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15:40: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

篇1

关键词:电子政务城建档案信息化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信息化建设和不断推进的电子政务,深远地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逐步改变了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向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城市建设档案如何通过信息化适应社会需求,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在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向公民、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政府机构提供公共信息和服务的动态过程。在这种新型的政务管理模式下,政府系统各要素之间、政府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问的信息联系空前活跃,相互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增强,政府活动的支持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市场、贸易等方面的信息都是政府决策的基础。传统政府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和文件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形成的电子化、数字化政务信息绝大多数都保存在档案部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是电子政务建设及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第二,城建档案信息真实地记录历史,通过利用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档案信息,使政府在决策中参谋和咨询系统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全面。在执行中更加有保障,在监督中更加有根据,从而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第三,城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可根据政府的不同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二、当前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镇城建档案室成立于1991年12月,由镇规划建设办领导,业务受市档案局、市城建档案馆、镇综合档案室指导,负责接收、收集和保管全镇重要的需永久和长期保管的城建档案资料并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利用; 2010年4月起,使用网络版的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便于线上查询各类综合文书。为了使我镇城建档案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根据市《关于提交工程竣工资料电子文件的通知》,要求2011年11月起,建设、施工单位在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时,须一并移交与纸质文件材料和竣工图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

城建档案室为了适应发展,一直十分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致力于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档案工作,无论是早期只能对馆藏档案进行目录管理的单机运行档案管理系统,还是对城建档案室内各项工作和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管理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仍是围绕纸质实体档案进行的,对知识的占有、信息的转化、利用与传输都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基础上,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社会对其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1、电子文件这一新型载体的产生,给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的极大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行政机关办公活动中,在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出现了新型载体文件-电子文件,整个社会信息流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场革命是纸张产生以来,是近现代档案学理论诞生以来,文书、档案工作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他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2、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行,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2002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随着各级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逐步成为机关公文处理的平台,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子文件的归档问题受到广大档案理论专家、电子政务的建设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共同关注。

2002年8月,国务院在部署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建设工作时,明确提出了加强“电子公文的归档”的工作任务,同年国家档案局制定《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强调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环节纳入其总体设计框架。

档案理论也冲破传统的档案学的束缚,摆脱了传统的“档案实体”的狭小的实践范围,进入到信息与信息系统领域。针对传统档案管理的“一元理论”,提出了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处理并行的“二元理论”,以及将城市建设记录、文件与档案集成化和一体化管理的“集成化理论”,这些崭新的现代档案学理论,为我们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

3、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现状,对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城建档案涉及行业众多,其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而“存在了上千年的纸张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深深扎根与人类社会”,以其载体的稳定、信息的可靠等优势,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同时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完整性、安全性、可读性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还摆在我们面前。因此电子文件不会在一朝一夕替代纸质档案,二者的将。

现实与理论都向我们表明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需求,面对实体档案、电子档案并存,面对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城建档案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来面对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场历史性的转变,是城建档案部门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适应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所应采取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我们从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进行变革,不在是老管理加新技术,而是新管理加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并行模式,它既是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并行,又是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并行,也是传统档案载体与电子载体的并行。

新的管理模式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对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营建城建档案资源共享的策略与环境,加快促进城建档案服务机制的创新,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篇2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自上个世纪末期,计算机得到大量普及,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政府信息化又成为国家信息化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如何加速电子政务的发展,如何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采取何种策略来完善中国未来信息化,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我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国家首次建立了国家经济信息、统计自动化等信息系统,中央相继成立了40多个信息中心,1993年底又启动以政府信息化为特质的系统工程,即“三金工程”,主要负责为重要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些都是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到90年代末期,信息网络技术开始跨越式发展,逐渐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互联方向发展[1]。98年青岛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政府网站,即“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99年中国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这些发展都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二、我国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对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化的地位认识不够。在很多文件中,虽然多次提到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但是一直没有明确提出过“电子政务”的具体概念。在政府的政务管理中也没有真正重视电子政务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事实上,政府信息化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所以我国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化的地位还有待提高。(2)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领导机构不健全。因为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各地没有互联,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政务缺乏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很多电子政务项目缺乏统一的规划、健全的机构,所以在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和共享方面始终受限,达不到有效的服务目的。(3)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由于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到位,计算机、有线和网络的普及率不高,所以各地政府使用电子政务办公的普及率也不高。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薄弱,数据通信设施差,确实还无法满足电子政务的需要。另外,我国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大部分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没有具体意义上的相关法律加以约束和管理,所以这也是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之一[2]。(4)政府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政府引进了电脑,实现了电脑办公,就认为实现了电子政务。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不是单纯的用电脑办公,而是要注重电子政务的真正意义,注重它的实效性。要想真正实现电子政务,还得加强软件的开发和数据系统的维护,而最终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所以,政府一定要认识到电子政务在处理政务方面的重要性,做到高度重视,积极引导。

三、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对电子政务的重视。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建设电子政务,增强对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建设电子政务的紧迫性。近些年来,我国在不断发展,不断走向世界,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各行各业,都应该加强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政府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受到高度的关注,国家应该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想尽一切办法加速我国电子政务的前进速度,缩小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另外,也要加强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方面的相关宣传,树立正确的观念[3]。(2)加强电子政务的领导和统一规划。要想加速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电子政府,就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高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加强重视,才能正确的决策和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的实施。因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两者要加强互通,共同发展,互相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从而快速发展。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发展方面,也可以多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务院设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从而可以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和协调各地电子政务建设。(3)正确发挥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政府引进了电脑,实现了计算机化,就应该优化工作流程,以发展电子政务为契机,以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努力改善政府的管理模式,不能直接将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搬上电脑,就以为实现了电子政务,而是应该加强思考,加强创新,不断改进传统的工作模式,创造新型的适合现代电子政务的工作模式、方法和程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同时也要加强各地政务信息的整合,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更新和维护,建立完善的政务数据库。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正确发挥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4)加强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想加速电子政务发展,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立法方面不能忽视。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立法必须结合实际,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出发,从根本上维持电子政务的顺利运行。

四、结语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赋予了我国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时机与动力。虽然我国在电子政务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加强宣传,加强认识,努力改进,政府做到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就一定能够加速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促进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邓文.林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与问题研究[J].科技广场,2011(4).

