院的护士属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的主要是患者,在院内工作。社区护士服务对象是社区人群,社区护士不仅承担社区护理工作,还要承担与当地教育、行政、福利、企业、事业及社区居民等联系。所以社区护士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4.5 深入社会,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它与医院护理工作不同,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

4.6 关系多样,社区服务对象是相对稳定的,由于社区居民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不同,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所以护理需求也不一样。

4.7 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患病概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儿童特别是幼儿几乎没有自我保健意识,容易受到疾病和伤害侵袭;残疾人行为不便,历来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非常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应受到关注。

4.8 预防保健,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活动。5 结 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发挥重要的作用。适应社区需求、经济效益,全面、延续性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杜慧敏,于瑞英,杨晓蓉,等.现代护理城市社区居民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及研究[J],2006,24(12):2349-2350.

[3] 赵霖,朱雪峰.社区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5:92-93.

[4] 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08,7:1257-1258.

篇10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新生儿具有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生理、病理特点,且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多合并较严重的原发病,致使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1]。早产儿感染难以避免,并且孕周越小,感染发生率越高,且易形成暴发。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占了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2],尤其是近年来发生数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导致患儿死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精神损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对医院也造成巨大打击。现就相关方面进行探讨。

        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产生临床症状,临床上将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称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由于新生儿是组特殊人群,出生前和分娩时可能感染母亲体内的微生物,因此根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将新生儿分为早发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早发性感染指生后3天内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迟发性感染指3天以后住院患儿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医院内[3]。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认为新生儿院内感染是指新生儿生后3天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的临床症状的感染。

        2  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并伴有严重原发病,免疫功能极低下,皮肤不能提供有效屏障,这类群体是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2.2 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重视程序不够,手卫生依从性差

        2.2.1手卫生概念不深  我科对新生儿NICU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观察人员现场暗访,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洗手指征不清楚。大部分医生在查房过程中自始至终不曾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操作中、喂奶中、更换尿裤中也忽略两例患儿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常常是完成一项整个操作过后才洗手。部分医务人员认为NICU入室前洗手较重要,而入室后两个患儿操作之间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换好衣服、戴好口帽就行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对手部卫生观念淡漠,手部污染可能导致医院感染认识严重不足。

        2.2.2工作忙碌顾不上洗手  有的医护人员即使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但当情况紧急或工作繁忙时,往往无暇顾及手卫生,认为带手套可以替代洗手。他们在上厕所前、下班前、吃饭前洗手依从性高,但对正确洗手六步法、应持续洗手时间了解不够。

        2.2.3担心洗手液伤害皮肤  部分医护人员担心长期大量使用洗手液会造成皮肤粗糙、脱皮等不良反应。 

        2.3置管及消毒

        急救技术快速发展,提高了先天缺陷及早产儿的生存质量,NICU中置管技术的应用以及NICU消毒不严。如治疗用品暖箱、监护仪消毒不到位,配奶操作有污染,新生儿沐浴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液不合格或过期等也是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之一。

        2.4频繁和预防使用抗生素可导致患儿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产生,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风险。

        3  NICU医院感染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  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原则、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科室也应加强自身管理,不定期检查NICU消毒隔离及手卫生的落实情况。严格按照手卫生技术规范比照督查,对违反手卫生制度的医务人员按规处理,强制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

篇11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概念简析

环境工程是一项科学技术,主要是对防治环境的污染的研究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工程与生态学以及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环境工程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学科领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它主要的核心就是治理环境污染源。

一八五四年,周密调查了在英国发生的霍乱疫情,发现成疫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水井被患者的粪便所污染。因此,对饮用水进行了相应的过滤与消毒,有效的控制了水媒病的发生。所以,卫生工程与公共卫生工程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垃圾处理以及水分析等。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以后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数量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环境还是可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也能维持住平衡,我们把这个污染物量称之为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对于环境的质量与环境的本身的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巨增,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冲击与破坏,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且已超过了卫生一词,卫生工程也被改称之环境工程。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最好途径,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就是工业造成的污染,其中一些废气、废水以及废渣中的原材料或副产品都是不能利用的。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途径就是在工业的生产管理方面不断的加强,政府方面把相应的经济措施运用起来,使工业革命新技术得到促进。但是,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环境工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二、新时期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对城市的污水没有完善的处理,城市生活的污水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城市径流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而城市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重要来源,生活污水多来自于家庭、城市及商业区的卫生公共设施等。这些地方会产生很多的洗涤污水、粪便等污染物,经过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要想使这部分的污水得到相应的处理,就要对城市的污水厂进行建设,污水由污水厂进行处理以后再进行排放。这些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周期循环。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全国的每个城市都有工业污水的分布,尤其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更是严重。在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方面也更加严格,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很多污染物,对人体具有很大的伤害性,所以,必须经过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此进行处理。另外,还有一个污水源就是城市径流污水。它们具有季节性,并且具有复杂的成分,主要的造成原因是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产生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地面的垃圾与废物,经过城市的河流所致而成。在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污水,然而,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处理污水的实施并不先进,并且,在各个区域建设中也没有一定的平衡性。没有及时处理污水,对污水没有高回收率等。这些问题对于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来讲都是急需解决的。

