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的方法

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15:30: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共管理的方法

篇1

2在公共管理下的档案管理范式

档案管理范式是指进行档案管理的一种模式,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下,医院档案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范式可供参考:

2.1文档集成式

文档集成式档案管理是将文档管理通过集成化的技术形成系统的管理范式,并运用系统的管理模式对医院档案进行管理。文档集成式档案管理的核心是各文档管理过程之间的协调性。目前,医院文档管理多是由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分开负责的,其中文书部门主要负责文件管理部分,而档案部门则主要负责档案管理部分,两个部门独立工作,使文档的完整性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而文档集成式管理则能够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到一个系统当中,从而保证了文件档案的完整性和开放性。

2.2资源管理式

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档案管理也逐渐倾向于信息档案管理。因此,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对于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转向信息资源的方向,将信息资源体系作为医院档案管理的基础。

2.3公众参与式

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逐渐向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作为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社会公众也应参与到档案管理当中。公众的参与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开放性的具体体现。公众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二是帮助解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以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以不断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篇2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1-0064-08

研究方法的选择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点。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方法的明确和成熟,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分析框架与工具,并正在向着更为精密与恢弘的体系演进。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先生指出,法学之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的方法[1]。中国法学知名学者徐祥民先生也指出,一门学科有没有科学完整的方法论,不仅是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它能否得以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2]。

公共管理同样如此。但是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公共管理学在研究方法的探求方面可以说是空白①,并不是公共管理的研究不使用研究方法,追溯公共管理学的起源,学者们一致认同公共管理学来自于公共行政学,虽然对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纵观百年公共行政发展过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理性思维与经验的实用分析方法是其显著特征[3]。理性思维的理论基础是期望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这些理论是一种标准化行为理论,目的是为理性决策提供一套明确的基本假设或者说是公理,但是决策研究者们通过期望效用理论计算出的定量结果与管理者的真实行为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管理者违背这些公理,期望效用理论便无法使用,或者期望效用无法达到最大化。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的大量实验研究批驳了以期望效用理论为基础的理性思维,但并未动摇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上的地位。如果说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追求效用最大化、收益最大化的定量研究方法成就了经济学“帝国主义”,使得经济学处于“科学”的保护之下,对于定量研究方法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学者们则没有一致的认同。时而定性,时而定量,当二者解释的结果出现冲突时,无所适从。这种对方法论的随意性和漠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公共管理研究现状的派别林立、乱象丛生公共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角度或理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常常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1993年,Bozeman概括了三种研究公共管理的角度:政策学派的角度( P)、工商管理的角度( B )和一个尚难鉴别的角度(X )。Kettl和Milward在《公共管理的现状》一书中,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列为公共管理的学科基础。在《公共行政手册》中,Liou认为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哲学等学科:政治学是公共行政分析最早使用的方法,它为公共行政中的官僚治理与官僚责任的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法学是欧洲大陆公共行政的基础;哲学则用来研究政府官员的伦理问题;近期,经济学与管理学在公共行政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公共管理目前在运用各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公共部门 (包括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问题。 。

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论之争,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已经拉开了帷幕,80年代末期,几乎成为一场“战争”[4]。抛开其他的细枝末节,定量与定性之争存在三个主要的观点:定量与定性之间是根本对立的;二者之间存在区别,但是区别不一定构成对立;在认识论上互为补充,研究者应该研究如何为我所用。当赞同第三种观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论之争似乎渐渐平息下来[5]。持第三种观点的人(实用主义者)认为,哲学家、理论家注重的是“理”,研究者注重的是“用”。人类在科学研究方面关心的无外乎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知识;二是怎样获取知识。而这两个问题又最终地统一于为人之用。因此,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一切研究方法,无论它们的性质、操作形式有何区别,只要能为研究目的服务,就可分而用之或合而用之。从这个意义上说,定量还是定性的探讨没有什么价值,但是目前公共管理学界对于定量的过分重视与依赖,为了定量而定量渐渐模糊甚至改变了研究者对公共管理基本价值观的认同。在公共管理中,治理工具、分析工具、政策工具的选择无不体现了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因此,对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过分推崇定量的现状进行批判十分必要。

公共管理研究中定量分析究竟应该占据什么地位?什么决定了它的地位?当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出现截然不同的矛盾结果时,应该遵从哪种方法?正是笔者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定量分析的地位,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溯源

所谓定量分析,是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相关的描述,借助数学模型、统计数据等进行量化的分析。自“理性人”假设提出之后,定量分析日渐成为学术界所推崇的重要研究方法,部分学者甚至以能否引入定量分析作为衡量一门学科是否为“科学”的主要标准。这种衡量标准使得可以定量分析的自然科学无可争议地被认为是“科学”,而不能进行定量或者尚没有定量研究的社会科学被质疑是否为“科学”。马克思曾说过“一门学科只有使用了数学之后,才能称之为科学”。这种衡量标准的广泛认同,使得部分社会科学学科开始尝试运用定量分析来突出自己的理性思维。经济学就是其中之一,自萨缪尔森将数学引入经济学之后,“经济学帝国主义”攻城掠地,其他相关学科也开始注重定量研究,公共管理作为其相近学科,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篇3

1.梳理理论教学体系,重点着墨于“实际应用”环节。《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理论教学中容易出现重“数理推导”,轻“实际应用”的倾向,学生通常认为“很难”“、不易掌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课程通过对取材于实际公共管理领域的例题的解答,总结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测量与调查方法,定量分析基本方法,统计分析初步,统计推断方法,假设检验方法,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等模块。理论教学内容将巧妙地避开各种方法的数理推导,介绍基本理论后,通过70多个例题,逐渐展开《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这门看似深奥的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构建启发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体系。近年来,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却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行政管理人才状况令人担忧。面对行政管理人才供需矛盾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质量,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2009年开始,笔者在《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增加了占学时一半以上的实验教学内容。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没有设置实验环节,学生很难做到“知行合一”。2010年,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立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软硬件条件。在设计专项实验的过程中,课程组发现,大多数学校的专项实验主要是借助宏观统计数据开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实验模块。