篇3

我办根据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利用波分复用技术,采取租用新联通(原网通)裸光纤方式,统一构建起覆盖全区党政群机关,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综合传输网络体系。以区政务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拓展应用为核心,逐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内外政务网已覆盖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23个单位,以及主要道路(卡)口、重点部位(村街)共86个点位。

(一)统一构建“信息网”网络平台

1、“信息网”是区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区政府信息的总平台,是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目前网站已联接81个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网站包括走进、动态、政务公报、热点问题、政民互动、网上办事、城市建设、政府采购、服务指南等十几个栏目。

2、依托“信息网”网络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农村管理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力资源管理、邮件和短信六个应用系统。

(1)行政许可服务网。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我办特别在信息网上建立行政许可服务二级站点。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访问许可服务中心服务网站,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下载表格、网上查询结果和网上行政投诉等业务。

(2)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促进农村管理现代化,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我办于8月建立了“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对农业发展、乡镇经济、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录入,方便领导和群众了解农村的各方面情况。

(3)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市农委在全市进行“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机遇,我们根据区劳动局的实际业务工作需求,本着综合利用和整合资源的原则,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该系统收录了具有区常住户口的劳动力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享受低保、技术专长和等级、就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基本形成了辖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框架,为下一步构建人口领域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新农合网络采取vpn设备接入方式,已连接39家医院和40个结报处及4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537个单位,该系统具有网络化监督管理、网上结算、即结即报和实时数据交换等功能。市领导对新农合网络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合农民也感觉到了网络方便、快捷。现在无论是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还是区级领导,随时可以在网上监测各乡镇参合农民的就医动态信息。

(5)短信系统。为配合oa系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我办专门建立了短信系统。实现会议通知、公文下发等方面的手机短信同步提醒,目前已累计发送短信4万余条。比如每年夏天用电高峰期,供电公司通过短信系统向重点企业及时发 布电力预警信息,区团委利用短信系统为团员青年就业提供信息帮助。

(6)电子邮件系统。我办为全区党政各部门均开通了电子邮箱,用户达到1000多个。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即发即收,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二)统一构建“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

1、“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是党政群机关(含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16个单位的网络办公窗口。目前开设了领导讲话、工作动态、通知通告、近日要闻、工作研究等9个栏目。

2、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先后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a)、社会应急指挥、行政审批三个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oa)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收发和一般性材料网上传送等功能。目前,区五大机关及党政各部门的文件全部实现了网上接收与发送,41个党政部门的98个工作流程实现了网上办理。

(2)社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急信息受理、预案指挥、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应急处置平台,以实现应急联动各个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也便于实施统一的指挥调度。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该系统既支持处理一般事件又能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统一接警后,按部门职责通知处警。

一期建立六个应急分中心:水务局、人防办、地震办、民政局、卫生局、消防中队。各应急分中心分别放置一台处警终端计算机。应急管理中心通过网络将处警单发送到所辖处警单位,同时启用三方通话功能。处警信息可通过联动指挥网传输到远程处警单位计算机终端,并发出提醒音。处警完毕,处警单位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反馈。

(3)行政许可中心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目前区行政许可中心服务大厅进驻23个部门,共165个事项。网上审批和网上评议等业务通过此系统将得到实现。

3、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成市垂直专网接入

目前,在“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与市政务专网对接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办、法制办、审计局、统计局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网。

4月区审计局与市审计局专网对接成功,提供了两级审计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审计项目实现了网上管理和控制,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共享,审计人员培训实现了网上教学。区审计局利用应用现场审计师系统(oa)对已有电子账的8个单位进行了计算机审计。

同时利用已建目录体系,还完成了国家目录体系原型试点工作。该体系可以通过市政务专网直接检索市级、各区县的文件目录,也能为将来方便检索国家部委文件目录和建立我区目录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未能得到真正使用。目前办公oa系统使用双轨制,在使用oa实现一般性文件网上收发的同时还存在纸制或电话的传达方式。

(二)重硬件轻软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低。我区网络资源基础和电子政务应用虽处于全市区县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尤其在为社会提供网上在线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发挥硬件基础的最大效能。

(三)缺乏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培训和辅导。目前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培训时间短人员多,培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信息管理知识没能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四)各部门组织机构不健全。我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办下级机构不能独立设置,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给信息化向下一层推进带来了难度。

三、今后建设方向

从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各项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以确保业务发展为前提,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我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已经建成,随着各应用系统的跟进,首先要完成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根据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时完善存储、备份、安全机制、ca认证等系统建设,确保各应用系统的顺利实施。

(二)从门户网站建设入手,逐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就是要以门户网站为枢纽,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共享能力。以公文交换系统为基础,逐步推广“网上办公”。“网上办公”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套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并从机关内部业务量最大的公文流转着手,统一公文交换,以达到规范格式、整合资源、节约经费的目的。

(四)以“四库”建设为目标,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库。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规划和开发势在必行。资源库将根据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四库”建设。

四、今后建设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以人口基础数据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为切入点,逐步整合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口、空间地理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并建立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1、完善并建立人口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和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教育师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并建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完善并建立空间地理相关职能 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区规划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平台整合两部分。

1、在区电子政务综合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整合视频监控(公安、城管)、公共卫生、新农合、城管、应急等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尤其是市垂直部门与区直部门的网络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

2、随着我区党政机关及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进程不断加快,以“平战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人民防空指挥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5大平台,既能保证资源共享,又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三)强化安全管理

