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4 09:46: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

篇1

由IT和CG技术当作中心的数字媒体行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个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快速发展,逐渐对于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模式造成影响,已经成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媒体这个行业最近几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策略。

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以往教学方式明显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提出的需要。部分高校在参考国外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在课程构造和设置以及教学形式这些方面实施了变革,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模式,当前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沉淀,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教学明显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这门课程属于文科和理科以及艺术和技术集一身的综合学科,必须要相关学科知识当作理论根据,实施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度重视对于软件的学习,大部分高效设置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其实包含很多软件操作类的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没有重视艺术方面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完全成为了软件实践类的学科。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专业教师匮乏这一问题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专业的教师,通常均是别的专业转型到这个领域当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条件还停滞在之前的基础上,不具备要求数量和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以及设施,促使大量的教师被一人多用,有些甚至超过自身擅长探索的艺术领域,这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设备不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属于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极强的学科,这就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要摒弃以往艺术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新设施当作支持和保证。新的思想和创意以及技术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软件,教学设施的持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一场数字艺术行业的变革。而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大量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和技术设施问题,因为很多因素无法解决,导致其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程属于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学科,培养出不仅懂得艺术设计特点,同时还掌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并且能够操作有关应用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数字艺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方面的需求属于多样化的,要求其教育必须要走不一样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整合这个发展道路,全面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现代人才多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还有组织和沟通以及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十分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一定要体现其总体观点以及全面思想。针对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击破同一个校园当中不一样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及高校之间的界限,每个学院和系部均能够相互合作和促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人才。

(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课程构造和师资团队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第一个,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复合型新兴艺术学科,要求教育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获取和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情况,可以站在某个高度抓住最新和最尖端的信息。新媒体艺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并且发展速度极快的艺术模式,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系统。并且,高校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当前教师培训制度,可以给大量年轻教师提供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进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三)提升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要给予社会实践高度的重视,由创新文化行业加快发展当作契机,加强产和学以及研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要给文化创新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有关发展纲要当中明确表示,我国必须主要发展就中类型的文化行业。而苏子媒体艺术几乎大部门均和文化行业相关。经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作,增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实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对于总体行业系统良好的循环十分有利。当前在我国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当中,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时间,这也是影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数字媒体教育专业的师生一定要主动寻求并且制造条件,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极强的社会适应以及竞争能力。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教育以及人才资源,和企业以及地方发展要求结合,研究并建设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场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以及改革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培养人才的水平。通过采取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实践环节等改革策略,能够有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给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与思考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84.

篇2

关键词: 区域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决策

Key words: regional industry;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decision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013-03

0 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1]。相关研究人员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探讨了理论内涵、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控制以及学校层面的协同创新战略等问题[2]-[7]。

从广东省来看,自从2005年启动省部产学研合作工作后,每年科技厅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创建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并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使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向广东省内聚集。产学研创新联盟是协同创新的一种形式,截止2013年12月,参与产学研创新联盟除了众多的省外重点大学,省内高校仅涉及几所具有较强理工科研实力的大学。所以广东省省内120所高职以上的各类型院校如何开展协同创新,如何结合具体专业进行协同创新规划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

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对这四种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前两者都是国家层面的,分别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或为了提升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向行业产业的强调以工程技术为主体,支撑全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这也需要高校在某学科具有国内领先的科研实力。所以适合大部分省属以及地方高校的是构建面向区域(一个省或一个市)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加强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创新。

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必须结合高校自身内部的校级重点优势特色学科,而且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专业的协同创新规划中。结合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以及前期的产学研实践经验[8][9],我们提出一个基于区域产业视角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区域产业分析、协同创新目标与任务拟定、发展思路和制度保障拟定、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拟定、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评估五个步骤。以下结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来说明该框架的应用流程。

2 广东数字媒体产业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在信息技术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以及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实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12年成功申报的本科专业,并依托学院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团队组建了数字媒体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在专业创办之初,就确定了协同创新进行专业发展的思路。结合图1所示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首先必须进行区域产业的分析,即广东数字媒体产业的分析。

随着微博、微电影、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广东面临着重大的机遇。数字媒体产业,无论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都是低能耗、无污染的现代服务业。我国将推动数字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市场价值超过万亿,广东数字媒体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优先发展包括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规划纲要也指出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了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家庭等产业,并促进数字视听产品转型升级。

广东地区聚集着互联网、移动网和广电网的大型规模企业,具有较好的数字媒体产业基础。2000年以来,网易、腾讯两大全国互联网门户网站就落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和深圳,并不断蓬勃发展。2009年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投资66亿落户广州市天河软件园高塘基地。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将作为中国移动研究院的有效补充,打造开放的业务平台和灵活的研发合作机制,引导信息设备供应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协力构建生态型战略合作模式,推进移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2010年6月,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广东省属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是以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为主业的大型现代化有线广电网络运营商,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20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20万户,总资产139.25亿元,用户规模、资产总额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茅,目标是成为全国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骨干文化企业。三网融合以及未来宽带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体现在数字内容以及应用的创新上,而这些刚好需要数字媒体相关技术的支撑。

3 协同创新发展规划

在区域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具体专业的协同创新规划,结合图1所示包含四个步骤。

3.1 协同创新目标与任务拟定 现有的科研条件方面,所在院系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数字传媒实验中心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应用”1个,校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团队1个。拥有数字媒体行业领先企业Adobe公司和Apple公司考试认证授权点各1个。拥有影视传媒研究所1个和教育技术研究所1个。

科研团队方面,拥有教育技术(含数字媒体)硕士生导师5名和博士5名,省科技厅“企业科技特派员”3名。科研团队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并承接企业委托课题经费达60万元,具有较好的产学研潜力。

依据以上科研条件和团队情况的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协同创新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为:立足广东地区,瞄准数字媒体产业,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媒体关键技术攻关、内容创作和技能培训,建设成为广东省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社会与人力资源保障部认定的数字媒体技能培训中心以及面向全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师资培训的基地。未来三年力争成功申报一级学科硕士建设点1个,成功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达到120万元。

3.2 整体发展思路与制度保障拟定 整体发展思路是提出“一个中心两个研究所三个应用方向”的建设思路,即以协同创新中心为龙头,充分利用原有影视传媒研究所和教育技术研究所为基础,确定影视特效技术及应用、互联网宽带应用、互联网移动应用三大应用方向,重点加强与广播电视、宽带增值业务、移动增值业务三大行业企业的产学研联系。

以产学研方式参与行业活动,以技能培训需求推动协同创新中心的技术研究发展。长期目标是以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需求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驱动,短期目标是以面向广东以及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师资培训和面向职教学生的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吸引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培训师资,以企业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最终达到整合数字媒体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共同进行行业技术培训推广。

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方面分为以下四点:

①机制体制改革方面,确定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立行业政策与发展研究部、数字视频开发、宽带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四大部门,并依托我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和影视传媒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进行行业关键技术预研。行业政策与发展研究部重点吸收若干名熟悉产业经济、外语的研究人员针对数字媒体产业进行行业趋势与发展研究。数字视频部主要联系广电行业企业,重点进行电影视频广告的设计与创作。宽带应用开发部联系中国电信等宽带运营商,重点进行宽带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移动应用开发部联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重点基于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应用的开发。

②新增资源与支持方面,在与Adobe公司和Apple公司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上,争取两个公司支持在所在院系建立Adobe华南技术支持和培训中心、Apple华南技术支持和培训中心,以及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接着利用行业培训成熟经验,引进企业中高级专门兼职人才,采用企业成功项目案例,对广东省甚至全国数字媒体技术类职教师资进行培训。

③人才引进与聘任方面,聘任数字媒体相关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兼任中心高级工程师,以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的校企合作团队进行项目申报以及行业关键技术攻关。骨干教师主要负责科研情报以及基础理论框架研究,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核心技术的研发。绩效考核可以考虑采用论文以及专利或产品原型的定量考核,无论是论文或者专利校企双方同时联名发表和申请,知识产权归属于协同创新中心。

④研究计划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团队主要研究计划可以考虑包括:1)基于虚拟仿真的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与开发;2)HTML5规范及其在高速宽带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3)移动数字媒体应用规范研究;4)基于产学研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数字媒体技术类师资为例)研究等。

3.3 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拟定 协同创新必须加强与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联系,保障措施如下:

①加强与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以影视广告部为主对口联系广东省广播电视电影局、广州市文广新局,并建立于各大电视台的联系,并从中选择1-2个作为紧密合作伙伴。以宽带应用开发部为主对口联系省电信和各地市电信公司。以移动因公开发部对口联系广东移动、广东联通以及地级市分公司。争取省科技厅、文化厅、教育厅、经信委、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科信局的支持,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牵头的各项数字媒体相关产业规划工作。

②加强省内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例如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工程系、广东数字媒体技术研究院(佛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数字媒体计算研究中心、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研究人员、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研究中心等。