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存在三个突出的“短板”,一是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独立模拟和训练;二是实验数据由教师定制,学生缺乏数据收集能力;三是忽视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及操作步骤,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的能力。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希望通过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整合设计性实验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具体来说,一是增加综合模块以增强学生对研究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二是增加社会调查模块以增强数据收集能力。配合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调查小组,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整理调查数据以备实验之用。三是增加研究设计模块,使学生能够通过社会现象发现一个“好的问题”,制定探索特定问题的研究方案及详细的操作步骤,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以及选定时间框架等一系列训练。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十个实验项目:统计图表的制作;数据的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设计与评价。最后三个实验项目是针对克服实验教学中的三个短板设计的。

二、创新性教学体系建设框架和主要措施

1.建设框架。《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创新性教学体系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2.主要措施。首先,不断提高理论精讲水平。通过大量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和例题分析,促进学生对于理论问题的消化吸收,增强学生的形象理解。在教学中适时开展课堂及课后讨论,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机制。其次,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结构,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方面,授课时数与实验时数比为1∶1,也就是说,课程总时数的一半是安排学生在实验室,由老师辅导、学生实验完成的,提高学生对调查资料的处理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快速发展,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园林工程的不断发展将会更好的促进我国绿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一、园林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我国的建设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当前我国的园林工程管理依旧存在很多函待完善的地方对园林项目的管理与实施尚未明确规范,必要的法律法规还没建立起来而且为了争取到项目部分企业往往会做出不符合市场规则的举动包括相互压价、操纵市场等等这种违背了竞争规则的举动往往是园林工程质量隐患的导火索,使市场失序园林行业得不到健康发展。

二、园林管理的现状

(一)园林统筹规划管理不妥

在进行园林建设规划之前,必须先开展大量的科研分析,并利用一些先进的科技进行园林建设的准备工作,从而使园林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建设需要,并且使分布和比例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园林的绿地系统能够真正地发挥其效用。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用地相当紧张,再加上受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因此绿地规划在实际中并没有被充分运用。

(二)园林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改革开放的推动使得园林的管理体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根本上来讲很多管理内容依旧延续着计划经济的规则,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园林管理的要求。政府管理机构的很多职能无法实现对公共管理职能的强化,这就导致园林管理没有一个协调统一的体制,各个职能部门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功能,使得园林管理陷入了僵局。

(三)园林格调单一

当前我国园林建设中存在着向传统园林靠拢的趋势,在园林建制和景观构造等方面照搬照抄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对设计原创艺术性的剥离,同时也是对特征、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忽视,这样的园林缺乏生机活力,难以获得心理认同,很难给市民带来有血有肉的感受。

(四)绿化环保意识较低

很多存在投资项目、房产开发与民争地的情况,这使得绿化面积逐渐变小,同时出现了绿化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园林建设与总体发展向左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部分市民的绿化环保意识较差,在享受园林绿化美好的同时,却做出了一些破坏绿化的行为。

(五)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园林建设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绿化设施的构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现状,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在实际的建设管理中,一些盲目追求高投入、高标准,一味建设大面积的广场,布设大量的照明设施。殊不知,稀少的树木、遍布的大理石、露天设置的休憩场所,很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也在需要放松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选择。

三、现代园林建设与管理措施

(一)科学的对园林进行规划和布局

很多在对园林进行建设时都是杂乱无章的,没有经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往往使得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绿地的分布不均匀,出现太多的人工合成的设施等等。因此我们在建设之前就应该仔细的规划,根据当地的人群居住环境,合理分配动植物,避免重复栽植造成单一性,合理规划土地,提高使用率,合理分配设备,优化空间等等。

(二)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及底蕴,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植

在园林的建设中,植物的搭配很重要。我们在选择植物进行栽植时,既要满足其美观性,也要符合科学性。每个地区由于气候、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适合的植物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地的各项自然条件和生长环境来选择植物进行搭配。只有合理的搭配才能建造出符合人们要求的集美观、艺术、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化园林。

(三)加强园林的现代化管理

如果我们把建设好的园林比作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那么园林管理工作就相当于孩子的妈妈。它在园林的建设和维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园林管理的加强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使植物的存活率提高,这主要通过管理人员对植物的浇水、施肥、修剪枝叶等等进行合理的调控。

(四)实施工程监督管理体制

我们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园林建设招标的时候选择具有高信誉和高业绩的施工单位,并通过一些技术或者管理方面的培训使这些施工单位更优秀,这就好比为园林建设打了一个良好的地基,只有对建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以及每个细节严格把关,园林建设这座大厦才能保质保量的建设起来。

四、园林管理新思路研究

(一)园林构建的创新。在园林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摆脱传统园林建设经验的桎梏,通过设计建设人员的努力,创造出贴合市民生活,提升品位的园林。在园林建制方面,要赋予园林绿地更大的发展创造空间,不盲目抄袭以往成功范例,应该从文化和市民生活底层积淀为切入点,种植市民乐于见到的树种和草坪,营造出生机勃勃的绿化氛围。

(二)自然化的生态多样性原则。在园林植物选择和搭配方面,要注重生态多样性原则,构建协调稳定的生态系统。避免一味追求植物的珍稀、罕见,而造成的树种水土不服情况。实现乔木、灌木、草坪的有机搭配,控制冷季型草坪种植量,提高耐旱、耐病虫害类植被的种植量。例如,三季开花的红花酢浆草与其它灌木乔木的搭配,能够形成美观并且生态稳定的园林绿化,实现了自然化的生态多样性。

(三)园林人性化体现。人性化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园林管理中的直接体现,将市民的活动需求作为建设与管理的核心,保证市民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便捷地享受自然生态带来的好处。在草坪中铺设脚踏小径,便于市民进入草坪中间释放心情。现在大部分园林都向市民免费开放,周边居民在此锻炼、交流、抒怀,而在部分人流量较大的时间段,要合理安排管理工作,进行除虫药物喷施时,尽量避开这些时段。

(四)绿化生长管理生态化。传统的园林绿化管养注重化肥的使用以及杀虫药物的使用,不断改善不合理布局,而在生态化建设的背景下,现代园林的植物管养崇尚通过自然的方法提高植物的生长和抗病虫害能力。通过有机肥的使用,能够增加土壤腐殖质,改变土壤结构,增强植物生长能力。利用黑光灯、性诱剂等方法,抑制病虫害发生,实现生态保健预防,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园林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一)引入市场管理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建设不可能脱离市场单独发展,因此,将园林事业推入市场中才有可能促进其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中介机构,来促进园林管理的市场化发展。虽然,在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就可以促进园林管理逐步走上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行道路。