篇4

(1)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就是促进有关的行业系统内的信息资源交互系统的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凭借我们引入的组织机构代码这种数字化深入发展时代的新兴信息管理工具,来加强全国所有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性事业单位以及所有级别的法人机构集群的全部属性信息的数据存储与实时应用的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要配备功能强大的即时性信息查询与储备、维护功能,而且在其具体化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在保证总库的运行状况不遭受不良影响的条件下,适时地开展各种级别的信息分库的建设与投入应用过程。由此,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库中已有信息对我国城乡所有级别的政府机关、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全体企业法人集群的有关信息的全面覆盖,从而对政府进行的社会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契合实际的保证。

(2)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活动的另一个实践目标就是将之前已经输入系统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化方向建设,在数字技术得到发展的当下时代,信息共享能够对整体社会事业的充分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引入电子化的组织机构代码,将会有效地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提高政府对各类社会事务的管理水平,促使政府对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我国公民的整体化的行政服务需求水平的基本满足程度带来更大规模的扩展。进行高效、充分、通常的信息共享过程对推进中国社会宏观整体的管理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实践作用。

2组织机构代码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作用分析

以上我们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实践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分析过程主要是侧重于国家的宏观性战略层面的考量,下面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以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清晰的认识途径。这里从三个具体的分项来展开我们进一步的论述。

2.1标准化约束管理

这里所说的标准化约束管理是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数据编码实施规则,对政务管理工作对象进行统一的赋码行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数据代码编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有含义代码,二是无含义代码。所谓的有含义代码是仅就代码内容本身而言就已经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指向性信息,它不仅可以作为某一具体指向性事务的表意替代者,而且其本身也往往包含着一定数量的与被指代事物有关的信息,这方面最为鲜明的代表就是我国居民拥有的居民身份证编号,我们现行的有效中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阿拉伯数字及字母经过规律的数字排列组合生成的,前六位通常表示公民初始登记所在行政区划的数字编码,中间八位是公民的公历出生日期,之后的三位表示户籍登记顺序,最后一位是信息数据系统的校验码。由此,我们从身份证号码的数字排列中就能够获取其对应的持证人基本属性信息。另一种是无含义代码,其代码本身无实际含义,只是作为其代表事物的唯一标识。最常见的就是企业代码,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采用9位无含义代码对企业身份进行标识。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被赋码对象的自然以及实时环境属性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在这里,无含义代码往往就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因为实际情形中,中国公民会因为求学、就业以及婚姻等原因而导致其经常性居住地的地理区划发生变化,这时其身份证号码所对应的编码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对应的身份属性,进而给有关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在信息化网路时代,无含义代码在信息项目变更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从某种标准来看,无含义代码与市场、信用等概念在逻辑关系上具有某种一致性。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大量增加,依靠人员的经验和技巧已经难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必须形成相应的数据交换标准。因此,今后代码的标准化工作应该转到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方向上来,围绕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建立与代码应用相关的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

2.2管理分类化

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对象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体系,其一是公民或者其他形式的自然人形式体系,其二是法人或者其他形式的集群性组织形式。在这里我们对法人的概念进行一个简要的界定,因为在实践环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对法人概念的理解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国境内设立的法人组织应当具备四个基本的前在条件:其一,法人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具有实体物态特征的一定形式的组织;其二,法人组织必须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不动产,并且拥有能够维系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可供周转的资金经费;其三,法人组织必须要有其自身能够独立拥有的名称、系统完备的组织结构以及维持其稳定的运营管理状态的相关制度,拥有生产经营或者是办公活动场所;其四,法人组织要能够独立地承担其所进行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致的一切客观后果的民事责任。在充分有效地认识了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之下的法学概念界定以后,我们开始将我们实际将要管理的客观对象进行分类化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我国境内所存在法人形态划分为五个基本的类型:企业经营类法人;事业进展运行类法人;党政机关法人;公益性社会团体法人;跨形式交叉型法人。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按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来对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分类的办法。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针对中国政府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具体管理事务的部门分类,借用其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分类体系将有关管理事务对象的具体分项具象化,利用代码系统自带的索引功能模块,可将中国政府在现阶段实际拥有的职能划分为如下所列的若干个模块:市场工商事务管理、税务征收与稽查、海关缉私、实物商品与电子商务贸易、交通运输服务业、商品质量检查、食品药品质量与安全性监督、环境保护与国民基本卫生服务保障、劳动与基本民生保障项目,人事与城乡公民档案管理、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检查与审判、监狱管理与建设运营,金融事业运营保障等等。分类法有效促进了认识事物的逻辑清晰程度,推进了有关事业的良性发展历程。

2.3政府部门应用与社会服务

应用既是建立组织机构代码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从应用对象来看,组织机构代码的用户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普通公众等各个层面。政府部门应用组织机构代码,是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作为经济社会管理中基础性手段的重要推动力量,已经列入十几个部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机构代码已普遍使用在我国发展改革、建设交通、经济和信息化、商务、公安、民政、财政、税务、人力社保、工商、统计、质监、国资、银行、海关等部门,为政府各部门加强行政管理,监督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技术保证。其他部门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将逐步应用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对于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所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上。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和信用交易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信用信息公开化和相关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将原先单个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一次性或临时性博弈转变成单个市场主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长期反复的博弈,从而对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社会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但是,要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这种功效,必须首先建立和完善有关的各类标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主索引的、由企业和有关机构的注册信息所构成的基本信息,应该作为信用主体及其信用档案的标识标准,成为社会征信平台建设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组织机构代码成为社会信用信息收集、加工、流转的首要工具,并使单个市场主体真正地置身于无穷无尽的市场海洋中。

篇5

所谓电子政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模式,即以计算机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支撑,实现政府日常办公、信息集散、公共管理等事务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目前,在国内各高校中,电子政务主要服务于高校行政组织与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高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一种便捷、准确、科学的现代化服务,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与发展。

随着现代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实现高校档案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代所趋。目前,国内各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已逐渐进入了或者即将进入高校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如何依托电子政务建设更好地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1.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电子政务网融入的优势