③加大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突出产学研的特点,重点加强与移动公司(移动网)、门户网站(互联网)、电视台(广电网)三类型行业企业的联系。典型的例如网易、腾讯、21cn、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广东广电网络、广东高谷数字媒体有限公司等企业。

④重点瞄准教育行业、移动通信行业和广电行业开展项目合作。教育行业主要以职教师资技能培训为主,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平台,组建著名高校、行业企业苹果公司和Adobe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本校教师组成的培训师资,争取获得教育部国培计划支持。移动通信行业以前期积累的行业联系确定某个具体的移动应用开发方向,例如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等。广电行业以视频拍摄合作为主,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重点以广告应用为主。

⑤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将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基地,汇集了国内一流的大学、主流电视台、广播科研机构和数字新媒体领域的骨干企业,为数字媒体的新一轮集中创新与科技攻关搭建平台,将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开展深入合作,建设数字媒体网络系统协同创新实验室、数字媒体宽带应用协同创新实验室、数字媒体体验互动协同创新实验室、未来媒体网络国际标准推广中心、未来媒体网络新技术产业化孵化中心。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多技术集成的数字媒体研发平台和技术推广平台,共同开展面向未来媒体的“内容与网络协同”、“网络与网络协同”、“新型移动及宽带网络应用模式设计”等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基于面向数字媒体业务需求的新型高效低成本网络系统方案,结合国家和地方媒体开展应用示范,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国数字媒体网络行业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带动我国数字媒体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4 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评估 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要从科研项目申报成果以及建设各类型实践示范基地成果来进行评估规划:科研项目申报规划方面,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或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或广东省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各地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其他专项经费(含企业横向课题经费)支持4-6项。建设成为广东省数字媒体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示范基地,具有明显的产学研合作特点。建设成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重要的研究生培训实践平台,例如面向教育学(重点是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方向)、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等专业方向。

实践示范基地规划方面,建设成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培训师范基地的重要依托机构,具有产学研合作-师资培训-职业教育学生培训三环结合特色的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广东甚至全国地区的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平面、动漫、虚拟现实、网站、出版、电视、广告、软件、影视、动画、游戏)师资培训做出贡献。推动广东地区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成为广东省以及各级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托部门,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培训的基地。

4 小结

协同创新可以打破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分散封闭的状态,建立多模式、深层次的合作,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省属以及地方院校应该重点针对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规划各学科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本研究提出一个应用于具体学科专业的包含五个步骤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的框架,并给出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协同创新的规划案例,对相关学科专业协同创新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没有考虑学科群[10],例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学科专业群如何结合区域产业分析,共同进行协同创新规划。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EB/OL]. [2013-12-16]http:///dostplan/.

[2]韩立民,陈自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3-25.

[3]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 2012(2):161-163.

[4]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26-29.

[5]甄晓非.协同创新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3(01):21-23.

[6]黄伟,黄波,张卫国.引导基金模式下的协同创新激励机制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103-105.

[7]林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9-12.

篇3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结合产业、行业、企业和院校实际,依托先进云技术架构,围绕职业教育共享型知识获取平台建设工作,助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间有效沟通、技术同步为目标,针对数字校园知识平台的现状提出对策与建设思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校企共建共享、知识获取快捷、高效的数字校园知识获取平台。 关键词:数字校园;云技术;知识获取平台;个性化

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现状

2005年以来,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已立项建设院校200所,重点建设专业点约800个,涉及近百个专业。在集成各示范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各校资源个性化过强,其他高职院校特别是资源不充分院校同类专业难以共享的问题,教育部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这项工程不仅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一个教学交流和专业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建设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共享型专业知识获取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上进行着大量有益的探索[1],已有一些成效,但是在平台建设理念、服务技术手段、应用分析评估等方面存着诸多问题,亟待突破、创新。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方面存着理念陈旧、技术手段落后、服务对象不明确等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相关问题。

(一)基于校企联合的双教育主体职业技能共建模式

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为此职业教育需要依托地方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校企合作、

体制机制改革、政策驱动因素、税收优惠杠杆等多种途径,打通行业与职业教育界的壁垒,构建企业与职业院校间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桥梁,零距离对接职业教学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以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依据,将职业技术更新作为职业教育培训的重点、热点,确保职业院校教育内容持续更新。

(二)基于云构架的统一、开放的知识服务平台

平台采用开放接口技术和资源云架构手段,从网络的系统集成角度,按完整的、可分步实施的方式设计技术方案[2],以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最优、发挥效益最大。系统使用稳定成熟的设备和技术,关键设备配置冗余备件,并具有备份连接链路(分步实施)等,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以知识获取者为中心的个性化、互动式的学、测、评的自主型学习平台

搭建个性化教与学的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学习者(在校生、在职者、求职者)、授课者(教师和企业兼职)、企业与行业专家、社会访客等多种用户,平台整体设计思路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平台用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阶段与知识掌握程度使用系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

二、数字校园知识获取平台的构建思路

利用开放接口技术和云架构手段,按照“平台+资源+环境”的模式[3],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企业

岗位技能标准为导向的数字校园自主学习平台,以该平台的建设工作带动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以此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带动职业培训及继续教育,进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首先,以行业、企业相关岗位技术、技能标准为依据,建立数字校园学习平台的职业教学内容(知识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的有机关联。职业院校的专业资源建设要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需求为主导,校企双方专家共同对岗位(群)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目标。

其次,以各类学习者为中心,建成满足个性化需求、资源互联互通、开放的在线自主学习平台。面向学习者(在校学生、企业员工、继续教育者)、授课者(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和社会访客等各类用户,构建具有典型岗位技术、技能标准的、任务驱动式的全天候、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平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元职业学习需求。

以知识元为基本构成单位,构建开放式资源库平台,实现资源可持续更新;面向不同用户,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教与学”需要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授课和个性化定制服务;赋予用户“生命”角色,构建具有自我维护、自我更新功能,可持续运行的共享型学习社区,实现时时处处交流分享。

再次,系统软硬件建设策略利用开放接口技术和云架构手段,逐步完善,边建边用,共建共享,逐步建成满足多元知识获取者职业背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充分考虑用户的类型、层次,以便捷性为目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建设职业技能知识云,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知识获取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环境。

三、知识获取平台构建内容

平台需突破职业院校单一、自身的专业教学资源传统建设思维,平台需满足各类用户的职业技能、知识学习需求。为此,平台的核心架构由开放型平台、个性化知识获取平台和虚拟型学习社区等构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职业岗位技能分类导航、工程项目的任务驱动式系统和学习与测评空间等。

(一)开放型平台

开放型资源库平台是以知识元、技能点为基本构成要素,基于知识元与技能点间的关联,构建知识元与技能点间的映射关系,各类用户可以选取、编辑、定制相关各自偏好的知识单元;同时平台在技术层面具有开放式标准、共享功能,以此便于不同地点分布、不同岗位背景不同、学习程度特点的各类用户使用平台资源。

(二)个性化知识获取平台

个性化知识获取平台不仅面向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群体,而且面向各类学习者(在校生、在职者、求职者)、企业工程师与行业专家、社会访客等多种用户,整体设计思路从以知识传授者为中心转变为以知识获取为中心。知识获取者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与现有知识、技能程度与阶段,选择不同学习内容。

(三)虚拟型学习社区

各类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丰富多样的社区资源,在网络社区内共同学习、讨论、答疑等应用形式。

(四)平台功用设计(从不同用户角度)

平台的服务对象为学习者(在校学生、企业员工、求职者)、授课者(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社会访客等[4],鉴于此平台的功能需兼顾不同用户利用角度,同时平台的利用权限需要以不同身份的限定来确保安全。

四、知识获取平台应用展望

首先,平台建设能有效地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职业教育资源持续更新机制基本形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鉴于平台的教学资源内容需及时更新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各专业资源建设须深度融合行业企业需求,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需求为主导,使职业教学内容(知识点)与企业相关岗位标准有机关联,以期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加之平台建设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各类学习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同时平台的建设过程,也是各参与平台建设的高职院校融合合作企业实施专业建设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平台建设的完成,可以为专业建设改革提供依据。

篇4

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数字艺术产业的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对动漫产业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使韩国在短短的10多年内一跃而成为第三大动漫产业国。英国数字艺术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已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

印度近几年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使其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近几年,中国对发展数字艺术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信息技术及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阵地。数字艺术产业正在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以及运营、出版、媒体、医疗造像、军事、制造业、娱乐休闲等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同时,政府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专门设立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并为创立我国原创动漫品牌和培养数字艺术创作人才,精心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正日益拓宽,其中动漫技术就包括了二维艺术动画、三维计算机动画、网络动画、四度立体全息影视动画等泛动画现象,手机游戏、网络多媒体、影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科技成果演示、虚拟漫游、娱乐休闲、模型玩具等领域都被叫作数字艺术,而事实上这些概念反映的是艺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之后的一个发展历程,并且,作为不同的分支,都在朝着各自的方向深入发展。由于数字艺术领域发展太快太广,似乎很难给数字艺术下一定义,然而,还是可以把数字艺术定义为:“使用以下三种方式的数码技术的艺术,将他们成为作品、将他们成为过程、或者是事物本身”。当然,对数字艺术的定义,并不是希望区分数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界限,而是为了获得数字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尽可能地使数字艺术完善起来。