(二)引入严格的问责制

一般而言,一项园林工程往往涉及到很长的时间周期园林工程规模庞大渗与机构众多所以其施工管理的复杂度也相对较高。不同的园林项目其管理核心均涉及到项目的责任制管理方式,对于目前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园林企业而言河以引入严格的问责制来加强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管理

园林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其员工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都意识到竞争环境下企业生存与发展对于科学管理的需求才能进一步发掘出企业的潜力。因此企业不应放松对员工的要求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牢牢树立竞争观念,同时辅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最终形成具备专业素养和发展眼光的施工队伍。

(四)运用现代管理的手段开拓创新

园林管理的创新,还体现在管理手段的创新上。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促进园林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并建立相关的政府网站,加强信息交流,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这一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的成本,并且使管理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增加民众的信心。

(五)增强群众园林绿化意识

园林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因此,公众的参与也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园林绿化意识,让园林保护和建设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园林管理的法制建设,促进园林事业的有效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开展园林建设的规划,对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监督,并对现有的园林产业进行保护扶持,加快园林科研的脚步,并大力宣传建设园林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促进园林管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前言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其主要是由于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细节性的管理内容,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可变性因素,如果在某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甚至是出现质量问题、安全事故,不利于市政工程顺利完工。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高质量的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以实现最佳的施工管理效果,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1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其涉及到很多的管理内容,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对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在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同时这些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市政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管理人员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设置专业的现场垃圾清理人员,每日在施工作业完毕之后,进行彻底的清理[1]。②施工材料的管理,主要应做好施工材料的储存工作,由于很多的施工材料对储存环境要求较高,怕潮怕湿,只有做好材料的存储工作,才能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③施工进度的管理。由于市政工程都有规定的施工时间以及预期的竣工时间,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拖工的情况,将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导致大量的施工成本的支出,同时也会造成大量材料浪费的情况。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只有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确保市政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也才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2]。④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是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执行者和操作者,只有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在管理中,主要应该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施工操作的流程以及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等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3]。

2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只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杜绝一些安全隐患、质量问题。下文主要针对于精细化管理法与责任制管理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下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2.1 精细化管理法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采取精细化管理法,精细化管理法顾名思义,就是要求管理的精和细。由于在实际市政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很多的细节性管理工作,如果无法对这些细节性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将会出现很多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同时也会诱发施工危险和后期使用的危险。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应该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将各项施工管理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点,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才能够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将质量问题及安全问题全部规避掉,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相应的社会效益,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4]。此外,在精细化管理中,要求管理人员将其与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2 责任制管理法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应用到责任制管理法。所谓的责任制管理法主要就是指将各项管理内容分配到不同的管理人员身上,采取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找到相应的责任人,进而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处理,能够将问题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5]。此外,还应该建立规范的责任制管理制度,针对于一些管理不善的管理人员,应该依据制度中的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通过采取此种方式能够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结论: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通过细致的分析具体的管理内容以及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确保市政工程能够如期竣工,使其快速的投入到使用中,从而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兴成.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瓶颈现状及应对策略[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4).

[2] 黄鹤林. 浅谈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J]. 科学之友. 2010(08).

篇6

1、对参加施工的人员特别是材料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重视材料质量的自觉性,增加业务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施工材料的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比重。

2、对施工定额分解、定量控制。进入工地,即对清单中各项工程量进行核定及定额分解,分解时应考虑保管及施工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定额与实际消耗应经常对比查找漏洞,进行定量分析与控制,使材料控制直接进入施工第一线。

3、材料进场控制。根据设计文件对于基层、面层和其他部位材料的级配要求,严格制定备料计划,尽快确定各层次目标配合比来指导备料工作。材料采购要遵循“质量好、价格低、运距短”的原则。进场材料要正确计量,认真验收, 最大限度地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消耗。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材料的运输、进场和储备,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还要避免材料反复倒运。材料的信用应严格控制,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材料数量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二、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试验段

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 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故它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 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化施工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进度、是当前公路建设发展的主流。目前高等级公路的招投标中,对设备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求有完整的机械配制。道路施工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期又相对短,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那种大而全的设备管理概念应该淘汰,关键是投资大型关键设备。当然设备的管理还需要立足于现有设备,发挥其最大效能,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1、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

2、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3、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配件,定期维护,随时随时排除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四、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 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旗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 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并做到:

1、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2、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等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五、搞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经济活动。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的 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只能导致工程干的越多亏得越大。为此,要注意抓好 以下工作。

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在约束下进行。

2、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分项或分部工程完成后,要对照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超支采取应对措施。

4、单位工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工、料、机及管理费计算出该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施工控 制预算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5、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六、结束语

总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灵活运用,实际操作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公路施工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但不管怎样都是公路施工企业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所以,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每一个公路施工企业的共同目标。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施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项目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传德. 公路建造师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54-287.

篇7

诚然,我国的水工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走过了多年的发展史,并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和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制度也越发完善,人们对水利资源的需求增加,对其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创新水工建筑工程的管理方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 水工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1 满足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需要

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工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这是由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模糊、二者关系划分不明、约束不严、激励措施不够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决定的。

1.2 满足时代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发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21世纪更是一个创新的世纪。而水土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社会众多企业的一个分支,同样在管理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们要在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中找到适应市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创新施工管理模式无疑是必由之路。

1.3 满足建筑市场发展与完善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普遍存在着的不良竞争,主要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和过度竞争形式。目前的建筑市场是买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在买卖合同中业主常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和要求。在这些不平等的条款中,如果出现问题,业主常常能逃避责任,这就使得承包商处于被动地位,设计和监理的工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

1.4 满足创新管理科学理论的需要

管理科学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个世纪中期,管理科学理论正式形成。管理科学是对数学统计模型以科学的理论和方式来进行决策管理,它的系统管理是利用计算机建模来完成,以增强可控性,降低管理成本,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

2 水工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原则

2.1 创新应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现代企业的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的进步。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模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又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要发掘生产力还需要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这三大生产力要素的有效结合去发挥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劳动工具也提出了技术性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协调和组合好生产力三要素。

2.2 创新要能与市场更好地适应

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动态性、富于变化的市场,要在这样的市场中取得效益、大有作为就必须创新,去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步伐。这里所说的效益要包括在项目工程施工中,为公司创造的经济效益和为社会创造的社会效益。企业形象在社会中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个公司要想扩展自己的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加分。而这就要靠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去实现了,这是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必要条件。所以,说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实质上是在说建设出更好的项目,在企业与项目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3 创新要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和品牌效应