1.1电子政务网使档案信息检索更为方便

方便、快捷,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限制是电子政务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实现档案的电子政务化后,咨询者可即时检索、查询所需信息,查询手段也是超前的多元化,电子政务化档案为咨询者提供了包括分类查询、模糊查询、综合查询在内的三种基本查询方法,工作人员可按照工作需要任意组合查询,准确而又便捷。此外,工作人员也可以凭借授权权限,直接从校园网以外的网络上进行访问与查询,不仅可以减轻工作负担还可以节约工作时间。

1.2使档案管理模式更为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是高校档案电子政务化的第二个主要特点。现代化意味着管理工作的便捷与省事,电子政务化改变了档案管理员机械、枯燥的工作方式,将他们从繁杂的打字与管理业务中释放出来,使各工作人员可以将有限的工作精力与时间集中在档案收集与编排上,提高现代档案的质量管理,促使高校档案工作管理模式逐渐向现代化靠拢,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发展,使档案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基本优势与价值。

1.3使档案阅用可控化

严格控制档案的流向,是档案电子政务化的第三个特点。档案搜集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性,传统的档案借阅记录一般都以手工操作为主,不仅耗费精力且出错率极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传统借还方式存在的各种弊端,另一方面还可以自动产生催还信息,促使到期不还者及时归还档案。

1.4使科研服务高效化

方便学术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是档案电子政务化的最后一个特点。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校科研人员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搜集与查询。此外,档案信息化管理也为科研人员利用与开发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不仅方便科研人员创新,也为科研人员利用最新科研成果更新档案电子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2.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

2.1电子文件的统一归档难度颇大

高校属于人群密集性场所,人多复杂,再加上目前各高校的电子政务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量信息文件都没有得到科学的系统化处理。此外,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与章程不健全、管理软件不统一,也为目前的电子文件统一管理与归档带来了难题。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有着根本上的区别,电子档案内容突破了传统档案的范围与广度,不仅包括大量的文字材料,还涉及图片、声音、表格以及各式数据等,管理难度也是水涨船高,非同一般。

2.2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政务化管理以现代电子网络为技术支撑,那么必然就伴随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虽然现代网络安全管理发展形势颇好,但是政务内网以及公共信息网之间物理与逻辑隔离的缺失,还是给高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安全制造了一定的麻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密,是各高校在推进档案电子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3电子档案法律效力尚未完全得到认可

现在社会人员流动易变而又急速,相应的人事档案的调动也是日趋频繁。但由于网络电子档案先天所具有的可变性、虚拟性,极大地降低了其本身在民众眼里的法律公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以电子政务传输方式而成的档案,由于缺少公章,法律效率远不及传统的纸质文件。目前,国内普遍都是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轨并行,这对于人力、财力、物力都是极大的浪费。要想彻底实现自动化办公与文档一体化建设,电子档案法律效力低下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2.4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型人才的匮乏

高校推进电子政务化建设,高尖端人才是重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技术性问题与障碍都需要技术人员来解决与突破,但是目前,各高校档案部工作人员技术素质低下已是一种常态,专业结构不合理,尖端人才匮乏,综合性人才稀有,真正能担当建设工作大任的人少之又少,这些问题都严重地阻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3.强化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使我国的档案电子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档案电子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是目前推进档案电子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当前档案电子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地方档案信息化的法律建设是难点也是重点,以国家《档案法》为基础,彻底将国家及地方以上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全建构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一体化档案法律法规,是目前我们进行档案建设信息化的重要法律保障。

3.2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网络安全隐患是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主要网络技术难题,而这一问题也是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直存在。现代网络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构成了一定的信息威胁。档案作为一项机密性信息所在,泄露或者被盗都是一项重大的损失。因此,在利用计算机处理机密档案及信息时,灵活地将档案文件电子化管理与网络信息保密工作同时同步进行,是我们充分实现与保证电子政务网络先进、实用、安全的基本措施。

3.3加快档案系统数字资源的建设

档案系统资源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工作,第一项是现行系统归档文件的收集,第二项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现行系统归档文件即是电子政务、办公室自动化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馆藏档案数字化,即利用包括工程扫描仪、文档高速扫瞄仪在内的各种现代化高端扫描仪,对档案馆的各式文件、图像、影音等进行处理,以实现数字化电子文件全面替代纸质文件的目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完善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优化自我,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

3.4提高档案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养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颇为复杂的项目工程,那么其对于人才的要求条件也就不言而喻。对于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人才结构现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解决,首先是目前从业人员的培养,开展各种培养活动与教育课程,帮助这些工作人员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理论与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可以熟练地掌握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与技能。其次是优化本部资源,招收、吸引优质高端复合型人才。再次,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前往他处取经求才,邀请资深专家莅临讲学,及时准确地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最后,定时定期在部门内部开展知识技能交流与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氛围。

3.5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统一电子信息档案的格式与标准。电子信息网络是目前应用颇为广泛的技术手段之一,电子文档格式根据不同的需要也是相当纷杂,严格电子信息档案及各项文件的格式,是提高电子档案质量与管理的必然选择。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借助高校电子政务推进实施时,务必要积极地参与到电子政务相关条例的制作中来,以积极准确地为高校电子政务建设联动高校电子档案建设做准备。

在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时,一定要清楚明了地知道建立这一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将原有的档案电子信息化,而档案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与要求。因此,在进行电子政务化平台建设时,务必要实时根据外界变化,对机构组织和管理模式予以调整。

档案主管人员,一定要从思想上扭转其对于电子档案的认识态度,将电子档案视为电子最主要与最真实的记录,将其视为高校最终重要的信息资源。

4.总结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化作为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不仅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档案发展所需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我们实现档案建设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逐渐深入与发展,我国高校的电子档案建设技术已是日臻成熟,但在具体推进的途中依然障碍重重,高校电子档案建设技术的继续发展与深入仍需我们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篇6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理论依据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1 两者在内容上的重合性。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政府部门是档案信息的重要形成者,政务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就会转化为档案信息。因此,为了避免两者的重复建设,实施两者的合作共建战略是必然选择。

2 两者都面临着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共同问题。信息数字化在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个共同任务面前。实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必将为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且,两者的信息组织和信息管理方式有着共通之处。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现实条件