其次、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填埋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最后、园林绿化建设没跟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三、笔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的解决对策分析

第一,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原料以及燃料费用大概占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例如石油、煤、盐以及矿石等这些基础的工业原料都具有多样的化学成分,很多生产厂家只能用到其中的一部分有用的,其它没有用的部分都变成了废物,这不但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并且也对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我们国家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利用率,工业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废弃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国家对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生产过程及消费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识到生产与消费中能做到多次循环,这样还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所以,在国际上很多国家把对资源的再次利用作为经济的重要战略,大力提高了资源的再次利用率。所以,我们国家对于资源的再次利用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对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利用的意识不断的加强,相当,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二,对工艺与设备进行改革,对流程进行全新的开发。在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清洁生产的工艺,这不但对工作环境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并且,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物耗与能耗都有一定的减少,同时,使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三,物料进行闭路循环,综合利用废物。在工业生产中过程中流失的原料、副产物以及中间体被称为三废,特别是我们国家燃料以及农药行业,主要的原材料只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利用率,而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的占到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难实现的就是用水闭路循环,我们国家已经研制出了处理三废的技术,并且,还在不断的努力创新,进行技术的改革,使得我国的废物处理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四,鼓励多元化的社会投资,对环境工程的体制建设不断强化。城市环境工程需要巨额的耗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还需要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无论是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还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以及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都要有较为规范的体制进行维持。要想城市环境工程进入良性的运行,就要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除此之外,还要把环境引导的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加强宣传,对于参与者要进行相应的奖励,把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出,环境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并且需要巨额的投资,在建设环境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工程建设间的关系有个正确的处理方式,积极的采用相应的有效的措施,面对环境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观念方面不断进行转变,在管理方面采用科学的方法,并且不断的加强,运用健全的工作机制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对于在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进行妥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才能够使大家的生活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也才能真正把环境工程的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小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城市[J]. 江西能源. 2012(04)

[2] 孙子健,沈凌.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概况[J]. 海岸工程. 2011(04)

篇12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1],涉及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落实好预防措施始终贯穿于医疗、护理的全过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1.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1.1健全医院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加大管理力度。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办公室,由一名院长、主要部门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明确委员会管理办公室职责,我科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方式对全院感染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遇到问题及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解决的问题形成决议后执行。

1.2提高认识加强基本功训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修订完善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制度。

1.3多层次组织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随机督查。督导落实措施流程。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监测,严格实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科室配备感染控制监控员。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每月科室结合临床实际学习预防感染知识,发生感染后在及时阻断传染源的同时,召开科室院感监控小组会详细查明原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使院内感染发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我院医院感染多数为呼吸道感染。06年感染率3.6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2%、07年感染率3.14%呼吸道感染构成比80.12%、08年感染率3.1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09年感染率2.6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32%。2010年感染率2.12%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出院人数逐年上升,感染率逐年下降。

2.医院感染控制重在实施全员教育

2.1普及院感知识,不断更新观念,医院工作人员由于分工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对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和最大限度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根据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人员采取举办讲座、参加学习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新知识、新概念以及与院内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使全体医务人员掌握院内感染知识,增强预防与控制感染的自觉性,提高对医院感染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程度。特别对新分配的职工,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预防医院感染相关法规知识,制度的培训列为岗前常规教育,长抓不懈。

2.2 落实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不断强化手卫生培训,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高预防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意识,把洗手当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重视无菌操作前后必须按规范洗手。对手术科室医务人员手菌落超标,采取停止上手术办法,在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的同时,采取明查暗访,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整改和处罚。手卫生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由于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严格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正确洗手是最价廉、最简单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之一[2]所以手卫生已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强化手卫生管理,保持洗手的习惯,良好的依从性可使各种微生物的感染率降低。