当前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及时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提高自身素质去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上立足。反之,一个不具备市场应变能力的企业,终将在市场的大潮中被淘汰出局。因此,在进行水工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的创新中,对于提高企业文化和品牌效应这一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项目的施工中,要注意发现人才,进而培养人才,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断更新企业的各级管理层。除此之外,企业要将项目施工作为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在开展项目中了解市场、熟悉市场,以获取更充足、更准确的市场信息,为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方向。

3 水工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方案

3.1 对组织机构进行创新

水工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老牌的建筑行业,它在多年的发展中,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由于在开展项目施工时,是先签订合同,然后按照合同规定的范围管理项目,开展施工。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是在同一时间里管理着多个项目工程,这就使得项目、企业以及职工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常常出现难以调和的局面,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原有的组织机构去实现。我个人觉得可以对项目的主体和空间进行延伸,以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终极目标,通过对市场进行跟踪、投标竞争、签订合同以及履约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从而有利于健全组织机构。要强调的是,项目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在企业的各分公司中也应该设立。

3.2 对公司体制进行创新

3.2.1 建立有限责任制度

项目分公司是企业投资的一部分,经营责任制可以使得产权变得明朗清晰。建立起新型的产权关系,企业作为所有者充当着控股公司的身份,它可以行使自己的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划分企业和项目部的责任,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

3.2.2 实施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项目部若有划分清晰的财产,就可以用划分清晰的法人财产去承担法人责任。这样的项目部才能适应发达的市场,在市场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去承担法人责任。

3.3 对公司机制进行创新

公司的创新方案要靠创新机制去保证它的有效运行。创新的机制说到底就是要增强项目部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保证项目部分公司牢牢占据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潜在市场。对于水工建筑工程企业来说,要增强公司的实力,重点是在对加强项目部的建设上。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风险机制以及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决策层的行为,建立起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也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4 加强技术创新

可以说,项目管理创新的基础就是技术创新,它是体制创新、组织机构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保障。技术创新,在实质上就是利用新的技术、知识、工艺、装备,以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而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

只有在技术创新的保障下,项目施工管理才能顺利进行,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才能有保证。项目部是水工建筑施工企业的派出机构,作为企业的一个分公司,它是企业在市场上的直接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在对项目部的管理上,要加强技术创新在项目施工中的运用,保证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这也是水工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

4 总结

对水工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经验。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科学而合理的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案,优化投资,使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8

在现在社会中,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都是我国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工民建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筑也日益增多,同时,工民建工程中产生的各种工程隐患也越来越多,其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应重视加强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而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途径也必然是多种多样,本文以工民建工程如何加强施工管理来着重阐述和分析,将多年工程建筑中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可以参考和借鉴

一 、当前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建筑工程浩大,施工队伍参差不齐、良莠不齐,主要是由于体制和市场因素导致,所以施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管理不科学

建筑施工人员众多、工艺复杂、工种间错中复杂。主要是施工参与人员和物料投入大量和集中两个方面。我们知道,建筑施工的特点就是劳动密集型,由于施工作业面广大和立体,多人员、多工种同时进行,使得工民建工程施工现场人员众多芜杂,来源广、素质参差不齐,项目施工管理非常困难,施工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每一位人员的有效控制。因此,一些低素质、无责任心的施工人员或多或少地存在违章、违规操作的问题,不能被管理者及时发现,从而损害工程质量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工期的要求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建设项目的施工材料往往集中投放,物料的投入种类较多,全面控制的难度增大,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往往出现疏漏,质量的精准控制较为困难,从而影响管理,损害了工程质量。

2、施工质量的管理漏洞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了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人员、材料、设备、工种配合等等,因素之多,范围之广难以具体统计。对于质量的检测和检验不能做到全面具体,只是抽样检查,以点带面,没有经过检查的部分占大多数,这就埋下了部分建筑的质量隐患,有些能够做到返工,有些就不了了之,为日后的使用和维修带来极大的困难,致使很多建筑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

3、施工资料存档工作滞后,阻碍了施工管理的有序进行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除了需要对人员、技术、材料、施工等组织管理外,还需要注意施工资料的存档管理工作。目前,这一点为许多建筑企业所忽略,认为该项工作只是“摆设”,可有可无,或者只在工程竣工之后才进行资料的补齐。这样以来,施工管理工程就不可能按照预定计划施工,管理往往是依靠以往的经验,缺乏客观、科学的依据,一旦工民建工程出现特殊情况,处理起来往往比较棘手。

二、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文提及的工民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当前施工管理的相关标准,笔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

1、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施工企业人员总体上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但总的来说,都要求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我国目前工民建筑工程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下,实践有余,但理论不足,不能很好地从高度上把握和指导施工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工民建工程企业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

2、从各方面提高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建筑质量的好坏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否的浓彩重墨,所以从各方各面提升和加强施工管理的质量都是提高建筑事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施工质量的提升,建筑质量的提高,势必使得工民建工程中施工作业可以事半功倍。建筑产品的特殊性要求了质量管理的持续性,即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都要实现层层控制,包括对建筑产品主体结构、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并加以防止和改进。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除了应该从源头抓起之外,还应规范建筑施工管理的制度,全面提高按计划提升工程质量的实效性,为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3、资料管理规范化

资料管理是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资料管理工作应该走向正规化、标准化的道路。施工管理应依据资料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从而保证一旦实际施工与原有计划发生偏差,可及时修正。此外,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具体的工作,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因而资料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应充分重视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分析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建设一流品质工程。

参考文献:

篇9

1引言

园林绿化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程,需要较强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力。虽然在园林的绿化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一些影响园林绿化效果的问题,但在建筑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园林绿化的工程质量,掌握好工程原理,做出合理清晰的设计图纸,科学地规划园林绿化的每一项施工步骤,充分地利用绿化的植物,就能通过园林绿化净化城市空气,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创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2目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园林绿化的施工技术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园林绿化的费用中,大部分费用都用在苗木的采购上。在采购时没有挑选出质量合格的苗木,导致在种植过程中死亡,这无形之中就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其次,施工技术也极大地影响了苗木的存活率,而施工人员的技术性、严密性不够,只重视园林的视觉效果,忽视了土壤、基肥、树坑的规格,导致一些苗木生长发育不良,影响园林的美观程度。