1 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两者实施合作共建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础,自从1999年我国开展“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政府信息化工作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迈得稍显缓慢,但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共同存在的问题要求两者实施合作共建战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较大。因此,实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共建战略,是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实施及相关配套改革

笔者认为,两者合作共建就是将政府的技术、资金优势与档案部门的信息整理、管理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依托电子政务系统与数字档案馆。建立一个综合性信息资源联合开发管理体系,实施共同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大型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1 提高信息服务意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电子政务要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可见,思想意识的更新与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是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

2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这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由国家制订统一规划,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防止重复建设。使各级各地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与整合效益。其二是制订行业内与跨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因此。只有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建设,才能引导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篇7

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范围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行政改革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进程的日益普及与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实现电子政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就商洛而言,近年来,全市电子政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商洛市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洛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与发达地区相比,商洛市电子政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离互联治理的阶段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1、电子政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总体而言,电子政务建设在中央、省级等层面的发展相对迅速,而在市县级以下相对薄弱,政府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的延伸仍需大力推进。同时,电子政务发展存在普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此外,在电子政务的规划方面,在战略层面的规划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在核心数据、重点业务层面上的规划。

2、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欧洲国家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高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重视在基础设施和连通性方面的投资。如瑞典的互联网普及率为74.9%,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8.8%。韩国在电子政务调查全球排名中迅速提升也得益于其位居世界第一的80%的互联网普及率。《2012年陕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陕西省网民规模达到1551万人,网民普及率升至41.5%;商洛在这方面是近六、七年才兴起的基础建设还有待于加强。

3、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电子政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我国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005),并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05)从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5个方面指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2009),表明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立法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客观而言,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程度仍然不够,标准指标设计上相对宽泛,尚需各部门针对电子政务实际进一步细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操作性。此外,电子政务安全认证体系尚需逐步健全。

4、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依然存在。电子政务工作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对运维工作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电子政务成熟的国家,运维资金一般占到电子政务资金总投入的75%以上,而我国80%的资金都投入到了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比较而言对运维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5、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如欧盟出台《2007-2010年提升电子政务效率和效能的关键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欧盟提升电子政务效率效能的里程碑式文件。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监督考核体系的建设刚刚起步,构建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体系必须要有有效的评估和监督体系作为支撑。基于此,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多渠道促进电子政务的均衡发展等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环节。

二、商洛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目标

2013年至今后的几年,商洛电子政务要以“两网(电子政务内、外网)、一站(政务网站)、两平台(市、县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服务于市、县、镇、村四级区域)、一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为重点,以服务政务工作为核心,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进一步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健全电子政务体制机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设施,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高我市政务信息化工作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主要目标要达到:

1.网络覆盖到村。电子政务内、外网覆盖市、县两级,县级以下电子政务外网通过互联网逐步延伸至镇、村,实现省、市、县、镇、村网络互联互通。

2.建设应用并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市、县两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全部建成,两级平台服务于市、县、镇、村四级区域。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等一大批应用系统建设顺利推进,业务协同能力不断增强。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明显,主要业务信息共享率平均达到20%以上。

3.网站升质提档。开展网站绩效评估,提高网站服务能力。打造网络问政平台,推进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提高政府网站建设水平,政务网站建设率达95%以上。

4.信息公开及时。信息公开内容丰富,质量较高,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增强。涉及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深入推进。

5.安全保障有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不断发展,软硬件安全产品应用不断加强,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应用支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三、商洛电子政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内外网升级改造。科学制定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计划,强力推进电子政务骨干网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应用支撑和资源整合能力,为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加强商洛市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建设和管理。

2、快速推进市级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坚持统一平台、整合资源、有序推进、确保安全的建设原则,落实统一、安全、节约、高效的建设要求,统筹推进市级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3、完成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任务。按照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目标和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管理。

4、加快市县两级城域网建设。完成市级城域网建设任务。

5、优化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电子政务网络环境。完善互联网接入方式,增加互联网双链路接入,为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单位日常办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工作

1、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造。认真做好各项应用系统的研发,进一步完善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力度,市、县区政府部门单位网站建设率力争达到100%。

2、组织开展网上访谈活动,加强政民互动。推进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及问题的受理、处理及反馈工作机制,实现网上、领导信箱、在线访谈等互动栏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注重民意收集与信息反馈,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做好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开展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和考核,强化以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内容维护、运行维护、网站建设、信息保障为重要指标的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网站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4、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制定出台《商洛市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加强网站建设管理的指导和技术服务,促进全市政府网站健康发展。

(三)强化政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完备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领导,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建立和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加强电子政务网络接入设备备案管理、安全审计和电子文档管理,实现接入终端和设备的统一管理,保障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制定完善电子公文管理、公文传输系统专用设备管理等相关制度,严格上网信息审查,做到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

3、加快推广数字证书认证,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规范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建立政务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完备的安全责任体系。

4、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动态网络资源管理、监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泄密的防范和管理能力。

5、加强运行维护制度建设,健全电子政务网络及重要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实现运行维护管理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化宣传培训

1、大力开展电子政务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采取集中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抓好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公文网上传输和网上办公业务的学习培训,使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网上办公流程和操作方法,确保公文电子传输和网上办公工作的顺利推进,提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技能。

2、加大对政务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应用、数据网络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等业务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和电子政务应用操作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全市信息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篇8

以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为例,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向记者解释了标准先行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审计应用,审计应用的重点是开展计算机审计,包括现场审计和联网审计。开辜扑慊?蠹?首先要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然后才能进行相关的检查分析。然而,目前审计人员所面对的是上百个版本且数据结构各不相同的会计核算软件,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刚刚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的内容和格式要求;提出了数据元素和辅助核算的概念,为标准使用者理解会计核算的数据概念奠定了基础;规范了文本格式和XML格式的数据接口,为会计核算软件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创造了条件。