2.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及科室负责人必须经常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随机深入科室现场督导,掌握科室结合实际学习医院感染知识、了解相关制度的落实、实地查看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等现状,让医务人员从被动的执行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变为主动地执行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科室院感监控小组要经常进行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

3.强化医院感染的检测工作

3.1 建全了医院感染网络检测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明确工作重点,落实监控要求,每天利用医院网络及时了解科室发生院内感染实际情况,并亲临科室核对,每月统计上报感染分析数据,真对不同感染途经督促落实不同的预防隔离措施,同时在病历夹上标明规范要求的不同颜色隔离标识,警示所有医务人员和其他进入病区的其他人员遵守必要的隔离措施。做好相应的标准预防,防止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如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多见于慢性肺部基础疾病反复住院治疗、人工机器通气、糖尿病及血液透析患者 。回路管道上清理时避免倒流入气道、呼吸机上的雾化器使用后需彻底消毒,对高危人群采用保护性隔离技术。

3.2 对重点部门严格进行环境卫生学等检测,对每次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将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协调管理。

4.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4.1对患者有增加感染风险的基础疾病,多部位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入住ICU,诸多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长期并存的危重患者,特别是病情危重的术后患者、接受多项侵入性操作的、高龄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整体抗感染能力下降等给病原体的入侵造成可乘之机,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回了生命的同时,又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无严格指征的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不适,给药途径、次数及疗程不合理、院外反复、多次、多种联合、超剂量使用抗生素而产生多重耐药或泛耐药。

4.2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环节管理很重要,对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易造成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应及时进行干预,根据不同耐药菌采取分室隔离,没条件的科室同种病原床边隔离,严格落实医患接触防护隔离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风险。防止导致泛耐药而漫延,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性的措施敏感,对收治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对某些医疗用品如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等均应单独使用。

4.3对于合理用药医院采取每月随机抽样点评,科室药品应用比例限制等措施。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经济处罚。

篇13

HACCP作为食品工业中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应用于番石榴汁生产企业中,将有益于番石榴汁生产水平、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全面提高与完善,提高番石榴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一、HACCP介绍

(一)基本概念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全称为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食品质量保护体系。FAO、WHO等组织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广HACCP的概念与方法。通过对该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达到控制与监督的目的,更有效的利用资源。HACCP体系是由危害分析(HA)和关键控制点(CCP)两部分构成的,从食品的原料开始,制造加工、保存、流通到最终消费为止的各个阶段,对可能发生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危害进行调查分析,为防止此危害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发生,规定出特别需要进行管理的环节,设定此处的管理基准(关键限值),并且连续的或在适当的频率下,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监视,将潜在危害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二)HACCP系统的原理

确定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点(CCP),对每个显著危害确定适当的关键控制点。建立HACCP监控程序,建立包括监控什么、如何监控、监控频率和谁来监控等内容的程序,以确保关键限值得以完全符合。确定当发生关键限值偏离时可采取的纠偏行动,以确保恢复对加工的控制,并确保没有不安全的产品销售出去。建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建立验证程序,证明HACCP系统是否正常运转。

(三)HACCP与GMP和SSOP的关系

只有在建立了GMP与SSOP基础之上,才能保证HACCP的正确实施。

(四)制定HACCP计划的步骤

组建HACCP实施小组制定产品说明确定产品用途制定生产流程进行危害性分析HA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限值CL建立监控措施发现偏差建立纠偏措施建立审核措施建立文件记录的保存措施对HACCP计划进行评估(验收)。

二、HACCP体系在番石榴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番石榴汁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料验收

采用色泽从黄色到淡红色,成熟度八成左右,风味正常,无霉烂、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新鲜果。

(二)清洗

将果实经浸泡、高压净水喷淋冲洗干净备用。浸泡水中添加0.1%漂白粉,浸泡时间10~15分钟。

(三)打浆

将切碎的番石榴,按1:1.5加入清水拌匀后,用筛孔直径0.8毫米的打浆机打浆,所得的浆渣再按1:1加清水拌匀后,经颗粒泵送于直径0.5毫米的打浆机复打浆。

(四)热处理

将两次打浆所得的浆液混合均匀后,经片式换热器在40~60秒内加热到80~85℃,然后冷却至室温。

(五)板框过滤

用板框过滤机(滤材孔径0.5毫米)进行压滤,以除去热凝固物,滤液泵送至带保温夹层的调配罐中备用。

(六)调配

先测定果汁液的糖度和酸度,控制提取汁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然后确定所需添加的白砂糖和柠檬酸量。成品要求糖度为12%~13.5%,酸度为0.20%~0.22%。糖、酸直接加到调配罐中,加热到90℃左右使之溶解。