同时,园林绿化的施工管理水平较低,不仅施工进度慢,有时还会造成返工,不但增加了工程的成本,还延长了工程的工期。另外一些不规则的施工增大了园林后期的管理成本,甚至施工人员的胡乱施工,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地危害。因此,施工技术管理对园林绿化工程来说也极为重要。

3 园林工程施工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原来越高,园林工程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园林工程的施工往往较为单一,而且规模也较小,这就难以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多元化、大规模的园林工程日益的兴起。当前我国园林施工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建设对象生态化;建设模式多样化;建设工程和谐化。这三个方面相互配合,从而为园林工程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局面。然而当前部分园林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遵循上述三个特点,从而导致我国的园林建设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较好的考察了当地的需求以及周围的环境,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结合园林施工的三个特点进行,从而取得一定的成果。

4 园林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4、1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绿化工程投资方的要求,施工单位要领悟工程整体的设计理念,对照园林的整体特点,合理地排放树木的种植位置,提交详细的设计图纸,编制施工计划书,以便减少施工的难度。在施工前期,准备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并根据设计计算好整个工程的预算。按照工程的进度,合理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故,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园林绿化的成本。另外,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认真做好场地平整、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

4.2 加强施工的组织设计

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而且还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于设计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得施工能够有序的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工期短、工程量大的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合理的安排工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5 科学管理方法在园林施工中的意义

5.1 控制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管理

对园林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开展,对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有助于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况进行及时的应对。对施工工序的控制应该结合园林工程所在地的自然规律进行合理的管理。这些工序都应该严格的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当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应该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验收,只有确保合格,才能算是完结。本公司着重对园林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并结合施工环境,从而采用细化、领先、有效的提升了施工的质量。

5.3 加强工程材料管理

园林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复杂多样,从基本的植物到水电器材的运用种类繁多,名目各异,这就为工程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对于工程所用的植物,应该充分考虑运输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源头进行质量的控制。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节约原则、目标管理原则等基本原则的前提小有效的减少物资的损耗,避免铺张浪费。

5.4 兼收并蓄,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方式

不同的工程项目有着不同的组织管理形式,工程的负责人员应该充分的了解每一种组织方式的优势,用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思想构建新的施工管理理念,即所谓的矩阵式组织管理形式。这一形式把园林工程中的各个单位、各个项目有效的进行整合,以横向发挥和纵向管理来统筹,将各个部门的优势集中在一起,从而最终实现效率管理和决策管理的目标。这一模式主要运用在大型的园林工程项目中,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技术难点突出、管理内容复杂、建设周期较长的施工建设中。

5.5 注重施工安全管理

园林工程的安全管理涉及到整个施工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它主要是通过对生产要素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或者是消除事故,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目的。一般通过以下三个原则来实现施工的安全管理。

5.5.1 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坚持安全管理就是生产和安全必须同时进行,在生产的同时要尤为的重视安全,把安全置于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生产的顺利完成。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个别部门、个别人员的责任,它需要全体人员集体参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多个方面、整个过程、全体人员尤为重视。

5.5.2 对危险因素和危险事物进行安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安全事故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可以从对物和人的管理方面来探讨事故的发生情况。一般而言,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危险行为都是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因素。

5.5.3 制定安全管理方式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安全施工规定对于项目施工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了解项目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采用安全责任制原则,重视日常的检查工作和安全培训工作。

5.5.4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对于工程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工程的管理人员不但需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而且还要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鉴于此种情况,本单位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对于多项目以及单项目都进行定量的考核,从而达到鞭策落后,激励先进的目的。

6 结束语

篇1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unfavorable factors of restricting the supervision work in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work.

Key words: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management work;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发挥监理在工程施工中的控制管理作用,充分调动参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监理人员有必要做好“五控制”,并充分把握好五者之问的辨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按合同约定顺利、安全地完成,使我们的建设工程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 当前制约监理作用发挥的不利因素

1.1 监理市场竞争不规范

由于初期监理企业成立门槛较低,造成目前监理企业过多,良莠不齐的局面,致使监理市场由过度竞争演变成为不正当竞争,甚至发展成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监理行业的竞争基本上处于标价竞争的阶段,多数业主仍把价格作为衡量取舍监理单位的重点,甚至是谁低价谁监理。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表面看来使业主省了钱,但最终很可能是以牺牲工程质量,甚至造成更大的浪费为代价。同时也严重挫伤了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监理企业的积极性,破坏了监理市场的有序竞争。

1.2 业主行为不规范

业主在工程建设中处于核心和领导地位,监理单位则是受业主的委托,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理,因此业主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决定着工程监理的成败或成效。目前的工程实践中,业主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1.2.1 部分业主对监理单位的认识存在误区,对监理工程师按合同约定的委托和授权认识不足。虽然在合同委托书中写上了“三控两管一协调”,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不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控制权力和手段,多数业主只将质量的控制权交由监理实施,主要承担工程质量施工监理工作,而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则由业主方实施控制。

1.2.2 有的业主认为委托监理就是找了一个质量责任承担者,权利是业主的,责任是监理单位的,名义上是“全权委托”,而实际上形成 “做决策时无监理,出了问题找监理, 承担责任归监理”。

1.2.3 有的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经常派甲方代表亲自做些属于监理业务的工作,并经常不通过监理工程师而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 造成监理工作的被动,并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2 加强工程建设过程控制管理的一些建议

随着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些人概括性地提出了要加强监理工作的三控制(即质量控制、工期控制和投资控制)、三管理(即安全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和一协调。本人认为,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安全及生态环境的今天,工程建设也应将人身安全及现场的文明施工提到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并付诸实施,应将其纳入监理的职责范围,将“三控制”更新为“五控制”(质量、工期、投资、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监理工作的“五控制”是互相矛盾又互为补充的,按照各自的控制原则为共同的目标开展工作,对搞好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当然监理增加的职责也应在监理费上反映出来。