“标准化是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出台,是国家通过制定标准来规范企业行为的重大举措,将大大提高审计、财政、税务、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监管水平!”石爱中副审计长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对政务信息化有三大作用

谈到标准化在规范和促进政务信息化中的具体作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着重给记者归纳了三点:

第一,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各行业、各地方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不同规模的网络平台和业务系统。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缺少一致的数据共享手段和有效的业务协作机制,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差、办公效率低、业务部门信息沟通困难,通过相关标准的统一,可以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

第二,标准化是规范政府职能和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政务信息化直接涉及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要求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始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保证业务正常运转和系统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标准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第三,标准化是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政务信息化建设必将给众多的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厂商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前提下,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来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相关产品的开发,对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篇9

上海将实行网上举报职务犯罪,北京所有纳税行为均可上网,安徽国税局开通“银税通”业务,2008年奥运会将全力打造“数字奥运”……这一切表明电子政务应用便民性大大增加。

来自《中国青年报》的消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正式开通“上海检察机关举报网站”(shjcy.gov.cn/nic)。今后,举报人可以在他认为方便、安全的地方和时间内,通过网络对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举报,同时,还可以在网上约见检察官,并且“跟踪”受理结果。

据悉,近年来上海各级检察机关陆续在各自检察网站上开展了网上举报,迄今已收到信息712件。目前,该网站已将全市22个基层检察院、分院联网。

另据北京地税信息中心的消息,今后纳税人不必再到纳税大厅,坐在家中登录北京地税的网站,即可实现登记、申报、交税等纳税行为。通过信息化建设,北京地税把纳税窗口延伸到纳税人的桌面。

北京地税信息中心主任杨涛指出,北京地税的信息化,是由业务人员提出需求的总体框架、业务流程整合需求等,而不是单纯地考虑IT技术。“在北京地税的信息化建设中,最核心的东西绝不是IT技术,而是业务流程的整合和观念的转变。”

另据《人民邮电报》报道,安徽省国税局利用安徽电信开发的“银税通”业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通过电信公共数据平台进行全省集中网上纳税。“银税通”业务的开通,使用户可以通过全省统一的网络申报纳税平台,实现足不出户申报、缴纳、查询各项税款,还可以实行税务数据在全省的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税务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了税务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安徽省工行、省建行、省农行等商业银行已经完成此次“银税通”业务的试点工作,试点效果良好。

在更早的时期,北京奥组委通过网络手段了在全国公开收集奥运会会徽、进行一系列的公开招标活动。奥运税收业务可在网上办理,今后社会各界将能享受高效的“一门式”政府税务服务。另据悉,信息化部门正在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全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打造“数字奥运”。

电子政务在应用层面上的实质发展给我们的政府、企业、民众都带来一定的便利,真正使政府和民众达到了一个良性的互动。

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对社会、民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说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真正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无不昭示着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开始向一个好的方向迈进。

首先,这种信息化应用渗透的领域比以前更广更深了。

虽说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一些年头,但是以前的信息化在应用领域做的还不是很好,很多地方还是没有达到电子政务建设的真正目的,在很多领域这些信息化建设还是一片空白或者流于形式化。譬如在网络的应用层面,虽说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这些在很多方面都是倾向于形象工程,没有给广大的民众带来实际便利,也没有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北京在网上纳税的实施真正在生活上方便了人民群众,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网络化在人民生活中得到体现最生动的一面镜子。

其次,信息化的建设让政府政务的水平提高了,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公正性、公平性和透明度,让民众和政府真正达到了双向交流。从上海实施的网上举报职务犯罪可以看出,以前政府在这些方面还是停留在依靠传统的方式来提高政务水平,比如信件、电话举报等,这些方式的反馈效率低,且民众在心理上存在顾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不能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网上举报很显然丰富了行政手段,拉近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距离,让民众感受到了在政务监督方面能够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再次,各种信息化应用的实践使得我国电子政务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让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应用层面上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从这些信息化应用实施的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未来中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将以深化应用为最终目标继续前进,只要坚持朝着这一方向不懈努力,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肯定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上一层楼。

虽然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了,但是电子政务的建设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前途。

虽然电子政务在信息化方面出现了实质性进展,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水平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的环节,这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信息化应用服务在内容上还不是很广,即服务项目覆盖面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很显然,在网络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中,举报、纳税、“数字奥运”等还是信息化应用的冰山一角,在很多领域,我们的信息化应用还是空白,还有待于完善,比如在电子医疗、社会保险网,交通管理等领域还不是很健全。虽然在电子办公、就业、培训等方面有一些努力,但是离我们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没有本着最大效用原则利用网络信息化这种手段,在这些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篇10

中图分类号: F407.6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信息化已逐渐覆盖到政务业务的各个方面,为方便社会公众、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近年来各行业政务信息化工作遇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方面,以业务流程电子化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需求趋于饱和,电子政务在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和不断的升级改造中遇到了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积累的大量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协调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利用间的矛盾,是打破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瓶颈约束的关键。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电子政务报告《Benchmarking E-government:A Global Perspective》中将电子政务的理想境界描述为:资源实现无缝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度智能化使得政府趋于零成本运作,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对用户需求进行即时响应。其中资源整合、信息技术智能化、电子政务服务和需求响应能力是完善的电子政务体系的几个关键特征。

建设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前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产业,建设系统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应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结合当前的新技术做好行业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和整合架构的研究,尽快实现建设系统各行业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共用的目标。

2. 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

建设行业政务信息化工作既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有建设系统的个性问题:因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序和体制机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原因,建设行业省级电子政务总体上“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仍然突出;相比税务、国土等垂直管理的部门,建设行业纵向的信息共享程度相对较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难度更大。

2.1体制机制上的难点

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只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业务流程的手段,我国政府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落后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妨碍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在建设行业管理部门中,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宏观的上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制定,具体的行业监管由地方管理部门实施,这种非垂管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决定了大量业务分布于基层管理部门,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范围也限于本部门、本地区内部,这给省域范围内的组织协调、数据归集和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是建设行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大困难。