(七)离心过滤

经检测合格的果汁,用离心机(内垫120目尼龙布)过滤。

(八)均质

用16~18兆帕压力均质。

(九)加热

经片式热交换器在30~40秒内加热到90℃左右,然后立即装罐,不允许停留积压。

(十)灌装

空罐先洗净并经90℃以上热水清毒后,倒置沥于水分,加入调配好的果汁,装满。封口前要求罐内果汁的中心温度必须在75℃以上。

(十一)杀菌

1OO℃下杀菌2~10分钟。

三、危害分析(HA)与“关键点”(CPP)的确定

(一)危害分析(HA)

1.生物危害

微生物污染是番石榴汁饮料加工中的主要污染,特别是病原菌、致病菌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污染菌可使番石榴汁饮料浑浊,形成沉淀,产生不良的气味,改变了番石榴汁饮料特有的口味以致不能饮用。

2.化学危害

番石榴汁饮料生产中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农药残留(有机磷类)、重金属超标(铜、铅、砷)及添加剂使用过量,果实清洗用清洁剂、CIP清洗剂(硫酸、氢氧化钠)、水源污染、包装材料灭菌用消毒剂的残留也是造成化学危害的因素。

3.物理危害

番石榴汁饮料生产中会受温度、时间等物理因素的影响,设备、容器、管道等不符合工艺要求,未按SSOP 规范操作,包装材料不合卫生要求或人为因素等,可引起物理因素危害。

(二)确定关键控制点

1.原辅料验收

要对原料产地进行调查,并对原料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病虫害果数及腐烂果数检查,凡不合格品一律拒收。辅料的验收按进货检验或相应的购销合同进行检验,凡不合格一律拒收。

2.原料清洗

定期检查清洗机的喷射压力,碱液浓度为1%~2%,温度65~70℃。

3.后巴氏杀菌

将番石榴汁饮料在100℃下杀菌2~10分钟。

4.罐装

加强操作工人个人卫生,增强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5.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需提供第三方证明,以确保包装材料的合格。

6.设备清洗

按SSOP规范操作。先用70~90℃浓度为2%~3%的碱液洗,再用清水清洗至Ph=7.0。

7.环境卫生

对车间内的空气、地面墙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消毒,并定期监测环境消毒的效果。按SSOP规范操作。

(三)建立关键限值、确定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关键限值的确定应以番石榴汁饮料生产的有关技术、安全法规,工艺规程为依据,结合企业生产、科研及专家的科学分析后确定,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番石榴汁饮料厂应采纳的标准与规范有:GB12695-1990《饮料厂卫生规范》、GB 1917《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GB2759《冷饮食品卫生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J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7781《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四)监控、纠偏、记录与验证

1.监控

是快速对番石榴汁饮料生产CPP进行测试或观察,将测试值与关键值进行比较,失控时及时调节。该步骤是HACCP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监控程序包括:监控的内容、监控的方法、监控的频率、监控的人员。

2.纠偏

发现生产未达标时,必须立即采取纠偏措施。利用检测结果调整工艺与加工方法以保持控制。如果失控,必须将不符和要求的产品处理掉。必须确定、改正不符和要求的因素以确保CCP重新受控制。

3.记录

每个关键控制点的监控要形成相应的记录,记录的监控信息是显示关键控制点受控状态的证据。

4.验证

一般地,对各关键点监控情况进行验证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对监控设备的定期校正;二是有针对性的抽样进行分析检验(包括对原料番石榴、番石榴汁和番石榴汁饮料及相应设备、环境等);三是对监控记录进行复查。该阶段由番石榴汁饮料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员、质检员及有关部门的专家等对HACCP系统定期进行验证和分析。

四、结束语

市场呼唤高质量的安全产品,HACCP作为食品工业中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应用于番石榴汁饮料生产企业中,将有益于番石榴汁饮料生产水平、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全面提高与完善,提高我国在番石榴汁饮料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因此,HACCP体系的应用对番石榴汁饮料行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新,朗锁军等.HACCP在浓缩苹果汁生产中的应用[J].保鲜与加工,2002,(3).

[2]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