二、科技进步,教育先行

艺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千百年来,人类科技的进步时时触发艺术创作的灵感。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曾经讲到:“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意指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不可分离。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更加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现实工具和传播载体,也因此而诞生了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这些新的领域。同时,艺术又往往先于技术而行,良好的艺术构思往往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促进技术的发展。有新的领域的诞生,就需要有教育的跟进,所谓“科技进步,教育先行”,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在近代历史上也已经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催生了新的艺术门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新的艺术教育门类和学科。因此,积极探索一条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艺术教育之路,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数字艺术教育的起步更晚,目前,国内数字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专业教师为本科计算机专业或美术设计院校毕业,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年轻,真正具有数字艺术制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高学历教师少之又少,高端人才更少。甚至存在“美术加计算机等于数字艺术”、“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能力等于掌握数字艺术能力”等错误概念,出现了懂艺术的不了解计算机技术,懂数字技术的却往往缺乏艺术基础的现象,而且工科类院校单纯注重数字技术应用,艺术类院校只注重艺术创作能力培养的弊端已经显现,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差,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而且,大部分院校新办的数字艺术专业的学术基础薄弱,人才技能层次过低,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可避免地导致教与需之间的脱节,使数字艺术教育难以适应产业调整所带来的需求变化,因此,目前产业急需的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就影视动画方向的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的人才缺口为80万。这已成为制约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使得数字艺术企业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制约技术发展、阻碍产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四、数字艺术教育的构架思考

教育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的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目前,对于数字艺术教育来讲,最为紧迫的是,明确数字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教育模式,系统规范的数字艺术专业教材,打造课程与实训之间的创新平台。

由于数字艺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加上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这就要求数字艺术行业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因此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表现能力、扎实的动手能力、既具备艺术素养和精通专业技能,能将数字艺术语言、运动规律体现在计算机相关的应用中,又能依据相关软件进行数字艺术新作品的创作与研发,更能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数字艺术专业人才,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数字艺术教育的要求,更不能适应行业和市场的需要。但通常的大学教育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几年调整一次,不可能随便更换。而数字艺术行业发展很快,时常会有非常大的飞跃与更新,可能在今天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功能,在新的软件里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帮你完成了,如果你还只是维持一、两年前学到的软件,那么效率就要比别人低得很多,加上行业所发展的新的东西很难反映到大学里来,因此如何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切入点,和著名企业联合办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以项目驱动和实训环节为主,坚持把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搭建合理的实训平台,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构完全符合企业和就业的要求。从而使课程、实训、就业构成一个系统的、互动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

要建设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邀请企业、机构的业内专家担任教学顾问和客座教授,通过专家将数字领域比较前端的东西,比较高技术的内容带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掌握行业经验、技术经验。同时,基于团队的项目学习模式和多层立体教学模式无缝链接学生职场生涯,真正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企业的核心项目进行教学,贴近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的需要来确定专业课,再根据确定的专业课来按排专业基础课,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制定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可以采取模块化方式,将人文科学、前沿技术分解到相关模块,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由于数字艺术教育的范围很广,本文仅以影视动画方向进行课程体系的研讨。

影视动画方向的课程体系可以分成5大模块:

1.绘画技能

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使之具备绘画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平面手绘动画、二维角色背景设计、二维动画设计、手机像素画设计、视觉广告平面设计、游戏原画设计等能力。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

素描:系统的阐述动画素描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包含动画片中常见的各种人物、动物、场景、表情、动作等创作思想和技法。

色彩:系统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色彩绘画的基本技法。

速写:全面的概括动画中线描技术的应用、基本方法应用、以及关于线描造型的基本训练方法。

2.专业认知

了解专业发展、行业技术、基本操作,使之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增加专业认知能力。具有前期策划、基础操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影视技术概论、操作系统、电脑动画基础。

动画概论:系统的介绍动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创作要素、制作流程和基本制作法。

影视技术概论:全面系统的概括影视技术的发展过程。包含对影视技术的内涵、沿革和发展。

操作系统、电脑动画基础: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windows操作系统。

3.艺术素养

全面学习动画理论知识,提高动画作品鉴赏、艺术美感、动作理解及运用。具有艺术素养、动画鉴赏、培养造型美感、动画感觉的能力。

主要课程:视听语言、作品赏析、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运动规律。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概论、镜头、轴线、场面调度、剪辑技巧、电影声音等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作品赏析:通过精心选择国内外经典影视动画作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成功和缺憾。

动画造型:系统讲解动画造型的创作基础,包括创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动画造型中分类的创作技巧,不同风格动画造型的赏析与应用。

动画场景:系统介绍动画场景制作的各种技巧,包括场景造型的构思方法、场景的空间构成、影片色彩创作、光影造型、陈设道具、场景图等。

动画运动规律:介绍加速度、力学原理、动作基础、夸张、变形等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人物、动物及自然的基本运动规律。

4.专业技能

系统学习影视动画的主体制作工具MAYA软件,全面培养影视动画制作的实战技能。具有动画建模、动画材质、动画动作、动画特效、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工业造型设计、多媒体制作的能力。主要课程:平面软件、Maya制作基础、Maya制作基础建模、Maya制作基础渲染材质、Maya制作基础动画、Maya制作基础特效。

平面软件:以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等软件为例,全面介绍平面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Maya制作基础:介绍Maya软件的功能、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包括模型、渲染、动画、特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Maya制作基础建模:MAYA界面介绍和基本操作应用、各种场景和角色制作、各种建模介绍、NURBS生物和人物制作、细分建模介绍和细分角色制作等。

Maya制作基础渲染材质:hypershader界面介绍、基本计算程序节点、各种贴图、贴图的绘制、强烈镜面反射的材质、灯光与阴影、复杂程序节点的综合使用、层材质和笔刷特效等。

Maya制作基础动画:动画基础操作、animatio菜单、路径动画学习、BlendShape学习、晶格、簇、骨骼、IK解算器、蒙皮、各种约束、角色骨骼、角色化设置、动画创作技巧等。

Maya制作基础特效:粒子属性及类型、粒子、流体、软体、刚体碰撞、刚体约束、火焰、烟雾、闪电、弹簧、各种动力场的应用等。

5.就业准备

完整掌握影视动画制作流程,为就业做好准备。具有影视后期合成、影视后期特效、影视后期剪辑、影视动画作品制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非线性特效、电脑动画短片制作。

篇5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没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场结构优化和技术变革等改变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让物流行业发生一场效率革命,这些都带来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更多是旧有知识的输出,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竞争力、领导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素养。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对课程研究较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课程”的中心性最高,围绕该关键词,出现了“物流课程”,“国际物流”,“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高频词,也有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例如徐龙闪,肖红波(2021),吕雪(2020),潘鹏(2021)等学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但教改领域中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较少。

1.4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出不穷,日益创新,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区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型,因强调激发授课对象的主动性,被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因为物流同时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既体现了工程与管理门类学术研究主题的综合,也体现了物流实践中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励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之间相互交融和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行动之一,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数仍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因此结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我们认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够有助于复合型、多元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1.5提高管理管理课程群教学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学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着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就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纪末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尤其在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物流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物流业中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此类岗位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的工作日也将因自动化而重新配置。

2.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就达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台,物流资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创新经济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过小。从物流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表(见表1)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具备整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能力。

3.数字经济时代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基于数字经济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分层教学模式

3.1.1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通过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调研走访,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就业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同时整理物流领域需要的数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数字技能分类,例如物流数字化开发类,物流数字化运营类等,根据技能分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目标上,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按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的培养。通过层次化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基础差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理论内容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思路。教学计划上,拟定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学计划,使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

3.1.2提升教师数字经济和专业知识水平当今的物流业很难避免数字化竞争,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流程自动化RPA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让教师参加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讲座和研讨等方式,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数字经济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教师,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企业教师不限于物流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电子支付等高科技行业,这些导师一方面能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生动还原企业营运环境。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指导三重师资队伍结构,进行通识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教学,着力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技能又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3.1.3丰富物流数字经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需求、经济、技术、产业链等环境变化以及物流与金融,IT,工程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动态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在设置经济、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细分领域,例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的仓管质押、代收支付、货车信贷等细分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的车货匹配、智慧物联网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的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合理设置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营销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与管理等课程方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特色。