2.2技术实现上的难点

建设行业电子政务的发展遵循我国电子政务 “螺旋式”发展的道路和“重建设、轻整合”的发展模式,建设行业条线上纵向强、横向弱,加之区域信息化发展的差异,决定了省级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现状:

2.2.1独立、异构、封闭系统间难以实现有效地交换和共享,信息系统实际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2.2.2信息资源方面,尽管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对孤立的系统产生和管理,数据范围和面向的对象局限于个别具体的应用或部门内部,难以实现共享共用。

2.2.3 各数据库存在大量冗余数据和不完整的数据。数据范围、分类定义的不统一,不但造成了大量数据的重复采集,而且导致了大量数据的不兼容。

3. 信息资源整合方案的关键点

信息资源整合方案要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两方面关系。

3.1 整合的“度”。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大多是从部门业务的信息化开始,符合业务需求是主导信息系统建设的软件工程一般规律,信息化建设从多样化、精细化发展到数据共享和业务整合,是电子政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散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基础,目前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之一是每个系统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行业组织的结构,及软件信息技术的多样化,系统实现的个性化,决定了不能以一个架构一统天下,系统不足以支撑全面的整合。因此,现阶段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应该是核心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同一平面上的信息资源的整合。

3.2单个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和整体资源整合方案的关系。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纵向发展和资源的横行整合不矛盾,正如归纳和演绎的关系。从软件工程的发展看,早期信息系统是以数据为核心,E-R分析、数据库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是构建系统的重点,现实中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是将业务过程映射到计算机上,需要分析一个信息系统需要支撑哪些业务,每个业务能够为不同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业务分析成为系统分析的新重点。因此,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要逐步改变以数据流和数据视图为核心的方法,统一到以业务流分析和业务视图为核心的方法上。在建设行业层面上进行整合方案的顶层设计研究,将顶层设计思想“演绎”到业务系统中,业务系统纵向发展后,将其中的数据资源“归纳”形成全省建设行业的数据标准规范,为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依据。

3.3“形式”整合和“内容”整合的关系。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主要集中在系统前台服务上,以面向需求的整合为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但以系统后台服务整合为主,面向资源的整合,才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难度也更大。信息资源整合应以面向需求的整合为先导,提升用户体验,以面向资源的整合为重点,展现整合的优势。

4. 整合技术

从分布式环境下异构信息资源交互和共享方法的发展看,独立数据源的集成主要采用ETL作为工具,通过构建复杂的、兼容各种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模型的数据采集模块,将源系统数据转换为目标系统相兼容的格式,加载到目标系统中,在目标系统中开发数据展现工具对清洗、加载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复杂的数据应用过程提高了应用成本也增大了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种新的组件模型,它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通过服务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服务接口的定义独立于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实现技术,这使得基于SOA架构构建的应用中,各种服务可以用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换。SOA以服务之间“松耦合”性和适应业务需求的灵活性,成为分布式系统和软件集成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结合建设行业特点,利用SOA架构方法,设计了基于SOA架构的建设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型:

图1 基于SOA架构的建设行业信息资源整合模型

4.1 信息资源注册:信息资源注册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每个分散的信息系统作为资源请求者首先要成为资源者。在请求资源之前,将本系统的元数据封装,并用统一的接口对提供的服务进行描述,向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发起资源注册,目录服务解封装后,对元数据进行分类映射处理、归类、审核,最后确认生成有效的目录,提供给服务请求者查询。

目录服务提供了资源共享。服务请求者通过目录服务,检索与需求匹配的条目使分布式应用具有更好的复用性、灵活性和可增长。

4.2 共享信息资源的检索和获取:资源服务请求者通过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请求其需求资源的详细描述信息,分析资源需求提供者的位置,生成协议消息,“即插即用”地与资源服务者建立连接,获取资源后随即释放。

4.3 建设行业基础信息资源服务:作为资源的请求者,通过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建立全省建设行业企业、人员、资质/资格的基础信息数据仓库,作为资源的提供者,为全省建设行业提供基础信息数据信息服务。

该概念模型实现的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具有以下优势:

4.3.1 异地、多元、异构信息资源集成共享难度降低。建设行业资源目录服务集成了分布式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注册信息,以统一的模式开放给资源请求者,屏蔽资源的具置、格式和存储方式。

4.3.2 平台无关性。各种服务之间的基础通信采用跨平台的XML语言进行数据格式封装,利用HTTP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送。

4.3.3与建设行业组织结构特点相适应。基于服务的信息资源的组织架构中,资源服务的提供者和请求者没有严格的耦合关系,松耦合的特性跟建设行业的组织结构体系相近。 

4.3.4 “即插即用”的资源获取模式。这种方式结合了传统政务中的星型整合模式,既具有星形模式结构简单的特点又弥补了缺少统一资源视图结构,只能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共享资源的局限性,且“即插即用”的连接模式也不会造成资源网络各节点间长期链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减轻了各类信息资源物理集成、负载过重的负担。

5. 结语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要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从技术、管理和体制等不同侧面,加强对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形式、途径和方法的总结和研究,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真正体现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

参考文献:

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nchmarking E-govern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Eric Newcomer,Greg Lomow ,Understanding SOA with Web Services.