2.1 重视旁站监理在质量和工期中的地位

在工期控制方面,现实状况是监理的控制力度不大,工期问题扯皮严重,在工期上各方责任分界不明的现象普遍存在。旁站监理如果缺乏监督检查和督促,不能做到跟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在进度控制方面存在等靠业主的话,容易出现工期失控的情况,且一旦出现工期滞后问题时,容易引起承包方提出工期索赔,此时监理单位因旁站监理的失职而无足够的理由反驳承包方,从而很自然地造成监理单位为逃避自身责任而将“这笔账算到业主头上”。在质量控制方面,监理工作仅仅依赖于试验数据和测量信息是远远不够的。监理单位具有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试验检测手段和测量检测手段是必要的,也有由业主单位提供具有相当资质的试验和测量单位做好监理的协助工作。测量放样的准确性控制及试验的数据的准确性是质量控制中很重要的环节,在做好这两项工作的同时需重视并加强质量控制的现场监理工作,要求监理人员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测等形式。 按施工程序及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旁站监理不仅要具备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的相应素质,加强合同意识,避免想当然的人为因素,而且需吃透合同规定,避免出现问题措手不及,要及时果断地处理质量和工期的矛盾。

2.2 监理工作要突破“要我做”,而更新为“我要做”

不要转嫁责任,放弃职权,尤其对于“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更应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管理边缘遗漏和忽略问题或无法明确界定职责归属问题。此时业主对整个工程都往往希望由监理承担起该部分职责。监理要管别人不去管、别人不愿管的事,这对减少扯皮,做好控制和发展自己极为有利。

2.3 监理工作要及时、规范、准确

市场经济人员流动性大,及时处理往来问题,不仅有利于工作交接,更有利于解决业主和承包方的经济问题。及时解决经济问题可提高承包方的资金利用效果。规范地作好工作的交接,可防止因人员变而导致资料的丢失,提高处理遗留及后续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的准确性。

2.4 监理在协助业主的投资控制中要着重做好索赔处理和结算工作

监理人员需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索赔和反索赔事宜。坚持“三不结算”(即无测量资料不结算、质量不合格不结算、单价与合同不符不结算)原则。以“既严格按合同管理,又热情帮助;既监督,又服务:既向业主负责,又维护承包方合法权益”。

2.5 安全及文明施工控制

建筑工程从起步就是一项飞砂走石的“粗活”,安全问题伴随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理应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应认识到现场的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有其独特的间接效应。 工程的实施、机械的使用均掌握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之下,现场文明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控制着人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力度和质量。习惯的改变基于督导,监理在工程中的督导作用势必有相当的分量,所以,本人认为将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纳入监理的职责对工程至关重要。

3 结束语

搞好工程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调动承包人及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并从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做起,建立起施工监理的网络,落实全员质量责任,真抓实干,又要调动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落实监理人员的质量负责制。在工作方法上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保证全面落实技术规范和合同条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习康. 伍宏涛. 浅议施工监理对工程投资控制的主要环节[J]. 公路. 2006(6).

[2] 刘勇. 对建筑施工监理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价值工程. 2010(33).

篇11

【摘 要】水利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的工程建设,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涉及学科范围大的课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与进度。本文就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浅述。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成本;进度;质量

Discussion o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

Zhou Shao-feng,Zhang Si-qi,Chen Li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Bureau Ltd. First Branch XI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s a benefit of the people, is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related to the subject of the big success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r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entir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s and progress. This article described how to strengthen shallow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Hydraulic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management;Costs;Progress; quality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有组成多样化,影响因素多变的特性。而施工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高效益的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投入,建成使建设方满意的合格产品,并使自己获得合理的回报。作为施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自身的特性,其施工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手段来实现的,而各种管理手段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如施工质量差而导致返工,从而造成人工、材料、机械的二次支出,施工成本的增加及工期的拖延等。下面从以下几点来谈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1. 施工成本控制施

1.1 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成本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1.2 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动态资料。成本控制的程序体现了动态跟踪控制的原理。成本控制报告可单独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与进度、质量、安全和其他进展报告结合,提出综合进度报告。

(1)按照计划成本目标值来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采购前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多种符合条件的材料,并从价格、质量、发货速度和数量等多方面进行比较,选择价廉物美的产品,并认真做好材料、设备进场数量和质量的检查、验收与保管。

(2)要控制材料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如任务单管理、限额领料、验工报告审核等。同时要做好不可预见成本风险的分析和预控,包括编制相应的应急措施等。

(3)控制由工程变更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效率影响和消耗量增加,并做好由工程变更造成的工期延长的索赔。

(4)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5)承包人必须有一套健全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审批,使其成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6)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如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2. 施工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五大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技术、环境”,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就是要对五个质量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2.1 人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取决于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又取决于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取决于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人,参与建设的人员的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心理行为、职业道德、身体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人作为控制的对象,要避免产生失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发挥“人是第一因素”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有合格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时间经验和遇到突发实践的应急经验。而施工企业也要想办法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管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次,要有合格和技术过硬的现场施工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管理者,而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建设者,施工人员的技术条件、职业道德、文化修养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好坏。施工企业要保证施工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做好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2.2 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是由各种建筑材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构成的实体,这些构成物本身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工作,对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筑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按国家规范的要求对到场的材料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并且正确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台帐,做好收、发、储、运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不得使用无出厂证明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等,并防止因运输路途的保管不正确而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许多材料只有制造单位的有关资料,还不能确定其是否适用的,必须进行试验。施工企业应填写好建筑材料报验单,详细说明材料来源、产地、材料规格、用途以及施工承包商的试验情况。还要说明材料预计到货日期。上述材料报验单应连同材料出厂质量保证书和材料自检试验报告,一并送监理审核。

2.3 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1)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对工程项目设备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检查验收、安装质量加以控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2)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应根据设备的施工适用性、技术先进、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如疏浚工程应根据地质条件、疏浚面积、深度等因素,分别选择抓斗式、链斗式、吸扬式等不同形式的挖泥船。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已确定的机械设备形式,来选定具体的机械。如堆石坝施工所采用的振动碾,其性能参数主要是压实功能和生产能力,在已选定牵引式振动碾的情况下,应选择能够在规定的铺筑厚度下,振动碾压6~8遍以后,就能使填筑坝料的密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振动碾。

2.4 施工方法或工艺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合理与否、施工方法和工艺先进与否,均会对施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在施工实践中,由于施工方案考虑得不周、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迟缓, 质量下降,增加投资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经济、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且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对施工方法的控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施工方案应随工程的进展而不断细化和深化;其次在施工方案选择时,对主要的施工项目要事先拟订几个可行的方案,找出主要矛盾,明确各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反复论证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另外对主要项目的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如新工艺、大跨度、高大结构部位等,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2.5 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有技术环境、施工管理环境及自然环境。技术环境因素包括施工所用的规程、规范、设计图纸及质量评定标准。施工管理环境因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三检制、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签证制度、质量奖惩制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温度等。这些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尤其是某些环境因素更是如此。因此,加强环境控制,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3. 进度控制