3.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渠道学习和教学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搭建“数字技术+物流”教育平台,平台教程和案例数字资源库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模组”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在线课程,智慧课堂、学习通等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并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学情等数据进行分析,营造参与式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上,持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企业实地研究和实习机会,激发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复杂物流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科交融讨论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强化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应用实训场地、设备、软件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完成各项模拟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每年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各项物流大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用“课程+兴趣+社会”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观察家乡或者身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成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增加校企实习实践考核力度。企业实习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同学物流实习,鼓励企业问题进课堂,课堂理论企业应用,利用APP,QQ,微信,腾讯课堂等数字手段,进行现场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3.3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实践性。构建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度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试卷考核,线上答题,线下调研,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评分采用试卷评分,课堂和线上讨论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线上考核比例。线上考核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权重设计,比如线上考勤,学情考核,课堂APP讨论等,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现象,自发拟定讨论话题。线下学习布置进阶式任务,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优化实践环节评分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现场实习表现,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独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评选环节,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篇6

传统印刷类机构怎样走向数字化经营?已从事数字出版的企业,面临怎样的新挑战和新竞争?数字出版领域的领先企业,如何应对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领先企业应对冲击

前不久贝塔斯曼并购了全世界第二大出版社企鹅,两家加起来控制了大众图书出版40%的市场份额。“说明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多么严峻,因为我们是被逼无奈才做这样的整合。”贝塔斯曼中国总部CEO龙宇表示,“我们的数字化转型以蓝登为例,代表了这个行业的风向标,在北美市场达到30%份额。”

贝塔斯曼最近的畅销书《50度灰》在北美地区数字化销量达到51%。龙宇认为,数字化并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的印刷文字转化为信息流,而是涉及到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更是内容产业对数字化挑战的应战。

方正阿帕比是方正旗下专注于出版技术和服务的企业,处于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游,为出版社提供数字出版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下游渠道商提供出版技术服务。企鹅出版集团也是方正阿帕比的用户。

“我们的定位就是为出版产业上下游提供全方位数字出版服务,为中国差不多90%的出版社、超过95%的报社以及全球众多机构用户提品和服务。”方正阿帕比总经理赫思佳说道,“出版是‘苦行业’,数字出版更苦。希望在3到5年内看到中国数字出版的爆发点。”

中文在线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出版机构之一,拥有大众类出版物60%的出版权。“与我们合作的出版机构有492家,超过总数的80%,中国有超过2500名知名作家,其中有2000位是我们的合作方。同时,通过手机、互联网和手持终端,覆盖了6000万中国用户。过去几年我们的平均增长率超过100%。”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介绍道。

很多手机如三星、LG、摩托罗拉和酷派等带有英语数字阅读产品,这些都是掌阅科技的数字发行平台。目前已有110家出版社进驻,每天可以让1000万用户看到10万本书。“我们的模式很简单,希望把更多的好书装到用户的口袋里,用户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或PAD看上面的书。”掌阅科技总经理成湘均表示。

雅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艺术品印刷公司,通过艺术品印刷形成全世界最大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解决版权问题,将这些数据形成传统和数字出版物,还有艺术衍生品,将来还要打造艺术影像方面的产品。”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透露道,“以POD(按需印刷)方式形成数字化产品,从传统印刷行业向内容行业转化,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

万方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中文数据开发的企业,从事相关行业开发已有20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解释道:“就是利用国家财政提供的资金,把中国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需要的在全世界出版的各语种文献采购回来,然后加工成数据库,供国内科研人员检索。”

挑战困惑各有所见

上述企业都在数字出版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样面临着新挑战和新竞争。他们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们在做数字出版时的最大挑战就是盗版。哪怕收一分钱,用户的感觉都不一样。”成湘均说道,“现在获取内容的渠道那么便捷和方便,如果盗版问题不解决,对数字出版和做正版的企业影响是非常大的。”

“数字出版给所有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为这种便捷付钱。而且在推动资源共享过程中也有这种倾向,他们认为共享就是无偿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这种观念蔓延下去,我们这个行业就没有未来。”贺德方说道。

龙宇认为,艺术家和内容创造者应该受到激励和善待,造成盗版横行的原因是没有构建出最好的利益格局。“你卖的本来就不合理,后来被冲垮,这是我们的一个教训。我们在欧美也没有靠卖内容赚到很多的钱,知识产权保护很好的国家,仍然有90%的盗版。”他说道。

中国网络文学收费很成功,中国读者为网络文学付钱,游戏爱好者也为游戏付钱,只要给他们合理的方法去付钱,他们是愿意为此付出的。龙宇谈道:“很多东西需要很早就开始定价。比如为短信付费的用户,如果再为微信付钱,他们就会删除了。”

“内容不是王,只是王后而已,渠道才是王,你一定要依附到一个大王,我们投资的豆瓣是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门户,他们都是终端形态,要跟这些强势的渠道进行多元合作。”龙宇说道。

赫思佳指出:“版权是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问题。”中国的出版业不是很大的行业,整体数额很小,每年新闻出版研究院的总产值,基本都来自游戏,书报刊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出版非常小,书籍的出版可以忽略。

赫思佳接着表示:“在中国两年看到的情况,产业链的各方还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缺乏合作,每一方都希望自己从头到尾通吃,大家都有很强的防范心理,在这个产业没有起步的时候大家都互相防起来了,不是通力合作往前去推这个行业,这是阻碍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很大问题。

贺德方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在技术方面。传统出版业认为数字出版在国内技术上有优势,这种优势要看跟谁比,跟传统出版比可能有一点优势,跟国际上的趋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很多数字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只是把文本PDF化,没有对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组合,真正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知识分析和统计等服务。

万捷表示:“我们的最大挑战是要面对全新的行业,要把不同的行业整合起来。创新最难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你就不知道往哪里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都存在这个问题。”他补充道:“将来书一定是奢侈品,是艺术品收藏、装饰和礼品。所以书在复古,书肯定不能没有,家里没有书不可想象,但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童之磊认为,在中国做出版最大的挑战是政策风险,做数字出版没有几个拿到牌照的,没有牌照就是“违法经营”。再就是拿到牌照多少年?“我接着问你的内容风险控制了吗?一家非常大的出版集团董事长说,这么多年做出版概括成八个字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中国要把数字出版做好,第一位事情就是要懂政治。”他说道。

大众领域良性发展

真正成功的是大众化数字出版,已出现了非常优秀的从事大众内容的数字出版机构,通过电信运营商,包括内容平台的共同推动,大众类数字出版已经到了收获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通道,年盈利在几千万以上的数字出版企业为数不少。

很多大机构都在往这一领域布局,包括亚马逊、百度和腾讯等大平台。大众出版企业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市场格局会不会因此发生变化?这个黄金行业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里,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演变?

现在的格局,压力和竞争也确实很大,因为互联网巨头基本全都在做数字出版,包括淘宝、百度、当当、盛大、京东和网易,还有三大运营商。

“数字阅读是很简单的模式,就是把好的书用最好、最快捷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未来的格局一定会有一些变化,不只是内容或者技术,我觉得可能是技术和文化的结合。”成湘均说道。

掌阅科技是IT和技术性的公司,现在也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成湘均表示:“一块是内容的撬动,会有一部分市场。通过大的渠道撬动,这个市场也有一定的机会。还有一个传统领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可以生产出很独特的内容,生产出很受欢迎的内容,”

方正阿帕比不是专做大众出版,只是技术厂商,这些年与国内外很多渠道商合作。赫思佳分析道:“我们有这样的看法,大众出版在国内和国外的定义不一样,中国原创文学占了主流意义上的大众出版。其实出版社的大众出版,一种是文学类的图书,比如小说和畅销书;一种是生活类的图书,比如家居和菜谱相关的图书。我们认为中国原创文学的出版,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入到比较稳定发展的时期。”

但是真正的大众数字出版还远远没有起步。赫思佳不认为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或者国内风投的进入,纯粹的投资通过渠道商能够拉动出版社大众出版B2C市场的爆发。出版社把纸书变成电子版,对读者的体验没有实际的改变意义,怎样在渠道上赚到钱?赫思佳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会有大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如果国内出版商或者渠道商和合作伙伴,联合起来在大众类出版上做出一些精品,做好市场推广,在未来3到5年,可能会看到曙光的出现。

赫思佳认为,原创文学市场,将来会出来几家大出版机构,淘汰众多的小厂商,并且有可能对传统出版造成冲击。

大众出版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童之磊认为增长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中国的电子阅读率达到38%,预计未来会达到70%。从用户消费情况来看,过去几年人均消费涨了3倍,今天看到的大众出版从未来看是很小的市场。

中国出版市场可分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其中教育出版占51%,大众出版占35%,剩下的是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利润。大众出版包括文学、经管社科等,文学只占20%,文学又包括了传记、散文,而小说是非常小的一块。童之磊认为,小说市场特别是原创小说大概也就是7%。

“大众出版市场不仅是网络文学,既使在大众文学领域仍然有很多机会,包括很多产经和生活出版物的数字化过程也会带来很大的机会。”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张元林表示。

中国数字教育出版才刚初步。去年9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全国大会,未来十年中国数字教育会有巨大的发展。“我们判断这个市场的规模一定在千亿级以上,这才是真正的蓝海,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童之磊说道。

成湘均表示:“我始终坚信数字阅读会走进大众的心中,而且会成为一种阅读的常态。”

专业出版遭遇瓶颈

专业内容的数字出版在国外非常成熟,也是比教育市场更早实现盈利的细分市场。但是在国内,从事专业内容数字出版的企业做得很辛苦,而且规模都不大。为什么专业领域做不出规模?企业的成长到底遇到了哪些瓶颈?