Thomas Erl,《SOA服务设计原则》,人民邮电出版社

篇11

业务需求与难点分析

广西在推进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中,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需求较为迫切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人(人口)基础性数据和信息共享需求。在人口领域,各部门的人口信息库存在着多头采集、重复采集、信息一致性差等问题,特别是人员的死亡、失踪、出境定居等带来的户籍注销和变更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急需通过整合公安、劳动、教育、民政、计生、司法、残联、老龄等部门人口信息,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以便各级各部门统筹资源,更好的提供社保、司法、医保、计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

二是法人基础性数据交换和共享需求。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与法人相关的数据使用频率很高,在实际业务中,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在企业管理方面建有各自的业务系统和企业信息数据库,存在着独立运行、无法实现共享等问题,造成单部门掌握信息不完整,影响了监管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急需建立企业(法人)基础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确保企业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一致,优化企业登记数据流程,减少企业重复填报,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是部门联合发文、并联审批等管理和服务行为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政府在服务和管理中,相当一部分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推进,如联合发文需数据信息能在部门间流转;并联审批需通过审批信息在部门之间交换,实现审批业务调度,推进跨部门协同审批办事,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处理”。

电子政务要朝纵深发展,必须解决部门间信息数据不一致、共享程度低等问题,目前难点主要在于:

一是电子政务应用无操作性的细化标准。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电子政务方面的标准,大都是“关于标准的标准”,描述的是以怎样的技术和规范来做标准,即标准框架。标准框架是指导标准本身建设的,标准本身的内容才是指导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实质。信息资源整合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矛盾,有标准框架而无应用标准是无法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

二是需要建立电子政务核心组织枢纽。在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大量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问题,各地区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缺乏统筹组织、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导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协同,无法释放电子政务的潜能和体现其价值。电子政务分散建设模式和分部门管理方式本身,成为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是需要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绩效管理机制。目前电子政务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体系缺失,电子政务建设实际处于一种监督缺失状态,电子政务资金投入后,难以说清其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基于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实践

广西在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深化政务信息资源在部门之间共享,逐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集约化、规范化、更新制度化、共享普遍化,促进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一)明确牵头和组织实施机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广西先后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机制,并明确其作为信息化的牵头单位,负责指导全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化建设,实行全区统一规划,突出顶层设计,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为原则,逐步将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建设由传统型的碎片式、项目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化、效能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二)建立标准规范,共建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促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统一标准规范是关键。2006年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中提出,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列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以支持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

广西以“参照、设计、整合”为出发点,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目录系统建设和管理制度制定等多方入手,启动了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工作。其中,政务信息资源编码作为规范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在参照国家标准和国际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采用9位字母和数字作为前段、不定长字符串作为后段的两段码格式,对政务信息进行编码,编码形式如图所示。

篇12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现状

(一)缺少信息化建设资金

顺利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首先要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和整体水平。信息化建设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因为需要配置价格很高的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档案部门属于社会文化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是主要经费来源,他们只能使用非常有限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配置达不到网络信息化的要求的硬件,使档案信息化进程受到很大影响。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不统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顺利开展,因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不统一的。市场上推广和使用的档案业务管理软件不适应今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因为它们多数是单机版,不能运用于网络。另外档案信息电子化需要具有信息管理功能档案软件,需要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和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部门没有这些软件,所以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三)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安全问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档案信息开发工作中,许多档案馆认为只要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就可以解决安全问题,没有意识这样做存在很大的风险。有些档案馆将档案数字化工作外包给企业,若管理制度不严格,缺乏监控,很容易造成信息丢失、泄密。

(四)档案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由于缺少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很难将先进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另外人才引进和激励制度也有待完善。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素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多渠道扩大资金投入

财政预算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要加大财力的投入力度,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从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部门要积极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地方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以获得更多专项资金支持,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另外,档案部门必须拓宽思路,转变机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例如,档案部门可与基础电信部门合作,获得其网络资源方面的免费或优惠支持(就中国电信给予政府上网工程提供优惠服务那样),与大型跨区域IT企业联合,利用其异地市场政策和形象开拓需要,优惠获取其资金、技术和资源服务等。

(二)切实保障档案安全

信息化建设中档案信息安全受到网络安全隐患、人为失误、操作系统数据库故障、载体损坏等各方面威胁,为此,档案工作者要树立高度的安全和保密意识,着重加强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等方面工作,切实维护档案的安全性。制定包含档案信息采集、处理、保存和利用各个阶段的安全管理体系,解决档案共享与档案保密需求间的矛盾,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中档案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同时档案部门可以配合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采取数据备份、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加密等技术措施,做好归档文件的保存保护和网上档案信息服务安全工作。另外,档案工作者要提高保密安全意识,特别要做好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内容的档案保密工作。

(三)档案信息与电子政务信息共建

档案信息资源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合作共建就是将政府的技术、资金优势与档案部门的信息整理、管理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依托电子政务系统与数字档案馆,建立一个综合性信息资源联合开发管理体系,实施共同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大型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开展基于政务网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可实现政务信息的即时采集和长期保管。建立电子文件中心不仅能够为政务网解决信息管理、后台存储问题,还能够有效统一电子文件数据结构和格式标准,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档案馆对电子文件的接收及最终归档。档案部门要与电子政务建设部门积极合作,统筹安排信息化建设,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建设部门网,建立网站,档案政务信息和档案资料;同时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备,积极开展档案网站建设,在网上开展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查询和馆藏档案目录查询工作,为电子政务建设、政务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

(四)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

篇13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的稳定发展需要高效的政府管理与监督作为基础,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形势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保证我国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政府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督与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事务管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信息化的政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从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整合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我国政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单机化、分散化逐渐的转变为联网化与集成化,并且很多政府部门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将政府事务中的业务管理、办公、公众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其次,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务管理实现多样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政务信息平台上,政务种类不断增多,并且逐渐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突出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通过信息平台的联合,使得自身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在增长,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后,政府事务的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政府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基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备案、查询、管理等提高了重视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政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透明性,有助于基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政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政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使得难以真正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体现新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政务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不够健全,使得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基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足,难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应用水平,并且软件管理与维护的投入也难以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最后,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造成部分地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专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平台管理与维护的能力,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想真正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入手,切实的控制关键因数,有效的达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1 思想认识因素

要想途径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就要从思想层面上来提高认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思想认识,切实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将信息化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地区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应用。只有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制度因素

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规范的信息标准,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人员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于不同的业务环节,做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在跨平台与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中,应用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促进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3 管理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为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并且做好政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应急方案,对于我国重大事件提供良好的应对作用。

2.4 人才因素

具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组织专业的人才建立一个具备专业化技术水平的团队,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于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的人员,要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培养其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稳定、全面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政府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政务需求,制定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建设真正的融入到政务工作当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