(1)进度控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工程进度失控,必然导致人力、物力的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拖延工期后赶进度,建设的直接费用将会增加,工程质量也容易出现问题。在关键时刻(如截流、下闸蓄水)赶不上工期,错过有利的施工机会,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如果工期大幅度拖延,工程不能按期投产受益,这种损失将是巨大的,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效益。延误工期固然会导致经济损失,盲目地、不协调地加快工程进度,同样也是片面的,也会增加大量的非生产性支出。工程建设各部位的施工进度统一步调,与资金投入、设备供应、材料供应以及移民征地等方面协调一致,并适应现场气候、水文、气象等自然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因此,进度控制就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

(2)进度控制的主要文件有合同文件、进度计划、现场的管理性文件(如现场指令)等。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就应拟订确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可把整个施工过程分为若干个施工阶段,逐阶段加以控制,从而保证总工期按期或提前实现;按分包单位分解,确定各分标的阶段性进度目标,严格审核各分包单位的进度计划,各分包单位协调作业,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不同专业或不同工种相互之间的交接日期,为了下一道工序按时作业、保证工程进度,应不在本工序造成延误。工序的管理是项目各项管理的基础,通过掌握各道工序的完成质量及时间,能够控制各分部工程的进度计划。按工程工期及进度目标,将施工总进度分解成逐年、逐季、逐月进度计划,短期进度计划是长期进度计划的具体落实与保证。

4. 安全管理

在工程建设阶段,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如近年来,有许多工地因施工人员的一小小的烟头而引起大火,导致工程质量大受影响;因施工人员不系安全带而发生坠落事件等。加强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第一头等大事。

4.1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网络,坚持以项目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委员会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制定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4.2 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贯穿整个施工生产全过程,覆盖工程项目部的所有人员。因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别要对新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4.3 安全检查。

施工企业根据工程特点选择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等方式,通过检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篇12

2监理公司基于“零缺陷管理”对输变电安全质量的控制

为了确保输变电工程的质量安全,我们倡导零缺陷管理。监理公司对实现零缺陷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监理公司要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确保“零缺陷”投产发电。

2.1零缺陷管理简介

零缺陷管理(ZeroDefectManagement,ZDM)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经营管理,所有的生产者以及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没有缺点,并且朝着高质量高标准的目标奋斗。菲利浦•克劳斯比(PhilipCrosbyism)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零缺陷”的管理思想,并开始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之后,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传到了日本,并且在日本制造业工厂中得到了全面地推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能够领先于世界水平就归功于“零缺陷管理”。“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陷,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从开始就正确地进行工作”,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大体可概括为:基于宗旨和目标,通过对经营各环节各层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零”。

2.2实行输变电工程零缺陷管理的意义

零缺陷管理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性能,而且可以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以提高整体的生产管理水平。在输变电工程中实行零缺陷管理,就是用严格的标准处理缺陷的发现、上报、处理以及验收等环节,对过程进行强化控制,实行闭环管理,科学地管理、检修、验收和维护方面,对发现的缺陷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2.3监理公司与零缺陷管理

监理公司能够有限控制工程施工过程,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地评估。要实现零缺陷管理,监理公司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实行完善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质量管控机制。监理公司在管控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因素对生产工序的影响。监理公司可以以电网建设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工艺监督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以施工和检修作业现场的危险点分析、作业指导书等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把好安全质量关,减少因施工和检修安全质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监理公司是确保零缺陷管理的把关者,只有监理公司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职责,输变电工程才能够实现零缺陷管理。

2.4监理公司采用零缺陷管理的办法

(1)零缺陷施工监理。零缺陷施工是零缺陷管理的中心内容。监理公司应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采取零缺陷的管理办法。监理公司将施工以及检验标准和零缺陷施工融合在一起,通过程序文件和岗位责任,将零缺陷施工落实到实处。具体可以总结为:①监理公司要求设计公司立足于高起点进行工程设计,力图精益求精。②要求所有的工序都要保证一次成功。③要求下道工序必须在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④监理公司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通过设置若干控制点使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⑤监理公司组织全体人员参与质量教育和培训,使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主动求精、细、零缺陷,让每个员工都有“零缺陷”的意识,不断追求完美。(2)采用零缺陷供应的基本要求。①供应作为生产环节的“第一道工序”,如果供应环节就出现了缺陷,那么整体工程必然不可以顺利进行,所以监理公司要监督工程组不可以接受有缺陷的原材料和外部零部件。②工程组需要与供应方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保证供应的稳定和可靠性,力求营造本企业与协作配套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将供应商与工程组的利益绑定到一起,这样有利于提高供应商的供应水平。监理公司与供应商进行合作,从供应商就开始实施“零缺陷管理”。(3)采用零缺陷决策。基于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理公司管理方法研究张印虎郑季伟金伟赵褀(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上海200000)摘要:输变电工程的安全关系到日常生活,工作。要确保输变电工程的安全质量,只有通过监理公司开展监理职能,才可以实现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的控制,推进工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本文针对输变电工程的特点介绍了监理公司管理的两种方法——“零缺陷管理”和危险源管理,并提出应把两种方法相互结合,以便更好的实现监理公司职责。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监理公司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67-02零缺陷决策就是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管理的根本就是决策,所以决策零缺陷也就是管理零缺陷。为此应该对决策实施有效控制,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零缺陷决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监理公司要监督工程组决策过程中的规范和程序,决策要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如没有充分的信息依据,不得提出决策方案;没有经过分析论证不得做出任何决策;没有足够的分析资料和完善的研究结论不得做出决策等等。②决策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和控制。包括给出绩效标准、监督检查、反馈和校正等。

3监理公司对输变电工程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3.1安全危险辨识的含义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具有破坏能力是基本条件。同时,作为危险源,它还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素。(1)存在条件。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自身存在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或其它条件,包括储存条件、理化性能、防护条件、操作条件以及管理条件等。这些条件将是危险源被存放、产生破坏或被防护处理等所需要的基本条件。(2)触发因素。触发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管理因素等。(3)潜在危险性。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危险源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或不确定性,一旦触发条件形成,就可能释放能量,产生或带来的危害。