中国数字出版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会有机会。万捷认为,只有专业化才有可能慢慢做强做大,因为机会还是很多。全世界互联网大公司都在美国和中国,如美国的谷歌、亚马逊,中国的腾讯、阿里、新浪、百度。“我们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现在就想做大很难。一定要很专业才有机会,我们20年就专做这一项,我们就是第一。”他说道。

据贺德方了解,世界上最大专业数字出版机构可能是汤森路透,做到了100多亿美元,拥有6万名职工。“科技为什么做起来比较艰难?这与科技中心的转移规律联系在一起。第一个科技中心在欧洲,后来到美国,这个趋势造就了世界上的大型科技公司分布在欧洲和美国。”贺德方认为,“中国这几年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研发的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研发人员总数已是世界第一,高端知识生产和学术产品这两年进展非常快。我们认为,如果世界科技中心发生第三次转移,转移到中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国内产业规模现在比较小,优秀内容比较少,因为科学评价的中心在国外,需要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投到国外去接受评价,中国要使用,还要从国外市场高价买来。但贺德方看好未来的发展趋势。

启明创投投资了豆丁网,做的不是大众阅读类的文档和书籍。豆丁网是重要的渠道,每天上网的用户大概是500万独立的IP,比起大众阅读差很远。但是以工具书或者专业的角度来看,500万是比较多了。他们每天有超过一万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付费,去买专业的书籍,有些是用户自己上传的,现在也越来越多。大概90多家出版商跟他们合作,把正式出版物在上面,然后跟他们去分收入。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数字出版不是简单地把一本书变成PDF,而是必须产生用户行为的改变,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方便。如果平台和渠道能够提供很好的搜索功能和很好的阅读体验,用户其实是愿意为这些需求买单的。

“过去专业出版界其实收入也不大,所以不能说受到了数字出版的冲击,大众阅读可能会有一些冲击,但专业领域应该是增量。”邝子平说道。

“专业出版现在处在比较小和弱的状态,但是其实有新的模式和新的渠道在出现。”张元林表示,“全球科研中心向中国转移,这更值得我们期待。”

教育板块寻觅机遇

数字出版业除了大众出版领域外,教育是很大的板块,因为中国将教育视为民生保障工程。出版企业拥有这一基石后,就会拥有稳定的现金和稳定的成长。数字教育平台的出现,对原有的教育教材出版的体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应该如何把握市场机遇?

“教材方面是有垄断的发行渠道,市场化的程度和数字化的进程不是很快。教辅书是直接做数字化,竞争非常激烈。”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季薇分析道。

中文在线教育出版的运营做得比较好。“未来最大的机会是电子书包。我们是中国电子书包推动者之一,第一个电子书包出现在上海虹口。”童之磊表示,“孔子说的时候因材施教从来没有实现过。而现在,老师在台上讲,下面不管是10个人,还是50个人,听到的都是一样的。电子书包使人类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推送不同的内容,而且可以反复测试、训练和提高,甚至一对一地解答。”

童之磊说道:“我们做过调研,家长为了孩子高考提高一分,他们至少愿意花一千元。所以会诞生上万亿的市场。

“公共教育里有很多鸿沟需要填补。市场创造了很多开放的机制,很多民营企业都加入进来,将整个教育行业的出版和教辅行业的外延做得非常大。”龙宇补充道,“美国人习惯任何跟教育有关的事情都由政府来买单,不是自己掏钱。在教育领域中国的盈利模式和心态很有前瞻性。”

尽管数字出版会在教育领域率先突破,但盈利模式还不是很清楚。中信证券研究部传媒与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皮舜认为,以教育为依托的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优势。

“在中国出版市场,拥有教育出版权的大型国有出版集团,仍然有很长的时间做尝试,也有足够的资源利用资本力量来进行数字化的收购和兼并,以尽快向数字出版转型。”张元林说道。

数字出版前景几何

在数字出版领域,至今没有出现对内容和渠道带来很大变化的创新。未来,国内数字出版行业的前景将会如何?

邝子平认为,数字出版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还要走很漫长的路。风险投资更看重的是平台和技术,这个业态未必适合风险投资。“未来是很光明的行业,希望能有爆发性成长”他说道。

数字出版和实体出版只是印刷载体不同、形式有变。成湘均认为:“阅读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不需要刻意读这个读那个。以前在竹简上刻字……现在则有了电脑、PAD和手机触屏。未来一定会往这方面延伸。”

中国经济在转型,GDP增速也在降,但专业数字出版行业至少以两倍于GDP增幅的速度保持稳步增长。“这个行业是值得投资方投资的行业,也是很值得年轻人从事的行业。”贺德方说道。

篇7

一、对数字出版内涵的分析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所谓的数字出版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存储技术和显示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融合传统教育图书出版的内容,并在传统教育图书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改进,是一种新兴的出版产业。数字化在出版的过程中,将所有的图书信息都以二进制码的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通过光盘和磁盘等介质,把信息存储起来,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图书信息的处理和接收。真正的数字出版是依托传统的资源,用数字化这样一个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方式。整个过程都是数字化的,其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也是数字化的,使得人们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也实现了数字化。虽然,数字化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图书互联网络和图书期刊等新型阅读模式的潮流。

二、传统教育图书向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根据《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数字出版总产出由2006年的213亿元扩张至2010年的1058.4亿元。中国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指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中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同时,数字出版产业相关基地的纷纷设立和行业协会联盟的成立加强了社会对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了数字出版行业标准的建设进程,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出版业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数字出版,这一方面来自于数字出版本身所具备的潜力,另一方面则来自国家对数字出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此外,读者阅读环境、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的改变都在不断增加着数字出版的市场容量。同时,由于网络与生俱来的特质,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使得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孕育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想实现教育图书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教育图书向数字化的发展。

三、如何由传统教育图书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一)做好教育图书数字出版的基本准备

教育出版社要想实现图书从传统型向数字化的转变,首先就要做好图书数字化的基本准备,对现有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做好各类传统教育图书的数字处理,对出版社现有的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积累各类数字出版的资源,建立起专门的数字资源书库。通过这些数字化的处理,既可以实现出版社内部的资源共享,也可以为以后的查询创造条件,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便利。教育图书在向数字化图书的转变过程中,在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上都面临着困难,因此,教育出版社要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困难的工作中来,为早日实现图书数字化出版争取时机。

(二)教育图书的数字化转型要找准重点

篇8

1.1 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推进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学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朝着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进行发展。因此,高校也应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校影视教学工作中,以此实现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学工作发展的目标。另外,相关的高校影视工作者应根据现代化影视传媒人才的需求。找准目标培养人才,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影视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条件,全面地提高影视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此提高我国高校影视教学的总体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2 完善影视专业教材,推进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学的改革

在数字化时展的背景下,我国影视教学工作得到了不断地发展,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完善、统一编撰全国的影视专业教材。在进行影视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编撰时,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影视教学需要进行不同内容的拟定,并掌握好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影视教学内容,摒弃传统过时的影视教学理论和技术,将数字技术加入到影视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影视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影视教学工作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中和素质,提高影视教学的质量。

1.3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学的改革

随着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我国高校影视教育教学也得到了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目前,影视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各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为了满足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学教育的需要,各高校应切实转变影视教学观念,不断地进行影视教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影视传媒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断地加强影视传媒专业教师的进修和学习,以此提高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学的质量,大力推进新时期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

2 提高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措施

2.1 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影视修养

在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育教学应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加以重视,并对文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从影视教育教学的内容出发,提高他们学习色彩、光影、线条等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采取分析影视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领悟影视传媒艺术的能力,以此全面培养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和修养。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具体分析,学生可以对生动的影视艺术形象进行较好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魅力所在。另外,将影视教育教学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时展的需要进行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此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2.2 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提高影视教学的质量

对于高校影视教学来说,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提高影视教学的质量。在进行影视教学时,可以使用专业的数码相机和数字高清摄像机等器材进行操作示范,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现场的指导,以此使学生学到更多关于影视方面的技巧和技术,深入地了解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影视专业技能。另外,采用直观的优秀影视艺术作品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影视教育教学的质量,为以后影视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

随着数字化时期影视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影视教育教学应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另外,以打造出一批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数字影视传媒人才。积极建立“校企共建”模式,积极为全国广大高校应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针对社会的需求进行高质素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以此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3 推动数字化时期影视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

3.1 及时更新高校影视教学的内容,满足现代化影视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浪潮中,为了满足现代化影视传媒行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影视教学内容应及时地更新,对该课时进行合理地分配和调整。同时。在进行影视教学时,要多增加数字影像拍摄和后期数字技术制作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灵感,创新影视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影视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评价影视作品能力,充分利用影视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以此提高影视教育教学的质量,满足现代化影视教育发展的需要。

3.2 渗透前沿影视教育理念,为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将现代化最前沿的新观念融入到影视教学中,可以确保高校影视教学工作与数字化时期的技术同步发展。首先,渗透前沿影视教育理念,提高影视教学质量。其次,整合优化影视教学实验资源,及时更新影视传媒实验设备,将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影像、广告等实验室进行开放,以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将影视教育教学体系与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影视艺术作品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影视教学的质量。

3.3 改革影视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影视艺术事业的发展

篇9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数字出版是我国出版业及书店中的一种新形势,使用数字出版的用户及其收益也都有着增长的现象。我国新闻出版总社也提出了对教辅出版市场的一些创新及改革的规定,这就使得我国教辅出版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及一种挑战的现象。在这基础上,数字出版对于教辅出版正是一个有利的机遇,教辅出版应该合理运用数字出版,并发挥其优势,使教辅出版能够成功转型发展,并且促进教辅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教辅数字出版现状

随着我国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现已被广泛应用与多种行业,电子出版书籍也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国教辅出版社也逐渐实现数字出版这一新方向。数字出版就是以先进的网络数字化技术,对教辅内容的进行编辑和加工,从而利用网络对其内容进行传播的一种新方式。教育辅导材料历经这么多年的改革之后,现今已实现了网络传播及对其中的内容也以数字化的形态展现给大众,全面实现教辅出版网络化与数字化。

就我国教辅数字出版现状来分析,电子图书及手机设备辅导使教辅数字化最为普遍的使用形式。随着我国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对手机的智能化发展,教辅出版社也利用此智能技术创建了通过创建网页将教辅材料内容上网的手法,与读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使教师与学生也能够使用此网站利用手机和电子图书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随着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转型发展,使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迈向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二、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教辅出版迈向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及资金,这是一项具有技术性的工作。我国目前的社会还是以传统的教辅出版行业占据首位,所以一些小型的教辅出版企业无法向数字出版方向发展。

我国教辅出版行业在数字出版环境下也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并有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此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这一些问题:其一,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要求技术较高的过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有大量的技术性的专业人士,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没有足够资金的教辅出版社,也没有足够的技术性人才的基础上,即使是指导教辅出版数字出版的潜力也只能望尘莫及;其二,虽然目前我国教辅出版数字化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还停留在电子书等形态,在教辅出版数字化环境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大型教辅出版企业并不想把太多的精力及资金投入到此方面,这也就导致了教辅出版在迈向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其三,在经济市场化的基础上,教辅出版数字化的收益模式知识靠着单方面的第三方购买方式,在这种不科学的盈利模式状况下就会导致阅读量增加,但是并没有对版权有一个很好的保护,导致了盗版书籍越来越多。教辅出版在迈向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这都对其有一定的考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逐渐开阔,教辅出版数字化时代不久就会到来。

三、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转型发展的对策

1.利用资源优势,促进教辅出版数字化发展

教辅出版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优秀资源,由于传统教辅出版使得行业内部的秩序紊乱,是这些资源没有发挥其自身优势,也就造成了资源浪费。

教辅出版实现数字化就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大量的技术性人才进行研究转型,所以在目前教辅出版行业只有少数具备足够资金及技术人才的企业才能够对其进行数字化研究。而一些没有这些优势的中小型出版企业就只能继续以传统的出版模式发展。但是在如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如果不进行创新改革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掉。所以这些中小企业就要运用自身的优势,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开创全新的融资渠道,改革传统的管理策略挖掘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从而实现企业的数字化出版方向。

2.创新及升级数字化技术

在出版行业中,教辅出版在此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产生的收益在出版行业中也有着大比例的数据。就算如此如今的教辅出版行业也并没有几个足够成熟优秀的企业,为我国教育市场提供科学的教育辅导教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字化教育辅导也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那么教辅材料也应该借此机会,以全新的形式及渠道,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同时也与数字化教辅的优点相融合,创新出适合如今社会的教辅品牌。对于我国教辅行业处于没有质量保障的情况下,在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教辅材料的质量以促进产品的品牌发展。通过良好的宣传模式,使其能够形成强大的品牌,也利用电子图书及网络图书和报纸等方式,为教辅出版打造一个优秀的数字化教辅品牌形象。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对于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辅出版行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及改革传统的教辅出版模式,是此行业中每个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描述,我国教辅出版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人力、资金及技术方面的问题。目前教辅出版行业也比较紊乱,所以创新及完善教辅出版行业中的各种制度,确保其行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朝着规范化及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教辅出版行业的升级及创新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一、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环境下大量有助于教学,科研和生活的数字化环境下大量有助于教学,科研和生活的数据,我们可以按结构将这些数据分成两类,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就是指在教学系统中的教学管理,人事组织以及财务管理方面利用的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就是指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以及学生的学习资源这些数据。高校的大数据这就是以这两种数据为依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手机,存储,分析,统计,将他们的价值挖掘出来,使其为高校的教育服务,并且不断完善数字化技术。

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酒店管理的需要

(1)首先数字化时代教师需要有很好的信息资源,大数据的形势下,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带动了各个领域的同步发展,教师应该有能力通过各种技术,各种平台以及各种能力来获得有助于教学的各种信息,同时要具有分析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解大数据技术的素养,另一类是应用数字化教学的素养,总之就是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促进教学模式的进步。尤其是在酒店管理领域,数字化时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大量的数据,信息会不断地更新出现,教师更加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从大量不断更新的数据当中获取为我们所用的有价值的信息,来促进酒店管理教学的发展,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2)其次是教师要具有利用大数据思维来进行教学的能力。大数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发展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学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工具速度较慢,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网络电视已经逐渐普及,这是由于数字化技术促进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教师应该将这些技术合理的运用,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酒店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所以它与数字化等先进的技术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教师在教学郭晨中国红应该利用数字化的思维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在酒店管理行业中的水平。

三、酒店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酒店管理教学模式比较僵化,缺少实际性的操作学习的过程,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酒店具体的时间操作当中缺少实践经验,所以高校酒店管理教学的实际的教学效果没有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接着数字化时代的背景,来改善高校的酒店管理教学,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下文我们就详细的叙述一下传统的酒店管理就傲雪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课程设置格式化

由于酒店管理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的高校当中酒店挂历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一直在探索当中,尚未成型,也没有很大的发展,能够利用的资源也有限,所以教学课程上甚是单一,教学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实训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就过于僵化,偏理论,偏模式,所以这种形势下,很容易造成知识结构不适应社会发展,理论不服务于实践,不重视专业特点应届毕业生很难的进入酒店管理行业的工作状态,即使进入这个行业还是会进行职前培训,所以这就在“学习培训”与“工作就业”之间产生了冲突,这种人才供需不对称的形式就严重的凸显了酒店管理教学的弊端,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出现了。

(二)教学内容理论化

首先我们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劣势,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教学的内容,过于理论化是最重要的问题,学校的教育只有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学校的老师一般过度的重视书本内容的培训将最终的数据按城市来确定为判定学生学习素质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这样从高校出来的学生会逐渐与社会脱节,在专业人才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实习实训条件陈旧化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需要依据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目的,为了培养具有酒店管理职业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际的实习和培训环境条件很差,在设备设施方面有所欠缺,无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满足实习的条件,这样实习的保障机制也是很匮乏的,学生所在的培训实习的企业,往往只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对在本企业实习的学生权益的保障方面有所忽视,采取不积极的态度。

四、酒店管理教学的创新性方式

酒店行业近几年由于国际化的竞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高校酒店管理教学的限制,所以满足不了酒店行业的要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下文我们就来详细的讲解。

(一)改革高校实践教学

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留个过程。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应该重视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利用数字化的平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内容应尽量的缩短学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同时要注意专业之间的融合,建立相应的数字化多媒体平台;将实验作为独立开设的课程,利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试验;同时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和就业的平台等等

(二)变革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对于中国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众所周知的就是中国的考试体制,我国历来教学效果的而评价依据就是一纸控温,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他的弊端,所以我们应该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来改善,就像美国的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和期末成绩只占很少的比重,总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测评,比如每周小测验、课后作业,项目和实验的成绩等,这些过程在数字化时代不会占用太多的可是,可以通过学习系统这个凭条在课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测试,前文我们已经说过,国内主要的考查方式就是考试,我们应该像西方学习一些优秀的经验,运用多种学生学习能力评定方式,同时在测试方面也要提高出题的水平,这样学生的真是的能力才能得到验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测试,讨论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平低昂可以利用数字化学习系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利用系统评定比如说我们在大学当中的网络选修课程。

(三)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是需要将学到的酒店管理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在从业过程中敬业爱岗,学会团队合作,具备开拓创新、创业精神职业精神,这些都需要通过博识论坛、系列讲座等形式来培养,相关的高校可以聘请酒店管理行业的专业精英人士来开展讲座,或者从网上搜寻相关的视频来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五、结论

数字化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机遇,教育领域也有了更多改革的动力和方向,将数字化技术榕树到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世界普遍的趋势,比如说远程课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学习系统平台的建设,总之在技术方面以及信息方面给我们教育领域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数字化时代数据量巨大,教学过程运用有价值的信息传授给学生至关重要。就我们研究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一种管理类的现代服务行业,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至关重要,所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当前酒店管理的新形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为现在高校所重视的酒店管理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思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探索,2015(3):31.