3.2输变电工程的危险源

输变电工程是一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项目。流动性包括人员的流动和变换、施工环境的流动和变换。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电力施工企业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输变电工程的复杂性。不同的输变电工程内容不同,规模、条件也不同,形成了工程的独自性。输变电工程的危险源主要可以分为十类: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材料低劣机具失效、防护用品漏缺损失、施工过程方法不当、作业环境杂乱无章、制度规程职责不明、安全措施缺乏时效、防火防盗流于形式、安全费用不到位、监管人员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监理公司的管控进行消除。所以提高监理人员水平,建立公司认真履行职责是进行危险源控制的重要保证措施。

3.3输变电工程危险源控制方式

按照控制事故的方式,危险源的控制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事前控制;二是事中控制;三是应急控制。(1)事前控制。危险源事前控制是指在一项施工活动正式开始前所进行的管理控制工作。它主要是在工程项目施工前,通过对工程项目危险源的预先分析与判断,来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源类别、数量、危害程度、影响范围、触发条件等因素。(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过程指导和监督,防止危险源在施工中产生偏差,以保证施工活动按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在采用事中控制方式时,最主要的是要从危险源活动进行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得安全信息反馈,以便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偏差。(3)应急控制。应急控制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应急控制标准和应急程序(预案)对已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进行控制,一以便把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或先确定的或希望的水平。

3.4监理公司对危险源的管理方法

为了从源头上管理工程,监理公司在工程中,从项目实施状态的信息入手,加强对工程施工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特别是应该对以下几方面的信息进行重点的观察和处理。(1)要求施工方建立实物工程量统计数据,按月统计计划完成进度。监理公司对工程进度进行计划与实际的经常性对比,并分析和检查进度中是否存在危险冒进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反馈给施工方。(2)要求施工方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互检和他检三种检查,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检查结果与预期要求进行对比,防止由于工程质量问题而导致重大安全隐患。(3)要求施工方建立工器具领用台帐,建立工程材料使用情况与实物工程量比较分析透视表,监理公司定期检查台账,分析是否存在工器具超期使用问题。(4)监理公司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明确设备检查人和检查后的登记制度,以此来督促检查人对所检查的设备进行负责,确保设备安全运行。(5)监理公司对项目消耗的费用与预期计划投资进行对比,以发现是否存在偷工减料而影响质量、安全费用是否按规定使用、设备工具是否按时更换等问题。(6)监理公司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如若发现施工人员特别是高空作业人员存在不良精神状态或施工环境存在危险隐患,则立即进行修整和完善。(7)要求施工方建立工程材料质量检查制度,对所使用的工程材料要按照预先制定的检查流程进行检查,防止材料不合格而带来的安全隐患。(8)对工程施工的方法和工艺进行预先交底和明确,使施工人员能够对即将进行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安全措施有效和到位。在对以上方面进行重点监控的同时,监理公司还应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监理部与各施工部门保持联系,及时、准确的将施工的有关状态发送给监理人员,以便他们对工程安全进行监督。

篇13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 建筑工程监理的概述

1.1建筑工程监理的含义以及内容

当前工程监理其实是指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代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因此,监理单位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造价实施监督控制是其基本工作内容和任务,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及协调工程相关方面的关系,对安全方案和施工安全生产执行强制性标准的审核与监督等,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按合同约定应竭诚为建设单位服务,同时不损害承包单位合法权益,这是监理的宗旨。

1.2建筑工程监理的状况

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性投资项目、住宅、商贸、厂房等建设投资不断加大,近几年监理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工程监理企业队伍和执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做为工程的监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国外咨询企业相比,和行业发展需要,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2.1监理行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监理管理的科学性、技术先进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独立自主性也受到很多制约,科学完整、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监理机制还需完善。由于目前在建筑工程的监理市场上,监理企业改制不彻底,原先监理单位大部分隶属于一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国有企业,现在这种现象仍然部分存在,或者改制后由这些部门人员参股实际控制,甚至存在到监理公司兼职和挂靠现象,实际市场上大量存在监理公司为了资质升级招聘人员挂靠,实际只利用其注册证,并不在企业上班,造成人员实际不足,一人兼管多个项目,根本做不到利用其先进技术科学管理,使工程施工阶段缺乏有效监管,或者仍是建设单位代表实际施工阶段监督管理。为了有业务可做,同样存在业务挂靠现象,实际工程管理人员根本不具备监理岗位资格,只是投标到位,检查到位,验收到位,号称“三到位”, 因此,很多建筑工程在实行监理工作的时候,往往做一些表面工作,监理制度变成形式化,改变了监理的实质,没有发挥出建筑工程监理的应有功效,甚至导致监理工程达不验收标准的要求。此外,由于我国在建筑工程监理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施工质量管理,而忽略了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没有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和管理,使监理地位很尴尬,阻碍了工程监理的的正常发展。

1.2.2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导致招投标市场的不规范,监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监理费用相对高些,按国家标准政府投资项目监理费按标准可上下浮动20%,地区以上城市基本能按这个标准招投标,县级及以下地方存在下浮远远低于标准费率问题,而私人投资项目取费更是不受限制,地方上监理行业协会对监理取费行业制约制度因为没有强制性,也往往发挥不了多大作用,靠业务靠关系和价格来竞争,而不是服务来获取的现状,因此一些业主利用监理市场现状,便强行进行压价,以降低监理费用或者收取高额回扣,而监理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多数总监和专业监理不驻现场,派驻技术水平低的监理人员,工作责任意识也较为薄弱,使其不能够准确、合理、科学的实行建筑工程的监理,,在监理过程中,没有深入研穵图纸和规范,根本做不到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以及规范对工程进行监理。

2 建筑工程监理管理措施

2.1健全管理制度

在实行建筑工程监理之前,首先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监理管理制度,将信誉作为其构建的核心,使其满足监理市场的需求,促使监理制度的公平化、规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监理制度的国际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标准,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誉,使其具备良好的信誉,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好地发展。

2.2处理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

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属于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利用委托合同,由监理单位代表工程建设单位来进行工作。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监理过程中,要明确好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不能随意地让建设单位对其监理工作进行干涉,防止出现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工作发生职责混淆不清造成交叉管理行为。此外,监理单位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来维护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正当利益。

2.3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水平

在建筑工程中实行监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即一协调、二管理、三控制,并履行安全法定职责,根据这个标准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监控,使每一步监理工作都能有章可循,促使其按照统一的要求以及规定来实施管理。此外,在监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认真、严格地按照国家有关地法律法规以及施工的标准来执行监理工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监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4提高监理人员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