[2]郭满女.地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高教论坛,2011(6):18-21.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021-02

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专业资源库系统、课程资源共享,我们必须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云计算平台,搭建网络课程、视频在线、资源库、在线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样化云学习平台。主要面向学校师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管理以及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以及新技术、新知识培训;面向企业开展服务、共享教育资源;面向社会人员相关技术的职业技能鉴定提供培训和考试任务。同时,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根据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要求,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多样化,培训考核标准化,社会共享、服务平台化,探索基于云平台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而在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无疑是它非常重要的功能,云计算以其卓越的服务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

我们可以按照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分成三类:IaaS(将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将平台作为服务)以及(SaaS)将软件作为服务。

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为教学的而专门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教育环境与信息资源。主要包招:各门课程课件,各种媒体素材,各类主题学习网站,教学视频,模拟演示动画等等。包括大、中、小学当前掀起的大规模的制作微课、慕课等资源。课堂实录,远程协同教学教研,虚拟社区专题在线辅导、测试。此外还包括各类工具如画图、文本编写,信息搜索工具,动画制作等实用工具。各类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如教务管理系统、招考系统、教育科研统计、规划课题管理、虚拟课堂,教学研究系统,远程学习平台视屏点播、家校通等各类教育应用软件及APP。根据云计算的服务层次,我们大致得出了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模式对照图,如下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在云计算环境下我们的各类教育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服务层次,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云计算的服务共享机制,使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借助于云计算平台,也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及时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模式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因此,我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部署可以采用混合云得部署方式。建设基于私有云的校内资源和服务应用,服务学校内部师生,保证一些资源的隐私性。打破传统的学校实训资源平台建设模式,深化校际和校企合作,将数字化教育资源部署到公有云服务端,以免费或低收费租用的方式为其他学校或企业提供访问接口,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与社会服务功能。

建设基于公有云的开放式各类平台,面向区域内行业企业开放共享,通过预约管理系统申请,可为区域内的学校提供与校内一致的学习、教学、实训、科研等服务。也可为区域内行业企业的科研活动或大数据商业数据分析等提供服务,并收取合理的服务费用。区域内的学校都可通过互联网远程方式访问云服务端。如果有些院校短时间内还缺乏相应师资力量,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等体验真实的上课场景,从而实现师资的开放共享。

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创新研究:

当前,云计算平台下,数据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发展。根据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的通知》、珠海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从2015年11月份起开始大规模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到2016年6月初,全市已完成111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月均活跃率达70%以上,使用情况良好。智慧校园是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学校特色管理、家校互联、评测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目的是让教育更可视化和数据化,驱动教育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和均衡化。由此可以看出,珠海市有关云计算的应用应该是走在前列,相信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会给珠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带来极大的改变,给珠海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后面有关云平台应用的创新,以下为本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当前的一些云学习平台仅仅局限于学校之间、学校联合体的一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服务,比如广东省的“粤教云”以及各市的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珠海市的“智慧校园”。虽然这些平台也利用云平台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但还可以形成与各行业协会以及各大企业以及广大市民之间的大规模资源共享。当前,各项技术飞速发展,企业也有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培训需求,同时各大高校、职业学校都在推行的“行校企联动,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行校企联动,核心是工学交替,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云平台共享各项资源,由学校提供学习资源,给企业员工继续学习提供便利,企业也提供给我们各种实践资源,实践项目,同时为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总之,通过云计算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可以极大的推动“行校企”联合,同时为广大学习新知识的市民提供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推送服务。目前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都有基于商业数据分析的推送服务,我们的学习平台以及资源服务平台也应当有这样的推送服务,及时把握同学或老师的需求,及时推送。

3)手机应用APP开发及微信平台应用开发。当前手机学习知识也已经成为主流,校园WIFI全覆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课堂即使要求学生不能使用手机似乎也早就无济于事。因此,开发基于手机的APP已成为必然。当前已有多家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手机APP的产品,比如云班课。在这个APP上老师可以手机点名,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学生手机作答,也可以相互讨论,回答问题。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同时,基于微信平台开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微信平台,推送资料,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等。

4)同时当前虚拟现实(VR)为当前技术热点,在云计算环境下,也使得虚拟课堂进一步发展,学生在宿舍,在家里即可以进行网上学习,感受更逼真的网上课堂,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同步课堂。数字虚拟现实(VR)正在电子商务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可以说数字化技术也正在掀起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虚拟课堂的同时,我们可以加入如点名,提问问答,答题情况分析等内容。通过这种教育信息化得改革,能够让老师能更好地管理班级和学生,也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5)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大量应用可以更好的处理高并发数,因为同时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用户进行访问和操作。在云计算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部署大量数据库来支撑,同时通过合理设计在这些数据库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和分片,解决这些问题。

篇12

游戏行业产生于上世纪中期,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游戏的可玩性和一系列附加特性也开始吸引大量的人员进入游戏研发和制作中,而社会的巨大需求也催生了产业对专业制作人才的需求。早期游戏制作人才主要是由其他电子行业转行进入的,并没有专业的培养体系,其游戏作品制作瑕疵较为明显,如美工、剧情、画面亲和力等。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游戏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输出,世界各国开始认真对待,使游戏专业制作逐渐形成一定的社会体系,尤其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了较大发展。国外游戏教育主要存在于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之中,它属于高校动画制作的一个分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高校开始与较为知名的社会游戏制作公司合作创建游戏人才培养基地,使得高校游戏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随着高校游戏人才培养的成功以及社会的巨大需求,世界各大高校也相继开展游戏教育,并逐步细分游戏教育的各大专业,使得游戏制作逐渐标准化、体系化和专业化。我国游戏教育起步较晚,国内高校几乎是在21世纪初期才开设相关游戏专业,对于游戏制作人才的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许多游戏制作人员往往专业能力较强,但综合能力却较差,需进入社会行业以后才能形成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导致了我国游戏制作技术落后于国外先进游戏企业,使得国外的游戏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进入新世纪,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移动平台开始出现,玩家对游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游戏制作开始进入数字化阶段,生物信号技术、全息模拟技术以及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游戏成为了未来游戏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游戏行业要想在世界游戏产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依赖于高校数字化游戏制作和策划、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数字游戏专业建设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具有行业的必然性。

一、国内外高校数字游戏专业建设现状

数字化游戏的制作需要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注重游戏的画面、音乐、剧情等的合理搭配,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包装和测试、运营等程序,由此,在高校开设数字游戏专业时也需按照此产业链来进行设置。目前,国内外高校对于数字化游戏专业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国外高校的专业建设

1.利用平台优势打造专业特色

欧美高校对于数字化游戏专业建设起步较早,高校也充分利用本国本地区或者校内的优势学科来构建一个灵活的平台,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数字游戏专业的特色。以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为例,学校以艺术专业为特长,主要打造游戏艺术设计领域特色,该校在美术和动画平面设计等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因而充分利用学校对艺术美学的研究和教育优势,在游戏教学中融入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美术、音画渲染等,强调游戏的艺术性和视觉性。在美国游戏教育界,旧金山艺术大学游戏设计学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原型设计、角色和场景设计、特效动画、视觉传达、游戏策划等。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游戏设计专业则相对来说技术性较强,对编程方面研究较深,它也是美国第一所开设游戏设计专业的常青藤高校,它依托本校计算机学院和智能信息系统研究的优势创建了游戏设计创意实验室,在数字游戏设计专业中开设了人工智能基础、网络编程、人机交互、传媒心理学等专业,同时与本校其他优质专业如音乐学院、传播学院等进行合作开发游戏项目,以实践来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并且由学校负责将学生的游戏设计作品向业界展示,以促进学生的游戏开发动力。另外,还有许多高校与知名游戏制作企业合作培养优质的游戏专业人才,如日本大多数学校几乎都与游戏公司达成人才培养协议,包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都与任天堂、CAPCOM、SEGA等知名游戏制作企业合作。由于社会行业或者高校内部的平台优势,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的数字化游戏基本上都依托这个平台来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游戏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向。

2.重视能力的教学模式与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

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在数字化游戏专业建设方面具有多梯次、重能力的特点。其高校数字化游戏专业建设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逐步形成了职业培训、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学位层次梯级,并且在横向方面也培养了艺术创意、技术、管理、执行、宣传等方面的人才。在欧美较为知名的高校中,开设了数字化游戏专业的高校几乎都加强了对专业本、硕、博学位的建设,并将学生投入到游戏行业的生产链中,根据学生所擅长的专业内容进行专业培养,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3.重视对专业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与学术价值观的培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游戏界,游戏审美是每一个制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对传统文化和游戏心理学等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游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实力的具体表现,游戏的出口相当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欧美国家对游戏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培养是基于游戏综合制作能力、游戏向深层次方向发展以及国家整体文化输出的考虑。现代数字化游戏制作不仅对制作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还对游戏中的哲学、美学、文学、历史意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高校在建设数字游戏专业时通常都会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文学理论、戏剧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历史学、哲学、美术欣赏等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民族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的鉴别价值观,从而制作出更好的、更具内涵的游戏。

(二)国内高校的数字游戏专业建设

在我国高校中,数字游戏专业的创立时间更短暂,并且数量十分有限,仅中国传媒大学等几所大学开设数字游戏设计以及理论专业,其他一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数字游戏专业,但是其模仿的意味十分浓厚,国内高校缺少具有突出特征或者较强能力的专业学科,不能对数字游戏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太大的作用,这就使得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数字游戏专业建设困难重重。

二、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启示

鉴于当前国内外高校数字游戏专业建设的巨大差异,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的经验来丰富和壮大国内高校数字游戏专业,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要尽量聘请具有实际操作经验以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数字游戏专业教师大多是具备丰富的游戏理论研究背景的专业教师,以及在游戏制作行业中承担过一线操作的工作者,或者是企业在职人员,高校以外聘等方式聘请其在高校授课。而国内相关专业的教师往往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不过对于实践制作和市场需求了解不多,因而,我们应该尽量聘请企业中具有深厚理论制作知识及教授能力的人员,让从业者把经验带入课堂,使游戏教育贴近市场需求。

(二)加快学科学位建设。我国高校数字游戏专业现阶段多为本科教育,并未开设硕士和博士的深层次教育,从国外高校来看,其硕博阶段的人才对于游戏理论和实战的研究更强于本科。同时,要对国内相关专业加开文化、艺术、心理、哲学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国内高校也要加快更深层次学位的建设,以满足不断加深的游戏理论知识教育。

(三)加强与社会行业的接触,提高实践的比例。我国高校数字游戏专业主要是在校内进行一些专题制作,但并未参与社会游戏的流水线制作,对于行业要求不清,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而国外高校则早已开始进行校企合作或者订单培养的模式,其学生实践能力远远强于国内学生。因此,国内高校要引入社会参与机制,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了解行业,如此才能尽快适应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生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3).

篇13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广告行业带来了巨变,广告从媒介形态、格局,受众角色、行为以及品牌的营销传播都发生了变化。面对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作为行业的发展动力源泉,广告教育必须迎接挑战,变革创新,为广告行业培养数字时代具备新视野、新技术和新技能的广告人才。

一、数字时代广告行业的变化

1、广告的内涵及范畴在扩展

阿伦斯在《当代广告学》中指出:广告是由已确定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观点)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阿伦斯通过几个关键词对广告进行了权威的解读,而这些关键词在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发生了很大变化。

关键词一: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

这里的“非人员”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媒介,而且是以大众媒介为主的传统媒介,“非人员的信息传播”即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二是指广告受众,广告针对的对象非个体人员,而是群体。

数字技术带来了媒介的碎片化、消费者的碎片化,使广告进入了精准时代,使广告呈现出一对一的趋势。广告主完全可以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的分析,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的细分,并通过个体消费者的媒介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传播活动。

关键词二:确定的出资人、有偿的

这两个词的传统意义,一是指广告是由广告主付费买单的;二是指广告媒介不是无偿使用的。广告费用的大部分是用来购买媒介的。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自媒体(consumer genertated media)的兴起,在越来越多的病毒营销、口碑传播案例中,消费者自发为品牌做免费的信息传播时,我们不禁要问:广告真的一定是付费的吗?

2、广告行业的运作方式在变化

数字媒体的崛起,媒介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丰富了广告传播的中介,而且从源头上改变了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在终端上改变了广告的受众――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随着数字媒体的风起云涌,“大创意”不再是美术达人们的头脑风暴;有效的传播也不仅限于四大媒介。如2010年麦当劳疯狂鸡翅活动,就是广告创意和媒介创意的优秀整合。广告的创作过程也由过去的创意部门和媒介部门的明确分工,职责清晰而转为现在的媒介部和创意部跨部门直接融为一体而合作进行。

二、广告高等教育的理念须革新

1、数字化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

(1)数字广告是广告发展的趋势

几年前,数字营销还只是传统媒介营销的补充,而今日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惊人的改变。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营销在广告主整体投放中所占的份额正在出现大幅度地上升。全球最大的4A广告公司WPP集团2010年的财报显示,数字营销占据29%的比重,预计2011年或2012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35%-40%。

数字营销传播领域已经将媒体归为三类:付费媒体(Paid media)、自有媒体(owned media)和赢得媒体(eared media)。三类媒体的组合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及成本控制,成了媒介组合的热门议题和时行做法。

(2)确立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

数字技术带来了消费者权利和地位的上升,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受众。消费者可以主动点击鼠标选择信息和敲打键盘创造信息,成为信息的选择者和窗口的创造者,成为广告和营销的中心。

例如:广告媒介策划就正在由传统的“以媒介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今天的媒介策划,广告人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哪个台收视率最高,而是先考虑我们的消费者还看不看电视,如果我们的消费者不在看电视,他们又在看什么?因此,在广告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思考和实践。

2、培养学生数字化操作的能力

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广告人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消费者、把握市场,并且可以通过更多、更有效的途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现代化广告技术离不开数字化。

具体而言,广告业的数字化技术往往运用在三个方面:第一,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市场数据挖掘、统计和分析;第二,通过多媒体数字手段制作广告作品;第三,通过数字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培养学生数字化操作能力同样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

(1)通过市场数据挖掘、统计和分析掌握数字技术。例如,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的用户行为追踪软件iUserTracker,可以追踪用户的全部上网及应用行为。通过该软件的应用,学生不但可以更精准、更全面地得到消费者的各方面信息,包括:消费者心理和价值观信息、消费者线上行为和线下行为数据,而且了解和掌握数字技术。

(2)通过广告作品制作掌握多媒体数字手段。例如,富媒体广告的制作――利用富媒体技术把大K数的广告文件(视频广告片、Flash广告等)通过在大流量的门户网站上流畅的播放,具备丰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且互动性高,因此能获得高点击和互动。

(3)结合数字媒介进行广告信息传播,运用细分不同媒体的特点(见表1),从而在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优化整合的过程中,掌握和提升数字技术。①

三、适应数字时代的广告实践课程改革设想

在一份关于“广告专业毕业生去向”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各高校毕业生去广告公司就业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和媒介的广告部。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昕称,社会化媒体风头强劲、可视化内容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增长明显。高校作为向广告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应该密切结合行业动向。当今广告公司和企业市场部门都从组织架构和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较大动作的革新,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以业界实践为根基,寻找教学改革的灵感已经是高校课程创新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

1、4A广告公司与国际品牌市场部组织架构

目前业界公司内部分工的基本方式,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线上营销、线下营销和在线营销三个部分(如表2):

2、广告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

根据业界的分工方式,高校广告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可否依据营销的三大部分分为三大类(见表3):

ATL线上广告能力培养:主要包含课程《品牌学》、《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等,使学生能够把握市场,进行市场分析、消费者洞察、科学的品牌定位;把握广告、广告活动创意的表现方式,将广告作品通过电波媒体(电视、广播)、印刷媒体(报纸、杂志)、户外媒体(墙面、电梯、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机场、候车亭、霓虹灯广告船、海报、气球、LED)进行传播。

BTL线下营销能力培养:主要包含课程《公共关系学》、《客户关系管理》、《会展实务》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展览、礼品、会、论坛、促销、活动、公关、客户关系管理的策划和执行,协助建立品牌公共影响,维护消费者关系,促成消费者购买。

OTL在线广告能力培养:主要包含课程《广告策划(新媒体)》、《广告创意(新媒体)》、《广告媒介策划(新媒体)》、《多媒体设计》等,使学生在案例分析、课堂模拟、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教学形式中,增加各种新媒介的实训经验,使学生能够通过企业网站、微博、博客、社交网、富媒体、网络视频、文字链、聊天室、即时通信、移动通信、搜索、短信、EDM、EPR,掌握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策略和手段。

当然,三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一定的重合和交互。但这样的分类,主要并不是通过课程名称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课程内容的区分来实现的。例如在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新媒体的策划与传统媒体的策划相结合,培养的是学生在数字化视野下的综合策划能力。可以确定的是,对学生教育的改革的同时,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和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与业界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广告学科的教师也可以是来自广告公司、企业市场部门,通过与业界的紧密合作达到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①资料来源:Forrester Research公司

友情链接